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精品第十一章醛和酮英语

合集下载

11-1醛和酮

11-1醛和酮

芳香族:
芳环与羰基直接相连
O ll B. 据-C-的数目分为: 一元醛酮:含有一个羰基 多元醛酮:
O O
CH3 O C O C CH3
HC-CH2-CH2-CH
CH3 CH3CH2CCH2CHCCH3 O O
O
O
CH3-C-CH2-CH
C:根据羰基的相对位置分类 α -二酮(醛): β -二酮(醛):
O C-CH3
甲基苯基(甲)酮 常称苯乙酮
CH2=CH-CHO 丙烯 醛
用α 、β 、γ 等希腊字母标明取代基的位置
CH3CHCHO Cl α -氯 代丙 醛
把苯环看作取代基:
CHO 苯甲醛
CH3CHCH2CHO
β -苯 基丁 醛
系统命名法: 1)选主链:含有羰基的最长碳链 2)编号:从靠近羰基的一端编号

反应可逆:加入稀酸或稀碱可以破坏NaHSO3
CH3
HCl
C=O+NaCl+SO2 +H2O CH3
OH l CH3-C-SO3Na l CH3
CH3
Na2CO3
C=O+Na2SO3+CO2 +H2O
CH3 应用:用于以上醛酮的鉴别、分离、提纯。 例1) 如何把混在非羰基化合物中的醛除去? 2) 判断下列化合物哪些能与NaHSO3反应:
CH3-CH-CHO OMe 2-甲 氧 基丙醛
O HC
O C OH
乙 醛酸
二、醛酮的结构
R H(R') C O δ+ δ
_
C:sp2 :平面形 偶极矩2.3-2.8D(较大)
C=O与C=C相似,但电子云分布(电子云形状) 不同:

CH11醛酮和醌

CH11醛酮和醌

δ δ +
δ + δ
R M g X + CO
RCO M g X H 2ORCO H
与甲醛加成形成伯醇; 与其他醛加成形成仲醇; 与酮加 成形成叔醇。
RMgX
H H CO
H R CH OMgX H2O RCH2OH
R1MgX
H R2 C O
R2
R2
R1 CH OMgX H2O R1 CH OH
R1MgX
R3 R2 C O
R3
R3
R1 C OMgX H2O R1 C OH
R2
R2
b. 与铜锂试剂反应:制备空间位阻大的叔醇。
O
( CH3 )3C C C(CH 3 )3 + (CH 3)3CLi
ROR -70oC
((CH 3) 3C) 3COH
c. 与炔钠反应:
O
① H CC N -a + ② H 2 O ; H+
出版社, 1993.
3. F A Carey. Organic Chemistry, 4th ed. New York:
McGraw – Hill Companies Inc, 2000.
4. T W G Solomons, C B Fryhle. Organic Chemistry, 7th ed.
C H C 3 H C 2 H C 2 H C 2 H O 正戊醛
C H3(C H2)10 C H O 正十二醛(月桂醛)
C H C 3 H C H C 2 H O C H 3 异戊醛
单酮:二“某基”酮 脂肪混酮:小基团在前,大基团在后,“某基某基酮”
C H C H 3 C O 2 C H C H 2 3C H C O 3 C H C H 2 3C H C O 3 C H C H 2 C H 2 3

醛酮

醛酮

RC CH
末端炔
H2O Hg++
O R C CH3
甲基酮
HC CH
RX
RCCH
H2O Hg++
O R C CH3
MC CH (M = Na, MgX 等)
(1) O R C R'
(2) H2O
RC CR
H2O Hg++
OH R C C CH
R'
H2O Hg++
O R C CH2R
OH O R C C CH3
O RCH
2 R'OH
2 R'OH H+
2019/8/18
No Reaction
R'OH 为弱亲核试剂
OH RCH
Organic Chemistry
OR'
RCH
缩醛
OR'
16
第 十一章 醛 和 酮
2. 醛酮羰基上的亲核加成反应(1)
一些常见的与羰基加成的亲核试剂
负离子型
Nu
分子型
NuH
亲核试剂
Organic Chemistry
3
第 十一章 醛 和 酮
醛酮的命名
O CHO
O
H3C
巴豆醛 反-2-丁烯醛 (E)-but-2-enal
甲基乙基甲酮 丁酮
butanone
1-环己基-2-丁酮 1-cyclohexylbutan-2-one
O CHO
3-氧代(正)戊醛 3-oxopentanal
R1
C R2
CH2
KMnO4
R1
C O + CO2 R2

第十一章 醛和酮

第十一章 醛和酮

碳链的编号从与醛基或羰基相连的碳原子开始 用α,β,γ,δ……等表示,对于长链醛酮 最后一位用ω表示。
δγβα
C C C C CHO
γ βα
α, β, γ,
CCCCCCC
O
第一节 醛、酮的分类,同分异构和命名
Classification, isomerism and nomenclature of aldehydes and ketones
spectrum of aldehydes and ketones
三、光谱性质
1. 红外光谱(IR)特征:
1. 醛、酮的碳氧伸缩振动( νC=O ):1740~1705 ㎝-1 2. 醛羰基碳上的碳氢伸缩振动( νC-H ): 2900~2700 ㎝-1有两个吸收峰,一般约在2820 ㎝-1和 2720 ㎝-1,可用于醛基的鉴别 3. 环酮的吸收频率受环大小的影响,小环 由于环张力而吸收频率较高(环丙酮类νC=O 1810 ㎝-1, 环丁酮类νC=O 1775 ㎝-1,环戊酮类νC=O 1740 ㎝-1 ) 4. 羰基与双键共轭时,吸收频率向低波数方向移动
3. 沸点:醇>醛、酮>醚、烷烃 原因:羰基是一个极性双键,故醛、酮是极性分子, 分子间作用力大于非极性的烷烃和醚,但醛、酮分子 间不能形成氢键,故沸点又低于相应的醇。
4. 水溶性:低级醛、酮溶于水 原因:羰基氧能与水形成分子间氢键。
第二节 醛、酮的结构,物理性质和光谱 性质structure, physical properties and
CH3 C CH2NH2
OH
问题:以丙酮为原料合成有机玻璃的单体α-甲基丙烯酸甲酯
第三节 醛、酮的化学性质
Chemical properties of aldehydes and acetones

有机化学-第十一章醛和酮

有机化学-第十一章醛和酮
普通命名法
课件
酮的普通命名法是按照羰基所连接的两个烃基命名,例如:
2.2 系统命名法
选择主链:选择含有羰基碳原子的最长碳链为主链。 主链编号 :从靠近羰基一端编起 ,醛基总是在碳链一端,不用标明它的位次;而酮的羰基因不在链端,则须将羰基的位次标明。 命名:芳香族醛或酮的命名,是以脂肪族醛或酮为母体,将芳基作为取代基。
半缩醛(酮)继续与另一分子醇进行反应,失去一分子水,而生成稳定的化合物,称为缩醛或缩酮,并能从过量的醇中分离出来。
缩醛(酮)可以看作是同碳二元醇的醚,性质与醚相似,不受碱的影响,对氧化剂及还原剂也是稳定的。但缩醛(酮)又与醚不同,它在稀酸中易水解转变为原来的醛(酮)。
醛容易与醇反应形成缩醛,在反应过程中应不断脱除生成的水,并采用含水少的酸性催化剂(如无水的HCl、浓H2SO4等)。例如:
5.与氨的衍生物加成缩合 醛、酮也能和氨的衍生物,如羟氨、肼、苯肼、2,4-二硝基苯肼以及氨基脲等反应,分别生成肟、腙、苯腙、2,4-二硝基苯踪以及缩氨脲等。其反应可用通式表示如下: 这些氨的衍生物称为羰基试剂。
羰基化合物与羟氨、2,4-二硝基苯肼及氨基脲的加成缩合产物,都是很好的结晶,具有固定熔点,因而常用来鉴别醛、酮。肟、腙、苯腙及缩氨脲在稀酸作用下能够水解为原来的醛和酮,因而可利用这种反应来分离和提纯醛、酮。
芳醛和芳酮由于羰基直接与芳环相连,芳醛和芳酮的羰基进行亲核加成要比脂肪族醛和酮困难些。
与氢氰酸加成
醛、甲基酮(CH3COR)(脂肪族甲基酮)和八个碳以下的环酮能与氢氰酸作用生成α-羟基腈,亦称α-氰醇。
氢氰酸与醛或酮作用,特别是在碱性催化剂的存在下,反应进行得很快,产率也很高。
碱的存在能增加CN–的浓度,酸的存在则减低了CN–的浓度。 一般认为碱催化下氢氰酸对羰基的加成反应机理是:

第十一章醛和酮

第十一章醛和酮
第十一章醛和酮
在碱性溶液中反应加速,在酸性溶液中反应变慢 CN-离子为强的亲核试剂,它与羰基的加成反应历程:
第十一章醛和酮
醛酮的相对活性
不同结构的醛、酮对HCN反应活性有明显差别。烃 基为供电子基团,因此酮羰基中烃基给电子作用强 于醛,不利于亲核试剂对羰基的进攻。酮羰基连有 两个烃基,位阻较醛大。因此,电子、位阻效应趋 向相同,导致醛的活性更高。
第十一章醛和酮
醛酮的物理性质
室温下,甲醛为气体(污染、防腐),12个碳原子 以下的醛酮为液体,高级醛酮为固体。
低级醛有刺鼻的气味, 中级醛(C8-C13)则有果香。 低级醛酮的沸点比相对分子量相近的醇低。(分子
间无氢键),但比同碳数的烃、醚高。
醛酮的羰基氧原子能与水分子的氢原子形成氢键, 故低级醛、酮在水中有一定的溶解度,如甲醛、 乙醛、丙醛与丙酮可与水混溶。(如何判断是否 具有氢键给体和受体?)
O CHO
4-甲基环己酮
CHO
3-甲基环己基 甲醛
3,3-二甲基-环己基甲醛
第十一章醛和酮
芳香醛、酮的命名,常将脂链作为主链,芳环为取代基:
CHO
CHO
CHO
3-苯基丙烯醛 -苯基丙烯醛
苯甲醛
2-甲基-4-苯基 丁醛
O
1-苯基-2-丁酮
第十一章醛和酮
比较简单的酮常用羰基两边烃基的名称来命名(小取 代基在前:
第十一章醛和酮
醛和酮共有的官能团:羰基。羰基碳原子上至少连有一个 氢原子的叫醛:
醛基:—CHO 或
羰基碳原子上同时连有两个烃基的叫酮。
O RH
O R R'
Aldehyde
ketone
第十一章醛和酮
醛、酮的结构和命名

第11章.醛和酮

第11章.醛和酮

醛酮与氨及其衍生物反应的应用:
醛、酮的鉴别或分离提纯 烯胺是有用的合成中间体
⑥ 维狄希(wittig)反应
1954年Wittig(德)发表了由醛、酮合成烯烃的新方法。 (1979年获诺贝尔化学奖)。 R R C=O + (C6H5)3P =C
醛酮 维狄希试剂 (ylide)
R/ R
R R
C=C
烯烃
OH C H SO3Na
R
R C=O + NaCl + SO2↑ + H2O H
R C=O + Na2SO3 + CO2↑ + H2O H
反应应用
☆ 鉴别、分离提纯醛、酮化合物。 例如:分离3-戊酮和2-戊酮的混合物 ☆ 制取羟腈化合物时,避免使用毒性很大的氢氰酸。
③ 与格氏试剂加成
C=O + RMgX C OMgX R
§9-2 醛酮的制法
一、由烃制备
烯烃经臭氧化或空气催化氧化制备醛、酮
O3 Zn H2O
CHO + HCHO
62%
CH3CH=CH2 + O2
CuCl 2 -PdCl 2
O _ _ CH3 C CH3
炔烃水合制备相应的醛酮 HC CH + H2O C CH + H2O
HgSO4 H2SO4 HgSO4 H2SO4
R C N NH R/ 苯腙 苯肼 R C N NHCONH2 H2NNHCONH2 / R 缩胺脲 氨基脲
反应历程
δ
+
C O + H
C OH2 NH Y
δ
-
+

C OH
羰基被 活化
H2N-Y, 慢

第十一章 醛和酮

第十一章  醛和酮

R-C-C-R (H) + H - H 的反应 羟醛缩合反应 卤代反应
氧化 还原
成-CH2
一、亲核加成反应
O C=O + Nu
_ 慢
C
Nu
1. 与HCN加成
R C=O + HCN H
只有醛、脂肪族甲基酮 以及含8个碳以下的环酮 才能与HCN发生加成反应
OH R C CN H
H3O+
OH R C COOH H
40oC
CH3
C CHO CH2OH
O CH=
O CHO + O
OH , H2O O
常见的无α-H的羰基化合物有:芳香醛,甲醛, (CH3)3CCHO,二苯甲酮等
3)分子内羟醛缩合
一般优先形成较稳定的五、六元环
11.4
α ,β -不饱和醛、酮
1
O
+
O C C C
4
3
2
C C C
α,β-不饱和醛酮的稳定性很高,非共轭的α,β-不 饱和醛、酮在酸或碱催化下可以重排成共轭的醛酮:
11.2 醛酮的结构、物理性质和波谱性质
一、羰基的结构
C=O 极 性 较 大 , 醛 、 酮 是 极 性 sp2 强 的 分 子 C 原子 较 杂化 (m=2.3~2.8D).
C
d+ d羰基平面
二、醛酮的物理性质(自学)
三、醛酮的波谱性质(自学、了解)
11.3 醛酮的化学性质
H
亲核加成
成醇
O
d
d–
α-羟基腈
α-羟基酸
供电子基 电子效应
活性降低
反应活性 影响因素
空间效应
吸电子基

第11章 醛和酮

第11章 醛和酮

•氢化锂铝LiAlH4: 还 原 性 比 NaBH4 强 , 对 C=C 、 C≡C 没有还原作用 , 但对醛酮 , 以及羧酸和酯的羰基、 NO2、 —C≡N 等都能还原。
(C) 克莱门森(Clemmensen)还原 ——转化为烃
• 将醛、酮用锌汞齐加盐酸还原成烃:
• 这是将羰基还原成亚甲基的一个较好方法,在有机合成上 常应用(注意:对醛-CHO而言还原到甲基-CH3)。 •芳烃与直链卤烷进行傅 - 克烷基化反应有重排,所以可先进 行傅-克酰基化反应再用克莱门森还原反应制取直链烷基苯:
注意:两种方法的适用范围
• 克莱门森还原——适用对酸不敏感的化合物;
如:NH2-CH2-CH2-CO-CH3,就不能用此方法, 含有-NO2也被同时还原。
• 沃尔夫 - 凯惜钠 - 黄鸣龙反应 —— 适用对碱不
敏感的化合物; 如:含有羧基等就不行。
补充:
-CO,-NO2均 还原!
用HCl,可使 之变为酚!
2
C
C
R1 R
2
+ (Ph) 3P =O
此反应即为魏悌希反应,是合成烯烃和共轭烯烃的好方法。 其反应特点是:
1°可用与合成特定结构的烯烃(因卤代烃和醛酮的结构可以多 种多样)。 2°醛酮分子中的 C=C、C≡C对反应无影响,分子中的COOH对 反应也无影响。 3°魏悌希反应不发生分子重排,产率高。 4°能合成指定位置的双键化合物。 魏悌希(Wittig)发现的此反应对有机合成作出了巨大的贡献, 特别是在维生素类化合物的合成中具有重要的意义,为此他获 得了1979年的诺贝尔化学奖(1945年43岁发现,1953年系统的 研究了魏悌希反应,82岁获奖)。
δ O R (H ) 酸和亲电试剂进攻富电子的氧 碱和亲核试剂进攻缺电子的碳 涉及醛的反应(氧化反应 ) α H 的反应 羟醛缩合反应 卤代反应

词汇7-醛、酮、酸命名

词汇7-醛、酮、酸命名
《化工专业英语》词汇学习
醛-酮-酸命名
孟祥海
2008年9月19日
醛(~ aldehyde, 尾缀-al)
名称 英文名称
甲醛
乙醛
methanal, formaldehyde
ethanal, acetic aldehyde
丙醛
丁醛
propanal, propyl aldehyde
butyl aldehyde, butanal
ethanoic acid, acetic acid
丙酸
异丁酸 戊二酸
propanoic acid, propionic acid, ethylformic acid
i-butanoic acid, acid, 2-methyl… pentanedioic acid
5
isobutyric
羧酸(尾缀-ic acid)
Aldehyde propionique, fema number 2923,
Methylacetaldehyde, Propaldehyde, Propional,
Propionic aldehyde, Propylaldehyde
3
酮(~ ketone, 尾缀-one)
名称 英文名称
丙酮
丁酮
propanone, acetone
名称 英文名称
苯甲酸
苯乙酸
benzoic acid
phenylacetic acid
苯丙酸
对氯苯丙酸 对羟基苯乙酸
benzenepropanoic acid
p-chlorophenyl propionic acid, p-chlorobenzenepropanoic acid p-hydroxyphenyl acetic acid

Ch.11 醛和酮

Ch.11   醛和酮

第11章醛和酮羰基化合物:醛、酮、羧酸、羧酸衍生物……第一节分类同分异构命名一、分类脂肪族醛脂环族酮(包括环内酮)二、同分异现象分子式相同的饱和一元脂肪醛与酮互为官能团异构体。

三、命名1.普通命名法S 命名法醛的命名较简单,选好主链后,—CHO C的编号总是1,因此名称中—CHO的位次无须标示。

酮分子中的—CO—必须标示出来。

醛、酮分子主链 C 原子的位置可用1、2、3或希腊字母标示。

例见教材P.312第二节醛、酮的结构、物理性质和光谱性质一、结构羰基的双键是极化的,这导致的物理结果是——醛、酮分子通常具有较大的偶极矩,它们的偶极矩比醚的大。

有关数据见教材P.314 表–1。

少数低级醛、酮能与水形成氢键,但大多数不能与水形成氢键。

资料各类有机物的极性顺序大致为:酸和碱>羟基化合物>胺>酮>醛>酯>醚>不饱和烃>饱和烃二、物理性质醛、酮的b.p比分子量相当的醇低,但比醚、烯、烷高。

醛、酮的物态常温下,只有甲醛是气体,其余均为液、固体。

醛、酮的溶解度低级脂肪族醛、酮易溶于水,随C 数的增加,溶解度渐小。

醛、酮的气味常具有特征性。

脂肪醛的气味通常令人不愉快并使人感到窒息,这个系列头几个化合物尤其如此。

甲醛:气味辛辣;乙醛:气味辛辣;丙醛:刺激性气味。

但是,酮和芳香醛却具有令人愉快的气味:丙酮:微香气味;苯甲醛:苦杏仁气味,可作调味香料。

三、光谱性质该区域很少出现其它吸收峰,故羰基的伸缩振动峰最为有用,是解析红外光谱图时要首先查找的谱带之一。

一般情况下,醛的吸收频率稍高于酮,但这一差别不能用于区别醛与酮。

不过,大多数醛在 2750 cm-1附近会出现几个吸收谱带,这是–CHO的νC—H引起的,一般可看到二个中等强度的峰,有时只见到一个峰,这一特征可区别醛与酮。

共轭的不饱和醛、酮:νC=O峰向低波数区域位移(即红移),共轭链越长,红移越甚。

环酮:随环张力的增加(环越小),νC=O峰向高波数区域位移(即蓝移)。

有机化学CLASS12

有机化学CLASS12

O C H 3C C H 3
HOCH2CH2OH, H+
OO CH3 C CH3
缩醛、酮在稀酸中水解为原来的醛和酮。
有机合成中用于保护羰基或保护羟基。
13
例1:从H3C C CH( CH2)2CHCH 2CHO 制备HOOC( CH2)2CHCH 2CHO
H3C
CH 3
CH 3
解:H3C C CH( CH2)2CHCH 2CHO
CH3CH2CH2MgBr + CH3COCH2CH3
26
注意:当酮分子中与羰基相连的两个烃基及格利雅试剂中 烃基的体积都很大时,加成产物的产量降低或不起加成反 应。而用有机锂化合物仍能得到加成产物。
(CH3)2CHCOCH(CH 3)2 + CH3CH2MgB r
CH 2CH 3 (CH3)2CHCCH(C H3)2
4
系统命名法: 选择含有羰基的最长碳链作为主链,从靠
近羰基的一端开始编号。
CH 3CH2CH 2CH O
丁醛
CH 3CH 2CH 2CO CH 3 2-戊酮
含有双键、三键,叫烯醛、烯酮、炔醛、炔酮。
C H 3C H = C H C H O
2-丁烯 醛
OHCC CCHO
丁炔二醛
5
CH3
CH3
C= C
Hale Waihona Puke OH解:CH3COCH 2CH2Br
OH OH H+
OO CH3CCH 2CH2Br
Mg , Et 2O O O CH3CCH 2CH2MgB r
CH3COCH 2CH2CHCH 3 OH
1. CH 3CHO 2. H2O , H +
CH 2OH

醛和酮的英文命名

醛和酮的英文命名

C H 3C O C H 2C H 3
酮的命名
C H 3C O C H 2C H 2C l
4-chloro-2-butanone 4-氯-2-丁酮
1-hydroxy-2-butanone 1-羟基-2-丁酮 2,3-butanedione 2,3-丁二酮
CHCOCH C (C H 3)2
C H 3C H 2C O C H 2O H
酮的命名
IUPAC命名法:将相应烃IUPAC名词尾e改成one 表示一元酮隔开,写酮 基所连的两个烃基。
C H 3C O C H 3
propanone 丙酮 (acetone) 丙酮 2-butanone 2-丁酮 (ethyl methyl ketone) 甲乙酮
HCHO
methanal 甲醛 (formaldehyde) 蚁醛 2-butenal 2-丁烯醛 (crotonaldehyde) 巴豆醛
C H 3C H
CHCHO
醛的命名
C H 3C CCHCHO CH3
2-methyl-3-pentynal 2-甲基-3-戊炔醛
OHCCHO
ethanedial 乙二醛 (glyoxal) 乙二醛
醛和酮的英文命名醛和酮醛糖和酮糖苯甲醛和丙酮反应醛和酮的区别丁醛和丙酮缩合酮和醛反应醛糖和酮糖的区别醛和酮的性质实验报告醛和酮的性质
醛和酮的英文命名
本节内容
醛的命名 醛基的命名 酮的命名 酮基的命名
醛的命名
IUPAC命名法:将相应烃IUPAC名词尾e改成al表 示一元醛;直接在烃名后加dial表示二元醛。 普通命名法:将相应羧酸普通名词尾ic acid改为 aldehyde。
2-methyl-4-oxohexanal 2-甲基-4-氧代己醛

2019精品九章节醛和酮英语

2019精品九章节醛和酮英语

*1
2HCN
-OH
(CH3)2C=O + HCN
CH3 CH3
C
CN H2O CH3
O-
CH3
C
CN OH
--
H+ H2O
CH3
COOH C
CH3
OH
-
-H2O
CH2=C-COOH CH3
-
ArCORArCOAr -
Company Logo
1-
HC CH + H2O H2SO4 HgSO 4
OCH3
C
CH3CH2
OH
CH3OH, H+ CH3CH2
OCH3
C
CH3CH2
OCH3
Company Logo
*
R
CH2OH
R
O--CH2
C===O +
===== C
+ H2O
R
CH2OH
R
O--CH2
*
*
*
Company Logo
4
*1
CH3CH=O + NH3
HO H CH3CH-NH
HCH=O + HOH
H2C(OH)2
(100%)
CH3CH=O + HOH (CH3)2C=O + HOH
CCl3-CH=O + HOH
CH3CH(OH)
2
(CH3)2C(OH)
2
CCl3CH(OH)2
(~58%)
(0 %)
Company Logo
2ROH
1
H+
CH3CH=O + CH3CH2OH

chap醛和酮

chap醛和酮

H
H O OR H2O
+ ROH O OH
H H2O
CHO OH
25
应用:形成缩醛保护羰基
将CH2=CHCHO转化为CH2OHCHOHCHO
CH2 CH CHO
2 C2H5OH 干 HCl
CH2 CH CH(OC2H5)2 缩醛
KMnO4 稀,冷 OH
CH2 CH CH(OC2H5)2 OH OH
H2O H
H2SO4 + NaCN
CH3CCH3
CH3 CH3COH
CN
适用范围:醛、脂肪族甲基酮、少于八个碳
的环酮
14
机理
1. HCN

H+ + CN- 加碱提高CCN-
慢 2. C O + CN-
C O- 速控步
CN
3.
C O- + H CN

C OH + CN-
CN
CN
特点:可逆反应,碱加速,酸抑制。 CN-为首先进攻羰基的试剂,而非H+
5-己烯醛
3-丁烯-2-酮
8
二、化学性质
羰基结构
----
σ CO
sp2
-π--
δ+ δ CO
δ+ δ
CO
羰基 C=O
羰基碳:sp2杂化;一个σ键、 一个π键
羰基为平面型
羰基是极性基团
9
醛酮的反应概貌
Oδ 氧化
CCH
δ
H
亲核加成,还原
活泼α−H的反应
10
(一)亲核加成反应
亲核加成(试剂负性部分先进攻羰基)
OH C -H2O
NHR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CH3CH2CH2MgBr + CH3COCH2CH3
3. 与亚硫酸氢钠的加成反应
C= O + N aH SO 3
OH C
SO 3N a
α -羟基磺酸钠
进攻试剂是亚硫酸根负离子:SO
2
3
适用范围:醛、脂肪族甲基酮、8碳以下的环酮
一些醛酮与亚硫酸氢钠反应的活性次序:
CH3 H
C= O
产率(1h,%) 89
反应的总结果:羰基中的氧被维悌希试剂中负性部分取代。
Ph3P CH3CH2 CH
O C CH3 CH 3
Ph3 P CH 3CH 2CH
O C CH 3 CH 3
PPh 3 O CH3CH2CH C CH3
CH 3
CH 3 C CHCH 2CH3
CH 3
维悌希(Wittig)反应是合成烯烃非常有用的方法,醛 酮分子中的不饱和键、羧基对反应没有影响,反应 不重排,产率也较高,能在指定位置上形成双键。
O
CCH
H
-活泼H的反应 (1)烯醇化 (2) -卤代(卤仿反应 )
(3)醇醛缩合反应
醛的氧化
C=C–C=O
(1)碳碳双键的亲电加成 (2)碳氧双键的亲核加成 (3),-不饱和醛酮的共轭加成 (4)还原
醛酮的化学性质
一、羰基的亲核加成反应 二、还原反应 三、氧化反应 四、歧化反应 五、-H的酸性
有机合成中用于保护羰基:
例1:从 CH3
CH3
C=CH ( CH2 )2CHCH2CHO CH3
制备 HOOC ( CH2 )2CHCH2CHO
CH3
CH3 CH3
C= CH ( CH 2 )2CH CH 2CHO CH3
CH 3O H , H +
CH3 CH3
C= CH ( CH 2 )2CH CH 2CH ( O CH 3 )2 CH3
一、羰基的亲核加成反应
1 与氢氰酸的加成反应
2 与格氏试剂的加成反应 3 与亚硫酸氢钠的加成反应 4 与醇的加成反应 5 与氨及其衍生物的加成反应 6 与磷叶立德的加成反应 7 与希夫试剂的反应
亲核加成反应机理:
碱催化的 反应机理
C=O Nu-
Nu H+ C O-
Nu C
OH
酸催化的 反应机理
C=O + H+
反应式:
亲核加成 HO H
CH3CH=O + NH3
CH3CH-NH
亲核加成 HO H
CH3CH=O + RNH2
CH3CH-NR
-H2O -H2O
CH3CH=O + R2NH 亲核加成
H OH CH2CH-NR2
-H2O
CH3CH=NH
亚胺
CH3CH=NR
亚胺 西佛碱
CH2=CH-
NR2 烯胺
C= O + H2NOH
CH3 CH3
C= O
56
CH3 C= O
CH 3CH 2
36
CH3 CH 3CH 2CH 2
C= O
23
CH3 (CH 3)2CH
C= O
12
CH3 (CH 3)3C
C= O
Hale Waihona Puke 6加成产物在酸、碱作用下,可分解为原来的醛和酮:
R
OH
HCl
C
H
SO 3N a
R C= O + N aCl + SO 2 + H 2O
例1:制备
CH 2
O
Ph3P CH2
CH2
例2:从合适原料合成
解:1). Ph3P + BrCH2OCH 3
n BuLi Ph3P CHOCH 3
Ph3P CH 2OCH 3Br
O CHOCH 3
2). Ph3P + ClCH2
Ph3P CH2
Cl
n BuLi Ph3P CH
CHO
CH CH
7. 与希夫试剂的反应
KMnO 4
H O O C ( CH 2 )2CH CH 2CH (O CH 3)2 CH3
H Cl, H 2O
H O O C ( CH 2 )2CH CH 2CH O CH3
例2: 从 CH3COCH2CH2Br 制备 CH3COCH2CH2CHCH3
OH
CH 3CO CH 2CH 2Br
OH OH H+
CHO
K
1420
CH O CH 3O
CHO
210
32
2. 与格氏试剂的加成反应
O + R Mg X
OMg X C
R
OH C
R
H
用于结构复杂
C= O
的醇的制备: H
R C= O
H
R C= O
R
1. RMgX 2. H 2O
1. RMgX 2. H 2O
1. RMgX 2. H 2O
RCH2OH 伯醇
碱对反应有催化作用
反应机理:
HCN + OH
CN + H 2O
CN C= O
O
C CN
H 2O
OH
C CN
空间效应对HCN加成反应的影响:
CH3CHO K 104
CH3COCH2CH3 38
( CH3 )3COC( CH3 )3
1
适用范围: 醛、脂肪族甲基酮
电子效应对HCN加成反应的影响:
O 2N
OO CH 3CCH 2CH 2Br Mg, Et2O
OO CH 3CCH 2CH 2MgBr
思考题:
1. CH 3CH O 2. H 2O , H+
CH 3CO CH 2CH 2CH CH 3 OH
从 ClCH2CH2CHO 制备 HOCH2CH2CH2CH2CHO
5. 与氨及其衍生物的加成反应
C= C
(E)-4-甲基-4-己烯-1-炔-3-酮
H
C C CH
O
芳香族醛酮,苯基作取代基:
C H 2C H O
COCH3
CH= CHCHO
苯乙醛
苯乙酮 (1-苯基-1-乙酮) β -苯基丙烯醛
脂环醛酮:
CHO 3,3-二甲基环己基甲醛
O
3-甲基环十五酮 ( 麝香酮 )
2、酮的习惯命名法
根据羰基所连接的两个烃基而命名,把较简 单的烃基名放在前面,较复杂的烃基名放在 后面,最后加上一“酮”字。
CH3CH= CHCH2OH 保留了碳碳双键
OH
( CH 3 )3CCH 2CCH 3
反应活性:NaBH4是一种中等强度的还原剂,只对醛、 酮和酰氯的羰基还原,可在水中或醇中使用; LiAlH4的还原能力很强,可对醛酮、羧酸、酯等还 原,遇水剧烈分解,通常只能在无水醚或THF中使用。
三、醛酮的命名 1、系统命名法
选择含有羰基的最长碳链作为主链,从靠近羰基的 一端开始编号(用阿拉伯数字或希腊字母编号)。
CH3CH2CH2CH O
丁醛
CH 3CH 2CH 2CO CH 3
2-戊酮
含有双键、三键,叫烯醛、烯酮、炔醛、炔酮。
C H 3C H = C H C H O
2-丁烯醛
CH3
CH3
H 2O
羟胺
C= N OH

C= O + H2NNH2

H 2O
NO2 C= O + H 2N N H
NO2
H 2O
2,4-二硝基苯肼
C= N NH2

NO2
C= NNH
NO2
2,4-二硝基苯腙
O C= O + H2NNHCNH2
H 2O
O C= NNHCNH2
氨基脲
C= O + H2NR
伯胺
缩氨脲
Nu C
OH
[
+ C=OH
+ C-OH
]Nu-
醛、酮的反应活性:
R C=O > R C=O > Ar C=O
H
R'
R'
1. 与氢氰酸的加成反应
C=O + H CN
例:
O C H 3C C H 3
N aCN , H 2SO 4
OH C
CN
α -羟基腈
OH C H 3C C H 3
CN
α -羟基腈是很有用的中间体,由它可 转变成多种化合物(见P317)。
RC H R OH
仲醇
R3COH 叔醇
例如:2-丁醇的合成:
CH 3CH 2CH CH 3
(1) CH 3CH O + CH 3CH 2MgX
OH (2) CH 3CH 2CH O + CH 3MgI
3-甲基-3-己醇的合成:
C H 3C H 2
OH C CH2CH2CH3 CH3
CH3MgI + CH3CH2COCH2CH2CH3 CH3CH2MgBr + CH3COCH2CH2CH3
H 2O
C= N R
西佛碱(取代基为芳基)
加成-消去反应:
C= O + H NH G
OH H C N G H2O
C= N G
用途:鉴别醛和酮
反应机理:
碱催化
C=O + H2N-Z
OC
N+ H2Z
H+转移
酸催化 C=O + H+
+
C=OH
H2N-Z,
-H+
HO H C-N-Z
+
H+
H2O H C----N-Z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