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大学生文化需求与价值取向的研究_韩超英

合集下载

多元文化思潮下当代大学生价值取向研究

多元文化思潮下当代大学生价值取向研究

3 、 重视 社 会 整 体 的 价 值 观 取 向 引导 。
大学生人生价值 观的形 成是会受社会价值观取 向影响 的。重 视大学生思想政 治教 育 的同 时也要 重视 社会 的价 值 观取 向的 引 导 。近几年 , 一些 有心人士为了减少 网络文化对社会的消极 影响 ,
借助 网络宣扬社会正 能量 , 并得 到了社会 的认可 与支持 。在 当前 多元文 化背景下 , 主 流的价值体 系也可 以借 助网络等 大众传媒做 更多 的宣传 。借助大众传 媒宣扬 正气 , 也可 以很好地 服务好 大学 生 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 4 、 培养 大学生 良好的分析能力 , 提 高 自我认知 , 理 性接 受 多元
1 5 0 0 8 0 )
冲击一些大学生的主流文化地位被弱化 。另一方面 网络文化 的消 极 影响也 在不断地 弱化主流传 统文化在 大学生价值 观 中的地位 。 如果缺乏及 时的引导教 育和理性 思考 , 极易 出现 价值观上 的矛盾
和 不稳 定 。 三、 在 多元文化思 潮背景下大学生思想政治 教育的创新策略
多元 文化思潮下 当代大学生价值取 向研 当前 多元文化 思 潮蓬 勃发 展 的现 状 下 , 简要 分析 了 多元文 化 思潮 对 当代 大学生人 生 价值观 的双 重 影 响 , 提 出 了在 多元 文化 思潮 背景 下大 学生思 想政 治教 育的创 新 策略 。 【 关键词】 多元文化; 大学生; 价值提升;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 系
文化思潮 。
其影 响当代大学生更加 务实 , 对传 统文化 价值 缺乏认 同。在就 业 还有人生发 展规划方 面越来越 理性 , 大多数 大学生选 择 自我发 展 与社 会发展相统一的价值取 向。因此在 当代 大学生中会发现追 求 现实利益越来越多 , 追求 理想 的行动越来越少 。 2 、 当代 大学生的人 生价值观 更加尊重人性 、 张扬 自我。 大学生作为有知识 的新 一代年 轻人 , 在 多元化 文化背 景 的冲 击下 , 当代大学生表现 出对人 性、 自我 的尊重 。当代大 学生 的价值 观要 求为 自己争取更多的独立空 间 , 追求有个性 的生活方 式 , 表 现 了 良好 的竞争意识 , 行 动上更 加有 主动性 。但 同时, 由于个 性 、 自 我 的过度 张扬 , 一些 大学 生的价值 取向走 向了极端 的功利 主义 。 3 、 当代 大学的人 生价值观 出现 了价值 认识与行 为选择 脱 节的 现 象。 受社 会家庭传统文化教 育 的影 响 , 大学生 有明确 的道德 价值 判断标准 , 但具体行为却趋 于功利 。一 项数 据调查结果显示 , 大学 生中6 8 . 5 %在认知上认 为 利 己与利人 是应 该相 统一 , 而 实际 3 9 % 的人做事 的标 准是“ 主观为 自己 , 客观为别人 ” 。 4 、 多元文化的 冲击 下, 当代 大 学生的价值 观 出现 了矛 盾和 不

大学生价值观教育存在的问题

大学生价值观教育存在的问题

【作者简介】王朝晖(1973-),男,河南商丘人,讲师,硕士,从事思想政治理论研究工作。

价值观教育是我国目前高校德育非常迫切而重要的任务,引导人们树立科学的价值观是一项艰巨而伟大的系统工程。

正如我们面临的转型期价值观处于一种多元化的困惑一样,大学生价值观教育也面临着巨大的困境。

高校的德育付出了很大的努力,但事实并不容乐观。

大学生在价值观上,存在着一定的知行脱节现象。

一方面是对道德认识和道德理论侃侃而谈,另一方面却是对自身不道德行为熟视无睹。

因此,我们必须审视我们的价值观教育的实效性,追根求源,原因是多方面的。

1价值观教育地位与教育理念问题在大学教育中,价值观教育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它规定着人才的方向。

然而在现实中,价值观教育的地位尚未得到教育者普遍应有的重视,“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没有凸显。

尽管在“德智体美”诸要素排序中,德育一直居首要地位,但在复杂多元的价值观的冲击下,在教育的实际操作中,轻视德育甚至把德育课视为智育的一部分成为一种常态,价值观教育的理念和现实的对接有很大的距离。

这样便使价值观教育失去应有的引导作用,消减了价值观教育的实效性。

从课程设置来看,当前高校对大学生进行价值观教育仅仅是依靠少数几门思想政治课。

这样就导致了片面强调知识教育,轻视大学生的价值观的培育。

只对大学生将来的“饭碗”负责,而不对大学生作为“人”的价值负责。

目前我国正处于社会转型期,由于市场经济的负面影响再加上西方各种社会思潮的冲击,致使一些大学生的价值观发生某些紊乱呈现多元化的状态。

面对这种情况,虽然也想到了教育和引导,但是对于价值观教育在整个德育内容中的重要性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某些教育者只是象征性的强调一下价值观教育,做个表面文章,它的重要性只是体现在学校应付上级评估时的高调宣扬。

从历时态进行考察,在我们的教育体系的始端———中小学,学习成绩也就是“智”成为评价一个学生道德素养高低依据和标准,很少看其平时为人处事的表现。

大学生开展研究性学习价值探析

大学生开展研究性学习价值探析

大学生开展研究性学习价值探析
李瑛
【期刊名称】《安徽卫生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年(卷),期】2003(002)002
【摘要】该文着重对大学生开展研究性学习的时代意义与价值进行探析,揭示了研究性学习对我国高等教育人才培养的必要性和迫切性.
【总页数】4页(P57-60)
【作者】李瑛
【作者单位】安徽巢湖学院教育系,238000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G642.1
【相关文献】
1.文检课中引导大学生开展研究性学习的教学尝试 [J], 闻祥花
2.开展大学生研究性学习与暑期社会实践相结合的探索和实践 [J], 范晓莲;唐焕韶
3.成人高等教育开展研究性学习的优势与价值探析 [J], 施亚贤
4.成人高等教育开展研究性学习的优势与价值探析 [J], 施亚贤
5.大学生专业课程教学开展研究性学习的探讨 [J], 林志伟;孙冬梅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英语教材中的文化价值取向对大学生价值观塑造的影响——以《大学体验英语综合教程》为例

英语教材中的文化价值取向对大学生价值观塑造的影响——以《大学体验英语综合教程》为例

河北
秦 皇岛
060 ) 6 0 4
要】 本文采用 Roec (9 3 编制 的“ k ah 1 7 ) 价值调 查表” 来测量《 大学体验英语》 教材选文 中反映的各种价值观的相对强度 , 讨文化价值些 价值 观 对 大学 生跨 文 化 交 际 能 力和 价 值 观 塑造 产 生 的 影 响 。 分
1 《 学体 验 英 语》 大 中呈 现 的 文化 价 值 观相 对 强 度
突 出体 现 了各 种 价 值 观 。原 因在 于 第 一 册 的讲 授 时 间为 新 生 入 学 阶
段 , 要 完 成从 高 中到 大学 的语 言 功 底 的接 续 。 二 、 需 第 三册 讲 授 时 间为 价 值 观 是 一个 至 关 重 要 的 问题 ,是 跨 文化 交 际的 核 心 ( 文仲 , 大学 第 二 、 学期 , 生 基本 适 应 了 大 学 生活 , 是 价 值 观 正处 于成 型 胡 三 学 但 20 ) os d (90 认 为价 值 观 是 “ 0 2 。H fe e1 8 ) t 喜欢 某 种 事 态 而 不 喜 欢 另 一种 期 , 实 现 从少 年 像 成 人 的转 变 。 一 时期 , 立 何 种价 值 观 对 学 生今 要 这 树 事 态 的 大致 倾 向 ” a vr P r r19 :8 认 为 “ 。Smoa 和 ot (9 5 6 ) e 价值 观 统 筹 是 规 后 的人 生 来讲 影 响 深 远 。第 四册 为 大 学英 语 授 课 的 最 后 一个 学 期 . 这 定 性 的 , 诫 人 们什 么 事好 的 和坏 的 、 么是 正 确 的和 错 误 的 、 么是 告 什 什 学 期 的主 要 任 务 是 拔 高 和 英 语 四 、 级 考 试 的准 备 阶段 , 六 因此 教 材 真 实 的 和虚 假 的 、 么 是 正 面 的和 反 面 的 等 等 。文 化 价 值 观 确定 什 么 多选 人 了讨论 社 会 现 象 的议 论 文 . 要传 递 价 值 观 的 课 文 明 显少 于第 什 主 是 值 得 为之 献 身 的 、 么 是值 得 保 护 的 、 么会 使 人 害 怕 的 、 么是 应 二 、 册 。 如 : 二 册 中 有 5个 单 元 凸显 了价 值 取 向 , 中 第一 单 元 著 什 什 什 三 第 其

“产出导向法”理念下中国文化融入大学英语教学的实践探索

“产出导向法”理念下中国文化融入大学英语教学的实践探索

2023·1月刊/一、引言2016年12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强调,要坚持把立德树人作为中心环节,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实现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

《大学英语教学指南(2020版)》明确提出:“大学英语教学应融入学校课程思政教学体系,使之在高等学校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中发挥重要作用”。

大学英语课程作为一门高校公共基础课,承载着语言教学任务,具有学生学习时间长、学分多、修读人数多的特点,拥有广阔的育人平台。

在大学英语教学中融入中国文化,在培养学生的语言能力和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同时,深化学生的“家国情怀”和“人文素养”,实现知识传授和价值引领相融合,是新时代赋予大学英语教学新的时代内涵。

本文基于文秋芳教授的“产出导向法”,以《新视野大学英语》第二册Unit 3为例,来探索中国文化融入大学英语教学的可行性模式:围绕产出任务,按照“输出驱动———输入促成———产出评价”来设计教学内容。

通过语言促成、内容促成和结构促成等教学环节为学生搭好脚手架,提供语言、知识、技巧等方面的输入,完成单元产出任务。

整个教学设计的重点在于尝试在各个环节中融入中国文化元素,引导学生关注中外优秀的文化和文明,提升学生对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认同感,增强学生的人文素养和文化自信。

二、“产出导向法”理论根据文秋芳教授的“产出导向法”理论体系,教学理念包括“学习中心说”“学用一体说”“全人教育说”。

“产出导向法”主张课堂教学活动以学生为中心,服务于有效的学习;倡导输入性学习与产出相结合,要边学边用,学以致用,从而实现全面育人的教育目标。

“产出导向法”的教学流程由“驱动”“促成”和“评价”三个阶段构成。

在整个流程中,教师要恰当地发挥中介作用。

在“驱动”环节中,教师设置交际场景,说明教学目标,布置产出任务;在“促成”阶段,教师根据产出任务的需要,提供恰当的输入,在学生进行选择性学习的过程中给予学生指导,帮助学生完成产出任务;在“评价”环节中,通过对学生在“驱动”和“促成”环节中的表现及课后任务进行点评,教师可进行补救性教学。

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doc

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doc

共青团潍坊学院委员会文件潍院团字〔2017〕20号关于表彰第十五届“挑战杯”潍坊学院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优秀组织单位优秀指导教师和获奖作品的决定“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是由共青团中央、中国科协、教育部、全国学联主办的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活动中一项具有导向性、示范性和群众性的竞赛活动,每两年举办一届,被誉为中国大学生科技“奥林匹克”。

为积极备战山东省和全国“挑战杯”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我校举办了第十五届“挑战杯”潍坊学院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

各学院高度重视、广泛动员、积极参与,创造了良好的活动氛围;广大学生踊跃报名、积极准备,提交了一谢谢观赏大批优秀作品。

本次比赛共收到20个学院的132件作品,经专家评审,共评出优秀组织单位6个,优秀指导教师20名,特等奖5件、一等奖7件、二等奖67件、三等奖53件。

我校推荐部分作品参加山东省竞赛,取得了优异成绩。

其中,信息与控制工程学院戈国文等同学的作品《基于3D打印技术的景泰蓝一体化智能生产工艺流程》,物理与光电工程学院孙正林等同学的作品《基于三角结构的多用途搭载平台》、宋琛等同学的作品《三线摆法测量物体转动惯量实验仪器的改进》,特教幼教师范学院肖秀洁等同学的作品《潍坊市残疾人托养服务机构的现状与对策研究》,弘德书院李尊辉等同学的《交通违法行为的社会矫治——以潍坊市为例》获山东省三等奖。

学校获得“省级优秀组织奖”。

李静被评为“山东省优秀指导教师”。

为进一步调动广大学生和指导教师参与“挑战杯”竞赛的热情,激励大家多出作品、出优秀作品、多获奖项,推进我校大学生科技创新创业教育活动的开展,动员和激励更多青年学生积极参与科技创新,经研究,决定对优秀组织单位、获奖学生和指导教师进行表彰。

希望受到表彰的先进集体和个人认真总结经验,争创更好成绩,发挥模范带头作用,为我校大学生科技创新活动的进一步深入开展贡献力量。

同时,希望全校广大团员青年,积极向获奖同学学习,让创新成为青春远航的动力,让创业成为青春搏击的能量,让青春年华在为国家、为人民的奉献中焕发出绚丽光彩。

2016年教育部人文项目立项课题

2016年教育部人文项目立项课题

2016年教育部人文项目立项课题142 法家经典文献在英语世界的译介与传播研究戴拥军安徽工业大学143 社会视角下黄梅戏经典剧目舞台道白研究鲍红安庆师范学院144 晚清传教士西学翻译与西方近代启蒙思想的译介卢明玉北京交通大学145 中小学生英语阅读能力标准及测评体系研究程晓堂北京师范大学146 基于语篇体裁类型的教育语篇知识结构研究于晖北京师范大学147 大数据背景下的词汇计量与常用词库建设王治敏北京语言大学148 “介引”类离合词及其语用接口研究李春玲北京语言大学149 跨文化传播视域下的《孔子家语》英译研究伊咏常州大学150 语言接触与中古汉译佛经称谓语研究鞠彩萍常州工学院151 三语习得视域下内地维吾尔族学生英语学习中的语用迁移研究朱效惠大连外国语大学152 语境的经验性与本体性关系研究于林龙东北师范大学153 英语介词误用的认知探讨:基于语料库的研究左尚君福建工程学院154 修辞学视角的汉语违实表达研究霍四通复旦大学155 晋冀豫毗连地带晋语语法系统研究谷向伟广东金融学院156 外国留学生汉语写作“互动协同”教学模式构建郝红艳广东外语外贸大学157 学术语篇中批评言语行为的互文性分析邓晓明哈尔滨工程大学158 视角下失语症患者语块能力康复状况的跟踪研究周荣哈尔滨理工大学159 《文心雕龙》核心思想英译及其对外传播研究胡作友合肥工业大学160 动词论元结构在中文信息抽取中的应用研究肖升湖南第一师范学院161 常德沧山话词汇研究徐前师湖南科技大学162 日语口译语用失误体系研究金翰钧湖州师范学院163 基于语料库与心理实验的中国英语学习者隐喻性词义习得比较研究石进芳华东交通大学164 基于社会文化理论的二语写作认知研究雷霄华南理工大学165 基于大规模“微信”文本语料库的汉语会话分析余一骄华中师范大学166 非母语者汉语有标复句习得难度级差及教学模式实证研究万莹华中师范大学167 英语学习者劝说性文体中的语篇修辞研究刘东虹华中师范大学168 近代汉语词汇对《汉语大词典》书证研究王毅淮阴师范学院169 周恩来外交修辞创意研究解正明淮阴师范学院170 出土两汉杂器铭文整理与研究徐正考吉林大学171 英汉非线性构式对比研究李维滨聊城大学172 《敦煌俗字典》修订本黄征南京师范大学173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语言规划观及其中国实践研究方小兵南京晓庄学院174 基于语料库的关系词语用于单句现象再研究聂仁发宁波大学175 基于CCAT的世界遗产翻译研究余军厦门理工学院176 汉英双语者视、听信息组构化加工模式研究张拥政山东工商学院177 《官话指南》多版本语言比较研究徐丽山东科技大学178 小句认知结构与句法结构关系研究丁力陕西理工学院179 基于讲说体白话文献的清至民初汉语口语句式研究卢惠惠上海财经大学180 史华慈-吴漠汀《红楼梦》120回德文全译本研究王金波上海交通大学181 历时视角下的“汉语-突厥语”语言接触研究王艳红上海外国语大学182 汉日时制构造的比较研究孙伟首都师范大学183 英语语境下中国留学生英语口头学术语篇的社会化研究左红珊四川大学184 印度传统医学阿育吠陀词汇的梵-拉-英-汉对照数据库构建与研究程树华四川师范大学185 中国学习者学术英语写作语料库建设与研究盛云岚同济大学186 现代哈萨克语表达语气意义的语调实验研究魏炜新疆师范高等专科学校187 汉语国际推广中的中国文化符号国际认同研究陈莉扬州大学188 荆楚方言词汇研究吴松长江大学189 异读视角下的上古汉语句法结构之差异王月婷浙江工商大学190 理雅各《诗经》英译注释话语特征及其对中国经典“走出去”的启示胡美馨浙江师范大学191 现代华人离散译者的身份博弈对其文化译介思想的影响研究汪世蓉中南财经政法大学192 动态系统理论视域下二语学习动机的回溯与跟踪研究戴运财重庆工商大学193 跨学科视角的抗战时期军事翻译研究罗天重庆交通大学194 长三角地区农业转移人口子女语言融合研究青年基金项目刘艳安徽农业大学195 大数据下语义知识资源的覆盖度和扩展性研究青年基金项目卢达威北京大学196 基于汉俄平行语料库的政治文献翻策略研究青年基金项目刘淼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197 二语学习者习得汉语体标记的微变化研究青年基金项目李兰霞北京交通大学198 融通中外的外宣翻译话语建构及其接受度调查青年基金项目赵晶北京科技大学199 翻译与创作的历时与共时研究:基于语言接触与语言演变的视角青年基金项目赵秋荣北京科技大学200 现代汉语方式范畴认知功能研究青年基金项目韩超北京理工大学201 中西互镜:庄子哲学英译与诠释研究(1983—2015)青年基金项目姜莉北京师范大学202 面向语音教学的汉语普通话发音生理研究青年基金项目汪高武北京师范大学203 中东欧国家语言政策对我国非通用语人才规划的影响青年基金项目董希骁北京外国语大学204 网络环境中高校英语学习者自我调控及其影响因素研究青年基金项目郑春萍北京邮电大学205 汉语第二习者语言社会化过程研究青年基金项目闻亭北京语言大学206 汉语第二习者复合词词义识解及其制约因素研究青年基金项目孟凯北京语言大学207 晋唐文献涉医资料词汇研究青年基金项目石雨北京中医药大学208 现代汉语方言宕江摄知庄章组字的南北差异及其历史嬗变研究青年基金项目安拴军渤海大学209 《日本殖民侵略下的伪满“协和语”研究》青年基金项目宫雪大连海洋大学210 中国大学英语学习者课堂互动有效性研究青年基金项目寇金南大连理工大学211 论阿普列相思想在俄语教学中的应用青年基金项目王钢大连外国语大学212 思辨能力培养为导向的大学英语写作混合学习活动设计与应用研究青年基金项目卢丹东北师范大学213 基于语料库的情感表达型交际的人际语用学研究青年基金项目宋成方对外经济贸易大学214 高校出国短期留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发展跟踪研究青年基金项目金玉花福州大学215 层级语境条件下新异转喻加工的实验语用学研究青年基金项目李捷复旦大学216 奇幻型儿童小说汉译问题研究--以《爱丽丝漫游奇境记》的汉语翻译为例青年基金项目张道振广东工业大学217 二十世纪《西游记》外籍译者英译单行本研究青年基金项目欧阳东峰广东工业大学218 粤东五市闽语语音的地理类型学研究青年基金项目林春雨广东技术师范学院219 基于地理信息平台的临高语语音研究青年基金项目王文敏广东技术师范学院220 师范院校英语专业学生语篇能力与口译能力关系的实证研究青年基金项目余娟广东技术师范学院221 粤港城市语言景观对比研究青年基金项目韩艳梅广东外语外贸大学222 基于语料库的同传译员自我修正现象研究青年基金项目钱芳广东外语外贸大学223 中国西班牙语学习者在跨文化交际中的话轮转换方式的多模态研究青年基金项目张志智广东外语外贸大学224 现代汉语情态与指称的互动研究青年基金项目张寒冰广西民族大学225 晚清翻译规范的社会构建及译者行为批评研究青年基金项目王军平哈尔滨工业大学142 法家经典文献在英语世界的译介与传播研究戴拥军安徽工业大学143 社会视角下黄梅戏经典剧目舞台道白研究鲍红安庆师范学院144 晚清传教士西学翻译与西方近代启蒙思想的译介卢明玉北京交通大学145 中小学生英语阅读能力标准及测评体系研究程晓堂北京师范大学226 汉语历时篇章衔接语料库创建与研究青年基金项目牛慧芳河南科技学院227 南阳城区话语音变异研究青年基金项目闫克河南理工大学228 汉语实现事件词化模式的类型学研究青年基金项目李家春黑龙江大学229 基于语义与句法接口的现代汉语祈使范畴及其表达系统研究青年基金项目王丹荣湖北文理学院230 汉日复句构式的跨语言认知研究——以条件、因果复句为中心青年基金项目苏鹰湖南大学231 壮侗语分类词语义句法的类型学研究青年基金项目程博华北科技学院232 迪肯思想研究青年基金项目楚行军华北水利水电大学233 《论语》在俄罗斯青年基金项目王灵芝华北水利水电大学234 基于多模态语料库的中外刑事庭审话语比较研究青年基金项目王海萍华东政法大学235 译者行为的社会学研究青年基金项目朱献珑华南理工大学236 大学英语课堂协作写作对学习者二语发展和思辨能力影响的实证研究青年基金项目朱茜华中农业大学237 面向美国高中生的国别化汉语教材编写模式研究青年基金项目李琼华中师范大学238 事件结构理论视角的汉语非典型宾语句法-语义界面研究青年基金项目陈蓓华中师范大学239 基于语料库的俄语名词词法范畴的审美潜能探索——以二十世纪诗歌为例青年基金项目张欣欣吉林财经大学240 海外研修情境中的高校外语教师学习研究青年基金项目张凤娟吉林大学241 战国文字构形研究及数据库建设青年基金项目何家兴济南大学242 汉英表量结构的语法化对比研究青年基金项目张秀芳济南大学243 基于大学生跨文化体验的跨文化能力维度的本土化研究及量表研制青年基金项目李加军江苏大学244 噪声条件下母语及二语音段感知机制的对比实验研究青年基金项目龚箭江苏科技大学245 汉语儿童的多模态指称能力发展研究青年基金项目曾小荣江西农业大学246 语内阐释翻译与身份建构:王岱舆、刘智汉译伊斯兰典籍之比较研究青年基金项目杨晓琳兰州财经大学247 基于语料库的藏族大学生英语书面语语言迁移研究青年基金项目王亚军兰州大学248 语言接触视角下闽南语对新加坡英语的影响青年基金项目梁丽娜黎明职业大学249 哈贝马斯的语言哲学思想与历史唯物主义研究青年基金项目刘志丹辽宁石油化工大学250 汉韩同形汉字词语义相似度研究青年基金项目张佳颖鲁东大学251 面向专利机器翻译的汉英语块研究青年基金项目胡富茂洛阳理工学院252 基于历时与共时层面的近代汉语因果句句法语义研究青年基金项目李为政南昌师范学院253 汉语历时词汇数据库的构建与计量研究青年基金项目李斌南京师范大学254 蒙古贞地区蒙古语方言资源保护与研究青年基金项目其木格内蒙古大学255 新型汉英会议口译平行语料库的创建与应用研究青年基金项目符荣波宁波大学256 现代汉语“体”系统的建构研究青年基金项目鞠志勤青岛农业大学257 批判语言测试视阙下CET的反拨效应研究青年基金项目吴涛曲阜师范大学258 新TEM-8写作测试量表建构研究青年基金项目贾文峰山东大学259 基于百种白话报刊的清末民初白话新词族研究青年基金项目刘艳平山东师范大学260 留学生汉语学习与身份认同互动关系研究青年基金项目丁婷上海交通大学261 英汉反身代词回指的神经加工机制研究青年基金项目张时倩上海理工大学262 学习者致使构式习得发展模式及认知建构研究青年基金项目杨滢滢上海外国语大学263 基于需求分析的高校ESP“一体两翼”教学体系构建——以医学英语为中心的研究青年基金项目任荣政上海中医药大学264 基于复杂网络功能连接的交替传译心理加工的多因素作用模型研究青年基金项目隋丹妮沈阳大学265 西方权威书评(1995-2015)研究青年基金项目夏婉璐四川大学266 语前聋儿普通话声调发展研究青年基金项目陈彧天津理工大学267 外国文学经典重译的动因研究:理论研究与案例分析青年基金项目高存天津商业大学268 日本明治期中国语教科书语言研究青年基金项目张照旭同济大学269 晚清来华传教士西学译论史稿整理及其“成熟史”研究青年基金项目李东皖南医学院270 人本主义教育思想视域下大学英语课程体系研究青年基金项目黄莹武汉科技大学271 认知视野下反义形容词对称性研究青年基金项目曾李武汉理工大学272 基于构式语法理论的低变异输入和句子语境对英语构式习得的影响研究青年基金项目张晓燕西安财经学院273 日汉比较程度副词主观性对比研究青年基金项目陈建明西安工业大学274 西北方言否定后置现象研究青年基金项目袁芳西安交通大学275 汉语词缀、语缀与词法——句法接口研究青年基金项目杨炎华西北大学276 《通用彝文规范方案》认知度及现行字库使用情况调查研究青年基金项目贾海霞西南民族大学277 清代新疆丝绸之路文献察合台文社会经济文书词汇研究青年基金项目古力阿伊木·亚克甫新疆财经大学278 从书写角度对碑刻楷书字形变化的动态考察青年基金项目何林英邢台学院279 中国儿童文学在美国的译介与传播研究青年基金项目袁宏徐州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280 基于事件结构理论的数量成分述谓性研究青年基金项目朴珍玉延边大学281 基于训点资料的佛典训读对日语语法影响的历时研究青年基金项目刘洪岩燕山大学282 中国西南官话对越南北部边境地区地名的影响青年基金项目高屹娇云南师范大学283 新认知语用学视域下的刻意性隐喻研究青年基金项目范振强浙江工商大学284 语段与加标理论视角下的句法孤岛现象研究青年基金项目田启林浙江工业大学285 理雅各英译《中国经典》话语实践与中国文化形象构建青年基金项目尹延安浙江农林大学286 话语标记语的韵律、句法与语用互动关系研究青年基金项目单谊浙江外国语学院287 中医药文化“走出去”语境下的《黄帝内经》英语国家译介效果研究青年基金项目殷丽中国药科大学288 四调至十调:鄂南五县的声调系统及其演化青年基金项目王彩豫中南财经政法大学289 文学翻译译者的语言心理研究青年基金项目袁圆中南大学290 语料库辅助的西方媒体涉藏新闻话语研究青年基金项目刘明中山大学291 十六世纪以来闽南方言韵母的历史演变研究青年基金项目曾南逸中央财经大学292 濒危少数民族语言木雅语的人称范畴及其类型学研究青年基金项目饶敏重庆工商大学293 沃尔夫隐性范畴视阈下英语独立型形式标记的隐性纯理功能研究青年基金项目董保华重庆科技学院294 面向汉语国际教育的轻声词等级标准研究青年基金项目曾广煜重庆师范大学。

湖南省教育科学规划课题本科院校结题公布(2017-湖南教育科学规划网

湖南省教育科学规划课题本科院校结题公布(2017-湖南教育科学规划网
合格
19
直接结题
2017.6
XJK013BGD011
高职高专临床医学专业临床见习教学质量监控体系的研究与实践
金玲
湖南医药学院
王春风何小进黄民江易建国李洪亮龙沙曹湘玉徐国耀李玉娴
合格
20
直接结题
2017.6
XJK013BJC002
隐形的翅膀:基于语文学习的小学生梦想教育研究
罗燕
湖南第一师范学院
罗燕刘少虎雷庆娥刘艳雄
辛玲
湖南商学院
刘莹蔡宏宇李灿付志刚李梦觉
合格
45
直接结题
2017.6
Xjk011cdy003
当代大学生德行养成制度研究
黄波
湖南财政经济学院
黄波陈灿军张玉芬许小主段迎晖杨振闻张雪峰
合格
46
直接结题
2017.6
XJK012CTM001
大学生体育礼仪教育研究
冉婷
怀化学院
彭庆文蒲小玲唐萍杨永华黎细凤郑波李婷
49
直接结题
2017.6
XJK014CGD003
E时代背景下的信息化翻译教学模式的构建研究
贺鸿莉
衡阳师范学院
贺学耘刘剑刘也玲廖冬芳贺利燕
合格
50
直接结题
2017.6
XJK015CTW004
高校体育SPOC课程开发与应用研究
杨洁
湖南工程学院
倪湘宏唐炼刘娟妮向磊
合格
51
直接结题
2017.6
XJK011BGD017
高校外语教师合作反思自主发展模式研究
彭晓娥
湖南商学院
谢亚军胡艳芬文兰芳莫娇娇李景萱彭金定
合格
43
直接结题

高校校园文化建设中的价值取向思考

高校校园文化建设中的价值取向思考

高校校园文化建设中的价值取向思考作者简介:王俊成男(1979—)研究生讲师工作单位:东北电力大学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

(东北电力大学吉林吉林132012)摘要:高校校园文化做为高校师生思想道德行为价值取向的源泉,它本身的价值取向就应与我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相一致,只有这样,才能在高校校园文化建设中将校园的物质文化、精神文化等高校校园文化建设重要内容,建设成符合社会主义精神的文化。

关键词:高校校园文化;建设;价值取向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026x(2012)12-0000-01一、高校校园文化中的精神文化建设的价值思考高等院校做为人类创造知识及传播知识的主要基地,做为孕育先进思想与文化主要场所,它应是以崇尚学术、追求真理为最基本的准绳。

因此,高校的精神文化建设应该是与社会主旋律保持一致,向着更为先进的方向发展,只有这样也才能够在继承传统教育中优秀精髓之时,吸收当今或之后出现的优秀成果。

高校精神文化是校园文化的核心,它是一种理性文化,对于它的建设是校园建设的最高目标。

而做为一种理性文化,它在具有一定指导价值的同时,也必然有着价值的取向选择。

在高校精神文化部分,它包含了由校风所反映出的教师、学生间的价值观念、道德等。

对于学生而言,这种校园文化的核心具有同样类似的作用,它能够在学生学习方面外在的给予激励作用,内在精神品质道德给予长远提高。

二、高校校园文化中的物质文化建设的价值思考高校校园文化中的物质文化指的主要就是物质环境方面所体现出的文化。

相较于精神文化来说,物质文化更容易被人们感官所接触感受到。

而这种物质环境所体现出的文化包含了一系列建设出该物质环境者的价值观、审美观,同时也包含了使用者的价值观和审美观,具有长久的影响。

相比于高校文化核心的校园精神文化部分,校园物质文化它是以下层物质基础存在的,是具体实现精神文化的依托内容和途径。

具体而言,高校校园文化物质文化包括了几个方面:第一,校园的地理位置等自然环境;第二,包括校园的建筑、设备等硬件方面的设施;第三,校内的总体布局等方面。

坚持以学生为本”全力服务学生发展

坚持以学生为本”全力服务学生发展

坚持以学生为本”全力服务学生发展作者:杨冠英来源:《赤峰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3年第23期杨冠英(福州大学厦门工艺美术学院,福建厦门 361024)摘要:“以人为本”思想是科学发展观的核心,“以学生为本”理念是“以人为本”核心思想在学校工作中的具体化.大学生是高校进行教育和管理工作的对象,高校教育者必须理解“以学生为本”理念的内涵和重要性,在日常工作中切实进行落实,从学生的具体情况出发,加强思想引导,改进教育改学,完善常规管理,促进学生个性化发展,为学生的成长成才提供全面服务.关键词:高等教育;高校管理;以学生为本;学生发展中图分类号:G64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260X(2013)12-0180-03大学生是宝贵的人才资源,肩负着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重任.当代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水平、道德品质、科学文化素养和健康素质如何,直接关系着中华民族未来的前途和命运.党的十八大报告明确提出,要坚持教育优先发展,提高教育质量,推动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为高等教育进一步发展指明了方向,赋予了高等教育在新的历史时期里的重要使命.高等学校承担着实施和推进高等教育的重任,十八大报告中提出的“走内涵式发展道路”,要求高等学校“切实转变发展观念,树立科学的质量观,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围绕人才培养这一中心职责来改进和提升高等学校的教学、管理工作.[1]大学生是高校教育工作的培养对象和管理工作的服务对象,高等学校要做好教学和管理工作,就必须做到“以人为本”,在实际工作中“以学生为本”,从学生的具体情况出发进行管理和提供服务.1 “以学生为本”的内涵和意义1.1 “以学生为本”的内涵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提出的“科学发展观”,是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指导思想之一,其本质和核心就是“以人为本”.强调“以人为本”,体现了发展的根本目的是为了实现社会的全面进步和人的全面发展,反映了时代发展的客观要求,符合国家建设、民族发展的当前及长远利益.“以学生为本”是“以人为本”核心思想和科学发展观在教育工作中的具体化.在高等学校日常教学和管理工作中,要做到切实落实科学发展观,就必须坚持“以学生为本”,按照人才成长的规律,配置大学的教育资源,优化教学元素,改进管理制度,以满足和最大限度地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与成才的需求为核心,为促进学生全面健康发展提供优质服务.[2]1.2 “以学生为本”在高校学生管理工作中的指导意义强调“以学生为本”,不仅是高等学校在日常工作中落实科学发展观的体现,也是新形势下做好大学生教育管理工作的需要.当代“80后”“90后”大学生在思想和行为方面具一定特点,例如思想独立性较强,凡事较有主见,有较高的自我表现欲望,但“逆反”心理也较强,以往的高校学生管理工作大多以“管”为主,权威性和命令性色彩较强,可能激发学生的逆反心理.在新时期新形势下,要改进高校学生管理工作,就必须坚持“以学生为本”指导思想,树立“为学生发展服务”的管理理念,从学生角度出发进行管理制度的改进和服务质量的提升,才能得到学生的理解和配合,从而更好地开展教学和管理工作.“以学生为本”意味着学校不仅要满足学生学习知识的需要,还要满足学生发展的全面性、协调性和可持续性的需要,具体可以体现为三个方面:突出学生在学校中的主体地位;强调学生协调全面的发展;培养学生可持续发展的能力.[3]“以学生为本”思想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全面指引高校教学管理体制改革的方向,应始终贯穿于高校教学和管理工作的各个方面.2 改进高校教学管理,全面服务学生发展2.1 结合学生特点,加强思想引导当代大学生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都处在萌芽发展时期,需要有思想引导帮其养成正确的思想价值取向.高校是大学生成长的主要场所,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提高大学生的思想政治素质,对培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而言具有重要意义.“‘人’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根本因素,因此,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每个环节中,都要充分考虑学生的主体地位,围绕学生这一主体来开展.”[4]当代大学生具有思想独立性、创新性、适应性、主动性和表现欲较强等特点,在进行思想教育和引导工作时,必须充分考虑学生的特点,坚持“以学生为本”思想的指导,通过多种途径和载体进行教育,才能收到理想的教育效果.从学生的需求和兴趣出发,除了常规的思想政治课教学工作外,还可通过以下方法和途径进行教育:2.1.1 当面启发通过举办“形式政策报告会”、“成长对话”励志报告会、优秀校友报告会、时事政治辩论赛等活动,为大学生提供与各级党政领导、专家学者或嘉宾面对面交流沟通的机会,通过政策解读、热点讨论、思潮辨析、论点点评、疑问解答等形式,解决大学生在思想发展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和困惑,启发大学生形成正确的思想认识.2.1.2 媒体传导手机、互联网等新媒体已成为当代大学生进行人际沟通和获取信息的重要渠道,也成为大学生思想教育工作的新阵地.可以通过校、院、班三级手机短信群、QQ群、飞信群及校园主页、官方微博、论坛等新媒体渠道,了解和掌握大学生的思想动态,定期或不定期发送有关时事政策、思想教育的内容,向大学生传递积极向上的信息,引导校园网络舆论和大学生的思想道德向积极健康方向发展.2.1.3 实践感悟所谓“实践出真知”,对大学生的思想教育不能只停留在理论层面,而要将其落实到实践工作中,才能真正实现教育目的.可以组织学生利用课余时间和假期开展“三下乡”“走进社区”等活动,通过参观走访、社会调查、政策宣传、志愿服务等实践形式,将学生个人的实践发展与社会、地方的需求相结合,帮助学生了解国情,提高思想觉悟,增强服务社会意识.2.1.4 榜样示范如以纪念“五四”运动、学雷锋纪念日等活动为契机,开展优秀团员、优秀学生干部、优秀青年志愿者等评选活动,引导大学生广泛参与推选来自身边的、具有闪光点的典型人物,并通过校园媒体访谈、面对面交流、表彰大会等形式进行宣扬,通过这些可亲、可信、可学的“身边榜样”,激发学生的责任心、进取心和创造力,引导学生不断追求卓越,成长为理想远大、素质全面的优秀人才.2.2 改进教育教学,促进学生能力发展从知识系统角度看,高校教学管理体制改革要使学生掌握全面的知识体系,坚持科学知识和人文知识的有机结合;从能力系统角度看,要培养学生的专业技术,提升学生的智力和创造力,让学生“学会学习,学会创造”[5].改进教育教学的目的是实现学生的全面发展,这也是落实“以学生为本”理念的体现.要在教学中坚持“以学生为本”,就要熟悉学生已有的知识结构和基础,了解学生的学习兴趣点和难点,从学生的领悟和掌握能力水平出发,合理设置课程和安排教学进度,并做到学习与实践相结合.另外,要善于听取学生对于教学工作的意见和建议,认真分析逐步适应变化发展的形势.例如,可以召开各种座谈会,听取学生对专业课程设置的看法、建议,快速、准确的把这些信息反馈到给教学内容和计划的制定人员,以便他们在决策时能适当采纳学生的有益建议,更好地促进学生的学习.创新从其本质上来讲就是突破.可以通过为学生提供策划活动和参与活动的机会,组织和参与培养学生分析、综合、判断和推理能力,从而提高学生的观察力、记忆力、想象力、思考力,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2.3 完善常规管理,保障学生健康成长2.3.1 做好常规安全管理安全稳定工作是高校其他各项工作有序实施的保障,是学校日常管理工作的重中之重.高校不仅需要配备相关人员进行安全检查管理工作,将定期重点检查与日常检查相结合,更要加强对学生的安全教育,实现安全教育常规化,从根本提高学生的安全意识、自我防范和自护自救能力.例如,在进行防火安全教育工作时,一方面可以组织学生代表和院领导、老师一起进行对校园环境隐患排查,增强安全意识;另一方面可以让学生参与模拟灭火和疏散演练,亲身体验灭火器等防火设施的使用,提高防灾自救能力.2.3.2 吸收学生参与管理吸引学生参加管理,是现代教育发展的一大趋势,很多学生组织在某些程度上比管理机构更能贴近学生,更能处理问题,朋辈指导更容易让学生们接受建议与意见,起到传帮带的效果,发挥榜样的力量.高校学生干部是学生实施“自我教育、自我服务、自我管理”的主体力量,是学校管理工作开展的得力助手,是学生工作得以落实的组织者和协调人.建设高校学生干部队伍,发挥学生干部的桥梁作用和协调作用,也是“以学生为本”理念的一种体现.要加强学生干部的培养,一要注重学生干部自身思想素质和文化素质的提高,二要增强学生干部的责任观念和服务观念,三要培养学生干部独立自主完成工作的能力,四要鼓励学生干部在工作中不断改进方法、提升工作水平.2.4 提供条件,促进学生个性化发展在高校管理工作中坚持“以学生为本”,就要将每个学生视为有着独特鲜明个性的个体,做到以学生为主体,关注学生的不同的发展需要,为每个学生的健康成长服务.2.4.1 促进学生心理健康发展因学生心理问题而导致的校园突发事件时常见诸报端,因此大学生的心理健康和心理发展日益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心理健康教育本质上是情感教育,简单的说教难以见成效,要真正地关注学生心理发展,关注学生的个体情况和需求”.[6]只有从学生个体的角度出发,了解每个学生具体的心理健康状况和可能存在的问题,才能及时有效地进行疏导,促进学生的健康发展.为提高学生对心理健康的关注,应该将学校的各项活动与心理健康教育有机结合,通过广播、宣传栏、网站等渠道传播心理健康知识,利用“525心理健康日”等契机组织并发动学生参加知识竞赛等活动,有效普及相关知识,提升学生自我调节能力.另外,高校必须重视心理咨询中心的建设和人才的培养,配备符合专业要求的咨询室和咨询人员,及时为学生提供服务,帮助学生走出心理困境.2.4.2 促进学生兴趣和才艺发展大学生普遍具有兴趣广泛、行动力强、活动积极性高等特点,应该为其提供发展兴趣和施展才艺的空间,才能促进其全面发展.高校应该提供充分的文化活动设施、场所和必要的指导人员,大力开展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除了常规性的校园文化活动(如歌手赛、演讲赛等)和社团文化活动外,学校、院系还可结合自身专业特色,开展与专业技能相关的课外活动和赛事,为有兴趣和特长的学生提供展示能力的舞台.2.4.3 促进学生职业发展随着就业制度的改革,就业竞争日趋激烈,大学生就业也成为了一个引发广泛关注的社会课题.面对日趋严峻的就业形势,高校必须重视学生的就业工作,加强对学生就业环节的指导和服务,除了培养学生的专业技能之外,更要重视对学生就业观念和就业心理的引导.高校应该成立专门的就业指导机构,根据大学生关心的就业形势、就业政策、创业经验等热点焦点问题,有针对性地开展实践经验交流会和就业创业指导会,邀请相关人员详细地解答了大学生在就业、创业过程中的问题和困惑,引导大学毕业生更新就业观念,树立艰苦奋斗的思想,增强就业适应力和竞争力.总而言之,大学生的健康成长关系着国家和民族的未来,对于确保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兴旺发达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战略意义.作为高校教育工作者,必须增强责任感、使命感和紧迫感,在日常工作中时刻牢记“以学生为本”的理念,全心全意为学生的成长成才提供指导和服务.坚持“以学生为本”,全力服务学生发展,是加强和改进高校学生教育管理工作的必然要求,也是全面提高高校生存和发展能力的必然选择.参考文献:〔1〕杜玉波.全面推动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N].中国教育报,2012-11-26.〔2〕高宝英.高校学生管理工作中“以人为本”的内涵与实践[J].思想教育研究,2010(11).〔3〕何独明.人本思想在高校学生教育管理中的运用[J].黑龙江高教研究,2005(5).〔4〕曾水英.一切为了学生发展——我国高校教学管理体制改革的价值取向[J].现代教育科学,2010(5).〔5〕张禧.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必须坚持以学生为本[J].教育探索,2010(9).〔6〕胡金波.开放与改进高校学生教育管理[J].中国高等教育,2007(10).。

湖南省教育科学规划课题本科院校结题公布(2017年4--6月)

湖南省教育科学规划课题本科院校结题公布(2017年4--6月)
直接结题
2017.6
XJK015CXX05
虚拟现实技术在高校素描课程教学中的研究与应用
周增辉
湖南信息学院
陈敏张群慧彭慧吴阳姚英黄玲谢正华银鲜梅
合格
33
直接结题
2017.6
XJK012BGD040
电子商务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与实践
王志和
湖南人文科技学院
王志和周发明朱强刘加林旷彦昌贺桂和高川李孛龙雨
XJK011CGD023
突出特色,整合培养,构建非化学化工专业化学实验教学体系
陶李明
湘南学院
刘文奇李河冰周芸何笃贵李爱桃李霞
合格
41
直接结题
2017.6
XJK014CDY006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大学生隐性职业素养教育的实证研究
陈勇
湖南工业大学
陈勇赵荣生李杨李佩桦陈芳
合格
42
直接结题
2017.6
湘教科规通(2013)001号
优秀
30
直接结题
2017.6
XJK012CGD060
有效教学理论在大学物理化学课程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李红
湖南中医药大学
李红罗小薇李荣东何桂霞张晓青黄莺潘雪
合格
31
直接结题
2017.6
XJK012CGD087
高校应用型人才创造力开发研究
张继红
湖南工业大学
张继红袁东敏汤迎红邱显焱周晋国秀琴陈燕余习惠
合格
32
49
直接结题
2017.6
XJK014CGD003
E时代背景下的信息化翻译教学模式的构建研究
贺鸿莉
衡阳师范学院
贺学耘刘剑刘也玲廖冬芳贺利燕

大学生价值取向研究

大学生价值取向研究

大学生价值取向研究
刘少荧
【期刊名称】《大观周刊》
【年(卷),期】2012(000)020
【摘要】在社会快速发展的今天,各方面部在这样的浪潮中文生着改变,这样的社会外界的变化同样影响着大学生的思想观念,必然会在一定程度上冲击着大学生的思想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社会环境越复杂,其中的一些矛盾冲突就越凸显,学生的价值转向也越来越大在面对中西文化和理念差异的时候,一些学生的意识和思想也越来越多元化,相对的来说越来越现实,所以对大学生价值取向的研究刻不容缓.希望能以切实有效的教育方法帮助学生建立正确的价值观。

这样才有利于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

【总页数】2页(P169-170)
【作者】刘少荧
【作者单位】湖北中医药高等专科学校公共基础部,湖北荆州434020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G64
【相关文献】
1.令人担忧的价值取向--对女大学生价值取向回归传统的思考 [J], 孙琼如
2.加强对大学生人文精神价值取向的教育和引导——理工科学生人文精神价值取向的调查研究 [J], 刘联;戴达鹏;蓝云
3.大学生创业过程中价值取向引导策略研究r——评《大学生创业价值取向及教育引导对策研究》 [J], 齐乐
4.加强对大学生价值取向的教育和引导—对我省高校学生价值取向现状的调查和思考 [J], 邓薇;薛庆玲;等
5.旅游管理专业大学生择业价值取向研究——评《高校旅游管理专业本科生择业观研究》 [J], 江晓晗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令人担忧的价值取向--对女大学生价值取向回归传统的思考

令人担忧的价值取向--对女大学生价值取向回归传统的思考

令人担忧的价值取向--对女大学生价值取向回归传统的思考孙琼如
【期刊名称】《青年探索》
【年(卷),期】2005(000)004
【摘要】近年来"干得好不如嫁得好"、"学得好不如长得好"、"男主外女主内"等价值取向成了很多女大学生的共识,这不得不引起我们的担忧与思考.笔者对女大学生价值取向回归传统的现象进行深入分析,并提出相应的对策,以期为女大学生的健康发展与成才献出一份力.
【总页数】4页(P6-9)
【作者】孙琼如
【作者单位】福建师范大学公共管理学院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C91
【相关文献】
1.文化信息安全视域下女大学生价值取向的辩证思考 [J], 胡红;
2.当代女大学生传统价值取向的研究及对策 [J], 韩广梅
3.文化信息安全视域下女大学生价值取向的辩证思考 [J], 胡红
4.关于当代女大学生婚恋价值取向的几点思考 [J], 刘建凤
5.学前传统文化教育价值取向分析:应然、异化与回归 [J], 黄漫远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论90后大学生精神文化需求特征探究

论90后大学生精神文化需求特征探究

论90后大学生精神文化需求特征探究论文摘要:从心理发展、审美取向、道德判断、价值取向和政治理想等五个方面思考分析90后大学生精神文化需求所呈现出的矛盾性、特殊性和多变性等特征,并就高校基于90后大学生精神文化需求特征做好教育和引导工作提出若干对策建议。

论文关键词:90后大学生;精神文化需求;特征一般而言,90后是指整个20世纪90年代出生的中国公民。

随着2008级新生入校,高校迎来了第一批出生于1990年以后的大学生,90后大学生已经成为当下高校大学生群落的主体。

90后大学生出生时改革开放已经显现出明显成效,美国大片、麦当劳、电脑网络等丰富的物质和发达的资讯环境让他们的知识结构、心理素质、生活方式以及所面对的现实问题都与过去的大学生有很大的不同,他们的精神文化需求相应地也表现出不同的特征。

一、90后大学生精神文化需求特征形成的历史背景1.90后大学生精神文化需求特征形成的时代环境90后大学生成长在一个全球化的新时期,相对稳定而又复杂的国际环境,多元文化和价值观念并存,不同文明和多种宗教的冲突,东西方价值观念的差距都对90后大学生产生深刻的影响。

90后大学生面对不同文化、不同价值观念和不同意识形态并存的现状相应也会做出自己的选择。

2.90后大学生精神文化需求特征形成的社会背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受利益驱动展开的广泛竞争使易于指标化的经济、业务价值凸显,而精神、道德价值面临挑战,调动人的积极性的内容与方式由过去的精神鼓励为主转变为以物质利益为主、精神鼓励为辅。

[1]另外,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我国进入“黄金发展期”与“矛盾凸显期”并存的历史性转折阶段。

这一特殊时期在推动社会生产力快速发展和社会生活深刻变革的同时也引发了急功近利,诱发了个人主义与拜金主义。

我国社会内在机制的这些转变对90后大学生精神文化需求特征的形成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3.90后大学生精神文化需求特征形成的网络环境90后大学生被称为“网络一代”,他们从小就享受着网络带来的便捷,网络世界为90后大学生开启了全新的精神文化空间,为90后大学生精神文化需求特征的形成提供了新的平台。

坚持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将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引向深入

坚持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将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引向深入

坚持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将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引向深入阮秀梅
【期刊名称】《浙江海洋学院学报(人文科学版)》
【年(卷),期】2001(018)002
【摘要】本文阐述了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对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引向深入的指导意义,并根据文化素质教育的实践,对如何从代表先进文化前进方向的高度,构建特色的文化素质教育体系的问题作探讨.
【总页数】2页(P102-103)
【作者】阮秀梅
【作者单位】浙江大学理学院浙江杭州 310029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G40-014
【相关文献】
1.高校素质教育必须坚持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 [J], 谷桂玲
2.坚持先进文化前进方向加快贵州先进文化建设 [J], 沈文华
3.把握先进文化的科学内涵坚持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 [J], 沈春敏;李金华
4.坚持先进文化前进方向加快先进文化建设步伐 [J], 刘东辉
5.坚持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加强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 [J], 何清文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聚焦校园精品活动,助力文化育人思政价值

聚焦校园精品活动,助力文化育人思政价值

聚焦校园精品活动,助力文化育人思政价值发布时间:2021-09-07T16:29:25.970Z 来源:《教育学文摘》2021年4月第12期作者:程倩1 韩英2[导读] 大学生成长在浓厚的校园文化底蕴中,浓厚的文化底蕴能产生融入感和归属感,程倩1 韩英2广东海洋大学,中歌艺术学院,广东省湛江市,524048 ;摘要:大学生成长在浓厚的校园文化底蕴中,浓厚的文化底蕴能产生融入感和归属感,潜在指引学生的价值取向。

高校系列精品文化活动是校园文化建设最重要的形式之一。

校园文化建设在长期积累、沉淀、整合中凝练出形式多样的精品文化活动,在潜移默化中成为学生的精神支柱。

学院立足实际,通过创新特色项目,以新内容促新形式,紧跟时代潮流,把握利用好精品文化活动为抓手不断完善学科建设,融入思想政治教育、思想价值引领到全过程各环节,使得校园精品文化活动不断助力思想政治教育、引领文化育人目标的实现。

关键字:精品文化活动,思政工作学生成长在浓厚的校园文化底蕴中,浓厚的文化底蕴能产生融入感和归属感,潜在指引学生的价值取向。

高校系列精品文化活动是校园文化建设最主要形式之一。

广东海洋大学中歌艺术学院作为大学二级学院在校园文化建设中发挥着积极的文化引领作用,长期实践的积淀和学院特色文化相结合,把提高学生的专业技能和实现文化育人作为目标,学院注重打造特色校园精品文化活动、创新特色活动,丰富扩大校园品牌内涵与外延,保持对时代发展趋势的敏感性,力求与时俱进持续深入发展,并逐渐形成了学院独有的校园精品文化活动。

一、稳扎稳打,校园精品文化活动的沉淀与探索中歌艺术学院立足实际,不断改革创新、丰富内涵,将校园精品特色文化与区域文化结合起来,不断凝练出富有核心竞争力且有学院特色的校园精品文化活动。

中歌艺术学院长期致力于传统文化艺术的发展与传承研究,肩负着艺术交叉领域学术研究和教学的重任,承担着教书育人过程中文化传承、传播、创新、输出的重要使命任务。

大学生文化素养对学校的价值探索

大学生文化素养对学校的价值探索

大学生文化素养对学校的价值探索作者:韩虎成单位:东北电力大学体育文化所特有的顽强拼搏、奋发向上的进取精神,有力地推动着校园建设朝科学、健康、文明的现代化方向发展。

它所倡导的以公平竞争为道德核心的,以和平、进步和团结为目标的价值体系和价值标准,能够使学生在校园学习和生活中,互敬互爱,和谐相处。

提高大学生体育文化素养有利于学校创建和谐校园环境校园体育文化是学校维护的内在精神动力,它在培育校园精神,促进校园精神文明建设,构建校园文化和人文氛围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良好的校园体育文化包含浓厚的学术氛围,丰富的文化生活,文明的方式生活,良好的校园环境,共同的价值观和和谐的人际关系。

构建和谐校园体育文化,必须坚持大学文化包含的人生信念,道德观念,审美情趣和丰富多彩的文化因素,引导和塑造的教师和学生的工作人员,共同建设高尚,健康,文明的校园文化。

提高大学生体育文化素养有利于推动学校体育精神文化建设向前发展大学生是大学教育的主体,提高他们的体育精神文化将会带动整个校园体育精神文化向前发展。

所谓的校园体育精神,是赋予生命的校园运动,反映了校园体育历史传统、体育意志,面对一个体育特征校园体育精神文化形式,它是活跃在校园体育系统用于内部和体育文化的范畴。

[5]校园体育精神的时代特征与校园体育个性特色相结合的一种先进的群体意识,它是校园体育改革、开放和振兴的强大的凝聚力和发展的驱动力。

校园体育精神文化,主要是指对校园体育的人共同拥有的价值体系、道德情感和思维方式、思想文化等,它们构成一个两两相互连接的影响并以校园体育精神的核心是同心圆。

提高大学生体育文化素养有利于促进校园文化更加繁荣我国有着历史悠久的体育文化、其内容丰富、形式各异、多彩纷呈。

诸如武术、蹴鞠、龙舟竞渡等,这其中蕴含着中华民族的智慧、宗教、习俗等多方面的观念。

我国丰富的体育文化,是人们审美理想的体现,是人与自然和谐、完美统一的最好验证。

[6]高校教育不仅要重视“教化”功能,更要重视大学生身体方面的培养,提高他们的身体素质,要让学生多元化发展,学校的学习和工作任务繁重,如何才能使广大师生在这种紧张的环境中来使自己的脑力和体力放松下来,身心协调发展,这必须要繁荣和发展校园内的体育文化,利用学校内的体育场馆设施,开展形式多样的体育活动,能为不同学生人群和不同兴趣爱好的学生提供适合参与体育活动,增加趣味性、艺术性、文化性比较浓厚的体育文化项目,使得不同类型体育文化观念能够和谐共存,齐聚发展。

传统文化视角下90后大学生职业价值观变化引导研究

传统文化视角下90后大学生职业价值观变化引导研究

传统文化视角下90后大学生职业价值观变化引导研究我国传统文化是大学生价值观教育的基础,对90后本科生职业价值观也有着深远影响。

职业价值观为本科生在职业选择和确定就业目标中提供着重要的标尺。

因此,研究传统文化视角下90后本科生的职业价值观的变化,并进行引导研究,给出培养建议。

一、当前90后大学生职业价值观的现状(一)职业价值出现本位主义一些90后本科生在职业选择时,只考虑自己而不顾全大局,缺乏大局观念和全局意识,考虑问题始终以自我为中心,所有的利弊得失都站在个人的立场上。

(二)职业价值选择出现多元化一些90后本科生职业选择出现了多元化的情况:自我主体与社会客体之间、就业期望与社会需求、发挥专长与随时改行、主动竞争与承担风险、追求高收入与不愿奉献之间相矛盾。

(三)职业价值目标出现功利化一些90后本科生在职业价值目标的追求上,注重实际利益和外在条件,只看到眼前的短期利益,而不进行宏观的思考,缺乏宏观规划。

(四)职业价值实现途径出现多样化一些90后本科生获取就业信息渠道多样化:新闻广播、新媒体的兴起,微博微信沟通的便捷,让他们的就业途径多样化,为他们的就业平台提供了更多的便捷条件。

二、传统文化视角下90后大学生职业价值观应具备的特征(一)自尊自爱,提升个人价值三军可夺帅,匹夫不可夺志,这是传统文化对个人价值的重视。

这提醒我们自尊自爱,提升个人的存在价值。

(二)爱国敬业,注重精神文化君子喻以义,小人喻以利,传统文化是精神文化的基础,而今我们仍需塑造当代90后大学生的价值观,构建起精神和物质价值观的优化组合。

(三)诚实守信,继承传统美德君子养心莫善于诚,诚信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

90后大学生要树立以诚信为本,操守为重的道德观念,自觉培育与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做到诚心做事,诚信做人,获得单位的信任。

(四)辩证发展,发挥主观能动性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事物由彼此对立的两个方面共同构成,矛盾为万事万物发展的根本动力,承认任何事物都是一分为二的,这就是一生二。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08/2009
对大学生文化需求与价值取向的研究
韩超英
(徐州市广播电视大学,江苏 徐州)
校园文化体现着大学的办学理念、组织使命、精神品格和办学特色,是大学内涵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

为了深入了解当前大学生
文化需求的现状,我们对在校大学生和教师进行了一次抽样调查。

笔者基于本次调查结果,对该大学生群体的学习、生活、思想状况与文化需求、价值取向等因子加以分析研究,提出了自己的观点和对策,以期为进一步做好大学校园文化建设、构建和谐校园提供理论与范式意义上的支持与服务。

当代大学生文化需求价值取向问题对策
校园文化体现着大学的办学理念、组织使命、精神品格和办学特色,
是大学内涵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

随着国际、国内形势的深刻变化,大学生思想活动的独立性、选择性、多变性和差异性日益增强。

关注学生文化需求,加强高职院校文化建设,对于加强学校内涵建设,具有十分重要意义。

这次调查抽取了五个系200名的在校高职生作样本进行问卷调查,同时还发放50份教师问卷。

调查以学生目前所处的学习和生活环境为背景,以此来认识全校学生的文化需求与价值取向,有针对性地提出校园文化建设的对策和措施。

一、当前我校大学生文化需求与价值取向的现状分析
1.对 校园文化与学校发展 的认识
对于校园文化的认识,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师生对于校园文化认知的现状。

51%的师生认为 校园文化是学校内涵发展的重要支撑 ,45%的师生认为 学校发展和校园文化的建设是相互决定、相互影响的 。

在问及校园文化建设在学校发展中的主要作用的五个选项中,排在第一的是 凝聚人心 ,其次是 发展学校文化底蕴 。

师生对校园文化的理解较为深刻,他们看到了校园文化的本质内涵和特征,看到了校园文化建设并不仅是文化娱乐活动,规范师生行为,而是学校科学发展的重要支撑。

校园文化建设的最终指向是以人为本,凝聚人心。

2.对自我发展的需求
学生重视科学教育与人文教育的有机结合,认为科学文化和人文文化对大学生个人发展的影响很大,36%偏向于人文文化,24%偏向于科学文化。

近70%学生将 完善、充实自我,提升内在素质 作为努力学习的主要动力。

53%的学生认为 生活目标 是目前大学生中最欠缺的。

在明星、政治人物、平凡生活中的不平凡人物、大款富翁等群体中,学生最崇拜平凡生活中的不平凡人物占52%,其次是对政治人物的崇拜占30.1%。

学生普遍具备朴实的道德价值判断能力,更愿意接受平凡生活中不平凡人物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3.对校园生活环境的需求
学生愿意参加学校组织的各项活动, 您最乐于参与的活动 ,学生首选各类证书、等级考试占54%,其次是学校的大型文体活动占20%。

值得注意的是仅18名学生选择学校社团活动,位列最后。

大学生最乐于参加考证、考级,这是当前严峻的就业形势在学生行为上的反映,也是高职教育职业性的体现。

调查显示,学生具有参与社团活动愿望,但当前学校社团活动创新不够,社团活动的场地严重不足。

学校在校园文化建设方面,急需做好的三项工作是什么 ,教师首先校园文化基础设施建设;学生首选学生公寓建设。

4.对社会关注的需求
学生对时政新闻的关注度偏低,57%的学生只是偶尔关注一下,29%的学生表示经常关注,再看学生对 时政新闻获取途径 的调查,51%的学生是通过上网来获取的,校广播站早新闻列位第二占24%,报纸列第三位占21%。

调查显示,学生一周内上网率较高,上网1~5小时的占69%,5~10小时的占19%,10~20小时的占10%,多数学生用来看新闻、查资料,还是有22%的学生用来打游戏、聊天、看电影。

这一方面反映了学生对网络的依赖,网络深刻地影响着学生的学习、生活和行为方式;另一方面,也反映了学生信息获取的惰性和单一性。

5.大学生文化需求与校园文化建设之间的矛盾
大学精神缺位与学生文化需求理性的矛盾。

学校的大学精神有待丰富和发展,调查中,在我校文化建设的软件建设选项中,58%的学生选择了 形成实在的大学精神 。

校园文化的欠缺与学生文化需求多样性的矛盾。

高水平、有特色、创品牌的文化活动不多。

43%的学生感觉没有留下深刻印象的活动,校园文化特色发展缺乏理论研究与探索。

校园文化环境与学生文化需求日益增长的矛盾。

校园的建筑风格、风景特色不鲜明,学校校园面积小,教学和学生活动设施不足,文化娱乐设施不能满足学生的文化需求。

二、加强校园文化建设的对策与措施1.确立培养目标,努力培育校园精神文化
高职院校的校园文化有其自身特征:一是校园文化的社会性。

二是校园文化的实用性。

校园精神文化包括校风、学风、师生精神面貌和团结和谐的人际关系,体现着校园文化的方向和本质。

尤其是校风、学风建设,影响着校园文化建设的成效。

校风学风建设的首要任务,就是让高职院校的培养目标深入人心,高职院校校风学风建设的突出特点就是培养学生的职业素质和职业习惯。

2.创设和谐校园文化环境,满足师生日益增长的文化需求
校园环境是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内容。

正如教育部反复强调的,各个学校都要回答两个问题:要建设一个什么样的学校、怎样建设这样的学校。

为此要做好三个规划:学校整体发展规划,学科和队伍建设规划和校园建设规划。

校园建设主要是指图书馆、教学楼、活动场所、实验设施等。

这些物质设施和外在环境是校园内在精神的外化。

和谐优美的校园不仅是一些硬件建设,更要注重精神文化、制度文化和环境文化的高层次建设,通过校园文化活动来传递学校的办学理念、大学精神和价值观念。

3.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增强学生自我教育能力
校园文化它是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在校园环境中创造,又与社会密切相关的具有校园特色的人文氛围、校园精神和生存环境。

校园文化是校园中的青年文化形态,大学生既是校园文化的创造者,也是校园文化的最大受益者。

大学生只有不断增强自我教育的能力,毕业后才能更好地服务社会,报效祖国。

学校应加强对大学生的就业服务和就业指导,学校文化也可以结合企业形态文化的特质,注重对高职生开展职业理念塑造和职业生涯设计的指导,帮助他们建立 现代职业人 的自我身份认知,从而引导大学生由自我到自觉地确立对目标行业和目标岗位的价值认同。

4.重视网上校园文化建设,充分发挥社会传媒的文化导向作用校园文化始终是在与社会主流文化的整合中互相促进、发展的。

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互联网、学术社团、教室正构成今天大学生日常生活的三大环境。

校园文化建设一方面要加强网络管理,减少网络的负面影响;另一方面,也要善于利用网络技术,给校园文化建设注入新的活力。

首先,要积极引导大学生正确的上网意识,其次,要给大学生提供健康的网络环境。

第三,就是要增强网络阵地意识,开展网络文化建设。

学校可以积极开展各种网上学习、教育活动,使传统意义上的校园文化建设空间和环境得到进一步扩展。

参考文献:
[1]刘向信.高校和谐校园建设的理论与实践[M ].人民出版社,2006.[2]吴中平.冲突与融合-校园文化建设新视角[M ].上海三联书店.
182中国校外教育 教研探索。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