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专版2019版高考生物一轮复习专题21种群和群落课件
合集下载
高考生物一轮复习种群和群落PPT演示课件
1.种群密度 (1)含义:种群在单位面积或单位体积中的个体数就是种群密度;
是种群最基本的数量特征
如:养鱼池中每立方米的水体中鲫鱼的数量、每平方千米农 田面积内黑线姬鼠的数量等。
(2)表示方法:①小范围的水生生物——单位体积;②大范围及 陆生生物——单位面积
即:种群密度=种群的个体数量/空间大小(面积或体积)
N=(4+6+8+8+9)/5=7只/m2
=70000只/hm2(注意:1hm2=10000m2)
调查一般的植物种群、昆虫卵的密 度、作物植株上蚜虫的密度、跳蝻的密 度等,都可以采用样方法
对于有趋光性的昆虫,可以用黑光灯 诱捕的方法调查它们的密度
如果一些动物活动性很强,活动范 围大,还能用样方法吗?
A·种群中幼年个体增多 C·环境中水热条件适宜 E·环境中天敌增多 G·寄生生物增多
B·种群性别比例改变 D·种群中幼年个体减少 F·环境中阳光不足 H·寄生生物减少
• 7.下图表示种群年龄组成的一种类型。
(1)此图表示__增__长___型的种群。 (2)该种群中__幼__年___个体多,_年__老___个体少。 (3)据统计,70年代初我国人口(种群)年龄组 成与此图大体相似,所以在这以后一段时间内的 发展趋势是______不_断__增__长_________。为此,我们 要认真执行人口的____计__划__生_育_____政策。
对于某池塘中的鱼,捕捞多少,才会既不 会使资源枯竭,又使资源得到充分利用?
二、种群的数量特征
种群并不是许多同种个体的简单相加, 而是一个有机单元,种群的数量特征包 括种群密度、年龄组成、性别比例、出 生率和死亡率、迁入率和迁出率等,这 些特征是单独的生物个体所不具备的。
(一)、调查种群密度的方法
是种群最基本的数量特征
如:养鱼池中每立方米的水体中鲫鱼的数量、每平方千米农 田面积内黑线姬鼠的数量等。
(2)表示方法:①小范围的水生生物——单位体积;②大范围及 陆生生物——单位面积
即:种群密度=种群的个体数量/空间大小(面积或体积)
N=(4+6+8+8+9)/5=7只/m2
=70000只/hm2(注意:1hm2=10000m2)
调查一般的植物种群、昆虫卵的密 度、作物植株上蚜虫的密度、跳蝻的密 度等,都可以采用样方法
对于有趋光性的昆虫,可以用黑光灯 诱捕的方法调查它们的密度
如果一些动物活动性很强,活动范 围大,还能用样方法吗?
A·种群中幼年个体增多 C·环境中水热条件适宜 E·环境中天敌增多 G·寄生生物增多
B·种群性别比例改变 D·种群中幼年个体减少 F·环境中阳光不足 H·寄生生物减少
• 7.下图表示种群年龄组成的一种类型。
(1)此图表示__增__长___型的种群。 (2)该种群中__幼__年___个体多,_年__老___个体少。 (3)据统计,70年代初我国人口(种群)年龄组 成与此图大体相似,所以在这以后一段时间内的 发展趋势是______不_断__增__长_________。为此,我们 要认真执行人口的____计__划__生_育_____政策。
对于某池塘中的鱼,捕捞多少,才会既不 会使资源枯竭,又使资源得到充分利用?
二、种群的数量特征
种群并不是许多同种个体的简单相加, 而是一个有机单元,种群的数量特征包 括种群密度、年龄组成、性别比例、出 生率和死亡率、迁入率和迁出率等,这 些特征是单独的生物个体所不具备的。
(一)、调查种群密度的方法
高考生物第一轮总复习-种群和生物群落PPT优质课件
• 二、要点归纳 • 影响种群数量变化的因素 • (1)同一种群内部的影响(种群特征)
• (2)同一物种不同种群之间个体交流(迁 入与迁出)
迁入
+
种群密度 种群数量
- 迁出
• (3)无机环境对种群数量的影响
• 环境中的一些非生物因素,如水分、温 度、食物等因素,在特殊情况下能影响 种群的出生率和死亡率,进而引起种群 数量变化。
• 适用范围:活动能力强和范围大的动物如 哺乳类、鸟类、爬行类、两栖类、鱼类和 昆虫等。
• 注意事项:
• ①标志不能过分醒目。
• ②标志物和标志方法必须对动物的身体不 会产生对寿命和行为的伤害。
• ③标志符号必须能够维持一定的时间,在 调查研究期间不能消失。
• 计算公式:
个体总数N
再次捕获个体数n
综
• “S”型曲线产生原因:受 环境条如件空间、食物、 敌害的制约;特点:种群数量达到环境条件所允
合 许的 最大值(K值)后,将停止增长,有时会保持
作 在K值 左右;决定因素:出生率 和死亡率 、迁入
用 和迁出
• 影响因素——自然因素;
• 人为因素:受 人工控的制种群数量不断增加野生 动植物 种群数不量断减少;研究意义:合理利用、 保护野生动物资源 防害治虫
,种群
密 幼稳度年定比个较体较少;,衰种退群减型密小:度老将年个体.较多,
•
意义:预测种群数量的变化趋势 .
性别 概念:种群中雌雄个体数目的比例 比例 意义: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种群密度
• 变化内容:增长、 波、动 稳、定下降
• 两种增长曲线——
• “J”型曲线产生原因:食物和空间条件 、充气裕候 适宜、无敌害等;特点:种群数量 连续增.长
高考生物专题复习 群落 (一轮复习)公开课课件
上具有明显的 上的配置状况。而发生有规律
分层 现象。
的变化。
经典例题分析
材料一.图中A、B、C分别代表的是在-200-3 800 m的海拔高度内, 山坡A、森林B、海洋C三个不同的自然区域内植物的分布状况。
①影响B、C区域中植物垂直分层的因素是什么?动物垂直 分层的因素是什么?
1、垂直结构:
经典例题分析
错误 P85
陆地群落的水平结构大都是均匀 的,譬如沙漠中的灌木。
错误 P86
群落水平结构的特点是具有明显 的分层现象。
错误 P86
苔原的植被结构简单、种类稀少、 生长缓慢。
正确 P93
热带雨林的物种最为丰富,是最 大的森林带。
错误 P91
原生演替的基质和环境条件比较 好。
错误 P97
次生林就是原始森林被砍伐后通 过次生演替而生长起来的森林。
1、两个池塘中的所有生物可形成一个群落( × )
2、一个池塘中的所有鱼、虾、水草、浮萍可形成一个群落( × )
3、一个池塘中的所有生物可形成一个群落( √ ) 4、池塘旁的一棵枯树和其上的苔藓、真菌、昆虫、蜗牛等所有生 物可形成一个群落( × )
群落由生物成分组成,通常包括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 非生物成分不属于群落。
2.(多选题)下列关于丰富度的叙述正确的是(BCD)
A.群落中生物数目的多少称为丰富度 B.不同群落生物的丰富度是不同的 C.从赤道到北极,群落的丰富度逐渐减少 D.丰富度越多的群落,其结构越复杂
B 1.(单选题)下列关于种间关系的叙述,正确的是 ( )
A. 蝉吸食树的汁液、蝗虫啃食植物叶片都属于寄生关系 B. 两种生物种群之间的捕食关系是在群落水平上进行研究获得的 C. 同一区域的两种动物之间没有共同的食物,则二者不存在竞争关系 D. 互利共生的关系体现在某个种群内的不同个体之间
一轮复习种群和群落课件
上述特征中,“种群密度”是种群最基本的数量
特征,但其他特征对种群密度均有直接或间接的影响, 如图所示:
【例1】种群作为一个有机单元,具有个体所不具备的典型特征, 以下关于种群特征及其内在关系的概念图中,①~⑥依次表示
A.种群密度 年龄组成 性别比例 出生率 死亡率 迁出
B.种群密度 出生率 死亡率 性 别比例 年龄组成 迁出
【考纲要求】
1. 种群的特征(Ⅰ 2.种群数量的变化(Ⅱ 3.群落的结构特征(Ⅰ 4.群落的演替(Ⅰ) 5.土壤中动物类群丰富度的研究(实验)
一、种群
(一)概念:在一定的空间和时间内的同种 生物个体的总和。
(二)要点: 1、一定的空间
2、一种生物的全部个体,个体之间 相互联系。
(三)种群特征:种群有而个体没有的特征。
(三)种群特征
2、年龄组成:种群中各年龄期个体所占比例。一 般分为幼年(尚无生殖能力)、成年(有生殖能力)和老年 (丧失生殖能力)三个阶段。
年龄组成一般分三种类型:
老年 成年 幼年
⑵稳定型:特点是各年 龄期的个体数比例适中。在 一定时期内出生的新个体数 接近衰老死亡的个体数。种 群中个体数目保持相对稳定。
(三)种群特征
2、年龄组成:种群中各年龄期个体所占比例。一 般分为幼年(尚无生殖能力)、成年(有生殖能力)和老年 (丧失生殖能力)三个阶段。
年龄组成一般分三种类型:
老年 成年 幼年
⑴增长型:特点是幼 年个体大量成长为成年产生 后代,老年个体死亡的少, 出生的比死亡的多,种群的 个体数越来越多。
增长型年龄组成
无种内斗争, 缺少天敌
种内斗争加剧,天 敌数量增多
【例1】某研究所调查发现:某种鱼迁入一生态系统后, 其种群数量增长率随时间变化的曲线如图所示,请分析
2019届高考生物一轮复习课件:第八单元专题二十二 种群和群落 (共99张PPT)
知识体系构建
A考点帮·知识全通关
考点1 种群的特征和数量变化 考点2 群落的结构和演替
考点1
种群的特征和数量变化
重点
一、种群的特征
1.种群的数量特征
生物 第八单元 生物与环境
(1)种群密度是种群最基本的数量特征。 ···· (2)直接决定种群密度的是出生率和死亡率、迁出率和迁入率。 ······ (3)年龄组成在一定程度上能预测种群数量的变化趋势。年龄组成是通过影 ···· 响出生率和死亡率间接影响种群密度的。 ··
第八单元
生物与环境
专题二十二
种群和群落
CONTENTS
目录
考情精解读 考纲要求 命题规律 命题分析预测
知识体系构建
A考点帮· 素养大提升
考点1 种群的特征和数量变化
考点2 群落的结构和演替
B方法帮· 素养大提升 方法1 种群的特征和种群密度的调查方法的判断
方法2 种群增长曲线的比较与应用判断
方法3 群落中生物种间关系的分析 方法4 群落演替类型的判断
生物 第八单元 生物与环境
2.种群的空间特征 (1)概念:组成种群的个体,在其生活空间中的位置状态或布局。 (2)种类:主要包括均匀分布、随机分布和集群分布等。 ··············
生物 第八单元 生物与环境
二、种群密度的调查方法
样方法 调查 植物或活动范围小、活动能力弱的 标志重捕法 活动范围大、活动能力强的动物
种群和群落的综合考查(考向5) 种间关系的判断(考向3)
群落的结构和演 替
2014新课标全国卷Ⅰ,T30
群落的演替类型判断(考向4)
命题分析预测
1.命题分析
本专题是高考的必考内容,常以文字情境、表格、曲线等多种
高考一轮复习生物群落课件PPT
1、能量的传递效率为10%~20%的含义是指一个营养级的总 能量大约只有10%~20%传到下一营养级。如果按20%这一最 高效率计算,以第一营养级的总能量为100%计算,第二营养级 所获得的能量为20%,第三营养级所获得的能量为20%×20% =4%.........,第n营养级所获得的能量是第一营养级能量的1/5n-1, 若按传递效率10%来计算,公式为1/10n-1;由此可知生态系统中 的能量流动一般不超过4-5个营养级。
A、一个食物网中有很多互有联系的食物链,每条食物链总是起 于生产__者____,终止于最_高__营_养__级______;中间有任何停顿都不能算完整的 食物链。
B、一个食物网中各种动物所处的营养级不__是__一成不变的。
C、食物网中动物之间的关系有_捕__食_和_竞__争_关系
例:青蛙捕食蜘蛛,为捕食关系;青蛙和蜘 蛛都捕食食草昆虫,因而又是竞争关系
2、比较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的相互关系
能量流动
形式 主要以有机物形式
物质循环
以无机物的形式流动
特点 单向流动,逐级递减 反复出现,循环流动,全球性
范围 生态系统的各营养级 全球生物圈 联系 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二者相互伴随,相辅相承,
物质为能量流动提供载体;能量为物质循环提供动力。
( 【名 示校 范课 教堂 学) 课高 件】考高一考轮一复轮习复生习物生群物落P群PT落-优 -全秀文课课件件【(标推准荐版)本】
D、当第一营养级的生物(生产者)数量减少,则该食物链的其 他生物数量都_减_少_____.
E、当处于食物链的“天敌”地位的生物数量减少,则被食者数 量先_增_加__后__减_少_____,最后趋_向__稳_定____
F、生物的富集作用随着食物链的延长而不断__加_强__,(即营 养级越高,富集物的浓度越高),这是因为污染物中的物质 化学性质稳定不易分解,在生物体内大量积累不易排出。
A、一个食物网中有很多互有联系的食物链,每条食物链总是起 于生产__者____,终止于最_高__营_养__级______;中间有任何停顿都不能算完整的 食物链。
B、一个食物网中各种动物所处的营养级不__是__一成不变的。
C、食物网中动物之间的关系有_捕__食_和_竞__争_关系
例:青蛙捕食蜘蛛,为捕食关系;青蛙和蜘 蛛都捕食食草昆虫,因而又是竞争关系
2、比较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的相互关系
能量流动
形式 主要以有机物形式
物质循环
以无机物的形式流动
特点 单向流动,逐级递减 反复出现,循环流动,全球性
范围 生态系统的各营养级 全球生物圈 联系 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二者相互伴随,相辅相承,
物质为能量流动提供载体;能量为物质循环提供动力。
( 【名 示校 范课 教堂 学) 课高 件】考高一考轮一复轮习复生习物生群物落P群PT落-优 -全秀文课课件件【(标推准荐版)本】
D、当第一营养级的生物(生产者)数量减少,则该食物链的其 他生物数量都_减_少_____.
E、当处于食物链的“天敌”地位的生物数量减少,则被食者数 量先_增_加__后__减_少_____,最后趋_向__稳_定____
F、生物的富集作用随着食物链的延长而不断__加_强__,(即营 养级越高,富集物的浓度越高),这是因为污染物中的物质 化学性质稳定不易分解,在生物体内大量积累不易排出。
生物高考选考一轮复习课件种群和群落
演替的类型
包括原生演替和次生演替两种类型,原生演替是指在一个没有植物覆盖的地面上发生的演 替,而次生演替则是在原有植被虽已不存在,但原有土壤条件基本保留的情况下发生的演 替。
演替的阶段
包括侵入定居阶段、竞争平衡阶段和相对稳定阶段等三个阶段。在侵入定居阶段,一些先 锋物种侵入裸地并定居下来;在竞争平衡阶段,不同物种之间通过竞争达到相对平衡;在 相对稳定阶段,群落的结构和功能处于相对稳定状态。
生物高考选考一轮复 习课件种群和群落
汇报人:XX
20XX-01-29
目录
• 引言 • 种群的概念和基本特征 • 群落的概念和组成 • 种群和群落的相互关系 • 实验:种群密度的调查和群落中物种丰富度的统计
目录
• 高考真题解析和备考建议
01
引言
复习目的和要求
01 掌握种群和群落的基本概念、特征及其相 互关系
C. 演替达到相对稳定的森林群落中没 有水平结构
D. 洪泽湖近岸区和湖心区不完全相同 的生物分布,构成群落的水平结构
模拟试题及农田多年后形成灌木丛,表层土中小动物类群丰富度增高。下列有关该过程 及现象中“关系”的分析,错误的是 ( )
A. 各种昆虫的出现率增加与土壤中动物类群丰富度增加有关
引入外来物种
人类有意或无意地引入外来物种,可能会对当地种群和群落造成威 胁。
保护生物多样性
人类采取措施保护生物多样性,如建立自然保护区、推广生态农业 等,有助于维护种群和群落的稳定性。
05
实验:种群密度的调查和 群落中物种丰富度的统计
实验目的和要求
目的
掌握种群密度调查和群落中物种丰富 度统计的基本方法和技术。
结构。
群落与种群的关系
03
包括原生演替和次生演替两种类型,原生演替是指在一个没有植物覆盖的地面上发生的演 替,而次生演替则是在原有植被虽已不存在,但原有土壤条件基本保留的情况下发生的演 替。
演替的阶段
包括侵入定居阶段、竞争平衡阶段和相对稳定阶段等三个阶段。在侵入定居阶段,一些先 锋物种侵入裸地并定居下来;在竞争平衡阶段,不同物种之间通过竞争达到相对平衡;在 相对稳定阶段,群落的结构和功能处于相对稳定状态。
生物高考选考一轮复 习课件种群和群落
汇报人:XX
20XX-01-29
目录
• 引言 • 种群的概念和基本特征 • 群落的概念和组成 • 种群和群落的相互关系 • 实验:种群密度的调查和群落中物种丰富度的统计
目录
• 高考真题解析和备考建议
01
引言
复习目的和要求
01 掌握种群和群落的基本概念、特征及其相 互关系
C. 演替达到相对稳定的森林群落中没 有水平结构
D. 洪泽湖近岸区和湖心区不完全相同 的生物分布,构成群落的水平结构
模拟试题及农田多年后形成灌木丛,表层土中小动物类群丰富度增高。下列有关该过程 及现象中“关系”的分析,错误的是 ( )
A. 各种昆虫的出现率增加与土壤中动物类群丰富度增加有关
引入外来物种
人类有意或无意地引入外来物种,可能会对当地种群和群落造成威 胁。
保护生物多样性
人类采取措施保护生物多样性,如建立自然保护区、推广生态农业 等,有助于维护种群和群落的稳定性。
05
实验:种群密度的调查和 群落中物种丰富度的统计
实验目的和要求
目的
掌握种群密度调查和群落中物种丰富 度统计的基本方法和技术。
结构。
群落与种群的关系
03
2019届高考生物专题复习种群和群落(共65张PPT)
种群密度 决定种群的 大小和密度
量变动
性别比例
出生率和死亡率
迁入率和迁出率
4
注意:
1. 种群的最基本特征: 种群密度 2. 决定种群密度的是: 出生率和死亡率 迁入率和迁出率
3. 预测种群密度变化的是: 年龄组成
4. 年龄组成和性别比例对种群密度的影响是通过影 响出生率和死亡率来实现的 5. 除图中影响因素外,气候、天敌、传染病等都影 响种群密度的改变。
两种曲线模型比较
项目 增长模型 理想状态: 前提条件 资源、空间无限 现实状态: 资源、空间有限 “J”型曲线 “S”型曲线
种群增 长速率
注意事项?
①标志不能过分醒目。
②标志物和标志方法必须不伤害动物,不影响其行为。
③标志必须能够维持一定的时间,在调查研究期间不能 消失、脱落。
误差分析
1. 捕捉的个体数量太少; 3. 捕捉的方法不当,导致少量个体放回后死亡; 4. 重捕时,被捕捉过一次的个体更难捕捉; 5. 捕捉时,有意捕捉有标记的个体。
一般在实验条件下或者是在生物入侵的早期可能出现 类似“J”型增长曲线的曲线,但是不可能长期永久存在。
“S”型曲线
产生条件? 存在环境阻力(资源、 空间有限,气候、季节变换, 存在敌害等)。 环境阻力使生存斗争加 剧,导致种群的出生率降低, 死亡率增高。
当出生率与出生率相等时,种群的增长就会停止,
有时会在一定水平上保持相对稳定.环境容纳量(K值)
11
种群数量变化的应用 1. 城市人口的剧增的原因?
迁入率 > 迁出率造成的;
2. 前些年中国人口的快速增长的原因?
出生率 > 死亡率造成的,不能单纯说是出生率高造成的;
3. 计划生育政策实质是控制? 控制出生率,使增长率下降;
复习种群和群落ppt课件
建立模型:
Nt=N0 λt或“J”形曲线
实验或观察: 现实条件下:高斯实验
检查修正:
“S”形曲线
精选PPT课件
18
(1)“J”型增长曲线
理想条件:
•食物(养料) •空间条件充裕 •气候适宜 •没有敌害
Nt=N0t
第二年的数量
= 第一年的数量
增长率= -1 保持不变
精选PPT课件
19
(2)“S”型增长曲线
年龄组成和性别比例
精选PPT课件
5
1、种群密度:
(1)概念:是指单位空间(单位面积、体积)内某 种群的个体数量。种群密度是种群最基本的数量特征。
(2)特点:随种群的不同、环境的改变有差异。
①相同的环境条件下,不同物种的种群密度不 同。
②不同的环境条件下,同一物种的种群密度不 同。 (3)调查方法: 样方法、标志重捕法
②雌多雄少型:雌性个体显著多于雄性个体。常见于
人工控制的种群及蜜蜂、象海豹等群体动物。
蜂群中几百只雄蜂,一只蜂王
和几十万只工蜂都是雌蜂。
精选PPT课件
9
③雌少雄多型:雄性个体明显多于雌性个体。这种类 型较为罕见。如白蚁等营社会性生活的动物。蜜蜂若 考虑有生殖能力的个体,也为雌少雄多型
❖性别比例的应用:利用人工合成的性引诱剂诱杀某
精选PPT课件
6
2.出生率和死亡率 意义:决定种群大小和密度。对一个自然种群来说,影响种群 数量变动的主要因素是出生率和死亡率。
3.迁入率和迁出率 意义:决定种群大小和密度 ,如城市人口的变化。
4.年龄组成
类型 增长型 稳定型 衰退型
图例
年龄比例
年幼个体大于 年老个体数 各年龄期个体 比例适中 年幼个体小于 年老个体数
高考生物一轮复习专题21群落课件高三全册生物课件
(1)捕食坐标曲线的判断(如图A): ①从最高点判断:一般情况下,被捕食者(甲)数量多,捕食者(乙)数量少。 ②从变化趋势看:被捕食者变化在先,捕食者变化在后。
12/9/2021
(2)竞争坐标曲线的判断(如图B): ①看最终结果:一种生物数量(甲)增加,另一种生物数量(乙)下降,甚至降为 0的曲线为竞争曲线。 ②看影响因素:一般情况下,曲线中提示两种生物有共同的空间和食物,则 为竞争关系。
12/9/2021
归纳拓展 自然条件下,群落的演替一般朝着物种多样化、群落结构复杂 化、生态功能完善化的方向发展。但最终的演替结果主要由演替地所处 的气候条件决定,如在干旱的荒漠地区很难形成森林。群落演替是一个漫 长但并非永无休止的过程,当群落演替到与环境处于相对平衡的稳定状态 时,就以该阶段相对稳定的群落为发展的顶点。
12/9/2021
专题21 群落
考点清单
考点1 群落的结构
(1)概念:在同一时间内占据一定空间的相互之间有直接或间接联系的 ① 各种生物种群 的集合。
12/9/2021
(2)种群与群落的比较
项目
种群
群落
区别 联系
概念内涵 概念外延 特征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一定自然区域内同种生物个体的总 一定自然区域内各种生物种群的总和 和
要点点拨 (1)群落中的物种组成不是一成不变的。材料中影响草原群落 物种组成的重要因素是放牧强度。 (2)合理地控制放牧强度对于维持草原群落稳定、实现可持续发展非常重要。 (3)演替并不是“取而代之”。演替过程中一个群落取代另一个群落,是一 种“优势取代”而非“取而代之”,如形成森林后,乔木占据优势地位,但 森林中仍有灌木、草本植物、苔藓等。人类活动会使群落演替按照不同 于自然演替的速度和方向进行。 (4)并不是所有群落都可以演替到森林阶段。如果陆地环境条件适宜,群落 都能演替到最高阶段——森林阶段。在干旱地区,一般只能演替到草本植 物或低矮灌木阶段。
12/9/2021
(2)竞争坐标曲线的判断(如图B): ①看最终结果:一种生物数量(甲)增加,另一种生物数量(乙)下降,甚至降为 0的曲线为竞争曲线。 ②看影响因素:一般情况下,曲线中提示两种生物有共同的空间和食物,则 为竞争关系。
12/9/2021
归纳拓展 自然条件下,群落的演替一般朝着物种多样化、群落结构复杂 化、生态功能完善化的方向发展。但最终的演替结果主要由演替地所处 的气候条件决定,如在干旱的荒漠地区很难形成森林。群落演替是一个漫 长但并非永无休止的过程,当群落演替到与环境处于相对平衡的稳定状态 时,就以该阶段相对稳定的群落为发展的顶点。
12/9/2021
专题21 群落
考点清单
考点1 群落的结构
(1)概念:在同一时间内占据一定空间的相互之间有直接或间接联系的 ① 各种生物种群 的集合。
12/9/2021
(2)种群与群落的比较
项目
种群
群落
区别 联系
概念内涵 概念外延 特征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一定自然区域内同种生物个体的总 一定自然区域内各种生物种群的总和 和
要点点拨 (1)群落中的物种组成不是一成不变的。材料中影响草原群落 物种组成的重要因素是放牧强度。 (2)合理地控制放牧强度对于维持草原群落稳定、实现可持续发展非常重要。 (3)演替并不是“取而代之”。演替过程中一个群落取代另一个群落,是一 种“优势取代”而非“取而代之”,如形成森林后,乔木占据优势地位,但 森林中仍有灌木、草本植物、苔藓等。人类活动会使群落演替按照不同 于自然演替的速度和方向进行。 (4)并不是所有群落都可以演替到森林阶段。如果陆地环境条件适宜,群落 都能演替到最高阶段——森林阶段。在干旱地区,一般只能演替到草本植 物或低矮灌木阶段。
高考生物专题21种群与群落课件高三全册生物课件
高考生物(课标专用)
12/9/2021
第八单元 生物与环境
专题21 种群与群落
基础知识 一、种群的特征
考点一 种群
考点清单
12/9/2021
(1)① 种群密度 是种群最基本的数量特征。 (2)直接决定种群密度的是② 出生率和死亡率 、迁出率和迁入率。 (3)③ 年龄组成 在一定程度上能预测种群数量变化趋势。年龄组成 是通过影响出生率和死亡率④ 间接 影响种群密度的。
12/9/2021
(1)形成原因:在长期 自然选择 基础上形成的对环境的适应。 (2)意义:利于群落整体对 自然资源 的充分利用。
三、群落的演替 1.群落演替:随着时间的推移,一个群落被 程。 2.演替过程(以发生在裸岩上的演替为例):
另一个群落 代替的过
12/9/2021
4.人类活动对演替的影响:会使群落演替按照不同于自然演替的 速 度和方向 进行。
12/9/2021
12/9/2021
3.K值的不同表示方法
A、C、D对应的种群数量即K值,A'、C'、D'对应的种群数量为K/2。 【易错易混】 (1)K值不是一成不变的:K值会随着环境的改变而发生 变化,当环境遭到破坏时,K值会下降;反之,K值会上升。 (2)最大捕捞量≠最大日捕捞量 ①种群数量略多于K/2时及时捕捞可以获得可持续利用的最大捕捞量 但不能获得最大日捕捞量。 ②种群数量在K值时捕捞可获得最大日捕捞量。
12/9/2021
2.K值与K/2值的应用
12/9/2021
三、探究培养液中酵母菌数量的动态变化
(1)用液体培养液培养酵母菌,种群的增长受培养液的成分、空间、 pH、温度等因素的影响。 (2)在理想的无限环境中,酵母菌种群呈“J”型增长;自然界中资源和空 间总是有限的,一定时间内,酵母菌种群呈“S”型增长。 (3)计算酵母菌数量可用抽样检测的方法——显微计数法。
12/9/2021
第八单元 生物与环境
专题21 种群与群落
基础知识 一、种群的特征
考点一 种群
考点清单
12/9/2021
(1)① 种群密度 是种群最基本的数量特征。 (2)直接决定种群密度的是② 出生率和死亡率 、迁出率和迁入率。 (3)③ 年龄组成 在一定程度上能预测种群数量变化趋势。年龄组成 是通过影响出生率和死亡率④ 间接 影响种群密度的。
12/9/2021
(1)形成原因:在长期 自然选择 基础上形成的对环境的适应。 (2)意义:利于群落整体对 自然资源 的充分利用。
三、群落的演替 1.群落演替:随着时间的推移,一个群落被 程。 2.演替过程(以发生在裸岩上的演替为例):
另一个群落 代替的过
12/9/2021
4.人类活动对演替的影响:会使群落演替按照不同于自然演替的 速 度和方向 进行。
12/9/2021
12/9/2021
3.K值的不同表示方法
A、C、D对应的种群数量即K值,A'、C'、D'对应的种群数量为K/2。 【易错易混】 (1)K值不是一成不变的:K值会随着环境的改变而发生 变化,当环境遭到破坏时,K值会下降;反之,K值会上升。 (2)最大捕捞量≠最大日捕捞量 ①种群数量略多于K/2时及时捕捞可以获得可持续利用的最大捕捞量 但不能获得最大日捕捞量。 ②种群数量在K值时捕捞可获得最大日捕捞量。
12/9/2021
2.K值与K/2值的应用
12/9/2021
三、探究培养液中酵母菌数量的动态变化
(1)用液体培养液培养酵母菌,种群的增长受培养液的成分、空间、 pH、温度等因素的影响。 (2)在理想的无限环境中,酵母菌种群呈“J”型增长;自然界中资源和空 间总是有限的,一定时间内,酵母菌种群呈“S”型增长。 (3)计算酵母菌数量可用抽样检测的方法——显微计数法。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6.(2016课标全国Ⅱ,下列做法中
正确的是 ( )
A.计数甲地内蒲公英的总数,再除以甲地面积,作为甲地蒲公英的种群密度 B.计数所有样方内蒲公英总数,除以甲地面积,作为甲地蒲公英的种群密度 C.计算出每个样方中蒲公英的密度,求出所有样方蒲公英密度的平均值,作为甲地蒲公英的种 群密度 D.求出所有样方蒲公英的总数,除以所有样方的面积之和,再乘以甲地面积,作为甲地蒲公英的 种群密度 答案 C A项表述的是逐个计数法,不是样方法,A错误;计数所有样方内蒲公英总数,再除以
甲地面积,求得的甲地蒲公英的种群密度较正常数值偏低,B错误;随机取样后,应先计算出每个
样方中蒲公英的密度,再求出所有样方蒲公英密度的平均值,C正确;D选项得出的是甲地蒲公 英的总数,不是种群密度,D错误。 知识归纳 样方法适合不能活动或活动范围很小的生物,其基本步骤是:确定调查对象及范 围、选取样方(随机取样)、计数、计算。先计算各样方的密度,再求出所有样方密度的平均 值。
5.(2016浙江理综,5,6分)下列是表示蝉在夏季的年龄结构示意图(甲、乙、丙分别代表生殖前
期、生殖期和生殖后期),其中正确的是 ( )
答案 A 蝉的发育经过卵、若虫、成虫三个阶段,一般3~4年繁殖一代,在夏季部分蝉发育成
熟羽化后进入生殖期,夏末和秋初产卵后会在一周内死亡。所以蝉的生殖前期(卵和若虫阶
接”是解题关键。
3.(2017课标全国Ⅰ,5,6分)假设某草原上散养的某种家畜种群呈S型增长,该种群的增长率随种
群数量的变化趋势如图所示。若要持续尽可能多地收获该种家畜,则应在种群数量合适时开 始捕获,下列四个种群数量中合适的是 ( )
A.甲点对应的种群数量 B.乙点对应的种群数量 C.丙点对应的种群数量 D.丁点对应的种群数量
答案 B 本题考查酵母菌培养过程中其数量及代谢等相关知识。在培养初期,酵母种群密
度较小,其种内竞争较弱,生长缓慢是其为适应环境而调整的结果,A错误;由于是在摇瓶中培 养,其环境资源条件有限,转速150 r/min时,种群增长曲线应呈“S”型,B正确;酵母计数应采用 显微计数法,C错误;酵母的呼吸场所只在胞内,D错误。 易错警示 在有限的环境中,酵母菌种群的增长曲线呈“S”型;在理想的环境中,酵母菌种群 增长曲线呈“J”型。
段)特别长,生殖期特别短,生殖后期等于0。据此判断A项符合蝉在夏季的年龄结构。
6.(2016课标全国Ⅱ,5,6分)如果采用样方法调查某地区(甲地)蒲公英的种群密度,下列做法中
正确的是 ( )
A.计数甲地内蒲公英的总数,再除以甲地面积,作为甲地蒲公英的种群密度 B.计数所有样方内蒲公英总数,除以甲地面积,作为甲地蒲公英的种群密度 C.计算出每个样方中蒲公英的密度,求出所有样方蒲公英密度的平均值,作为甲地蒲公英的种 群密度 D.求出所有样方蒲公英的总数,除以所有样方的面积之和,再乘以甲地面积,作为甲地蒲公英的 种群密度
高考生物
(北京市专用)
专题21 种群和群落
五年高考
考点1 种群特征与数量变化
) 1.(2018课标全国Ⅰ,5,6分)种群密度是种群的数量特征之一。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种群的S型增长是受资源因素限制而呈现的结果
B.某林场中繁殖力极强老鼠种群数量的增长会受密度制约
C.鱼塘中某种鱼的养殖密度不同时,单位水体该鱼的产量有可能相同 D.培养瓶中细菌种群数量达到K值前,密度对其增长的制约逐渐减弱
答案 D 本题主要考查对种群数量数学模型的分析及应用。由图可知,随着种群数量的增
加,种群增长率先增加而后减小,当增长率减小至0时,种群数量不再增加,即达到了S型增长的K 值;为持续尽可能多地收获该种家畜,应使该种群维持在较高的增长率,故选择丁点对应的种群 数量开始捕获,每次捕获后家畜种群仍可以保持较大的增长率,D正确。
4.(2017江苏单科,5,2分)某小组开展酵母菌培养实验,如图是摇瓶培养中酵母种群变化曲线。
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
A.培养初期,酵母因种内竞争强而生长缓慢
B.转速150 r/min时,预测种群增长曲线呈“S”型 C.该实验中酵母计数应采用稀释涂布平板法
D.培养后期,酵母的呼吸场所由胞外转为胞内
答案 D 自然界的资源和空间总是有限的,当种群密度增大时,种内斗争就会加剧,种群密度 就会制约种群数量增长,A、B正确;当鱼塘中某种鱼的密度高于或低于最适密度时,单位水体 该鱼的产量均会下降,即鱼塘中某种鱼的养殖密度不同时,单位水体该鱼的产量有可能相同,C 正确;培养瓶中细菌种群数量达到K值前,随种群密度的增加,密度对种群增长的制约作用逐渐 增强,D错误。 规律方法 影响种群密度因素分析
7.(2015广东理综,4,4分)如图表示在一个10 mL封闭培养体系中酵母细胞数量的动态变化,关于
酵母细胞数量的叙述,正确的是 ( )
种群出生率与死亡率、迁入率与迁出率直接决定种群密度,凡是影响种群出生率和死亡率的
因素均影响种群密度,如食物、天敌、空间、气候、传染病及种群的性别比例、年龄组成等。
2.(2018江苏单科,19,2分)由于农田的存在,某种松鼠被分隔在若干森林斑块中。人工生态通道
可以起到将森林斑块彼此连接起来的作用。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农田的存在,增加了松鼠的活动空间 B.生态通道有利于保护该种松鼠遗传多样性 C.不同森林斑块中的松鼠属于不同种群,存在生殖隔离 D.林木密度相同的不同斑块中松鼠的种群密度相同 答案 B 据题干“某种松鼠”可知,不同森林斑块中的松鼠属于同一物种,不存在生殖隔离, )
C项错误;据题干“由于农田的存在,某种松鼠被分隔在若干森林斑块中”可知,农田的存在,减 少了松鼠的活动空间,A项错误;据“人工生态通道可以起到将森林斑块彼此连接起来的作
用”可知,生态通道有利于保护该种松鼠遗传多样性,B项正确;林木密度相同而斑块不同时,松
鼠的种群密度可能不同,D项错误。
审题方法 该题干以文字形式呈现试题情境,准确获取信息关键词“某种”“分隔”“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