2018年【金牌】浙江口腔执业医师《医学心理学》复习笔记:精神分析理论
医学心理学笔记
总论医学心理学:心理学研究人的行为和心理现象的科学,医学心理学研究医学领域中的心理学问题的科学①研究心理现象与健康和疾病关系的学科②根据我国医学教育发展的需要而建立起来的新兴交叉学科③它即关注心理社会因素在健康和疾病中的作用④也重视解决医学领域中的有关健康和疾病的心理或行为问题医学心理学的应用范围:①防治心身疾病②解决伤残,缺陷,慢性病患者和老年人存在的心理行为问题③解决护理工作中的心理学问题④对健康人群的心理健康保健⑤心理咨询与心理治疗学科性质:交叉学科、基础学科、应用学科相关学科:①临床心理学:借助心理测试对病人的心理和行为进行评估并通过心理咨询和心理治疗等途径调整和解决个人的心理问题②咨询心理学:研究心理咨询的理论观点。
咨询过程及技术方法的学科倾向于解决个人的烦恼、对基本正常的人提供职业咨询及专业选择评估③异常心理学:研究的是病人的异常心理活动与病态行为④健康心理学:增进心身健康和预防各种疾病预防医学的分支⑤行为医学:将行为科学技术与生物医学技术相结合的一门新兴边缘学科将行为治疗方法应用到医学临床及常见的不良行为⑥心身医学:心理学相似学科研究心身疾病⑦心理生理学:研究心理活动与各种行为引起的生理变化的机制的一门学科自变量是心理和行为活动因变量是生理或生物学变化过程⑧神经生理学脑的神经过程与心理活动的关系是神经心理学的研究基本问题⑨护理心理学心理现象:人们的心理过程和人格特征包括心理过程中认知、情感、意志人格特征中能力、气质、性格学习目的:培养医学生的整体医学观掌握一些医学心理学研究和实践的方法及应对人生难题医学心理学的研究领域:①与心理社会因素有关的疾病病因和治疗学的研究问题②研究如何解决疾病发展,治疗与康复过程中出现的心理问题③研究在医疗过程中如何建立人性化的医患,护患及其他人际关系④研究医疗技术领域中涉及的心理问题.医学心理学的研究原则①心理与生理统一原则为临床实践提供理论依据就必须从生理,心理,社会三方面全面分析个体的心身状况,坚持心理与生理统一的原则②系统原则③定性与定量统一的原则定性对研究对象有质的认识,定量为定性提供可重复操作和检验的依据④客观性原则⑤发展原则医学心理学的研究方法:观察法:研究者通过对心理现象的科学观察,记录和分析,研究心理行为规律心理学调查法:通过访谈,座谈,问卷等方式心理测验:常作为评定心理或行为变量的工具和主要定量手段实验法:在一定条件下系统的操纵某种变量的变化,研究起对心理,生理,行为的影响规律医学模式:①对待疾病和健康的主导观点和思维方法②影响着医务工作者的思维和行为方式,也影响到医学实践的结果③带有一定倾向性、习惯化的风格生物医学模式强调疾病与个体的生物学变化的相互关系强调一种疾病必然能从生物学角度找到一种原因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一种系统论和整体观的医学模式,要求医学把人看成一个多层次、完整的连续体在健康和疾病问题上,要同时考虑生物、心理和行为以及社会各种因素综合作用①人同时具有生理活动和心理活动强调生理和心理是相互联系的整体②强调人的社会属性,个体生存环境对其心理和生理发展具有重要作用③强调个体的心理因素在适应和调节活动中具有能动作用.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对疾病和健康的影响生物因素:遗传因素、感染因素、营养和代谢因素心理因素:心理应激因素、人格因素、行为因素(行为方式)社会因素:疾病预防、治疗、保障公共卫生认知过程(感觉、知觉、记忆、思维、想象)心理过程情感过程(喜、怒、哀、乐、忧、思、恐)意志过程(有意识的确定目的、克服苦难、调节和支配自身的行动)心理现象:人格倾向性(需要、动机、兴趣、观点)个性特征人格特征(能力、气质、性格)自我意识系统心理本质:心理是脑的功能心理是脑对客观现实主观的、能动的反映意识①个人运用感觉、知觉、记忆、注意、思维等心理活动对自己的身心状态与环境中的人事物的变化的综合觉察与认知②它包括认知,情感,意志三方面的心理过程意识的特征1)存在性: 意识的发展总是取决于每一时刻的当前社会环境2)能动性: 人的意识能够能动的作用于自身和周围环境3)统一性: 人在对周围世界的认识上,对个体自身的认识上,以及个体自身发展上的统一4)界限性: 说明人具有对自我的意识认知过程感觉:是当前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的个别属性在人脑中的反映感觉的基本特征:1)感受性与感受阈限2)感觉的适应3)感觉的相互作用4)感受性的补偿与发展知觉:是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的整体属性的反映,是在感觉的基础上形成的知觉的基本特征:1)选择性:对外来信息进行选择并作进一步加工的特性,是知觉最基本的特点2)整体性:人能够根据已有的知识和经验把多个个别属性整合为一个整体3)恒常性:当知觉的条件在一定范围内变化时,知觉映象仍保持相对不变的特性4)理解性:人在知觉某一客观对象时,总是利用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去认识它并用词语加以概括说明的过程记忆:是人脑对经历过的事物的反映,是在头脑中积累和保存个体经验的心理过程记忆的过程:识记、保持、再认和回忆①识记:记忆开端,是反复感知对象,并在头脑中留下痕迹的过程。
医学心理学笔记【分章节】
医学心理学彩色笔记【分章节】第一章绪论一、概述1、心理学创始人:1879年,冯特---德国。
2、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1977年,恩格尔。
医学道德进步的重要标志。
3、医学史上第一次卫生革命的标志:疾病从单纯治疗向治疗与预防相结合发展。
二、医学心理学任务与观点1、医学心理学研究分支:临床心理学,咨询心理学,异常心理学,健康心理学,行为心理学,身心心理学,心理生理学与生理心理学,神经心理学,护理心理学。
记忆:前缀和医学有关。
2、医学心理学的基本观点:①心身统一;②社会影响;③情绪作用;④人格特征;⑤主动调节;⑥认知评价。
三、医学心理学主要学派的观点1、精神分析理论:弗洛伊德:①认为童年时压抑在潜意识中的心理冲突,是引起各种心理障碍和心身疾病的根源。
②三种意识:意识--正常人,前意识,潜意识。
③治疗:自由联想,释梦,移情,催眠。
④本我:追求生物本能欲望的满足,人格结构的基础,遵循“快乐原则”;自我:一部分是意识的,一部分是潜意识的,按“现实原则”;超我:后天教育中形成,具有自我控制与道德监察功能,遵循“道德原则”。
2、行为主义理论(1)华生、巴甫洛夫----喂狗。
巴甫洛夫的经典条件反射:由条件刺激物与非条件刺激物在时间的结合(强化),并经训练而获得的反射。
行为主义自华生,巴甫洛夫说反射,错误学习得疾病(2)斯金纳---喂猴,操作条件反射。
(3)班杜拉---人,社会观察学习。
治疗的原则:通过不强化而使已建立的错误反射消失(消退)。
3、心理生理学理论:坎农---心理因素对健康和疾病产生的影响,必须通过生理活动(神经系统、内分泌系统和免疫系统)作为中介机制。
4、人本主义学派:罗杰斯、马斯洛----自我实现;治疗:降低期望值。
人本主义罗杰斯,注意倾听挖潜力5、认知学派理论:贝克、瑞米---认为人的行为是个人理性认识、评价的结果。
只有矫正错误观念,才能解除心理障碍。
贝克瑞米认知派,错误认知生障碍6、医学心理学研究方法:观察法,调查法,测验法,个案法,相关法和实验法。
陈力《医学心理学》笔记和习题详解-医学心理学理论基础【圣才出品】
第3章医学心理学理论基础3.1复习笔记一、精神分析理论(一)潜意识理论1.潜意识(1)潜意识有两层含义:①一是指人们对自己的一些行为的真正原因和动机不能意识到;②二是指人们在清醒的意识下面还有一个潜在进行着的心理活动。
(2)潜意识的内容是那些人类社会、伦理道德、宗教所不容许的,原始野蛮的动物性本能冲动,以及幼年期的经验、被压抑的欲望和动机等的心理沉淀物。
2.前意识(1)前意识介于意识与潜意识之间,它是曾经属于意识的观念思想,因与目前的实际关系不大或无关,被逐出意识的园地,但可以较快地、较容易地闯入到意识领域。
(2)潜意识的观念首先进入前意识才能到达意识境界。
前意识的作用就是保持对欲望的需求和控制,使其尽可能按照外界现实规范的要求和个人道德来调节,是意识和潜意识之间的缓冲区。
3.意识(1)意识指人能自觉得到的东西,是人当前注意到的心理活动、感知外界的各种刺激,是与语言有关的部分心理活动。
(2)意识活动是遵循现实原则来行事的,也就是说只有合乎社会规范和道德标准的各种观念才能进入意识领域。
(二)人格结构学说1.本我(1)本我是与生俱来的动物式的活动,相当于潜意识内容。
(2)本我服从于快乐原则,它不看条件、不问时机、不计后果地寻求本能欲望的即时满足和紧张的立即释放。
本我中的需求产生时,个体要求立即满足,从而支配人的行为。
2.自我(1)自我是现实化的本能,它是个体出生后在现实环境中由本我中分化发展而产生的,代表着理性和审慎。
(2)自我遵循现实的原则,配合现实和超我的要求,延迟转移或缓慢释放本我的能量,对本我的欲望给予适当的满足。
3.超我(1)超我是道德化了的自我,它是长期社会生活过程中,将社会规范、道德观念等内化的结果,类似于人们通常讲的良心、理性等,为人格的最高形式和最文明的部分,多属于意识层次。
(2)超我中有两个重要的组成部分:一个是自我理想;另一个是良心。
超我服从于至善原则,它一方面负责对违反道德标准的行为施行惩罚,另一方面确定道德行为标准。
2018口腔执业医师综合笔试知识点(三百二十七)
3.“文化学”角度:人总是在一定的社会文化环境中生活。
因此.可以从人的心理和行为是否符合其生活环境所提出的要求,是否符合社会行为规范、道德准则等方面来判断。
二、心理健康的标准我国的心理学家从适应能力、耐受力、控制力、意识水平、社会交往能力、康复力、愉快胜于痛苦的道德感等方面阐述了心理健康的标准:智力正常、情绪良好、人际和谐、社会适应、人格完整。
心理健康的评价是一个动态而又复杂的问题。
想获得一个绝对客观的划分标准是不现实的。
不同年龄阶段的心理卫生一、儿童阶段的心理健康常见问题与维护1.优生优育,进行科学胎教。
2.抓住“关键期”,促进心理发展。
3.为儿童提供充满关爱的生活环境。
4.端正家长的养育态度,创建健康的社会环境。
二、青少年阶段心理健康的常见问题与维护1.重视青春期发育和性教育。
2.帮助青少年度过“危机期”,促进健康人格的形成。
3.树立正确人生观、价值观。
4.尊重他人,学会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
三、中年人心理健康的常见问题与维护1.担负好自身角色,保持家庭稳定和幸福。
2.量力而行,避免过多压力和超负荷工作。
3.矫正不良行为,培养健康行为。
四、老年人心理健康的常见问题与维护1.老有所养,老有所为。
2.保持乐观精神,适当参加各种活动。
3.保持健康的生活习惯。
第四单元心身疾病心理应激与应对(一)心理应激的定义心理应激是人在察觉(认知评价)到环境刺激构成威胁时,产生的生理、心理及行为的适应性反应。
引起心理应激的应激源包括1.社会文化性应激源生活事件、日常困扰、重大变故和文化冲突等。
2.职业性应激源指与工作有关的应激源,常常由于人与工作岗位的要求不相适应而造成。
不良作业环境、人际关系障碍、激励机制、组织结构也是重要的应激源。
3.环境应激源各种特殊环境、理化和生物学刺激物。
4.心理性应激源如挫折与心理冲突。
挫折是由于各种障碍造成动机行为而不能达到目的或趋向目标的进程受阻而延搁时产生的紧张状态和情绪反应。
(二)心理应激对健康的影响心理应激对健康的影响既有积极意义,也会产生消极作用。
医学心理学考试复习重点知识总结
1.医学心理学:是心理学和医学相结合的一门学科,将心理学的理论和技术应用于医学实践,研究心理因素在疾病的发生,预防,诊断和治疗作用的一门学科。
其研究对象是“人”。
2.医学心理学的研究任务:①研究各种疾病的发生,发展和变化过程中心理因素的作用规律;②研究心理因素特别是情绪对各器官生理,生化功能的影响;③研究人的个性心理特征在疾病发生,发展,转归,康复中的租用;④研究如何通过人的高级心理机能和认知思维来控制或调动自身生理机能,以达到治病,防病和养生保健的目的。
3.几个关键人物及作用①1852年,德国洛采为医学心理学奠定了基础;②1879年,德国冯特创立了世界上第一个心理学实验室;③1896年,美国韦特卖创立了第一个心理诊所,美国心理学之父4.医学模式:是指一定历时时期内医学的基本观点,概念框架,思维模式和发展规范的总和。
分类:①神灵主义模式,②自然哲学医学模式,③生物医学模式,④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系统沦为框架,心身一元论为基本思想。
5.医学心理学的研究方法:①观察法,自然观察法和控制观察法,②实验法,③调查法,④个案法,⑤测验法二、心理学基础1.心理学:是研究人的心理现象发生、发展规律的科学。
心理现象:也叫心理活动,它指的是人对客观事物和现象的反映。
心理现象分为心理过程和个性心理特征两个方面。
2.心理的实质:所谓想“人的心理实质”,就是从理论上弄清楚什么事心理,心理与物质是怎样的关系,心理如何发生以及人的心理有哪些主要特点等问题。
其主要内容:心理是物质世界中的一种反映形式,脑是心理的器官,心理是客观现实的反映。
3.心理过程包括认识过程,情感过程,意志过程认识过程①感觉:是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个别属性的反映。
感受性:感觉器官对适宜刺激的感受能力称作感受性。
分为绝对感受性和差别感受性,前者刚刚能感受到最小刺激的能力,后者刚刚能察觉出最小差异量的能力。
感受性是感觉阈来衡量,二者呈反比关系。
2018年【金牌】浙江口腔执业医师《医学心理学》复习笔记:认知理论
2018年【金牌】浙江口腔执业医师《医学心理学》复习笔记:认知理论2018年口腔执业医师考试时间在6月份,考生要好好备考,争取一次性通过考试!小编整理了一些口腔执业医师考试的重要考点,希望对备考的小伙伴会有所帮助!最后祝愿所有考生都能顺利通过考试!更多精彩资料关注医学考试之家!心理学中凡是侧重研究人的认知过程的学派都称之为认知心理学派。
(广义) 主要是对信息加工过程的研究。
(狭义)艾里斯合理情绪理论:ABC理论是合理情绪理论(rational-emotion theropy,简称) RET 的核心。
Ellis借助古希腊哲学家埃皮克迪特斯的一句名言来表达自己的观点:“人不是被事物本身所困扰,而是被其对事物的看法所困扰。
”ABC理论l A(activating event):唤起事件或情境l B(private belief):个人的信念(认知和评价)l C(emotional consequence):情绪的后果ABC的关系1. A不是C的直接原因;2. B不合理的信念导致情绪困扰和神经症;3. 治疗核心是通过改变不合理的信念来改变、控制情绪及行为结果。
不合理信念的特征(结果易产生情绪困扰)1. 绝对化要求:“必须”,“应当”2. 过分概括化:对自己或他人的以偏概全3. 糟糕至极:一件不好的事易导致灾难性想法适用对象:受教育程度较高,领悟能力较强的正常人人本主义理论人本主义心理学是20世纪中期美国兴起的一种心理学流派,被认为是心理学的第三势力(第一精神分析、第二行为主义)。
人的天性是趋向于实现自己的潜能。
马斯洛:需要层次论罗杰斯:来访者中心疗法(Rogers,Carl 1902~1987)来访者中心疗法也称“以人为中心的治疗”,是非指导性的以洞察有意识的思想和情感为基础的心理治疗方法。
治疗者的任务是营造一种“成长氛围”,使来访者感到一种通过自我成长或提高得到改变的机会。
治疗者的要求:1、无条件的积极关注2、共情3、真诚4、不提出问题的解决方法或建议。
2018年【金牌】浙江口腔执业医师《医学心理学》复习笔记:评定量表
2018年【金牌】浙江口腔执业医师《医学心理学》复习笔记:评定量表2018年口腔执业医师考试时间在6月份,考生要好好备考,争取一次性通过考试!小编整理了一些口腔执业医师考试的重要考点,希望对备考的小伙伴会有所帮助!最后祝愿所有考生都能顺利通过考试!更多精彩资料关注医学考试之家!概述:并非严格意义上的心理测验强调实用性,理论背景不太严格、简便易操作、评价多采用原始分直接评定、量表控制不如智力、人格测验那样严格,有些可公开发表、有自评量表,也有他评量表常用的自评量表(一)90项症状自评量表(SCL-90)1、概述结构:包括90个项目,10个心理症状因子。
包含比较广泛的精神病症状学内容,如思维、情感、行为、人际关系、生活习惯等。
维度:躯体化、强迫、抑郁、精神质评分:按照“没有、很轻、中等、偏重、严重”采用1-5(或0-4)的5级评分,由自评者自己体会。
评定的时间范围:是“现在”或者是“最近1周”。
应用:常用于测查个体或人群心理健康状况。
2、SCL-90的具体分析指标总分:90个项目评分之和,反映病情严重程度,其变化能反映病情演变。
总均分:总分/90 阳性项目数:90题中≥2分的题目之和因子分:反映有无各种心理症状及其严重程度。
计算:因子所属的各条目得分相加/条目数;因子分越高,反映症状越多,障碍越严重。
(二)抑郁自评量表(SDS)1、概述由Zung编制于1965年。
能相当直观地反映病人抑郁的主观感受,多用于门诊病人的粗筛、情绪状况评定及调查等。
2、组成及评定方法含有20个项目,各项目按症状出现的时间频度评定,采用1-4的4级评分。
部分项目为反向计分。
总分:各项目得分相加3、SDS的结果解释总分:超过41分,筛查阳性,可能有抑郁存在。
抑郁严重度指数=总分/80,范围为0.25~1.00.5以下为无抑郁;0.50~0.59为轻微至轻度抑郁;0.60~0.69为中至重度抑郁;0.70以上为极重度抑郁。
(三)焦虑自评量表(SAS)1、概述Zung。
(完整版)医学心理学知识点[第四至六章]
第四章:主要理论流派第一节:精神分析理论精神分析学说又称心理动力理论,由奥地利维也纳的精神病医生西格蒙德•弗洛伊德在19世纪末创立。
弗洛伊德经典精神分析理论的最重要的发现是潜意识,把人的心理活动分为意识、潜意识和前意识三个层次。
知识点:潜意识的相关概念意识:是心理活动中与现实联系的那部分,能被自我意识所知觉。
潜意识:是指个体无法直接感知到的那一部分心理活动,主要内容是不被外部现实、道德、理智所接受的各种本能冲动、需求和欲望,或明显导致精神痛苦的过去事件,如已经被意识遗忘了的童年时期不愉快的经历、心理上的创伤等。
前意识:是指当时意识不到但随时可以意识到的那些心理要素,是意识与潜意识之间的缓冲地带。
知识点:人格的相关概念精神分析学说认为,人格是由本我、自我和超我三部分构成。
本我:存在于潜意识深处,是人格中最原始的部分,代表人们生物性的本能冲动,主要是性本能(又称力比多)和攻击本能,人格的本我遵循“快乐原则”。
自我:是人格中最重要的部分,其活动遵循“现实原则”。
“自我”在“本我”和“超我”之间起协调作用,使两者之间保持平衡。
如果两者之间的矛盾冲突达到“自我”无法调节时,就会产生各种精神障碍和病态行为。
超我:类似良心、良知、理性。
是在长期社会生活过程中,社会规范、道德观念等内化而成。
其特点是能辨别是非、分清善恶,因而能对个体的动机行为进行监督管制,使人格达到完善的程度。
它遵循“至善原则”。
知识点:性心理发展理论精神分析理论认为,人的心理在性本能驱动和环境影响下,经历了五个发展阶段,形成了一些与各阶段相关的心理特点。
心理的性指的是口腔、肛门、肌肉、生殖器和皮肤等部位的躯体感觉,不同的发展阶段,快感集中在不同的部位。
性心理发展的五大阶段为:口欲期(又称口腔期,人格形成时间为1周岁之前)、肛欲期(又称肛门期,人格形成时间为2—4周岁)、性器期(又称性蕾期,人格形成时间为4—6周岁)、潜伏期(又称活动期,人格形成时间为6—10周岁)、生殖期(又称青春期,人格形成时间为10—20周岁)。
医学心理学重点知识(临床)
医学心理学重点知识(临床)名解1、医学心理学:研究心理因素在人的健康与疾病及其相互转化过程中的作用及其规律一门科学。
2、心理学:研究人的心理现象及其活动规律的学科。
3、医学模式:在一定时期内,人们对健康和疾病的总体认识,即医学发展的主导思想。
4、心身相关:是心理活动和生命活动相互作用、相互影响,一方面发生变化,另一方面也发生变化。
5、行为(狭义):认为行为是指个体活动中可以直接观察的部分;(广义):认为行为是个体的外部活动、内脏活动和心理活动。
6、需要:是指个体对生理的和社会的客观需求在人脑中的反映,是个体心理活动的最基本动力。
7、感觉:是人脑对当前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的个别属性的反映。
8、知觉:是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事物的整体属性的反映。
9、能力:是人们成功完成某种活动所必需的心理特征。
10、情感:是人们对客观事物是否满足自身需要的态度的体验。
11、气质:人们生来就有的不依于活动目的和内容为转移的典型、稳定的心理活动的动力特征。
12、性格:是个人对现实稳定的态度和与之相适应的习惯化行为方式,是人格的核心。
13、人格:亦称为个性,既具有不同素质的人,在不同环境下形成的具有一定倾向性,比较稳定的心理特征的总和。
14、注意:是心理活动对某一事物的指向和集中。
15、记忆:人脑对经历过的事物的反映。
16、心理应激:个体察觉到环境变化对自身构成危机或挑战时作出的适应和应对的过程。
17、应对:是指个体对付困难,使自身适应或摆脱某种情境的过程。
18、心身疾病:由心理社会因素引起的、持久的生理功能紊乱及其所致的器质性疾病。
19、心理障碍:又称精神障碍,指个体的心理活动和行为特征偏离常规或公认的规范,并出现不同程度的社会适应困难。
20、神经症:是一组较轻的大脑功能障碍总称。
表现为持久的心理冲突和情绪烦恼,患者深感痛苦且妨碍心理社会功能,但又没有可证实的器质性病变。
21、心理评估:依据心理学的理论和方法,对人的心理品质及水平所做出的鉴定。
精神分析部分学习笔记
精神分析部分学习笔记1、再现童年。
在一间心理治疗室里,高大威猛的来访者一言不发,突然他揪住医生把他按到窗口要把他扔下去,医生冷静地盯着他眼睛一字一字地说:我不是那个小时候打你的爸爸,我是医生。
男人停顿迟疑了,他慢慢放开医生,坐回到位置上……这是他童年时的挨打的关系模式。
现实的很多表现,大都是过去的重现,可以在童年找到根源。
2、精神分析精神分析(即深度心理学)理论,是奥地利精神病学家弗洛伊德创立的心理治疗体系。
精神分析学的核心理论就是:一个人的现实人际关系,是他的内心世界向外投射的结果。
而他或者她的内心世界,又是在早年的时候跟其父母的关系中形成的。
也就是说,现在你是如何对待你的伴侣、朋友,乃至周围的人,就是童年时与你父母或养育者关系的重现。
3、每个人在他成长的过程中,都发展出了一整套保护自己的措施。
这就是人的心理防御机制。
这些机制可以是成熟的、强大的,也可以是不成熟的、脆弱的。
了解精神分析或者心理治疗的目的,就是帮助人们使这些措施变得成熟与坚固。
4、【60分的妈妈才是好妈妈】一个孩子自己爬到桌上下不来,开始哭泣。
如果他哭到声嘶力竭妈妈还不来,这是“坏妈妈”。
如果哭到焦虑,但未到顶点,妈妈来了抱他下来,这是“60分妈妈”。
如果孩子一哭,妈妈就把他抱下来,那就是“完美妈妈”。
生活中有很多完美妈妈,她们会时刻监视着孩子,对孩子的一举一动高度控制。
完美妈妈无法忍受孩子把衣服弄脏或不小心摔跤,不允许孩子出错,不能忍受孩子的不完美。
从深度心理学看,在完美妈妈的潜意识里,孩子的不完美会导致母亲的全能感受挫而感到焦虑。
这样的妈妈的控制行为会导致孩子的无能甚至心理、人格障碍。
【溺爱不是爱,是控制】父母用爱的名义来控制孩子,满足自己的内心需求。
比如一个孩子往前爬着,要去拿一个玩具,母亲立刻就帮他拿过来递给他。
其实就是在潜意识里告诉孩子,你是没有能力的,你只能依靠我,你永远离不开我。
从小就一直这样的教育,长大后,孩子的潜意识就会是自己是没有能力的,永远需要依靠他人。
医学心理学知识点整理
医学心理学知识点整理第一章医学心理学主要理论一、行为学习理论行为:狭义:外部动作广义:外部动作、内脏活动、心理活动医学意义:人类的个性可以被理解成是一系列习得性行为的综合。
异常行为和正常行为一样,是通过学习获得,那么也可以通过学习而矫正,进而达到治疗的目的。
创立了各种行为治疗方法。
1、经典条件反射(华生恐惧实验):某一中性环境刺激反复与非条件相结合的强化过程,最终成为条件刺激,引起原本只有非条件刺激才能引起的行为反应。
理论意义:一个中性刺激通过与无条件刺激配对,最后能引起原来只有无条件刺激才能引起的反应,这就是条件反射的形成。
强调环境因素对行为的影响。
特点:强化(环境刺激对个体行为反应产生的促进作用)、泛化(反复强化使某些与条件刺激相近的环境刺激也引起条件反射)、消退(取消强化,条件反射可逐渐消失)2、操作条件反射:某一种行为出现以后立即受到一种刺激,则该行为会因这种刺激的作用而发生相应的增强或减弱变化。
理论意义:操作条件反射重视行为结果对行为本身的作用类型:正强化(行为的结果导致积极刺激增加,则该行为增强)、负强化(行为的结果导致消极刺激减少,则该行为增强)、消退(行为的结果使积极刺激减少,从而使行为减弱)、惩罚(行为的结果使消极刺激增加,从而使行为减弱)3、内脏操作条件反射:操作条件反射在内脏功能方面的体现理论意义:通过内脏学习过程可获得对内脏的意识控制。
4、示范作用:人可以通过对—个具体模型(榜样)的行为活动的观察和模仿,学会这一种新的行为类型。
具体过程:注意过程、保持过程、行为过程、强化过程5、认知行为学习理论:将认知心理学和行为主义心理学理论相结合。
强调机体本身的各种因素,如期望、认知评价以及信念、人格等因素在行为学习过程中的作用。
认为当发生环境刺激作用时,个体总是根据自己的认识评价等活动做出不同的反应。
SOR二、精神分析理论医学意义:强调个人的早期生活经验对人格发展的影响。
认为被压抑在潜意识的心理冲突(主要是幼年时期的精神创伤和焦虑情绪体验)可以通过某种防御机制以病态方式表现出来。
(完整版)医学心理学考试重点总结——自己总结的
第一章绪论1.医学心理学(medical psychology)——研究心理因素在人体健康与疾病及其相互转化过程中作用规律的学科。
2.医学模式(medical model)---指医学的一种主导思想,是某一时代各种医学思想的集中反映,包括疾病观、健康观。
3.医学模式转变的动因:人类死亡谱的结构发生显著的变化,行为危险因子成为人类重要的死因,人类遭受心理社会因素的挑战增加,心理行为调节具有维持健康的作用,人类对心身舒适的要求不断的提高4.主要的医学模式:自然哲学医学模式(亚里士多德.朴素唯物主义与辨证法为指导)生物医学模式(法国巴斯德创立微生物学)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5.辩证唯物主义观点心理的实质:心理是脑的机能,心理是对客观现实的反映,心理具有主观能动性心理学是研究人的心理现象或心理活动发生.发展及其规律的科学。
1.感觉(sensation)是人脑对当前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的个别属性的反映。
感受性(sensitivity):各种感觉器官对适宜刺激的敏感程度和感觉能力。
感受阈限:衡量感觉能力的客观指标感受的特征:感受性,适应性,对比性2.知觉(perception)是人脑对当前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的整体属性的反映。
知觉的基本特征:⒈选择性⒉整体性⒊理解性⒋恒常性⒌定势,即心向3.错觉(illusion)错觉是在客观事物刺激作用下产生的对刺激的主观歪曲的知觉,是不正确的知觉。
4.记忆(memory)是人脑对过去经历过的事物识记、.保持、遗忘.、再认和重现(回忆)的心理过程。
德国艾宾浩斯发现了遗忘曲线:先多后少,先快后慢注意基本特性:指向性与集中性分类:无意注意、有意注意、有意后注意思维重要特性:间接性与概括性分类:1.思维方式:动作思维(1-3岁)、形象思维(3-6岁)、抽象思维(核心模式)2。
探索答案:聚合思维、发散思维3.独立程度:常规思维、创造思维过程:分析、综合、比较、抽象、概括情绪和情感5.虽然是由客观事物刺激而产生,但不是任何刺激都能引起,只有那些与需要有密切关系的刺激才能引起。
口腔执业医师《医学心理学》复习笔记
口腔执业医师《医学心理学》复习笔记口腔执业医师《医学心理学》复习笔记心理学是一门研究人类的心理现象、精神功能和行为的科学,既是一门理论学科,也是一门应用学科。
下面是店铺搜索整理的口腔执业医师《医学心理学》复习笔记,更多精彩内容请关注店铺。
认知治疗认知的特点多维性(花瓶还是两个人)、相对性(一分为二,塞翁失马)、联想性(情人眼里出西施)、发展性(对“健康”概念的演变)、先占性(第一印象)、整合性。
认知过程是行为和情感的中介,引起情绪和行为问题的原因不是事件本身,而是人们对事件的解释。
Ellis的ABC理论:人不是被事情本身所困扰,而是被其对事物的看法所困扰。
Beck的认知行为治疗假说(功能失调性认知假设)Beck认知歪曲的几种形式1任意的推断2选择性概括3.过度引申4.夸大或缩小5.“全或无”的思维6.个性化松弛疗法(原理--身与心的互动)放松训练的共同要素:1精神专一2被动态度3舒适的姿势4静适的环境5规律的训练常用的放松训练:1渐进性放松2自生训练(内容:端正体态专注放松、肢体沉重感训练、肢体温暖感训练、呼吸轻松感训练、心脏平静感训练、腹部温暖感训练、前额清凉感训练)暗示和催眠疗法暗示疗法是指治疗师有意识地使用暗示去影响或改变个体的行为,以消除或减轻疾病症状的方法。
常用方法:1.建立和谐关系2.重复暗示3.反作用定律4.支配效应定律5.个体化原理催眠疗法:借助暗示使患者进入一种特殊的意识状态,控制患者的心身活动,解除和治疗患者的心身问题。
最早施行催眠疗法的`是奥地利医生麦斯麦。
生物反馈疗法:利用电子仪器准确测定神经肌肉和自主神经系统的正常和异常活动状况,并把这些信息有选择的放大成视觉和听觉信号,然后反馈给受试人。
行为治疗(建立在行为学习理论基础上)理论来源:1经典条件反射2操作性条件反射理论3社会学习理论(共同点学习)经典条件反射理论:又叫反应性条件反射,以无条件反射为基础而形成的。
俄国生理学家巴甫洛夫发现的。
口腔执业医师《医学心理学》重点笔记
口腔执业医师《医学心理学》重点笔记心理应激一、应激的概念:应激是机体对紧张刺激的一种非特异性的适应性反应。
应激是个体对有害刺激的刺激反应,是引起个体产生应激反应的刺激物,是个体的认知、应对等一系列中介活动的过程一般适应综合症三大症状:1肾上腺肥大2胸腺,淋巴节萎缩3胃溃疡应激定义中的三要素:1、应激源:客观环境的变化2、中介(认知评价)个体觉察的结果3、应激反应:生理性、心理性、行为性、综合性→心理应激二、应激源应激性生活事件潜在应激源只有被个体通过认知性评价觉察到对自身具有威胁或挑战时才能成为实际有效的应激源。
应激源的分类:1躯体性应激源(理化,生物,疾病因素)2心理性应激源(动机冲突、挫折)3社会性应激源(生活事件、生活琐事、重大变故、环境因素)4文化性应激源Selye认为,在应激源持续作用下,出现一般性的长期躯体反应称为一般反应综合征三、应激的中介机制影响应激过程的因素:1应激源的强度及作用时间2应激事件发生的方式3应激源的可预测性4应激源的可控性5应对能力6社会支持7人格因素四、应激反应生活事件应激最高的是配偶死亡心理反应:1情绪反应(焦虑、抑郁、恐惧、愤怒)2行为反应(逃避、攻击、依赖、物质滥用)3认知反应4心理防御反应五、应激管理病人心理与医患关系第一节病人心理一、病人概念与病人角色1患有各种躯体疾病、心身疾病或心理障碍、神经精神性疾病的人,不论其求医与否,均统称为病人。
2一种特殊的社会角色。
又称病人身份,是指那些患有疾病并有求医行为的社会人群。
3帕森斯(Parsons)的病人角色要素:病人可以从常态的社会角色中解脱出来,减轻或免除其原有的社会责任和义务;病人对其陷入疾病状态是没有责任的;病人负有恢复健康的责任:应该努力使自己痊愈,接受治疗、努力康复;病人负有寻求医疗协助的责任:应求得有效的帮助并在治疗中与医务人员积极配合。
√4病人角色的权利和义务:权利:享受医疗服务;被尊重,被了解;知情同意权;保守个人秘密;监督个人医疗权利的实现;免除原有的社会责任义务:及时就医,早日康复;寻求有效帮助,遵守医嘱;遵守医院制度,支付医疗费用;和医护人员合作5病人角色内涵:有生理或心理的异常或出现有医学意义的阳性体征;应得到社会的承认,主要是医生以有关医学标准确认其疾病状态;处于病人角色的.个体有其特殊的权利和行为模式。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8年【金牌】浙江口腔执业医师《医学心理学》复习笔记:精神分析理论2018年口腔执业医师考试时间在6月份,考生要好好备考,争取一次性通过考试!小编整理了一些口腔执业医师考试的重要考点,希望对备考的小伙伴会有所帮助!最后祝愿所有考生都能顺利通过考试!更多精彩资料关注医学考试之家!
精神分析理论(psychoanalysis)又称心理动力理论,弗洛伊德在19世纪末创立。
是现代西方心理学的主要流派之一。
代表人物:佛洛依德(Freud,Sigmund,1856-1939)
精神分析学派的创始人,有史以来因提出划时代思想使人类自我形象受到重大冲击的人物之一。
犹太家庭出生,母亲为其父的第三任妻子,他是同母所生8个兄弟姐妹中的长兄。
自小才华出众,8岁能读莎士比亚著作。
精通7国语言,文学素养高。
多次获诺贝尔奖提名。
获1930年哥德文学奖。
理论体系:
(一)潜意识理论:弗洛伊德最重要的发现就是潜意识。
心理活动三个层次:
1)意识(consciousness)指心理活动中与现实联系,能被自我意识所知觉的心理活动部分
2)前意识(preconsciousness):指当时意识不到,但随后可以意识到的那些心理活动
3)潜意识(unconsciousness):指无法直接感知到的那部分心理活动,包括本能冲动、痛苦经历
(二)人格结构理论:人格是由本我、自我和超我三部分构成
1)本我(id):存在于潜意识,是人格中最原始的部分,代表生物性本能冲动,主要是性本能和攻击本能
2) 自我(ego):与外部世界交往的通道,是人格中最重要部分,一部分是意识的,一部分处于潜意识
3) 超我(superego):类似于良心与道德,具有良知、理性等含义,大部分属于意识的
“自我”在“本我”和“超我”中间起协调作用,保持平衡。
“自我”无法调节时,会产生各种精神障碍和病态行为。
(三)性欲论
弗认为:人格的发展,其实是心理的发展,是性心理的发展。
一个人的性机能在他生命伊始就已经存在。
在个体发展的不同阶段,获得快乐与满足的中心器官是不同的。
弗所说的性是指广义的性,它超越了狭隘的“生殖”指“通过器官而获得的快乐”。
弗认为,心理性欲的正常发展应该是该部位活动得到的满足既不缺乏又不过度,太多或太少都会使儿童“固着”在某一阶段而不能顺利过渡到下一阶段。
1) 口欲期(0-1岁左右):此阶段的动欲区是嘴与唇,口唇的刺激如吮、咬、吞咽是性欲满足的主要来源。
儿童在最初的进食中体验到一种快感和满足,这种快感与满足很快就从进食条件中分离出来具有了普遍的意义,所以当他不进食时,仍愿意重复吸吮动作,一开始他吸吮母亲的乳头,不久他还学会用自己身体的一部分代替,转而吸吮自己的舌头或指头,从中获得快乐与满足。
口唇人格:
在口欲期,如果母亲能适当地哺育儿童,使儿童的欲望得到适当满足,可使儿童产生安全感,有助于形成信任别人、自信而不依赖别人,易与人和谐相处的个性特点。
相反,口欲期的母子关系不健全,则易形成口唇期依赖型人格。
主要表现为过度的依赖性,总要别人照顾,而不是通过自己的努力来满足自身需要;不现实而富于幻想,容易嫉妒别人;在行为上喜欢做各种和嘴有关的活动,如吸吮拇指、咬指甲、贪食、吸烟、嚼口香粮、多嘴多舌等.
2、肛门期(1-3岁):此阶段的动欲期是肛门。
儿童在进行大小便的时候体验到快乐,他将排便看成是一种礼物,但它的礼物的遭遇总是被倒进厕所,所以在父母施行“大小便训练”时,他会表现出明显的“消极性”与“对抗性”.但是不久他就会努力去安排这些动作以便从动欲区的相应兴奋中获得最大数量的满足.
肛门人格:
肛门期发展顺利,可形成有独立能力的性格,表现为自我决定活动,无过分羞耻感,心理矛盾较少,容易合作等。
如果肛门期发生固着,就容易形成所谓的肛门人格。
三个特点:一是严守秩序、过度整洁,在任何细小的事情上都十分认真,追求完美,可信赖;二是吝啬、节俭、爱惜钱财、好收藏,可严重到贪得无厌的程度;三是固执、不灵活,容不下不同意见,坚持已见。
其相反性格是生活零乱,办事马虎,缺乏责任感,铺张浪费。
3、性器期(3-5岁)此阶段的动欲区是生殖器。
这时候,儿童已能分辨出两性器官的差别,并从玩弄生殖器中得到快感。
因此会有规则地出现一个幼儿手淫的时期。
这一时期是弗洛伊德最为重视的时期,因在这一时期产生所谓俄狄蒲斯情结.而俄狄蒲斯爱恋的解决情况对日后的性格发展乃至神经症的形成有极其得要的影响.
4.潜伏期(5-12岁)
这一阶段,出现了一个相对平静的心理性欲发展阶段,儿童的主要活动转到游戏和学习上。
他们的兴趣不再集中于父母,而集中于同伴,尽量避免性的表现,甚至不喜欢异性,而只与同性伙伴来往.他们的兴趣转向外部,去发展各种知识和技能,以便应付环境的需要。
5.生殖期(12岁以后):性欲逐渐转向异性.这一阶段起于青春期,贯穿于整个成年期.
此期间的活动包括异性吸引、社会化、团体活动、结婚成家以及职业发展。
然而,生殖器期并没有取代前生殖器期,相反,前生殖器期的欲望融入到生殖器期的欲望之口.例如,亲吻、爱抚等成人的性活动,也同样满足了前生殖器期的冲动。
此外,如果在前生殖器期的某个阶段发生了固着,它们就会在成年生活中表现出来,影响这一时期的发展,包括产生神经症和其他心理变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