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学讲义

合集下载

普通心理学重点重点讲义资料

普通心理学重点重点讲义资料

第一章绪论1.心理学是研究人的心理现象的科学,具体来说是研究人的行为和心理活动规律的科学。

它兼有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特征的中间学科。

2.心理现象划分为既相互联系又相互区别的两个部分:心理过程和个性心理。

3.心理过程分为认知过程、情绪情感过程和意志过程。

4.个性倾向性是人从事活动的基本动力,包括需要、动机、兴趣、爱好、理想、价值、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

5.个性心理特征是指人在认识过程、情绪情感过程和意志过程中形成的稳定而经常表现出来的特征。

主要包括能力、气质和性格。

6.皮亚杰心理发展历程:出生--2岁感觉运动阶段;2--7岁前运算;7--12岁具体运算;12岁左右形式运算。

7.普通心理学是研究正常成年人的心理现象的一般规律的学科,包括两个方面:心理过程发生发展和个性心理形成及变化的一般原理。

8. 测验法是指运用标准化测试(问卷或量表)工具度量个体间对某一事物反应的差异,或一组被是在不同时间或情境中反应差异。

典型的心理测试要求被试回答一系列问题,研究者对获得的数据进行分析后得出某些结论。

9.心理学是一门既古老又年轻的科学。

说他古老,是因为人类探索心理现象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他一直包括在哲学的母体中,如公元前4世纪在亚里士多德的《论灵魂》中就论述了人类的各种心理现象。

说他年轻,是因为直到1879年,在德国莱比锡大学由德国哲学家,心理学教授冯特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心理实验室,把自然科学中使用的方法应用于心理学的研究,心理学才开始脱离哲学而成为一门独立的科学,迄今为止只有百余年的历史。

10.笛卡尔[法] 洛克[英]11.派别①构造主义,冯特、铁钦纳。

②机能主义,詹姆士、杜威、安吉尔、卡尔。

③行为主义,华生。

④格式塔心理学,威特海默、考夫卡、科勒。

⑤精神分析,弗洛伊德。

⑥人本主义心理学,马斯洛、罗杰斯。

⑦认知心理学第二章1.神经元是神经系统结构和机能的单位。

神经元由胞体和突起两部分组成。

2.周围神经系统分为脊神经、脑神经和植物性神经。

普通心理学基础讲义 第十章 动机、需要与意志

普通心理学基础讲义 第十章 动机、需要与意志

第十章动机、需要与意志一、动机概述(选择、简答、简答)二、需要(选择、简答、论述)三、意志(选择、简答)一、动机概述1. 动机的含义动机是由目标或对象引导、激发和维持个体活动的一种内在心理过程或内部动力。

动机是一种内在的过程,因而对动机不能进行直接地观察,但可以通过个体对任务的选择、努力程度、对活动的坚持性和言语表达等外部行为进行间接的推断。

2. 动机的功能(1)激活动机具有发动行为的作用,推动个体产生某种行为。

(2)指向动机能使个体的行为指向某个特定目标。

(3)维持和调整动机的维持功能体现在行为的坚持性。

当活动指向个体所追求的目标时,这种活动就会在相应的动机维持下继续;反之行为动机就会下降。

3. 生理动机和社会动机(1)生理动机生理动机也称驱力,它是以有机体自身的生物学需要为基础的动机。

包括饥饿、渴、性、睡眠等。

(2)社会动机社会动机是以人的社会文化需要为基础的动机,如权力动机、交往动机、成就动机、认识性动机等。

兴趣和爱好也都是社会性动机。

4. 动机与行为效率的关系动机和行为效率之间的关系呈倒U形的曲线,这就是耶克斯—道德森定律。

动机强度与行为效率之间呈倒U型曲线关系,中等强度的动机最有利于任务的完成;动机的最佳水平随任务性质的不同而不同:在比较容易的任务中,行为效率随动机的提高而上升,随着任务难度的增加,动机最佳水平有逐渐下降趋势。

5. 动机的理论(1)动机的早期理论①本能理论该理论认为人的行为是由本能决定的。

詹姆斯:人的行为依赖本能的指引,人除了具有动物本能外,还具有社会本能,如爱、社交、同情、诚实等。

麦独孤(本能论最著名的鼓吹者):他系统地提出了动机的本能理论,认为人类所有行为都是以本能为基础的;本能是人类一切思想和行为的基本源泉和动力;本能具有能量、行为和目标指向三个成分;个体、民族的性格和意志也是由本能逐渐发展而形成的。

他认为人类有18种基本本能。

洛伦茨:本能是由遗传决定的、受特异能量驱动的物种特有的固定动作模式;个体的经验可以转化成本能行为,行为是本能与学习交互作用的结果(印刻现象)。

(完整版)基础心理学讲义

(完整版)基础心理学讲义

心理咨询师基础知识第一章 基础心理学知识(讲义)目录解读一、绪论二、心理活动的生理基础 三、基础心理学内容1、认知:感觉、知觉 记忆思维、言语和想象 意识和注意2、需要和动机3、情绪、情感和意志4、能力和人格第一节 绪论第一单元 基础心理学的研究对象及内容 一、心理学概述1.心理学:是研究心理现象发生、发展、活动规律的学科,动物也有心理,猩猩发展到思维萌芽阶段。

基础心理学:是以正常成人的心理现象为研究对象,总结心理活动最普通、最一般心理学的基础学科。

对心理学各个分支的研究具有一定指导意义。

二、基础心理学的内容1、认知是指人认识外界事物的过程,或者说是对作用于人感觉器官的外界事物进行信息加工的过程。

认知包括四个方面的内容:①感觉和知觉、②记忆、③思维、言语和想象、④意识和注意等。

2、需要和动机(是推动人从事心理活动的内部动力)3、情绪、情感和意志是对客观事物与主体需要之间关系的反映,当外界事物作用于感觉器官的时候,人们总要认识它,在认识它的同时,人们又会产生对它的态度,引起人们的情绪,激发人们的行动,这就是说人的认识情绪情感和意志活动一体的。

4、能力和人格(能力是顺利、有效的完成某种活动所必须具备的心理条件,人格由气质和性格组成。

) 气质相当于平常说的脾气秉性,它是心理活动动力特征的总和,即表现在心理活动的速度、强度和稳定性方面的人格特征,比如有人暴躁,有人温顺,有人活泼。

性格是表现在人对事物的态度,以及与这种态度相适应的行为方式上的人格特征。

第二单元 人的心理本质人的心理是脑的机能,是对客观现实的反映。

一、心理是脑的机能人的大脑是最为复杂的物质,是物质发展的最高产物,心理是脑的机能,脑是心理的器官。

心理现象随神经系统的产生而出现,随着神经系统的不断发展和完善而发展。

生物心理发展的四个阶段:1、感觉阶段:环节动物开始有心理现象,开始形成条件反射(只具有某种感觉)——蚯蚓、蚂蚁、蜘蛛需要和动机能力、人格(气质、性格)认知:感觉、知觉、记忆、思维、言语、想象、意识、注意 心理特性心理过程心理现象情绪、情感、意志2、知觉阶段:脊椎动物有了知觉的心理现象,能认识到事物的各种属性,对物体产生了整体认识(有各种感觉器官)——青蛙、老鼠3、思维的萌芽阶段:有知觉的心理现象,能够认识到事物之间的外部联系(有简单的思维能力)——类人猿、黑猩猩4、心理发展的最高阶段:透过现象认识到事物的本质和事物之间的内在联系(能进行抽象思维)——人类.人类有了语言,能进行抽象思维,人的心理能反映事物本质和事物之间内在的联系,所以只有人的心理才能叫思维、意识、和精神。

普通心理学基础讲义 第三章 意识和注意

普通心理学基础讲义 第三章 意识和注意

第三章意识和注意一、意识与无意识(选择题)二、注意概述(选择题、简答题)三、注意的生理机制和外部表现(选择题)四、注意的品质(选择题、简答题)五、注意的认知理论(选择题、简答题、论述题)一、意识与无意识1、意识的含义(1)意识是一种觉知:意味着“观察者”觉察到了某种“现象”或“事物”。

(2)意识是一种高级的心理官能:对个体的身心系统起统合、管理和调控的作用。

(3)意识是一种心理状态:分为不同的层次水平,如从无意识到意识到注意是一个连续体。

2、意识的种类(1)非意识过程有一类活动在非意识的范围内,很少进入意识。

例:血压的调节、神经系统的监控,觉察着我们生理的变化并做出反应,而我们本身并不觉知。

但某些时候,一些通常是非意识的活动可以有意识地进行,例:通过练习来有意识地控制个体呼吸的模式。

(2)无意识无意识是相对意识而言的,是个体没有觉察到的心理活动和心理过程。

当个体无法用意识来解释其某些行为时,个体才会意识到无意识信息的存在。

常见的无意识现象有:①无意识行为:不受意识控制的行为,特别是那些已经自动化了的行为。

例:骑自行车时,一个人可以毫无困难地思考问题,或与他人交谈,没有意识到自己是如何维持车的平衡的;在日常生活中的很多小动作,如挠鼻子等。

②对刺激的无意识:人在活动时,有时没有觉察到对他们的行为产生了影响的事件,而实际上,这些事件对他们的行为产生了或大或小的影响。

在双耳分听实验中,被试所听的材料包含了一些歧义词,其含义并不确定,如bank 可以指河岸,也可以指银行,当bank出现在追随耳(要求听内容的)时,非追随耳(尽量避免听内容的)呈现可以帮助确定歧义词的单词,如money或river,随后要求被试解释所听到句子的含义,尽管被试根本不记得呈现在非追随耳的单词是什么,却明显倾向于将歧义词解释为与该单词有联系的词义。

③盲视:由脑损伤引起的对刺激的无意识觉察。

尽管病人“看”不到刺激,却可以对刺激进行一定程度信息加工,很多时候他们可以正确感受刺激的位置等信息,但都声称自己的这种判断是一种猜测,而没有意识到对刺激的某种加工。

心理学基础知识归纳重点讲义资料

心理学基础知识归纳重点讲义资料

第一章基础心理学知识第一节概述二、人的心理本质组成神经系统的神经细胞叫神经元。

神经元由细胞体、树突、轴突三部分组成。

神经元分为感觉神经元(传入神经元)、运动神经元(传出神经元)和中间神经元(联络神经元)。

反射的概念、反射弧的结构、反馈的概念。

植物神经系统又称自主神经系统,这个概念和后面的诸多章节有密切联系,所以必须搞清楚。

植物神经系统是外周传出神经系统的一部分,能调节内脏和血管平滑差肌、心肌和腺体的活动。

它受大脑的支配,但有较多的独立性,特别是具有不受意志支配的自主活动,主要分布在内脏、心血管和腺体中。

神经系统的构造及功能第三节感觉和知觉一、感觉感觉是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个别属性的反映。

二、感觉现象三、各种感觉痛觉既是内部感觉也是外部感觉。

痛觉最难以适应,但对机体具有保护作用。

四、知觉概述知觉四个特性:六、记忆及记忆进程第四节思维、言语及想象第五节意识与注意一、意识概述二、注意概述注意的特征二、高级神经活动类型学说第二章社会心理学知识第一节概述一、研究对象和范围一、社会化二、社会角色及理论三、自我、身份、自尊二、印象形成与印象管理第四节社会动机与社交情绪二、社交情绪态度转变理论第六节沟通与人际关系三、人际关系、人际吸引、人际互动和社会影响四、爱情、婚姻和家庭第三章发展心理学二、心理发展的动因三、心理发展的年龄阶段艾里克森人格发展的八个阶段的发展任务第二期婴儿期的心理发展第三节幼儿期的心理发展第四节童年期的心理发展第六节青年期的心理发展第七节中年期的心理发展第四章变态心理学与健康心理学知识一、变态心理学与健康心理学的关系五、常见感知障碍的症状六、常见思维形式障碍八、常见情绪障碍十、常见障碍十一、心理健康与不健康十二、心理正常、心理异常、心理健康和心理不健康的关系十三、一般心理问题与严重心理问题的区分泛化是区分一般心理问题和严重心理问题的唯一依据如果未泛化,无论问题持续时间多久?严重程度如何?都判断为一般心理问题;如果已经泛化,无论问题持续时间多久?严重程度如何?都判断为严重心理问题;如果完全泛化,且心理冲突性质已经变形、符合神经症诊断标准,都判断神经症;十六、关于压力与健康人格影响作用外控型人格内控型人格(压力低)社会支持系统生物调节系统临床相阶段:及时型和滞后型第五章心理测量学一、概述测量的定义依据一定的法则用数字对事物加以确定测量三元素事物数字法则测量两要素起点(参照点):绝对零点、相对零点单位三、心理量表四、心理测验的分类七、测验的常模八、常模的类型离差智商个体智力在年龄组中所处的位置平均数为100,标准差为15或16(应用范围不同)应用于WAIS-RC、CRT、比内测验中,标准差为16九、测验的信度信度的概念指同一被试者在不同时间内用同一测验重复测量,所得结果的一致程度。

临床执业医师考试辅导-医学心理学讲义0201

临床执业医师考试辅导-医学心理学讲义0201

医学心理学基础(一)心理学概述1.心理学:研究心理现象发生、发展规律的科学2.心理现象:心理活动的表现形式。

一般分为:心理过程和人格(或个性)两个方面心理过程:认知、情感、意志(知情意)人格:人格特征、人格倾向、自我意识3.心理的实质内容(1)心理是脑的功能(2)心理是人脑对客观现实的主观能动反映【例题】对心理实质正确全面的理解是A.心理是客观现实的反映B.心理是客观现实的主观反映C.心理是主观想象的反映D.是人脑对客观现实的主观能动的反映E.心理是想什么就反映什么【答案】D(二)感觉与知觉感觉一、概述感觉(sensation)是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的个别属性的反映。

对感觉的这一界定包括着多层含义:1.感觉是客观的感觉是客观的感觉以客观事物为对象,没有客观对象,也就没有感觉可言。

作为感觉对象的客观事物既可以是周围环境中的具体事物,也可以是人本身,如人既可以感觉外界的声、光、色,也可以感觉自身的痛痒、躯体姿势和运动状况等。

2.感觉是对直接作用于感官的客体的反映感觉反映的这种直接性,意味着人对客观世界的认识是以直观的感觉为开端的。

3.感觉是脑的功能感觉是客体作用于人的感官、作用于神经系统而最终在大脑产生的。

人的大脑乃至整个神经系统和各个感觉器官,是感觉的生物学基础。

从生理水平上说,感觉是把外界的物理能量转换为体内的神经化学能量并在大脑中产生映象的过程。

4.感觉是对客观事物的个别属性的反映感觉分别反映着客体的声、形、色等属性,但并不是把这些属性整合起来整体地反映客体;整体反映是比感觉更高级的心理过程的功能。

5.感觉具有主观性感觉既是客观的,同时也带有主观色彩。

从感觉的对象和内容来说,它是客观的;从感觉的形成和表现来说,它是主观的。

感觉的主观性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①人有个体差异,不同的人有着不同的感觉发展历程和结果,故而对同一客体的感受会有所不同。

比如,正常视觉者和色盲者在感觉颜色时产生的感受是不同的。

普通心理学基础讲义 第一章 心理学的研究对象和方法

普通心理学基础讲义	第一章	心理学的研究对象和方法

第一章心理学的研究对象和方法一、心理学的研究对象(选择题)二、心理学的研究方法(选择题、简答题)三、主要的心理学流派(选择题、简答题、论述题)一、心理学的研究对象心理学是研究心理现象的科学。

心理学以人的心理现象为主要研究对象,也研究动物的心理。

1、个体心理个体心理是个人所具有的心理现象。

(1)信息加工过程:即认知过程,包括感觉、知觉、记忆、思维、言语等。

感觉:感觉是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的个别属性的反映。

知觉:知觉是客观事物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而引起的人脑对客观事物整体的反映。

记忆:记忆是在人的头脑中积累和保存个体经验的心理过程。

思维:人运用人脑中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去间接地、概括地认识事物,揭露事物的本质及其内在的联系和规律,形成对事物的概念,进行推理和判断,解决面临的问题,这就是思维。

言语:利用语言把自己认识活动的成果与别人进行交流,接受别人的经验,传达自己的感情的过程。

(2)行为调节和控制:包括动机、情绪情感等。

动机:推动人的活动并使活动朝向某一目标的内部动力。

情绪情感:人在加工外界输入的信息时,不仅能认识事物的属性、特性及其关系,还会形成对事物的态度,产生满意、不满意、喜爱、厌恶、憎恨等主观体验,这就是情绪。

(3)人的心理特性:包括能力和人格。

人在获得和应用知识的过程中,或者说在信息加工过程中,还会形成各种各样的心理特性,显示出人和人之间的心理差异。

能力:能力是直接影响活动效率,并保证某种活动顺利完成所必备的心理特征。

人格:人格是构成一个人的思想、情感及行为的特有模式。

主要有气质、性格、认知风格等构成。

2、个体行为行为指有机体的反应系统,它由一系列反应动作和活动构成。

心理支配行为,又通过行为表现出来,因此我们可以通过观察和分析人的行为来客观地研究人的心理。

3、个体意识与无意识意识由人的认知、情绪、情感、欲望等构成,是人们能动地认识和改造世界的内部资源。

意识具有目的性,能觉察到外部事物的存在和自己的内部心理活动。

心理学讲义

心理学讲义

心理学讲义《心理学》讲义1第一章为绪论第一节心理学的研究对象一、什么是心理学心理学是一门研究人的心理现象及其发生,发展规律的科学。

它的发展,既离不开现代生理学和生物学,也离不开辨证唯物主义哲学和其它社会科学,因比,心理学是一门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交叉的边缘学科。

二、心理学研究对象——心理现象(一)心理过程1。

认知过程(知识):人在认识客观世界的活动中所表现出的各种心理现象。

包括:感觉、知觉、记忆、思维、想象。

2.情绪过程:人认识客观事物时产生的各种内心体验过程。

3、意志过程(意):人们努力克服困难,完成任务以实现他们的目标。

意志过程中产生的行为就是意志行为。

4、知、情、意、行的关系:知识是情感和意义的基础;行动是在知识的基础上产生的,由情感驱动。

它能提高认知能力,增强情绪,磨练意志;意图控制和调节情绪,提高知识水平。

(2)人格心理学1。

个性倾向:个体活动的基本倾向和动力。

包括:动机、需要、兴趣、信念、理想、世界观等。

2、个性心理特征:通常表现出稳定的个体的心理特征。

包括:气质、性格和能力。

心理过程与个性心理的关系:心理过程与个性心理是个体心理现象的两个方面,都是心理学研究的具体内容。

心理过程从心理现象的组成部分研究个体心理现象的共性,这是人格形成的基础;人格心理学从个体心理现象的表现来分析个体心理的差异。

心理过程和人格心理学是在社会实践中发展和形成的。

一方面,人格心理学是在心理过程的基础上形成的。

没有对客观世界的理解,就不可能产生情感;没有积极的意志和行动,就不可能形成一个人的性格、气质、能力、理想、信念和世界观。

另一方面,形成的人格心理可以调节心理过程,并在心理过程中表现出来。

第二节心理学的任务和意义一、心理学的基本任务是研究心理现象的本质和发展的一般规律。

(二)、心理学的特殊任务就是把心理活动的一般规律应用于各种不同的实践领域,揭示人们在各种特殊活动条件下的心理现象和规律。

二、学习心理学的意义(一)理论意义1、心理学的研究为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原理提供了科学的论据,学习心理学有助于树立辨证唯物主义世界观。

普通心理学第二讲讲义

普通心理学第二讲讲义
史渊源 • 西方古代心理学思想 • 近代哲学思潮的影响 • 实验生理学的影响
西方古代心理学思想的影响
亚里士多德 (Aristotles, 384-322) 他的著作《灵魂论》中已讨论到了人
性、人类知识的由来、五官的运用以及记 忆功能等。
• 近代哲学的影响:唯理论与经验论――为心理学 的诞生提供了理论基础
3、实验法
• 实验法:在控制条件下对某种心理现象进行观察的方法。在实验中, 研究者可以积极干预被试者的活动,创造某种条件使某种心理现象得 以产生并重复出现。这是实验法和观察法的不同之处。具体分为实验 室实验和自然实验:实验室实验借助专门的实验设备在实验条件严加 控制条件下进行;自然实验在人们正常学习和工作的情景中进行。
(例如,视觉的、听觉的、体觉的等等)使之有 系统的变化,让被试凭着自己的主观判断做出反 应(如按电钮等)或说出感受来,这种感觉称为 内省法(introspection)。
(二)机能主义(functionalism)
这一学派的创始人是美国心理学家詹姆斯 (William James,1842-1910);代表人物有杜 威(John Dewey,1859-1952);安吉尔(Jemus, Angall,1869-1949)。
(三)行为主义(behaviorism)
• 创始人是美国心理学家华生(John B.wation,1878-1958),1913年华生发 表了《从一个行为主义者眼光中所看的
• 心理学》,宣告了行为主义的诞生。代表 人物有斯金纳。行为主义有两个重要的特 点:①反对研究意识,主张心理学研究行 为;学习和经验决定你是怎样的人。 ②反 对内省,主张用实验方法。
(3) 提出了“天赋概念”,认为人的某些观念 不是由经验而得到的,而是人的先天组织所赋予 的。

普通心理学基础讲义 第五章 知觉

普通心理学基础讲义 第五章 知觉

第五章知觉一、知觉概述(选择、简答)二、知觉的特征(选择、简答)三、空间知觉(选择)四、时间知觉和运动知觉(选择、简答)五、知觉的信息加工(选择、简答)六、错觉(选择)一、知觉概述1.知觉的含义知觉是客观事物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而引起的人脑对客观事物整体的反映。

有觉察、分辨和确认三种作用。

知觉和感觉既有区别又有联系:(1)联系:它们都是由客观事物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而引起的,都属于对事物的感性认识。

(2)区别:感觉反映的是事物的个别属性,知觉反映的则是事物的整体。

但知觉不是个别感觉信息的简单总和,它已经将各种感觉信息整合成一种结构,并融合了人们的经验。

同样一个事物对不同人来讲,感觉是一样的,知觉是不同的(掺杂了知识和经验)。

2.知觉的组织原则(1)封闭:视野中封闭的线段容易组成图形。

(2)简单性:视野中具有简单结构的部分,容易组成图形。

(3)邻近性:空间上接近的部分,容易组成整体。

(4)相似性:视野中相似的成分容易组成图形。

(5)对称性:在视野中,对称的部分容易组成图形。

(6)线条朝向:视野中同朝向的线条容易组成图形。

(7)良好连续:具有良好连续的事物,容易组成图形。

(8)共同命运:当视野中的某些成分按照共同方向运动变化时,人们容易把它知觉为一个图形。

二、知觉的特征1、知觉选择性(1)定义知觉选择性指有选择地把少数事物当成知觉对象,而把其它事物当成知觉背景。

(2)举例两歧图(3)影响因素①客观:对象和背景间的差异、对象的活动性、对象特征;②主观:有无明确目的或态度、定势、兴趣等。

知觉定势指发生在前面的知觉直接影响到后来的知觉,产生了对后续知觉的准备状态的现象。

(1)定义知觉整体性指知觉具有在过去经验的基础上,把物体的各个部分和各种属性结合起来,知觉成为一个统一的整体的特性。

(2)举例①点子图这些点没有用线段连接起来,但仍能看到一个三角形和一个长方形。

②部分对整体的依赖③整体优先的实验数据(3)影响因素①刺激物的结构,包括刺激物的空间分布和时间分布;②个体的知识经验。

心理学讲义

心理学讲义

心理学讲义第一章第二章第三章第四章第五章第六章第七章第八章第九章第十章第十一章第一章心理学概述第一节心理学的研究对象一、心理学的研究对象心理学(psychology)是一门研究心理现象发生、发展及其规律的科学。

它不是社会科学,也不是自然科学,而是一门独立的基础科学。

心理学所研究的心理现象,指的是心理活动的表现形式,一般包括心理过程和个性心理两个方面。

(一)心理过程心理过程即心理活动的过程,是人脑对客观现实的反映过程。

它包括认识过程、情感过程和意志过程。

1、认识过程认识过程,又称认知过程,是人的最基本的心理过程,它是人脑对客观事物的属性及其规律的反映。

认识过程包括感觉、知觉、记忆、思维和想象等。

2、情感过程人们在认识客观事物时,总是会对客观事物产生一定的态度体验,或满意或厌恶、或喜爱或憎恨、或高兴或烦恼、或自豪或自卑,等等。

这些心理现象称为情绪和情感,即情感过程。

3、意志过程人们在认识事物的过程中,总会遇到某些困难。

这时,人们总是想方设法战胜困难,达到自己预定的目的。

这种制订计划,采取措施,克服一定困难,坚决达到目的的心理活动过程,就是意志过程。

认识、情感、意志过程简称为知、情、意。

这三种心理过程是相互联系、彼此制约的。

一方面,情感和意志是在认识过程中产生的;另一方面,良好的情感和意志对认识也可以起到推动作用。

(二)个性心理个性心理,即个性,是指个人所具有的意识倾向性以及较稳定的各种心理特征的总和。

个性心理由个性倾向性和个性心理特征两方面构成。

1、个性倾向性个性倾向性(Individuality tendentiousness)是推动人进行活动的动力系统,主要包括需要、动机、兴趣、理想、信念、世界观、人生观等。

它是个性中最活跃的因素,决定一个人对事物的态度。

2、个性心理特征个性心理特征(Individuality psychological characteristic)是表现在人身上的经常的、稳定的、本质的心理特征,主要包括能力、气质和性格,其中性格是个性心理特征的核心。

教育基础知识讲义-心理学

教育基础知识讲义-心理学

版权所有
翻印必究
5.格式塔用英文表示是“Gestalt” ,以“G”开头,它的意思是( ) 。 A.行为 B.整体 C.精神 D. 人 本 主 义 6.主张心理学研究的内容主要是意识体验,著名论点是: “整体大于部分之和, 知觉大于感觉的总和”的心理学流派是( ) 。 A.格式塔心理学 B.人本主义心理学 C.精神分析心理学 D.行为主义心理学 7.人的心理的决定性因素是( ) 。 A.主观意识 B.社会实践 C.大脑 D.思维活 动
翻印必究
专题一 心理学概述
一、考点梳理
考点 1:心理学的产生 冯特 1879 年在德国莱比锡大学建立世界上第一个心理学实验室,标志着科学 心理学的诞生。 (也标志着心理学从哲学中分离出来,作为一门独立的科学正式诞 生。 )冯特因此被称为“心理学之父” 。 考点 2:心理的本质 心理是脑的机能,是人脑对客观现实的能动的反映。 考点 3:心理学的流派 学派名称 构造心理学派 行为主义学派 格式塔心理学派 机能主义心理学 派 精神分析学派 人本主义心理学 代表人物 冯特、铁钦纳 华生 魏特海墨、苛勒 詹姆士 弗洛伊德 罗杰斯、马斯洛 基本观点 用内省的方法, 想找出构成人的心理的基本元素 抛开意识,直接研究行为,探索刺激与反应 之间的联系 反对把心理现象分解为元素, 主张从整体上 研究心理现象 反对把意识分解为感觉、情感等元素,研究心理 在适应环境中的机能、作用 提出潜意识,主张人格结构的三层次,主张性欲 论 重视人自身的价值,提倡充分发挥人的潜能
二、终极预测题
1.属于个性心理特征的是( ) 。 A.性格 B.兴趣 C.理想 D.世界观 2.婴儿被打过几次针,远见白衣人就会躲避或啼哭的反应,这是一种( ) 。 A.非条件反射 B.无条件反射 C.条件反射 D. 生 来 的 反射 3.主张学生的成功来自于自我实现的学派( ) 。 A.人本主义学派 B.精神分析学派 C.行为主义学派 D. 认 知 学 派 4.以内省法作为主要研究手段的心理学派是( ) 。 A.格式塔 B.人本主义 C.构造主义 D. 行 为 主 义 中公教育学员专用资料 第 74页

心理咨询师讲义

心理咨询师讲义
1.满足个体一些社会性需要 2.取得信息 3.减轻心理压力 4.防止窘境
➢ 印象形成过程中,信息出现次序有主要影响 ➢ 首因效应—最初取得信息影响比以后取得信息
影响更大现象
➢ 近因效应—最新取得信息影响比原来取得信息 影响更大现象
➢ 首因效应是第一印象作用机制 ➢ 熟人间尤其是亲密人之间易出现近因效应
2024/2/19
心理咨询师讲义
30
第30页
㈡光环效应
➢ 也叫晕轮效应
心理咨询师讲义
22
第22页
二、身份 ㈠定义
➢ 身份是由个体社会地位及处境地位决定自我认 同
➢ 社会地位所决定身份地位身份,相对稳定,是 身份主体
➢ 处境地位所决定身份是处境身份,是易变
▪ 身份是由角色组成 ㈡特点
➢ 客观性、主观性、多重性、稳定性、契约性
2024/2/19
心理咨询师讲义
23
第23页
一、社会心理学定义 ㈠侧重于心理学定义
➢ F.H.奥尔波特(1924)——社会心理学是“研 究个体社会行为和社会意识学科”
➢ G.W.奥尔波特(1954)——社会心理学了试 图解和解释个体思想、情感和行为怎样受他人 现实、想象和隐含存在所影响
2024/2/19
心理咨询师讲义
4
第4页
二、社会行为与社会心理
第二单元 印象形成与印象管理
一、印象与印象形成定义 ▪ 印象
➢ 是个体头脑中相关认知客体形象
▪ 印象形成
➢ 个体在接触新社会情境时,普通会按照以往经 验,将情境中人或事进行归类,明确其对自己 意义,使自己行为取得明确定向过程
2024/2/19
心理咨询师讲义
29
第29页

基础心理学讲义

基础心理学讲义

社会心理学概论第一节概述1、现代心理学基础性分支学科2、与心理学、社会学、文化人类学有密切关系3、《社会心理学》(1908)与W.McDougall《社会心理学导论》(1908)——诞生的标志第一单元:研究对象和范围•一、社会心理学的定义•美国在《社会心理学》(1924),认为除了个人心理不存在群体心理,社会心理学是“研究个体的社会行为和社会意识的学科”CC.A.Ellwood(1925)认为:“社会心理学是关于社会互动的科学,以群体生活的心理学为基础。

以对人类反应、沟通以及本能和习惯行为的群体塑造类型的解释为出发点”,“研究个体的社会行为的心理学有赖于对个体生活在其中的历史的与社会环境的理解”。

社会心理学是研究社会情境中的人的心理过程及其行为规律的科学。

二、社会行为与社会心理•1、社会行为•社会行为是人对社会因素引起的并对社会产生影响的反应系统。

•它包括个体的习得行为、亲社会行为和反社会行为、人际合作与竞争、群体的决策行为等。

•K.Lewin(1936):B = f (P .E) •2、社会心理•社会心理是社会刺激与社会行为之间的中介过程,是由社会因素引起并对社会行为具有引导作用的心理活动。

三、社会心理学的研究范畴•1? 个体层面:个体社会化与自我意识、社会知觉、态度、社会动机、社会学习等;•2人际层面:个体之间的相互作用,如人际沟通、人际关系等;•3群体层面:群体凝聚力、群体心理氛围,以及个体与群体的相互作用、社会影响等;•4、社会层面:风俗、时尚、阶层、阶级,以及民族心理特征、国民性等。

社会心理学研究内容1.社会心理学的本质:社会心理学是什么﹖2.社会认知:我们如何知觉并解释对我们自己和他人的信息﹖个体以既有的认知结构为基础,解释他所观察到的人(包括自己与他人)的社会行为。

3.态度与态度改变:态度是什么﹖它又如何改变﹖4.人际关系:人际吸引、喜欢和爱;什么使得我们喜欢并爱上他人﹖5、人际关系沟通:我们与他人沟通的方式是什么﹖如何使这些方式更有效﹖什么是社会心理学*社会心理学者的主要任务在探讨与解释为什么个体的思考、感受和行为会受他人,不论是实在的、虚构的、隐藏的他人的影响。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知觉主讲人:雷智慧雷智慧:亲爱的同学们,大家上午好!今天我们来学习普通心理学的第四讲知觉。

那么在知觉这一章当中我们主要学习两大块的内容,首先是知觉的概述,接着我们再了解一下知觉的特性。

那么首先我们来看一下知觉概述。

在知觉概述这一章当中我们主要会了解知觉的概念、知觉的组织原则和知觉的种类。

那么在第三讲当中我们已经学习了感觉,大家还能不能回忆起感觉的概念呢?感觉是人脑对直接作用于人的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的个别属性的反映。

那么知觉就是什么呢?好,我们一起来看一下知觉的概念。

知觉是人脑对当前直接作用于人的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的整体属性的反映,那么在知觉的概念当中大家要核心掌握一个词就是整体这个概念。

那么整体属性的反映,它跟感觉在概念上仅仅差了两个词。

感觉是对个别属性的反映,而知觉是对整体属性的反映。

因此我们可以看到感觉它是知觉的一个基础。

我们来对感觉和知觉进行一下辨析。

首先来看一下感觉和知觉它们的联系是什么?刚才我们从概念里面已经发现感觉和知觉它们的概念仅仅相差两个字,因此它们都是对客观事物直接作用于人的感觉器官而产生的对事物的一个直接的反映。

它们都属于感性认识的一个阶段,就是对事物的一个感性认识的阶段。

那么感觉它是知觉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是知觉产生的前提和基础。

这是它们的联系。

我们来看一下区别。

感觉和知觉除了两个字上的区别之外,那么它们感觉是对个别属性的反映,而知觉是对整体属性的反映。

除此之外他们在产生上还有一些感觉。

感觉的产生它主要是由刺激物的性质决定的,这个物体它是红色的,我们感觉到的就是红色。

知觉它除了取决于刺激物的物理属性之外,还取决于其他的心理成分,包括我们的动机、兴趣、思维等等。

在很大程度上它依赖于我们个体的一个知识经验,就像红色,我们在感觉的时候感觉到它是红色的,但是在知觉的时候有可能感觉到它的温暖等等这些感觉。

这些反映都是感觉和知觉的一个区别。

那么了解了知觉的概念,我们来看一下当我们在对客观事物进行一个反映的时候,我们都会有哪些组织原则。

在知觉的组织原则当中,我们会接触以下五个律,这五个律是由格式塔学派他们对知觉进行研究之后总结出来的五大规律。

首先是接近律。

接近律是什么意思?大家抓住这个核心词汇接近。

现在黑板上有一个点、两个点、三个点,再来三个点,大家看一下你会怎么去组织。

这个时候大家可能有可能把这样的组织成一条竖线,这样组成成一条竖线。

如果我把这一条竖线往前移,那么这个时候大家再对它进行组织的时候很可能会认为它是三排横着的点组成的一个图形。

这个就是接近律。

我们再来看一下什么是相似律呢?大家看一下这个图形,在这个图甲当中我们看到有一些方物体是相似的时候,我们倾向于把它组成一个组织。

比如说这四个点,四个三角形等等。

那么这是在图甲当中体现出来的。

在图乙当中内容上的相似性也会带领我们把相似的内容组成一个整体,比如说华山、泰山、黄山都是山,湖,还有河、寺等等这些是相似律。

当我们在觉察周围物体的时候,当物体是处于同样一个概念,同样一个范畴的时候,当他们有相似的特点的时候,我们倾向于把它组成一个整体。

那么接着是连续律。

什么是连续律呢?连续,大家抓住连续这个词就可以了。

我们来看一下这幅图。

当我只给你看这半边部分的时候你不会认为它是一匹马,但是当我们对这整个图形进行知觉的时候,我们会把空白的部分给它联系起来,把整个图形看成一个连续的图画从而知觉到它是一匹马,这是连续律。

接着我们来看一下闭合律。

闭合律是什么意思呢?大家看一下这四幅图,告诉我你看到了什么。

好,有的同学说我看到了三个圆,然后中间有一个三角形,接着上边又加了一个三角形。

同学们你们告诉我这些三角形是真的存在吗?这些圆也是存在的吗?好,那么这个过程当中就体现了我们知觉的又一个规律。

在我们知觉一个物体的时候我们倾向于把它知觉为一个闭合的物体,比如说在这个圆当中我们仅仅看到的是一段弧线再加一个角,但是当我们正式知觉的时候我们会把它知觉为一个圆。

同样的这个白色的三角形有可能它是不存在的,仅仅是三个圆构成的一个虚幻的概念,我们在知觉的时候也会把它知觉为一个三角形。

这个就是直接当中的闭合律。

那么再来看一下协变律。

协变律是什么呢呢?大家抓住一个变,它就是指我们在知觉的时候如果一个物体,一段物体它是朝相同方向变化的,那么这个时候我们就倾向于把相同变化、相同命运的个体知觉为一个组织,一个整体。

这个是协变律。

那么了解了知觉的概念、知觉的原则,我们再来看一下知觉的种类。

那么知觉,在感觉当中我们给大家提到不同的感觉器官会有不同的感觉,感觉又分为内部感觉和外部感觉。

知觉我们也可以根据起主导作用的感觉器官的不同把知觉分为视知觉、听知觉、触知觉和味知觉等等。

这是一个最基本的划分。

除此之外,我们还可以根据知觉对象的不同或者说被反映事物的特性把知觉分为这四个大的方面:空间知觉、时间知觉、运动知觉和社会知觉。

我们一起具体来看一下每一种知觉它是什么样的概念。

首先空间知觉。

那么空间知觉是什么呢?所谓空间就有大、小、长、远以及它的深浅。

就是我们物体的大小、形状、距离及方位的知觉,由这些特点我们可以在空间知觉当中细分出形状知觉、大小知觉、距离知觉和方位知觉。

而在这四个知觉当中距离知觉它又分为深度知觉。

比如说我们走在路上有一个地方在修路下面有一个坑,它比地面的深度要深,那么这个时候我们能够知觉到就能够平稳的渡过,这个就是深度知觉。

接着我们看一下时间知觉。

时间知觉更容易理解,什么呢?比如说上这节课,普通心理学的课同学们听的非常枯燥,老师明明只讲了三分钟,有的同学就说怎么老师讲了十分钟还得多长时间下课?这个时候明明是三分钟,你知觉为十分钟等等,这些就是时间的一个长短的知觉。

那么顺利性,早上的时候发生了什么,中午的时候发生了什么,晚上的时候发生了什么,这是时间的先后。

还有时间的周期性,一天一天的循环往复,一年四季循环往复,这些都是关于时间知觉的。

那么接着我们来看一下运动知觉。

在运动知觉这个板块会出一些选择题,它的选择题会集中在下边关于运动知觉的一个分类上。

我们先来看一下运动知觉的概念。

运动知觉它是什么呢?它是对物体在空间位置移动的一个反映,体现了一个移动。

那么它也是多种分析器协同作用的一个结果,参与我们运动知觉的有我们的视觉、动觉、平衡觉等等,还有其他的一些成分。

运动知觉我们可以把它分为两个大的类别,一个是真动。

真动就是实实在在的运动,骑着自行车,自行车运行了一段距离,汽车开走了,火车开走了,这些都是真动。

那么出了真动之外,我们还有一种似动,似动的意思是什么呢?似动是跟真相对的,就是说它不是真的运动,但是你却感觉到它的运动。

似动我们又可以分为四个大的方面,动景运动、诱动、自发运动和运动后效。

这四个大的运动又是什么样的概念呢?我们一起来看一下。

说话动景运动,听到动景运动之后大家一定要想到我们平时看的电视看的动画片,这些动画片其实是由一幅一幅的图画组成的,当这些图画以非常快的焦距呈现的时候,也就是呈现一个运动的画面。

其实它是图画,但是你却知觉到了运动,这个就是动景运动。

诱动,诱动是什么呢?好,我相信大家都有过这样的经历,当你坐在火车上、坐在汽车上去某个地方的时候长了一排树的公路上行驶,这个时候你会感觉到车在往前运动,而树?运动的同时你感觉树在往后动。

这个时候其实树在那个地方是没有动,而是你在动。

你的动又发生了树往后倒的运动,那么它就是诱动。

接着我们再来看一下自发运动。

自发运动有没有同学告诉我自发运动是什么?自发运动这个词大家抓住一个关键词,就是自发这个概念。

自发的意思就是说自己产生了一种运动,跟其他物体没有关系。

大家有没有过这种经历?夏天的时候当你盯着天空当中你看到星星在左右的移动或者是在围绕着月亮做运动,其实星星在那个地方没有动的,你盯着它久了之后感觉它好像在往某个方向移动,这个就是自发运动。

最后是运动后效。

运动后效跟我们的诱动有一些相似,但是它有区别。

我们用同样一个例子,诱动是车开的时候你感觉树在运动,而运动后效是说当我们眼睛盯着一个运动的物体盯久了之后再去看静止的物体,我们也觉得这个静止的物体在运动。

比如说你看到一个汽车非常快速的速度行驶过去,看了大概10秒钟、20秒钟之后你再盯着旁边的树,树也往相反的方向运动。

这个时候存在一个是看完了一个运动物体后产生的对静止物体的感觉,这个是运动后效。

这是需要大家进行区分的,有可能在选择题那个板块会出到关于运动知觉几个似动现象它是怎样来区分的。

我们来看一下影响运动知觉的因素有哪些。

首先是运动知觉依赖于物体运动的速度,大家都有过这样的经验墙上挂着一个钟,你老是看到那个秒针方针在移动,但是你都没有注意到那个时针也在运动。

这个就涉及到运动的速度的快慢,分针和秒针运动速度比较快,所以你能够感觉到。

但是时针,它运动的速度很慢,所以你感觉不到。

同样运动速度太快的时候我们也感觉不到它的运动,比如说光,你打开灯的一瞬间全屋子都亮了,你感觉不到光线运动的一个痕迹。

这个也是依赖于物体运动的速度。

接着,运动物体跟观察者之间的远近也会影响到我们对物体运动的知觉。

比如说你站在一个地方看到前面有一辆汽车在行驶,在很远的地方有一辆D车在行驶。

这个时候你会感觉汽车运行速度比D车运行速度快。

那么这种感觉上的差异,这种知觉上的差异就是由你的物体跟自己的远近导致的,那么汽车离的近,所以它移动速度即使很短,你也感觉到很大。

这个是距离。

第三个就是观察者本身所处的状态。

不知道大家听没听过这样一个故事?在二战期间有一个飞行员他在开飞机的时候接了一个,用手抓住了一粒子弹。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什么呢?运行当中的子弹它的杀伤力是非常大的,那么如果在通常情况下看到一个子弹或者说仅仅听到一声枪响你都会躲起来。

好,这个飞行员他却能够用手抓住子弹,这个时候就跟观察者本身,就跟飞行员本身所处的状态是相同的。

他是在开飞机,飞机也是以非常快速的速度在行驶在飞行的,所以那个子弹跟他那个速度相对来说,如果它们的速度是相当的,那么子弹和飞行员本身的速度形成了一个相对静止的状态。

所以这也跟我们去理解,去知觉一个物体的运动产生很大的影响。

这个是运动知觉的。

除了运动知觉之外,我们还有最后一个社会知觉。

社会知觉它讲的是什么呢?好,社会知觉是指我们对社会对象的知觉,而这个社会对象包括对人的,对己的,对群体的。

那么社会知觉,我相信大家也是比较容易理解的。

在教育心理学教师心理这章我们会再深入学习它,这个地方我们大致了解一下。

社会知觉是人们经常出现的一种知觉,但是在知觉当中我们会出现四种偏差,这四种偏差是什么呢?第一个是第一印象,接着又晕轮效应、刻板印象和近因效应。

看到这四个词的时候,我相信大家内心已经有了一定的概念。

第一印象是什么呢?今天我们大家一起去参加一个聚会,你看到了一个人,这个人穿、行为、动作非常的优雅,这个时候你对他的第一印象非常好。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