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院输血质量过程监控流程

合集下载

输血制度及流程

输血制度及流程

输血制度及流程输血是一项非常重要的医疗行为,需要遵守一定的规定和制度,以确保患者的安全。

首先,在输血前需要进行身份识别,患者或亲属需要提供患者姓名、年龄等信息,并核对相关信息和腕卡、床头卡、临床输血申请单。

其次,根据输血医嘱,病房护士需要核对患者信息和标签,并采集血样。

输血科需要核对输血申请单和配血血样,进行交叉配血,并检查血袋有无破裂。

对于全血、浓缩红细胞、红细胞悬液、洗涤红细胞、冰冻红细胞、浓缩白细胞、手工分离浓缩血小板等患者,应有交叉配血报告。

输血前需要进行双人核对,核对交叉配血报告单及血袋标签上的信息,确保准确无误后方可输血。

输血完成后,需要将输血记录单贴在病历中,并将血袋送回输血科(血库)至少保存一天。

为了确保输血的安全,医院实行了输血前双人、双核对签字制度。

具有执业资格的两名医护人员需要做好“七查、八对、九不用”工作。

七查包括查血站名称、献血编号或者条形码号、献血者血型、血液品种、采血日期及效期、储存条件和输血器材质量。

八对包括核对病人姓名、性别、年龄、住院号、病室、床号、病人血型、配血结果、献血者血袋号或者条形码号、血液品种和血量。

九不用指不使用标签有破损、字迹不清、血袋有破损、有明显凝块、血液呈乳糜或暗灰色、血浆层有大量气泡、絮状物或大颗粒、血浆层与红细胞层分界不清或交界面有溶血的血液。

这些制度和规定都是为了保障患者的安全,医护人员需要认真遵守。

5.不使用呈紫红色的血液或过期、有疑问的血液。

6.在交叉配血报告单上进行双人签名确认无误。

三.输血管理制度1.护士必须按医嘱实施采集合血与输血工作。

2.护士接到输血医嘱后,需要与另一名护士核对患者姓名、住院号、临床输血申请单和贴好标签的试管。

在当面核对患者姓名、性别、年龄、住院号、病室/门急诊、床号、腕卡、血型和诊断无误后,采集血样。

3.如果有两个以上的病人需要同时配血,应该做到一次配血一人一单一管。

4.专门人员将受血者血样与输血申请单送交血库,抽取配血血样后。

医院输血流程图

医院输血流程图

医院输血流程图引言概述:输血是医院中常见的治疗方法之一,它通过将血液或血液成分输送给患者,以帮助恢复其健康。

为了确保输血过程的安全和顺利进行,医院通常会按照一定的流程进行操作。

本文将详细介绍医院输血流程图的五个部分,包括输血前的准备工作、血液样本采集、血液配型和交叉配血、输血操作以及输血后的监测和护理。

一、输血前的准备工作:1.1 确认患者的输血指征和需要的输血成分:医生根据患者的病情和实验室检查结果,判断是否需要输血,并确定所需的输血成分,如全血、红细胞悬浮液、血小板等。

1.2 患者的血型和血红蛋白水平检测:通过采集患者的血液样本,进行血型鉴定和血红蛋白水平检测,以确保输血成分的选择和配型的准确性。

1.3 输血前的准备措施:包括核对患者身份信息、确认输血医嘱、检查输血设备和输血袋的完整性,准备输血所需的输血管道、输血针头等。

二、血液样本采集:2.1 采集血液样本:护士按照规范的操作程序,通过穿刺患者的静脉或者采用其他合适的方法,采集患者的血液样本,并确保采集的血液量满足实验室检测的要求。

2.2 标本标识和保存:将采集的血液样本进行标识,包括患者的姓名、住院号、样本采集时间等信息,并妥善保存,以确保后续的血型鉴定和配型工作的准确性。

2.3 送检实验室处理:将血液样本送至医院实验室进行血型鉴定和血液成分的检测,以确保输血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三、血液配型和交叉配血:3.1 血型鉴定和配型:实验室根据采集的血液样本,进行血型鉴定,确定患者的血型,同时进行输血成分的配型,确保输血成分与患者的血型相匹配。

3.2 交叉配血:在确定血型匹配后,进行交叉配血实验,将患者的血清与供血者的红细胞进行反应,以排除存在的不良反应风险。

3.3 配血结果确认:根据交叉配血实验的结果,确认输血成分的选择和匹配,确保输血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四、输血操作:4.1 输血前的准备工作:包括核对患者身份信息、确认输血医嘱、准备输血设备和输血袋,检查输血管道的完整性和无菌性等。

医院输血科质量管理制度

医院输血科质量管理制度

医院输血科质量管理制度1. 引言医院输血科质量管理制度是为了规范医院输血科的工作流程,提高输血质量,确保患者安全而制定的。

本文档旨在阐述医院输血科质量管理制度的相关内容。

2. 管理组织2.1 医院输血科组织架构•医院输血科设立一个负责输血工作的科室,设立专职或兼职医务人员。

•输血科设有科长,由医院领导任命,负责科室的管理和组织工作。

•输血科的医务人员要按照相关规定进行岗位职责分工,确保输血工作的顺利进行。

2.2 质量管理委员会•医院应设立质量管理委员会,负责制定与评估医院输血科质量管理制度。

•质量管理委员会由医院领导、科室主任和相关专家组成。

3. 质量管理制度3.1 质量方针和目标•医院输血科应制定质量方针,明确对输血工作质量的要求。

•输血科的质量目标应根据院内外相关要求进行设定,并定期进行评估和调整。

3.2 工作流程•输血科应制定详细的工作流程,包括献血者筛选、血液检测、血型鉴定、血品储存和输血过程等环节。

•工作流程要注重标准化操作,确保每一个环节的准确性和安全性。

3.3 人员培训•输血科应制定人员培训计划,确保医务人员具备相关专业知识和技能。

•培训内容包括输血知识的学习、操作技能的训练、安全意识的培养等。

3.4 设备管理•输血科应进行设备的管理和维护,并定期进行设备的校准和检验。

•设备使用前应进行验证,确保设备正常运行。

3.5 质量监测•输血科应建立质量监测体系,对输血工作进行监测和评估。

•监测内容包括输血病例的追踪、输入错误的发现和纠正等。

3.6 不良事件报告和处理•输血科应建立不良事件报告和处理制度,对输血过程中发生的不良事件进行登记和统计。

•不良事件发生后要及时报告和处理,采取相应的措施防止类似事件再次发生。

3.7 文件和记录管理•输血科应建立文件和记录管理制度,确保相关的文档和记录完整可靠。

•文件和记录要按要求进行分类、归档和保存。

4. 质量管理评估4.1 内部评估•输血科应定期进行内部评估,评估内容包括工作流程的执行情况、人员培训的效果、设备的管理和维护等。

输血科室内质控流程

输血科室内质控流程

输血科室内质控流程一、目的:考察检测结果是否准确和稳定。

二、原理:选择已知血浆和红细胞,标定其在不同检测介质(盐水介质、凝聚胺、抗人球蛋白以及微柱凝胶等)中的阳性及阴性检测的结果。

通过每天或每批与检测标本同等的检测以证明其检测过程中影响检测结果的主要因素(试剂、设备、检测程序、人员操作等)是否符合标准操作规程限定的范围,证明检测结果是否有效的衡量标准。

三、试剂组成:1、AB型Rh阴性红细胞。

2、O型Rh阳性红细胞。

3、XXX、O型血浆。

检测项目:ABO正反定型、RhD血型、抗体筛检、交叉配血四、适用范围:试管法、凝聚胺法五、检验方法:1、确认:首次应用室内质控品时,应进行确认凝集强度试验。

方法:重复检测两次或以上进行结果对照,确定本实验室对样品管检测的凝集强度,并以此为标准。

2、用微柱凝胶卡法做ABO正定型、RhD时,将红细胞直接稀释至相应的红细胞悬液浓度,进行分装后冷藏保存。

3、样本3含有弱D抗体,要稀释后才能用于反定型和抗体筛检。

方法:首先对样本做倍比稀释,再与抗筛细胞进行检测,测出与其反应强度在1+的稀释比例,按比例稀释后应用,稀释后的血浆可分装后冷冻保存样本。

4直接分装后冷冻保存。

六、结果判定:严格按照《医院输血科IQC检测反应记实单》各项内容进行填写,与“室内质控品的构成”绘出的反应格局表格进行比较,一致则表明此次室内质控通过,反之则为不通过。

请查明原因后,方可展开通例工作。

七、注意事项:1、本质控品只能用于输血相容性室内质控研究,不能作为试剂。

2、本质控品虽经检测并已对其进行病毒灭活,操作中仍应按照一般血液标准使用,注意防护措施。

3、本质控品最佳保存条件为2℃-8℃,使用完毕后立即放回冷藏室内。

4、使用本质控品,先在室温平衡10-15min,才可进行相关检测工作,如需混匀,应避免剧烈摇动。

5、红细胞质控品出现轻微溶血后,可使用心理盐水对其进行洗濯,重新悬浮后使用。

6、质控血清如出现浑浊或有沉淀物出现时,应进行恰当离心,去除杂质,将上清液移至新的中。

临床用血管理制度

临床用血管理制度
续输注。
第三十七条、输血过程中应先慢后快,再根据 病情和年龄调整输注速度,并严密察受血者有 无输血不良反应,如出现异常情况应及时处理:
1、减慢或停止输血,用静脉注射生理盐水维持 静脉通路;
2、立即通知值班医师和输血科(血库)值班人 员,及时检查、治疗和抢救,并查找原因,做好记
录。
第三十八条、疑为溶血性或细菌污染性输血 反应,应立即停止输血,用静脉注射生理盐水维 护静脉通路,及时报告上级医师,在积极治疗抢
医院临床用血管理制度
6、凡稀有血型(RhD阴性)、不规则抗体阳性或特殊 治疗输血应于3天前向输血科提出申请、预约
7、输血科应认真执行核对制度,严格遵守操作规程 8、取回得血液应尽快输用,各科室不得自行储血
9、当患者出现输血不良反应时,医务人员应严格执 行“临床输血反应及输血后感染登记报告制度”,并 按照输血反应及输血后感染处理办法对患者进行诊
第十二条、受血者配血试验得血标本必须就是输血 前3 天之内得。
第十三条、输血科(血库)要逐项核对输血申请单、受 血者和供血者血样,复查受血者和供血者ABO 血型(正、 反定型),并常规检查患者Rh(D)血型(急诊抢救患者紧 急输血时Rh(D)检查可除外),正确无误时可进行交叉
配血。 第十四条、凡输注全血、浓缩红细胞、红细胞悬液、 洗涤红细胞、冰冻红细胞、浓缩白细胞、手工分离
交叉配血RhD阳性血液发放
医院紧急抢救配合性输血 管理制度
4、主管院长、医务处、医院临床用血管理委员会
定期对紧急抢救输血记录进行监督检查,对存在得问 题与缺陷追踪评价,督促输血科不断改进和完善
开始
结束
离开冰箱后30分钟以内 4小时以内
血小板制品、冷 沉淀
新鲜冰冻血浆

医院术中输血制度和流程

医院术中输血制度和流程

术中输血管理制度和流程一、术中输血管理制度1、临床主管医师术前应根据患者病情和手术因素(手术的方式、部位、切口创面大小、切除脏器范围、手术难易程度、出血量预计、渗血量、手术需时长短和手术危险程度、术中控制出血的能力、麻醉技术等)对输血治疗进行充分评估;2、预计术中需要输血者,应于术前做好输血前相关准备工作。

(1)进行ABO、RhD血型初检、ALT、血常规、anti-HIV、anti-HCV、anti-TP、HBsAg、出凝血功能等输血前检测(检验科);(2)临床医师在输血申请前,应向患者或其近亲属充分说明使用血液成分的必要性、输血的风险和利弊及可选择的其他办法,取得患者或其近亲属知情同意后,签署《输血/血液制品治疗知情同意书》,并记录在病历中。

(3)根据输血前检测相关结果,充分评估临床预计所需的血液成分和剂量,填写好输血申请单,连同ABO、RhD血型复查标本、不规则抗体筛选标本及交叉配血标本,至少提前于预定输血日期1天以上送输血科备血(急救用血除外)。

(4)术中备血申请应遵循申请用血医生资格规定,根据申请备血量履行相关审核、报批手续。

如遇大量输血或特殊成分(如成分输血等),主管医师还应提前与输血科联系,以保障术中用血安全。

1)输血申请医生资质与分级申请权限(同一患者同一天):①输血申请医师必须具有中级以上专业技术职称任职资格;②中级专业技术职称申请备血量全血、红细胞、血浆制品累计不超过800毫升;③副高专业技术职称申请备血量全血、红细胞、血浆制品累计不超过1200毫升;④正高专业技术职称申请备血量全血、红细胞、血浆制品累计不超过1600毫升;⑤本条款规定不适用于急救用血。

2)输血申请审核与报批流程:①同一患者一天申请备血量少于800毫升(按全血200ml为1单位,制备成红细胞制品1单位和血浆100毫升)的,由申请医师提出申请,经上级医师核准签发,方可备血。

②同一患者一天申请备血量在800毫升至1600毫升的,由申请医师提出申请,经上级医编制人:校核人:审核人:批准人:师审核,科室主任核准签发后,方可备血。

医院临床输血关键环节和过程风险控制管理

医院临床输血关键环节和过程风险控制管理

医院临床输血各关键环节和过程风险控制管理一、输血所面临的风险及风险控制措施(一)风险1、选择的血液不适用于患者2、出现输血不良反应或经血他传播的疾病3、因无同型血输注而延误治疗,导致患者死亡。

(二)风险控制措施1、严格执行《临床输血管理制度》2、严格执行《急诊输血管理制度》3、严格执行《稀有血型输血管理制度》4、科学合理选择血液制品5、正确填写《临床输血申请单》6、输血前告知患者谈话并鉴定《输血治疗知情同意书》二、采集标本面临的风险及风险控制措施(一)风险1、未认真核对受血者身份(找错人)2、采错标本(同时采集两位或以上患者标本)3、采血标本方法错误(如从输液管中直接取血,至标本被严重稀释)4、血标本量少、溶血5、血标本的标签模糊不清、信息过于简单6、非医护人员送标本有风险(二)风险控制措施1、严格执行《标本采集与运送管理制度》2、严格执行“三查七对”3、采血后离开床边前在试管上贴上标签或写上患者姓名性别年龄等唯一性标识信息。

4、血库要做到不合格标本或信息不全标本不收5、不使用非医护人员送标本三、血标本的验收、交接和保存面临风险及风险控制措施(一)风险1、血标本搞错2、血标本丢失3、血标本不符合要求4、血标本放置时间长(二)风险控制措施1、严格执行《标本采集与运送管理制度》2、严格执行工作环节交接制度3、血库工作人员与送检医护人员要仔细核对,并且比签名4、血标本来源不明应重新采集5、受血者的血标本必须是输血前三天以内的6、如不能及时配血,应尽快将血标本放入4℃冰箱保存四、输血前检查所面临的风险及风险控制措施(一)风险1、定错血型2、漏检ABO及Rh(D)以外的不规则抗体(二)风险控制措施1、严格执行血型鉴定及不规则抗体筛查操作规程2、严格执行交叉配血管理制度及交叉配血操作规程3、坚持对受血者和献血者进行正反定型并常规查Rh(D)血型4、输血前一定做不规则抗体筛选5、血型签定及交叉配血试验从头到尾由一人操作完成,另一人核对并进行比签名,一人当班时自己复核。

临床输血过程的质量管理监控及效果评价的制度与流程

临床输血过程的质量管理监控及效果评价的制度与流程

欢迎阅读临床输血过程的质量管理监控及效果评价的制度与流程一、临床输血申请1、经治医师应严格掌握输血适应证,正确应用临床输血技术和血液保护技术,包括成分输血、自体输血和血液治疗等,对患者实施临床输血治疗。

2、决定输血治疗前,经治医师应向患者或其直系亲属说明输注同种异体血液制剂的不良反应34567*溶解后通知临床科室取血。

*血小板、冷沉淀及其它特殊血液制剂:经治医师填写输血申请单、开具处方;申请单连同受血者血样送至输血科,由输血科负责与中心血站联系,血液送达输血科检验合格后,通知临床科室取血。

二、受血者血样的采集与送检采集:1、确定患者输血后,2名医护人员(至少有一名注册护士)持“临床输血申请单”在病床旁核对患者有关信息后,采集血样。

2、采集血样时,如患者意识清楚可要求患者回答自己的姓名、性别、年龄、科别、病区、床号、血型(已知红细胞ABO血型与RhD血型)等确认其身份;如患者意识不清时,通过询问患者的识别3EDTA456库)。

送检:由医护人员或经培训专门人员(简称标本运送人员)将受血者血样与“临床输血申请单”及时送交输血科(血库)。

三、血液制剂的领取1、输血科根据输血申请单、受血者血样及交叉配血单进行配血且血液制剂经检验合格后通知临床用血科室取血。

2、临床科室接输血科(血库)通知后由1名护士或经过专门培训的人员(简称取血者)携带取血箱与血液制剂领取单到输血科(血库)取血。

3、取血者与发血者逐项核对血液交叉配血试验结果报告单(出库单)及血袋标签各项内容,检查血袋有无破损渗漏,血液制剂颜色是否正常,准确无误后双方共同签字发血。

凡血袋有下列情形之一,一律拒领:1)、标签破损、字迹不清。

2)3)4)5)6)41(1)由(2(a(b)所有血液制剂内不得加入任何药物。

(3)应告知患者或(和)亲属一旦出现寒战、颜面潮热、呼吸短促或烦躁不安等症状,立即通知医务人员。

(4)发热患者需要输血时应将体温降至38℃以下方能实施。

医院输血质量全程监控制度

医院输血质量全程监控制度

医院输血质量全程监控制度背景输血是医院急救、手术等重要治疗手段之一,但输血还会带来不可忽视的风险,如输错血型、感染等,因此为保障患者安全,医院需建立输血质控制度。

监控制度医院输血质量全程监控制度包括以下几个环节:输血前在输血前,患者需要经过全面的检查,确定是否需要输血,进行血型鉴定和交叉配血等检测,以确保选用正确的血型和确认无对应抗体。

同时,要对血制品进行检查,包括血型鉴定、抗体检查、传染病筛查,确保血制品符合质量标准。

此外,还应对患者进行充分告知,宣布风险和获益,征得患者的同意。

输血中在输血中,需要有专业人员一直监护,检测患者的输液速度、心率、血压等指标,确保输血安全。

输血中的记录是非常重要的环节。

需要记录输血量、开始输血时间、输血速度、输血结束时间等重要信息,以便在输血过程中发生异常时进行处理。

输血后在输血后,需要对患者进行观察和检查,确保输血后出现的任何异常反应得到及时处理。

如果出现发热、畏寒、呼吸困难、皮疹、血紫斑等不良反应,应及时停止输液,采取紧急措施,并进行相应记录备查。

监控方法为了实现输血质量全程监控制度,医院应该选择合适的监测手段,确保输血质量的安全。

这些监测方法包括以下几个方面:实验室检查实验室检查是输血前的必要手段,包括血型鉴定、抗体检查、交叉配血等检查。

通过这些检查,可以确定供血者与受血者之间的相容性和唯一性,以确保选用正确的血型和确认无对应抗体。

输血记录单输血过程中的记录非常重要,需要记录输血量、开始输血时间、输血速度、输血结束时间等重要信息。

这样可以追踪输血过程中发生异常的原因和处理方法。

监测设备监测设备是输血中的必要手段,可以监测输液速度、心率、血压等指标。

可对输血情况及时发现问题并采取措施。

输血质量全程监控制度的建立、执行对于医院来说非常重要,它可以确保患者在输血过程中安全,同时也可以保证医院的声誉和信誉。

医院应该采用适当的监测手段,确保输血过程中的安全和质量。

13医院输血科流程、程序、管理、记录表13.输血科科室质量控制计划、目标及评价

13医院输血科流程、程序、管理、记录表13.输血科科室质量控制计划、目标及评价

输血室质量控制计划、目标及评价检验科输血室科室质量控制目标及评价输血科科室质量控制目标及评价输血科科室质量控制的内容有:科室总体医德医风、医疗安全、职工的培训及再教育,医院以及科室规章制度贯彻落实情况和科室业务管理水平、科室总体业务素质等:一、以“医务人员医德规范”为准则,加强职工的道德品质教育,规范职工在医疗活动中的道德行为,促进科室医疗作风的转变,以此提高科室政治思想管理水平。

二、以医疗安全管理制度要求职工,以高度的责任心,认真、负责的做好医疗业务工作,以患者的切身利益为己任,树立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良好风尚。

三、将职工的培训和再教育作为科室全面发展的基础,促使科室在医疗行风和医疗技术素质方面得到根本地改善,力争五年之内受过高等教育的职工能达到百分之百。

四、把医院和科室的一切规章制度落到实处,做到有章可循,使职工能以规章制度约束自己的医疗行为,自觉的遵守各项规章制度。

五、依据卫生部《临床输血规范》及专业的各项标准操作规程,严格的规范管理科室各项业务,促使科室的业务技术操作标准化、规范化。

六、通过质量管理,促进职工自学的自觉性,提高科室职工业务基础知识和基础操作的整体水平,发挥技术人才的主观能动性,为科室的人才培养奠定良好的基础。

七、科室质量控制目标的落实:由质控小组依照质控目标每月进行一次评价,将评价结果和整改意见写出书面报告,科室根据质控评价报告做好下月工作的安排。

质控小组每半年要作出书面小节,年终写出书面总结。

输血室业务技术人员质量控制目标和标准输血科业务技术人员质控;依据总体管理标准分为五个部分,即:医德医风和政治思想、工作态度及服务质量、业务水平、工作成绩、劳动纪律等方面进行质量控制及考核评价。

一、政治思想1、政治学习:输血科业务技术人员,必须积极地参加医院和科室安排的各项政治学习及政治活动。

结合医院《创佳评差竞赛活动》,紧跟当前的形势,不断地用新时期的思想充实自己,以《医务人员医德规范》严格地约束、控制自己的医疗行为。

临床输血过程中的质量管理监控及效果评价制度流程

临床输血过程中的质量管理监控及效果评价制度流程

临床输血过程中的质量管理监控及效果评价制度流程一、质量管理监控制度为了确保输血过程的安全和有效性,需要建立一套完整的质量管理监控制度。

这个制度应该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

1.全过程监控输血全过程的监控是保障输血质量的基础。

包括输血前、输血中和输血后的各个环节的监控。

输血前监控主要包括献血者的筛选和献血前的检查;输血中监控主要包括输血设备的合格验收、输血血袋和输血管的相关检测、输血过程中的监控、输血设备的校验等;输血后监控主要包括输血反应观察和报告、输血后的相关检查等。

通过全过程监控,能够及时发现问题和纠正错误,确保输血质量。

2.内部质量控制建立和落实内部质量控制制度,确保输血设备和试剂的质量稳定可靠。

包括设备的定期校验、试剂的验收及储存管理等。

同时,还应制定相关操作规范,确保各项操作的准确性和一致性。

3.外部质量控制参加外部质量控制评价,定期进行相关质量评价,对于评价结果不合格的项目进行分析和改进。

通过参加外部质量控制,可以及时找出问题和不足,从而提高输血质量。

4.异常事件报告和处理建立不良事件报告和处理制度,对于输血过程中出现的异常事件进行及时报告和处理。

包括输血反应的监测和报告、输血错误的事件报告和处理等。

对于异常事件,要进行调查分析,找出原因,并相应采取改进措施,以避免类似事件再次发生。

5.培训和教育制定培训和教育计划,对从事输血工作的医务人员进行培训和教育,提高其技能和质量意识。

培训内容包括输血操作规程、质量控制要求、异常事件处理等。

定期举办相关培训和考试,对培训效果进行评价。

二、质量管理监控流程质量管理监控流程主要包括以下几个环节。

1.输入将献血者的信息录入系统,包括个人基本信息、体质量指数、疾病史等。

同时,将输血设备和试剂的信息录入系统。

2.选择根据献血者和献血样本的信息,进行献血者的筛选和样本的适配。

确保献血者和献血样本符合标准要求。

3.检测对献血样本进行各项检测,包括血型鉴定、血传染病筛查等。

输血安全制度及流程

输血安全制度及流程

输血安全制度及流程1.输血前,由两名医护人员共同执行“三查八对"、(三查:查血制品有效期、血制品质量、输血装置就是否完整;八对:对床号、姓名、住院号、血袋号、血型、交叉配血试验结果、血制品种类、剂量)、对昏迷、意识模糊或语言障碍者要认真确认患者身份。

查对供血者姓名、血型、血袋号、血量、采血日期、血液有无凝块、溶血、血袋有无破损等。

核对无误后,双方签名。

2.2、取血后在30分钟内输入;输血时,两名医护人员持受血者病历、交叉配血报告单及血袋再次核对,核对无误后,开始输注、ﻭ3.3、输血应遵照医嘱,严格进行无菌操作技术,将血液或血液成分用标准输血器进行输注。

4.ﻭ4。

输血前将血袋内得成分轻轻混匀,避免强烈震荡,血液内不得加入药物。

5.连续输注不同供血者得血液时,前一袋血输尽后,用少量无菌生理盐水将输血器管道冲洗干净,再接下一袋血液继续输注。

ﻭ6。

输血应遵循先慢后快得原则,根据患者病情与年龄调整输注速度。

输血开始,应观察患者5-10分钟,无异常方可离开。

输血过程中必须严密观察有无输血不良反应,发现异常及时通知医生处理、7、输血后,认真检查穿刺部位有无血肿或渗血。

空血袋保留24小时,交叉配血报告单贴在病历中保存。

ﻭ8、血液送达病房后应在2—4小时之内输用,不得自行贮血、9。

如有输血不良反应,应记录反应情况,并将原袋余血送至输血科查明原因。

ﻭ输血流程ﻭ建立静脉通路(严格无菌操作建立静脉通道)→输血前核对病历、输血记录单、血袋(核对方式:一人持病历、输血记录单,另一人持血袋,逐项核对,另交叉重复一遍核对内容:患者姓名、床号、住院号、血型(包括Rh血型)、血液品种、剂量、血袋编号、交叉配血实验结果、血液有效期)→洗手,至患者床边→输血时核对:患者、床号、住院号、腕带、输血单、病历、血袋(两人携带病历、输血单、输血用具与血液制品﹝推治疗车﹞)→接血袋:确认通畅、消毒(严格执行两人核对)→调节滴数,<20滴/min(确认患者静脉通路完好、用安尔碘消毒血袋出口,将输血器针头拔出,插入血袋入口,血袋挂于输液架上)→输血后核对输血单、输液单、患者、腕带、床头卡(输血单必须双签名)→签名:输血单、输液单、临时医嘱(严格执行两人核对:核对内容同输血前核对)→15min再次调节滴数(成人40~60滴/min,休克患者适当加快,儿童、老年、体弱、心肺疾病患者速度宜慢)→输血结束冲洗(输血结束后,继续滴入注射用生理盐水把输血管内血液全部输完;血袋按要求处理)→观察与记录(记录输血起始与结束时间、速度、输注量、输注就是否通畅、就是否发生不良反应、患者主诉等,将输血记录单放入病历)临床输血护理管理制度为保障我院血液质量,确保临床用血安全,规范临床用血行为,特制定本制度。

输血管理制度及流程

输血管理制度及流程

输血管理制度一、输血安全制度1、接到输血医嘱后,两名医护人员持输血申请单和贴好标签的试管,当面核对患者姓名、性别、年龄、住院号、病室/门急诊、床号、血型和诊断,采集血样。

2、由医院专门人员将血标本与输血申请单送交检验科。

双方进行逐项核对。

3、接到检验科通知可以取血后,先测量患者体温,体温正常者通知检验科送血;高热者通知医生。

4、检验科送血到病房后,经两名医护人员进行三查后签收。

5、输血前由两名医护人员持受血者病历、交叉配血报告单、血袋共同核对:①血型检验报告单上的病人床号、姓名、住院号、血型;②供血者和受血者的交叉配血结果;③血袋采血日期、有效期,血液有无凝血块或溶血,封口是否严密,有无破损;④输血单与血袋标签上的受、供血者姓名、血型、血袋号及血量是否相符。

核对无误后,由两人在交叉配血报告单上签全名。

6、输血时,两名医护人员带病历共同到患者床旁再次对上述项目进行核对,同时让病人自诉姓名及血型(包括Rh因子),有疑问时应再次查对。

核对无误后,开始输注。

用符合标准的输血器进行输血。

7、取回的血应尽快输用,输用前将血袋内的成分轻轻混匀,避免剧烈震荡。

血液内不得加入其它药物,如需稀释只能用静脉注射生理用盐水。

不得自行储血。

不得长时间放在温室中或置于无温度监控的冰箱中。

血液发出后原则上不能退回,如因故未能及时输注,血液离开冰箱超过30分钟,由迹象表明血袋已被打开或有任何现象应当报废。

8、输血前后用静脉注射生理盐水冲洗输血管道。

连续输用不同供血者的血液时,前一袋血输尽后,用静脉注射生理盐水冲洗输血器,再接下一袋血继续输注。

连续输血时,输血器12小时更换一次。

9、输血过程中应先慢后快,再根据病情和年龄调整输注速度,并严密观察受血者有无输血不良反应,如出现异常情况应及时处理。

(1)减慢或停止输血,用静脉注射生理盐水维持静脉通路;(2)重新核对病历、用血申请单、血袋标签、交叉配血实验记录;(3)立即通知值班医生和血库值班人员。

临床输血过程的质量管理监控及效果评价的制度与流程

临床输血过程的质量管理监控及效果评价的制度与流程

临床输血过程的质量管理监控及效果评价的制度与流程一、临床输血申请1、经治医师应严格掌握输血适应证,正确应用临床输血技术和血液保护技术,包括成分输血、自体输血和血液治疗等,对患者实施临床输血治疗。

2、决定输血治疗前,经治医师应向患者或其直系亲属说明输注同种异体血液制剂的不良反应和经血液传播相关性疾病的可能性征得患者或其直系亲属的同意后,并在“临床输血治疗同意书”上双方全名签字,入病历永久保存备查。

3、输血前应检查感染性指标乙肝两对半、艾滋抗体、梅毒试验、丙肝抗体共八项。

4、对平诊患者择期手术者,应申报用血计划,在规定时间送达输血科,以便备血,经治医师应动员患者自身储血或亲友互助献血,自身储血由输血科负责采血和储血事宜,互助献血登记表由医护人员协助患者填写,输血科(血库)审核签字,到血站或采血点无偿献血,由血站负责调配合格血液。

5、输血申请单的填写(1)应由经治医师逐项准确、清楚填写内容,不得缺项。

(2)用血者感染性指标检查结果填写用“阴性”、“阳性”或“阴性(-)”、“阳性(+)”表示。

(3) “临床输血申请单”必须由主治医师职称以上人员核准并全名签字。

6、患者1次用血或备血超过1600ml时,经治医生要履行报批手续。

7、申请单连同受血者血样于预定输血日期前送交输血科(血库)备血。

*血浆:经治医师填写输血申请单、开具处方至输血科划价缴费,输血科见缴费处方后溶解血浆,溶解后通知临床科室取血。

*血小板、冷沉淀及其它特殊血液制剂:经治医师填写输血申请单、开具处方;申请单连同受血者血样送至输血科,处方划价缴费后送至输血科,由输血科负责与中心血站联系,血液送达输血科检验合格后,通知临床科室取血。

注:单独输注血浆、血小板、冷沉淀等血液制剂一次住院第一次输注需抽取1管EDTA 抗凝标本连同申请单送至输血科(复检血型)。

二、受血者血样的采集与送检采集:1、确定患者输血后,2名医护人员(至少有一名注册护士)持“临床输血申请单”在病床旁核对患者有关信息后,采集血样。

医院临床用血流程图

医院临床用血流程图

临床用血流程图一、医院临床用血不良事件上报流程图病人输血发生不良事件输血不良反应输血相关传染性疾病填写输血不良回报单整理相关资料按规定上报传染病上报输血科上报医务科二、使用输血器的操作流程三、医院临床输血流程图输血前检查血型、血常规、不规则抗体、肝功能、免疫八项等。

填写输血治疗知情允许书使用符合国家标准的一次性输血器做到“三证”齐全检查产品包装密封性是否完好检查质量和有效期,核对产 品型号,静脉针规格符合要 求严格遵行无菌操作原则,执行输血查对制度(即三查八对)在输血过程中排气时,避免挤压茂菲氏滴管茂菲氏滴管内的液面高度应以 2/3 为宜输血先后用生理盐水冲洗输血器后再输血观察输血器使用过程中问题及有无输血反应加强巡视,如浮现异常情况报告医生连续输血宜 4h 更换输血器使用后保存 24 小时后按医疗废 物处理告知输血风险条款并打√ ,选择输血方式,逐项填写,不空项,双方签字。

逐项填写,不空项,急诊注明“急”;医保审批否请注明;分级管理,大量输血需审批。

核对病人信息,标本上至少注明患者姓名、住院号、科室,并与申请单一致,采血者在输血申请单上签名。

由医护或者专门人员持标本和申请单送输血科,双方逐项核对登记签字。

逐项核对申请单、供、受血者血样信息,复查供、受者血型,按操作规程交叉配血,按规定复核并签字。

逐项核对申请单、供、受血者血样信息,复查供、受者血型,按操作规程交叉配血,按规定复核并签字。

由两名医护人员输血前、输血时核对配血报告单、血袋标签和受血者信息,检查血液质量后输血,不得自行贮血和加入其他药物,按相关规定输注和监护,及时发现输血不良反应及时处理,并记录。

病程记录完整详细,至少包括输血原因(输血前评估),与患者沟通情况、输注成份、数量和血型,输注过程观察情况,有无输血不良反应,输血效果评价等。

输血量、发血量和病程记录一致,有输血不良反应及时填写输血不良反应单,并送输血科。

输血后血袋按要求处理。

医院护理输血过程的质量控制ppt

医院护理输血过程的质量控制ppt

应急处理能力的培训
培训内容:针对输血过程中可能出现的意外情况,如血型不符、过敏反应等,进行应急处理培 训。
培训方式:模拟演练、案例分析、理论授课等多种形式相结合。
考核标准:对护理人员进行应急处理能力的考核,确保其具备应对输血过程中突发情况的能力。
培训频率:定期进行应急处理能力的培训和考核,确保护理人员始终保持较高的应急处理水平。
输血后的监测:观察患者生命体征, 评估输血效果
输血效果的评估
输血后的评估指标:血红蛋白水平、 红细胞压积等指标的监测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输血后的护理:加强护理,预防并 发症的发生
输血后的效果评价:根据患者病情 和输血后的表现,对输血效果进行 评价
患者回访与跟踪
回访时间:输血后1-2周内进 行首次回访,之后根据患者情 况定期跟踪
监测生命体征,包括心率、血压、 呼吸、体温等,并记录病情变化。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保持呼吸道通畅,给予氧气吸入, 保持患者舒适体位。
根据需要给予抗过敏药物、抗休克 药物等治疗措施。
输血记录的整理与保存
输血记录的整理:按照时间顺序整理,确保记录完整、准确 输血记录的保存:长期保存,以便后续查阅和审计 输血记录的保密:确保患者隐私不被泄露 输血记录的更新:及时更新记录,确保信息准确
输血速度的控制
成人一般输血速度为每分钟24ml,儿童和老年人应适当减 慢输血速度
输血过程中应定期评估患者 的生命体征,确保输血安全
输血速度应根据患者的病情 和年龄进行调节
特殊情况下,如大量输血或紧 急输血,应遵循医生的指导进
行输血速度的调整
输血过程中的观察与记录

医院输血质量全程监控制度

医院输血质量全程监控制度

医院输血质量全程监控制度本制度是医院临床输血及输血相关医疗行为质量管理的基本准则。

1。

输血科须建立持续改进质量体系,负责实施和监控。

质量体系应覆盖临床输血的整个过程,输血科质量体系和血库质量管理文件应符合相关的法律、法规、标准和规范的要求。

2.输血科所有人员对其职责范围内的质量负责。

输血科主任或者质控主任须经质量管理培训,负责质量体系或者质量管理文件的建立、实施、监控和持续改进,应设专人负责临床输血质量管理。

3。

建立和实施临床输血质量体系的监控和持续改进程序,以保证质量体系有效运行。

4。

设备维护:1)必须建立和实施设备的确认、维护、校准等管理程序,明确维护和校准周期,使用前须确认设备处于校准正常状态。

2)关键设备档案应有专人管理,有使用、维护和校准记录。

记录必须包括设备的型号、惟一性标识、维护、校准地点、周期、时间、方法、验收准则、发现问题必须采取的措施等。

3)临床输血所用的器材具有国家法律、法规所规定的相应资质,试剂符合相关规定,按规定条件储存,并有效持续监控。

5.输血信息管理系统:1)输血信息管理系统应包括血液出入库、配发血、输血申请、输血追踪、自体输血、统计和质量控制等管理模块,并制定分级授权程序;程序设置具有操作日志记录;采取措施保证数据安全,对数据库进行定期备份.2)建立输血信息系统应急对策,突发事件的处理方案,确保临床血液及时发出。

6。

记录:1) 建立、实施记录管理程序,保存血液管理过程所产生的结果和数据,使其具有可追溯性。

2) 记录体系必须完整,应包括:血液入库、输血申请、标本接收、检测、储存、发放、输血不良反应调查等,保证其可追溯性。

3)记录档案保存期限应符合国家相关规定.7.输血申请管理:1)建立输血告知程序,至少包括:输血目的、输血方式的选择、输血品种、风险、患者或者受委托人是否允许等。

2)无自主意识患者且无家属签字的紧急输血,以患者最大利益原则决定输血治疗方案,报医疗机构医务部门或者主管领导批准后实施,备案并记入病历。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医院输血质量过程监控流程
1 输血申请单由经治医生填写,主治医师核准后签字。

交护士站由护士采集受血者血样。

2 护士根据输血申请单填写的资料对受血者采集血样,采集前核对患者姓名、性别、年龄、病案号、病室、床号、血型和诊断后采集血液3毫升放入紫色冒管内上下混均并表明患者姓名、性别、病案号、床号、血型、抽血时间等,采血护士《临床输血申请单》中抽血人一栏签名。

采血管条码粘在输血申请单上。

送交到输血科。

4 在输血科接受标本处填写送达时间、姓名性别、病案号、血型、输血前检查等内容,与输血科接收标本者两人共同核对后,双签名确认。

5 拿血:取血与发血的双方必须共同核对、患者姓名、性别、病案号。

血型、病区,交叉配血结果双方签字方可发出。

6护士取回血后:(1)输血前由两名医护人员核对交叉配血报告单及血袋标签各项内容,检查血袋有无破损渗漏,血液颜色是否正常。

准确无误方可输血。

(2)输血时,由两名医护人员带病历共同到患者床旁核对患者姓名、性别、年龄、病案号、病室/门急诊、床号、血型等,确认与配血报告相符,再次核对血液后,用符合标准的输血器进行输血。

(3)取回的血应尽快输用,不得自行储血。

输血前将血袋内的成分轻轻混匀,避免剧烈震荡,血液内不得加入其它药物,如需稀释只能用静脉注射生理盐水。

(4)输血前后用静脉注射生理盐水冲洗输血管道。

连续输用不同供血者的血液时,前一袋血输尽后,用静脉注射生理盐水冲洗输血器,再接下一袋血继续输注。

(5)输血过程中应先慢后快,再根据病情和年龄调整输注速度,并严密观察受血者有无输血不良反应,如出现异常情况应及时处理。

7 输血完毕后,输血记录单(交叉配血报告单)贴在病历中,血袋送回输血科,输血科记录时间、科室、患者姓名、血袋条码、回送者时间送交人签字,接受者签字并记录时间,血袋在输血科冰箱内2—6°C保存24小时超过24小时后放入医疗废物桶内,待回收处理。

由后勤人员收集后统一销毁,注明收集时间和收集人签字。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