柴油车尾气挥发性有机物特征及污染控制研究

合集下载

探究汽车尾气污染状况及其控制对策

探究汽车尾气污染状况及其控制对策

探究汽车尾气污染状况及其控制对策【摘要】汽车尾气污染是指汽车燃烧后排放出的废气中含有有害物质,对环境和人类健康造成危害。

本文旨在探究汽车尾气污染状况及其控制对策。

首先分析了汽车尾气污染的成因,主要污染物包括一氧化碳、氮氧化物和颗粒物。

控制技术方面包括排气净化装置和使用清洁燃料等。

现阶段存在排放标准不严、监测不足等问题。

未来的发展方向包括加强监测与管理、推进净化技术研发和应用,以及完善法规促进可持续发展。

结论提出了加强监管、技术研发和法律法规的建议,以减少汽车尾气污染,保护环境和人类健康。

【关键词】汽车尾气污染,环境影响,健康影响,成因分析,主要污染物,控制技术,问题存在,发展方向,监测与管理,净化技术,法律法规,可持续发展。

1. 引言1.1 汽车尾气污染的定义汽车尾气污染是指汽车在燃烧燃料时排放的废气中所含有的有害气体、颗粒物和臭氧等污染物质。

这些污染物通过汽车的排气管排放到大气中,对环境和人类健康造成严重影响。

汽车尾气中的主要污染物包括一氧化碳(CO)、氮氧化物(NOx)、颗粒物(PM)、碳氢化合物(HC)等。

这些物质不仅会导致空气质量下降,还会给人类健康带来危害,如呼吸道疾病、癌症和免疫系统损害等。

控制汽车尾气污染是当前环境保护和人类健康保护的重要任务之一。

通过加强监测与管理、推进净化技术研发和应用,以及完善相关法律法规,可以有效减少汽车尾气污染对环境和人类健康造成的影响,促进汽车产业的可持续发展。

1.2 汽车尾气污染对环境和人类健康的影响汽车尾气污染是指汽车在燃烧燃料时产生的废气中含有有害物质,对环境和人类健康造成严重影响。

汽车尾气中的污染物主要包括二氧化碳、一氧化碳、氮氧化物、苯和颗粒物等,这些物质对大气质量、水质和生态系统都有不利影响。

汽车尾气中的污染物会导致空气污染,加剧雾霾天气的发生频率,影响城市居民的健康。

一氧化碳会与血红蛋白结合,影响人体氧气的输送,引起头晕、乏力甚至中毒。

氮氧化物是致癌物质,长期暴露会增加癌症发病风险。

挥发性有机物污染控制

挥发性有机物污染控制

CHAPTER 02
挥发性有机物污染控制技术
吸附法
总结词
利用吸附剂的吸附作用去除挥发性有机物。
详细描述
吸附法是利用固体吸附剂(如活性炭、分子筛等)对挥发性有机物进行吸附, 从而达到净化废气的目的。该方法适用于低浓度、低风量、高净化要求的场合 。
吸收法
总结词
利用吸收剂对挥发性有机物进行吸收,再通过解吸回收有机 物。
挥发性有机物污染控制
CONTENTS 目录
• 挥发性有机物污染概述 • 挥发性有机物污染控制技术 • 挥发性有机物污染控制政策与法规 • 挥发性有机物污染控制案例分析 • 挥发性有机物污染控制展望
CHAPTER 01
挥发性有机物污染概述
定义与特性
定义
挥发性有机物(VOCs)是指在常 温下容易挥发的有机化合物,主 要来源于工业生产、交通运输、 能源生产和生活中。
我国《大气污染防治法》明确规定了挥发性 有机物的排放标准和污染控制要求。
《挥发性有机物排放标准 》
我国针对不同行业制定了挥发性有机物排放 标准,限制了VOCs的排放量。
政策与法规的实施与监管
01
02
03
监管体系
建立完善的监管体系,对 VOCs排放进行监测和监 管,确保企业遵守相关法 规。
执法力度
加大执法力度,对违反 VOCs排放标准的企业进 行处罚,提高违法成本。
燃烧法
总结词
通过燃烧将挥发性有机物转化为二氧 化碳和水。
详细描述
燃烧法是利用高温燃烧将挥发性有机 物与氧气进行氧化反应,转化为二氧 化碳和水。该方法适用于处理高浓度 、易燃的挥发性有机物。
生物法
总结词
利用微生物的代谢作用将挥发性有机物转化为无害物质。

柴油发动机尾气排放与控制技术研究

柴油发动机尾气排放与控制技术研究

柴油发动机尾气排放与控制技术研究摘要:近年来,不难发现,经济的增长和科技的进步让人们越来越注重对于生活品质的追求。

然而,在不断挖掘欲望和满足我们潜在需求的同时,我们所做的一系列实践行为也对周围所生活的环境造成了一定的压力。

大气环境污染就是一个非常严重的问题,相关部门应该对此给予足够重视,有必要针对于柴油发动机尾气的排放进行有针对性的研究,并采取合理的技术对于尾气排放进行控制和处理,以提升柴油发动机尾气排放的控制能力,仅供参考。

关键词:柴油发动机;发动机尾气;尾气排放;尾气控制前言:随着汽车行业的日益兴起,汽车使用数辆与日俱增,这直接导致汽车尾气问题变得日益严重。

尤其是针对于柴油发动机,其尾气也会产生一定的排放物,对于人们的生命和生活健康造成了严重的威胁,而且尾气排放的同时还会对大气在带来危害,影响人们的长期可持续发展。

为此,针对这些问题,我们应该对尾气进行合理处理,不断控制其排放效果,减少其对于环境和人类的污染,相关人员应该对此给予足够重视。

1柴油发动机尾气排放现如今,人们对于柴油发动机的大量使用会产生大量的尾气排放,造成了严重的空气污染,对于环境的长期可持续发展带来了严重的影响。

为此,需要从生态环境的角度出发,认识到柴油发动机所产生的尾气排放问题的重要性,并采取相应的技术措施对其进行解决。

不难发现,柴油发电发动机主要的污染物就是废气污染,在柴油发动机之中,废气污染物产生来源主要分为两种,主要内容涵盖以下两个方面:一种是工作时所产生的废气,也是在工作期间由原料燃烧而引起的废气,这些废气是难以避免的;与此同是,另一种的废气排出的是由于汽车在行驶过程当中所产生的汽车尾气,就是我们在生活中随处可见的这些尾气,这对于我们的环境造成了严重的干扰,需要采取合理的措施对其进行有效解决。

机动车尾气主要包含的成分:一氧化碳,碳氢化合物,氮氧化物,微粒碳烟,二氧化碳以及水等诸多物质,其中一氧化碳、氮氧化合物和碳氢化合物以及微粒和碳尘都对环境具有严重危害性。

柴油车尾气排放控制技术研究

柴油车尾气排放控制技术研究

柴油车尾气排放控制技术研究
近年来,柴油车尾气排放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

不仅是因为这些尾气对环境
造成的影响严重,也因为它们对人体健康的影响越来越明显。

因此,研究柴油车尾气排放控制技术也变得尤为重要。

首先,我们来看一下柴油车尾气的成分。

柴油车尾气主要由氮氧化物(NOx)、颗粒物(PM)、一氧化碳(CO)和烃组成。

其中,NOx和PM是目前主要的排放物,它们对环境和人体健康的危害尤为严重。

因此,控制NOx和PM的排放已成
为柴油车制造商和政府的共同目标。

目前,控制柴油车尾气排放的技术主要有以下几种:选择性催化还原技术(SCR)、再生式颗粒捕集器技术(DPF)等。

其中,SCR是目前最为常见的控制NOx排放的技术,其原理是将尾气中的NOx与尿素溶液反应,生成氨气和水,这
种化合物会在催化剂的作用下被还原为无害的氮气和水蒸气。

而DPF则是控制PM 排放的技术,其原理是通过捕获尾气中的颗粒物,将其沉积在墙壁上,再通过高温氧化将其燃烧掉。

除了SCR和DPF技术外,还有一些新的技术正在不断涌现。

例如,低温增强
催化系统技术(LTACS)和超临界燃烧技术(SCC)等,它们相对于传统技术来
说更加高效、节能和环保。

当然,目前缺乏有效的法律和监管机制也是影响柴油车尾气排放控制的因素之一。

柴油车制造商应该加强对自身产品的研发和控制,同时也要尽早进行技术升级,承担更多的社会责任。

总之,柴油车尾气排放控制技术的研究和应用已经成为全球范围内的热门话题。

在回应环保呼声的同时,我们也要注意到技术的优化和升级,以此实现可持续发展的目标。

汽车尾气的污染及其控制对策

汽车尾气的污染及其控制对策

汽车尾气的污染及其控制对策随着汽车的普及和使用量的增加,车辆尾气排放越来越成为一个重要的环境问题。

汽车尾气排放包括各种有害气体和微粒物质,这些物质对人类健康和大气环境造成的影响已经越来越明显。

本文从汽车尾气的污染和影响出发,介绍其控制对策,并探讨未来汽车排放的趋势。

一、汽车尾气的污染及影响汽车尾气一般包括一氧化碳(CO)、氮氧化物(NOx)、挥发性有机物(VOCs)、颗粒物(PM)等物质。

这些物质对人类健康和大气环境造成的影响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1、空气污染:汽车尾气排放的CO、NOx、VOCs和PM等有害物质会造成室外和室内空气污染,严重影响人类健康。

2、大气变化:汽车尾气排放也是引起大气变化的一个重要因素之一,其中NOx、VOCs等物质可以反应形成臭氧,导致光化学烟雾等环境问题。

3、水质污染:汽车尾气中的有害物质会在雨水中凝聚,排入地下水、河流、湖泊等水体中,污染水质。

二、汽车尾气的控制对策为了减少汽车尾气的排放,许多国家和地区已经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法规和标准,其中包括以下几种控制对策:1、技术改良:汽车技术的改良是控制汽车尾气的有效途径之一。

新一代发动机、电动车、氢能源车等技术的发展,使汽车排放的CO2、NOx、VOCs等污染物质明显减少。

2、燃料改良:燃料的改良也是控制汽车尾气排放的有效途径之一。

如采用清洁燃料,如丁醇、柴油、液化石油气等,可以减少汽车尾气的排放。

同时,采用清洁燃料还可以减少车辆的噪音污染。

3、管理措施:管理措施也是控制汽车尾气排放的重要途径之一。

各地政府可以建立和贯彻汽车尾气排放的管理制度,制定区域性排放标准和限制车辆通行区域的规定。

三、未来汽车排放的趋势未来几年,世界各国将继续加强汽车尾气排放的控制,并重点推广清洁能源汽车和氢能源汽车等技术。

同时,汽车行业也在不断向环保技术和清洁能源方面转变,如纯电动汽车、智能汽车、自动驾驶汽车等的出现都是在环保技术发展的大背景下实现的。

国3柴油机排气中挥发性有机物排放特性的研究

国3柴油机排气中挥发性有机物排放特性的研究
ha s a fa S ae IId e e n i n e i e e p e s a d la s u tg so tt —I i s le gne u d rdf rnts e d n o d .Th e tr s l n ia et ta o t y r - f e t s e u t i d c t ha ma i h d o s r c cro a b ns,i cu n e z ne,t l e e,p- ye e,m-y e n l dig b n e ou n x ln x lne,0 x lne,eh l n e e,sy e e,n p t ae e ec a e 一ye t ybe z n trn a h h n t .h v l h g e miso ,a n ih t e h g e ti oue e.Un e e s me s e d wih t e i c e s fe gne la i h r e sins mo g wh c h i h s st l n d rt a p e t h n r a e o n i o d,t e h h
sy e e e si n r d c swh l h mis n f t e o t y rc r o ss o r n f a l i t n e ie tr n mi o e u e i t e e s i s o h ra ma i h d o a b n h w a t d o l f s a d t n r . s e o o r c e f r h s
析 。在 国 3柴油机不 同转速和负荷下的排气 中定性检 出烷烃 、 烯烃 、 芳香 烃等 9 0余种挥发性 有机物 , 且在 V C O s中 以碳数 C 一C ∞的化合物 为主 , 中 C 化合物 排放 比例最高 , 9 8 % 一1 . 1 。试验结果表 明, 其 为 .1 54 % 芳香烃 中的苯、 甲苯 、 对二 甲苯 、 间二 甲苯 、 二甲苯 、 邻 乙苯 、 苯乙烯 、 萘等排放量 较高 , 中排放 水平 最高 的为 甲苯 ; 相同转速下 , 其 在 苯乙烯 的排放 随着发 动机 负荷 的增 加而降低 ; 而其他芳香烃则 随着柴油机负荷 的增加呈先 降后增 的变 化趋势 ; 在相 同负荷下 , 多数芳香烃在 中低负荷时随着发动机转速的增加而降低 , 但在高负荷时随发动机转速增加变化幅度很小。

挥发性有机物污染排放与控制管理

挥发性有机物污染排放与控制管理

03 挥发性有机物污染控制技术
源头控制技术
生产工艺优化
通过改进生产工艺和设备,降低 生产过程中挥发性有机物的产生 和排放。
原材料替代
使用低挥发性有机物的原材料或 替代品,从源头上减少挥发性有 机物的产生。
密闭与收集系统
建立密闭的生产设施和废气收集 系统,将挥发性有机物废气有效 收集并处理。
过程控制技术
挥发性有机物污染的防治意义
01
VOCs污染防治是环境保护的重要 内容之一,对于改善空气质量、 保障人体健康具有重要意义。
02
加强VOCs排放控制和管理,有利 于推动产业转型升级、促进绿色 发展,同时也符合人民群众对美 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
02 挥发性有机物污染排放现状
排放量与排放源
排放量
近年来,挥发性有机物(VOCs)的 排放量呈上升趋势,对环境造成了严 重污染。
建立挥发性有机物排放标准体系,包括国家排放标准和地方排放标准,并根据实 际情况进行动态调整。
排污许可与总量控制
排污许可
实施排污许可制度,对挥发性有机物排放企业进行排污许可 管理,严格控制排放总量。
总量控制
制定挥发性有机物总量控制目标,通过排污权交易、税收优 惠等手段激励企业减少排放。
环境监测与信息公开
国际合作与经验借鉴
加强国际交流与合作
积极参与国际环保组织活动,分享各国在 VOCs防治方面的成功经验和技术成果。
引进先进技术和管理模式
通过引进国外先进的VOCs控制技术和设备 ,提高国内防治水平。
学习国际法律法规
借鉴国际上针对VOCs排放的法律法规,完 善国内相关法律法规体系。
培养专业人才
加强环保领域人才培养,为VOCs防治提供 智力支持和技术保障。

柴油车尾气排放分析与控制

柴油车尾气排放分析与控制
轻 型汽 车技 术
2 1 ( / ) 2 12 2 0 0 7 8 总 5 /5
技 术 纵横
2 9
柴油车尾气排放分析与控制
聂 阳文 杨 永 刚 石 祥 辉
( 第二 炮兵 士 官学校 )
摘 要
随着柴油车的应 用越来越普遍 , 其排放的尾气危 害也就 日益严重 , 已成为我 国城 乡 大气 污染的 重要 源头之 一。本 文首 先对尾 气排 放 的成 因及 危 害性进 行 了分析 , 然后 再 分

二氧化硫 (o s9
排气管
由于 高温缺氧 ,烃分子发 生裂解 形成微 粒。在柴油机中 , 即使有过量 的氧形成稀混 合 与水汽结合生成 H s 2 ,与大气中其它物质 O 气 但 由于燃烧 室内部分 区域的燃 油含量过 结合生成 硫化物 , 最终形成浮游微粒 , 这些物质均 多 有害 , 引起并加重 呼吸器官的疾病 , 能 污染空气 , 燃料 的裂解和燃 烧 同时进行 , 因而生成碳 烟。汽油机在正常情况下产生的碳烟极少 。 腐蚀某些合成纤维。
户 的青 睐【 1 ] 。
外、 提高燃油 品质及采用代用燃料的角度探讨 了柴 油 车尾 气排 放控制 技术 。
1 柴油车排放 的尾 气分析
柴 油发 动 机 排 放 的尾 气 包 含 复 杂 的有 机 物 和
无机物 , 具有气体 、 液体 、 固体 等 3 , 态 其成 分为一 氧化碳 (O) C 、碳氢化合物 ( C) H 、氮氧化合物 (O 、 N X) 二氧化硫( 2 S ) 0 和颗粒状物质(M , P) 其尾气 排放 的途 径 、 因及 危 害见表 1 成 。
出。
3 0
技 术 纵横
轻型 汽车技 术
2 1 ( / ) 2 12 2 0 0 7 8 总 5/ 5

柴油机废气排放控制技术研究

柴油机废气排放控制技术研究

柴油机废气排放控制技术研究一、引言随着柴油机在工业领域的广泛应用,其废气排放控制问题也日益受到人们的关注。

柴油机废气中主要含有氮氧化物、颗粒物、一氧化碳、碳氢化合物等污染物质,这些物质对环境及人体健康均有不良影响。

因此,对柴油机废气排放控制技术的研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应用价值。

二、柴油机废气排放控制技术的现状目前,对柴油机废气排放控制技术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1. DPF技术DPF技术是目前应用广泛的柴油机废气排放控制技术之一。

DPF即颗粒物捕集器,利用陶瓷、金属、纤维材料等多种材料制成。

其原理是通过过滤器的微小通道截留颗粒物,使颗粒物被捕集在过滤器内部。

DPF技术的优点是具有较高的捕集效率,可以有效地降低颗粒物的排放浓度和数量,对于柴油机排放颗粒物的控制具有重要的作用。

2. SCR技术SCR技术是一种通过在尾气中加入尿素水溶液,使废气中的氮氧化物在催化剂的作用下转化为无害物质的技术。

SCR技术在欧洲和美国的柴油机废气排放控制已经应用多年,其技术成熟度较高。

3. EGR技术EGR技术是一种通过向气缸内注入部分废气,控制引擎燃烧氧气量从而减少氮氧化物的排放的技术。

该技术可以降低氮氧化物排放,但同时也可能会增加颗粒物排放浓度。

4. 预混合燃烧技术预混合燃烧技术是通过向气缸内注入预混合气体,控制燃烧过程中的氧气量从而减少氮氧化物和颗粒物的排放的技术。

该技术具有良好的环保效果和燃油经济性,但需要重构柴油机的燃烧室结构。

三、柴油机废气排放控制技术的研究方向未来,柴油机废气排放控制技术的发展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向:1. 新型DPF技术的研究目前,DPF技术在柴油机废气排放控制中的应用较为广泛,但其捕集效率和使用寿命仍有待提升。

因此,未来的研究将集中在开发新型的DPF材料和技术,以提高其捕集效率和使用寿命。

2. 低成本、高效的SCR技术的研究目前,SCR技术虽然成熟,但其设备成本相对较高。

因此,未来的研究将集中在开发低成本、高效的SCR技术,以提高其在柴油机废气排放控制方面的应用价值。

柴油车辆的排放及试验研究

柴油车辆的排放及试验研究

2、实验室试验:在实验室环境 中模拟柴油车辆行驶,以获取不 同工况下的排放数据。
2、实验室试验:在实验室环境中模拟柴油车辆行驶,以获取不同工 况下的排放数据。
通过这两种试验方法,可以全面了解柴油车辆在实际使用过程中的排放情况, 为进一步降低排放提供数据支持。
2、实验室试验:在实验室环境中模拟柴油车辆行驶,以获取不同工 况下的排放数据。
2、氮氧化物排放:柴油车辆排放的氮氧化物包括NO、NO2、N2O等,这些物 质是光化学烟雾和臭氧污染的主要来源。
柴油车辆排放问题
3、硫氧化物排放:柴油车辆排放的硫氧化物包括SO2、SO3等,这些物质可导 致酸雨和大气污染。
1、道路试验:通过在实际道路 上对柴油车辆进行测试,以获取 实际行驶状态下的排放数据。
内容摘要
此外,燃油喷射系统优化和发动机技术改进虽然可以提高燃油利用率和降低 排放,但技术推广和应用仍受到成本和市场接受度等因素的制约。
内容摘要
国重型柴油车辆排放控制技术的原理主要包括氧化催化反应、还原反应、热 反应等多个方面。其中,氧化催化反应通过在催化剂的作用下将尾气中的有害物 质转化为无害物质,是排放控制技术的核心环节。还原反应则是在催化剂的作用 下,将尾气中的氮氧化物还原为氮气和水蒸气等无害物质。热反应则通过控制燃 烧过程,降低燃烧温度和减少不完全燃烧产物的生成,从而降低车辆排放。
试验结果及分析 通过道路试验和实验室试验,可以得出柴油车辆在不同行驶条件和工况下的 排放数据。对这些数据进行分析,可以发现柴油车辆的排放主要受到发动机性能、 燃油品质、行驶工况等因素的影响。其中,发动机性能和燃油品质对排放的影响 最大。因此,为降低柴油车辆的排放,需要从这两个方面入手进行改进。
2、实验室试验:在实验室环境中模拟柴油车辆行驶,以获取不同工 况下的排放数据。

柴油车尾气排放特征与后处理技术研究现状

柴油车尾气排放特征与后处理技术研究现状

FRONTIER DISCUSSION | 前沿探讨1 引言柴油车在为城市货运和客运提供便利的同时,也逐渐变成了城市空气污染的主要原因之一[1]。

柴油车排放的尾气颗粒物(PM)对人体健康和环境空气质量有直接影响,其粒径大小关乎其对呼吸系统和心脑血管疾病发病率的影响程度。

同时,排放的气态污染物,如挥发性有机物和氮氧化物(NOx)会在空气中进行光化学反应,生成二次有机气溶胶,降低大气能见度,恶化空气质量。

特别是NOx,除了能形成酸雨,还是臭氧(O3)的前体物[2]。

随车辆行驶里程和车龄的增加,柴油车的尾气污染物排放会逐渐增多。

为了应对这一问题,我国一些空气污染较为严重的地区已开始对在用柴油货车进行尾气后处理改造和淘汰。

安装了柴油机氧化催化器(DieselOxidation Catalyst,DOC)、柴油机颗粒过滤器(Diesel Particulate Filter,DPF)和选择性催化还原器(SelecyiveCatalytic Reduction,SCR)的重型柴油车/发动机,其尾气污染物排放有明显降低[3]。

特别是安装了DOC+DPF的柴油车,能有效减少一氧化碳(CO)、碳氢化合物(HC)和PM的排放;而安装了DOC+DPF+SCR的柴油发动机,能显著降低PM和NOx的排放。

虽然对排放较高的国III在用柴油车和国IV在用柴油车进行尾气后处理改造升级,都可以显著降低尾气污染物排放,但这个过程也存在一些难题。

首先,由于在用车的发动机已经有一定的劣化,尾气污染物排放差异性大,如果盲目加装尾气后柴油车尾气排放特征与后处理技术研究现状党瑾希 肖宇 牛元 白伟超中机科(北京)车辆检测工程研究院有限公司 北京市 102100摘 要:柴油车已经成为大气颗粒物(PM)和氮氧化物(NOx)主要的排放源之一。

为了提高环境空气质量并降低柴油车的污染物排放,可以通过安装尾气后处理装置来减少PM和NOx的排放。

如何使后处理技术与车辆降低PM和NOx排放的需求相匹配,以实现稳定的减排效果,是一个值得进一步研究的问题。

柴油汽车尾气的危害及控制措施

柴油汽车尾气的危害及控制措施
和 固态 物都 可导致癌 症 。 物活体 生 试 验表 明 , 烟颗粒 是 导致 肿块 形 碳
量 。 技 术 由于减 少 了进 气 中 的含 该 氧量 , 气 的热容量 增加 而使 最高 废 燃 烧温度 下 降 , 以只 有部分 负荷 所
或 空燃 比足够 大 的工况 下采用 , 以 不 使 碳 氢和 碳 烟 颗 粒 物 排放 量 明 显增 加。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气再 循环 技术 的关键 是
些 是未 完全燃 烧 的产 物 ; 无机 物
包 括 硫 化 物 、碳 粒和 含 氮 的化 合 物 。 气 态 排 放 物 包 括 一 氧 化 碳
( O) 二氧 化 碳 ( O ) 二 氧 化 硫 C 、 C 2、 (0 ) 氮 氧 化 物 ( O ) 气 态 碳 S z、 N 和 氢; 固态排放 物是 微小 的球 状碳 粒
成 的主 要原 因。 可溶 性 有机 物 中的

此 时局 部碳 烟 的氧化 。 但过 高 的喷 射压 力 对 于 碳 烟 的 降低 无 明显 的 作用 , 于此原因, 基 采用 喷 油规 律
些物 质 , 特别 是 多环 芳香烃 和含
氮的 多环 芳香 烃 有 更 大 的致 癌 作 用 。 另外 , 烟颗粒 除 了对人 体健 碳 康 不利 以外 , 又是 一种 肉眼可见 的 黑 色 物质 , 浮在 空 中, 影 响 能 悬 既 见度 , 对环境 有极 大危 害 。 又 柴油 汽车尾 气排 放控 制措 施
环 技 术 可 有 效 地 控 制 N 排 放 O的
支链 ) 芳香 烃 ( 环和 多环 ) 在 和 单 。
碳 粒 表 面 吸 附 有 一 些 液 态 的S 0,
另一些碳 氢 则为气 态 。 附在 碳粒 吸 上 的 碳 氢 以及 游 离 的液 态碳 氢 可

柴油车尾气中的有害物质排放特性研究

柴油车尾气中的有害物质排放特性研究

柴油车尾气中的有害物质排放特性研究柴油车是一种性能优秀、燃油经济、扭矩大、使用寿命长的传统车型。

然而,柴油车在使用过程中存在的尾气污染问题却一直是各方面重视和关注的焦点之一。

通过对柴油车尾气中的有害物质特性进行研究,可以为制定更加精准的污染防治政策提供科学依据。

1. 柴油车尾气污染物种类柴油车尾气中的有害物质主要分为固体颗粒物、气态有机物和氮氧化物三种,在污染程度和危害性上各有特点。

固体颗粒物主要包括碳黑、颗粒物等。

其中颗粒物是柴油车尾气中污染程度最严重的物质之一,其对环境和健康造成的危害主要表现在导致大气污染、臭氧层破坏、气候变化和呼吸系统病变等方面。

气态有机物则是以苯、醛、酚、甲苯、二甲苯等为代表,主要来源于未燃烧的燃料和机油燃烧。

这类物质在柴油车尾气中排放较多,在剥夺人们健康的同时还会对环境和生态系统造成不可预估的损害。

氮氧化物是柴油车尾气中排放量最多的物质之一,其危害主要表现在导致酸雨、破坏大气中的臭氧层等方面。

同时,氮氧化物会成为细颗粒物的前体物质进一步加重了污染程度和危害性。

2. 柴油车尾气污染物排放机理在了解柴油车尾气污染物种类的基础上,我们还需要深入探讨柴油车尾气污染物排放机理。

一方面,柴油车的燃烧方式和汽油车存在着明显的不同。

柴油燃烧热值高、功率大,但机油燃烧后或未燃烧的燃料会产生凝结态的颗粒物和气态有机物。

而汽油燃烧产生的主要污染物则为一氧化碳、一氧化氮和挥发性有机物等。

另一方面,柴油车尾气污染物排放与发动机的燃烧效率密切相关。

发动机的工作效率直接影响着排放物的生成量和质量。

而发动机的工作效率除与发动机技术先进性、废气处理系统、机油使用量等因素有关以外,还与车主日常的操作习惯、疏于维护、不合理使用的情况有关。

3. 柴油车尾气污染物防治策略针对柴油车尾气污染问题,制定科学的防治策略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其中,要解决的核心问题就是坚持科学发展观,推动柴油机技术和燃油技术的进步。

同车主日常的使用和维护也需得到相应的法律、行政优惠支持。

对柴油车尾气污染进行釜山湾挥发性有机物重构

对柴油车尾气污染进行釜山湾挥发性有机物重构

对柴油车尾气污染进行釜山湾挥发性有机物重构柴油车尾气污染是当前环境污染领域中一个严重的问题。

随着全球工业化和城市化的加剧,柴油车尾气排放的挥发性有机物 (Volatile Organic Compounds, VOCs) 对空气质量和人体健康产生了严重的影响。

针对柴油车尾气污染问题,一种可行的解决方案是通过挥发性有机物的重新构建来降低其对环境的影响。

在挥发性有机物的重构过程中,我们需要关注以下几个方面:挥发性有机物的种类与性质、重构的方法和技术、重构后的效果以及应用前景。

首先,了解柴油车尾气中挥发性有机物的种类和性质对于重构过程至关重要。

根据研究发现,柴油车尾气中的主要VOCs成分包括苯、甲苯、二甲苯、乙苯、庚烷等。

这些化合物具有挥发性强、易燃易爆、有害环境和人体健康等特点,因此需要找到合适的方法来进行重构降解。

其次,挥发性有机物的重构可以采用物理方法、化学方法或生物方法。

物理方法包括吸附、吸附剂回收和净化等,通过吸附剂来捕获和分离VOCs,然后对吸附剂进行再生或回收。

化学方法主要包括催化氧化、还原和氧化分解等,利用化学反应来将VOCs转化为无害的物质。

生物方法是利用酶、微生物和植物等生物体对VOCs进行降解和转化。

在重构过程中,我们可以综合运用这些方法来实现对柴油车尾气中挥发性有机物的高效去除。

重构后的效果是我们关注的重点之一。

通过挥发性有机物的重构处理,可以有效降低柴油车尾气对环境和人体健康的影响。

首先,挥发性有机物的重构可以减少空气中有害气体的浓度,改善空气质量。

其次,重构降解后的产物更易于处理和处置,避免了对环境的二次污染。

最后,高效的重构技术还可以节约能源和降低运营成本,对环境和社会具有重要意义。

对于釜山湾地区而言,挥发性有机物的重构可以对改善当地空气质量和保护生态环境起到重要作用。

釜山湾作为一个重要的海洋保护区,常年受到柴油车排放的影响。

通过采用重构技术,可以有效减少柴油车尾气的挥发性有机物排放,降低对湾区生态系统的损害,并提升当地居民的生活质量。

柴油车尾气排放污染控制技术综述

柴油车尾气排放污染控制技术综述

柴油车尾气排放污染控制技术综述摘要:柴油车尾气排放污染控制技术是当前环境保护领域的热点问题。

本文对柴油车尾气排放污染控制技术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进行了综述,介绍了催化转化技术、臭氧发生器技术、氮氧化物还原技术以及其他污染控制技术。

本文旨在为相关领域的研究和实践提供参考,促进柴油车尾气排放污染控制技术的发展。

引言:柴油车作为一种重要的交通工具,在人们的日常生活和工作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然而,柴油车尾气排放对环境造成了严重的污染,对人类健康产生了负面影响。

因此,柴油车尾气排放污染控制技术的研发和应用成为了当务之急。

本文将对柴油车尾气排放污染控制技术进行综述,以期为相关领域的研究和实践提供参考。

柴油车尾气排放污染控制技术概述柴油车尾气排放污染控制技术主要包括颗粒物控制、二氧化氮控制、二氧化硫控制和挥发性有机化合物控制等方面。

这些污染物是柴油车尾气排放的主要成分,对环境和人类健康都有不良影响。

因此,针对这些污染物的控制技术是柴油车尾气排放污染控制技术的重点。

催化转化技术催化转化技术是一种有效的柴油车尾气排放污染控制技术。

该技术主要通过催化剂的作用,将尾气中的有害物质转化为无害物质。

目前,催化转化技术主要应用在汽油车尾气处理中,但在柴油车尾气处理中的应用也在不断拓展。

臭氧发生器技术臭氧发生器技术是一种新型的柴油车尾气排放污染控制技术。

该技术主要是通过臭氧发生器产生臭氧,与尾气中的有害物质进行反应,从而达到污染控制的目的。

氮氧化物还原技术氮氧化物是柴油车尾气排放中的主要污染物之一。

氮氧化物还原技术是一种通过还原剂将氮氧化物还原为无害物质的方法。

该技术的应用在柴油车尾气排放污染控制中具有重要意义。

其他污染控制技术其他污染控制技术在柴油车尾气排放污染控制中也有应用,例如燃油添加剂、润滑油添加剂等。

这些技术主要通过改善燃油和润滑油的性能,降低柴油车尾气排放中的污染物含量。

还有诸如生物净化技术等离子体净化技术等新型污染控制技术在研究与开发中,这些技术有望在未来成为柴油车尾气排放污染控制的有效手段。

汽车发动机排放污染物控制研究

汽车发动机排放污染物控制研究

汽车发动机排放污染物控制研究汽车是现代社会不可或缺的运输工具,但其排放的废气对环境和人体健康却造成严重影响。

因此,汽车发动机排放控制研究已成为了现代科技领域的热点问题之一。

汽车尾气的主要污染物包括一氧化碳(CO)、氮氧化物(NOx)、挥发性有机物(VOCs)等。

CO是由未完全燃烧的燃料产生的,会降低机体的氧气吸收能力,并导致中毒,如CO中毒的情况或许大家都有听说。

NOx一方面会引起酸雨,另一方面也是温室气体的重要组成部分。

VOCs则会通过与氮氧化物反应,形成臭氧、一氧化氮等有害物质,对空气质量和人体健康产生危害。

目前,对汽车尾气的控制主要有两个方向:一是通过提高燃烧效率降低废气排放,二是通过后处理技术降低废气排放。

前者需要对发动机的设计和燃油控制系统进行优化,提高燃油的燃烧效率;后者则需要安装后处理装置,如三元催化器,热反应器等,对尾气进行处理。

这两种方法各有优缺点,可以根据具体情况进行选择。

在前处理方面,混合动力、纯电动等新能源汽车的出现,也为环保带来了极大的希望。

这类车型的主要优势在于其电动机可以让汽车静默行驶、零排放,可大大减少废气排放数量和对环境产生的影响。

同时,一些混合动力车型也可以使用电机进行辅助启动和牵引等操作,进一步优化了燃烧效率,降低了废气排放。

而在后处理技术上,三元催化器、DPF、SCR等技术的应用也是一项重要的成果。

其中,三元催化器是最常见的一种,它可以将CO、HC和NOx经过氧化还原反应,转化为CO2、H2O和N2等无害物质。

而DPF则可以捕获固态颗粒物,SCR可以将NOx转化为N2,二氧化碳(CO2)和水。

目前,各国政府均已出台了严格的大气污染排放标准,汽车制造商也在通过不断提高自身技术水平和研发出更环保的汽车,来逐步满足环保要求。

我们也可以从本场友好行动做起,如合理使用汽车、减少空调使用、停车时熄火以及减少日常开车减少浪费路,以减少尾气排放对环境的伤害。

总之,尾气污染已成为重大项目,汽车发动机排放控制研究正在不断发展中,我们期待未来的技术能够减少排放,降低对环境和人体健康的损害。

柴油车尾气排放污染现状和控制技术

柴油车尾气排放污染现状和控制技术

高 压 燃 油 喷 射 技 术 技 术
进 气 涡 轮 增 压 技 术
进 气 中 冷
废 气 再 循 环
推 迟 喷 油 提 前 角
均 质 混 合 压 燃 技 术
氧 化 型 催 化 剂
颗 粒 物 过 滤 器 及 再 生 技 术
氨 选 择 性 催 化 还 原 NOx
HC 选 择 性 催 化 还 原 NOx
NOx 储 存 - 催 化 还 原
可变截面 涡轮增压
组合以增压 中冷技术, 可以同时 降低NOx
废气再循环(EGR)
提高废气再循环率对减少氮氧 化物(NOx)的排放有积极的影 响。
原理:将部分发动机废气再次 送回燃烧室进行二次燃烧,以 达到减少氮氧化物排放的技 术。
匀质混合压缩点火式燃烧技术(HCCI)
最显著特点是可同时降低柴油机的颗粒物和NOx排放,可使柴油 机在仅使用氧化型催化剂的情况下满足非常严格的排放限值。
NH3 的喷射添加: 低于化学计量
Urea-SCR集成及匹配控制系统
欧洲“AdBlue”计划
能源公司 在欧洲推广 Urea-SCR 尿素添加设施 建设 Urea-SCR气 候适应性研究 车辆示范性 应用
汽车与发动 机生产商
催化剂公司
AdBule计 划:32.5% 尿素水溶液 为还原剂
尿素生产商
Diesel fuel news, July 7, 2003
柴油车尾气排放污染现状和控制技术
贺泓1 翁端2 资新运3
1
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
2 清华大学 3 解放军军事交通学院
报告内容
引言——柴油车产业发展的必要性 柴油车尾气排放污染现状 柴油车尾气排放污染控制技术
柴油机机内净化 柴油车尾气后处理技术

柴油车尾气污染物排放特征及尾气处理研究

柴油车尾气污染物排放特征及尾气处理研究

柴油车尾气污染物排放特征及尾气处理研究
米惠阳
【期刊名称】《山西化工》
【年(卷),期】2024(44)3
【摘要】柴油汽车性能优越,在交通领域应用广泛,但是随之而来的尾气排放问题已经成为空气污染的重要源头。

柴油车尾气中的颗粒物、NOX以及VOCs等成分给周围生态环境治理带来了极大的挑战。

通过开展污染物特征分析,明确了柴油车尾气中的主要污染物成分和含量,并针对性地探讨了尾气处理措施,以期缓解环境污染问题,为同类研究提供参考。

【总页数】3页(P219-220)
【作者】米惠阳
【作者单位】运城市生态环境综合监测中心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X799.5
【相关文献】
1.柴油车尾气污染物排放与柴油清净剂应用
2.柴油车尾气挥发性有机物特征及污染控制研究
3.柴油车尾气污染物特征及其危害
4.柴油车尾气污染物排放特征研究及国内柴油车尾气处理办法
5.柴油车尾气排放特征与后处理技术研究现状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 0 1 7年 1月
内 蒙 古 科 技 与 经 济
I n n e r Mo n g o l i a S c i e n c e Te c h n o l o g y 8 L Ec o n o my
J a n u a r y 2 0 1 7
No . 1 To t a l No . 3 7 i

1 2℃ / mi n - 2 00 ℃ ( 1 0 ai r n); 柱 流 速 : 1 ml / mi n; 进
样 口温 度 : 2 5 0  ̄ C; 分流 比 : 1 0; 1 ; GC~ M S 传 输 线 温
度 : 2 8 0 ℃ 。 1 . 6 质 谱 条 件
1 .1 原 理
本 文实 验 中 用 到 的仪 器 有 : 美 国 Ag i l e n t公 司 7 8 9 0 A一 5 9 7 5 C型气质 联机 , 美 国 En t e c h公 司 7 1 0 0 型 大气 预 浓 缩 系统 , 3 1 0 0型 S u mma 罐 清 洗 系 统 , 4 6 0 0 A 型 动态 气体 稀 释仪 , 7 0 3 2型 S u mma罐 自 动 进 样 仪 。柴 油 车 尾 气 来 自于 福 特 全 顺 汽 车 使 用 ~ 3 5 号 柴油 怠速 状况 下排 放 的尾气 。
流 色谱 图 , 如 图 1所 示 。 经 过 NI S T 谱 库 检 索 结 合 保 留 时 间 以及 化 合 物 的 结 构 信 息 得 到 定 性 结 果 , 经 过 RTE 积 分 器 对 色 谱 峰 积 分 得 到 各 种 化 合 物 的 百
分 比含 量 结 果 ( 见 表 1 ) 。
第 1期 总 第 3 7 1 期
柴油车尾气挥发性有机 物特征及污染控制研 究
邓 起 发 , 时 平 平
( 1 . 鄂 尔 多斯 市 环 境 保 护 中 心 监 测 站 ; 2 . 鄂尔多斯市卫生学校 , 内蒙古 鄂尔多斯 0 1 7 0 0 0 )
摘 要 : 利 用 苏 玛 罐 采 集 柴 油 车尾 气 , 大 气 预 浓 缩 系统 与 气 质 联 机 联 用 , 分 析 柴 油 车 尾 气 的 挥 发 性 有机 物 源成 分谱 , 共 分 离 出 C4  ̄ C1 3的 脂 肪 烃 、 醛、 酮、 酸、 醇、 醚、 呋喃衍 生 物 、 芳香 烃衍 生物 , 以 及 十 氢
萘衍 生物 等 1 l 4种 挥 发 性 有 机 物 , 其 中脂 肪 烃 的 含 量 最 大 。 并 从 几 个 方 面 研 究 了 柴 油 车 尾 气 污 染 的 控
制措 施 。
关键 词 : 柴 油车尾 气; 大 气预 浓 缩 系 统 ; 挥 发性 有机 物 ; 气质联 机 ; 控 制 措 施 中图分 类号 : X8 3 1 文献 标识 码 i A 文章 编号 : 1 O O 7 —6 9 2 1 ( 2 0 1 7 ) 0 1 一O O 7 2 ~O 3 冷阱 1 : 捕集 温 度 : 一1 5 0 ℃ ; 预热 温 度 : 1 O ℃; 解 析 温度 : 1 O ℃; 烘 烤 温度 : 1 5 O ℃( 5 mi n) 。冷 阱 2 : 捕 集 温度 : 一3 0 ℃; 预热温度 : 5 O ℃; 解 析 温度 : 1 8 O ℃; 烘 烤温 度 : 1 9 0  ̄ C( 2 . 5 mi n ) 。冷 阱 3 : 聚焦 温度 : 一 1 6 O ℃ ; 进样 时 间 1 . 5 mi n; 烘烤 时 间 2 mi n , 进 样 体
1 .2 仪 器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扫 描方 式 : 全 扫描 ; 质 谱 扫 描 质量 范 围 : m/ z 一 4 5 ~2 5 0 ; 积分参数 : 选 择 RTE 积 分 器 ; 定量方 式: 外 标法 定量 。
2 结 果 与 讨 论 2 .1 结 果 分 析
样 品 经 气 质 联 机 分 析 得 到 柴 油 车 尾 气 的 总 离 子
急 扬 油 颗 柴 尾
1 . 5 气 相 色谱 条 件
色 谱 柱 : J & w 1 2 3— 1 0 6 3( 6 0 m × 3 2 0 # m × 1 m ) ; 柱 温 : 4 5 ℃ ( 2 mi n ) 一7 ℃/ mi n 一 1 2 O ℃ ( 0 ai r n )
积 : 4 0 0mL。
随着我 国汽车 工 业 的 飞 速发 展 , 汽 车 保 有 量 的 剧上 升 , 汽 车 尾 气 污 染 已经 超 过 了 工 业 污 染 、 建 筑 尘 污 染 等 位 居 我 国 很 多 城 市 污 染 源 的 首 位 。 同 汽 车相比, 柴油 车动 力性 强 , 但 是 噪声 大 , 氮 氧化 物 、 粒物 和挥 发性 有 机 物 ( VOCs ) 排 放 严 重 。 因 此 对 油车 尾气 成 分进 行 研 究 十 分必 要 , 并 针 对 柴 油 车 气 的排放 特 征提 出一 些污染 控 制措施 。 笔 者 利 用 内部 抛 光 的不 锈 钢 采 样 罐 ( S u mm a 罐) 采样 , 大 气 预浓 缩 系 统 气质 联 机 方 法 , 研 究 了 柴 油 车 尾 气 的 VOCs源 成 分 谱 。 S u m ma罐 可 保 证 样 品在运 输 和储存 过 程 中的 完 整性 和 稳 定 性 , 样 品 保 存 时 间长 。这种 方 法 可 直 接进 样 分 析 多 组 分样 品 , 灵 敏度 高且 无需 溶剂 。 1 实 验 部 分
用 预先 清 洗 好 并抽 至 5 0 mt o r r的 S u m ma罐 收 集 柴油 车尾 气样 品 , 利 用 三 级 冷 阱 冷 凝 吸 附 再 加 热 解吸附, 分别 除去样 品 中的氮 气 、 惰 性 气 体 以 及 二 氧 化 碳 和水 , 留 下 的 VOCs经 过 浓 缩 后 进 入 气 相 色 谱 分离 , 通过 质 谱 检测 样 品组 分 , 得 到 的 信 号 经 NI S T ( 美 国国家标 准 与技 术 研 究 院 ) 谱库检索定性, 通 过 外 标 法 定 量 分 析 7种 V OCs的 含 量 。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