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症肌无力的病因病机及辨证论治探讨
中医治疗重症肌无力的探讨
中医治疗重症肌无力的探讨重症肌无力(Myasthenia Gravis,MG)是一种自身免疫性疾病,主要特征是肌肉疲劳和无力。
目前临床上主要采用西药治疗,如胆碱酯酶抑制剂、免疫抑制剂、静脉免疫球蛋白等,但这些治疗方法存在一定的副作用和局限性。
因此,一些患者和医生开始关注中医治疗重症肌无力的可能性。
本文将探讨中医治疗重症肌无力的理论和实践。
一、中医理论认识重症肌无力中医认为,重症肌无力的发生与肝肾不足、脾胃虚弱、气血不足等多种因素有关。
肝肾不足是指肝肾精气亏虚,影响了脾胃的营卫功能。
脾胃虚弱是指脾胃气血虚弱,影响了肺脾肾三藏的功能。
气血不足是指全身气血不足,导致脏腑功能失调,血瘀络阻。
这些因素导致了气血运行不畅,营卫失调,从而引发了肌肉疲劳和无力。
二、中医治疗重症肌无力的方法中医治疗重症肌无力的方法主要包括中药、针灸、推拿等多种疗法。
1. 中药治疗中药治疗重症肌无力的原则是益气固脱、缓解症状、调整全身气血。
常用的中药有补中益气汤、六君子汤、四神汤等。
这些方剂能够增强体力,缓解肌肉疲劳和无力,改善身体状况。
2. 针灸治疗针灸治疗重症肌无力的主要作用是激活经络、通畅气血、调和阴阳。
常用的针灸方法有三阴交、足三里、大椎穴等。
这些穴位能够激发机体内在的自我修复能力,促进气血运行,改善肌肉功能。
三、中医治疗存在的问题和不足中医治疗重症肌无力的疗效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如病情的严重程度、治疗方法的选择、治疗的耐心和坚信等。
同时,中医治疗也存在一些问题和不足:1. 疗效不稳定中医治疗重症肌无力的疗效往往不如西药治疗稳定,因为中医治疗涉及到多个方面的调整,需要长时间的治疗过程。
2. 需要较高的治疗技术中医治疗重症肌无力需要医生具备较高的中医诊断和治疗技术,但目前大多数医院中医科的人员水平参差不齐,影响了治疗效果。
3. 建议结合西药治疗中医治疗重症肌无力需要结合西药治疗,但西药的副作用可能会影响中医治疗的疗效。
四、总结中医治疗重症肌无力是一种比较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但需要结合病人的具体情况进行调整,治疗时间较长,需要病人和医生的共同努力。
中医治疗重症肌无力的探讨
中医治疗重症肌无力的探讨重症肌无力(Myasthenia Gravis,MG)是一种慢性、进展性、自身免疫性疾病,其临床特征是重症肌无力和易疲劳。
目前西方医学多采用神经免疫抑制剂和胆碱酯酶抑制剂来治疗MG,但长期使用这些药物可能会带来一系列副作用。
因此,寻找一种治疗MG的非药物治疗方法愈发重要,中医治疗重症肌无力的探讨正是探索这条途径。
首先,中医治疗重症肌无力强调的是治疗原因,强调综合治疗。
中医理论认为重症肌无力是由脏腑失调和气血瘀滞所引起的。
因此,在治疗中,应不仅关注病症表现,更应重视病因病机的调理。
治疗过程需要针对不同病期阶段,采取不同的中医治疗方案,包括针灸、推拿、中药等治疗手段。
针灸是中医治疗重症肌无力的一种有效方法。
针灸能通过改善神经肌肉传导,促进机体气血运行,调节免疫系统等多种机制来起到治疗作用。
其中足三里穴是针灸治疗MG的主要穴位,因为它具有补益气血、调理脏腑和强壮人体抵抗力等功效。
此外,其他穴位如合谷穴、阳陵泉穴、内关穴等也都可以通过不同的作用途径来改善病情。
推拿也是中医治疗重症肌无力的重要治疗手段之一。
推拿主要是通过手法的刺激来改善病人的气血状况,并对机体神经活动起到调节作用。
此外,推拿还可以通过改变病人的姿势、调整病人的呼吸方式等多种途径起到改善病情的作用。
中药也是中医治疗重症肌无力的一种重要手段。
中药具有用药温和、副作用小、长期使用不易产生耐药性等优点。
常用的中药包括黄芪、人参、熟地、当归、枸杞等,它们都能通过不同的途径起到调理气血、强壮机体、协调脏腑等作用。
总之,中医治疗重症肌无力的探讨意义重大。
中医在治疗MG方面,通过综合治疗、以人为本的思想,以及原因病机的调理等,为病人带来了更广阔的治疗选择。
当然,中医与西医的结合也是治疗MG的最佳选择,以取得更理想的治疗效果。
中医如何诊断治疗重症肌无力
中医如何诊断治疗重症肌无力引言重症肌无力(Myasthenia Gravis,简称MG)是一种神经肌肉传导功能障碍性疾病,主要特征是骨骼肌无力和易疲劳,在中医中归属于“虚证”。
临床症状重症肌无力的主要症状表现为肌肉无力和易疲劳。
常见表现有:1.运动无力:患者进行日常活动或运动时出现异常疲劳和无力感,例如说话困难、眼睑下垂等。
2.患者的症状在早晨较轻,白天逐渐加重,晚上达到高峰。
3.长时间保持肌肉收缩时,疲劳程度增加。
4.睡眠或休息后肌肉力量会稍有恢复。
中医诊断中医诊断重症肌无力的关键是准确判断病机,并结合临床表现进行辨证施治。
中医诊断重症肌无力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1.病因辨证:包括遗传因素、免疫功能失调等,中医主张“先辨因,再辨证”,辨别病因对治疗具有重要意义。
2.虚实辨证:一般情况下,重症肌无力属于虚证,但也可能伴有实证,此时需结合具体症状进行辨证。
3.气血辨证:肌无力属于中医的“气血两虚”范畴,气虚主要表现为肢体无力、语声低弱等,血虚则表现为面色苍白、舌质淡白等。
中医治疗中医治疗重症肌无力的目标是扶正祛邪,改善气血营养,增强肌肉功能。
常用的治疗方法包括:1.益气固表法:主要是通过调节气血,增强机体抵抗力,扶正固表,以达到治疗的目的。
常用的中药包括黄芪、党参等,同时辅以适当的针灸疗法。
2.活血化瘀法:适用于气血瘀滞证,常用的中药有丹参、川芎等,可配合拔罐、刮痧等辅助治疗。
3.调理脾胃法:强调脾胃调理,以提高消化吸收功能,常用的中药包括党参、白术等,可辅以适量的艾灸治疗。
中医辨证治疗根据患者具体病情和辨证论治理论,中医将重症肌无力分为以下几种证型,并针对不同证型进行辨证施治:1.气虚血瘀证:主要症状为四肢乏力、心悸气短,舌淡苔白或有瘀点,常用的中药包括少腹逐瘀汤等,可辅以艾灸、拔罐等治疗。
2.脾虚湿阻证:主要症状为肌肉无力,舌质淡薄,苔腻厚,常用的中药包括参苓白术散等,可辅以温针治疗。
3.心脾两虚证:主要症状为肌肉无力,心悸气短,舌淡苔薄白,常用的中药包括参苓白术散等,可辅以针灸调理。
从中医五脏论述重症肌无力
从中医五脏论述重症肌无力重症肌无力(Myasthenia Gravis,MG)是一种罕见的自身免疫性疾病,主要表现为肌肉疲劳和无力。
这种疾病可以影响体内任何肌肉,包括眼部肌肉、面部肌肉、呼吸肌肉和四肢肌肉。
中医五脏学说认为,人体的生理功能受五脏的影响,而重症肌无力也可以从五脏的角度来分析和论述。
中医五脏包括心、肝、脾、肺、肾,每个脏腑都有其独特的生理功能和对应的病理变化。
在重症肌无力的病理过程中,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对其进行中医五脏的论述:1. 心脏心脏在中医学里是主管血脉的重要脏腑,掌管情志,与舌、面、脉等有密切联系。
在重症肌无力患者中,由于肌肉无力导致呼吸困难等症状,患者内心焦虑,情志不畅,久而久之可能出现心悸、失眠、神疲等心脏相关症状。
中医治疗上可考虑调整情志,舒肝健脾、疏肝理气,使患者情志平和,有助于缓解症状。
2. 肝脏肝主疏泄,与经脉相表里,肌肉的弹性和紧张度与肝脏有密切关系。
在重症肌无力中,肌肉的无力疲劳与肝气郁结有一定的关联,常见的肌肉疲劳、无力也可能与肝脏疾病有关。
中医治疗上可采用疏肝理气、活血化瘀的方法,通过舒肝理气、活血祛瘀,改善肝气郁结的状况,有助于舒缓症状。
3. 脾脏脾主运化,主要功能是运输水谷精微,控制水湿,肌肉的供应与能量来源与脾脏密切相关。
在重症肌无力中,肌肉的疲劳和无力可能与脾胃功能减退有关,患者常表现为消化不良、腹泻腹胀等症状。
中医治疗上可通过健脾益气、化湿利水的方法,改善脾胃功能,提高肌肉的能量供应,有助于改善症状。
4. 肺脏肺脏主宰呼吸,控制肌肉的气机运行和体表肌肉的活动,对重症肌无力患者的呼吸困难有着重要影响。
在病理过程中,患者可能呈现肺气不足、气短等症状,可使用中医的呼吸调理术,如安神定喘、通窍开竅,以调节呼吸、安神定志,有助于改善呼吸状况。
5. 肾脏肾脏主藏精,生殖、生长等功能,对肌肉的生长发育和养护有重要的作用,肌肉无力的症状可能与肾气亏虚有关。
肾脏的精气不足,可导致肌肉疲劳、无力等症状。
治疗重症肌无力的中医辨证及现代研究方法概述
治疗重症肌无力的中医辨证及现代研究方法概述本文从中医病名、病机、辨证论治等方面对中医治疗重症肌无力的临床研究进行总结,中醫各家对于重症肌无力的中医病机、辨证论治等各有其独到的见解,但大多是从脾胃、脾肾及肝肾着手治疗为主,方药大多用补中益气汤加减,并在临床探索中形成了许多验方。
采用针灸疗法及中西医结合治疗者也不在少数。
中医药治疗重症肌无力前景广阔,但也存在一些问题有待进一步深入研究,希望广大临床研究者继续探索利用医学信息学科的现代化研究方法,对现有临床数据进行临床治疗知识的挖掘和整理,提高重症肌无力的诊治水平。
标签:重症肌无力;中医辨证;研究重症肌无力(Myasthemina Gravis,MG)属临床疑难杂病,具有病情反复、疗程长、治疗棘手等特点,现代医学对于重症肌无力的研究已经有很多,许多学者及专家对于重症肌无力的病变部位、致病因素及发病机制等相关问题进行了分析研究,也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但是重症肌无力的治疗仍然是世界性的难题,中医药治疗重症肌无力有着独特的理论体系,许多医家及学者经反复实践总结,积累了丰富的理论及临证经验。
如何借鉴当前医学信息学交叉学科研究领域的最新方法及成功案例,对这些知识和经验进行挖掘利用,是今后中医临床和医学信息学科研究人员共同努力和探索的方向。
1 中医病名中医历代文献中没有重症肌无力这个病名的记载,对其症状也没有完备而系统的描述。
后世医家根据重症肌无力的症状将本病归属于”睑废”、”歧视”、”痿症”、”虚损”等范畴。
邓铁涛[1]认为本病中医病名应为”脾胃虚损”病,根据其临床表现不同,分属不同的中医病症,如眼睑无力或下垂,属”睑废”或”睑垂”;复视属”视歧”;吞咽困难、饮水咳呛、言语无力、发音不清等则属”喑痱”;抬头无力属”头倾”;四肢瘫软无力属”痿症”;肌无力危象则属”大气下陷”。
2 研究病机2.1脏腑病机2.1.1脾胃虚损刘小斌等[2]总结邓铁涛之”脾胃虚损,五脏相关”理论指出,脾胃虚损是根本,但多延及五脏而出现临床诸症。
重症肌无力发病机制是怎样的
重症肌无力发病机制是怎样的*导读:重症肌无力发病机制是怎样的?重症肌无力的发病原因分两大类,一类是先天遗传性,极少见,与自身免疫无关;第二类是自身免疫性疾病,最常见。
发病原因尚不明确,普遍认为与感染、药物、环境因素有关。
同时重症肌无力患者中有65%~80%有胸腺增生,10%~20%伴发胸腺瘤。
……重症肌无力发病机制是怎样的?重症肌无力的发病原因分两大类,一类是先天遗传性,极少见,与自身免疫无关;第二类是自身免疫性疾病,最常见。
发病原因尚不明确,普遍认为与感染、药物、环境因素有关。
同时重症肌无力患者中有65%~80%有胸腺增生,10%~20%伴发胸腺瘤。
正常疲劳是肌肉连续收缩释放出Ach数量递减,MG的肌无力或肌肉病态疲劳是NMJ处AchR减少导致传递障碍。
Ach与AchR 结合后产生足以使肌纤维收缩的终板电位,MG的NMJ由于AchR 数目减少及抗体竞争作用,使终板电位不能有效地扩大为肌纤维动作电位,运动终板传递受阻使肌肉收缩力减弱,此变化首先反映在运动频率最高、AchR最少的眼肌和脑神经支配肌肉。
用125I标记的α-银环蛇毒素与人类骨胳肌提取的乙酰胆碱受体结合的复合物,可测得病人血清中抗乙酰胆碱受体抗体,抗体阻滞降解突触后膜受体,使自身抗原(nAchR)活性降低,突触后膜表面积减少。
由于神经-肌肉接头传递障碍,医学|教育网搜集整理因而出现肌无力症状。
后期肌纤维变性萎缩,纤维组织取而代之。
Fambrough等证实MG基本缺陷是NMJ突触后膜上AchR明显缺乏,并在EAMG动物血清中检出AchR-Ab,用免疫荧光法可在突触后膜发现AchR与AchR-Ab及补体的免疫复合物沉积。
MG患者肌肉活检切片也发现AchR明显减少,从而确定AchR-Ab的致病性,为MG自身免疫学说提供有力证据。
将人类AchR-Ab注入正常动物可使之发病,这些证据可满足自身抗体介导性疾病的诊断标准(Drachman)。
约85%的全身型MG及50%的眼肌型MG患者可检出AchR-Ab,MG母亲的新生儿也可发现AchR-Ab,使该抗体成为诊断MG敏感可靠的指标。
从中医五脏论述重症肌无力
从中医五脏论述重症肌无力重症肌无力是一种罕见的自身免疫性疾病,主要特征是肌肉无力和疲劳。
在中医理论中,肌无力可以从五脏进行论述,了解肌无力病机对于治疗有着重要意义。
本文将从中医五脏论述重症肌无力的病机、辨证和治疗方法。
一、肺脏肺主气,司呼吸,肺气的失调常导致呼吸不畅,血气不足。
在中医理论中,肺气也与肌肉紧张度、运动功能有关。
如果肺气不足,会导致肌肉无力、疲劳和运动功能下降。
肺脏在肌无力的发病中有着重要作用。
二、脾胃脾主运化,主肌肉四肢的肌肉运动、运动后的恢复能力与脾脏有着密切的关系。
在肌无力患者中,脾气不足会导致肌肉无力、四肢乏力等症状,影响运动功能。
三、肝脏肝主疏泄,主盘踞筋络。
肝气郁结则血瘀、痰浊、瘀阻经络,则肌肉运动功能受阻。
在肌无力患者中,肝气郁结会导致肌肉无力、疼痛等症状。
四、心脏心主血脉,主神明。
肌无力患者往往伴有心悸、气短等症状,这与心主血脉,主神明的中医理论有关。
心脏的气血运行不畅会对全身气血运行产生影响,导致肌肉无力、疲劳等症状。
五、肾脏肾主骨、生殖。
肾气虚弱则会影响全身肌肉的生长、发育和活动,容易导致肌肉无力等症状。
肾也主藏精,与人体的生殖功能密切相关,肾脏功能的不全也会对肌肉造成影响。
在肌无力患者中,常见的证型有气滞血瘀、脾胃虚弱、肝郁肝亏、肾阳虚等。
根据中医辨证,针对不同的证型制定个体化的治疗方案,从而达到治疗的目的。
针对气血运行不畅的患者,可采用活血化瘀、行气活血的中药进行治疗。
比如桃仁、川芎、当归等具有活血化瘀作用的药物。
对于肝郁肝亏的患者,可采用疏肝解郁、滋阴养肝的中药进行治疗。
比如柴胡、丹参、茯苓等具有疏肝解郁作用的药物。
对于肾阳虚的患者,可采用温阳助火、固肾填精的中药进行治疗。
比如仙灵脾、鹿茸、巴戟天等具有温阳助火作用的药物。
中医治疗重症肌无力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考虑患者的个体情况,制定个体化的治疗方案。
中医治疗还需配合针灸、推拿等中医疗法,通过调节患者气血运行、修复五脏功能,达到治疗的目的。
重症肌无力中医辨证论治
重症肌无力中医辨证论治重症肌无力【概述】重症肌无力是自身乙酰胆碱受体(AChR)致敏的一种自身免疫性疾病。
主要是由于神经肌肉接头传递功能障碍,而影响肌肉收缩所致的慢性疾病。
根据受累部位不同,可分为三型:眼型、延髓型、全身型;部分患者可呈混合型。
主要症状特征有受累横纹肌极易疲劳,经休息或治疗后部分可以暂时恢复和改善,不同型的症状特点不一,严重者可因呼吸困难危及生命。
重症肌无力发生与遗传因素有一定关系。
发病率为(0.5~5)/10万人口。
20~35岁患病最多。
男女均可患病,女性多于男性。
重症肌无力属中医的“痿证”、“虚劳”等范畴。
【病因病理】本病的发生与脾、胃、肝、肾等脏腑有关。
脾主运化,为气血生化之源,后天之本,主肌肉四肢。
肝藏血,主筋。
肾藏精,主骨生髓。
脾胃虚弱,中气不足,气虚下陷,水谷精微生化乏源,则肌肉失于充养;日久元气大亏,肝血不足,筋脉失养;肾精得不到后天的补充,则髓枯骨痿。
【诊断要点】1.以受累骨胳肌群的易疲劳,病情波动为特征。
90%的病者以眼睑下垂为首发症状,多数病人在首发症状出现后l~2年内逐步累及延髓肌、面肌、颈肌和四肢肌肉。
眼型患者可有眼睑下垂、伴斜视、复视;延髓型患者可有声音低弱带鼻音、进食呛咳、构音不清、吞咽困难,饮水自鼻孔流出,咀嚼肌及面部表情肌无力;全身型患者全身所有横纹肌均有不同程度受损,可有四肢肌无力、易跌、上楼困难,严重者因呼吸肌无力,出现呼吸困难而危及生命。
2.部分病者可伴T3I4异常。
63%~95%的患者血清中抗AChR抗体增高,单纯眼肌型病者的阳性率约为30%。
3.胸腺CT、MRI和纵隔充气造影,可见90%以上病者伴有胸腺异常。
4.可疑病人可作疲劳试验、药物试验以帮助确诊。
5.若仍不能确诊者可作肌电图、重复电刺激(衰减在10%以上)。
【辩证分型】1.脾胃虚弱症状:眼睑下垂,肢体痿软无力,逐渐加重,遇劳则甚,休息后可缓解,乏力倦怠,少气懒言,饮食减少,进食呛咳,甚者吞咽困难,大便溏薄,面浮无华。
浅析中医药论治重症肌无力
重症 肌无 力 的 中医治 法 以健 脾 补 肾为基 础 , 佐 以疏 肝
理 气 。根 据脏 腑之 虚 实 , 辨证 论 治 , 灵活变通 , 方 可 提
高 中医治 疗重 症肌 无力 的 临床疗 效 。 脾 胃位于 中焦 , 所具 有 的“ 转枢 ” 功 能关 系着 周 身 气机 , 故转 枢 失 常 , 势 必 导 致 多 种疾 病 。 正 如 黄 元 御 说: “ 平人下温而上清者 , 以 中 气 之 善运 也 , 中气 衰 则
湖北省 中医院 , 武汉 4 3 0 0 6 1
4 3 0 0 6 1 4 3 0 0 6 1
。 湖 北 中 医药大 学 0 9 级 五年 制护 理 涉外 , 武汉 重 症肌 无 力是 一 种 神 经一 肌 肉接 头 传 递 功 能 障 碍 的获得 性 自身 免 疫 性疾 病 。主 要 由于 神 经一 肌 肉接 头
从 而滋养 全 身 。脾 胃功 能 的失 调 导 致 肌 肉筋 脉 失 于 充养 而 发为 痿 症 , 故《 黄 帝 内经 》 与《 素 问 ・灵 兰 秘 典 论》 云: “ 脾 胃者 , 仓 禀之官 , 五味出焉” ; 《 素 问 ・大 惑 论》 日: “ 肌 肉之 精 为 约束 ” ; 《 素 问 ・太 阴 阳明 论 》 日:
重要 。肾为 先天之 本 , 与 肌 肉的 生 长与 发 育 有 关 。 肾
精不 足 , 元 阴元 阳失 调 又 对 本 病 的 复 发 起 着 关 键 作
用 。而肝 主疏 泄 , 气机疏泄失 调, 影 响 脾 之 运 化 和 精
《 灵 枢经 ・ 筋经》 云: “ 足 太 阳之 筋 … …为 目上 纲 ; 足 阳明之 筋 …… 为 目下 纲 ” 。王叔 和《 脉经》 云: “ 脾 之 候在睑, 睑动 则 知 脾 能 消 化 也 , 脾 病 则 睑涩 嗜 卧 矣 ” 受 体 受 损 引起 。临 床 主要 表 现 为 部分 或全 身骨 骼 肌无 力 和 极 易疲 劳 , 活 动 后 症 状 加 重, 经休 息 和治疗 后 症 状减 轻 。轻者 临床 仅 表 现 为 上
从中医五脏论述重症肌无力
从中医五脏论述重症肌无力重症肌无力是一种罕见的自身免疫性疾病,患者在肌肉和神经连接处产生抗体,导致肌肉无法正常收缩。
在中医看来,重症肌无力与五脏六腑的功能失调密切相关。
本文将从中医的角度探讨重症肌无力的病因、病机和治疗方法。
从中医五脏系统来解读重症肌无力。
中医认为,五脏包括心、肺、肝、脾、肾,而每个脏腑对应不同的生理功能。
肺主气,心主血,肝主疏泄,脾主运化,肾主水液。
在中医的五脏理论中,重症肌无力可以归为肝肾不足、脾虚湿困等病机。
从肝肾不足的角度来看,肝肾为先天之本,是人体生命活动的基础。
中医认为肝肾藏精,主要掌管人体的生长、发育和生殖等功能。
肝肾不足会影响到肌肉的生长和运动功能,导致出现重症肌无力的症状。
在治疗上,中医会通过滋补肝肾的方法来调理患者的身体,如选用益肾健脾的中药来进行治疗。
从脾虚湿困的角度来看,中医认为脾主运化,主要负责水湿的代谢和运行。
脾虚则会导致湿邪内蕴,影响气血运行,从而引发重症肌无力等症状。
在治疗上,中医会采用健脾化湿的方法来调理患者的身体,如选用益气健脾、祛湿化痰的药物来进行治疗。
除了以上的病机,中医还会根据患者的具体症状和体质来进行个性化的治疗。
对于肌无力的患者,中医会针对患者的病情特点,采用针灸、推拿、草药等治疗方式。
针灸可以通过刺激穴位和经络来调理气血,改善肌肉功能;推拿则可以通过按摩和膏药来舒经活络,促进气血运行;而草药则可以通过服用药物来调理五脏六腑,滋补肝肾、健脾化湿等。
从中医的角度来看,重症肌无力与五脏六腑的功能失调密切相关。
治疗重症肌无力时,中医会综合考虑患者的病情特点,选用针灸、推拿、草药等治疗方式,通过调理五脏六腑、健脾益肾来达到治疗的目的。
中医治疗重症肌无力需要有针对性的个性化治疗方案,因此建议患者在就医的过程中,找到有经验的中医医师进行治疗。
中医认为心态对疾病的发展也有一定的影响。
在治疗重症肌无力的过程中,患者也应该注意调养心态,保持乐观的心情,避免过度疲劳和情绪波动,这对于疾病的康复也具有一定的帮助。
从中医五脏论述重症肌无力
从中医五脏论述重症肌无力1. 引言1.1 什么是重症肌无力重症肌无力(Myasthenia Gravis,简称MG)是一种罕见的自身免疫性疾病,主要表现为骨骼肌易疲劳、无力、肌肉力量逐渐减退,特别是在运动后更加明显。
患者常会出现眼睑下垂、嘴唇下垂、吞咽困难、语言不清等症状。
病情严重时甚至会影响到呼吸肌肉,威胁生命。
重症肌无力的发病机制目前尚不完全清楚,但主要认为是由于免疫系统错误地攻击了神经肌肉接头的受体,导致神经肌肉传导障碍,使肌肉无法正常收缩。
这导致了肌肉轻度至严重的无力症状,对患者的日常生活和工作造成了极大困扰。
1.2 中医五脏对于重症肌无力的影响病因的解释中,中医认为重症肌无力的发生与肝、脾、肾、心、肺等五脏的功能失调密切相关。
肝主疏泄,在体内调节气血,如果肝阳亢盛或肝阴亏虚,就会导致气血不畅,从而引发重症肌无力。
脾主运化,在体内调节水谷精微,如果脾气虚弱则会导致水液代谢失常,使得肌肉无法得到足够的养分而发生无力。
肾主贮藏,在体内调节生殖和生长发育,如果肾气虚弱,则会导致身体虚弱无力。
心主血脉,在体内调节心脏的搏动和血液循环,若心火太旺或心火虚弱则会导致气血不畅,引发重症肌无力。
肺主呼吸,在体内调节呼吸系统,如果肺气不通则会导致气血不畅,使肌肉得不到足够的氧气而产生无力。
中医五脏在重症肌无力发病机制中扮演着重要的作用,调理五脏功能可以有效缓解重症肌无力的症状。
2. 正文2.1 中医五脏对病因的解释重症肌无力是一种自身免疫性疾病,主要通过影响肌肉神经传导功能引起肌肉无力和疲劳,进而影响生活质量。
在中医理论中,疾病的发生常常与五脏六腑密切相关。
对于重症肌无力,中医认为其病因主要涉及脾、肺、肾等脏腑功能失调,导致气血不足、阳虚阴盛等病理变化。
脾主运化,为后天之本,主持水湿代谢。
脾虚则易导致湿邪困脾,阻碍气血运行,引发肌肉无力。
肺主气机,调节呼吸,肺气通畅,则气血流畅,反之则气机郁滞,导致气血不足,从而影响肌肉功能。
重症肌无力中医脾肾论治(完整版)
重症肌无力的中医脾肾论治蒋方建(上海市中西医结合医院重症肌无力特色专科,上海200082)[摘要] 治病必求于本,对重症肌无力的辨证论治就是对其内在规律的认识。
从该病最具特征性的八大主症与两大特点的证名辨识、审证求因入手,提示脾胃虚损是重症肌无力的本质,脾虚致使机体稳态调控失衡是该病发生的内在成因,而脾虚及肾、脏腑失衡是该病的病机转归。
临床从“病”、“证”两个层面着眼,通过辨病把握疾病态势和中医病机,通过辨证把握证候态势和中医定性。
这种结合是符合中医学整体观的、个体化的、动态性的,是力求对中医病机与中医定性的整体把握,在此基础上形成中医施治的证侯观与证治观。
在这个整体观中,如何通过中医药治疗使机体气血、阴阳回复平衡有序,使病情改善、进而争取康复,治调脾肾是关键。
可以概括为补中益气,振元治痿。
[关键词]重症肌无力辨病审证脾胃虚损脾虚及肾脾肾论治治宜调适重症肌无力为神经肌病领域中比较常见的难治病。
中医限于历史条件既无此病名也无完整系统的论述,在李庚和主任引领下60年代起即运用中医药治疗本病,经历了一个探索实践、总结提高、开拓创新的过程。
在长期的医疗实践中,逐步形成了一整套完整的中医学术观点和积累了丰富的临床经验,这在中医药治疗重症肌无力领域内是十分突出和独具特色的,现将临床随诊所得及李主任经验之整理作一总结。
辨病审证释病机一、脾胃虚损是重症肌无力的本质治病必求于本,对重症肌无力辨证论治就是对本病内在规律性的认识,也是对本病证候本质的探索和把握。
基于此,李主任从分析重症肌无力临床特征入手,广览博引,上溯《内经》、中尊东垣、下融诸家,发掘整理铸成一说。
对重症肌无力最具特征性的八大主症进行了证名辫识、审证求因。
将上睑下垂(睑废,睢目)、复视(视歧)、言语低嘶(声喑)、舌软弱(舌萎)、抬头困难(头苦倾)、咽嗌不利、呼吸困难(大气下陷)和四肢不用(痿证),高度地概括为病在肌肉;临床症状虽然部位有别,所司各殊,但其共同点,都由疲怠无力而起,与脾所主的生理病理范畴适相吻合。
重症肌无力的中医认识及治疗
重症肌无力的中医认识及治疗1. 什么是重症肌无力?重症肌无力(Myasthenia Gravis,简称MG)是一种慢性免疫介导的自身免疫疾病,主要特征是肌肉无力和易疲劳。
该病主要侵犯人体神经肌肉接头,导致肌肉接收到的神经冲动减少,从而影响肌肉收缩力。
2. 中医对重症肌无力的认识在中医理论中,重症肌无力被归纳为“弛缓性痉挛”病症,属于“中风”、“痹证”范畴。
据中医理论,重症肌无力的发病与多种因素有关,如脾胃虚弱、气血不足、肝肾不足等。
其中,脾胃运化不畅、气血虚弱是发病的重要原因。
3. 中医治疗重症肌无力的原则3.1 调整脾胃功能脾胃是中医认为消化吸收的重要器官,其功能正常与否与人体的气血营养有很大关系。
对于重症肌无力患者,在中医治疗中重点调整脾胃功能,改善消化吸收,提高气血供应。
常用药物包括党参、黄芪等,同时还需要配合饮食调整,以益气养血为主。
3.2 活血化瘀,通经络中医认为,重症肌无力的症状与气血运行不畅有关,因此治疗中需注意活血化瘀,通经络的原则。
常用药物包括桃仁、红花等,可通过促进血液循环,改善气血运行状况,缓解病情。
3.3 补肝肾肝肾是中医所指的人体阴阳之本,所以补肝肾也是治疗重症肌无力的一条重要原则。
常用药物包括何首乌、枸杞子等,能够起到补益肝肾、滋养精血的作用。
4. 中医治疗重症肌无力的常用方剂4.1 四物汤【方剂组成】当归、川芎、熟地、白芍。
【主治】补益气血,调理经脉。
4.2 寒丹汤【方剂组成】当归、川芎、白芍、桃仁、红花、茯苓、牡蛎。
【主治】活血化瘀,通经络。
4.3 神经调养方【方剂组成】熟地、白芍、蛤蚧、丹参、天麻、川芎、当归、红花、透骨草。
【主治】滋补肝肾,调养神经。
5. 中医治疗重症肌无力注意事项5.1 平衡饮食脾胃为关键,合理调节饮食,注意营养均衡,避免食用辛辣刺激性食物,以免伤胃。
5.2 合理运动适度的运动对于重症肌无力患者非常重要,可以改善血液循环,增强肌肉力量。
但要注意选择适合自己的运动项目,并避免剧烈运动。
中医治疗重症肌无力的探讨
中医治疗重症肌无力的探讨重症肌无力(Myasthenia Gravis,MG)是一种常见的自身免疫性疾病,主要特征是肌肉易疲劳和乏力,特别是在使用肌肉后更加显著。
中医学认为重症肌无力属于“杂病”范畴,通常归属于“软弱无力”、“瘫痪”之类,中医学在治疗MG方面具有独特的优势和疗效。
本文将探讨中医治疗重症肌无力的方法和效果。
一、中医对重症肌无力的认识中医学将重症肌无力归类于肌肉松弛无力症状范畴,多与气血两虚、脏腑失调等因素有关。
中医认为,人体的正常生理活动依赖于气血的运行,气血得以充盈,则身体各脏腑组织器官得以正常的功能活动,而气血不充盈则会表现为体质虚弱、运动无力等症状。
中医治疗MG的关键是调理气血,补充体质,改善脏腑功能。
二、中医治疗重症肌无力的方法1. 中药调理中医治疗重症肌无力通常采用中药来调理气血,具体选用的中药方剂因人而异。
一般情况下,医生会根据患者的体质特点和病情轻重来调配中药,常用的中药包括黄芪、人参、当归等具有补气活血、调理脾胃的药物,并根据病情的不同选择相应的加减。
中药疗法渐进性在患者体内充分发挥,从而达到调理气血、补充体质,改善脏腑功能的目的。
2. 针灸疗法中医治疗重症肌无力还可以采用针灸疗法。
针灸疗法是中医学中的一种重要治疗方法,通过在人体特定穴位施加针刺或灸烧,调理气血,调和阴阳,促进身体的自我调节和康复。
针灸疗法可以增强患者的体质,改善免疫功能,调整脏腑功能,从而达到治疗重症肌无力的目的。
3. 推拿按摩推拿按摩也是中医治疗重症肌无力的常见方法。
通过推拿按摩可以改善气血循环,促进身体的代谢,增强体质,改善肌肉的营养供给,减轻肌肉疲劳,改善运动无力的症状。
三、中医治疗重症肌无力的效果中医治疗重症肌无力的效果是显著的。
许多临床实践证明,通过中医的治疗方法可以显著改善患者的症状,延缓病情的进展,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在临床应用中药、针灸、推拿按摩等方法治疗重症肌无力的患者,可以发现患者的乏力症状减轻,肌肉活动能力提高,生活质量得到明显改善。
从中医五脏论述重症肌无力
从中医五脏论述重症肌无力1. 引言1.1 什么是重症肌无力重症肌无力是一种罕见而严重的自身免疫性疾病,主要特征是肌肉易疲劳和无力。
患者常感到肌肉无力,尤其是在运动过程中或持续性动作时更为显著,甚至会出现由于呼吸肌无力导致危及生命的症状。
该病通常是由于免疫系统攻击神经肌肉连接处的神经肌肉接头,导致神经肌肉传导障碍,进而引发肌肉无力。
重症肌无力发病率较低,多见于中青年女性,但也可在任何年龄和性别发生。
重症肌无力的临床表现包括肌无力、易疲劳、眼睑下垂、双眼视力下降、吞咽困难、呼吸困难等多种症状,严重影响患者的日常生活质量。
诊断主要依靠临床表现、神经电生理检查、抗乌头碱实验等。
治疗方面主要采用抗胆碱酯酶药物、免疫调节剂、皮质类固醇等治疗方法,但疗效有限且易出现不良反应。
中医对于重症肌无力的看法认为疾病根源在于脏腑失调,主张以调节五脏功能、平衡气血阴阳为治疗原则,中医药治疗重症肌无力的疗效得到了广泛关注和认可。
中医在治疗重症肌无力方面有着独特的优势和疗效,为患者提供了一种全面治疗的选择。
1.2 中医对重症肌无力的看法重症肌无力是一种自身免疫性疾病,患者常表现为肌无力、疲劳、肌肉无力和酸痛等症状。
中医认为,重症肌无力属于“脾虚肾亏,气血不足”的范畴。
脾主运化,肾主脏腑之本,脾肾两脏阴阳协调失调会导致气血不畅,从而引发肌肉无力。
中医认为五脏相互关联,肺主气,脉主血,心主神,肝主筋。
若五脏功能失调,也会影响到肌肉的运行。
中医治疗重症肌无力时会注重调理脾肾,清理肺脉,平衡心肝,以达到整体调理的效果。
中医常采用药物、针灸、艾灸、推拿等疗法来治疗重症肌无力,以调理气血、益气养血、平衡脏腑功能。
中药方剂如人参六味丸、八珍汤等常被应用于治疗重症肌无力。
中医还推崇“饮食调理与运动疗法”,认为适当的饮食结构和适量的运动可以帮助恢复患者的健康。
中医通过综合调理五脏功能来治疗重症肌无力,取得了良好的疗效。
在中医治疗重症肌无力的过程中,还有待不断探索和完善,以期为患者带来更好的治疗效果。
从中医五脏论述重症肌无力
从中医五脏论述重症肌无力【摘要】重症肌无力是一种自身免疫性疾病,患者通常表现为肌肉无力和疲劳。
本文从中医五脏理论出发,探讨了肺脏、脾脏、肾脏和肝脏与重症肌无力的关系。
肺主气,脾主运化,肾主生长,肝主疏泄,当五脏失衡时,容易出现肌肉虚弱等症状。
中医治疗重症肌无力的思路在于调整五脏功能平衡,通过中药、针灸等方法加强患者体质,提高免疫力。
中医在重症肌无力治疗中的作用是不可忽视的,可以有效缓解症状并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
结合中医理论和现代医学手段的综合治疗对于重症肌无力的控制和治疗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中医五脏论, 重症肌无力, 肺脏, 脾脏, 肾脏, 肝脏, 治疗, 作用, 思路1. 引言1.1 重症肌无力概述重症肌无力(myasthenia gravis,MG)是一种免疫介导的慢性神经肌肉传导障碍性疾病,主要特征是肢体和眼部肌群易疲劳、无力,表现为肌肉乏力和易疲劳性疾病。
重症肌无力患者在运动时易出现肌无力,休息或休息后症状可好转,是一种易诊断但难治疗的自身免疫性疾病。
重症肌无力是一种少见但严重的疾病,波及全身各种类型的骨骼肌,主要累及额面、四肢近端、眼肌和咽喉肌等肌群,患者常出现眨眼无力、咀嚼力下降、吞咽困难等症状。
疾病的病程波动性大,可出现急性加重和长期缓解交替的情况,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
重症肌无力的发病机制尚不完全清楚,可能是与神经-肌肉传导障碍、自身免疫和遗传等因素有关。
目前,西医主要通过免疫调节治疗、抗胆碱酯酶药物和手术等手段治疗重症肌无力。
中医药在治疗重症肌无力中也显示出了独特的优势和有效性。
接下来,我们将结合中医的五脏理论来探讨重症肌无力的病因病机及治疗思路。
2. 正文2.1 中医五脏理论中医五脏理论是中医学中的重要理论之一,认为人体的五脏相互关联、相互制约、相互促进,共同维持人体的正常生理功能。
五脏包括肺、脾、肾、肝和心。
在中医看来,五脏不仅仅是生理器官,而且还具有重要的功能和意义。
重症肌无力的病因与发病机理
重症肌无力的病因与发病机理李海宁重症肌无力,医学学名为Myasthenia Gravis,简称M.G.。
此乃神经肌的疾病引致肌肉颤动、软弱及容易疲劳。
这是一种自我免疫系统的紊乱,它会阻碍抗体的循环,阻塞乙酰胆素感受体在突触后神经的接合点。
重症肌无力是人类疾病中发病原因研究得最清楚、最具代表性的自身免疫性疾病,是神经肌肉接头突触后膜上的乙酰胆碱受体受累,由乙酰胆碱受体抗体介导的体液免疫、T细胞介导的细胞免疫依赖性、补体参与的自身性疾病,胸腺是激活和维持重症肌无力自身免疫反应的重要因素,某些遗传及环境因素也与重症肌无力的发病机制密切相关。
重症肌无力的发病因素包括外因和内因。
外因—环境因素:临床发现,某些环境因素如环境污染造成免疫力下降;过度疲劳、情绪激动、创伤、手术、月经来潮、妊娠、分娩、甲亢或放射线治疗特别容易诱发重症肌无力的病因;有时病毒感染也能引起重症肌无力,以上呼吸道感染最为常见。
某些药物也是重症肌无力的病因,比如说神经肌肉阻滞剂及抗心律失常药,可影响神经—肌肉接头传递功能,降低细胞膜兴奋性,中枢神经系统抑制剂,可引起或加重呼吸困难。
长期营养不足、营养不良是重症肌无力常见的一个病发原因在外因中,多数人认为与胸腺的慢性病毒感染有关。
具有HLA-A1、A8、B8、B12、Dw3、的重症肌无力病人多为女性、青年起病,胸腺增生、无肿瘤、乙酰胆碱受体抗体检出率低,用抗胆碱酯酶饕无效,早期切除胸腺疗效好。
具有HLA-A2、A3的症肌无力病人多为男性,40岁以后起病,多合并胸腺瘤,乙酰胆碱受体抗体检出率高。
内因因素:近年来许多自身免疫疾病研究发现,它们不仅与主要组织相容性抗原复合物基因有关而且与非相容性抗原复合物基因,如T细胞受体、免疫球蛋白、细胞因子、凋亡等基因有关。
据了解重症肌无力的病因与遗传有着重要的关系,是引发重症肌无力最主要的内因。
重症肌无力与胸腺瘤之间也有相当关联性,由于人体胸腺不正常淋巴球增生,产生对抗自体的抗体,影响神经肌肉无力的症状,是引发重症肌无力的病因之一。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重症肌无力的病因病机及辨证论治探讨
关键词重症肌无力病因病机辨证论治学术探讨
重症肌无力(MG)是一种神经肌肉传递功能出现障碍的自身免疫性疾病,中西医治之,均颇为棘手,且迁延难愈。
笔者在跟随况时祥教授临床中发现,根据本病的病因及发病机理,应用中医药辨证治疗常能取得较为满意的疗效,现就个人跟师学习及临床体会,对本病的病因病机及辨证论治试作如下探讨。
1病因病机
重症肌无力目前尚无特定的中医病名与之对应,但其临床表现在古医籍中却有类似记载,属痿证范畴。
《素问-太阴阳明论》说:“四肢皆禀气于胃,而不得至经,必因于脾,乃得禀也。
今脾病不能为胃行其津液,四肢不得禀水谷气,气日以衰,脉道不利,筋骨肌肉皆无气以生,故不用焉。
”《素问·痿论》说:“宗筋弛纵,发为筋痿。
”《灵枢·本神》说:“脾气虚则四肢不用。
”《灵枢·大惑论》说:“五脏六腑之精气,皆上注于目而为之精……精散则视歧,视歧则见两物。
”《辨证奇闻》云:“脾胃居中而运以精微,以灌注四肢,是四肢所仰望者,全在脾胃之气也,倘脾胃一伤,则四肢无所取资,脾胃病而五脏俱病矣。
”综观以上论述,可知此病的发病乃是由于先天禀赋不足,饮食失宜,导致脾肾亏虚,气血不足,机体肌肉失养而发病。
脾与胃相表里,为后天之本,居于中焦,为气血生化之源;又职司运化,为气机升降出入之枢纽。
上下睑属脾,若脾失健运,脾虚气陷,则升举无力,故眼睑下垂;脾虚失运胃受纳无权,则升降枢机不利,水谷精微不运,气血生化乏源,四肢百骸、肌肉筋脉失养,而出现肌肉、四肢无力,吞咽困难,纳呆,便溏;脾气主升,上充于肺,与肺吸入自然界清气积于胸中而为宗气,以贯心脉,而行呼吸,若胸中之大气下陷,肾不纳气,气难归根,则气息将停,危在顷刻。
肾为先天之本,元气之根。
肾藏精,主骨生髓,四肢百骸均赖肾中元阴元阳滋养而生长,若肾气不足,肾精亏损。
引起脏腑功能衰退,气血亏损。
精血同源,精血亏损不能上注于目,则出现复视;不能灌溉营养四肢百骸,筋骨肌肉无以资生,则筋骨萎软,肌肉枯萎,身疲乏力;午后阳气衰,故症状较午前加重。
笔者认为,重症肌无力主要是脾肾亏虚。
肌肉失养。
脾为生化之源,具有运化、统血、主四肢肌肉运动等功能;肾为全身阴阳之根本,精气之所在。
脾与肾的关系尤为密切,两者相互滋养相互为用,脾之健运、化生精微须借助于肾阳的温煦,所谓“脾阳根于肾阳”。
肾中精气亦有赖于水谷精微之充养,所谓“元气非
胃气不能滋之”。
若一方阳气虚损,必伤及另一方,致脾肾两虚,气血不足,肌肉失养,宗筋弛纵。
另外,重症肌无力的形成,往往是一个慢性过程,出现气弱血虚不能濡养筋肉所致症状时,大多已经历一个漫长的病理阶段,“久病必虚”,“久病必瘀”,导致邪留正伤,痰湿内生,与血瘀互为交结,凝聚不散,又可加重病情发展。
2辨证用药
MG的病机虽然主要是脾肾亏虚,气血不足,致肌肉筋脉失养而成痿,但是由于人的体质有阳性、阴性之不同,再兼地域、气候、生活、饮食、年龄等各有不同,所以在临床表现出来的证候千变万化。
但万变不离其宗,治疗MG时,应抓住“脾肾亏虚”这一主要病因病机,将补脾益肾贯穿于治疗的始终,并随证变法。
药随证变。
由于脾肾亏虚之病机贯穿于病程的始终,脾肾的盛衰影响着本病的发展与转归,故调理脾肾尤为关键。
宗“善治精者,能使精中生气”,“善补气者,能使气中生精”之观点,“立补脾益肾”为治疗大法,况师以补中益气汤为基础,结合自己多年的经验,筛选药物,组成补脾益肾强肌方。
方中重用黄芪,甘温大补脾气;党参、白术补脾益肺,同助黄芪加强补气之功,大举生发之气;制附片、肉桂、仙灵脾、菟丝子、生地、何首乌补益肝肾,填精补血壮筋骨,当归养血生气;升麻、柴胡升提下陷之气,助黄芪升举阳气,陈皮理气疏壅,使补而不滞;甘草和中、调和诸药。
以上诸药组成主方,使脾肾之阳气得以鼓舞,筋脉得养,皮毛得濡,机体强壮,肌无力自除。
因MG病情缠绵顽固,治疗难度较大,在补脾益肾强肌方基础上,还须注意:①黄芪应重用,通常宜45g以上,甚至用至200g,使脾胃健运,气血充足,肌肉强健,起到事半功倍之效。
此外,要分阴阳,偏阴虚者配太子参,偏阳虚者配党参。
②应用温热药补肾壮阳的同时,要注意兼顾滋阴之法,故选择附片、肉桂等药的同时,还注重选择生地、何首乌、枸杞、菟丝子等温而不燥,补而不腻,温润并施的药物。
③在临证中,对MG伴有其他病症时,应因不同病症随症加减,如伴甲状腺功能亢进者。
加山慈姑;伴高血压者,加磁石、钩藤。
④宜数法并用,多向调节。
脾气虚损,则血行失其动力,肾气不足。
温运无权,则血易凝滞,二者皆可导致瘀血产生,阻滞经络,以致气血运行不畅,肌肉筋脉失于温养,从而加重肌无力等症,故治疗上须兼活血化瘀,配用丹参、赤芍等。
脾虚失运,或肾虚温化无权,皆可导致水湿内生,留而不去,化生浊毒,浊毒之邪作用于脾肾及肌肉筋膜等,腐害其形质,损伤其功能,势必导致病情更加沉重顽固,因此治疗上当配合解毒泄浊法,在复方中加入如漏芦、竹茹等。
⑤麻黄配补肾温阳药物则通络走窜全身上下,通透关节,使元气布达内外,而不具有发表的作用,可酌情加用。
叶天士在《临证指南医案》中认为“久病人络”,故在本病的发病伊始即用“通络”之品,能达到缓解病情之目的。
⑥MG是一个以脾肾虚损为主的慢性
病,恢复慢,病程长,易反复,必须长期用药,如此疗效才会巩固持久。
此外,长期使用大量补气益精之剂,易呆滞胃气,影响脾胃纳化功能,“胃气一败,百药难治”,故在用药中还须选配砂仁、焦三仙等助运流动之品。
3病案举例
王某,女,34岁。
2006年10月8日初诊。
主诉:两侧上眼睑均下垂4月。
病史:4月前开始发现右眼睑下垂,3天后左眼睑亦下垂,曾赴某医院神经内科诊治,经查:新斯的明实验阳性,诊断为重症肌无力。
服用强的松、呲啶斯的明等药物治疗,病情时好时坏。
来诊时见:患者双眼脸下垂,睑裂如缝,复视,吞咽困难,饮水反呛,面色倦怠,腰酸,四肢萎软无力,舌淡、苔白,脉沉细。
检查:新斯的明试验阳性;x线片示{胸腺无增大。
临床诊断:重症肌无力(脾肾亏虚证)。
治法;补脾益肾,益气活血。
处方:黄芪140g,柴胡、升麻各6g,当归、制附片(先煎)各12g,肉桂9g,菟丝子、炒白术、仙灵脾、漏芦、党参各15g,焦山楂、陈皮、麻黄各10g。
30荆,水煎服。
1月后复诊:诸症明显好转,呲啶斯的明、强的松减量一半,舌脉仍同前。
上方减肉桂为6g,加枸杞、制首乌各12g。
40剂,水煎服。
2007年元月5日再诊:诸症已消失,开始停用一切西药,已能胜任一般劳动。
再投下方,巩固疗效。
黄芪120g,肉桂、升麻、细辛、柴胡各5g,当归、党参、制附片(先煎)、仙灵脾、枸杞各12g,漏芦、菟丝子、炒白术各15g,焦山楂、陈皮各9g。
30剂,水煎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