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2020年高考语文二轮复习专题12古代诗歌阅读之表达技巧与思想情感讲含解析

合集下载

2019届高三语文二轮复习专题古诗词鉴赏之表达技巧课件(26张)

2019届高三语文二轮复习专题古诗词鉴赏之表达技巧课件(26张)
明方法 从审到答 求满分 思路解构 再提升 跟踪训练
大二轮复习 语文
(四)结构章法题答题三步骤 1.明技巧:指明行文构思的技巧(铺垫、照应、以景作结、先抑 后扬、卒章显志) 2.释运用:阐述内容的转换,景情的关联。 3.析作用:概述这种结构技巧的效果,及在表情达意上的作用。
明方法 从审到答 求满分 思路解构 再提升 跟踪训练
明方法 从审到答 求满分 思路解构 再提升 跟踪训练
大二轮复习 语文
阅读下面这首元曲,完成后面的题目。 [双调]水仙子·重观瀑布 乔吉
天机织罢月梭闲,石壁高垂雪练寒。冰丝带雨悬霄汉,几千年晒 未干。露华凉人怯衣单。似白虹饮涧,玉龙下山,晴雪飞滩。
本曲运用了哪些修辞手法?结合内容进行赏析。(6分) 答:
明方法 从审到答 求满分 思路解构 再提升 跟踪训练
大二轮复习 语文
【例2】 (表现手法题)(2018·高考浙江卷)阅读下面这首诗,完 成后面的题目。
送王昌龄 李颀
漕水东去远,送君多暮情。 淹留野寺出,向背孤山明。 前望数千里,中无蒲稗生。 夕阳满舟楫,但爱微波清。 举酒林月上,解衣沙鸟鸣。 夜来莲花界①,梦里金陵城。 叹息此离别,悠悠江海行。
【注】 唐宣宗大中初年,原任山西太原幕府掌书记的马戴,因 直言进谏而被贬为龙阳(今湖南汉寿)尉。
颈联被认为是晚唐诗中的名句,除对仗外,本联还运用了什么表 现手法?请结合诗句加以赏析。(6分)
答:
明方法 从审到答 求满分 思路解构 再提升 跟踪训练
大二轮复习 语文
解析:对表现手法的考查,主要集中在“虚实结合”“动静结 合”“渲染”“衬托”“白描”等方面。结合题干提问角度,先答出 手法,然后再结合具体内容来分析。
明方法 从审到答 求满分 思路解构 再提升 跟踪训练

2020年高考语文二轮复习:诗歌鉴赏答题技巧和常见思想感情总结

2020年高考语文二轮复习:诗歌鉴赏答题技巧和常见思想感情总结
2020年高考语文二轮复习:诗歌鉴赏答题技巧和常见思想感情总结
1
一、答题技巧解析
题型
题目关键词
方法步骤
解答模式
分析人物形象
形象
①区分形象类型
②注意人物的塑造方法——诗歌表达技巧(描写)
③概括人物形象特点
④分析意义、原因;知人论世
总分总
①写什么:概括内容,形象(身份+性格、气质特点+行为)
②怎么写:分析场景特点、表达技巧
③不畏权贵
咏史怀古诗
怀古伤今,描绘昔盛今衰之景(刘禹锡《石头城》)
怀人伤己,怀才不遇(杜甫《蜀相》)
赠友送别诗
①留念、思念
②劝勉,祝福
③别时依依不舍,别后孤寂,惆怅、落寞
羁旅思乡诗
原因:客居在外、滞留他乡、漂泊异地、谋求仕途、被贬赴任途中、游历名山大川、探访亲友
①羁旅之苦:孤独、凄凉、思乡(张继《枫桥夜泊》,马致远《秋思》)
名句赏析型
名句、某一联
情、景、意
(三者皆说或侧重一面)
①明确具体景物形象
②再现景物形象(优美翻译)
③概括特点
④总结思想感情
语言特色型
语言风格、语言艺术
品味整体
①用一个词或一句话准确点明特点
②具体分析如何体现
③指出情感
表达技巧题
表现手法、表达技巧、艺术手法、构思之妙、怎样抒发
①明确手法
②分析效果及作用
③为什么写:概括特征、社会意义及作者思想情感
分析意象、物象
①熟记物象的象征意义
②结合作者经历分析意义
③抓住物象的特征与作者感情
①找出并概括主要物象
②总结特点、评价感情色彩
③结合诗人经历谈思想情感

高考语文二轮复习专题古代诗歌阅读之表达技巧与思想情感练

高考语文二轮复习专题古代诗歌阅读之表达技巧与思想情感练

专题12 古代诗歌阅读之表达技巧与思想情感练基础1、【18届湖南省长沙市第一中学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后面各题。

与夏十二登岳阳楼①李白楼观岳阳尽,川迥洞庭开。

雁引愁心去,山衔好月来。

云间连下榻,天上接行杯②。

醉后凉风起,吹人舞袖回。

【注】①乾元二年,李白流放途中遇赦,回到江陵。

南游岳阳而作此诗。

诗中的“山”为君山。

②行杯:谓传杯饮酒。

(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A. 这是一首五言律诗。

就其风格而论,意气豪放,境界宏大,既描写了楼高湖阔的美丽景致,也表达了诗人流放遇赦的酣畅心情。

B. 第二联对仗工整,不但上下句词性相同,平仄相对,而且内容也相互照应。

这两句是全诗诗眼所在,写得生动活泼,精彩传神。

C. 第三联写诗人在岳阳楼上住宿、饮酒,仿佛在天上云间一般。

诗句想象奇特,用夸张的手法生动写出了诗人恍若置身仙境的情景。

D. 尾联写诗人醉后的情景,楼上凉风习习,衣袖翩翩,诗人感到了阵阵凉意,字里行间无不流露出人生不遇的感伤情怀。

【答案】D(2)诗歌第二联运用了怎样的表现手法?试作简要赏析。

【答案】第二联运用了拟人的表现手法。

诗歌赋予大雁和君山人格化的特点,上句写大雁有意为诗人带走愁心,下句写君山有情为诗人衔来好月,愁去喜来,表达了诗人流放遇赦后的喜悦心情。

【解析】题干问“诗歌第二联运用了怎样的表现手法?试作简要赏析”,这是考查诗歌的技巧。

首先要明确“表现手法”包括的范畴,然后结合第二联分析。

“雁引愁心去,山衔好月来”,颔联写仰观天宇所见、所感。

鸿雁南飞,月升东山,这本是人们司空见惯的客观景物,但是在特定的环境气氛之下,却能够荡人心神,触发人的情怀。

诗人处于浩渺无边的洞庭之上,那种忧戚烦闷的心情顿时为之一畅,所以“愁心去”、“好月来”便恰到好处地表现了畅然一适的愉悦心情。

句中的“引”“衔”二字,并不是客观景物的实写,而是写诗人此时此景之下的主观感受,且这两个动作的对象是“雁”和“山”,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把诗人流放遇赦后的喜悦心情表现得淋漓尽致。

高考复习古代诗歌鉴赏之表达技巧

高考复习古代诗歌鉴赏之表达技巧
2、 滁洲西涧 韦应物 独怜幽草涧边生,上有黄鹂深树鸣。 春潮带雨晚来急,野渡无人舟自横。 问:这首诗在情与景的抒写上有何特色?试略作分析。
答:诗人运用了寓情于景的手法。(叙)诗人独爱自甘寂寞安 贫守节的涧边幽草,无意居高媚时的黄鹂。郊野渡口一副水急舟 横的悠闲景象。(析)表露出诗人恬淡的胸襟以及不在其位,不 得其用的无奈而忧伤的情怀。(评)
蝉 虞世南 垂绥饮清露,流响出疏桐。 居高声自远,非是藉秋风。
【析】诗中三四句借蝉声远传的独特感受, 道出了蕴含的真理,也就是立身品格高洁 的人,不需要某种外在的凭借,自能声名 远播,从而表达出对人的内在品格的热情 赞颂和高度自信。
(3)借古讽今(喻今、伤今)
咏史诗中常见的表现手法,借历
史上的事件来讽喻当朝。
(2)诗歌的颈联主要运用了哪两种表现 手法?请简要分析。(4分)
作者运用对比和用典的表现手法,借用“齐 人有一妻一妾”(齐人“乞祭余”还不算, 还 要向妻妾炫耀);介之推(甘愿烧死在 绵山中也不出山)两典故对比,在对比中讽 刺了向权贵谄媚的卑鄙小人,赞扬了受迫害 也决不改变操守的有气节之士。 (评分标准:对比手法、用典手法2分,分 析 2分)
登幽州台歌 陈子昂 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 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
诗句开门见山, 直叙登上高台 后, “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 的凄怆、苍凉意境,这意境引发了诗 人感时伤事的情怀,想着天地悠悠 之大,而人之渺小,不禁“独怆然 而涕下”。
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从军行 杨炯 烽火照西京,心中自不平。牙璋辞凤阙,铁骑绕龙城。 雪暗凋旗画,风多杂鼓声。宁为百夫长,胜作一书生。
二、托物言志与借景抒情的区别
1、托物言志常常借助于某物的一 些特性,此“物”非“景”,咏物不是 写景。借景抒情的“景”是指自然风景, 而不是某种物品。

2020年高考专题 高三语文古代诗歌阅读(解析版)

2020年高考专题 高三语文古代诗歌阅读(解析版)

专题古代诗歌阅读(解析版)【考点解读】古代诗歌阅读主要考查学生的鉴赏评价能力:(1)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2)评价作品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

对形象、思想情感、表达技巧的考查是诗歌鉴赏命题的重点,尤其是思想情感的考查每年都会涉及,因此在依据考纲考点备考的过程中,要侧重对这几个考点的备考。

【命题角度】古代诗歌鉴赏由两个小题构成,一个单选题一个主观题,单选题侧重于考查综合鉴赏诗歌内容,而主观题主要考查形象、思想情感和表达技巧等内容。

近期的高考模拟试题中,诗歌取材范围主要以唐宋作品为主,宋代诗歌备受青睐。

因此在备考中全面涉猎各朝代的各题材诗歌作品的同时,仍要加大对唐宋诗歌备考的力度。

分题材对诗歌鉴赏进行备考,明确各题材的主题内容和情感方向,规范各考点答题思路和答题模式。

【方法点睛】(一)解读形象、情感。

解读形象情感,先要总结概括出诗中描绘歌咏的主要形象,再结合诗句分析所咏形象的基本特征,再指出所塑造形象的意义、分析作者的思想感情。

解读诗歌的形象、情感,通常要从以下几个角度切入:从题目序言切入,有的题目序言中点明事件的时间、地点、写作缘起等;从关键的标志性、暗示性词句入手;从背景、作者切入,比如宋代的很多诗词都与破碎山河相联系等;从具体的环境描写及人物动作等方面切入,具体细节具体分析能发现抒情主体的情感变化等。

具体解答时一般的答题模式:用了什么手法,刻画了什么形象(或意境),表达了怎样的情感。

(二)分析意境。

分析意境就是先描述一番诗中所描绘的景象,再用概括的语言总结出其整体上的特色(如氛围特点“孤寂清冷”“恬静优美”“雄浑壮阔”“萧瑟凄凉”等)、给人的感受,当然意境的分析离不开对诗人情感的把握。

解答这类题目要注意以下几点:1.找出诗中的物象、意象;2.展开联想和想象,用自己的语言再现画面;3.点明景物所营造的氛围特点;4.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三)鉴赏语言。

如果是“炼字炼句”,解释该字在句中的含义,应首先把该字放入原句中展开联想描述景象,然后指出运用了某种表达技巧并分析其效果,必要时点出该字烘托了怎样的意境,或表达了怎样的情感。

2024届高考语文二轮复习诗歌专题训练表达技巧题型(含解析)

2024届高考语文二轮复习诗歌专题训练表达技巧题型(含解析)

诗歌专题训练--------表达技巧题型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小题。

御街行·秋日怀旧范仲淹纷纷坠叶飘香砌,夜寂静,寒声碎。

真珠帘卷玉楼空,天淡银河垂地。

年年今夜,月华如练,长是人千里。

愁肠已断无由醉,酒未到,先成泪。

残灯明灭枕头敧[注],谙尽孤眠滋味。

都来此事,眉间心上,无计相回避。

[注]敧(qī):倾斜,斜靠。

1.下列对本词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词的前三句从视觉和听觉来描写,生动地描绘了秋夜景象,自然地引出了秋思。

B.“天淡银河垂地”勾画出秋夜空旷的天宇,“银河”与“月华”都易引起相思之情。

C.“残灯明灭枕头敧”通过细节描写表现了愁人独对残灯、百无聊赖、倚枕昏睡的情状。

D.末尾三句把愁人的思念之情推向高峰。

虽然全词没有一个“思”字,但句句含“思”情。

2.本词与李清照的《声声慢(寻寻觅觅)》运用了哪些相同的表达技巧?请简要分析。

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各题。

并州路李宣远秋日并州路,黄榆落故关。

孤城吹角罢,数骑射雕还。

帐幕遥临水,牛羊自下山。

征人正垂泪,烽火起云间。

【注】李宣远:晚唐诗人,唐德宗贞元间进士。

3.下列对诗歌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首联写秋日黄昏下的并州路,并州虽非家乡,但离开并州再往边关,竟也产生一种类似离乡别故地的思绪。

B.颔联写孤城,是典型的边塞之景。

作者并未直接写愁,但傍晚的号角声更增加了孤城的惨淡之气。

C.颈联写大军的军帐与临水遥相对应,诗人遥望着牛羊悠然下山回家,营造了与“风吹草低见牛羊”相同的意境。

D.尾联写在外征战的人正在落泪,烽火就在不远的地方又开始了,可见战争的残酷,表达了诗人对征人的同情。

4.本诗运用哪些表达技巧抒发情感,请结合诗歌内容简要赏析。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下面小题。

新城道中二首(其一)苏轼东风知我欲山行,吹断檐间积雨声。

岭上晴云披絮帽,树头初日挂铜钲。

野桃含笑竹篱短,溪柳自摇沙水清。

西崦人家应最乐,煮芹烧笋饷春耕。

5.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首联写诗人欲山行,春风吹断了积雨,可见当时风雨交织的天气也没能影响诗人的出行。

专题12+古代诗歌阅读之形象与思想情感(讲)(教师)

专题12+古代诗歌阅读之形象与思想情感(讲)(教师)

专题12:古代诗歌阅读之形象与思想情感(讲案)讲目标1.了解高考古代诗歌阅读形象与思想情感类试题基本题型及命题规律。

2.掌握高考古代诗歌阅读形象与思想情感类试题答题技巧。

讲考点考点一:诗歌中的形象【真题导航】1、【2017年高考课标Ⅱ卷】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14~15题。

送子由使契丹苏轼云海相望寄此身,那因远适更沾巾。

不辞驿骑凌风雪,要使天骄识凤麟。

沙漠回看清禁月①,湖山应梦武林春②。

单于若问君家世,莫道中朝第一人③。

【注】①清禁:皇宫。

苏辙时任翰林学士,常出入宫禁。

②武林:杭州的别称。

苏轼时知杭州。

③唐代李揆被皇帝誉为“门地、人物、文学皆当世第一”。

后来入吐蕃会盟,酋长问他:“闻唐有第一人李揆,公是否?”李揆怕被扣留,骗他说:“彼李揆,安肯来邪?”14.本诗尾联用了唐代李揆的典故,以下对此进行的赏析不正确的两项是(5分)A.本联用李揆的典故准确贴切,因为苏轼兄弟在当时声名卓著,与李揆非常相似。

B.中原地域辽阔,人才济济,豪杰辈出,即使卓越如苏轼兄弟,也不敢自居第一。

C.从李揆的故事推断,如果苏辙承认自己的家世第一,很有可能被契丹君主扣留。

D.苏轼告诫苏辙,作为大国使臣,切莫以家世傲人,而要展示出谦恭的君子风度。

E.苏轼与苏辙兄弟情深,此时更为远行的弟弟担心,希望他小心谨慎,平安归来。

【答案】BD【考点定位】鉴赏诗歌的表达技巧。

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名师点睛】解答本题之前,考生应先明确典故的类型以及诗人运用典故的目的。

典故一般分为两大类,一为国家,一为个人。

运用前者,多为借古讽今,讽谏君王;运用后者,多为仰慕前人,感怀自己,或者抒发同病之悲等。

故解答此类题目,应先关注典故的内容,本题中的典故是“李揆因担心被扣留而否认是‘大唐第一人’”,而苏辙出使契丹与李揆之行相同,故苏轼有与李揆一样的担忧。

15.本诗首联表现了诗人什么样的性格?请加以分析。

(6分)【答案】表现了诗人旷达的性格,苏轼兄弟情谊深重,但诗人远在杭州,与在京城的苏辙已是天各一方。

2020年高考语文古代诗歌鉴赏必考题型之分析诗歌的思想感情素材pdf

2020年高考语文古代诗歌鉴赏必考题型之分析诗歌的思想感情素材pdf

2020年高考语文古代诗歌鉴赏必考题型之分析诗歌的思想感情评价古代诗歌的思想内容和感情包括概括主旨,简析作品的政治意义、思想意义、人生意义,赏析作者的生活情趣、审美情趣和艺术风格,分析诗歌的意境等。

评价古代诗歌的思想内容和感情主要包括:1.理解诗歌语句的意思,根据诗歌的主要内容,分析其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总结诗歌的主旨;2.分析诗歌所反映的社会现实;3.评价诗歌思想内容的积极意义或局限性。

答题思路一、抓住情感语言,掌握情感基调1.抓住两种“情语”:(1)直接找出显性“情语”;(2)细心寻找隐性“情语”2.知道“情语”出现的位置:像直接“情语”,多出现在标题、开头、结尾处,在特殊情况下中间及小序中也会出现。

像隐性“情语”一般藏在写景叙事绘人的文字中和诗的中间位置,有时也会出现在注释中。

必须盯紧这些关键“部位”。

3.关注“情语”表达的特殊性:正常情况下,诗人用什么情语,就表达出什么情感,但有时会用隐晦、曲折、反语的方式表达,如用了“喜”字,就不一定真的表达“喜悦”之情,可能是反语。

因此,不必将“情语”直接拿来就用,还要结合原文语境作准确的理解。

当然,这种“口是心非”的表达方式较为少见。

二、抓住具体抒情方式,领悟含蓄、隐晦的情感古诗抒情主要有直接抒情和间接抒情两种方式。

对于考试来说,最重要的莫过于间接抒情,因为它表达的情感含蓄、隐晦,给情感的把握带来不小的难度。

在解题过程中须区分具体的间接方式,对症下药。

1.借景抒情:抓景语悟情语借景抒情是古诗最常用的抒情方式,从景物描写中挖掘出思想情感是每一个考生都必须具备的基本功。

主要途径是通过细读,看看写了哪些景物,这些景物的特征是什么,色调是什么(指冷色调与暖色调),它们又与情感有着怎样的正关联或负关联。

2.托物言志:抓物语悟情志借物抒情也是古诗常见的抒情方式。

应抓住描写物象的语言,分析物象的外在特征(形态、色彩、味道)和内在品性以及环境特点,并能深入其里,联系诗人自身的经历和所处的社会环境,找准物与志的契合点。

2020高考语文调研大二轮复习古代诗歌鉴赏鉴赏表达技巧

2020高考语文调研大二轮复习古代诗歌鉴赏鉴赏表达技巧

进入导航
第19页
4.借代:借用相关的事物来代替所要表达的事物,或 借事物的局部(或特征)来代替所要表达的事物。借代的运用 可以使语言简练、形象、含蓄。“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 瘦”(李清照《如梦令》),诗人用“绿”和“红”两种颜色 分别代替叶和花,写叶的茂盛和花的凋零。
进入导航
第20页
5.对偶:是用两个字数相等、句法类同的语句表现相 反、相对或相关的意思。可以分为正对、反对和串对三种方 式。正对是指上下句意思相似相近、相补相称的对偶形式。 例如:“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李商隐《无 题》)反对是指上下句意思相反或相对的对偶的形式。如:“生 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李清照《夏日绝句》)串对也叫 流水对,是指上下句意思具有承接、递进、因果、条件等关 系的对偶形式。如:“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王之涣 《登鹳雀楼》)
进入导航
第16页
1.比喻:是用另一本质不同而又有相似之处的事物打 比方的修辞手法。一般分为明喻、暗喻、借喻。它的主要作 用是化平淡为生动,化抽象为具体,化深奥为浅显。“遥望 洞庭山水色,白银盘里一青螺”(刘禹锡《望洞庭》),诗歌 巧妙地以“螺”作比,将皓月银辉下的山比作银盘里的青 螺,色调淡雅,山水浑然一体。
第5页
借景抒情:借助客观景物的描写来抒发主观感情。借 景抒情,往往使情感含而不露,蕴藉悠远,深切动人。 如杜甫的《绝句(其二)》:“江碧鸟逾白,山青花欲燃。 今春看又过,何日是归年?”作者借对清新美好的春 间接 光景色的描写,透露出思归的感伤,以乐景写哀情, 抒情 别具韵致。 寓情于景:作者的喜怒哀乐与写景状物结合在一起, 作者通过对景物的描写来表达自己的感情。如《琵琶 行》中:“东船西舫悄无言,唯见江心秋月白。”
进入导航

高考语文二轮复习专题古代诗歌阅读之表达技巧与思想情感讲

高考语文二轮复习专题古代诗歌阅读之表达技巧与思想情感讲

专题12 古代诗歌阅读之表达技巧与思想情感讲目标1.了解高考古代诗歌阅读表达技巧与思想情感类试题基本题型及命题规律。

2.掌握高考古代诗歌阅读表达技巧与思想情感类试题答题技巧。

讲考点※考点一:表达技巧【高考典例】1、【2020年高考浙江卷】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19—20题。

(8分)采地黄者白居易麦死春不雨,禾损秋早霜。

岁晏无口食,田中采地黄①。

采之将何用?持以易糇粮。

凌晨荷插②去,薄暮不盈筐。

携来朱门家,卖与白面郎。

与君啖肥马,可使照地光。

愿易马残粟,救此苦饥肠!【注】地黄:玄参科植物名,其根可入药。

②插:通“锸”。

铁锹。

19.本诗前八句叙写,后六句叙写,反映了中唐时期悲惨的社会现实。

(2分)【答案】采地黄卖地黄【考点定位】评价文学作品的思想内容。

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名师点睛】因题干中已经指出“前八句”和“后六句”,所以此题侧重考查对诗歌内容的理解和归纳。

解答时首先要通读全诗,简单翻译诗句内容,注意抓感情词、反复出现的词语和过渡句、结论句来分析,逐联概括诗句内容,最后分别归纳前八句和后六句的内容即可。

前八句写了采地黄的原因,采地黄的过程,所以中心内容是采地黄;后六句集中写了卖地黄的对象以及央求买者的话语,所以中心内容应为卖地黄。

20.这首诗的叙述与对比手法特色鲜明,试作赏析。

(6分)【答案】叙述:①以采地黄者的口吻叙述,虽无一字怨语,读来却愈觉辛酸。

②以时间顺序来叙述事情发展过程,层层深入,脉络分明,给人以清晰而深刻的印象。

③从头到尾都是客观叙述。

诗人寓情于事,貌似不动声色却渗透自己的爱憎之情。

对比:①朱门与农家、白面郎与采地黄者、肥马食地黄与采地黄者饥肠无食等对比,揭露了贫富差距。

②着重突出“人不如马”,加强了对比效果,揭露深刻,批判的锋芒更加犀利。

【考点定位】鉴赏文学作品的表达技巧。

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名师点睛】本题考查鉴赏诗歌的表达技巧,这类题目的答题思路是:第一步,明手法。

第二步,阐运用,结合诗句阐释这种手法在诗文中是如何运用的。

2020版高考语文总复习专题十二古诗词鉴赏Ⅲ核心突破四领悟古诗思想感情讲义

2020版高考语文总复习专题十二古诗词鉴赏Ⅲ核心突破四领悟古诗思想感情讲义

核心突破四领悟古诗思想感情——情为何物家国情怀一、古代诗人的人生经历和情怀观察那些写诗吟词的古代诗人,就会发现他们的人生经历、思想感情都有共同之处:1.人生理想与人生道路古代诗人的理想是“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和“功成身退”。

“儒”和“道”成了诗人的两大思想主流。

“穷”即政治失意,人生不得志,怀才不遇;“达”即建功立业,功成名就。

其中,“独善其身”,可视为身退,就是出世人生;“兼济天下”,可视为功成,就是入世人生。

《古人“身退”的前提是“功成”,但有作为的诗人大多不能“功成”,只好走三条路:其一,愤世嫉俗,郁闷伤感(多信奉儒家思想),如屈原、杜甫;其二,黯然退隐,悠然闲适(多信奉道家思想),如陶渊明、孟浩然;其三,愤世嫉俗,不得不退隐,却又心有不甘,饱受出世与入世矛盾的煎熬(多信奉儒家、道家、佛家思想),如李白、苏轼。

“身退”后,不再关注天下,而是更多地关注自身的品性,在“未功成”和“退隐”之间寻找一个平衡点。

2.喜怒哀乐的缘由古代诗人的情感无非就是“喜怒哀乐”四字,同常人一样。

但引起这些情感的缘由却与众不同:(1)喜乐。

这种情感在古诗中很少见,让他们“喜乐”的大致有三方面因素:①自然。

祖国各地大好河山优美多姿。

②国家。

国家太平繁荣,百姓安居乐业。

③人生。

隐逸生活闲适、自由;政治得意,功业有成。

历经战乱后暂得安宁,亲人(友人)团聚,回归故乡。

(2)悲愤。

这种情感在古诗中最为常见,有人说,中国古代诗词是用“愁”做成的,让他们悲愤、忧愁、痛苦的因素较为丰富、复杂:①国家。

报国无门,山河沦丧,小人当道;统治者穷兵黩武,当权者昏庸腐朽。

②百姓。

人民遭受苦难,剥削者压榨人民。

③亲人。

相思不得相见。

④友人。

依依不舍的留恋,离愁别恨,牵挂、担忧、关切。

⑤历史。

昔盛今衰,王朝兴替;借古讽今,由历史寄托怀才不遇、统治者昏庸、壮志难酬等。

⑥人生。

不得志,仕途失意,被贬谪;人生短暂,年华易逝;年华已老,壮志未酬;客居他乡,孤独寂寞;人生无常,伤春悲秋。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9-2020年高考语文二轮复习专题12古代诗歌阅读之表达技巧与思想情感讲含解析讲目标1.了解高考古代诗歌阅读表达技巧与思想情感类试题基本题型及命题规律。

2.掌握高考古代诗歌阅读表达技巧与思想情感类试题答题技巧。

讲考点※考点一:表达技巧【高考典例】1、【xx年高考浙江卷】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19—20题。

(8分)采地黄者白居易麦死春不雨,禾损秋早霜。

岁晏无口食,田中采地黄①。

采之将何用?持以易糇粮。

凌晨荷插②去,薄暮不盈筐。

携来朱门家,卖与白面郎。

与君啖肥马,可使照地光。

愿易马残粟,救此苦饥肠!【注】地黄:玄参科植物名,其根可入药。

②插:通“锸”。

铁锹。

19.本诗前八句叙写,后六句叙写,反映了中唐时期悲惨的社会现实。

(2分)【答案】采地黄卖地黄【考点定位】评价文学作品的思想内容。

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名师点睛】因题干中已经指出“前八句”和“后六句”,所以此题侧重考查对诗歌内容的理解和归纳。

解答时首先要通读全诗,简单翻译诗句内容,注意抓感情词、反复出现的词语和过渡句、结论句来分析,逐联概括诗句内容,最后分别归纳前八句和后六句的内容即可。

前八句写了采地黄的原因,采地黄的过程,所以中心内容是采地黄;后六句集中写了卖地黄的对象以及央求买者的话语,所以中心内容应为卖地黄。

20.这首诗的叙述与对比手法特色鲜明,试作赏析。

(6分)【答案】叙述:①以采地黄者的口吻叙述,虽无一字怨语,读来却愈觉辛酸。

②以时间顺序来叙述事情发展过程,层层深入,脉络分明,给人以清晰而深刻的印象。

③从头到尾都是客观叙述。

诗人寓情于事,貌似不动声色却渗透自己的爱憎之情。

对比:①朱门与农家、白面郎与采地黄者、肥马食地黄与采地黄者饥肠无食等对比,揭露了贫富差距。

②着重突出“人不如马”,加强了对比效果,揭露深刻,批判的锋芒更加犀利。

【考点定位】鉴赏文学作品的表达技巧。

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名师点睛】本题考查鉴赏诗歌的表达技巧,这类题目的答题思路是:第一步,明手法。

第二步,阐运用,结合诗句阐释这种手法在诗文中是如何运用的。

第三步,析效果,指出此种手法有何效果,传达出诗人怎样的感情。

本题题干要求答出“叙述与对比”手法的特色,解答时,对“叙述手法”可以从叙述角度、叙述顺序、叙述特点等角度分析,首先指出诗歌采用了什么样的叙述角度、叙述顺序,有什么样的叙述特点,然后分别指出其表达效果;对“对比手法”则要先通读全诗,找出诗中用到对比手法的具体内容,一一列出,然后再分析运用对比手法表达了怎样的情感,突出了怎样的主题,有什么表达效果。

2、【xx年高考北京卷】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15—18题。

晓行巴峡王维际晓投巴峡,馀春忆帝京。

晴江一女浣,朝日众鸡鸣。

水国舟中市,山桥树杪【1】行。

登高万井出,眺迥二流明。

人作殊方语,莺为故国声。

赖多山水趣,稍解别离情。

注释:【1】树杪:树梢。

15.下列对本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巴峡乡邑旭日东升,众鸡鸣唱,晴朗的江边一个女子在浣洗。

B.水国乡民在舟中行商,山上有桥,行人走在桥上,如在树颠。

C.诗人登高远眺,万亩良田,井然有序,二水流过,分外澄明。

D.诗人在暮春之际来到巴峡,山水之趣宽解着诗人的离愁别绪。

【答案】C【解析】本题考查对诗句内容的理解。

C项,应该是“万家井邑出现”,不是“万亩良田,井然有序”。

结合地理位置分析。

【考点定位】鉴赏诗歌的语言。

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名师点睛】具体分析选项的时候要注意结合题目、作者、注释等内容。

应仔细查对原文的词句,全面理解,综合分析,两者间的差别正是把握全文的关键所在。

对似是而非处,要有借题解文的意识。

16.“人作殊方语,莺为故国声”一联中,鸟雀之声传递了作者的思乡之情。

下列诗句采用这一写作手法的一项是(3分)A.欲暮黄鹂啭,伤心玉镜台。

(王昌龄《古意》)B.天寒雁声急,岁晚客程遥。

(晁补之《吴松道中》)C.苍鸠鸣竹间,两两自相语。

(张耒《感春》)D.殷勤报春去,恰恰一莺啼。

(杨万里《和仲良春晚即事》)【答案】B【考点定位】鉴赏诗歌的表达技巧。

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名师点睛】抒情方式分为直接抒情(又叫直抒胸臆)和间接抒情,间接抒情一般有借(触)景抒情、寓(融)情于景、以景结情、借物抒情、借古抒情、借典抒情等。

借景抒情是诗人对某种景象或某种客观事物有所感触时,把自身所要抒发的感情、表达的思想寄寓在此景此物中,通过描写此景此物予以抒发。

融情于景就是将感情融会在特定的自然景物或生活场景中,叫“移情入景”。

17.同样是描绘山峡,《晓行巴峡》与下列诗句相比,在运用意象、抒发情感方面有何不同?请结合诗句,具体分析。

(6分)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郦道元《水经注》)玉露凋伤枫树林,巫山巫峡气萧森。

(杜甫《秋兴八首》)【答案】《晓行巴峡》:所用的“晴江”“浣女”“朝日”“鸡鸣”“水国”“万井”等意象,显示了巴峡水乡的祥和,色调明丽,诗人置身其中,虽有淡淡的思乡之情,情感却并不悲苦。

对比诗句:所用的“猿鸣”“玉露”“枫树”等意象,显示了巫峡的萧瑟阴森,色调凄冷,情感悲苦。

【解析】本题考查意象和抒发情感方面的比较分析。

分别分析诗句所用的意象,然后进行比较。

抒发情感主要包括抒情方式和抒情内容等,如“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选用“猿鸣”,猿声凄异其哀转之声,产生惊惧之情,从而倍感凄楚。

“泪沾裳”,远离亲人,涉险至此。

【考点定位】鉴赏诗歌的形象,评价诗歌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

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名师点睛】诗歌的情感分析类题目一直是考试的重点,但是考核的难度并不是太大,存在的问题主要是不知道答题的突破口,答题时要注意结合诗中标题、注释和诗中表情达意的重点句子,重点是在自己的答案中要包含诗歌中的重点词语,这样就能和给的答案无限接近,还要注意一般诗歌的情感都要求结合诗句分析,答题时不要只答出情感而放弃诗句。

【考点精解】考纲要求,能鉴赏诗歌的表达技巧,考查考生的鉴赏评价能力。

表达技巧是指作者在塑造形象、创造意境、表达思想感情时所采取的表现手法。

既可以包括各种修辞手法、表达方式的使用,也包括艺术构思上的巧妙使用。

对表达技巧的鉴赏,就是辨识诗歌中所使用的修辞手法、表达方式、表现手法或艺术构思,分析其本身的艺术效果,评价其对表现诗人的思想感情所起到的作用。

【命题规律】高考对于表达技巧的考查,一般要求结合具体内容作相应的具体分析,而不能泛泛而谈。

高考对表达技巧的考查一般分两个层面,一是辨认手法,二是说明其表达效果。

此类试题所涉及的表达技巧有修辞手法、表现手法、表达方式等。

题型有主观题也有客观题。

近年高考体现出综合性命题趋势。

xx年高考仍会沿袭上述高考命题特点。

【技巧点拨】1.立足课本积累常用表达技巧。

高考诗歌鉴赏中考查到的常用表达技巧都是学生在课内诗歌学习中接触过的,所以备考中可以通过对课内诗词的复习,积累诗歌中常见的修辞手法。

2.研究高考表达技巧类试题,把握命题规律。

历年高考表达技巧类试题仍是复习的重点。

通过对高考题目(尤其是近三年的高考题)的研究,一方面可以了解高考表达技巧类试题题型及选材范围,另一方面,通过分析近几年高考试题,可以发现一些考查热点、考查频率,有效提高复习的效率。

3.注意区别容易混淆的表达技巧。

如修辞手法中借喻和借代的区别。

(借喻的本质是“喻”,往往“喻”中有“代”。

借代的本质是“代”,即直接把借体作为主体的替代,不存在“喻”的成分。

借喻可以转换成明喻,借代则不能。

)要洞悉各种修辞手法的表达效果,在解答时适当加入,从而增强语言表述的准确性和严密性。

4.回答时要具体、完善,特别是要结合诗词的具体诗句来分析。

不要仅罗列术语,搞“空对空”式的分析。

5.注意表现手法的广义与狭义之分,区分容易混淆的表达技巧。

一般用“艺术手法”“艺术技巧”“手法”等概念通常就是广义的表现手法;还要注意区别容易混淆的表达技巧,如衬托和对比的区别。

(衬托是利用事物间相近或对立的元素,用一些事物作为陪衬来突出所要表现的事物;对比是把两个对立事物或一个事物的两个对立面进行对照,突出事物特点。

二者的区别主要是:(1)衬托有主有次,对比不分主次;(2)对比主体双双出现,衬托主体未必出现。

衬托分正衬和反衬。

)6.了解表达技巧类题目提问方式:这首诗(词)用了怎样的表现手法?/这首诗(词)运用了ⅩⅩ(术语),请简要分析。

/这首诗(词)是怎样抒发诗人的情感的?有什么作用?/诗(词)人是怎样抒发自己的情感的?有何效果?/诗(词)中某句抒发情感时运用了什么手法?/请从表达技巧的角度赏析诗歌ⅩⅩ句。

7.掌握答题思路和模式:第一步准确指出用了何种手法。

【明手法】第二步结合诗句阐释这种手法在诗文中是如何运用的。

【阐运用】第三步指出此种手法有何效果,传达出诗人怎样的感情。

【析效果】赏析修辞方法:揭示手法+分析表达作用(句意+文意+主旨情感)注意:这三个步骤不是固定的,答到哪一层,要根据题干要求灵活处理。

若手法不止一种,则要由主(最典型突出的)到次,分条作答。

8. 常用表达技巧表解:(1)抒情方式(2)描写方法(3(4)修辞手法(5)构思立意技巧【跟踪训练】1、【18届内蒙古包头市第一中学xx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后面小题。

渡湘江杜审言迟日园林悲昔游,今春花鸟作边愁。

独怜京国人南窜,不似湘江水北流。

注:杜审言在唐中宗时曾被贬到南方极为偏远的峰州,本诗是他流放途中所作。

(1)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两项是()()A. 第一句,诗人春天经过一处园林,回想它秋天时的荒芜和破败,不禁悲从中来。

B. 第二句,写到了南下途中鸟语花香的美好,也传递了诗人即将渡江赴边的愁苦。

C. 第三句承上启下,忆昔游而悲、见花鸟成愁、感湘江北流,皆因“京国人南窜”。

D. 结尾句中作者借“湘江水北流”点破诗题,又以“不似”寄托自己的无奈慨叹。

E. 诗人以“水北流”与“人南窜”加以比照,表达了远离京师的孤独、悲愤之情。

【答案】AE【解析】题干要求选出“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两项”,这属于综合考查题,考查学生对诗句内容、技巧以及情感的把握。

A项,“回想它秋天时荒芜和破败”是没有依据的,“迟日园林悲昔游”,从诗中来看,景依旧是迟日繁华,而从注释中可以知道,人的处境却已变为流放赴边,此句是从今天的“悲”追溯昔日的“乐”。

E项,“孤独、悲愤之情”分析欠妥当,“独怜京国人南窜,不似湘江水北流”,从“怜”可以知道,这里要表达的应是诗人内心的愁苦之情。

(2)杜甫有诗句“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春望》),就表现手法而言,本诗有一句与其相同。

请指出来并作简要赏析。

【答案】“今春花鸟作边愁”。

春天的鸟语花香本是赏心悦目的,但因为作者“南窜”而成了“边愁”。

诗人以“花鸟”来反衬“边愁”,可见内心悲伤之重。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