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版】青岛版五年级上学期科学《杠杆》【创新教案】
小学科学《杠杆》教学设计
画.swf
(善于观察的学生也可 能会发现杠杆的省力情
既不省力也不 费力的杠杆
况与杠杆支点到力点和
支点到重点的距离的关
费力杠杆
系。如果这样的话教师就
趁机引导学生来探究这
是不是普遍规律。
谈话:1、变换重点
学生以四人小组合
PPT 演示实验
和力点的位置还有哪些 作的形式进行合作探究 记录单。实验记录
挂法使杠杆尺平衡呢? 四、探究归纳,
抒己见,帮老师想办法,
播放王
2、既然大家这么热 有许多学生想到了借助 老师搬石头
心我们就一起来看王老 一根木棍和一块小石头 的录像。搬石
师遇到什么困难了。(教 来撬动大石头。 师播放视频)
头录像.wmv
3、教师出示带磁铁
的大石块、小石块的图片 和木棍。问学生:你能上 来模拟一下用木棍怎么 撬吗?
学生在黑板上模拟 演示用木棍撬石头。
ppt七教学特色如为个性化教学所做的调整为自主学习所做的支持对学生能力的培养的设计教与学方式的创新等200字左右七教学特色如为个性化教学所做的调整为自主学习所做的支持对学生能力的培养的设计教与学方式的创新等200字左右杠杆一课是一节典型的科学探究课在教学中我以信息技术为支撑化难为易循序渐进轻松地突破了教学难点突出了教学重点
下你们的探究结果。
行分析比较发现杠杆平 2.xls
3、教师用课件将每 衡的规律。
组学生的数据填入表格。
4、科学家面对很多
课件演示杠杆
的实验数据的时候,他们
规 律 。《 杠 杆 》 课
会做什么?
件 .ppt
5、面对几十组数据
如何进行分析呢,老师有
一个好办法。教师运用
Excel 表格把十几组数据
2019秋青岛版科学五上第21课《杠杆》word教案
2019秋青岛版科学五上第21课《杠杆》word教案一、学情分析在三年级下册《跷跷板》一课中,学生已经对天平和杠杆保持平衡有了一定的认识,相信学生对杠杆类工具不会太陌生,另外,绝大多数学生都有玩跷跷跷板的经验,所以,本课探究杠杆原理及其应用时,学生会感到相对比较轻松。
二、教材分析本课以学生熟悉的跷跷板为切入点,引导学生进一步深入探究,发现杠杆所蕴含的科学规律以及这种科学规律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与创新,激发学生进行深层次科学探究的兴趣。
三、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使学生认识杠杆,知道杠杆的特点,理解杠杆的作用,知道杠杆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2、能力目标:(1)通过实验培养学生的实验能力;(2)通过在操作体会和实验基础上得出结论来培养学生的归纳概括能力;(3)通过在实践中提出问题、探究问题和联系实际应用知识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
3、情感目标:(1)渗透科学自然观——使学生体会到自然事物是有规律的,人类只有了解到这些规律,才能更好地利用自然和改造自然。
(2)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创新精神。
四、教学重点和难点:设计实验研究杠杆的作用(在什么条件下省力,在什么条件下费力,在什么条件下不省力也不费力)五、教学准备:1、演示材料:带钉子的木条2、分组材料:杠杆尺、钩码以及实验记录单3、课件六、教学过程:一、激趣导入1、先问班中谁力气最大?愿不愿意帮老师一个忙?老师今天遇到了一个小麻烦,本来准备做实验用的木板,不知道被谁钉了一个钉子,你用手帮老师把钉子拔出来好吗?2、学生下来拔钉子,拔不出来。
3、看来用手是拔不出来的。
谁帮老师想个办法,看看用什么工具能够把钉子拔出来呢?4、学生说用羊角锤或钳子。
师:恰好老师这里有一把羊角锤,还是请原来的那个同学帮老师把钉子拔出来。
5、同样的一个钉子,用手拔怎么也拔不出来,用羊角锤却能很快地拔出来,这其中有什么科学道理呢?谁能说一说?(学生可能说“杠杆”,教师说:你的知识真丰富,锤子之所以能把钉子拔出来,确实是利用了杠杆的原理,谁能说说什么是杠杆?学生可能说不出来。
五年级科学上册 杠杆教案 青岛版
五年级科学上册杠杆教案青岛版1、通过本课教学,使学生知道杠杆的作用(在什么条件下省力、费力、不省力也不费力),以及杠杆在实际中的应用。
2、培养学生的实验能力和归纳概括的能力。
3、使学生体会到自然事物是有规律的,人只有了解了这些规律,才能更好利用自然和改造自然。
教学重、难点:让学生通过亲自动手做实验,从实践中领会省力、省距离杠杆的区别,并初步归纳出杠杆中动力、阻力、动力臂、阻力臂之间的关系。
教学准备1、分组实验材料:简单机械实验盒、钩码、镊子、钳子、剪子、起钉锤。
2、演示材料:同分组材料(撬棍应放大一些)、重物。
3、教学课件(杠杆上三点示意图),实验记录表(课本P45放大图)。
教学过程:一、教学引入出示演示重物、撬棍。
提问:你能利用这根棍子,比较省力地抬起这个重物吗?(指名演示撬重物)二、学习新课1、认识杠杆(1)分组实验1(用直尺撬砖)。
实验时先让学生用一小拇指抬起砖,然后组装好撬棍用小拇指撬起砖。
(2)讲解。
(出示杠杆三点示意图)当这根棍子,按实行的方法去撬重物时,它就不再是一根普通棍子了。
它是一种简单的机械,这种简单的机械叫做杠杆。
(板书课题)在杠杆上有三个着力点。
杠杆上被小石头支撑的那一点,叫做支点,杠杆两端围绕支点转动。
被重物压的那一点叫做重点。
手对于杠杆用力的那一点叫做力点。
(边讲解边在示意图上出示名称)(3)分组指出杠杆三点位置。
分组组装好撬砖的杠杆,每人在杠杆上指出三点的位置。
2、指导学生认识扛杆的作用(1)讨论:通过以上的实验,你知道了杠杆有什么作用(省力)谈话质疑,使用杠杆是不是一定能省力?有什么情况下才能省力呢?(2)分组实验2(用直尺橇砖)。
移动支撑小木块的位置,改变支点位置或改变力点位置,再用小姆指用力压杠杆有什么感觉?实验后讨论:使用杠杆一定省力吗?什么情况下省力?(3)分组实验3(杠杆尺定量实验)。
讲解:为了准确地弄清这个问题,我们再来做一个实验。
①出示杠杆尺实验装置。
《杠杆》教学设计优秀6篇
《杠杆》教学设计优秀6篇【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认识杠杆,知道支点、动力、动力臂、阻力、阻力臂等概念。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观察和实验,了解杠杆的结构。
通过探究,了解杠杆的平衡条件。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通过学生的探究实验活动,加强学生之间的相互协作精神。
【教学重、难点】经历科学探究过程,归纳杠杆平衡条件。
【教学用具】1.学生自备的工具。
(剪刀、直尺、木棍等)2.分组实验器材:铁架台、杠杆、钩码等。
3.杆秤、水果、汽水瓶、多媒体、光盘等。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问学生如何打开汽水瓶盖,激起学生的兴趣,引出“生活中使用的各种工具”的话题。
让学生展示自带的工具,说明它们的用途和好处。
教师利用多媒体进一步展示:生活中经常使用的工具(例如扳手、羊角锤、订书机等)。
教师提问:同学们在日常生活中见过大型机械吗?是否了解它们的用途?学生回答,教师予以鼓励,并利用多媒体展示:生产中常见的机械(如吊车、推土机、汽车、飞机、轮船等)。
介绍:我国古代就有了使用各种机械的先例。
指出,虽然当时的生产力水平低下,但勤劳的人民用自己的聪明才智制造的各种简单工具,改善了生产条件,方便了生活。
多媒体显示:古代天平、桔槔、舂在生活和生产中的使用情况。
教师总结并指出:生活和生产中的这些机械和工具实质上就是利用了“杠杆”的知识。
教师提问:为什么使用这些工具(杠杆)会给我们带来许多好处?由此导入新课。
二、新课教学探究杠杆的共同特征,认识杠杆:学生活动1 让学生观察桔槔(多媒体显示)。
学生活动2 学生观察教师用木棍撬重物的过程。
学生活动3 学生讨论。
通过讨论,说出它们的共同特征。
得到杠杆概念:在力的作用下,能绕其中一固定点转动的硬棒,叫杠杆。
学生活动4 找到上述桔槔、木棍撬重物的固定点。
学生活动5 教师利用多媒体展示:活塞式抽水机手柄压水画面,观察固定点。
学生活动6 教师让学生用杆秤称水果。
提问:杆秤是不是杠杆?它的固定点在哪里?并由此导入以下内容。
杠杆五年级科学上册教案
杠杆三个红点,即重点、支点和力点。被撬的重物叫重点,支撑 杠杆的点叫支点。用力的点叫力点。冈財同学们所做的试验就是 杠杆原理。
(学生做第二个实验)当你们把第一个实验的发现写出来后, 就继续做第二个实验,就是93页和94页的两个图,这个也是杠 杆原理,请同学们不断改变重点与支点的距离, 力点与支点的距 离,看能发现什么把实验的记录写书上,特别是测量的数据。
(学生提出问题)1.这个小孩为什么能把这个大人压起来呢(为 什么孩子比大人重量大)2.如果这个大人坐在椅子上能够出现什 么样的情况。3.怎样做能使两个人都平衡(即保持在一条水平线
计
上)4.怎样坐大人能把孩子压起来怎样做孩子能把大人压起来
二、学生开始活动:请同学们拿出学具,反复做92页下面的图 的实验。看谁能发现问题。(反复做并且研究3—5分钟)
难点:能设计控制变量的探究实验,寻找省力与费力的理论
根据。
教学
准备
杠杆尺、木块、木条、测力计、一幅“跷跷板”图
活 动 过 程 设
一、导入:同学们今天我们学习20课,杠杆。请看第一幅图, 一个小朋和他的爸爸玩跷跷板,当你们看到这副场景,对这个游 戏有什么想法,哪些同学能提出一些问题,看谁提的多,提的好, 提的与今天的课题有直接的联系。
青岛版五年级上册科学
杠杆
课文
名称
杠杆
课时
1
使用学生善于对周围事物提出问题,并通过动手操作寻找证据 进行解释的科学探究能力。
2.知道利用杠杆可以提高工作效率,了解杠杆在生产生活中的运 用。
青岛版小学科学五年级上册第五单元《杠杆》教学设计
青岛版小学科学五年级上册第五单元《杠杆》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善于对周围事物提出问题,并能通过动手操作寻找证据进行解释;能设计控制变量的探究实验;会设计简单的实验记录,并运用其采集、整理、分析和解读数据。
2.认识到科学探究要尊重证据,意识到合作交流的重要性,体会到科学技术与社会、生活是密切联系的,培养乐于探究、大胆想象的意识,知道科学探究可为进一步研究提供新经验、新现象、新办法、新技术。
3.知道利用杠杆可以提高工作效率;了解杠杆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
二、教材分析本节课建立在学生已经对天平和杠杆保持平衡有了一定认识的基础上,如果学生在当时(三年级下册《跷跷板》)没有熟练掌握杠杆尺的使用,会影响到本节课的实验探究环节,所以课前会有微视频通过微信公众账号的形式推送给家长,让学生在家及时回顾复习,这样本课在利用杠杆尺探究杠杆原理及其应用时,学生才不会感到困难。
教材中以跷跷板为切入点引出杠杆尺,然后通过杠杆尺挂钩码实验引出三种杠杆,学生没有经完整的建模过程。
如果以撬石头、跷跷板、划船三种用具为切入点,让学生经历三种不同杠杆的建模过程,更符合真实的科学研究过程。
三、教学准备课前准备:微课制作推送家长微信,反转课堂;制作划船学具上课准备:杠杆尺、钩码、划船学具、实验记录单;课后准备:评价表、阅读探究资料。
四、教学重难点认识杠杆、知道杠杆的作用。
五、教学过程1.情境导入:气功断筷要想学好科学,我们一定要善于观察、大胆猜测、乐于探究:(1)将一根木棍放在桌边,用一支铅笔使劲去敲露在桌子外边的一端,会出现什么情况?(木棍飞出去了?)(2)如果再加一块橡皮压住木棍在桌子上的一端,再用铅笔使劲去敲露在桌子外边的一端,又会出现什么情况?(橡皮被弹出去?木棍和橡皮一起飞出去了?)为什么一块小小的橡皮就能让木棍断了呢?一根普通的木棍有什么科学道理呢?木棍看似普通但是在日常生活中有很多应用,请看大屏幕:2.探究活动(一)(1)来源于生活多媒体课件展示3幅图片:撬石头、划船、跷跷板(2)引导学生提出问题,并进行猜测。
五年级科学上册教案 - 第五单元《21. 杠杆》 青岛版
《杠杆》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用杠杆尺做实验、收集并整理数据,分析认识杠杆省力、费力和不省力也不费力的规律。
2.体会到收集数据的重要意义,并且意识到相互合作的重要性。
3.认识什么是杠杆,知道杠杆有三个点:力点、支点和重点;并知道杠杆有的省力,有的不省力,有的不省力也不费力。
教学重点:设计实验研究杠杆的作用教学难点:分析整理数据,得出结论。
(在什么条件下省力,在什么条件下费力,在什么条件下不省力也不费力)教学准备:1.演示材料:带钉子的木条2.分组材料:杠杆尺、钩码以及实验记录单3.课件教学过程:一、导入:同学们,咱班谁的力气最大?那好,就请这位同学下来帮老师一个忙。
这儿有块木板,上面有几个钉子,老师想把它拔下来,你来试试!(学生试试,老师再给一个工具)再试试?拔下来了,说说有什么感受?(生说)那你知道,他为什么羊角锤很轻松就拔出来了吗?(学生回答)没错,这确实是利用杠杆的原理。
而这个羊角锤就是一个杠杆。
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学习杠杆的知识。
(板书)二、认识杠杆1.学习杠杆首先得知道杠杆上三个点,哪三个点呢。
来,让我们再来观察一下起钉子的过程。
(边演示边解释)看,一个点就是支撑杠杆的点,也就是羊角锤,在哪里呢?(木板与锤接触)叫支点,另一个是承受重物的点,在这里谁是重物,所以钉子与锤接触的位置就叫重点,这最后一个点是谁呢,你来猜猜,应该在哪里?对没错,这个点就叫力点。
来,让我们来看一下屏幕,支点、重点、力点,凡是杠杆,都一定存在着这三个点。
这三点被称为杠杆的三要素。
2.你知道最简单的杠杆是谁吗?(生交流)好了,大家来看,最简单的杠杆就是一根木棍,当它像这样的撬重物的时候,它就变成杠杆了。
既然是杠杆,就应该有杠杆的三要素,谁来指指在哪呢?(生交流)(板书:简图)3.大家再仔细观察一下,它的位置变化吗?那重点和力点与支点有什么关系呢?(生交流:杠杆总是绕着支点转动的。
)没错,杠杆总是在围绕着支点转动,而且它总是受到了两个力的作用,一个是动力,它驱使杠杆转动,另一个是阻力,它就是阻碍杠杆运动的,就是指这个重物。
杠杆青岛版五年级科学上册教案.docx
杠杆
课文
名称
杠杆
课时
1
使用意见
教学
目标
1.培养学生善于对周围事物提出问题,并通过动手操作寻找证据进行解释的科学探究能力。
2.知道利用杠杆可以提高工作效率,了解杠杆在生产生活中的运用。
3.引导学生体验到科学探究要尊重证据,意识到合作交流的重要性。
教学种点难点
重点:杠杆的概念、杠杆的三个点:重点、支点和力点。
同学们先不汇报刚才的感受,我们先看93页上面的图。教师讲解杠杆的概念:一根棍子,当像下图那样用它撬重物时,它就是一个最简单的机械-------杠杆。杠杆上有三个点就是书上的杠杆三个红点,即重点、支点和力点。被撬的重物叫重点,支撑杠杆的点叫支点。用力的点叫力点。刚才同学们所做的试验就是杠杆原理。
(学生做第二个实验)当你们把第一个实验的发现写出来后,就继续做第二个实验,就是93页和94页的两个图,这个也是杠杆原理,请同学们不断改变重点与支点的距离,力点与支点的距离,看能发现什么?把实验的记录写书上,特别是测量的数据。
三、学生汇报交流:第一个实验的发现,就是杠省力。当力点与支点的距离大于重点与支点的距离时,省力。当力点与支点距离小于重点与支点的距离时费力。当力点到支点的距离等于重点到支点的距离时不省力也不费力。第二个实验的规律带上数据,更加有说服力。
四、填写我们的发现:刚才同学们总结的规律就是我们的发现,请把它填到书上。
难点:能设计控制变量的探究实验,寻找省力与费力的理论根据。
教学
准备
杠杆尺、木块、木条、测力计、一幅“跷跷板”
计
一、导入:同学们今天我们学习20课,杠杆。请看第一幅图,一个小朋和他的爸爸玩跷跷板,当你们看到这副场景,对这个游戏有什么想法,哪些同学能提出一些问题,看谁提的多,提的好,提的与今天的课题有直接的联系。
青岛版小学科学《杠杆》教案
杠杆教学目标:1、善于培养学生对周围事物提出问题,并通过动手操作寻找证据,意识到寻找证据进行解释的科学探究能力;能设计控制变量的探究实验;会设计简单的实验表格,并运用他采集整理数据、分析和解读数据。
2、引导学生体验到科学探究要尊重证据,意识到合作交流的重要性;体会到科学技术与社会、生活是密切联系的;培养乐于探究、大胆想象的意识;知道科学探究可为进一步研究提供新经验、新现象、新方法、新技术。
3、知道利用杠杆可以提高工作效率;了解杠杆在生产生活中的运用。
教学重点:认识什么是杠杆,知道杠杆的三点,知道杠杆的作用及在生活中的应用。
教学难点:认识杠杆的作用。
教学过程:一、导入:谈话:古希腊有一位伟大的科学家说过这样一句话:给我一个支点,我就能撬起整个地球。
你知道他是谁吗?谈话:阿基米德。
他用什么来撬动地球?什么是杠杆?小结:杠杆其实很简单,一根棍子,当我们用它来撬动物体时,他就变成了一种最简单的机械,杠杆。
谈话:在杠杆上对杠杆起支撑作用的点我们称为支点,支点在哪,谁下来指给大家看看?同意吗?人对杠杆用力的点我们称为力点。
力点在哪?重物的重量压在杠杆上的点我们称为重点。
谁指给大家看看?提问:一个人利用一根棍子就能撬动地球,你觉得有道理吗?你能说说其中的道理吗?谈话:希望通过今天的学习你能弄明白其中的道理。
二、新授:1、做杠杆,初步感知杠杆作用谈话:生活中人们经常用到杠杆,比如:(图片)这是刚过去的四川汶川大地震的救援现场的一张照片。
提问:你看到杠杆了吗?谁下来指给大家看看?他的支点、力点、重点在哪?谈话:你们以前有没有像这样利用杠杆来撬动物体?学生交流提问:想不想亲自体验一下?谈话:桌子上我给大家准备了一个盒子,一个尺子,一个木块,想一想我们用什么当重物,用什么当杠杆,用什么支撑杠杆?想明白了吗?那你们就去试一试?比较一下用杠杆撬物体与直接用手提起物体有什么不同,同时把你的杠杆上的支点、力点和重点指给小组的同学看一看。
2019版青岛小学科学五年级上《20.杠杆》word教案 (2)
杠杆教学目的1.通过本课教学,使学生知道杠杆的作用(在什么条件下省力、费力、不省力也不费力),以及杠杆在实际中的应用。
2.培养学生的实验能力和归纳概括的能力。
3.使学生体会到自然事物是有规律的,人只有了解了这些规律,才能更好利用自然和改造自然。
教学重、难点:让学生通过亲自动手做实验,从实践中领会省力、省距离杠杆的区别,并初步归纳出杠杆中动力、阻力、动力臂、阻力臂之间的关系。
教学准备1.分组实验材料:简单机械实验盒、钩码、镊子、钳子、剪子、起钉锤。
2.演示材料:同分组材料(撬棍应放大一些)、重物。
3.教学课件(杠杆上三点示意图),实验记录表(课本P45放大图)。
教学过程:一、教学引入出示演示重物、撬棍。
提问:你能利用这根棍子,比较省力地抬起这个重物吗?(指名演示撬重物)二、学习新课1.认识杠杆(1)分组实验1(用直尺撬砖)。
实验时先让学生用一小拇指抬起砖,然后组装好撬棍用小拇指撬起砖。
(2)讲解。
(出示杠杆三点示意图)当这根棍子,按实行的方法去撬重物时,它就不再是一根普通棍子了。
它是一种简单的机械,这种简单的机械叫做杠杆。
(板书课题)在杠杆上有三个着力点。
杠杆上被小石头支撑的那一点,叫做支点,杠杆两端围绕支点转动。
被重物压的那一点叫做重点。
手对于杠杆用力的那一点叫做力点。
(边讲解边在示意图上出示名称)(3)分组指出杠杆三点位置。
分组组装好撬砖的杠杆,每人在杠杆上指出三点的位置。
2.指导学生认识扛杆的作用(1)讨论:通过以上的实验,你知道了杠杆有什么作用(省力)谈话质疑,使用杠杆是不是一定能省力?有什么情况下才能省力呢?(2)分组实验2(用直尺橇砖)。
移动支撑小木块的位置,改变支点位置或改变力点位置,再用小姆指用力压杠杆有什么感觉?实验后讨论:使用杠杆一定省力吗?什么情况下省力?(3)分组实验3(杠杆尺定量实验)。
讲解:为了准确地弄清这个问题,我们再来做一个实验。
①出示杠杆尺实验装置。
(杠杆尺左2格挂100g钩码,教师手压杠杆尺的右端。
2019最新青岛小学科学五上《20.杠杆》word教案 (2)
杠杆教学目的1.通过本课教学,使学生知道杠杆的作用(在什么条件下省力、费力、不省力也不费力),以及杠杆在实际中的应用。
2.培养学生的实验能力和归纳概括的能力。
3.使学生体会到自然事物是有规律的,人只有了解了这些规律,才能更好利用自然和改造自然。
教学重、难点:让学生通过亲自动手做实验,从实践中领会省力、省距离杠杆的区别,并初步归纳出杠杆中动力、阻力、动力臂、阻力臂之间的关系。
教学准备1.分组实验材料:简单机械实验盒、钩码、镊子、钳子、剪子、起钉锤。
2.演示材料:同分组材料(撬棍应放大一些)、重物。
3.教学课件(杠杆上三点示意图),实验记录表(课本P45放大图)。
教学过程:一、教学引入出示演示重物、撬棍。
提问:你能利用这根棍子,比较省力地抬起这个重物吗?(指名演示撬重物)二、学习新课1.认识杠杆(1)分组实验1(用直尺撬砖)。
实验时先让学生用一小拇指抬起砖,然后组装好撬棍用小拇指撬起砖。
(2)讲解。
(出示杠杆三点示意图)当这根棍子,按实行的方法去撬重物时,它就不再是一根普通棍子了。
它是一种简单的机械,这种简单的机械叫做杠杆。
(板书课题)在杠杆上有三个着力点。
杠杆上被小石头支撑的那一点,叫做支点,杠杆两端围绕支点转动。
被重物压的那一点叫做重点。
手对于杠杆用力的那一点叫做力点。
(边讲解边在示意图上出示名称)(3)分组指出杠杆三点位置。
分组组装好撬砖的杠杆,每人在杠杆上指出三点的位置。
2.指导学生认识扛杆的作用(1)讨论:通过以上的实验,你知道了杠杆有什么作用(省力)谈话质疑,使用杠杆是不是一定能省力?有什么情况下才能省力呢?(2)分组实验2(用直尺橇砖)。
移动支撑小木块的位置,改变支点位置或改变力点位置,再用小姆指用力压杠杆有什么感觉?实验后讨论:使用杠杆一定省力吗?什么情况下省力?(3)分组实验3(杠杆尺定量实验)。
讲解:为了准确地弄清这个问题,我们再来做一个实验。
①出示杠杆尺实验装置。
(杠杆尺左2格挂100g钩码,教师手压杠杆尺的右端。
2019-2020年五年级科学上册 杠杆教案 青岛版
2019-2020年五年级科学上册杠杆教案青岛版教学目的1.通过本课教学,使学生知道杠杆的作用(在什么条件下省力、费力、不省力也不费力),以及杠杆在实际中的应用。
2.培养学生的实验能力和归纳概括的能力。
3.使学生体会到自然事物是有规律的,人只有了解了这些规律,才能更好利用自然和改造自然。
教学重、难点:让学生通过亲自动手做实验,从实践中领会省力、省距离杠杆的区别,并初步归纳出杠杆中动力、阻力、动力臂、阻力臂之间的关系。
教学准备1.分组实验材料:简单机械实验盒、钩码、镊子、钳子、剪子、起钉锤。
2.演示材料:同分组材料(撬棍应放大一些)、重物。
3.教学课件(杠杆上三点示意图),实验记录表(课本P45放大图)。
教学过程:一、教学引入出示演示重物、撬棍。
提问:你能利用这根棍子,比较省力地抬起这个重物吗?(指名演示撬重物)二、学习新课1.认识杠杆(1)分组实验1(用直尺撬砖)。
实验时先让学生用一小拇指抬起砖,然后组装好撬棍用小拇指撬起砖。
(2)讲解。
(出示杠杆三点示意图)当这根棍子,按实行的方法去撬重物时,它就不再是一根普通棍子了。
它是一种简单的机械,这种简单的机械叫做杠杆。
(板书课题)在杠杆上有三个着力点。
杠杆上被小石头支撑的那一点,叫做支点,杠杆两端围绕支点转动。
被重物压的那一点叫做重点。
手对于杠杆用力的那一点叫做力点。
(边讲解边在示意图上出示名称)(3)分组指出杠杆三点位置。
分组组装好撬砖的杠杆,每人在杠杆上指出三点的位置。
2.指导学生认识扛杆的作用(1)讨论:通过以上的实验,你知道了杠杆有什么作用(省力)谈话质疑,使用杠杆是不是一定能省力?有什么情况下才能省力呢?(2)分组实验2(用直尺橇砖)。
移动支撑小木块的位置,改变支点位置或改变力点位置,再用小姆指用力压杠杆有什么感觉?实验后讨论:使用杠杆一定省力吗?什么情况下省力?(3)分组实验3(杠杆尺定量实验)。
讲解:为了准确地弄清这个问题,我们再来做一个实验。
青岛版科学五年级上册《杠杆》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省力
费力
不省力 不费力
√
√
√
• 1、生活中哪些地方应用了杠杆?
聪明屋
给我一个支点, 我就能撬动地球 。
阿基米德 (公元前 287-前212),古希腊伟大 的数学家、力学家。
《杠杆》
青岛版科学五年级上册
生动有趣的课程,搭配各个互动环节助理您教学成功
感谢所有辛勤付出的人民教师
撬棒在撬石头的过程 中是怎么样运动的?
杠杆
2. 杠杆的三点:
支点 重点
力点
讨论:
是不是只要应用了杠杆一定能省力?例如垫那块小 石头,是不是垫在什么地方都能省力?
实验天地
• 实验(演示) • 1、你先猜一下,挂几个才能平衡? • 第一种情况(如图所在的位置) • 其他的情况: • 2、你觉得什么情况下是省力?费力?不省力也不
费力?以上实验结果是哪种情况? • 3、在这个实验中,支点到重点的距离关系是怎么
样的,大于、小于、还是等于?
1、小组分工合作。 2、左侧为物重,右侧为拉力。 3、杠杆每侧只能选择一个位置 悬挂钩码。 4、在杠杆平衡后再做实验记录 。
改变支点位置 支点到力点的距离大于支点到重点的距离 支点到力点的距离小于支点到重点的距离 支点到力点的距离等于支点到重点的距离
杠杆青岛版五年级科学上册教案
四、填写我们的发现:刚才同学们总结的规律就是我们的发现,请把它填到书上。
五、激发学生的探究科学的兴趣:同学们伟大的科学家牛顿说:“给我一个支点我就能撬起整个地球。你们能用杠杆的原理做出点什么贡献呢?
六、请同学们根据杠杆的原理,判断95页的工具哪些省力,哪些费力。(关键是找出支点、重点和力点)
课后
反思
杠杆青岛版五年级科学上册教案
青岛版五年级上册科学
杠杆
课文
名称
杠杆
课时
1
使用意见
教学
目标
1.培养学生善于对周围事物提出问题,并通过动手操作寻找证据进行解释的科学探究能力。
2.知道利用杠杆可以提高工作效率,了解杠杆在生产生活中的运用。
3.引导学生体验到科学探究要尊重证据,意识到合作交流的重要性。
教学种点难点
重点:杠杆的概念、杠杆的三个点:重点、支点和力点。
难点:能设计控制变量的探究实验,寻找省力与费力的理论根据。
教学
准备
杠杆尺、木块、木条、测力计、一幅“跷跷板”图
活
动
过
程
设
计
一、导入:同学们今天我们学习20课,杠杆。请看第一幅图,一个小朋和他的爸爸玩跷跷板,当你们看到这副场景,对这个游戏有什么想法,哪些同学能提出一些问题,看谁提的多,提的好,提的与今天的课题有直接的联系。
同学们先不汇报刚才的感受,我们先看93页上面的图。教师讲解杠杆的概念:一根棍子,当像下图那样用它撬重物时,它就是一个最简单的机械-------杠杆。杠杆上有三个点就是书上的杠杆三个红点,即重点、支点和力点。被撬的重物叫重点,支撑杠杆的点叫支点。用力的点叫力点。刚才同学们所做的试验就是杠杆原理。
【最新】青岛版小学科学五年级上册《20.杠杆》教案 (2).doc
杠杆教学目的1.通过本课教学,使学生知道杠杆的作用(在什么条件下省力、费力、不省力也不费力),以及杠杆在实际中的应用。
2.培养学生的实验能力和归纳概括的能力。
3.使学生体会到自然事物是有规律的,人只有了解了这些规律,才能更好利用自然和改造自然。
教学重、难点:让学生通过亲自动手做实验,从实践中领会省力、省距离杠杆的区别,并初步归纳出杠杆中动力、阻力、动力臂、阻力臂之间的关系。
教学准备1.分组实验材料:简单机械实验盒、钩码、镊子、钳子、剪子、起钉锤。
2.演示材料:同分组材料(撬棍应放大一些)、重物。
3.教学课件(杠杆上三点示意图),实验记录表(课本P45放大图)。
教学过程:一、教学引入出示演示重物、撬棍。
提问:你能利用这根棍子,比较省力地抬起这个重物吗?(指名演示撬重物)二、学习新课1.认识杠杆(1)分组实验1(用直尺撬砖)。
实验时先让学生用一小拇指抬起砖,然后组装好撬棍用小拇指撬起砖。
(2)讲解。
(出示杠杆三点示意图)当这根棍子,按实行的方法去撬重物时,它就不再是一根普通棍子了。
它是一种简单的机械,这种简单的机械叫做杠杆。
(板书课题)在杠杆上有三个着力点。
杠杆上被小石头支撑的那一点,叫做支点,杠杆两端围绕支点转动。
被重物压的那一点叫做重点。
手对于杠杆用力的那一点叫做力点。
(边讲解边在示意图上出示名称)1(3)分组指出杠杆三点位置。
分组组装好撬砖的杠杆,每人在杠杆上指出三点的位置。
2.指导学生认识扛杆的作用(1)讨论:通过以上的实验,你知道了杠杆有什么作用(省力)谈话质疑,使用杠杆是不是一定能省力?有什么情况下才能省力呢?(2)分组实验2(用直尺橇砖)。
移动支撑小木块的位置,改变支点位置或改变力点位置,再用小姆指用力压杠杆有什么感觉?实验后讨论:使用杠杆一定省力吗?什么情况下省力?(3)分组实验3(杠杆尺定量实验)。
讲解:为了准确地弄清这个问题,我们再来做一个实验。
①出示杠杆尺实验装置。
(杠杆尺左2格挂100g钩码,教师手压杠杆尺的右端。
新青岛版小学科学五制五年级上册21.《杠杆》教学设计
21.《杠杆》教学设计于金平教材分析:《杠杆》是青岛版五年级科学下册教学内容,在三年级的科学学习中,学生已经对等臂杠杆——天平有了初步认识,相信学生对杠杆类工具并不太陌生。
所以,在本课探究杠杆原理及其应用时,学生会相对比较轻松。
本课以学生熟悉的“玩跷跷板”为切入点,引导学生认识杠杆并深入探究其中所蕴含的科学规律及其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激发学生进行深层次科学探究的兴趣。
学情分析:学生对研究活动兴趣浓厚。
学生是科学学习的主体,学习科学应该是他们主动参与的过程。
教材中安排的直尺撬起字典的实验,对于五年级的学生来讲,仿做是没有难度的。
但如何运用科学的方法,有层次地,有重点地,有目的地去进行探究实验,得到结论,还需要教师给予一定的指导。
同时,对杠杆的认识延伸拓展到对运用杠杆原理认识变形的杠杆工具,存在着一定的思维跳跃,需要在教师的提示和发挥学生小组合作探究来解决。
教学目标:1、激发学生对周围事物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使学生理解杠杆的作用,知道杠杆在生活中的应用;2、初步学会做杠杆作用的实验;3、渗透科学教学思想,。
教学重点、难点:重点:杠杆的作用难点:杠杆作用的实验教学准备:杠杆材料、测力计、钩码教学过程:一、设疑导入认识杠杆1.[PPT 3 出示]观看玩跷跷板的视频,引导学生感受杠杆玩具的乐趣:[PPT 4出示]想一想怎样才能使跷跷板平衡?猜一猜跷跷板采用什么样的原理制作而成?(板书:杠杆)二、探究学习了解杠杆1.[PPT 5 出示]出示阿基米德的视频,引导学生初步了解杠杆原理。
(设计意图:通过观看视频引导学生更加清晰的了解杠杆的历史及原理。
)2.[PPT 6出示]认识杠杆的三要素:(1)出示撬棍(课件展示撬棍的使用过程)。
(2)师生归纳:杠杆三要素(用力点、支点、重点),并找一找在图中的位置。
(设计意图:通过学习加深学生对杠杆的理解。
)3.[PPT 7出示]出示杠杆尺,提问:它是杠杆吗?找一找支点?观察一下,它还有什么特点?4.[PPT 8出示]进一步引导学生了解杠杆尺。
21. 杠杆-青岛五四学制2001版五年级科学上册教案
杠杆-青岛五四学制2001版五年级科学上册教案一、教学目标1.了解杠杆的定义和基本原理;2.掌握杠杆的三类,学会分类运用;3.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培养学生的动手实验能力。
二、教学重点1.杠杆基本原理;2.杠杆的分类;3.实际应用场景。
三、教学难点1.理解各类杠杆工作原理;2.掌握杠杆的使用方法。
四、教学过程1.导入写下问题:“为什么要用杠杆?”让学生思考并发表自己的看法。
2.观察实验在黑板前带领学生进行简单的杠杆实验。
比如用树枝做杠杆,先放轻物,然后逐步增加重物,看看轻物何时能够平衡。
3.重点讲解接下来重点讲解杠杆的概念和分类,并给予示例说明。
(1)杠杆是一种利用杠杆原理的简单机械。
杠杆是由一个支点,两个杆臂和一个或多个力臂组成的。
(2)根据支点位置、力点位置和物点位置的不同,杠杆分为三类:•第一类杠杆:支点在杠杆的一端,物体位于另一端,力点可以在支点的另一端或与之相距的位置。
如梳头时用的梳和挖地道用的钻地机。
•第二类杠杆:支点在杠杆的一端,力点位于另一端,物体位于支点的另一端。
如开瓶盖时用的打气筒和夹紧物体用的钳子。
•第三类杠杆:支点在杠杆的一端,力点位于杠杆中间,物体位于力点和支点之间。
如使用梳或钳子时的力点位置与第一、二类杠杆不同。
4.分组实践将学生分成若干组,并让每组创造自己的杠杆并展示出来。
老师可以让学生对不同的杠杆进行分类。
5.小结对上述所学内容进行总结,修改笔记并让学生做好笔记收藏。
五、家庭作业了解商店、工厂和家庭中都有什么杠杆,观察他们工作的原理,在主题帖中发表自己的观点。
六、教学准备1.实验材料:树枝或铅笔、小石子或乒乓球等;2.相关图书:五年级科学教材;3.神经计算机、教学PPT等。
七、教学反思在学习本节内容时,教师通过实验和讲解充分展示了杠杆的定义和分类原理。
让学生们在互动实践中感受到了杠杆的运作方式,了解了杠杆在生活和生产中的实际应用,同时也培养了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动手实验能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杠杆》教案
【教学目标】
1、学生掌握杠杆的探索性实验,从而了解杠杆的工作原理。
2、学生能够观察记录杠杆的状态,发现杠杆省力的规律。
3、学生能够合理解释身边杠杆工具的工作原理。
知道科学探究可以为进一步研究提供新经验、新现象、新方法、新技术。
【教学重点】
让学生通过动手做实验,从实践中领会省力、省距离杠杆的区别。
【教学难点】
初步归纳出杠杆中动力、阻力、动力臂、阻力臂之间的关系。
【教学准备】
杠杆、钩码、砖块、尺子、镊子、钳子、剪子、起钉锤、科学记录表、相关图片资料、多媒体教学课件。
【教学过程】
(一)教学引入
古希腊科学家阿基米德曾经说过:“给我一个支点,我就能撬起整个地球。
”(结合课件图片)你是怎么认为的?
学生自由讨论1分钟。
师:这个问题蕴含着一定的科学道理,等我们学习了本节课后,再听同学们的解释好吗?
(二)学习新知
1、认识杠杆
(1)出示杠杆三点示意图
当这根棍子,按图示的方法去撬重物时,它就不再是一根普通棍子了。
它是一种简单的机械,这种简单的机械叫做杠杆。
(板书课题)
(2)分组实验1(用直尺撬砖)。
实验时先让学生抬起砖,然后组装好撬棍撬起砖。
在杠杆上有三个看不见的点,起支撑作用的点叫做支点,对杠杆用力的点叫做力点,承受重物的点叫做重点。
(边讲解边在示意图上出示名称)
(3)分组指出杠杆三点位置。
分组组装好杠杆,每人在杠杆上指出三点的位置。
2、研究扛杆的作用
师:通过以上的实验,你知道了杠杆有什么作用?
生:省力。
师:使用杠杆是不是一定能省力?什么情况下才能省力呢?
师:请同学们移动支撑小木块的位置,改变支点位置或改变力点位置,再用食指用力压杠杆有什么感觉?
实验后讨论:使用杠杆一定省力吗?什么情况下省力?
学生讨论。
师:为了准确地弄清这个问题,我们再来用杠杆尺做定量实验。
教师介绍杠杆尺特点:横杠能围绕支点转动;横杠处于平衡状态;横杠左右两边有小格,距离相等。
(1)出示杠杆尺实验装置。
(杠杆尺左3格挂1个100g钩码,教师手压杠杆尺的右端。
)
提问:请同学指出这个杠杆上三点的位置?(个人思考,小组讨论,指名演示)
(2)分组实验。
按教师演示的方法组装好杠杆后,学生在右侧1~5格处用力,使杠杆平衡,感觉一下用力有什么不同?
(1格处费力,2格处不费力,3~5格处省力。
)
(3)谈话:为了更准确地测定出力的大小和杠杆省力的规律,我们在力点上悬挂钩码使杠杆尺平衡,来测定力的大小。
讲解:距离按格记量,力的大小按钩码数量记量。
按表中规定进行实验。
汇报实验结果。
(填演示记录表)
(4)讨论。
三次实验可分成哪三种类型?(个人思考,小组讨论,大组汇报)
当支点到力点的距离大于支点到重点的距离时——省力;
当支点到力点的距离等于支点到重点的距离时——不省力也不费力;
当支点到力点的距离小于支点到重点的距离时——费力。
(三)应用新知
指导学生认识杠杆的应用.
1、分组观察:理发剪、铁皮剪
思考:剪子是由几个杠杆组成?找出三点的位置。
分析剪子工作时力的关系。
2、分组观察:镊子、钳子、起钉锤
思考:它们的三点分别在什么位置?分析它们工作时力的关系。
3、你知道还有哪些工具利用杠杆原理设计的?
4、为什么有的工具设计成费力的?
(四)课堂反馈
1、判断
(1)使用杠杆,一定会省力。
()
(2)使用杠杆时,可以既省力又省距离。
()
(3)杠杆的支点一定在力点和重点之间。
()
(4)天平是一种既不省力也不费力的杠杆。
()
(5)机械是人类征服自然的武器。
()
2、选择
(1)下列机械一定省力的是()
A、杠杆
B、斜面
(2)当支点到力点的距离大于支点到重点的距离时杠杆()
A、费力
B、省力
C、不省力也不费力
(3)下列杠杆工具中,费力杠杆的是()
A、开瓶器
B、铡刀
C、筷子
(五)课堂评价
1、学完这节课,你掌握了什么知识?你有什么感想?能应用到实际生活中吗?
2、现在你能用科学知识解释阿基米德的论断吗?
【课外拓展】
1、观察哪些装置应用了杠杆原理:分析它的三点,研究它是省力杠杆,还
是费力杠杆?记在表格中。
2、找一找人体中的杠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