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论文 小学作文教学中的文道合一

合集下载

小学语文教学需要“文道结合”

小学语文教学需要“文道结合”

教育 . 本身就是一种德育 手段 。例如我们在学
习《 卖火 柴 的小女 孩》 一文 时 , 上课一开始 , 语 文教 师就可 以问学生 : “ 有 哪些 同学读 过 《 卖
火柴 的小女孩》 这篇童话 ?你们知道小女孩最
后为 什么会 冻死呢?” 通过这几个问题拉开这
他们在朗读中站在作者 的角度品味文章 . 去感
把德育 渗透到教学 中的各 个环节 .有效地促 进学生语文素养的提升 ( 一) 朗读有助于审美教育
( 一) 充 分利 用语 文教 材 . 挖 掘教 材 的德
育 内涵 通 过小学语文 教学实现对小 学生 的道德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 通过朗读再现 自然美 .
让学生从中感受 自然美 例如在教学 《 桂林 山 水》 一课 内容 的时候 . 可 以让学生通过 朗读 ( 朗 读时 . 要把握一些技 巧, 比如鲜 明的节奏 、 抑扬 的语调 、 一气呵成的语势等) 读出桂林山水 的优
到 的壮丽景观 . 歌颂 的是祖 国的渗透

策略

在教学 中进行德 育渗透
师可 以利用多媒体课件 . 把美好 的想象与现实
的景物 自然地交融在一起 。 形成一副完美的画
语 文教学 中.教师要正确地 把握课 本 内 容 中德育渗透 的重点 .从不 同的训练 内容出
透 .真正地寓德育教学 于语 文教材 的内容之 中.让学 生在学好语文 知识 的 同时也 能提高
死 的原 因是 资本 主义社会 的压 迫和 罪恶 . 同 时还 体会到 作者对劳动人 民的深切 同情 语 文 教师 此时在 用激 昂的语 气讲 道 : “ 同学们 . 我们 现在生 活在社会 主义 的大家庭里 .这是 多么幸福 和温 暖呀 !因此 , 我们更要热爱我们 的祖 国 . 热爱社会 主义制度 。” 通过对 比学习 ,

语文教学中文道结合论文

语文教学中文道结合论文

浅谈语文教学中的文道结合“文以载道,道在其中”。

小学语文教材内容丰富,文质兼美,是培养学生健康人格的有效载体。

《语文新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培养学生高尚的道德情操和健康的审美情趣,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积极的人生态度,是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

因此,我们应根据语文学科的特点,采取恰当的方式进行渗透教育,春风化雨,润物无声,做到教书育人。

一、充分挖掘教材,确定渗透重点。

德育渗透的内容很广泛,它包括了政治教育、思想教育、道德教育、心理品质教育等几个方面的内容。

小学语文教材中的几百篇课文所涉及的德育渗透内容,方方面面无所不有。

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能否进行成功的思想教育,首先取决于对教材德育因素把握的准确与否,这包括三个方面:1.结合教材特点要准确。

小学语文教材编选的每一篇课文,都有其思想教育的不同侧重点,教师应该从教材特点出发,有针对性地对学生进行某一方面的品质教育,切忌牵强附会,无限上纲。

如《狼牙山五壮士》《金色的鱼钩》赞颂的是革命先烈的光辉业绩,就教育学生继承、发扬革命传统;《趵突泉》《迷人的张家界》描写的是祖国的大好河山,就借此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只有一个地球》《大瀑布的葬礼》介绍了美丽而脆弱的地球,就借此教育学生注意保护生态平衡,爱护人类赖以生存的地球……2.把握教材德育内容要准确。

教材是我们教学的凭借,在进行知识传授的同时,必须通过对教材的深入挖掘,准确地把握德育内容。

如教学《草原》一课,如果只让学生了解这篇文章表达的是作者对草原的热爱,就没有把握准确课文的德育内容;如果进而启发学生,作者在描写草原美景的同时,又写出了内蒙古同胞的热情好客,使学生受到热爱祖国和民族团结的教育,这样,课文的德育内容就把握得比较准确、全面了。

3.引导学生的认识要准确。

小学生对事物的认识处于表面、简单的水平,这就需要教师正确引导,使学生在学习中准确地受到思想教育。

例如学习《金色的鱼钩》一文时,有的学生可能会产生这样的疑问“老班长为什么不让小梁帮忙挖野菜,找蚯蚓呢?如果老班长平时也喝点儿鱼汤,吃点儿野菜,就不会牺牲在水塘边了,可是他为什么不这样做昵?”这时老师就需要加以指导,引导学生认识当时条件的恶劣和老班长忠于革命、舍已为人的崇高品质,把学生从认识的偏差中拉回来,在加深认识中受到教育。

浅析语文教学“文道统一”原则【范本模板】

浅析语文教学“文道统一”原则【范本模板】

浅析语文教学“文道统一”原则临泉县前进小学李磊摘要:作为一名教师,平时我们关注的,往往是语文课的工具性和人文性,总在“工”和“文”的天平上寻找平衡感。

其实,我们还忽略了语文课一个重要的属性——言语性,体现在教学中,就是过多关注了“写的是什么”,而忽视了“怎么写的”,“为什么要这么写”。

语文教学不能违背语文学科的性质和规律,那么到底不能违背什么规律,我们还是不清楚的.我认为,语文教学最重要的就是不能违背“文道统一”这一原则和规律。

我将从“文道统一”的内涵和特点、坚持“文道统一”的必要性和具体的举措几方面展开论述.关键词:文道统一内涵特点必要性举措前言《论语·雍也》云:“子曰: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文质彬彬,然后君子。

"这里的“文质彬彬”我的理解就是言语形式和思想内容要和谐统一,不能相互背离。

以此为滥觞,儒家学者就积极倡导写文章要遵循“文(表达形式)道(思想内容)统一”的原则。

大凡好的文章和经典作品往往都坚持着这一原则——不光在思想上引人注目,更在言语形式上美不胜收。

长期以来,我们语文教师争论语文该如何教,其实都是在“文”和“道”之间寻找一种平衡。

一、“文道统一"的内涵和特点:一篇文章是思想内容和语言表达形式的统一体.文道统一,就要求语文教学根据思想内容和表达形式两者之间的辩证统一关系,在教学过程中同时兼顾语文训练和思想教育两方面的因素,是两者相辅相成,相互促进,以提高语文教学效率。

文道统一,简言之,便是语文教学与思想教育的统一,教养与教育的统一,智育与德育的统一。

二、语文教学坚持“文道统一"的必要性古代学者一贯主张文以明道、文以载道、文道统一,认为这是阅读教学的一条重要原则。

所谓文,即指文章的形式和语言,道指的则是文章的思想和内容。

文与道的关系,就是文章的形式与内容的关系,内容决定形式,形式表现内容。

而语文新课程标准中也明确指出: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因此,语文教学的过程就应该是工具性与人文性和谐统一的过程。

【小学】浅谈小学语文教学中文道统一

【小学】浅谈小学语文教学中文道统一

【关键字】小学浅谈小学语文教学中“文道统一”【关键词】文道统一思想情感课堂教学《新课程标准》明确提出: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

“文道统一”,是语文教学的重要原则。

这里的“统一”不是文加道,而是文中寓道,道中显文,寓教于文,二者相辅相成,相互促进:既要扭转语文教学只注重语言训练,而忽视学生人格培养的片面做法;也不要只注重人文思想的贯彻,而忽视语言的训练。

“道”,他不仅指政治思想、道德规范教育,还包括科学思维教育、人生哲理教育、劳动观点教育以及爱漂亮情趣教育等等。

这种“道”,通过语言文字,寄予在一篇篇的课文之中;又通过课堂教学,让学生一次又一次地接受。

语文学科本身的特点以及“道”的丰富内涵,决定了语文学科“文道统一”必须寓教于文之法则,即在学习知识发展智力之同时,对学生进行“道”的教育。

但当前,语文教学普遍存在急功近利的思想,使得“文”偏离“道”,“道”远离“文”──要么相互扼制,要么相互脱离。

那么,如何在语文课堂教学中寻找“文道统一”途径,从而渗透“思想情感”熏陶?一、抓住字词品出“道”每一篇文章,都贯穿着作者的思想,渗透着作者的观点,倾注着作者的感情。

这就是“道”之所在。

而这一切更集中、更突出的是蕴含在一些字、词、句、段中。

这些关键的字、词、句、段就是“文”与“道”的联系点。

教学中,教师要抓住这些联系点,使文道有机地渗透和统一。

例如,教学《我的战友邱少云》一文,一位教师抓住“一寸”、“一声”大做文章。

邱少云被熊熊大火燃烧了半个钟头,也没挪动一寸地方,没发出一声呻吟。

“一寸”“一声”无人不知,但在着生命的最后一刻,这普通的“一寸”、“一声”又具有十分丰富的内涵。

处于四面大火之中的邱少云,何尝不想打个滚(哪怕挪动一寸),以求生存;何尝不想喊几声(哪怕哼一声),以减轻痛苦。

可是他想到的是战斗的胜利,宁愿牺牲自己也绝不暴露目标。

从“一寸”、“一声”中,不正可品出钢铁战士邱少云形象之崇高、精神之伟大,从而使学生受到巨大的感染和教育。

小学语文教学要坚守文道统一

小学语文教学要坚守文道统一

小学语文教学要坚守文道统一摘要: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深入,语文教学发生很大的变化,在教学中如果仅仅重视知识的传授已经不能满足学生成长需要了,需要教师延伸教学内容,不仅要重视语文技能的提升,还要注重价值观的教育,这样才能充分发挥语文教学育人作用,才能更好促进学生语文综合能力的提升。

关键词:小学语文;文道统一;教学研究引言语文是小学阶段重要的学习科目,教师应该高度重视语文学科的教学工作,落实立德树人的教学理念,将知识传授与思想教育相互融合,形成文道统一的教学模式,提升教学质量,促进学生全面成长。

一、文道统一文道统一,这里的文是指语言形式,在语文教学过程中指运用语言能力;道是指思想内容,具体是指培养学生的情感态度和价值取向。

文道统一简而言之就是在语文教学中,要将语言形式和思想教学内容相互结合,让两者融入一体,共同发挥育人价值。

二、采用文道统一对于语文学科的意义小学语文重要性不言而喻,在日常教学中采用文道统一的教学思想,可以有效的提升教学质量,满足学生学习需求,促进学生更加全面的发展。

在课堂上采取文道统一可以丰富教学内容,让学生在获得语文知识的过程中,获得精神的培养。

当前党中央提出,要全面落实立德树人的教学理念,采用文道统一的思想就是落实立德树人理念的一个重要的切入点,通过语文教学培养学生的家国情怀,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劳动观念,为学生拥有正确的三观打下良好的基础。

因此,目前在开展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重视文道统一思想的落实,最大限度的发挥语文全面的育人功能。

三、小学语文落实文道统一思想的策略如何在小学语文中实现文道统一的教学目标,可以说是小学语文教师需要共同思考的课题,如果想把文道统一落实到位,需要依托现有的教学资源和内容,开展融合工作,促进学生思想水平的提升。

为了更好的发挥文道统一的教学优势,教师需要不断的挖掘教材中思想教育内容,或者对现有的教学内容进行延伸,以此达到在教授知识的基础上提高学生的道德水平。

再谈语文教学中的“文道统一”原则

再谈语文教学中的“文道统一”原则

关键 词
“ 文道 统一 ” 教学 原则, 在 语文教 学 中应概 括为语 文 教 学与 思想 教育相 统一 的关 系 , 具 体说 来 , 就是要 根据 语文 学科 的教学 内容 、 教 学特 点 、 教学步 骤 、 教学方 法 , 在教 学课堂上展现 中华 民族思想道德 品质 的光辉 , 让 积 极 的人 生态 度和 良好 的道 德 品质 照亮 广大 学生 的精神 世界 。这就是语文学科 实施 素质 教育的基本任务 。 随着 社会 的进步 , 时代 的发 展 , 高考指 挥棒 的作用 越 来 越大 , 片面追求高分率 、 升学率 的风气 愈演 愈烈 , 从而 忽 略 了对 学生进行应有 的思想道德 品质 教育 , 造 成 了部 分
在 学 习中直观 形象地 或潜移 默化 地受 到教师 文本 阅读 分析 的直接 影响, 从而真 正提升 语文学习能力。 因教师缺 乏教 学主 导意识 而导 致学 生能力 难 以提 高 ,近几年 语文教学 中轻视 语法教学 就是典型例 子 , 高 中学生对主 、 谓、 宾、 定、 状、 补 仍然 不知 所云 , 对词 词关 系、 句句 关系 、 段段关系等 结构分析方 法仍无意识 , 学生 要掌握 的这些知识和 能力, 如果不 发挥 语文教师主 导作 用, 不靠语 文教师 有意 识 引导 , 而 仅靠 片面地将 课 堂交 给学 生, 你能想象学 生的语 文水平提 高到什么程度 ?学 生难 以提 高语文 能力 , 平心 而论 , 其根源 确 实在教 师主 导作用 的弱化 。 语文教 学强化教师 的主导作用 , 才 是一种 回归语文 教学本源 的正确之道 , 也是提 高学生语 文能力 的有 效实 在 的方法 。但无论如何 , 师 生共 同面对 的文本是客 观的 存在 , 教师 应主导学 生读 它的语言 , 读 它的特色 , 读 它的 时代精神和 意义 , 它不可 以被任意地解 读和颠覆 。作为 语文教师 , 应主导学生进入 文本 的语言环 境 , 读懂它 , 关 注它 的历史 语境 , 不应 该被 多元解 读搞 乱 , 多元 要 以一 元为基础 。教师 的作用 就是要把纷繁复杂的思想片段和 只言 片语形 成系统 , 形成 生命 价值 的标准 , 就是 在教 师 主动 的引 导中让 学生 掌握文本 中折 射 出思想性 和丰 富 的语 文知识 , 就是在 主动 引导、 解读 示范 中真 正提 高学 生 的语文能力 。 由此看来 ,语 文教学确 实应 强化教师 的主导作用 , 确实应提 高教师的主导能 力,确 实到 了应 去除浮华 、 扎 实推进 的时候 了。

语文教学应正确贯彻文道统一原则论文

语文教学应正确贯彻文道统一原则论文

语文教学应正确贯彻文道统一原则教学原则是根据教育目的和教学过程的客观规律制定的,它反映了教学中必须遵循的基本要求和指导原理。

只有正确地贯彻教学原则才能更好地指导学生,完成教学任务。

很长一段时期内,中学语文教学过程中存在一些弊端,其中尤以在对待“文”与“道”的关系上,专家学者多有探讨,且有成说。

我认为在中学语文教学中应正确贯彻“文道统一”的原则。

“文道统一”原则有两层意思:一是说语文的形式和内容是不可分割的;二是指中学语文教学中,语文教育和思想教育是统一进行的。

其实,语文训练与思想教育相统一的原则也是语文教学形式和教学内容对立统一关系的反映,这两层意思是相互联系的。

“文道统一”是我国语文教育的优良传统,古人对文道关系就有过较明确的认识。

他们提倡“文以载道”、“文以明道”,强调文章必须表达一定的思想观点;强调思想观点要通过鲜明的语言来表达,“道”与“文”是不可分割的,任何把“道”与“文”分割开来的做法既不符合思想内容与语言形式不可分割的客观实际,也不符合培养读写能力的教学实际。

更何况,我们现阶段(新时期)的教育是要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事业接班人,为实现这一目标,必须使两者协调一致。

历史上也曾有过“文”与“道”完全割裂带来的惨剧。

一句“清风不识字,何故乱翻书”断章取义,硬把它和政治挂上钩,并“夸大其义”大兴文字狱,致使文学成了政治的“牺牲品”。

新中国成立以来,在文道关系的认识上反复较多,时而重道,时而重文;或以道代文,或以文代道。

这些都违背了语文教学规律,对语文教学造成了不利的影响。

在语文教学中,要正确贯彻文道统一的原则。

首先要认识和把握在教学过程中进行思想教育的特点。

只有这样,才能收到较好的效果。

说得明白点,中学语文教学应像中国的中医、气功、太极八卦一样,需讲究慢功夫,倡导“滋润”。

“滋润”就是按照汉语表述的一般特征和规律,努力从语言的整体感受和形象意义的领悟人手,通过阅读习惯的长期培养和阅读实践的坚持进行,形成对语言文字的感悟能力,进而形成思想、文化、人格、情操和审美底蕴,形成自然流畅而非外在强加的表述方式和手段,从而实现有效接受,理解语言信息并运用恰当方式表情达意的目的。

浅谈语文教学中的“文道统一”

浅谈语文教学中的“文道统一”

浅谈语文教学中的“文道统一”一堂成功的语文课教学,无一不是思想道德教育的集中体现。

如果能善始善终地将思想道德教育渗透到每一节课的教学过程中去,就是真正遵循了语文教学“文道统一”的原则。

一堂成功的语文课教学,无一不是思想道德教育的集中体现。

如果能善始善终地将思想道德教育渗透到每一节课的教学过程中去,就是真正遵循了语文教学“文道统一”的原则。

我认为,应该做好以下几点:1把握教材教材中字字句句都是作者心血的结晶,都渗透着作者的情感。

我们通过对字词句篇的分析,既传学语文之道,又传思想道德之道。

例如:鲁迅“忍看朋辈成新鬼,怒向刀丛觅小诗”,一个“忍”字大写了人际情感,在“忍”中抒情,辨明美与恶:一个“怒”字,奋写切肤之恨;一个“丛”字更是了得,它显示斗争环境的恶劣与艰辛,也反映革命者斗争的勇毅和无畏。

教师抓住这些字,传炼字之道,同时又使学生领悟到字中包含着的强烈的革命英雄主义情感。

2教法得当教法实际是一种爱心的体现,是教师思想道德水平的再现,是进行思想道德教育的另一种形式。

教师首先要激发学生兴趣。

激发学生兴趣的关键在于教师的感情投入,有了教师感情投入,还必须有感情的释放,这就要借助教学语言,好的教学语言兼有演讲美和艺术表演美,它是教师情感的独白,是沟通教材和学生心灵的桥梁,是春风细雨。

如果我们面对生动的教材和一个个活泼的学生,语言单调枯燥,甚或动辄训人、讥讽人,那学生哪里还有心思听你的讲解教育?所以好的教学语言本身就是一种思想道德的教育。

教学是一门艺术,而不仅仅是一门技术。

在教学方法中除了感情的投入、语言的讲究和锤炼外,具体的教学过程也同样有不少思想教育的因素。

古人讲究因材施教,因人施教,这其中就是一种思想道德教育。

因为它充分体现了教师的爱心,爱每一个人,让受教育者有不同的要求。

跳起来都能摘到桃子,从而增强了学生的自信心和成就感,激发了他们的上进心,这难道不是品格的培养吗?启发式是常用的教学方法。

善于启示的人,通常采用阴阳互补,刚柔相济之策,或雪中送炭,或火上加油,或旁敲侧击,或含沙射影,或语重心长,妙在移人不觉,让学生感悟不足而自强发奋。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应注重“文道统一”论文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应注重“文道统一”论文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应注重“文道统一”小学语文教学大纲指出:“小学语文是义务教育中的一门重要的基础学科,不仅具有工具性,而且有很强的思想性。

”小学语文课的思想品德教育是凭借语文教材进行的。

一篇篇课文既是语言文字训练的材料,也是思想品德教育的材料。

语言是形式,思想是内容,两者互为依存,不可分割;两者相辅相成,互相促进。

在小学的语文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通过理解语言,理解课文的内容,体会课文蕴含的思想感情,让学生潜移默化地受到熏陶和感染。

当学生理解课文的思想感情之后,反过来又可以加深对语言文字的理解。

也就是说,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教师应提倡采取“有机渗透式”的方法来进行,废止采取“穿靴戴帽式”的方法来进行。

这就是语言文字训练和思想品德教育的辨证统一。

即所谓的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文道统一”。

文道统一,是我们教师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必须要遵循的重要原则。

“文”与“道”是同一事物的两个方面,二者密切联系,但又不能替代。

语文学科的特点及“道”的丰富内涵,决定了在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不能硬灌,不能贴标签式,不能注入,必须进行有机地“渗透”。

唯此“渗透”,才可使“传道”与“授业”携手并进,教书与育人相辅相成。

那么,我们教师怎样才能真正做到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文道统一”呢?一、通过让学生品词析句,体会和感知语言文字,从而对学生进行有机地“渗透”思想品德的教育。

众所周知,每一篇文章,其内在的思想内容寓于字里行间,作为一名小学教师要能立足于文,以文载道,披情入文,文道兼收,两者不可偏颇。

也就是说,每一篇文章,都贯穿着作者的思想,渗透着作者的观点,倾注着作者的感情。

这就是“道”之所在。

而这一切更集中、更突出的是蕴含在文章的一些字、词、句、段中。

这些关键的字、词、句、段就是“文”与“道”的联系点。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要抓住这些联系点,让学生从理解语言文字的内涵入手,引导学生反复地琢磨、品味、赏析和感知这些语言文字,使文道有机地进行渗透和统一。

浅析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文道结合”

浅析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文道结合”

2015年4月上旬刊浅析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文道结合”徐敏花(山东郯城县马头镇高册小学店子学区山东临沂276100)【摘要】将道德的渗透和情感的培养同语文教学紧密结合,这不仅有助于教学语文效果的提高,同时也有利于学生的成长发展。

笔者结合自身工作经验,首先简要介绍了怎样挖掘文中之“道”,然后重点对“文道结合”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具体实践进行了论述。

【关键词】小学语文阅读作文文道结合【中图分类号】G623.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3089(2015)04-0038-011.前言随着教育改革的逐步深化,人们对“文道结合”也越来越关注。

所谓“文”,指的就是文章的写作手法、语言文字,也就是学生学习语文的能力;“道”指的是文章人文思想内涵和语文教育中思想品质、道德情操的教育,属德育的范畴。

“文道结合”强调的就是在语文文教学过程中,要把语文教育和思想教育统一起来,要把培养学生的语文能力和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结合起来。

2.如何挖掘文中之道(1)从教材的编排体系去挖掘。

小学语文教科书的选文具有很强的时代性,这里的时代性,不但指选文中有像“最后的姿势”这样的新题材,也不仅只有“梦圆飞天”这样的新科技和现代化建设成果的展示,更重要的是指现代社会人们应有的意识和价值观的渗透。

诸如“关注自然、关爱生命”、“珍惜资源与保护环境”、“合作与竞争”等与现代生活息息相通的主题就占有相当的比重,因而教师应懂得教材编排的用心,并对各种主题中的所蕴含的道德情感教育素材进行挖掘和整理。

(2)从课文的题目中去挖掘。

课题是文章内容的高度概括,是文章的眼睛,也是课文思想内容的聚焦。

因此,抓住题眼,揭示课题的内涵,既有利于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又有利于学生接受思想品德教育,达到学文悟道的目的,还能激发学生学习文章的兴趣。

比如教师在教授《学会合作》时,先引导学生读题目,从题目中设疑:什么叫合作?为什么要合作?怎样合作?带着问题读文,学生既明白“成功的合作不仅要有统一的目标,要尽力做好分内的事情,而且还要心中想着别人,心中想着集体,有自我牺牲的精神”,又懂得“作为一个现代人,只有学会与别人合作,才能取得更大的成功”的道理。

运用“教学做合一”思想进行作文教学

运用“教学做合一”思想进行作文教学

运用“教学做合一”思想进行作文教学1. 引言1.1 引言“教学做合一”思想是一种教学理念,强调教学与实践的紧密结合,通过教学过程中的实践活动来促进学生的学习和发展。

在作文教学中,运用“教学做合一”思想可以使学生在实践中学习,提高他们的写作能力和思维能力。

本文将探讨如何运用“教学做合一”思想进行作文教学,探讨其在作文教学中的应用、策略和效果,以及通过案例分析来详细展示“教学做合一”思想的作文教学实践。

希望通过本文的介绍和分析,可以更好地理解和运用“教学做合一”思想,提高作文教学的效果和学生的写作水平。

2. 正文2.1 认识“教学做合一”思想“教学做合一”思想是教育教学领域的一种理念和方法,其核心理念是将教学和学习有机结合起来,使教学活动更加富有启发性和趣味性。

在作文教学中,认识“教学做合一”思想意味着教师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和创造力,同时也要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需求。

在传统的作文教学中,往往注重的是规范和技巧的传授,学生的写作水平提高较慢,学习兴趣也难以激发。

而采用“教学做合一”思想进行作文教学,则能够更好地促进学生的综合素养的发展,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和创造力。

在实践“教学做合一”思想的过程中,教师需要不断调整教学方法和教学内容,适应学生的学习特点和需求,从而使教学更加个性化、丰富多彩。

教师还要注重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学习过程,培养他们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创造力,使每节课都成为学生认知和探索的过程。

认识“教学做合一”思想是作文教学的基础,只有充分理解并贯彻实践这一思想,才能真正实现作文教学的有效性和高效性。

2.2 解析“教学做合一”在作文教学中的应用:在作文教学中,运用“教学做合一”思想可以极大地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和创造力。

教师可以通过精心设计的教学内容和活动,引导学生在写作过程中融入自己的思考和情感,使作文更加生动和有趣。

教师还可以通过教学过程中的互动和讨论,帮助学生深入思考作文主题,从而提升作文的深度和质量。

谈语文教学中的文与道

谈语文教学中的文与道

润物细无声谈语文教学中的文与道语文教学中的“文道统一”,即对学生的语言文字训练和思想教育的辩证统一。

“道”:指通过文木的学习,把学生培养成为高尚的人,有理想、有爱心的人,热爱国家、热爱民族的人。

小学语文课文具有丰富的思想、优美的语言、动人的形象,对学生有极大的感染力,是实施德育的有效工具。

在教学中,涉及到人生观、道德观和价值观的树立问题,学生认知程度的不同也会表现为不同的价值取向。

一旦所学知识与己有的道德认知发生碰撞,提出问题时,如何让学生解疑,了解文章所载的“道”、乃至更深层次的“道”昵?一、尊重文木、“吃透”文木小学阶段是学生人格形成的奠基时期,作为老师,有责任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培养高尚品质、养成良好习惯。

柳斌同志也曾说:“育人是素质教育的根木。

”可见,语文教育教学的基木任务是教书,最终目标是育人,而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的根木途径在于教师必须先钻研、解读文木,要“在文木中走几个来回”。

这就要求我们必须做好以卜六个方面。

(1)研究分析教材:研究教材中提供的文字提示、作业要求等文木内容,欣赏教材中出示的图片,对照教参进行探究比较;(2)确定课的类型:按领域特点划分课程内容,注意不同领域的阶段目标任务;(3)制订教学目标:按照三维目标的要求制订教学目标,要准确、实际;(})制订教学重难点:进一步明确教学目初、,找准教学内容需要明确的知识点以及不易掌握的技能技巧、较难掌握的操作方法等;(5)教学准备:精心准备美观实用的教学课件、教学用具、教学范画,查找欣赏作品的相关资料;(6)设计教学过程:教学环节清晰,阶段目初、明确,要有针对性、导向性,体现教学目标、重难点的落实情况,选择适合学生实际的教法。

二、尊重文木、解读文木每篇文章都有其不同的写作目的,而将其纳入教材则有其不同的编排意图。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结合教学内容,针对学生的实际施教,充分挖掘和利用教材中的德育因素,把思想教育寓于知识教学中。

教师只有在尊重文木、吃透文木的基础上,才能把握好文木,带领孩子们准确解读文木。

如何在作文教学中实现“文”“道”统一

如何在作文教学中实现“文”“道”统一

如何在作文教学中实现“文”“道”统一摘要:根据近年中考信息反馈情况来看,中学生的作文普遍存在这样那样不尽人意的地方。

学生的习作中,呈现惊人的相似性,人云亦云,假、大、空现象尤为突出,似是而非,了无生气,丧失个性。

究其原因,当然是多方面的,但个人认为:这与教师的教学或多或少有一定的关系。

部分老师唯利是图,急功近利,为了拿高分,只顾教学生编织文字术,误导学生做文字游戏,一凑二抄三套,千人一面,千篇一律,把“文”与“道”割裂开来,对立起来。

新制定的《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提出“重视提高学生的思想品德修养和审美情趣,使他们逐步形成良好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促成学生德智体美劳的和谐发展。

”关键词作文教学文学修养综合统一一、作文教学与生活体验紧密结合,引导学生真情地反映生活《语文课程标准》在实施的建议中指出:“语文课程标准资源包括课堂教学资源和课外学习资源,……自然风光,文物古迹,风俗人情,国内外的重要事件,学生的家庭等都可以成为语文课程资源。

”这无疑为我们的作文教学开辟了新天地,无疑告诉我们作文教学应与生活紧密结合。

“生活是写作的唯一源泉。

”我们身处在农村,农村中有纯朴自然、热情好客的民风,农村中有吃苦耐劳、憨厚老实的农民,这些人文资源我们都可组织学生去了解、感受、体验。

农忙季节,我经常要求学生或组织学生亲自到田间、地头劳动,通过劳动,感受劳动中的苦与乐,近距离了解民风、民情。

学生在生活中有切实的体验、感受,从而能够真情地写出生活。

因此,在作文教学时,不要单纯地大讲作文技法,还要让学生走进生活,开展形式多样的课外活动,启发学生做生活的有心人,引导学生真情地反映生活。

二、作文教学与阅读熏陶紧密结合,提高学生的文学修养阅读是写作的基础,阅读是吸收,写作是表达,二者密不可分。

学生在阅读中不但可以学习语言的运用、写作技巧,更主要的还可以从中吸收到精神食粮:可以学习到优秀人物的先进思想和事迹,从而潜移默化地提高学生的文学修养。

小学语文教学中“文道统一”原则的尝试

小学语文教学中“文道统一”原则的尝试

小学语文教学中“文道统一”原则的尝试摘要: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文道统一”,即对学生的语言文字训练和思想教育的辩证统一。

如何实现“道”,笔者主要做了三方面的尝试。

关键词:语文教学文道统一尝试古代学者主张“文以明道”、“文以载道”、“文道统一”,虽历经时代变迁,文化更迭,但其对于阅读、写作,对于语文基础教学,仍有很强的指导意义。

语文教学中的“文道统一”,即对学生的语言文字训练和思想教育的辩证统一。

一、将语文课堂作为激发学生爱国主义情感的有效平台汉语作为我们的母语,是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

我时常告诉学生“汉语是老祖宗留给我们的宝贵遗产”;“汉语是世界上最美的语言”;“作为炎黄子孙,学好汉语,我们责无旁贷”;“你热爱祖国吗?那么,就要努力学好汉语。

”重点从四个方面切入:1、江山多娇,当以自豪。

我国地大物博,山河壮丽,许多文章对祖国风光进行了描绘和讴歌。

但由于小学生的思维简单,能吸引他们兴趣的,常常是一些直观、表象的东西,因此,教学中我较多地运用了图文结合的方法。

2、中西对比,弥足珍惜。

在一些影视片或课外读物中,经常会有一些宣扬资本主义“先进”“富裕”的内容,加上一些“出国”“留学”等时髦话题,小学生容易产生崇洋媚外的思想倾向,甚至将西方社会想象成神话中的天堂,从小做起出国梦。

因此,要善于在教学中不失时机地帮他们澄清事实,纠正认识。

3、捍卫主权,匹夫有责。

《狼牙山五壮士》、《小英雄雨来》等课文讲述的是“抗战”时期的英雄人物的感人事迹。

在教学时,我抓住时机引导学生列举了我国历史上涌现出的许多英雄人物,然后启发学生:为维护民族利益,我们英雄的人民不屈不挠,英勇奋战,前赴后继,付出了血的代价。

我们每一个炎黄子孙都要继承和发扬这种革命传统,永远保持民族气节。

二、将语文教学视为培养学生道德品质和养成良好行为习惯的重要途径小学阶段是学生人格形成的奠基时期,作为老师,有责任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培养高尚品质,养成良好习惯。

运用“教学做合一”思想进行作文教学

运用“教学做合一”思想进行作文教学

运用“教学做合一”思想进行作文教学教学做合一是指在教学过程中将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手段、教学评价等各个方面有机地结合起来,达到教学的整体效果最大化的一种教学理念。

在作文教学中,运用教学做合一思想可以使学生更好地掌握写作技巧和提高写作水平。

下面我将运用教学做合一思想进行作文教学的具体实践。

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合一。

在作文教学中,我们可以通过设计丰富多样的教学内容,选择适合的教学方法,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他们的写作能力。

我们可以设计一些有趣的作文题目,如“描述你最喜欢的一本书”、“写一篇关于你家乡的作文”等,让学生有话题可写,激发他们的写作兴趣。

我们可以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如讲解、示范、引导等,帮助学生理解写作知识和技巧,提高他们的写作水平。

教学手段和教学评价的合一。

在作文教学中,我们可以运用各种教学手段,如讲解、示范、练习、讨论等,帮助学生进行写作实践,并及时对他们的作文进行评价和反馈。

在作文课上,我们可以先讲解写作技巧和要求,然后示范写作,再让学生进行练习,并及时进行讨论和评价,帮助他们发现问题、提高写作能力。

我们还可以利用技术手段,如电子手写板、智能评测系统等,对学生的作文进行评价和纠错,提供更精准和及时的指导。

教学目标和教学过程的合一。

在作文教学中,我们应该明确教学目标,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设计合理的教学过程。

在教学初期,我们可以以培养学生的写作兴趣和积累写作素材为目标,采用讲解和示范的方式进行教学;在教学中期,我们可以以提高学生的写作技巧和表达能力为目标,采用练习和讨论的方式进行教学;在教学后期,我们可以以提升学生的写作水平和创新能力为目标,采用项目式教学或小组合作的方式进行教学。

通过将教学目标和教学过程有机地结合起来,可以使学生在写作中不断进步,达到更高的写作水平。

运用“教学做合一”思想进行作文教学

运用“教学做合一”思想进行作文教学

运用“教学做合一”思想进行作文教学“教学做合一”思想是中国传统教育理念中的一种重要观念,它强调教学与实践相结合,注重学生的主动参与和实践能力的培养。

在作文教学中,运用“教学做合一”思想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他们的写作能力,使学生在实践中真正掌握作文的技巧和方法。

本文将就如何运用“教学做合一”思想进行作文教学进行探讨。

对于初学者来说,要培养学生对作文的兴趣和热情是十分重要的。

在教学过程中,我们可以通过生动的故事、有趣的图片和视频等形式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让他们在愉快的学习氛围中体验到写作的乐趣。

在教学中可以设计一些有趣的作文题目,如“我的暑假计划”、“我最喜欢的一本书”等,让学生在写作中获得快乐和满足,从而激发他们对写作的热情。

运用“教学做合一”思想进行作文教学也要注重作文教学的实践性。

在教学中,我们要将知识融入实践,让学生在实际的写作过程中学习作文技巧和方法。

可以让学生通过写信、日记等不同形式的作文来实践写作,从而培养他们的写作能力。

教师要及时给予学生指导和帮助,引导学生在实践中不断探索、实践、总结,逐渐提高自己的写作水平。

教学要贴近学生的实际生活,使学生在写作中能够表达自己的真实情感和观点。

在教学中可以选取一些与学生生活相关的话题,如“校园生活”、“家庭故事”等,让学生在写作中能够表达自己的真实感受和情感,从而激发学生的创作热情和写作能力。

教学要注重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让学生在写作中不断提升自己的表达和思考能力。

在教学中,我们可以通过布置一些有一定难度和挑战性的作文题目,如“我的理想”、“我眼中的世界”等,让学生在写作中不断挑战自己,提高自己的写作水平。

教师要及时给予学生鼓励和肯定,激发学生的自信心和创作热情,让他们在写作中得到成长和收获。

作文中的教学合一

作文中的教学合一

浅谈作文教学中的“教学合一”众所周知,作文教学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一种综合性的创造性训练,也是衡量学生语文水平的重要尺度。

它的优劣直接影响着学生对作文的兴趣及习作水平的高低,对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具有特殊作用。

伟大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曾对教学提出独到的见解,即‚教的方法根据学的方法,学的方法根据做的方法‛。

教与学都以‚做‛为中心,在‚做‛上教的是先生,在‚做‛上学的是学生。

而纵观我们的作文教学现状,存在一个主要矛盾是,教师的主导角色与学生的主体角色产生错位,脱节,动机与效果达不到统一,教师的指导单一,保守,学生则是被动的接受,机械的反应。

从而形成学生只会亦步亦趋的遵从某些传统的固定的章法,缺乏多层面,有深度的思考。

‚教的方法‛与‚学的方法‛没有统一在‚做‛上,鉴于此,笔者努力感悟,认真实践,在作文教学中以‚教学做合一‛为基准作了些许尝试。

一、设计理念多渠道训练思维多样性(一)设计多概念作文练习训练多向性思维能力陶行知语:‚教学做是一件事,不是三件事‛。

‚不在做上用工夫,教固不成教,‛他又说:‚做是在劳力上劳心‛。

这就要求我们作文教学不仅是教师教讲,学生学练,而是在作文训练中教师要‚劳心劳力‛。

因此作为教学双边互动学习中的主导--教师,要发挥自身的教育资源,即知识、才能、品德、人格的力量,调动必备的教育手段和教育工具,确立为学生而设计的教学思路。

不仅让学生能掌握知识、运用知识、提高能力,还要学生懂得学法,了解教法,真正做到为学生而教,达到教法与学法的统一。

实践‚在做上教‛,实现‚真教‛。

针对当前学生作文水平的参差不齐的现状,笔者认为,如何精心设计具有一定思维导向的作文训练题以引导学生‚发展其思考力‛(朱绍禹语)是问题的关键。

由此笔者常常设计多概念作文练习题,训练学生辩证思维能力,例如《树木、森林、气候》文题是由三个概念组成,弄清三者之间的关系,就是抓往了说理的关键,把概念间的关系说清楚了,问题也就分析透彻了,而三者的关系又可以根据已学过的相关地理知识系统地阐发出来,做到既有理又有据,此类题材练习还可以引发为‚逆境与成才‛‚自卑、自信、自强‛为主题的作文,通过此类习题的训练提高学生辨证思维能力。

运用“教学做合一”思想进行作文教学

运用“教学做合一”思想进行作文教学

运用“教学做合一”思想进行作文教学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教学方法也得到了许多创新和改进。

教学做合一思想的运用在作文教学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本文将探讨如何运用教学做合一思想进行作文教学。

教学做合一思想要求教师在教学中身体力行,成为学生学习的榜样。

在作文教学中,教师应该不只是灌输知识,而是通过自己的言传身教影响学生。

教师可以通过写作示范、展示自己的作文作品、与学生一起进行写作讨论等方式,激发学生写作的兴趣和潜力。

教学做合一思想要求教师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因材施教。

在作文教学中,不同学生的写作能力和需求是不同的。

教师应该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和策略。

针对写作能力较弱的学生,教师可以进行个别辅导,并进行重点指导;对于写作能力较强的学生,教师可以提供更高层次的写作资源,鼓励他们进行深入的思考和创作。

教学做合一思想要求教师和学生要进行密切的互动和合作。

在作文教学中,教师应该积极与学生进行互动,引导学生思考和表达。

教师可以通过提问引导学生深入思考问题,激发他们的写作灵感;教师还可以适时地安排学生之间的小组活动,使学生能够相互合作、交流和学习,提高写作的效果。

教学做合一思想要求教师要关注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

在作文教学中,教师不仅要关注学生的写作技巧和表达能力,还要注重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创新能力和情感态度。

教师可以通过开展讨论、辩论、写作比赛等形式多样的活动,激发学生的思维灵活性和创新意识;教师还可以通过评议、分享作文等方式,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情感态度。

教学做合一思想的运用在作文教学中是非常重要的。

教师应该成为学生的榜样,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积极与学生互动合作,关注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

只有这样,才能真正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和潜力,提高他们的写作能力,培养他们的创新思维和情感态度。

作文教学才能取得更好的效果。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小学作文教学中的文道合一
化州市良光镇中心小学王亚灵
提要: 在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提倡“写实”的文风,结合实际情况,多出些思想性强的作文题目让学生练笔,并从学生作文中了解学生思想动向进行教育,使学生在写作过程中既提高了作文能力,又受到了潜移默化的思想教育,发挥文道结合的效应。

关键词:文道合一写实思想
“文”,这里指的是语文知识,即文章里的字、词、句、篇;“道”,这里指的是道德品质。

自古以来,文道合一是教育者不可忽视的问题。

韩愈在《师说》中写道:“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

这句话的意思是老师有责任对学生传授道理,教学知识,解除疑难。

“文”“道”结合,以“文”带“道”,寓思想教育于传授文化科学知识之中,这是处理“文”与“道”的关系的正确方法。

在作文教学过程中,如何做到文道合一呢?我作了如下的尝试:
一、提倡“写实”的文风
对于初学作文的小学生,要培养他们形成写实的文风。

小学生的作文是以写人记事的记叙文为主,取材是他们生活范围中的人和事。

但是,有不少学生的作文是抄袭而来的。

这不但有碍他
们提高写作能力,而且侵夺别人的劳动成果也是不道德的。

因此语文教师在作文教学中也要开展反假。

怎样反假呢?一方面是引导学生走正确的写作道路,培养他们观察事物和分析事物的能力,学会从自己生活中选材。

学生经过留心观察、认真思考而写出好的文章时,应大力加以表扬:在评语中给予肯定,在评讲作文时给予全班宣读、家访时在家长面前加以赞扬。

这样充分激发了学生的写作热情。

另一方面是堵塞,教师发现学生抄袭的文章,尽管再好,也不表扬、不刊出,有时还要把个别抄袭的文章作评析,教育学生有个正确的荣辱观。

有一次,我指导学生写《我的爸爸》这道命题作文时,特别强调取材真实,不能把别人的爸爸当作自己的爸爸来写。

我在评改学生作文时,发现一个学生的文章与众不同。

他在文中写道,他的父亲是个企业总经理,经常外出,在家里很光时间见到他。

从来没有带他出去公园里玩,也从来不买过一件礼物给他,甚至,有一次,他病得很重住院时,也只是妈妈在他身边,爸爸都没有去医院看过他。

在文章最后,他写道:“爸爸,如果你爱我,你就找时间陪陪我吧。

”我想,在我们乡村小学的班级里,竟有学生的父亲是总经理的?于是,我找来了这位同学谈话,他低下了头,承认这篇文章是抄袭作文选的,其实他爸爸是在家里做建筑工人的。

我因势利导,让他利用双休日时间跟他爸爸去工地看一下他爸爸的工作状况,然后再根据实际情况写一篇《我的爸爸》。

一个星期后,他将自己写的作文交给了我。

文中写了他父亲的外貌、做工作的辛苦与危险、对自己的关心、领工钱时将钱小心装过进
袋的细等等。

文章最后写道:“我被父亲深深的感动了。

我发誓,我要好好的读书,将来做很多的钱给爸爸用,让他享福。

爸爸,我爱你!”我将这篇文章在班上宣读、分析,表扬了这位学生。

还在家访时让家长也看看这篇文章,学生家长感动得热泪盈眶。

在这次作文中,我很好在做到了文道结合,让这位学生既明白了人生道理,又爱上了写作,写出了高质量的文章。

当然,学生在作文的过程中,我们还应注意到以下两个问题:1、仿写是指导学生写作的方法之一,我们要注意其与抄袭的区别,以免挫伤学生写作的积极性。

2、要求学生写实的基础上,允许艺术上的加工。

有时现实中的写作材料,如果像复印机一样原原本本地再现,文章就显得呆板,可读性、感染力都不够,所以应允许学生“在真实的基础上进行艺术加工”。

二、结合实际,巧设作文练笔题目
为了提高学生的思想觉悟与写作水平,单是紧扣课本语文百花园里的作文训练写作是远远不够的,还应多布置些作文题目让学生练笔。

布置哪些作文好呢?我在教学过程中,常常根据学生的思想实际,布置一些写“文”而明“道”的作文题目给学生写。

例如:我每年刚接手六年级这一班学生时,结合学生思想实际情况,给学生布置了一道作文题目——《学习是为了什么?》并要求学生回到家里,通过查找资料、询问父母等方式搜集资料,然后自己进行总结写成一篇文章,特别强调:一定要搜集资料,一定不准抄袭文章。

评讲作文时,表扬写得好的同学,并宣读其文章,还与学生一起探讨学习的意义,使学生明确:学习是为了
自己能掌握知识,将来能向更高的目标迈进,能在自己的工作工用得上;是为了报答父母的养育之恩;更是为了将来能为祖国的繁荣富强献上一份力。

又如,结合父亲节、母亲节,我会布置学生写一篇《给爸爸(妈妈)的一封信》或是《爸爸(妈妈),我爱你》、《爸爸(妈妈)我为你骄傲》,要求学生回家留心观察父母的生活、工作过程,感受父母工作的艰辛及对自己的关爱之情。

很多学生通过留心观察、认真思考,写出了一篇篇饱含深情的文章,我再加以适当的表扬,家访时与家长谈起学生作文中的内容,让家长充分了解到自己子女对自己的感情。

这样做,既让学生言之有物,写出了心声,又教育了学生懂得感恩之情,增进了亲情,文道合一也。

再如,结合时事,巧设练笔题目,通过练笔提高学生思想觉悟。

2008年奥运年,我布置了一些作文题目让学生练笔。

其中有一道题目就是:暑假期间,奥运会将在我国北京举行,请同学们认真收看奥运节目:开幕式、闭幕式、体育健儿精彩赛况、电视评论员深刻评论等等,然后,写成奥运系列文章:《精彩的北京奥运会开幕式》、《北京奥运,我为你骄傲》、《令我感动的一位运动员》、《奥运就在我身边》。

200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60周年国庆,我让同学们回去认真收看国庆大阅兵节目,增强自豪感,然后再写一篇有关中国国庆的文章。

2010年,赖建华老板捐资在我校建成了灯光篮球场并举行了庆典,结合这一情况,我布置了作文《长大后,我也为母校添光彩》一文,让学生记录下这个动人场面,并畅想自己长大后也为母校添光彩,让母校更漂亮,培养出更多
的优秀人才。

三、在作文中了解学生的心思,及时跟踪教育
“文以载道。

”学生的作文中也处处流露出学生的思想动向,作为教育工作者,还应该密切注意学生的思想状态,给予必要的思想教育,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世界观,在人生的旅途中沿正确的人生方向健康成长。

在一次作文《烦恼》中,有一位女同学写了这样的一件事:她的母亲对她说,刚怀上她时,母亲很希望是个男孩,到医院检查时,发现是女孩,想不要了,但因亲友的反对而留住了她。

她刚出生时,母亲准备将她送人,结果因舍不得而留住了她。

她的母亲还对她说,母亲曾想活生生的将她淹死,都因不忍心而留住了她的性命。

她在文章最后说:“我在这个世界上是多余的,连父母都不要我。

我真想一死了之,但又惧怕死亡,我真的很烦恼。

”看了她的文章,我大吃一惊,连忙找来这位同学谈心。

她低着头说,她所写的都是真的,想法也是真的。

我推心置腹地与她说:“其实,你的父母是爱你的。

试想一下,在婴儿时期,你的父母不爱你,隔一天没喂你吃东西,你会活着吗?你生病时,不理不睬你,试想,你现在还会在人世吗?现在,你的父母为了你能在更好的环境学习,还把你送到了中心小学就读,你说,这是爱你的表现吗?……”听了我的一席话后,她紧皱的眉头舒展开了,说:“我发现,我的爸爸妈妈是爱我的!”我继续引导她说:“你妈妈对你所说的事都可能是事实,但,这只是你父母过去的想法。

现在,你的父母是爱你的,而且,最重要的一条是:你是活着的!一个
人,自爱才是最重要的。

你爱你自己吗?”“爱!”这位同学愉悦的应和。

我还和她的父母联系沟通,她的父母都表示,这个孩子聪明,有上进心,是他们的掌上明珠,他们一定会好好的与孩子沟通。

此后,这个同学树立了正确的人生观,每天都是好心情。

总之,我觉得作为一位语文教师,在作文教学中,要善于使文与道结合起来,使学生从写作过程中提高作文能力,又受到潜移默化的思想教育,发挥文道结合的效应。

2011年4月20日
茂名市中小学教师中级专业技术资格送审材料
教学论文
论文题目:作文教学中的文道合一
作者姓名:王亚灵
作者单位:化州市良光镇中心小学
材料核对人:单位盖章:核对时间:。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