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2016-2017地理选修六:1.3《人类活动对自然灾害的影响》ppt课件

合集下载

地理人教版选修课件第一章第三节类活动对自然灾害的影响共张

地理人教版选修课件第一章第三节类活动对自然灾害的影响共张
一(ch万én多gdù人),死从而亡减。人习惯修建厚墙泥砖房,
第八页,共16页。
三、人类活动对灾情(zāiqíng)的“放大”和 “缩小
第九页,共16页。
总结:同样的灾害强度下,人类在自然灾害高风险区的活动 (比如建房、耕作等)强度和范围(fànwéi)越大,高风险区的经 济密度越大,则灾情放大;反之则灾情减小。人类的活动,有 可能导致大灾小害,或者小灾大害。
No 人的时候(shíhou),日本人的习惯是关闭煤气总阀。另外, 日本每年都要举行百万人参加的抗震大
演习。【合作探究】 案例②:不同抗震系数的房屋导致不同灾情。结论:建设防灾减灾工程可以改变受灾体的易损程度 ,从而减轻自然灾害的损失。再见
Image
第十六页,共16页。
第十页,共16页。
四、社会发展不同(bù tónɡ)阶段的灾情变 化
第十一页,共16页。
【合作(hézuò) 探究】 分析在原始社会、农业社会、工业社会,影响到人类的灾害
种类分别有哪些(nǎxiē)?为什么存在这样的区别?
人类社会的生产力水平由低向高发展,从以畜牧业、农业 经济为主向以工业、服务业经济为主发展;人类对于自然 资源、环境的利用程度逐渐加深、范围(fànwéi)增大,活 动范围(fànwéi)从地表向地下和空中、从陆地向海洋发展, 资源利用从土地资源、生物资源向矿产资源、能源资源发 展。因此越来越多的自然异变影响到人类生产生活,即更 多种的自然灾害影响到人类。在原始社会,影响人类的灾 种主要是地震、滑坡、泥石流。到农业社会,除了上述灾 种外还有洪涝、旱灾、病虫害、寒潮、台风、风暴潮等。 到工业社会,除了上述灾种外还有赤潮、海水入侵、海冰 等。
【合作(hézuò)探究】 案例②:不同抗震系数的房屋导致不同灾情

高中地理人教版精品课件:人类活动对自然灾害的影响

高中地理人教版精品课件:人类活动对自然灾害的影响

第三节人类活动对自然灾害的影响学习目标1、知道人类活动影响地表环境的稳定程度(1)人类活动使环境的稳定性增加(2)人类活动导致环境的稳定性降低(3) “牵一发动全身”从地理环境整体性上认识人类活动对地表环境稳定程度的影响读图,回答有关问题:(1)东西两坡在暴雨时更容易造成水土流失的是坡,原因是什么?坡度较大,又缺乏植被保护城镇W井地下水位线■洪水位••它枯水位:• :'⑵该城镇在地下水利用上存在的问题是一过度开采地下水导致地下水位下降若继续发展下去.将造成怎样的后果?地面沉降,并引起建筑物坍塌,有可能诱发地震或塌方.车地下水位线/丘了' 洪水位/於]疋••它枯上备城镇W井(3)随着城市化发展,图中西侧的森林被砍伐,这将会引起地下水、河水怎样的变化?地下水补给减少,水位下降;河水含沙量增加,流量季节变化加大,洪水水位抬高・城镇⑴井地下水位线洪水位念•淘水位:••学习目标2、知道人类活动影响受灾体的易损程度(1)影响人类自身的易损程度①人口是最脆弱的受灾体:一切灾损中人员伤亡是最重要的,人员伤亡是衡量灾情大小的重要标准.②人口是最活跃的受灾体,这主要是因为:A.人能以各种行为来影响其他受灾体的易损程度;B.人本身的灾前防范意识、灾中的应急措施、灾后的自救互救行为,影响着人自身的易损程度.灾前]\二\灾后V J⑵影响不同土地类型的易损性①在相同强度的自然灾害下,不同类型的土地易损性不同・②城市用地扩大,耕地、林、草用地减少,加重城市的洪水灾害.人类利用土地类型耕| 11 i 用I#草I 地I 小减少相同强度易损性IT蔚勉震⑶工程措施能改变受灾体的易损程度提高房屋的 建设防灾 减灾工程抗震强度 提高农作物 的抗旱性能改变受灾体 的易损程度减轻灾情近年来,我国部分城市遭遇暴雨时,常出现水漫街面、低洼处建筑被浸泡等内涝现象,造成交通阻塞、财物损失甚至人员伤亡•试分析这些城市暴雨成灾的原因.城市规划存在缺陷,城区建筑密度大。

版地理人教版选修课件第一章第三节人类活动对自然灾害的影响

版地理人教版选修课件第一章第三节人类活动对自然灾害的影响
第三节 人类(rénlèi)活动对自然灾害 的影响
--11-
第一页,共27页。
第三节 人类活动对自然灾害的影响
目标导航
Z知识梳理 HISHISHULI
Z重难聚焦 HONGNANJUJIAO
1.结合实例说明人类活动影响地表环境的稳定程度。 2.结合实例说明人类活动影响受灾体的易损程度。 3.理解人类活动对灾害的“放大”和“缩小”作用。 4.掌握社会发展的不同(bù tónɡ)阶段灾情的变化情况,并能结合实例 加以说明。




目标导航
Z知识梳理 HISHISHULI
Z重难聚焦 HONGNANJUJIAO
图表导读教材P22图1.32“自然灾害随社会发展的阶段性变化” 该 图用联系框图的方式,显示了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人类活动范围和强度 增加,受灾体特征、灾情、减灾能力随之改变。沿着横向(hénɡ xiànɡ)读 图可知道某一项内容随人类社会的发展状况;沿着纵向读图可知道在同 一社会历史时期各项内容的状况。可整理成下表。
Z重难聚焦 HONGNANJUJIAO
知识点一 知识点二
知识点三
【例题2】 甲、乙两图分别示意广东省社会经济易损性和防洪标
准。读图,完成下列各题。
(1)指出图中A地区防洪标准与社会经济易损性的关系,并分析 (fēnxī)原因。
(2)简述B地区为降低洪水引发的次生地质灾害的危害应采取的措 施。
第十九页,共27页。
--99-
第九页,共27页。
第三节 人类活动对自然灾害的影响




目标导航
Z知识梳理 HISHISHULI
Z重难聚焦 HONGNANJUJIAO
四、社会发展不同阶段的灾情变化 1.地质(dìzhì)历史进程中的“灾变”

地理选修课件人类活动对自然灾害的影响

地理选修课件人类活动对自然灾害的影响

工业生产排放污染物:工业生产过程中排 放的废气、废水、废渣等污染物,对环境 造成了严重污染,进而加剧了自然灾害的 发生。
破坏自然景观:如大规模的开山填海、修路建坝 等行为,破坏了自然景观和生态平衡,加剧了自 然灾害的风险。
04
减轻人类活动对自然灾 害影响的措施
制定合理的土地利用规划
减少对生态环 境的破坏,保 护自然生态系 统
01 添加章节标题
02
人类活动对自然灾害的 触发作用
人类活动对地质灾害的影响
采矿:采矿活动破坏了岩体的稳定性, 易引发山体崩塌、滑坡等地质灾害。
地下水开采:过度开采地下水会导致 地下水位下降,进而引发地面沉降和 地裂缝等地质灾害。
工程建设:大型工程的建设如水库大 坝、高速公路等,可能改变地质结构, 增加地质灾害的风险。
启示。
针对不同类型的自然灾害, 应分别总结经验教训和启 示,以便更好地指导未来
的灾害防治工作。
感谢您的观看
汇报人:
提高社区和个人的抗灾能力
建立预警系统:及时发现并应对自然灾害 培训和教育:提高公众对自然灾害的认识和应对能力 制定应急预案:确保在灾害发生时能够迅速响应 建设防灾设施:如防洪堤、避难所等,以减少灾害损失
建立跨学科的自然灾害研究团队
跨学科合作:集合地质、气象、 环境等领域的专家,共同研究
自然灾害的规律和应对措施
人类活动对自然灾害 的影响
,a click to unlimited possibilities
汇报人:
目录 /目录
01
点击此处添加 目录标题
04
减轻人类活动 对自然灾害影 响的措施
02
人类活动对自 然灾害的触发 作用
05

人教版高中地理选修5《第一章 自然灾害与人类活动 第三节 人类活动对自然灾害的影响》_1

人教版高中地理选修5《第一章 自然灾害与人类活动 第三节 人类活动对自然灾害的影响》_1

1.3 《人类活动对自然灾害的影响》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结合实例说明人类活动影响地表环境的稳定程度。

2、结合实例说明人类活动影响灾体的易损程度。

3、结合地图分析,理解人类活动对灾情的“放大”和“缩小”作用。

4、确立人与自然共存的、用人类知识和智慧降低灾情的可持续发展观。

5、运用资料,说明人类活动对自然灾害的影响。

【教学重难点】1、人类活动影响地表环境的稳定性、受灾体的易损程度、灾情2、运用资料分析人类活动对灾情的作用及其原因【讨论】黄土高原的水土流失会诱发哪些自然灾害?⑴大量肥沃的表层土壤丧失,蓄水能力减弱,土壤肥力下降;旱季加剧旱灾;雨季引发山洪。

⑵在地势起伏大的地区容易引发山崩、滑坡、泥石流等地质灾害。

⑶下游地区的河、湖、水库淤积,河床抬高,通航能力降低,洪水泛滥成灾。

一、人类活动影响地表环境(孕灾环境)的稳定程度1、人类不合理的活动导致孕灾环境的稳定性降低2、人类合理的活动导致孕灾环境的稳定性增加读课本P18图1.28,“某河流修建水库前后径流量的变化”, 讨论:修建水库前后,河流径流量变化有何差别?说明水库有何功能?——差别:水库后,河流径流量季节变化减小.枯水期流量增大,丰水期流量减小。

——功能:水库具有削峰补枯,调节径流的作用,使水流更加平稳,减少了汛期发生洪水灾害,枯水期发生旱灾的可能和程度.思考1.地表环境是指地面状况吗?【提示】地面状况≠地表环境。

陆地是人类生存的第一环境,地表处在大气圈、水圈、岩石圈、生物圈密切接触的地带,是人们从事生产、生活的场所,因此地表环境等同于陆地自然环境。

地面状况仅是陆地自然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但由其特定的空间位置决定。

地面状况的改变会影响大气圈、水圈、岩石圈的物质、能量运动和转化,从而影响灾害发生的频率和强度。

阅读课本P19案例①,思考:北海道强震主要受灾体的对象是不是人口?为什么?二、人类活动影响受灾体的易损程度1.影响人类自身的易损程度(1)人口是最脆弱的受灾体:一切灾损中人员伤亡是最重要的,人员伤亡是衡量灾情大小的重要标准。

高中地理人教版选修五1.3《人类活动对自然灾害的影响》教案2

高中地理人教版选修五1.3《人类活动对自然灾害的影响》教案2

《人类活动对自然灾害的影响》教案2 【教学目标】1.结合实例说明人类活动影响地表环境的稳定程度。

2.结合实例说明人类活动影响受灾体的易损程度。

[来源:学+科+网]3.综合地图分析,理解人类活动对灾情的“放大”和“缩小”作用。

4.确立人与自然共存、用人类知识和智慧降低灾情的可持续发展观。

【教学重、难点及解决办法】1、从正、反两方面说明人类活动影响地表环境的稳定程度2、通过实例说明人类活动影响受灾体的易损程度3、人类活动对灾情的“放大”和“缩小”作用【教学过程】一、人类活动影响地表环境的稳定程度1、生态建设:人类进行生态环境建设,使生态系统良性循环,可以增加环境的稳定性。

例如P18图l、28 某河流修建水可前后径流量的变化通过读图,了解以下知识:修建水库能够在汛期削减洪峰,枯水期补充河流水量,起到调节径流年内分配的作用,从而减少了汛期发生洪水灾害、枯水期发生旱灾的可能和强度。

2、生态破坏:人类超强度地开发利用自然资源、破坏生态环境,造成环境恶化,致使环境更不稳定,导致多种自然灾害频发。

例如,破坏森林和草场植被造成水上流失和风蚀沙化,就会使洪水和沙尘暴加剧;过量开采地下水引起海水入侵、地表沉降、地面塌陷,并由此诱发地震或塌方;严重的环境污染导致酸雨、赤潮等。

说明:人类活动很难改变致灾因子的风险程度,但是人类可以增加对致灾因子风险的认识,进行一定的预测,也是有利于防灾减灾的。

阅读通过对材料的阅读,认识到:虽然自然灾害发生的时间、地点和强度等具有随机性,人类还无法控制,但是自然灾害的发生和发展过程都具有自身的规律,理论上是可以认知和预测的。

准确认识灾害的前兆,及时采取防御措施,可以大大减轻灾害程度。

二、人类活动影响受灾体的易损程度1、人本身的灾前防范意识、灾中的应急措施、灾后的自救互救行为,影响到人自身的易损程度。

案例①P192、社会经济活动有可能改变灾情。

如:不同土地利用类型在不同灾害中的易损性不同,改变土地利用类型、方式有可能改变灾情。

人教版地理《人类活动对自然灾害的影响》word教案

人教版地理《人类活动对自然灾害的影响》word教案

1.3人类活动对自然灾害的影响一、课标要求:、1.结合实例说明人类活动影响地表环境的稳定程度。

2.结合实例说明人类活动影响受灾体的易损程度。

3.综合地图分析,理解人类活动对灾情的“放大”和“缩小”作用。

4.确立人与自然共存、用人类知识和智慧降低灾情的可持续发展观。

5.运用资料,说明人类活动对自然灾害的影响。

二、教材分析本节教材旨在学习日常生产、生活中人类经常遇到的各种自然灾害形成机制、发生原理及对人类活动的危害。

从培养现代公民必备的地理素质着眼,目的是更有救地防灾、减灾,培养学生保护环境和防灾、减灾意识。

三、教学目标和策略:(一)知识与技能:1.结合实例说明人类活动影响地表环境的稳定程度。

2.结合实例说明人类活动影响受灾体的易损程度。

3.综合地图分析,理解人类活动对灾情的“放大”和“缩小”作用。

4.确立人与自然共存、用人类知识和智慧降低灾情的可持续发展观。

5.运用资料,说明人类活动对自然灾害的影响。

(二)过程与方法:1、利用多种资料,让学生从正、反两方面探究说明人类活动影响地表环境的稳定程度。

2、利用媒体资料通过实例说明人类活动影响受灾体的易损程度。

3、综合地图分析,理解人类活动对灾情的“放大”和“缩小”作用。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1.辩证的看待人类活动对自然灾害的影响,学会辩证地看待问题的方法。

2.正确理解人类活动与自然灾害的关系,树立正确的人生观、科学发展观。

四、教学重点:人类活动影响地表环境的稳定性、受灾体的易损程度、灾情。

五、教学难点:运用资料分析人类活动对灾情的作用及其原因六、课时安排:1课时七、教具:多媒体课件八、教学过程:第一课时【导入新课】前一节我们学习了自然灾害都有各自的形成原因与地域分布规律。

这一节我们将学习人类活动对自然灾害都有哪些影响。

一、人类活动影响地表环境的稳定程度1、生态建设:人类进行生态环境建设,使生态系统良性循环,可以增加环境的稳定性。

例如,修建水库可以在一定程度上稳定局部地区的水循环,减轻早涝灾害的发生;植树造林和水土保持措施可以减少滑坡、泥石流的发生。

高中地理选修五《人类活动对自然灾害的影响》教案

高中地理选修五《人类活动对自然灾害的影响》教案

《人类活动对自然灾害的影响》教案一、课标要求1.结合实例说明人类活动影响地表环境的稳定程度。

2.结合实例说明人类活动影响受灾体的易损程度。

3.综合地图分析,理解人类活动对灾情的“放大”和“缩小”作用。

4.确立人与自然共存、用人类知识和智慧降低灾情的可持续发展观。

5. 运用资料,说明人类活动对自然灾害的影响。

二、教材分析本节教材旨在学习日常生产、生活中人类经常遇到的各种自然灾害形成机制、发生原理及对人类活动的危害。

从培养现代公民必备的地理素质着眼,目的是更有救地防灾、减灾,培养学生保护环境和防灾、减灾意识。

二、教学目标和策略:(一)知识与技能:1.结合实例说明人类活动影响地表环境的稳定程度。

2.结合实例说明人类活动影响受灾体的易损程度。

3.综合地图分析,理解人类活动对灾情的“放大”和“缩小”作用。

4.确立人与自然共存、用人类知识和智慧降低灾情的可持续发展观。

5.运用资料,说明人类活动对自然灾害的影响。

三、过程与方法:1.利用多种资料,让学生从正、反两方面探究说明人类活动影响地表环境的稳定程度。

2.利用媒体资料通过实例说明人类活动影响受灾体的易损程度。

3.综合地图分析,理解人类活动对灾情的“放大”和“缩小”作用。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1.辩证的看待人类活动对自然灾害的影响,学会辩证地看待问题的方法。

2.正确理解人类活动与自然灾害的关系,树立正确的人生观、科学发展观四、教学重点:人类活动影响地表环境的稳定性、受灾体的易损程度、灾情。

五、教学难点:运用资料分析人类活动对灾情的作用及其原因六、课时安排:1课时七、教具:多媒体课件八、教学过程:【导入新课】前一节我们学习了自然灾害都有各自的形成原因与地域分布规律。

这一节我们将学习人类活动对自然灾害都有哪些影响。

一、人类活动影响地表环境的稳定程度1、生态建设:人类进行生态环境建设,使生态系统良性循环,可以增加环境的稳定性。

例如,修建水库可以在一定程度上稳定局部地区的水循环,减轻早涝灾害的发生;植树造林和水土保持措施可以减少滑坡、泥石流的发生。

人教版地理选修五1.3-人类活动对自然灾害的影响-导学案设计

人教版地理选修五1.3-人类活动对自然灾害的影响-导学案设计

1.3 人类活动对自然灾害的影响导学案【学习目标】1. 结合实例理解人类活动影响地表环境的稳定程度。

2. 结合实例理解人类活动影响受灾体的易损程度。

3.结合地图分析理解人类活动对灾情的“放大”和“缩小”作用,理解社会不同发展阶段的灾情变化。

4.确立人与自然共存、用人类的知识和智慧降低灾情的可持续发展观。

【重点难点】1. 人类活动影响地表环境的稳定性、受灾体的易损程度、灾情2. 运用资料分析人类活动对灾情的作用及其原因【知识链接】一、人类活动影响地表环境的稳定程度1.人类进行生态环境建设,使生态系统__________,可以增加环境的________。

2.人类__________地开发利用自然资源、破坏生态环境,造成环境______,致使环境更________,导致多种自然灾害______。

二、人类活动影响受灾体的易损程度1.人类自身的易损程度:人口是__________的受灾体,也是________的受灾体。

2.影响不同土地利用类型的易损性:在相同强度的自然灾害下,不同类型的土地利用易损性不同。

3.工程措施可以______受灾体的易损程度。

三、人类活动对灾情的“放大”和“缩小”1.社会经济基础雄厚、政治稳定的地区,人类可以“______”灾情;反之,会“________”灾情。

2.自然灾害的__________是人类活动对灾情产生“放大”或“缩小”的最敏感区域。

四、社会发展不同阶段的灾情变化不同时期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不同,自然灾害的成灾特点和损失情况也不尽相同。

【学习过程】一、人类活动影响地表环境的稳定程度1.人类活动使环境的稳定性增加2.人类活动导致环境的稳定性降彽【方法突破】如何从地理环境整体性上认识人类活动对地表环境稳定程度的影响地理环境整体性是指构成地理环境的各要素之间,通过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相互联系共同构成一个有机整体,形成“牵一发而动全身”的关系。

人教版地理选修课件人类活动对自然灾害的影响共张

人教版地理选修课件人类活动对自然灾害的影响共张

案①例:北海道强震人员伤亡少的原因 (yuányīn)
2003年9月26日凌晨, 日本(rì běn)北海道遭遇里氏8级强震, 造成了重大财产损失,但只有1人死亡,400多人受伤。
导致这次地震人员伤亡少的原因主要有哪些?
第十页,共22页。
案①例:北海道强震人员伤亡少的原因 (yuányīn)
(1)政府对地震高度重视; (2)国民有较强的防震意识(yìshí):
斯法罕的7.6级地震,全市幸存者仅有30 %易,损结程有论度一:,万建从设而多防减人灾轻死减自灾然亡工灾。程害造可的以损成(失k大ě。y量ǐ)改伤变亡受灾的体主的
活动要:原云因南是旱伊情朗正人在习持惯续修,建请厚讨墙论泥如砖何房缓,解这旱情
减小种损房失屋?抗震力极差。
第十四页,共22页。
当堂(dānɡ tánɡ)训练
第十社会(shèhuì): 经济水平由_低__到__高__;灾害种类由_少__到_多__; 减灾能力由_弱__到__强__;财产损失越来越_多____。
第二十页,共22页。
讨论 (tǎolùn ): 分析在原始社会、农业社会、工业(gōngyè)
社会,影响到人类的灾害种类分别有哪些?
• ②交通堵塞
• ③城市人口比重不断上升
• ④排水不畅
• ⑤城市用地规模不断扩大,城市建筑物多而集中
• A.①②③
B.②③④
• C .①④⑤
D.②③⑤
第十五页,共22页。
人类活动对自然灾害的影响之三
人类(rénlèi)活动对灾情的“放大”和 “缩小”
灾情“缩小”
经济雄厚,政治稳定
有足够的财力和物力建设防灾系统, 灾害发生时,能迅速(xùn sù)救援
第三页,共22页。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