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教案: 第3章 第2节 熔化和凝固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物理教案 :第3章 物态变化 第2讲 熔化和凝固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物理教案:第3章物态变化第2讲熔化和凝固案情回放:1,人体的正常温度是多少?2,人感觉到最舒适的温度是多少?3,1摄氏度温度是怎么定义的?4,温度计是什么原理做成的?5,描述体温计的工作原理。
6,影响温度的因素是什么?讨论:1,世界上水存在有哪些状态?2,世界物质主要有哪些状态?3,物质状态变化的决定因素有哪些?讨论1,固态变成液态是由什么因素决定。
2,液态变成固态是由什么因素决定。
3,举出三个例子固态变成液态。
4,举出三个例子液态变成固态。
讨论:物态变化影响因素是什么?熔化讨论:对海波的加热方式是水浴加热,实验中为什么要水浴加热?讨论:1,海波只有固态存在的线段是?2,海波有固态也有液体存在的线段是?3,海波存在固态的线段是?4,我们将B和C点如何命名。
5,松香的图像有什么特点。
讨论:1,晶体和非晶体的区别关键是什么?2,熔点和凝固点温度一定吗?3,熔化需要的外界条件是什么?4,凝固需要的外界条件是什么?5,根据上面推理,熔化是放热还是吸热?6,根据上面推理,凝固是放热还是吸热?练习:一、选择题1、如图2是海波的熔化图像,从图像中获得的信息正确的是A.海波的沸点是48℃B.海波在BC段吸收了热量C.海波在CD段是气态 D.6min 时海波已全部熔化2、下列物质属于晶体的是( )A.沥青B.冰C.玻璃D.石蜡3、在标准大气压下,萘的熔点是80°C ,则此温度下的萘:A .一定是固态B .一定是液态C .一定是固液共存D .以上三种情况都有可能4、某工厂要制造一种特殊用途的钢铝罐,钢罐内表面要压接一层0.25毫米厚的铝膜,一时难住了焊接和锻压专家。
后经技术人员的联合攻关解决了这一难题:他们先把铝膜紧贴到钢罐内表面,再往钢罐内灌满水,插入冷冻管使水结冰,然后铝膜与钢罐就压接在一起了。
其原因是( )A .铝膜与钢罐间的水把它们冻牢了B .结冰时铝膜与钢罐间的冰把它们粘牢了C .水结冰时膨胀产生的巨大压力把它们压牢了D .水结冰时放出的热量把它们焊牢了5、午饭后,小明和小玲来到商店,小明买了根“冰棍”,小玲买了根“棒棒糖”。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物理第三章 物态变化第2节《熔化和凝固》教案
第三章物态变化第二节熔化和凝固1课时新授课【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能说出物态变化,熔化,凝固,晶体和非晶体的概念。
2.记住常见的晶体和非晶体。
3.掌握物质熔化和凝固时温度变化规律,知道它们发生的条件和过程以及晶体和非晶体的区别.4。
利用熔化吸热和凝固放热解释一些生活现象。
二、过程与方法1.通过实验探究晶体和非晶体熔化过程,掌握使用物理仪器的基本技能和科学探究的步骤。
2。
使学生能够通过图象对实验数据进行处理,理解固体熔化和液体凝固的规律。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教学活动,培养学生尊重自然规律的科学态度,体会交流合作的重要和成果共享的喜悦.【教学重难点】重点:晶体和非晶体熔化和凝固温度变化规律难点:实验现象,组织教学【教学准备】或【实验准备】多媒体课件,海波,石蜡,酒精灯,石棉网,烧杯,试管,温度计,搅拌器,铁架台,火柴,秒表【教学过程】【播放课件】:我国研制的一种新型聚乙烯材料,可以在15℃~40℃之间发生物态变化,把它掺在水泥中,制成墙壁和地板,可以使房间“冬暖夏凉”。
例如北京奥运会著名场馆水立方,你想知道这种新型材料调节温度的奥秘吗?北京水立方(设计意图:以高新科技材料应用为背景,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一、物态变化【引入】:我们的生活离不开水,水是生命之源,那么自然界里的水都有哪些存在形式呢?分别是什么状态?它们之间能否转化呢?生1:水、雨、雾、露水---液态冰、冰雹、雪、霜———固态水蒸气—--—-—-—气态生2:冬天,湖面上的水结成冰;到了春天冰融化成水。
生3:扫地时,我们往地面撒一水,一会儿,水就不见了,变成了水蒸气;水蒸气形成云,又会形成雨降落下来,或形成雪飘落下来生4:……(设计意图:结合生活实例,从生活走进物理,并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引导学生总结出物态变化的概念。
)【播放视频】:燃烧的蜡烛、钢铁熔化和固态氮燃烧的蜡烛钢铁熔化固态氮【师生总结】:自然界中的物质常以固态、液态和气态三种形态存在.物质状态会随着温度变化,在固、液、气三种状态之间发生相互转化。
新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三章第2节《熔化和凝固》教案
第2节熔化和凝固【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能区别物质的气态、液态和固态三种形态,知道物质的固态和液态之间是可以转化的。
2.知道熔化曲线和凝固曲线的物理的含义,并知道晶体和非晶体的区别。
过程与方法1.通过实验探究晶体和非晶体熔化过程,掌握使用物理仪器的基本技能和科学探究的步骤。
2. 使学生能够通过图象对实验数据进行处理,理解固体熔化和液体凝固的规律。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教学活动,养成学生尊重自然规律的科学态度,体会交流合作的重要和成果共享的喜悦【教学重点】晶体和非晶体熔化和凝固温度变化规律。
【教学难点】晶体熔化时吸热而温度不变。
【教学准备】教师用:铁架台、酒精灯、火柴、石棉网、烧杯(200mL)、水、试管、温度计、海波、蜡、萘、铁、铜、铝、玻璃、橡胶、塑料、松香、沥青、多媒体等。
学生用:铁架台、酒精灯、火柴、石棉网、烧杯(200mL)、水、试管、温度计、海波、蜡、萘、铁、铜、铝、玻璃、橡胶、塑料、松香、沥青等——5组。
【教学过程】——评估——交流合作2.熔点和凝固点【评估】回想实验过程,有没有可能在什么地方发生错误?进行论证的根据充分吗?实验结果可靠吗?【交流合作】与同学进行交流。
你们的结果和别的小组的结果是不是相同?如果不同,怎样解释?进行实验与收集证据将温度计插入试管后,待温度升至40 °C左右开始,每隔大约1 min 记录一次温度;在海波或者蜡完全熔化后再记录4~5 次【成果展示】分别选择2—3小组将海波或石蜡熔化图像投影在黑板上。
海波的熔化图像石蜡的熔化图像【提出问题】比较海波和石蜡熔化图像,温度变化有什么不同?晶体非晶体像海波有固定的熔化温度的物质叫晶体除海波外,还有冰、萘、铁、铜、铝等各种金属学生交流讨论评估写出实验报告。
(设计意图:鼓励学生合作探究,体验科学探究的乐趣,更好的培养学生主动探究能力和创新精神。
)思考、交流生1:海波在AB段温度不断上升,在BC段温度却保持不变,在CD段温度又再上升生2:海波在AB段为固体;在BC段为固液共存,且固体减少,液体增多;在CD段为液体生3:AB段是熔化前;BC段为正在熔化;CD段为熔化后生4:石蜡在熔化过程中,吸热,温度不断上升;生5:石蜡在熔化过程中,没有明显的状态变化,先变成粘稠状态,后变稀,最后是液体学生交流、思考、总结温度/℃时间/min温度/℃时间/min晶体熔化时的温度叫熔点。
第三章第2节熔化和凝固(第1课时)教案-2024-2025学年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上册
第三章第2节熔化和凝固(第1课时)教案 20242025学年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上册教案:第三章第2节熔化和凝固(第1课时)一、设计意图本节课的设计方式采用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方式,通过实验和观察,让学生直观地理解熔化和凝固的概念。
活动的目的是让学生掌握熔化和凝固的定义,了解它们在生活中的应用,并培养学生观察、思考和实验的能力。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熔化和凝固的概念,知道它们是物质状态变化的两种形式。
2. 让学生掌握熔化和凝固的条件,了解熔化和凝固过程中吸热和放热的特点。
3. 培养学生通过实验和观察分析问题的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熔化和凝固的概念及其条件。
难点:熔化和凝固过程中吸热和放热的特点。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多媒体课件、实验器材(如铁块、冰块、加热器等)。
学具:笔记本、彩色笔。
五、活动过程1. 引入新课:通过展示生活中熔化和凝固的实例,如冰雪融化、铁水凝固等,引导学生思考熔化和凝固的概念。
2. 讲解与演示:讲解熔化和凝固的定义,阐述它们的条件及吸热和放热特点。
同时,进行实验演示,让学生直观地观察熔化和凝固的过程。
3. 小组讨论:让学生分成小组,讨论熔化和凝固在生活中的应用,以及它们的意义。
4. 课堂练习:设计一些有关熔化和凝固的练习题,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六、活动重难点重点:熔化和凝固的概念及其条件。
难点:熔化和凝固过程中吸热和放热的特点。
七、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课后反思:本节课通过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方式,让学生掌握了熔化和凝固的知识。
但在课堂讨论环节,部分学生参与度不高,今后需加强课堂互动,提高学生的积极性。
拓展延伸:让学生收集生活中的熔化和凝固现象,进行观察和分析,从而加深对知识的理解。
同时,可以组织学生进行小实验,如自制冰棍、铁水铸件等,让学生亲身体验熔化和凝固的过程。
重点和难点解析1. 引入新课的方式:我选择了通过展示生活中熔化和凝固的实例来引入新课。
我认为这种方式能够激发学生的兴趣,使他们能够更好地理解和接受新知识。
第三章第2节《熔化和凝固》教学设计2022-2023年学年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上册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物理第三章第2节《熔化和凝固》教学设计课程基本信息学科物理年级八年级学期第一学期课题熔化和凝固教科书书名:《义务教育教科书物理(八年级上册)》出版社: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日期:2012年6月教学目标1.认识物质的气态、固态和液态三种形态,并初步了解三种物态之间可以相互转化。
2.知道物质熔化、凝固时的规律。
3.知道熔化吸热和凝固放热。
4.了解晶体和非晶体的区别。
5.知道熔化曲线和凝固曲线的物理含义,能分辨晶体和非晶体熔化和凝固图象。
6. 能解释自然界中熔化和凝固的现象。
教学内容【重点】通过实验探究,了解晶体和非晶体的熔化规律。
并认识常见的晶体和非晶体,能通过熔化温度变化曲线图区分晶体非晶体,并解释日常生活中常见的现象。
【难点】重点是设计实验并能准确操作实验仪器,在实验探究的基础上,得出晶体与非晶体的熔化以及凝固规律教学过程一. 引入新课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表演开水结冰的小魔术观察并思考通过小魔术吸引学生兴趣,进入新课。
二.物态变化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1.教师分发冰块,让学生用手握住冰块,感受冰块的变化。
感受冰块的温度,并观察冰块在手中状态的变化通过切身感受冰块的变化,初步感知物态变化中物质的温度和状态的变化。
2.教师让学生阅读课本53页物态变化内容,并适时讲解物质存在三种状态,这三种状态之间可以相互转化,揭示本节课主题。
阅读课本内容三.冰的熔化和凝固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1.提问:能否通过实验让冰块能快速熔化,并记录冰块在熔化过程中温度和状态发生的变化。
结合问题,讨论本次实验所需要的解决的几个问题:实验如何做,实验的操作步骤,实验中要观察现象和记录的数据,组员如何分工,实验中要注意的问题。
通过学生的积极思考和讨论,达成探究实验的基本步骤,。
2教师提示学生在实验中要注意的事项,巡回指导帮助有困难的学生实验。
学生结合课本图3.2-1分组实验,并在表袼中记录实验数据和现象。
通过学生自主实验,记录冰熔化时温度变化。
人教版(2024新版)八年级上册物理第三章3.2《熔化和凝固》教案
人教版(2024新版)八年级上册物理第三章3.2《熔化和凝固》教案教材分析本节内容在物理课程中占据重要地位,是热学部分的基础。
通过探究熔化和凝固现象,学生将理解物质状态变化的本质,掌握晶体和非晶体的区别,以及熔点和凝固点的概念。
本节内容不仅有助于学生构建物质变化的知识体系,还能培养其实验探究能力和科学思维。
学情分析八年级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物理基础知识和实验技能,但对于物质状态变化的微观解释和实验探究方法还较为陌生。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应注重引导学生观察实验现象,分析数据,培养其实验探究能力和科学思维。
同时,考虑到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应设计生动有趣的教学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教学目标物理观念 1. 理解气态、液态和固态是物质存在的三种形态,了解物质状态之间的转化条件。
2. 掌握熔化、凝固的含义,理解晶体和非晶体的区别,以及熔点和凝固点的概念。
科学思维 1. 通过观察实验现象,分析数据,培养观察、分析和概括能力。
2. 初步掌握利用图像表示物理量变化的方法,培养图像思维能力。
科学探究 1. 经历探究固体熔化时温度变化的实验过程,掌握实验探究的基本方法。
2. 学会设计实验方案,记录实验数据,分析实验结果,得出结论。
科学态度与责任1. 激发对自然现象的好奇心和探究欲,培养乐于探索、勇于实践的科学精神。
2. 认识到物理知识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价值,培养热爱科学、热爱生活的态度。
教学重点、难点重点 1. 晶体和非晶体的熔化、凝固特点。
2. 熔点和凝固点的概念。
难点 1. 通过实验探究,总结出固体熔化时温度变化的规律,并用图像表示出来。
2. 理解晶体熔化过程中温度保持不变的原因。
教学方法观察实验法、讨论法、讲授法、探究学习法教具准备酒精灯、铁架台、石棉网、温度计两支、海波、石蜡、水、火柴、坐标纸、投影仪、多媒体教学设备教学环节教师活动学生活动导入新课 1. 播放一段视频,展示冰块融化成水,水又蒸发成水蒸气,最后水蒸气凝结成水珠的过程。
新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物理教案 第三章物态变化第2节 熔化和凝固(含教学反思)
第2节熔化和凝固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1.理解气态、液态和固态是物质存在的三种形态。
2.了解物质的固态和液态之间是可以转化的。
3.了解熔化、凝固的含义,了解晶体和非晶体的区别。
4.了解熔化曲线和凝固曲线的物理含义。
教学重点:通过观察晶体与非晶体的熔化、凝固过程培养观察能力,实验能力和分析概括能力.教学难点:指导学生通过对实验的观察,分析概括,总结出固体熔化时温度变化的规律,并用图象表示出来.教学用具酒精灯、铁架台、石棉网、温度计二支、海波、石蜡、水、火柴、坐标纸、投影仪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多媒体展示生活中的各种物态变化的事例:铁矿石在高温炉中熔化为铁水,从高温炉中倒出的铁水凝固成铁板;低温度实验室在低温状态下制得液态氧、氮和固态氧、氮;不同季节、气候下的水的状态变化。
学生思考交流:还能举一些自然界和日常生活中的各种不同状态的物质吗?引导归纳:随着温度的变化,物质会在固、液、气三种状态之间变化。
联系生活:把水放入冰箱的冷冻室里,水就会变成冰;把冰加入饮料中,冰从饮料中吸收热量就变成了水。
点燃的生日蜡烛的火焰旁边,固态的蜡不断地变成液态的蜡,一部分流下来的蜡滴很快又变成了固态的蜡。
路桥施工人员把固态的沥青加热成液态,再把液态的沥青浇在路面上,很快又变成固态。
引导归纳:随着温度的变化,物质会在固、液、气三种状态之间变化。
二、新课教学探究点一物态变化活动体验:(1)将蜡烛点燃后倾斜一个角度放置在空火柴盒的上方,你能观察到什么现象?学生操作实验,回答观察到的现象:蜡烛逐渐变成烛油往下滴,滴入空火柴盒、冷却后变成了蜡块。
(2)将冰棒放在空烧杯中,过一会儿,你能发现什么现象?学生操作实验,发现烧杯中只剩下半杯糖水。
这些现象可以说明物质的状态发生了怎样的变化?归纳总结:1.物质通常有三种状态,即固态、液态和气态。
如冰、水、水蒸气就是水这种物质的三种状态。
2.物质各种状态之间的变化叫物态变化。
探究点二熔化和凝固1.概念归纳(1)熔化:物质从固态变成液态的过程叫做熔化。
人教版(2024)物理八年级上册-3.2熔化和凝固(教案)
第2节熔化和凝固【2022年版课标要求】1.经历物态变化的实验探究过程,知道物质的熔点、凝固点。
2.了解物态变化熔化和凝固过程中的吸热和放热现象。
3.能运用物态变化熔化和凝固知识说明自然界和生活中的有关现象。
【教学重难点】重点:让学生通过实验探究归纳出晶体与非晶体在熔化过程中的本质区别。
难点:根据图象叙述晶体和非晶体的熔化和凝固的特点。
【教法与学法】教法:教师讲授,引导学生归纳规律,观看多媒体动画,感知物态变化之熔化与凝固,指导学生做好海波熔化实验,分析熔化过程中的特点。
学法:小组实验,积极观察实验现象,归纳总结,联系生活。
【课前准备】学生四人一组。
每组配备熔化实验仪器:酒精灯、试管、烧杯、细线、铁架台、石棉网、温度计、海波、蜡、水、火柴、坐标纸。
【教学过程】一、利用生活事例引入新课教师活动:展示春暖花开、冰雪熔化、滔滔江水、河流干涸、千里冰封、万里雪飘等图片,提问学生,水发生了什么样的变化?变成了什么状态?学生活动:观看图片、认真思考、回答问题。
教师总结:随着气温的变化,冰会熔化,水也会结冰,干旱、少雨的时候,河流也会干涸,就是说,水可以在固、液、气三种状态之间发生变化。
我们周围有很多物质可以发生这样的变化。
那么,物质在固、液、气之间变化有什么特点呢?在接下来的学习中,我们将深入探究。
首先,我们了解两种物态变化——熔化与凝固,引出探究学习的课题。
二、新知学习(一)物态变化及熔化和凝固的定义教师提出要求:让学生自主学习课本内容,了解物态变化及熔化和凝固三个基本概念。
学生活动:阅读课本,了解并标画基本概念。
教师提问三个概念,让学生举出生活中具体实例,概括定义。
1.物态变化:物质各种状态之间的变化。
2.熔化:物质从固态变成液态的过程,如冰变成水。
3.凝固:物质从液态变成固态的过程,如水结成冰。
(二)探究固体熔化时温度变化的规律教师提出问题:冰熔化时,需要什么条件?学生思考回答。
教师进一步提出问题:不同的物质熔化时,温度会如何变化?学生思考、讨论后,回答问题。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三章第2节《熔化和凝固》教学设计
7.总结反馈,巩固提高:课堂结束时,教师对本节课的重点内容进行总结,强调熔化、凝固的定义、图像绘制方法和应用价值。同时,鼓励学生提问,解答学生的疑惑,巩固所学知识。
(二)讲授新知,500字
1.教师详细讲解熔化、凝固的定义,解释它们与物质状态变化的关系。
2.通过动画演示熔化、凝固的微观机制,让学生直观地了解分子在过程中的变化。
3.讲解熔点、凝固点的概念,强调不同物质的熔点、凝固点不同,举例说明。
4.指导学生如何绘制温度-时间图像,分析图像中的温度变化规律。
(三)学生小组讨论,500字
2.学生独立完成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3.教师挑选部分学生的作业进行展示,分析解题思路,纠正错误。
4.针对学生的错误,教师进行针对性讲解,确保学生掌握重难点知识。
(五)总结归纳,500字
1.教师对本节课的重点内容进行总结,强调熔化、凝固的定义、图像绘制方法和应用价值。
2.学生分享学习收获,提出自己在学习过程中遇到的问题。
3.教师解答学生疑问,巩固所学知识。
4.布置课后作业,要求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生活中的熔化、凝固现象,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5.鼓励学生继续关注生活中的物理现象,认识到物理知识在现实生活中的重要性,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
五、作业布置
为了巩固学生对熔化和凝固知识点的掌握,培养他们运用物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特布置以下作业:
4.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通过熔化、凝固知识的学习,了解节能减排的重要性。
5.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鼓励学生在实验、讨论中提出新观点,勇于探索未知领域。
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三章 第2节《熔化和凝固》教案
第2节熔化和凝固教学目标:1.知道熔化现象和凝固现象;2.知道熔化过程中吸热,凝固过程中放热;3.知道晶体有一定的熔点,能用来解释简单现象;4.会查熔点表.5.通过晶体熔化实验,培养观察和实验能力;在实验过程中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教学建议1.引入新课:方法1:利用教材上的素材。
本节教材开头提出的:“黑龙江省漠河镇的最低气温达到过-52.3,在这样冷的地区测气温应该用水银温度计还是酒精温度计”。
这个问题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
既联系了上节讲过的温度计,又可用来导入新课,而且具有实际意义。
方法2:从生活事例引入。
热天,从冰柜中拿出的冰,一会变成了水,再过一段时间水干了,变成看不见的水蒸气,跑得无影无踪。
由此导入新课。
2.学习新课:学习新课的过程应当是在教师的引导下组织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探究过程,使学生不仅学到了知识,而且学到了解决问题的方法,达到提高能力目的。
根据本节内容特点和学生的实际水平可采用两种方法:方法1:启发讲解式。
教师边做演示实验、边提出问题、边讲解。
在讲台上,组织部分学生做“海波(或冰)的熔化”实验,组织另一部分学生做“松香(或蜂蜡)的熔化”实验。
在老师的引导下归纳出“晶体在熔化过程中不断吸热,但温度保持在熔点不变”;“非晶体在熔化过程中不断吸热,温度不断升高,没有固、液共存状态”。
方法2:科学探究式。
在教师的组织下,提出问题,学生猜想和假设,设计实验和进行试验,写出实验报告。
得出“晶体在熔化过程中不断吸热,但温度保持在熔点不变”;“非晶体在熔化过程中不断吸热,温度不断升高,没有固、液共存状态”。
教学设计方案【课题】熔化和凝固【重点、难点分析】晶体的熔化和凝固实验,在熔点(或凝固点)不断地吸热,但温度保持不变,这个现象不容易做到。
要得出正确结论,对实验要求较高,希望按照下面的要去做。
对于晶体和非晶体的区分,学生知道从熔化过程表现出的特点区分就可以了。
【教学过程】1.引入新课方法1:承上启下引入。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第三章第2节《熔化和凝固》教学设计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第三章第2节《熔化和凝固》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理解和掌握熔化和凝固的概念和原理。
2.掌握几种常见物质的熔点和凝固点。
3.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与熔化和凝固相关的问题。
二、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物质:水、冰、蜡烛。
2.教学工具:投影仪、电脑、白板、黑板、书籍、PPT等。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展示一张包含熔化和凝固相关图片的PPT,引起学生的兴趣。
•导入新课前,教师可以通过提问的方式调动学生的思维,引导学生回忆上节课所学内容。
2. 学习新知•通过投影仪或板书的方式,向学生介绍熔化和凝固的概念。
•解释熔点和凝固点的含义,并让学生举一些日常生活中物质的例子。
•展示一些常见物质的熔点和凝固点,如水的熔点为0°C,凝固点为0°C。
•通过提问和回答的方式加深学生对熔化和凝固的理解。
3. 实验探究•教师将水倒入一个玻璃容器中,然后将容器放入冰箱中冷冻。
•引导学生观察水在冰箱中的冷冻过程,并记录下水变成冰的时间。
•提问学生在冷冻过程中发生了什么,引导学生思考和回答。
•教师将冰放置在室温下观察,并让学生记录冰融化的时间。
•引导学生观察和总结熔化和凝固的过程。
4. 拓展练习•提供一些与熔化和凝固相关的问题,并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
•每个小组向全班报告他们的思考和答案。
•教师对问题进行解答和补充,并与学生共同探讨。
5. 总结归纳•教师带领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的知识和实验结果。
•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内容,强调熔化和凝固的重要性和应用领域。
•提醒学生做好笔记,以便复习和复习。
四、教学延伸•学习熔化和凝固的过程,可以引导学生了解更多物质的熔点和凝固点,拓展学生的知识面。
•引导学生进行一些与熔化和凝固相关的实际应用,如制冰淇淋、熔化金属等。
五、教学反思本节课以熔化和凝固为中心,通过实验和讨论引导学生深入理解熔化和凝固的概念和原理。
通过让学生亲自进行实验,可以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观察能力。
然后通过小组讨论和问题解答,培养学生的思考能力和合作能力。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三章第二节《熔化和凝固》教学设计
-在课堂上鼓励学生提问,针对学生的疑问进行解答,帮助学生克服学习难点。
-鼓励学生分享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己的学习心得和发现,促进同伴学习,提高课堂参与度。
5.设计分层作业,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巩固课堂教学效果。
-根据学生的掌握程度,设计不同难度的作业,使每个学生都能在作业中找到适合自己的挑战。
1.注重激发学生的兴趣,引导他们从生活实例中发现熔化和凝固现象,以此为基础,深入探讨物理原理。
2.针对学生对物质状态变化微观机制的理解困难,教师应采用生动的比喻、形象的动画等教学手段,帮助学生建立直观的认识。
3.在讲解熔点和凝固点时,教师应结合实验数据,让学生通过观察和对比,理解不同物质的熔点和凝固点特点。
-结合实验报告、小论文等形式,让学生从不同角度巩固所学知识,提高综合运用能力。
四、教学内容与过程
(一)导入新课
1.教师以生活中的实例引入新课,如:“同学们,你们在生活中都见过哪些物质从固态变为液态,或者从液态变为固态的现象?这些现象是如何发生的呢?”
2.学生分享自己的观察和体验,如冰融化、蜡烛燃烧等。
3.创设生活情境,引导学生从生活中发现物理现象,提高学生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引导学生思考生活中的熔化和凝固现象,如冰棍的制作、金属焊接等,让学生理解物理知识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
-设计相关的问题讨论,如“为什么冰块可以冷却饮料?”“为什么金属在冬天更容易断裂?”等,激发学生探究物理原理的兴趣。
5.家长参与作业:请学生与家长一起讨论,从家庭生活中找到至少一个熔化和凝固现象,共同分析并记录下来,以增强学生将物理知识与实际生活相结合的能力。
作业要求: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 上册 第三章 3.2 熔化和凝固 教案(表格式)
教学设计一、导入新课,明确目标1、复习检测上节课所学知识:(1)常用温度计的测温原理是什么?单位是什么?是怎样规定的?(2)温度计的使用方法(3)体温计的测温方法2、导入:你知道物质有几种状态吗?这些状态可以转化?(学生回答、并举例,教师总结:)1、物态变化:物质由一种状态变成另一种状态的过程。
熔化:物质由固态变成液态。
汽化:物质由液态变成气态升华:物质由固态直接变成气态。
凝固:物质由液态变成固态。
液化:物质由气态变成液态。
凝华:物质由气态直接变成固态。
下面我们先学习……熔化与凝固3、出示学习目标,同学齐读,理解。
二、自主预习梳理新知阅读教材,梳理本节知识点,并标注在教材中。
三、合作探究生成能力目标导学一:物态变化教师组织实验探究:(1)将蜡烛点燃后倾斜一个角度放置在空火柴盒的上方,你能观察到什么现象?学生操作实验,回答观察到的现象:(2)将冰棒放在空烧杯中,过一会儿,你能发现什么现象?学生操作实验,发现烧杯中只剩下半杯糖水。
这些现象可以说明物质的状态发生了怎样的变化?归纳总结:1.物质通常有三种状态,即固态、液态和气态。
2.物质各种状态之间的变化叫物态变化。
目标导学二:熔化和凝固教师引导思考:冰和松香在什么温度下开始熔化?在熔化过程中,温度如何变化?学生大胆猜想:(1)冰熔化一定的温度,松香熔化一定的温度?[有/没有](2)冰熔化时温度,松香熔化时温度 (升高/降低/不变)组织学生设计实验:为检验你的猜想与假设,你需要哪些器材?学生讨论后回答所需的实验器材,教师点拨学生回答实验步骤:1、如图2-28(b)把松香碾碎后放入烧杯中,在松香中插入温度计,记下这时温度计的示数,用酒精灯加热,每隔0.5min记录一下温度计的示数,观察松香状态的变化,直到松香全部熔化5min为止。
2、如图2-28(a)把碎冰块放入烧杯中,在冰块中插入温度计,记下温度计的示数,用酒精灯加热,每隔0.5min记录一下温度计的示数,同时注意观察烧杯中冰的状态变化,直到冰熔化后5min为止。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三章第2节《熔化和凝固》教案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三章第2节《熔化和凝固》教案一. 教材分析《熔化和凝固》是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三章第2节的内容,主要讲述了熔化和凝固的概念、特点以及晶体和非晶体的熔化和凝固过程。
本节课的内容与生活实际紧密相连,便于学生理解和掌握。
在教材中,通过实验和现象的描述,引导学生探究熔化和凝固的规律,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实验能力。
二. 学情分析八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物理基础知识,对实验现象有一定的观察能力。
但是,对于熔化和凝固的微观机制以及晶体和非晶体的特点,可能还比较陌生。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用生动形象的语言和实例,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使学生了解熔化和凝固的概念,掌握晶体和非晶体的熔化和凝固特点;2.过程与方法:通过实验观察和数据分析,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实验能力;3.情感态度价值观:激发学生对物理现象的兴趣,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
四. 教学重难点1.熔化和凝固的概念及特点;2.晶体和非晶体的熔化和凝固过程;3.熔化和凝固过程中的温度变化规律。
五. 教学方法1.采用问题驱动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2.利用实验和实例,生动形象地展示熔化和凝固过程;3.通过小组讨论和总结,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归纳能力。
六. 教学准备1.实验器材:冰、水、温度计、容器等;2.多媒体教学设备:电脑、投影仪等;3.教学课件和资料。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多媒体展示生活中的熔化和凝固现象,如冰雪融化、水结冰等,引导学生关注这些现象,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呈现(10分钟)通过实验和实例,呈现熔化和凝固的过程,如将冰块放入容器中,观察冰块逐渐融化的过程。
在呈现过程中,引导学生观察和记录温度变化。
3.操练(15分钟)学生分组进行实验,观察晶体和非晶体的熔化和凝固过程,记录实验数据。
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疑问。
4.巩固(10分钟)学生根据实验数据,分析晶体和非晶体的熔化和凝固特点,总结熔化和凝固的规律。
第三章第2节熔化和凝固-(教案)2022秋八年级上册初二物理人教版(安徽)
第三章第2节熔化和凝固(教案)2022秋八年级上册初二物理人教版(安徽)我设计这节《熔化和凝固》的课,主要是让学生通过实践活动,理解熔化和凝固的概念,掌握它们的基本原理。
我希望通过这个活动,让学生能够将理论知识与实践相结合,提高他们的实践能力和科学素养。
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是让学生了解熔化和凝固的概念,掌握熔化和凝固的基本原理,能够运用这些知识解释生活中的现象。
同时,通过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实验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在教学难点和重点上,我认为熔化和凝固的原理是难点,因为需要学生理解物质在温度变化时的状态变化。
而实践活动则是重点,因为只有通过实践,学生才能真正理解这些原理。
为了保证教学效果,我准备了各种教具和学具,如温度计、熔化实验装置、凝固实验装置等。
同时,我还准备了一些实践活动所需的材料,如冰块、水、石蜡等。
在活动过程中,我会通过一个生活中的实例引入课题,如冰淇淋的熔化过程。
然后,我会引导学生进行观察和思考,让他们自己发现熔化的特点。
接着,我会组织学生进行实验,让他们亲身体验熔化的过程。
在实验过程中,我会引导学生用所学的知识去解释现象,让他们理解熔化的原理。
在活动重难点上,我会特别关注学生对熔化和凝固原理的理解,以及他们在实践活动中的表现。
对于那些理解有困难的学生,我会给予个别辅导,帮助他们克服困难。
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部分,我会让学生谈谈他们对这节课的理解和感受,以及他们在实践活动中的体验。
同时,我还会布置一些课外作业,让学生在课后进一步巩固所学的知识。
通过这节课,我希望学生能够真正理解熔化和凝固的原理,提高他们的科学素养。
同时,我也希望他们能够通过实践活动,培养观察能力、实验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重点和难点解析:在上述教案中,有几个关键的细节是我需要特别关注的。
引入实践情景的方式是我认为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
通过生活中的实例,比如冰淇淋的熔化过程,我可以让学生更直观地理解抽象的物理概念。
这个环节不仅能够激发学生的兴趣,还能够帮助他们将理论知识与实际生活联系起来,从而更好地理解和记忆。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物理熔化和凝固教案
第三章物态变化第2节熔化和凝固设计说明关于“熔化和凝固”这一节是让学生能区别物质的三态,知道什么是熔化和凝固,理解熔点和凝固点的概念,掌握晶体熔化和凝固时的特点,知道晶体和非晶体的区别。
本节教学中要注重体现从生活走向物理,以学生非常熟悉的冰变成水、水变成冰和水变成水蒸气的现象为例,引导学生认识到物质的三态,以及三态之间是可以相互转化的,得出物态变化的概念。
对于“探究固体熔化时温度的变化规律”,可以采用海波和石蜡对比实验的方法,让学生在实验活动中将两者进行对比,可以发现它们之间的差异。
在教学中,为了使探究的方向更加明确,可以将要观察的现象、要记录的问题、要注意的事项,比如水浴加热法等问题,在探究前就引导学生进行讨论,做到心中有数。
对实验现象和数据的分析,引导学生利用图像法把温度和时间(代表吸放热)的关系描述出来。
对于凝固现象可以让学生明白凝固是熔化的反过程,通过推理并绘出温度—时间图像的方法进行学习。
知道固体熔化和凝固的曲线特征不同,并了解熔化和凝固曲线上每段的意义。
总结熔化和凝固规律,及时引导学生走向社会、了解熔化和凝固在社会生活中的应用。
教学目标1.通过生活中的实例、多媒体等区别物质的三种形态,知道物质的固体和液态之间可以相互转化。
2.通过实验探究知道熔化和凝固的含义。
3.通过实验比较海波与石蜡的熔化和凝固过程,知道晶体和非晶体熔化与凝固过程的区别。
4.会利用记录的实验数据绘制图像,并归纳固体熔化规律。
5.利用实验推理得到凝固过程的特点和图像。
6.通过实验探究活动、交流讨论活动提高学生的合作能力和团队精神。
教学重点难点1.重点:固体在熔化时温度变化规律的探究。
2.难点:晶体和非晶体熔化、凝固图像的特点与区别。
教具学生用:铁架台、试管、大烧杯、酒精灯、海波、石蜡、水、温度计、石棉网、火柴、停表等。
教师用:多媒体、烧杯、酒精灯、冰块。
教学过程回顾思考1.摄氏温度的规定:把在标准大气压下冰水混合物的温度定为________℃,沸水的温度定为________℃;0 ℃和100 ℃之间分成________个等份,每个等份代表________,如人的正常体温在“37 ℃”左右,读做________。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物理第三章第2节《熔化和凝固》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物理第三章第2节《熔化和凝固》教学设计武汉市黄陂区长岭中学甘波●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理解固态、液态和气态是物质的三种状态。
2.了解物质的固态和液态之间是可以转化的。
3.了解熔化、凝固的含义,了解晶体和非晶体的区别。
4.了解熔化曲线和凝固曲线的物理含义。
二、过程与方法1.通过观察晶体与非晶体的熔化、凝固过程培养观察能力。
2.通过探究固体熔化时温度变化的规律,感知发生状态变化的条件,培养学生的实验能力和分析概括能力。
3.通过探究活动,培养学生认识图象、利用图象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1.通过教学活动,激发学生对自然现象的关心,产生乐于探索自然现象的情感。
2.通过实验培养学生善于实践和勇于克服困难的良好意志和品质。
●教学重点通过观察晶体与非晶体的熔化、凝固过程培养观察能力,实验能力和分析概括能力。
●教学难点指导学生通过对实验的观察分析,概括总结出固体熔化时温度变化的规律,并用图象表示出来。
●教学方法观察法、实验法、分析法、讨论法。
●教学用具酒精灯、铁架台、石棉网、烧杯、试管、玻璃棒、温度计二支、海波、石蜡、水、火柴、坐标纸、投影仪。
●课时安排2课时●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提出问题,导入新课。
[师]冬天的时候,河里的水结冰了;春天来了,河面上的冰开始熔化成水。
想了解这是为什么吗?把本节内容学完了大家就知道了。
在你们小学《自然常识》中学过自然界的物质,还记得吗?自然界的物质常以固态、液态和气态三种状态存在着。
物质的状态不是一成不变的。
当物体温度发生变化时,物质的状态也往往发生改变。
随着温度的变化,物质会在固、液、气三种状态之间变化。
通常是固态的铝、铜、铁等金属,在很高的温度时也会变成液态、气态;通常是气态的氧气、氢气等,在温度很低时也会变成液态、固态。
那么,水结成冰和冰熔化成水属于什么过程?1.物质从固态变成液态的过程叫做熔化。
2.冰熔化成水属于3.物质从液态变成固态的过程叫做凝固。
(名师整理)物理八年级上册 第三章 第2节《熔化和凝固》省优质课获奖教案
重点
实验探究归纳晶体与非晶体在熔化过程中的本质区别,总结不同物质熔化和凝固的规律。
教学
难点
晶体和非晶体熔化时温度变化特点。
提炼的
课题
晶体和非晶体 在熔化时温度变化的区别是什么?
教学过程
教学
环节
教学内容及师生活动
设计意图
媒体选
择 分析
1
让学生想象冬天水结冰的现象和春天冰化成水的现象,引出物态变化的概念;
1.晶体有一定的熔化温度;非晶体没有一定的熔化温 度。
2.熔点:晶体熔化时的温度。
3.晶体熔化条件:
(1)达到熔点 ;
(2)继续吸热。
学生自主学习和自主探究能力得到提高
类型:
作用:
使用:
时间:
6
当堂检测
巩固知识点
类型:
作用:
使用:
时间:
类型:
作用:
使用:
时间:
作业
布置
新 学案38页课堂达标训练1-9题
课时
目标
知识与技能:1.能区别物质的气态、液态和固态三种状态,能描述这三种物态的基本特征。2.了解物质的固态和液态之间是可以转化的。3.了解晶体和非晶体的区别。
过程与方法:通过探究固体熔化时温度变化的规律,感知发生状态变化的条件,了解有没有固定的熔点是区别晶体和非晶体的一 种方法。
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教学活动,激发学生对自然现象的关心,乐于探索自然现象的情感。
时间:8
3
学生完成课本54页的表格和图像,并从表格和图像中总结实验规律
培养学生总结分析能力
类型:
作用:
使用:
时间:
4
结论:
1.海波有一定的熔化温度;(达到48℃)熔化过程吸收热量,保持温度不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2节熔化和凝固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了解气态、液态和固态是物质存在的三种状态.
2.了解物质的固态和液态可以互相转化.
3.了解熔化和凝固的含义,了解晶体和非晶体的区别.
4.了解熔化和凝固曲线的物理意义.
过程与方法
1.通过探究固体熔化时温度变化规律,感知发生状态变化的条件.
2.了解有没有固定的熔化温度是区别晶体和非晶体的一种方法.
3.通过探究活动,使学生了解图象是一种较直观的表示物理量变化的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教学活动,激发学生对自然现象的关心,产生乐于探索自然现象的情感,培养学生团队合作与交流的能力.
【重点难点】
重点:探究晶体和非晶体熔化和凝固的规律.
难点:描绘和理解熔化和凝固的图象.
【教学准备】
教师:光碟、软盘.
学生:观察熔化现象的实验装置(如教材图3.2-1所示)每组两套,其中一套中试管已装有小颗粒状的海波,另一套试管已装有熔化后的石蜡(温度计的玻璃泡已没入其中),火柴、钟表.
┃教学过程设计┃
【板书设计】
第2节熔化和凝固
海波熔化与凝固图象石蜡熔化与凝固图象结论:1.晶体有一定的熔点,非晶体没有熔点.
2.同种物质熔点和凝固点相同.
3.熔化吸热,凝固放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