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针配合穴位注射治疗桡神经麻痹48例

合集下载

电针加穴位注射治疗周围性面神经麻痹的临床疗效观察

电针加穴位注射治疗周围性面神经麻痹的临床疗效观察
(6 7 ,对 照组 有效率 (8 9 ,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 、5 。结论 电针加 穴位 注射 治疗急性 面神 经麻痹的 临床 疗 9 . %) 7 4. %) 3 P 00)
效 确 切 ,有推 广使 用价 值 。
【 关键词】 电针 ;穴位注射 ;面神经麻痹
中 图 分 类 号 :R 4 . 2 66 文 献 标 识 码 :A 文 章 编 号 :10 — 6 3 ( 0 ) 0 ~ 0 0 0 0 6 25 2 8 8 0 1— 2 0
维普资讯
医疗保 健薯 其 20 年第 1 卷第8 08 5 期
Me ia He tc r p r t s 2 0 .1 () d c l a h aeAp a au 0 8 5 8 l
小量哌因硬合醉硬外醉剖产效比 剂罗卡腰联麻与膜麻行宫术果较
表 1 两组周 围性面神经麻痹患者的临床疗 效比较
实验组采取 电针加穴位注射治疗。施电针配合穴位注射 , 按神经麻痹部位就近取穴 。取患侧 攒竹 、阳 白透鱼腰 、太 阳、
下关 、迎香 、颧 、地仓透颊 车 、牵 正 、人 中 、承浆 、翳 风 、 合谷 。先用酒精 棉球消毒穴 位 ,然后选取 毫针垂直或斜刺进
我们 在临床工作 中,采用 电针加穴位注射 治疗 周 围性面神经 麻痹取得显著效果 ,现报告如下。
鼻健侧 浅者 ;有效 :自觉症状好转 ,外观与健侧 面颊 都有轻
微不对称 ,患侧 眼闭合不 紧,口角轻度歪斜者 ;痊愈 、显效 、
1资料 与方 法
11临床 资料 .
有效统称有效 ;无效 :病情无改善 。
周围性面神经麻痹 是临床常见病 ,该 病起病急 ,发病 迅
痊 愈 :症状 消失 ,外观及 活动正常 ;显效 :症状基 本消 失 ,面肌功能大 部分恢复正常 ,额 纹基本对称 ,但 患侧鼻唇 沟稍 浅 ,眼睑完全 闭合 ,仅在笑 时 口角稍 向健侧或 皱眉时额

电针加穴位注射治疗桡神经麻痹48例

电针加穴位注射治疗桡神经麻痹48例

量、 透析液流量等方面均具有可 比性。两组患者均 采用德国贝朗牌内瘘穿刺针 , 华佗牌耳穴专用磁疗 贴。动静脉内瘘血管穿刺处皮肤消毒均采用 2 %碘 酊和 7 %酒精脱碘 , 5 动静脉内瘘血管穿刺 由专科护 理人员操作。
2 方 法
合近代医学的药理作用和注射方法而形成的一种独 特疗法。笔者选用对神经及髓鞘有较好营养治疗作
射治疗桡神经麻痹 4 例 , 8 疗效满意 , 现报道如下。
1 临床 资料
本组 4 8例 中男 2 6例 , 2 女 2例 , 年龄 1 5 8— 3
岁, 病程 1 一 天 2个月。因上肢受压 2 0例 , 桡骨脱
位 5例, 颈椎 间盘突出引起神经根压迫 1 , 6例 酒精 中毒 4例, 不明原 因损伤 3 例。既往多分别有局部 长时间受压史 、 骨脱位史 、 桡 颈椎 间盘突 出史、 酒精 中毒史等。垂腕是最突出征象 , 主要表现为伸腕、 伸 指及伸拇指肌之瘫痪 , 手背的拇指和第一、 第二掌骨
维普资讯
浙江中西医结合杂志 20 年第 1 卷第 3 07 7 期
Zeag IC M( 0 1 N . 0 hjn T W V L 7 o3 07 i J 2
效果比, 见表 4 。
表 3 两组费用效果 比比较
电针 加穴 位 注射 治疗 桡神 经麻 痹 4 8例
值 得推广应 用 。
取穴 : 臂丛、 孺会、 曲池、 手三里、 外关、 阳溪、 合 谷、 鱼际, 因颈椎 间盘 突出所致 , 加风池、 若 再 颈夹 脊。操 作方 法 : 选准上 述穴 位 常规消 毒 , 2 用 5—
针灸治疗 的作用机制可能是通过针刺穴位引起

系列神经体液改变而使膀胱及尿道周围平滑肌张

电针加穴位注射治疗大脑后交通动脉瘤性动眼神经麻痹对照观察

电针加穴位注射治疗大脑后交通动脉瘤性动眼神经麻痹对照观察

电针加穴位注射治疗大脑后交通动脉瘤性动眼神经麻痹对照观察[摘要]目的:探讨大脑后交通动脉瘤性动眼神经麻痹的最佳治疗方法。

方法:将78例患者随机分为2组。

针刺组穴取晴明、球后、承泣等;电针加穴位注射组在针刺组治疗的基础上加电针、腺苷钴胺局部穴位注射。

2组患者经3个月治疗后进行疗效对比观察。

结果:针刺组总有效率为41.7%,电针加穴位注射组总有效率为77.8%,2组疗效相比差异有非常显著性意义取穴:患侧攒竹、丝竹空、睛明、上明取穴、针刺手法及疗程同针刺组。

针刺后睛明、上明穴为一组,球后、承泣为一组,分别接通G 6805电针治疗仪,采用连续波,频率在60次/分钟左右,强度以患者能耐受为度,时间为30分钟。

起针后可依次选取上述4个穴做穴位注射,每日1穴。

选用注射用腺苷钴胺干粉剂0.5 mg,用灭菌注射用水0.5 mL 将其溶解,吸入1 mL注射器中,经局部皮肤消毒后,将注射器针头刺入穴位,刺入深度为4 mm左右,回吸无血后注入药液,局部按压2分钟。

3疗效观察3.1疗效标准痊愈:眼球运动正常,无复视,眼裂大小与同侧比恢复正常,瞳孔对光反射恢复正常;有效:瞳孔对光反射恢复正常,眼球活动基本正常,时有复视,眼裂大小与对侧比有所恢复;无效:连续治疗3个月,症状无明显改善。

3.2治疗结果(1)2组患者疗效比较见表1。

(2)A组患者手术时机与疗效关系比较见表2。

(3)A组患者针刺时机与疗效关系比较见表3。

4讨论、叶美颜分析了84例动眼神经麻痹的原因,颅内动脉瘤性的21例,糖尿病性的18例,神经炎性的14例,脑血管病的12例,肿瘤引起的8例,外伤性的3例,其他及不明原因的8例。

张继庆等针刺睛明穴治疗86例动眼神经麻痹,总有效为93.34%。

尹勇等针刺动眼神经麻痹30例,有效率为73.33%。

刘靖等以电针为主治疗糖尿病性动眼神经麻痹33例,有效率为91%。

李种泰采用中药合电针治疗糖尿病性动眼神经麻痹52例,有效率为88.5%。

针刺加电针治疗桡神经损伤35例

针刺加电针治疗桡神经损伤35例
中 医 中 药
健康大视野
2 0 1 1 年1 月 第1 期
针 刺 加 电针治 疗桡 神 经 损伤 3 5例
马德 元 阜新 市 中 医院( 辽 宁 阜 新 1 2 3 0 0 0 )
[ 中图分类号] R 7 4 5 . 4 [ 文献标识码 ] A [ 文章编号 ] 1 0 0 5— 0 0 1 9 ( 2 0 1 1 ) 0 1— 0 0 8 2— 0 1 桡 神经损伤其典 型症状为 “ 腕下垂”, 但 按损伤 面不 同症状 有 2 . 2 治疗 结果 : 3 5例 患者 中痊 愈 2 3例 , 6 5 . 7 % 。显效 6例 占 1 7 .
所 差异。本病是针 灸科神 经科 常 见病 之一 。笔者 近 几年来 采 用 针刺加电针刺激 治疗 3 5 例, 取得 了一定 的疗 效 , 现报道如下 :
1 % 。好转 5例 占 1 4 . 3 % 。无 效 1 例占2 . 9 % 。总 有效 率 : 9 7 . 1 %。
1 资料与方法 3 典型病例 1 . 1 临床资料 本组 3 5例患 者均为 我科 门诊患 者 , 年龄最 大者 患者 , 男, 2 5岁 , 一周前 由于腕 部受外 伤而引起腕 下垂 , 不能
发病 , 大便清稀如水, 伴腹痛, 面色苍白, 饮食睡眠欠佳, 苔薄白, 边有齿痕 , 脉涩无力 。便 常规 : 白细胞 ( ++ ) , 红细胞 ( ++ ) , 结
肠镜 检查示 : 乙状 结 肠 粘膜 弥 漫 性 充血 , 水肿, 多处 浅 小溃 疡 。 证属脾肾两虚 , 寒湿 为患。治疗 当温 肾健 脾 , 温化寒湿 。药用 人 参1 0 g , 黄芪 2 0 g , 白术 2 0 g , 炮姜 2 0 g , 补骨脂 2 0 g , 白芍 1 5 g , 苍术 2 0 g , 当归 1 5 g , 木香 1 5 g , 桂枝 2 0 g 。水煎服 , 每 日一剂 。同时 嘱其 口服庆大霉素 8万单 位 , 日 3次 口服 ; 黄 连素 2片 , 日3次 口服 。 用药 7天后 , 腹泻腹痛 明显减 轻 。继续 用药 2周 , 诸症 皆消 。便 常规正常。乙状结肠镜示 : 乙状结 肠粘膜充 血水肿消失 , 溃疡 消

电针配合运动疗法治疗面神经麻痹50例临床观察

电针配合运动疗法治疗面神经麻痹50例临床观察

137《拳击与格斗》(下半月)2019年01月周围性面瘫是指周围性的面神经麻痹,面部肌肉瘫痪,又称“面瘫”。

该病病因尚未有清晰的阐述,但根据相关病因分析[1],其常常由于一些自身免疫病等引起。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入选的50例患者(发病1周内就诊)全部来自2017年3月至2017年9月长春生修堂中医院。

将50例患者按1:1的比例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各25例,患者年龄最小26周岁,最大56周岁,发病时间均在3天至14天之间。

其中男性29例,女性21例。

均为单侧面瘫且自愿参加实验研究并签署知情同意书。

两组性别、年龄及病程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具有可比性。

1.2纳入和排除标准 纳入标准:(1)符合临床疾病诊断与疗效判断标准[2] ;(2)病程从发病至3个月之间;(3)能按计划坚持治疗配合本课题研究者。

排除标准:(1)继发于其他疾病的面瘫;(2)妊娠期或哺乳期妇女;(3)同时进行其他治疗者;(4)病情危重者或有严重的原发性疾病者。

1.3 治疗方法 对照组中患者取坐位或仰卧位。

翳风穴直刺0.5寸;攒竹穴透向丝竹空穴,平刺0.5寸;牵正穴透向迎香穴,平刺0.5寸;颊车穴透向地仓穴,平刺0.5寸;四白穴透承泣穴,平刺0.5寸;风池穴透风府穴,平刺0.5寸;水沟透地仓,平刺0.5寸;下关穴透向四白穴,平刺0.5寸;阳白穴透鱼腰穴,平刺0.5寸;髎颧穴透向四白穴,平刺0.5寸。

治疗组选用长城牌电针治疗仪,疏密波,频率控制为15次/分、波形固定,以肌肉出现节律性轻度收缩和患者耐受为适宜的刺激强度。

电针治疗同对照组并结合运动疗法:(1)抬眉训练,嘱患者向上提眉,健侧与患侧各10~20次,有助于抬眉运动功能的复原。

(2)闭眼训练,锻炼眼轮匝肌。

嘱患者开始时轻轻闭眼,两眼同时闭10~20次,如果不能完全闭合,可用食指指腹轻轻抚摩,再用力闭眼10次。

(3)耸鼻训练,嘱患者往鼻子角度用力10~20次,锻炼上唇肌与压鼻肌。

苏肽生(鼠神经生长因子)穴位注射联合电针治疗急性桡神经麻痹临

苏肽生(鼠神经生长因子)穴位注射联合电针治疗急性桡神经麻痹临

苏肽生(鼠神经生长因子)穴位注射联合电针治疗急性桡神经麻痹临床疗效观察发表时间:2015-12-01T15:42:50.560Z 来源:《中医学报》2015年8月作者:胡科1 贾东佩1通讯作者李丽红2 [导读] 1.南阳市中心医院神经内科康复病区河南南阳2.贵阳医学院附院针灸科贵州贵阳若尽早应用综合治疗对病情改善十分有效,即采用有效的针灸手段和药物,以缩短疗程,提高疗效,减少后遗症[3]。

胡科1 贾东佩1通讯作者李丽红21.南阳市中心医院神经内科康复病区河南南阳 473000;2.贵阳医学院附院针灸科贵州贵阳 550004【摘要】目的:验证苏肽生(鼠神经生长因子)穴位注射联合电针治疗急性桡神经麻痹的临床疗效。

方法:急性桡神经麻痹患者74例随机分成治疗组和对照组,常规治疗基础上,治疗组加用苏肽生穴位注射与电针联合治疗,对照组加用电针治疗,7天为一个疗程,2个疗程后观察两组疗效。

结果:两组临床疗效比较,治疗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具有可比性。

结论:苏肽生(鼠神经生长因子)穴位注射联合电针治疗急性桡神经麻痹临床疗效显著,能有效改善周围神经损伤,值得临床应用推广。

【关键组】苏肽生;穴位注射;电针;急性桡神经麻痹【中图分类号】R473.5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4-8999(2015)8-0035-01急性桡神经麻痹多因睡眠时手臂代枕,上肢悬垂重物,放置止血带不当或重金属中毒等诱因导致桡神经急性损伤所致,临床多表现腕下垂,伸肘、伸腕、伸指障碍及手背拇指感觉障碍[1],是神经内科的常见病种之一,临床中应用电针刺激桡神经麻痹肌群收缩反应不明显的患者,会遗留不少后遗症,直接影响日常生活。

为减少急性桡神经麻痹遗留的后遗症,采用苏肽生穴位注射联合电针治疗,经过2个疗程的临床观察,其疗效显著,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选择自2010年12月~2013年12月就诊于我科急性桡神经麻痹患者74例作为观察对象,随机分成治疗组和对照组,各有37例。

电针治疗桡神经麻痹16例

电针治疗桡神经麻痹16例

2寸 毫 针 , 溪 穴 向劳 宫 穴 透 刺 1 5寸 , 陵 泉 穴 后 . 阳
养 , 质 退 变 , 由于 颈 部 劳 损 筋 骨 , 血 瘀 滞 , 风 骨 或 气 或 寒 湿 邪 的侵 袭 , 经 脉 闭 阻 所 致 。 中 药 方 中 天 麻 祛 使 风湿痹痛 , 当归 、 参 、 花 活 血 祛 瘀 , 乌 祛 风 湿 散 丹 红 川
加 黄 芪 6 、 参 3 ; 肾 虚 明 显 者 , 杜 仲 、 断 各 g党 g若 加 川 3 。把 上 述 中药 在 5 0 L白酒 中浸 泡 1 g 0m 0天 后 , 始 开 服 用 , 日在 针 刺 前 半 小 时 服 用 1次 , 睡 觉 前 再 服 每 在 用 1 , 次 2 次 每 0~3 m 。 0 L 2 2 针 刺 取 穴 : 溪 穴 、 枕 穴 均 取 同 侧 , 脉 、 . 后 落 申 阳 陵泉 均 取 对 侧 。病 人 取 坐 位 , 部 常 规 消 毒 , 1 局 取
人 耐 受 为度 , 时 嘱 病 人 缓 慢 地 活 动 颈 部 。 留针 3 同 0
目的 , 可 使 诸 药 溶 解 而 发 挥 药 效 。针 刺 取 后 溪 、 酒 申 脉 为 八 脉 穴 可 调 节 督 脉 颈 肩 气 血 , 少 阳 经 循 行 经 足 过 颈 肩 , 阳 陵 泉 可 调 节 足 少 阳 经 的 气 血 而 达 缓 筋 取 利 关 节 之 目 的 , 枕 穴 可 调 节 颈 部 气 血 。 总 之 , 药 落 中 配 合 针 刺 达 到 滋 补 肝 肾 、 血 化 瘀 、 经 活 络 、 寒 活 疏 散

颈 椎 病 之 神 经 根 型 多 由于 颈 椎 及 其 软 组 织 退 行
性 病 变 , 迫 刺 激 了 神 经 根 而 导致 颈 部 、 、 、 指 压 肩 臂 手

电针阳明经穴治疗桡神经损伤的临床观察

电针阳明经穴治疗桡神经损伤的临床观察
电针组 药物组
运动及营养功能检查, 出汗、 夹 # . ! . ! 临床检查 包括各种感觉、 纸试验等项目。电生理检查包括肌电图、 躯体感觉诱发电位、 感 觉和运动动作电位等项目。疗效分级根据诸家对周围神经损伤 治疗后感觉和运动评定标准。优: 手部无畸形, 功能正 3’ <! 以上, 常或基本正常。良: 手部无畸形或轻度畸形, 功能基本正常, 3’ <’ , 生活能自理。可: 有一定的保护性感觉, 手内在肌无明显恢 3% <,
的牵拉向上后方移位, 应行手术治疗; 避免损 !手术应在骨膜下剥离, 伤主要血管、 神经及后方重要组织。该病人就诊较晚故需待水肿消退 后方行手术; 肩锁关节前 %在诊断该类损伤时应拍摄包括胸锁关节、 后位 S 线片, 如果无明显移位型还应拍摄向头倾斜 )% 7 )!US 线片, 有 助发现骨折线。
〔’〕 点区别觉, 但距离较大。 3 感觉完全正常 。 & " " " "级:
例数
#& #&
性 男
#! #’
别 女
# %
年龄 (岁) #:$ !
%’ . ( : #( . ’ %! . * : #" . &
病程 (月) #:# !
’ . (" : ! . # ’ . #" : ! . %
优 ( 例, 良 ! 例, 可 # 例, 差 % 例, # . " 治疗结果 电针组 !% 例中, 优良率为 ($) 。药物组 #& 例中, 优 % 例, 良 % 例, 可 * 例, 差 & 例,
(’%%’Q%4Q%( 收稿 ’%%’Q&%Q&4 修回)
・ 个案报道 ・

针药并用治疗周围性面神经麻痹48例

针药并用治疗周围性面神经麻痹48例

针药并用治疗周围性面神经麻痹48例发表时间:2013-08-01T17:34:09.077Z 来源:《中外健康文摘》2013年第23期供稿作者:段静1 施昌富2[导读] 电针治疗针刺取患侧经典4穴:印堂,太阳,颊车,地仓,加双侧合谷。

重视针刺手法轻巧,运针得气。

段静1 施昌富2(1湖北宜都市红花套卫生院 443302;2湖北宜都市第二人民医院 443302)【中图分类号】R745.1+2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5085(2013)23-0421-02【摘要】目的观察电针结合中药治疗周围性面神经麻痹的疗效。

方法将48例病程不等的周围性面神经麻痹患者同时给予针灸和中药汤剂治疗。

疗程1—2周。

结果治愈44例,占92%,好转4例,占7%。

结论针药并用治疗周围性面神经麻痹疗效确切,值得在基层推广。

笔者在门诊应用针灸结合中药汤剂治疗周围性面神经麻痹48例,疗效满意,现报道如下。

【关键词】周围性面神经麻痹中医疗法针灸和中药汤剂1 临床资料本组48例中,男27例,女21例;年龄最小者18岁,最大78岁;发病时间3—15天。

诊断标准,参照全国医药院校规划教材《神经病学》第四版执行。

2 治疗方法2.1 电针治疗针刺取患侧经典4穴:印堂,太阳,颊车,地仓,加双侧合谷。

重视针刺手法轻巧,运针得气。

急性期,即发病起1—7天,弱刺激,只针刺,不接电针治疗仪;恢复期,接电针治疗仪,疏密波,电流强度以患者能耐受为度,每日1次,每次30分钟。

2.2 神灯TDP照射患侧面神经管乳突孔处,距离30—40CM,每日一次,每次30分钟。

2.3中药治疗:用洋白附子通窍活期血汤加减治疗,处方:白附片60克、赤芍12克、川芎15克、桃仁6克、红花6克、羌活12克、白芷12克、防风18克、生地24克、蜈蚣5条、甘草6克;本病初起常见风寒者加麻黄、细辛等;风热者加桑叶、薄荷;后期兼气虚加黄芪、党参等;血虚加当归、白芍;病久不愈风痰恋络者加天麻、礞石、钩藤、僵蚕、地龙、全虫、白花蛇舌草、胆南星、川乌。

浅刺多穴针刺结合电脑中频治疗新生儿臂丛神经麻痹48例

浅刺多穴针刺结合电脑中频治疗新生儿臂丛神经麻痹48例

浅刺多穴针刺结合电脑中频治疗新生儿臂丛神经麻痹48例标签:臂丛神经麻痹;新生儿;针灸;穴位;电脑中频新生儿臂丛神经麻痹多见于第一胎足月正常体重或过重的新生儿,常有胎位不正、难产史,在分娩过程中臂丛神经受到过度牵拉致伤。

完全性臂丛神经麻痹常遗留严重的伤侧上肢功能障碍,肌肉萎缩,药物治疗收效甚微。

笔者自1999年6月—2009年4月对48例患儿进行针灸结合电脑中频治疗观察,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1临床资料患儿48例,年龄最小20天,最大1岁3月。

其中男27例,女21例;病程最短26天最长,最长6个月,平均90天。

诊断标准:参照金汉珍《实用新生儿学》第2版。

2治疗方法取穴:肩髃、曲池、手三里、外关、阳池、合谷、内关、臂臑、极泉、抬肩、(肩峰前方直下1.5寸处)、阿是穴。

配穴:屈伸无力配中(天泉穴下2.5寸处)、臂中(腕横纹与肘横纹连线之中点,两骨之间)、外关;举臂困难加刺天宗、举臂(肩峰前下3.5寸处)、治瘫(肩锁关节锁骨头下方凹陷处);手外旋加刺少海、后溪、内关;手内收加刺阳池、阳溪、列缺;手腕下垂加刺外关、阿是穴。

操作:常规消毒,采用轻刺不留针、浅刺多穴的方法治疗,一般施平补平泻法。

以上各穴可交替使用,针刺完毕后,用电脑中频(TL980-Ⅱ型)采用双极固定法,用两个等大的电极,一极置于患肌运动点,另一极置于患肢另一端,或两极分别置患肢两端,选用处方7;剂量:取收缩限(引起肌肉出现收缩为限),以能引起肌肉明显收缩为度,每次20分钟,每日1次,10次为一疗程,间隔2—3天,再行第2疗程。

3疗效观察3.1疗效评定标准对新生儿臂丛神经麻痹的疗效评定尚无统一标准。

笔者认为以肌力的提高,肩、肘及手腕部活动情况,手握持物体的能力,肌肉萎缩的改善综合判定。

治愈:肌力、肌萎缩完全恢复正常,上肢及手功能完全正常,症状、体征完全消失。

显效:肌力及肌肉萎缩明显改善,上肢及手功能基本正常,症状、体征基本消失。

有效:肌力提高1级以上,肌肉萎缩有所改善,上肢及手功能活动有改善。

针炙、推拿、外敷、穴位封闭联合治疗面神经炎(麻痹症)40例临床研究

针炙、推拿、外敷、穴位封闭联合治疗面神经炎(麻痹症)40例临床研究

针炙、推拿、外敷、穴位封闭联合治疗面神经炎(麻痹症)40例临床研究2004~2006年,我院用针炙、推拿、外敷、穴位封闭联合治疗面神经炎(麻痹症)40例,疗效显著,临床研究报告如下。

资料与方法确诊病人40例,男24例,女16例,20~45岁多见,男性略多。

病史1~90天,高寒山区发病率高。

A组:20~25岁,20例。

B组:25~40岁,12例。

C组:40~45岁,8例。

针刺疗法:针刺病侧的颊车、地仓、四白、医风、听会、耳门、太阳、风池、下关、牵正等穴位,也可配合针刺合谷、曲池、足三里、丰隆等穴位。

针炙方法:外扭针180°(阴性),内扭针180°(阳性),上下波动针3次(阴阳结合),扭针次数5~9次,最后留针30分钟。

扭针、波动穴位是颊车、地仓、四白、太阳、下关(五针五次口诀)加丰隆、足三里、曲池、合谷(九针九次口诀)。

注意医风听会、耳门、牵正、风池等穴位、不取扭针、波动疗法。

推拿治疗:用于按摩麻痹侧面肌取攒竹、太阳、听宫、印堂、听会、颊车、地仓等穴位作推拿,每日2次,每次100~300次下按摩推拿,强度以得气为度。

另外宜练习鼓腮和呶嘴动作。

外贴敷治疗:用马钱子贴敷治疗,把马钱子用热水泡浸透后切片,用风湿止痛膏粘贴此药,贴于麻痹侧面肌上,1天换1次,如果有皮肤过敏者停用。

穴位封闭治疗:维生素B1注射液封闭治疗。

封闭穴位是迎香、颊车、太阳、地仓等穴位,每次维生素B1注射液0.5mg,1个穴位,7天1次,1个月为1个疗程。

维生素B1偶见过敏者禁用。

内服外治结合治疗:强的松片10 mg、维生素B12片10 mg,地巴唑片10mg,各每日2次口服,中成药“华佗再造丸”每次36~48粒/日,每日2次。

疗程评定:治愈:①20~25天;②有效:25~40天;③疗程延长者:40~45天。

结果在40例病人中,A组治愈率100%,疗程30天。

B组治愈率100%,疗程45天。

C组治愈率95%,疗程45~90天。

电针配合穴位注射治疗特发性面神经麻痹的临床研究

电针配合穴位注射治疗特发性面神经麻痹的临床研究

电针配合穴位注射治疗特发性面神经麻痹的临床研究作者:包大鹏金泽白鹏王玉琳王琳晶来源:《中国民族民间医药·下半月》2010年第08期【关键词】特发性面神经麻痹;穴位注射;电针疗法【中图分类号】R245.31+9【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8517(2010)16-164-2特发性面神经麻痹又称Bell麻痹,是因茎乳突孔内面神经非特异性炎症所致的周围性面瘫。

本病可发生于任何年龄,但以青壮年为多见,无明显的季节性。

本病发病急速,为单纯性的一侧面颊筋肉弛缓,无半身不遂、神志不清等症状。

本病又称“口噼”、“口眼歪斜”。

在临床上,面神经麻痹分为3个时期,发病1~7天为急性期,发病8~15天为静止期,发病15天以上为恢复期。

面瘫不仅在身体上给病人带来极大损害,在精神上亦给病人造成极大的压力。

针灸治疗面瘫疗效满意,方法基本上以局部和循经取穴为主。

从2007-2009年,笔者选择了特发性面神经麻痹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通过观察电针配合穴位注射治疗特发性面神经麻痹的临床疗效,总结出电针及穴位注射对特发性面神经麻痹的治疗作用,现报告如下。

1资料和方法1.1临床资料病例资料来源于2007年8月~2009年8月的黑龙江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二医院老年病科共48例,其中男19例,女29例;年龄最大68岁,最小20岁,平均32.5岁;发病时间最长10个月,最短3天。

其中左侧面瘫20例,右侧面瘫28例,均为单侧发病。

1.2病例选择标准1.2.1诊断标准根据《2000个国内外最新实用内科诊断标准》[1]之“面神经麻痹”拟定:(1)起病突然;(2)患侧眼裂大,眼睑不能闭合,流泪,额纹消失,不能皱眉;(3)患侧鼻唇沟变浅或平坦,口角低,向健侧牵引;(4)根据损害部位不同又分:A.茎乳孔以上影响鼓索支时,则有舌前2/3味觉障碍。

B.损害在蹬骨神经处,可有听觉障碍。

C.损害在膝状神经节处,可有乳突部压痛,外耳道与耳廓部感觉障碍或出现疱疹。

穴位注射配合电针治疗桡神经麻痹

穴位注射配合电针治疗桡神经麻痹

穴位注射配合电针治疗桡神经麻痹发表时间:2010-08-09T08:54:17.233Z 来源:《中外健康文摘》2010年第11期供稿作者:耿怀霞赵丽荣[导读] 采用维生素B1 维生素B12穴位注射配合电针治疗桡神经麻痹80例,设单纯电针组做对照组,观察两组的临床疗效。

耿怀霞赵丽荣(黑龙江鹤岗矿业集团总医院黑龙江鹤岗 154100)【中图分类号】R245.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5085 (2010)11-0036-01 【摘要】采用维生素B1 维生素B12穴位注射配合电针治疗桡神经麻痹80例,设单纯电针组做对照组,观察两组的临床疗效。

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100%,对照组总有效率为87.5%,经统计学处理P<0.05。

两组间差异有显著性。

结论观察组疗效优于对照组。

【关键词】穴位注射电针桡神经麻痹桡神经麻痹由C5.6.7.及可变异的T1分支形成,为臂丛的最大分支,是后索的延续,支配上臂的伸肌,桡神经在肱骨上的螺旋沟处走行较表浅,当遇到各种外伤、卡压等致病因素时易在此处受压迫而致桡神经麻痹又称星期六麻痹。

表现垂指和垂腕。

笔者采用维生素B1和维生素B12穴位注射配合电针治疗本病取得较好的疗效,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本文80例病人均来自门诊,其中男50例,女30例;年龄最小的18岁,最大的56岁;病程最短的3天,最长的42天;右上肢64例,左上肢16例;醉酒或疲劳过度后熟睡压迫过久所致15例,原因不明7例。

肌电图检查呈神经源性损害。

随机将80例患者分为观察组40例,对照组40例。

1.2 治疗方法1.2.1 观察组取穴:臂臑、手五里、曲池、手三里、支沟、外关、阳溪、阳池、合谷、八邪。

药物:维生素B1100mg/2ml,维生素B12500ug/ml ;穴位注射:嘱患者侧卧,取5ml一次性注射器,接5号长针头,抽取维生素B12ml维生素B121ml混合,每次选用4-5个穴位,常规消毒后刺入,提插得气后,抽无回血再缓慢推药,每穴0.5ml,出针后用消毒干棉球按压针孔,避免出血及药液外溢,隔日一次,10次为一疗程;电针针刺得气后,选两对接G-6805型电针机,选择疏密波,电量6V,频率6-8HZ,电流强度以患者能耐受为度。

中西医结合治疗桡神经损伤研究进展

中西医结合治疗桡神经损伤研究进展

中西医结合治疗桡神经损伤研究进展一、神经损伤的中医病因病机及分型中医认为神经损伤主要归属于“痿症”的范畴,是指肢体痿弱不能用的一类疾病,如手足软弱无力、肌肤麻木不仁等。

其病因可能是“肺热”,邪热灼伤血脉津液,或肝肾亏损,精血不足,使筋失去濡养。

痿与肝、肾、肺、胃等都密切相关,肝伤则四肢筋骨拘挛;肾精虚易致血虚,则不能营养筋骨;肺虚则高源化绝,化绝则水涸,水涸则不能滋养筋骨;足阳明胃经虚则宗筋纵,不能束筋骨而利关节。

现将痿症主要分为“肺热津伤”“湿热浸淫”“脾胃虚弱”“肝肾亏虚”“脉络瘀阻” 等证型。

二、神经损伤程度的分型Sunderland分型分为5型。

I型:神经损伤部位的传导功能出现阻断,但轴突无破损,神经功能可自我恢复。

Ⅱ型:轴突出现断裂,但神经内膜管完整。

Ⅲ 型:轴突、髓鞘、神经内膜管及内在纤维均发生断裂。

Ⅳ型:神经束及神经内膜断裂,部分神经束膜或外膜尚完整,神经干仍有连续性。

V型:神经完全断裂分离,断裂的两端仅以纤维化瘢痕索条相连。

对于Ⅱ型、部分Ⅲ型损伤可通过保守或神经松解术,逐渐恢复。

部分Ⅲ型、Ⅳ型及V型损伤,则需通过神经修复手术来治疗,术后神经可逐渐恢复功能或恢复部分功能。

三、中西医结合治疗桡神经损伤1. 桡神经损伤保守治疗中应用中西医结合治疗(1)电针联合营养神经药物针刺本身就是通过刺激穴位调节人身体自身平衡的治疗方法,加以低频电流脉冲使穴位的刺激由点变成线或者面,在人体的治疗范围更广,作用强度更大,更有助于神经及肌肉功能的恢复,适用于I、Ⅱ型桡神经损伤。

《素问·痿论》提出了“治痿独取阳明”的论点及“气至病所”的针法。

孙楠楠悼。

选取104例肱骨骨折后桡神经损伤患者,其中对照组52例给予口服甲钴胺治疗,观察组52 例给予口服甲钴胺联合电针治疗,取穴患侧极泉、臂膈、肩髑、曲池、肩贞、手三里、阳溪、外关、中渚、合谷,连接电针仪,两组同时治疗20 d,桡神经功能恢复优良率对照组(80.77%)显著低于观察组(96.15%)。

电针加穴位注射及按摩治疗多发性神经根炎56例

电针加穴位注射及按摩治疗多发性神经根炎56例

【关键词】电针;,,穴位注射;,,推拿;,,多发性神经根炎摘要:目的探讨电针加穴位注射治疗多发性神经根炎的效果。

方法将105例患者随机分组。

治疗组56例采用电针、穴位注射、推拿;对照组49例,用自主和被动肢体功能锻炼。

结果治疗组治愈25例(44.65%),好转27例(48.21%),未愈4例(7.14%),总有效率(92.86%);对照组治愈18例(36.73%),好转25例(51.02%),未愈6例(12.25%),总有效率(87.75%)。

两组疗效有显著差异(p<0.05),且在同样治愈的病例中,治疗组施治次数明显少于对照组。

结论该方法治疗多发性神经根炎有效。

关键词:电针;穴位注射;推拿;多发性神经根炎多发性神经根炎是指肢体萎弱无力、经脉弛缓、肌肉萎缩甚至运动功能丧失而成瘫痪之类的病证。

笔者自1985~2003年以来,用电针、穴位注射和推拿治疗多发性神经根炎56例,取得一定疗效。

现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共收治105例,均为我院住院患者。

按就诊日期单、双号,随机将病人分为单号治疗组(常规+电针+穴位注射+推拿)和双号对照组(常规+自主和被动功能锻炼)。

治疗组56例,男33例,女23例;年龄最小5岁,最大67岁,平均年龄36岁;病程最短7 d,最长2年8个月;中医辨证属邪热津伤证24例,湿热浸淫证8例,脾胃虚弱证20例,肝肾亏虚证4例。

对照组49例,男29例,女20例;年龄最小6岁,最大65岁,平均年龄36.5岁;病程最短6 d,最长2年6个月;中医辨证属邪热津伤证21例,湿热浸淫证7例,脾胃虚弱证18例,肝肾亏虚证3例。

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病程等方面经统计学处理无显著性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全部病例均经脑脊液和电生理检查确诊。

1.2 诊断标准依照《中医病症诊疗标准》[1]拟定。

临床表现:均有不同程度的经脉弛缓,软弱无力,活动不利,甚则肌肉萎缩,弛纵瘫痪。

伴有肢体麻木、疼痛,或拘急痉挛。

电针结合艾灸治疗桡神经麻痹

电针结合艾灸治疗桡神经麻痹

电针结合艾灸治疗桡神经麻痹
樊金灼;贺雄
【期刊名称】《中国中医急症》
【年(卷),期】2016(025)002
【摘要】1病例资料患某,男性,51岁。

初诊日期:2015年7月2日。

主诉:左手腕关节下垂20 d。

患者20 d前醉酒后枕臂而眠,左上肢受压时间过长后,出现左手腕下垂,左手拇指不能伸展。

曾行颈椎和左上肢MRI,左上肢肌电图等检查,检查结果示:桡神经损伤。

神经内科诊断为'左上臂桡神经麻痹',给予肌注鼠神经生长因子,口服甲钴胺、维生素B1等药物治疗20 d后,疗效不明显,
【总页数】1页(P373)
【作者】樊金灼;贺雄
【作者单位】解放军总医院海南分院,海南三亚572004;重庆市第九人民医院,重庆400700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245.9+7
【相关文献】
1.电针、穴注、理疗结合治疗桡神经麻痹
2.电针艾灸拔罐结合中频脉冲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疗效探究
3.电针结合艾灸治疗突发性耳聋40例
4.电针艾灸拔罐结合中频脉冲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疗效探究
5.艾灸结合电针治疗小儿面神经炎临床观察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电针合恩经复穴位注射治疗顽固性面瘫46例

电针合恩经复穴位注射治疗顽固性面瘫46例

周围性面瘫是针灸科的常见病种,我们经过长期临床观察发现按H-B 面神经功能评价系统分级为Ⅴ级以上,且电针断续波刺激面神经瘫痪肌群收缩反应不明显的患者,此类患者预后不佳,常发展成为顽固性面瘫,从而遗留下不少后遗症,影响生活[1]。

为减少面瘫的后遗症,我们采用电针结合恩经复穴位注射治疗,经过6个疗程临床观察,疗效显著,现报道如下。

1临床资料1.1诊断标准目前没有统一的标准,我们把符合周围性面瘫诊断标准,按H-B 面神经功能评价系统分级为Ⅴ级以上,且电针断续波刺激面神经瘫痪肌群收缩反应不明显的患者定为顽固性面瘫。

1.2一般资料选择2007年5月~2008年12月就诊于我科属H-B 面神经功能评价系统中分级为V 级以上,且电针断续波刺激面神经瘫痪肌群收缩反应不明显的患者作为观察对象。

将92例患者根据门诊病历单双号随机分成治疗组和对照组。

治疗组46例,其中男24例,女22例;年龄最小6岁,最大72岁,平均39.4岁;左侧面瘫22例,右侧面瘫24例,Bell 面瘫38例,Hunt 面瘫8例。

对照组46例,男22例,女24例;年龄最小5岁,最大79岁,平均37.2岁;左侧面瘫23例,右侧面瘫23例,Bell 面瘫37例,Hunt 面瘫9例。

2组患者在年龄、性别、病因等方面,经统计学处理,无显著性差异(P >0.05),具有可比性。

2治疗方法2.1治疗组针刺患侧阳白、攒竹、太阳、下关、颧髎、地仓、承浆、水沟、对侧合谷;电针加阳白、下关、颧髎、地仓,用断续波,留针30min 。

每日1次,每个疗程10次,疗程之间间隔2d ,以治疗6个疗程为观察对象。

如6个疗程结束后,面神经功能未达到1级者还可继续治疗。

发病12d 后进行穴位注射,取穴:攒竹、太阳、颧髎、地仓,任取2穴以恩经复18μg (≥9000AU )用2m L 注射用水溶解后,隔天注射1次。

2.2对照组穴位注射采用弥可保注射液代替恩经复,剂量为500μg /支,取穴及穴位注射方法同治疗组。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 1 年 7月 01
3 l
针灸治疗呃逆 4 9例临床观察
徐 冬梅 ’ 陈发 金 张 贵 荣 邢 伟 莺 ‘李祖 秀 胡 青 摘 要: 目的 : 察针 灸 对呃 逆的 治 疗作 用 。方法 : 用针刺 治 疗 , 穴 : 观 采 主 内关 、 渠、 经 复溜 ; 穴 : 三 里 、 配 足 中脘 、 中、 膻 丰隆 、 阴陵泉 ; 留针 1分 钟 , 5 经渠 用 ̄ ' ; 溜用 泻 法 ; 用迎 随补 泻手 法 , 它的 穴位 用平 补 平 泻法 , 日1 ,次 为一 疗程 。结 果 :9 患者 , b -复 a 采 其 每 次 5 4例 治愈 4例 , 5 49 . 好 转4 , . 有 效率 为 10 结论 : 刺 对呃 逆具 有 良好 的治疗 作 用。 1 2 %, 8 例 占81 %, 0 %, 针 关键 词 : 刺 ; 逆 针 呃
4 ,占 8 %,其 中 2次 治愈 2 例 , 例 . 1 O 4次治 愈 1 , 次 治愈 l 0例 5 5 例, 显效 4 , 率 10 例 有效 0%。
3 典型 病历
王某 , ,8 , 部 。20 男 3岁 干 09年 7月 1 日 诊 。主诉 : 逆 1 2 就 呃 周 。自述 1 周前 , 中午急 食 后 , 游 泳 , 后感 到 呃逆不止 , 而 去 尔 声短 频 , 能 自制 , 不 胃脘 不痛 , 诊 本 院 内科 , 输 液 ( 就 予 具体 不 详 ) 治 等 疗 , 逆不止 , 躁不安 , 少 , 差 , 便正常 , 淡苔薄白, 呃 烦 纳 眠 二 舌 脉 弱 。既往 健康 , 否认 “ 炎 ”“ 肝 、肾炎 ”“ 核 ” 、结 等病 。证 属 : 呃逆 ; 治 1 临床资 料 则: 降逆止呃。取穴 : 内关 、 经渠、 中脘、 阴陵泉、 复溜, 留针 1 分钟 5 1 一般资料 :9 . 1 4 例均为门诊病例 , 男性 2 例 , 9 女性 2 例 ; 0 年龄最 后 , 呃逆停 止 , 即取针 未 再复 发 。 立 小2岁, 9 最大 8 岁 , 6 平均 5 . ; 2 9岁 病程最短 1 , 天 最长 3年。 4 讨 论
1 . 2治疗方法 : 患者取平卧位 , 安静休息 1 分钟。 5 治疗前予调节病
人 的情绪 , 以消 除病 人 紧 张 因素 , 作 好 思 想工 作 , 除 顾 虑 , 先 消 饥 饿 , 神 紧张者 禁治 。取穴 宜少 不 宜多 , 不 宜过 重 。患者 平静 精 手法 呼吸 , 放松思 想 , 予治 疗 。 施 术 部位 : 刺 前予 常规 消 毒 , 穴 : 针 取 内关 、 渠 、 经 中脘 、 三 足 里、 丰隆 、 中、 膻 阴陵 泉 、 溜 。以上 穴位 , 替治 疗 。留针期 间 , 复 交 随 时注意观察病人 的精神状况 , 问病人感觉 , 询 留针 1 分钟 , 5 呃逆 停止 , 即拔 针 。 立 针刺 手 法 : 用 迎 随补 泻 及 呼 吸补 泻 相 结 合 手法 , 渠用 补 采 经 法, 补肺 宣通 肺 气 , 溜用 泻 法 , 它 经 穴用 平 补 平泻 法 , 复 其 以泻 上 逆之 气 , 复 阴阳 。 平
《 黄帝内经》 “ 日: 胃为气逆为哕为恐。 针刺治疗 , 胃降逆止 ” 和 呃。 景岳全书 ・ 《 呃逆》 “ 日:然呃之由, 总有呃逆 。 “ ”凡杂证之呃, 虽
由气 逆 , 有 兼寒 者 , 兼 热 者 , 因 阳气 竭而 逆 者 , 察其 因 而 然 有 有 但 治气 , 自无不 愈 …… ” 。饮 食不 节 , 志不 和 , 亏虚 , 之外 邪 情 正气 加 侵袭 是导 致 呃逆发 病 的病 因 。 肺 和 胃 , 宣 降道止 呃 为治疗 大法 。 经 渠为 手太 阴肺 气 的经穴 , 宣通 肺气 , 之功 , 补法 ; 具有 补肺 采用 内关 和胃理气 , 镇静止呃; 中、 膻 中脘为治疗呃逆的常用穴位; 膻中为心 包之“ 穴 , 募” 又为八会穴中的“ 气会”能宽胸理气 , , 降逆止呃; 中脘 为局 部取 穴 ,腧 穴所在 , 治所 在 ;复 溜系 足少 阴肾经 的经穴 , “ 主 ” 用 泻法 , 降逆止呃 , 平复阳气; 阴陵泉, 丰隆, 调理脾胃之经气 , 达到理 气 和 胃, 降逆安 神止 呃之功 效 。并嘱 患者平 日忌 生冷辛辣 之物 , 避 2 疗 效观 察 免冷 空气刺 激 , 体 内处 于一个 “ 保持 阴平 阳秘” 精神状 态。 2I . 疗效 标准 : 痊愈 : 疗病 自觉症 状 完 全消 失 , 恢 复 正常 。 参 考文献 经治 舌脉 短时 间 内无发 作 。 显效 : 状基 本 消失 , 复 发但 较治 疗前 明显 【 王 秀清 , 文 江 . 刺 治 疗呃 逆 3 【. 灸 临床 杂 志 ,9 71 症 偶有 1 1 吴 针 5例 J针 ] 19 , 4 ( )2. 3 :6 减轻 。无效 : 状治 疗前后 无 变化 。 症 2 姜 顽 20, () -9 2 5- 2 . 2治疗结果 :9例呃逆患者 , 4 经治疗痊愈 4 , 9 . 显效 『] 秀新. 因性呃逆康复 治疗 中华理疗杂志,00 31:85. 5例 占 1 %; 8 【 朱 慧. 治疗呃 逆 4 3 】 针刺 9例【. 灸 临床 杂志 ,0 31()3. J针 】 20 , 3 :9 9
中图分 类 号 : 263 R 5 .1 文献标 识 码 : B 文章 编号 :06 0 7 (0 11— 0 10 10 — 992 1 )40 3— 1
பைடு நூலகம்
呃逆系由邪气与积滞 中阻 , 或暴怒气逆, 胃膈气失宣降所致。 见证为呃逆连续 , 声短而频。如偶然发作者, 不治 自愈。如发作不 止, 则宜宽膈 和胃, 降逆调气 , 内关 、 可取 足三里或巨阙、 膈俞。 黄 《 帝内经》 “ 日:谷人于 胃, 胃气上注于肺。今有故寒气与新谷气 , 俱 还入于胃, 新故相乱 , 真邪相攻 , 气并相逆 , 复出于 胃, 故为哕。 在 ” 治疗上, 灵枢 ・ 如《 杂病》 篇说 :哕, “ 以草刺鼻嚏 , 嚏而已, 无息而疾 迎引之立已, 大惊之亦可 已。” 至今对呃逆之轻者 , 仍有其实用价 值。针刺治疗呃逆具有其独特 的临床疗效 , 现报道如下。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