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信原理课程设计报告

合集下载

通信原理课程设计

通信原理课程设计

通信原理课程设计--基于FPGA的时分多路数字基带传输系统的设计与开发指导老师:戴慧洁武卫华班级:通信111班组长:徐震震组员:胡彬、韦景山、谢留香、徐勇、周晶晶、张秋红日期:一、课程设计目的通信系统课程设计是一门综合设计性实践课程。

使大家在综合已学现代通信系统理论知识的基础上,借助可编程逻辑器件及EDA技术的灵活性和可编程性,充分发挥自主创新意识,在规定时间内完成符合实际需求的通信系统电路设计与调试任务。

它不仅能够提高大家对所学理论知识的理解能力,更重要的是能够提高和挖掘大家对所学知识的实际运用能力,为将来进入社会从事相关工作奠定较好的“能力”基础。

二、课程设计内容时分多路数字电话基带传输系统的设计与开发三、课程设计要求任务1、64Kb/S的A律PCM数字话音编译码器的开发设计2、PCM 30/32一次群时分复接与分接器的开发设计3、数字基带编码HDB3编译码器的开发设计4、同步(帧、位、载波同步(可选))电路的开发设计四、小组分工小组成员负责项目徐震震同步(帧同步、位同步)谢留香PCM 30/32一次群时分复接韦景山64Kb/S的A律PCM数字话音编码胡彬PCM 30/32一次群时分分接徐勇64Kb/S的A律PCM数字话音译码周晶晶数字基带编码HDB3译码张秋红数字基带编码HDB3编码五、时分多路数字电话基带传输系统框图PCM编码设计一、设计要求1、PCM编码器输入信号为:一个13位逻辑矢量的均匀量化值:D0,D1…D12其中:D0为极性位,取值范围在-4096~+4096之间;一个占空比为1/32的8K/S的取样时钟信号;一个占空比为50%的2.048Mb/S的合路时钟信号;2、PCM编码器输出信号为:一个8位逻辑矢量的13折线非均匀量化值:C0,C1…C7其中:C0为极性位.C0=1为正,C0=0为负;一个占空比为1/32的8K/S的取样时钟信号;一个占空比为50%的2.048Mb/S的合路时钟信号;二、PCM编码分析脉冲编码调制(PCM)在通信系统中完成将语音信号数字化功能。

通信原理课程设计信道为awgn

通信原理课程设计信道为awgn

通信原理课程设计信道为awgn一、教学目标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是让学生掌握通信原理课程中关于信道为AWGN的知识,主要包括以下三个方面:1.知识目标:使学生了解信道AWGN的基本概念、特性及其在通信系统中的应用;理解AWGN信道的概率分布、噪声功率和信道容量等关键参数。

2.技能目标:培养学生运用通信原理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能够运用AWGN信道的知识对通信系统进行性能评估。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激发学生对通信原理学科的兴趣,培养其严谨治学、勇于探索的科学精神。

二、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部分:1.AWGN信道的定义、特性和数学模型;2.AWGN信道的概率分布函数及其性质;3.AWGN信道中的噪声功率和信道容量;4.AWGN信道在通信系统中的应用和性能分析。

三、教学方法为了实现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将采用以下几种教学方法:1.讲授法:通过讲解AWGN信道的相关概念、特性和应用,使学生掌握基本知识;2.案例分析法:分析实际通信系统中的AWGN信道问题,提高学生的应用能力;3.实验法:安排实验室实践环节,让学生亲自动手进行AWGN信道实验,加深对知识的理解。

四、教学资源为了保证本节课的教学质量,将准备以下教学资源:1.教材:《通信原理》;2.参考书:相关学术论文和书籍;3.多媒体资料:PPT课件、实验演示视频等;4.实验设备:计算机、通信实验装置等。

以上教学资源将有助于实现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

五、教学评估本节课的教学评估将采用多元化的评估方式,以全面、客观地评价学生的学习成果。

评估方式包括:1.平时表现:通过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提问回答等情况,评估其对知识的掌握程度;2.作业:布置相关练习题,评估学生对课堂所学知识的应用能力;3.考试:安排期末考试,全面测试学生对信道为AWGN章节的知识点和技能的掌握情况。

评估标准将根据教学目标和教材内容制定,确保评估结果的公正性和准确性。

通信原理课程设计报告

通信原理课程设计报告

通信原理课程设计报告一、引言通信原理课程设计报告旨在总结和分析本次通信原理课程设计的过程和结果。

本报告将详细介绍课程设计的背景、目标、方法和结果,并对所得结果进行评估和讨论。

二、背景通信原理是电子信息类专业中的重要课程之一,旨在培养学生对通信原理的理论和实践应用能力。

本次课程设计以通信原理为基础,通过设计和实现一个通信系统,提高学生对通信原理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三、目标本次课程设计的目标是设计和实现一个基于频分复用(FDM)技术的数字通信系统。

具体目标包括:1. 理解和掌握FDM技术的原理和应用;2. 设计和实现一个完整的通信系统,包括发送端、传输信道和接收端;3. 评估和分析通信系统的性能指标,如误码率、信噪比等。

四、方法本次课程设计采用以下步骤和方法:1. 确定通信系统的需求和参数,包括信号频率范围、带宽要求等;2. 设计发送端,包括信号源、调制器和功率放大器等模块;3. 设计传输信道,模拟真实通信环境,包括添加噪声、信道衰减等;4. 设计接收端,包括解调器、滤波器和信号恢复等模块;5. 实现通信系统,并进行调试和测试;6. 评估和分析通信系统的性能指标。

五、结果经过设计和实现,我们成功完成了一个基于FDM技术的数字通信系统。

以下是我们的主要结果:1. 发送端:我们设计了一个信号源,产生多个频率不同的信号,并通过调制器将这些信号转换为调制信号。

最后,我们使用功率放大器将调制信号放大到适当的功率水平。

2. 传输信道:我们模拟了真实的传输信道,并添加了噪声和信道衰减。

这样可以更好地评估通信系统在实际环境下的性能。

3. 接收端:我们设计了一个解调器,通过解调器将接收到的信号转换为原始信号。

然后,我们使用滤波器去除噪声,并对信号进行恢复和解码。

4. 性能评估:我们评估了通信系统的性能指标,包括误码率、信噪比等。

通过对这些指标的分析,我们可以判断通信系统的可靠性和稳定性。

六、讨论通过本次课程设计,我们对通信原理的理论知识有了更深入的理解,并且掌握了实际应用的能力。

通信原理课程设计

通信原理课程设计

通信原理课程设计一、课程设计目的。

通信原理是电子信息类专业的重要基础课程,旨在使学生掌握通信原理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和基本方法,为学生今后学习专业课程和从事相关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因此,本课程设计旨在通过理论学习和实践操作,培养学生的通信原理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

二、课程设计内容。

1. 通信原理基础知识的学习。

通过教材学习和课堂讲解,学生应该掌握通信系统的基本概念、信号的基本特性、传输介质的特性、调制解调原理等基础知识。

2. 通信原理实验操作。

学生应该通过实验操作,掌握信号的产生与采集、调制解调器的使用、传输介质的特性测试等实际操作技能,加深对通信原理知识的理解。

3. 通信原理课程设计。

学生应该根据所学知识,结合实际案例,进行通信原理课程设计,包括信号的传输与接收、调制解调器的设计与应用、通信系统的性能分析等内容。

三、课程设计方法。

1. 教学方法。

采用理论教学与实践操作相结合的教学方法,注重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实际应用能力。

2. 学习方法。

学生应该注重理论知识的学习,同时积极参与实验操作,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进行课程设计。

3. 评估方法。

采用考试、实验报告、课程设计报告等多种评估方法,全面评价学生的学习情况和能力水平。

四、课程设计要求。

1. 学生应按时完成课程设计任务,按要求提交实验报告和课程设计报告。

2. 学生应积极参与课堂讨论、实验操作,主动学习,提高自主学习能力。

3. 学生应严格遵守实验室规章制度,注意实验室安全,保护实验设备。

4. 学生应认真对待课程设计,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力求做到学以致用。

五、课程设计效果评估。

1. 通过考试和实验报告评分,全面评价学生的学习情况和能力水平。

2. 通过课程设计报告评分,评价学生的课程设计能力和创新意识。

3. 学生对通信原理的理解和掌握情况,通过课程设计效果评估,指导教师调整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

六、总结。

通信原理课程设计是通信原理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课程设计,学生可以将所学理论知识与实际应用相结合,提高学习兴趣,增强动手能力,培养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

通信原理实验与课程设计

通信原理实验与课程设计

通信原理实验与课程设计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理解并掌握通信原理的基本概念,包括信号、信道、调制、解调等;2. 学习并运用通信系统的数学模型,分析通信过程中的信号传输特性;3. 了解现代通信技术的原理及其在实际应用中的优势与局限。

技能目标:1. 能够运用所学通信原理知识,设计简单的通信实验方案,并进行实际操作;2. 培养学生动手实践能力,学会使用相关通信实验设备,进行数据采集与分析;3. 提高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能够针对通信过程中的问题提出改进措施。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培养学生对通信原理的兴趣和热情,激发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2. 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学会在实验过程中相互协作、共同进步;3. 增强学生的科技意识,认识通信技术在现代社会中的重要作用,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课程性质:本课程为通信工程及相关专业本科年级的实践性课程,结合理论教学,注重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和创新思维。

学生特点:学生具备一定的通信原理基础知识,具有较强的学习能力和动手实践欲望。

教学要求:教师需引导学生将理论知识与实际操作相结合,鼓励学生开展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综合素质。

通过课程目标的具体分解,为教学设计和评估提供明确依据。

二、教学内容1. 信号与系统:信号分类、信号的时域与频域分析、线性时不变系统的特性;2. 信道与噪声:信道的数学模型、信道特性、噪声分类与性能指标;3. 数字调制技术:幅度键控、频率键控、相位键控及其组合调制技术;4. 解调与检测:同步解调、非同步解调、最佳接收机原理;5. 通信实验与课程设计:设计并实现基于数字调制解调的通信实验,包括实验方案、设备选型、数据采集与分析;6. 现代通信技术简介:蜂窝通信、光纤通信、卫星通信等。

教学大纲安排:第一周:信号与系统基本概念,教材第二章;第二周:信道与噪声,教材第三章;第三周:数字调制技术,教材第四章;第四周:解调与检测,教材第五章;第五周:通信实验与课程设计,结合教材及实验指导书;第六周:现代通信技术简介,教材相关章节及拓展资料。

通信原理相关课程设计

通信原理相关课程设计

通信原理相关课程设计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理解并掌握通信原理的基本概念,包括信号、信道、调制与解调等;2. 学习并掌握通信系统中常用的数学模型和公式,能够运用相关理论知识分析通信过程;3. 了解现代通信技术的发展趋势,认识通信技术在生活中的应用。

技能目标:1. 能够运用通信原理分析并解决实际问题,具备一定的通信系统设计能力;2. 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通信设备的调试与维护,具备实际操作能力;3. 能够通过查阅资料、开展讨论等方式,自主学习和拓展通信领域的相关知识。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培养学生对通信原理的兴趣,激发学习热情,养成主动探究和积极思考的习惯;2. 增强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培养在团队中沟通与协作的能力;3. 提高学生的信息素养,使他们对通信技术在我国社会经济发展中的重要作用有深刻认识。

本课程针对高中年级学生,结合通信原理相关知识,注重理论联系实际,提高学生的知识水平和实践能力。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因材施教,使学生在掌握基本通信原理的基础上,能够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旨在培养学生具备通信领域的基本素养和创新能力,为我国通信事业的发展储备人才。

二、教学内容本章节教学内容围绕以下三个方面展开:1. 通信原理基础知识:- 信号与系统:信号的概念、分类及特性;系统的概念、线性时不变系统及其性质;- 信道:信道的概念、分类、特性及信道模型;- 调制与解调:调制原理、分类及性能指标;解调原理及方法。

2. 通信系统分析与设计:- 通信系统的数学模型:信号的数学表示、系统方程的建立;- 通信系统性能分析:误码率、带宽、功率等性能指标的计算与优化;- 通信系统设计:根据实际需求,选择合适的调制解调方式、信道编码等技术。

3. 现代通信技术应用:- 数字通信技术:数字信号传输、数字调制解调、多路复用技术;- 移动通信技术:移动通信系统的组成、多址技术、蜂窝技术;- 互联网通信技术:网络结构、协议、路由算法等。

通信原理课程设计

通信原理课程设计

通信原理课程设计引言通信原理是计算机通信领域中的一门重要课程,它涵盖了通信系统的基本原理与技术,包括信号与系统、调制与解调、编码与解码、传输介质与传输线路等内容。

通信原理课程设计是对所学知识进行实践运用的重要环节,通过设计一个具体的通信系统,可以巩固理论知识,并加深对通信原理的理解。

本文将介绍一个通信原理课程设计的示例项目,通过这个项目,学生可以全面掌握通信原理相关知识,并将其应用于实践中。

该课程设计将涉及到信号的生成与解调、调制与解调技术的应用、信道编码与纠错等内容。

设计目标设计目标是指在通信原理课程设计中需要达到的主要目标。

根据通信原理的教学要求,本次课程设计的目标主要包括以下几点:1.理解信号与系统的基本原理,能够生成不同类型的信号。

2.掌握调制与解调的原理与方法,能够对信号进行调制与解调。

3.熟悉信道编码与纠错技术,能够对传输信号进行编码与纠错。

4.了解常见的传输介质与传输线路,能够选择合适的传输介质与传输线路。

设计内容本次通信原理课程设计的主要内容包括信号的生成与解调、调制与解调技术的应用、信道编码与纠错等。

具体的设计内容如下:1. 信号的生成与解调在这一部分中,学生需要选择一种信号生成方式,并对该信号进行解调。

对于信号的生成,可以选择使用函数发生器、数字信号发生器等实验设备来生成特定的信号。

而信号的解调则可以通过相应的解调电路来实现。

学生需要掌握生成不同类型信号的方法,并能够准确地将信号进行解调。

2. 调制与解调技术的应用调制与解调是通信原理中的重要内容,它涉及到将信号调制到载波上进行传输,并在接收端进行解调。

学生需要选择一种调制方式,并对调制后的信号进行解调。

常见的调制方式有频移键控调制(FSK)、相移键控调制(PSK)等。

学生需要理解调制与解调的原理,并能够熟练应用于实践中。

3. 信道编码与纠错在信道传输中,由于信道的干扰和噪声等原因,传输信号往往会出现错误。

为了提高传输的可靠性,常常需要对传输信号进行编码与纠错。

通信原理课程设计报告-电信081班-裴颖-08808019

通信原理课程设计报告-电信081班-裴颖-08808019

目录1.引言 (1)1.1 设计目的 (1)1.2 课程设计内容及任务要求 (1)2.中波调幅幅广播系统的模型及仿真环境 (1)2.1.MATLAB及Simulink建模环境简介 (1)2.2调幅广播系统介绍 (2)2.3 中波调幅广播传输系统模型参数指标 (2)3. 中波调幅广播传输系统的建立与仿真 (3)3.1仿真参数设计 (3)3.2系统中仿真模块参数的设置 (4)3.3 Scope 端的最终波形图及其比较级 (5)4 总结与体会 (11)参考文献 (12)1.引言1.1 设计目的1.学习使用计算机建立通信系统仿真模型的基本方法及基本技能,学会利用仿真的手段对于实用通信系统的基本理论、基本算法进行实际验证;2.学习现有流行通信系统仿真软件simulink的基本使用方法,学会使用这些软件解决实际系统出现的问题;3. 通过系统仿真加深对通信课程理论的理解;4. 用simulink 完成调幅广播系统的仿真。

1.2 课程设计内容及任务要求用MATLAB及simulink进行仿真设计一个中波调幅广播传输系统,其参数要求有:1)基带信号:音频,最大幅度1;频率:100~6000Hz可调2)载波:幅度一定,正弦波,550~1605KHz可调;3)接收机带宽:12KHz,中心频率1000Hz;在对中波调幅广播传输系统的设计中,其具体要求有以下几点:1)设计噪声模块,噪声可调;2)计算系统工作参数,设置仿真参数;3)建立仿真模型,观测发送条幅信号以及接收机输出;分析结果;4)改变噪声,分析噪声对输出的影响。

2.中波调幅幅广播系统的模型及仿真环境2.1.MATLAB及Simulink建模环境简介MATLAB 是美国MathWorks公司出品的商业数学软件,用于算法开发、数据可视化、数据分析以及数值计算的高级技术计算语言和交互式环境,主要包括MATLAB和Simulink两大部分。

Simulink是MATLAB最重要的组件之一,它提供一个动态系统建模、仿真和综合分析的集成环境。

通信原理与通信技术课程设计

通信原理与通信技术课程设计

通信原理与通信技术课程设计一、需求分析本次通信原理和通信技术的课程设计旨在设计一个基于PC和微控制器的双向通信系统。

该系统可以实现PC端向单片机发送数据,然后单片机将信息处理后返回至PC端,同时能够在PC端控制单片机内的LED矩阵实现具有自定义内容的动画效果。

二、解决方案1. 系统结构系统结构PC -- UART ----> 单片机 -- SPI ----> LED矩阵| 数据信息 | | 数据信息 ||返回处理结果| |实现动画效果|其中,PC通过UART串口与单片机通信,单片机通过SPI串行接口控制LED矩阵。

2. 系统实现流程PC端设计在PC端,使用Python编写程序实现向单片机发送数据。

Pyserial 库提供了使用Python与串口通信的接口,可方便地实现PC与单片机之间的通信。

具体实现流程如下:1.引用Pyserial库,打开串口。

2.输入待发送的数据信息。

3.将数据信息编码为二进制格式,并发送至单片机。

4.等待单片机返回处理结果。

5.解码单片机返回的结果信息,输出至控制台。

单片机设计在单片机端,使用C语言编写程序实现从PC接收数据,并将返回值传递给LED矩阵控制程序。

具体实现流程如下:1.引用SPI库,设置协议参数。

2.初始化串口通信。

3.监听串口,获取PC发送的数据信息。

4.对接收到的数据进行处理,并将处理结果返回。

5.在LED矩阵控制程序中根据返回结果更新矩阵显示内容。

三、实现步骤1. 硬件环境搭建1.准备一台Windows计算机。

2.准备一块带有串口的单片机开发板,例如STM32F103C8T6或ESP8266。

3.准备一个LED点阵模组,例如MAX7219。

2. 软件环境配置1.安装Python3.x版本。

2.安装Pyserial库,可通过pip命令或者直接下载安装程序安装。

3.安装Keil C51工具集,并编写单片机的应用程序。

4.配置LED矩阵控制模块,可以直接使用成品模块,或自己设计并制作PCB电路板。

通信原理实验及课程设计

通信原理实验及课程设计

通信原理实验及课程设计一、教学目标本课程的教学目标是使学生掌握通信原理的基本概念、原理和方法,培养学生运用通信原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具体分解为以下三个目标:1.知识目标:学生能够理解并掌握通信系统的组成、工作原理和性能评估方法;掌握调制、解调、编码和解码等基本技术;了解现代通信系统的基本架构和最新发展。

2.技能目标: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的通信原理,分析和解决实际通信问题;能够使用实验设备进行通信实验,掌握实验方法和技巧。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培养学生对通信技术的兴趣和热情,提高学生运用科学知识服务社会的情怀,增强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团队协作能力。

二、教学内容本课程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通信系统的基本概念、通信原理、调制解调技术、数字通信技术、现代通信系统等。

具体安排如下:1.第一章:通信系统概述,介绍通信系统的组成、分类、性能指标和评估方法。

2.第二章:模拟通信原理,讲解调制解调技术、信号传输和接收处理等。

3.第三章:数字通信原理,包括数字调制、信道编码、误码纠正等。

4.第四章:现代通信系统,介绍卫星通信、移动通信、光纤通信等。

5.实验环节:进行通信原理实验,使学生熟练掌握实验设备操作,提高实际问题解决能力。

三、教学方法本课程采用多种教学方法,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1.讲授法:系统讲解通信原理的基本概念、原理和方法。

2.讨论法:学生针对通信技术的热点问题进行讨论,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和团队协作精神。

3.案例分析法:分析具体通信案例,使学生了解通信原理在实际中的应用。

4.实验法:开展通信实验,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和实际问题解决能力。

四、教学资源本课程的教学资源包括教材、参考书、多媒体资料和实验设备等:1.教材:选用权威、实用的教材,为学生提供系统、科学的理论知识学习。

2.参考书:推荐学生阅读相关参考书籍,丰富学生的知识体系。

3.多媒体资料:制作精美的PPT、教学视频等,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4.实验设备:保证实验教学的正常进行,培养学生实际操作能力。

通信原理简单的课程设计

通信原理简单的课程设计

通信原理简单的课程设计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让学生理解通信原理的基本概念,掌握信号、信道、调制解调等核心知识点。

2. 使学生了解通信系统的基本组成,掌握各组成部分的功能及相互关系。

3. 帮助学生掌握通信过程中的主要性能指标,如带宽、误码率等。

技能目标:1. 培养学生运用通信原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能够分析并设计简单的通信系统。

2. 提高学生运用数学工具进行通信系统分析和计算的能力。

3. 培养学生进行团队合作,通过讨论、实验等方式,探索通信原理在实际应用中的问题。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激发学生对通信原理的兴趣,培养其探索通信领域奥秘的欲望。

2. 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3. 引导学生关注通信技术在我国社会经济发展中的作用,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

本课程针对高中年级学生,结合通信原理的学科特点,注重理论联系实际,以培养学生的知识、技能和情感态度价值观为目标,为学生后续学习通信专业课程打下坚实基础。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能够掌握通信原理的基本知识,具备一定的通信系统分析和设计能力,同时培养其团队合作精神和科学素养。

二、教学内容1. 通信原理概述:介绍通信原理的基本概念、发展历程和通信系统的分类。

- 教材章节:第1章 通信原理概述2. 信号与信道:讲解信号的分类、特性,信道的概念、分类及信道特性。

- 教材章节:第2章 信号与信道3. 调制与解调:介绍调制、解调的基本原理,分析常用调制解调技术及其性能。

- 教材章节:第3章 调制与解调4. 通信系统性能分析:讲解通信系统的性能指标,如带宽、误码率等,并进行性能分析。

- 教材章节:第4章 通信系统性能分析5. 通信系统的实际应用:通过案例分析,使学生了解通信系统在实际工程中的应用。

- 教材章节:第5章 通信系统的实际应用6. 实验教学:组织学生进行通信原理实验,巩固理论知识,提高实际操作能力。

- 教材章节:实验指导书教学内容按照以上安排,科学系统地组织教学,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使学生全面掌握通信原理的基本知识,为后续学习打下坚实基础。

通信原理实验报告设想(3篇)

通信原理实验报告设想(3篇)

第1篇一、实验目的本次实验旨在通过一系列的通信原理实验,使学生深入理解并掌握通信系统的基本概念、原理和关键技术。

通过实验操作,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增强对通信理论知识的实际应用能力。

二、实验内容1. 信号与系统基础实验- 信号波形观察与分析- 信号的时域与频域分析- 系统的时域与频域响应2. 模拟通信原理实验- 模拟调制与解调实验(如AM、FM、PM)- 信道特性分析- 噪声对通信系统的影响3. 数字通信原理实验- 数字调制与解调实验(如2ASK、2FSK、2PSK、QAM)- 数字基带传输与复用- 数字信号处理技术4. 现代通信技术实验- TCP/IP协议栈原理与实现- 无线通信技术(如Wi-Fi、蓝牙)- 物联网通信技术(如ZigBee)5. 通信系统设计实验- 基于MATLAB的通信系统仿真- 通信系统性能分析与优化三、实验步骤1. 实验准备- 熟悉实验原理和实验设备- 编写实验报告提纲- 准备实验数据和分析工具2. 实验操作- 按照实验步骤进行操作,记录实验数据 - 分析实验现象,总结实验规律- 对实验结果进行误差分析3. 实验报告撰写- 实验目的与背景- 实验原理与步骤- 实验结果与分析- 实验结论与讨论- 实验心得与体会四、实验报告格式1. 封面- 实验报告题目- 学生姓名、学号、班级- 指导教师姓名、职称- 实验日期2. 目录- 实验报告各部分标题及页码3. 正文- 实验目的与背景- 实验原理与步骤- 实验结果与分析- 实验结论与讨论- 实验心得与体会4. 参考文献- 列出实验过程中参考的书籍、论文、网络资源等五、实验报告撰写要求1. 实验报告内容完整、结构清晰、逻辑严谨2. 实验原理阐述准确,实验步骤描述详细3. 实验数据真实可靠,分析结论具有说服力4. 实验报告格式规范,语言表达流畅六、实验报告评价标准1. 实验原理掌握程度2. 实验操作熟练程度3. 实验数据分析能力4. 实验报告撰写质量5. 实验心得体会通过本次通信原理实验,学生将能够全面了解通信系统的基本原理和关键技术,提高实际应用能力,为今后从事通信领域的工作打下坚实基础。

通信原理课设报告

通信原理课设报告

目录1 技术要求 (1)2 基本原理 (1)2.1 2FSK调制原理 (1)2.2 2FSK解调原理 (2)2.3 2FSK信号的表达式和波形图 (2)3 建立模型描述 (3)4 模块功能分析或源程序代码 (4)5 调试过程及结论 (9)6 心得体会 (12)7 参考文献 (12)2FSK通信系统设计1 技术要求设计一个2FSK数字调制系统,要求:(1)设计出规定的数字通信系统的结构;(2)根据通信原理,设计出各个模块的参数(例如码速率,滤波器的截止频率等);(3)用Matlab或SystemView 实现该数字通信系统;(4)观察仿真并进行波形分析;(5)系统的性能评价。

2 基本原理2.1 2FSK调制原理二进制移频键控信号的产生,可以采用模拟调频电路来实现,也可以采用数字键控的方法来实现。

两种FSK信号的调制方法的差异在于:由直接调频法产生的2FSK信号在相邻码元之间的相位是连续变化的(这一类特殊的FSK,称为连续相位FSK(Continous-Phase FSK,CPFSK)),而键控法产生的2FSK信号,是由电子开关在两个独立的频率源之间转换形成,故相邻码元之间的相位不一定连续。

图1是数字键控法实现二进制移频键控信号的原理图,图中两个振荡器的输出载波受输入的二进制基带信号控制,在一个码元Ts期间输出f1或f2两个载波之一。

图1 键控法产生2FSK信号的原理图振荡器1选通开关反相器振荡器2f2选通开关相加器基带信号e(t)2.2 2FSK 解调原理图2 2FSK 相干解调原理框图数字调频信号的解调方法很多,如相干检测法、包络检波法、过零检测法、差分检测法等。

下面就相干检测法进行介绍。

相干检测的具体解调电路是同步检波器,原理方框图如图2所示。

图中两个带通滤波器的作用同于包络检波法,起分路作用。

它们的输出分别与相应的同步相干载波相乘,再分别经低通滤波器滤掉二倍频信号,取出含基带数字信息的低频信号,抽样判决器在抽样脉冲到来时对两个低频信号的抽样值进行比较判决,即可还原出基带数字信号。

通信原理systemview课程设计

通信原理systemview课程设计

通信原理systemview课程设计一、教学目标本课程旨在通过SystemView软件的使用,让学生掌握通信原理的基本知识和应用技能。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将能够理解通信系统的基本模型和原理,掌握SystemView软件的使用方法,分析通信系统的性能,并能够设计简单的通信系统。

1.理解通信系统的基本概念和模型。

2.掌握SystemView软件的基本使用方法。

3.理解通信系统的性能分析方法。

4.能够使用SystemView软件搭建通信系统模型。

5.能够对通信系统的性能进行分析和评估。

6.能够设计简单的通信系统。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和沟通协调能力。

3.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终身学习的观念。

二、教学内容本课程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通信系统的基本概念和模型,SystemView软件的使用方法,以及通信系统的性能分析方法。

1.通信系统的基本概念和模型:介绍通信系统的基本概念,如信号、信道、噪声等,以及通信系统的模型,如发送器模型、接收器模型等。

2.SystemView软件的使用方法:介绍SystemView软件的基本界面和操作方法,如创建模型、添加组件、设置参数等。

3.通信系统的性能分析方法:介绍通信系统的性能分析方法,如信号传输的稳定性、误码率分析等。

三、教学方法本课程将采用讲授法、案例分析法、实验法等多种教学方法相结合的方式进行教学。

1.讲授法:通过教师的讲解,让学生理解通信系统的基本概念和原理。

2.案例分析法:通过分析实际案例,让学生理解通信系统的应用和性能分析方法。

3.实验法:通过SystemView软件的实验,让学生掌握通信系统的性能分析和设计方法。

四、教学资源本课程的教学资源主要包括教材、SystemView软件、多媒体资料和实验设备。

1.教材:选用《通信原理》教材,作为学生学习的基本参考资料。

2.SystemView软件:SystemView软件作为通信原理的仿真工具,用于学生的实验和练习。

通信原理专业课程设计

通信原理专业课程设计

通信原理专业课程设计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学生能理解并掌握通信原理的基本概念,包括信号、信道、噪声等;2. 学生能掌握通信系统的基本模型及其各组成部分的功能;3. 学生能了解并分析常见的通信调制解调技术及其优缺点;4. 学生能运用通信原理知识解决实际通信问题。

技能目标:1. 学生具备运用数学工具分析和解决通信问题的能力;2. 学生能够设计和搭建简单的通信系统模型;3. 学生能够运用通信原理对实际信号进行处理,实现信号的调制与解调;4. 学生具备一定的通信系统优化和调试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学生能够树立正确的通信观念,认识到通信技术在现代社会中的重要作用;2. 学生在团队协作中,能够发挥个人优势,培养沟通与协作能力;3. 学生在面对通信技术发展中的伦理道德问题时,能够具备正确的价值观判断;4. 学生通过学习通信原理,培养科学精神和创新意识,激发对通信技术研究的兴趣。

本课程针对通信原理专业的高年级学生,结合课程性质、学生特点和教学要求,将目标分解为具体的学习成果。

课程旨在帮助学生掌握通信原理的基本知识,提高解决实际通信问题的能力,同时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和创新意识。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关注学生的学习进度,及时调整教学策略,确保课程目标的达成。

二、教学内容本课程教学内容依据课程目标,结合教材《通信原理》进行选择和组织,主要包括以下几部分:1. 通信原理基本概念:信号与系统、信道与噪声、信号的空间与时间表示等;教学安排:第1-2章,共计4学时。

2. 通信系统模型:线性通信系统、非线性通信系统、基带与带通系统等;教学安排:第3章,共计6学时。

3. 通信调制解调技术:幅度调制、频率调制、相位调制、正交幅度调制等;教学安排:第4-5章,共计8学时。

4. 通信信号处理:信号的采样与恢复、信号的量化与编码、多路复用与解复用等;教学安排:第6章,共计6学时。

5. 通信系统性能分析:误码率分析、信道容量、信息论基础等;教学安排:第7章,共计6学时。

(完整word版)通信原理课设报告

(完整word版)通信原理课设报告

目录1 技术要求 (1)2 基本原理 (1)2.1 2ASK调制 (1)2.2 2ASK解调 (3)3 建立模型描述 (4)3.1 Simulink仿真实现2ASK调制和解调 (4)3.2 MATLAB编程实现2ASK调制和解调过程 (4)4模块功能分析或源程序代码 (5)4.1 Simulink实现2ASK调制和解调功能 (5)4.2 Matlab编程实现2ASK调制和解调 (8)5 调试过程及结论 (15)5.1使用Simulink实现2ASK模型仿真 (15)5.2 用Matlab编程实现2ASK模型仿真 (16)6 心得体会 (17)7 参考文献 (18)2ASK 通信系统设计1 技术要求(1)设计出2ASK 通信系统的结构;(2)根据通信原理,设计出各个模块的参数(例如码速率,滤波器的截止频率等);(3)用Matlab 或SystemView 实现该数字通信系统;(4)观察仿真并进行波形分析;(5)系统的性能评价。

2 基本原理2.1 2ASK 调制1 基本原理2ASK 是利用载波的幅度变化来传递数字信息,而其频率和初始相位保持不变。

其信号表达式为: ,S (t)为单极性数字基带信号。

其调制过程如图1所示:图1 2ASK 调制过程t t S t e c ωcos )()(0⋅=2 两种调制法2ASK 信号的产生方法通常有两种:模拟调制法和键控法。

模拟调制法使用乘法器实现,如图2所示。

键控法使用开关电路实现,如图3所示。

图2 模拟调制法图3 键控法3 功率谱密度若设S(t)的功率谱密度为Ps (f ),2ASK 信号的功率谱密度为()f P ASK 2,则 由图4可见,2ASK 信号的功率谱是基带信号功率谱的线性搬移,由连续谱和离散谱组成。

图4 2ASK 功率谱密度也称 OOK 信号开关 K接0 接1e 0( t )[])()(41)(2c s c s ASK f f P f f P f P -++=f c + f s fc - f s ff c f c + f s f c - f s f c sf s s s 0S( t )e o d2.2 2ASK解调相干解调需要将载频位置的已调信号频谱重新搬回原始基带位置,因此用相乘器与载波相乘来实现。

通信原理课程设计报告

通信原理课程设计报告

目录1 概述—————————————————————————————22 课程设计要求—————————————————————————33 SystemView动态系统仿真软件————————————————-3 3.1 SystemView系统的特点————————————————————33.2使用Systemview进行通信系统仿真的步骤————————————44 数字调制系统BER测试的仿真设计与分析---------------——————55 仿真系统组成及对应结果——————————————-——————7 5.1 低频相干调制解调系统组成与分析———————————————-7 5.2 高频相干调制解调系统BER测试仿真模型建立与分析———————-10 5.3高频差分相干调制解调BER测试仿真模型建立与分析——-------——125.4高频相干与非相干对比————————————————---——--166 心得体会———————————————————————————187 参考文献———————————————————————————191 概述《通信原理》课程设计是通信工程、电子信息工程专业教学的重要的实践性环节之一,《通信原理》课程是通信、电子信息专业最重要的专业基础课,其内容几乎囊括了所有通信系统的基本框架,但由于在学习中有些内容未免抽象,而且不是每部分内容都有相应的硬件实验,为了使学生能够更进一步加深理解通信电路和通信系统原理及其应用,验证、消化和巩固其基本理论,增强对通信系统的感性认识,培养实际工作能力和从事科学研究的基本技能,在通信原理的理论教学结束后我们开设了《通信原理》课程设计这一实践环节。

Systemview是ELANIX公司推出的一个完整的动态系统设计、模拟和分析的可视化仿真平台。

从滤波器设计、信号处理、完整通信系统的设计与仿真,直到一般的系统数学模型建立等各个领域,Systemview 在友好而且功能齐全的窗口环境下,为用户提供了一个精密的嵌入式分析工具。

通信原理课程设计总结

通信原理课程设计总结

通信原理课程设计总结
通信原理课程设计总结
本次通信原理课程设计涉及到的主要内容有:调制解调、信道编码、信道等化和基带信号的处理等。

在调制解调部分,我主要学习了AM、DSB-SC、SSB、VSB、FM、PM等调制方式。

通过学习,我深刻认识到不同的调制方式适用于不同的场合,如AM适用于语音信号,FM适用于音频、视频信号等。

在实践中,我结合实际情况,选用相应的调制方式,使得模拟信号转换为数字信号更加稳定。

在信道编码部分,我了解到了如卷积码、Turbo码、LDPC码等编码方式的特点及使用场合。

通过设计实验,我发现Turbo码可以使用相对较短的码字并保证系统时延与性能表现均优秀。

因此,在实际应用中,我采用了Turbo码。

在信道等化部分,我学习了线性等化和决策反馈等化的原理和应用。

通过实验,我了解到决策反馈等化器不仅能够补偿多径衰落导致的时域扩展,还能够抑制噪声和深度衰落的影响。

因此,我在传输信号时使用了决策反馈等化器。

在基带信号处理部分,我掌握了带限制信号的解调原理、卡门滤波器
的作用及其特点、根正弦脉冲的设计等内容。

通过对实际数据的处理,我设计了多种带通滤波器,保证了信号的信噪比。

综上所述,通过本次通信原理课程设计,我对通信原理的相关知识有
了更为深入的了解,掌握了多种实用技能。

在以后的工作学习中,我
将运用所学知识进行创新和应用。

通信原理课程设计

通信原理课程设计

通信原理课程设计通信原理课程设计是为了帮助学生深入理解通信原理的基本原理和技术,并培养他们应用这些原理和技术进行通信系统设计与分析的能力。

本次课程设计主要分为三个部分,分别是调幅调制的设计与实验、解调技术的设计与实验以及通信系统的整体设计与性能评估。

1. 调幅调制的设计与实验在这部分实验中,学生需要设计一个调幅调制系统,并利用软件仿真工具对其进行验证。

首先,学生需要了解调幅调制的基本原理,包括调幅信号的生成、调幅索引的选择等。

其次,学生需要根据给定的系统要求和信号源,设计调幅调制系统的各个模块,包括信号源、载波生成、调制器等。

最后,学生需要通过仿真实验,验证设计的调幅调制系统的性能,并分析各种信噪比条件下的调制效果。

2. 解调技术的设计与实验这部分实验主要涉及解调技术,学生需要设计一个解调器,并通过仿真实验验证其性能。

首先,学生需要了解常用的解调技术,如包络检波、同步解调、PSK解调等。

然后,学生需要根据给定的解调要求,设计解调器的各个模块,包括接收机前端、解调器、时钟恢复器等。

最后,学生需要通过仿真实验,验证设计的解调器的性能,并分析各种信噪比条件下的解调效果和误码率。

3. 通信系统的整体设计与性能评估在这一部分,学生需要将前两个实验的成果综合起来,设计一个完整的通信系统,并对其性能进行评估。

首先,学生需要确定系统的基本要求,包括传输速率、误码率、信道带宽等。

然后,学生需要设计一个适合的调制解调方案,并搭建通信系统的硬件平台。

最后,学生需要通过实验和性能评估,分析系统的实际性能与要求的符合程度,并对系统进行优化和改进。

通过这次课程设计,学生不仅可以加深对通信原理的理解,还可以掌握通信系统设计与分析的基本方法和技术,为将来从事相关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通信原理课程设计报告课题基于MATLAB的2FSK仿真学院电子信息工程学院专业通信工程学生姓名学号班级指导教师二〇一五年一月基于MATLAB的基带传输系统的研究与仿真——码型变换摘要HDB3码编码规则首先将消息代码变换成AMI码;然后检查AMI码中的连0情况,当无4个或4个以上的连0串时,则保持AMI的形式不变;若出现4个或4个以上连0串时,则将1后的第4个0变为与前一非0符号(+1或-1)同极性的符号,用V表示(+1记为+V,-1记为-V);最后检查相邻V符号间的非0符号的个数是否为偶数,若为偶数,则再将当前的V符号的前一非0符号后的第1个0变为+B或-B 符号,且B的极性与前一非0符号的极性相反,并使后面的非0符号从V符号开始再交替变化关键词: HDB3码 MATLAB编码原则 V码 B码目录一、背景知识二、MATLAB仿真软件介绍三、仿真的系统的模型框图四、使用MATLAB编程(m文件)完成系统的仿真五、仿真结果六、结果分析七、心得、参考文献正文部分一、背景知识在实际的传输系统中,并不是所有的代码电气波形都可以信道中传输。

含有直流分量和较丰富的单极性基带波形就不适宜在低频传输特性差的信道中传输,因为它有可能造成信号的严重的畸变。

在传输码(或称线路吗)的结构将取决于实际信道特性和系统的工作条件。

通常,传输码的结构应具有以下的特性:(1)相应的基带信号无直流分理,且低频分量少(2)便于从信号中提取定时信息(3)信号中高频分应尽量少以节省传输频带并减少码间串扰(4)不受信号源统计特性影响,即能适应于信息源变化(5)具有内在的检错能力,传输的码型应具有一定的规律性,以便利用这一规律性进行宏观监测(6)编译码设备要尽可能简单满足以上特性的传输码型种类繁多,这里使用HDB3。

要了解HDB3码的编码规则,首先要知道AMI码的构成规则,AMI码就是把单极性脉冲序列中相邻的“1”码(即正脉冲)变为极性交替的正、负脉冲。

将“0”码保持不变,把“1”码变为+1、-1交替的脉冲。

如:NRZ码:1 0 0 0 0 1 0 0 0 0 1 1 0 0 0 0 1 1AMI码:-1 0 0 0 0 +1 0 0 0 0 -1 +1 0 0 0 0 -1 +1HBD3码(3nd Order High Density Bipolar)的全称是三阶高密度双极性码,它是AMI码的一种改进型,改进目的是为了保持AMI码的优点而克服其缺点,使连“0”个数不超过3个。

其编码规则:(1)检查消息码中连“0”的个数。

当连“0”数目小于等于3时,HBD3码与AMI 码一样(“1”交替的变换为“+1”和“-1”,“0”保持不变)。

(2)当连“0”数目超过3时,将每4个连“0”化作一小节,定义为“B00V"称为破坏节,其中V称为破坏脉冲,而B称为调节脉冲;(3)V与前一个相邻的非“0”脉冲的极性相同(这破坏了极性交替的规则,所以V称破坏脉冲),并且要求相邻的V码之间极性必须交替。

V的取值为“+1”或“-1”;(4)B的取值可选0、+1或-1,,以使V同时满足(3)中的两个要求;(5)V码后面的传号码极性也要交替。

例如:消息码: 1 000 0 1 000 0 1 1 000 0 000 0 1 1AMI码: -1 000 0 +1 000 0 -1+1 000 0 000 0 -1+1HDB3码:-1 000-V +1 000+V -1+1-B00-V +B00+V -1+1其中的±B脉冲和±V脉冲与±1脉冲波形相同,用V或B表示的目的是为了示意其中的该非“0”码是由原信码的“0”变换而来的。

当相邻两个V码之间有奇数个“1”码时,能保证V码满足(3)的要求,B 取“0”;当相邻两个V码之间有偶数个“1”码时,不能保证V码极性交替,B 取“+1”或“-1”,B码的符号与前相邻“1”相反,而其后面的V码与B码极性相同。

二、 MATLAB简介美国MATHWORK公司于1967年推出了“Matrix Laboratory”(缩写为MATLAB)软件包,不断更新和扩充。

它是一种功能强、效率高便于进行科学和工程计算的交互式软件包。

其中包括:一般数值分析、矩阵运算、数字信号处理、建模和系统控制和优化等应用程序。

MATLAB的基本数据单位是矩阵,它的指令表达式与数学,工程中常用的形式十分相似,故用MATLAB来解算问题要比用C,FORTRAN等语言完相同的事情简捷得多。

在新的版本中也加入了对C,FORTRAN,c++ ,JAVA的支持。

可以直接调用,用户也可以将自己编写的实用程序导入到MATLAB函数库中方便自己以后调用,此外许多的MATLAB爱好者都编写了一些经典的程序,用户可以直接进行下载就可以用,非常的方便。

MATLAB的基础是矩阵计算,但是由于他的开放性,并且mathwork也吸收了像maple等软件的优点,使MATLAB成为一个强大的数学软件。

当前流行的MATLAB 6.5/7.0包括拥有数百个内部函数的主包和三十几种工具包(Toolbox)。

工具包又可以分为功能性工具包和学科工具包。

功能工具包用来扩充MATLAB的符号计算,可视化建模仿真,文字处理及实时控制等功能。

学科工具包是专业性比较强的工具包,控制工具包,信号处理工具包,通信工具包等都属于此类。

开放性使MATLAB广受用户欢迎。

除内部函数外,所有MATLAB主包文件和各种工具包都是可读可修改的文件,用户通过对源程序的修改或加入自己编写程序构造新的专用工具包。

Matlab的优势和特点:(1)友好的工作平台和编程环境MATLAB由一系列工具组成。

这些工具方便用户使用MATLAB的函数和文件,其中许多工具采用的是图形用户界面。

包括MATLAB桌面和命令窗口、历史命令窗口、编辑器和调试器、路径搜索和用于用户浏览帮助、工作空间、文件的浏览器。

随着MATLAB的商业化以及软件本身的不断升级,MATLAB 的用户界面也越来越精致,更加接近Windows的标准界面,人机交互性更强,操作更简单。

而且新版本的MATLAB提供了完整的联机查询、帮助系统,极大的方便了用户的使用。

简单的编程环境提供了比较完备的调试系统,程序不必经过编译就可以直接运行,而且能够及时地报告出现的错误及进行出错原因分析。

(2)简单易用的程序语言Matlab一个高级的距阵/阵列语言,它包含控制语句、函数、数据结构、输入和输出和面向对象编程特点。

用户可以在命令窗口中将输入语句与执行命令同步,也可以先编写好一个较大的复杂的应用程序(M文件)后再一起运行。

新版本的MATLAB语言是基于最为流行的C++语言基础上的,因此语法特征与C++语言极为相似,而且更加简单,更加符合科技人员对数学表达式的书写格式。

使之更利于非计算机专业的科技人员使用。

而且这种语言可移植性好、可拓展性极强,这也是MATLAB能够深入到科学研究及工程计算各个领域的重要原因。

(3)强大的科学计算机数据处理能力MATLAB是一个包含大量计算算法的集合。

其拥有600多个工程中要用到的数学运算函数,可以方便的实现用户所需的各种计算功能。

函数中所使用的算法都是科研和工程计算中的最新研究成果,而前经过了各种优化和容错处理。

在通常情况下,可以用它来代替底层编程语言,如C和C++ 。

在计算要求相同的情况下,使用MATLAB的编程工作量会大大减少。

MATLAB 的这些函数集包括从最简单最基本的函数到诸如距阵,特征向量、快速傅立叶变换的复杂函数。

函数所能解决的问题其大致包括矩阵运算和线性方程组的求解、微分方程及偏微分方程的组的求解、符号运算、傅立叶变换和数据的统计分析、工程中的优化问题、稀疏矩阵运算、复数的各种运算、三角函数和其他初等数学运算、多维数组操作以及建模动态仿真等。

(4)出色的图形处理功能MATLAB自产生之日起就具有方便的数据可视化功能,以将向量和距阵用图形表现出来,并且可以对图形进行标注和打印。

高层次的作图包括二维和三维的可视化、图象处理、动画和表达式作图。

可用于科学计算和工程绘图。

新版本的MATLAB对整个图形处理功能作了很大的改进和完善,使他不仅在一般数据可视化软件都具有的功能(例如二维曲线和三维曲面的绘制和处理等)方面更加完善,而且对于一些其他软件所没有的功能(例如图形的光照处理、色度处理以及四维数据的表现等),MATLAB同样表现了出色的处理能力。

同时对一些特殊的可视化要求,例如图形对话等,MATLAB也有相应的功能函数,保证了用户不同层次的要求。

另外新版本的MATLAB还着重在图形用户界面(GUI)的制作上作了很大的改善,对这方面有特殊要求的用户也可以得到满足。

(5)应用广泛的模块集合工具箱MATLAB对许多专门的领域都开发了功能强大的模块集和工具箱。

一般来说,他们都是由特定领域的专家开发的,用户可以直接使用工具箱学习、应用和评估不同的方法而不需要自己编写代码。

目前,MATLAB已经把工具箱延伸到了科学研究和工程应用的诸多领域,诸如数据采集、数据库接口、概率统计、样条拟合、优化算法、偏微分方程求解、神经网络、小波分析、信号处理、图像处理、系统辨识、控制系统设计、LMI控制、鲁棒控制、模型预测、模糊逻辑、金融分析、地图工具、非线性控制设计、实时快速原型及半物理仿真、嵌入式系统开发、定点仿真、DSP与通讯、电力系统仿真等,都在工具箱(Toolbox)家族中有了自己的一席之地。

(6)实用的程序接口和发布平台新版本的MATLAB可以利用MATLAB编译器和C/C++数学库和图形库,将自己的MATLAB程序自动转换为独立于MATLAB运行的C和C++代码。

允许用户编写可以和MATLAB进行交互的C或C++语言程序。

另外,MATLAB网页服务程序还容许在Web应用中使用自己的MATLAB数学和图形程序。

MATLAB的一个重要特色就是他有一套程序扩展系统和一组称之为工具箱的特殊应用子程序。

工具箱是MATLAB函数的子程序库,每一个工具箱都是为某一类学科专业和应用而定制的,主要包括信号处理、控制系统、神经网络、模糊逻辑、小波分析和系统仿真等方面的应用。

(7)应用软件开发(包括用户界面)在开发环境中,使用户更方便地控制多个文件和图形窗口;在编程方面支持了函数嵌套,有条件中断等;在图形化方面,有了更强大的图形标注和处理功能,包括对性对起连接注释等;在输入输出方面,可以直接向Excel和HDF5。

三、仿真的系统的模型框图(1)实验编码原理框图如下所示:(2)以下是V码以及B码产生的框图:(3)V码产生单元的工作流程图译码规则:在接收端,将接收到的HDB3码序列恢复为原输入二进制数字信息序列的过程称为译码。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