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示范教案(2.2.1 直线与平面平行的判定)

合集下载

5.示范教案(2.2.1 直线与平面平行的判定)

5.示范教案(2.2.1  直线与平面平行的判定)

2.2 直线、平面平行的判定及其性质2.2.1 直线与平面平行的判定整体设计教学分析空间里直线与平面之间的位置关系中,平行是一种非常重要的关系,它不仅应用较多,而且是学习平面与平面平行的基础.空间中直线与平面平行的定义是以否定形式给出的用起来不方便,要求学生在回忆直线与平面平行的定义的基础上探究直线与平面平行的判定定理.本节重点是直线与平面平行的判定定理的应用.三维目标1.探究直线与平面平行的判定定理.2.直线与平面平行的判定定理的应用.重点难点如何判定直线与平面平行.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复习复习直线与平面平行的定义:如果直线与平面没有公共点叫做直线与平面平行.导入新课思路1.(情境导入)将一本书平放在桌面上,翻动书的封面,封面边缘AB所在直线与桌面所在平面具有什么样的位置关系?思路2.(事例导入)观察长方体(图1),你能发现长方体ABCD—A′B′C′D′中,线段A′B所在的直线与长方体ABCD—A′B′C′D′的侧面C′D′DC所在平面的位置关系吗?图1推进新课新知探究提出问题①回忆空间直线与平面的位置关系.②若平面外一条直线平行平面内一条直线,探究平面外的直线与平面的位置关系.③用三种语言描述直线与平面平行的判定定理.④试证明直线与平面平行的判定定理.活动:问题①引导学生回忆直线与平面的位置关系.问题②借助模型锻炼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问题③引导学生进行语言转换.问题④引导学生用反证法证明.讨论结果:①直线在平面内、直线与平面相交、直线与平面平行.②直线a在平面α外,是不是能够断定a∥α呢?不能!直线a在平面α外包含两种情形:一是a与α相交,二是a与α平行,因此,由直线a在平面α外,不能断定a∥α.若平面外一条直线平行平面内一条直线,那么平面外的直线与平面的位置关系可能相交吗?既然不可能相交,则该直线与平面平行.③直线与平面平行的判定定理:平面外一条直线与此平面内的一条直线平行,那么该直线与此平面平行.符号语言为:.图形语言为:如图2.图2④证明:∵a∥b,∴a、b确定一个平面,设为β.∴a⊂β,b⊂β.∵a⊄α,a⊂β,∴α和β是两个不同平面.∵b⊂α且b⊂β,∴α∩β=b.假设a与α有公共点P,则P∈α∩β=b,即点P是a与b的公共点,这与已知a∥b矛盾.∴假设错误.故a∥α.应用示例思路1例1 求证空间四边形相邻两边中点的连线平行于经过另外两边的平面.已知空间四边形ABCD中,E、F分别是AB、AD的中点.求证:EF∥面BCD.活动:先让学生思考或讨论,后再回答,经教师提示、点拨,对回答正确的学生及时表扬,对回答不准确的学生提示引导考虑问题的思路.证明:如图3,连接BD,图3EF∥面BCD.所以,EF∥面BCD.变式训练如图4,在△ABC所在平面外有一点P,M、N分别是PC和AC上的点,过MN作平面平行于BC,画出这个平面与其他各面的交线,并说明画法.图4画法:过点N在面ABC内作NE∥BC交AB于E,过点M在面PBC内作MF∥BC交PB 于F,连接EF,则平面MNEF为所求,其中MN、NE、EF、MF分别为平面MNEF与各面的交线.证明:如图5,图5.所以,BC∥平面MNEF.点评:“见中点,找中点”是证明线线平行常用方法,而证明线面平行往往转化为证明线线平行.例2 如图6,已知AB、BC、CD是不在同一平面内的三条线段,E、F、G分别为AB、BC、CD的中点.图6求证:AC∥平面EFG,BD∥平面EFG.证明:连接AC、BD、EF、FG、EG.在△ABC中,∵E、F分别是AB、BC的中点,∴AC∥EF.又EF⊂面EFG,AC⊄面EFG,∴AC∥面EFG.同理可证BD∥面EFG.变式训练已知M、N分别是△ADB和△ADC的重心,A点不在平面α内,B、D、C在平面α内,求证:MN ∥α.证明:如图7,连接AM 、AN 并延长分别交BD 、CD 于P 、Q ,连接PQ.图7∵M 、N 分别是△ADB 、△ADC 的重心, ∴NQANMP AM ==2.∴MN ∥PQ. 又PQ ⊂α,MN ⊄α,∴MN ∥α.点评:利用平面几何中的平行线截比例线段定理,三角形的中位线性质等知识促成“线线平行”向“线面平行”的转化.思路2例题 设P 、Q 是边长为a 的正方体AC 1的面AA 1D 1D 、面A 1B 1C 1D 1的中心,如图8, (1)证明PQ ∥平面AA 1B 1B ; (2)求线段PQ 的长.图8(1)证法一:取AA 1,A 1B 1的中点M,N,连接MN,NQ,MP, ∵MP ∥AD,MP=AD 21,NQ ∥A 1D 1,NQ=1121D A , ∴MP ∥ND 且MP=ND.∴四边形PQNM 为平行四边形. ∴PQ ∥MN.∵MN ⊂面AA 1B 1B,PQ ⊄面AA 1B 1B, ∴PQ ∥面AA 1B 1B.证法二:连接AD 1,AB 1,在△AB 1D 1中,显然P,Q 分别是AD 1,D 1B 1的中点,∴PQ ∥AB 1,且PQ=121AB . ∵PQ ⊄面AA 1B 1B,AB 1⊂面AA 1B 1B,∴PQ ∥面AA 1B 1B. (2)解:方法一:PQ=MN=a N A M A 222121=+.方法二:PQ=a AB 22211=. 变式训练如图9,正方体ABCD —A 1B 1C 1D 1中,E 在AB 1上,F 在BD 上,且B 1E=BF.图9求证:EF ∥平面BB 1C 1C.证明:连接AF 并延长交BC 于M ,连接B 1M. ∵AD ∥BC,∴△AFD ∽△MFB. ∴BF DFFM AF =. 又∵BD=B 1A ,B 1E=BF,∴DF=AE. ∴BFDFFM AF =. ∴EF ∥B 1M ,B 1M ⊂平面BB 1C 1C. ∴EF ∥平面BB 1C 1C. 知能训练已知四棱锥P —ABCD 的底面为平行四边形,M 为PC 的中点,求证:PA ∥平面MBD. 证明:如图10,连接AC 、BD 交于O 点,连接MO,图10∵O 为AC 的中点,M 为PC 的中点, ∴MO 为△PAC 的中位线. ∴PA ∥MO.∵PA ⊄平面MBD,MO ⊂平面MBD, ∴PA ∥平面MBD. 拓展提升如图11,已知平行四边形ABCD 和平行四边形ACEF 所在的平面相交于AC,M 是线段EF 的中点.图11求证:AM∥平面BDE.证明:设AC∩BD=O,连接OE,∵O、M分别是AC、EF的中点,ACEF是平行四边形,∴四边形AOEM是平行四边形.∴AM∥OE.∵OE⊂平面BDE,AM⊄平面BDE,∴AM∥平面BDE.课堂小结知识总结:利用线面平行的判定定理证明线面平行.方法总结:利用平面几何中的平行线截比例线段定理,三角形的中位线性质等知识促成“线线平行”向“线面平行”的转化.作业课本习题2.2 A组3、4.设计感想线面关系是线线关系和面面关系的桥梁和纽带,线面平行的判定是高考考查的重点,多年来,高考立体几何第一问往往考查线面平行的判定.本节不仅选用了大量的传统经典题目,而且还选取了近几年的高考题目.学生通过这些优秀题目的训练,不仅可以熟练掌握线面平行的判定,而且将大大增强学好数学的信心.。

直线与平面平行的判定 教案

直线与平面平行的判定 教案

2.2.1《直线与平面平行的判定》教案教学内容:直线与平面平行的判定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通过直观感知、操作确认,理解直线与平面平行的判定定理并能进行简单应用.(2)进一步培养学生观察、发现问题的能力和空间想像能力.2、过程与方法(1)启发式:以实物(门、书)为媒体,启发、诱思学生逐步经历定理的直观感知过程.(2)指导学生进行合情推理。

对于立体几何的学习,学生已初步入门,让学生自己主动地去获取知识、发现问题、教师予以指导,帮助学生合情推理、澄清概念、加深认识、正确运用.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让学生亲身经历数学研究的过程,体验创造的激情,享受成功的喜悦,感受数学的魅力.(2)在培养学生逻辑思维能力的同时,养成学生办事认真仔细的习惯及合情推理的探究精神教学的重点与难点:教学重点:直线和平面平行的判定定理的发现及其应用。

教学难点:从已知平面内找与已知直线平行的直线。

教学方法:采用“学做导和一”的教学方法教时:1课时教学过程 一、导语引入1、同学们,前面我们学习了直线与平面的位置关系,那么直线和平面有哪几种位置关系?学生回答(出示幻灯片演示直线与平面的三种位置关系)直线在平面内 有无数个公共点直线与平面相交 有一个公共点直线与平面平行 没有公共点2、在这三种关系中,平行是一种非常重要的关系,它不仅应用较多,而且是学习平面与平面平行的基础。

如何判定直线与平面平行呢?接下来我们就来共同探讨直线与平面平行的判定。

αaαaαa二、进入新课(一)用定义判定直线与平面平行问题:可不可以用定义来判定直线与平面平行?(学生回答)根据定义,判定直线与平面是否平行,只需判定直线与平面有没有公共点.但是,直线无限延长,平面无限延展,如何保证直线与平面没有公共点呢?看来用定义来判定直线与平面平行操作起来有难度。

那么有没有更为简便的方法呢?(二)判定定理的探究过程数学可以解决生活中的很多实际问题,而生活中的很多现象可以给数学提供一个研究方向。

高中数学人教A版必修2《2.2.1直线与平面平行的判定》教案4

高中数学人教A版必修2《2.2.1直线与平面平行的判定》教案4

必修二2.2.1 直线与平面平行的判定【教学目标】(一)知识目标:1、直线与平面平行的定义2、直线与平面平行的判定定理(二)能力目标:1、转化思想:空间问题转化为平面问题是处理立体几何问题的重要思想空间中线线位置关系与线面位置关系的互相转化;2、培养数学思维过程【教学重点】直线与平面平行的定义、判定定理及其简单应用.【教学难点】1、判定定理的探索与归纳;2、判定定理和定义在解决线面平行问题中的交互与转化.【教学方式】启发探究式【教学手段】计算机、自制课件、实物模型【教学过程】一、课前准备问题1:我们学习了直线与平面有哪些位置关系?直线与平面的位置关系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讨论:直线和平面的位置关系中,平行是最重要的关系之一,那么如何判定直线和平面是平行的呢?根据定义,判定直线与平面是否平行,只需判定直线与平面有没有公共点.但是,直线无限延长,平面无限延展,如何保证直线与平面没有公共点呢?你能想到其它的判断方法吗?二、直观感知直线与平面平行的位置关系实例1:如图1-1,将一本书平放在桌面上,翻动书的封面,观察封面边缘所在直线l 与桌面所在的平面具有怎样的位置关系?图1-1结论:上述问题中的直线l 与对应平面都是平行的.三、抽象概括直线与平面平行的定义探究1:直线与平面平行的判定定理问题:实例1中的直线l 为什么会和对应的平面平行呢?你能猜想出什么结论吗?能作图把这一结论表示出来吗?新知:直线与平面平行的判定定理定理:平面外一条直线与此平面内的一条直线平行,则该直线与此平面平行. 如图1-2所示,a ∥ .图1-2反思:思考下列问题⑴用符号语言如何表示上述定理;⑵上述定理的实质是什么?它体现了什么数学思想?⑶判定定理中共有几个条件?怎样总结?(4)你能从以上定理想到证明平行的步骤吗?(5)证明线线平行常用的方法有哪些?四.小试牛刀如图,在长方体ABCD ——1111D C B A 六个表面中,⏹ (1)与AB 平行的直线有:⏹ (2)与AB 平行的平面有:C1D1B1A1C DA五. 典型例题例1如图,空间四边形ABCD 中,,E F 分别是,AB AD 的中点,求证:EF ∥平面BCD .解后反思:请您把您解决本题的思路和方法说出来与大家分享。

直线与平面平行的判定教案

直线与平面平行的判定教案

直线和平面平行的判定一、素质教育目标1、理解并掌握直线和平面平行的判定定理,会运用定理证明直线与平面平行问题;2、领悟将空间的线面平行关系转化为线线平行关系的转化数学思想,同时让学生认识理论来源于实践,并应用于实践.二、教学重点、难点1.教学重点:直线与平面平行的判定定理及应用.2.教学难点:直线与平面平行的判定定理的归纳与灵活运用.三、教学手段及教具准备1、运用多媒体电脑教室,教学课件;2、教具准备:直线2条、平面、长方体模型各一个。

四、教与学双边活动过程设计(一)复习旧知,创设问题情境.师:直线和平面的位置关系有几种,分别是什么?生:直线和平面的位置关系有三种:直线在平面内;直线和平面相交;直线和平面平行.师:直线和平面平行的定义怎样?生:如果一条直线和一个平面没有公共点,那么这条直线和这个平面平行.(二)提出问题.师:可不可以用这个方法判定直线与平面平行?还有没有更好的办法?(三)引导学生探索新知,发现定理.师:直线和平面平行的判定不仅可以根据定义,还有更好的方法.让我们先来观察(动手操作):【实例1】如图1,将一本书平放在桌面上,翻动书的硬皮封面,封面边缘AB所在直线与桌面所在平面具有什么样的位置关系?(模型演示)【实例2】门框的对边是平行的,如图2,a ∥b ,当门扇绕着一边b 转动时,另一边a 始终与b图1 ——启发学生观察,积极进行思考,探索、总结归纳直线与平面平行的判定定理。

生:不会有公共点,即a 平行于b 所在的平面.由此我们得到:直线和平面平行的判定定理:如果平面外一条直线和这个 平面内的一条直线平行,那么这条直线和这个平面平行.符号表示为:a ⊄α,b ⊂α,a ∥b ⇒a ∥α师:从上面的判定定理我们可以得到证明一条直线和一个平面平行的方法,是怎样的?——引导学生深化理解,形成知识方法。

生:只要在这个平面内找出一条直线和已知直线平行,就可断定这条已知直线必和这个平面平行,即:线线平行⇒线面平行.知识及时反馈:在长方体中,指定一条棱所在直线,找出与该棱所在直线平行的平面。

直线与平面平行、平面与平面平行的判定教案

直线与平面平行、平面与平面平行的判定教案

直线与平面平行、平面与平面平行的判定教案本资料为WORD文档,请点击下载地址下载全文下载地址第一课时直线与平面平行、平面与平面平行的判定(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理解并掌握直线与平面平行、平面与平面平行的判定定理;(2)进一步培养学生观察、发现的能力和空间想象能力;2.过程与方法学生通过观察图形,借助已有知识,掌握直线与平面平行、平面与平面平行的判定定理.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让学生在发现中学习,增强学习的积极性;(2)让学生了解空间与平面互相转换的数学思想.(二)教学重点、难点重点、难点:直线与平面平行、平面与平面平行的判定定理及应用.(三)教学方法借助实物,让学生通过观察、思考、交流、讨论等理解判定定理,教师给予适当的引导、点拔.教学过程教学内容师生互动设计意图新课导入1.直线和平面平行的重要性2.问题(1)怎样判定直线与平面平行呢?(2)如图,直线a与平面平行吗?教师讲述直线和平面的重要性并提出问题:怎样判定直线与平面平行?生:直线和平面没有公共点.师:如图,直线和平面平行吗?生:不好判定.师:直线与平面平行,可以直接用定义来检验,但“没有公共点”不好验证所以我们来寻找比较实用又便于验证的判定定理.复习巩固点出主题探索新知一.直线和平面平行的判定1.问题2:如图,将一本书平放在桌面上,翻动收的封面,封面边缘AB所在直线与桌面所在平面具有什么样的位置关系?2.问题3:如图,如果在平面内有直线b与直线a平行,那么直线a与平面的位置关系如何?是否可以保证直线a与平面平行?2.直线和平面平行的判定定理.平面外一条直线与此平面内的一条直线平行,则该直线与此平面平行.符号表示:教师做实验,学生观察并思考问题.生:平行师:问题2与问题1有什么区别?生:问题2增加了条件:平面外. 直线平行于平面内直线.师投影问题3,学生讨论、交流教师引导,要讨论直线a与平面有没有公共点,可转化为下面两个问题:(1)这两条直线是否共面?(2)直线a与平面是否相交?生1:直线a∥直线b,所以a、b共面.生2:设a、b确定一个平面,且,则A为的公共点,又b为面的公共直线,所以A∈b,即a = A,但a∥b矛盾∴直线a 与平面不相交.师:根据刚才分析,我们得出以下定理………师:定理告诉我们,可以通过直线间的平行,推证直线与平面平行.这是处理空间位置关系一种常用方法,即将直线与平面平行关系(空间问题)转化为直线间平行关系(平面问题).通过实验,加深理解.通过讨论,培养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画龙点睛,加深对知识理解完善知识结构.典例分析例1已知:空间四边形ABCD,E、F分别是AB、AD的中点.求证EF∥平面BCD.证明:连结BD.在△ABD中,因为E、F分别是AB、AD的中点,所以EF∥BD.又因为BD是平面ABD与平面BCD的交线,平面BCD,所以EF∥平面BCD.师:下面我们来看一个例子(投影例1)师:EF在面BCD外,要证EF∥面BCD,只要证明EF 与面BCD内一条直线平行即可,EF与面BCD内哪一条直线平行?生:连结BD,BD即所求师:你能证明吗?学生分析,教师板书启发学生思维,培养学生运用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探索新知二.平面与平面平行的判定例2 给定下列条件①两个平面不相交②两个平面没有公共点③一个平面内所有直线都平行于另一个平面④一个平面内有一条直线平行于另一个平面⑤一个平面内有两条直线平行于另一个平面以上条件能判断两个平面平行的有①②③2.平面与平面平行的判定定理:一个平面内的两条相交直线与另一个平面平行,则这两个平面平行符号表示:教师投影例2并读题,学生先独立思考,再讨论最后回答.生:由两个平面的位置关系知①正确;由两个平面平行的定义知②③正确;两个平面相交,其中一个平面内有无数条直线与另一个平面平行,故④⑤错误,选①②③师(表扬),如果将条件⑤改为两条相交直线呢?如图,借助长方体模型,平面ABCD内两条相交直线AC,BD分别与平面A′B′C′D′内两条相交直线A′C′,B′D′平行,由直线与平面平行的判定定理可知,这两条直交直线AC,BD都与平面A′B′C′D′平行.此时,平面ABCD平行于平面A′B′C′D′.一方面复习巩固已学知识,另一方面通过开放性题目培养学生探索知识的积极性.借助模型解决,一方面起到示范作用,另一方面给学生直观感受,有利定理的掌握.典例分析例3 已知正方体ABCD –A1B1C1D1 证:平面AB1D1∥平面C1BD.证明:因为ABCD – A1B1C1D1为正方体,所以D1C1∥A1B1,D1C1 = A1B1 又AB∥A1B1,AB = A1B1所以D1C1BA 为平行四边形.所以D¬1A∥C1B.又平面C1BD,平面C1BD由直线与平面平行的判定定理得平面。

2.2.1 直线与平面平行的判定 教案

2.2.1 直线与平面平行的判定 教案

授课题目 2.2.1直线与平面平行的判定授课类型:☑1、常规课 □2、公开课 □3、综合课 □4、新授课 □5、巩固课 □6、复习课 □7、试卷讲评 □其他:授课班级 课时安排1课时教材分析线面平行是一种非常重要的几何关系,它承接线面关系,也为后面的面面关系打下基础,起着一个承上启下的作用,这一节也是立体几何一个非常关键的部分。

学情分析同学们通过前面的学习,对线面平行有了一定的认识,但是要引导学生得出线面平行的判定定理,这还是一个难点。

教学目标1. 掌握线面平行的判定定理;2. 能利用线面平行的判定定理证明简单的线面平行问题;3. 培养学生的空间思维能力,养成探知新知的习惯。

教学重点和难点教学重点:对线面平行的判定定理的理解与应用; 教学难点:如何引导学生得出线面平行的判定定理。

引导学生思考,探索,学会归纳,总结。

由直观感知得出结论,这一部分可以通过反证法来证明该定理,说明猜测,论证的完整性,不过不做详细讨论。

对语言的表达,一定要强化图形语言,符号语言的表达,能进行转化。

对定理得进一步理解,内化,特别是把空间问题转化为平面问题。

仔细观察可以发现,因为书页(门框)的边线永远与书脊(门框里面的边线)平行,而那条平行线就在我们探讨的平面内,因此,这条直线怎么延长,也不会与之相交,即没有公共点,平行。

得出判定定理。

三、新课 直线与平面平行的判定定理: 平面外一条直线与此平面内的一条直线平行,则该直线与此平面平行. 符号语言 图形语言 注:1、线面平行的判定定理的数学符号表示,其中三个条件“外、内、线线平行”缺一不可. 2、线线平行 线面平行 线线平行是条件的核心. 3、判定线面平行的常用方法:通过判断题,对定义进行辨析,促进大家对定理得进一步理解和记忆。

文字题的处理,要先转化为图形语言和文字语言,再进行处理。

分析:要证明线面平行只需证明线线平行,即在平面BCD 内找一条直线 平行于EF ,由已知的条件怎样找这条直线?(1)定义法( 2)判定定理(3)辨析讨论—深化理解练习: 判断正误:(1)若一直线平行于平面内的无数条直线,则该直线平行于已知平面.( )(2)如果a 、b 是两条直线,且a∥b ,那么a 平行于经过b 的任何平面. ( ) (3)若直线a 与平面α内的一条直线平行 ,则 a 与平面α平行 . ( ) (4)若直线a //b , a //c ,且αα//,,a c b 则⊂ ( ) 四、 定理的应用 例1 求证:空间四边形相邻两边中点的连线平行于另外两边所在的平面. 已知:如图,空间四边形ABCD 中,E 、F 分别是 AB ,AD 的中点.通过演练达到巩固的作用,以训练学生的思考思维能力。

高中数学2.2.1直线与平面平行的判定教案1新人教A版必修2

高中数学2.2.1直线与平面平行的判定教案1新人教A版必修2

2.2.1 直线与平面平行的判定【教学重难点】重点、难点:直线与平面平行的判定定理及应用。

【教学过程】(一)复习旧知,揭示课题复习线面的位置关系.(二)设疑引探1、观察归纳①当门扇绕着一边转动时,门扇转动的一边所在直线与门框所在平面具有什么样的位置关系?②将课本放在桌面上,翻动书的封面,封面边缘所在直线与桌面所在平面具有什么样的位置关系?揭示问题本质:门扇两边平行;书的封面的对边平行2.概念形成从情境抽象出图形语言学生思考后,小组共同探讨,得出以下结论直线与平面平行的判定定理:平面外一条直线与此平面内的一条直线平行,则该直线与此平面平行。

简记为:线线平行,则线面平行。

符号表示:a αb β => a∥αa∥b三.辨析深化:已知不重合的直线a,b和平面α,①若a∥α,则a平行于过a,b的所有平面;②若a∥α,a∥b,则b∥α③若a∥b,b∥α,则a∥b④过平面外一点和这个平面平行的直线只有一条四.练习巩固如图,长方体ABCD—A1B1C1D1中,①与AB平行的平面是_______________②与AA1平行的平面是________________③与AD平行的平面是__________________五.典例讲解例1求证:空间四边形相邻两边中点的连线平行于经过另外两边所在的平面。

分析:先把文字语言转化为图形语言、符号语言,要求已知、求证、证明三步骤,要证线面平行转化为线线平行题后反思:反思1:要证明直线与平面平行可以运用判定定理反思2:能够运用定理的条件是要满足六个字:“面外、面内、平行”反思3:运用定理的关键是找平行线;找平行线又经常会用到三角形中位线定理.六.课堂小结(1)线面平行的判定定理(2)线面平行的判定方法;中国书法艺术说课教案今天我要说课的题目是中国书法艺术,下面我将从教材分析、教学方法、教学过程、课堂评价四个方面对这堂课进行设计。

一、教材分析:本节课讲的是中国书法艺术主要是为了提高学生对书法基础知识的掌握,让学生开始对书法的入门学习有一定了解。

教案:2.2.1直线与平面平行的判定

教案:2.2.1直线与平面平行的判定

2.2.1 直线与平面平行的判定
宁夏长庆高级中学丁生荣
一、教学任务分析
1、通过直观感知、操作确认,归纳出直线与平面平行的判定定理,能够运用直线与平面平行的判定定理证明线面平行的问题。

2、通过对直线与平面平行判定定理的探究活动,培养学生观察能力和抽象概括的能力;通过典型例题的分析,使学生逐步学会将文字语言转化为图形语言和符号语言,把空间问题转化为平面问题解决,进而培养学生的逻辑推理能力。

3、通过教学活动,逐步培养学生探索问题的精神。

二、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直线与平面平行的判定定理及其应用
难点:直线与平面平行的判定定理的探究
三、教学基本流程
4 / 4。

教学设计4:2.2.1 直线与平面平行的判定

教学设计4:2.2.1 直线与平面平行的判定

2.2.1 直线与平面平行的判定三维目标1.知识与技能(1)理解并掌握直线与平面平行的判定定理.(2)进一步培养学生观察、发现的能力和空间想象能力.2.过程与方法学生通过观察图形,借助已有知识,掌握直线与平面平行的判定定理.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让学生在发现中学习,增强学习的积极性.(2)让学生了解空间与平面互相转换的数学思想.重点难点重点:直线与平面平行的判定定理.难点:直线与平面平行的判定定理的理解及应用.重难点突破:以生活中的实例(如门扇、书的封面边缘与所在桌面的位置关系)为切入点,通过创设情境,让学生经历观察、想象、思考和应用的过程建构新的知识,再通过类比、联想,使建构的知识得以完善,从而突出重点,然后通过分组讨论、设计练习等教学手段来化解难点.教学建议本节知识是在学习了点、线、面的位置关系以后,进一步研究直线与平面和平面与平面的位置关系.平行关系是本章的重要内容,线面平行是平行关系的初步,也是面面平行判定的基础,而且还映射着线面垂直的有关关系,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鉴于本节知识的特点,可采用启发式和探究式教学方法,以启发和引导为主,采用设疑的形式,引导学生通过直观感知、操作确认逐步发现知识的形成过程,利用多媒体来辅助教学,通过问题探究激发学生参与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整个过程立足培养学生的认真、仔细、严谨的学习态度,建立“观察——猜想——证明”的数学思想方法和培养学生的辩证唯物主义的思想观点.直线与平面平行的判定【问题导思】如图,一块矩形木板ABCD的一边AB在平面α内,把这块木板绕AB转动,在转动过程中,AB的对边CD(不落在α内)是否都和平面α平行?【提示】 平行. 直线与平面平行的判定定理(1)文字语言:平面外一条直线与此平面内的一条直线平行,则该直线与此平面平行. (2)符号表示:a ⊄α,b ⊂α,且a ∥b ⇒a ∥α. (3)图形语言:如图所示.图2-2-1类型一 线面平行判定定理的理解例1 如果两直线a ∥b ,且a ∥α,则b 与α的位置关系是( ) A .相交 B .b ∥α C .b ⊂α D .b ∥α或b ⊂α【答案】D【解析】由a ∥b ,且a ∥α,知b ∥α或b ⊂α.反思与感悟 用判定定理判定直线a 和平面α平行时,必须具备三个条件 (1)直线a 在平面α外,即a ⊄α; (2)直线b 在平面α内,即b ⊂α;(3)两直线a ,b 平行,即a ∥b ,这三个条件缺一不可. 跟踪训练1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若直线l 平行于平面α内的无数条直线,则l ∥αB .若直线a 在平面α外,则a ∥αC .若直线a ∩b =∅,直线b ⊂α,则a ∥αD .若直线a ∥b ,b ⊂α,那么直线a 就平行于平面α内的无数条直线 【答案】D【解析】A 错误,直线l 还可以在平面α内;B 错误,直线a 在平面α外,包括平行和相交;C 错误,a 还可以与平面α相交或在平面α内.故选D. 类型二 直线与平面平行的证明命题角度1 以锥体为背景证明线面平行例2 如图,S 是平行四边形ABCD 所在平面外一点,M ,N 分别是SA ,BD 上的点,且AM SM =DN NB.求证:MN ∥平面SBC .证明 连接AN 并延长交BC 于P ,连接SP .因为AD ∥BC ,所以DN NB =ANNP,又因为AM SM =DN NB ,所以AM SM =ANNP ,所以MN ∥SP ,又MN ⊄平面SBC ,SP ⊂平面SBC , 所以MN ∥平面SBC .跟踪训练2 如图,四边形ABCD 是平行四边形,P 是平面ABCD 外一点,M ,N 分别是AB ,PC 的中点.求证:MN ∥平面P AD .证明 如图,取PD 的中点G ,连接GA ,GN .∵G ,N 分别是△PDC 的边PD ,PC 的中点, ∴GN ∥DC ,GN =12DC .∵M 为平行四边形ABCD 的边AB 的中点, ∴AM =12DC ,AM ∥DC ,∴AM ∥GN ,AM =GN ,∴四边形AMNG 为平行四边形,∴MN ∥AG . 又∵MN ⊄平面P AD ,AG ⊂平面P AD , ∴MN ∥平面P AD .命题角度2 以柱体为背景证明线面平行例3 在三棱柱ABC -A 1B 1C 1中,D ,E 分别是棱BC ,CC 1的中点,在线段AB 上是否存在一点M ,使直线DE ∥平面A 1MC ?请证明你的结论.解 如图,取线段AB 的中点为M ,连接A 1M ,MC ,A 1C ,AC 1, 设O 为A 1C ,AC 1的交点. 由已知得,O 为AC 1的中点, 连接MD ,OE ,则MD ,OE 分别为△ABC ,△ACC 1的中位线, 所以MD ∥AC 且MD =12AC ,OE ∥AC 且OE =12AC ,因此MD ∥OE 且MD =OE .连接OM ,从而四边形MDEO 为平行四边形, 则DE ∥MO .因为直线DE ⊄平面A 1MC ,MO ⊂平面A 1MC , 所以直线DE ∥平面A 1MC .即线段AB 上存在一点M (线段AB 的中点), 使直线DE ∥平面A 1MC .跟踪训练3 如图,O 是长方体ABCD -A 1B 1C 1D 1底面对角线AC 与BD 的交点,求证:B 1O ∥平面A 1C 1D .证明 如图,连接B 1D 1交A 1C 1于点O 1,连接DO 1,∵B1B∥D1D,B1B=D1D,∴四边形B1BDD1为平行四边形,∴O1B1∥DO,O1B1=DO,∴O1B1OD为平行四边形,∴B1O∥O1D,∵B1O⊄平面A1C1D,O1D⊂平面A1C1D,∴B1O∥平面A1C1D.达标检测1.能保证直线a与平面α平行的条件是()A.b⊂α,a∥bB.b⊂α,c∥α,a∥b,a∥cC.b⊂α,A、B∈a,C、D∈b,且AC=BDD.a⊄α,b⊂α,a∥b【解析】A错误,若b⊂α,a∥b,则a∥α或a⊂α;B错误,若b⊂α,c∥α,a∥b,a∥c,则a∥α或a⊂α;C错误,若满足此条件,则a∥α或a⊂α或a与α相交;D正确.【答案】D2.如图2-2-4,在底面是矩形的四棱锥P—ABCD中,E、F分别是PC、PD的中点,求证:EF∥平面P AB.图2-2-4【证明】∵E、F分别是PC,PD的中点,∴EF∥CD,∵CD∥AB,∴EF∥AB,∵EF⊄面P AB,AB⊂平面P AB,∴EF∥平面P AB.。

§2.2.1 直线与平面平行的判定教案

§2.2.1 直线与平面平行的判定教案

§2.2.1 直线与平面平行的判定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理解并掌握直线与平面平行的判定定理;(2)进一步培养学生观察、发现的能力和空间想象能力;2、过程与方法学生通过观察图形,借助已有知识,掌握直线与平面平行的判定定理。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让学生在发现中学习,增强学习的积极性;(2)让学生了解空间与平面互相转换的数学思想。

二、教学重点、难点重点、难点:直线与平面平行的判定定理及应用。

三、学法与教学用具1、学法:学生借助实例,通过观察、思考、交流、讨论等,理解判定定理。

2、教学用具:投影仪(片)四、教学过程(一)复旧引新、揭示课题问题(1)直线与平面有哪几种位置关系?(多媒体呈现)( 2)在这间教室里,你能找出这三种位置关系吗?(3)你能找出直线与平面平行的例子吗?(教师以书为例)引导学生观察身边的实物,如何去确定这种关系呢?这就是我们本节课所要学习的内容。

(二)探究新知问题1:如图(1)所示,直线a与平面α平行吗?如图(2)所示,(三)1、投影问题αaαab若α内有直线b与a平行,那么α与a的位置关系如何?是否可以保证直线a与平面α平行?学生思考后,师生共同探讨,得出以下结论直线与平面平行的判定定理:平面外一条直线与此平面内的一条直线平行,则该直线与此平面平行。

简记为:线线平行,则线面平行。

符号表示:a αb β => a∥αa∥b操作确认随堂练习2、例1 引导学生思考后,师生共同完成该例是判定定理的应用,让学生掌握将空间问题转化为平面问题的化归思想。

(三)自主学习、发展思维练习:教材第57页 1、2题让学生独立完成,教师检查、指导、讲评。

(四)归纳整理1、同学们在运用该判定定理时应注意什么?2、在解决空间几何问题时,常将之转换为平面几何问题。

(五)作业1、教材第64页习题2.2 A组第3题;2、预习:如何判定两个平面平行?。

教案:2[1].2.1直线与平面平行的判定1

教案:2[1].2.1直线与平面平行的判定1

2.2.1 直线与平面平行的判定
一、教学任务分析
1、通过直观感知、实践观察、大胆猜想以及理论证明,探究出直线与平面平行的判定定理,并能准确使用数学符号语言、文字语言表述判定定理。

2、通过对直线与平面平行判定定理的探究,培养学生观察、猜想和逻辑推理的能力;通过典型例题的分析,使学生学会文字语言和数学语言以及空间问题和平面问题的相互转化。

3、让学生在观察、探究、发现中学习,在自主合作、交流中学习,体验学习的乐趣,树立积极的学习态度,提高学习的自我效能感。

二、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直线与平面的判定定理及应用。

难点:直线与平面平行的判定定理的探究,
三、教学基本流程
1、思考直线和平面位置关系,结合实际生活情境,点出其交点个数的不同以及线面平行的定义。

举出生活中线面平行的例子,然后发问:我们利用什么判定的这些平行关系,引发思考,自然引入新课。

2、展示教具,观察直线与平面的位置关系的由不平行变为平行的过程,学生积极思考,大胆猜想:平面外直线和平面内直的线平行导致了直线和平面的平行。

3、将文字猜想转化为数学符号呈现于黑板,师生共同完成对猜想的证明,并用文字语言叙述,得到直线和平面平行的判定定理。

4、分析典型例题,在对直线与平面平行的判定定理的运用中掌握并加深理解。

5、总结本节课重点,即直线和平面的判定定理及其应用,布置课后作业。

四、教学情境设计
五、板书设计
高中数学必修2
《直线与平面平行的判定教案》
数信学院2009级C班
宋双。

高中数学必修二教案:2.2.1直线与平面平行的判定平面与平面平行的判定

高中数学必修二教案:2.2.1直线与平面平行的判定平面与平面平行的判定

课题名称直线与平面平行的判定 平面与平面平行的判定 三维目标1.知识与技能: 理解并掌握直线与平面平行的判定定理及平面与平面平行的判定定理.2.过程与方法:掌握由“线线平行”证得“线面平行”的数学证明思想。

进一步熟悉反证法;进一步培养观察能力、空间想象力和类比、转化能力,提高逻辑推理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 培养认真、仔细、严谨的学习态度。

建立“实践―理论―再实践”的科学研究方法。

重点目标知识与技能 难点目标 过程与方法 导入示标1.门扇的两边是平行的,当门扇绕着一边转动时,另一边与门框所在平面具有什么样的位置关系? 2.课本的对边是平行的,将课本的一边紧贴桌面,沿着这条边转动课本,课本的上边缘与桌面所在平面具有什么样的位置关系? 目标三导 学做思一:如图,1 .直线a 与直线b 共面吗?a2.直线a 与平面α 相交吗? bα学做思二:直线与平面平行的判定定理学做思三:(1)平面β内有一条直线与平面α平行,α、β平行吗?(2)平面β内有两条直线与平面α平行,α、β平行吗?学做思四:平面与平面平行的判定定理达标检测 1.判断对错:(1)、如果一个平面内有两条直线分别平行于另一个平面,那么这两个平面平行.( )(2)、如果一个平面内有无数条直线分别平行于另一个平面,那么这两个平面平行.( )(3)、如果一个平面内任意一条直线平行于另一个平面,那么这两个平面平行.( )2. 已知正方体ABCD-1111A B C D ,求证:平面11AB D //平面1C BD 。

3.如图:B 为∆ACD 所在平面外一点,M 、N 、G 分别为∆ABC 、∆ABD 、∆BCD 的重心,(1)求证:平面MNG //平面ACD ;(2)求ADC MNG S S ∆∆: 反思总结 1.知识建构A B D CP HF MG N。

2020高中数学 2.2.1直线与平面平行的判定教案 新人教A版必修2

2020高中数学 2.2.1直线与平面平行的判定教案 新人教A版必修2

§2.2.1 直线与平面平行的判定一、教材分析本节课位于必修2第二章第二节,第一章的学习旨在学生对空间几何体的整体观察,整体认识.第二章让学生直观认识和描述空间中点线面的位置关系.本节课主要学习直线和平面平行的定义,判定定理以及初步应用。

线面平行的定义是线面平行最基本的判定方法和性质,它是探究线面平行判定定理的基础,线面平行的判定充分体现了线线平行和线面平行之间的转化,它既是后面学习面面平行的基础,又是连接线线平行和面面平行的纽带,也把平面几何与立体几何紧密相连.所以本节课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

本节课的学习对培养学生空间感与逻辑推理其重要作用。

二、学情分析学生已经掌握了平面内证明线线平行的方法,前一节又刚刚学过在空间中直线与直线的位置关系,对空间概念的建立有一定基础,但是学生的抽象概括能力,空间想象力还有待提高,线面平行的定义比较抽象,要让学生体会“与平面无公共点”有一定困难,线面平行的判定的发现有一定隐蔽性。

学生对在图形的基础上用文字语言,特别是符号语言的表达需进一步巩固提高.三、教学目标1. 知识方面:通过直观感知,操作确认的认识方法理解并掌握直线与平面平行的判定定理,掌握直线与平面平行的画法并能准确使用数学符号语言、文字语言表述判定定理。

让学生了解空间与平面互相转换的数学思想。

2. 能力方面:培养学生观察、探究、发现的能力和空间想象能力、逻辑思维能力。

让学生在观察、探究、发现中学习,在自主合作、交流中学习,体验学习的乐趣,增强自信心,树立积极的学习态度,提高学习的自我效能感。

3. 情感方面:让学生亲历数学研究的过程,体验探索的乐趣和成功的喜悦,培养学生思维的严密性,以及认真细致的学习态度。

四、教法学法及教学手段分析1. 教法:根据本节内容较抽象,学生不易理解的特点,本节教学采用启发式教学,辅以观察法、发现法、练习法、讲解法。

采用这种方法的原因是高一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比较差,只能通过对实物的观察及一定的练习才能掌握本节知识。

导学案2.2.1 直线与平面平行的判定

导学案2.2.1 直线与平面平行的判定

2.2.1直线与平面平行的判定导学提纲一、导(一)导入:做个游戏,拿两支笔(看成两条直线)使他们平行,一支不动,另一支平移到某个平面中不动的笔和移动的笔分别与该平面的位置关系。

不动的笔:__________________移动的笔:__________________请同学们根据游戏所观察到的,互相讨论并尝试陈述平面外的直线与平面平行的条件?(二)导学:学习目标: 1.通过直观感知、操作确认,归纳出直线与平面平行的判定定理;2.掌握直线与平面平行的判定定理,并能初步利用定理解决问题.二、思(15分钟)(一)初步感知阅读课本54页至55页,独立完成下列填空及思考题1.填表_______________该直线与此平面平行2. 思考下列命题是否正确,若不正确,说明理由 (1)(2)(3) (二)深入思考思考下列命题是否正确,若不正确,说明理由1.若直线a//平面 ,则直线 a 平行于平面 内的任何直线2.若直线a 在平面 外,则直线 //平面3.若直线a 于平面 内无数条直线平行,则直线a//平面议小组讨论,8分钟议1 讨论确定思环节的答案议2讨论y=0,是不是函数?;x=0是不是函数?达标检测1.下列各式中,函数的个数是( )①y=1;②y=x 2;③x=4 A. 0B. 3C. 2D. 12.(2012四川高考文科)函数f(x)=的定义域是______________ ,//,//a a b a αα⊄若则,,//a b a ααα⊄⊂若则,//,//a b a αα⊂若b 则3. (临沂2014-2015高一期末)(5分)函数y=+的定义域为_____________-x+4 ,求f(-1)=__________,f(12)=__________4.已知函数f(x)=6x-15.若f(x)=2+3,则f(f(2))=___________。

教学设计6:2.2.1 直线与平面平行的判定~2.2.2 平面与平面平行的判定

教学设计6:2.2.1 直线与平面平行的判定~2.2.2 平面与平面平行的判定

2.2.1 直线与平面平行的判定~2.2.2 平面与平面平行的判定【知识导图】【教学指导】1.在进行线面平行、面面平行的判定时,一般遵循从“低维”到“高维”的转化,即从线线平行到线面平行,再到面面平行.2.使用线面平行、面面平行的判定定理时,一定要特别注意定理的使用条件,这些条件有很强的制约性,但它们也是我们解题时打开思路的突破口.【自主学习】知识点一 直线与平面平行的判定 文字语言 平面外一条直线与此平面内的一条直线平行,则该直线与此平面平行 图形语言符号语言 a ⊄α,b ⊂α,且a ∥b ⇒a ∥α用该定理判断直线a 和平面α平行时,必须同时具备三个条件:(1)直线a 在平面α外,即a ⊄α;(2)直线b 在平面α内,即b ⊂α;(3)两直线a ,b 平行,即a ∥b .知识点二 平面与平面平行的判定文字语言一个平面内的两条相交直线与另一个平面平行,则这两个平面平行图形语言符号语言 ⎭⎪⎬⎪⎫a ⊂βb ⊂βa ∩b =P a ∥αb ∥α⇒β∥α1.平面与平面平行的判定定理中的平行于一个平面内的“两条相交直线”是必不可少的.2.面面平行的判定定理充分体现了等价转化思想,即把面面平行转化为线面平行.[小试身手]1.判断下列命题是否正确. (正确的打“√”,错误的打“×”)(1)若直线l上有两点到平面α的距离相等,则l∥平面α.()(2)若直线l与平面α平行,则l与平面α内的任意一条直线平行.()(3)两条平行线中的一条直线与一个平面平行,那么另一条也与这个平面平行.()答案:(1)×(2)×(3)×2.若一个平面内的两条直线分别平行于另一个平面内的两条直线,则这两个平面的位置关系是()A.一定平行B.一定相交C.平行或相交D.以上都不对解析:当每个平面内的两条直线都是相交直线时,可推出两个平面一定平行,否则,两个平面有可能相交.答案:C3.下列结论正确的是()A.过直线外一点,与该直线平行的平面只有一个B.过直线外一点,与该直线平行的直线有无数条C.过平面外一点,与该平面平行的直线有无数条D.过两条平行线中的一条的任一平面均与另一条直线平行解析:过平面外一点,与该平面平行的直线有无数条,只要直线与平面无公共点,就是直线与平面平行.答案:C4.如果直线a∥平面α,那么直线a与平面α内的()A.一条直线不相交B.两条直线不相交C.无数条直线不相交D.任意一条直线都不相交解析:因为a∥平面α,直线a与平面α无公共点,因此a和平面α内的任意一条直线都不相交,故选D.答案:D【课堂探究】类型一直线与平面平行的判定例1如图,直三棱柱ABC-A1B1C1中,D是AB的中点.证明:BC1∥平面A1CD.【证明】如图,连接AC1交A1C于点F,则F为AC1的中点.又D是AB的中点,连接DF,则DF∥BC1.因为DF⊂平面A1CD,BC1⊄平面A1CD,所以BC1∥平面A1CD.[方法归纳](1)直线与平面平行的判定定理的应用步骤①线与线平行;②一条线在已知平面内;③一条线在已知平面外.(2)中点的应用在题目中出现中点时,常见的证线线平行的两种途径:①中位线→线线平行;②平行四边形→线线平行.跟踪训练1如图,在正方体ABCD-A1B1C1D1中,E,F分别是棱BC,C1D1的中点,求证:EF∥平面BDD1B1.证明:如图,取D1B1的中点O,连接OF,OB.∵OF 12B1C1,BE12B1C1,∴OF BE,∴四边形OFEB是平行四边形,∴EF∥BO.∵EF⊄平面BDD1B1,BO⊂平面BDD1B1,∴EF∥平面BDD1B1.类型二平面与平面平行的判定例2如图,在长方体ABCD-A′B′C′D′中,E,F,E′,F′分别是AB,CD,A′B′,C′D′的中点.求证:平面A′EFD′∥平面BCF′E′.【证明】∵E,E′分别是AB,A′B′的中点,∴A′E′BE,∴四边形A′EBE′为平行四边形,∴A′E∥BE′.∵A′E⊄平面BCF′E′,BE′⊂平面BCF′E′,∴A′E∥平面BCF′E′,同理,A′D′∥平面BCF′E′.又A′E∩A′D′=A′,∴平面A′EFD′∥平面BCF′E′.[方法归纳]利用判定定理证明两个平面平行的一般步骤第一步:在一个平面内找出两条相交直线;第二步:证明这两条相交直线分别平行于另一个平面;第三步:利用平面与平面平行的判定定理得出结论.跟踪训练2 如图所示,点B 为△ACD 所在平面外一点,点M ,N ,G 分别为△ABC ,△ABD ,△BCD 的重心.求证:平面MNG ∥平面ACD .证明:连接BM ,BN ,BG 并延长分别交AC ,AD ,CD 于点P ,F ,H .∵点M ,N ,G 分别为△ABC ,△ABD ,△BCD 的重心, ∴BM MP =BN NF =BG GH=2.连接PF 、FH ,PH ,则有MN ∥PF .又PF ⊂平面ACD ,MN ⊄平面ACD ,∴MN ∥平面ACD .同理可得MG ∥平面ACD ,又∵MG ∩MN =M ,∴平面MNG ∥平面ACD .类型三 线面平行、面面平行的综合应用例3 在正方体ABCD -A ′B ′C ′D ′中,E ,F ,G ,H 分别为CC ′,C ′D ′,DD ′,CD 的中点,N 为BC 的中点,试在E ,F ,G ,H 四点中找两点,使这两个点与点N 确定一个平面α且平面α∥平面BB ′D ′D .【解】 如图,连接HN ,由中位线定理得,HN ∥BD .∵BD ⊂平面BB ′D ′D ,HN ⊄平面BB ′D ′D ,∴HN ∥平面BB ′D ′D .连接HF ,则HF ∥DD ′,∵DD ′⊂平面BB ′D ′D ,HF ⊄平面BB ′D ′D ,∴HF ∥平面BB ′D ′D .又HN ∩HF =H ,连接FN ,则平面HFN ∥平面BB ′D ′D ,∴H ,F ,N 三点确定的平面α与平面BB ′D ′D 平行.[方法归纳]线面、面面平行综合应用的策略(1)在立体几何中常见的平行关系有线线平行、线面平行和面面平行,这三种平行关系不是孤立的,而是相互联系,并且可以相互转化的.(2)因为线线平行――→判定定理线面平行――→判定定理面面平行,所以对于平行关系的综合问题的解决,必须要灵活运用三种平行关系的判定定理.跟踪训练3 如图所示,在三棱柱ABC -A 1B 1C 1中,D 是棱CC 1的中点,问在棱AB 上是否存在一点E ,使DE ∥平面AB 1C 1?若存在,请确定点E 的位置;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解:存在点E ,且E 为AB 的中点时,DE ∥平面AB 1C 1.下面给出证明:如图,取BB 1的中点F ,连接DF ,DE ,EF ,则DF ∥B 1C 1,∵DF ⊄平面AB 1C 1,B 1C 1⊂平面AB 1C 1,∴DF ∥平面AB 1C 1.∵E 为AB 的中点,F 为BB 1的中点,∴EF ∥AB 1,∵EF ⊄平面AB 1C 1,AB 1⊂平面AB 1C 1,∴EF ∥平面AB 1C 1.又EF ∩DF =F ,∴平面DEF ∥平面AB 1C 1.而DE ⊂平面DEF ,∴DE ∥平面AB 1C 1.。

直线与平面平行的判定教案

直线与平面平行的判定教案

《2.2.1直线与平面平行的判定》广东惠阳高级中学高中部数学科组陈敏高中数学人教A版必修2《2.2.1直线与平面平行的判定》第一课时一、教学目标1、认知目标(1)进一步熟悉掌握空间直线和平面的位置关系;(2)理解并掌握直线与平面平行的判定定理。

2、能力目标(1)掌握由“线线平行”证得“线面平行”的数学证明思想;(2)进一步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空间想象力和类比、转化能力,提高学生的逻辑推理能力。

3、情感目标(1)学生在发现中学习,增强学习的积极性;(2)培养学生思维的严密性和灵活性;(3)建立“实践—理论—再实践”的科学研究方法。

二、教学重点、难点和突破难点的关键1、教学重点:直线与平面平行的判定定理;2、教学难点:直线与平面平行的判定定理的探究;3、突破难点的关键:将空间问题转化为平面问题。

三、教学方法与手段1、启发式、引导式、找错教学;2、多注重观察和分析,理论联系实际。

四、教学过程“课堂上的40分钟我是这样安排的:第1环节:课前完成,不占用课堂时间预习第2环节:3分钟第3、4、5环节:20分钟第6环节:10分钟第7、8环节:5分钟最后剩下2分钟给学生提问五、板书设计:2.2.1直线与平面平行的判定一、判定定理:(略)变式2、(学生板演)符号语言: ////a b a a b ααα⊄⎫⎪⊂⇒⎬⎪⎭线线平行⇒线面平行二、例题例1、 三、巩固练习证明:连结BD. 练习3、(学生板演)AE=EB AF=FD ⇒EF//BCDFE/EF BCD /B BD CD D B ⎫⎪⇒⎬⎪⎭⊄⊂平面面平平面变式1变式 A D C B 1A 1B 1C 1D E F。

直线与平面平行的判定教学设计

直线与平面平行的判定教学设计

《 2.2.1 直线与平面平行的判定》教学设计一、教学内容:人教版新教材高二数学第二册第二章第二节第 1 课二、教材分析:直线与平面问题是高考考查的重点之一,求解的关键是根据线与面之间的互化关系,借助创设辅助线与面,找出符号语言与图形语言之间的关系把问题解决。

通过对有关概念和定理的概括、证明和应用,使学生体会“转化”的观点,提高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和逻辑推理能力。

三、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理解并掌握直线与平面平行的判定定理。

(2)进一步培养学生观察、发现的能力和空间想象能力。

2、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让学生亲身经历数学研究过程,体验创造激情,享受成功喜悦,感受数学魅力。

( 2 )培养学生逻辑思维能力的同时,养成学生办事认真的习惯和实事求是的精神。

四、教学重、难点:1.重点:直线和平面平行的判定定理的探索过程及应用。

2.难点:直线和平面平行的判定定理的探究发现及其应用。

五、教学理念: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教师是教学活动的组织者和引导者。

(1)指导学生合情推理法对于立体几何的学习,学生已初步入门,让学生主动去获取知识,发现问题。

(2)引导发现法为了把发现创造的机会还给学生,把成功的体验让给学生,采用引导发现法,可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分享探索知识的乐趣,使数学教学变成再发现、再创造的过程。

六、设计思路:直线与平面的位置关系中,平行是一种非常重要的关系,应用较多,本节通过学习直线与平面平行的判定定理为判定直线与平面平行的位置关系提供依据;是学习后续知识的基础。

教学中要引导学生认识到,定理的实质是应用转化思想的过程,将立体几何的问题转化为平面几何的问题来解决,线面平行的问题转化为线线平行的问题,这种转化的数学思想方法在立体几何的证明和解题中体现得尤为明显。

七、教学过程:(一)创设情景、揭示课题在生活中,我们注意到门扇的两边是平行的。

当门扇绕着一边转动时,另一边始终与门框所在的平面没有公共点,此时门扇转动的一边与门框所在的平面给人以平行的印象。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2 直线、平面平行的判定及其性质
2.2.1 直线与平面平行的判定
整体设计
教学分析
空间里直线与平面之间的位置关系中,平行是一种非常重要的关系,它不仅应用较多,而且是学习平面与平面平行的基础.空间中直线与平面平行的定义是以否定形式给出的用起来不方便,要求学生在回忆直线与平面平行的定义的基础上探究直线与平面平行的判定定理.本节重点是直线与平面平行的判定定理的应用.
三维目标
1.探究直线与平面平行的判定定理.
2.直线与平面平行的判定定理的应用.
重点难点
如何判定直线与平面平行.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复习
复习直线与平面平行的定义:如果直线与平面没有公共点叫做直线与平面平行.
导入新课
思路1.(情境导入)
将一本书平放在桌面上,翻动书的封面,封面边缘AB所在直线与桌面所在平面具有什么样的位置关系?
思路2.(事例导入)
观察长方体(图1),你能发现长方体ABCD—A′B′C′D′中,线段A′B所在的直线与长方体ABCD—A′B′C′D′的侧面C′D′DC所在平面的位置关系吗?
图1
推进新课
新知探究
提出问题
①回忆空间直线与平面的位置关系.
②若平面外一条直线平行平面内一条直线,探究平面外的直线与平面的位置关系.
③用三种语言描述直线与平面平行的判定定理.
④试证明直线与平面平行的判定定理.
活动:问题①引导学生回忆直线与平面的位置关系.
问题②借助模型锻炼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
问题③引导学生进行语言转换.
问题④引导学生用反证法证明.
讨论结果:①直线在平面内、直线与平面相交、直线与平面平行.
②直线a在平面α外,是不是能够断定a∥α呢?
不能!直线a在平面α外包含两种情形:一是a与α相交,二是a与α平行,
因此,由直线a在平面α外,不能断定a∥α.
若平面外一条直线平行平面内一条直线,那么平面外的直线与平面的位置关系可能相交吗?既然不可能相交,则该直线与平面平行.
③直线与平面平行的判定定理:
平面外一条直线与此平面内的一条直线平行,那么该直线与此平面平行.
符号语言为:.
图形语言为:如图2.
图2
④证明:∵a∥b,∴a、b确定一个平面,设为β.
∴a⊂β,b⊂β.
∵a⊄α,a⊂β,∴α和β是两个不同平面.
∵b⊂α且b⊂β,
∴α∩β=b.假设a与α有公共点P,
则P∈α∩β=b,即点P是a与b的公共点,这与已知a∥b矛盾.
∴假设错误.故a∥α.
应用示例
思路1
例1 求证空间四边形相邻两边中点的连线平行于经过另外两边的平面.
已知空间四边形ABCD中,E、F分别是AB、AD的中点.
求证:EF∥面BCD.
活动:先让学生思考或讨论,后再回答,经教师提示、点拨,对回答正确的学生及时表扬,对回答不准确的学生提示引导考虑问题的思路.
证明:如图3,连接BD,
图3
EF∥面BCD.所以,EF∥面BCD.
变式训练
如图4,在△ABC所在平面外有一点P,M、N分别是PC和AC上的点,过MN作平面平行于BC,画出这个平面与其他各面的交线,并说明画法.
图4
画法:过点N在面ABC内作NE∥BC交AB于E,过点M在面PBC内作MF∥BC交PB 于F,连接EF,则平面MNEF为所求,其中MN、NE、EF、MF分别为平面MNEF与各面的交线.
证明:如图5,
图5
.
所以,BC∥平面MNEF.
点评:“见中点,找中点”是证明线线平行常用方法,而证明线面平行往往转化为证明线线平行.
例2 如图6,已知AB、BC、CD是不在同一平面内的三条线段,E、F、G分别为AB、BC、CD的中点.
图6
求证:AC∥平面EFG,BD∥平面EFG.
证明:连接AC、BD、EF、FG、EG.
在△ABC中,
∵E、F分别是AB、BC的中点,∴AC∥EF.
又EF⊂面EFG,AC⊄面EFG,
∴AC∥面EFG.
同理可证BD∥面EFG.
变式训练
已知M、N分别是△ADB和△ADC的重心,A点不在平面α内,B、D、C在平面α
内,求证:MN ∥α.
证明:如图7,连接AM 、AN 并延长分别交BD 、CD 于P 、Q ,连接PQ.
图7
∵M 、N 分别是△ADB 、△ADC 的重心, ∴
NQ
AN
MP AM =
=2.∴MN ∥PQ. 又PQ ⊂α,MN ⊄α,∴MN ∥α.
点评:利用平面几何中的平行线截比例线段定理,三角形的中位线性质等知识促成“线线平行”向“线面平行”的转化.
思路2
例题 设P 、Q 是边长为a 的正方体AC 1的面AA 1D 1D 、面A 1B 1C 1D 1的中心,如图8, (1)证明PQ ∥平面AA 1B 1B ; (2)求线段PQ 的长.
图8
(1)证法一:取AA 1,A 1B 1的中点M,N,连接MN,NQ,MP, ∵MP ∥AD,MP=
AD 21,NQ ∥A 1D 1,NQ=112
1
D A , ∴MP ∥ND 且MP=ND.
∴四边形PQNM 为平行四边形. ∴PQ ∥MN.
∵MN ⊂面AA 1B 1B,PQ ⊄面AA 1B 1B, ∴PQ ∥面AA 1B 1B.
证法二:连接AD 1,AB 1,在△AB 1D 1中,显然P,Q 分别是AD 1,D 1B 1的中点,
∴PQ ∥AB 1,且PQ=12
1
AB . ∵PQ ⊄面AA 1B 1B,AB 1⊂面AA 1B 1B,
∴PQ ∥面AA 1B 1B. (2)解:方法一:PQ=MN=
a N A M A 2
22121=
+.
方法二:PQ=
a AB 2
2211=. 变式训练
如图9,正方体ABCD —A 1B 1C 1D 1中,E 在AB 1上,F 在BD 上,且B 1E=BF.
图9
求证:EF ∥平面BB 1C 1C.
证明:连接AF 并延长交BC 于M ,连接B 1M. ∵AD ∥BC,∴△AFD ∽△MFB. ∴
BF DF
FM AF =. 又∵BD=B 1A ,B 1E=BF,∴DF=AE. ∴
BF
DF
FM AF =. ∴EF ∥B 1M ,B 1M ⊂平面BB 1C 1C. ∴EF ∥平面BB 1C 1C. 知能训练
已知四棱锥P —ABCD 的底面为平行四边形,M 为PC 的中点,求证:PA ∥平面MBD. 证明:如图10,连接AC 、BD 交于O 点,连接MO,
图10
∵O 为AC 的中点,M 为PC 的中点, ∴MO 为△PAC 的中位线. ∴PA ∥MO.
∵PA ⊄平面MBD,MO ⊂平面MBD, ∴PA ∥平面MBD. 拓展提升
如图11,已知平行四边形ABCD 和平行四边形ACEF 所在的平面相交于AC,M 是线段EF 的中点.
图11
求证:AM∥平面BDE.
证明:设AC∩BD=O,连接OE,
∵O、M分别是AC、EF的中点,ACEF是平行四边形,
∴四边形AOEM是平行四边形.
∴AM∥OE.
∵OE⊂平面BDE,AM⊄平面BDE,∴AM∥平面BDE.
课堂小结
知识总结:利用线面平行的判定定理证明线面平行.
方法总结:利用平面几何中的平行线截比例线段定理,三角形的中位线性质等知识促成“线线平行”向“线面平行”的转化.
作业
课本习题2.2 A组3、4.
设计感想
线面关系是线线关系和面面关系的桥梁和纽带,线面平行的判定是高考考查的重点,多年来,高考立体几何第一问往往考查线面平行的判定.本节不仅选用了大量的传统经典题目,而且还选取了近几年的高考题目.学生通过这些优秀题目的训练,不仅可以熟练掌握线面平行的判定,而且将大大增强学好数学的信心.。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