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地理:教案 3.2 大规模的海水运动 第2课时 (新人教版必修1)
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1教案 3.2大规模的海水运动 教案2
大规模的海水运动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通过比较、分析,归纳世界表层洋流的分布规律。
2.了解洋流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过程与方法1.读图分析法、比较法、案例分析法。
2.通过绘制洋流分布图掌握世界洋流的分布规律。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科学研究的方法和态度。
教学重点1.世界表层洋流的分布规律。
2.洋流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教学难点世界表层洋流分布规律及其成因。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课时安排2课时第1课时教学过程[新课导入]师:海水是水圈的主体,我想先请同学来谈谈你对海洋的认识。
(海水是咸的。
海洋是一个巨大的宝库,为人类提供了多种多样的资源。
海洋是一个巨大的水库,海洋面积约占整个地球总表面的71%,海洋水的储量占全球水储量的96.53%。
它不断地为大气和陆地提供水源,使陆地上的水资源得以不断的更新。
)师:大家都说得非常好!海水处于不停的运动中,海水的运动对地理环境也会产生多方面的影响。
今天这节课我们一起来学习“大规模的海水运动”。
(课件展示课题:大规模的海水运动)师:海水的运动形式多种多样,“潮起潮落”,说的是潮汐;“无风不起浪”,说的是波浪。
在本节课中,我们主要学习一种大规模的海水运动方式——洋流。
那么,什么是洋流呢?生:海洋中的海水常年比较稳定地沿着一定方向做大规模的流动,叫做洋流。
(提醒学生注意其中的关键词:常年、稳定、沿一定方向、大规模)师:洋流有不同的类型,按性质分,它可以分为哪两种?生:洋流按性质可分为寒流和暖流两种类型。
从水温高的海区流向水温低的海区的洋流是暖流;从水温低的海区流向水温高的海区的洋流是寒流。
师:下面我们通过读图来了解世界表层洋流的分布规律。
(引导学生阅读教材第62页“世界表层洋流的分布图(冬季)”,指导学生观察、比较不同大洋同纬度海区大洋环流的运动方向和同一大洋不同纬度海区大洋环流的运动方向)(板图:1.世界海陆分布轮廓示意图;2.大洋洋流模式图的底图)师:北大西洋中低纬度大洋环流的运动方向和北太平洋中低纬度大洋环流的运动方向是否相同?生:相同,都呈顺时针方向流动。
人教版高一地理必修1 3.2大规模的海水运动教案
3.2 大规模的海水运动【教学目标】1.了解洋流的概念、类型,知道世界各大洋主要洋流的名称。
2.理解洋流分布模式,世界洋流的具体分布。
3.掌握洋流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4.运用所学知识解释与洋流有关的自然现象和一些典型实例。
【教学重难点】1. 洋流分布模式,世界洋流的具体分布。
2. 洋流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一、课前准备学生利用课外时间搜集遥感技术的相关图文资料,在教室里展览交流。
二、导入新课同学们,这节课我们进入第三章第二节的学习——大规模的海水运动。
这节课我们要掌握哪些内容呢?请大家看大屏幕:让一位同学起来读一下这节课的学习目标。
大屏幕展示鸭子玩具的漂流情境,导入新课:一个装有2.9万只玩具的集装箱,在国际日期变更线附近遭遇强风暴,坠入大海并摔裂,集装箱内的玩具便形成了一个庞大的“玩具舰队”,从此开始了上漂泊的“生活”。
其中的1万多只预于2019年到达英国海岸。
那么这是什么原因造成的呢?这一节课我们就来讨论这个问题。
师:玩具随着海水运动到达英国海岸。
海水这种常年比较稳定地沿着一定方向做大规模的流动,称之为洋流。
大家想一想,洋流有哪些类型?影响洋流形成的因素又有哪些?学生思考,教师板书板书:洋流1.概念2.分类3.影响因素师:什么是洋流?它形成的原因是什么?有哪些类型?分布规律是怎样的?大家看大屏幕,举手回答问题。
学生思考,教师板书。
板书:4.分布规律(1)理论:(2)实际:学生回答,老师点评学生回答状况。
师:洋流对地理环境有哪些影响呢?大家结合大屏幕的问题,进行思考。
学生思考,教师板书。
板书:二、洋流对地理环境的影响1.气候2.航海3.生物4.海洋污染物师:同学们刚才的回答很好,说明基础知识掌握不错。
同学们再抬头看大屏幕,并结合导学案,将PPT中的预习导学内容完成,以检验下预习效果。
师:现在我们来探究两个重要问题(设置探究问题引导学生思考)。
首先大家先来看探究一:洋流的分布规律。
高中地理必修1教学设计13:3.2大规模的海水运动(课时2)教案
第三章地球上的水第二节大规模的海水运动课时2『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运用世界洋流模式图,分析世界洋流分布的规律。
2.理解洋流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过程与方法1.绘制大洋环流模式简图,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地理空间思维能力、形象思维能力和综合分析加工地理信息的能力。
2.通过学习洋流,用简练的语言表述洋流的分布规律及对地理环境的影响,培养学生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
3.通过理解洋流对地理环境的影响,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使学生树立物质是运动的、运动是有规律的,运动是物质的本质属性、是客观存在的观点。
人类应认识物质的运动特性并做到趋利避害。
事物是普遍联系的,洋流和地理环境各要素之间是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相互影响的,从而受到辩证唯物主义思想教育。
『教学重难点』1.世界洋流的分布规律;2.洋流对地理环境和人类活动的影响。
『教材分析』给出学生洋流的概念以及洋流按照性质的分类,说明洋流的主要成因,总结和归纳洋流的分布规律。
给出世界表层洋流的冬季分布图,让学生读图思考涉及洋流的分布规律和原因方面的问题。
但教材的顺序和要求与课标要求有矛盾的地方,教学需要重组顺序。
『教学方法』自主探究、合作交流『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课时安排』2课时『教学过程』『创设情境导入』上帝的漂流瓶传说很久很久以前,上帝在一次微服人间的时候,在世界的东方-中国东海不小心遗失了一些有魔力的漂流瓶到大海上,一个、两个、三个、…一共十一个。
这些漂流瓶带着幸运者的梦想,如果谁拾到了上帝就同意帮助谁实现一个梦想。
结果就在美国纽约市曼哈顿以西的一个小岛--自由岛附近一位女士幸运的拾到了一个漂流瓶,她对着漂流瓶说我的梦想就是用我微弱能力照亮人类的自由。
你知道她为什么能成为上帝的幸运者之一吗?(导入洋流对地理环境的影响)『复习回顾』一、洋流的分类二、不同纬度海区洋流的分布规律有哪些?三、在下图中填绘出大西洋表层海水的洋流分布情况及名称。
四、洋流对地理环境的影响『导学与自主探究』(一)全球大洋环流的总体地理意义认真阅读教材62-64页内容,结合学案分析思考,全球大洋环流的总体地理意义是什么?(协作交流、课件展示)总结归纳:总体意义表现:全球大洋环流促进了高低纬度间的热量输送和交换,调节全球热量平衡。
高中地理必修1教学设计2:3.2大规模的海水运动教案
(这时学生能回答出玩具鸭是随着海水的运动到达的。)
今天我们学习的是一种大规模的海水运动——洋流。
板书:第二节大规模的海水运动
讲授新课:
一、洋流的概念及分类
1、洋流的概念:
学生自主阅读课本,找出概念中的关键词:常年、稳定、大规模。
2、洋流的性质分类:介绍寒、暖流的概念,练习寒暖流的判断
展示投影:“太平洋海区示意图”,学生以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在学案中的“世界海陆分布轮廓简图”中画出南北半球太平洋中低纬海区的大洋环流。
教师投影球大西洋海区的大洋环流。
提出问题:印度洋海区的大洋环流与其他大洋一致吗?
盛行风是洋流运动的主体动力,在北印度洋海区,盛行风向随季节变化而改变,形成南亚季风。思考:南亚冬夏季风方向如何?学生在“世界海陆分布轮廓简图”中画出南亚冬季风的方向,根据风向画出北印度洋海区大洋环流。
A.对全球的热量平衡有重要的意义B.使中低纬度的大陆东岸地区降水量增加
C.对海洋生物资源和渔场的分布有显著的影响D.在寒暖流交汇处对航海有利
10、关于世界表层洋流的叙述,正确的是
A.在北半球中低纬度海区形成了逆时针方向的大洋环流
B.在南半球中低纬度海区形成了顺时针方向的大洋环流
C.在北半球中高纬度海区形成了顺时针方向的大洋环流
(3)若此图属于大西洋洋流图,则图中洋流名称是 ________③________⑤________⑥________,北大西洋东岸的著名渔场为________。
3、洋流的分布:
设问1:促使洋流常年、稳定的、沿一定方向运动的原因是什么?
引导学生说出学过的盛行风,板画全球风带模式图,一学生到黑板前补画出风向。
设问2:在低纬信风、中纬西风和极地东风吹拂下的海域,洋流的运动方向如何?
地理:3..2《大规模的海水运动》教案(新人教版必修1 )
第二节大规模的海水运动课标要求:运用地图,归纳世界洋流分布规律,说明洋流对地理环境的影响课标解读1.世界洋流分布的规律:副热带海区、负极地海区、环南极大陆海区和北印度洋海区等;2.洋流对地理环境的影响:对气候、对渔场、对航海、对海洋污染的影响等;[要点梳理]一、世界海洋表层洋流分布1、洋流的概念:海洋中的海水,常年比较稳定地沿着一定方向作大规模的流动,叫洋流<海流)。
2、洋流性质分类:①寒流:洋流水温比流经地区温度低,为寒流②暖流:洋流水温比流经地区温度高,为暖流③寒暖流的判读方法之一------根据海水等温线的弯曲方向确定洋流的性质如果海水等温线向高纬凸出<北半球向北,南半球向南),说明洋流水温比流经地区温度,则洋流为;如果海水等温线向低纬凸出,说明洋流水温比流经地区温度,则该洋流为,如下图。
LOofip13IT据图总结,海水等温线的凸向与洋流的流向之间的关系? 寒暖流的判读方法之二-----根据流向北半球地区,从低纬流向高纬<从南向北)的为 ,反之为 。
南半球地区,从低纬流向高纬<从北向南)的为 ,反之为 。
3、洋流的类型<按照成因分类)① 流:盛行风吹拂海面,推动海水随风漂流,并且使上层海水带动下层海水流动,形成规模很大的洋流,叫风海流。
其主要动力为 ;② 流:各个海域因海水的温度、盐度不同,导致海水密度分布不均,引起海水的流动,叫密度流。
(表层:密度小→密度大;底层:密度大→密度小>LOofip13IT ③ 流:由风力和密度差异所形成的洋流,使海水流出的海区海水减少,相邻海区的海水便会流来补充,这样形成的洋流叫补偿流。
LOofip13IT 另外,洋流前进时,受 的限制和力的影响,运动方向会发生改变。
LOofip13IT 4、世界洋流分布规律<读世界洋流模式图和世界洋流分布图)LOofip13IT 世界洋流模式图总结:洋流的分布规律:南半球: 时针方向①以 的大洋环流北半球: 时针方向LOofip13IT 北半球: 时针方向②以 为中心的大洋环流南半球: 时针方向 西风带西风漂流沿东岸折向高纬度极地环流③北印度洋<季风洋流):受季风的影响, 逆 顺。
新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1《大规模的海水运动》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第二节大规模的海水运动第二课时教案课标要求与分析:课标要求:运用地图,说明洋流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即要求学生在掌握世界洋流分布规律的知识基础上,利用地图,结合材料、事例进行分析,以此说明洋流对地理环境及人类活动的影响。
教材分析:本节课为人教版地理必修1第三章第二节“大规模的海水运动”的第二课时,教材从四个方面阐述洋流对地理环境的影响,即洋流对气候的影响,对渔场分布的影响,对航海的影响及对海洋污染的影响。
其中对前两个方面的讲述较为详细,是本节的重点内容。
在阐明洋流对气候的影响时,先阐述了洋流对全球热量平衡的意义及寒暖流对沿岸气候的影响,再结合两个具体的案例(北大西洋暖流与西北欧气候及秘鲁寒流与南美大陆西岸气候)进行分析、印证。
在讲述洋流对海洋生物的影响这部分内容时,主要以洋流对渔场形成的影响为例,归纳寒、暖流交汇及受离岸风影响形成的上升流是形成世界四大渔场的主要原因。
在讲述洋流对航海的影响时,先点出洋流对航速的影响、再以例子说明洋流产生海雾及携带冰山对航海不利。
在讲述洋流对海洋污染的影响时,只简明扼要地指出洋流对海洋污染物扩散的有利及不利,没有举出相应的例子加以说明。
至于近年来人们越来越熟悉的“厄尔尼诺”现象,则以探究活动的形式出现。
教材给出了关于厄尔尼诺的一篇文章,让学生阅读,初步了解厄尔尼诺现象是怎么一回事,然后设计了一组问题,让学生分析和思考。
有些问题,可以从阅读的文章中找到答案;还有一些问题,则需要学生进一步找材料、思考。
可见,教材设计的意图在于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理解洋流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2)过程与方法目标:进行案例分析,引导学生运用相关知识解释洋流对地理环境及人类活动的影响;培养学生联系实际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通过各类地图的判读,提高整理和加工信息的能力及观察、分析和概括能力。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通过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获得解决问题的方法,树立正确的环境观和资源观;并将所学知识与现实生活相结合,增强地理素养。
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一教案:3.2大规模的海水运动
同学们分析的很好,事实上从海水的运动上也可以解决这个问题。因为我国沿海的海水运动是往北的(日本暖流),所以污染也不至于通过海洋来影响我国。那么为什么我国沿海的海水会大规模向北运动呢?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下洋流的知识。(同时在黑板上画出相应的海水运动图示)
大规模的海水运动教学设计
年级学科
高一
教材版本
人教
一、教学难点内容分析
1.重点:1洋流的成因、性质和分布
2洋流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2.难点:洋流的分布规律
二、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知道洋流的概念和性质分类,明确洋流的影响因素。
2、掌握洋流的主要成因,能运用气压带和风带示意图说明风海流的成因。
3、运用洋流模式图和世界表层洋流分布图,运用地图,从分布位置、运动方向、寒暖流的位置来归纳世界表层洋流的分布规律。
2、教师的教学准备:准备教学设计,完善教学思路,制作多媒体课件,;准备好地图、实验器材等
五、教学策略选择与信息技术融合的设计
教师活动
预设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最近大家应该都关注着日本大地震造成的核泄漏事件,那么核泄漏到底会不会对我国产生重大影响呢?请同学们基于气压带和风带的有关知识来简单分析一下。
学生经过小组讨论,回答:从气压带和风带上来看 ,我们国家处于盛行西风的上风方向,所以核泄漏应该不会随着大气运动对我国造成重大影响。
七、教学板书(本节课的教学板书)
洋流
一、概念及分类性质:寒流、暖流
二、规律成因:风海流、密度流、补偿流
中低纬度海区:形成以副热带为中心的大洋环流 北半球:顺时针
南半球:逆时针
中高纬度海区 北半球:以副极地为中心的逆时针大洋环流
人教版地理必修一教案3.2大规模的海水运动二
课题 3.2 大规模的海水运动
(二)设计
教师
授课
教师
时间课型新授课时1课时教学
目标
1.掌握洋流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重点难点重点:渔场的成因
难点:洋流对气候的影响
教法三维立体互动教学模式教具学案、PPT
教学过程设计
教材处理师生活动
【激趣导入】
【教学目标】
3.2《大规模的海水运动》复习:世界洋流的命名激趣导入,引发学生学习兴趣
目标定向,展示考点
学生看书或学案回答问题。
教师举出实例讲解易错易混知识。
小组合作探究:学生按照教师提出的问题合作探究,总结知识点。
然后小组代表演示成果。
通过生生互动,师生互动,生生质疑,师生质疑把本节课知识真正掌握。
教学过程设计
教材处理师生活动。
3.2大规模的海水运动 教案-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一
第三章地球上的水第二节大规模的海水运动教学目标课标中对本节的要求是“运用地图归纳世界洋流分布规律,说明洋流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本条标准将洋流的学习归结到“世界洋流分布规律和洋流对地理环境的影响”两个方面,从学习过程上看“运用地图归纳和说明”就指出了本节课的教学和学习方法就是依据图文材料进行归纳概况。
从知识的内在联系看,“洋流对地理环境的影响”是学习目的,而“世界洋流分布规律”是知识基础。
于是基于此课标分析,我们把本节课分成两个课时进行。
第一课目标侧重为:了解海水运动的主要形式,运用气压带和风带图来说明风海流形成的原因运用世界洋流模式图和世界表层洋流分布图,解释洋流的分布规律,提高学生归纳概括、化繁为简、以简驭繁的能力。
课堂教学目标如下:1.通过问题导学法,分层次设计问题,引导学生对洋流的概念、暖流和寒流的概念进行学习探究活动,学会在等温线地图上判别寒、暖流,提高学生的信息提取和归纳能力,培养学生求真求实的科学态度。
2.通过对洋流的空间分布规律、洋流的运动方向和运动成因等知识开展小组讨论和小组汇报,让学生学会合作学习,培养学生的全球性观念,学会在认识地理事物的共性时把握区域的个体差异。
3.利用板图动态演示不同海区洋流的分布,引导对《世界洋流分布图》进行自主的读图与分析,归纳世界洋流的空间分布规律,提高学生的读图分析能力和地理素养。
4.采用知识构建法,利用已学过气压带、风带分布、洋流的分布规律等相关知识,建构洋流分布的模式图,提高学生的归纳能力和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实现知识的迁移,强化学生的知识应用意识。
教学重点难点1.重点:世界洋流分布规律的总结;世界洋流的模式图的建构。
2.难点:等温线地图上判别寒、暖流。
教学方法探究法、图文分析法、讲授法大规模的海水运动【教学过程】3.寒暖流我们如何判断?其流经地区的等水温线会如何变化? 小结:寒流与暖流主要反映洋流的性质,只与同一海区比较。
过渡:寒流,暖流与流经海区的温度不一样,所以在洋流流动的过程中会改变流经海区的温度,所以等温线会发生变化,我们可以根据等温线的弯曲情况来判断洋流的性质。
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1第三章第二节 大规模的海水运动教案(2)
人教版必修一《大规模的海水运动》教案题】第三章第二节大规模的海水运动【课时】1课时【课型】新授课【教材分析】1、地位和作用:本册教材在讲述了地球外部环境即宇宙环境,以及内部环境岩石圈、水圈、生物圈、大气圈等四大圈层的基本特点以及它们之间的相互影响、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的关系,使学生对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环境做一个整体了解。
本节内容是水圈的主干知识,因为作为主要下垫面的海洋,它的一举一动对全球影响深远,只有把运动规律搞清才能深入理解其对别的自然因素的影响和结果,如:水气互动对气候的影响。
同时,海水运动与实际生产和生活联系密切,因此,本节教材为本章重中之重,起着承上起下的作用,应重点掌握。
2、主要内容:了解世界表层洋流的分布,能用第二章的气压带和风带知识,南北半球的海陆分布以及水平地转偏向力来解释洋流的形成及规律,理解洋流理想模式与实际洋流分布的差别。
并能与实际联系,分析洋流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目标】1、知识目标:(1)运用气压带和风带图式来说明风海流的形成原因。
(2)学会运用地图归纳世界洋流的分布规律,理解洋流分布模式。
(3)理解洋流对地理环境产生的影响。
2、能力目标:(1)培养学生利用图、表、文字材料等提取地理信息的能力。
(2)能够结合实例,分析海水运动所起的作用,并且能够结合本区域存在的实际问题,提出解决的措施或一些合理化的建议。
即突出地理学的实用价值和社会功效。
(3)培养学生的质疑精神和创造性思维习惯。
(4)使学生掌握学习、解决地理问题常用的思维方法。
3、德育目标:培养学生树立分析地理问题的大局观及正确的环境观,增强环保意识。
【重点】(1)通过地图整合法的应用揭示洋流分布规律及实际问题的分析。
(2)分析地理问题的大局观。
【难点】(1)厄尔尼诺现象的成因及影响。
(2)培养学生利用图、表、文字材料等提取地理信息的能力。
【方法】讲议结合法【教具】多媒体课件【教学思路】在师生共同剖析世界表层洋流成因及分布规律的基础上,剖析洋流对实际生产和生活的影响,培养学生地理思维技能并树立正确的环境观,增强环保意识。
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1第三章第二节大规模的海水运动教案
课题名称设计者及任课教师教课背景剖析课题:大规模海水运动大规模海水运动(一)对课标的理解与掌握课标要求:运用地图,归纳世界洋流散布规律,说明洋流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洋流在实质散布图上因为受大陆形状的影响,散布相对有些复杂,学生看上去摸不到脑筋,所以在知识内容的掌握上需要由察看到的内容提高到对洋流散布规律的总结,以便指导学生可以将已学规律利用到其余海区,并可以顺利的去剖析洋流对地理环境的影响确立基础,进而将所学理论知识进行实践应用。
(二)指导思想与理论依照新课程理念要求地理讲堂要知足学生不一样的地理学习需要,掌握地理学科学习的方法;重视对地理问题的研究,倡议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研究学习;此外,此刻又倡议利用微课程自主学习的学习方式,鉴于此,设计本节课的教课环节。
(三)教课内容剖析大规模海水运动属于第三章地球上的水第二节内容,从必修 1 整本书来看,第三章内容属于地球外面圈层水圈的内容,是构成地理环境中的一个重要的因素,而大规模海水运动是该章一个中心内容,是影响地理环境整体性和差别性一个重要因素。
该部分内容是对前方天气的学习一个增补,同时也为后边地理环境整体性和差别性学习的做铺垫(四)学生状况剖析教课目的要点难点教课方法教课媒体教课方案思路从知识特色来看,高中学生经过初中的学习,对地理学科的学习有必定的学习方法和地理思想,可是因为理科班,学生对地理知识基础其实不是很坚固;从能力来说,高中学生已具备必定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剖析能力,对于未知内容有必定的研究精神和能力,可是对于理论知识掌握不够正确,需要教师解说指导,鉴于此,在教课方案过程中,突出学生的优势设计自主学习环节、解说环节以及小组合作剖析环节进行讲课1、经过微课程形式,学生自主学习,认识洋流的观点及种类,并学会判断暖流与寒流,以及洋流形成的主要原由2、经过流行风向知识回首,理解洋流形成的原由及散布模式,并学会运用洋流散布地图归纳世界洋流的散布规律;3、经过合作议论,知道洋流对地理环境的影响学会运用地图归纳世界洋流的散布规律举例说出洋流对地理环境的影响学会运用地图归纳世界洋流的散布规律洋流对地理环境的影响自主学习、启迪式解说PPT教学过程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企图利用日本 3.11 地震后巨认识世界时势,进入学习状态引出对于洋流课题,激发型“垃圾岛”漂向美国学生兴趣,引起学生的思新闻引入课题考,为后边的学习做铺垫展现学习目标1、经过自学方式,认识洋流的观点明确本节课所学内容,使及种类学生对本节课内容有整体的掌握2、学会运用地图归纳世界洋流的分布规律,理解洋流散布模式;3、可以举例说出洋流对地理环境的影响微课程,利用PPT 自动依据PPT有关内容提示,自主学习培育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播放形式,以及文字讲洋流的观点、种类以及洋流形成的主解形式展示洋流的概要动力,并达成教案有关练习念、种类以及性质判断承转:世界表层的洋流是如何散布的呢?活动二:研究世界表层洋流的散布规律仔细察看洋流实质散布图,在学培育学生察看能力,以及案上标出洋流的运动方向;总结归纳能力展现世界表层洋流散布图,标出太平洋和大西洋海疆,要修业生依据实质散布状况,标出两个大洋海疆的洋流运动方向,并达成洋流模式图及规律总结学生依据问题,议论两个海疆洋流在南北半球中低纬度以及中高纬度的散布状况试着达成洋流模式图,师生共同总结规律:(1)中低纬度海区:北顺南逆,大洋东寒西暖(2)中高纬度海区:北顺南无,北半球大洋东暖西寒深入浅出,有益于学生对知识理解,方便学生形象记忆承转:世界表层洋流是如何形成的呢?讲授洋流形成主要是师生商讨,理解洋流形成原由培育学生剖析问题能力受:流行风向、地转偏向力以及陆地形状影响研究:北印度洋海区洋研究商讨:北印度洋海区:冬逆夏顺知识迁徙,培育学生剖析流是如何散布的?为什原由:受季风影响问题的能力么?承转:洋流的散布会对地理环境有如何的影响呢?活动四:事例剖析,依据学生回答内容,适合增补依据教案供给的事例、图片及有关问利用事例自主研究,培育题,分组商讨,进行事例剖析,总结学生学会运用资料剖析洋流对地理环境的影响问题的能力,集体合作能力以及研究能力板书:3-1 大规模的海水运动一、洋流的散布规律二、洋流对地理环境的影响:天气、渔场的散布、大海航行、污染物扩散教课反省:1、倡议自主学习,培育学生自学能力。
高中地理大规模的海水运动教案 新课标 人教版 必修1
大规模的海水运动一、课标分析:1、本节课的课标要求是:说明洋流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2、本条标准的学习内容大体包括以下基本知识结构:3、课标的基本要求:首先要建立在运用世界洋流分布规律的知识基础上;其次必须利用地图,结合材料、事例进行分析,以此说明洋流对地理环境及人类活动的影响。
二、教材分析及教学重点:在教学中,使用的是人教版的教材。
本教材是从洋流对气候的影响,对渔场分布的影响,对航海的影响及对海洋污染的影响四个方面阐述洋流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其中对前2个方面的讲述较为详细。
在讲述洋流对气候的影响中,先阐述了洋流对全球热量平衡的意义及寒暖流对沿岸气候的影响,再结合2个具体的案例(北大西洋暖流与西北欧气候及秘鲁寒流与南美大陆西岸气候)进行分析、印证。
在讲述洋流对海洋生物的影响中,主要以洋流对渔场的形成为例,归纳寒暖流交汇及受离岸风影响形成的上升流处形成世界四大渔场的原因。
在讲述洋流对航海的影响中,先点出洋流对航速的影响、再以例子说明洋流产生海雾及携带冰山对航海不利。
在讲述洋流对海洋污染的影响时中,只指出洋流对海洋污染物扩散的有利及不利,没有举出相应的例子加以说明。
对照其他的三个版本的教材发现,山东版、中图版和人教版一样,都把洋流对气候的影响作了较详细的讲述,并相应举了例证,另外,人教版和山东版都从四个方面阐述了洋流对地理环境的影响,而中图版只从三个方面阐述,没有提到洋流对海洋污染的影响。
湖南版在这段教材的处理上与上述三个版本有较大的区别,它没有正文,而是以活动的形式,通过对问题及案例的分析,让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了解洋流对气候、渔场分布、航线选择及海洋污染的影响,从而说明洋流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总结四个版本的教材,他们在对课标的理解、知识结构及教材内容的选取上是基本一致的,其共同点是对洋流对气候的影响有所侧重、把洋流对渔场分布及对航海的影响作为洋流对地理环境的影响的体现。
因此,在教学中以洋流对气候、渔场分布、航海的影响作为重点。
大规模的海水运动教案高中地理新人教版必修1
大规模的海水运动教案(高中地理新人教版必修1)第二节大规模的海水运动教学目标: 1、学生能了解海洋水体运动的主要形式及其成因; 2、借助世界洋流分布图和世界气压带风带分布图,学生能归纳世界洋流分布的的规律; 3、学生能运用世界洋流分布图,熟悉世界主要洋流的分布;教学重点: 1、洋流的成因及分类; 2、总结表层洋流的分布规律教学难点: 1、了解密度流的成因; 2、自我总结世界洋流的分布规律教学方法: 1.案例分析法;2.讲述法; 3.读图分析讨论法; 4.小组式讨论法。
课型:综合课教具:地图教学课时: 2课时教学过程:【组织教学】请各小组长点名,把请假同学的名单在下课后交给老师,现在开始上课。
【引入新课】大家都知道哥伦布发现了美洲大陆,但很多人不知道哥伦布发现美洲大陆的时候不是一帆风顺的,也走了一次弯路。
1492年哥伦布第一次是美洲,共花了37天的时间。
1493年哥伦布第二次从欧洲出发从大西洋南部横渡到美洲,结果只花22天时间就顺利到达,比第一次少15天。
【提出问题】同学们想一想为什么哥伦布两次航行相差15天的时间?【过渡】同学们带着这个问题来学习这一节新课,通过学习这节内容我们就很容易知道问题的答案了。
海洋和大气之间广泛存在着物质与能量的交换;海洋和海岸与人类活动的关系密切,所以,我们要研究海洋、研究海洋的运动。
【讲授新课】【板书】第二节大规模的海水运动【讲述】翻开课本65页的阅读材料,同学们先用两分钟时间看看,然后回答老师的问题。
【提问】通过阅读,有谁说说海水的运动形式有哪几种?【答案】三种,洋流、波浪和潮汐【板书】海水的运动形式:洋流、波浪和潮汐【讲述】同学们对波浪和潮汐已经比较熟悉了,所以今天我们就来了解其中一种主要的运动形式――洋流。
【提问】洋流的概念【答案】海洋中的海水,常年比较稳定地沿着一定方向做大规模的流动,叫做洋流。
【板书】1、洋流的定义【讲述】通过定义我们可以知道洋流不同于河流、湖泊,在定义中有说明洋流是海洋中的水,而且是常年比较稳定地,是沿着一定方向做大规模的流动。
第三章 第2课 大规模的海水运动学案2 新人教版必修1
第三章地球上的水第2课大规模的海水运动教学目标1、了解洋流的概念及类型。
2、运用地图,明确洋流与风带的关系,能绘出不同海域洋流分布及流向。
3、根据洋流纬向流动情况,辨别洋流的寒、暖流性质。
重点1、归纳世界洋流的分布规律。
2、理解洋流分布模式,判断不同海域洋流分布、流向和性质。
难点1、默画洋流分布模式图,正确绘出洋流流向。
2、根据海域所在纬度,绘出其洋流分布与流向。
教学过程一、世界海洋表层洋流分布1、洋流的概念:海洋中的海水,常年__________地沿着一定方向作大规模的流动,叫洋流(海流)。
2、洋流性质分类:①寒流:从____________的海区流向___________的海区②暖流:从____________的海区流向___________的海区3、洋流的成因类型成因:主要动力_____________,其他因素是陆地形状和_________________。
①流:盛行风吹拂海面,推动海水随风漂流,并且使上层海水带动下层海水流动,形成规模很大的洋流,叫风海流。
其主要动力为;②流:各个海域因海水的温度、盐度不同,导致海水密度分布不均,引起海水的流动,叫密度流。
(表层:密度小→密度大;底层:密度大→密度小)③ 流:由风力和密度差异所形成的洋流,使海水流出的海区海水减少,相邻海区的海水便会流来补充,这样形成的洋流叫补偿流。
另外,洋流前进时,受 的限制和 力的影响,运动方向会发生改变。
4、世界洋流分布规律南半球: 时针方向 ①以副热带为中心的大洋环流北半球: 时针方向北半球: 时针方向 ②以副极地为中心的大洋环流南半球: 时针方向西风带 西风漂流 沿东岸折向高纬度 极地环流③北印度洋(季风洋流):受季风的影响, 逆 顺。
5、世界表层洋流的分布:合作探究1、根据下图寒、暖流的判断?东北信风 东南信风 北赤道暖流 南赤道暖流地转偏向力 沿大洋西岸向高纬度(暖流) 西风带 西风漂流沿大洋东岸向低纬度(寒流)三、洋流对地理环境的影响第二课时教学目标1、运用实例解释洋流对沿岸气候的影响。
3.2 大规模的海水运动 第二课时 教案-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一
石泉中学课时教案科目:地理授课时间:第十二周星期一单元(章节)课题第三章地球上的水本节课题 3.2 大规模的海水运动第二课时课标要求运用地图,归纳世界洋流分布规律,说明洋流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学科素养目标人地协调观:认识洋流与人类之间的关系。
综合思维:学生运用综合思维方法,认识地球洋流的形成、分布及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区域认知:能够形成从洋流与地理环境关系视角认识洋流的区域气候、生物、航海、污染影响。
地理实践力:观看主要渔场捕鱼图片,使学生对渔场差异充满好奇。
教学重难点重点:洋流对气候、渔场的影响难点:洋流对航海的影响提炼的课题洋流对地理环境的影响媒体应用分析表知识点媒体内容与形式使用方式媒体来源世界气候分布图图片讲解下载世界主要渔场分布图图片讲解下载教学过程教学反思教学过程导入新课在上节课中,我们通过阅读地图归纳了世界表层洋流的分布规律,了解了洋流的类型和成因。
在大洋的东西两岸,往往分布着不同性质的洋流。
请同学们在大脑中构建“世界洋流的分布图”,想一想在北半球中高纬度的大洋东西两岸流动的分别是什么性质的洋流呢。
生3大西洋的西岸拉布拉多半岛北部是苔原带,同纬度大陆西岸的欧洲则是针叶林和针阔混交林,这是因为大西洋的东岸受到了北大西洋暖流的影响,气候更为暖湿的缘故。
生4北极圈内地区气候寒冷,却出现了不冻港,也是因为北大西洋暖流对这些地区的水温起到了增温的作用。
生5英国北部和挪威的纬度都较高,由于这些地区受到北大西洋暖流的增温作用,所以海港的封冻期缩短了。
生6秘鲁伊基克的最冷月平均气温在15 ℃以上,全年降水稀少,属于热带沙漠气候,但它的最热月平均气温在20 ℃左右,较其他热带气候的最热月平均气温低,这是因为沿岸有寒流经过,起到了降温作用。
生7因为南美西海岸沿岸有秘鲁寒流经过,洋流上部的大气受冷收缩下沉,降水稀少,加剧了沙漠面积的扩大,并沿着洋流流动方向向南北延伸。
师同学们都能很好地结合所学的知识对案例中涉及的各种现象进行准确的分析,我们可以看到洋流对气候的影响是很显著的,也是普遍存在的,谁来归纳一下洋流对气候的影响?生全球大洋环流可以促进高低纬度间热量的输送和交换,对全球热量平衡具有重要意义。
地理高中教案《大规模的海水运动》(人教版必修1)
第2讲大规模的海水运动【课标要求】运用地图,归纳世界洋流分布规律,说明洋流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教学目标】1. 知识与能力:①理解洋流的形成以及洋流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②学会运用相关图形解释并掌握世界洋流分布规律,培养其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
2. 过程与方法:①通过课堂小实验,让学生从实际感受中去理解地理现象;使其在自主学习的过程中主动参与,去发现、探究并解决问题,锻炼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②通过自主探究和案例教学,进一步培养学生分析能力、知识迁移能力、读图能力及自学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①通过学习培养学生的合作探究精神。
②通过对一些案例的学习,让学生认识到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与差异性,从而形成学生的爱护环境、热爱大自然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学生情况分析】学生已经具备地球风带、世界海陆分布、地转偏向力的相关知识,为学习洋流形成的主要因素奠定了基础,但掌握程度差距较大。
可以借用冷暖气团的成因,来理解寒暖流。
【教学重点】1. 世界洋流的分布规律。
2. 洋流对地理环境的影响【教学难点】世界洋流的分布规律及形成的主要影响因素。
【课时安排】1学时—1.5学时【教学策略】1. 教学设计理念:构建主义理论与诱思探究理论都认为:学生是课堂的主体;教师是处于主导地位。
教学过程:就是学生自主学习的过程。
最终实现: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让课堂成为思考的乐园,教师至始致终是课堂教学的设计者、知识的梳理者凝问的解惑。
2. 教学思路:以此为依据,设计思路如下:通过:A. 课前预习,B. 小组竞赛,C. 当堂练习实现学生的主体地位,而后,教师总结指导学生归纳体现教师的主导地位。
3. 教法的运用与学法指导运用了以上四种教学方法,同时对学生进行体验法、合作探究法等学法指导。
4. 教学媒体的选择与运用:这课在多媒体网络教室上的。
【教法分析】1. 依据新课标的规定,学生是学习的中心,是信息加工的主体、知识内涵的主动建构者,教师是学生主动建构的帮助者、促进者、引导者。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2课时教学过程导入新课在上节课中,我们通过阅读地图归纳了世界表层洋流的分布规律,了解了洋流的类型和成因。
在大洋的东西两岸,往往分布着不同性质的洋流。
请同学们在大脑中构建“世界洋流的分布图”,想一想在北半球中高纬度的大洋东西两岸流动的分别是什么性质的洋流呢。
生北半球中高纬度的大洋东岸分布的是暖流,而大洋的西岸则是寒流。
师很好!对于地理知识的掌握,我们一定要养成在大脑中构建地图的习惯。
再来说说南半球中低纬度大洋的东西两岸又分别是什么性质的洋流。
生南半球中低纬度的大洋东岸分布的是寒流,而大洋的西岸则是暖流。
师好的!洋流是一种大规模的海水运动,海水是地球大气的主要热源和水源,所以不同性质的洋流必然对气候产生不同的影响,不仅如此,洋流还会对海洋生物资源和渔场的分布有显著影响,洋流对海洋航行也有影响,洋流还对海洋污染有极大的影响。
在今天这节课中,我们就一起来探讨一下洋流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课件展示本课课题:洋流对地理环境的影响)推进新课师首先请同学们阅读教材第63页的案例1,注意图文结合,读完以后相互讨论并完成下列各题。
(课件展示下列问题)1.画出大西洋的西岸经过拉布拉多半岛东侧的洋流,判断是暖流还是寒流。
2.挪威卑尔根的纬度大约是多少?该地最冷月的平均气温是多少?降水有什么特点?结合气温和降水两个要素如何描述该地区的气候特点?属于什么气候类型?3.大西洋东西两岸的自然景观有什么明显差异?为什么?4.北极圈内地区气候寒冷,为什么会出现不冻港?5.英国北部和挪威的纬度都较高,为什么这些地区海港的封冻期不长?6.秘鲁伊基克最冷月的平均气温是多少?最热月的平均气温大约是多少?全年降水又有什么特点?结合气温和降水两个要素如何描述该地区的气候特点?属于什么气候类型?7.南美西海岸的热带沙漠为什么南北延伸很长?(结合案例的文字资料和两幅地图设计7个问题,目的在于引导学生学会分析资料,提取信息)(学生相互讨论后回答问题)生1经过拉布拉多半岛东侧的洋流是寒流。
生2挪威卑尔根纬度大约是北纬60°,它的最冷月平均气温在0 ℃以上,气候表现出终年温暖多雨的特点,属于温带海洋性气候。
生3大西洋的西岸拉布拉多半岛北部是苔原带,同纬度大陆西岸的欧洲则是针叶林和针阔混交林,这是因为大西洋的东岸受到了北大西洋暖流的影响,气候更为暖湿的缘故。
生4北极圈内地区气候寒冷,却出现了不冻港,也是因为北大西洋暖流对这些地区的水温起到了增温的作用。
生5英国北部和挪威的纬度都较高,由于这些地区受到北大西洋暖流的增温作用,所以海港的封冻期缩短了。
生6秘鲁伊基克的最冷月平均气温在15 ℃以上,全年降水稀少,属于热带沙漠气候,但它的最热月平均气温在20 ℃左右,较其他热带气候的最热月平均气温低,这是因为沿岸有寒流经过,起到了降温作用。
生7因为南美西海岸沿岸有秘鲁寒流经过,洋流上部的大气受冷收缩下沉,降水稀少,加剧了沙漠面积的扩大,并沿着洋流流动方向向南北延伸。
师同学们都能很好地结合所学的知识对案例中涉及的各种现象进行准确的分析,我们可以看到洋流对气候的影响是很显著的,也是普遍存在的,谁来归纳一下洋流对气候的影响?生全球大洋环流可以促进高低纬度间热量的输送和交换,对全球热量平衡具有重要意义。
暖流对沿岸气候具有增温增湿的作用,寒流沿岸气候具有降温减湿的作用。
师很好!洋流不仅对大陆沿岸的气候影响很大,对海洋生物资源和渔场的分布也有显著的影响。
下面我们通过地图了解世界上几个大渔场的分布。
(课件展示:世界洋流分布图,在纽芬兰渔场、北海道渔场和秘鲁渔场的位置设置游动的鱼的动画,增加课件的生动性)师大家注意观察,纽芬兰渔场、北海道渔场和秘鲁渔场这些世界大渔场的形成和洋流有什么关系?三个渔场中有没有成因相似的渔场?生纽芬兰渔场和北海道渔场成因相似,它们都处于寒暖流交汇的地方。
师观察很仔细,为什么寒暖流交汇的海区往往能形成大渔场呢?生寒暖流交汇的海区,海水受到扰动,大量的营养盐被带到表层,有利于浮游生物大量繁殖,为鱼类提供丰富的饵料。
两种洋流汇合还可以形成“水障”,阻碍鱼类游动,使得鱼群集中,易于形成大渔场。
师我们再来看看秘鲁渔场又是怎样形成的?生秘鲁渔场的形成是因为受离岸风的影响,深层海水上涌把大量营养物质带到表层,从而形成大渔场。
师纽芬兰渔场、北海道渔场和秘鲁渔场的形成让我们看到了大渔场形成的主要原因,同学们能否根据它们的成因在“世界洋流分布图”上找到其他可能形成大渔场的地方呢?(引导学生利用渔场的成因在“世界洋流分布图”上探究可以形成渔场的地方,学生思考讨论后回答)生1在大西洋的东海岸也有寒暖流交汇,可以形成大渔场。
师很好。
这里有世界著名的四大渔场之一:北海渔场。
生2在南半球非洲西海岸,南大西洋的东海岸也可能存在大渔场,它的成因和秘鲁渔场的成因相似。
师不错!这两位同学都能很好地把所学的知识进行迁移运用。
再来看看我国的情况,我国最大的渔场是——生(齐答)舟山渔场。
师舟山渔场的形成又主要是其中的哪种原因呢?(板图:中国海岸线)师我们先来找到舟山渔场的大致分布位置(靠近长江口)。
师这是来自低纬的台湾暖流(用红粉笔画出洋流),这是来自高纬的沿岸冷水(用蓝粉笔画出洋流),两者在舟山群岛附近相遇。
所以舟山渔场的形成原因之一是——生(齐答)寒暖流交汇。
(视频:“泰坦尼克”号的沉没)师1912年4月15日凌晨,“泰坦尼克”号在驶往北美洲的处女航中不幸撞到冰山,很快沉没在冰冷的北大西洋中,致使近两千名乘客和船员葬身鱼腹。
这次沉船事件,成为世界航海史上最大的灾难,震惊了世界。
师漂浮在大西洋的冰山来自于北极地区的大陆冰川,巨大的冰山主要靠了什么力量的推动不断南移的呢?生(齐答)洋流。
师对!下面我们一起来学习洋流对海洋航行的影响。
(课件展示资料:1492年哥伦布第一次横渡大西洋到美洲,共花了37天的时间。
1493年哥伦布第二次去美洲,只花了20天时间就顺利到达,比第1次少用了17天)师想想看,为什么哥伦布两次航行的时间会有这么大的差异?生哥伦布第一次横渡大西洋到美洲,是逆着北大西洋暖流航行的,花的时间较长。
哥伦布第二次去美洲,是顺着加那利寒流和北赤道洋流航行的,所以花的时间少。
师很好!这位同学很善于学以致用,灵活地将世界洋流的分布用来分析这段资料。
顺流航行既可以节省燃料,加快速度,也更为安全。
人们早就了解到正确利用洋流对远洋航行极其重要,哥伦布的第二次航线也成为此后欧洲人去美洲经常利用的航线。
从古到今,有许多利用洋流航海的故事。
早在唐朝,中国的使节及僧侣东渡日本时,就会利用黑潮(即日本暖流)来加快航行的速度。
我国明朝郑和曾经7次下西洋,他总是选择冬季从我国出发,夏季返回,这是为什么?生冬季,受东北季风的影响,洋流向西流,顺流航行省力;夏季,盛行西南季风,海水向东北流,返回时顺水推舟。
师洋流规律很早就被我国古代劳动人民所掌握和利用,哪位同学还有关于洋流航海的故事?(教师可布置学生事先收集资料,小故事的插入既有助于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又可增加地理课的趣味性,使学生时时感受到地理学科对生活的有用性)师洋流对海上航运有有利的一面,也有不利的一面。
其不利之处除了我们刚才说的“泰坦尼克”号的沉没由于洋流带来的冰山对海上航运带来威胁外,还有哪些表现呢?生寒暖流相遇形成的海雾对海上航行极为不利。
师随着世界经济的迅速发展,人类活动对海洋环境的影响日益加剧,排放到海洋中的污染物越来越多,洋流对海洋污染物的影响也很大。
1997年1月,在日本九州海岸就曾发现来自东南亚地区的垃圾,它就是凭借洋流作了“跨国旅游”。
(课件展示图片资料)师这是1991年海湾战争造成的波斯湾石油污染,是迄今为止历史上最大的一次石油污染,由于油井遭到破坏,大量原油流入波斯湾,在海面上形成长140千米、宽40千米的污染地带,对周围海域海洋生物的生存造成了严重的威胁,甚至危及到我国和日本沿岸的渔业生产,对虾产量锐减,贝类养殖几乎瘫痪。
究其原因是海湾战争造成的石油污染顺着洋流(北印度洋季风洋流、日本暖流等)抵达我国和日本沿海造成的。
师洋流对于海洋污染物的影响要全面看待。
对于污染区域来讲,洋流可以扩散污染物,使被污染区消除污染;对于其他海区来讲,洋流增加了其他海区的环境污染,使污染范围扩大。
(将1991年海湾战争造成的石油污染作为资料引入课堂,其目的是既可以让学生了解洋流对海洋污染物的影响,又可让海洋污染带来的严重后果引起学生的心灵震撼,增强环保意识)(活动:“神奇的厄尔尼诺现象”)(在课前可布置学生阅读教材第64页“神奇的厄尔尼诺现象”,并通过上网收集更多的资料,在课堂上教师不妨让学生上来讲述,既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也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语言组织和表达能力)师“厄尔尼诺”这个名称我们经常在报刊杂志或电视里看到或听到,那么究竟什么是厄尔尼诺呢?我们先请一位同学上来谈谈他的认识。
生1厄尔尼诺现象发生在秘鲁附近海区,该海区在秘鲁寒流的控制下,正常情况下水温较低。
可有些年份,温暖的海水从赤道向南流动,引起该海域水温异常升高,这就是厄尔尼诺现象。
(教师可以引导学生阅读教材第64页图3.8,通过阅读地图,对厄尔尼诺现象发生的区域建立空间概念,使学生学会从地图中找到信息,分析、理解厄尔尼诺现象发生时太平洋赤道地区和南太平洋的水温分布特点)师这位同学对厄尔尼诺现象的描述可以说是言简意赅。
厄尔尼诺现象发生时,常常会给世界很多地区带来严重的自然灾害。
我们再请一位同学谈谈这方面的情况。
生2厄尔尼诺现象发生时,位于太平洋东海岸的南美洲降水量异常增多,往往发生大水灾;而位于太平洋西海岸的澳大利亚、印度尼西亚等国家和地区则恰恰相反,往往发生严重的旱灾,甚至由此引发森林大火。
师很好!同学们在网上收集资料时,有没有发现厄尔尼诺现象还有哪些不解之谜呢?生3厄尔尼诺现象有许多不解之谜,其中之一就是形成原因尚未解释清楚。
有人认为它是南半球的东南信风减弱造成的;还有人认为它是由于大气环流减弱的结果;我国科学家还提出了一种假设,认为“厄尔尼诺”可能与地球自转速度变化有关。
师厄尔尼诺是20世纪90年代海洋、大气科学的研究热点,对于这种海气相互作用产生的现象至今还有很多谜团。
(课件展示文字资料)厄尔尼诺现象是如何形成的?那巨大的暖水是从何处来的?它的热源在那里?过去,科学家们曾提出各种各样的假说,有的说是海底火山爆发;有的说热源来自地心;等等。
不管哪种解释,都拿不出令人信服的依据,这是未解谜之一。
太平洋发生厄尔尼诺现象有没有其自身的规律?例如它发生周期的长短受什么制约;它的发生、生长与消衰以及强度有哪些代表性的信号;等等,这是未解谜之二。
厄尔尼诺发生范围大,时间长,这给我们监视、监测带来了极大的困难。
如何确定厄尔尼诺过程的发生时间结束时间以及监测位置等,以达到预报厄尔尼诺的目的,这是未解谜之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