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动研究_中小学教师参与教科研的最佳选择

合集下载

封皮

封皮

浅谈协作学习在高中信息技术教学中的应用一、选题意义1、理论意义国际2l世纪教育委员会向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提交的报告《教育----财富蕴藏其中》中,把学会合作列为面向21世纪的四大支柱之一。

它指出,学会认知、学会做事、学会共同生活和学会生存是每个人一生中的四大生存和发展支柱。

其中,学会共同生活,即学会与他人共同参与活动,并在这些活动中彼此交流协商、互相合作,应成为今日教育的重大主题。

2001年召开的第46届国际教育大会涉及到的有关人的关键能力的许多论述中着重提出了“与人共存的问题”。

一些工商业界在选择人才时,也特别强调团队合作的能力,并希望这些关键能力应该在学校教学中尽早加以培养和训练。

协作己经越来越成为个人发展、事业成功的大前提,也日益成为社会对人才素质的一项基本要求。

2、现实意义信息化时代计算机技术的发展, 特别是多媒体技术、网络技术的飞速发展, 极大地推动了协作学习的发展。

基于任务的协作学习是指利用计算机网络以及多媒体等相关技术, 建立协作学习环境, 使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 针对同一学习任务彼此讨论、交互与合作,以达到对教学内容比较深刻的理解与掌握的过程。

基于问题的协作学习是协作学习的一种具体学习方式,它对于促进学生开展各种高级认知活动和提高学生解决与处理问题的能力具有明显的作用。

这种学习方式强调把学习设置到复杂的、有意义的问题情境中,通过让学习者合作解决问题,来学习隐含于问题背后的科学知识;形成解决问题的技能;发展自主学习和终生学习的能力;成为有效的合作者;并培养学习的内部动机。

二、论文综述1、理论的渊源及演进过程为了适应社会发展的科技化、信息化、全球化,迎接二十一世纪的挑战,各个国家在发展道路上竞相展开各个领域的竞争,而归根到底是人才方面的竞争。

教育是面向未来的教育。

在以计算机为核心的现代教育技术大潮下,教师和学生的教学活动会发生新的变化。

目前,我国基础教育正在进行新一轮课程改革。

信息技术课程正实现着从计算机教育走向信息技术教育,从技能训练走向信息素养培养的变革.当今的建构主义者越来越重视协作学习的作用,以问题为中心,以问题为基础,让学生通过合作解决来问题,通过高水平的思维来学习,这是当今教学改革的思路.网络技术的使用,人们相互之间的信息交流和沟通变的非常便捷,协作学习目前已经成为课堂教学与互联网络环境下一种非常重要的教学模式.信息技术教育有着得天独厚的软硬件基础条件,利用完善的网络环境开展基于问题讨论式协作学习,将可以取得信息能力素养和协作能力培养的双丰收。

中小学教师开展教育科研的方法、步骤

中小学教师开展教育科研的方法、步骤
维普资讯
20 年( 3 卷) 5 0 6 第 5 第 期
j化教 青 :
中 小 学 教 师 开 展 教 育 科 研 的 方 法 步 骤
刘 兰玲
( 兰州市第十四 进和方便 中小学教 师进 行教育科研 , 为 本文 简要 果 。完成后对方法做 出客观的评价 , 得出结论 。 介 绍了适合 中小学教 师运 用的教育科研方法和步骤。 1 . 出 不足 . 6找 5 关键词 : 中小 学教师 教育科研 对研究的全过程进行分析 , 出不足或发现新问题 。目的是 找 为了进行下一步的研究 , 为新一轮行动研究的开始做 准备 。
1 中小 学教 师进 行教 育科 研运 用的 主要方 法
适用于 中小学教师进行教育科研 的方法有理论研究、 调查研 究、 相关研究 、 实验研 究和行动研究五种较常用的方法。
11理 论 研 究 法 .
2 中小学教师开展教科研工作的步骤
教师一般可以按照选定课题 、 文件检索 、 选择研 究方 法、 收集 资料、 整理分析资料 、 出结论或 写出论文六个步骤来进行。 做 21选定课题 . 首先把握好如何 把“ 问题 ” 转化为“ 课题” 这就是说并 不是任 。 何 教学 问题都能成为研究课题 , 只有 当教师持续地关 注某个有意 义 的教学问题 , 只有 当教师 比较细心 的设计可行 的解决 问题 的思 路之后 , 日常的教学 问题才可能转化为研究课题 , 教师的问题意 识才上升为课题意识 。所 以, 选课题就是要求我 们在解决 平常 的 教学问题 的过程中捕 捉那些值得设计 和追究 的问题 。 其次 , 目要尽量小一些 。如 “ 题 中国教学 现状 ” 这个 课题 , 以 中小学教师的能力和时间恐怕是难 以完成的。 第三 、 选定的课题不一定是全新 的课题 。 做过的研究可以做 , 但要从角度 和方法上改变一下 , 研究 的结果 也应该是 对别人研 究 结果 的补充或发展。 第 四、 注意研究课题 的多方面 、 多层次性。 在选题 时可 以结 合 自身 的能力水平选择课题。初级 的研究如一节课 的设计 , 对一些 教法 的评价或改进等。高一级 的研究如对教学理论 、 教学方法进 行 的思考等。

什么是行动研究

什么是行动研究

什么是行动研究,怎样进行行动研究一、什么是行动研究行动研究是从实际工作需要中寻找课题,在实际工作过程中进行研究,由实际工作者与研究者共同参与,使研究成果为实际工作者理解、掌握和应用,从而达到解决实际问题,改变社会行为目的的研究。

是通过实践来使我们自己和别人的想法与理论得以检验和理论化的过程。

有以下几种特点:1、从研究目的看,为行动而研究;2、从研究对象看,对行动进行研究;3、从研究人员看,是教师进行研究;4、从研究范围看,是中、小学教育的各个领域;5、从研究的方法看,学习、研究、反思、行动,四位一体。

6、从研究过程看,是自我发展,自我完善的过程;7、从研究结果看,是高质量、高效率,看学生的发展。

二、教师开展行动研究的意义1、行动研究可转变教师的教育观念“革新必革心”,教育观念的更新是教育改革成功的前提。

按照行动研究的理念,教师是研究者,不再是单纯的执行任务者,具有了主动认识问题、解决问题的意识和对自己教育行为的反思意识。

行动研究使研究成为教师最有效的学习,使课堂实践变为教师最实在的工作空间。

在研究实践中教师树立了终身学习和创新学习的新理念。

2、行动研究转变了教师的角色行动研究要求教师从传统的知识传授者与灌输者角色变为研究者和学习者。

在研究和学习中,教师与专家、学生在平等民主的气氛中共同合作。

日渐深入的教育改革使得新的教育思想、新的课程计划、新的教学方法和设施等不断出现,要求教师在知识结构上更新、在情感与技能上适应,并需要教师对之做出评价,这种压力成为许多教师从事研究的动因。

可以认为,行动研究是培养和促成“研究型”教师的重要途径。

3、行动研究有利于教师解决教育实践的实际问题,促进教学改革教师在充满不确定的教学环境中,通过实践不断开展行动研究,把所学的知识、原理和教学实际结合起来,采取适合特定情景的教学行为,形成优化的教学实践模式。

广大教师在实践中积累了很多宝贵经验,深入分析和总结这些教改经验,丰富和充实学科理论体系,解决教育实践的问题,必将进一步促进教学改革。

论中小学教师行动研究的优势及其策略

论中小学教师行动研究的优势及其策略

校I园I之I窗划、有目的、有方法地“观察和实验”;根据小学((科学》课程标准及其基本理念,以“多感官参与科学探究”为切入点,确立《小学科学课多感官参与学法研究》的课题。

(三)资料的收集与分析行动研究时教师可以通过观察、调查、实验及文献查阅等形式收集资料,资料包括:课堂实录、佚事记录、课堂档案(如学生作文、绘画、考试分数、学习活动记录表、学生档案)、课堂教学的录音与录像等现场记录;以及教学札记、教学日记、调查表、访问记录等;还包括口头切磋等经验总结与探讨以及教师学习教育教学理论的心得体会。

总之研究资料可分为:背景资料、过程资料和结果资料三种,背景资料是分析计划设想的有效性的基础材料;过程资料是判断效果是否由方案带来的和怎样带来的研究依据;结果资料是分析方案带来了什么样的效果的直接依据。

这些资料对于效果分析是缺一不可的。

资料的收集与问题的解决之间尚有一段距离,在问题、资料和答案之间,还需要不断地分析与反思。

分析、反思应该贯穿在行动研究的每个阶段,离开了它,不仅找不到问题的答案,而且收集到的许多资料反而显得杂乱、累赘;离开了它,即使找到答案,也不是最适切的;离开了它,甚至不可能形成自己的研究问题。

可见,分析与反思是行动研究的重要方法。

(四)研究计划与研究过程l、开放务实的研究计划研究计划是研究活动的蓝图,制定研究计划是研究过程的重要环节。

制定研究计划时应从现状调研、问题诊断入手,搞清楚:现状如何?为什么会这样?存在哪些问题?关键问题是什么?问题的解决受哪些因素制约?众多制约因素中哪些是重要的而且可以创造条件改变的?什么样的设想是最佳的?等等。

研究计划包括总体设想和每一步具体行动步骤。

研究计划必须有充分的灵活性和开组成的研究小组和协作型研究小放性。

从某种意义上讲,计划是暂组如何协调好各方面的力量?保时的、试验性的、允许修正的。

行证行动实施到位。

只要有目的、负动研究的起点不是一个固定的假责任、按计划采取实际步骤,同时设,而是在实际工作中形成的的重视实际情况的变化,这样的行设想或计划,整个行动研究过程动研究才能逼近解决问题的性质。

小学教师行动研究案例教师行动研究案例

小学教师行动研究案例教师行动研究案例

小学教师行动研究案例教师行动研究案例案例一: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背景:某小学三年级班级学生平均学习成绩较低,同时班级中存在部分学生学习动力不高,缺乏自主学习能力。

问题:如何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提高学习成绩?行动研究方案:1. 设计学习任务:教师设计有挑战性和启发性的学习任务,鼓励学生在学习中提出问题、寻找答案,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兴趣和能力。

2. 探究学习模式:引导学生进行探究学习,通过小组合作、实践活动等形式,让学生参与到问题解决的过程中,培养他们的探索精神和自主学习能力。

3. 提供学习资源:教师提供丰富的学习资源,包括书籍、网络资源等,引导学生积极获取和利用资源进行学习。

4. 知识分享和合作学习:教师引导学生互相学习和分享,通过小组或合作学习方式,让学生相互扶持,共同进步。

5. 持续评估和反馈:教师定期评估学生的学习情况,及时反馈学生的学习成果和不足之处,鼓励学生积极改进和提高。

行动研究流程:1. 设立研究目标:明确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和学习成绩的目标。

2. 数据收集:通过观察、访谈、问卷等方式收集学生的学习情况和感受。

3. 行动实施:根据行动研究方案进行教学实践,在班级中落实相应的教学活动。

4. 结果分析:对学生的学习情况和成绩进行分析和比较,找出改进和提高学生学习能力的方法和途径。

5. 调整和改进:根据结果分析,适时调整行动研究方案,改进教学方法和策略。

6. 行动展示:将行动研究的成果向同行和学校领导进行展示和分享,争取更多支持和反馈。

通过不断地实施行动研究方案,教师可以有效地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提高学习成绩。

同时,行动研究也能够促进教师自身的教学发展和专业成长。

浅谈教育科研与教师专业发展的关系-2019年文档

浅谈教育科研与教师专业发展的关系-2019年文档

浅谈教育科研与教师专业发展的关系作为一名专业教师已经二十余载。

如果单凭自己的经验教学,其实就可以在教育行业混口饭吃,但是我深知教育这个职业和其他职业不同,它面对的是祖国的未来、民族的希望,每位教师的肩头都有着沉甸甸的社会担当。

所以,我们教师要不断更新自己的教育理念,让自己的专业得到提升,才会适应时代的发展、社会变迁,才能促进学生的进步。

那么教师怎样才能提高自己的专业能力呢?正如李元昌老师说的那样,在“教”中“研”,在“研”中“教”,将科研渗透于常规的教育教学之中,实现由“经验型”教师向“科研型”教师的转变。

一、教师要主动积极参与科研,为自己的专业发展提供有力保障苏霍姆林斯基说:“如果你想让教师的劳动能够给教师带来乐趣,使天天上课不至于变成一种单调乏味的义务,那你就应引导每一位教师走上从事研究这条幸福的道路上来。

”我们教师要认真钻研相关教研书籍,结合自己的教学实际,通过思考教学中遇到的某个问题,借助教学日记、小论文、教学反思、教学随笔、案例积累等方式呈现研究的问题、过程及成果,使教师的教学研究成为一种自觉的实践。

这是提高教师素质的一条重要途径。

但在平时工作中,有不少教师只凭自己的工作经验进行工作,其实在工作中也积累了一些零散的经验,但这些老师不善于总结和反思,使他们的教育理论跟不上时代的步伐。

所以作为教师,我们要在教育科研的过程中,根据自己遇到的问题进行总结、反思、研究。

需要自觉地学习教育基本理论,走出教育行为的种种误区,让自己的教育理念与时俱进。

教师积极参与教育教学研究,并运用研究成果于教学实践,是教师实现自主专业发展的方向。

二、在科研中蓄力,在实践中前行,升华专业发展行动研究是教育科研的最佳选择。

它可以促进教师专业知识的完善与优化,促进教学水平的提高,提升教师的反思力与创新能力。

它也是一种适应教育改革的小范围探索性的研究方法,其目的不在于建立理论或归纳规律,而在于系统地、科学地解决问题。

所以平时我们是“行为跟进”教研模式,是将教研活动中集体讨论形成的新方案、新设想,通过自己的建构性思考之后,再一次实践的教研模式,它是教师不断地进行理论修正和重新学习的过程,也是教师实践智慧不断生成的过程。

试论教师行动研究是校本课程开发的重要途径

试论教师行动研究是校本课程开发的重要途径

试论教师行动研究是校本课程开发的重要途径成都市川化中学王国人摘要:新课程改革要求我们理性的认识、认同校本课程,校本课程开发作为一种民主决策、合作探究的过程,教师是这一开发过程的主体;教师转变角色成为研究者是新课改的必然要求,是校本课程开发的前提;行动研究能将教师作为“实践者”和“研究者”有机结合起来;行动研究的特点适用于校本课程开发,能将课程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操作性强,有利于教师接受与运用,教师行动研究是校本课程开发的重要途径。

关键词:校本课程开发行动研究途径长期以来,我国一直采用国家统一设置课程,全国中小学基本上沿用一个教学计划,一套教学大纲和教材。

学校和教师没有开发课程的权力,教师的教育教学研究和教改活动也被囿于国家课程的常模中,教师研究能力和创造性受到极大的约束。

为适应教育创新,顺应教育改革和发展的要求,党中央国务院高瞻远瞩,决定在全国推行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并迅速出台了《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

《纲要》明确指出:“在保证实施国家课程的基础上,鼓励地方开发适应本地区的地方课程,学校可开发或选用适合本校特点的课程。

”并规定:“鼓励和支持学校、教师和教育研究工作者积极开展教育教学改革实验。

”这为我国教师特别是中小学教师进行校本课程开发和教育教学研究与实践提供了法规、政策保障,迎来了新时期广大教师参与教育改革的春天。

一、理性的认识、认同校本课程校本课程的思想最早源于西方发达国家。

它实质上是一个以学校为基地,适应本校校情、教情、学情而进行的课程开发的民主决策和参与的过程,即校长、教师、课程专家、学生以及家长、社区人士共同参加学校课程计划的定制、开发、实施和评价活动。

它表明校本课程开发主阵地在学校,是一个民主决策、合作开发、共同探索的过程,教师是这一过程不可或缺的主体。

作为过程,它不再是静止的内容体系,意味着它不是事先预设好的一套要实施的计划,而是体现师生合作、民主探究、共享知识、技能、情感体验的生成过程,是对规范性、行政性极强的国家课程的一种有效补充、完善和发展,对学生成长和教师发展有着独特的作用。

教师“行动研究”如何“行动”?

教师“行动研究”如何“行动”?

2 9 1期 中 教师 0 ̄ 0 0 小学 培训咽
中以“ 微分 ” 差距获得团体第二名 , 性吗》 于 商榷性文章投给《 职业技术教 清 楚 地认 识 到 学 校教 育 教 学 管理 的 是对 自己的未来也充满信心号瞳憬 , 育 》 志 , 果 当月 内就被 刊 出。 让 有效 性 与 系统性 , 明确 学 校创 建关 杂 结 更 也 从而形成教学动力并渗透到 日常教 人高兴的是 目前 国内相关教材这节 键 : 学校工作重在对平时工作的过程 现在,ຫໍສະໝຸດ 我终 于 明 白 “ 师 即研 究 教
回顾 自己专 业成 长 的初始 阶段 ,
知识 结构 和教 育能 力 去, 由于 以下种种 原 因 , 的“ 动研 者 ” 我 行 真正 的含 义 : 师 “ 动研 究 ” 教 行 不 我 的教育 思想 、 是 要教师 成 为学术 型 的研究 者 , 而是 也正是经历过校长管理的逼 、 制度规
或“ 在职培训 ” 殊不 知在 自己的教室 究 的动 因 ,而不 是行 动研 究 的反 应 技能和专业素质也只有在这些教育 、 。
里 亲 自进行 研究 即是最 有效 的 “ 在职 者 。 我们教 师在 日常 教学工 作 中会遇 教 学 实践 行 动 研 究 的 逼迫 中才 得 以
培训 ” 方式 。2“ .条件论 ” 。过去 , 我一 到 这样那 样 的问题 和 困惑 , 这就 需要 不断认识和提高。 直 认 为新 课 改行 动 只 有 在 学 校物 质 我们 采取 行动 研究 将这 些 困惑 、 问题 1 次业 务 比赛 逼 出我 的“ 学 . 一 教
条件 、 教师素质条件 、 家长正确育子 归结 , 以批 判性反 思 的方 式进 行研 效应” 并 。教师在专业成长的道路上可
观念 等一切 条件都 具备 的情 形 下 , 究 。 才 因此 , 教师研 究过 程 以行动 开始 , 能遇到各级各类教学基本功大赛 , 我 能有 效 开展 。3“ 家论 ” 我误 认 在行 动 中进行 。 种研 究 既是教 师实 们不 敢在 展示 中成长 、 比赛 中求 发 .专 。 这 在

行动研究法简介

行动研究法简介

行动研究法简介前言随着基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科研兴校”、“科研兴教”等口号越来越响亮,但停留在口头上的居多,落到实处的较少。

学校出于创品牌、教师为了评职等功利上的考虑,投身教育科研的积极性也越来越大,但实际研究的效果却很差。

在我所看到的研究方案(甚至研究报告)中,对研究方法这一部分写得最弱,通常只列出几个方法的名称,对选择依据和操作细节未作任何说明。

原因是多方面的,我们认为,其中重要的是未能选择适合学校和教师特点的科研方式。

专业教育研究者和教育实际工作者都在关心教育问题,但他们之间却出现了鸿沟。

从关注目标来看,前者关心的是理论,是用客观、精确的手段发现学与教的规律,他们需要的是用数据来分析、解决所关心的理论问题;后者关心的是如何解决教学中的实际问题,而不是什么客观的数据资料,有效地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是他们最迫切的需要。

从研究过程来看,前者要控制教学情境,以便于操作各种变量,而实际教学活动则有自己的进度和方式,往往不能随意操纵。

从研究结果来看,教育理论可以自圆其说,但却很难对教学改革提出具体的指导意见。

专业人员多半是通过间接的资料进行研究,其主要目的是为了出书写论文。

即使联系学校实际也基本上处于旁观者的角色,是“关于教育的研究”,而不是“为了教育的研究”。

总之,专业人员的研究有如下的特征:研究主体是理论工作者,而不是教育的实际工作者;研究的目的是描述和解释教育,而不是改进教育实践;研究过程基本上游离于教育实践之外,是一种旁观者的研究,因而不为广大教师所理解、掌握和应用,收效当然也不大。

这一现象,不仅影响了科研对实践的指导作用,而且阻碍了教育理论的发展。

此外,中小学教师承担着繁重的教育教学任务,而从事教育科研无疑会增加他们的工作量。

因此,离开实际需要空谈理论的科研是教师们不感兴趣的。

只有那种从实际需要出发,以解决实际问题为目的的教育科研,才能为广大教师所接受。

如何才能使研究贴近教学,使教学本身包容研究,从而实现研究与实践之间的沟通?这是一个问题。

中小学教师如何开展教育行动研究

中小学教师如何开展教育行动研究

校本教研《中小学教师要如何进行教育行动研究?》一、教育行动研究的意义:教育创新要以教育科研为先导,教育科研要成为广大教育工作者的自觉行动,为教育创新实践服务。

因此,中小学只有实施“科研兴校”,才能完成自己的历史使命。

但实际情况是,停留在口头上者居多,落在实处者为少。

其原因当然是多方面的,但其中有一个重要原因,即未能选中适合学校特点的科研方式。

中小学教师承担着繁重的教育教学任务,有效的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是他们的迫切要求。

鲜明的针对性和较强的实效性是学校教育科研的明显特征。

那种离开实际需要空谈理论的科研是老师们所不感兴趣的。

只有那种从实际需要出发,以解决实际问题为目的的教育科研,才能为广大教师所接受。

教育行动研究,就是这样一种有效的教育科研方式1、教育行动研究有利于改进学校工作,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有利于提高教师的教育理论水平和教育教学能力,培养出科研型教师。

‘科研兴校’使我们的生命更有意义,有价值,生活更加充实,更加充满青春的活力。

搞教育行动研究能使我们的教师学会反思、学会研究、学会在研究状态下工作。

能使我们从‘教书匠’向‘研究型’教师迈进。

2、教育行动研究是一条实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良好途径。

理论与实践脱节,是我国教育研究中长期存在的一个问题。

在某种程度上,教育科研成了专家们的专利。

他们多半是通过间接的资料进行研究,其主要目的是为了出书写论文。

而教育行动研究却正好相反。

一方面,它的实践性是非常明显的。

无论研究的出发点,研究的目的,研究的主体,研究的过程,都离不开实践。

另一方面,行动研究也重视理论的作用。

它强调理论工作者与实际工作者的结合,使两者相互合作,平等对话,共同促进和提高。

教师可以从专家那里获得必要的专业理论知识和研究技能;理论工作者也可以从真实的教育实践中获得第一手材料,发现新问题和新课题,甚至发现和创造新的理论,使研究成果更容易为广大中小学教师所接受3、教育行动研究比较简便易行,容易为广大中小学教师所接受。

教学行动研究

教学行动研究

教学行动研究教学行动研究是指教师通过实践,反思和改进教学策略,以提高学生学习效果的一种方法。

它是一种行动研究的方法论,强调教师作为研究者的角色,通过自我反思和实践改变来提高教学质量。

教学行动研究的步骤大致分为五个阶段:确定研究问题、制定计划、实施行动、收集数据和分析、及时反馈和调整。

首先,教师需要确定一个明确的研究问题,例如“如何提高学生的参与度和学习兴趣”。

然后,制定一个详细的计划,包括实施行动的具体步骤,如问题设计、教学方法选择等。

接下来,教师开始实施教学行动,并收集相关数据,例如学生的讨论记录、调查问卷等。

在收集到足够的数据后,教师对数据进行分析,找出其中的问题和改进方向。

最后,根据数据的分析结果,教师进行及时反馈,并调整教学策略,以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

教学行动研究有很多优点。

首先,它强调实践和反思的结合,使得教师可以深入了解自己的教学方式,并及时调整改进。

其次,教学行动研究是一个不断循环的过程,教师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以达到最佳的教学效果。

此外,教学行动研究还可以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提高教学能力和教学满意度。

然而,教学行动研究也存在一些挑战。

首先,教师需要投入较多的时间和精力,进行反思和数据收集分析。

其次,教师可能面临到一些困难,例如实施行动时遇到学生抵触、缺乏资源等。

最后,教学行动研究需要教师具备一定的研究方法和数据分析能力,这对一些教师来说可能是一个挑战。

总的来说,教学行动研究是教师提高教学质量和学生学习效果的一种重要方法。

它通过实践、反思和改进来不断提高教学策略,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

虽然教学行动研究面临一些挑战,但其优点远远超过了困难,对于提高教学质量和培养优秀人才具有重要意义。

教育行动研究:教师成长与发展的最佳途径

教育行动研究:教师成长与发展的最佳途径

教育行动研究:教师成长与发展的最佳途径摘要:在新课程改革的大潮下,成长与发展成为当前每位教育工作者密切关注的问题,教育行动研究则为教师的成长与发展提供了一条行之有效的途径。

关键词:教师教育行动研究成长与发展自20世纪七十年代以来,“教师即研究者”、“行动研究”等概念愈加频繁地出现在各种教育文献中,引发了教育界的广泛关注。

这使得教育工作者也越来越强烈地意识到:凭借个人的狭隘经验就能搞好教育的时代已不复存在了。

日益革新的教育理论,要求他们为自己的教学活动寻求一种突破和创新。

因此,作为实践者的教师,应该结束长期以来消极被动的“教书匠”形象;而代之以积极、主动的研究者的新形象。

于是,众多的教育工作者开始积极投身于“教育行动研究”的浪潮中。

那么,什么是教育行动研究呢?在这里,我们把它的内涵表述为:“教育行动研究是教育实践的参与者与教育理论工作者或组织中的成员共同合作,为解决实际问题的需要,在教育实践过程中进行的一种教育科学研究方式。

”[1]一、教师参与教育行动研究的缘由近年来,教育行动研究之所以在我国教育实践领域和教育理论界备受青睐,主要是因为其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长期存在于我国教育领域的理论与实践相脱离的问题。

教育理论与实践间存在“两张皮”现象是困扰我国教育领域的老问题,在传统的教育研究中,教学活动和研究活动是彼此分离的。

教师的任务只是教学,研究则被认为是专家们的“专利”。

这种做法存在着明显的弊端,一方面,专家、学者的研究课题及其研究成果并不一定为教学实际所需要,也并不—定能转化为实践上的创新;另一方面,教师的教学如果没有一定的理论指导,没有以研究为依托的提高和深化,就容易固守在重复旧经验、照搬老方法的窠臼里不能自拔。

如此一来,教育理论并未能有效地指导教育实践。

而”以教师为主体的教育行动研究则是教育实践主动联结教育理论的最重要的实践性中介”,[2]它倡导“教师即研究者”,这改变了以往教育研究为专业研究者所把持的局面。

中小学教师如何做教科研

中小学教师如何做教科研

中小学教师如何做教科研徐师大教授一、中小学教师做教科研的必要性二、中小学教师做教科研的基本特点和模式(一)中小学教师做教科研的基本特点1、中小学教师的科研是在“大田”、“车间”的研究(实地研究)(1)应用性研究:求善求真求美(2)教师的科研程序和工作程序必须统一2、中小学教师不是专业科研队伍(1)科研形式:A,总结归纳工作经验(素质教育的,德育的,教学的)B,教学方法实验C,教学内容的教学调查与研究D,某一类学生教育的调查与研究(心理发展的,行为习惯的)E,教材实验F,课程实验(2)中小学教师的科研范围(3)教师教科研思考的重点3、教师的科研有群体优势(二)中小学教师做教科研的模式实验研究:提出假说控制变量1、行动研究:以实际工作者为研究主体,以实际工作者自己的实际行为为研究的对象的一种自我反思式的研究模式。

2、总结经验:并不是研究课题推进中所采用的方法,而是对人们已有的研究历程的一种回顾和整理。

三、如何选题和拟题(一)选题1,从教育教学实践中寻找课题2,课题应当具有如下特点:(1)问题具有研究价值(2)问题具有科学性(多阅读科学理论)(3)问题具有创新性(广泛征集搜集资料)检索(4)问题具有可行性(主客观条件)(二)拟题(1)要用专业术语来表述问题(2)要界定问题的内涵和外延(3)要明确看问题的角度(4)研究课题的题目拟定限定词、中心词、特征词就是题目的基本构成,如:小学低年级单亲家庭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的调查研究,民办中学治校方略个案研究四、课题研究方案的设计(一)撰写开题报告:1、课题名称;2、课题提出的背景及所要解决的主要问题。

3、国内外同一研究领域的研究现状与趋势分析,本课题与之联系和区别。

4,课题研究的实践意义与理论意义。

5、完成课题的可行性分析。

6、课题界定及支撑理论。

7、研究目标、内容、过程、方法设计。

8、完成课题研究任务的保障措施。

9、预期研究成果。

(二)开题论证(三)修改和调整开题报告。

行动研究:教师教科研的最佳路径

行动研究:教师教科研的最佳路径

河南教育 ( 0 6 2 0 年第 7 8 ・ — 期 总第 3 6 3 7 ) 3— 3 期
1 1
维普资讯
让社会 变成学 习化 的社会 , 个人 每
既是教师也是 学生;
关 于研究 的分类 ,过去我们知道的
较 多的 , 是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两类 。 基 础研 究指 那种 为 发现 某学 科 的基础 知
人物。 杜威认为 , 教师需要 以行动来检验


行 动研 究的产 生背景
与者而不是被动的参与者 ; 教学应当由简
到难 ;课程应根据学生的心理发展设计 ;
学生应该在行动中学习 , 他们在动手做时

般认 为 , 行动研 究产生 于上世纪
7 0年代中期 。17 年 , 9 5 英国教育家劳伦 斯・ 斯腾豪斯 出版 了 《 课程研究 和开发 概论 》, 该书 核心 的一 章题 目为 “ 师 教 是研究者”。 在书中 , 作者提出 了教师作 为研 究者 从事 教 育科 研 的基本 概念 和 方法 。同年 , 国社会 学家洛 蒂进 行 的 美
该对教学实践进行反思 。 他指出 , 旧教育
义者指 出 ,由于每个人都有独特的遗传 基础 , 因而 对每个 人来说 , 最适 当的教 “ 育环境 ” 也是不 同的。 所以 , 后现代教育 尊重个体差异 ,尊重个性 的多样化和发 展 的多样 性 , 受 “ 接 多元 智能 论”的观
点, 承认人 的学 习途径有别 。同时 , 后现
来越多的人接 受和重视 呢? 美国心理学家大卫・ 爱尔金德认为, 这
是因为,整个发达国家正处于从现代社会
作为他确定教学方法的基础。夸美纽斯
的观察是 以儿 童为中心 的 。 也被认 为 他

中小学教科研中的行动研究

中小学教科研中的行动研究

一些 外 实 。提 高行 动质量 、 改进 通 过有效 教 育教学 进行 改变 ? 要的理论探索与研究准备 。 他把研究 体“ 践 问题 ”
【 作者简介】 黄敏 , 中学特级教师 , 江苏省泰 州中学教研 处主任 , 江苏省泰 州市有 突出贡献的 中青年专 家。潘小明, 教授 , 硕士 生导师 , 江
于解 决 基础 教 育 改革 与 实 践 的 问题 在第 2 , 周 王老 师进行 了必 要 的实验 中研 究 , 工作伴 随研 究并 因研 究而 使 之 中 。( 动研 究法作 为一 种教 科研 处理 , 行 问题 学生如果 在一 小 时 内无 打 提升 工作 , 工作 变成创 造性 探索 活 把 方法 , 因行 动而研究 , 为行动 而研 究 , 人行 为 , 老师就 发给他 一件 喜欢 的 动 。就研究 主体 而言 , 王 一线管 理者 和
rsah, 是有 目的 、 计 划 地 对 中 了奖励 守纪行 为正 面教 育 的有 效性 。 类型和 选题 eec ) 它 有 行 系统 探究 以提 高教 育 教 学 行 动 有 育引导 , 该生守 纪行 为得 到稳定 。在 型 大体上 有两 种 ,一 是独 立进行 的 ,
效 性 的研 究方法 或研 究类 型 。例如 , 该 案 例 中 , 老师 有 目的 、 计划 地 二 是联合性 的行 动研 究 。 比如 , 王 有 前面 某 班 有个 学 生 经 常打 人 或 扰 乱 别人 对 问题学 生进行 系统研 究 , 并通 过研 所 举 案例 中王 老 师对 问题 学生 的研
在行动 中研究 , 对广 大教 师通 过研 究 东西 ,并继续 观察他 打人 的行 为 , 教 师是 教育教 学实践 行 动主体 , 得 他们
改进工作 , 提高专业水平具有十分重 出 的结 果是在 这种情 况下 , 生打 人 应 成 为 、也 能 成 为 自己行 动 的研 究 该 要 意义 , 中小 学教 科研 实践 中应 积 的频率 为 1 6次/ , ; 在 - 4 时 在第 3 , 周 王 者 。就研 究进 程和方 法而 言 ,年代 , 了 5天 ( 0 包括 在 自由时 间 内请 助手 观 调在行动中研究 , 研究环境是教育教 行 动研 究 被介 绍 到 我 国后 引 起 教 育 察 问题 学生 的打人 行为 ) ,观 察结果 学 现场 , 把科学 研究 和 日常行 动合二 界 广 泛 关 注 ,0年 代 它 被 广 泛应 用 是 该 生打 人 的频率 为 9 1 9 — 2次/ 、 ; 为 一 , 导 在 研 究 中行 动 和 在 行 动 /时 J 倡

行动研究:是什么、为什么及如何做

行动研究:是什么、为什么及如何做
2
研讨内容 1. 2. 3. 行动研究:是什么 行动研究: 行动研究: 行动研究:为什么 行动研究:如何做 行动研究:
3
1.行动研究: 1.行动研究:是什么 行动研究
• 你听说过行动研究吗? 你听说过行动研究吗? • 你认为行动研究是一种什么样 的研究?就词义本身而言, 的研究?就词义本身而言,你怎 样理解行动研究? 样理解行动研究?
课堂观察、实物分析、问卷、访谈、 课堂观察、实物分析、问卷、访谈、 反思… 反思…
15
3.行动研究: 3.行动研究:如何做 行动研究
案例分析: 案例分析: • 凌老师想要研究什么问题? 凌老师想要研究什么问题? 词汇问题: —词汇问题:如何对学生的词汇进行补 救和积累? 救和积累? • 凌老师为何要研究这一问题? 凌老师为何要研究这一问题? 新课程的词汇要求带来挑战; —新课程的词汇要求带来挑战; 词汇本身的重要性; —词汇本身的重要性; —学生现状 ……
研不研究:最终将取决于你自己! 研不研究:最终将取决于你自己!
14
3.行动研究: 3.行动研究:如何做 行动研究
• 目前你的教学中,最让你感到困扰且 目前你的教学中, 亟待解决的问题是什么? 亟待解决的问题是什么? • 你为什么要解决它? 你为什么要解决它? • 你认为导致这一问题的原因可能有哪 些? • 你如何确保你对问题成因的分析与事 实基本一致,而不会只是你的个人臆断? 实基本一致,而不会只是你的个人臆断?
… … …
8
研究方法 实验、对比、测试、 研究方法 实验、对比、测试、调查问 访谈、 卷、访谈、课堂观察等 为一次性行为, 研究过程 研究过程 多为一次性行为,周期较短 … … … …
1.行动研究: 1.行动研究:是什么 行动研究

中小学教师的教育科研

中小学教师的教育科研

中小学教师的教育科研教育科研是中小学教师教育教学的需要,是促进教师专业化成长、兴办优质教育的需要,更是当今教育改革发展的需要。

如果我们每一个教师都行动起来,切切实实做好中小学教师教育科研工作,那么,教师的教育教学活动必将更科学更新颖,教育前景必将更光明更锦绣。

一、明确课题,使教育科研成为可能中小学教师教育科研选题的一般方法是在问题中发现课题,也即人们通常所说的问题即课题。

中小学教育科研的目的和任务就是为了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最终要落实到为教学服务这个根本上。

因此,教育教学中遇到的问题就是教师们要研究的课题。

问题即课题,但并非所有的问题都能成为研究的课题。

课题必须具有新颖性、可行性的特点。

课题的这些特点要求教育科研课题要小,要具体,要能够解决实际问题。

例如,在课改之际,很多人对课程开发进行了研究,我校也有省级课题《新课程背景下提高课堂效率行动研究》,这一类课题只能由单位来进行申报,因为这类课题需要借助更多教育资源,单靠教师本人无法完成类似课题研究。

本着具体可行的原则,我们申报《高中地理教学实践基地建设和利用研究课题》,借助科组力量,在学校的支持下就可以完成,且这一课题与课改中学习对生活有用的地理的要求高度吻合,具有浓厚的时代气息,也因此被评为中山市重点课题。

二、归纳方法,使教育科研趋于规范一般而言,中小学教师教学工作量比较大,考试压力也比较大。

长期一线的工作使中学教师在教育学、心理学以及教育科研方法论等方面与大学教师和科研院所的专业研究人员有较大的差距。

在物质条件上,中小学现状也决定了教师不可能有大学和相关科研院所的实验装备。

因此,中小学教师教育科研方法与大学教师、专业研究人员有很大差异,主要是以行动研究、叙事研究方法、个案研究法为主,辅之以问卷研究法、实验研究法。

中小学教师很少进行理论的演绎,而更多的是一种实证研究。

行动研究是指教师在教育教学实践中基于实际问题解决的需要,与专家合作,将问题发展成对研究主题进行系统的研究,以解决问题为目的的一种研究方法。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小学教师参与教育科研是提高自身素质、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重要途径。

中小学教师怎样做科研?哪种科研方法最适合于中小学教师?在指导中小学教师进行教育科研的过程中,我们一致认为,行动研究法是中小学教师进行教育科学研究的最佳方法。

◆什么是行动研究
澳大利亚学者Kemmis,S给行动研究下的定义是:“由社会情景的参与者,为提高对所从事的社会实践的理性认识,为加深对实践活动及其依赖的背景的理解,而进行的反思研究。


将行动研究运用于教育领域即为教育行动研究。

教育行动研究是由教育理论工作者和实践工作者,以研究解决教育教学的实际问题为根本目的,以“对行动进行研究,以研究促进行动”为基本方法的教育
教学实践研究法。

我们可从以下几
方面理解“行动研究”:
1.研究的课题是实际教育教
学中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2.在解决实际问题的同时,提
出和完善教育理论。

3.研究者与行动者之间是民
主、平等的合作关系。

4.研究者与行动者都是研究的
主体。

5.可以采用多种方法进行研
究。

既包括“质”的方法,如访谈法、
观察法、个案研究、作品分析法等;
也包括量化的方法,如问卷法、测量
法、设置对照组的实验法等。

经常是
这两类方法结合使用。

◆选择行动研究有原因
为什么说行动研究是教师进行
教科研的最佳选择?这与行动研究
的特性有关:
1.行动研究承认每一位参与
研究人员的作用。

研究过程透明化,
使教师也能决定研究的主题和过程,
可充分发挥教师实践知识的作用,
使普通教师也不会因自己“理论基
础差”而对科研望而却步。

2.行动研究是合作式的相互
交流,关注理论与实践之间的联系。

这使教师能真正弄清自己所采用的
理论与外界所倡导的理论之间的差
异,从而使理论更有效地指导教学
实践。

3.行动研究具有自然性、持续
性和循环性等特点。

行动研究在解
决一些问题的同时,也发现了新的
问题,在这样一个不断解决问题的
过程中,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

4.行动研究更强调质的研究
方法。

如运用访谈、观察、实物分析
等方法,在自然情境下获得原始研
究资料,充分发挥教师身处教学一
线的优势。

◆行动研究实施的个案
行动研究通过计划、行动、观
察、反思、计划的循环过程,进行行
动研究。

我们结合一位中学教师进
行行动研究的案例来阐述行动研究
的过程。

1.发现问题
教师进行教育科研,要能及时
捕捉教育教学过程中发生的问题。

这位教师发现的问题是:
学校组织秋游,一路上同学们
行动研究:
中小学教师参与教科研的最佳选择
北京教育学院数学系 刘加霞
北京师范大学心理学院 申继亮
9中小学管理
2003-10
10
中小学管理
2003-10
兴奋不已,在旅游车上大声说笑吵闹,使司机连车外的喇叭声都听不到了。

由此他回想到:教室里、楼道内学生的喧哗打闹,不是经常淹没了上课的铃声吗?该解决“校园噪音”的问题了。

2.表述问题
仅仅意识到问题还不够,还应该将问题明确化、具体化。

将发现的问题分解为容易解决的子问题之后,进行问题解决才能收到良好效果。

关于“校园噪音”问题,这位教师是这样分析的:
这些现象使我不禁想知道来自学生的噪音强度有多大?校园噪音产生的原因是什么?我们应该如何降低“校园噪音”?教师和学生的一些心理问题是否是由于“校园噪音”导致的?我该采用什么方法来解决这些问题?
3.制定研究计划
在实践中,教师容易凭自己的经验和感觉进行研究,这样做既会使研究没有理论深度,也容易使研究中途夭折。

通过查阅文献,可使问题进一步明确化。

教师制定研究计划时应与参加研究的人员仔细讨论,从解决问题的需要出发,列出总计划和各个阶段的分计划,同时包括遇到各种可能情况时的应变措施。

该教师在查阅文献的基础上,与研究人员、学生讨论之后,制定了如下研究计划:
(1)引导学生通过查阅资料,了解噪音的危害。

(2)召开“拒绝噪音,共享安宁”的主题班会。

(3)由师生共同商讨、制定降低“校园噪音”的规则。

(4)师生互相监督、实施制定的规则。

(5)评价、改进、推广。

4.实施行动
在研究实施过程中,教师可以继续思考整个行动计划的目标,及时评价行动的结果,必要时修正方案。

这就需要参与研究的成员之间(研究者、教师、学生)互相观察和评价,交换意见,以利于研究的顺利开展。

在本案例中,行动阶段主要开展了以下活动:
(1)问卷调查,了解学生对噪音的认识。

(2)全体学生共同查阅有关噪音的资料。

(3)组织学生讨论校园内产生噪音的原因。

(4)制定“降低校园噪音规则”。

(5)召开“拒绝噪音,共享安宁”的主题班会。

(6)师生互相监督、实施制定的规则,学会与他人沟通、交流。

(7)将行动推广到全校。

5.效果评估
评估一定要及时,根据评估结果适时调整方案。

在本案例中,第一次主题班会是对前期工作的总结、评估与改进。

主题班会之后,师生共同对先前制定的方案、规则进行修订,为下一步活动作好准备,同时寻找在行动过程中出现的新问题。

6.继续“行动”与“研究”通过总结与反思,发现新的问题,开始新一轮的研究。

行动研究就是这样一个循环往复、螺旋上升的动态过程。

◆“行动研究”对教师的要求
通过上述事例,我们认为,教师要想较好地进行行动研究,需要注意以下几点:
1.对教育教学要有敏锐的问题意识。

教师可以通过以下途径提
高对问题的敏感性:(1)无中生有,有中生新。

如质疑学校早自习的意义与教育价值,可否不上早自习?早自习的现状与效果如何?(2)化熟悉为新奇。

对熟悉的各种仪式与规则,如午休、升旗、值日等,重新审视,或赋予其新的意义。

(3)改造已有问题。

如重新审视教科书中的例题、习题,从不同角度再提出新问题。

(4)从反面看问题。

如一般人都认为学生上了一上午的课,需要午休,但反过来看,午休是否一定要让学生睡觉,能否组织其他更有益的活动?
2.要有进行科学研究的意识,并掌握一定的方法。

学校可以为教师安排相关讲座,教师可以阅读教育研究方法方面的书籍等。

3.养成随时收集资料的习惯。

尽可能使用、分析第一手资料,所听、所闻、所想、所感,都可做资料。

4.树立反思意识,养成反思习惯。

参考文献
[1]申继亮、辛涛:《教师素质论纲》,华艺出版社,2001。

[2]陈向明:《质的研究方法与社会科学研究》,教育科学出版社,2000。

[3]高文:《现代教学的模式化研究》,山东教育出版社,2000。

[4]宋秋前:《行动研究:教育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实践性中介》,《教育研究》,2000(7)。

[5] Tracy C. Rock, BarbaraB. Levin.:《Collaborative action
research projects: Enhancing pre-service teacher development inprofessional development schools》,《Teacher Education Quarterly》,2002(1),Vol. 29.
(编辑 孙金鑫)。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