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郓城县实验中学高中历史 第一单元 中国古代的农耕经济学案 岳麓版必修2
高中历史第一单元中国古代的农耕经济第1课精耕细作农业生产模式的形成学案岳麓必修2
第1课精耕细作农业生产模式的形成知识点一农业的起源1.起源:原始农业经历了从采集经济向种植经济的发展。
2.特征1.刀耕火种是原始农业主要耕作方式之一。
人们主要使用石斧、石铲、木耒、骨耜、石镰等简单的劳动工具。
2.石器锄耕进入文明时代,耒、耜仍是人们进行农业生产的重要工具。
3.铁犁牛耕(1)春秋战国时期,由于掌握了冶炼铁的技术,铁农具逐渐代替了过去的石制、骨制农具。
(2)借用牛力耕田。
(3)唐代,曲辕犁的发明,标志着中国传统步犁的基本定型。
(4)古代重要的灌溉工具主要有翻车、筒车等。
4.农业特点借用牛力耕田和不断改良生产工具、生产技术,使精耕细作的农业生产模式日益完善,是古代中国农业经济的特点之一。
知识点三水利设施的逐渐完善1.原因:保证农业生产的发展;春秋战国时期生产力的提高。
2.水利工程3.经验总结:我国古代的水利建设经验与成就,构成古代农学知识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
知识点四从千耦其耘到个体农耕,[归纳总结] 中国原始农业的特征(1)从形成时间看:起源早,形成南北两个不同的农耕系统。
(2)从地域分布看:形成北粟南稻的格局。
(3)从产业结构看:以种植业为主,家畜饲养业为辅。
[名师点拨] 古代农业生产工具演变的特点(1)制作材料上,由骨、木、石到青铜、铁等金属材料。
(2)制作方法上,由原始的打制、磨制到金属冶炼、铸造。
(3)牵引动力上,主要由人力到畜力最后到自然力。
(4)农具种类上,由单一性走向多样性,包括耕作、灌溉工具等。
[误区警示] 小农经济≠自然经济小农经济产生于春秋战国时期,自然经济早在原始社会就产生了。
小农经济是以家庭为单位的农业和家庭手工业相结合的一种经营方式;自然经济的生产不以交换为目的,是相对于商品经济而言的。
在封建社会,小农经济等于自然经济。
[图示巧记] 中国传统农业精耕细作的概念及渐趋成熟的表现[图示巧记] 中国古代农业经济主题古代农业经济的基本特点[史料探究]1.牛耕的出现史料今使乌获、藉蕃①从后而牵牛尾,尾绝而不从者,逆也;若指之桑条以贯其鼻②,则五尺童子牵而周四海者,顺也。
高三历史第一单元中国古代的农耕经济教学案岳麓版 必修二
第一单元中国古代的农耕经济教学案岳麓版必修二【单元概述】中国农业独立发展、自成体系。
铁犁牛耕的出现、封建土地所有制的确立,促进了小农经济的形成。
它是中国封建社会农业生产的基本模式,而精耕细作是中国传统农业的特点。
古代手工业脱胎于古代农业,主要有官营、民营和家庭手工业三种形态。
中国古代手工业具有历史悠久、技术高超、工艺精湛、质地优良和长期处于世界领先地位的特点。
古代农业、手工业的发展推动了商业兴起和繁荣。
从春秋战国时期大商人的崛起到明清商帮的兴起,反映了中国古代商业由官府垄断到城镇商业经济空前繁荣和发展的特点。
明代中后期,资本主义萌芽出现,但由于受到封建王朝“重农抑商”和“闭关锁国”政策的严重阻碍,发展非常缓慢。
鸦片战争前夕,农业和手工业相结合的自然经济仍占据主导地位,从而使中国由先进转为落后,埋下了日后被动挨打的祸根。
第一讲中国古代农业【课标及考纲要求】1.知道古代中国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的和土地制度。
2.了解古代中国农业经济的基本特点。
【考题回顾】(2008上海历史)均田制是中国古代重要的土地制度,推行该制度的朝代有①西周②北魏③唐朝④明朝A. ①②B.②③C.①④D.③④【考点导学】1、耕作方式:是以生产劳动工具为主要标志的经济概念,属于生产力范畴。
(1)从刀耕火种到铁犁牛耕——生产工具①原始社会的__________、石器助耕;商周时期出现少量青铜农具②春秋战国时期:____________逐渐成为中国传统社会的主要耕作方式。
③唐代_________的出现,标志着中国传统步犁的基本定型。
(2)从集体协作到个体农耕(小农经济)——劳动者小农经济的含义:以_______为生产生活为基本单位,精耕细作,农业和_________相结合,是自给自足的___________。
2、土地私有制的确立(井田制的瓦解的原因)①春秋时期,随着__________出现,私田大量开垦;②公元前594年,鲁国实行______,承认了土地私有,加速了土地国有向私有的转变;③战国时期,秦国的__________,以法律形式确立了地主土地所有制。
学高中历史第一单元的农耕经济第2课的土地制度教案岳麓版必修2
2021-2020学年高中历史第一单元古代的农耕经济第2课古代的土地制度教案岳麓版必修212021-2020学年高中历史第一单元古代的农耕经济第2课中国古代的土地制度教案岳麓版必修2一、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1.废井田,开阡陌:井田制的特点及其崩溃;土地私有制的逐步确立2。
多种形式的土地私有制:土地私有制的和表现;土地兼并的趋势及危害3。
租佃关系的日趋普遍化:租佃关系普遍化的历史过程;租佃关系普遍化所带来的影响过程与方法:自主学习,适当引导,理清古代土地制度的几种形态。
材料分析,合作探究,使学生真正理解井田制瓦解的深刻背景。
角色扮演,体会土地兼并所带来的危害。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对本节课的学习,让学生了解决定古代的根本问题,在此基础上了解古代人们基本的,从而深化对的了解。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古代土地制度的演变和演变的主要原因,古代土地所有制形式及其所处的地位。
难点:土地兼并与租佃关系的普遍化。
三、教学方法1.采用自主学习与适当引导的教学方法,调动学生参与的积极性,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同时能够较好的控制课堂气氛。
2.。
问题情景探究学习方式,激发学生思考的积极性,让学生在情景中获得知识、提高能力、升华情感,充分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3.采用史论结合的教学方式,指导学生阅读原始材料,从而得出相关的认识,拓宽学生的历史视野,丰富人文内涵。
四、教学**岳麓版课本和教师用书,收集相关资料,并制作成课件辅助教学.五、板书设计一、古代土地制度的演变1.原始:土地公有制2。
商周时期:井田制1)性质2)特点:公田、私田3)崩溃的原因4)崩溃的过程:税制、商鞅变法3.战国以后:土地私有制二、封建土地私有制1.形式1)地主土地所有制2)封建国家土地所有制(主导)3)自耕农土地所有制2.--—--土地兼并1)原因2)过程3)危害———农民生活恶化,阶级矛盾尖锐,农民起义爆发4)府抑制土地兼并基本精神-—--限制土地兼并,稳定自耕农经济三.地主土地的经营方式—--—-——-—租佃关系日趋普遍化1.田庄制2。
高中历史第一单元《中国古代的农耕经济》单元综合复习学案(岳麓版必修2)
单元总结单元知识梳理专题一中国古代农业生产模式的形成早在原始社会末期,在由采集经济向种植经济发展的过程中,就产生了原始农业和农耕经济,主要有三条线索:一是农业生产工具由原始的耒耜到战国使用铁器、牛耕,再到唐代曲辕犁的不断改进和完善;二是灌溉工具和水利设施的不断完善;三是农业耕作方式由大规模简单协作到个体小农经济的演进。
专题二土地制度的演进中国古代的土地制度随着社会发展而不断变化,主要有两条线索:一是由奴隶社会国王所有的贵族土地所有制出现到封建社会以私有制为主体的多种土地所有制形式,后者主要有三种表现形式;二是在土地兼并的基础上租佃关系日趋普遍化,封建人身依附关系相对减弱。
专题三区域经济和重心的南移主要有三条线索:一是我国形成了山东、山西、江南和龙门碣石以北四大区域经济,全国经济呈现多样性和发展不平衡的特点;二是由于天灾人祸不断,我国在两晋之际、唐朝后期和两宋之际形成了三次人口南迁浪潮;三是全国经济中心经由六朝、唐朝和两宋完成了南移的过程,经济南强于北的局面完全确立。
专题四农耕时代的手工业中华民族在古代手工业方面取得了辉煌的成就,主要有四条线索:一是金属冶炼方面由青铜铸造到冶铁技术的重大发展;二是纺织业方面由丝织业到棉纺织业的演进,已被天下;三是由陶器到瓷器生产技术的飞速发展;四是随着社会的发展,由官营手工业向私营手工业的过渡。
专题五古代的商业与城市主要有四条线索:一是商业在春秋战国、隋唐及明清时期的不断繁荣,形成对农耕经济的重要补充;二是货币经历了由贝壳到金属货币,由金属货币到纸币的演变;三是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城市经济和社会生活不断繁荣;四是对外贸易的不断扩展,形成了著名的丝绸之路和陶瓷之路。
专题六明清经济的发展与迟滞主要有两条线索:一是明清时期社会经济出现全面高涨的局面,并出现了资本主义生产因素的萌芽;二是由于统治者推行重农抑商和禁海闭关政策,和西方工业文明的巨大飞跃相比,中西国力兴衰的易位已大体定局。
高中历史第一单元中国古代的农耕经济单元学习总结学案岳麓版必修2
——————————新学期新成绩新目标新方向——————————第一单元中国古代的农耕经济单元学习总结中国古代经济的基本特点一、全面认识中国古代的小农经济1.形成条件春秋战国时期铁犁牛耕技术的出现和推广;封建土地私有制的确立。
2.小农经济成长的有利因素与不利因素(1)有利因素①生产工具的改进和使用:如铁器、牛耕的普及。
②农民自身因素:拥有一定的生产资料,生产积极性提高;努力提高耕作技术,尽可能提高单位面积产量。
③封建政府的扶植:采取重农政策,扶植小农经济。
(2)不利因素①小农经济规模小且条件简陋,受到沉重的封建剥削,农业始终维持着简单再生产,顽固地保持着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形态。
②历代封建王朝的后期,随着统治的腐败,每遇灾荒瘟疫,小农经济都面临破产的危险。
3.特点(1)分散性:是一家一户的个体小生产。
(2)稳定性:农业与家庭手工业紧密结合,自给自足。
(3)封闭性:个体之间很少有交往和合作。
(4)脆弱性:易受天灾、苛政和土地兼并的影响,特别是王朝政策的影响。
(5)落后性:相对简单的生产工具、长期不变的生产技术和容易满足的社会心理状态。
4.影响(1)小农经济是我国封建社会农业生产的基本模式,是两千多年中国封建社会生存和发展的经济基础。
(2)关系到封建经济的繁荣和封建政权的安危。
(3)始终在中国封建经济中占据主导地位,其长期存在成为中国封建社会漫长的主要原因。
二、古代城市发展的规律及其反映的时代特征1.发展规律(1)传统的政治性城市逐渐向商业化城市发展,表明商品经济日趋活跃。
(2)农村人口不断走向城市,城市人口增加,城市规模扩大。
(3)明朝中后期,在商品经济繁荣的江南某些城市,出现了资本主义萌芽。
(4)随着城市商品经济的发展,市民的生活和观念逐渐发生变化。
2.时代特征(1)战国时期的城市一般都是诸侯国的政治中心(都城),这些都城一般都商业兴盛,交换的商品大多数是贵族地主用的奢侈品。
这些商品与人民的日常生活联系不是很密切,而且各个诸侯国流通的货币不同。
高中历史 第一单元 中国古代的农耕经济 第2课 中国古代的土地制度学案 岳麓版必修2(2021年整
高中历史第一单元中国古代的农耕经济第2课中国古代的土地制度学案岳麓版必修2编辑整理:尊敬的读者朋友们:这里是精品文档编辑中心,本文档内容是由我和我的同事精心编辑整理后发布的,发布之前我们对文中内容进行仔细校对,但是难免会有疏漏的地方,但是任然希望(高中历史第一单元中国古代的农耕经济第2课中国古代的土地制度学案岳麓版必修2)的内容能够给您的工作和学习带来便利。
同时也真诚的希望收到您的建议和反馈,这将是我们进步的源泉,前进的动力。
本文可编辑可修改,如果觉得对您有帮助请收藏以便随时查阅,最后祝您生活愉快业绩进步,以下为高中历史第一单元中国古代的农耕经济第2课中国古代的土地制度学案岳麓版必修2的全部内容。
第2课中国古代的土地制度课前预习一.教材整理1 废井田,开阡陌1.井田制的出现2.井田制的实质是一种以国有为名的3.井田制的内容4.井田制的瓦解(1)开始瓦解①时间:②表现:③原因a.根本原因:b.直接原因:(2)正式废除①时间: ,②标志:从法律上废除了井田制,标志着井田制的瓦解和封建土地私有制的确立。
教材整理2 多种形式的土地私有制1.起源:战国时期。
2.形式途径自耕农私有土地规模只限于一家人自己耕种3.(1)宋初:“田制不立”,“不抑兼并",使两极分化更为激烈。
(2)明清:商品货币经济繁荣,土地买卖现象日益普遍,土地私有制进一步发展。
4.后果:土地兼并现象日益严重。
(1)危害①经济上: 。
②政治上:(2)措施:统治者常采取“均田"、“限田”的措施,限制土地的高度集中,保护自耕农经济。
如北魏至唐代的教材整理3 租佃关系日趋普遍化1.概念地主把土地出租给佃农耕种,收取地租作为收益,从而建立起来的一种社会关系.2.历程3.特点(1)土地出租时,多采取订立契约的方式,作为解决纠纷的依据。
(2)地租以实物为主,又有分成租和定额租的不同.4.影响(1)在租佃关系下,佃农对地主和国家的人身依附关系相对减弱。
高中历史 第一单元 中国古代的农耕经济第2节《中国古代的土地制度》参考教案1 岳麓版必修2
《中国古代的土地制度》参考教案
(一)课标要求
知道古代中国的土地制度,了解古代中国农业经济的基本特点。
(二)教材分析
本课第一目“废井田,开阡陌”,讲井田制向土地私有制的过渡,重点交待了土地私有制产生的过程。
第二目“多种形式的土地所有制”,讲战国以来在中国延续了2 000多年的以私有制为主体的多种土地所有制形式及其各自在古代演变的情况,重点交待了土地兼并以及由此引发的历朝政策调整问题。
第三目“租佃关系日趋普遍化”,讲租佃关系的产生、发展,重点讲述了宋代以来的租佃关系逐步发展为农村经济中的主要形式,以及这种形式下农民生产积极性提高对整个社会发展的作用。
(三)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
掌握中国古代土地制度发展的一般情况,了解古代土地所有制形式的变化,土地的经营方式的变化,土地兼并问题
2、过程与方法:
自主学习,适当引导,理清古代土地制度的几种形态。
材料分析,合作探究,使学生真正理解井田制瓦解的深刻背景。
角色扮演,体会土地兼并所带来的危害。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对本节课的学习,让学生了解决定中国古代社会发展的根本问题,在此基础上了解中国古代社会人们基本的生活状况,从而深化对中国国情的了解。
(四)知识结构:。
岳麓版历史必修2《第一单元 中国历代的农耕经济》学案
岳麓版历史必修2《第一单元中国历代的农耕经济》学案单元知识体系单元复习攻略⑴政治和经济的关系:政治是经济的集中表现,它产生于一定的经济基础,又为经济基础服务。
⑵奴隶社会的土地制度是国有制,最典型的是井田制。
井田制涉及到三方关系:周王、奴隶主贵族和奴隶。
通过土地,周王和奴隶主贵族联系起来了,双方互相承担权利和义务。
奴隶主贵族须向周王交纳贡赋,并派兵随从周王打仗。
周王则有义务保护诸侯的安全,这就是分封制。
因此,分封制是建立在井田制基础之上的一种政治制度。
⑶秦朝统一以后采取的措施有利于封建经济文化的发展,自然包括手工业的发展。
秦朝建立的中央集权专制统治的政治制度,奠定了两千多年封建社会政治制度的基本格局,为历代封建王朝所沿用,且不断得到加强和完善。
由此,绝对君主专制,又使大小官吏只能惟命是从,助长了官场的因循守旧之风。
同时,它又必然造成官僚机构的膨胀,从而导致官僚主义、贪污腐化之风盛行。
所有这一切,都极大地妨碍社会的进步。
也阻碍了明代中期以后出现的资本主义萌芽生产关系的进一步发展。
⑷古代商业的发展,有赖于古代农业、手工业的发展和城市或者市集的出现,以及社会的繁荣稳定,它是社会经济发展的一个重要方面。
经济要发展,应该有一个相对完善的政治制度与之相对应。
在夏、商、西周时期,的政治制度有宗法制、分封制,这些政治制度保证了当时经济的发展。
秦首创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在古代延续了两千多年,这一政治制度的超稳定性,确保了古代商业能在一定程度上向前发展。
不过,由于受到古代统治者指导思想的影响,在古代封建社会里,长期采取“重农抑商”的政策。
⑸明清君主专制的加强。
中央加强了对地方的进一步控制;宰相制度被废除,君主专制达到了新的高度。
与此同时,西方许多国家发生了资产阶级革命或改革,建立起资产阶级的君主立宪或民主共和政体,为资本主义工业化开辟了道路。
中西方的政治制度决定着双方的经济发展走向。
落后,西方发达的原由就一目了然了。
高中历史岳麓版必修2 第一单元《中国古代的农耕经济》[学案]
第一单元中国古代的农耕经济一、知识结构A 草市,指中国宋朝开始在各城市城墙范围之外发展起来的商业区。
据《中国大百科全书·草市》草市的前身是唐朝坊市制度下乡村的定期集市。
到宋朝,部分集市逐渐发展成为居民点,甚至发展成为新的商业市区,与城墙以内的原有市区并无区别乃至超过。
至今,一些城市如成都等还有“草市”地名。
宋神宗王安石变法期间,开始将这些草市视为城市的一部分加以管理,同乡村地区加以区别。
此后,这些草市逐渐融入附近城市,发展成为城外的镇。
B 古代商业原理1、中国古代商品经济的认识○1封建社会初期,商品经济发展促进封建地主阶级的形成和封建统治的加强。
如战国时期,新兴地主阶级中很大一部分人来自于拥有雄厚资产的大商人,一些商业繁荣的城市,成为封建政权的中心。
○2封建社会中期,商品经济发展,有利于封建政权的巩固,增加政府的财政收入。
商业税收在国家财政收入中的比重逐步增大。
○3封建社会后期,商品经济的发展对封建制度起了瓦解作用。
明朝中后期,资本主义萌芽的产生和缓慢发展,经济上瓦解着封建经济基础,政治上动摇着封建统治秩序,思想上冲击着封建统治的思想基础。
由于商品经济的发展和封建制度的日益腐朽,导致了反封建的民主思想的产生。
黄宗羲作为民主思想的代表,猛烈抨击君主专制,指出君主专制是“天下之大害”。
2、商业○1商品种类:基本的生产用品:铁器、木器工具基本的生活用品:铁器、木器;食盐奢侈品:私人商业主体。
皇室、官府、商人、地主,市民。
皇室:不平等性(卖炭翁)○2经营管理模式官营:垄断性;维护市场稳定(西汉均输平准制度)西汉开始盐、铁专卖巨利(专卖利、税利);抑制商业政策;食盐走私。
今天食盐专卖,食品安全不同经济区互补贸易:农业区茶叶、粮食、铁器、陶瓷等到游牧区(茶马古道)游牧区牲畜(马、牛、羊等)、皮毛等到农业区晋商由此发迹外贸:丝绸、瓷器及土特产品、药材等到国外外国金、银、钟表,后期工业品及鸦片等到中国。
岳麓版历史必修2《中国古代的农耕经济》学案
岳麓版历史必修2《中国古代的农耕经济》学案单元概述:本单元主要讲述古代经济的基本结构和特点。
其基本结构是以农耕经济为主体,工商业经济为补充;其主要特点是多样性、不平衡性。
是世界上农业发祥地之一,随着生产工具不断改进,生产技术日益完善和水利工程的兴建,精耕细作的农业生产体系分别在的北方和南方形成并日益成熟且体现出明显的地方性特点。
但是,传统社会后期,小农经济以家庭为生产生活单位,农业和家庭手工业相结合的自然经济严重阻碍着新的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发展加之政府推行的重农抑商、闭关锁国等政策,社会的危机日益严重,成为近代落后挨打的原因之一。
第1课精耕细作农业生产模式的形成一、课标要求:知道古代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和土地制度,了解古代农业经济的基本特点。
二、重点内容:古代农耕经济的基本特点;自耕农经济三、知识梳理:(一)以种植业为主,家畜饲养业为辅1、种植业:①起源:原始农业是从经济向经济发展而来的。
②格局:农耕经济最早在和形成规模,北方以旱地的生产为主,南方以水田生产为代表,形成“南稻北粟”的格局。
原因:气候不同启示:地理条件与经济的发展联系密切,人与自然应协调发展。
2、家畜饲养业:①五谷:黍、稷、麦、稻、菽或黍、稷、麦、稻、麻②六畜:古代农民饲养的家畜主要有。
(二)借用牛耕和不断改良生产工具、生产技术,使精耕细作的农业生产模式日益完善1、生产工具的进步:①农具材质的更新:a、原始社会:原始社会的耕作形式是,主要劳动工具是;b、商周时期:商周文明时代,主要农业生产工具仍是。
c、春秋战国时期开始:铁农具使用②耕作工具的发展:a、西汉中期:发明了,推动了牛耕的推广。
b、唐代:在长江下游出现(又叫)。
标志着传统步犁的基本定型。
③灌溉工具的发展重要的灌溉工具有曹魏时期马钧发明的和唐代的。
2、生产技术的进步:①农用动力的变革:借用牛力耕田也是古代农业经济的特点之一。
,牛耕开始出现,是我国农用动力的一次革命。
②水利设施的逐渐完善:A、原因:a.农业生产发展的需要;b.社会生产力的提高推动了水利事业的发展;c.水利施工技术的提高B、概况:a、内地:上古时代的传说;春秋战国时期的;西汉的;东汉治黄。
岳麓版高二历史必修二第一单元中国古代的农耕经济第1课精耕细作农业生产模式的形成学案
历史学科导教案年级:主备人:审查人:高三历史备课组编号:1课题精耕细作农业生产模式的形成课型复习学教习课标要求:材目知道古代中国农业的主要耕种方式,认识古代中国农业经济的基本特点;分标析重古代中国农业的主要耕种方式;古代中国农业经济的基本特点点难古代中国农业经济的基本特点点个性空间课前预习案★基础知识梳理一、农业的发源(劳动对象 )1.出现:原始农业经历了从向的发展。
2.栽种构造的地区差别:南北①地区上:最早在、出现。
②格局上:北方以旱地的为主,南方以为代表。
③发展上:扩展流传中互相交融3.农业家产构造:形成了以 _____________为主, __________________为辅的家产构造。
【加强记忆】从中国古代农业的发源中,得出古代中国农业经济出什么样的特点?二、生产工具的改良1.耕种工具:时间工具耕种方式原始石斧、石铲、木耒、骨耜、石镰等简单的劳动工具农业工具为耒、耜,材质以木、石、骨、蚌为主,商周青铜器极少①出现铁农具春秋战国②春秋后期,牛耕开始出现③战国中后期,铁犁用于牛耕①西汉中期,发明犁壁汉代②耦犁曲辕犁(江东犁)唐地位:【加强记忆】从本部分得出的中国古代农业经济的特点是什么?【议论研究】:古代生产工具的发展主要表此刻那些方面?分别发生了如何的变化?这类变化说了然什么?2.浇灌工具:①曹魏:马均②唐代:三、水利设备的渐渐完美( 1)水利工程时间工程(地区)原由·条件评论·作用·功能上古大禹治水反应了春秋芍陂(安徽)都江堰:战国都江堰(四1.变水害为水利,使川西平原成为千里沃野。
川)2.美化了环境,促使了旅行业的发展,拉动了四郑国渠(陕川地区的经济。
西)3.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拥有较高的精神文汉代曹渠(陕西)化价值。
白渠(陕西)汉明帝时王黄河安流近 800 年,“王景治黄,千载无患”。
景治理黄河坎儿井(西发挥创建力,就地取材,拥有地方特点的水利灌域)溉工程四、生产方式的变化:从千耦其耘到个体农耕1.千耦其耘:即大规模简单协作,时间_______2.个体农耕:自耕农经济,或称_____( 1)产生原由:A B C(2)特点:①认为生产生活单位,精耕细作。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单元中国古代的农耕经济
第1课精耕细作农业生产模式的形成
【课标解读】1、识记古代中国生产工具和水利设施兴修的基本史实。
2、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
3、中国农业经济的基本特点。
【学习重点】古代中国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古代中国农业经济的基本特点。
【学习难点】古代中国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古代中国农业经济的基本特点。
【学习过程】
一、农业的起源
1.起源:采集经济向经济发展而来。
2.地域差别:中国农耕经济最早在和形成规模。
3.种植格局:南北
4.农业结构:以种植业为主、家畜饲养业为辅。
【知识链接】
精耕细作:在一定面积的土地上,投入较多的生产资料和劳动,采用先进的技术措施,进行细致的土地耕作,以提高单位面积产量。
二、生产工具的不断改进(从耒耜到曲辕犁)
1.生产工具的改进
(1)原始社会(刀耕火种):使用石斧、、木耒、骨耜、石镰等简单的劳动工具,是主要耕作方式。
(2)商周时期:耒、仍是农业生产的重要工具。
(3)春秋战国时期(铁犁牛耕):人们掌握了冶铁的技术,出现了农具及借助铁农具和牛力的农业生产模式,大大提高了生产效率。
(4)西汉中期:人们发明了犁壁,牛耕得到广泛的推广。
(5)唐朝:长江下游一带出现的,是我国自汉代之后农具改造的又一次突破,标志着传统步犁的基本定型。
2.灌溉工具:翻车(曹魏)、(唐朝)。
【知识链接】
刀耕火种:原始农业的耕作方式。
也就是先将树木砍倒,然后焚烧成灰,用作肥料,并乘着土地还留有热气下种子,最后收获的耕作方式。
三、水利设施的逐渐完善
1.著名水利工程
春秋战国: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西汉:________、_________。
2.地方特色水利灌溉工程:西域地区的。
四、耕作方式的演变(从千耦其耘到自耕农经济):
(一)、大规模简单协作(集体耕作):商周时期
原因:商周时期,由于,多采用的生产方式进行农业生产。
(二)、自耕农经济(个体小农经济):(此知识点要求背诵)
1、产生:时间:___________。
2、原因:由于和以及。
3、特点:
①、分散性:以为单位;
②、封闭性:与相结合,男耕女织,自给自足;
③、落后性和脆弱性:小农经济生产规模小,生产资料有限,难于扩大再生产,且抵御天灾人祸的能力较差,具有较强的落后性和脆弱性。
4、评价
积极:①比较稳定;②有较高的生产积极性;③是国家赋税徭役的主要承担者
消极:①规模小,阻碍社会分工与商品经济的发展;②非常脆弱,容易破产;③近代以后,阻碍生产发展。
五、中国古代农业经济的基本特点(以下仅是本课内容体现出的特点)
⑴农业结构:以种植业为主、家畜饲养业为辅;
⑵农耕技术:借用牛力耕田和不断改良生产工具、生产技术,使精耕细作的农业生产模式日益完善;
⑶经营方式:“男耕女织“式的经营方式。
【重难点阐释】
1.古代中国农业耕作方式的演变
从生产工具演进看:从刀耕火种到铁犁牛耕
从耕作技术进步看,从原始粗放到精耕细作
从经营方式演进看,从集体耕作到个体农耕
2.影响小农经济发展的因素
⑴有利因素
①生产力因素:铁犁牛耕的出现和普及,封建土地所有制的确立,生产技术的不断进步和提高,促进了小农经济的发展;
②生产关系因素:在小农经济下,农民拥有一定的生产资料,拥有一定的生产自主权,能支配部分劳动产品,具有较高生产积极性;
③自身发展动力:小农经济规模小,促使农民努力提高耕作技术,尽可能提高单位面积的产量,促进农业向精耕细作方向发展;
④政府政策因素:封建政府为保证裁员,明智的统治者大都采取重农政策。
⑵不利因素
①小农经济规模小、条件简陋,缺乏必要的积累和储备能力,抗御天灾人祸的能力十分薄弱。
②由于小农经济规模小和条件简陋,加之封建剥削的沉重,农业始终维持着简单再生产,顽固地保持着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形态,这就严重地阻碍了农业的扩大再生产。
③封建政府统治的腐朽、剥削的沉重及社会的动荡。
④严重的自然灾害。
总之,在整个中国古代社会,自然经济始终在中国封建经济中占主导地位,是国家财政收入的主要来源。
其发展状况关系到社会经济的繁荣和古代政权的的安危。
但自然经济的牢固存在,是中国封建社会发展缓慢和长期延续的重要原因。
【巩固练习】
1、“一夫不耕,或受之饥;一女不织,或受之寒。
”这句话反映了()
A.小农经济的生产方式
B.手工业经济的生产方式
C.古代妇女的地位较高
D.商品经济的发达
2.春秋战国时期,我国农用动力的革命是指
A.铁器时代的到来 B.牛耕的出现 C.灌溉事业的发展 D.铁犁的运用3.我国铁农具的使用开始于:A.夏朝 B.商朝 C.西周 D.春秋
4.铁犁牛耕是农业耕作技术的革命性突破,它在中国最早出现于
A.商朝时期B.春秋战国时期 C.秦汉时期D.隋唐时期
5.标志着我国精耕细作传统农业在唐代发展到一个新水平的是
6.黄梅戏《天仙配》中有一句唱词:“你耕田来我织布,我挑水来你浇园。
”它所反映的我国古代经济形式是
A.小农经济 B.集体经济 C.商品经济 D.游牧经济
7.春秋时期,促使以一家一户为单位的个体小农经济产生的主要条件是
A.统治阶级的提倡 B.国家分裂的影响
C.社会人口的增加 D.铁器、牛耕的使用
8.“你耕田来我织布,我挑水来你浇园。
寒窑虽破能避风雨,夫妻恩爱苦也甜。
”这是黄梅戏《天仙配》中的一段唱词,它反映了我国古代经济的特点是
A.农业与家庭手工业相结合 B.商品经济发达
C.自耕农经济脆弱 D.田园生活自然祥和
9、小农经济是中国封建社会农业生产的基本模式。
(8分)
材料一:农夫早出暮入,耕稼树艺,多聚菽粟,此其分事也。
妇人夙兴夜寐,纺绩织妊,多治线麻葛捆布,此其分事也。
根据材料一概括小农经济的突出特征。
(2分)
材料二:自耕农是封建国家直接剥削的对象。
为了保证赋税、徭役的供应,封建国家历来关注这一阶层的存在。
“稳定小农”是封建王朝长治久安的良策,每一个新王朝建立时,对此尤为关注。
他们总是采取鼓励垦荒等政策,积极培植自耕农。
诚然,自耕农这一阶层是很不稳定的,经常分化。
——叶显恩《明清徽州农村社会与佃仆制》根据材料二指出中国古代封建统治者为什么都实行扶植小农经济的政策?(3分)
材料三:春耕夏耘,秋获冬藏,伐薪樵,治官府,给徭役。
春不得避风尘,夏不得避暑热,秋不得避阴雨,冬不得避寒冻。
四时之间,亡日休息,又私自送往迎来,吊死问疾,养孤长幼在其中。
勤苦如此,尚复被水旱之灾,急政暴赋,赋敛不时,朝令而暮改。
当具有者半贾而卖,亡者取倍称之息。
于是有卖田宅、鬻子孙以偿债者。
——晁错《论贵粟疏》
根据材料三说明封建社会农民的实际生活情况怎样?(3分)
【参考答案】
1、A
2、B
3、D
4、B
5、A
6、A
7、D
8、A
9、⑴以家庭为生产生活单位,农业和家庭手工业相结合,男耕女织,自给自足。
(2分)
⑵小农经济是封建王朝赋税的主要来源,农民又是封建国家的主要兵源,小农经济的状况直接关系到封建经济的繁荣和国家的安危。
(3分)
⑶农民生活辛劳困苦,承担繁重的赋税、徭役,倍受水旱之灾,遭受封建债务的压迫,生活陷于绝境以至卖田宅、鬻子孙。
(3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