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信息科技课堂教学中的预设与生成
信息技术课堂如何让预设与生成平衡
信息技术课堂如何让预设与生成平衡在有效教学理念下,我们应科学认识到课堂教学的辩证唯物主义原理,即矛盾又统一,即是教师主导的预设课堂,又是学生发展需求的生成课堂,我们要以学生的发展为需求,促进信息技术教学预设与生成的平衡性。
把握住矛盾中的和谐因素,预设与生成,让课堂教学更精彩。
让充分的预设,精彩的生成,促进信息技术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发展,让信息技术课堂教学沿着一个健康的方向前行。
一、充分的预设——关注学生发展和需求(1)知识和经验信息技术的教学和其它学科的共性就在于都需要了解学生已有的的知识和经验,只有对学生的知识和经验有了一个大致的了解,预设才会避免出现低效和无效,防止对于学生的预设过低或过高的现象出现。
同时了解学生已有的信息技术知识和操作经验,有利于教师利用知识迁移进行教学。
(2)教学的重难点课堂教学的预设在充分了解学生的基础上后,接下来就要仔细研读课程文本,找出课堂教学的重难点,我们只有在充分了解学生已经具备了哪些知识和经验后,我们才能有针对性的开展课堂教学,这样预设出的课堂教学在实践中才会更具有指导意义。
(3)学生的学习兴趣兴趣才是学生最主要的学习动力,在信息技术课堂教学中要充分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并用良好的教学方式引导学生去学习,比如信息技术课堂教学中学生最感兴趣的话题就是游戏,教师预设课堂教学时可以考虑用游戏的方式来进行教学,比如让学生玩拼图游戏练习鼠标使用,将游戏藏到文件夹中,让学生寻找,从而让学生认识文件夹窗口及路径,当然游戏教学是把双刃剑,要合理把握游戏在课堂教学中的度。
除此以外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还可以从学生感兴趣的话题入手,比如喜羊羊与灰太狼、赛尔号等,教师可以用它们来作情境,引入课堂教学并贯穿始终,从而持久的保持学生的学习兴趣。
总之教师在预设课堂教学的过程中时,寻找学生当下感兴趣的内容和话题,了解大部分学生的喜好,合理引导学生的学习兴趣朝着正确的方向发展,这样的课堂教学就会充满活力和彰显个性。
预设与生成在课堂教学的应用
预设与生成在课堂教学的应用预设和生成是上好一堂课的两个重要因素,二者缺一不可。
课堂是动态的课堂。
课堂教学中需要预设,但决不能仅仅依靠预设,预设必须根据课堂的变化而变化。
在课堂教学中,处理好预设与生成的辩证统一的关系,把预设与生成有机地结合起来,这是一种教学艺术。
一方面,通过课程预计,突出教学是有目的、有计划的育人活动的教育学特性;另一方面,通过课程的动态生成,促使教师在预设方案的实施中关注变化着的人,使教学充满学生成长的生命气息。
一、教学过程是学生自主建构与教师价值引领相统一的过程“预设”是预测和设计,是教师课前对课堂教学进行有目的、有计划的设想和安排;而“生成”是生长和建构,是师生在与教学情景的交互作用中以及在师生对话互动中产生的、超越教师预设方案之外的新问题和新情况。
二者在教学中是辩证统一的。
没有生成的预设是无效的预设,而没有预设的生成是盲目的生成。
预设与生成是相互依存的。
只有课前精心预设,才能在课堂上动态生成。
因此,我们要关注生成,做足预设。
1.教学是一个动态生成的过程当代课程与教学实践表明,课程不再仅仅是那种预先设定的内容,而教学也不再仅仅是“预成”的活动,而是在师生之间的互动、对话,它允许师生对课程进行“创生”“动态生成”和“改造”。
这是一个活的、流动的进程,一个充满人的情感、有着审美的要求以及不完全在“预料之中”的探究过程。
学生的经验、感受、创意、见解、问题、困惑等是重要的素材性课程资源,具有很强的动态生成性,教师应即时捕捉、归纳和总结,使之成为教学过程的生长点。
课堂教学中的情感、态度、价值观、主体性、创造性,以及节奏、语言、形象、机智、变通等,这些含有“生成性”的因素往往制约着一堂课的成败。
生成性课程以“活动”或“过程”的形式而存在。
学习者必须根据自身的经验和知识背景逐步建构学习内容。
建构的过程就是有效生成的过程。
经历了建构和生成过程获得的新知识、新认识才会牢固、合理地整合于学生原有的知识体系之中。
课堂教学的预设和生成
课堂教学的预设和生成一、何谓教学的预设和生成要明确这一问题,首先要引入的是生成性学习这个概念;生成性学习的最初提出者是维特罗克Wittrock,1986,它属于结构主义的一种教学方法;生成性教学是指在弹性预设的前提下,在教学的展开过程中由教师和学生根据不同的教学情境自主构建教学活动的过程;例如,可以成功地教会学生对所学材料提问题、作总结和类比,等等;这些生成性活动都有益于学生的学习;而新课标要求我们在教学中必须注重培养这种生成性的教学模式;在生成性教学模式下,我们必须要注意教学活动中的预设和生成;预设:是预测与设计,是课前进行有目的有计划的清晰理性的超时空的设想与安排,具有弹性和留白;预设并非是写一份详尽的教案,并非是在上课前对课堂的每一个环节都进行了“完美”的设计,进而形成完美的教案,然后在课堂上教师按部就班的将教案完美的演示出来,从而在这样的环境之中教师成为了编剧、导演、演员,同时他也强迫着学生成为了没有自由和选择的演员;这样的预设严重的限制了学生的主动性;预设应该是教师对自己课堂方方面面可能出现的问题的预见与对策的准备;生成:是生长和建构,是根据课堂教学本身的进行状态而产生的动态形成的活动过程,具有丰富性和生成性;新课程的最高宗旨和核心理念是“一切为了每一个学生的发展”;而“发展”却是一个动态的生成过程,这个过程中的因素和情景无法预见,也就产生出许多的生成性问题;生成可分为两种,一类是我们预设下的现象,另一类是我们不曾预设到的现象;“动态生成”是新课程理念下课堂教学的主要特征,它强调课堂教学要改变传统课堂教学固定不变、按部就班、机械僵化的教学模式,主张课堂教学必须构建生成性的探究性活动过程;二、如何处理预设和生成的关系“预设”是“生成”的基础,“生成”是“预设”的提高,二者是相辅相成的,是矛盾的统一体;在语文教学中,必须正确处理这一矛盾,审视教学资源,弹性设计教学,进而促进课堂的动态生成,在感悟、积累、运用的动态过程中,在准确把握“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态度情感与价值观”的同时,实现教学设计与课堂教学的和谐共振;教学过程是一个极具变化、发展动态的过程;新的课程标准旗帜鲜明地打出了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旗帜,学科教学从强调目标、计划发展到强调过程本身的价值;而在这种背景下的课堂教学必然孕育出许多生成性因素;所以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必须摒弃过多的预设与计划、规范与机械,更多的凸显课堂的真实丰富性、复杂多变性、不确定性和动态生成性;当然,需要注意的是强调生成,并不是忽略了预设;相反,我们的预设应更为充分,更为饱满;因为充分的预设,代表的是对教材更深入地理解,代表的是对整个教学设计更为成熟地把握,只有这样,我们的教师在课堂上才能得心应手,善于把握生成的机会,才能在课堂教学中形成动态的生成过程;三、在新课标之下,我们如何作好充分的预设新课程非常关注并提倡课堂动态生成,课堂上也确实会出现难以预料的因素,这就需要教师凭借教学机智去艺术性地应对;但是我们必须明确课堂上“动态生成”的质量绝大程度上取决于教师的专业化的“预设”,所以课前的预设工作反而显得更加重要了;我认为,预设并不是前文所说的简单地指教案;写成文字的教案只是我们预设的一部分,正如露出水面的冰山一角;原因就在于其只看到了露出水面的部分,没有看到水面下的广阔之处,没有对文本的充分解读;因此在这样的情况下,教师也就自然不敢放手让学生在课堂上尽情发挥;如果放手,课堂上也只能是捉襟见肘了;因此,新课标下课堂教学的预设必须要充分;只有充分的“预设”才能灵活的捕捉,调控“生成”新课标指导下的备课对教师的要求加深了;只不过我们的预设要留有空白;给予学生自主的空间,才能使课堂真正以学生为主体;新课标指引下的预设应是一种以学生为本的预设,人性化的预设,同时更应是一种富有弹性的预设;进行这种预设时,教师必须要充分关注学习的主体——学生,学习的对象——文本;“文本”是生成之“母”,“预设”是生成之“父”;追求生成的课堂教学不能脱离“文本”,也离不开“预设”;并给自己预留一个可以自由支配的弹性空间,让自己能够很有把握地进行课堂生成;下面就语文课堂教学谈谈对生成性教学资源的几个方面的预设;1、预设学生情况;对课堂教学的预设首先要从学生入手;我们知道,学生是一群鲜活的生命个体,而每个人的知识经验、认知水平等皆不相同,再加之课前准备的程度不一,这一切都要求我们在备课时了解他们的知识储备,了解他们的课前准备,并预测可能发生的一些课堂变化,并思考其对策,然后存储在自己的弹性预设空间内;2、预设个性解读;“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所以,在课堂教学中,学生根据自己的个性化体验可能会得出许多新颖的个性化的观点,这就要求我们必须有充分的准备来应对学生对文本的解读;因此这就要求教师对文章容易产生个性解读的部分进行充分预设;3、预设文本的情感点;文本为作者创造,其中自然也就有着作者的情感;而这蕴含在文本中的作者的情感,学生自然也能在对文本的解读中感受到,甚至形成共鸣;因此教师在预设的时候,就要关注文本的情感点,对文章的“动情点”要进行细致深入地挖掘,预测学生可能会有哪些情感的迸发,面对这样的情感我们又应如何对待;只有对于学生的情感进行充分的预设,才能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四、在新课标之下,我们如何作好自然的生成课堂教学是千变万化的,再好的预设也不可能预见课堂上可能出现的所有情况;因此,当我们进行课堂教学的时候,我们应在促成学生动态生成的过程中注意以下几个方面:首先,当课堂生成新的教学资源时,我们应该有一个平和的心态;学生的回答超出自己的预设之外的,这是值得我们欣喜的事情;这个时候,教师一定要相信自己,相信自己能够应对这一切,能够从容指导学生;如果教师在这个时候,就已经方寸大乱,那么其他的一切教学设想都不可能得以实现了;并且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应当将自己放在一个与学生平等的地位上,尊重学生的生成,给学生的生成营造氛围;面对学生的种种想法,我们在平等的立场上给予指导,而不能居高临下,一棒子打死;其次,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学会用心倾听;当学生在就课本内容发表观点的时候,我们也要用心的倾听,这样才能从中明确学生的观点并对之给以适当的评价和鼓励;并在之后,进一步的明确自己的观点,与同学们进行亲切的交流,这样才能更好的把握课堂教学;再次,也是最关键的一点,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对课堂生成的信息进行重组;当学生在课堂上真正动起来之后,就会在课堂上生成大量信息;而对于这些信息,我们又要区别对待;有一部分信息是学生对于文本所生成的独特的见解,这时教师不可打压学生的观点,而要顺应学生思维走向;对于那些即兴闪现出来的火花,教师应敏锐捕捉,并予以引燃,顺水推舟,给以适当的鼓励,以此让所有的学生都积极的参与起来,共同研究;还有一部分信息,是学生对于文本本身超出文学范畴的理解和认知;对于这部分信息,教师必须加以正确的指引;我们不能一味地为了生成,而忘了我们在做什么;在语文课堂上,一切的生成都是为了学生更好的感受语文,体会语文;其他的超出语文范畴的生成,无论多么精彩,教师都应该用巧妙的方式将学生的视角引回到语文上来;同时,教师还要在收集处理这些信息的基础上形成新的能够引发学生新的生成的兴奋点;预设与生成作为一对矛盾统一体,是共同存在于课堂教学之中,预设中有生成,生成离不开预设;两者是不能分开的;只有将预设和生成结合在一起,我们的课堂教学才能充满激情的言语,才能充满智慧的火花,才能充满语文课所具有的生命的气息与情趣;布卢姆说过:“人们无法预料教学所产生的成果的全部范围;没有预料不到的成果,教学也就不成为一种艺术了;”但如果某节课从头到尾都是非预设下的生成,要么是教师高超的教学水平造成的,要么也有可能是教师对课研究得不深入造成的;我认为一节课它体现的生成应该更多的是教师预设下的生成;生成,因预设而精彩;而那些“不曾预约的精彩”只有教师对课堂上这些生成性因素进行巧妙把握,才能提升了我们课堂教学的价值,才能使我们的课堂充满活力,也才能让学生的灵性得以真正释放;。
预设与生成,演绎信息技术课堂的别样精彩
术课 堂 教学 不是 一个 封 闭系 统 , 也不 应拘 泥 于 预先 设定 的 固定不 变 的程 式 , 教 学 过程 是 个 由转化 为生 成 的复 杂 的过程 , 是创 造 性 地执 行 教学 预设 的过 程 , 预设 教 案在 实施 过
发 别样 精彩 。
、Hale Waihona Puke 预设是 有效 生成 的必 要前 提
4 、 留足空 间是预设 的关 键 。信息技术 教 学是 一项 复杂的活 动 , 教学 预设是 必要 的 , 因 为教学首先 是一个 有 目标 、 有 计划 的活动 , 教
信 息技 术 课 堂教 学 活 动是 在 教 师指 导
下有 组 织 、 有步骤、 有 计划 进 行 的一 项 复 杂
一
的教 学 目标 一定 要 预先设 计好 的 。 随着课 堂
程 中需要 开放 地 纳入 直 接 经 验 和 弹性 灵 活
的成分 , 教学 目标必 须潜 在 和开 放地 接纳 始
料 未及 的体 验 。 要鼓 励师 生互 动中 的即兴 创 造, 超越 目 标 预 定 的要求 。本 文 着重 介绍 信
可能 有什 么反 应 ? 有可 能 出现哪些 意 料之 外
性 的预设 ,因为学 习过程本 身是一 个动态 的 建 构过程 ,这是 由学 生 的原有经 验 、知识 结
构、 个性等 多方面 的复杂性 与差异 性决定 的 。 因此 , 教师 在预设过 程 中, 应 充分考 虑到课 堂 上可能会 出现 的问题 ,为 预设 留有 更大 的包 容度和 自由度 , 给生成 留足空 间。
二、 生成是 基 于预设 的完 美表 达 “ 生 成” 是指 生长 和建 构 , 它是师 生在 与 教育 情 境 的交 互 作 用 及对 话 互 动 中超 出教 师预 设方 案 之外发 现 的新 问题 、 新 情况 。 因
教学中“预设性”生成与“生成性”预设
教学中“预设性”生成与“生成性”预设一、预设与生成关系的重新厘定一直以来,人们都是将预设与生成作为一组对立的概念置于课堂的环境中加以讨论。
其实,在当前对课堂教学改革反思的大背景下,我们应该跳出二元对立的模式来看问题。
并不一定所有的问题都是要从对立走向统一或者最终消解才算是从根本上得到了解决。
矛盾是伴随事物发展的始终的,它存在于相互联系的事物之间,同时也存在于同一个事物的内部。
课堂教学,就是教师、学生及教学对象在特定的教学环境中发生的交互性活动,预设与生成的关系,从整个教学活动的高度俯瞰,二者是此消彼长的,互为独立的。
其实又不尽然。
预设与生成并不是完全异质、对立的,这只是一组相对而言的概念。
从这个意义上来说,教育者在事前预设的时候,都要表现出一定的前瞻、开放、生成的意识;而在把握生成的过程中,亦要是有依据、有范围,有目的,而非盲目的生成。
反观教学活动的各个环节,均是预设中包含生成,生成中折射预设。
预设与生成,是统一在整个活动之中的,不可二分。
可以这样说,预设,是“生成性”的预设;生成,是“预设性”的生成。
类似于哲学中的“二律背反”。
所以,我们要放开眼界,丰富预设与生成这一组概念的内涵,追求教学中的“大预设”和“大生成”。
从某种意义上甚至可以说,预设与生成不仅仅是课堂活动中的关键要素,他们更是一种课堂思维、课堂理念。
在传统的教学中,之所以出现了预设过死与过度生成的矛盾,就是因为教师将预设与生成生硬地割裂开来,或者说是没有意识到二者的圆融性,这样才走向了极端。
我们从以下两段评述中,或许能收获一些启示。
“在现代西方哲学家的视野中,一个纯自在的、随意的世界虽然能说明人的自由、个性和生成性,但却很难找到共性、普遍性、规律性和确定性,而在一个没有确定性的世界,生成虽消除了限制,但也没有了历史、保证和方向。
这样的生成虽然是一条永不止息的河流,但却是人无法把握的‘克拉底鲁之河’。
此种生成观除了陷入相对主义之外,并无它途。
课堂教学中应如何预设与生成
浅谈课堂教学中应如何预设与生成关键词:预设生成新课程课堂教学传统教学因强调系统性、完整性、理论性、循序渐进性而过分注重教学过程的预设与控制。
课堂上学生智慧的闪光大多被认为是节外生枝或影响进度而被无情扼杀。
课堂教学因此变得机械、沉闷和程式化,缺乏生机和活力。
新课程教学过程中,提倡课堂教学的生成性。
现在有些教师一味的追求课堂生成,造成教学目标落实不了,而且课堂显的非常混乱。
在新课程逐渐实施过程中,科学教学中应该如何处理预设和生成的关系,显得非常重要。
一、预设和生成的关系要处理好预设与生成的关系,首先要深刻理解预设与生成的关系。
课堂教学既需要预设,也需要生成,预设与生成是课堂教学的两翼,缺一不可。
预设体现教学的计划性和封闭性,生成体现教学的动态性和开放性,两者具有互补性。
从实践的层面来看,生成往往是基于预设,以预设为基础,是对预设的丰富、拓展或调节、重建。
(一)充分的预设是非常必要的,预设是为了有效的生成教学本身是一种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师生双边活动。
教师必须对未来的教学作出预设,预设应富有弹性。
(二)生成是永恒的,是对预设的超越教学过程不是预定不变的,课堂教学是一种充满生命的群体在进行交往和对话。
因此教学不应该拘于预设中固定不变的程式,而应该呈开放、接纳趋势,倡导教师与学生在互学互动中的生成和创造。
(三)预设与生成相辅相成,不可偏废新课程倡导生成,并不是片面地追求生成,不是漫无目的,脱离“文本”的生成,更不是一种什么都要“舍本而逐末”的生成。
我们首先应当尊重“文本”的内涵,在深入理解文本丰富内涵基础上进行生成。
其次,“即时生成”也并不是都有价值,教师要有所选择,对那些无关的、意义不大的、没有多大价值的生成可以一笔代过,对那些有探究价值的生成可以引导学生深入探究。
实际上,这个时候预设和生成是融为一体的,预设中有生成,生成中有预设,这是理想的关系。
二、在新课程实施过程中,课堂教学应如何进行教学预设:课堂教学中要做好教学预设,教师要做好四个准备。
课堂教学中的预设与生成
课堂教学中的预设与生成关于预设与生成,有一个有趣的比喻:预设与生成是课堂上的两张网,学生正像渴求食物的“鱼”,老师可用预设的网先逮“大鱼”,再用生成的网捕逮住“小鱼”。
对于一些不往两张网里钻的“鱼”,老师要善于观察、呵护、引导、点拨,从而催生新的精彩生成。
那么,如何去理解课堂中的预设与生成?我认为预设是指教学预测与设计,是课前进行有目的、有计划的设想与安排。
生成是指课堂教学的生长和建构,是指在师生和生生之间合作、对话、碰撞中,现时生发的超出教师预设方案之外的新问题、新情况。
预设体现出了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对文本的尊重,生成体现了对学生的尊重。
课堂教学的传统思维模式强调预设,而新课程的理念则倡导生成。
所谓课堂教学的预设,显然是不言而喻了。
课堂教学的生成,强调在师生互动的过程中,教师对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心理需求作出价值判断,调整预设的教学活动,以适应和促进学生更加有效地学习。
课堂教学的生成,是一个师生共同学习、共同建构的教学发展过程,是一种开放的,互动的,多元的新型教学模式。
当然,预设和生成又是对立统一的。
预设与生成也有其对立的一面:两者体现的教学理念和价值追求不一样,追求的教学目标不一样。
那么,预设与生成之间的关系是怎样的呢?我认为:课堂教学的预设和生成,是相互联系、相互补充、相互促进的辩证关系。
课堂教学不能没有预设,但课堂教学也需要有生成,以持续显现不断发展的生命活力。
课堂教学的预设,其特点在于目的性强,教师对教学设计和运作的过程比较熟悉和易于掌握,课堂教学目标较易落实,能够保证学生在知识技能方面的基本发展。
课堂教学的生成,最大的优点在于能够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与积极性,发挥和发展学生的主体性与创造性,让学生学得更生动、更有效。
如能将两者有机结合,在教学预设时,深思熟虑,课堂中抓住机会展开生成时,深入浅出,那样的课堂教学必然是生动活泼、师生互惠了。
预设与生成具有统一的一面,课堂教学既需要预设,也需要生成,预设与生成是课堂教学的两翼,两者具有互补性。
谈谈您对教学中的预设与生成的看法
谈谈您对教学中的预设与生成的看法谈谈您对教学中的预设与生成的看法;;美术课上的预设与生成之间的关系,我觉得,预设与生成是一对孪生姐妹,二者具有内在的统一性。
所谓“预设”就是紧紧围绕教学目标、任务,预先对课堂环节,教学过程等作一系列展望性的设计,它需要教师做出周密的安排,制定出详尽的计划,做好充分的准备,这一切都是预设,很明显“预设”带有强烈的个人主观教学色彩。
“生成”,就是在教学过程中关注学生兴趣,学习状况,并根据学情,课堂环境等对原有教学程序进行调整及发挥,进而灵活地随机教学,以期达到教学效率最优化。
只有充分的预设,是课堂教学成功的保障。
只有课前精心预设,才能在课堂上动态生成。
然而课堂教学是千变万化的,再好的预设也不可能预见课堂上可能出现的所有情况。
课堂上出现了意料之外的情况,教师可以而且应该调整预设,给生成腾出空间,机智地驾驭课堂,让课堂呈现别样的精彩。
;; 教学是一项灵活生动的艺术,决不能机械呆板的照本宣科。
在课堂教学既要有预设又要有生成,没有生成,课堂就是封闭僵死的操练,没有预设,课堂就是胡乱无序的盲动。
《美术课程标准》指出:“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美术课程必须根据学生身心发展特点,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爱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因此教师要尊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独特体验,珍视学生在课堂中的动态生成。
就像布鲁姆说的:“没有预料不到的结果,教学也就不成为一种艺术了。
”;;预设固然重要,生成的内容却更鲜活灵动,两者相辅相成,缺一不可。
正确处理好两者之间的关系,必定会使教学更加生动,更加成功。
;;一、重塑师生关系,保进动态生成;;课堂教学是师生人生中一段重要的经历。
学生作为一个现实的、主动的、具有创造性的生命体,带着自己的知识、经验、思考、灵感参与课堂教学。
他们是课堂教学的主体,更是教学“资源”的重要构成与生成者。
信息技术课堂让预设与生成共精彩
信息技术课堂让预设与生成共精彩“预设”与“生成”是新课程倡导的重要的教学理念,课堂教学因精心预设而动态生成更多精彩。
预设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发挥着导向功能,直接决定着教学过程和教学效果。
标签:信息技术课堂;预设;动态生成;有效性1.预设奠定了精彩课堂的生命基石预设是课前对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过程、教学方法的预先设计。
课堂教学是一种有目的、有意识的教育活动,预设是课堂教学的基本特性。
它是构建精彩课堂教学的基石。
2.生成焕发了精彩课堂的生命活力生成是指在具体教学中,因学情的变化,对目标、内容、过程、方法的适当调整,以及在教学过程中,师生在教育情景中因平等的对话和互动产生的种种的“预料之外”,是师生在民主和谐中交流而进行的自主的构建,也是新课程所积极倡导的“动态生成”。
正如叶澜教授所说的:“教师只要思想上真正顾及了学生多方面成长、顾及了生命活动的多面性和师生共同活动中多种组合和发展方式的可能,就能发现课堂教学具有生成型的特征。
”3.预设促进了精彩生成预设和生成,是一对统一体,预设是为了有效而精彩的生成。
游刃有余的课堂教学,需要课前的全方位准备,为此,我们在关注教学生成性的同时必须关注预设,新课程改革对预设的要求也是不断提高,近来银川市教育系统推进的“课堂推进工程”活动,就是为了打造预设和生成的有效性。
要求预设能实时关注学生的发展,充分关注学生的活动空间,真正关注学生的创造性发挥,促进课堂中多方位信息交流的产生,激发学生及时反馈并提出新的要求,只有这样充分地预设,才能生成更多的精彩,让课堂展现和谐灵动的美好。
二、精心预设,点亮生成1.剖析教材,科学预设教学目标在课堂教学中,“实效性”是体现教学目标达成度的最好标杆。
教材是“大纲”“标准”的具体体现。
仔细研读教材,深入分析学生的学情,能更好地让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把握教学中意外情况。
科学地预设教学目标,不仅需要将三维目标有机统一,不能简单地以“知识与技能”为达成目标,公式化地牵着学生走,僵化地采用“填鸭式”教学方式,使课堂枯燥无生机。
小学信息技术课堂教学的预设与生成
当学生的反馈是错误的时候,不要 轻易去否定学生,而是要挖掘学生错误 中的积极因素。这样,不仅能保护学生 的自尊心和学习积极性,而且有利于激 发学生学习兴趣,促进学生大胆思考、主 动探究。
通过暴露思维过程,修正错误,消除 疑惑,正确构建新知。
例 如 :我 在 执 教 资 源 管 理 器 中“ 复 制、移动文件”的内容时,当教师演示完 整个过程,并提醒学生复制与移动文件 的区别后,很多学生都跃跃欲试。看似 简单的操作,却有学生出错了。原来,班 上的一个小男孩没有通过菜单复制、剪 切,而是按住鼠标胡乱在拖。
这个和资源管理器又有什么关系? 有疑惑可以同桌讨论。
二、着眼“意外”,调整预设
教师对教学内容进行预设时,有时 难免会出现纰漏。当课堂上再次出现
“危机”时,教师不应“退避三舍”,而应着 眼“意外”,通过调整预设,利用学生对新 知的兴趣,让他们积极去发现、思考、探 索,让学生学习更有激情,更投入。 例如:在上《word 中的文字输入》时, 上课前,我就通过“苏亚星多媒体教学软 件”的“文件传输”功能将作业发到每个 学生的“桌面”上,让学生在 Word 中独立 完成。没过几分钟,听到学生在下面小 声议论。 生 1:老师是不是故意的呀,上面红 色的文字可以复制、粘贴下来的。 生 2:现在爽了,省事不少。 师:那谁有办法可以阻止复制、粘贴 文字呢? 生 3:把文字变成图片,那我们就只 能乖乖地打图片上面的文字。 生 4:变成图片后,字体颜色不能改 变了,我们打的文字是黑色的,图片上文 字颜色是红色的。一眼就可以看出是复 制、粘贴的。(表扬了该生) 师:在 word“编辑”菜单中的“选择性 粘贴”选项就具有这个强大的功能。 请同学们独立操作思考后,和同桌 交流你的发现。 生 5:我尝试了“选择性粘贴”里面的
例谈信息技术课堂教学中的预设与生成
例谈信息技术课堂教学中的预设与生成摘要:课堂教学活动是在教师与学生的共同活动中生成的过程,学生的学习是在学习任务的驱动下自主生成的。
预设是生成的基础,生成是预设的升华,课堂教学要着力引导学生经历问题的任务化过程,从而生成自己的认知结构。
因此,在信息技术课堂教学中,教师不能拘泥于课前对教学过程的预设,应更加重视动态学习过程的生成。
关键词:信息技术课堂教学预设生成1 问题的提出众所周知,在传统教学观念下,信息技术课堂教学的关注点是以教师为主,主要关注的是教师怎样教,与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的新课程理念相去甚远,与新课程理念所要求的预设与生成辩证关系不相适应。
表现一:预设不够准确,结果导致生成时乱了手脚。
主要有两种倾向:太粗或者过细。
建构课堂的问题设计粗泛,对课堂中学生可能出现的问题没有充分的准备,教师的课堂调控无法做到有的放矢;问题设计太细,使课堂支离破碎,学生注意力游离于主要问题之外,过多的纠缠于课堂的枝节,无法运用自己的知识储备真正深入探究,导致课堂无法动态生成。
表现二:教师对课堂失控。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面对学生的不同问题缺乏预见性,同时对学生提出的各种各样的问题无法根据实际情况有效地组织学生进一步深入学习,或置之不理,丢失了问题的价值;或按部就班地按预设方案进行,对课堂、学生缺乏洞察力,缺少有效的调控。
这些现象或者是因教师在备课时未能做好充分的预设,或者是受教师驾驭课堂能力的限制,结果使课堂生成的契机一闪而过。
因此,我们有必要认真思考课堂教学中的预设与生成的关系,既要探讨预设什么、怎么预设的问题,又要考虑如何通过预设去促进生成,通过生成去完成预设的问题。
2 预设与生成的关系在信息技术教学课堂中,学习任务的预设和生成这对矛盾是相互依存的统一体。
教师在课前应认真备课,做好充分的预设,否则,教师就难以用高屋建瓴的眼光审视教学过程,也难以驾驭学生的活动,更谈不上课堂的有效性。
笔者认为,问题的预设和课堂的生成原本一家,只有两者并重,让预设和生成和谐共进,才能使课堂焕发生命的精彩。
预设和生成
“预设和生成”是新课程倡导的一个重要理念。
预设需要教师的基本功,而生成更需要的是教师的教育智慧,预设是幅不动的画,而生成却是流动的水。
生成需要预设的铺垫,预设是成功生成的前提。
那么什么是预设与生成? 预设指的是教师单方面的教学设想。
它不仅包括对教材的解读、对目标的确定、对教学结构的设计,还包括对课堂上可能产生的走向、学生在交流中可能出现的偏差、课堂上可能产生的影响教学进度的因素等等所做的预先思考和应变策略。
而生成是思考活动的过程和结果,由于学生个体差异的不同,因此他们都有着自己独特的认知基础和思维方式,在新知建构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将有不同的呈现,本质上是一种“再创造”。
那么,如何在课前精心预设,课堂上有效引导动态生成,使教学演绎得更加精彩?下面结合个人谈谈自己的看法。
一、精心预设是动态生成的基础1、精心预设、整体把握教材精心预设,主要指教师在课前解读课程标准,钻研教材,根据学生的学情来设计教案,并较顺利地完成教学目标,实现师生的共同发展。
特别是要认真思考所教内容与以前内容和将要学习内容的实质性联系,深入体会其出现在整个单元或者是小学数学课程,甚至是中学数学课程中的地位和作用。
有了对知识的整体把握,我们再来设计教学环节时,就有了多角度的预设。
2、全面了解学生要对学生的心理特点、知识基础、思想状态、性格特征、思维方式、学习方法、学习态度、家庭背景等方面做到心中有数,准确把握学生的现有水平,确定切合学生实际的教学目标。
如:了解学生学习的起点在什么地方?在学习的过程中,学生会对什么更感兴趣?旧知与新知的距离有多大?需要给学生一些暗示吗?这些暗示会不会降低学生的思维强度?学生可能会提出哪些问题?对学生提出的问题可能作出怎样的回答?这些都要需要我们以学生的眼界去设计教学,预设若干弹性教学环节。
3、有效开发资源教师在制定教学方案时,要注重为学生提供丰富的课程资源。
教师一方面要自己进行教学资源的开发和筛选,另一方面要指导学生通过各种渠道(如上网搜索、图书阅览、调查采访等)查找相关的资料,从而优化预设,收获生成。
例谈信息技术课堂教学中的预设与生成
关 键词 : 信息技术 课堂教 学 预设章编 号 : 6 4 0 8 ( 0 1 0 () O 3 2 1 7 - 9 X 2 1 ) 5 a- 1 -0 6
1问题 的提 出
关 注 的 是 教 师 怎样 教 , 学 生 是 学 习 和 发 标 准 的 要 求 和 学 生 学 习的 实 际 , 炼 出 指 因此 , 景 的 预 设 就 成 了 信 息 技 术 课 堂 教 与 提 情 展 的 主 体 的 新 课 程 理 念 相 去 甚 远 , 新 课 导 教 学 进 程 的 主 任 务 预 设 。 是 教 师 对 课 学 的 重 要 手 段 。 与 这 程 理 念 所 要 求 的 预 设 与 生 成 辩 证 关 系 不 相 适 应 。 现 一 : 设 不够 准 确 , 果 导 致 生 表 预 结 成 时 乱 了手 脚 。 要 有 两 种 倾 向 : 粗 或 者 主 太 堂 教 学 的 宏 观 把 握 , 课 堂 进 程 的 方 向 指 2 2 生 成是预 设 的升华 是 . 标 , 能促 使 课 堂 教 学 和 学 习 活 动 顺 利 进 它 著 名 教 育 学 家 布 鲁 姆 说 : 人 们 无 法 预 “ 行, 也可 能 达 到 非 常 好 的 课 堂 效 果 。 它 仅 料 到 教 学 所 产 生 的 成 果 的 全部 范 围 , 今 但 如 仅 是 预设 , 仅是 一 幅 蓝 图 , 果 课 堂 环 境 的 课 堂 正 显 现 出 刚性 向弹 性 转 变 的 趋 势 , 仅 如 有 变应 该 及 时 调 整 教 学 策 略 。 此 , 堂主 更 关 注 过 程 和 体 验 , 注 过 程 和 体 验 中 即 因 课 关 任 务 的 预 设 非 常 重 要 , 课 堂 生 成 的 目标 时 生 成 的 东 西 。 动 态 的 生 成 的 过 程 中 出 是 在 和方 向。 新 思 想 、 创意 。 新 ” 2. 2预 设 学 生 学 习的 已知 量 1. 如果 说 , 预设 是 为 了 更 好 的 生 成 , 么 那
如何处理教学中的预设与生成
如何处理教学中的预设与生成教学是预设与生成的矛盾统一体。
课堂教学中,如何正确处理预设与生成,是值得我们思考的。
一、精心“预设”,为“生成”做好准备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
教学是有目标、有计划、有组织的活动。
要想取得好的教学效果,提高教学质量,教师必须进行充分的预设。
因此,预设是教学的基本要求。
而针对性的处理好教材,合理利用和开发课程资源,是进行教学预设的重点教材是落实课程标准,实现教学目标的重要载体。
但在教师的思想深处,认为教材内容和教学内容就是等值的。
因此,处理教材的重点就是如何去教好教材。
事实上,教学内容来自于师生对课程内容与教材内容及教学实际的综合加工,不仅包括教材内容,而且还包括了师生在教学过程中的动态生成性资源,教材内容只不过是教学内容的重要组成部分。
要充分发挥教师自身的创造能力,有针对性的处理好教材,也就是要对教材内容有所选择、补充或调整,进行加工,并合理利用和开发课程资源,达到优化教学内容的目的。
此外,动态生成本身就是在教学过程中适时利用课程资源的过程。
所以,教师在制定教学方案时,要注重为学生提供丰富的课程资源,从而优化预设,收获生成。
例如我在教学“角的认识时”,让学生选取身边的材料做直角。
我们不仅为学生提供了小棒、水彩笔、直尺、细绳、剪刀、三角尺、长方形纸等材料,还为学生提供了钉子板、不规则的纸等材料。
课堂实践证明,充分有效的教学资源为学生个性化的生成提供了极大的空间,令人耳目一新。
二、在“预设”中给“生成”留足空间在教学中,预设是必要的,但同时是有弹性的,有留白的。
因为教学过程本身是一个动态的建构过程。
这些由学生的原有经验,知识结构,个性等多方面的复杂性与差异性决定的。
因此,教师充分考虑可能会出现的情况,在预设时,加强科学性、计划性,为动态生成预留“弹性时空”,为学生的发展提供足够的空间,从而使整个预设留有更大的包容度和自由度,给生成留足空间。
三、及时整顿“预设”,创造“生成”教学是一个开放的、变化的、动态生成的过程,其间会有很多意想不到的事情发生。
小议小学数学中“预设”与“生成”关系
小议小学数学中“预设”与“生成”关系发表时间:2013-07-04T16:08:32.967Z 来源:《教师教育研究(教学版)》2013年5月供稿作者:丘瑞玲[导读] 学生产生许多“生成性问题”的原因是对知识点不理解或理解有偏差形成的。
因此,教师首先应吃透知识,把握好教材;广西陆川县良田镇莲塘小学丘瑞玲摘要教学是预设与生成、封闭与开放的矛盾统一体。
“预设”是“生成”的基础,“生成”是“预设”的提高,二者是相辅相成的,是矛盾的统一体。
教师作为教学活动的发起者、组织者,要针对小学生认知特点和学科知识特点,预设教学问题,在教学活动中面对“生成性问题”因势利导,及时调整教学预案,促进课堂和谐发展。
关键词预设与生成探究规律课堂教学教学资源一、精心“预设”,游刃有余地应对“生成”学生产生许多“生成性问题”的原因是对知识点不理解或理解有偏差形成的。
因此,教师首先应吃透知识,把握好教材;其次要备好学生,充分考虑学生的学习实际和思维特点。
如果不“吃透教材、备好学生”,不认真钻研知识,不考虑学生在学习探究的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问题,在面对课堂中的“生成”时,就可能会出现让学生牵着鼻子走、偏离主题等情况。
教师不可能在课前完全作好规划,但要尽可能多的考虑学生对知识的把握程度以及学生思想上的疑点。
“预设”是“生成”的基础,“生成”是“预设”的升华。
教师只有在课前考虑充分,胸有成竹,教学的时候才能“兵来将挡,水来土掩”,才能在“预设”中关注“生成”,在“生成”中结合“预设”,让课堂教学平衡于两者之中。
二、“预设”自然,巧妙处理“生成”吃透教材知识,备好学生很重要,但学生的思想丰富多彩,学生的实际也各不相同,教师不可能去预设好课堂的每一个环节。
“生成”就是学生在教师预设之外有疑问。
解决预设外的问题,必须遵循学生探究的规律,需要教师机智、巧妙地引导学生对问题进行探索,而不是按照预设的步骤和环节去授课,按照教师备课的思路去教学。
因此在师生互动的教学情境中,如遇到学生突如其来的提问、与众不同的声音,遇到错误的认知,教师要善于捕捉课堂具有价值的“生成”,使其变成宝贵的教学资源,与学生产生共鸣与碰撞,让课堂更精彩。
浅析信息技术课堂教学中预设与生成的关系
信息技术课堂教学是在教师与学生的双边活动中生成的过程,学生的学习是在教师的引导下、学习任务的驱动下自主生成的。
预设是生成的基础,生成是预设的升华,教师在信息技术课堂教学过程中要注重引导学生通过自主、合作、探究来解决问题,完成知识的自我建构。
信息技术课本身的学科特点决定了信息技术课堂教学充满了更多的变数,因此教师在授课过程中,要充分预设课堂教学,更要注重其动态生成,正确处理好预设与生成的关系,将充分预设与精彩生成结合起来,提高信息技术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一、充分预设,为生成打基础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应该更多的关注学生的需求和发展,充分进行课堂教学预设,为生成保驾护航。
信息技术学科具有层次性、工具性、实践性等特点,因此信息技术课堂教学预设应该更多的关注学生的认知起点、先前知识经验储备、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准确把握教学重难点,创设弹性教学,为学生个性化发展打好基础。
例如:2015年上半年全国教师资格证信息技术(高中)案例分析题:案例:在进行多途径下载文件单元的教学时,李老师准备了学生学习的资料。
课前在多媒体网络教室,李老师使用电子教室软件将学生学习资料从教师机分发到学生机时突然出现意外,文件传输到60%就停止了,尝试了几次都没有成功。
经过检查发现,网络连接正常,原来是电子教室软件分发功能出现异常。
这时上课铃声响起,怎么办?李老师急中生智,根据他对这个班学生的了解,如果把问题交给学生,既符合本课主题,又能完成教学任务。
于是,李老师上课时向学生们说明了情况,提出了问题:在有网络的情况下如何共享下载资料?随后请学生给出建议。
学生们纷纷献计献策。
生1:李老师,可以通过网上邻居共享。
李老师:好,那你来演示一下吧。
生2:可以通过FTP下载,还可以用QQ传递!生3:还可以先上传到论坛上,然后去下载!生4:还可以发电子邮件啊!。
接下来的课堂中,李老师简要介绍了FTP的功能,请学生演示了FTP下载资料的方法。
学生们还分组尝试了其他方法。
寻求小学信息技术课堂上,“预设”与“生成”的有效结合
寻求小学信息技术课堂上,“预设”与“生成”的有效结合发布时间:2021-06-02T07:21:10.319Z 来源:《教育考试与评价》2021年第3期作者:何云凤[导读] 文章首先分析了当前小学信息技术课堂预设与生成存在的问题,随后提出有效结合策略。
漳州市云霄火田中心小学 363302摘要:随着新课程改革中新型教学模式和教学观念在小学教育阶段的不断深入,对信息技术课的预设与生成也提出了新的要求和内容。
信息技术作为一门实践性和操作性较强的学科,在传统的信息技术课堂上,教师都是提前设计好教学环节和教学内容,然后在课堂中让学生跟着自己的思路前进,当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遇到问题时,许多信息技术教师往往会感觉不知所措,甚至视而不见,这不仅不符合新课改的标准,也不利于学生的发展,对于如何有效结合“预设”与“生成”,是小学信息技术教师所需要面对的问题。
关键词:小学信息技术课堂;预设;生成引言目前,我国的信息技术教学正在逐步完善,已经由传统的计算机教学转向了信息技术教学,由培养学生的计算机操作能力转型成了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
在小学教育阶段,信息技术是一门科学性、工具性并存的学科,信息技术教师必须跟随着新课改的脚步,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和教学观念,跟上当代学生对信息技术知识的需求,并将优秀的教学案例融入到教学中去,不断完善、优化信息技术课堂教学,关注学生的课堂动态,重视学生的学习过程。
文章首先分析了当前小学信息技术课堂预设与生成存在的问题,随后提出有效结合策略。
1小学信息技术课堂“预设”与“生成”的问题1.1教学预设过于标准化大部分小学信息技术教师在预设课堂教学过程和教学内容时,把课堂进程想的过于标准化,并且把自己的思想强加在了学生的思想之上。
实际上,小学三年级的学生虽然处在身心发育的初级阶段,但是也是独立的个体,有着自己的想法和见解,教师经常把自己的课堂预设强行施加给学生,没有给学生思考空间,在学生遇到问题时,教师只能匆忙给出结论,这种教学方式不仅会限制小学生的信息技术思维,还会使小学生对信息技术课失去兴趣,甚至产生负面情绪。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小学信息科技课堂教学中的预设与生成
在信息科技课堂中,教师在课前要充分预设,在学生已有知识技能的基础上,根据不同应用软件的特点,设计教学内容;在课中抓住师生互动中产生的火花,及时生成,有效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 及时捕捉生成
在一节课的教学过程中,教学的程序是否合理,环节是否清楚,能否突出教学重难点,能否精心设计形式多样的活动,能否有效落实教学目标,对促进学生信息科学素养的提高是非常重要的。
课堂教学是一个开放的过程,面对的是一群具有自我意识的学生,在小学信息课堂中,虽然小学生在课堂中大部分的时间能随着教师的预设走,但他们也有自己的想法,会跳出教师预设的框架,因此在教学过程中不能拘泥于预先设定的固定不变的程式。
在实施预设教案的进程中,教师应具有较强的应变能力,能随时捕捉师生在活动中生成的预设外的问题,并使之产生新的资源。
在信息科技的课堂中,因为计算机操作过程中的不确定性,这样的情况更时有发生。
教学片段一:
师:出示一份制作好的环保标志。
(可能由于操作中的原因,环保标志上树的图片被地球的图片遮挡住了,教师及时发现了这个问题)
生:为什么树的图片没有了?
师:我们来移动一下图片,看看树的图片去哪里了。
生:在地球图片底下。
师:为什么图片的位置会颠倒?如何解决这个问题?
师:引导学生理解叠放次序的概念。
这个环节原本不在教学预设中,可是由于操作过程的疏忽,生成了这个问题,教师及时捕捉住了这个问题,增加了一个教学过程,在不影响整个教学环节的基础上,达到了更好的效果。
苏霍姆林斯基在《给教师的一百条建议》第二条中引用过一位历史教师的话:“对这节课,我准备了一辈子。
而且,总的来说,对每一节课,我都是用终生的时间来备课的。
”由此可见,要想更好地进行生成预设,精心钻研教材备好课是尤为重要的。
实际上,预设与生成是精彩的课堂教学不可或缺的两个方面,预设精彩且能按期实施的课,算是成功的;预设精彩但能有不断生成的课,才算是精彩的。
过分强调预设而缺乏必要的开放和不断的生成,就会使课堂教学变得程式化,缺乏生机和活力;当然单纯依靠开放和生成,缺乏精心的准备和必要的预设,
课堂教学也会变得无序、失控和自由化。
因此,在精心预设的基础上,针对教学的实际情况进行灵活调适,能让课堂在预设与生成的融合中更加精彩。
● 多面创设资源
在信息科技课堂中,计算机不是唯一可用的课堂资源,教师可以通过预设来创设不同的资源为课堂教学服务。
教学片段二:
文字和表格都是描述信息的方式,教师预设的教学资源向学生阐述了这样一个观点,让学生在阅读中了解两种不同描述信息的方式,并能在了解这两种描述方式的同时,自动地找出一种更为合适的描述信息的方式。
信息科技课堂中,撇开计算机这一教学资源不说,教师创设的优良的教学资源,如讨论资源、学习单等都能更好地为课堂教学服务。
● 有效创设情境
为了能更好地达到教学目标,情境创设是我们信息科技课堂教学中经常使用的预设手段之一。
教学情境可以贯穿于全课,也可以在课的开始、课的中间或课的结束。
教师根据教学内容创设一个能够使学生主动积极参与的,具有学习背景和学习活动条件的学习环境。
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使学生形成良好的求知心理,使课堂教学更为有效。
教学片段三:
在教学演示文稿这一教学内容时,我为了能让学生尽快融入到学习的氛围中去,创设了《世博知识宣传员》这一个教学情境。
我下载了世博会的宣传片,并进行裁切,去除提示文字,在课堂上播放,让学生猜,学生纷纷叫嚷起来:“世博会宣传片。
”课堂气氛一下子热烈起来。
我又出示了世博会的一些宣传海报,提出“上海世博会的口号是什么”、“吉祥物是什么”这些简单的问题,学生一下子都能自信满满地回答出来。
接着我又提高了题目的难度:“有谁知道第一届世博会是在哪里举行的?”“海宝的形象有什么意义?”学生们虽然被问住了,但是学习的兴趣更浓厚了,在这样的情境下,我乘机推出了“世博知识宣讲团”这个主题,关于世博会还有很多的知识是我们不了解的,我们三年级的学生要组织一个世博会知识宣讲团,向全校学生介绍世博会的知识。
在这样的情境之下,学生积极主动地投入到学习中去。
● 教学评价的预设与生成
课堂教学评价专指对在课堂教学实施过程中出现的客体对象所进行的评价活动,其评价范围包括教与学两个方面。
一堂成功的课,缺少不了课堂教学评价,教师在课堂中采用多样、灵活、生动、丰富的评价方法,能促进学生主动学习,
能使学生保持良好的学习状态,使课堂保持活跃的气氛。
教师的评价方法可以是多样的,给学生的评价指标应该是具体的、易于学生操作的,在教学过程的开始时就要让学生了解本节课的评价指标,让学生可以在操作的过程中根据评价指标,不断地调整自己的作品,最终顺利完成本节课的目标。
教师根据教学目标来预设评价指标,利用评价来调节教学,沟通师生之间的感情,提高课堂教学的功效。
叶澜教授曾说过:“动态生成就是指课堂中不能机械地按原先确定的一种思路教学,而应根据学生学习的情况,由教师灵活地调整,生成新的超出原计划的教学流程,使课堂处在动态和不断生成的过程中,以满足学生自主学习的要求。
”只有充分预设,灵活生成,才能真正体现出预设与生成的价值。
/szpz/
/qlxj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