烛之武 字词默写答案

合集下载

烛之武退秦师默写

烛之武退秦师默写

《烛之武退秦师》(必修一)默写(总1页)--本页仅作为文档封面,使用时请直接删除即可----内页可以根据需求调整合适字体及大小--《烛之武退秦师》(必修一)默写1.《烛之武退秦师》中说出了晋国秦国联合围攻郑国的理由是:以其无礼于晋,且贰于楚也。

2.烛之武被求着出山时,说了一句隐含着不能早被任用的酸辛和不满的话是:臣之壮也,犹不如人,今老矣,无能为也已。

3.大敌当前,内忧外患,郑伯贵为一国之君却能礼贤下士,诚恳自责:吾不能早用子,今急而求子,是寡人之过也。

4. 郑伯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劝说烛之武,也略略还有点威胁的话是:然郑亡,子亦有不利焉。

5. 烛之武见秦伯时,以退为进,态度谦恭,承认郑亡,迎合对方的骄傲心理的语句是:秦晋围郑,郑既知亡矣!6. 烛之武劝说秦伯,貌似谦恭,却极有份量,以一个假设句否定了秦出兵的合理性,也由此掌握了谈话的主动权,以退为进,柔中有刚:若亡郑而有益于君,敢以烦执事。

7.烛之武从地理位置说明“亡郑”于秦无益而有害的结果。

当时秦在西,郑在东,晋置于两国之间,秦郑并不接壤,秦欲越晋据郑,绝无可能: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焉用亡郑以陪邻邻之厚,君之薄也。

8.烛之武紧紧抓住秦穆公欲吞并天下的心理,联系实际,指点迷津,循循善诱,娓娓说理,动之以情,诱之以利,“若舍郑以为东道主,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君亦无所害”。

“亡郑”、“舍郑”的利害关系一目了然,明智的秦穆公自当怦然心动,坐收渔利。

9.烛之武用雄辩的事实指出晋乃背信弃义、出尔反尔、过河拆桥、忘恩负义之徒的话是:且君尝为晋君赐矣,许君焦、瑕,朝济而夕设版焉,君之所知也。

10.烛之武说晋野心勃勃,贪得无厌的句子是:既东封郑,又欲肆其西封,若不阙秦,将焉取之 11.烛之武阐明了晋对秦的利害关系,希望秦伯能慎重考虑的句子是:阙秦以利晋,唯君图之。

” 12. 烛之武说退秦军后,晋文公非常气愤。

晋国大夫子犯请求攻打秦军,然而晋文公认为“不可”,他说“微夫人之力不及此”。

《烛之武退秦师》理解性默写(1)

《烛之武退秦师》理解性默写(1)

《烛之武退秦师》理解性默写
1.烛之武见秦伯时,以退为进,态度谦恭,承认郑亡,迎合对方的骄傲心理的语句是:秦晋围郑,郑既知亡矣!
2.烛之武被求着出山时,说了一句隐含着不能早被任用的酸辛和不满的话是:臣之壮也,犹不如人,今老矣,无能为也已。

3.做不不仅要有智谋,还要有仁义,正如晋文公所说的:因人之力而敝之,不仁;失其所与,不知;以乱易整,不武。

4.烛之武用雄辩的事实指出晋乃背信弃义、出尔反尔、过河拆桥、忘恩负义之徒的话是:且君尝为晋君赐矣,许君焦、瑕,朝济而夕设版焉,君之所知也。

5.烛之武从地理位置说明“亡郑”于秦无益而有害的结果。

当时秦在西,郑在东,晋置于两国之间,秦郑并不接壤,秦欲越晋据郑,绝无可能: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焉用亡郑以陪邻?邻之厚,君之薄也。

6.烛之武阐明了晋对秦的利害关系,希望秦伯能慎重考虑的句子是:阙秦以利晋,唯君图之。

7.《烛之武退秦师》中说出了晋国秦国联合围攻郑国的理由是:以其无礼于晋,且贰于楚也。

8.烛之武说退秦军后,晋文公非常气愤。

晋国大夫子犯请求攻打秦军,然而晋文公认为“不可”,他说“微夫人之力不及此”。

他又说“因人之力而敝之”,这是不仁道的;“失其所与”,这是不明智的;“以乱易整”,这是不符合武德的。

于是晋文公对子犯说“吾其还也”,晋国军队就离开了郑国。

9.大敌当前,内忧外患,郑伯贵为一国之君却能礼贤下士,诚恳自责:吾不能早用子,今急而求子,是寡人之过也。

1。

必修1古诗文默写学生版

必修1古诗文默写学生版

必修1重点诗文默写训练
一、《烛之武退秦师》
1、秦晋联合围郑的理由是:
2、郑伯求烛之武出山时,烛之武说:
这句话隐含着不能早被任用的辛酸和不满。

3、大敌当前,内忧外患,郑伯贵为一国之君却能礼贤下士,诚恳自责:
4、郑伯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劝说烛之武的句子:
5、烛之武从地理位置说明“亡郑”于秦无益而有害的句子是:
6、烛之武紧紧抓住秦穆公欲吞并天下的心理,联系实际,指点迷津,循循善诱,娓娓说理,动之于情,诱之于利的句子:
7、烛之武用雄辩的事实指出晋国乃背信弃义、出尔反尔、过河拆桥、忘恩负义之徒的句子是:
8、烛之武说晋野心勃勃、贪得无厌的句子是:
9、说退秦师后,晋国大夫子犯请求攻击,晋文公认为不可。

原因是:
二、《荆轲刺秦王》
1、由“半卷红旗临易水”的“易水”,我们联想到荆轲刺秦王,易水诀别中,荆轲悲壮的唱词:“”。

3、描写此地别燕丹,壮士发冲冠的句子是:“”。

三、《鸿门宴》
1、刘邦解释入关后“遣将守关”的原因的句子是:
2、由《醉翁亭记》中“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我们可以联想到《鸿门宴》中的:“”
3、樊哙说到,做大事不必注意细枝末节,行大礼不必讲小的谦让,用“刀、俎”打比方,劝沛公不辞而别的句子是:
四、《记念刘和珍君》
1、何为真的猛士?在鲁迅的《记念刘和珍君》一文中说:
2、面对惨象,作者目不忍视,不禁发出感慨:
注:《沁园春长沙》、《雨巷》、《再别康桥》是必背篇目。

烛之武退秦师知识点+名句默写

烛之武退秦师知识点+名句默写
7.以乱易整,不武 【否定判断句】 8.若亡郑有益于君 【状语后置】应为“于君有
益”
词类活用
⑴晋军函陵 名作动,驻扎。 ⑵若亡郑而有益于君。动词使动用法,使......灭亡。 ⑶邻之厚,君之薄也
形容词作动词。变雄厚,变薄弱。
⑷越国以鄙远
名词的意动用法,把……当作边邑; 形容词用作名词,远地,指郑国
编年体:以年代为线索编排有关历史事件。编年体史 书以时间为中心,按年、月、日顺序记述史事。《春 秋》,《左传》 《资治通鉴》
国别体:以国家为单位,分别记叙历史事件。《国语》 是中国第一部国别体史记,《战国策》 《三国志》
纪传体:纪传体史书的突出特点是以大量人物传记为 中心内容,是记言、记事的进一步结合。从体裁的形 式上看,纪传体是本纪、世家、列传、书志、史表和 史论的综合。我国最早的纪传体史书是西汉司马迁编 纂的《史记》。
(3)微夫人之力不及此。 古义:那人;今义:一般人的妻子
(4)亦去之
古义:离开;今义:往,到
(5)敢以烦执事 古义:办事的官吏,这里是对对方的敬称; 今义:掌管某项工作的人
(6)共其乏困 古义:指缺乏的东西。 今义:指精神或身体劳累

①蜀之鄙有二僧。《为学》 边邑,边远的地方 越国以鄙远 把....作为边邑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是: : 阙秦以利晋,唯,君图之。”

12. 烛之武说退秦军后,晋国大夫子犯请求攻打秦军,然而晋文
公认为“不可”,他说“微夫人之力不及此 ” 他又说“ “因人之力而敝之””这是,不仁道的; ““失其所与”
”这是不明智“的以;乱“易整”,”,这是不符合武德的。
文学常识
《左传》是我国第一部编年体史书。相传为春秋末年 鲁国史官左丘明所作。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一理解性默写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一理解性默写

(答案版)高中语文必修一理解性默写1.《烛之武退秦师》中说出了晋国秦国联合围攻郑国的理由是:2.烛之武被求着出山时,说了一句隐含着不能早被任用的酸辛和不满的话是:臣之壮也,犹不如人,今老矣,无能为也已。

3.大敌当前,内忧外患,郑伯贵为一国之君却能礼贤下士,诚恳自责:吾不能早用子,今急而求子,是寡人之过也。

4. 郑伯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劝说烛之武,也略略还有点威胁的话是:然郑亡,子亦有不利焉。

5. 烛之武见秦伯时,开门见山,单刀直入,以退为进,态度谦恭,承认郑亡,迎合对方的骄傲心理的语句是:秦晋围郑,郑既知亡矣!6. 烛之武劝说秦伯,貌似谦恭,却极有份量,以一个假设句否定了秦出兵的合理性,也由此掌握了谈话的主动权,以退为进,柔中有刚:若亡郑而有益于君,敢以烦执事。

7.烛之武从地理位置说明“亡郑”于秦无益而有害的结果。

当时秦在西,郑在东,晋置于两国之间,秦郑并不接壤,秦欲越晋据郑,绝无可能: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焉用亡郑以陪邻?邻之厚,君之薄也。

8.烛之武紧紧抓住秦穆公欲吞并天下的心理,联系实际,指点迷津,循循善诱,娓娓说理,动之以情,诱之以利,“若舍郑以为东道主,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君亦无所害”。

“亡郑”、“舍郑”的利害关系一目了然,明智的秦穆公自当怦然心动,坐收渔利。

9.烛之武用雄辩的事实指出晋乃背信弃义、出尔反尔、过河拆桥、忘恩负义之徒的话是:且君尝为晋君赐矣,许君焦、瑕,朝济而夕设版焉,君之所知也。

(如果只写三句,就写前面三句。

)10.烛之武说晋野心勃勃,贪得无厌的句子是:既东封郑,又欲肆其西封。

11.烛之武阐明了晋对秦的利害关系,希望秦伯能慎重考虑的句子是:阙秦以利晋,唯君图之。

12. 烛之武说退秦军后,晋文公非常气愤。

晋国大夫子犯请求攻打秦军,然而晋文公认为“不可”,他说“微夫人之力不及此”。

他又说“因人之力而敝之”,这是不仁道的;“失其所与”,这是不明智的;“以乱易整”,这是不符合武德的。

《烛之武退秦师》理解性默写(带答案1)

《烛之武退秦师》理解性默写(带答案1)

《烛之武退秦师》理解性默写(学生版)1.烛之武说晋野心勃勃,贪得无厌的句子是:,?2.烛之武用雄辩的事实指出晋乃背信弃义、出尔反尔、过河拆桥、忘恩负义之徒的话是:,,,。

3.烛之武说退秦军后,晋文公非常气愤。

晋国大夫子犯请求攻打秦军,然而晋文公认为“不可”,他说“”。

他又说“”,这是不仁道的;“”,这是不明智的;“”,这是不符合武德的。

于是晋文公对子犯说“”,晋国军队就离开了郑国。

4.烛之武阐明了晋对秦的利害关系,希望秦伯能慎重考虑的句子是:,。

5.做人不仅要有智谋而且还要有仁义,就如同《烛之武退秦师》中的晋文公所说:“,;,;,。

”6.烛之武被求着出山时,说了一句隐含着不能早被任用的酸辛和不满的话是:,,,。

《烛之武退秦师》理解性默写(教师版)1.烛之武说晋野心勃勃,贪得无厌的句子是:夫晋,何厌之有?2.烛之武用雄辩的事实指出晋乃背信弃义、出尔反尔、过河拆桥、忘恩负义之徒的话是:且君尝为晋君赐矣,许君焦、瑕,朝济而夕设版焉,君之所知也3.烛之武说退秦军后,晋文公非常气愤。

晋国大夫子犯请求攻打秦军,然而晋文公认为“不可”,他说“微夫人之力不及此”。

他又说“因人之力而敝之”,这是不仁道的;“失其所与”,这是不明智的;“以乱易整”,这是不符合武德的。

于是晋文公对子犯说“吾其还也”,晋国军队就离开了郑国。

4.烛之武阐明了晋对秦的利害关系,希望秦伯能慎重考虑的句子是:阙秦以利晋,唯君图之。

5.做人不仅要有智谋而且还要有仁义,就如同《烛之武退秦师》中的晋文公所说:“因人之力而敝之,不仁;失其所与,不知;以乱易整,不武。

”6.烛之武被求着出山时,说了一句隐含着不能早被任用的酸辛和不满的话是:臣之壮也,犹不如人,今老矣,无能为也已。

《烛之武退秦师》挖空练习+理解性默写

《烛之武退秦师》挖空练习+理解性默写

烛之武退秦师第一部分:【重点字填空】晋( )、秦伯围郑,以其无礼于晋,且( )于楚也。

晋军( )陵,秦军( )南。

( )之狐言于郑伯曰:“国危矣,若使烛之武见秦君,师必退。

”公从之。

辞曰:“臣之壮也,犹不如人;今老矣,无能为也( )。

”公曰:“吾不能早用子,今急而求子,是( )人之过也。

然郑亡,子亦有不利( )!”许之。

夜( )而出,见秦伯,曰:“秦、晋围郑,郑既知亡矣。

若亡郑而有益于君,敢以烦( )事。

越国以( )远,君知其难也,焉用亡郑以( )邻?邻之厚,君之( )也。

若舍郑以为东道主,行李之往来,( )其乏困,君亦无所害。

且君尝为晋君( )矣,许君焦、( ),朝济而夕设( )焉,君之所知也。

夫晋,何厌之有?既东封郑,又欲( )其西封,若不( )秦,将焉取之?( )秦以利晋,( )君图之。

”秦伯( ),与郑人盟。

使( )子、( )孙、杨孙( )之,乃还。

子犯请击之。

公曰:“不可。

微夫人之力不及此。

因人之力而( )之,不仁;失其所与,不( );以乱易整,不( )。

吾其还也。

”亦去之。

第二部分:【情境默写】1.烛之武阐明了晋对秦的利害关系,希望秦伯能慎重考虑的句子是:,。

2.《烛之武退秦师》中说出了晋国秦国联合围攻郑国的理由是:,。

3.烛之武劝说秦伯,貌似谦恭,却极有份量,以一个假设句否定了秦出兵的合理性,也由此掌握了谈话的主动权,以退为进,柔中有刚:,。

4.大敌当前,内忧外患,郑伯贵为一国之君却能礼贤下士,诚恳自责:,,。

5.烛之武用雄辩的事实指出晋乃背信弃义、出尔反尔、过河拆桥、忘恩负义之徒的话是:,,,。

6.郑伯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劝说烛之武,也略略还有点威胁的话是:,。

第三部分:【默写答案】:1.阙秦以利晋,唯君图之。

2.以其无礼于晋,且贰于楚也。

3.若亡郑而有益于君,敢以烦执事。

4.吾不能早用子,今急而求子,是寡人之过也。

5.且君尝为晋君赐矣,许君焦、瑕,朝济而夕设版焉,君之所知也。

6.然郑亡,子亦有不利焉。

烛之武退秦师》理解性默写

烛之武退秦师》理解性默写

烛之武退秦师》理解性默写
烛之武退秦师》中提到了晋国和秦国围攻郑国的原因,即因为郑国无礼于晋国,且与楚国有勾结。

XXX被请求出山时,说出了一句话,隐含着他曾经不能
被早期任用的辛酸和不满,他说:“我年轻时不如别人,现在
老了,已经没有能力了。


XXX见到XXX时,以退为进,态度谦恭,承认XXX已
经亡了,迎合了对方的骄傲心理。

他说:“XXX已经知道自己
要亡了。


XXX劝说XXX时,看似谦恭,但是极有分量。

他用一个假设句否定了秦国出兵的合理性,也由此掌握了谈话的主动权,以退为进,柔中有刚。

他说:“如果亡XXX对君王有益,我
敢烦执事君。


XXX用地理位置说明“亡XXX”于秦无益而有害的结果。

当时XXX,XXX,晋置于两国之间,XXX并不接壤,XXX
想要越过晋国占领郑国是不可能的。

他说:“越国很遥远,君王知道这很困难。

为什么要舍弃郑国来陪伴邻国呢?邻国对君王很厚,而君王对邻国很薄。


XXX紧紧抓住XXX想要争霸天下的心理,联系实际,指点迷津,循循善诱,娓娓道来,动之以情,诱之以利。

他说:“如果您放弃郑国,那么越国会得到它。

而如果您保护郑国,晋国就会与您结盟。

‘亡XXX’和‘舍郑’的利害关系一目了然,明智的XXX自当怦然心动,坐收渔利。

”。

烛之武退秦师理解性默写及答案

烛之武退秦师理解性默写及答案

烛之武退秦师理解性默写及答案《烛之武退秦师》练习题及答案【部编版⾼⼀下册】班级:姓名:说明:精⼼整理了七个⽅⾯的习题——⽂学常识、重点⽂⾔现象(通假字、古今异义、词类活⽤、特殊句式)、理解性默写、重点句⼦翻译、赏析辨识选择题、简答题、课外⽂⾔⽂阅读拓展,题型既夯实基础,⼜提升能⼒。

【习题】⼀)⽂学常识填空:1、《烛之武退秦师》选⾃___________,⼜名_______________,是我国历史上第⼀部叙事详细的____________(体裁)史书,相传为_________末年_____国史官____________所著,主要记载了__________(朝代)前期各国政治、经济、军事、外交和⽂化⽅⾯的⼀些事情。

2、《左传》是解释《春秋》这部史书的,与《》《》并称为“春秋三传”。

⼆)⽂⾔现象积累:1、通假字①今⽼矣,⽆能为也已.:②共.其乏困:③夫晋,何厌.之有:④秦伯说.,与郑⼈盟:⑤失其所与,不知.:2、古今异义①若舍郑以为东道主...:②⾏李..之往来,共其乏困:③微夫⼈..之⼒不及此:3、指出加点字词类活⽤类型并解释①夜.,缒⽽出:②朝.济⽽⼣.设版焉:③既东.封郑:④晋军.函陵/ 秦军.汜南:⑤既东封.郑:⑥越国以鄙.远:⑦阙秦以利.晋:⑧且君尝为晋君赐.矣:⑨若亡.郑⽽有益于君:⑩烛之武退.秦师:越国以鄙远.:共其乏困..:因⼈之⼒⽽敝.之,不仁:?邻之厚.,君之薄.也:且贰.于楚也:4、重要虚词以①以其⽆礼于晋:②敢以烦执事:③越国以鄙远:④焉⽤亡郑以陪邻?:⑤若舍郑以为东道主:⑥以乱易整:⽽①今急⽽求⼦:②夜,缒⽽出:③朝济⽽⼣设版焉:焉①⼦亦有不利焉。

:②焉⽤亡郑以陪邻?:③若不阙秦,将焉取之:④朝济⽽⼣设版焉:其①⾏李之往来,共其乏困:②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③失其所与,不知:④吾其还也:之①⼦犯请击之:②是寡⼈之过也:③⾂之壮也:④夫晋,何厌之有:⑤辍耕之垄上:⑦邻之厚,君之薄也:⑧微夫⼈之⼒不及此:⑨因⼈之⼒⽽弊之:5、特殊句式①以其⽆礼于晋:②若亡郑⽽有益于君:③佚之狐⾔于郑伯:④夫晋,何厌之有:⑤(晋惠公)许君焦、瑕:⑥(烛之武)辞⽈:“⾂之壮也,犹不如⼈;……”:⑦(烛之武)夜,缒⽽出:⑧(烛之武)许之:⑨敢以(之)烦执事:⑩若舍郑以(之)为东道主:晋军(于)函陵,秦军(于)汜南:?是寡⼈之过也:因⼈之⼒⽽敝之,不仁/ 失其所与,不知/ 以乱易整,不武:6、重要实词①辞⽈:“⾂之壮也,;……”(辞:)②犹不如⼈(犹:)③且君尝为晋军赐矣(为:)④朝济⽽⼣设版焉(版:)⑤⼜欲肆其西封(肆:)⑥不阙秦(阙:)⑦惟君图之(惟:)⑧乃还(乃:)⑨微夫⼈之⼒不及此(微:)⑩因⼈之⼒⽽敝之(因:;敝:)失其所与,不知(与:)?亦去之(去:)三)理解性默写:1.《烛之武退秦师》中说出了晋国秦国联合围攻郑国的理由是:、。

《烛之武退秦师》理解性默写及答案

《烛之武退秦师》理解性默写及答案

《烛之武退秦师》理解性默写
1.晋国和秦国联合围攻郑国的理由的句子是:,。

2.烛之武见秦伯时,开门见山,单刀直入以退为进,态度谦恭,承认郑亡,迎合对方骄傲心理的句子是:,。

3.烛之武阐明了晋对秦的利害关系,希望秦伯能慎重考虑的句子是:,。

4.烛之武用假设否定了秦出兵的合理性,也由此掌握了谈话主动权的两句是“,”。

13.大敌当前,郑伯贵为一国之君却能诚恳自责的句子:,,。

14.郑伯晓之以理,劝说烛之武出使秦军的句子是:,。

15.起初烛之武拒绝郑伯,不愿意去“退秦师”的原因是“,;,”。

16.当秦军撤退后,晋侯没有感情冲动,而是表现出清醒的头脑和理智的判断的句子是“。

,;,;,”。

《烛之武退秦师》理解性默写答案
1.以其无礼于晋且贰于楚也
2.秦、晋围郑郑既知亡矣
3.阙秦以利晋唯君图之
4.若亡郑而有益于君敢以烦执事
5.且君尝为晋君赐矣许君焦、瑕
朝济而夕设版焉君之所知也
6.若亡郑而有益于君敢以烦执事
7.既东封郑又欲肆其西封
若不阙秦将焉取之
8.阙秦以利晋唯君图之
9.因人之力而敝之失其所与以乱易整
10.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
11.然郑亡子亦有不利焉
12.秦、晋围郑郑既知亡矣
13.吾不能早用子今急而求子是寡人之过也
14.然郑亡子亦有不利焉
15.臣之壮也犹不如人
今老矣无能为也已
16.微夫人之力不及此因人之力而敝之不仁失其所与
不知以乱易整不武。

人教版必修一高一语文理解性默写

人教版必修一高一语文理解性默写

1.《烛之武退秦师》中说出了晋国秦国联合围攻郑国的理由是:,。

2.烛之武被求着出山时,说了一句隐含着不能早被任用的酸辛和不满的话是:,,,。

3.大敌当前,内忧外患,郑伯贵为一国之君却能礼贤下士,诚恳自责:,,。

4. 郑伯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劝说烛之武,也略略还有点威胁的话是:,。

5. 烛之武见秦伯时,开门见山,单刀直入,以退为进,态度谦恭,承认郑亡,迎合对方的骄傲心理的语句是:,。

6. 烛之武劝说秦伯,貌似谦恭,却极有份量,以一个假设句否定了秦出兵的合理性,也由此掌握了谈话的主动权,以退为进,柔中有刚:,。

7.烛之武从地理位置说明“亡郑”于秦无益而有害的结果。

当时秦在西,郑在东,晋置于两国之间,秦郑并不接壤,秦欲越晋据郑,绝无可能:,;?,。

8.烛之武紧紧抓住秦穆公欲吞并天下的心理,联系实际,指点迷津,循循善诱,娓娓说理,动之以情,诱之以利,“,,,”。

“亡郑”、“舍郑”的利害关系一目了然,明智的秦穆公自当怦然心动,坐收渔利。

9.烛之武用雄辩的事实指出晋乃背信弃义、出尔反尔、过河拆桥、忘恩负义之徒的话是:,,。

10.烛之武说晋野心勃勃,贪得无厌的句子是:,。

11.烛之武阐明了晋对秦的利害关系,希望秦伯能慎重考虑的句子是:,。

12. 烛之武说退秦军后,晋文公非常气愤。

晋国大夫子犯请求攻打秦军,然而晋文公认为“不可”,他说“”。

他又说“”,这是不仁道的;“”,这是不明智的;“”,这是不符合武德的。

于是晋文公对子犯说“”,晋国军队就离开了郑国。

1、送别荆轲的人及其衣着的句子是:,。

(通过众宾客的穿戴来表现出送行气氛的语句)2、通过音乐渲染凄凉悲怆氛围的句子是:,。

众人的感受:。

3、通过环境描写来渲染氛围,表现荆轲慷慨赴难、为国捐躯的精神的句子是:,。

(荆轲在告别时所吟唱的诗句)(写易水送别场面时,借助对大风和河水的描写来烘托慷慨悲壮气氛的名句)4、荆轲奉命入秦刺杀秦王,燕太子丹和宾客送他到易水岸边。

荆轲的好友高渐离击筑,荆轲便慷慨吟唱了“,”。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一理解性默写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一理解性默写

(答案版)高中语文必修一理解性默写《烛之武退秦师》1.《烛之武退秦师》中说出了晋国秦国联合围攻郑国的理由是:2.烛之武被求着出山时,说了一句隐含着不能早被任用的酸辛和不满的话是:臣之壮也,犹不如人,今老矣,无能为也已。

3.大敌当前,内忧外患,郑伯贵为一国之君却能礼贤下士,诚恳自责:吾不能早用子,今急而求子,是寡人之过也。

4.郑伯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劝说烛之武,也略略还有点威胁的话是:然郑亡,子亦有不利焉。

5.烛之武见秦伯时,开门见山,单刀直入,以退为进,态度谦恭,承认郑亡,迎合对方的骄傲心理的语句是:秦晋围郑,郑既知亡矣!6.烛之武劝说秦伯,貌似谦恭,却极有份量,以一个假设句否定了秦出兵的合理性,也由此掌握了谈话的主动权,以退为进,柔中有刚:若亡郑而有益于君,敢以烦执事。

7.烛之武从地理位置说明“亡郑”于秦无益而有害的结果。

当时秦在西,郑在东,晋置于两国之间,秦郑并不接壤,秦欲越晋据郑,绝无可能: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焉用亡郑以陪邻?邻之厚,君之薄也。

8.烛之武紧紧抓住秦穆公欲吞并天下的心理,联系实际,指点迷津,循循善诱,娓娓说理,动之以情,诱之以利,“若舍郑以为东道主,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君亦无所害”。

“亡郑”、“舍郑”的利害关系一目了然,明智的秦穆公自当怦然心动,坐收渔利。

9.烛之武用雄辩的事实指出晋乃背信弃义、出尔反尔、过河拆桥、忘恩负义之徒的话是:且君尝为晋君赐矣,许君焦、瑕,朝济而夕设版焉,君之所知也。

(如果只写三句,就写前面三句。

)10.烛之武说晋野心勃勃,贪得无厌的句子是:既东封郑,又欲肆其西封。

11.烛之武阐明了晋对秦的利害关系,希望秦伯能慎重考虑的句子是:阙秦以利晋,唯君图之。

12.烛之武说退秦军后,晋文公非常气愤。

晋国大夫子犯请求攻打秦军,然而晋文公认为“不可”,他说“微夫人之力不及此”。

他又说“因人之力而敝之”,这是不仁道的;“失其所与”,这是不明智的;“以乱易整”,这是不符合武德的。

烛之武退秦师理解性默写及答案

烛之武退秦师理解性默写及答案

《烛之武退秦师》练习题及答案【部编版高一下册】【习题】一)文学常识填空:1、《烛之武退秦师》选自___________,又名_______________,是我国历史上第一部叙事详细的____________(体裁)史书,相传为_________末年_____国史官____________所著,主要记载了__________(朝代)前期各国政治、经济、军事、外交和文化方面的一些事情。

2、《左传》是解释《春秋》这部史书的,与《》《》并称为“春秋三传”。

二)文言现象积累:1、通假字①今老矣,无能为也已②共.③夫晋,何厌④秦伯说.⑤失其所与,不知2、古今异义①若舍郑以为东道主②行李..③微夫人..3①夜.②朝.济而夕.③既东.封郑:④晋军.函陵/ 秦军.汜南:⑤既东封.郑:⑥越国以鄙.远:⑦阙秦以利.晋:⑧且君尝为晋君赐.矣:⑨若亡.郑而有益于君:⑩烛之武退.秦师:⑪越国以鄙远.:⑫共其乏困..:⑬因人之力而敝.之,不仁:⑭邻之厚.,君之薄.也:⑮且贰.于楚也:4、重要虚词以而焉其④吾其还也之①子犯请击之:②是寡人之过也:③臣之壮也:④夫晋,何厌之有:⑤辍耕之垄上:⑦邻之厚,君之薄也:⑧微夫人之力不及此:⑨因人之力而弊之:5、特殊句式①以其无礼于晋:②若亡郑而有益于君:③佚之狐言于郑伯:④夫晋,何厌之有:⑤(晋惠公)许君焦、瑕:⑥(烛之武)辞曰:“臣之壮也,犹不如人;……”:⑦(烛之武)夜,缒而出:⑧(烛之武)许之:⑨敢以(之)烦执事:⑩若舍郑以(之)为东道主:⑪晋军(于)函陵,秦军(于)汜南:⑫是寡人之过也:⑬因人之力而敝之,不仁/ 失其所与,不知/ 以乱易整,不武:6、重要实词①辞曰:“臣之壮也,;……”(辞:)②犹不如人(犹:)③且君尝为晋军赐矣(为:)④朝济而夕设版焉(版:)⑤又欲肆其西封(肆:)⑥不阙秦(阙:)⑦惟君图之(惟:)⑧乃还(乃:)⑨微夫人之力不及此(微:)⑩因人之力而敝之(因:;敝:)⑪失其所与,不知(与:)⑫亦去之(去:)三)理解性默写:1.《烛之武退秦师》中说出了晋国秦国联合围攻郑国的理由是:、。

烛之武 字词默写答案

烛之武 字词默写答案

一、通假1、已,通“矣”;2、共,通“供”;3、厌,通“餍”;4、说,通“悦”;5、知,通“智”。

二、活用1、使……退,动词使动用法;2、使……亡,动词使动用法3、驻军,名词用作动词;4、向东,向西,方为名词作状语;5、把……当作边邑,名词做动词;远地,形容词用作名词;6、使……消减,形容词使动用法;使……受益,形容词使动用法;7、增强;消弱;形容词作动词;8、“朝”“夕”名词做状语;9、缺少的东西,形容词做名词;10、把……作为疆界,名词做动词。

三、古今异义1、古义:东方道路上的主人;今义:请客的主人2、古义:出行的人今义:出门所带的包裹3、古义:那人今义:妻子四、句式1、状语后置2、状语后置3、宾语前置4、判断句5、省略句6、省略句五、虚词1、以:①因为②拿,用③表顺承④表顺承⑤把2、而:①才,表顺承②表修饰③表顺承④表转折3、焉:①表陈述②哪里,怎么③哪里④哪里4、其:①代词,指代“行李”②代词,指代“那件事”③代词,自己的④还是,表商量5、之:①代词,代佚之狐的建议②的③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④宾语前置的标志,有何厌六、翻译句子1、晋国有什么满足的呢?2、我没有及早重用您,现在危急时才来求您,这是我的过错。

3、如果灭掉郑国对您有好处,那就冒昧地拿(亡郑这件事)麻烦您了。

4、怎么要用灭掉郑国来给邻国增加(土地)?邻国的国力雄厚了,您的国力也就(相对)削弱了。

烛之武退秦师理解性默写之欧阳学创编

烛之武退秦师理解性默写之欧阳学创编

《烛之武退秦师》理解性默写1.《烛之武退秦师》中说出了晋国秦国联合围攻郑国的理由是:以其无礼于晋,且贰于楚也。

2.烛之武被求着出山时,说了一句隐含着不能早被任用的酸辛和不满的话是:臣之壮也,犹不如人,今老矣,无能为也已。

3.大敌当前,内忧外患,郑伯贵为一国之君却能礼贤下士,诚恳自责:吾不能早用子,今急而求子,是寡人之过也。

4. 郑伯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劝说烛之武,也略略还有点威胁的话是:然郑亡,子亦有不利焉。

5. 烛之武见秦伯时,以退为进,态度谦恭,承认郑亡,迎合对方的骄傲心理的语句是:秦晋围郑,郑既知亡矣!6. 烛之武劝说秦伯,貌似谦恭,却极有份量,以一个假设句否定了秦出兵的合理性,也由此掌握了谈话的主动权,以退为进,柔中有刚:若亡郑而有益于君,敢以烦执事。

7.烛之武从地理位置说明“亡郑”于秦无益而有害的结果。

当时秦在西,郑在东,晋置于两国之间,秦郑并不接壤,秦欲越晋据郑,绝无可能: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焉用亡郑以陪邻?邻之厚,君之薄也。

8.烛之武紧紧抓住秦穆公欲吞并天下的心理,联系实际,指点迷津,循循善诱,娓娓说理,动之以情,诱之以利,“若舍郑以为东道主,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君亦无所害”。

“亡郑”、“舍郑”的利害关系一目了然,明智的秦穆公自当怦然心动,坐收渔利。

9.烛之武用雄辩的事实指出晋乃背信弃义、出尔反尔、过河拆桥、忘恩负义之徒的话是:且君尝为晋君赐矣,许君焦、瑕,朝济而夕设版焉,君之所知也。

10.烛之武说晋野心勃勃,贪得无厌的句子是:既东封郑,又欲肆其西封,若不阙秦,将焉取之?11.烛之武阐明了晋对秦的利害关系,希望秦伯能慎重考虑的句子是:阙秦以利晋,唯君图之。

12. 烛之武说退秦军后,晋文公非常气愤。

晋国大夫子犯请求攻打秦军,然而晋文公认为“不可”,他说“微夫人之力不及此”。

他又说“因人之力而敝之”,这是不仁道的;“失其所与”,这是不明智的;“以乱易整”,这是不符合武德的。

于是晋文公对子犯说“吾其还也”,晋国军队就离开了郑国。

《烛之武退秦师》默写解析

《烛之武退秦师》默写解析

本课验收
1、对下列句中划线词语解释,
不正确的一项是( A )
A.晋军函陵(军:军队) B.贰于楚也(贰:从属二主) C.是寡人之过也(是:这) D.亡郑以陪邻(陪:增加)
本课验收
2、下列句中划线词,意义相同的
一组是( D )
A.然郑亡,子亦有不利焉 阙秦以利晋,唯君图之
B.既东封郑 又欲肆其西封 C.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

《春秋公羊传》 《春秋谷梁传》
重在论议

《周礼》汇集周王室官制和战国时期各国制度
《礼记》秦汉以前有关各种礼仪的论著汇编
《仪礼》主要记载春秋战国时代的礼制
《论语》孔子及其门徒的言行录
《孟子》专载孟子的言论、思想和行迹
《尔雅》训解词义,诠释名物,经学家多据以解经
《孝经》论述封建孝道的专著
返回
晋文公、秦穆公联合围攻郑国,因为郑国 曾对晋文公无礼,并且在与晋国结盟的情况 下又与楚国结盟。晋军驻扎在函陵,秦军驻 扎在氾南。
佚之狐言于郑伯 (于郑伯言——介词结构后置)
若亡郑而有益于君 (于君有益——介词结构后置)
何厌之有 (有何厌——宾语前置)
特殊句式 判断句
邻之厚,君之薄也。(“也”表判断) 以乱易整,不武。(否定判断句)
特殊句式 固定句
焉用亡郑以陪邻? (为什么要…,何必…)
夫晋,何厌之有? (…,怎么…。)
君之所知也 (所+动词,表示动作的对象)




秦晋围郑形势图
课文串讲
晋侯、秦伯围郑, 以其无礼于晋,且贰 于楚也。晋军函陵, 秦军氾南。
佚之狐言于郑伯 曰:“国危矣,若使 烛之武见秦君,师必 退。”公从之。辞

《烛之武退秦师》理解性默写(学生版+教师版)内容全面

《烛之武退秦师》理解性默写(学生版+教师版)内容全面

《烛之武退秦师》理解性默写(教师版)1.烛之武用雄辩的事实指出晋乃背信弃义、出尔反尔、过河拆桥、忘恩负义之徒的话是:,,,。

2.烛之武说晋野心勃勃,贪得无厌的句子是:,?3.烛之武阐明了晋对秦的利害关系,希望秦伯能慎重考虑的句子是:,。

4.烛之武说退秦军后,晋文公非常气愤。

晋国大夫子犯请求攻打秦军,然而晋文公认为“不可”,他说“”。

他又说“”,这是不仁道的;“”,这是不明智的;“”,这是不符合武德的。

于是晋文公对子犯说“”,晋国军队就离开了郑国。

5.做人不仅要有智谋而且还要有仁义,就如同《烛之武退秦师》中的晋文公所说:“,;,;,。

”6.《烛之武退秦师》中说出了晋国秦国联合围攻郑国的理由是:,。

7.烛之武被求着出山时,说了一句隐含着不能早被任用的酸辛和不满的话是:,,,。

8.大敌当前,内忧外患,郑伯贵为一国之君却能礼贤下士,诚恳自责:,,。

9.郑伯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劝说烛之武,也略略还有点威胁的话是:,。

10. 烛之武见秦伯时,以退为进,态度谦恭,承认郑亡,迎合对方的骄傲心理的语句是:,!11. 烛之武劝说秦伯,貌似谦恭,却极有份量,以一个假设句否定了秦出兵的合理性,也由此掌握了谈话的主动权,以退为进,柔中有刚:,。

12.烛之武从地理位置说明“亡郑”于秦无益而有害的结果。

当时秦在西,郑在东,晋置于两国之间,秦郑并不接壤,秦欲越晋据郑,绝无可能:,;?,。

13.烛之武紧紧抓住秦穆公欲吞并天下的心理,联系实际,指点迷津,循循善诱,娓娓说理,动之以情,诱之以利,“,,,”。

“亡郑”、“舍郑”的利害关系一目了然,明智的秦穆公自当怦然心动,坐收渔利。

《烛之武退秦师》理解性默写(教师版)1.烛之武用雄辩的事实指出晋乃背信弃义、出尔反尔、过河拆桥、忘恩负义之徒的话是:且君尝为晋君赐矣,许君焦、瑕,朝济而夕设版焉,君之所知也2.烛之武说晋野心勃勃,贪得无厌的句子是:夫晋,何厌之有?3.烛之武阐明了晋对秦的利害关系,希望秦伯能慎重考虑的句子是:阙秦以利晋,唯君图之。

《鸿门宴》《烛之武退秦师》理解性默写

《鸿门宴》《烛之武退秦师》理解性默写
• 3.形容自己方处于危险境地的句子是: _如_今__人_方__为_刀_,俎_,_我__为__鱼_肉,,_何__辞__为_?______。
• 4.形容秦王杀人如麻,有虎狼之心的句子是 ____杀_人__如_不__能__举_,,刑__人_如__恐_不__胜_。____。
• 5.鲁迅对《史记》的高度评价是: _史_家__之_绝__唱__,_无__韵_之,《__离_骚__》________。
8.烛之武紧紧抓住秦穆公欲吞并天下的心理,联系实际,指
点迷津,循循善诱,娓娓说理,动之以情,诱之以利,
”若舍__郑__以___为__东_,道_主__,___行__李__之__往, _来___,__共__其__乏,困__,___君__亦__无__所_”害。” “亡郑”、“舍郑”的利害关系一目了然,明智的秦穆公自
当怦然心动,坐收渔利。
9.烛之武用雄辩的事实指出晋乃背信弃义、出尔反尔、过河 拆桥、忘恩负义之徒的话是:且君___尝__为__晋__君_,赐_矣___,__许__君__焦__ 、瑕, _朝__济___而__夕__设,版__焉___,__君__之__所_ 。知也
10.烛之武说晋野心勃勃,贪得无厌的句子是: 既___东__封__郑__,_,又_欲___肆__其__西__封__ 。
11.烛之武阐明了晋对秦的利害关系,希望秦伯能慎重考虑
的句子是: _阙__秦__以__利___晋,,__唯__君__图__之____ 。
12. 烛之武说退秦军后,晋文公非常气愤。晋国大夫子 犯请求攻打秦军,然而晋文公认为“不可”,他说 微“夫__人__之__力__不__及”此。他又说“因__人__之___力__而_”敝,之这是不仁道的; “_失___其__所__与__”,这是不明智的;“_以__乱___易__整____”,这 是不符合武德的。 13. 做人不仅要有智谋而且还要有仁义,就如同《烛之 武退秦师》中的晋文公所说: 因“人__之__力___而__敝__之_,_,__不__仁__;;__失__其___所__与__,_,_不__知__(__z__h_ì); ;

《烛之武退秦师》理解性默写(学生版+教师版)内容全覆盖,特别推荐

《烛之武退秦师》理解性默写(学生版+教师版)内容全覆盖,特别推荐

,。

2.大敌当前,内忧外患,郑伯贵为一国之君却能礼贤下士,诚恳自责:,,。

3. 烛之武见秦伯时,以退为进,态度谦恭,承认郑亡,迎合对方的骄傲心理的语句是:,!4.当时秦在西,郑在东,晋置于两国之间,秦郑并不接壤。

烛之武从地理位置说明“亡郑”于秦无益而有害的结果:,;?,。

5.烛之武用雄辩的事实指出晋乃背信弃义、出尔反尔、过河拆桥、忘恩负义之徒的话是:,,,。

6.烛之武阐明了晋对秦的利害关系,希望秦伯能慎重考虑的句子是:,。

7、做不不仅要有智谋,还要有仁义,正如晋文公所说:,;,;,。

8.烛之武被求着出山时,说了一句隐含着不能早被任用的酸辛和不满的话是:,,,。

9. 郑伯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劝说烛之武,也略略还有点威胁的话是:,。

10. 烛之武劝说秦伯,貌似谦恭,却极有份量,以一个假设句否定了秦出兵的合理性,也掌握了谈话的主动权,以退为进,柔中有刚:,。

11.烛之武紧紧抓住秦穆公欲吞并天下的心理,联系实际,指点迷津,循循善诱,娓娓说理,动之以情,诱之以利,“,,,”。

“亡郑”、“舍郑”的利害关系一目了然,明智的秦穆公自当怦然心动,坐收渔利。

12.烛之武说晋野心勃勃,贪得无厌的句子是:,,,?13. 烛之武说退秦军后,晋国大夫子犯请求攻打秦军,然而晋文公认为“不可”,他说“”。

他又说“”,这是不仁道的;“”,这是不明智的;“”,这是不符合武德的。

于是晋文公对子犯说“”,军队就离开了郑国。

且贰于楚也。

2.大敌当前,内忧外患,郑伯贵为一国之君却能礼贤下士,诚恳自责:吾不能早用子,今急而求子,是寡人之过也。

3. 烛之武见秦伯时,以退为进,态度谦恭,承认郑亡,迎合对方的骄傲心理的语句是:秦晋围郑,郑既知亡矣!4.烛之武从地理位置说明“亡郑”于秦无益而有害的结果。

当时秦在西,郑在东,晋置于两国之间,秦郑并不接壤,秦欲越晋据郑,绝无可能: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焉用亡郑以陪邻?邻之厚,君之薄也。

5.烛之武用雄辩的事实指出晋乃背信弃义、出尔反尔、过河拆桥、忘恩负义之徒的话是:且君尝为晋君赐矣,许君焦、瑕,朝济而夕设版焉,君之所知也。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通假
1、已,通“矣”;
2、共,通“供”;
3、厌,通“餍”;
4、说,通“悦”;
5、知,通“智”。

二、活用
1、使……退,动词使动用法;
2、使……亡,动词使动用法
3、驻军,名词用作动词;
4、向东,向西,方为名词作状语;
5、把……当作边邑,名词做动词;远地,形容词用作名词;
6、使……消减,形容词使动用法;使……受益,形容词使动用法;
7、增强;消弱;形容词作动词;
8、“朝”“夕”名词做状语;
9、缺少的东西,形容词做名词;
10、把……作为疆界,名词做动词。

三、古今异义
1、古义:东方道路上的主人;
今义:请客的主人
2、古义:出行的人
今义:出门所带的包裹
3、古义:那人
今义:妻子
四、句式
1、状语后置
2、状语后置
3、宾语前置
4、判断句
5、省略句
6、省略句
五、虚词
1、以:①因为②拿,用
③表顺承④表顺承⑤把
2、而:①才,表顺承②表修饰
③表顺承④表转折
3、焉:①表陈述②哪里,怎么
③哪里④哪里
4、其:①代词,指代“行李”
②代词,指代“那件事”
③代词,自己的
④还是,表商量
5、之:①代词,代佚之狐的建议
②的
③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
④宾语前置的标志,有何厌
六、翻译句子
1、晋国有什么满足的呢?
2、我没有及早重用您,现在危急时才来求您,这是我的过错。

3、如果灭掉郑国对您有好处,那就冒昧地拿(亡郑这件事)麻烦您了。

4、怎么要用灭掉郑国来给邻国增加(土地)?邻国的国力雄厚了,您的国力也就(相对)削弱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