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市永川区第五中学校八年级语文上册《第20课 落日的幻觉》导学案(无答案) 新人教版

合集下载

八年级语文上册 第20课《落日的幻觉》导学案(无答案)(新版)新人教版

八年级语文上册 第20课《落日的幻觉》导学案(无答案)(新版)新人教版
自主学习
1、快速默读课文,试用一句话概括本文内容。
2、落日的幻觉具体有哪些? 产生这些幻觉的原因分别是什么?(完成下列表格)
赠送文档,欢迎留存!
教师资格证面试答辩攻略
想要顺利拿到教师资格证, 笔试是考生面临的第一道入门关 卡,而面试则是考生面临的决胜关卡。 教师资格证的面试考试一 般采取结构化面试和情境模拟相结合的方法, 通过抽题备课、 试 讲、答辩等方式进行。考生按照有关规定随机抽取备课题目,进 行备课,时间20分钟,接受面试,时间20分钟。考官根据考生 面试过程中的表现, 进行综合性评分。 答辩这部分虽然所占的比 例没有说课或试讲的分值大, 但是对于考生来说可谓是相当重要 的,甚至会对考生的成绩产生至关重要的影响, 下面我们就谈谈 教师招聘考试中面试问答的常见内容及注意的问题。 首先是教育知识。 这类题目内容是在问答题中比较常见的。主要考察考生对教育 基础理论和教育基本理念的熟悉程度。 这类题目中经常会涉及笔 试中的教育基础理论的问题, 但是问题的侧重点更加注重教学及 教学的理念,考生们要引起关注。在这些题目中,近年来比较热 的新课程改革理念成为很多地区青睐的问题角度之一。 对于新课 程改革,考生需要知道新课程改革的主要理念就是: 一切为了学 生的发展。在答题的过程中,要更多的顾及到学生的主体地位, 将教师放在引导者和帮助者的角色上。 这类题目的复习要求考生 在考完教育基础理论后还不能完全丢掉教育理论, 还要立足于教 学实践的基础上对知识进行深加工,以便完整的应对此类题目。 接下来,就是学科专业类这类题目可谓是每次必考的题目。
落日的幻觉
课题
落日的幻觉
课型
新授课
课时
一课时
日落时的幻觉
产生幻觉的原因
西方天空出现迷人的紫光

《落日的幻觉》导学案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

《落日的幻觉》导学案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

《落日的幻觉》导学案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学习目标1.了解落日的幻觉的成因。

2.理解并分析本文的说明顺序,分析本文的说明方法。

学习重点理清课文的说明顺序,体会说明的条理性,学会速筛选信息,概括内容要点。

学习内容和程序一、自主预习1.阅读课文注释及相关资料,完成下面填空题。

黄天祥,广西凤山县人,壮族。

1914年生。

1929年12月参加百色起义,任红七军战士。

1943年5月在山西省和顺县反“扫荡”作战中牺牲。

京报集团,全国晚报科学编辑记者学会会长、北京科技记者编辑协会理事长、北京市新闻出版局审读组成员,曾担任组长。

长期担任《北京晚报》科普专版负责人及《北京晚报》科教部主任,见证了。

2.背景介绍本文是一篇科普文章,用科学的语言解释了人们眼中美丽的落日其实是一种幻觉,启发人们要用科学的精神对待周围的一切,在这个世俗的当下,让每一个人都能够扬起思考的头颅,求一切事物之实、求一切事物之真。

3.生字词(1)给加点的字注音:蕴含()吟咏()绮丽()绚丽()殷红()坠落()日薄西山,气息奄奄()()散射()(2)解释词语:幻觉:吟咏:绮丽:殷红:绚丽:变化多端:二、整体感知:1.快速默读课文,试用一句话概括本文内容。

2.初步理解课文,提炼有关幻觉及成因的重点信息语句,独立完成下面的表格填写。

日落时的幻觉产生幻觉的原因西方天空出现迷人的紫光未说明原因,而各种仪器观测证明太阳并没有真的变大3.思考:从表格来看,文章的说明顺序是什么?4.全面理解课文,小组合作探究,填写下面的表格。

(注意:手法一栏要填说明方法)段落内容手法效果主旨第1段引用第2段描写生动、形象,使文章文学性、可读性更强。

第3段过渡第4至7段三、深入感悟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其实,日落的景象和日出同样壮观、绮丽,而且神秘、迷人。

如果有机会观日落,它会使你神往:太阳静静地躺在西天地平线上,变得如此之大,颜色是那样深黄、殷红;它缓缓坠落,接近地平线时竟缩身变扁。

【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第20课《落日的幻觉》 精品导学案

【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第20课《落日的幻觉》 精品导学案

20﹡落日的幻觉班级______ 学习小组小主人姓名________ 上课时间学习目标1.把握课文主要内容,理清说明顺序、掌握说明方法。

2.品味课文准确、生动、形象的语言特点。

3.培养学生善于观察、探究身边自然现象的能力。

重点难点1.掌握说明方法并能分析其表达作用。

2.品味课文准确、生动、形象的语言特点。

资料链接黄天祥,京报集团高级记者、专职阅评员,中国科普记协会长自主学习1.读准字音。

绮.丽殷.红坠.落衰.减绚.丽殷.勤堕.落吟.咏2.解释词义。

日薄(bò)西山,气息奄奄(yǎn):语出晋李密《陈情表》。

日薄西山,意思是太阳快要落山了,比喻衰老的人即将死亡或腐朽的事物即将没落。

薄,迫近、靠近。

气息奄奄,形容呼吸微弱,快要断气的样子,也比喻腐朽的事物即将没落。

变化多端:变化多种多样。

端,方面、项目。

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语出唐李商隐《登乐游原》。

意思是虽然夕阳无限美好,可惜的是已接近黄昏时刻。

3.填空。

①本文是一篇事理说明文。

其主要内容是介绍落日的幻觉产生的原因。

②第1段从人们关注日出而不太重视欣赏日落写起,引用两句古诗文推测人们的心理,其作用是增加文章的趣味性和生动性,引出下一段对日落景象的描写。

合作探究1.在文中圈点勾画重要信息,在理解的基础上完成课后练习一的表格。

日落时的幻觉产生幻觉的原因颜色深黄、殷红光线散射和光波长短原理神秘的暗弧,暗弧外面有亮弧地球表面和大气层的弯曲,光线散射,大气层密度不同西方天空出现迷人的紫光眼睛的叠合效应接近地平线时太阳变扁了光线折射的原理太阳好像变大了未说明原因(其实没有变大)2.从表格来看,文章的说明顺序是什么?(从现象到本质(原因) —————逻辑顺序)3.再读课文4~7段,思考在这一部分中用了哪些说明的方法。

并举例说明作用。

明确:① 1871年,英国科学家瑞利证明,短波光的散射比长波光要强得多,所以,阳光中的短波光--紫色光被大气层中微小尘埃和空气分子散射,要比长波光--红色光强10倍以上。

2019-2020学年八年级语文上册 第20课 落日的幻觉导学案(新人教版).doc

2019-2020学年八年级语文上册 第20课 落日的幻觉导学案(新人教版).doc

2019-2020学年八年级语文上册 第20课 落日的幻觉导学案(新人教版)学习目标1、引导学生速读课文,把握主体内容,提炼信息语句。

2、研读课文主体,培养学生阅读理解能力。

3、欣赏重点语段,体会说明文语言的多样性。

学习过程:前置作业1、请为下列加点字注音或根据拼音写汉字。

奄奄..( )绮.丽( ) 衰.减( ) (y ān ) 红 (zhuì) 落尘(āi ) (wèi) 蓝 暗(hú)2、根据意思写出词语。

(1)太阳快要落山了。

( )(2)鲜艳美丽(多用来形容风景)( )3、根据课文,在横线上填入恰当的词语。

(1)日落确实很美, ,变化多端。

(2)天文学家早就发现,地球大气会使光线 。

(3)接近地平线的太阳的光线穿过大气层时,其距离远大于高层,所以进入底层的光线迅速 。

课堂探究1.范读,静听,然后请大家谈谈听到哪些内容。

2.小声自读课文,提炼有关幻觉及成因的重点信息语句4、为什么人们喜欢观赏日出,而很少有人去留连观赏日落?5、课文的前三段和后四段是什么关系?请简要阐明。

6、读了这篇课文,你获得了什么样的启迪?7、从文中找出你认为最生动、最精美的语言,细细品味一下,先在小组内分享,然后再说给全班同学听。

8、《两小儿辩日》中有关太阳的幻觉有好几种,其中也有“太阳变大”的问题;这篇课文也讲到了“落日变大”的问题,可惜都没有作出解释。

那么,你能不能结合自己课内外所学的知识作一次科学的大胆的解答?9、平时你也一定观察过日落或日出,那你有没有发现过类似课文中所提及的幻觉现象呢?10:幻觉往往是美丽的,真实往往是丑陋的,本文还可以给你哪些深层次的人生启示?当堂检测(一)基础知识1、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绮.丽()殷.红()坠.落()镶.()绚.丽()衰.减()尘埃.()吟.咏()2、解释下列词语(1)、日薄西山(2)、气息奄奄(3)、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4)、绮丽(5)、衰减3、读下面这首题为“如果”的诗,仔细揣摩内容和句式,补写出其中空缺的句子。

八年级语文上册第4单元第20课《落日的幻觉》导学案(新版)新人教版

八年级语文上册第4单元第20课《落日的幻觉》导学案(新版)新人教版

20.落日的幻觉【学习目标】1.分析本文的文体特征,了解落日的幻觉的成因。

2.理解并分析本文的说明顺序。

分析本文的说明方法。

3.培养学生形成注重观察事物,透过现象看本质的意识。

【学习重点】1.了解落日的幻觉的成因。

2.分析阐述落日的幻觉的成因的说明方法及顺序。

【学习难点】1.事理性说明文的说明顺序。

2.透过现象看本质的科学探求精神。

【知识链接】1.题目解读“落日的幻觉”是一个非常有悬念的题目,给读者以无限的遐思。

使读者迫不及待的要读完全文,那绚丽多彩的落日景象竟然是虚幻的,真是让人不可思议。

读完全文,我们明白了所有的自然现象都能做出科学解释,学生要注重观察,探究大自然的奥秘。

2.相关资料散射:散射也是一种反射,只是光从粗糙不平的表面以多种不同角度弥漫式反射。

事实上,由于表面不平坦,入射的光以许多不同的角度被反射。

折射:当光波从一种介质传播到另一种介质,它的速度和方向都可能发生改变。

比如从空气到玻璃(即从小密度介质往大密度介质传播),光的速度会减慢,而且如果光是以某个非垂直角度入射到玻璃,那么它射出的方向也会改变,即常说的折射。

【自主学习】1.给下列加粗的字注音绮丽(qĭ)殷红(yān)坠落(zhuì)镶(xiāng)绚丽(xuàn)衰减(shuāi)尘埃(āi)吟咏(yín)2.根据意思写出词语。

(1)太阳快要落山了。

(日薄西山)(2)鲜艳美丽(多用来形容风景)。

(绮丽)3.根据课文,在横线上填入恰当的词语。

(1)日落确实很美,色彩绚丽,变化多端。

(2)天文学家早就发现,地球大气会使光线散射。

(3)接近地平线的太阳的光线穿过大气层时,其距离远大于高层,所以进入底层的光线迅速衰减。

4.下列句子没有用到说明方法的一项是(A)A.这些奇异景象竟然大都是幻觉,夕阳本身没有任何变化。

B.一般地讲,黄昏时空气中的烟尘要比清晨多。

在此,落日颜色又不同于旭日。

C.这是由于光通过空气时,速度每秒减慢87千米,因而光线折射也随之发生变化。

八年级语文上册 20《落日的幻觉》课中导学案(无答案) 新人教版

八年级语文上册 20《落日的幻觉》课中导学案(无答案) 新人教版

20 《落日的幻觉》【学习目标】1.了解落日的幻觉的成因。

2.理解并分析本文的说明顺序,分析本文的说明方法及其作用。

3、培养阅读能力,激发探索科学奥秘的兴趣。

【学习重点、难点】重点:引导学生把握课文主体内容,提炼信息语句,培养学生阅读理解能力。

难点:训练学生仔细观察、认真探究分析的科学精神,以及准确清楚表述的能力。

【学习过程】一、导入:1、视觉小游戏。

2、同学们可能都听过“猴子捞月亮”的故事。

二、前提测评初读课文,自主学习,整体感知课文1、检查预习学案的完成情况。

2、理解掌握重点词语的音形义,积累词汇。

给加点字注音并解释词快速注音、解释并识记。

三、朗读课文,整体感知理。

1、整体感知课文,用一句话归纳课文的主要内容。

2、文章结构。

第一部分(1-3):第二部分(4-7):3、整体感知课文,根据4-7段提炼有关幻觉及成因的重点信息语句。

独立完成课后表格。

四、研读课文,合作探究1.为什么人们喜欢观赏日出,而很少有人去观赏日落?2.落日的种种奇异景象都是真实的吗?用文中一句话概括。

3.文章运用了什么说明顺序?4. 说明文的说明顺序五、品读课文,体味语言这样替代,行吗?(1)课文原句:可惜这种美丽的紫光并不多见。

改句:但是这种美丽的紫光并不多见。

(2)课文原句:人们都喜爱观赏日出,无不赞叹太阳升起时的壮观景象。

改句:人们都喜爱观赏日出,都赞叹太阳升起时的壮观景象。

六、结合实际,拓展延伸1、眼见果真为“实”吗?假如你是“走进科学”栏目的解说员,你能解释下列所看到的现象吗?2、趁热打铁小试牛刀课文没有交待“落日变大”的原因,你能试试吗?利用所学的知识说明其原因。

3、为什么落日好像变大了?4、生活中幻觉现象铅笔断了吗?变大了吗?5、学了此文,你获得了哪些启示?七、当堂达标检测八、作业观察日出或日落,然后写一段描写文字。

八年级语文上册教案:《落日的幻觉》导学案

八年级语文上册教案:《落日的幻觉》导学案

《落日的幻觉》导学案时间:主备:组长审核:班级:姓名:评价:学习目标1、阅读课文,把握课文主要内容,提炼信息语句。

2、体会课文准确、生动、形象的语言特点。

3、培养观察、探究身边自然现象的能力,明白透过现象看本质的道理。

课前导读1、给加点的字注音吟咏..绮.丽坠.落殷.红日薄.西山气息奄.奄2、查阅出处,理解含义:日薄西山,气息奄奄——《》作者含义: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作者含义:3、快速默读课文,试用一句话概括本文内容。

4、读了这篇说明文,你知道:落日是“”的。

课中导学一、导入新授二、朗读课文三、自主学习1、本文的类别:2、本文的结构:3、填写落日的幻觉及产生这些幻觉的原因分别是什么?4、从表格来看,文章的说明顺序是什么?三、合作探究1、第一段从人们观注日出和而不太重视欣赏日落写起,引用两句古诗文推测人们的心理,引用古诗文的作用是 ,引出下一段对日落景象的描写。

2、第二段主要运用的表达方式,写日落时的种种景观。

这样写的好处是3、第三段在全文结构上属于,在内容上起着的作用。

点明这种奇异的景象其实是人的一种幻觉,引出下文对这种幻觉产生原因的说明。

4、第二段写了日落时的哪些自然景象?用了哪些说明方法?5、第五段中的“这种奇妙的大气光学现象”指的是什么?五、语言赏析体会每组两个语句的表达效果有什么不同。

1、①人们都喜爱观赏日出,无不赞叹太阳升起时的壮观景象。

②人们都喜爱观赏日出,都赞叹太阳升起时的壮观景象。

2、①就连我们的古人不也留下“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的诗句吗?②我们的古人也留下了“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的诗句。

六、拓展延伸关于日落的诗句:七、课外作业观察日出或日落,然后写一段描写文字。

课后导练1、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绮.丽殷.红绚.丽衰.减尘埃.吟咏..镶.2、解释下列词语日薄西山:绮丽:气息奄奄:衰减:3、读下面这首题为“如果”的诗,仔细揣摩内容和句式,补写出其中空缺的句子。

如果你是大河,何必在乎别人把你说成小溪;如果你是春色,;如果你是种子,;如果你就是你,。

八年级语文上册 20《落日的幻觉》学案(无答案) 新人教版

八年级语文上册 20《落日的幻觉》学案(无答案) 新人教版

20、落日的幻觉【学习目标】1.学习阅读科普说明文,了解相关的光学知识,让学生能够说出落日幻觉的科学依据。

2.让学生明白自然界的奥秘是无穷无尽的,培养学生善于观察,探究身边自然现象的能力。

【课前预习】一、预习任务1.熟读课文,家长听读一遍。

2.整理字词3.问题导航①、朗读课文,用自己的话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

4.阅读批注,提出疑问(批注写在书上,问题写在教学案上)(批注要求:①画出具体语句,②针对语句做旁批。

批注角度:①修辞及作用②写法(照应、铺垫、对比、伏笔等)③描写方法法及作用④遣词造句生动优美⑤思想感情⑥自己的感悟思考⑦说明方法⑧论证方法等)请家长签字:5.资料链接我们在黎明的曙色中等待了大约半个钟头,才看到旭日露出小小的一角,辉映着朝霞,赛似刚从高炉里倾泻出来的钢水,光芒四射,令人不敢张开眼睛直视。

过了一会儿,红日冉冉上升,光照云海,五彩纷披,灿若锦绣。

那时恰好有一股劲的山风吹来,云烟四散,峰壑松石,在彩色的云海中时隐时现,瞬息万变,犹如织锦上面的装饰图案,每幅都换一个样式。

这样的景色霞光,我们就是在彩色图片和彩色电影中也很难看得到的。

——刘白羽《日出》二、预习检测1.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日薄.()西山吟.()咏绮.()丽殷.()红绚.()丽2.根据拼音写汉字气息yǎn yǎn() zhuì()落 xù()日 wèi ()蓝3.需补充的词语:【自学互学】1.朗读课文看看作者在第2段描写了日落时的哪些景象?2.朗读第4-7段,分析作者分别阐述了怎样的科学原理?本文的说明顺序是什么?(活动方式建议:组长做好记录,汇总组内答案,并推荐代表发言,展示小组内的学习成果。

)3.本文使用了哪些说明方法?试着找出例句。

(活动方式建议:学生先自读课文圈点勾画出相应的语句,然后小组讨论总结)4.课文讲的是科学知识,讲得通俗易懂,这是显而易见的,那么它的语言有何特色?请自由朗读课文,找出例句,证明自己的看法。

八年级语文上册 第4单元 第20课《落日的幻觉》导学案 (新版)新人教版

八年级语文上册 第4单元 第20课《落日的幻觉》导学案 (新版)新人教版

20.落日的幻觉【学习目标】1.分析本文的文体特征,了解落日的幻觉的成因。

2.理解并分析本文的说明顺序。

分析本文的说明方法。

3.培养学生形成注重观察事物,透过现象看本质的意识。

【学习重点】1.了解落日的幻觉的成因。

2.分析阐述落日的幻觉的成因的说明方法及顺序。

【学习难点】1.事理性说明文的说明顺序。

2.透过现象看本质的科学探求精神。

【知识链接】1.题目解读“落日的幻觉”是一个非常有悬念的题目,给读者以无限的遐思。

使读者迫不及待的要读完全文,那绚丽多彩的落日景象竟然是虚幻的,真是让人不可思议。

读完全文,我们明白了所有的自然现象都能做出科学解释,学生要注重观察,探究大自然的奥秘。

2.相关资料散射:散射也是一种反射,只是光从粗糙不平的表面以多种不同角度弥漫式反射。

事实上,由于表面不平坦,入射的光以许多不同的角度被反射。

折射:当光波从一种介质传播到另一种介质,它的速度和方向都可能发生改变。

比如从空气到玻璃(即从小密度介质往大密度介质传播),光的速度会减慢,而且如果光是以某个非垂直角度入射到玻璃,那么它射出的方向也会改变,即常说的折射。

【自主学习】1.给下列加粗的字注音绮丽(qĭ)殷红(yān)坠落(zhuì)镶(xiāng)绚丽(xuàn)衰减(shuāi)尘埃(āi)吟咏(yín)2.根据意思写出词语。

(1)太阳快要落山了。

(日薄西山)(2)鲜艳美丽(多用来形容风景)。

(绮丽)3.根据课文,在横线上填入恰当的词语。

(1)日落确实很美,色彩绚丽,变化多端。

(2)天文学家早就发现,地球大气会使光线散射。

(3)接近地平线的太阳的光线穿过大气层时,其距离远大于高层,所以进入底层的光线迅速衰减。

4.下列句子没有用到说明方法的一项是(A)A.这些奇异景象竟然大都是幻觉,夕阳本身没有任何变化。

B.一般地讲,黄昏时空气中的烟尘要比清晨多。

在此,落日颜色又不同于旭日。

C.这是由于光通过空气时,速度每秒减慢87千米,因而光线折射也随之发生变化。

八年级语文上册第20课《落日的幻觉》学案(无答案)(新版)

八年级语文上册第20课《落日的幻觉》学案(无答案)(新版)

第20课落日的幻觉学习目标1、引导学生速读课文,把握主体内容,提炼信息语句。

2、研读课文主体,欣赏重点语段,品析文章生动的语言。

3、了解日落时的幻觉现象以及产生的原因,激发学生观察自然、探索大自然奥秘的兴趣。

预习导学黄天祥:广西凤山县人,壮族,主要作品:落日的幻觉3、给以下加粗的字注音:殷 ( ) 勤坠〔〕落堕〔〕落薄〔〕荷薄〔〕饼幻 ( ) 觉吟 ( ) 咏绮( ) 丽4、识记并解释以下词语:〔1〕变化多端:〔2〕日薄西山:〔3〕气息奄奄:〔4〕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注明出处〕:5、自读课文,用不同符号圈点勾划提炼有关幻觉及成因的重点信息语句。

合作探究1、填写表格,日落时的幻觉产生幻觉的原因神秘的暗弧,暗弧外面有亮弧未说明原因〔其实没有变大〕2、课文在解释落日的各种幻觉现象时主要遵循什么顺序的3、课文运用了哪些说明方法,你能从文中找出典型例子来加以说明吗当堂检测1、给以下句中加粗的字选择正确的读音。

⑴日落的景象和日出同样壮观、绮(qǐyǐ)丽。

⑵日薄(báobó)西山,气息奄奄。

⑶随着太阳的坠(zhuìduò)落,紫光下移。

⑷色彩绚(xuànxùn)丽,变化多端。

2、找出以下句中的错别字,并加以改正。

〔1〕颜色是那样深黄、阴红。

〔2〕你会发现背后的天空中出现神密的蓝灰色暗弧。

3、阅读课文2-5段,完成以下问题⑴第2段主要运用的表达方式,这样写的好处是⑵第3段在全文结构上属于,在内容上起着的作用。

⑶第4段中“1871年……10倍以上。

〞的句子主要运用了什么说明方法这样写的好处是什么⑷这四段内容在解释落日的各种幻觉现象时主要遵循什么顺序的。

校八年级语文上册(第落日的幻觉)导学案(无答案) 新人教版 学案

校八年级语文上册(第落日的幻觉)导学案(无答案) 新人教版 学案

《第20课落日的幻觉》导学案学科整合学习:语文物理一家亲:我国的语言文字丰富多彩,有许多语句蕴含了物理知识。

如:海市蜃楼——光的折射镜花水月——光的反射立竿见影——光的直线传播对影成三人——光的直线传播与反射猴子捞月——光的反射。

走近作者:黄天祥男京报集团高级记者、专职阅评员,中国科普记协会长,全国晚报科学编辑记者学会会长,北京科技记者编辑协会理事长,北京市新闻出版局审读组成员。

长期担任《北京晚报》科普专版负责人及《北京晚报》科教部主任,见证了中国媒体科普宣传和科技报道在改革开放后发展变革的全过程。

1.给有下加点的字注音绮.丽()殷.红()坠.落()镶.()绚.丽()衰.减()尘埃.()吟咏.()2.解释下列词语(1)日薄西山(2)气息奄奄(3)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4)绮丽(5)衰减3.根据课文,在横线上填入恰当的词语。

(1)日落确实很美,,变化多端。

(2)天文学家早就发现,地球大气会使光线。

(3)接近地平线的太阳的光线穿过大气层时,其距离远大于高层,所以进入底层的光线迅速。

1.总结学习说明文需要学习哪些知识,然后自渎课文,进行批注。

A说明: B说明: C说明: D说明:2. 为什么人们喜欢观赏日出,而很少有人去留连观赏日落?探究点1:快速默读课文,试用一句话概括本文内容。

探究点2:落日的幻觉具体有哪些?产生这些幻觉的原因分别是什么?探究点3:从表格来看,文章的说明顺序是什么?探究点4:在说明过程中,作者运用了哪些说明方法?举例说明。

探究点5:本课中,同学们认识到了落日给我们产生的各种幻觉,那么,生活中你还遇到过其他幻觉吗?知道其中的科学道理吗?1.本文的语言形象生动,富于美感,文学性强,恰到好处地运用了描写的表达方式,增强了文章的表达效果。

请从文中摘录两个这样的句子。

————————————————————————————————————————————————————————————————————————————2.比较:体会每组两个语句的表达效果有什么不同。

八年级语文上册 20《落日的幻觉》学案(无答案) 新人教版

八年级语文上册 20《落日的幻觉》学案(无答案) 新人教版

20.落日的幻觉【学习目标】1、阅读课文,把握课文主要内容,提炼信息语句。

2、体会课文准确、生动、形象的语言特点。

3、学会正确对待文学欣赏与科学理论,培养观察、探究身边自然现象的能力,明白透过现象看本质的道理。

第一课时【课前探究】1、给下列加横线字词注音幻觉吟咏绮丽殷红日薄西山2、第①段从人们关注日出而不太重视欣赏日落写起,引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古诗文推测人们的心理,引出下一段对日落景象的描写。

【预习交流】1、落日的幻觉集中在哪个小节?落日的幻觉具体有哪些?2、产生这些幻觉的原因分别是什么?日落时的幻觉产生幻觉的原因3、从表格来看,文章的说明顺序是什么?【互助提升】1、为什么人们喜欢观赏日出,而很少有人去留连观赏日落?2、课文的前三段和后四段是什么关系?请简要阐明。

【体验成功】读了这篇课文,你获得了什么样的启迪?谈谈你的看法。

【快乐心得】本文的语言形象生动,富于美感,文学性强,恰到好处地运用了描写的表达方式,增强了文章的表达效果。

请从文中摘录两个这样的句子。

【中考写真】一、恰当地嵌入书名、地名、人名是写对联的技巧之一。

孙伏园悼念鲁迅先生的挽联,就巧妙地嵌入了鲁迅先生的作品名称和主编的刊物名称,意中有意,感人至深。

在下面对联的横线处,依次填写作品名称或刊物名称,与原联相符的一项是踏_______,刈野草,热风奔流,一生_______;痛_______,叹而已,十月噩耗,万众_______。

A.毁灭彷徨莽原呐喊 B.莽原呐喊毁灭彷徨C.莽原彷徨毁灭呐喊 D.毁灭呐喊莽原彷徨提示:《呐喊》《彷徨》《野草》《而已集》《热风》《十月》《毁灭》是鲁迅先生的作品(含译作)《莽原》《奔流》是鲁迅先生主编的刊物。

二、课外文段:超级智能住宅叶卡捷琳娜·奥迦涅香住宅终于建成了。

建造期间丈夫可操劳够了:一会这里有毛病,需要修改,一会儿那里有出了问题,需要设法解决……总之,没有片刻休息。

八年级语文上册 第四单元 20《落日的幻觉》导学案 (新

八年级语文上册 第四单元 20《落日的幻觉》导学案 (新

20*落日的幻觉【导学目标】1.朗读课文,了解落日幻觉的成因。

2.理解并分析本文的说明顺序及说明方法。

3.赏析课文生动优美的语句,体会准确、生动、形象的语言特点。

4.培养学生形成注重观察事物、透过现象看本质的意识。

【课时计划】1课时,在学生充分预习的基础上授课,课堂上重点解决步骤二、三、四。

学生齐读导学目标,圈点关键词,做到对学习任务心中有数。

1.自主学习,让学生围绕“自我研学”中的知识点进行自主学习。

(1)带着导学目标,认真阅读课文及相关参考资料,捕捉课文中的关键段落、句子、词语,尽量独立完成“自我研学”中的思考题,准备展示交流。

(2)记录疑难问题,将自主学习没有解决的问题记录下来,用于合作探究时解决。

2.合作学习(1)每个小组派1~2名代表展示“自我研学”中的答案,同小组内其他成员在小组长的统一安排下合作完成“合作探究”中的思考题。

(2)同桌之间互相讨论,有分歧不能达成一致的,小组讨论;小组内不能达成一致的,组长记录下来,以备全班讨论时交流。

(3)全班讨论时,教师不能一下子给出答案,在学生思维的火花充分碰撞后,再点拨引导,达到启发思维的目的。

学法指导:【说明文开头作用分析法】1.一般揭示说明对象或说明对象的特征。

2.概括文章的说明内容。

3.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

4.引出下文。

情景导入生成问题太阳,大家都很熟悉。

古往今来,很多文人墨客对太阳进行了歌咏,请大家说说有关“日”的古诗文:①日出江花红胜火;②日暮乡关何处是;③落日故人情;④长河落日圆;⑤白日依山尽;⑥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人们往往把朝阳写得很美,而把落日写得很悲凉。

实际上,早晨旭日东升,朝霞绚烂;傍晚夕阳西下,晚霞绮丽,二者都是很美的,落日甚至比朝阳更有我们不了解的奇特之处。

奇特在哪里呢?是什么原因造成这种奇特呢?让我们一起来学习《落日的幻觉》。

自我研学生成新知步骤一知识梳理夯实基础1.读准字音,记准字形,给加点的字注音。

绮.丽(qǐ) 殷.红(yān) 日薄.西山(bó) 气息奄.奄(yǎn)2.识记重点词语的词义。

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四单元 阅读 20. 落日的幻觉》赛课导学案_24

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四单元  阅读  20. 落日的幻觉》赛课导学案_24

《落日的幻觉》教学设计(人教版八年级上册)【教材分析】《落日的幻觉》是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第二十课的课文,本文是一篇事理说明文,介绍日落时一些自然现象及产生的原因。

全文共七段:第一段从人们喜爱日出而很少观赏、吟咏日落写起,引出下一段对日落景象的描写,第二段描写之后,通过第三段过渡,点明种种奇异景象其实源于人的幻觉,引出全文的重点部分4~7段对幻觉产生原因的具体说明。

本文被编进八年级上册第四单元,在学生第三单元已经接触过说明文,知悉说明文相关知识概念的基础上,引导学生关注说明文的说明顺序、说明方法和说明语言的特征,同时,本单元所选课文均能激发学生树立崇尚科学的意识和探究自然的精神。

【学情分析】八年级的学生已经经过了初中阶段一学年的正规学习,具备了一定的快速接受新知、举一反三的能力。

同时,理性思维正在成熟,思考问题能逐渐透过现象看本质,更具理性精神,善于归纳总结。

有利于课堂说明文相关知识的学习、自主分析过程的展开和能力的迁移提升。

学习时既要考虑说明文基本知识在课文讲解过程中的渗透,又要重点突出地指导学生感受说明顺序,领悟本课特色较为鲜明的说明语言。

希望能以本课为突破口,指导学生在将来的学习中进一步学习巩固说明文相关知识。

【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明确文章的说明内容、方法、顺序等。

2、能力目标:掌握语言品析的一般方法。

3、情感目标:激发探索精神,培养科学意识。

【教学重点】1、落日各种幻觉产生的原因。

2、品析文章语言的生动性。

【教学难点】利用课内外知识分析“落日变大”及其它幻觉的原因。

【教学方法】问题驱动、互动交流、合作探究。

【教学用具】多媒体【教学用时】1课时【教学说明】本文属于“略读课文”,所以学生的自主学习尤其显得重要。

为了保证自主学习的有效性,特别设计了一份“自主学案”(后附),提前一天发给学生在预习的基础上完成。

【教学过程】一、图片激趣,问题导入1、我们一起洗洗眼睛:①图片中的两条红色竖线一样长吗?【明确】一样长。

八年级语文上册 20《落日的幻觉》导学案 新人教版(2021年整理)

八年级语文上册 20《落日的幻觉》导学案 新人教版(2021年整理)

【学习目标】1、分析本文的文体特征,了解落日的幻觉的成因。

2、理解并分析本文的说明顺序.分析本文的说明方法。

3、培养学生形成注重观察事物,透过现象看本质的意识。

【学习重点】1、了解落日的幻觉的成因.2、分析阐述落日的幻觉的成因的说明方法及顺序.【学习难点】1、事理性说明文的说明顺序。

2、透过现象看本质的科学探求精神。

【知识链接】1、题目解读“落日的幻觉”是一个非常有悬念的题目,给读者以无限的遐思。

使读者迫不及待的要读完全文,那绚丽多彩的落日景象竟然是虚幻的,真是让人不可思议。

读完全文,我们明白了所有的自然现象都能做出科学解释,学生要注重观察,探究大自然的奥秘.2、走近作者黄天祥,京报集团高级记者、专职阅评员,中国科普记协会长,全国晚报科学编辑记者学会会长,北京科技记协理事长,北京市新闻出版局审读组成员3、相关资料散射: 散射也是一种反射,只是光从粗糙不平的表面以多种不同角度弥漫式反射。

事实上,由于表面不平坦,入射的光以许多不同的角度被反射.折射:当光波从一种介质传播到另一种介质,它的速度和方向都可能发生改变。

比如从空气到玻璃(即从小密度介质往大密度介质传播),光的速度会减慢,而且如果光是以某个非垂直角度入射到玻璃,那么它射出的方向也会改变,即常说的折射。

四、拓展延伸:1、《两小儿辩日》中有关太阳的幻觉有好几种,其中也有“太阳变大"的问题;这篇课文也讲到了“落日变大”的问题,可惜都没有作出解释。

那么,你能不能结合自己课内外所学的知识作一次科学的大胆的解答?2、平时你也一定观察过日落或日出,那你有没有发现过类似课文中所提及的幻觉现象呢?【学习过程】第1课时一、预习检测A1·给有下加点的字注音并写________ 吟咏日薄西山A2·查阅出处,理解含义:日薄西山,气息奄奄—-《者含义: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者含义:B3·第①段从人们关注日出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理,引出下一段对日落景象的A二、自主学习,整体感知:1、快速默读课文,试用一句话2、落日的幻觉集中在哪个小节3、产生这些幻觉的原因分别是日落时的幻觉B4、从表格来看,文章的说明——————--—-————-————-———--—-C6、比较:体会每组两个语句(1)人们都喜爱观赏日出,无人们都喜爱观赏日出,都赞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2)可惜这种美丽的紫光并不但这种美丽的紫光并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课堂小结:幻觉往往是美丽的,真实往往是丑陋的,本文还可以给你哪些深层次的人生启示?第2课时五、达标测试(一)基础知识A1、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绮丽()殷红() 坠落( )镶()绚丽()衰减( ) 尘埃()吟咏()A2、解释下列词语(1)、日薄西山(2)、气息奄奄(3)、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4)、绮丽(5)、衰减C3、读下面这首题为“如果"的诗,仔细揣摩内容和句式,补写出其中空缺的句子.如果你是大河,何必在乎别人把你说成小溪;如果你是春色, ;如果你是种子,;如果你就是你,.B4、下列句子没有用到说明方法的一项是()A、这些奇异景象竟然大都是幻觉,夕阳本身没有任何变化。

人教新课标八年级语文上第20课【落日的幻觉】导学案

人教新课标八年级语文上第20课【落日的幻觉】导学案

二十落日的幻觉【学习目标】1、分析本文的文体特征,了解落日的幻觉的成因。

2、理解并分析本文的说明顺序。

分析本文的说明方法。

3、培养学生形成注重观察事物,透过现象看本质的意识。

【学习重点】1、了解落日的幻觉的成因。

2、分析阐述落日的幻觉的成因的说明方法及顺序。

【学习难点】1、事理性说明文的说明顺序。

2、透过现象看本质的科学探求精神。

【知识链接】1、题目解读“落日的幻觉”是一个非常有悬念的题目,给读者以无限的遐思。

使读者迫不及待的要读完全文,那绚丽多彩的落日景象竟然是虚幻的,真是让人不可思议。

读完全文,我们明白了所有的自然现象都能做出科学解释,学生要注重观察,探究大自然的奥秘。

2、走近作者黄天祥,京报集团高级记者、专职阅评员,中国科普记协会长,全国晚报科学编辑记者学会会长,北京科技记协理事长,北京市新闻出版局审读组成员3、相关资料散射:散射也是一种反射,只是光从粗糙不平的表面以多种不同角度弥漫式反射。

事实上,由于表面不平坦,入射的光以许多不同的角度被反射。

折射:当光波从一种介质传播到另一种介质,它的速度和方向都可能发生改变。

比如从空气到玻璃(即从小密度介质往大密度介质传播),光的速度会减慢,而且如果光是以某个非垂直角度入射到玻璃,那么它射出的方向也会改变,即常说的折射。

【自主学习】1、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绮.丽()殷.红()坠.落()镶.()绚.丽()衰.减()尘埃.()吟.咏()2、根据意思写出词语。

(1)太阳快要落山了。

()(2)鲜艳美丽(多用来形容风景)。

()3、根据课文,在横线上填入恰当的词语。

(1)日落确实很美,__________ ,变化多端。

(2)天文学家早就发现,地球大气会使光线_____________。

(3)接近地平线的太阳的光线穿过大气层时,其距离远大于高层,所以进入底层的光线迅速_______________。

4、下列句子没有用到说明方法的一项是()A、这些奇异景象竟然大都是幻觉,夕阳本身没有任何变化。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20课落日的幻觉》导学案课前预习一学科整合学习:语文物理一家亲:我国的语言文字丰富多彩,有许多语句蕴含了物理知识。

如:海市蜃楼——光的折射镜花水月——光的反射立竿见影——光的直线传播对影成三人——光的直线传播与反射猴子捞月——光的反射。

二走近作者:黄天祥男京报集团高级记者、专职阅评员,中国科普记协会长,全国晚报科学编辑记者学会会长,北京科技记者编辑协会理事长,北京市新闻出版局审读组成员。

长期担任《北京晚报》科普专版负责人及《北京晚报》科教部主任,见证了中国媒体科普宣传和科技报道在改革开放后发展变革的全过程。

三1.给有下加点的字注音绮.丽()殷.红()坠.落()镶.()绚.丽()衰.减()尘埃.()吟咏.()2.解释下列词语(1)日薄西山(2)气息奄奄(3)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4)绮丽(5)衰减3.根据课文,在横线上填入恰当的词语。

(1)日落确实很美,,变化多端。

(2)天文学家早就发现,地球大气会使光线。

(3)接近地平线的太阳的光线穿过大气层时,其距离远大于高层,所以进入底层的光线迅速。

课中探究一1.总结学习说明文需要学习哪些知识,然后自渎课文,进行批注。

A说明: B说明: C说明: D说明:2. 为什么人们喜欢观赏日出,而很少有人去留连观赏日落?二探究点1:快速默读课文,试用一句话概括本文内容。

探究点2:落日的幻觉具体有哪些?产生这些幻觉的原因分别是什么?日落时的幻觉产生幻觉的原因探究点3:从表格来看,文章的说明顺序是什么?探究点4:在说明过程中,作者运用了哪些说明方法?举例说明。

探究点5:本课中,同学们认识到了落日给我们产生的各种幻觉,那么,生活中你还遇到过其他幻觉吗?知道其中的科学道理吗?三四1.本文的语言形象生动,富于美感,文学性强,恰到好处地运用了描写的表达方式,增强了文章的表达效果。

请从文中摘录两个这样的句子。

————————————————————————————————————————————————————————————————————————————2.比较:体会每组两个语句的表达效果有什么不同。

(1)人们都喜爱观赏日出,无不赞叹太阳升起时的壮观景象。

人们都喜爱观赏日出,都赞叹太阳升起时的壮观景象。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可惜这种美丽的紫光并不多见。

但这种美丽的紫光并不多见。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就连我们的古人不也留下“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的诗句吗?我们的古人也留下了“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的诗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其实,日落的景象和日出同样壮观、绮丽,而且神秘、迷人。

如果有机会观日落,它会使你神往:太阳静静地躺在西方地平线上,变得如此之大,颜色是那样深黄、殷红;它缓缓坠落,接近地平线时竟缩身变扁。

若天空有云,你会看见灿烂的晚霞;全天无云,不要忘记回头,你会发现背后的天空中现出神秘的蓝色暗弧,暗弧外面还锻有明显的亮弧。

而在暗弧和亮弧上升的同时,西方天空还会出现迷人的紫光,随着太阳的坠落,紫光下移,接近地平线时才消失,可惜这种美丽的紫光并不多见。

日落确实很美,色彩绚丽,变化多端。

可是观赏者不会想到吧,这些奇异景象竟然大都是幻觉,夕阳本身没有任何变化。

天文学家早就发现,地球大气会使光线散射。

1871年,英国科学家端利证明,短波光的散射比长波光要强得多,所以,阳光中的短波光——紫色光被大气层中微小尘埃和空气分子散射要比长波光——红色光强10倍以上(这首先可以解释为什么天空总是蔚蓝色的)。

由于日落日出的时候,阳光所穿透的大气层增厚,而黄、红色光穿透能力最大,所以此时太阳看起来深黄、殷红。

一般地讲,黄昏时空气中的烟尘要比清晨多,因此,落日颜色又不同于旭日。

由于地球表面和大气层都是弯曲的,接近地平线的太阳的光线穿过大气层时,其距离远大于高层,所以进入底层的光线迅速衰减,再加上太阳沉入地平线后所造成的地球影子,就呈现出天空中蓝灰色的暗弧;而高层大气密度小,光散射弱,就产生了暗弧上的亮弧。

这种奇妙的大气光学现象随着太阳的下落而升向天顶,随着黑暗的降临而消失。

至于美丽的紫光,是因为人眼的叠合效应,使通过大气尘埃的红色光与高层大气中较纯空气的蓝色散射光叠合而产生的。

(1)第一段主要运用的表达方式,这样写的好处是。

(2)第二段在结构上属于,在内容上起着的作用。

(3)第三段画线的句子运用了什么说明方法?这样写的好处是什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第四段中画线的“这种奇妙的大气光学现象”指的是什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省以致善】我的收获:课后训练(一)基础达标1.请为下列加点字注音或根据拼音写汉字。

奄奄()绮丽()衰减() yān红()zhuì落()尘āi() wèi蓝()暗hú()2.根据意思写出词语。

(1)形容变化极多。

也指变化很大。

()(2)辨不清是非;摸不着头脑。

()(3)雄伟的景象;景象雄伟。

()(4)心里向往。

()3.填空。

(1)《落日的幻觉》是一篇融文学性、知识性、科学性、哲理性于一体的说明文,作者是。

(2)“日薄西山,”语出的《》,现在常用来比喻。

4.下列句子没有用到说明方法的一项是()A.这些奇异景象竟然大都是幻觉,夕阳本身没有任何变化。

B.一般地讲,黄昏时空气中的烟尘要比清晨多。

在此,落日颜色又不同于旭日。

C.这是由于光通过空气时,速度每秒减慢87千米,因而光线折射也随之发生变化。

D.(落日时的太阳)就像一个巨大的玉盘远挂天边。

(二)文本探究5.指出下列句子所使用的说明方法。

(1)最令人迷惑的幻觉,是日落时的太阳看上去要比高挂天空时大两倍半到三倍半,就像一个巨大的玉盘远挂天边。

()()(2)至于美丽的紫光,是因为人眼的叠合效应,使通过大气尘埃的红色光与高层大气中较纯空气的蓝色散射光叠合而产生的。

()6.品析下面词语能否删掉,为什么?(1)一般来讲....,黄昏时空气中的烟尘要比清晨时多,因此,落日颜色不同于旭日。

(2)可是观赏者不会想到吧,这样奇异景象竟然大都是...幻觉,夕阳本身没有任何变化。

7.读下面这首题为“如果”的诗,仔细揣摩内容和句式,补写出其中空缺的句子。

如果你是大河,何必在乎别人把你说成小溪;如果你是春色,;如果你是种子,;如果你就是你,。

(三)综合实践8.仔细观察下面这两幅图片,回答问题。

(1)这两幅图片反映的是说明自然现象?(2)你能解释产生这种现象的原因吗?(3)我们初一时学过一篇关于这种自然现象的古文,这篇古文的名字是什么?作者是谁?出自他的哪部作品?(4)除了课文里面提到的描写落日的古诗,你还能再写出两句吗?(写出作者及出处)(四)拓展延伸9.阅读短文,完成各题。

人类只剩7年时间拯救地球英国著名自然灾难专家、世界知名环境科学家比尔•麦克古尔在其新书《7年拯救地球》中提出了一个惊人的观点:那就是人类如果不立即采取行动,减少大气中的温室气体排放,那么2015年将成为地球命运的转折点。

如果地球温室气体排放在这7年时间中无法得到控制,那么地球将在2015年7月进入不可逆转的恶性循环中,人类将被气候变暖引发的一系列大自然灾难所吞噬!麦克古尔教授在书中称,从现在开始到2015年,人类只剩下有限时间来减少有害温室气体的排放,如果人类的努力失败,那么地球将面临6500万年前小行星撞地球造成恐龙灭绝以来最大的灾害威胁。

麦克古尔教授说:到2050年,全球温室气体的排放必须减少50﹪到80﹪。

要做到这一点, 温室气体的排放必须在2015年前就达到稳定状态,然后逐年下降。

但这样仍然不够,如果人类不主动减少大气中的二氧化碳含量,即使温室气体的排放减少90﹪,仍无法阻止危险的气候变暖。

麦克古尔教授称,地球目前的气候距100万年来最暖温度相差大约1摄氏度,如果人类烧光地球上剩下的其他化石燃料,那么地球的温度还将上升13摄氏度,当前的症况表明,自然环境已到了非治理不可的地步,这种治理也将不是一人一国之力可以完成的,是需要世界各国协同一致、共同面对的。

(1)麦克古尔关于拯救地球的观点是哪一年提出的?(2)麦克古尔认为人类拯救地球应采取什么行动?(3)第三自然段主要用了什么说明方法?试举例分析其作用。

(3分)(4)最后一段中“地球目前的气候距100万年来最暖温度相差大约1摄氏度”,句中“大约”能删除吗?为什么? (3分)(5)根据麦克古尔的观点,请你提一条拯救地球的具体措施,并简要说明理由。

①措施②理由。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