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推进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的实践与思考
对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几点思考
通过培训、研修等方式,提高教师的专业素养和教学水平,使其 能够更好地适应教育改革和发展的需要。
提高农村教育水平
加强农村学校基础设施建设
加大投入力度,改善农村学校的办学条件,包括校舍、教学设备、交通工具等方面,提高 其硬件设施水平。
优化农村教育资源配置
通过制定合理的政策和规划,优化农村教育资源配置,确保农村地区的学生能够享受到与 城市学生同等的教育资源和服务。
优化课程设置
02
在保证基础教育的前提下,应根据不同地区和学校的实际情况
,灵活调整课程设置,以满足学生的多元化需求。
加强教师培训
03
提高教师待遇,吸引更多优秀人才投身教育事业;加强教师培
训,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和专业素养。
创新教育模式,适应时代需求
探索信息化教学
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开展远程教育、在线课程等教学活动 ,打破地域限制,使优质教育资源得以共享。
3
教育评价与监测
建立科学的教育评价和监测机制,对教育教学 过程进行全面、客观、公正的评估和监测,及 时发现问题并改进。
05 结论与建议
完善政策法规,保障教育公平
01
确保教育机会公平
应制定相关政策法规,确保所有适龄儿童都能享受到义务教育的机会
,不因性别、家庭背景、经济条件等原因被歧视或排斥。
02
完善教育资源配置
通过均衡发展的义务教育,可以促进社会和谐稳定,培养更多具有 高素质的公民,推动社会的进步和发展。
02 义务教育均衡发 展的现状及问题
教育资源分配不均
城市与农村之间的教育资源差距较大,城市拥有更多的教育资源,而农村则相对 匮乏。
不同地区之间的教育资源也存在不均衡现象,一些发达地区的教育资源相对丰富 ,而欠发达地区则相对匮乏。
义务教育内涵式均衡发展的思考与实践
是 改 造 城 区薄 弱 学 校 。
20 0 3年 以来 ,全 省 投入 3 0多亿 元, 改造 了 90余所 薄弱 学校 。 6 改
造后 的学 校 ,成 为深 受老 百姓欢
迎 的优质 教育 资源 。二是 以加 强 农村 九年一 贯制 ( 宿制 ) 寄 学校建
教育资源的区域 内均衡配置。该 省 采取 上 述 措 施 , 快 推 进 了义 加
发 展 的教育 。也就 是说 ,学 生全
的作用 。因为 教育均 衡发 展是 一 个 教育 公平 的 问题 ,在 教育教 学
过程 中 ,教师 可 以根据 学生 的 自 由全面发 展需 要 ,制 定 出相应 的
等 市 大力 推 进 班 班 通 工 程 , 目前 已完成 7%的建 设任务 。四是要 0 求 重 点 高 中招 生 指 标 到 校 。 目
思想 的义务 教 育 ,以人 的身心健 康发展 为 出发 点并 充分 考虑 社会 需 要 的义务教 育 和 以人 的个性 得
的孩 子 在 入 学 准 备 上 产 生 了 差 异 ,这 不仅 直接影 响着他 们入 学
之后 的学 习和发展 ,也影 响 到教
教育 领导者应 秉 持学生 全 面 自由 发展 的教 育观 ,在学校 或一个 教
贯制 ( 寄宿 制 ) 校 , 盖 了同 时 撤 并 6 50 所 ( ) 局 不 合 理 的 中小 61 个 布
学校 ( 教学 点 ) 。建 设农 村九 年一
三、 义务 教 育 内涵 式 均 育 团体 中形 成一 种学校 文化 或氛 衡发展的 策略思考
学 校 管 理 也 实现 了统 一 , 进 了 促
在 教育 实践 过程 中 ,无论 是
教育决策者 、教育领导者还是一
推进区域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策略思考
推进区域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策略思考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问题已经成为教育改革的热点和难点,引起教育界的高度重视和关注。
促进教育优质均衡发展是“十二五”时期县域教育改革发展的主要目标和重点任务。
我们应坚持统筹兼顾,全面推进、突出重点、扶持薄弱、注重内涵、提高质量、健全机制、强化督导的原则,促进义务教育在办学条件、师资、生源和办学质量等方面的相对均衡,努力实现区域教育协调发展。
推进区域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可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一、调配校际间硬件配置、改善薄弱校办学物质条件是教育均衡发展的前提义务教育经费保障资金优先安排位置偏远、生源较少、经费困难的农村中小学,适当向城市学校学生人数少的薄弱学校倾斜,缩小校际间办学条件的差距。
加强农村中小学的教学仪器设备以及图书硬件配置,满足教学需要。
多渠道改善簿弱学校办学条件。
积极争取上级专项资金,广泛吸纳社会力量参与捐资助学,改善办学条件,为百姓教育公平需求创设适宜的环境。
二、优化教师资源配置、改革教师人事制度是教育均衡发展的保障改革教师管理体制,建立教育集团,统筹教师资源,实行城乡教师统一管理,优化教师结构,合理配置教师;全面提高教师综合素质,努力缩小城乡、学校之间的教师差距;维护教育的公正公平,促进我区教育事业优质、均衡、和谐发展。
多渠道大力吸收社会资金,赞助教育,高薪聘请有能力、高素质的教师组成教育人力资源库,可根据需要派往薄弱学校任教,也会缩小校际间差距。
实施“特岗计划”,公开招聘取得教师资格证的应届和往届高校毕业生到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学校任教,周期为五年,原则上安排在农村初中,适当兼顾乡镇中心学校。
制定到农村学校任教优惠政策,提高农村学校职称岗位设置比例,对优秀的城市教师到农村有空岗学校任教的,实行跨校竞聘,高聘一级专业技术职务。
三、促进教育信息资源共享、帮助教师内涵发展是教育均衡发展的必要手段切实开展培训工作,构建一体化的教科研工作体系。
将全区中小学划分为几片,形成校际联运,每片确定一个教研基地,由基地校引领组织其它各校的教研工作;组建教科研骨干教师队伍,精选不同学科、不同层次、不同专长的中小学骨干教师队伍,与学科教研员共同组成区教科研团队,并为每一学科配备一名兼职教研员,来共同协同全区教研工作;构建以教研员和兼职教研员为主,以骨干教师为中坚,以校、片、区交互活动为主,建构城乡一体、研培一体的纵向联动、横向互动,条块结合,立体交叉的教研工作新体系。
国家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区创建的实践与思考贾海旺
国家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区创建的实践与思考贾海旺随着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深入推进,教育被视为国家发展的基石之一,义务教育的优质均衡发展也成为了各级政府的重要任务。
近年来,国家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区的创建在我国不同地区取得了显著的成效,但也面临着一些挑战和困惑。
国家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区的创建,旨在提高全民素质和社会公平,促进区域和阶层间教育资源的均衡配置。
这一行动的开展,突出了政府主导、社会参与、全方位推进的特点。
首先,政府主导发挥了决策和资源配置的作用,通过政策文件的发布和资金的支持,推动各地教育发展。
其次,社会的参与为优质均衡发展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通过建立家校合作机制、家庭教育提升计划等,形成了学校、家庭和社会共同努力的局面。
最后,全方位推进体现了多项政策措施的配套性,如完善学校管理体制、改善师资队伍建设、提高教育质量评估等,努力推动整体协调发展。
在国家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区创建的实践中,一些地区已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效。
首先,教育资源的空间布局合理,城乡教育差距得到缩小。
通过优化学校布局,将一些优质教育资源引进农村地区,使农村学生享受到了城市学生同等的教育资源。
其次,教育质量得到了明显提高。
通过加强教师培训和评价体系建设,提高了教师的专业能力和教学水平,使学生的学习效果得到了明显的提升。
再次,教育公平得到了进一步加强。
通过政府的资金投入和政策的支持,实现了学校贫困生、留守儿童等特殊群体的教育保障,促进了教育公平和社会和谐。
然而,国家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区创建也面临一些挑战和困惑。
首先,教育资源的均衡配置仍然存在问题。
一些地区的教育资源配置不均衡,城乡差距和区域差异仍然比较明显,这给教育公平带来了一定的难题。
其次,教师队伍的不稳定性和不均衡性。
一些地方的优秀教师流失严重,而一些偏远地区的教师供给不足,导致教师资源的不稳定和不均衡。
再次,教育质量的评价指标尚未完全科学。
当前,教育质量的评价指标主要以学生的考试成绩为主,忽视了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的培养,需要进一步改进评价体系。
浅谈如何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
浅谈如何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为了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践履和谐社会发展的基本要求;针对人民群众愈加关心的教育公平问题,教育部印发了《关于进一步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若干意见》(以下简称《意见》)。
该《意见》对于如何推进我国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提出了明确的指导意见和具体的要求,它必将对促进我国义务教育的均衡发展,缩小城乡之间、区域之间教育发展以及校际办学水平上的差距产生重要的影响。
一、义务教育为什么要均衡发展义务教育之所以提出均衡发展的要求,主要与义务教育的性质以及义务教育发展所面临的现实问题有关。
1.义务教育的性质义务教育属于公共产品,它具有两种属性:一种是它的外部性。
“如果大多数公民没有一个最低限度的文化和知识,也不广泛地接受一些共同的价值准则,稳定而民主的社会不可能存在。
教育对文化知识和价值准则这两个方面,均会做出贡献。
结果,儿童受到的教育不仅有利于儿童自己或家长,而且社会上其他成员也会从中获得好处。
我的孩子受到的教育由于能够促进一个稳定和民主的社会而有助于你的福利。
由于无法识别受到利益的具体个人(或家庭),所以不能向近影响。
”另一种是免费性。
义务教育作为一种公共产品除了具有外部性以外,还具有另外一种特性,即由政府免费向社会提供。
从外部性的角度来分析,促进义务教育的均衡发展具有两种功能:一种是有效地增加个人的福祉,另外一种是进一步促进稳定、和谐的民主社会的建构。
从免费性的角度来分析,促进义务教育的均衡发展能够使更多的人,尤其是贫困落后地区的儿童充分地享有接受义务教育的权利,促进与保障个体首要人权的进一步实现。
义务教育作为一种公共产品,在对其进行分配时必须符合公共性或公益性的要求。
而所谓的公共性或公益性包括了两个方面的含义;第一,非买卖性,即这种性质不是通过市场交易的形式体现出来的。
第二,公平性,即在对公共性进行分割的时候必须遵循公平与公正原则的基本要求。
义务教育作为一种公共产品,其公共性的体征也表现在两个方面:第一,义务教育不能在市场上随意进行买卖,并且它必须是由政府免费向社会提供的。
推进区域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思考
推进区域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思考温家宝总理指出:“教育公平是全民教育的灵魂,没有教育机会的均等,就谈不上社会公平。
”义务教育是国家保障的社会公益性事业,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对构建科学和谐社会的意义十分深远。
以下,笔者将通过总结我省部分地区近年来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协调发展的成功经验和做法,分析遇到的问题和困难,并在此基础上提出推进区域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建议。
一、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成功经验(一)全面调整学校布局,合理整合教育资源学校布点过多、办学条件差、生源不足、办学效益差等问题是造成义务教育发展不平衡的原因之一。
近几年来,各地结合学校布局调整的机遇,大力撤并和改造薄弱学校,缩小了区域校际间的差距。
如衢州市中小学从2000年的1044所减少到2009年的356所,撤并了688所,改变了全市农村学校“多而散、小而弱”的局面,集聚生源、扩大规模,提高了办学效益,教育资源得到了有效的整合优化。
(二)实施“四改”工程,促进城乡教育均衡通过实施“四改”工程,全面提升学校的办学条件。
如全省全面实施并取得了成效的农村学校“四改”工程,通过农村学校改水、改厕、改寝室、改食堂工程的实施,实现了政府教育投入的合理配置,极大改善了农村学校的办学条件,缩小了城乡学校的差距。
(三)合理配置教师资源,提升农村师资质量教师资源是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重要制约因素之一,而农村学校教师队伍相对薄弱的情况尤其令人担忧。
对此,各级教育部门十分重视,并且采用多种措施大力改变这种现象。
一是鼓励和引导新的师范毕业生到农村任教,以改变目前农村学校教师年龄偏大、学历层次偏低的状况;二是制定申报高级职称时必须有农村学校任教经历的政策,每年将有一定数量的城市教师到农村支教;三是通过城乡学校结对,互派校长挂职,互派教师任课,互相开展教研活动;四是扎实开展农村中小学教师素质提升工程,举办农村骨干教师培训班,建立健全快速提升农村教师业务素质的“通道”,切实提高农村教师的业务水平;五是投入一定资金,建立“名师资源拍摄中心”,实现教育城域网并网运行,使城乡师生可以上网共享名师课堂资源。
新世纪以来北京市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理论与实践
新世纪以来北京市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理论与实践作者:杨志成来源:《北京教育·普教版》2013年第06期摘要_新世纪以来,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成为北京市推进基础教育发展的主题之一。
十几年来主要经历了办学条件初步均衡、义务教育整体初步均衡和义务教育基本均衡三个阶段。
在实践过程中形成了北京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北京思路”,主要包括:科学处理“公平与效率”“均衡与特色”“阶段性与动态性”“均衡层次与责任主体”等关系。
在此基础上形成了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北京模式”“北京策略”,“北京模式”主要包括:标准模式、创新模式和评价模式,“北京策略”主要包括:标准化策略、规范化策略、补偿性策略、专项推进策略、经费统筹策略、特色发展策略、信息化策略、系统评价与专项督导策略、优质共享策略、优化布局策略、干部教师交流策略、关注弱势群体策略等。
北京模式和北京策略逐步实现北京市义务教育的基本均衡、优质均衡和持续均衡,形成了北京市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独特模式。
关键词_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北京模式北京策略新世纪以来,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成为北京市义务教育发展的主题。
经过十几年的努力,北京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机制初步完善,模式初步形成,成果初步显现。
根据北京市政府与教育部签署的促进县(区)域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备忘录的计划,到2015年,北京市所有区(县)域义务教育达到基本均衡水平。
为此,北京市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国家级体制改革项目组对新世纪以来北京市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形成的基本过程和经验、基本理论和思路、基本策略和成果,以及面向未来的基本目标与模式进行了归纳总结,以引领全市各区县及学校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工作。
阶段与过程新世纪以来,北京市义务教育在上世纪率先实现普及和阶段性巩固的基础上,开启了推进均衡发展的道路。
概括起来,十几年来,北京市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工作主要经历了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通过标准化建设,实现办学条件初步均衡(从2000年至2005年)。
推进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调研报告
推进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调研报告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教育事业也取得了长足的进步。
然而,义务教育的优质均衡发展仍然是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
为了更好地推进义务教育的发展,我们开展了一项深入调研,旨在探讨当前义务教育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案。
我们调研了不同地区义务教育资源的分布情况。
我们发现,一些发达地区的学校条件优越,师资力量雄厚,教学设施完善,而一些偏远地区或贫困地区的学校条件相对较差。
这导致了教育资源的不均衡分布,学生接受教育的机会也存在差异。
因此,我们建议加大对贫困地区教育资源的投入,提高这些地区的教育水平,实现优质教育资源的均衡分配。
我们对教育教学质量进行了调研。
我们发现,一些学校注重应试教育,忽视了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一些学校教学方法陈旧,缺乏创新;一些学校师资力量不足,教学质量参差不齐。
为此,我们建议加强对教师的培训,提高他们的教学水平和教育教学理念;倡导多元化的教育教学模式,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加强学校管理,提高教学质量的整体水平。
我们还关注了学生的学习环境和心理健康问题。
我们发现,一些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面临着家庭困难、学习压力过大等问题,影响了他们的学习效果和心理健康。
因此,我们建议加强对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关注他们的成长过程,帮助他们建立正确的人生观和学习态度;加强家校合作,营造良好的学习环境,帮助学生解决学习和生活中的困难。
我们强调了政府、学校、家长和社会各界的共同责任。
政府应加大对教育事业的投入,建立健全的教育体系,促进教育资源的均衡发展;学校应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家长应关注孩子的学习和成长,积极配合学校教育工作;社会各界应关注教育问题,共同促进义务教育的优质均衡发展。
推进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是一个长期而艰巨的任务,需要政府、学校、家长和社会各界的共同努力。
我们希望通过这次调研,能够引起更多人的重视,促进义务教育的发展,为我国教育事业的进步贡献力量。
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实践与思考
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实践与思考作者:代俊华陈廷国来源:《教书育人·教师新概念》2013年第08期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是经济社会发展对教育的基本要求,社会经济发展为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提供基本的条件和保障,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是促进教育公平的客观要求。
各地相关职能部门要认真落实教育优先发展战略,不断加大农村教育投入,加强教育软件、硬件建设,采取了一系列切实有效的措施,高质量、高标准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大力促进教育公平。
一、“三要素”:基于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思路1.均衡教育的现实基础:办好每一所学校着力办好各级各类学校,重点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促进非义务教育协调发展。
鼓励学校办出特色、办出水平,实现“有学上”向“上好学”转变。
义务教育阶段应以均衡为发展战略,不断强化“办好每一所学校”的价值取向,不仅体现在建设标准化学校、加强师资队伍建设等“硬实力”上,更体现为制定、实施一系列“软实力”意义上的区域教育政策。
2.均衡教育的核心理念:教好每一位学生着力促进学生全面充分发展,重视教育机会、过程公平,满足学生发展的基本要求。
面向全体学生,关注学生个体差异,尊重学生个性特长,让学生得到全面充分发展。
义务教育阶段应从学生实际出发,积极营造校园文化、课堂文化、班级文化,采用分层教学、多元评价等方式,让每一位学生在健康而富有活力的氛围中快乐成长,实现均衡教育的核心理念。
3.均衡教育的内涵条件:开好每一门课程课程是学生发展“奔跑的轨道”,多一门课程,就为学生的发展打通了一条新的路径,学生就多了一种发展的可能。
开足、开齐、开好课程是“减负增效”的有力保证,是学校教育均衡发展理念在微观层次上的具体化,是教育发展的内涵条件。
义务教育阶段应以课程政策、地方实情、学校状况为基础,在确保学生每天休息活动时间的同时,致力于三级课程的全面实施。
二、“五举措”:基于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实践1.抓好学校规划布局,实现办学条件均衡一方面,根据教育部《关于进一步推进中小学布局结构调整的实施意见》文件精神,制定学校建设规划,建立学龄人口预测机制,有重点、有步骤地把学校标准化建设任务落实到每所学校,使义务教育学校之间硬件设施的差距逐步缩小。
关于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思考与实践
时, 但 是 教育 不 公平 会 影 响人 的一 生 。 ” 义 务教 育 均 衡发 展 寄
我 国 已基 本 完 成 了大 规模 普 及九 年 义 务教 育 的历 史 任 务 ,义 务 托着 亿 万家 庭对 美 好 未来 的期 盼 ,成 为 社 会要 求 最 强 烈 的 民生 教育 发展 正逐 步进 入 全 面提 高质 量 的新 阶 段 。站 在 新 的发 展 起 课 题 。
分析 和 解 决这 些 问题 是 保 证 义务教 育持 续健 康 发展 的 必要 前提 , 需要 在 制度 规 划 、 投入 机 制 、 资 源 配置 、 师 资 建设 、 督 导评 价 、 办 学管 理 等 方面作 进 一 步探 索。
【 关键词】义务教育 均衡发展 资源配置
【 中图分类号 】G 5 2 1
构建 和谐社 会 有 两个 重要 的决定 性 因 素 : 一是 社 会公 平 ; 二 积 极推 进 义 务教育 均 衡发 展 。从义 务教 育 自身 而 言 , 义 务 教育 均
是 科 学发 展 。教育 是 关 系人 民群 众切 身 利 益 的最 重 要 的社 会 公 衡发 展 既是 全面 提 高教 育 质量 的过 程 , 也 为 办好 每 一 所 学 校 、 关 益事业 , 教育 公平 是 社会公 平 的基 础 。而 义务教 育 作 为人 的一 生 注 每一 个 学生 的发 展 提供 坚实 保 障 。 可以说, 全 面 推进 义务 教 育
一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三) 实 现 义 务 教 育 的均 衡 发 展 . 是 办 人 民 满 意教 育的 迫 切
育改 革 和 发展 规 划纲 要 >的实 施意 见 》 中也 强调 , 在 全 省率 先 建 要 求
由于 义务 教 育阶 段受 教 育人 数 最多 、 涉 及 面最 广 , 因而 社 会 好学 ” 的 问题更 加 凸 显 出来 。可 以说 , 群众 接 受 高质 量 教 育 的愿 望与 优 质教 育 资 源供 给 短缺 的 矛盾 比以往 更 加 突 出 。2 0 0 9年 1 月 5 日, 温 家 宝总 理 在谈 2 1 世 纪教 育 规划 纲要 时 指 出 : “ 对 目前 社会 反 映义 务 教 育 中优 质教 育 资源 分 布不 均 衡 的 问题 ,要 找 准
推进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的对策思考
推进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的对策思考推进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的对策思考1.引言义务教育是我国教育体系的基石,关系到国家的未来和人民的福祉。
为了实现义务教育的优质均衡发展,我们需要制定一系列的对策,从政策、师资、资源等方面进行全面推进。
本文旨在探讨推进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的思路和具体对策。
2.政策支持2.1 加大财政投入,增加教育经费,提升学校办学条件2.2 完善教育改革政策,鼓励学校多样化发展和特色办学2.3 设立激励措施,吸引优秀教师到基础教育岗位任教2.4 加强教育统筹,推动城乡义务教育均衡发展3.师资队伍建设3.1 提高教师职业地位,提升教师待遇和福利3.2 增加教师培训和进修机会,提升教师教育教学水平3.3 搭建教师交流平台,促进教师间的经验分享和合作3.4 定期评估教师工作,加强教师的专业发展和能力建设4.教育资源配置4.1 平衡教育资源的分配,重点解决农村地区和贫困地区的教育资源不足问题4.2 加强教育基础设施建设,改善学校硬件条件4.3 积极引入现代教育技术手段,提升教学质量4.4 加强家校合作,构建多元化的教育资源网络5.学生发展支持5.1 关注学生身心健康,开展全面素质教育5.2 加强学生习惯养成教育,培养良好的学习和生活习惯5.3 鼓励学生参与社会实践和志愿者活动,拓宽视野5.4 加强对留守儿童和困难群体的关爱和帮助,提供更多的教育支持6.附件本文档涉及的附件包括:6.1 政策文件摘要6.2 师资队伍建设资料6.3 教育资源配置方案6.4 学生发展支持案例7.法律名词及注释7.1 义务教育:指国家法律规定,由国家提供资金保障、免费接受的九年基础教育阶段。
7.2 教育经费:指用于教育事业的财政预算支出等。
7.3 特色办学:指学校根据地方特色和学校自身条件,开展有一定特色的教育活动,以提高教育质量和学生综合素养。
7.4 教师培训:指为提高教师教育教学能力而进行的系统学习和培训活动。
推进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的面临的问题及对策建议
推进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的问题及对策建议问题分析问题一:地区间教育资源不均衡目前,我国义务教育在不同地区之间存在着教育资源不均衡的问题。
一线城市和发达地区的教育资源相对丰富,师资力量雄厚,教学设施先进;另农村地区和欠发达地区的教育资源匮乏,师资力量薄弱,教学设施简陋。
问题二:学校内部师资力量差异大在一些地区,学校内部存在着师资力量差异大的问题。
有些学校拥有优秀的教师队伍,而有些学校则缺乏高质量的教师。
这种差异导致了学生在接受教育过程中的质量差异。
问题三:课程设置缺乏灵活性和针对性目前,我国义务教育课程设置普遍存在着缺乏灵活性和针对性的问题。
课程设置过于死板,无法满足学生个体发展需求,也无法适应社会发展的需求。
对策建议对策一:加大对欠发达地区的教育投入为了解决地区间教育资源不均衡的问题,应加大对欠发达地区的教育投入。
政府应制定相应政策,增加对这些地区的资金支持,用于改善学校的基础设施建设、提高师资力量,以及购买先进的教学设备。
可以通过鼓励优秀教师到这些地区任教、提供奖励措施等方式来吸引和留住优秀人才。
对策二:加强师资队伍建设为了解决学校内部师资力量差异大的问题,应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政府可以通过提高教师待遇、改善工作环境、加强培训等措施来吸引和培养更多高质量的教师。
可以推行师生互评制度,通过评价和激励机制来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和提高。
对策三:优化课程设置为了解决课程设置缺乏灵活性和针对性的问题,应优化课程设置。
应根据学生的兴趣、能力和发展需求,推行选修课程制度,让学生有更多的选择余地。
应加强与社会需求的对接,及时调整和更新课程内容,确保教育与社会发展保持同步。
对策四:加强监管与评估机制为了确保推进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的有效实施,应加强监管与评估机制。
政府部门可以建立统一的教育质量评估体系,定期对各地区的教育质量进行评估,并根据评估结果采取相应措施进行改进和完善。
还需要建立健全监管机制,加大对教育资源配置和使用情况的监督力度,确保资源的合理分配和使用。
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实践与思考
们制定 了 《 于推进 义务教 育均 衡发 关
展 的实 施细则 》 ,对教育 资源 的配置 、 管理等方 面的工作做 出具 体的规定 。
的方法 , 变示 范带 动为标 准推动 , 变竞
衡 。我们 坚持 义务教 育 阶段 “ 近划 就
片, 免试入 学” 公 办不择 校 , “ 择校 到 民
办” 的招生 政策 , 推进 普通 高 中招 生制
度改革 ,探索 多元 录取 的方式 。20 07
年 ,我们在科 研课题 实验校 进行 了录 取改革 实验 ,课 题实 验校 在一定情 况 下单独 执行升 学计划 ,在 一定程 度上
其他选 择 ; 贯彻科 学发 展观上 , 从 树立
均衡 。 实施学 校布局调整 工程 , 新建教
学楼 10幢 ,学校 楼房化 校舍 面积 占 8 全县学校建筑 面积 的 8 %以上 。同时 , 0 我们 加 大 了农 村 小 学 教 学 点 撤 基 实现 了规模 办
属学校 挂职锻 炼 。我 们还 建立 了校级
发展 的策略
按 照《 义务 教育 法 》 规定 , 级 的 各 政 府 应 依 法 促进 义 务 教 育 的 均 衡 发 展 。由于历史的原 因 , 义务教 育发展不 均衡 的状况 十分突 出 ,要促 进均衡 发 展 ,必 须从发 展价值 观和发 展策 略上 进行改革 。 发展思想上 , 从 确立 均衡发 展是法 律责任 , 有执行 的权利 , 只 没有
缓解 了校 际升学竞争压力 。下一步 , 我
争式发 展为 均衡式发 展 ,把 不断 地解 决“ 短板 ” 问题作 为提 升整体 水平 的策 略 。2 0 06年 , 我们 出台了《 于推 进义 关
务教育 均衡发展 的实施 意见 》 义务 和《
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的实现路径和有效举措总结
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的实现路径和有效举措总结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的实现路径和有效举措总结近年来,我国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问题逐渐凸显,不同地区和学校之间的教育质量和资源分配不平衡成为不容忽视的问题。
为了实现义务教育的优质均衡发展,需要采取一系列的实践路径和有效举措。
本文将从几个方面深入探讨这一主题,旨在为读者提供全面、深刻和灵活的理解。
一、加强政策保障在实现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的过程中,政府的政策保障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政府应加大对义务教育的经费投入,确保学校设施和教学资源的均衡配置。
政府还应加强对教师队伍的培养和管理,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二、推进教育资源共享为了实现义务教育的均衡发展,各地区应加强教育资源的共享与合作。
可以通过建立跨区域和跨学校的资源共享平台,共同利用优质教学资源,提高教学水平。
可以推动教师的交流与合作,通过定期教学培训和研讨会,提高教师的专业发展水平。
三、加强家校合作家庭教育在学生的成长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学校应加强与家长的沟通与合作,形成家校一体化育人模式。
可以通过家长会、家访、家庭作业指导等形式,加强家校之间的联系,共同努力培养学生的全面素质。
四、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学生的综合素质是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的关键。
学校应注重学生的品德教育和身心健康,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
学校还应注重个性化教育,根据学生的兴趣和特长,提供相应的教育资源和课程设置。
个人观点与理解:义务教育的优质均衡发展是实现教育公平的关键环节。
在实践中,我们应该注重从根本上解决教育资源分配不均衡的问题,加强基础教育的规划与建设,提高农村地区和欠发达地区的教育发展水平。
还应加强对教师队伍的培养和管理,提高教师的专业素养,为学生提供更好的教学质量和学习环境。
总结回顾: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是我国教育改革的重要目标之一。
为了实现这一目标,政府应加大对义务教育的投入和支持,推动教育资源的共享与合作。
学校和家庭应加强合作,共同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
推进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的对策思考
推进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的对策思考正文:一、背景介绍当前,我国义务教育领域存在着质量不均衡、资源分配不公等问题,影响了学生的公平发展和全面素质提升。
为推进义务教育的优质均衡发展,需采取一系列的对策措施,以确保每个孩子都能享受到优质的教育资源。
二、加强教师队伍建设1.提高教师职业吸引力,加大对教师的培训和职业发展支持。
2.完善教师评价机制,建立激励机制,鼓励优秀教师到困难学校执教。
3.加强教师队伍的多元化建设,推动学科专业的结构调整和教师队伍的优化配置。
三、改善学校硬件设施1.加大对农村地区学校硬件设施建设的投入,确保基础设施的完善。
2.提高学校教学设备的数量和质量,配备现代化的教育技术设备。
3.完善学校安全设施,确保学生的安全。
四、优化教育资源配置1.对贫困地区、农村地区的学校增加资源倾斜,提高基础设施和教学资源配置的公平性。
2.落实各类教育福利政策,确保每个学生都能获得平等的机会和资源。
3.加强教育信息化建设,提供在线教育资源,打破地域限制,让优质教育资源得以共享。
五、加强家校合作1.提高家长的教育意识和参与度,鼓励家长积极参与学校的教育活动。
2.加强学校与家长的沟通渠道,及时传达学校的教育政策和信息。
3.建立家校共育模式,促进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的有效结合。
六、加强监管和评估1.加强对学校的监管力度,严厉打击教育乱收费等问题。
2.完善学校评估机制,建立长效监测体系,及时发现和解决存在的问题。
3.加强对幼儿园、小学和初中的教学质量评估,确保教育质量的提升。
附件:1.《义务教育法》2.《教师法》3.《学校安全设施标准》4.《教育信息化建设指南》法律名词及注释:1.义务教育法:我国公民受到的国家义务教育,强调了教育的普及、免费等原则。
2.教师法:规范教师行为,保障教师的合法权益。
3.学校安全设施标准:对学校各类安全设施的要求和规范。
4.教育信息化建设指南:指导教育信息化建设工作的文件。
推进区域教育优质均衡发展的实践探索及反思
推进区域教育优质均衡发展的实践探索及反思为切实推进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国务院于2012年出台了《关于深入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意见》,北京市、海淀区也相继出台了《关于推进中小学集团化办学的指导意见》《关于推进中小学集团化办学的实施意见》。
中国农业科学院附属小学(以下简称“农科院附小”)地处海淀区东部,是海淀区素质教育优质学校,学校风气正,教育教学质量高。
学校学生95%以上是京籍,大部分生源来自学校周边科研院所的知识分子家庭。
自2012年开始,农科院附小生源逐年增长,从100o人增长到2000多人,办学空间严重不足,学校急需扩大办学空间。
而本学区内的艺术师范附属小学(现为农科院附小政法路校区)、向东小学(现为农科院附小气象路校区)两所学校原是打工子弟学校,90%以上是非京籍学生,学生家长大多在周边批发市场做生意,文化水平不高,没有时间陪伴孩子,每年都需要通过学区协调解决生源困难。
为解决这一突出问题,海淀区教委于2015年7月正式成立农科院附小教育集团,以优化教育资源配置,满足学区内百姓上好学的诉求。
但当时许多家长担心农科院附小合并后优质教育资源会被稀释,还有人担心只是形式上合并“、挂牌”而已,被合并的学校干部、教师也担心是否能够得到公平对待。
大家的质疑和观望最终都指向集团化办学能不能有效实现从“有学上”到“上好学”的目标。
集团建立伊始,我们通过一年时间实现校际融合、平稳过渡,用两年的时间促进各校区均衡发展,再用五年时间聚焦提质增效,进而实现整个集团的跨越式发展。
一、实践探索(一)合并初期:以情感相融为基础、制度创建做保障,促进各校区平稳过渡、运行畅通1.统一思想、达成共识2015年7月2日五校合并后一校五址的教育集团成立。
为使全体教职工尽快统一思想、达成共识,我们确定了“促进融合,平稳过渡”的工作思路。
首先是干部融合。
在合并后的第二天,集团召开各校区行政人员全体会。
干部们彼此相互了解,畅谈过去与未来,互报原有学校优势项目和现有资源,并根据自身特点和意愿申报岗位。
推进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
推进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义务教育是每个国家都要解决的一项重大任务,对于一个国家的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一个国家的未来,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他们的教育水平和质量。
然而,即使在当今发展迅速的世界中,仍然存在着优质均衡发展的问题。
本文将探讨如何推进义务教育的优质均衡发展,并提出一些解决问题的建议。
首先,为了实现优质均衡发展,必须优化教育环境和资源分配。
教育资源的不均衡分布是导致优质教育机会不均等的主要原因之一。
对于贫困地区和农村地区的学生来说,他们往往缺乏好的学校设施、教育资源和师资力量,这导致了他们的学习条件差,接受教育的质量不高。
因此,政府应该加大对贫困地区和农村地区教育的投入,改善学校设施,增加教师数量,提高教师资格要求。
此外,政府应该制定一套公平的资源分配机制,确保学生能够平等享受优质教育资源。
这样一来,才能实现优质均衡发展。
其次,要推进优质均衡发展,就必须关注教育质量的提高。
提高教育质量是促进教育均衡发展的核心内容。
教育质量的提高不仅仅是学生的成绩问题,更关乎他们的综合素质和能力的培养。
为了实现教育质量的提高,我们应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
这可以通过课程改革和教学方法的创新来实现。
同时,还应重视教师的专业能力和职业发展,提高他们的教育教学水平。
通过培养优秀的教师队伍,教育质量自然会得到提高。
此外,家庭与学校、社会互动的合理性也是推进优质均衡发展的重要方面。
家庭是孩子成长的第一课堂,家庭环境对孩子的成长起着决定性的作用。
父母应该培养孩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价值观,关注孩子的教育成长。
同时,学校也应该加强与家庭的沟通和合作,共同关注孩子的教育问题。
此外,学校也应该与社会资源有效对接,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学习机会和实践活动,培养他们的实践能力和社会责任感。
最后,推进义务教育的优质均衡发展需要政府、学校和家庭的共同努力。
政府应该加大对教育的投入,制定相关政策和法规,保障教育的公平公正。
学校应该不断创新教学方法,提高教育质量,关注学生的个性化发展。
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推进措施多措并举,,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
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推进措施多措并举,,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区域教育均衡发展的实践探索进入新世纪,随着顺义区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城乡出现了新的不均衡,主要表现在农村中小学办学规模不断缩小,农村学校师资不断外流,城乡办学质量差距有进一步加大的危险。
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是基础教育的价值选择和发展取向。
1.采取多种措施,狠抓软、硬件建设,有效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一是教育投入倾斜农村。
从xx年起,不足500人的学校,按500人标准拨付生均公用经费,确保农村规模过小学校有充足的经费。
优先改善农村教师的工作、生活条件,稳定农村教师队伍,具体包括:购置教师班车解决上下班交通问题;改造农村学校教师的办公室、午休室、洗浴室;为农村学校教师购置健身器材;新建、改建农村学校教师食堂,更新配备高标准的厨具;给予农村教师专项补贴,距离城区中心3公里以外的学校,每增加1公里,每人每月增加12元专项补贴。
二是均衡城乡办学条件。
通过实施三个工程,即初中建设工程、小学规范化建设工程和校舍安全改造工程,90%以上的中小学校基本建设得到更新,城乡学校办学条件无差别化全面提升。
所有教室都安装了电子白板,部分新建教室安装了以触摸式液晶屏为标志的高配置多媒体设备。
三是优化农村学校规模。
在中小学校布局调整过程中,顺义区重点解决农村规模过小学校不适宜办学的矛盾,在城区周边和重点镇规划建设3所寄宿制中学和3所半寄宿小学,使农村中小学达到适宜规模,保证教育质量。
四是扩大农村教师骨干总量。
与北师大进行全方位教育改革实验合作,高校专家零距离指导学校和教师发展;11所学校与首师大等高校合作开展优质校建设项目;建立农村中学数学、物理教师研修工作站;开展农村小学语文、数学骨干教师“一带三”培训;开展“以校组班”专题培训20余项。
目前,我区不论城区还是农村地区,校校都有骨干教师。
五是提升学生综合素质。
针对农村学生见识偏少,视野不够开阔的状况,顺义区不断深化课程改革,在高标准实施国家课程的基础上,大力开发具有顺义特色的地方课程和具有学校特色的校本课程。
实践新义务教育法的心得体会:优质教育均衡发展,促进教育公平
实践新义务教育法的心得体会:优质教育均衡发展,促进教育公平促进教育公平随着新时代的到来,人民的生活质量与需求水平不断提高,教育作为基础性、综合性、人民性事业,也面临着更高的要求。
为了更好地适应即将到来的未来,落实好国家教育改革发展总体方案,从2021年9月1日起施行的《义务教育法》新修订版已经正式实施。
作为一名教师,我深刻认识到了新修订版所传达的重要信息,在实践落实新义务教育法的过程中获得了很多收获,这里我将分享我的心得体会。
第一、均衡发展,推动教育公平更好地实现“教育公平”是全社会共同关注的热点话题,它是人民的根本利益、国家的基本利益。
实践新义务教育法,坚决推进教育公平。
新修订版的亮点包括了落实家庭经济困难学生享受义务教育阶段教育经费补助以及拓展的教育资源包括师资、教材、设施等方面,这些政策措施使均衡发展切实可行。
教育公平不仅仅是口号,它必须要落地推进才能实现,新义务教育法的实施将为此提供司法法律保障和资源支撑。
教育公平的实现是一项长期的、系统性的工程,但是新修订版起到了关键的促进作用,让我们看到了坚持下去的信心和勇气。
第二、主动适应教育发展要求,优质教育资源均衡分配“优质教育”一直是我国教育改革的重中之重。
新修订版提出了明确的倡导优质教育的理念,并且将优质教育的资源均衡分配、监督与评估安排得越来越细,打造“全体面一流”的教育班子和教育机构,投入更多资金,增加全科医生数量,完善学校的建设、师资队伍培养等方面都预备做好了原材料。
我也更加自觉地遵循“课改先行,以学生为本”的教学理念,不断提高自己的教学本领和素质,注重培养和发现学生的特长和潜力,更好地引导他们在学习方面追求优质教育。
第三、规范教育行为,营造良好的教育氛围“营造良好的教育氛围”是我国教育改革发展的重要方向,作为教育工作者,我深知规范自身教育行为的重要性。
新义务教育法对教师的从业资格进行了严格规定,并明确教育机构、教师、学生、家长等各方面要遵守的基本规则。
北京市推进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的实践与思考
北京市推进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的实践与思考作者:线联平来源:《北京教育·普教版》2012年第07期《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把促进公平作为国家基本教育政策,提出教育公平是社会公平的重要基础,教育公平的关键是机会公平,重点是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和扶持困难群体;均衡发展是义务教育的战略性任务,通过建立健全义务教育均衡发展保障机制,推进义务教育学校标准化建设,均衡配置教师、设备、图书、校舍等资源,切实缩小校际差距,加快缩小城乡差距,努力缩小区域差距,基本实现区域内均衡发展。
下面,我主要从三个方面介绍北京市推进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的实践和思考。
■ 准确把握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时代特征和要求,深刻认识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重要意义2005年教育部印发的《关于进一步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若干意见》,要求各地把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作为实现“两基”之后义务教育发展的一项重要任务。
2010年颁发的《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明确提出:到2020年基本实现区域内均衡发展的目标。
近年来,全国各地开展了深入的研究和广泛的实践探索,有效地推进了义务教育均衡发展。
必须看到,由于我国各地经济社会发展不平衡,城乡二元结构矛盾突出,尽管近年来各地义务教育都有了新的发展,但城乡、地区和学校之间的差距依然存在,在一些地方和有些方面还有扩大的趋势,成为义务教育发展中需要高度关注的问题。
与实现普及的任务相比较,推进均衡发展的任务更艰巨、更复杂,需要投入更多的人力、财力和物力,也需要更系统的制度保障。
为此,我们需努力探索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理论基础和实践模式。
1.准确把握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时代特征和要求“均衡”这一概念最早由马歇尔引入经济学中,主要指经济中各种对立的、变动着的力量相对静止、不再变动的状况。
教育均衡发展是经济均衡发展的移植,借鉴科尔曼《教育机会均等的观念》对均衡的理解,教育均衡指教育系统内部各部分、各要素之间建立稳定、协调、有序的关系。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072012教育督导《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把促进公平作为国家基本教育政策,提出教育公平是社会公平的重要基础,教育公平的关键是机会公平,重点是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和扶持困难群体;均衡发展是义务教育的战略性任务,通过建立健全义务教育均衡发展保障机制,推进义务教育学校标准化建设,均衡配置教师、设备、图书、校舍等资源,切实缩小校际差距,加快缩小城乡差距,努力缩小区域差距,基本实现区域内均衡发展。
下面,我主要从三个方面介绍北京市推进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的实践和思考。
■准确把握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时代特征和要求,深刻认识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重要意义2005年教育部印发的《关于进一步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若干意见》,要求各地把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作为实现“两基”之后义务教育发展的一项重要任务。
2010年颁发的《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明确提出:到2020年基本实现区域内均衡发展的目标。
近年来,全国各地开展了深入的研究和广泛的实践探索,有效地推进了义务教育均衡发展。
必须看到,由于我国各地经济社会发展不平衡,城乡二元结构矛盾突出,尽管近年来各地义务教育都有了新的发展,但城乡、地区和学校之间的差距依然存在,在一些地方和有些方面还有扩大的趋势,成为义务教育发展中需要高度关注的问题。
与实现普及的任务相比较,推进均衡发展的任务更艰巨、更复杂,需要投入更多的人力、财力和物力,也需要更系统的制度保障。
为此,我们需努力探索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理论基础和实践模式。
1.准确把握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时代特征和要求“均衡”这一概念最早由马歇尔引入经济学中,主要指经济中各种对立的、变动着的力量相对静止、不再变动的状况。
教育均衡发展是经济均衡发展的移植,借鉴科尔曼《教育机会均等的观念》对均衡的理解,教育均衡指教育系统内部各部分、各要素之间建立稳定、协调、有序的关系。
至今,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有着丰富的内涵和外延,也有很多不同的理解,经过综合分析,可以归纳出一些基本共识。
义务教育均衡发展主要指地区、城乡、学校之间都能在义务教育的办学条件、师资队伍、经费投入、办学水平、教育质量等方面实现相对均衡,保证所有学生受教育权利与机会的平等和公平。
这种均衡是相对的,不是绝对的。
均衡发展是一个由不均衡到均衡再到新的不均衡的循环往复、螺旋上升的过程,既不可能一蹴而就,也不可能一劳永逸,将处于一个长期的、动态的变化过程中。
因此,其标准也只能是相对的、客观的。
受不同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影响及教育基础水平的制约,均衡发展的内涵也会不同,大致分为三个层次:第一,受教育群体依法得到基本的教育保障,获得平等的受教育权利,解决“有学上”的需求,实现受教育权益的均衡发展,这一阶段为初步均衡阶段;第二,受教育群体享受相对均等的教育条件保障,解决“上好学”的问题,实现受教育水平的均衡发展,这一阶段为基本均衡阶段;第北京市推进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的实践与思考线联平(北京市委教育工委副书记北京市人民政府教育督导室主任)BEIJING EDUCATION│201207教育督导三,受教育群体在教育过程中得到全面的关心和指导,个性差异受到关注并获得发展空间,呈现“人人不同,人人精彩”的局面,这一阶段为优质均衡阶段。
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应该逐步实现三个层次的目标:为所有的人提供基本平等的教育机会;为更多的人提供基本均等的教育条件保障;为每一位受教育者提供有针对性的教育。
要实现这些目标,就需要合理配置教育资源,办好每一所学校,教好每一个学生,促进每一个学生健康、幸福成长。
就全国而言,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既是一个理想的目标设计,也是一项非常复杂、规模宏大的工程。
在全国范围内,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三个层次并存,即使在同一个地区,均衡程度上也存在着明显的差异。
因此,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要实事求是,因地制宜,选准起点;同时,要研究制定具有针对性和指导意义的评价指标体系,以此促进不同层次的均衡状况的提高,为达到理想状态奠定基础。
义务教育均衡发展随着经济、社会和教育的发展而变化,在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过程中,必须把握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时代特征和要求:第一,均衡发展不是限制发展,而是共同发展。
第二,均衡发展不是平均发展,而是分类指导发展。
第三,均衡发展不是单一发展,而是整体发展。
当前最需要关注和解决的关键问题就是城乡发展不均衡问题,要积极推进区域均衡发展。
第四,均衡发展不是孤立发展,而是协调发展。
要统筹区域、城乡、学校教育的协调发展。
2.深刻认识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意义全面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一是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促进教育公平,进而促进社会公平;二是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对于提升整个教育体系的水准具有基础性、决定性作用;三是推进首都的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对于全国具有典型和示范意义。
■开拓创新,扎实推进首都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1.不断创新首都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机制,让每一所学校、每一名学生都精彩多年来,北京市从实践层面上扎实推进义务教育的标准化建设。
2005年北京市发布《北京市中小学校办学条件标准》和实施细则,实施中小学办学条件标准化建设,先后启动了初中建设工程和小学规范化建设工程。
2006年北京市制定了《中小学学科学业质量标准》,实施学科学业质量标准化建设。
2007年,北京市又研制了《中小学各个学科教师基本功标准》,实施学科教师基本功标准化建设。
以上三个标准的推出与实施,对于推进首都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起到了重要的保障作用。
多年来,北京市从实践层面上扎实推进义务教育的标准化建设。
2005年北京市发布《北京市中小学校办学条件标准》和实施细则,实施中小学办学条件标准化建设。
为了推进达标建设,先后启动了初中建设工程和小学规范化建设工程。
其中,初中建设工程已于2009年完成,经过5年的建设发展,北京市初中校的面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在推动小学规范化建设上,北京市一手抓硬件建设、一手抓师资水平的提高,使北京市小学教育发展更加优质均衡。
2006年北京市制定了《中小学学科学业质量标准》,实施学科学业质量标准化建设。
在三、五、八年级实行抽样监控,并每年形成质量监控报告。
2007年,北京市又研制了《中小学各个学科教师基本功标准》,实施学科教师基本功标准化建设。
分别于2008年和2009年进行了全市初中教师和小学教师全员参与的基本功达标展示竞赛活动。
以上三个标准的推出与实施,对于推进首都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起到了重要的保障作用。
为扩大优质资源辐射力度,北京市实行了学校之间“手拉手”———示范学校与普通学校合作的方式,提升办学水平;通过“名校办分校”,实现优质资源校到郊区办学,有利于提升整体教育水平。
此外,北京市积极支持区县探索实施“校区制”和“学校联盟”等优质资源辐射的学校“组团化”发展模式,扩大优质资源辐射范围,确保了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
2.健全和完善教育督导与监测评价机制,保障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一是健全和完善了素质教育综合督导评价机制度,建立比较科学的评价标准,促进素质教育目标的实现。
2009年,第三轮集中完成对全市18个区(县)政府以及燕山地区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工作的综合督导,发布了北京市区(县)政府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综合督导报告。
经过三轮素质教育综合督导评价工作实践,我市不断健全和完善以政府、教委、学校为一体推进素质教育的教育督导机制,初步形成了具有中国特色、首都特点的教育督导制度。
2012年,将对评价方案进行第三次修订,并于2014年实施第四轮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综合督导评价。
二是对初中建设工程和小学规范化建设工程实施全程进行了专项督导。
2009年,集中完成初中建设工程的督导评价验收工作,发布北京市初中建设工程督导报告,督促全14│北京教育普教072012教育督导市和各区(县)的初中教育整体办学条件进一步改善,引导初中学校的内涵发展。
计划于2012年,集中完成小学规范化建设工程的督导评价验收工作。
三是构建科学有效的督导监测体系,大力推进义务教育的均衡发展。
2008年,市政府办公厅印发《北京市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督导评价方案》,在全国率先建立了省级义务教育实施情况和均衡发展状况数据分析系统和信息平台,连续三年对全市各区县进行督导、监测。
针对义务教育均衡发展中的难点(区域、城乡和校际间的不均衡),制定时间表和路线图,到2015年各区县实现义务教育基本均衡。
为促进目标责任的落实,市政府教育督导室、市教委联合研究制定《北京市区县义务教育均衡发展责任落实评价验收方案》,将于2012年完成11个区县义务教育基本均衡的评估认定工作。
四是研制了北京市中小学生综合素质监测评价方案及其测量工具,为开展教育质量的督导评价奠定基础。
目前初步确定北京市义务教育阶段中小学生综合素质包括德、智、体、美四个方面。
基于课程标准、以能力为评价重点,明确了“德智体美”学生综合素质评价领域和标准,研制义务教育质量督导评价测量工具。
2012年将正式启动义务教育阶段中小学生综合素质监测试点工作。
五是开展区县教育工作满意度入户调查,准确了解人民群众对首都教育的评价意见。
自2009年开始,北京市教育督导室委托北京教科院基教所和北京市统计局统计信息咨询中心,连续三年在全市开展区县教育工作满意度入户调查,准确掌握第一手教育系统舆情,为市教育决策提供有效信息支撑。
■北京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取得初步成效一是全市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状况评价为总体比较均衡水平。
2010年北京市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指数为0.63,介于0.5—1.0之间,表明我市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状况达到总体比较均衡,且均衡水平比2009年有所提高。
其中,“普及水平”、“经费保障”、“办学条件”和“干部师资配置”四项一级指标的综合差异系数分别为0.19、0.60、0.82和0.63,除了“普及水平”属于均衡外,其他三项均属于比较均衡;而且,城乡学校之间的差距在显著减小,趋于基本均衡。
二是北京市学生家长对各区县的教育工作均持比较满意的态度。
2011年,全市家长对区县教育工作满意度综合得分为81.3分,是近三年来调查结果的最高分,超出比较满意水平6.3分,介于比较满意和满意之间。
与2009、2010年的综合得分结果对比看,全市家长对区县教育工作的满意度持续提升,2010年(79.8分)比2009年(79.6分)提高了0.2分,2011年比2010年提高了1.5分;其中有9个区县呈现逐年上升趋势,有15个区县比2010年均有提高。
全市各区县教育工作满意度的综合得分均在86.0分至78.4分之间,全部超过75分,均达到比较满意水平;31项五级选项满意度调查问题中,有25项达到了“比较满意”程度以上,占总调研项目的75.8%;另有5项还是偏于比较满意,没有不太满意和不满意项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