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支睾吸虫病的流行、诊断和防治
华支睾吸虫病流行病学调查
华支睾吸虫病流行病学调查[摘要] 目的了解仁寿县华支睾吸虫在人群及主要中间宿主的感染情况,为制定华支睾吸虫病的防治对策和评价防治效果提供依据。
方法2012年对2个调查点6岁以上当地常住居民,先采用血清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法进行华支睾吸虫感染筛查,阳性者再以改良加藤厚涂片(Kato-Katz)法检查粪便中华支睾吸虫虫卵,粪检阳性者进行个案调查;中间宿主采用解剖检查华支睾吸虫囊蚴。
结果血清学共检测615人,阳性160人,阳性率为26.02%;粪捡160人,阳性0人,阳性率为0。
当地捕获的700条麦穗鱼及鲫鱼,未检获华支睾吸虫囊蚴。
结论2012年仁寿县华支睾吸虫病流行病学调查,虽未检出阳性病例和阳性中间宿主,但当地居民血检免疫学阳性率高,说明华支睾吸虫病流行因素仍可能存在,防治的重点是继续做好流行病学调查,并切实加强宣传和健康教育工作。
华支睾吸虫病是我国较严重的食源性寄生虫病之一,轻者临床无症状,严重者可引起肝硬化、腹水,甚至死亡,儿童严重感染可引起营养不良与发育障碍,极少数可致侏儒症[1-2]。
主要中间宿主(麦穗鱼)为非经济鱼类。
据1985年《仁寿县华支睾吸虫病流行病学调查报告》记载,四川省仁寿县1980年首次确诊有华支睾吸虫病,1980-05/1985-11流行病学调查结果显示,人群平均感染率为0.86%,并被确定为二度流行区。
随后近20余年未再开展相关调查。
2012-04/09,按照《四川省华支睾吸虫病调查点工作实施方案》(试行),根据历史资料选择龙桥和曲江乡开展了华支睾吸虫病流行病学调查工作,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1 对象与方法1.1 调查对象根据调查方案确定龙水河流域的龙桥乡宝台村和曲江乡柳河村为调查点,调查对象为6岁以上当地常住居民。
1.2 检测方法1.2.1 人群检测采用深圳康百得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生产的华支睾吸虫IgG抗体检测试剂盒(试剂批号:20120205,有效期至2013/02/05)进行免疫学筛查,采用目测及酶标仪测试的双检法对结果进行校核、对照,免疫学阳性者收集其粪便,采用改良加藤厚涂片法,每份3片,镜检查粪便中虫卵。
华支睾吸虫病_Hua Zhi Gao Xi Chong Bing_210
华支睾吸虫病_Hua Zhi Gao Xi Chong Bing 一概述华支睾吸虫病是由华支睾吸虫寄生于人体肝内胆管所引起的寄生虫病。
人类常因食用未经煮熟含有华支睾吸虫囊蚴的淡水鱼或虾而被感染。
轻度感染者可无症状,重度感染者可出现消化不良、上腹隐痛、腹泻、精神不振、肝大等临床表现,严重者可发生胆管炎、胆结石以及肝硬化等并发症。
二病因华支睾吸虫是雌雄同体的吸虫。
其生活史复杂,按发育程序可分为成虫、虫卵、毛蚴、胞蚴、雷蚴、尾蚴、囊蚴及幼虫等八个阶段。
成虫寄生在肝内胆管系统,尤其在胆管的分支部分。
偶亦可见于胰腺管内。
成虫虫体狭长、扁薄,前端尖细,后端较钝圆,状似葵瓜子仁。
体表无棘,呈褐色半透明。
大小为(10~25)mm×(3~5)mm,有口、腹两个吸盘,消化器官有口、咽、食管和分支的肠管。
生殖器官系雌雄同体,其两个睾丸均呈分支状,前后排列于虫体的后端。
人类常因食用未经煮熟含有华支睾吸虫囊蚴的淡水鱼或虾而被感染。
轻度感染者可无症状,重度感染者可出现消化不良、上腹隐痛、腹泻、精神不振、肝大等临床表现,严重者可发生胆管炎、胆结石以及肝硬化等并发症。
感染严重的儿童常有显著营养不良和生长发育障碍。
三临床表现本病一般起病缓慢,仅少数短期内重度感染的患者临床上表现为急性发病。
轻度感染者常无症状或仅在食后有上腹部饱胀感、食欲缺乏或轻度腹痛。
患者易疲劳。
粪便中可检出虫卵。
较重感染者通常起病较慢,有食欲缺乏、上腹饱胀、轻度腹泻、肝区隐痛。
患者可有肝大,以左叶为明显,有压痛和叩击痛。
可伴有头晕、失眠、疲乏、精神不振、心悸、记忆力减退等神经衰弱症状。
个别患者因大量成虫堵塞胆总管而出现梗阻性黄疸,甚至发生胆绞痛。
慢性重复感染的严重病例发展为肝硬化及门脉高压时,出现消瘦、贫血、腹壁静脉曲张、肝脾大、腹水、黄疸等。
严重感染的儿童可出现营养不良和生长发育障碍,甚至可引起侏儒症。
严重感染者常可呈现急性起病。
潜伏期短,仅15~26天。
华支睾吸虫病
疾病名:华支睾吸虫病英文名:clonorchiasis缩写:别名:clonorchiasis sinensis;肝双盘吸虫病;支睾吸虫病ICD号:B66分类:消化科概述:华支睾吸虫病(clonorchiasis)是由华支睾吸虫(Clonorchis sinensis )寄生于人体肝内胆管所引起的寄生虫病。
人类常因食用未经煮熟含有华支睾吸虫囊蚴的淡水鱼或虾而被感染。
轻感染者可无症状,重感染者可出现消化不良、上腹隐痛、腹泻、精神不振、肝大等临床表现,严重者可发生胆管炎、胆结石以及肝硬化等并发症。
感染严重的儿童常有显著营养不良和生长发育障碍。
本病分布于世界各地,国内流行于广东、山东、河南等24个省、市、自治区。
Mc Connel 1874年首次在印度加尔各答一华侨尸体的肝胆管内查见此虫,1875年在日本也发现此虫,以后国外各地,如越南、毛里求斯、美国、澳大利亚、德国、埃及、波兰等陆续报告有华侨感染此虫。
我国于1908年首次发现本病患者。
1956年在广州明代古尸、1973年湖南省衡阳北宋古尸和1975年在湖北省江陵西汉古尸内分别检出华支睾吸虫卵,可以确定本病早在500多年前、700多年前和2300多年前即已存在,且分布范围较广。
流行病学:本病主要分布在亚洲的东部和东南部,多见于中国、日本、朝鲜、菲律宾、泰国、越南、柬埔寨、老挝、马来西亚、新加坡和印度尼西亚等国家。
我国除青海、宁夏、新疆、甘肃、内蒙古、西藏等尚未有报道外,其余25个省、市、自治区以及台湾省和香港特别行政区都已有本病的流行报道或病例报告,估计受感染人口约为3000多万。
各地流行情况包括感染率及感染程度颇有差异。
人群感染情况较重的地区除广东外,尚有山东、河南、辽宁等省。
有些地区淡水鱼的感染率较高,而人群的感染率却很低或仅有零星发现,如江苏、浙江、上海、北京等省、市。
1.传染源 主要是被华支睾吸虫感染的人和哺乳动物,如猫、狗,鼠、猪等。
华支睾吸虫病是人畜共患病,人和多种哺乳动物对此种吸虫均易感。
华支睾吸虫(肝吸虫)
概述 一、形态
二、生活史
3
三、致病
四、实验诊断
五、流行与防治
概述
华支睾吸虫(Clonorchis sinensis ), 又名肝吸虫。成虫寄生于肝胆管,引起 华支睾吸虫病(clonorchiasis),即肝吸 虫病。人感染本虫多由生吃或半生吃鱼 肉所致。在我国,除了青海、宁夏、内 蒙古和西藏等省区外,已有25个省、市
• 华支睾吸虫病主要分布在亚洲,如中国、日本、朝鲜、越南和东南亚国家。 • 在我国除青海、宁夏、内蒙古、西藏等尚未见报道外,在27个省、市、自治
区均有发现或流行。 • 据2001—2004年第二次全国人体重要寄生虫病现状调查,流行区感染率为
2.4%。 27
五、流行与防治
2 流行原因
1)传染源:病人、带虫者、受感染的家畜和野生动物。保虫宿主大量存在; 2)传播途径:生熟砧板不分;中间宿主广泛存在;新鲜粪便施肥或将厕所建在鱼塘上。 3)易感人群:无性别、年龄差异,主要因生食或半生食鱼虾而感染。
(2)十二指肠引流胆汁查虫卵:离心沉淀后镜检。
2 免疫学诊断
25
皮内试验 ELISA 间接血凝试验 间接荧光抗体试验
四、实验诊断
3 影像学诊断
B型超声波检查:可见肝内光点粗密不均,有团块状或小斑片回声等。 CT检查:可见肝内胆管从肝门向四周呈管状扩张。
26
肝脏CT影像下的虫体
五、流行与防治
1 分布
15
成虫寿命:一般20~30年 ; 保虫宿主:猫、狗和猪等。
二、生活史
华枝睾吸虫第一中间宿主:豆螺
虫卵被豆螺吞食后, 在螺体内孵出毛蚴, 经胞蚴、雷 蚴,发育为尾蚴,成熟尾蚴从螺体逸出入水。
请观看“活豆螺”视频
华支睾吸虫
华支睾吸虫华支睾吸虫(Clonorchis sinensis),也被称为肝支睾吸虫,是一种寄生于人类和某些哺乳动物的吸虫。
华支睾吸虫感染可以导致严重的肝胆疾病,并且在某些地区被认为是一种重要的公共卫生问题。
本文将介绍华支睾吸虫的生命周期、病理学特征、传播途径、诊断方法和治疗措施等方面内容。
一、生命周期:华支睾吸虫的生命周期非常复杂,涉及到两个寄主:一是人类或动物,二是淡水螺类。
感染源主要为感染菌的人类或动物的粪便、尿液、呕吐物等排泄物。
华支睾吸虫的卵在人类或动物的粪便中排出。
这些卵在进入淡水中后会孵化成母蚴形态。
母蚴会依附在淡水螺类的体内,进一步分化为尾蚴。
尾蚴会游动到螺类的触角部位,并集中在那里等待下一次感染机会。
当人类或动物接触到带有华支睾吸虫尾蚴的感染源(如生食或不熟透的鱼类)时,尾蚴会通过胃壁进入肠道。
在肠道中,尾蚴会进一步分化为成虫,寄生在胆管中。
二、病理学特征:华支睾吸虫感染可以导致严重的肝胆疾病。
成虫寄生在胆管中,会引起胆管炎、胆管结石形成和胆结石梗阻等病变。
长期的感染还可能导致肝硬化、肝腺癌以及其他肝胆疾病。
在早期感染阶段,患者可能没有明显的症状。
随着感染的持续,患者可能会出现症状如腹部不适、食欲减退、恶心、呕吐、体重下降等。
在临床上,对于华支睾吸虫感染的早期诊断非常重要,以便及时采取治疗措施。
三、传播途径:华支睾吸虫主要通过人类或动物食用感染源(如生鱼片、腌制鱼等)进而引起感染。
在某些地区,这种食用生鱼片的习俗非常常见,因此华支睾吸虫感染也非常普遍。
除了食入感染源外,华支睾吸虫也可以通过直接接触感染源(如接触感染物的污染物等)进一步传播。
因此,保持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和饮食习惯,特别是适当加热处理食物,是预防华支睾吸虫感染的有效方法之一。
四、诊断方法:华支睾吸虫感染的诊断主要依靠患者的临床症状和实验室检查结果。
常见的实验室检查包括检查患者的粪便样本中是否存在华支睾吸虫卵,并进一步确定感染的程度。
犬华支睾吸虫病的诊断与防治
建立健全的监测和检疫体系,及时发现并处理患病动物,防止疫情 扩散。
消灭方法
药物治疗
01
使用吡喹酮、阿苯达唑等药物进行驱虫治疗,以杀死体内的华
支睾吸虫。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环境消毒
02
对犬舍和活动场所进行消毒处理,以消灭环境中的华支睾吸虫
卵和幼虫。
犬只处理
03
对患病犬只进行隔离治疗,对死亡犬只进行无害化处理,以防
犬华支睾吸虫病需要与其他肝脏疾病进行鉴别诊断,如肝炎 、肝癌、肝硬化等。
鉴别诊断需要根据病犬的症状、体征和实验室检查结果进行 综合判断,同时还要注意与其他寄生虫病进行鉴别。
03
犬华支睾吸虫病的防治
预防措施
定期检查
定期带狗狗去兽医那里进 行健康检查,以预防疾病 的发生。
避免喂食生肉
不要给狗狗喂食生肉,以 免感染华支睾吸虫。
及时确诊
对于疑似患有犬华支睾吸虫病的狗狗,应尽快送 至宠物医院进行诊断,确诊后制定合适的治疗方 案。
全身治疗
采用全身治疗的方法,对狗狗体内的华支睾吸虫 进行杀灭。
3
针对性治疗
根据狗狗的病情和医生的建议,采取针对性的治 疗措施,如使用驱虫药、抗生素等。
护理方法
补充营养
在治疗期间,应给狗狗提供充足的营养,以增强其免疫力,有助 于病情恢复。
实验室诊断是确诊犬华支睾吸虫病的重 要方法之一。
通过采集病犬的血液、粪便和尿液等样 本,进行显微镜检查、抗原检测和PCR
检测等手段来确诊。
显微镜检查可以观察到虫体或虫卵等寄 生虫;抗原检测可以检测到病犬体内是 否存在华支睾吸虫的抗原;PCR检测可 以检测到病犬体内是否存在华支睾吸虫
[医学]华支睾吸虫病及其防治
地理分布:
流行概况
1、华支睾吸虫病主要分布在日本、朝鲜、韩国、越南北部、 俄罗斯 的少部分地区和中国的大部分地区;
2、主要分布在南部和东北部的广东、广西和吉林等27个省、市、自治区;
3、主要沿骆马湖、洪泽湖和微山湖周围分布。
人群分布:
流行概况
1、年龄 任何年龄人群均可感染,据调查资料显示:最小的仅3个月, 最大的为88岁,在我国主要集中在5-14岁的儿童和青少年;
华支睾吸虫病及其防治
定义
华支睾吸虫俗称肝吸虫(Liver fluke),由于生食 或者半生食含有囊蚴的淡水鱼虾而患的一种寄 生虫病。
人畜共患寄生虫病,引起以肝脏病变为主的消化 道疾病。
相关文件
1、《2006-2015年全国重点寄生虫防治规划》中特别强调 的 3种食源性寄生虫病之一,并且制定的具体防治目标;
1. 建立防治组织,制定防治规划。 2. 加强宣传教育,提高群众的防病意识。 3. 防治虫卵入水(粪便养鱼、厕所改造)。 4. 治疗病人和带虫者(10mg/kg tid*5d)。 5. 适当控制第一中间宿主。 6. 加强保虫宿主的管理。 7. 综合防治措施。
1、病毒性肝炎
急性病毒性肝炎的发热多为自限性,畏寒、寒颤少见,血象多不增高,无嗜 酸性粒细胞增多;慢性病毒性肝炎多有肝炎发病史,且血象不高。
2、日本血吸虫病
血吸虫病分布 肿大着多数伴有脾肿大,腹水出现早,可见巨脾,病原学检查可发现血吸虫 卵。
3、肝片吸虫病
• 肝吸虫病人
肝硬化腹水
病原学检查
诊断
1. 标本:粪便、十二指肠引流胆汁
2. 方法:因虫卵小,多用集卵法。集卵法(如水洗离心 沉淀法,乙醚沉淀法等)和十二指肠引流胆汁进行离 心沉淀检查
华支睾吸虫
五、流行与防治
2
流行原因
27
将厕所建在鱼塘上
华支睾吸虫(Clonorchis sinensis)
五、流行与防治
3
防治
1)控制传染源:治疗病人和感染者。 首选药物:吡喹酮、阿苯达唑; 2)切断传播途径:防止人粪入水。不生食、半生食淡水鱼虾; 3)保护易感人群:做好宣传教育;改变不良习惯,勿将生鱼喂猫、狗 等动物;生、熟菜板分开。
三、致病
3
临床症状
1)带虫者(轻度感染者) 可无明显的临床症状,或症状较轻微。
2)消化系统的症状(中度感染者) 消化不良、食欲减退、疲劳乏力、肝隐痛、肝肿大、腹痛 腹泻、消瘦等。
18
华支睾吸虫(Clonorchis sinensis)
三、致病
3
临床症状
3)继发性细菌感染
胆管炎、胆囊炎 4)胆结石
5)晚期症状(严重感染者)
肝硬化,腹水 6)过敏反应(重感染的早期症状) 寒战、高热、肝肿大、黄疸、嗜酸性粒细胞数升高等。 7)侏儒症
19
华支睾吸虫(Clonorchis sinensis)
三、致病
20
肝吸虫寄生引起的侏儒症 华支睾吸虫(Clonorchis sinensis)
三、致病
21
腹水
华支睾吸虫(Clonorchis sinensis)
免疫学诊断
23
皮内试验 ELISA 间接血凝试验 间接荧光抗体试验
华支睾吸虫(Clonorchis sinensis)
四、实验诊断
3
影像学诊断
B型超声波检查:可见肝内光点粗密不均,有团块状或小斑片回声等。 CT检查:可见肝内胆管从肝门向四周呈管状扩张。
24
华支睾吸虫病(肝吸虫病)防治知识
华支睾吸虫病(肝吸虫病)防治知识华支睾吸虫病(又称肝吸虫病)是由华支睾吸虫寄生于人或哺乳动物肝胆管内所引起的一种寄生虫病。
华支睾吸虫轻度感染可无症状,重者有腹痛、腹泻、消化不良、营养不良、疲倦乏力、肝区隐痛、肝肿大等临床表现,晚期可出现肝硬化、腹水和侏儒症,还可并发胆囊炎、胆管炎和胆管阻塞等。
一、华支睾吸虫生活史成虫寄生于人或其它动物(如猫、狗、鼠等)的肝胆管内,产出的虫卵随胆汁进入消化道混于粪便中排出。
虫卵入水,当水中有可作为其第一中间宿主的淡水螺,如纹沼螺、赤豆螺、长角涵螺等,虫卵被螺吞入,毛蚴在螺体内孵化,经胞蚴、雷蚴阶段的发育,最后发育成尾蚴时离开螺体进入水中。
尾蚴在水中如遇到第二中间宿主淡水鱼虾类,即侵入鱼皮下、肌肉等处,经30~40天发育形成囊蚴。
当人和动物等终宿主生食或半生食含有活囊蚴的鱼虾时,囊蚴在终宿主消化道内经胃蛋白酶和胰蛋白酶的作用,在十二指肠内破囊而出,脱囊后的后尾蚴(童虫)经胆总管进入肝胆管发育为成虫,从食入囊蚴到粪便出现虫卵,约需1个月。
二、流行概况(一)分布华支睾吸虫病主要分布在我国、日本、朝鲜、韩国、越南、俄罗斯等。
在我国,华支睾吸虫病流行于22个省、市、自治区,是当前我国最严重的食源性寄生虫病之一。
(二)传染源作为华支睾吸虫病的传染源,除人以外,还有猫、狗、猪、鼠等多种动物。
(三)传播途径病人或患病动物粪便内含有的虫卵落入水中,先后经过两个中间宿主(淡水螺和鱼虾类)体内的发育,形成大量感染期囊蚴,人或动物食入含有活囊蚴的鱼虾而感染。
三、临床表现成虫在肝胆管内寄生,虫体的机械性损伤和分泌物、代谢产物的刺激使胆管上皮细胞脱落、增生,管壁增厚,管腔变窄,周围纤维组织增生,严重时可使附近的肝实质萎缩,甚至肝硬化。
胆管阻塞、胆汁淤滞和胆管扩张可引起阻塞性黄疸。
胆汁引流不畅容易导致细菌感染,发生胆管炎症。
虫卵、死亡虫体及其碎片、脱落的胆管细胞可能构成结石的核心,发生胆石症。
华支睾吸虫病及其防治
流行概况
时间分布
1、华支睾吸虫病在我国至少流行2,300年以上 1874年首次在印度加尔各答一华侨胆管内发现 1908年在我国广东潮州证实该病存在。 1975年在我国湖北江陵西汉古尸粪便中发现该虫卵;
继之又在该县战国楚墓古尸见该虫虫卵。
2、2001年第二次全国人体重要寄生虫病现状调查资料显示,我国华支睾吸虫 感染率0.58%,较首次调查感染率有明显上升; 3、1989年---0.3% ;2001年---0.74%。
肝吸虫病病人
• 肝吸虫病人
肝硬化腹水
诊
病原学检查
断
1. 标本:粪便、十二指肠引流胆汁 2. 方法:因虫卵小,多用集卵法。集卵法(如水洗离心 沉淀法,乙醚沉淀法等)和十二指肠引流胆汁进行离 心沉淀检查免疫诊断抗原皮内来自验、IHA、IFA、ELISA等
基因检测
PCR Real-time PCR Nest-PCR
穗鱼感染率较高
• 淡水虾类,如细足 米虾
巨掌沼 虾、中 华长臂 虾
临床表现
一 、急性华支睾吸虫病
一次食入大量的华支睾吸虫囊蚴所致。急性感染以寒战、高热、肝肿
大、上腹部疼痛为主要表现,类似急性胆囊炎的症状,伴血肿是酸性 粒细胞增多。从吃入囊蚴到出现临床症状,感染程度愈重,潜伏期愈
短。少数患者还伴有过敏症状
确的生活,饮食、卫生习惯。
• ③结合新农村建设,加强农村基础卫生设施建设。如建无 害化厕所,防止粪便入水;倡导家畜圈养,加强狗猫等粪便 管理;加快实施农村饮水安全工程。 • ④开展宣教,改变疫区农民养饲习惯,不用生鱼、喂养动
物;鱼塘清理时进行鱼塘灭螺。
大;重度感染可形成肝硬化,表现为腹水、腹壁静脉曲张等,这也是华支睾吸虫
猪华支睾吸虫病防治
临床症状与病理变化
临床症状
猪华支睾吸虫病的临床症状主要包括 贫血、消瘦、黄疸等。患猪可能出现 食欲不振、精神萎靡、腹部肿胀等症 状。
病理变化
病理变化主要表现为肝脏肿大、充血 ,胆囊扩张,胆汁淤积等。显微镜下 可观察到肝脏组织坏死、炎性细胞浸 润等病变。
实验室诊断方法
虫卵检查
通过检查患猪的粪便、胆汁等样 本,寻找华支睾吸虫的虫卵,以
确诊感染。
血清学检测
利用特异性抗体检测患猪血清中的 华支睾吸虫抗体,可用于感染的辅 助诊断。
分子生物学检测
采用PCR等技术,检测猪华支睾吸 虫特异性基因片段,提高诊断的敏 感性和特异性。
疫情监测与报告
定期巡查
对养殖场定期开展疫情巡查,观 察猪群健康状况,及时发现可疑
病例。
样本采集与检测
定期采集猪群粪便、胆汁等样本 ,进行虫卵检查和血清学检测,
药物防治
针对猪华支睾吸虫病,国内外已经研发出多种有效药物, 如吡喹酮、阿苯达唑等,这些药物对治疗该病具有较好效 果。
综合防治措施
国内外专家提倡采取综合性防治措施,包括改善饲养环境 、加强饲养管理、定期检疫和驱虫等,以降低猪华支睾吸 虫病的发病率和传播风险。
02
猪华支睾吸虫病的流行 病学
病原学和传播途径
治疗措施
一旦发现猪群中有华支睾吸虫感染的症状,应立即采取治疗措施,包括隔离病猪、使用针对性的抗寄 生虫药物等。同时,对猪舍进行彻底消毒,防止病情扩散。需要注意的是,治疗过程中应严格遵守药 物使用规范,避免药物残留和耐药性问题的产生。
05
猪华支睾吸虫病防治的 实践与案例分析
防治方案制定与实施
调研与诊断
病原学
猪华支睾吸虫的病原体为华支睾吸虫,属于吸虫纲、裂体科 。华支睾吸虫寄生于猪的肝脏胆管和胆囊内,引起猪华支睾 吸虫病。
猪华支睾吸虫病病因及其防治措施
猪华支睾吸虫病的病因及其防治措施
1.病原由华支睾吸虫寄生于肝的胆管内所引起。
除猪外,狗、猫和人也可感染。
华支睾吸虫是一种较小而透明的吸虫,长10-20厘米,宽2-5毫米,呈柳叶状。
虫卵随粪便排比,在水中被第一中间宿主淡水螺吞食,在螺体内发育,成为尾蚴而逸出。
尾蚴进入第二中间衍主淡水鱼的体内而形成囊蚴,终宿主(猪等)吃下未煮熟的含有囊蚴的鱼类而感染。
在猪小肠中,囊蚴壁膜被消化,幼虫移行入胆管内发育为成虫。
2.症状少量寄生时没有任何症状,大量寄生时食欲减退,消瘦,下痢,浮肿,腹水,轻度黄疸。
3.剖检胆管发炎,管壁结缔组织增生,虫体多时可阻塞胆管,肝硬变,有时见坏死灶。
4.诊断临床症状结合在粪便中发现虫卵可确诊。
5.预防粪便进行发酵处理,不要给猪吃生鱼。
6.治疗
①可试用六氯酚,每千克体重20毫克,每天1次,连服2-3天。
②丙酸呱嗪:每千克体重0.05-0.06克,混于饲料中喂给,每天1次,5天1个疗程,效果良好。
如何预防华支睾吸虫病的感染保护自己和家人
Part Four
个人防护措施
避免生食淡水鱼、虾等水产品
华支睾吸虫病主要通过生食淡水鱼、虾等水产品传播 生食水产品可能导致寄生虫感染,引发华支睾吸虫病 煮熟或蒸熟水产品可以杀死寄生虫,降低感染风险 避免生食淡水鱼、虾等水产品是预防华支睾吸虫病的有效措施
避免在淡水环境中游泳、嬉戏
华支睾吸虫病主要通过淡 水环境中的寄生虫传播
避免食用未清洗干净的蔬菜和 水果
避免饮用未煮沸的水Leabharlann 避免使用未消毒的餐具和厨具
避免接触疫水
避免在疫水区域游泳、洗澡、洗衣等 避免饮用疫水或食用疫水污染的食物 加强个人卫生,勤洗手,保持皮肤清洁 加强环境保护,保护水源,防止污染
定期进行体检
体检项目:血常规、肝功能、 肾功能等
定期体检的重要性:及时发 现疾病,及时治疗
避免在淡水环境中游泳、 嬉戏可以减少感染风险
游泳、嬉戏时应选择安全 的水域,避免接触可能含
有寄生虫的水源
如果必须在淡水环境中游 泳、嬉戏,应采取必要的 防护措施,如佩戴防护设
备、使用消毒剂等
注意个人卫生,勤洗手
保持手部清洁:经常洗手,使用肥皂或洗手液 避免接触感染源:避免接触可能含有华支睾吸虫病的水源和食物 保持食物卫生:食物要煮熟煮透,避免生食或半生食 加强锻炼:提高自身免疫力,降低感染风险
华支睾吸虫病的危害
感染途径:通过生吃或半生吃 淡水鱼、虾等水产品
症状:早期症状不明显,晚期 可能出现肝硬化、胆管癌等严 重疾病
影响人群:主要影响生活在淡 水流域的居民
预防措施:不吃生鱼、虾等水 产品,注意个人卫生,加强水 源管理
Part Two 预防华支睾吸虫病的方
法
注意饮食卫生
犬华支睾吸虫病的诊断与防治
犬华支睾吸虫病的诊断与防治犬华支睾吸虫病是由后睾科(Opisthochiidae)支睾属(Clonorchis)的中华分支睾吸虫(C.Sinensis)寄生于犬的胆囊及胆管内而引起的一种寄生虫病。
本病在我国分布较广,已有20多个省市有本病报道,以南方各省流行最为严重。
辽宁省辽北地区对此病发生少有报道。
自2001年夏;秋季以来,笔者注意到该病在本地区时有发生,应引起重视。
1发病情况本地城郊一带养犬户较多。
该病首例见于2001年9月,病犬为雌性,4月龄左右,表现极度瘦弱,下腹有轻微下坠感,排棕黑色水样便,有呕吐症状,黏膜苍白黄染。
据犬主介绍,病犬较同窝犬明显瘦小,怀疑有寄生虫,曾用左旋咪唑驱过虫。
1周前开始食欲减退,腹泻,曾用抗生素进行治疗,但未见任何好转,病情逐渐加重,遂到医院求诊。
当即采取止吐、止血、补液等对症治疗,待进一步检查确诊,次日上午病犬死亡。
经尸体剖检、病原学检查,确诊为犬华支睾吸虫病。
以后所遇病例经及时诊断和妥善治疗,大多获得痊愈。
2临床症状本病常呈慢性经过。
轻度感染时无明显症状;重度感染时,最初表现为精神萎靡、消化不良、食欲不佳、病情逐渐加剧,出现呕吐、下痢、贫血、黄疽等症状。
后期显著消瘦,肝硬变,多继发腹水而使腹部膨大,如不及时治疗,常导致死亡。
3剖检变化肝脏肿大,可达正常的2~3倍,表面凹凸不平,布满土黄色、大小不一的囊肿;胆囊肿大、胆汁浓稠、胆管变粗,在囊肿、胆管、胆囊内可见大量活的虫体和虫卵;十二指肠内可见少量虫体,小肠黏膜出血,肠壁水肿,胃内常积有大量液体,内含黑褐色絮片状物,腹腔内有数量不等的淡黄色积液。
4诊断①病犬喂过生的或未经煮熟的淡水鱼虾。
②病犬消瘦、精神沉郁、贫血、黄疸、食欲减退、消化不良、呕吐、排稀便或血便。
腹壁紧张,触诊肝区敏感,肝脏肿大、后移。
③粪便检查发现虫卵即可确诊。
华支睾吸虫卵大小为29×17μm,呈黄褐色,葵花籽形或梨形,顶端有盖,肩峰明显,卵内含有毛蚴。
佛山市华支睾吸虫感染现况分析
佛山市华支睾吸虫感染现况分析1. 引言1.1 疾病背景介绍佛山市华支睾吸虫感染是一种寄生虫病,由华支睾吸虫寄生在人体胆囊内引起的。
该病主要通过摄入感染源污染的食物或水传播,是一种较为常见的肠道寄生虫病。
华支睾吸虫感染在佛山市的发病率较高,尤其在农村地区更为常见。
华支睾吸虫感染主要引起患者出现胆囊炎、胆囊结石等症状,严重时甚至可能导致胆囊癌等恶性疾病。
病因主要是人们饮食卫生不达标,摄入了被感染水源或食物中的华支睾吸虫卵,进入体内后寄生在胆囊内。
佛山市华支睾吸虫感染也受到季节、气候等因素的影响,夏秋季是该病的高发季节。
由于该病症状较为隐匿,且缺乏有效的早期诊断手段,因此容易被忽视,导致病情恶化。
加强对华支睾吸虫感染的认识和预防意识,提高饮食卫生水平,对于避免该病的发生具有重要意义。
【字数:228】1.2 病因分析在佛山市华支睾吸虫感染现况分析中,病因分析是非常重要的一环。
华支睾吸虫是一种寄生在人体血管内的致病原虫,其感染主要是通过受感染的淡水螺类介绍给人体,形成寄生生活史,最终通过人体的胃肠道侵入人体循环系统。
病因分析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寄主与中间宿主之间的关系:华支睾吸虫的生命史需要在淡水螺类和人体之间进行交替寄生,淡水螺类是华支睾吸虫的中间宿主,人体是其最终寄主。
中间宿主的感染情况和数量直接关系到人体的感染情况。
2. 水源和环境因素:华支睾吸虫的传播主要通过受感染的淡水螺类和水源传播给人体,因此水源的清洁情况和环境卫生是影响该疾病传播的重要因素。
污水直排和饮水卫生不达标是导致该疾病传播的主要原因之一。
3. 个人卫生习惯:个人卫生习惯直接关系到该疾病的传播和感染情况,对于生活在寄生虫高发区的人群来说,养成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是预防华支睾吸虫感染的重要手段。
通过对华支睾吸虫感染的病因分析,可以更好地了解该疾病的传播途径与机制,为制定有效的预防措施和治疗方案提供科学依据。
1.3 流行情况佛山市华支睾吸虫感染是一种寄生虫病,主要传播途径是通过受污染的食物或水源进入人体。
华支睾吸虫病流行现状与防治对策.
华支睾吸虫病流行现状与防治对策华支睾吸虫病流行现状与防治对策关键词:华支睾吸虫病流行病学防治华支睾吸虫病,发表论文是由于华支睾吸虫成虫寄生在人体肝胆系统所引起的疾病,主要流行于东亚和东南亚地区,截至1985年,全世界估计有2800万病人,解放以来经广大医学科学工作者多年的研究,证明该病在我国是一种流行面积很广、感染率较高的寄生虫病,严重危害广大人民的身体健康。
1 华支睾吸虫病的流行现状1.1 国外以日本、朝鲜较为严重,日本的华支睾吸虫病从疫区分布范围到人群感染程度都经历了由大到小,由高到低的变迁过程,1922~1929年8年内,所有疫区虫卵检查总阳性率为0.40%,其中冈山县最高为6.17%;1947年全国总阳性率仅为0.003%,冈山县为0.05%;但一些特定地区的阳性率仍很高,如冈山县儿岛郡东兴除村高达67.2%。
在1951年以前,除北海道及冲绳以外几乎全日本都有疫区或病人。
60~70年代,疫区相对缩小,发病率明显减少,但由于日本人喜欢食用生鱼片,所以感染的机会仍频繁,发病者成人高于儿童。
朝鲜华支睾吸虫病呈点、片状或线状分布,其中以洛东江流域及其支流琴湖江流域的居民为多,至少有25%被感染。
1971年在南朝鲜全南道严多村和庆尚道金海村,用华支睾成虫抗原做皮试,阳性率分别为50.30%和76%;粪检虫卵,阳性率分别为55.70%和83%,主要是因为当地居民习惯用人畜粪便喂鱼,并喜欢吃生鱼所致。
目前,朝鲜仍有2%的人感染。
越南的重点疫区是江河及湄公河三角洲平原,估计人群感染率在25%以上。
其他如老挝、柬埔寨、印度、印尼、菲律宾、新加坡、马来西亚也早有报道,除亚洲外,中欧、俄罗斯、英格兰及阿尔及利亚曾有散在病例发生。
1.2 国内据1975年湖北省江陵县西汉古尸及战国楚墓古尸发掘的研究结果表明,华支睾吸虫病在我国流行至少有2300年以上,1903年Boott首次证实我国有华支睾吸虫病。
30年代欧美医生对我国东南沿海城市、日本人对东北及北部城市的人群作了零星的调查,感染率在0.20%~53.73%之间,40年代后我国学者也不断发表调查报告,解放后,特别是近30多年来,几乎各县市都开展了广泛的流行病学调查,已证实国内华支睾吸虫的第一中间宿主淡水螺有6属8种,最主要的为纹沼螺、长角涵螺和赤豆螺3种,华支睾吸虫对第二中间宿主的选择性不强,一般淡水鱼均可,如白皖、黑皖、白鲢、鲤鱼等;小型鱼类主要为麦穗鱼、棒花鱼、黄颡鱼、克氏鲦鱼,以麦穗鱼感染率和感染度最高,在传播中起重要作用;淡水虾也可作为第二中间宿主。
华支睾吸虫病应该如何预防?
华支睾吸虫病应该如何预防?
*导读:本文向您详细介绍华支睾吸虫病应该如何预防,常见预防措施有哪些。
以及华支睾吸虫病应该如何护理,华支睾吸虫病常见的护理办法有哪些等方面内容。
*怎样预防华支睾吸虫病:
*一、预防
1.提高自我防范意识,不吃生鱼虾,提倡科学的烹调和食用鱼的习惯,防止误食囊蚴,把住病从口人关。
2.控制传染源在流行区进行普治普查,积极治疗病人和带虫者。
对重点人员、高发人群要重点检查、重点防治。
加强保虫宿主的管理,不用生鱼虾喂狗、猫、猪等动物。
3.切断传播途径对动物粪便等排泄物进行无害化处理,防止人畜的交叉感染。
保护好水源,防止病畜的排泄物污染。
在春季螺开始繁殖前,采用药物灭螺,以切断华支睾吸虫病的流行环节。
*以上是对于怎样预防华支睾吸虫病方面内容的相关叙述,那么,下面再看下华支睾吸虫病的护理方法,华支睾吸虫病的常见护理措施。
*华支睾吸虫病常见护理方法:
*一、护理
影响华支睾吸虫病预后的主要因素有:①感染的虫数;②重复感染情况;③治疗情况。
轻型患者如不再重复感染,经治疗后预后良好。
重型感染者甚至已发展至肝硬化者,如能避免重复感染,经积极治疗后病情及肝病变均可获得明显好转。
并发胆囊胆管炎、胆管阻塞者,如及时治疗,预后亦良好。
合并病毒性肝炎时,肝炎症状较明显,病程迁延,肝功能恢复较慢。
*温馨提示:以上就是对于怎样预防华支睾吸虫病,华支睾吸虫病的护理方法方面内容的介绍,更多相关资料请继续关注疾病库,或者在站内搜索“华支睾吸虫病”可以找到更多,希望以上内容对您有帮助!。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酱油
5 hr
•醋
2 hr
生 产 方 式
● 易感人群
• 普遍易感
平原水网地区:成人为主 山地丘陵地区:儿童为主
四、致 病
• 主要危害是肝受损,发生在肝的次级胆管,也可累及胆总管、胆囊。
• 异位寄生,引起胰腺炎。
虫体
• 临床表现:以消化道症状为主,无特异性。如: 上腹不适,腹痛、腹泻,厌油,乏力,肝区隐 痛等。体征:肝肿大,多左叶
三、流行
• 华枝睾吸虫在世界上主要分布于中国、韩国、越 南和俄罗斯(远东地区)。
• 我国分布广泛:25个省、区、市有本地感染的 病例,南方以广东,广西,珠江三角洲最为流行, 北方以黑龙江、辽宁、吉林等省流行严重,其他 地区都有片、点分布
• 流行区人群感染率为2.4 , 感染人数约1249万 人。
—— 流行环节
• 儿童和青少年感染,常有营养不良、贫血、发 育障碍,临床表现往往较重,死亡率较高,极 少患者可致侏儒症。
肝吸虫感染致肝癌患者肝脏照片
五、诊断
• 询问病史
• 是否来自流行区 • 有否生食/半生食淡水鱼、虾史 • 职业等
实验诊从口入”关 • 不用生鱼喂养猫、狗 等保虫宿主 • 加强水源和粪便管理 ,切断传播途径 • 及时治疗病人和病畜 ,控制传染源
吡喹酮:125mg/kg体重,2天为一疗程
• 传染源
• 病人、无症状带虫者 • 家畜(猫、犬等)、野生动物
• 传播途径
感染方式
生食/半生食含有囊 蚴的淡水鱼虾
“鱼生”、“鱼生粥” “生鱼佐酒”、“野外烧烤” “生鱼处理不当”
鱼生
影响囊蚴存活的因
素
• 温度 90 °C 1 sec
75 °C 3 sec
70 °C 6 sec
60 °C 15 se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