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思想品德命题漫谈

合集下载

中考政治-中考思想品德的命题反思与收获精品

中考政治-中考思想品德的命题反思与收获精品

中考政治-中考思想品德的命题反思与收获精品中考思想品德的命题反思与收获我有幸作为教学一线的代表,亲历了全省中考命题的全过程,并得到了命题组专家的精心指导,感受很深,收获很大。

今天受省教研室委托,将围绕中考命题的感受及我们应采取的教学对策这个话题,谈一谈自己的粗浅体会。

敬请批评指正。

一、命题感受中考命题是一个任务艰巨的工作,时间短、任务重、责任大、题难出,但是收获也很大,是对自己的能力的一个检验和提高。

入围时间1个月,但第一周是务虚,最后一周是考试,真正的命题时间是两周左右,而06中考要命制4套题,课改区正副题,非课改区正副题。

同时中考命题的责任很大,要考虑到方方面面的利益,命题专家组对命题教师的要求是不能仅仅代表自己学校的水平,要从全省的范围去审视试题,不能出现偏难怪的试题,命题不是为了展现教师个人水平,而是为中考服务,要为全省考生负责。

而且试题的命制过程也十分艰苦,一道题往往是推敲之后的推敲,反复之后的反复,可以说是千锤百炼。

过程虽辛苦,但收获很多,对于自己的教学有帮助。

对如何提高教师的自身素质也有了新的认识。

我们应该在以下4个方面锻炼自己。

仔细认真是一种能力,不仅仅是态度。

统筹兼顾的能力,多角度思考问题,站在全省学生的视角审视每一道题,题是为考生出的,服务于中考阶段检验和选拔功能,不能主观,不能偏激。

潜心工作是一种能力,尤其是动笔的能力,语言文字的表述能力。

协调合作是一种能力,在合作中学习,能和其他教师和专家一起工作确实收获良多。

平时教学中应该多注意与人合作,“三人行,必有吾师”。

在这个领域,每个人都有学习的地方,每个人都是一本厚厚的书,学无止境。

二、对中考的一点认识命题是一个专业水平提高的过程,同时能零距离的对中考有个直观的认识和整体的了解,认识有三:1、中考从知识立意转向能力立意。

注意考查考生的学习能力,是中考政治命题一贯奉行的指导思想,也是实施开卷考试命题的指导思想。

而以往在“应试教育”的影响下,命题是以知识覆盖面为主导,对能力的考查则带有随意性。

思想品德试卷命题心得

思想品德试卷命题心得

思想品德试卷命题心得命题,对于任何一位教师来说,是一项必备技能。

命题水平也往往成为衡量一位教师教学水平高低的重要标尺之一。

笔者在从事初中思想品德课教学的十多年中,发现由于学科的特殊性,思想品德练习与试卷的命题经常会在内容上有较大的变化,比如教材版本的变动、教学内容的调整、时事政治材料的变化等。

但是在这些调整与变化的背后,却有着相对稳定的命题思想和方式。

笔者就近年来思想品德教材命题特点,谈几点体会。

巧用文学作品俗话说:文、史、哲不分家。

思想品德课教师应当有相当的文学、历史素养,对文、史、哲方面的知识应当是触类旁通的。

在为苏教版八年级上册的期中考试命题时,笔者读到一篇文章,介绍一位清华学霸的奋斗历程。

当时就想到了陆游和冰心的两首诗,无独有偶,恰巧与本册教材的第一单元――《自立自强》案例相似。

此单元一共有三课,分别是:《好习惯受用一生》《积极的生活态度》《优良的意志品质》。

于是,笔者脑海中立刻有一个念头闪现,要引用文学作品来命题,让学生学会用思想品德课上所学到的知识来领悟和分析文学作品反映的现象。

于是笔者编写了如下题目:材料一:陆游有诗云:“古人学问无遗力,少壮工夫老始成。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

”材料二:冰心的《繁星・春水》:“成功的花,人们只惊羡她现时的明艳!然而当初她的芽儿,浸透了奋斗的泪泉,洒遍了牺牲的血雨。

”①材料一,对我们中学生培养良好学习习惯有哪些启示?②有人认为:习惯的力量是巨大的,它使人终身受益。

如何看待这个观点?此题考察的是八年级上册第一课《好习惯受用一生》中如何培养好习惯及习惯对人的影响这两个知识点。

由于所运用的文学作品都是学生耳熟能详的材料,在语文学科角度,这些文学作品自有它的深刻内涵,师生教学活动中对它的分析都是带着语文学科的特点进行的。

而笔者认为,同样的材料,从不同的角度来看待,会有不同的教育意义。

上述文学作品,从思想品德中心理品质的角度来分析,就是另外的收获了。

活用时事热点作为思想品德课教师,必须要有敏锐的感知力和洞察力,对时事政治材料要给予充分的重视和领悟。

中考思想品德学科命题思考

中考思想品德学科命题思考

中考思想品德学科命题思考一、命题的要求1、命题的指导思想:贯彻国家的教育方针,推进中小学实施素质教育;实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减轻学生过重的负担,促进学生生动、活泼、主动学习。

加强与社会实际和学生生活实际的联系。

既要重视学生解决问题的结论,也重视得出结论的过程以考查学生的思维能力和思维方式,客观、公正地考核评价学生对所学知识的掌握情况,思想觉悟的提高情况,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形成情况,以及包括思维能力、判断能力、创新能力、动手能力、合作能力等培养提高情况,引导学生学会做人、做事、学会交流,为全面发展奠定基础。

2、命题的原则:第一、根据《课程标准》进行命题。

考试的内容要以课程标准为依据,体现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方向,体现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新课程理念,发挥考试评价的导向作用,突出能力立意,注重试题与社会实际和学生生活的联系;注重考查学生对知识与技能的掌握情况,特别是考查学生在具体情境中运用所学知识分析、综合、解决问题的能力;注重考查学生对知识与技能的理解和内在联系,以及学生对知识系统、网络的建构能力与水平。

第二、根据《考试说明》确定试题的范围及题型。

考试说明中规定了考试的目标、能力要求、考试形式、试题结构、考试的具体内容即考点和样题。

命题时要严格按照《考试说明》中的这些规定进行命制,尤其是内容不能超纲、不能扩大范围,而且《考试说明》中的样题非常典型,具有一定的导向性,是命题时的最好参照。

第三、注重考查“三维教育目标”的达成度。

落实“情感、态度、价值观”、“能力”、“知识”的课程目标,既要重视考查学生道德、心理健康、法律和国情教育等方面基本知识的掌握情况,又要考查学生在具体情景中运用知识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试题的着眼点和着力点主要放在考查能力上,更要关注学生在运用知识分析和解决问题过程中体现出的情感、态度、价值观。

加强与社会实际和学生生活实际的联系,注意理论和实际相结合,结合学生平时可能组织或者参与的演讲、辩论、研究性学习、社会实践活动等的实际情况来设计试题,考查学生的参与意识和参与能力,学以致用。

对思想品德考试命题的思考

对思想品德考试命题的思考

对思想品德考试命题的思考肥城市教学研究室董家新二〇一〇年三月一、前提条件(一)深入研究、准确把握课程标准和教材内容。

考试内容以课程标准为依据,以教材内容为蓝本。

因此命题设计首先应该深入地研究课标及教材内容,把握教学目标及相关要求。

1、思想品德课是为初中学生思想品德健康发展奠定基础的一门综合性的必修课程,具有思想性、人文性、实践性及综合性的特点。

思想品德本质上不是一套知识体系,而是致力于道德品质和人文精神的习得和养成的课程。

思想品德必须做到言行一致。

在命题中应体现以上特点2、思想品德课程标准根据思想品德教育的目标,从初中学生的认知水平和生活实际出发,围绕成长中的我,我与他人,我与集体、国家和社会等关系,整合道德、心理健康、法律和国情教育等内容,依次设置了“情感、态度、价值观”、“能力”、“知识”三个维度的目标。

在命题时,突出对基础知识的考察,但是对基础知识的考查决不会是大量简单的知识再现,而是创设具体的现实情境,让考生多角度、多层面调用所学知识灵活分析、解决问题,即命题会侧重对能力的考查。

知识是能力的载体,能力的发挥是对基础知识的运用。

由于“情感、态度、价值观”很难可以通过一某几道试题真实检测,因此对“情感、态度、价值观”的考查往往是渗透在对知识与能力的考查之中,侧重“引导”,让学生在具体情境中体验,在反思中明理,在明理中导行,“积极引导学生学习做负责任的公民、过积极健康的生活”(课程的追求),学生答题的过程就是一次明辨是非、自我教育的过程。

(2008年江苏南通中考试题):2007年8 月的一天,在某地的一辆公交车上,刚刚初中毕业的小萌同学发现坐在她右前方的一对男女一边吃着水果,一边将垃圾随手乱扔。

小萌同学见状将车内垃圾篓放到那名男青年座位旁,说;“叔叔,请把果壳扔进垃圾捅吧。

”不料,男青年竞将垃圾捅踢到一边,还故意将果壳扔得更远。

不一会,女青年回头见小萌还在看她,就冲着小萌辱骂起来,并说:“要你管闲事?你这么爱检垃圾,就到大街上检去!”小萌回答说:“我看到了,我就得管。

中考思想品德命题分析

中考思想品德命题分析

中考思想品德命题分析一、命题原则近几年的市中考思想品德试卷充分体现了思品课程“以初中学生逐步扩展的生活为基础,坚持正确价值观念的引导与学生独立思考,积极实践相统一的原则。

”以及贯彻三个贴近,即:贴近学生、贴近生活、贴近实际的原则。

二、题型分析市中考思品试题的命制坚持稳中求新,凸显特色。

试题在考察初中学生所学知识的基础上,突出以能力立意为主的命题思路。

关注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注重培养学生的探究意识,考察学生的创新思维、创新精神以及分析与解决问题的能力。

具体题型分为四类。

(一)单项选择题。

选择题一般由2个时政题和6个考察基础知识的问题构成。

时政题注重考查事关国家政治、经济、科技方面的重大时事,以引导学生关心社会发展,关注国家大事。

在考查形式上,注重基础知识的组合型的选择题占重要的比率,这样的题型设计更能全面的考察学生的分析、推理与判断的能力。

(二)情景分析题。

情境分析题以生活情境材料为载体,并根据情境材料设计相应的问题。

使学生通过对情境材料的分析、推理、归纳进而解决预设的问题。

背景材料的选择贯彻“三贴近”的原则,通常选取本地或当下社会关注度比较高的热点问题,或与学生日常生活息息相关的生活情境作为背景材料。

问题的设计也尽量贴近学生特点,易于引发学生的共鸣和思考。

.(三)价值判断题。

该题型多以简小情境和陈述性语言呈现。

表达言简意赅、设计简单灵活。

既关注考生对是非判断能力的考查,又关注考生理解分析能力和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考查。

在关注考生知识运用、能力提升的同时,不忘关注考生的价值取向和行为养成教育。

问题的设计往往带有一定的价值取向和行为标准,对于澄清学生对所学知识的模糊认识,贯彻落实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养有很大帮助,属于判断说理型考题之一。

(四)生活实践题。

生活实践题的命制一般以国家或当地重大时事为命题素材,涉及政治、经济、文化、科技创新、社会生活及青少年品德养成等诸多领域。

充分体现了思想品德中考试题的时效性和社会性。

略谈初中思想品德命题的基本原则和方法

略谈初中思想品德命题的基本原则和方法

础知识 的考查绝 不是简单 的知识再认 和
再现 , 而是创设具体 的现实情境 , 考查学 生对知识 的理解和运用能 力 ,即命题应
体现对基本技能 的考查 。如 :
(0 0 南 宁 市 ) 0 0年 2月 2 21 年 21 8日
力, 又有利 于学生增强社会责任感 , 发 激 爱 国家 、 爱家乡 的情感 , 提高完善 自我的
本文就初 中思想品德命题 的基 本原则和 方法 , 一些个 人的认识 。 谈

① 让世界 了解 中国的愿望
② 我 国坚持对 外开放 ,以积极 的姿
态走 向 世 界 的 态 度
③我 国坚持 学 习、借鉴和吸 收一切
外 来文 化 的 思想

思 想 品 德 命 题 的 基 本 原 则
理论 联系实际是思 想品德课考查评 价的需要 ,也是衡量思想 品德试题质量
( )掌 握 各 种 题 型 命 制 的 基 本 方 二
法。
掌握 的重点知识 。 在此设置迷惑点 , 考查
了考生对重点 知识 的掌握情 况 ,是一 道
以知识为 载体 考查学生三维 目标 的难 得
的好题 。 我们在命题 中, 创设 的背景材料 要紧密联 系学 生生活实 际 ,将正确 的价 值 引导蕴 含在 鲜活 的生活 主题 之 中 , 使 教材知识 与学 生生活结合起 来 ,学生 通
A. 只有把夜 市取缔 , 中山路 的卫生
问题 才 能彻 底 解 决
A. ①②③ B ①②③④ .
C. ①②
对 单元覆盖面应达 到 10 课 的覆盖 面 0 %,
达 到 8 %以上 , 全 面 兼 顾 , 出重 点 。 0 要 突
B 食 客 乱 丢 垃 圾 的行 为割 裂 了权 利 .

初中道德与法治学科考试命题方向思考

初中道德与法治学科考试命题方向思考

初中道德与法治学科考试命题方向思考初中道德与法治学科作为培养学生道德观念、法律意识和公民素养的重要课程,其考试命题的方向和内容对于引导学生学习、教师教学以及课程评价都具有重要的导向作用。

本文将从当前初中道德与法治学科考试命题的现状出发,分析存在的问题,并提出针对性的改进建议,以期为今后的考试命题提供参考和借鉴。

一、初中道德与法治学科考试命题现状及问题1.重视知识记忆,轻视能力考察目前,初中道德与法治学科的考试命题大多侧重于考察学生对基础知识的记忆,而忽略了对学生思维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的考察。

这种考试导向容易造成学生死记硬背、不求甚解的现象,不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

2.考点重复,缺乏创新在初中道德与法治学科的考试命题中,常常出现考点重复的情况,如诚实守信、爱国主义等。

这些考点固然重要,但在反复出现的过程中,容易导致学生产生厌倦感,影响考试效果。

此外,一些命题缺乏创新性,无法有效检测学生的真实水平。

3.理论与实践脱节初中道德与法治学科的考试命题往往偏重于理论知识的考察,而忽略了对学生实际操作能力的考察。

这种命题方式容易导致学生理论知识丰富,但实际操作能力不足,无法将所学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中。

三、初中道德与法治学科考试命题改进建议1.增加能力考察比重为了更好地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建议在考试命题中增加对能力的考察比重。

可以通过设计一些具有开放性的题目,引导学生进行深入思考和探究,培养其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

例如,可以设置一些情境题、案例分析题等,让学生在具体情境中运用所学知识进行分析和判断,从而检测其解决问题的能力。

2.创新命题方式,丰富题型为了避免考点重复和缺乏创新的问题,建议在考试命题时注重创新题型的开发和应用。

可以尝试引入一些新的题型,如填空题、选择题、连线题等,让学生在多样化的题型中全面检测自己的知识掌握程度。

同时,在命题时可以结合时事热点、社会生活等元素,使试题更具现实意义和时代感。

思品命题研究文档

思品命题研究文档

初中思品命题研究郭春霞我在教学之余也在研究思命题,下面谈谈自己的几点看法。

一、关注新课标,弄清命题目标走向。

《初中思想品德课程标准》(2011年版)所倡导的课程的基本理念是考试的方向和要求,课程标准将正确的价值引导蕴涵在鲜活的生活主题之中,把握好这一点是至关重要,因为新的课程标准的核心变化必然会影响到命题的指导思想,特别是核心价值观、生命教育、公民责任意识教育这些主要精神,一定要引起重视,因此最后的复习一定要注重课内课外相结合,鼓励学生在实践的矛盾冲突中积极探究和体验,通过道德践行促进思想品德的形成与发展。

根据考试的性质和目标,命题的指导思想由过去的“试题应坚持能力立意为主”,调整为“试题应坚持价值立意的基础上,突出能力立意”,这要求考生必须依靠自己的所学知识来独立思考答题,靠抄课本、资料的现成答案获取高分的可能性减小,着重考查考生运用所学知识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做到学以致用。

无论是选择题还是非选择题,试题注重学科知识的内在联系,综合性较强。

对于开放性试题,注重对基本知识的理解,做到融会贯通。

如果没有一定的知识积累和储备,没有对基本知识的深入理解,没有对知识的整体把握和运用的能力,难以进行理想作答。

二、认真研究各部分考点变化,把握命题方向1、关于时事政策教育:时政的选取必须以党和国家的重大路线、方针、政策为线索确立,具有全局性、长效性;或以重大热点事件为线索确立,具有时效性。

同时还要关注有关热点材料,这些热点材料与教材紧密相联,与学生的生活紧密相联。

选取的热点既要贴近社会实际,又要贴近学生实际,是学生所熟知的问题,是学生关注过、思考过、体验过的事件或者学生必须关注,必须熟悉的问题,这些问题往往是命题的题眼如雾霾问题、全面深化体制改革的问题、国家安全问题(含十一个方面)、民族团结问题等。

2、关于道德部分:明确新增变化考点:涉及两个主题,生命意识教育和竞争与合作,这一部分的考点特别强调加强对中小学生生命意识教育和公民意识教育的基本思想。

浅谈思想品德中考试题命制的科学性

浅谈思想品德中考试题命制的科学性

浅谈思想品德中考试题命制的科学性初中毕业、升学考试是义务教育阶段的终结性考试,试题命制应严格按照《课程标准》和考查知识要点进行,杜绝设置偏题、怪题,杜绝试题命制的随意性。

初中毕业和入学考试试题应具有较高的信度和效度、必要的区分、覆盖范围和适当的难度。

我们应该注意问题的科学性。

所谓思想道德试题体系的科学性,是指试题必须符合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的基本原理和基本理论,以及有关的路线、原则、原则、原则和要求,党和国家的政策、决议和讨论;必须符合中国现行宪法和法律的有关规定;必须符合社会主义道德、伦理、社会交往常识等相关知识;它必须遵守自然科学的原则、法律和规则。

在试题体系中,要深入理解和掌握标准教材,保证试题内容的正确性,设计的试题内容不存在政治、思想、智力、技术等方面的错误。

试题表达要规范,问题要清晰,语言要简洁,图形要清晰,专业术语要准确。

试题体系应考察学生对知识结构体系的整体把握,反映课程标准对学生“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维目标的基本要求。

根据问题组织的答案应符合课程标准的规定。

参考答案应简洁、简洁、准确和结论性。

所涉及的内容不应与要求较高的内容发生争议或冲突,并经得起审议。

答案应该避免模棱两可。

思想品德中考试题要依据课程标准、时事政治、宪法和相关法律命制。

主要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的掌握、在具体情境中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试题要坚持正面的、积极的价值取向,要体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注意情感态度价值观的考查。

试题应体现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强调人与自然、社会协调发展的现代意识,注意结合社会热点、焦点问题,以引导学生关注国家、人类和世界的命运。

试题命制要切实体现素质教育的要求,加强与社会实际和学生生活实际的联系,重视对学生运用所学的基础知识和技能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的考查,有助于学生创造性的发挥。

但在高考试题中仍然存在一些问题和答案。

对初中思想品德中考试题命制的思考

对初中思想品德中考试题命制的思考

(四)搜集相关材料(网络、各类试卷、报纸、杂志——社会热点、地 方热点、生活实例、名言警句等)
(五)编制试卷内容(命制过程:选编——改编——原创;分析说明 题——简答题——选择题——判断题) (六)审查修改试题(试题有无知识性、导向性错误;难度上有没有把 握好尺度;考点有没有重复;点面是否顾全;文字表述是否规范严密) (七)拟定试题答案
理解(%)
运用(%)
2014年 2015年
四、命题原则
(一)基础性原则 (二)发展性原则 (三)公平性原则 (四)清晰性原则 (五)科学性原则 (六)人文性原则
四、命题原则(一)基础性原则
基础性是中小学教学最重要的最本质的属性。基础知识与基 本技能是教学的重要目标,扎实的双基是提升学生素养,是 学生能力发展的先决条件。 我们在命题时要根据教学目标,突出对基础知识、基本技能 的考查,要重点考查那些对形成学生的学科素养具有重要性、 典型性、价值型的主干知识,要以大部分学生都能达标为底 线,使大多数学生在练习时都能获得成功的喜悦,从而对政 治学科产生浓厚的兴趣。不求知识的“全”和“细”,不要 在细枝末节上兜圈子,不要故意用难题、偏题、怪题来为难 学生,挫伤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建议:易、中、难比例=平时(6:2:2)
二、命题关键(四)区分度
试题区分度是指题目对学生实际水平的区分程度。一般而言, 能力高的学生得分高,能力低的学生得分低。 鉴定区分度的主要指标:难度
难度 区分度 1.0 0.9 0.8 0.7 0.6 0.5 0.4 0.3 0.2 0.1 0.0 0.0 0.2 0.4 0.6 0.8 1.0 0.8 0.6 0.4 0.2 0.0
(八)试答试题内容
(九)调整试题答案 (十)编排试卷答卷

初中教师培训课件:初中思想品德命题研究浅论

初中教师培训课件:初中思想品德命题研究浅论

材料分析题案例分析
材料分析题案例
01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02
某市出台了《城市生活垃圾分类管理办法》,要求各单位和个
人按照规定分类投放垃圾,对违规者将进行处罚。
材料二
03
某校开展了“垃圾分类从我做起”的主题活动,呼吁师生共同
参与垃圾分类行动。
材料分析题案例分析
问题
请结合材料,谈谈你对垃圾分类的认识。
初中教师培训课件初中思想 品德命题研究浅论
目录
• 初中思想品德命题研究的重要性 • 初中思想品德命题的常见类型 • 初中思想品德命题的技巧与方法
目录
• 初中思想品德命题的案例分析 • 初中思想品德命题的挑战与对策
01
初中思想品德命题研究的 重要性
提高学生综合素质
03
提升学生道德素质
增强学生社会责任感
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
通过思想品德命题研究,鼓励学生提出新观点、新思路,培养学生 的创新思维能力。
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能力
通过思想品德命题研究,引导学生对问题进行深入思考和评价,培 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能力。
促进教学改革
01
更新教学理念
通过思想品德命题研究,推动 教师更新教学理念,从传统的 知识传授转向注重学生综合素
02
思维能力考查的形式包括论述题 、案例分析题等,有助于提高学 生的分析、判断和解决问题的能 力。
结合实际,注重应用
命题应与现实生活相结合,注重考查 学生对所学知识的实际应用能力。
结合时事热点、社会现象等设计题目 ,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 题,提高其综合素质和应用能力。
创新题型,激发兴趣
05
初中思想品德命题的挑战 与对策

道德与法治中考命题的思考

道德与法治中考命题的思考

道德与法治中考命题的思考中考作为义务教育阶段的重要考试,对于学生的学业评价和未来发展具有关键作用。

道德与法治这门学科在中考中的命题,不仅影响着学生的学习方向和重点,也关系到学生价值观、道德观和法治意识的培养。

因此,对于道德与法治中考命题的思考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道德与法治中考命题应当紧密围绕课程标准。

课程标准是教学的依据,也是命题的指南。

命题者需要深入研究课程标准,准确把握课程目标、内容标准和教学要求,确保命题的内容和难度符合课程标准的规定。

这样可以避免命题的随意性和盲目性,使考试更具科学性和权威性。

在命题内容方面,应注重知识的基础性和综合性。

基础性知识是学生进一步学习和发展的基石,中考命题应涵盖道德与法治学科的基本概念、原理和观点。

同时,也要强调知识的综合性,将道德、法律、国情等方面的内容有机结合起来,考查学生综合运用知识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例如,可以通过一个具体的社会现象,要求学生从道德、法律等多个角度进行分析和评价。

情境化命题是当前中考命题的重要趋势。

通过创设真实、生动的情境,让学生在具体的情境中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能够更好地考查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思维。

情境可以来源于学生的生活实际,如校园生活、家庭生活、社会热点等。

比如,以学校组织的一次志愿者活动为情境,考查学生对关爱他人、服务社会等知识的理解和运用。

此外,道德与法治中考命题还应关注时代热点和社会发展。

社会在不断进步,新的问题和挑战不断涌现。

命题应紧跟时代步伐,将最新的时事政治、社会热点纳入考试范围,引导学生关注社会、关心国家发展。

比如,结合当前的生态文明建设,考查学生对可持续发展理念的认识和理解。

命题的难易程度要合理把控。

过难会增加学生的学习压力,打击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过易则无法有效区分学生的学习水平。

命题者应当根据学生的认知水平和教学实际,合理设置试题的难度梯度,既有基础题考查学生的基本知识掌握情况,又有提高题考查学生的思维能力和综合素养。

浅谈思想品德学科试题的命制

浅谈思想品德学科试题的命制

浅谈思想品德学科试题的命制命题应从哪几方面入手和如何解答开放性试题一直是困扰我们学科教师的一个问题。

沈阳市思想品德学科自2005年恢复中考以来,2006年我区首次参与中考。

对于思想品德学科来说,搁置10多年后又恢复为中考学科。

所以,对于学科教师来讲,命题的能力和水平亟待提高,因此,与本学科教师交流学科试题的命制,我觉得非常有必要。

一、试题命制的意义1、命题的能力和水平体现学科教师的专业素养。

现在,有一个现象,考查教师的教学水平往往主要看课堂教学,课上的好,就认为是教学水平高。

其实不然,我认为:能否设计和准确编写练习题也应该是评价教师教学能力和水平的一个条件。

(因为,考试评价的基础和前提是命题,命题的质量决定评价的信度和效度。

)研究命制试题有利于提高教师课堂教学的实效性,有利于提高教师教学研究的能力,有利于提高教师的教育教学质量。

2、好的试题能够开阔学生的视野,给学生以教育和启迪,促进学生的发展。

还能起到巩固知识,训练思维,检验学习成果的作用。

二、试题命制的程序1、研读课标、研读教材,依据课标确定各课、节的知识要点,并将各课、节的知识要点编制双项细目表。

编制双项细目表的好处是(1)、考查知识点在教材中的覆盖面。

(2)、考查重点是否遗漏。

(3)、诊断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2、试题的编制和标准答案的制定。

(1)、试卷的组织①长度的设计(几版)②试题的排列由易到难③各题分值的确定(2)、试卷的检查①分值是否准确(总分有无误算)②文字表达是否清晰、准确、规范。

③答案分值与试题分值是否一致,试卷长度的把握。

3、关于不同层次的命题要求依据课标,按识记、理解、运用三个层次划分能力层次。

(1)、识记(认知):是对有关事实、概念、原理和观点的再认和再现能力。

这一类试题主要考查“是什么”的问题。

包括再认和再现。

再认:就是能够识别有关知识。

(再认多出现在选择题中)再现:就是记住有关知识。

(再现多出现在多选题或材料分析题中)例如:7、在我国,专门规范财产继承的法律是()A劳动法B物权法 C 继承法D民法通则(2)、理解:是在识记的基础上对有关知识的解释能力或分析能力。

八年级道德与法治试卷命题建议

八年级道德与法治试卷命题建议

八年级道德与法治试卷命题建议
一、命题思路
八年级道德与法治试卷的命题应以提高学生的道德素养和法治意识为核心目标,注重考查学生的理解、分析和应用能力。

命题应遵循科学性、公平性、导向性、综合性等原则,确保试卷的质量和水平。

二、命题内容
1. 基础知识:考查学生对道德与法治基础知识掌握的情况,包括道德规范、法治原则、公民权利与义务等方面的内容。

2. 案例分析:提供一些与道德与法治相关的案例,要求学生运用所学知识
进行分析,考查学生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3. 情境模拟:设计一些情境模拟题,让学生在情境中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考查学生的应变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4. 综合运用:结合社会热点问题,考查学生对道德与法治知识的综合运用
能力,引导学生关注社会现实,增强社会责任感。

三、命题形式
1. 选择题: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的掌握情况,题目形式简单明了,便于学
生快速作答。

2. 主观题:包括简答题、分析题、论述题等,考查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应用能力,题目形式多样,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四、注意事项
1. 确保命题内容的科学性和准确性,避免出现误导性内容。

2. 命题形式要符合学生的认知特点和实际需求,既要考虑知识的全面性,又要注重实际应用。

3. 保持试题的难度适中,既要保证大部分学生能够完成试卷,又要避免过于简单或过于困难的情况。

4. 注重试题的导向性,引导学生关注社会现实,增强社会责任感。

初中教师培训课件:初中思想品德命题研究浅论

初中教师培训课件:初中思想品德命题研究浅论
选择题第18题、张某身患绝症,他决定依法将自己财产的1/3 留给父母,另外2/3由自己10岁的儿子小明继承,并到公证处公 证。张某的行为是在行使对自己财产的 ,选择的财产继承 方式是 。 A.占有权 遗嘱继承 B.使用权 法定继承 C.处分权 遗嘱继承 D.收益权 法定继承
2、判断说理题则偏重于考查学生的是非判断和价值取向; 如第21题、价值判断(下列各题的叙述中,都包含一定的价 值标准或者是行为选择,请予以判断,在括号内写明“正确”或 “错误”,并简要说明理由。每小题 5分,计10分) (1)考试时,小飞诚实答题成绩反而不如那些作弊的同学。由 于没有把自己的答案给别人抄,还得罪了一些同学。为此,小飞 认为,诚信就意味着吃亏。(5分) 判断:( ) 理由: (2)有人认为:“喝酒驾驶,是个人的权利,他人无权过 问。”(5分) 判断:( ) 理由:
(一)、注重题目的思想性与教育性,要有积极 的、正面的意义,体现素质教育的理念。 (二)、要有利于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和 健康心理品质的培养;
如,选择题第3题:一个农民开着自己的旧卡车行驶在乡间的路 上,发现一辆车出了故障,便停车问司机是否需要帮忙。当那位被 送到当地服务站的司机不停地道谢并许诺付给他报酬时,农民说道: “一个人如果不能帮助需要帮助的朋友,那是多么糟糕的事情啊!” 几周后,农民收到一张福特牌卡车的提货单,签名为亨利· 福特,原 来那位司机就是美国汽车大王亨利· 福特。故事给我们的启示是 A.人与人之间需要合作,要学会合作B.交往中应平等的对待他人C. 每个人都有需要他人帮助的时候,要学会帮助他人 D.帮助他人一 定能得到他人的回报
(二)、选用的题型使用得当,能真正发挥该题型的功 能。即该题型能考查学生的什么能力。 1、选择题主要偏重于对学生基础知识的考查;

初中思想品德课中考命题的思考

初中思想品德课中考命题的思考

初中思想品德课中考命题的思考通过对新课标和新教材的学习,本人体会到本门课程具有自身特定的课程理念、教学目标、内容标准、实施原则和评价思想,这些都必须在教学和考试评价的全过程中坚定不移地贯彻,以确保课程功能的充分发挥,努力实现“帮助学生学习做负责任的公民、过有意义的生活”的课程总目标。

考试评价是促进学科教学健康发展,保证课程目标充分实现的一个非常重要的环节,对教学具有非常强的指引和导向作用;围绕考试评价组织进行的中考命题,也更应该坚决贯彻思想品德学科《课程标准》精神,努力按新教材的编写意图,切实把教学目标、课程资源和学生实际有机地结合起来,促进学生身心全面健康和谐发展。

鉴于此,根据课程改革关于考试评价的精神,对初中思想品德课中考命题有如下思考:(仅仅是个人观点)一、考试命题力求贯彻的基本思想中考思品学科命题的基本指导思想应是坚持有利于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努力提高未成年人的思想道德素质;有利于体现九年义务教育的性质,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有利于学校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减轻学生过重课业负担;有利于为高一级学校选拔合格新生。

命题主要贯彻的原则有:思想性原则、基础性原则、科学性原则、人文性原则、导向性原则等。

具体应该遵循的思想原则是:1.要努力体现新课程教学理念和教学评价理念。

新课程考试一定要体现新课程教学的理念,考试要为教学服务。

比如,思想品德学科教学以学生活动为主线,倡导生生互动、师生互动、学生与各类教学资源的互动,那我们的学科考试也不能不考活动,而且应该主要考查学生在各类情境中或各类模拟“生活”场景中应该怎么做、如何做、有哪些解决问题的办法措施等。

这样命题就能体现新课程的理念。

所以组织复习时也应该重点抓住教材中花边框里的活动进行有针对性的训练,帮助学生学会解决各种情境中应该怎么做的问题。

2.要以《课程标准》为命题的基本准绳。

《思想品德课程标准》是我们这门学科教学的纲,也是这门学科考试、命题的基本准绳。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初中思想品德命题漫谈一、思想品德试题的构成要素及命题的基本方法•(一)试题的构成要素•不论什么类型的试题,归纳起来皆由立意、情境、设问和答案与评判四个要素构成。

•1.立意立意反映考查目的,是试题的核心或主题。

包括知识与能力。

具体要求是:•(1)立意要正确实现考试目的,体现能力考查的主旨。

把握好能力立意,必须关注行为动词、提示条件和预设程度三个要素。

•(2)立意要准确,每题的考查目标应独立、完整。

•(3)立意要重点突出,考查目标要有层次和相关性。

•2.情境情境是实现立意的材料和介质,它关系着立意表达的程度。

•在试题中对情境设置的要求是:•(1)服从立意,(2)体现生活化。

(3)体现公平性。

(4)体现时代性。

•(5)保证科学性。

(6)体现适切性。

(7)呈现方式的多元性。

•3.设问•设问是试题的具体呈现形式,它关系着立意实现的程度。

对设问的具体要求是:•(1)围绕立意、根据情境进行设问。

•(2)设问要体现对考试内容的概括,要有针对性,要涵盖重点内容。

•(3)设问方式要新颖、巧妙、灵活,要有亲和性。

避免使用生硬的设问,要贴近生活实践和人们对问题的认识。

•(4)设问语言要准确、简明、通俗。

•4.答案与评判•(1)答案:答案一般分标准答案和参考答案。

•所谓标准答案是非此即错的答案,具有唯一性;所谓参考答案是提供参照,不作统一规定的答案,不具有唯一性。

•(2)评判•评判包括评定对错和判别成绩或优劣。

评定对错通常用“√”“×”等符号,也可用评语来表述,或两者结合起来使用;判别成绩或优劣通常有两种方法,一是打分数,二是用等第(如优、良、中、差等)来表示。

•评判既要客观公正,又要有一定的弹性。

评判不是教学的目的,而是诊断教学情况、激励学生进步的手段。

因此,在关注评判的准确性的同时,更要考虑人文性,让学生从评判中感受到关怀、鼓励和肯定。

•(二)命题的基本方法•从命题的方式分,通常有几下几种:•1.通过“创设情境”命题•这里的“情境”,是指环境、场面、场景等。

所谓“情境创设”,就是在题干中通过图画、典故、寓言等形式,创设一个具体的话语情境,然后围绕这个具体的情境创设试题,也称之为“情境创设”。

这是一种比较普遍而有效的命题方式,其优点在于形式比较灵活,能够覆盖较广的能力考查范围,问题指向明确,答案简洁并具有逻辑层次。

情境创设型试题的基本要求是:从材料中获取信息,对材料进行鉴别、比较、综合,充分利用材料所含有的实际问题及解决问题的思路和线索,引导考生运用有关的理论观点去识别和分析这些材料,进而回答从材料中提出的问题。

情境创设是在明确考核知识点的前提下,立足于能力与素质考查而采取的命题技巧方面的新举措,从而在功能上优于传统试题。

•(1)图像型试题(2)寓言典故型试题•2.通过客观事实命题•这种命题方式,通常是通过数字表格或文字的形式,表述某种社会事实,这其中,有的是自然界和日常生活中存在的具体事实,有的是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生活中出现的实际问题,有的是国内外社会热点问题。

这些事实中包含着尖锐的问题。

这种以事实命题方式的最显著特点,是它所提出的事实本身直接地就是问题,要求人们去解答。

以事实命题,不仅形象具体、确凿可靠,而且具有挑战性,它是一种普遍而有效的命题方式。

•事实类题型主要有两种形式:一种是题干以数字表格为主的形式,另一种是题干以一般文字为主的形式。

一般说来,题干以数字表格为主的试题,可以从表格的分类或数字的横向或纵向的比较中,直接地归纳提炼出观点;而题干以一般文字为主的试题,则需要作进一步深层的思考,找到所学相关原理来分析材料中所提出的实际问题。

这两种形式,不管那种形式,都在材料中给考生提供了答题的线索,即解题的突破口和基本思路,只要认真阅读材料,深入思考,就不难找到解题的钥匙。

•(1)日常生活型试题•这类试题一般是以自然科学和日常社会生活中的典型事例作为题干,就此提出问题,要求从中体现有关的原理,这类试题大多以选择题的形式出现。

•(2)重大社会现实型试题•所谓重大社会现实型试题,就是通过数字表格或文字,摆出社会政治经济生活中的重要现实,有的甚至是国内国际的重大事件,社会热点难点,要求考生运用相关知识加以分析和说明,从而考查考生运用知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这是题型的最大特点,就是它的尖锐的现实性。

•3.通过引用“话语”命题•近年来命题方式的一个重要特点,就是通过引用“话语”命题。

所谓引用“话语”命题,即是通过引用某种典型“话语”、思想观点,创造一个语言环境,要求考生对语言进行分析和评判,从而考查考生对基本观点、概念的掌握和运用程度。

•通过引用“话语”命题,通常是选取一种或几种思想观点,这些思想观点即可以是正确的,也可以是错误的,还可以是两者兼而有之的,提供给考生进行分析、判断。

这种试题的“话语”,有的幽默隽永,耐人寻味;有的言简意赅,寓意深刻;有的语意朦胧,发人深思。

这些“话语”给考生以振奋和激发,增强他们的想象力和创造性,以发挥其潜能。

这是一种成功而有效的命题方式。

•通过引用“话语”命题,有观点概念、经典论断、名言佳句、生活俗语、理论谬误等几种题型。

•(1)经典论断型试题•这种试题是指把经典作家的精彩语句和精辟论断作为题干的主要内容,要求考生对语句和论断作出理解和分析。

这类试题引用的语句虽然理解起来有些困难,但是由于其含蓄深刻,富有启发性,所以对活跃考生思维却有积极作用,不失为考生对经典理论理解程度的一种有效方法。

•(2)名言俗语型试题•所谓名言俗语型试题就是选取历史上的哲学家、思想家、科学家、政治家的明言佳句和思想观点或现实生活中的成语格言,作为题干,就此提出问题。

这种试题不仅能考查出考生的真实能力和综合素质,而且由于其具有认识的广泛性和一定的趣味性,能够缓解考生的心理压力,调动考生的情绪,具有临场的积极效果,不失为一种好的考查形式。

•(3)典型观点型试题•所谓观点型试题,就是选取某种有代表性的理论观点或流行的社会看法作为题干内容,要求考生用基本原理对这些观点或看法进行分析理解。

这种考查方式,通过基本理论与社会生活实际的结合,便于考查考生的理论辨别能力和综合应用能力。

•4.通过提问“对策”命题•这类试题一般是通过引用材料或直接陈述,提出尖锐的国内国际方面的社会现实问题,在向考生提出的问题中,要求回答解决问题的措施、途径和对策。

这些措施、途径和对策,往往是书本上没有的,需要考生临场发挥来作出回答。

这种试题,实际上主要是为了考查考生解决实际问题的创造性、应变能力和综合应用能力,是难度较大、较高层次的考查。

二、新课程背景下思想品德学科命题的新特点•(一)突出育人功能,积极关注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的达成。

•初中思想品德是为初中学生思想品德健康发展奠定基础的一门课程,其内容不是纯粹的知识,而是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是人们对国家、集体、社会、他人和自己的理解。

它致力于道德品质和人文精神的养成,引导学生践行,养成良好的道德行为习惯。

思想品德课教育的目的在于促进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引导学生践行,养成良好的道德行为习惯。

新课程标准提出的知识、能力、情感态度价值观的三维目标是有机统一、不可分割的。

•(二)突出能力立意,侧重对考生基本能力的考查。

•注重基础,突出对学生能力的考查,是新课程改革的一个重要理念,依据课程标准的要求,试题在关注基础知识的同时,更注重考查学生认知社会所必须的基本技能和基本思想方法,强调能力立意,注重对考生基础学力的考查。

突出能力立意,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加强应用性。

试题设置具体情景,要求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说明解决实际问题。

• 2.提高综合性。

试题涉及面比较广,要求学生抽调知识,重视加以组合,做出解答。

• 3.发展开放性。

试题答案不是唯一的,留给学生较大的思维空间和能力发挥空间。

4.体现创新性。

试题通过设置新情景,提供新材料,提出新问题,强调学以致用,注重考查学生的学习能力,鼓励学生创新思维,提倡多层次、全方位的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和回答问题。

•(三)贴近生活实际,具有鲜明的时代感•理论联系实际是思想品德课永恒的主题和生命力所在,也是思想品德学科命题的基本要求。

社会实际、生活实际、学生实际本身就是思想品德课程重要的教育资源,新课程背景下的很多试题,选取国内外重大热点焦点问题、学生生活中的热门话题和当地的重大热点问题作为试题的载体,具有鲜明的时代感和浓厚的生活气息。

• 1.关注社会热点,具有鲜明的时代感。

• 2.关注家乡建设,培养学生的责任感。

• 3.走进学生生活,突出实践性。

•没有永恒的、抽象的思想品德、思想品德总是历史的、现实的,学生思想品德的形成是在现实的生活中自主建构形成的。

初中学生逐步扩展的生活是思想品德课程建构的基础。

这一理念要求试题的背景材料反映中学生的思想需求,紧密联系学生生活实际,将正确的价值引导蕴含在鲜活的生活主题之中,使教材知识与学生生活结合起来,学生通过对问题情境的分析、判断、推理过程,分析思考,体验创造,升华情感,从而避免教学、考试“两张皮”现象,让思想品德课教学“回归生活,回归品德”。

因此,许多试题都注意开发和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选取学生关注的话题,围绕学生实际存在的问题,帮助学生理解和把握社会生活的要求和规范,提高社会适应能力。

•(四)设问灵活新颖,突出开放性•开放性试题符合新课程改革的精神,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

不少试题在设问上比较新颖开放,答案给学生留下充分的思维空间。

三、试卷的编制•(一)试卷编制的基本原则•考试是教学评价的依据和重要组成部分。

“使评价成为促进学生发展和教师提高的有效手段”,这是教学评价必须遵循的总原则,当然也应该是思想品德试卷编制所必须遵循的重要原则。

•具体说来,试卷编制的基本原则主要有:思想性、科学性、公平性、实践性等。

•思想性。

初中思想品德课是为初中学生思想品德健康发展奠定基础的一门课程,旨在“帮助学生学习做负责任的公民、过积极健康的生活”。

思想性是这门课程的首要特征。

因此,设计试题时,应注重试题本身的思想性,力求发挥试题的教育功能,坚持正确价值观的引领导,使学生在答卷过程中受到情感的熏陶,获得道德的升华与思想的洗礼。

•科学性。

试题内容应符合课程标准的要求,必须保证试题内容无政治性、思想性、科学性错误。

试题的参考答案应简明、扼要、有定论,其所涉及的内容不应引起争议,或与较高要求的内容相互矛盾。

客观性试题答案应具有唯一性,主观性试卷答案应处理好限定性与开放性的关系,部分试题要留有一定的余地,尽可能发挥学生的主动创新意识和能力。

既能鼓励有创见性的答题,也有利于评分的可操作性。

•公平性。

公平性是判定考试成效的一个关键要素,也是面向全体学生和尊重学生个性差异的主要体现。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