洋务运动的成败与影响
洋务运动的成与败
洋务运动的成与败,失败的原因及影响对于如何看待一百五十年前清朝洋务派举办的洋务运动,学者、专家、国人众说纷纭。
虽然洋务运动最终还是以失败告终,但它的成功还是不可否认的。
洋务运动的成功之处:一:兴办了近代企业。
中国的近代工业也由此产生,并为近代民族工业的产生发展创造了条件。
从1860至1895年,共兴办了19个近代军事工业,民用工矿企业包括煤矿11个,各种金属矿12个,钢铁厂2个,纺织厂4个。
另外,兴办了一批近代交通运输企业,二:建立了新式海陆军。
创建南北洋海军以外,还组建了新式陆军,新式陆军成为中国近代历史舞台上的一支重要军事力量。
1891年,西方的军事评论家曾将中国海军列为世界海军第8位。
三:创办了新式学堂,派遣留学生。
兴办近代工业、训练新军,需要懂得西方先进技术专业人才。
这是近代教育的开始,也为中国的近代化事业提供了专业技术人才。
洋务运动的失败:对当时的清政府而言,没有实现“自强”、“求富”,没有最终挽救清政府衰亡的命运。
洋务运动中,政治上的专制导致经济的垄断,只改变了经济制度,没有改变政治制度。
洋务运动的失败的原因:一:洋务运动具有封建性,这是根本原因。
不改变政治体制,“中学为体,西学为用”,吸取西方近代生产技术来达到维护和巩固中国封建统治,这决定它必然失败的命运。
二:洋务运动对外国具有依赖性。
在洋务运动进行时,清政府签订了一批不平等条约,当然西方列强不希望中国富强起来。
但洋务官员还是坚持主张“和戎”,对外妥协。
三:洋务企业的管理具有腐朽性。
洋务企业虽然具有一定的资本主义性质,但管理仍是封建衙门式的,企业内部也充斥营私舞弊、贪污受贿.洋务运动对当时的影响:洋务派继承魏源的“师夷长技以制夷”的思想,提出了“自强、求富”的主张,通过所掌握的国家权力集中优新发展军事工业。
在客观上对中国早期工业和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起了某些促进作用。
但主要是为了封建统治。
洋务运动时期,为了培养通晓洋务的人才,开办了一批新式学堂,派出最早的官派留学生,这是中国近代教育的开始,洋务运动也是中国近代化的开端,为中国日后的发展奠定了根基。
初二历史洋务运动知识点总结归纳
初二历史洋务运动知识点总结归纳洋务运动是指中国晚清时期(19世纪末至20世纪初)追求自强、学习西方科技的一系列改革运动。
洋务运动被视为中国近代化的开始,对中国的现代化进程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
下面对初二历史洋务运动的知识点进行总结归纳。
1. 洋务运动的背景洋务运动是受到西方列强侵略、中国社会危机加深和新文化运动的影响而兴起的。
由于中外力量对比悬殊,在列强的欺凌下,中国逐渐认识到自身的落后,并开始思考如何赶超西方。
2. 洋务派的兴起洋务派是洋务运动的主要推动者和组织者。
代表人物有左宗棠、曾国藩、张之洞等。
他们认为只有学习西方的先进科学技术和管理制度,才能挽救中国的危局。
他们积极引进洋务,兴办洋务实业,改革军队、教育以及政治等领域。
3. 洋务实业的发展为了提升国力,洋务派通过引进洋务实业的方式来实现现代化的目标。
他们积极发展钢铁、纺织、造船、军火等产业,引进西方的先进技术和设备。
其中,仪征造船厂、江南制造局等成为典型的洋务实业代表。
4. 洋务派的改革措施洋务派针对中国面临的多重问题,采取了一系列的改革措施。
他们进行了军队改革,引进西方军事训练方式,建立近代化的海陆军。
此外,他们还积极推动教育现代化,引进西方的教育理念和制度,创办新式学校。
5. 洋务运动的失败洋务运动因受到内外部多种因素的制约和干扰,最终以失败告终。
其中,军权和利益之争、洋务派内部矛盾以及西方列强的干涉等都是导致洋务运动失败的重要原因。
6. 洋务运动的影响虽然洋务运动失败了,但它对中国的现代化进程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洋务运动开启了中国近代化的大门,奠定了后来的变法运动和维新运动的基础。
它推动了中国社会的觉醒和思想的变革,促使了后来的百日维新和辛亥革命的发生。
7. 洋务运动的价值与启示洋务运动的失败使人们认识到,单纯模仿西方并不是解决中国问题的根本出路。
中国要实现真正的现代化,需要以自己的国情为基础进行改革,注重创新精神和自主发展。
通过对初二历史洋务运动知识点的总结归纳,我们能够更好地理解洋务运动的背景、兴起、发展、失败以及对中国的影响。
洋务运动失败原因及意义
如何认识洋务运动的性质、失败原因及教训长期以来,史学界对洋务运动的性质存在激烈争论,随着对洋务运动研究的深入,对其性质的认识逐渐达成一致,多数人认为,洋务运动既是地主阶级的一次自救运动,同时又是地主阶级所进行的一次改革运动。
洋务运动是清朝统治集团中的洋务派面对内忧外患的局面,为挽救清王朝发动的一场地主阶级自救运动。
其重点在军事、外交、机器制造以及与之直接相关的某些文教事业,他们提出“中学为体,西学为用”的主张,本质在于维护封建专制统治;并且洋务运动是在封建官僚主导下进行的,这些因素决定了他们不可能使中国走上富强道路。
洋务运动在当时的中国,其失败命运是不可防止的。
洋务运动失败的原因有客观原因,但主要是主观原因。
客观原因主要是西方列强并不希望中国富强,他们不会让中国掌握真正的先进技术。
洋务派聘请的一些洋匠利用中国官员不懂技术,进行敲诈和谋取暴利,使企业难以发展。
清政府内部的顽固派,仇视一切洋务,百般阻挠和破坏,使洋务运动步履维艰。
主观原因比较复杂些。
整个洋务运动缺乏一个健全、有力的领导核心,仅凭地方上几个热心洋务的总督、巡抚去搞,力量分散有限,难成大器。
洋务派官员自身的近代化修养不足,没有意识到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制度建设对其经济发展所起到的关键作用。
相反,洋务派企图靠单纯引进西方的先进技术和设备,而不彻底变革封建政治制度,试图在中国搞所谓的“中体西用”,即用中国的封建制度作容器,去盛载西方的先进技术,对两者的内在矛盾认识不足,因此必然导致失败。
晚清对社会现代化转型探索的失败,腐朽的封建专制制度固然是最根本的原因所在,但软弱平庸的领导核心也助长了这种制度的腐朽程度。
另外,洋务派本身的阶级局限性,决定了他们既是近代工业的创办者和经营者,同时也是其摧残者和破坏者,其封建衙门和官僚式的体制,必定会遏制洋务企业的发展。
洋务派企图靠单纯引进西方先进技术和设备,而不彻底改变封建制度就让国家富强起来,这是导致洋务运动失败的根本原因。
洋务运动的兴起与失败
19世纪60年代,在清政府镇压太平天国起义的过程中和第二次鸦片战争结束后兴起的洋务运动是封建统治阶级内部一部分比较开明的大官僚发起的一场自救运动。
洋务运动风行30年,中央以奕诉为首,地方以曾国藩、李鸿章、左宗棠、张之洞等为代表,以“自强”、“求富”为口号,其目的为“安内”、“御外”。
洋务运动因主张学习西方的武器装备科学技术引进了大量的工业设备,新的技术及文化、思想等,不可避免地给中国社会的发展带来了较大的冲击,促进了中国向近代化的进程尽管,最终它还是以失败结束,但它是洋务派努力地推进中国工业和国防近代化的一次有益的尝试,它对中国社会的进步具有明显的促进作用。
从国际环境来讲,外国资本主义的侵略,中国在两次鸦片战争中的失败,迫使统治阶级内部一部分人要求“自强”,从国内环境来说,农民起义的冲击,迫使清朝最高统治者允许洋务派兴办近代军事工业。
于是洋务运动就在第二次鸦片战争后兴起。
但是,洋务运动需要的是和平环境和统治集团的一致努力,而国际资本的不断侵略,又使洋务运动的倡导者们将精力和财力集中于军事,无力兴办更多的其他事业,从而限制了它的发展,使中国最终在甲午战争中失败。
就国内环境来讲,传统的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使洋务运动缺乏内在的新生活力。
政治上,统治集团内部的矛盾重重:一是顽固派的反对和最高统治者的限制;二是满汉矛盾给洋务运动以很大牵制。
洋务运动是在外国侵略者的炮声中启动的,是中国社会发展的产物。
因此,它的兴起既是维护、巩固封建统治的目的,又有明显的“制夷”、“御侮”的战略用意。
洋务运动促进政治的近代化外交的近代化中国经济的发展文化教育的近代化中国军队建设的近代化鸦片战争以前,清朝自诩为“天朝上国”,视他国为蛮夷,对外关系为番属朝贡,因而无需常设的外交机构,由礼部和理番院分管一部分属于外交性质的事物。
鸦片战争以后,被迫设立五口通商大臣,专门办理对外交涉事宜,有两广总督兼任。
第二次鸦片战争后,随着通商口岸的增多,和外国公使进京繁杂的外交事物迫切需要清政府建立一个中央外交机构。
洋务运动的失败及其影响1
洋务运动的失败及其影响洋务运动是在中国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面临着太平天国运动和义和团运动等内忧,及第二次鸦片战争结束后日本发展迅猛的外患的情况下兴起的。
但最后是以失败告终。
从其目的性分析,洋务派兴办洋务事业,一是为了镇压农民起义,二是为了抵御外来侵略,三是趁机发展本集团利益。
究其根本目的,还是为了挽救清政府的政治危机,维护并巩固封建统治。
洋务运动的思想特征集中体现在张之洞的“中体西用”论。
“中学为体,西学为用”就是在维持封建专制和传统思想的前提下实施“师夷之长”,洋务运动实现的只是封建制度下的暂时振兴。
洋务运动的推动者没有也不想去触动传统思想和封建统治,这里就存在着阶级局限的问题。
洋务运动的发起人和领导人都是封建统治阶级中的成员,他们大都是清皇朝的重臣,深受传统文化浸泡,他们的地位和思想决定了他们对清皇朝的封建传统的维护态度。
而且他们发起洋务运动,代表的是封建地主阶级,对内是希望通过技术来镇压农民,而并不是想富强中国。
另外,阶级性的狭隘思想使其对外的态度存在着矛盾,影响着运动的力度和尺度。
他们一方面想抵御外来侵略,另一方面倡导“师夷”时又迫于借助外界的技术,在外交活动中坚持“外须和戎”,对外妥协投降。
而在“师夷”过程中一味吸收却不知借鉴,生产工具时只懂模仿而不思考,整个洋务派仿佛只是西方科技在中国的生产机器。
当然,我们不可否认外部原因对洋务运动的影响。
清政府内部有着根深蒂固封建思想的顽固派,他们保守的落后思想使他们仇视一切洋务,因而顽固派百般阻挠和破坏洋务运动。
而西方列强实际并不希望中国富强,他们不会让中国掌握真正的先进技术,一些洋匠利用中国官员不懂技术进行敲诈勒索,谋取暴利,使中国企业难以发展。
但是,洋务运动失败的关键原因还是没有实现人民的思想解放。
决定人的行为是思想。
中国传统思想文化中虽有优秀的东西,但作为封建制度的主流意识形态,其本质是保守的,一个保守的民族几乎会抵制所有不同于传统的东西。
洋务运动的历史作用以及失败原因
• 特点:采用西方先进技术和设备进行生产, 生产出的产品除供给国家和军队使用外, 还投放到市场上,对外国资本主义经济势 力的扩张,客观上起到了一定的抵制作用。
性质:带有封建性的资本主义企业。
洋务运动的历史作用以及失败原因
历史作用
1 . 为了培养通晓洋务的人才,开办了一批新式学堂, 派出了最早的 官派留学生,翻译了一批西学籍,给当时的中国带来了新的知识, 使人们打开了眼界。
洋务派
代 表 人 物
奕 欣
——
顽固派
因循守旧 愚昧无知
仇视一切外国事物
幻想恢复“闭关锁国”
代
表
人
物
—
慈 禧 太 后
①以“自强”为口号创办军事工业; ②以“求富”为口号,创办民用工业; ③创办近代海军; ④创立新式学校,选送留学生。
特点:使用新式机器生产,出现了新的生产 力,带有资本主义的性质。但企业都是官 办的(用国家的经费由官吏来办理),由 封建官僚管理。产品由清政府分配给军队 使用。一个工厂形同一座衙门。
2. 洋务运动的洋务派继承了魏源师夷长技以制夷的思想,提出“自 强”“求富”的主张,通过所掌握的国家权力集中力量优先发展军事 工业,同时发展若干民用企业,在客观上对中国的早期工业和民族资 本主义的发展起了一定的促进作用
失败原因
1. 封建性:中国统治者一直自视为世界的中心,对外部世界缺乏了 解,采取了“闭关锁国”的错误政策
洋务运动的历史作用及失败原因
经过两次鸦片战争, 清政府的统治阶级对 如何解决一系列内忧 外患分裂成为[洋务派] 与[顽固派],洋务派主 张利用资本主义发展 的工商业手段来维护 清朝封建统治。
19世纪60年代至90 年代,洋务派在全国 各地掀起了「师夷长 技以自强」的改良运 动,即「洋务运动」。 其目的是:师夷长技 以制夷。
洋务运动失败原因影响及性质
洋务运动失败原因影响及性质中国落后的根源是在于社会政治制度的腐朽,“洋务运动”的各项内容及措施都只是治标不治本,只学习西方技术不改变落后的政治制度,不能实现中国富强。
失败原因主要是包括传统封建制度的弊端、缺乏完整的计划、主事者识见不足、守旧人士的反对、官僚政风的败坏等。
洋务运动中,洋务派虽然自我标榜“自强新政”,但由于他们都是封建传统思想的卫道者,根本无意于学习资本主义的政治经济制度。
洋务派只主张学习西方技术,极力反对对封建思想和封建制度进行任何形式的变革,只是徘徊在封建王国的藩篱中自认为有所新创而洋洋得意,所以最终也没能在外国侵略者面前表现出“自强”、“中兴”。
相反,在列强侵略势力的进攻下,这些封建思想的卫道者们所举行的“壮举”迅速归于失败。
1、对近代经济的影响洋务运动兴办军事工业的过程中,最难解决的问题就是资金、原料、交通等方面的问题,于是在“自强”口号兴办军事工业之后,洋务派又在“求富”口号之后开始兴办民用企业,着重点在于采矿、冶炼、航运、铁路等一系列配合军事工业的项目。
2、对近代政治的影响洋务运动的创办者自身的封建性和腐朽性导致了洋务运动的失败,而洋务运动的失败使中国近代化过程中其他的有志之士看到了洋务运动的缺陷,刺激了中国近代化的进程。
3、对近代文化的影响洋务运动是近代教育的开端。
要开始洋务运动,兴办洋务就必须要有精通洋务的人才,但是中国传统的科举制教育却远远无法满足洋务运动对人才的需要。
因此兴办新式学堂,派遣留学生,就成了洋务运动进行下去的一项总要的举措。
洋务运动是清朝封建统治阶级中的洋务派为了维护清朝的封建统治而实行的一场自救改革运动,即具有进步性,也具有落后保守性。
感谢您的阅读,祝您生活愉快。
如何认识洋务运动的性质和失败的原因教训
如何认识洋务运动的性质和失败的原因教训导言洋务运动是中国近现代历史上一个重要的尝试,旨在引进西方先进的科学技术和管理方法,以增强国家的实力。
然而,尽管在一些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果,洋务运动最终以失败告终。
本文将从洋务运动的性质和失败的原因教训两个方面,探讨认识洋务运动。
一、洋务运动的性质洋务运动发生于19世纪末20世纪初的中国,它是在中国遭受列强侵略的背景下,吸收西方科学技术和管理方法的一系列努力。
该运动始于甲午战争后,有着复兴国家的强烈愿望。
1. 引进科学技术与管理方法洋务运动的主要目标是通过引进西方的科学技术和管理方法,来增强国家的实力。
在这一时期,西方列强崛起,科学技术和工业手段对国家实力的提升起到了关键的作用。
因此,中国政府决定借鉴西方的先进经验来加速国家的现代化进程。
2. 加强军事实力与国防能力洋务运动致力于加强中国的军事实力和国防能力,以此来对抗列强侵略。
中国在甲午战争后遭受了严重的打击,这使得国家意识到必须重视军事和国防建设。
洋务运动为此提供了一个机会,通过引进西方军事技术和训练方法,来加强国家的防御能力。
3. 推动国家现代化进程洋务运动不仅仅关注科学技术和军事实力的引进,它还注重推动国家的现代化进程。
运动期间,中国尝试引进西方的法律制度、铁路、邮政、矿产开发等,以加速国家的经济和社会发展。
二、洋务运动的失败原因尽管洋务运动在一些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最终以失败而告终。
以下是导致洋务运动失败的主要原因:1. 传统观念的束缚中国在洋务运动期间依然受到传统观念的束缚。
尽管一些进步的思想和理念被引进,但中国大部分人民仍然秉持传统观念和习俗。
这使得西方的科学技术和管理方法无法被充分理解和利用,导致了实施时的困难和阻力。
2. 外部压力和干涉洋务运动发生在列强侵略的背景下,中国的政治和经济环境十分脆弱。
列强在各个方面对中国施加压力和干涉,使得洋务运动面临巨大的阻力和挑战。
列强的干涉不仅使得洋务运动的推动受到限制,也加剧了中国社会的动荡和分裂,削弱了运动的推进力度。
清朝洋务运动的影响与历史意义
清朝洋务运动的影响与历史意义清朝洋务运动,是中国近代历史上一次具有深远影响的现代化尝试。
它的实施期间持续了20年,从1860年代中旬至1880年代中期,经历了两位圆明园主持重要时期。
这场运动促进了中国政治、经济、文化等领域的崭新变革,也为中国社会的现代化进程开创了道路。
洋务运动产生的因素是多重的。
从国际方面来看,19世纪中叶,欧美列强侵略中国的压力日益加重,清政府多次失败,经济也日趋衰落。
从国内方面来看,中国的科技、工业、军事、生产等方面与欧美等发达国家有很大差距,战争与灾荒间断不停,社会动荡不安。
鉴于这些因素,洋务运动也被认为是尝试弥补国内外差距,挽救中国经济和政治危局的一种努力。
总的来说,洋务运动的主要目的是强化军备,提高国家实力,改善经济,实行现代化重构。
这场运动包括了很多内容和措施,如引进外国顾问、兴办新式工业、改革水利、地理、文教等领域、围绕现代化与西化的陈述和辩论等等。
其中,洋务学堂、洋务局、李鸿章、张之洞等人的才干都对中国现代化的实现步入贡献。
从历史意义的角度来看,洋务运动是中国改革的开始之一。
它让清政府逐渐了解到了西方列强的武器和科技优势,灌输了一些现代化思想和方法,让清朝走向了对外开放和现代化。
洋务运动的成果也不容小觑,新潮的制造业和现代化军队不仅增强了国家实力,也为中国的社会进程打下了基础。
当然,洋务运动也存在一些缺陷和问题。
一方面,洋务运动注重引进西方文化,除了一些好的方面外,也受到了西方帝国主义文化的影响,并产生了帝国主义文化和国内文化不兼容的问题;另一方面,洋务运动也没有完全实现自给自足,铁路、矿业等重要基础设施建设缺乏保障,在工业银行失败和资金流出等方面也不可避免地受到问题影响。
一方面,预示了中国恢复自主和底层的力量,推动了现代中国的工业化进程;另一方面,也让中国逐渐认识到,强国才有话语权,与世界接轨才有所发言权。
从中国历史的长远来看,洋务运动作为一个现代化的开端,对于中国朝向现代化社会的建设和发展,具有非常重要的历史意义。
洋务运动的积极影响和局限性
洋务运动的积极影响和局限性在19 世纪60 年代至90 年代,清朝统治集团内部的一些有识之士,为了挽救国家的危亡,主张学习西方先进技术,掀起了一场轰轰烈烈的洋务运动。
这场运动对中国近代化的进程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但同时也存在着不可忽视的局限性。
洋务运动的积极影响是多方面的。
首先,洋务运动推动了中国近代工业的发展。
洋务派创办了一批近代军事工业和民用工业,如江南制造总局、福州船政局、轮船招商局等。
这些企业引进了西方先进的生产技术和设备,采用了机器生产,提高了生产效率,开启了中国近代工业发展的先河。
同时,这些企业的创办也培养了一批技术工人和管理人才,为中国近代工业的进一步发展奠定了基础。
其次,洋务运动促进了中国教育的近代化。
为了培养适应近代工业发展的人才,洋务派创办了一些新式学堂,如京师同文馆、福州船政学堂等。
这些学堂开设了外语、数学、物理、化学、天文等课程,传授西方的科学知识和技术,打破了传统的科举教育模式,培养了一批具有近代知识和技能的人才。
此外,洋务派还派遣留学生出国深造,他们在国外学习先进的科学技术和管理经验,回国后为中国的近代化建设做出了重要贡献。
再者,洋务运动加强了国防力量。
洋务派创办的近代军事工业,生产了枪炮、弹药、军舰等武器装备,提高了清军的装备水平。
同时,洋务派还建立了近代化的海军,如北洋水师、南洋水师和福建水师,增强了中国的海防力量。
虽然在甲午战争中,北洋水师全军覆没,但洋务运动在一定时期内还是起到了抵御外敌入侵的作用。
此外,洋务运动在一定程度上刺激了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
洋务派创办的民用工业,采用了官督商办、官商合办等形式,吸引了一些私人资本的投入。
这些民用工业的发展,为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创造了条件。
同时,洋务运动中引进的西方先进技术和管理经验,也为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提供了借鉴。
然而,洋务运动也存在着明显的局限性。
其一,洋务运动的根本目的是维护清朝的封建统治,而不是改变中国社会的性质。
洋务运动的结果及意义
洋务运动的结果及意义
洋务运动结果
甲午中日战争中,北洋海军全军覆没,标志着清朝海军实力的完全丧失,也标志着35年的洋务运动宣告破产。
洋务运动历史意义
●在洋务运动中,中国建设了近代第一批机器生产的兵工厂、造船厂、冶炼厂、纺织厂以及煤、铁矿;创办了第一个轮船公司;铺设了第一条电线和铁路;建立了第一支近代海军舰队;开办了第一批外语、科技学校;派遣了第一批留学生;翻译了第一批科技书籍;培养出第一代科技和管理人才。
●北洋海军的建立,是洋务运动军事方面的最高成果之一。
随着军事工业的创办,洋务派认识到,强大的国防基础在于整个国家经济的发展,要求能源、钢铁等工业与之配套。
李鸿章在上海建立了轮船招商局。
这是洋务派创办的第一个民用企业。
左宗棠创办兰州织呢局,成为中国近代纺织工业的鼻祖。
在洋务运动的推动下,中国的民用工业得到了迅速发展,奠定了中国近代化工业的基础。
●洋务运动的军事自强,使中国军队以近代新式武器装备投入反对日本侵略的甲午战争。
开始了中国军队的近代化进程。
●在洋务派的倡导下,动摇了中国几千年文明中“重农轻商”的概念,促使中国近代经济、资本主义的发展,使资本主义经济成分在社会经济中明显增长,对中国近代企业、民族资本主义的诞生、发展具有重大意义,刺激了中国近代化的进程。
洋务运动的积极影响和局限性
洋务运动的积极影响和局限性19 世纪 60 年代至 90 年代,清朝统治集团内部的一些有识之士,为了挽救清朝的统治危机,主张学习西方先进技术,掀起了一场轰轰烈烈的“师夷长技以自强”的洋务运动。
这场运动对中国近代化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既有积极的一面,也存在着不可忽视的局限性。
洋务运动的积极影响首先体现在它开启了中国近代工业的先河。
在洋务派的倡导下,中国陆续创办了一批近代工业企业,如江南制造总局、福州船政局、天津机器局等。
这些企业引进了西方先进的生产技术和设备,采用了近代化的生产方式,培养了一批近代产业工人,为中国近代工业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洋务运动推动了中国近代教育的发展。
为了培养适应近代工业和军事需要的人才,洋务派创办了一批新式学堂,如京师同文馆、福州船政学堂等。
这些学堂开设了外语、数学、物理、化学、天文、航海等课程,打破了传统的教育模式,传播了西方的科学文化知识,培养了一批具有近代知识和技能的人才。
洋务运动促进了中国近代军事的近代化。
洋务派创建了近代化的海军,如北洋水师、南洋水师和福建水师。
他们购置了先进的军舰,建立了海军基地,培养了海军人才,使中国海军的实力得到了一定程度的提升。
同时,洋务派还创办了近代军事工业,生产枪炮、弹药、军舰等武器装备,提高了中国军队的装备水平。
洋务运动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
洋务派创办的近代工业企业,在经营管理上采取了资本主义的方式,客观上为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创造了条件。
一些民办企业也在洋务运动的影响下逐渐兴起,如上海发昌机器厂、广东继昌隆缫丝厂等,这些企业为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积累了经验。
然而,洋务运动也存在着明显的局限性。
洋务运动的根本目的是维护清朝的封建统治,而不是改变中国社会的根本制度。
洋务派企图在不触动封建制度的前提下,通过学习西方先进技术来实现自强求富,这是不可能实现的。
洋务派在学习西方的过程中,存在着严重的片面性。
他们只注重引进西方的先进技术和设备,而忽视了对西方政治制度和思想文化的学习。
洋务运动的历史作业及失败
洋务运动的历史作业及失败洋务运动是指中国晚清时期(19世纪末至20世纪初)的一场尝试引进西方先进技术和管理制度的改革运动。
这场运动起源于中国在与西方列强的战争中所遭受的挫折和屈辱感,国人开始意识到自身的落后,并试图通过学习西方的科学技术和工业制度来改变中国的现状。
洋务运动的历史作业可以追溯到19世纪60年代,当时中国政府开始筹建洋务机构并引进外国专家来传授先进的科学技术。
在这一时期,洋务运动主要集中在军事、工业和教育领域。
在军事方面,洋务运动推动了中国军队的现代化。
通过引进西方的武器装备和军事训练方法,中国军队的实力得到了一定程度的提升。
例如,洋务运动中成立的北洋舰队在中国海军发展中起到了重要作用。
在工业方面,洋务运动试图引进西方的工业制度和技术,以促进中国的工业化进程。
中国政府成立了一系列的洋务工厂和机构,用于生产和研发先进的机器和设备。
这些工厂和机构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中国的工业化,但受到了许多限制和困难,最终未能取得预期的成果。
在教育方面,洋务运动致力于推动中国教育的现代化。
洋务运动中成立了一些学校和研究机构,引进了西方的教育理念和学科体系。
这些举措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中国教育的发展,为后来的教育改革奠定了基础。
然而,洋务运动最终以失败告终。
失败的原因可以归结为几个方面。
洋务运动在引进西方技术和管理制度的同时,未能解决中国社会、经济和政治体制上的根本问题。
中国的封建社会结构和旧有的政治体制对洋务运动的发展构成了巨大的阻力。
洋务运动中的一些机构和工厂受到了腐败和管理不善的困扰。
由于缺乏有效的监督和管理机制,一些洋务机构陷入了腐败、浪费和内部纷争的困境,导致运动的整体效果不佳。
洋务运动还受到了西方列强的打压和限制。
西方列强对中国的技术和工业发展保持着高度警惕,通过种种手段限制中国的工业化进程,使中国难以在洋务运动中取得真正的突破。
洋务运动在一定程度上也受到了中国传统文化的束缚。
中国传统文化对西方科学技术的接受和应用存在着一定的障碍,这也限制了洋务运动的发展。
洋务运动的得与失
思考与研讨:
结合所学知识, 谈谈你对洋务运动的 认识与评价,以及通 过洋务运动失败的历 史教训,我们可以从 中得到哪些启示?
四、洋务运动的评价
一方面,这场改良运动的最终目的是维护清王朝的 封建专制统治,因此没有也不可能改变当时的政治制度, 西学中体的实验不可说失败但终不成功。伴随甲午烽烟 的散去,同光中兴如昙花一现,短暂盛开后终于凋零。 而中国从此丢失了成为近代强国的最后一张船票,在之 后百年苦难的挣扎中越陷越深。 但另一方面,洋务运动确有抵制外国侵略的一面。 从倾向性看,洋务派反对盲目排外,主张学习西方先进 科学技术,既顺应发展了“新思想”,又对后来的资产 阶级维新思想产生了重要影响。从客观效果看,洋务运 动虽然没有使中国走上富强道路,但对外国资本主义的 经济侵略起了一定的抵制作用,为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 产生起了诱导作用,是中国从传统手工生产发展到大机 器生产的转折点,发展了中国近代的军事和教育,在整 体上促进了中国民主革命和近代化的进程。
局限性表现的三个方面
浓厚的封建性 明显的对外依赖性
严重的腐朽性
(一)洋务运动具有浓厚的封建性
在不触动腐朽的封 建制度的前提下,洋务 派试图利用西方资本主 义的某些长处来维护封 建专制统治,这种手段 和基础的矛盾,使洋务 运动注定是不可能成功 的。同时,洋务运动处 处受到顽固派的阻挠和 破坏,从而加大了洋务 运动开展的阻力。
洋务派所创办的一些新式企业虽然具有一定的 资本主义性质,但其管理上仍然是封建衙门式的。洋 务派所创办的军事工业完全由官方控制,经营不讲效 益,造出的枪炮、轮船往往质量低下。即使是官商合 办和官督商办的民用企业,其管理也是政府“专派大 员,用人理财悉听调度”,商人没有发言权,还要承 担企业亏损。贪污腐化、营私舞弊、机构臃肿、冗员 充斥等各种封建官场的陋习,被大量扩散到所有近代 企业之中,致使企业内部弊窦丛生、效益低下,发展 受到严重阻碍。
清末洋务运动的得失成败
清末洋务运动的得失成败编辑整理:尊敬的读者朋友们:这里是精品文档编辑中心,本文档内容是由我和我的同事精心编辑整理后发布的,发布之前我们对文中内容进行仔细校对,但是难免会有疏漏的地方,但是任然希望(清末洋务运动的得失成败)的内容能够给您的工作和学习带来便利。
同时也真诚的希望收到您的建议和反馈,这将是我们进步的源泉,前进的动力。
本文可编辑可修改,如果觉得对您有帮助请收藏以便随时查阅,最后祝您生活愉快业绩进步,以下为清末洋务运动的得失成败的全部内容。
清末洋务运动的得失成败抗美援朝战争中有一场著名的战役——上甘岭战役,在这场战役中,江西萍乡煤矿工人出身的我国开国少将王耀南将军运用坑道掘进和爆破技术解决了上甘岭的防空问题,对上甘岭战役的胜利起到了极其重要的作用。
但很少有人知道,王耀南将军一身扎实的坑道掘进和爆破技术居然和一百多年前的一场“运动"颇具渊源。
清朝末年,经过两次鸦片战争的失败,以及太平天国的打击,清朝的一部分官僚开始认识到西方坚船利炮的威力,这部分官僚为了解除内忧外患,实现富国强兵以维护清朝统治,开始学习西方文化及先进的技术,引进西方军事装备、机器生产和科学技术,这部分官僚被称为洋务派,而由洋务派牵起的这一场以维护清朝统治为目的的自救运动则被称为洋务运动。
第二次鸦片战争结束后不久,因为清政府用领土,主权以及一系列经贸特权暂时填补了外国侵略者的肚子,国内的农民战争也进入低潮,因而呈现了暂时“稳定”的局面,而这一“和局”则为洋务运动的启动和发展提供了有利条件.于是在19世纪60年代,中央以奕䜣、奕譞为代表,地方上以曾国藩、左宗棠、李鸿章为代表的洋务派在全国迅速掀起以“自强"为口号的洋务运动。
此后的35年间,洋务派创立新型企业、开创报刊、开办新式学堂、选派留学生、翻译书籍、修建铁路,洋务运动从60年代的兴起,到70年代的奋进,再到80年代的深化,从“自强”到“求富",可谓轰轰烈烈。
洋务运动成功与失败
一、成功与失败“洋务运动……从19世纪60年代初开始包括它的尾声在内,共经历了40年之久。
18*95年到1901年应是洋务运动的尾声。
”为什么我认为18*95年到1901年是洋务运动的尾声呢?多年来学术界谈起洋务运动,总是习惯他说它“失败”,或者说是“破产”、“彻底破产”等等。
他们以什么作根据这样说的?无非是洋务运动搞了几十年,但甲午战争中被打得大败,这不是洋务运动失败或彻底破产的标志吗?!诚然,清政府在甲午战争中的失败,在一定意义上说,也是洋务运动的失败,但二者不能划等号,即不能说甲午战争的失败,即等于洋务运动的失败或彻底破产。
因为如果那样认识的话,那就是洋务运动没有“成功”之处可言了。
事实上,按照本书各章节所述,洋务运动成功之处是很多的,从全局看,甚至可以说“成功”多于“失败”。
在洋务运动过程中,不断有成功也随时有失败,这无论从具体某一企业、事件或从带总体性的方针路线看均是如此。
历史学家评价历史事件或者是战争,说它们胜利与失败、成功与破产,是从政治路线和目的等方面说的,是将事件置于历史长河规律中考虑的,离开“目的”、离开“规律”来谈成功、失败就没有准则了。
现从这两个方面对洋务运动的成功与失败进行考察。
先从洋务运动的目的方面论述。
洋务派官僚兴办洋务运动的动机和目的,已为学术界的人们所熟知,那就是:为了拯救清王朝的垂危统治,引进和学习西方先进科学技术首先是军事技术,以便将“心腹之害”的太平天国为代表的人民革命运动镇压下去,然后在逐渐富强起来的过程中抵御外侮战胜侵略者。
很明显,目的是富强起来,既将人民革命镇压下去,又战胜侵略者,以拯救清朝统治;其手段是使用西方先进科学技术建立新式武装并发展近代工商业。
除镇压人民革命是反动的之外,其他一些目的不为不善。
问题是这些目的达到了没有?达到多少?答复是肯定与否定参半。
清政府运用外国资本主义的新式枪炮将太平军、捻军和回民等少数民族起义镇压下去,维护和暂时稳定了统治地位,史称“同治中兴”是有一定道理的,这就是说它的这一目的达到了。
如何评价洋务运动
如何评价洋务运动⒈性质:它是一场由地主阶级领导的向西方学习的旨在维护封建统治的自救运动。
⒉历史影响:⑴积极方面:①引进了一些西方先进技术和先进设备,培养了一批初步掌握近代科技的知识分子和技术工人;有利于中国生产技术的进步。
②创办近代企业,对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起了刺激作用,顺应了世界发展潮流;3 派遣留学生和设立新式学校,有利于培养一批近代实用人才,有利于中国教育的改革和发展4 购买或生产的一批武器装备了清军,在一定程度上增强了国防力量。
③在一定程度上抵制了外国经济势力的扩张;④开启了中国军事、经济、教育近代化。
⑵消极方面:它没有使中国走上富强的道路,没有改变中国继续沦为“两半社会”的命运。
①由清朝官府举办其目的是为了维护清朝统治。
洋务派创办的企业管理腐朽,生产效率低下②军事工业主要是为了镇压人民革命,而不能为国求强;③民用工业是为了解决军事工业的困难,不能为社会求富;④在很大程度上被洋人利用控制;⑤经营管理腐败。
⒊认识:①改革既需魄力也需毅力。
②改革既要布新更要除旧。
③改革成功必须以国家民族的独立为首要前提,以优越的社会制度为保障。
(中国近代化必须在取得民族独立和推翻封建制度的基础上才能实现。
)洋务运动对我国社会生产力的发展是起着促进还是阻碍的作用?我们认为:虽有促进的一面,但主要是阻碍。
洋务运动是围绕着以“求强”为目的的军事方面和以“求富”为目的的经济方面而展开的。
在“求强”的阶段,洋务派以维护封建统治、镇压人民革命为目的,创办了一批近代军事工业。
这些军事工业对国民经济毫无裨益,对社会生产力的发展起着阻碍作用。
十九世纪七十年代开始,洋务派举办了一批工矿交通企业。
这些企业以赚取利润为目的,使用机器从事商品生产,在中国土地上出现了一点新的资本主义生产力。
但是洋务派之所以创办这些企业,是出于军事工业对原料、燃料和经费的需要。
当时中国社会发展的进程,已经使资本主义所有制形式的出现,成为不可避免的历史潮流,洋务派在外国侵略中国的过程中,不但“渐知泰西火器之利”,而且发现廉价的棉纺织品,精巧的机器,便捷的轮船以及煤铁之利,是裕财政、浚饷源的捷径,于是从巩固封建统治出发,举办了工矿交通企业以“求富”。
洋务运动的得与失
洋务运动的得与失
缺乏整体规划和系统性的改革
洋务运动缺乏整体规划和系统性的改革,各个企业之间的协调和配合不够,导致资源 的浪费和重复建设。同时,洋务运动在引进西方技术的同时,也未能同时推动社会制 度的变革和思想观念的更新,这也是洋务运动失败的重要原因之一
官僚主义和腐败问题严重
洋务运动中存在着严重的官僚主义和腐败问题,这些问题导致了资源的浪费和管理的 混乱。一些官员为了个人私利,甚至不惜损害国家和人民的利益,这也加剧了洋务运 动的失败
对西方文化的认知存在偏差
洋务派在引进西方技术的同时,对西方文化的认知存在偏差。他们往往只看到了西方 技术的先进性,而忽略了西方文化的本质和精神内涵。这种对西方文化的认知偏差导 致了对自身文化的不自信和对西方文化的过度崇拜
洋务运动的得与失
对当代的启示
洋务运动的历史经验教训对于当代中国的发展也有着重要的启示 坚持自主创新和技术自立:在当代国际竞争中,技术自主创新是国家发展的重 要保障。我们应该在引进国外先进技术的基础上,加强自主创新和技术自立, 提高自身的核心竞争力
4
促进了中西文化的交 流:洋务运动期间, 中国派遣了大量的留 学生前往西方国家学 习,这些留学生回国 后带来了西方的文化 和技术,对于促进中 西文化的交流和融合 具有积极的意义
5
提供了重要的历史经验 教训:洋务运动的失败 提供了重要的历史经验 教训,使人们认识到实 现中国的现代化不能仅 仅依靠引进西方技术和 管理经验,更需要推动 社会制度的变革和思想 观念的更新
洋务运动的得与失
洋务运动的主要内容
洋务运动的主要内容是引进西方技术、发展 民族工业、加强军事建设等。洋务派认为, 中国要富强起来,就必须学习西方的先进技 术和管理经验,发展自己的民族工业。他们 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包括引进外国资本、发 展轻工业、推广机器制造等。这些措施虽然 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最终未能实现中国的 现代化
洋务运动及其影响
洋务运动及其影响
第二次鸦片战争后,清朝面临着内忧外患的局面。
当时,统治集团内部一些较为开明的官员,如李鸿章、左宗棠、曾国藩等,主张利用西方先进生产技术,强兵富国,摆脱困境,维护清朝统治。
于是,以“师夷长技以自强”为口号的洋务运动发展起来了。
洋务运动迈出了中国近代化的第一步,创办了近代军事工业和民用工业。
其中,江南制造局、福州船政局、安庆内军械所、轮船招商局、开平矿务局等都是其重要成果。
除此以外,洋务运动在教育、军事、外交上也取得了不少成就:教育上,派遣留学生,设立京师同文馆,开办新式学堂;军事上,创建新式军队,创建了北洋海军、南洋海军、福建水师三大军队;外交上,采取了新的外交政策,提出了修改条约、收回利权的主张。
洋务运动引进了西方一些近代先进技术,培养了一批科技人才,不但刺激了中国资本主义的发展,而且在一定程度上抵制了外国的经济侵略和推动了自
然经济的瓦解。
但是,洋务运动没有使中国走上富强道路。
甲午中日战争,北洋舰队全军覆没,宣告了洋务运动的破产。
我认为,不触动封建制度,布新而不除旧,是洋务运动失败的根本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