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法考试卷二刑法最新模拟题训练及答案解析(1)

合集下载

国家司法考试卷二刑法考前预测模拟试题及答案解析(一)

国家司法考试卷二刑法考前预测模拟试题及答案解析(一)

国家司法考试卷二刑法考前预测模拟试题及答案解析(一) 一、单项选择题 1.下列犯罪中,只有特殊主体才能构成的是哪一罪名? A.非法买卖、运输、携带、持有毒品原植物种子、幼苗罪 B.故意泄露国家秘密罪 C.组织、领导参加黑社会性质组织罪 D.战时拒绝、逃避征召、军事训练罪 答案:D 解析:根据《刑法》第352条的规定,非法买卖、运输、携带、持有毒品原植物种子、幼苗罪的主体为一般主体。

根据《刑法》第398条的规定,故意泄露国家秘密罪的主体为一般主体,该条第1款规定主体为国家机关工作人员,第2款又规定非国家机关工作人员也可犯前款罪。

根据《刑法》第294条的规定,组织、领导、参加黑社会性质组织罪的主体为一般主体。

根据《刑法》第376条规定,战时拒绝、逃避征召、军事训练罪的主体为特殊主体,即只能由预备役人员构成。

因此,正确答案选D。

2.下列哪种情形构成诬告陷害罪? A.甲为了得到提拔,便捏造同事曹某包养情人并匿名举报,使曹某失去晋升机会 B.乙捏造“文某明知王某是实施恐怖活动的人而向其提供资金”的事实,并向公安部门举报 C.丙捏造同事贾某受贿10万元的事实,并写成500份传单在县城的大街小巷张贴 D.丁匿名举报单位领导王某贪污救灾款50万元。

事后查明,王某只贪污了救灾款5000元 答案:B 解析:根据《刑法》第243条的规定,诬告陷害罪的构成要件如下:(1)犯罪主体是自然人一般主体;(2)主观方面是故意,并且具有意图使他人受刑事追究的目的。

但是被诬陷者是否实际受到刑事追究不影响本罪的成立。

(3)客观方面表现为捏造事实,向国家机关或者有关机关告发他人有罪的行为。

首先,有捏造犯罪事实的行为,即没有事实根据虚构他人犯罪的事实。

捏造的必须是犯罪事实,如果捏造的仅仅是违反道德或者一般违法的事实,不成立本罪。

其次,诬告陷害的对象必须是特定的他人。

再次,必须向国家机关或者有关机关告发。

国家司法考试卷二刑法(犯罪未完成形态、单位犯罪)模拟试卷1(题

国家司法考试卷二刑法(犯罪未完成形态、单位犯罪)模拟试卷1(题

国家司法考试卷二刑法(犯罪未完成形态、单位犯罪)模拟试卷1(题后含答案及解析)题型有:1. 单项选择题 2. 多项选择题 3. 不定项选择题单项选择题每题所给的选项中只有一个正确答案。

本部分1-50题,每题1分,共50分。

1.甲预谋前往乙处杀害乙,但到达后,发现乙处有人,感到无法下手,遂返回。

甲的行为属于:( )A.犯罪预备B.犯罪中止C.犯罪未遂D.没有犯罪行为正确答案:A解析:本题考查犯罪预备与犯罪未遂、犯罪中止的区别。

甲只是为杀人行为做准备,因为意志以外的原因而停止。

知识模块:犯罪未完成形态2.某夜,A潜人一住宅内,想要撬开保险柜实施盗窃,但撬了许久也未打开,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A成立盗窃罪的未遂B.A成立盗窃罪的既遂C.A成立盗窃罪的中止D.A成立盗窃罪的预备正确答案:A解析:本题考查犯罪未遂的成立条件。

A已经着手实施盗窃行为。

知识模块:犯罪未完成形态3.某夜,A潜入室内实施盗窃,结果发现是本单位同事家,于是放弃了盗窃的念头。

A的行为是:( )A.犯罪预备B.犯罪中止C.犯罪既遂D.犯罪未遂正确答案:B解析:本题考查犯罪中止中什么是主动放弃犯罪。

A因为是同事家而自动放弃了犯罪。

知识模块:犯罪未完成形态4.某甲故意向某乙传授盗窃方法,某乙没有按某甲传授的方法去盗窃,甲的行为是:( )A.犯罪既遂B.犯罪未遂C.犯罪中止D.犯罪预备正确答案:A解析:本题考查犯罪既遂的成立标准。

某甲构成的是传授犯罪方法罪,与被传授人是否犯罪无关。

知识模块:犯罪未完成形态5.某电解铝厂为节省开支,经经理和两名副经理集体研究后决定,指派本厂电工在电表上做手脚,盗窃电力。

后经公安机关侦查发现,该电解铝厂盗窃的电力已经价值65万元。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电解铝厂没有构成单位犯罪,应对电解铝厂的经理、两名副经理和电工按照盗窃罪的共同犯罪处罚B.电解铝厂没有构成单位犯罪,应对电解铝厂的经理、两名副经理和电工分别按照个人单独犯罪处罚C.电解铝厂构成了单位犯罪,应对电解铝厂判处罚金,对经理、两名副经理和电工按照单位盗窃罪的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进行处罚D.按照罪刑法定原则,电解铝厂不构成单位犯罪,电解铝厂的经理、两名副经理和电工也不构成个人犯罪正确答案:A解析:在我国《刑法》对盗窃罪没有规定单位主体的情况下,本题考查如何处理为了单位利益、以单位名义实施的盗窃行为问题。

国家司法考试卷二刑法(刑罚概说)模拟试卷1(题后含答案及解析)

国家司法考试卷二刑法(刑罚概说)模拟试卷1(题后含答案及解析)

国家司法考试卷二刑法(刑罚概说)模拟试卷1(题后含答案及解析) 题型有:1. 单项选择题 2. 多项选择题 3. 不定项选择题单项选择题每题所给的选项中只有一个正确答案。

本部分1-50题,每题1分,共50分。

1.某甲因盗窃罪案发被捕,在侦查人员对其审讯期间,交代了自己与李某诈骗4万元犯罪的事实,并提供了同案犯李某可能隐匿名的地点,根据这一线索,侦查机关顺利将李某追捕归案。

对某甲的盗窃罪如何处罚:( ) A.应当减轻或者免除处罚B.应当从轻或者减轻处罚C.可以从轻或者减轻处罚D.可以减轻或者免除处罚正确答案:C解析:本题考查我国《刑法》对立功情节的量刑规定。

有一般立功表现时,可以从轻或者减轻处罚。

知识模块:刑罚概说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被假释的犯罪分子,在假释考验期间再犯新罪的,不构成累犯B.法定最高刑为无期徒刑、死刑的,如果经过20年以后认为必须追诉的,须报请最高人民法院核准C.对因故意杀人、强奸、抢劫、绑架、放火、爆炸、投放危险物质或者有组织的暴力性犯罪的犯罪分子,不得假释D.累犯可以适用假释正确答案:A解析:本题考查我国《刑法》对量刑和减刑的相关规定。

在假释期间又犯新罪的,应将新罪判处刑罚,并与前罪的剩余刑期进行并罚,行为人不构成累犯,因此,A选项正确。

B选项中,应该是报请最高人民检察院核准。

C选项中,对所列举的犯罪分子不得假释,有判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无期徒刑的限制。

对于累犯,不得假释,所以D选项也错误。

知识模块:刑罚概说3.特殊预防是指:( )A.预防犯罪分子再次犯罪B.预防犯罪分子再次犯过去所犯的罪C.特殊形式的一般预防D.预防犯罪分子向其他人传播犯罪方法正确答案:A解析:本题考查对特殊预防的理解。

特殊预防,是预防犯罪分子再次犯罪。

知识模块:刑罚概说多项选择题每题所给的选项中有两个或两个以上正确答案,少答或多答均不得分。

本部分51-90题,每题2分,共80分。

4.甲犯故意伤害罪被检察机关提起公诉后,被人民法院判处有期徒刑6年。

法律职业资格国家司法考试卷二刑法(危害公共安全罪、危害国防利益罪)模拟试卷1

法律职业资格国家司法考试卷二刑法(危害公共安全罪、危害国防利益罪)模拟试卷1

国家司法考试卷二刑法(危害公共安全罪、危害国防利益罪)模拟试卷1(总分:54.00,做题时间:90分钟)一、单项选择题(总题数:8,分数:16.00)1.一、单项选择题每题所给的选项中只有一个正确答案。

(分数:2.00)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2.李某和邓某在一年内共盗割二十公里长的公用通信电缆,变卖后得款16000余元。

由于二人的盗割行为,导致某通信干线中断十余次。

对李某、邓某的行为定性,下列哪一选项是正确的?( )(分数:2.00)A.盗窃罪B.破坏公用电信设施罪C.盗窃罪与破坏公用电信设施罪的法条竞合D.盗窃罪与破坏公用电信设施罪的想象竞合√解析:解析:本题考查盗窃罪与破坏公用电信设施罪的想象竞合问题。

两行为人盗割公用通信电缆一行为触犯两罪名,因此为想象竞合。

3.郑某与朋友聚会喝了不少啤酒后仍坚持驾车离去,途中撞上电线杆,造成车辆损坏。

对郑某的行为定性,下列哪一选项是正确的?( )(分数:2.00)A.危险驾驶罪√B.交通肇事罪C.重大责任事故罪D.未造成严重后果,不构成犯罪解析:解析:本题考查的是危险驾驶罪。

根据《刑法》第133条之一的规定,可得知郑某的行为构成危险驾驶罪。

4.王某在一晚上携带钢锯、管钳、扳手等作案工具,盗窃路名牌4个、十字路口标志牌2个、限速标志牌2个,限重标志牌1个,危害公共安全。

对王某的行为定性,下列哪一选项是正确的?( )(分数:2.00)A.破坏交通设施罪√B.盗窃罪C.破坏公用电信设施罪D.盗窃交通标识不会危害到公共安全,王某不构成犯罪解析:解析:本题考查的是破坏交通设施罪。

根据《刑法》第117条的规定,故意破坏轨道、桥梁、隧道、公路、机场、航道、标志或者进行其他破坏活动,已经或者足以使火车、汽车、电车、船只、航空器发生倾覆、毁坏危险,危害公共安全的行为构成破坏交通设施罪。

司法考试卷二刑法模拟检测题及答案解析(1)

司法考试卷二刑法模拟检测题及答案解析(1)

司法考试卷二刑法模拟检测题及答案解析(1) 一、单项选择题 1.张某因侵占罪被判处有期徒刑一年,缓刑三年,缓刑期满后三年张某又犯间谍罪,则张某:() A.构成一般累犯 B.构成特别累犯 C.不构成累犯,因为后罪是危害国家安全罪 D.不构成累犯,因为缓刑执行期满后不符合累犯构成条件 2.陈某原系某乡某村村民委员会主任。

在某厂征用村里土地时,利用职务上的便利,利用作废收款收据等手段套取征地补偿费9万元,据为己有()A.陈某构成侵占罪B.陈某构成贪污罪C.陈某构成诈骗罪D.陈某构成职务侵占罪 3.张某为了发财致富便使用红糖和淀粉加工生产了300箱假“板蓝根冲剂”,分6次售出,得赃款250000元,张某的行为应构成:()A.非法经营罪B.诈骗罪C.生产、销售假药罪D.生产、销售伪劣产品罪 4.甲某是我国某通讯社的高级编辑,应香港某报社记者之请,设法在为其搞有关对台政策一份机密文件。

按规定该文件只下发到社长一级,通讯社只有社长那里有一份。

甲某到社长办公室时发现该文件就放在桌上,乘社长不注意将文件拿出复制一份,然后通过电子邮件发送给香港某报社记者。

香港某记者为了表示感谢,给其20000港元。

甲某的行为() A.构成非法获取国家秘密罪和为境外的机构、组织、人员窃取、刺探、收买、非法提供国家秘密、情报罪,应当实行数罪并罚 B.构成为境外的机构、组织、人员窃取、刺探、收买、非法提供国家秘密、情报罪和受贿罪,应当实行数罪并罚 C.构成为境外的机构、组织、人员窃取、刺探、收买、非法提供国家秘密、情报罪 D.构成故意泄露国家秘密 5.甲某遭到乙某等三人的无端殴打,并被乙某用刮刀刺伤。

甲某急忙夺路跑走,此时,乙某等人高呼:“抓小偷!”。

路人丙某不明真相,上前抓住甲某。

甲某一时难以挣脱,不得已刺伤丙某,得以脱身。

事后查明,甲某被乙谋刺成重伤,甲某给丙某造成轻伤害。

国家司法考试卷二刑法(犯罪概说、犯罪排除事由)模拟试卷1(题后

国家司法考试卷二刑法(犯罪概说、犯罪排除事由)模拟试卷1(题后

国家司法考试卷二刑法(犯罪概说、犯罪排除事由)模拟试卷1(题后含答案及解析)题型有:1. 单项选择题 2. 多项选择题 3. 不定项选择题单项选择题每题所给的选项中只有一个正确答案。

本部分1-50题,每题1分,共50分。

1.王某欠赵某50万元货款,王某一直借故不还。

赵某无奈之下,打听到王某隔日将会携带大量现金到A地进行买卖交易。

第二天,赵某喊了几个朋友一起在王某去A地的路上将王某拦截,强行夺走王某随身携带的现金并现场清点共45万元。

接着赵某等人逼王某写下大致内容为王某已还赵某货款45万元,尚欠赵某5万元的欠款字据,之后赵某和朋友拿着钱走了。

事后王某到派出所报案,经医院鉴定王某仅受轻微伤。

下列选项正确的是:( )A.赵某不构成犯罪B.赵某构成抢劫罪C.赵某构成故意伤害罪D.赵某构成抢劫罪和故意伤害罪正确答案:A解析:本题考查对抢劫罪和故意伤害罪的理解。

赵某没有非法占有王某钱财的目的,因此,赵某不构成抢劫罪。

构成故意伤害罪,需要受到轻伤以上的伤害,因此,赵某等人也不构成故意伤害罪。

知识模块:犯罪概说2.行为人在实施不纯正不作为犯罪时,其罪过:( )A.只能是故意B.既可以是故意,也可以是过失C.只能是间接故意D.只能是过失正确答案:B解析:本题考查对不纯正不作为犯的理解。

不纯正不作为犯的主观方面,既可以是故意,也可以是过失。

知识模块:犯罪概说3.吴某没有固定工作,后经人介绍与外国人威尔逊联系,孙某答应以获取20万元人民币为报酬,帮威尔逊收集、刺探并提供我国的军事秘密。

下列选项中对吴某的犯罪行为定性正确的是:( )A.投敌叛变罪B.间谍罪C.资敌罪D.为境外窃取、刺探、收买非法提供军事秘密罪正确答案:D解析:本题考查对间谍罪和为境外窃取、刺探、收买、非法提供国家秘密、情报罪等相关犯罪的理解。

吴某并不知道威尔逊是否是外国间谍,因此,接受威尔逊的任务并不构成间谍罪。

吴某仅仅为了钱财,答应为外国人收集、刺探我国军事情报,符合为境外窃取、刺探、收买、非法提供国家秘密、情报罪的犯罪构成,因此,答案为D项。

法律职业资格国家司法考试卷二刑法(犯罪排除事由)模拟试卷1

法律职业资格国家司法考试卷二刑法(犯罪排除事由)模拟试卷1

国家司法考试卷二刑法(犯罪排除事由)模拟试卷1(总分:56.00,做题时间:90分钟)一、单项选择题(总题数:6,分数:12.00)1.一、单项选择题每题所给的选项中只有一个正确答案。

(分数:2.00)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2.甲骑电动摩托车违章撞伤乙,造成乙手臂骨折。

甲送乙到医院治疗,由于护士的疏忽导致乙因药物过敏而死。

对甲的行为定性,下列哪一选项是正确的?( )(分数:2.00)A.意外事件√B.交通肇事罪C.过失杀人罪D.过失伤害罪解析:解析:本题考查行为人的主观方面。

乙的死亡不能归责于甲的撞伤行为。

3.甲与乙是邻居,因生活上的纠纷发生口角,甲情绪很激动,声称不让乙好活,并立刻去小卖部买了一把水果刀。

乙担心甲会加害自己,便在甲回来的路上打伤甲,导致甲手臂和腿骨骨折,一个多月没法行走。

对乙的行为定性,下列哪一选项是正确的?( )(分数:2.00)A.正当防卫B.假想防卫C.防卫过当D.故意伤害√解析:解析:本题考查正当防卫的成立条件。

乙根本没有面临正在发生的侵害,因此是故意伤害。

4.甲在行走时突然听到有人惊呼“杀人了,快跑”,甲来不及细想,慌忙跑向路旁胡同,不料撞倒一个轮椅上的老人,造成老人腿部骨折。

后发现只是小孩子在做游戏时喊叫。

对甲的行为定性,下列哪一选项是正确的?( )(分数:2.00)A.防卫过当B.紧急避险C.假想避险√D.避险过当解析:解析:本题考查紧急避险的成立条件。

甲并未遭受正在发生的危险,行为人善意地误以为存在这种危险,因而实施了所谓紧急避险,属于假想避险。

5.民警甲在夜间巡逻期间,见一货车停放在路边,但是驾驶室内并没有人,甲觉得可疑便上车去搜查。

恰好货车司机乙回来,因为夜黑没有看清甲的警服,误以为是偷车的,便手持木棒向其挥过去喝令甲下车。

国家司法考试卷二刑法(罪数、刑罚体系)模拟试卷1(题后含答案及解析)

国家司法考试卷二刑法(罪数、刑罚体系)模拟试卷1(题后含答案及解析)

国家司法考试卷二刑法(罪数、刑罚体系)模拟试卷1(题后含答案及解析)题型有:1. 单项选择题 2. 多项选择题单项选择题每题所给的选项中只有一个正确答案。

本部分1-50题,每题1分,共50分。

1.罗某在街上趁王某不备,突然将其价值2000元的手机夺走。

随后罗某反复使用该手机拨打国际长途电话,致使王某损失话费7300元。

后由于欠费停机,罗某将该手机丢弃,后被人捡到并送交公安机关。

通过调查通话记录公安机关将罗某抓获。

则罗某构成什么?( )A.牵连犯B.想象竞合犯C.事后不可罚行为D.数罪正确答案:D解析:在本案中,罗某趁王某不备,将其手机夺走的行为,构成抢夺罪。

之后罗某反复使用该手机拨打国际长途电话造成话费损失7300元,依据《刑法》第265条以及相关司法解释,应该以盗窃罪论处。

但若认为抢夺手机行为与盗拨电话行为之间构成牵连关系,则罗某的行为将构成牵连犯。

不过罗某抢夺手机的直接目的并不一定是盗打电话,所以二者之间并没有必然的牵连关系。

其次,两种犯罪行为所针对的犯罪对象不同:前者是手机,后者是电信资费。

所以不能将盗拨电话视为抢夺手机的结果行为,也不能将抢夺手机看做盗拨电话的手段行为,罗某并不构成牵连犯。

另外,所谓“事后不可罚行为”,是指在侵犯同一法益范围内,先前犯罪行为的自然继续与顺延,且法律不再重复评价和处罚的行为。

比较典型的事后不可罚行为是盗窃后的销赃行为。

但在本案中盗拨电话的行为并不能被抢夺罪所评价,所以罗某盗拨电话的行为不属于事后不可罚行为。

最后,想象竞合犯要求只能有一个犯罪行为存在,本案中显然不满足这一前提。

所以答案是D。

知识模块:刑法2.孙某欲强奸王某,但在其跳进王家院内开窗户时被王某发现,孙某赶紧逃跑。

一周后的晚上,孙某趁王某的丈夫不在,又来到王家。

他撬开一块玻璃并打开王某卧室的窗户,躺在熟睡的王某旁边企图奸淫她。

王某惊醒,大声呼救,孙某心中害怕,便一把扯下王某的手表,之后逃离。

那么以下说法正确的是哪一个?( )A.孙某构成强奸罪(未遂)和抢夺罪数罪B.孙某构成强奸罪(预备)、强奸罪(未遂)和抢劫罪数罪C.孙某构成强奸罪(未遂)和抢劫罪的牵连犯D.孙某构成强奸罪(未遂)和抢劫罪数罪正确答案:D解析:首先,依照刑法理论,对判决宣告前的同种数罪或者连续犯都是不用实行数罪并罚的。

国家司法考试卷二全真模拟试题及答案解析(1)

国家司法考试卷二全真模拟试题及答案解析(1)

国家司法考试卷二全真模拟试题及答案解析(1) (提示:本试卷为计算机阅读试卷,请将所选答案填涂在答题卡上,勿在卷面上直接作答。

) 一、单项选择题,每题所给选项中只有一个正确答案。

本部分1—50题,每题1分,共50分。

1.甲同意乙砍掉自己的一个小手指,而乙砍掉了甲的两个手指,则:( ) A.这种情况构成被害人的承诺 B.乙构成故意伤害罪 C.乙不构成犯罪 D.乙构成过失犯罪 2.明显违反伦理道德的传统型犯罪被称为:( )A.法定犯B.自然犯C.隔隙犯D.非隔隙犯 3.汽车司机甲在封闭的高速公路上驾驶汽车时,因合理信赖行人不会横穿公路而正常行驶。

行人乙违反交通规则横穿公路而被甲驾驶的汽车撞死。

甲对乙的死亡须承担:( ) A.不承担刑事责任 B.间接故意犯罪的刑事责任 C.过于自信的过失犯罪的刑事责任 D.疏忽大意的过失犯罪的刑事责任 4.下列不承担刑事责任的有:( ) A.经被害人承诺而将被害人的眼睛打瞎 B.哄骗小孩价值千元的手机 C.某女同意与数人在公园发生性关系 D.某警察诱使某女与之发生性关系,便可将其丈夫从监狱释放;但发生性关系后,并没有释放其丈夫 5.下列应该认定为赌博罪的有:( ) A.老张经常约老李、老王一起打牌,每次都赌钱,数十元到数百元不等 B.小江见商店生意不好,就买了桌子、凳子,让别人在他那里打牌赌钱,自己收取场地费.一年因此收入3000多元 C.某镇镇长到越南某地赌钱,因携带现金不便,找到在越南做生意的刘某,利用刘某在越南的银行账户带去10万多元 D.詹某见厂里不景气,就私自发行彩票,允诺中大奖可得5万元,获利2万多元,用于发放职工奖金 6.甲某在担任某国有公司业务员期间,负责向各批发零售商发货。

自1997年1月至1998年6月间,多次收到货款后不上交公司,共计20余万元,用于注册了一家私人公司。

公司从账目上发现应收货款与实收货款不一致,追问货款去向时,甲某交代了将多笔货款用于注册公司的事实。

法律职业资格国家司法考试卷二刑法(共同犯罪、刑罚概说)模拟试卷1

法律职业资格国家司法考试卷二刑法(共同犯罪、刑罚概说)模拟试卷1

国家司法考试卷二刑法(共同犯罪、刑罚概说)模拟试卷1(总分:58.00,做题时间:90分钟)1.下列选项中属于主犯的是:( )(分数:2.00)A.在犯罪集团中起组织、领导、策划作用的犯罪分子√B.在犯罪集团中起主要作用的人√C.在一般共犯中起主要作用的人√D.在聚众性共同犯罪中起组织、领导、策划作用的犯罪分子√解析:解析:本题考查我国刑法对主犯的规定。

我国刑法规定,组织、领导犯罪集团进行犯罪活动的或者在共同犯罪中起主要作用的,是主犯。

本题四个选项所说的情况,都符合主犯的条件。

2.对于共犯人的表述,下列选项错误的是:( )(分数:2.00)A.对于主犯应当从重处罚√B.对于从犯,可以从轻或者减轻处罚√C.胁从犯包括被诱骗参加犯罪的情形√D.被胁迫参加犯罪者可能成为主犯解析:解析:本题考查我国刑法对共同犯罪人的处罚规定。

A项中主犯本身不是从重处罚的法定情节。

仅按照其所参与或组织、指挥的犯罪直接处罚即可。

B项中从犯应当从轻、减轻或者免除处罚。

C项中胁从犯仅包括被胁迫而参加犯罪这种情形。

刚开始被胁迫参加犯罪,继而在共同犯罪中起主要作用的,应该定为主犯,因此D选项是正确的。

3.下列选项中构成间接正犯的是:( )(分数:2.00)A.甲痛恨丙,并知道乙有喝醉酒发酒疯打人的毛病。

为了痛打乙,甲喊来乙、丙共同喝酒,把乙和丙灌醉后,将乙、丙锁在房间里离开,后发现丙被乙打成重伤√B.医生赵某发现自己痛恨的钱某来看病,就故意开错药,并让护士陈某给钱某注射,致钱某重伤√C.利用他人的正当防卫、紧急避险行为实施犯罪√D.利用未达到刑事责任年龄的人实施犯罪√解析:解析:本题考查间接正犯的认定问题。

A项中,即便乙负刑事责任,但甲、乙也构不成共同犯罪,甲是利用乙的犯罪行为达到自己犯罪的目的,因此,甲构成间接正犯。

B项中,护士陈某是作为无罪过的犯罪工具被医生赵某使用,医生赵某构成间接犯罪。

选项CD也都能构成间接正犯。

4.甲、乙共同砍伐一棵路边的大树时,将路人丙砸死。

2021年司法考试二卷《刑法》习题答案(1)

2021年司法考试二卷《刑法》习题答案(1)

2021年司法考试二卷《刑法》习题答案(1)2021年司法考试二卷《刑法》习题答案(1)一、单项选择题1、甲某见自己的弟弟遭一个流氓毒打,前去制止,而反遭流氓进攻,被迫自卫还击。

正在这时,便衣民警乙某赶到,未及表明自己的身份即迅速抓住甲某以制止殴打。

甲某以为乙某是流氓的同伙,随即捡起一块砖头将乙某砸成重伤。

甲某的行为在性质上属于下列哪种情况?A.正当防卫B.过失伤害C.意外事件D.故意伤害参考答案:C2、某甲骑摩托车违章撞伤某乙,造成某乙腿部表皮破裂。

某甲送乙到医院治疗,护士未作皮试,即给乙注射破伤风针,乙因药物过敏而死,甲的行为对乙的死亡而言属于A.意外事件B.交通肇事罪C.过失的重伤罪D.过失杀人罪参考答案:A3、王某是李某的领导,又是李某的邻居,因李某不务正业,经常不上班,王某将李某开除,致李某怀恨在心。

某日,李某故意打伤王某的妻子,王某找李某理论继而发生厮打。

此时,李某掏出事先准备好的匕首,将王某刺死,则李某的行为应如何认定?A.属于正当防卫B.属于防卫过当C.可以免予刑事处罚D.构成故意杀人罪参考答案:D4、某甲是精神病患者,一日突然手持匕首追杀某乙,甲将乙逼到一房屋的角落里,乙在无处可逃的情况下,顺手将桌上的花瓶拾起扔向甲,致使甲右眼失明,乙的行为是A.正当防卫B.紧急避险C.防卫过当D.犯罪行为参考答案:A5、张某系公安人员,一日着便衣执勤,车上遇劫匪有5人且持有凶器,便担心自己的生命安全,所以未能站出来制止劫匪的行为,致使多名旅客伤亡且财物被劫,张某的行为属于A.正当防卫B.紧急避险C.不构成犯罪D.不作为犯罪行为参考答案:D6、张某因与王某有私仇,在王某从农田回家的路上解开谢某绑在树上的狼狗,让其去咬王某,王某情急之下,用随身带的锄头将狗打死。

王某的行为该如何定性?A.王某的行为属于紧急避险B.王某的行为属于正当防卫C.王某的行为属于故意毁坏财物罪D.王某的行为属于意外事件参考答案:A7、甲乙有仇,甲为了报复乙,将一张画有人形和写有乙名字的字符烧毁,企图靠神力将其杀死。

司法考试二卷《刑法》练习题答案1.doc

司法考试二卷《刑法》练习题答案1.doc

司法考试二卷《刑法》练习题答案12018年司法考试二卷《刑法》练习题答案1刑法是规定犯罪、刑事责任和刑罚的法律。

具体些说,刑法是掌握政权的阶级即统治阶级,为了维护本阶级政治上的统治和经济上的利益,根据自己的意志,规定哪些行为是犯罪和应负刑事责任,并给犯罪人以何种刑罚处罚的法律。

刑法有广义和狭义之分。

广义刑法是指一切规定犯罪、刑事责任和刑罚的法律规范的总和。

它包括刑法典、单行刑事法律和附属刑法规范。

狭义刑法是指系统规定犯罪、刑事责任和刑罚的刑法典。

刑法的性质包括阶级性质和法律性质两个方面。

刑法的阶级属性是指刑法具有强烈的阶级性,即刑法是掌握国家权力的统治阶级意志的反映,是维护统治阶级利益的工具。

刑法的法律属性,即刑法区别于其他部门法所特有的属性。

它有两个显著的特点:其一,刑法所保护的社会关系的范围更为广泛;其二,刑法的强制性最为严厉。

根据我国刑法第一条之规定,刑法制定的目的就在于惩罚犯罪,保护人民。

这是由我国刑法的性质所决定的。

刑法的任务是刑法目的的展开。

根据我国刑法第二条之规定,我国刑法的任务就是用刑罚同一切犯罪行为作斗争,保护人民,打击敌人,为社会主义建设事业服务。

刑法的体系就是指刑法的组成和结构。

我国刑法是采用编、章、节、条、款、项的结构来编排的。

我国刑法在总体上分为总则和分则两编。

总则与分则是一般与特殊、抽象与具体的关系。

刑法的解释就是对于刑法规范含义的阐明。

刑法解释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

刑法的解释一般有两种分类方法:按解释的效力分类,可分为立法解释、司法解释和学理解释。

按解释的方法分类,可分为文理解释、论理解释,论理解释又可分为扩张解释和限制解释。

一.单项选择题1.刑法是研究()的科学。

A.刑事法律B.刑法C.犯罪D.刑法及其所规定的犯罪、刑事责任和刑罚2.刑法作为国家的一种法律规范,就其表现形式不同,可以分为()。

A.新刑法与旧刑法B.广义刑法与狭义刑法C.剥削阶级国家刑法与非剥削阶级国家刑法D.社会主义刑法与资本主义刑法3.刑法的阶级本质是由()决定的。

国家司法考试卷二刑法(刑罚种类)模拟试卷1(题后含答案及解析)

国家司法考试卷二刑法(刑罚种类)模拟试卷1(题后含答案及解析)

国家司法考试卷二刑法(刑罚种类)模拟试卷1(题后含答案及解析) 题型有:1. 单项选择题 2. 多项选择题 3. 不定项选择题单项选择题每题所给的选项中只有一个正确答案。

本部分1-50题,每题1分,共50分。

1.吴某被判处死刑缓期2年执行,于2008年7月27日考验期满,其所在服刑的监狱于当日上报了将死刑减为无期徒刑的材料。

两天后即7月29日,吴某因为同监狱的郑某无故辱骂他而将郑某的一只眼睛打瞎。

对吴某应当如何处理?( )A.报请最高人民法院核准执行死刑B.报请当地高级人民法院核准执行死刑C.以无期徒刑和故意伤害罪判处的刑罚数罪并罚D.撤回减刑材料,延长考验期限正确答案:C解析:本题考查死缓犯的执行制度。

死缓犯减为无期徒刑,从其缓刑考验期满之日起算,吴某打瞎郑某时,吴某已经被减为无期徒刑,这时应将吴某因新罪判处的刑罚与无期徒刑并罚。

知识模块:刑罚种类2.某甲因犯强奸罪被判处有期徒刑10年,剥夺政治权利3年,有期徒刑从1999年7月1日起执行,对甲实际剥夺政治权利的期限是:( ) A.1999年7月1日至2002年6月30日B.2009年7月1日至2012年6月30日C.1999年7月1日至2009年6月30日D.1999年7月1日至2012年6月30日正确答案:D解析:本题考查附加剥夺政治权利的执行问题。

对剥夺政治权利这一附加刑的执行,从主刑执行完毕之日起开始起算,主刑执行期间当然适用。

知识模块:刑罚种类3.根据我国《刑法》的实际规定,下列选项中哪一种刑罚不能单独适用?( )A.剥夺政治权利B.罚金C.没收财产D.驱逐出境正确答案:C解析:本题考查对附加刑的理解。

根据我国《刑法》规定,附加刑虽然既能附加使用,也能单独适用,但根据我国《刑法》分则的规定和我国的司法实践实际,对于没收财产这种附加刑,只对判处较重主刑的罪犯附加适用,没有单独适用的。

知识模块:刑罚种类4.刑法分则某条文规定:犯A罪的,“处3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或者单处罚金”。

国家司法考试卷二刑法(刑罚的裁量)模拟试卷1(题后含答案及解析)

国家司法考试卷二刑法(刑罚的裁量)模拟试卷1(题后含答案及解析)

国家司法考试卷二刑法(刑罚的裁量)模拟试卷1(题后含答案及解析)题型有:1. 单项选择题 2. 多项选择题 3. 不定项选择题单项选择题每题所给的选项中只有一个正确答案。

本部分1-50题,每题1分,共50分。

1.关于累犯,下列哪一判断是正确的?( )A.甲因抢劫罪被判处有期徒刑10年,并被附加剥夺政治权利3年。

甲在附加刑执行完毕之日起5年之内又犯罪。

甲成立累犯B.甲犯抢夺罪于2005年3月假释出狱,考验期为剩余的2年刑期。

甲从假释考验期满之日起5年内再故意犯重罪。

甲成立累犯C.甲犯危害国家安全罪5年徒刑期满,6年后又犯故意杀人罪。

甲成立累犯D.对累犯可以从重处罚正确答案:B解析:根据《刑法》第65条规定,被判处有期徒刑以上刑罚的犯罪分子,刑罚执行完毕或者赦免以后,在5年以内再犯应当判处有期徒刑以上刑罚之罪的,是累犯,应当从重处罚,但是过失犯罪和不满18周岁的人犯罪除外。

成立一般累犯,必须具备以下几个条件:(1)主观条件:前后罪都必须是故意犯罪。

如果前后两罪或者其中一罪是过失犯罪,就不成立累犯。

(2)刑度条件:前罪被判处有期徒刑以上刑罚,后罪应当判处有期徒刑以上刑罚。

因此,如果前罪被判处的是拘役、管制或者单处附加刑,无论后罪多么严重,也不成立累犯;反之,前罪被判处有期徒刑以上刑罚,后罪应当判处拘役、管制或单处附加刑的,也不成立累犯。

(3)时间条件:后罪必须发生在前罪所判处的刑罚执行完毕或者赦免以后的5年之内。

这里刑罚执行完毕是指主刑执行完毕,附加刑是否执行完毕不影响累犯的成立。

(4)年龄条件:行为人在实施前罪时已满18周岁。

A选项中,甲在附加刑执行完毕之日起5年之内又犯罪,如果此时甲的有期徒刑执行完毕已经超过5年,则甲不成立累犯。

因此A选项错误,不当选。

对于被假释的犯罪人,其上述5年的期限,应从假释期满之日起计算,而非从假释之日起计算。

B选项中,甲从假释考验期满之日起5年内再故意犯重罪,满足累犯的时间条件,因此甲成立累犯,B选项正确,当选。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司法考试卷二刑法最新模拟题训练及答案解析(1) 单项选择 1.关于刑法上因果关系的判断,下列哪一选项是正确的? A.甲为抢劫而殴打章某,章某逃跑,甲随后追赶。

章某在逃跑时钱包不慎从身上掉下,甲拾得钱包后离开。

甲的暴力行为和取得财物之间存在因果关系 B. 乙基于杀害的意思用刀砍程某,见程某受伤后十分痛苦,便将其送到医院,但医生的治疗存在重大失误,导致程某死亡。

乙的行为和程某的死亡之间没有因果关系 C. 丙经过铁路道口时,遇见正在值班的熟人项某,便与其聊天,导致项某未及时放下栏杆,火车通过时将黄某轧死。

丙的行为与黄某的死亡之间存在因果关系 D. 丁为杀害李某而打其头部,使其受致命伤,2小时之后必死无疑。

在李某哀求下,丁开车送其去医院。

20分钟后,高某驾驶卡车超速行驶,撞向丁的汽车致李某当场死亡。

丁的行为和李某的死亡之间存在因果关系 答案:B 解析:刑法上的因果关系是指危害行为与危害结果之间的一种客观的引起与被引起的联系,存在这种联系,是令行为人对该结果承担刑事责任的客观基础。

现在理论上判断危害行为与危害结果之间是否存在因果关系原则上采取条件说,即行为与结果之间存在着如果没有前者就没有后者的条件关系时,就认为前者是后者的原因。

但在具体判断时需要注意因果关系的特殊表现形式和因果关系中断的情况。

在因果关系的发展进程中,如果由于介入了第三者的行为、被害人的行为或特殊自然事实,导致了结果发生,那么,前行为与结果之间的因果关系便中断。

在存在介入因素的情形下,先行为与结果之间的因果关系是否中断,主要要考虑先行为导致结果发生的可能性大小、介入因素对结果的作用大小、介入因素的异常性大小等等。

A项,甲的暴力行为介入了被害人自身的行为,即逃跑时不慎将钱包掉落。

虽然被害人逃跑这一因素的出现较为正常,但是不慎将钱包掉落这一介入因素却是异常性较大,而且这一介入因素直接造成了被害人的财物脱离被害人占有,对被害人财物丧失的作用较大,由此导致暴力行为与取得财物之间的因果关系中断,即甲的暴力行为和取得财物之间没有因果关系。

A项错误。

B项,乙的杀人行为介入了医生的重大治疗失误,由于乙的杀人行为只是造成程某受伤,相对于医生的重大治疗失误行为,其对死亡结果的作用相对要小,即介入因素的作用大,而且重大治疗失误这一介入因素异常性大,由此导致乙的杀人行为与程某的死亡结果之间的因果关系中断,即乙的行为与程某的死亡之间没有因果关系。

B项正确。

C 项,刑法上的因果关系是指刑法所禁止的危害行为与危害结果之间的联系。

B项中,丙的行为并非刑法意义上的危害行为,同时丙作为普通公民,也不负有在特定时间放下栏杆的义务,其行为也不属于不作为。

既然丙的行为不属于刑法意义上的危害行为,也就无所谓危害行为与危害结果之间的因果关系。

C项错误。

D项,丁的杀人行为介入高某超速驾驶行为,该介入因素异常性大,并直接导致了李某当场死亡,丁的行为与李某的死亡结果之间的因果关系中断。

D项错误。

2.陈某抢劫出租车司机甲,用匕首刺甲一刀,强行抢走财物后下车逃跑。

甲发动汽车追赶,在陈某往前跑了40米处将其撞成重伤并夺回财物。

关于甲的行为性质,下列哪一选项是正确的? A.法令行为 B.紧急避险 C.正当防卫 D.自救行为 答案:C 解析:本题甲是否成立正当防卫或者说特殊正当防卫,关键在于是否符合其时间条件,即不法侵害是否属于正在进行。

理论上一般认为,在财产性违法犯罪情况下,不法侵害人虽然已经得手,但在现场还来得及挽回损失的,应当认为不法侵害尚未结束,可以实行正当防卫。

换言之,被当场发现并同时受到追捕的财产性违法犯罪的侵害行为,一直延续到不法侵害人将其所取得的财物藏匿至安全场所为止;在此之前,追捕者可以使用强力将财物取回,但追击行为必须连续而不能中断。

本题中,虽然陈某已劫取财物并下车逃跑,但甲同时开车进行追捕,因此,应当认为不法侵害尚未结束,据此,甲符合正当防卫的时间条件。

综合以上分析,甲成立正当防卫。

本题中可能出现争议的是D项,即自救行为。

所谓自救行为,是指法益受到侵害的人,在通过法律程序、依靠国家机关不可能或者明显难以恢复的情况下,依靠自己的力量救济法益的行为。

本题中之所以选择正当防卫而不选择自救行为,主要是基于正当防卫是刑法明文规定的排除犯罪性事由,而自救行为更多地是学理上的排除犯罪性事由,在二者发生竞合的情况下,应当优先适用正当防卫的规定,事实上,由于我国刑法对自救行为没有明确规定,通常对自救行为是比照正当防卫的情形处理。

另外,在自救行为的适当性上,本题中的案件也不如特殊正当防卫贴切。

3.关于共犯,下列哪一选项是正确的? A.为他人组织卖淫提供帮助的,以组织卖淫罪的帮助犯论处 B.以出卖为目的,为拐卖妇女的犯罪分子接送、中转被拐卖的妇女的,以拐卖妇女罪的帮助犯论处 C.应走私罪犯的要求,为其提供资金、账号的,以走私罪的共犯论处 D.为他人偷越国(边)境提供伪造的护照的,以偷越国(边)境罪的共犯论处 答案:C 解析:《刑法》第358条第3款规定:“协助组织他人卖淫的,处五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情节严重的,处五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

”根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执行刑法确定罪名的规定》,本款成立独立的罪名,即协助组织卖淫罪。

《刑法》第320条规定:“为他人提供伪造、变造的护照、签证等出入境证件,或者出售护照、签证等出入境证件的,处五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情节严重的,处五年以上有期徒刑,并处罚金。

”根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执行刑法确定罪名的规定》,本条成立独立的罪名,即提供伪造、变造的出入境证件罪和出售出入境证件罪。

据此,A、D项由于刑法分则已经将这种帮助行为单独规定为犯罪,因此不再适用总则关于共犯的规定。

A、D项错误。

B项,理论上按照共犯人在共同犯罪中的分工,将共犯人分为实行犯、教唆犯、帮助犯、组织犯。

所谓帮助犯是指本人没有实行行为,仅仅是提供帮助的共犯人。

《刑法》第240条第2款规定:“拐卖妇女、儿童是指以出卖为目的,有拐骗、绑架、收买、贩卖、接送、中转妇女、儿童的行为之一的。

”可见,对于拐卖妇女、儿童罪而言,拐骗、绑架、收买、贩卖、接送、中转等行为均系实行行为,因此,以出卖为目的,为拐卖妇女的犯罪分子接送、中转被拐卖的妇女的,是拐卖妇女罪的实行犯,而非帮助犯。

B项错误。

C项,《刑法》第156条规定:“与走私罪犯通谋,为其提供贷款、资金、帐号、发票、证明,或者为其提供运输、保管、邮寄或者其他方便的,以走私罪的共犯论处。

”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海关总署《关于办理走私刑事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意见》第15条规定:“通谋是指犯罪行为人之间事先或者事中形成的共同的走私故意。

下列情形可以认定为通谋:(一)对明知他人从事走私活动而同意为其提供贷款、资金、账号、发票、证明、海关单证,提供运输、保管、邮寄或者其他方便的;(二)多次为同一走私犯罪分子的走私行为提供前项帮助的。

”据此,大致可以认为C项正确。

需要说明的是,C 项严格来说并不是一个严谨的选项,因为成立走私犯罪的共犯,必须是事先或者事中形成共同的走私故意,即与走私罪犯通谋,而“应走私罪犯的要求”这一表述并不能准确说明是事先应要求、事中应要求还是事后应要求。

如果是事后应要求提供资金、帐号,则并不成立走私犯罪的共犯。

4.下列哪个选项所列人员可以成为非法剥夺公民宗教信仰自由罪的主体? A.乡政府办公室秘书 B.大学校长 C.电视台主持人 D.国有公司经理 答案:A 解析:非法剥夺公民宗教信仰自由罪,是指国家机关工作人员非法剥夺公民的宗教信仰自由,情节严重的行为。

5. 某机场的机械师陆某对机场领导人员心怀不满,在某次为等待执行任务的一架波音747客机进行机械检修时,故意对飞机的发动机装置进行了破坏。

但恰好这架飞机此次没有投入运营。

在第二天运营前机械师陈某在对飞机进行检修时发现了故障及时进行了排除。

对陆某的行为如何认定? A.故意毁坏公私财物罪未遂 B.破坏交通工具罪未遂 C.故意毁坏公私财物罪既遂 D.破坏交通工具罪既遂 答案:D 解析:危险犯足以造成法定危险状态即为既遂。

6.以下犯罪行为的主体哪一种不限于国家机关工作人员? A.玩忽职守罪 B.帮助犯罪分了逃避处罚罪 C.失职造成珍贵文物损毁、流失罪 D.故意泄露国家秘密罪 答案:D 解析:见《刑法》第397、398、417、419条之规定。

7. 行为人以谋利为目的,意欲运送他人偷越国(边)境,但由于交通工具简陋不具备必要的安全条件,导致被运送人多人重伤,死亡的后果,对该行为应如何认定? A.运送他人偷越国(边)境罪的严重情节 B.运送他人偷越国(边)境界与过失致人死亡、过失致重伤罪并罚 C.运送他人偷越国(边)境罪与过失致人死亡罪,过失致人重伤罪择一重罪处罚 D.过失致人死亡罪与过失致人重伤罪并罚 答案:A 解析:见《刑法》第321条,加重罪状。

8. 某市黄某开办的个体小煤窑只开了采煤通道即开始采煤,主管部门检查后发现该煤窑只有送风口,没有排风口,即书面通知其停业整顿,黄某拖延不改继续采矿,终于因瓦斯浓度太高,发生爆炸致9名矿工死亡。

黄某的行为构成何种犯罪? A.重大责任事故罪 B.工程重大安全事故罪 C.重大劳动安全事故罪 D.过失爆炸罪 答案:C 解析:重大劳动安全事故罪,是指安全生产设施或者安全生产条件不符合国家规定,因而发生重大伤亡事故或者造成其他严重后果的行为。

9.因暴力干涉婚姻自由不成而将被干涉者杀害的行为构成下列哪种罪? A.暴力干涉婚姻自由罪 B.故意杀人罪 C.属暴力干涉婚姻自由罪的加重罪状 D.暴力干涉婚姻自由罪与故意杀人罪 答案:B 解析:杀人的故意和行为已超出了暴力干涉婚姻自由的范围,又无一贯暴力干涉的描述,故应定故意杀人罪,而不以暴力干涉婚姻自由罪和故意杀人罪并罚,更不属致使被害人死亡的情况。

10.某国家机关的机要人员林某利用职务上的便利,将其所知悉、掌握的大量国家机密,绝密提供给境外的反动组织,对该行为如何认定? A.故意泄露国家秘密罪 B.为境外非法提供国家秘密,情报罪 C.故意泄露国家秘密罪与为境外非法提供国家秘密,情报罪 D.非法获取国家秘密罪与为境外非法提拱国家秘密,情报罪 答案:B 解析:故意将国家秘密泄露给境内人员,才构成故意泄露国有秘密罪。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