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本课程应以校为本

合集下载

第五章 校本课程开发

第五章 校本课程开发

承担校本课程开发的重任的教师必须具备如下素质:
第一,有明确的教育理想和事业追求,热爱教育事业,有改革创新 精神,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和责任心,能团结协作;
第二,能正确理解教育方针,了解中小学教育的现状和教育改革发 展的趋势,有较好的教育理论基础,熟悉现代教育理论、现代 课程理论和现代学习理论,了解中小学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 第三,有较深的学科造诣和丰富的教学实践经验,对所要负责开发 的课程领域有浓厚兴趣和较为深入的研究,熟悉课程开发的原 理与技术。在进行校本课程开发时,必须加强教师培训,以便 提高教师素质尤其是教师的课程开发能力。
(一)课程开发的一般原理
泰勒提出了四个课程开发的经典问题: (1)学校应该达到哪些教育目标? (2)提供哪些教育经验才能实现这些目标? (3)怎样才能有效地组织这些经验? (4)怎样才能确定这些目标正在得到实现? 这四个问题对应着课程开发的四个领域:选择和界说课程 目标;选择和建立适当的学习经验;组织学习经验;评 价课程。这些问题都是课程开发必须明确解答的基本技 术问题。 关于这些问题的回答,构成课程开发的一般技术原理,即 关于怎么做的理论。
2、校本课程开发的理论意义
(1)发展了学校能够进行课程决策的信念。
(2)从理论上确立了国家、地方、学校在课程开发方面的职责和 权限,开拓了课程管理民主化的有效途径,为解决课程的统一 要求与多样性之间的矛盾关系提供了一条思路。 (3)丰富了课程观,发展了课程开发的模式。 (4)校本课程开发还丰富了教师教育理论,解决了教师教育中理 论与实践结合的问题,开拓了一条有效地进行专业培训的途径, 为人们研究教师专业发展理论提供了新视角。 (5)校本课程开发还使广大中小学校成了各种教育理念和课程理 论的“试验田”。
3、组织学习经验

校本

校本
编辑本段与综合活动课的区别
校本课程开发可以像语文、数学一样以系统知识为主,以长周期、教师讲解为主。而目前大部分学校开发的校本课程都是短期的,以研究性学习和开放性学习为主,在性质和形式上与综合实践活动课都非常相似,所以造成了校本课程就是综合实践活动课,综合实践活动课就是校本课程的印象。 校本课程与综合实践活动的区别,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来看: 一是权限上,综合实践活动课是国家规定的必修课程,校本课程则是学校自主开发设计的课程。 二是从设计上来讲,综合实践活动课是达到国家规定基本教育目标的课程,特别强调学生基本学习能力的培养,校本课程也考虑学生的个性发展,但更考虑学校办学理念和学校特色; 三是设计过程上不一样,综合实践活动课是根据国情来设计的,校本课程是学校层面根据学校办学理念与学校实际开发与设计的。 在实施上,综合实践活动课依赖于学校开发,也依赖于地方管理。
编辑本段概述
“校本(school-based)”的含义是什么?从英文字面来理解 校本课程
校本课程 是“以学校为本”“以学校为基础”,华东师范大学教育学博士郑金洲在《走向校本》中这样解释:所谓校本,一是为了学校,二是在学校中,三是基于学校。为了学校,是指要以改进学校实践、解决学校所面临的问题为指向;在学校中,是指要树立这样一种观念,即学校自身的问题,要由学校中的人来解决,要经过学校校长、教师的共同探讨、分析来解决,所形成的解决问题的诸种方案要在学校中加以有效实施。
编辑本段与校本教材的区别
区别之一:校本课程与校本教材的内涵有本质的不同 校本课程的内涵一般是指由学生所在学校的教师编制、实施和评价的课程,它的本质内容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在课程的权力方面,学校拥有课程自主权;二是在课程开发的主体方面,教师是课程开发的主体;三是在课程开发的场所方面,具体学校是课程开发的场所。校本教材的内涵一般是指以学校的校长和教师为主体,为了有效地实现校本课程目标,达到教育学生的目的,对教学内容进行研究,并共同开发和制定一些基本的教与学素材,作为校本课程实施的媒介,这些素材构成了校本教材。可见,校本课程与校本教材在内涵上的主要区别在于前者是课程,后者是课程实施的媒介,二者在某种程度上体现着目的与手段的关系。 区别之二:校本课程与校本教材在存在范围等方面有明显不同 校本课程是基于我国幅员辽阔,各地的自然条件、风土人情、教育环境等存在很大差异,而我国这种统一管理又往往不能关照各地的差异性,在一定程度上消减了学校的教育效果,在此基础上作出的一项课程政策。校本课程要求每所学校都必须做到,但校本教材则不同,它是校本课程开发后,有些学校根据自己的实际由校长和教师编制的教材,而非所有学校都必须具备。换言之,校本课程是落实新课改要求的国家、地方、学校三级课程管理标准,是所有学校的必 l须,校本教材则不一定是所有学校的必备,即便是有些学校编写了一部份校本教材,也因为校本课程的时效性、变化性等特点,使校本教材的使用范围、使用周期和使用效率都受其限制,更何况考虑到教师的时间、学校和学生的经济负担以及课程的成本等因素,不可能使所有的校本课程都配有校本教材。所以,校本课程与校本教材在存在范围等方面有着明显的不同。 区别之三:校本课程与校本教材在政策的合法性上有根本不同 校本课程早在 1999年6月13日颁布的《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就明确提出:“试行国家课程、地方课程与学校课程。”2001年6 月8日颁发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中更明确规定:“改变课程管理过于集中的状况,实行国家、地方、学校三级课程管理,增强课程对地方、学校及学生的适应性。”这两个文件中有关课程方面的规定,无疑为这种新生的顺应了国际课程改革和课程决策民主化潮流的校本课程提供了课程政策上的合法性。但与之相比的校本教材则不然,尽管目前我国教材本身是一个政策性很强的概念,特别是按照教育部颁布的《中小学教材编写审定管理暂行办法》规定要求的“编写教材事先须经教材审定结构审定后才能在中小学使用”,“教材的编写、审定实行国务院教育行政部门和省级行政部门两级管理”。但目前学校编制的校本教材都不具备上述的审定条件,因为校本教材的出现,主要依附于校本课程的开发与实施,而校本课程自身的时效性、变化性和动态生成等特点,使校本教材的编写必要、使用范围、使用周期、使用效率等方面都极其有限,所以目前出现的校本教材很少要经过行政部门的审批。从这个意义上讲,校本教材是不具备教材政策的合法性。所以,校本课程与校本教材在政策的合法性上是有根本不同的。

校本课程的开发及实施

校本课程的开发及实施

校本课程的开发与实施一、什么是校本课程?(一〕何谓"校本〞?可以理解为以校为本或学校为本。

有三层含义:为了学校:为了改良学校实践、解决学校所面临的问题。

在学校中:学校自身的问题,要由学校中人来解决。

所形成的解决问题的方案要在学校中有效实施。

基于学校:指要从学校的实际出发。

〔二〕何谓课程?广义:课程是指学生在学校获得的全部经历。

其中包括有目的、有方案的学科设置、教学活动、教学进程、课外活动以及学校环境和气氛的影响。

〔包括制度的和非制度的〕狭义:课程是指各级各类学校为了实现培养目标而开设的学科及其目的、容、围、活动、进程等的总和,主要表达在教学方案、教学大纲〔课程标准〕和教科书中。

〔今天所说的课程是狭义的课程〕课程,是教育的核心,是学校有方案地开展的所有的教育教学活动的总和。

学校的培养目标就是靠课程去实现的。

形象地讲,课程决定了我们的学生走什么路,去什么地方,用什么交通工具,一路上都有些什么风景,他会有些什么样的体验,因此,它也叫做"路程〞,或者叫"学程〞。

它包括课程目标,课程容,课程实施方式和课程评价与管理。

课程可以从不同角度进展分类:如从形式包括文化课程、活动课程、实践课程;从层次包括国家课程、地方课程、校本课程;沉着包括显性课程和隐形课程;校课程和校外课程等。

随着职业教育的开展又出现了如工程课程、经历课程、技能课程等。

〔三〕校本课程校本课程是指以校为本的、基于学校的实际情况、为了学校的开展、由学校自主开发的课程。

校本课程是在具体实施国家与地方课程的前提下,通过对本校学生的需求进展科学地评估,由学校根据国家教育方针、课程管理政策和课程方案,针对学生的兴趣和需要,结合学校的传统和优势,充分利用学校、社区的课程资源,自主开发的、多样性的、可供学生选择的课程。

校本课程的类型:1、显性校本课程与隐性校本课程2、筛选已有的课程、改编已有的课程、开发全新的校本课程;3、个别教师参与的校本课程、局部教师参与的校本课程、全体教师参与的校本课程。

校本课程,又称“以学校为本位的课程”、“学校课程”,它是由实施课程的学校自己决策、自己设计的课程。

校本课程,又称“以学校为本位的课程”、“学校课程”,它是由实施课程的学校自己决策、自己设计的课程。

1、校本课程校本课程,又称“以学校为本位的课程”、“学校课程”,它是由实施课程的学校自己决策、自己设计的课程。

2、开放课堂在一个大教室内设计若干个功能不同的活动区,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在不同的活动区进行相应的学习活动,形式不固定。

3.个别化教学个别化教学是为满足每个学生的需要、兴趣和能力而设计的一种教学组织形式。

4.形成性目标在教学情境中随着教学过程的展开而逐渐形成的教学目标,叫做形成性目标。

5、行为目标行为目标是以具体的、可操作、可观测的行为的形式来陈述的教学目标,它指明教学活动后学生所发生的行为变化。

6.教学方法教学方法是教学过程中教师与学生为实现教学目的和教学任务要求,在教学活动中所采取的行为方式的总称。

7、核心课程核心课程是指那些所有学生都必须掌握的共同学习内容,它被置于整个课程的核心。

1、班级教学班级教学又称班级授课制是根据年龄或知识程度把学生编成固定的班级,由教师按照教学大纲(或课程标准)规定的内容和固定的教学时间表对全班学生进行教学的一种教学组织形式。

2、导生制导生制的做法是,教师以教年龄大的学生为主,而后由他们中的佼佼者去教年幼的或学习差的学生。

3、自学辅导模式自学辅导模式是在教师指导下,学生自己独立进行学习的模式。

4.教学设计教学设计是指在进行教学活动之前,根据教学目的的要求,运用系统方法,对参与教学活动的诸要素所进行的一种分析和策划的过程。

5、教学评价教学评价是以教学目标为依据,运用可操作的科学手段,通过系统地收集有关教学的信息,对教学活动的过程和结果作出价值上的判断,并为被评价者的自我完善和有关部门的科学决策提供依据的过程。

6、表现性评价表现性评价是对学生在实际完成某任务或一系列任务时,所表现出的在理解与技能方面的成就,以及教学过程中所表现出的学习态度、努力程度、问题解决能力等的评定。

7、教学教学是指教师和学生以课堂为主渠道,以教材为中介,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在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的统一活动中,通过沟通、交流与合作,促进学生掌握知识与自我发展的活动。

校本课程是学生学习生活中重要一课论文

校本课程是学生学习生活中重要一课论文

校本课程是学生学习生活中的重要一课摘要:校本课程开发表面上看是以校为本,但隐藏其后的是以学生发展为本。

学校是为学生存在的,课程是为学生开设的,教师所做的一切归根到底是为了促进学生的最大限度的发展。

它开发的本身是以学生为本,所以参与校本课程开发有利于教师形成以学生发展为本的理念。

其本身就是在学习专科知识之余获得课外知识的过程,只有课程内容丰富了才可以更加吸引人。

关键词:校本课程、学习生活、自身发展、兴趣爱好校本课程的开发顺应了当今时代民主决策的潮流。

校本课程开发的场所是学校,关注学校的课程自主,体现出民主参与课程决策的精神。

首先利用教研时间,以多种形式开展学习和培训,切实改变教师课程理念改变学生对学业的看法,根据个人的兴趣爱好选择自己所喜爱的课程。

让课程有新的创新,我对校本课程有了的了解,进一步树立教学民主的思想,调动了学生主动参与的积极性,为参与校本课程的开发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校本课程首先应该立足学生,以满足学生的需求为宗旨.校本课程开发旨在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着力于发现学生之间的个体差异并尽可能提供丰富多彩的课程,尤其要帮助那些学习困难的学生获得充分的发展, 有利于学生多元智能的和谐发展. 学校课程的开发与实施,不仅张扬了学生的个性,发展了学生的特长,让学生找到了更多的自信,促进了其他课程的学习,也促进了教师的专业发展,彰显了学校的办学特色。

其次,校本课程的开发应和学校每位教师的兴趣、爱好,个性特长,全体教师的群体智慧结合起来。

通过校本课程的实施,让每位教师各尽其能,各展所长,积极发挥教师群体的潜能和智慧,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

无论是教师个体,还是教师群体,在校本教材的开发中都得到了发展。

要想更好地开发、开设、实施校本课程,充分发挥校本课程的作用。

很多老师还不太适应新课改形势下的教学要求,有改革课程的愿望,但不具备新课程标准要求下的综合知识和能力,更不具备校本课程开发所必需的知识、技术和能力。

应该建立有效的机制,让更多的教师参与课程开发,让老师们通过不断的学习、研究、实践、反思,使自己的专业能力得到质的飞跃。

校本课程开发及校本教材编写几个问题

校本课程开发及校本教材编写几个问题

校本课程开发与校本教材编写的几个问题一、校本课程的定义校本课程是指学校依据自己的教育哲学思想,为知足学生(与学校)的发展需要,以学校教师为主体开发出的与学校特点和条件相适应的课程。

是目前课程改革希望建构的新课程系统的三大板块之一。

校本课程开发其实是一种比较复杂的活动过程,一般包含课程目标确实定、课程构造的设计、课程标准的编制、课程资料的选择组织、课程的实行与评论,以及课程的改良完美等一系列的课程行为。

其行为常常波及到两大围:一是开发以校为本的课程。

它开发出的课程是一个相对独立的课程模块,与国家课程、地方课程相对应,其权益主体是学校。

二是学校依据自己的状况对国家、地方课程进行校本化改造,是国家、地方课程的校本化实行(如课程科目的增减、课时比率的调整、不一样科目间的整合、一致学科部容要求的调整等)。

其权益主体还是国家,但学校、教师已经是课程的开发者,不一样程度地参加课程开发活动。

校本课程的种类——从课程形态上看,能够分理论知识类课程(如中华字经、诗文朗读等)和实践活动类课程(如剪纸工艺等)两类。

从课程的显性程度看,能够分显性课程(如诗文朗读、兴趣数学、剪纸工艺等,常常有目标、有教材、有课时分派等因素)和隐性课程(如校园文化环境的设计,有特点的实践活动的展开等,有目标有计划,但却不必定有教材、考评方式等因素)两类。

二、确立校本课程开发思路的主要依照( 4 月份已培训,不再祥述)1、社会、学生的发展需求。

2、学校的办学思想和特点。

3、当地经济文化等方面的课程资源。

4、学校教师队伍的专业专长。

三、校本课程开发的基本程序( 4 月份已培训,不再祥述)一般包含以下几个步骤 :1、需要评估(1)学生发展需要评估(2)社会发展需要评估社区发展需要评估2、资源剖析课程容资源剖析课程人力资源剖析课程经费资源剖析课程政策资源剖析3、确立开发目标(1)学校汇总需要评估、资源剖析状况,理清办学思路,提炼核心理念,确立校本课程开发总目标,形成课程开发的整体假想。

学生社团活动的校本课程化发展

学生社团活动的校本课程化发展

学生社团活动的校本课程化发展为校本课程的开发寻找新突破口,可以考虑学生社团活动的校本课程化设计。

校本课程,即以校为本的课程。

它一定要立足于学校的教育教学实情,而非闭门造车想出来或一时兴起喊出来的。

纵使学校管理者,或是课程开发者有再大胆的发展规划,有再前卫的教育理念,有再标新立异的实施方法,但凡脱离了学校的现实土壤,校本课程的开发与实施就终归会化作镜中花,水中月。

因此,源于学生的需求才是学校开设校本课程的最大动因,绝不能为了造势或应景而胡乱开课。

一般来说,学校可以有学科拓展类、生活指导类、手工类、艺术鉴赏类等校本课程。

近年,辽宁省大连市第二中学将学生社团活动纳入到校本课程建设之中,对社团的课程化和课程的活动化有了新的思考与探索。

我校认为,五味世界,七彩人生,学生时代经历的不仅仅是读书,还应该有更丰盈的精神世界和人生体验。

一所学校,应该既关心学业成绩的提升,又关注心灵的成长;既关心体格的强健,又关心文化的蕴养;既关心道德的至真至善至美,又关心智慧的生成拔节和升华;既关心书面文字符号的拓展阅读,又关心人生格局视野的深度思考;既关心高考升学人生转折,又关心立德树人一生幸福!基于如此定位,1社团校本课程就是让学子在校园里感悟到幸福的校本活动课程!目前,我校共有学生社团39个,涵盖文学、艺术、科学、体育、生活指导、学科扩展共六大门类。

而39份社团课程纲要汇编到一起就构成了社团校本课程的选课指南,可谓“一册指南在手,尽享多彩课程”!在社团校本课程的实施过程中,我校尝试运用“互联网+”思维进行相关管理。

首先,在某一在线教育平台呈现39门社团课程的名称,学生的选课就瞬间由线下转到线上。

学生可以根据系统生成的账号进行登录选课,再由APP即时公布选课结果,使原本繁琐的选课变得轻松简单。

在线教育平台将这些情况生成两类大数据,一类数据提提供给班主任,方便班主任清楚地知道每个学生所选报的社团,以及上课地点与授课教师;另一类数据提供给社团掌门人(具体的授课教师),使其明确地知道有多少个学生选报自己的社团,他们又是来自哪一个班级,以及班主任是谁。

一、什么叫校本课程呢?

一、什么叫校本课程呢?

一、什么叫校本课程呢?(一)概念校本课程是指在国家制订计划框架内的以学校为主体,由学校自行决定、自行开发的课程。

校本课程的开发是学校根据各自所处的社区的情况(包括自然资源、人文资源、社会事业、经济发展、支柱产业等方方面面),结合本校的传统和优势,以及学生的兴趣和需要,自主开发或选用适合本校的课程。

校本课程的开发可以打破已有的“校校同课程,生生同书本”的格局,提高课程的适应性,适应学生发展的需要、兴趣与经验。

校本课程的开发,为教师提供了专业发展的机会和条件,也为学校培植办学特色创造条件。

所以本校确定校本课程开发的依据是:为学生而存在,学生的兴趣与需要,学生个性的充分发展,以促进儿童身心全面和谐发展;扩大学生的知识面;开阔学生的知识视野;发展学生的特长;丰富学生的情感和兴趣;陶冶学生的情操;促进学生的实践创新的能力;提高学生身心健康的水平为目的。

校本课程不仅要在形式上具有多样性,在内容上更要多样性。

要能满足不同年级、不同发展水平,不同兴趣、爱好和个性的学生的多种多样的心理和发展需求,让每位学生的潜能都获得充分和谐的发展和个性得到张扬。

也就是说学生需要学什么,喜欢学什么,学校就开发什么样的课程。

(二)校本课程开发的认识:1、打破了校本课程的神秘感不少教师把校本课程看得很神秘,其实,许多学校已开设的选修课、活动课就具有校本课程的性质,只是学校和教师对校本课程开发还处于无意识状态罢了。

也就是说,许多学校往往有校本课程之“实”,而无校本课程之“名”。

校本课程是开放的、多种多样的。

如研究型课程、自愿报名开设的体育课选修(乒乓球、篮球等)、象我校请外籍教师开设的口语课等其实都是校本课程。

可以说,学校里的课程都有校本课程的成分。

因此我们说,校本课程就在我们身边,它并不神秘,也不是高不可攀的。

2、消除开发校本课程影响升学率的担心近年来,中考试题命题正在向能力化、素质化、个性化、综合化的方向发展,各学科考试更体现了这一点,而校本课程开发的目标和方向正是发挥学生的个性和特长,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以校为本,彰显特色,丰富教学,适应需求

以校为本,彰显特色,丰富教学,适应需求

以校为本,彰显特色,丰富教学,适应需求职业教育是以培养面向生产、服务、管理第一线的应用型人才为基本目标,其人才观、质量观的核心是培养学生综合动手能力,在面向市场办学的激烈竞争中,学生的综合动手能力如何,是职业学校办学竞争力的体现和最终标准,因此始终坚持“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是我校的长期办学宗旨。

为了时时践行这一宗旨,我们的办学始终坚持贴近市场,以市场的需求为专业发展指针,培养的学生受用人单位的欢迎和社会的认可。

下面就我校在校本教材开发工作中进行总结。

一、认识深刻、观念更新职业学校的教学改革首先是课程改革,结合学生就业岗位群的需求,本着中职生“知识要广而够用,技能要熟而精”的原则,加大开设专业动手课程的力度,削减精深的专业理论课程,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综合实践动手能力。

课程改革必须要有是符合中职学校学生实际的好教材为支撑,但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我们感到所使用的教材内容偏多、理论偏深,实践性内容相对不足,具有实际利用价值的专业教材少的可怜,这使我们在教学上遇到了很多困难,因此摆在我们面前所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是:我们必须开发具有实际利用价值的校本教材。

校本即以学校为本位,以学生为主体,一切为了学校的生存与发展,改革现行落后的、与实际脱节的、纯理论研究的教材教法,目的是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培养有竞争力的、能适应行业、企业工作需要的大批专业技术工人;校本开发以此为前提,对原有教材进行了深入的研究与处理,体现三个“贴近”的原则:贴近学生的实际、贴近学校的课改实践和贴近行业发展的实际需要,形成以实用性为主线,理论教学围绕实际应用展开,按照学以致用的原则,突出学生操作技能的教学特色。

二、组织保障,机构健全,激励措施有力校本教材的开发与建设,是一项既复杂又重要的工作,它不仅要符合方针思想、纲要要求,要满足社会需求、师生的愿望;还要具有地域特点,体现时代风貌,更重要的是有针对性、实用性、新颖性,因此学校非常重视此工作,在重视中强化了管理,做到了四抓:——抓机构的建立。

大学课程与教学论考试练习题及答案211

大学课程与教学论考试练习题及答案211

大学课程与教学论考试练习题及答案21.[单选题]校本课程是指以校为本的,基于学校的实际情况,为了学校的发展,由( )开发的课程.A)国家教育部B)学校自主C)教师自主答案:B解析:2.[单选题]在课程与教学论研究中,( )主要涉及课程与教学的性质、状态、关系等客观属性。

A.事实问题A)价值问题B)技术问题C)科学问题答案:A解析:3.[单选题]泰勒在20世纪80年代初期曾指出,泰勒原理“是作为特定环境条件下的产物而形成的”。

这里的“特定环境条件”指的是( )1-10A)经济大萧条B)泰罗主义C)八年研究D)课程开发科学化运动答案:C解析:无4.[单选题]在泰勒原理中,需要对教育目标进行两次甄选,即哲学的甄选和( )A)社会学的甄选B)心理学的甄选C)科技的甄选D)多学科的甄选答案:B解析:5.[单选题]学生向教师签订学习契约,这被称为“工约”。

把这种作业安排作为主要措施之一的教学组织是( )A)班级授课制B)道尔顿制C)文纳特卡计划6.[单选题]儿童在熟悉“萝卜”、“菠菜”、“西红柿”等概念以后再来掌握“蔬菜”这一概念,这种学习是奥苏伯尔所提出的( )A)下位学习B)上位学习C)并列结合学习D)发现学习答案:B解析:7.[单选题]实践活动法是学生在实际生活中,通过实践总结形成知识与能力,是( )A)先知识后操作B)先实践后知识C)先操作后知识D)先知识后实践答案:B解析:8.[单选题]“非指导性教学”的教育目的是使学生( )A)一般发展B)自我实现C)全面发展D)情感发展答案:B解析:9.[单选题]教学模式的机构一般主要包含理论基础,教学目标、教学程序、( )和评价体系等几个部分。

A)教学特点B)运用策略C)教学反馈D)教学总结答案:B解析:10.[单选题]下列属于课程相互适应取向视野中教学设计基本特征的是( )A)教学设计是人与人之间相互理解、相互作用的实践活动B)教学设计是一-种工程、一种技术C)教学设计是一个持续创造的过程11.[单选题]课程目标是根据( )提出的课程的具体价值和任务指标.A)具体办学理念B)教育宗旨C)国家教育方针D)学生水平答案:B解析:12.[单选题]( )是借助各种静态的教学手段,如挂图、模型、标本、绘画等来提示内容的教学方法。

什么是校本课程

什么是校本课程

什么是校本课程?
校本课程是“以学校为本”“以学校为基础”,华东师范大学教育学博士郑金洲在《走向校本》中这样解释:所谓校本,一是为了学校,二是在学校中,三是基于学校。

为了学校,是指要以改进学校实践、解决学校所面临的问题为指向;在学校中,是指要树立这样一种观念,即学校自身的问题,要由学校中的人来解决,要经过学校校长、教师的共同探讨、分析来解决,所形成的解决问题的诸种方案要在学校中加以有效实施。

校本课程(school—based curriculum)即以学校为本位、由学校自己确定的课程,它与国家课程、地方课程相对应。

在刘旭东、张宁娟和马丽等人编著的《校本课程与课程资源开发》一书中指出,校本课程的出现在国际上有三种看法:其一认为,校本课程的历史几乎和学校教育的历史一样悠久,在古代时期学校的课程在较大范围内和一定程度上是由学校自己决定的,那时在课程中占主导地位的是校本课程(这是从校本课程的存在形式来考察的);
第二种看法认为校本课程的思想源自于20世纪70年代西方发达国家,认为校本课程实质上是一个以学校为基地进行课程开发的民主决策的过程,即校长、教师、课程专家、学生以及家长和社区人士共同参与学校课程计划的制定、实施和评价活动(这是从校本课程的思想产生来看的);最后一种观点认为,校本课程真正出现在1973年爱尔兰阿尔斯特丹大学召开的“校本课程开发”国际研讨会上(这是从校本课程概念的出现为依据的)。

什么是“校本”

什么是“校本”

什么是“校本”“校本”,即以校为本。

新世纪之初,“校本”思潮呼唤着教育理论工作者、研究者关注校本、走向校本,以“为了学校,在学校中,基于学校”为特征的校本课程、校本研究、校本培训、校本管理等校本活动开始成为大家研究与实践的新领域。

1、校本课程:典型的校本课程开发是完全自发、自主的课程开发,是完全出于学校内部需要(主要是教师和学生的需求),完全依靠自身的条件和资源的全员参与、自我评价的课程开发活动。

它是“实践——开发——反思——改进”的“草根”开发模式。

主要具有以下五个方面的特点:(1)自发、自愿;(2)自我控制和地方控制;(3)回应内部需要;(4)利用自身资源;(5)内部评价。

有关校本课程开发与国家课程开发之间的区别见下表。

2、校本教研:所谓校本教研,概括地说,就是为了改进学校的教育教学,提高学校的教育教学质量,从学校的实际出发,依托学校自身的资源优势、特色进行的教育教学研究。

它是一种“基于学校”、“在学校中”、“为了学校”的教学研究。

校本教研有三层基本含义:①研究教学,包括教学的内容、目的、手段,教学模式及其建构,教学设计与实施,教学评价等等。

在现今时代,就是研究课程及其实施,特别是校本课程的开发及实施;②从学校的实际出发进行研究,按照新课程的要求,从学生状况、教师构成,学校历史、现状及其资源环境出发进行研究;③教学研究的主体是学校领导、教师。

教学质量事关学校的荣誉和生命,与学校中人休戚相关;我们的教育正处于一个大变革的时代,素质教育的推行,教育管理、教育体制的不断创新,以及正在进行的课程改革,都要求广大教育工作者更新教育教学观念,彻底改革传统的教与学的方式。

在这场革命面前,学校要承担起教育教学研究的使命。

随着学校主体意识的觉醒,校本这一理念越来越被广大学校所接受,学校确定了在教育教学研究中的主体地位。

校本教研是一种学校行为,要立足以校为本,创新教研制度,同时又是一种教师教学研究行为,通过自我反思,同伴互助,专业引领等活动,为教师的专业化成长创造条件。

反思“以校为本”的几个实践误区

反思“以校为本”的几个实践误区

反思“以校为本”的几个实践误区赵亚梅摘 要: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推进,要求各中小学校必须因时因地制宜,针对本校的具体情况,提高办学特色,同时,教师专业素质的提升也成了必然的要求。

然而,由于认识上的原因,“校本”教学在实践中走进了某些误区,从教学病理学的角度来看,即是形成了不健康、不正常的状态,这一有机体产生的一些病变,亟待诊治,以还“校本”教学一个正常发展的环境。

关键词:以校为本;课程开发;校本教研中图分类号:G47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CN43-1027/F(2008)3-110-01作 者:湖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湖南,长沙,410081起源于西方国家的“校本”一词对我们来说属于外来词,来源于英文“sch ool-b ase”,产生于上世纪的六七十年代,主要包含四部分内容──校本课程、校本管理、校本培训以及校本教研。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深入,“以校为本”、“校本教研”、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这样的呼声日渐高涨,并且已经制度化。

诚然,“以校为本”的教学方式有其不可否定的积极作用,然而实践中却有大量的重形式轻实质的错误倾向,给教学带了严重的负面影响,因此必须从认识上予以澄清。

一、在校本课程开发中存在的误区校本课程开发在我国只有十多年的发展历史,总体上还处于起步阶段。

中共中央在第三次全国教育工作会议上提出,学校课程(即校本课程)在中学阶段可以占到课程总量的16%,这是国家将课程管理权力下放的一个重要标志,意味着学校及地方课程权力的扩大。

因此,校本课程开发毫无疑问它意味着一种权力,即实施真正的教育的地方———学校有权自主决定部分课程,教师、学生、家长和社区人士合作、共享与探究,以充分利用学校和社区的现场课程资源。

这对于学校和教师来说,都是一种机会,教师在参与校本课程开发的实践和反思中,将逐步加强对学校的认同,提高归属感,形成课程意识,掌握课程技术,加快专业发展的进程,学校也能因此尝试各种适合自己办学特色的途径。

大学课程与教学论考试(试卷编号211)

大学课程与教学论考试(试卷编号211)

大学课程与教学论考试(试卷编号211)1.[单选题]校本课程是指以校为本的,基于学校的实际情况,为了学校的发展,由( )开发的课程.A)国家教育部B)学校自主C)教师自主答案:B解析:2.[单选题]“直角三角形斜边的平方等于两条直角边的平方和。

”这种描述属于课程要素中的( )A)概念B)原理C)方法D)技能答案:B解析:3.[单选题]最早实行选修制的学校是哪国的大学()A)美国B)法国C)英国D)德国答案:D解析:4.[单选题]范例教学的主要倡导者是克拉夫基和( )A)洛扎诺夫B)瓦根舍因C)施滕策尔D)博莱答案:B解析:5.[单选题]要学会在高二历史课和高二地理课提供的学习经验之间建立起联系,这种学习经验的组织过程是( )A)纵向组织B)横向组织C)圆圈组织D)三角组织6.[单选题]以下属于学术中心课程代表的是( )A)罗杰斯B)布鲁纳C)杜威D)克伯屈答案:B解析:7.[单选题]在泰勒看来,评价在本质上是确定课程与教学计划( )A)实现教育目标的程度问题B)结构的完整性问题C)结构的合理性问题D)内容的可行性问题答案:A解析:8.[单选题]课时备课的结果是( )。

A)上课B)熟悉教材C)布置作业D)编写教案答案:A解析:9.[单选题]在课程研究领域,“课程开发范式”把课程视为( )8-332A)师生经验B)符号表征C)学校材料D)学校文化答案:B解析:无10.[单选题]强调教育的目的是儿童的生长发展,主张在教学内容上以经验为中心,在教学组织上以活动为中心的学者是( )。

A)杜威B)赫尔巴特C)布鲁纳D)罗杰斯答案:A11.[单选题]教师教学工作评价的内容不包括( )。

A)教学目标B)教学方法C)教师的生活D)师生关系答案:C解析:12.[单选题]“四要素说”认为,构成教学系统的四个要素是( )。

A)教师、学生、课程和物质条件B)教师、学生、教材和媒体C)教师、教材、教学手段和目的D)教师、学生、环境和反馈答案:A解析:13.[单选题]奥苏伯尔认为,学生的成就动机由三方面的驱力所组成,其中学生希望凭借自己的才能和成就获得相应社会地位的动机是( )A)认知驱力B)附属驱力C)自我提高驱力D)成就驱力答案:C解析:14.[单选题]最古老、使用范围最广的课程类型是( )A)活动课程B)实践课程C)综合课程D)学科课程答案:D解析:15.[单选题]当代个别化教学组织的范例是( )A)道尔顿计划B)文纳特卡计划C)凯勒计划D)同步学习答案:C解析:织起来指的是课程内容组织的( )原则。

大学课程与教学论考试(试卷编号111)

大学课程与教学论考试(试卷编号111)

大学课程与教学论考试(试卷编号111)1.[单选题]校本课程是指以校为本的,基于学校的实际情况,为了学校的发展,由( )开发的课程.A)国家教育部B)学校自主C)教师自主答案:B解析:2.[单选题]按年龄编班的前提下,根据学生的学习能力或学习成绩的发展变化,进行分组教学,这种分组属于?A)综合分组B)外部分组C)内部分组D)交叉分组答案:C解析:教师批阅3.[单选题]发现学习的倡导者是( )A)奥苏贝尔B)罗杰斯C)布鲁纳D)赫尔巴特答案:C解析:4.[单选题]杜郎口教学模式的课堂展示有( )个环节。

A)四B)五C)六D)七答案:C解析:5.[单选题]“以所有与方案有利害关系或切身利益的人所关心的问题为中心的一种评价”,这种评价模式是( )7-329A)差别模式B)目标达成模式C)回应模式6.[单选题]差别模式是由( )于 1969 年提出的。

A)斯太克B)普罗沃斯C)古巴D)林肯答案:B解析:7.[单选题]( )是在课程开发或课程实施还在发展或完善过程中时所采用的评价。

A)形成性评价B)总结性评价C)诊断性评价D)内在评价答案:A解析:8.[单选题]下列属于课程相互适应取向视野中教学设计基本特征的是( )A)教学设计是人与人之间相互理解、相互作用的实践活动B)教学设计是一-种工程、一种技术C)教学设计是一个持续创造的过程D)教师是教学设计的主体答案:A解析:9.[单选题]下列不属于布卢姆等人的“教育目标分类学”的典型特征的是()A)课程与教学目标是在教育情境之中随着教育过程展开而自然生成的。

B)教育目标具有层级结构。

C)教育目标要以学生具体的、外显的行为来陈述。

D)教育目标超越了学科内容。

答案:A解析:10.[单选题]按照美国课程理论专家派纳的观点,20世纪70年代以来课程研究的范式正从“课程开发范式”转变为( )A)课程解读范式B)课程理解范式C)课程评价范式D)课程实施范式11.[单选题]兰德课程变革动因模式发现,课程变革过程包括A)启动阶段、实施阶段、评价阶段B)启动阶段、合作阶段、实施阶段C)启动阶段、实施阶段、合作阶段D)启动阶段、合作阶段、评价阶段答案:C解析:12.[单选题]建构主义学习环境中意义建构的基本条件是( )A)会话B)协作C)意义建构D)情境答案:D解析:13.[单选题]通过详细分析学科结构,详细说明内容和选择内容,遵循程序原理来进行的课程研制模式是( )。

校本课程与校本课程开发

校本课程与校本课程开发

• ㈡教师小组的课程设计和课程实验 • 1.研究学生的特别需要 • 2.设计课程纲要(确定课程目标、拟定课程 内容的纲目、选择恰当的学习方式、提出 课程实施建议) • 3.编写教学指导书 • 4.进行课程实验
校本(school-base),以校为本,为了学 校、基于学校、在学校中。校本课程乃校本体 现方式之一,校本课程的基本特征是校本。校 本课程与学校教育有着同样的悠久的历史,如 今又以其独特的魅力重放光彩,成为我国基础 教育新课程改革的一大亮点。它标志着课程决 策机制由集权制走向决策分享,这种对学校与 教师的“赋权”体现了课程价值的“解放理性” 取向,它将从根本上改变学校传统的课程文化 和教师的角色与地位,从而有力地促进教师的 专业化发展,引导学校走上一条特色之路。
第二节 校本课程开发的实施
• 一、校本课程开发的一般过程
外部影响(科学研 究、专业人员、课 程标准)
环境分析
课程目标设置
课程组织
课程实施
课程评价
课程基础 (知识、学生、社会 等)
• ㈠环境分析 • 在校本课程开发中,开发者必须进行学校 内部与外部环境分析。学校外部环境主要 包括有关社会与文化的变革和期望、教育 系统(社区)的要求和挑战、师资培训的 条件、给予学校的资源等;学校内部环境 主要包括本校学生、师资、校风、办学条 件等。
• 校本课程是相对于国家课程而言,以学校 教师为主体,负责编制、实施和评价的课 程,具有明显的自主性、多样性与灵活性。 • 2.校本课程与地方课程的关系 • 一方面,地方课程是研制校本课程的重要 依据,另一方面,校本课程开发的本质是 对地方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
国家课程、地方课程、校本课程相互关系 • 首先,必须与国家课程改革的指导思想和 目标保持一致,还要充分考虑地方课程的 开设。其次,应结合社区和学校的具体条 件,确定校本课程在三级课程体系中的适 当比例。第三,作为国家课程的重要补充, 校本课程的类型与结构在立足学校的基础 上可适度的灵活。第四,在课程内容和实 施上,立足于学生,充分考虑学生的个性 特点。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秀特 征 。 校 一 些 特 级 教 师在 上 公 开 该 课 时 采 用 传统 的讲 授 式 , 讲 解 的 过 在 程 中运 用 理 论 探 究 和 实 验 探 究 相 结
合 的 方 法 。 种 公 开 课 的 常 规 上 法 可 这 亲 可 看 可 学 , 现 了公 开 课 的 研 究 价 体
化工企业工作的亲戚 , 了解 本 地 区 发 生 的 变 化 和 这 些 企 业 发 展 的 历程 , 用
识 , 决 新 问题 , 长 新 能 力 。 学 过 解 增 教 程中, 引导 学 生 通过 校本 教 材 和 相 关
组 成 部 分 , 校 应 该 充 分 发 挥 校 本 课 学 程 的 优 势 , 学 生 学 习 易 进 入 , 入 使 进 能思 考 , 考 有 收 获 。武 汉 市 第 四 十 思
九 中学 在 开 发 和 实 施 校 本课 程 时 , 遵 循 以校 为本 的 原 则 , 大 地 丰 富 了学 极
历史材料 学会分析 青山 区工 业化发
展 历程 中 的经 验 教 训 , 而增 强 学 习 进 实 践科 学发 展 观 , 建设 现 代 青 山 宜 为
居 城 区 而 努 力 学 习 的 责 任 感 、使 命 感 。课 后 及 时评 估 , 估 以课 前 活 动 评
方 法等 , 导 常 规课 教 学 。■ 指
认 识 层 面 ,要 做 到 把 公 开 课 定 位 在 “ ” , 非 “ 开 ” 个 字 上 。 在 操 课 字 而 公 两
作 层 面 ,公 开 课 要 避 免 形 式 主 义 , 要 展 现 出课 堂 教 学 的 原 生 态 、生 成 性 、
教 师 实 施 新课 程 的水 平 。 规 课 公 开 常 化 并 非 传 统 意义 上 的推 门 听课 , 是 而
自觉 地 把 公 开 课 中 众 多 的研 究 成 果
内 化 和 实施 到 常规 课 中去 ,锤 炼 、 提 升 常 规 教 学 。 为此 , 该校 中 的 教 师 没
有 停 留 在 对 公 开 课 形 式 上 的 照 搬 模
校本课程应以校为本
◎ /张 尊 健
校 本 课 程 是 新 课 程 体 系 的 重 要
遵 循 课 前 参观 调查 、课 中思 考 探 究 、 课 后 评 估 反 馈 的 方 法 来 组 织 教学 。 课 前 , 织 学 生 分 成 小 组 去 参 观 武 汉 钢 组 铁 博 物 馆 , 集 中 国钢 铁 工 业 发 展 历 收 程 的 资 料 , 访 街 坊 邻 居 和 在 本 区 重 采
实 效 性 。 一 方 面 , 求 公 开课 回 归 本 要
质 , 些 环 节 间 的天 衣 无 缝 , 过 程 少公 开化 , 面 积提 升 大
( 者 单 位 : 汉 市 第 四十 九 中学) 作 武
大 于 形 式 : 些 特 定 环 境 下 的 特 例 研 少
究 , 教 师 们 一 个 真 实 的课 堂 , 听 还 给 课 教 师 多 些 可 借 鉴 性 。 公 开 课 成 为 让
常 规 课 的 适 当拔 高 , 公 开 课 植 根 于 让 常 规 课 的 肥 沃 土 壤 。而 不 是 高 不 可 攀 。 一 方 面 , 听 课 时 , 励 听 课 教 另 在 鼓 师 从 公 开 课 中体 会 讲 课 教 师 先 进 的 教 育 理 念 ,学 习其 灵 活 的教 学机 智 , 并 在 自 己 的 常 规 教 学 中借 鉴 这 些 方 法 , 自 己 的常 规 课 具 有 公 开 课 的优 让
公开课 常规 化 常规课公开化
◎/肖 建 锋
如 何 正 确 对待 公 开课 , 何 在 常 如 规 课 中体 现 公 开课 的精 髓 , 而 富 有 从 成 效 地 提 高 教 师 实 施 新 课 程 的 能 力 和水 平 ? 汉 市 第 四十 九 中学 在 进 行 武
主体 性 课 程 文化 建 设 时 , 持 “ 开 秉 公 课 常规 化 , 常规 课 公 开 化 ” 的标 准 , 大 大增 强 了课 程 改 革 的 实 效 。 实施 公 开课 常规 化 , 原 公 开课 还 本 来 面 目。要 做 到 公 开 课 常 规 化 , 在
校 的课 程 文 化 。 比 如 , 据 武 汉 市 青 根 山 区是 国家 重 工 业 区 , 内有 武 汉 钢 区 铁 公 司 、 汉石 油 化 工 厂 等 大 型 重 化 武 工企 业 这 一 区 域 特 点 ,学 校 组 织 政 治 、 史 、 理 三 个 教 研 组 的教 师 进 历 地 行广 泛 的实 地 考 察 , 阅 档 案 文 献 资 查
料 , 终 编 写 了校 本 教 材 《 荒 原 到 最 从
相 机 等 记 录 相 关 声 像 资料 上 交 给 教 师 , 记 录 下 自 己发 现 的 问题 。 在 准 并 备 过 程 中 , 生 的学 习兴 趣 得 到 进 一 学 步 增 强 , 习能 力 得 到 提 升 。 后 , 学 然 教 师 整 理 、 用 学 生 收 集 的资 料 , 心 使 精
仿 这 种 舍本 逐 末 的做 法上 , 家 认 真 大 分 析 公 开 课 对 常 规 课 到 底 有 哪 些 启 发 性 ( 识 层 面 ) 借 鉴 性 ( 作 层 认 和 操 面) ,共 同研 讨 某些 公 开 课 所 展 现 出 来 的优 秀特 征 , 习 公 开课 教 师严 谨 学 的 教学 态度 、 进 的 教 学 思想 和教 学 先
制 作 课 件 、 计 教 学 流 程 。教 学 设 计 设
( 与 活 动 的 热 情 、 队合 作 的 意 识 、 参 团
提出发现 的问题 、 收集材料的情况 ) 、
课 堂 活 动 ( 极 主 动 、 于 倾 听 、 习 积 善 学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