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市松江区高危人群性传播疾病感染的病原学调查
上海市部分男男同性恋者社会学特征及艾滋病知识调查
上海市部分男男同性恋者社会学特征及艾滋病知识调查大量研究表明,男男性行为者( men who have sex with men,MSM)是造成艾滋病传播和蔓延的高危人群之一。
资料显示,我国现有的70万(55~85万)的艾滋病毒(HIV)感染者中,MSM约为7.7 万人,占总评估人数的11.0%[1]。
MSM有其经常活动的场所,如酒吧、公园、浴池等。
为了解上海地区这一群体的社会学状况以及他们对HIV防治知识的了解情况,我们于2007年7—8月对上海市城区部分男同性恋酒吧的MSM进行调查,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1 对象与方法1.1 对象对网络上MSM聚集的酒吧进行搜索,确定卢湾区、徐汇区、静安区的5个MSM经常聚集的酒吧,以此作为调查场所,这些酒吧分布在商业区、公园、住宅区。
在知情、自愿的情况下对MSM 141人进行问卷调查。
本文MSM所指的是男男性行为者,包括男性同性恋者和其他不认同自己具备同性恋取向,但与男性发生性行为的男性。
1.2 方法及内容调查由宝山区红十字会组织,调查人员由卫生专业人员、在校大学生志愿者组成,经统一培训后,征得酒吧业主同意,对在酒吧内的MSM进行现场一对一的调查。
调查内容包括一般社会状况、身体及心理健康状况、性行为、艾滋病知识、安全套使用及接受HIV检测情况。
调查过程遵循尊重、自愿、保密的原则,并进行严格的质量控制。
对被调查者的回答情况进行分析。
部分被调查者对部分问题未予回答。
艾滋病知识题每答对1题得1分,答错或不知道不得分,满分为18分。
将艾滋病知识得分分成4级:9分以下为不及格,10~12分为及格,13~15分为达标,16~18分为优秀。
达标和优秀为艾滋病防治知识知晓。
1.3 资料统计所有调查问卷资料经过复核后,输入Excel数据表核对后进行统计分析。
2 结果2.1 社会学情况此次共向MSM发放问卷142份,回收有效问卷141份。
MSM的年龄分布、婚姻状况、文化程度、户籍、民族、经济收入等情况见表1。
性传播疾病高危人群自测健康状况调查
wo n wi TD mm e l ee t n l er h bl ain cne i gu P o ic r n et ae ymen f l me t S h f fmaed tn i -i e itt e tri Ja s rvn eweeiv si t b a so f o k a i o n n g d e s -
使用 自测健康评定量表修订版 (R S HMSV10 、自制基本 资料问卷 ,调查 江苏省某 .) 因素对健康 的影 响。方法
女 子收容教育所 的 S D 高危 人群 1 0名 。结 果 本 次调 查人 群 的生 理 、心理 、社 会 健康 总分 分别 为 10 1± T 1 2. 1 .7 7 .7 2 4 , 6 4 ±2 .2 9 9 , 98 ±2 .0 8 .7 0 7 。小学及以下组社会健康总分 8 .5±2 .1 09 15 ,初 中组社会健康 总分 9 .7± 32 1 .5 8 2 ,初 中以上组社会健 康总 分 9 .5±1 .0 ( 39 18 P<0 0 ) .5 。父 母为 原配者 的社会 健康 总分 为 8 .2±2 .4 79 07 , 父母离异者 的社会健 康总分为 7 .4 2 9 ( 16 ±1 .4 P<0 0 ) .5 。被调查者对性病 、艾 滋病的个人 主观态度 与社 会健康 得分呈正相关 ,R=0 2 ( .1 P<0 0 ) 自测 健康得 分与年 龄 、婚姻状 况 、生育史 、性病 、艾 滋病知识 的知 晓情 .5 。 况 ,均无统计学差异 ( P>0 0 ) .5 。结论
上海市部分娱乐场所女性从业者性病艾滋病KAP调查
上海市部分娱乐场所女性从业者性病艾滋病KAP调查女性在艾滋病/性病传播中占有特殊重要的地位,生理学、社会学等因素使女性比男性更具有传播、感染艾滋病、性病的风险,且妇女感染艾滋病、性病后往往会产生一系列近期和远期的严重危害。
娱乐场所中的女性从业人员则是受性病艾滋病影响较大的人群。
采取疏导的方法,进行有效的行为干预,是公共卫生面临的挑战。
我们通过对该高危人群的访谈,了解其行为特征,为制定有关的措施提供依据。
1资料与方法2008年4—6月,在上海某区知名娱乐场所,采用目的性非概率性抽样方法,对105名女性从业人员采用匿名的方式进行个人深入访谈。
访谈由经过培训、具有一定性病艾滋病知识的志愿者和性病艾滋病预防控制工作者进行。
访谈对象的选择考虑了从业的时间及年龄等因素,以力求得到尽可能多的信息,并采集对象血液进行HIV、RPR检测。
访谈采用统一的访谈提纲,提纲内容主要包括对艾滋病的知信行、病人从事本行业的原因及政府对艾滋病的政策态度等。
所有的访谈均得到了被访者的知情同意。
每一个访谈约持续20~30min,访谈地点在该场所的包厢内。
2结果2.1一般情况本次访谈对象中本市户口24人,外来在沪打工者81人,主要来自江苏、安徽等省;未婚68人,已婚20人,同居13人,离异、丧偶、分居4人。
血液检测出梅毒1例。
2.2知识来源本次调查的从业人员多数是通过大众媒体(报刊、杂志、电视、宣传栏、网站等)了解有关知识,有主动的,也有被动的。
一位从业者说:“因为做这个工作,有的时候会去买《家庭医生》、《健康知识》等杂志专门看里面关于性病艾滋病的内容;”“看电视的时候有这方面的内容就顺带看一看”。
由于该行业的人员流动性大、多数人对自己所从事的工作难以启齿,因此朋友间的讨论较少,几乎没有人咨询有关的医生,她们认为“医生只做诊断治疗,最多针对性地简单回答”;“如果你问医生,医生会怀疑你是不是得了这个病”。
没有人表示参加过或愿意参加街上大型咨询活动,认为“别人会怀疑我有问题”,“电话咨询愿意的,如果放在人多的地方就不想参加”,并建议这种活动最好不要放在街上。
暗娼高危人群干预效果研究
与客人发 生性行 为时安全套的使 用比例 与干预 前相 比差异有 统计学意义 ( P< 0 . O 1 ) ; 出现 生殖 系统相关疾病到正规 医院
就诊 的比例 由 2 0 . 5 %提 高到 4 5 . 4 %, 干预后 与干预 前相 比差异有 统计学意义 ( P< 0 . O 1 ) 。结论 : 在 F S Ws中开展 综合干
预措施 , 能提 高艾 滋 病 预 防 知 识 的 知 晓 率 和 安 全 套 使 用 率 , 降低 性病 艾 滋 病 感 染风 险 。
2 0 1 1.a n d t h e e f e c t w a s e v lu a a t e d a f t e r w a r d s .Re s u l t s : 2 3 4 F S Ws we r e i n v e s t i g a t e d b e f o r e t h e i n t e r v e n t i 9 n,3 3 c se a s o f wh i c h
2 D i s e a s e C o n t r o l a n d P r e v e n t i o n C e n t e r o f S h e n g z h o u S h a o x i n g 3 1 2 4 0 0 , C h i n a
【 A b s t r a c t 】O b j e c t i v e s : T o e v a l u a t e t h e e f f e c t o f A I D S i n t e r v e n t i o n a m o n g F S W s i n Z h e j i a n g t o p r o m o t e t h e s u b s t a n t i a l d e -
9不同场所暗娼的高危行为和HIVSTI感染状况调查
leered after informed raphy and risk b。dv.Results
and surveyed with
questionnaires(group
2 and
group 3).Information related
their demog—
behaviros wre Among 432
表2不同场所暗娟的行为和HIV/sTIs检测结果比较
注:’P<0
05.一P<0叭,9
P<0
00I。
性,说明当地暗娼中HIV的流行尚处于较低水平。 从1997年开始,设在贵阳市的暗娼监测哨点问断地 本调查前对当地暗娼的活动场所和人数绘制分 布图发现,发廊和街头暗娼的比例相对较低。为了了 解不同场所中暗娼的行为和HIv/STIs感染状况,在 调查时增加了发廊和街头暗娟的样本人数,故其构成 不能反映当地实际暗娼人群的场所构成。对于宾馆、 酒店及娱乐场所中的暗娼采用两阶段概率抽样的方 法,发廊和街头的暗娼基本都纳入到调查对象中,这 3部分来源暗娼的调查结果能够反映3类不同场所 中暗娼的情况。 本次调查是选择吸毒人群HIV感染率较高的地 区进行的,仅从来自发廊的暗娼中检出1例HIV阳 检出HIV阳性者,HIV阳性率基本约在1%以下”J。 与国内研究”1有类似的发现,来自街头等低档 性服务场所的暗娼,年龄偏大,文化程度偏低,首次性 交年龄和首次从事性交易年龄偏大,从事商业性性行 为的时间较长。无论是与固定性伴还是非固定性伴 发生性关系时,使用安全套的比例均较低。STIs感 染率也最高。因此,对来自街头、发廊等低档场所的 暗娼进行HIV和STI监测,能够更早、更快地发现艾 滋病的流行。 目前,我国梅毒的流行呈上升趋势,病例报告数 据显示,从1991~2005年平均每年增长71.9%L4 J。
上海市高校学生对性传播疾病_艾滋病认知_态度及行为状况调查
其与 不 稳定 膀胧 发病 机 制 的相 关性
,
。
t s 方法 将 6 只 雌性 w i 0
:
,
r a
大 鼠 随机 分 为 不 稳定 膀胧 模型 组 与正 常对照 组 结扎 不 稳
,
,
sa 定膀胧 模型 组 雌性 W i t 大 鼠尿 道 外 口 造 成膀胧 出 口 部分梗阻 慢性动 物模 型 r
,
6
周 后经 过尿 动力学 检测 确立不 稳 定膀脱 大
,
一
,
鼠模 型 取 模型 大 鼠及 对 照 组 大 鼠膀胧平 滑肌 细胞 体外培养 经 纯 化后 传代至 第三 代细胞 用 于 实验 采用 R T P c
,
R
、
w
se et m b o l t
。
及 免疫 细 胞化学技 术 分别在 基 因与蛋 白水平 上 分析缝 隙连接 蛋白在 模 型组 大 鼠与对 照 组 大 鼠膀 脱平 滑肌 细胞 中的 变化
0 5 岁 以 上组 患 者在 给予 雄激家补充 治疗后 性 功
5 0
。
能 及 精神心 理 改 善 明显
,
0
.
5 0
,
,
但体能 及 心 血 管评分 没有 明 显 改 善 p
<
0
.
n 组 患 者 LH 较 I 组 有 增 高趋势 p
, , ,
二
0 5
.
。
I n 组 患 者 LH 较 前两组 显著增 高 P
不 稳定膀胧平 滑肌 细 胞 缝 隙连 接蛋 白表 达 的变 化
章振 保 林
:
,
,
浩
,
(汕 头大 学 医学 院第 二 附属 医 院泌 尿外科 广东 汕头
浅议性传播疾病的病原学检查
浅议性传播疾病的病原学检查近年来,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和旅游事业的蓬勃兴起,性传播疾病(STD)也开始蔓延起来,并逐渐成为一个社会、政治、经济等方面的问题。
STD是指病原微生物通常由性接触而传播,在性传播关系上具有重要流行病学意义的一类感染性疾病。
其传播途径以性传播为主或输血、吸毒、母婴传播等多种并存,某些感染没有症状或症状轻微,而另一些感染可发生严重致死性的并发症。
临床表现不仅可以在性器官上发生病变,也可侵犯附属淋巴结及全身重要器官组织。
鉴于STD的复杂性,临床诊断必须依靠病史,抓住某些共同的临床表现和流行病理学家的特征,而通过实验室检查对STD作出及时、准确的病原学诊断,这对本病的最后确诊、预防进一步的传播和指导正确的治疗均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1 STD的病原学检查的特点1.1 病原种类增加 STD是由一群在生物学上完全不同的微生物引起的各种感染,其范围已远远超过了经典的梅毒和淋病而扩大至非淋菌性尿道炎、艾滋病、尖锐湿疣、生殖器疱疹、子宫颈癌、生殖器念珠菌病、滴虫病、细菌性阴道炎、阴虱病、疥疮、甚至乙型肝炎和股癣。
其病原种类也从螺旋体和细菌增加至衣原体、支原体、病毒、真菌、原虫和寄生虫。
并且临床上STD患者常伴有多种病原体的感染并存(多重感染),从而给我们医务工作者大大地增加了诊断和防治的难度,同时也给检测工作带来了新的思考和挑战。
1.2 检测范围扩大 STD可在许多社会群体中流行,最明显的是在性活动极端混乱的人群中广泛流行,常与性伴侣人数及性活动方式有关,对高危人群组(性乱者、性病门诊就诊和已确诊为某种STD的患者)进行筛查的收获最大。
但最近许多地区或医院也把STD筛查列入新兵前检查、高等院校新生入学检查、婚前检查、孕前检查、产前检查和流产前检查的范围,使受检范围大大扩大。
1.3 检测方法增多除传统的涂片、体外细胞分离培养(淋病)和血清学试验(梅毒)之外,针对不同病原体的各种检测方法也应运而生,体外核酸扩增试验、酶联免疫和免疫荧光标记技术、免疫酶标记法、免疫胶体金标记技术和分子生物学技术的引入,既为STD筛查提供了许多新的快速诊断方法,又给STD检查方法的标准化的质量控制以及检查结果的正确解释和评价带来许多新的问题。
608名女性性工作者性传播疾病感染情况调查
( ) %
±
1 1 6
± ± ± 坠 坚
1
± ± 坠 堡童
39 100 . 0 .
4 . 2 . 39 39 1 . 77 23 31 . . 54 .
讨
论
管内 1 e ,旋转 2 ~3 ~2r a o o秒后 取 出送检 。血液 标本 :抽取
本次调查 68 0 名性罪 错妇 女 ,检 出性病感 染者 10名 , 6
汪芳金 金刚石 钱建荣 钟 慧 萍
中图 分 类 号 : R5 79
文 献 标 识 码 :B
文 章 编 号 :10 49 1 2 0) 0-030 17 )3一(08 503 -2 3
性罪 错 妇女 是 性传 播 性 疾病 (T ) J s的 高危 人 S D 、A D 群 ,其性病患病 率高 于一般人 群 。为 了解近 年来桐 乡市 性
患病率 2 .%,2 以上混合感 染 2 ,占性 病感染 总人 63 种 6人 数 的 1.% ,远远高 出普通 人群 。性 病 以非 淋为 主 ,患病 63
率 1 .%,构 成 比为 4 .% ,与 国内报 导相 符L 27 14 ¨。女 性非 淋菌性尿道 炎 ( 宫颈炎 )能导致 盆腔 炎 、流产 、不孕 等多
种严重 的并 发症 和后 遗症 ;梅毒 等性 病 能加快艾 滋病 在人 群 中传播 ,其危 害性不 容忽视 。女 性 性病感 染具 有隐性 感 染的特点 ,就诊 率低 ,从 而成 为长期 的性 病传染 源,对 社 会危害极大 ,因而是 当前预 防控制 SD AD r / 1S的重 点人群 。
本次调查 中检 出 HV抗体 阳性者 1 ,尚未 发病。H V I 例 I
养鉴定 ,药敏诊 断试剂 合 由珠海 黑马生 物工 程有 限公 司提
上海地区性罪错人员性传播疾病的流行特征分析
0 岁组发病 率 迅速 下 降 , ~ 5~ 岁 组 缓 慢 下 降 , O~ 岁 组 发 病 率 1 最 高 , 5 岁 组 发 病 率 上 升 ; 0 0年 代 , 年 龄 组 发 病 率 都 明 1~ 8 ~9 各
显下降, 以 5 、O 、5 岁 组 为 高 发 病 年 龄 ;0 、O 、 仍 ~ 1~ 1~ 3~ 4~
我f 对 2 0 『 J 0 0~ 2 0 0 1年 公 安 部 门 收 审 的 4 1 8例 性 罪 错 人 员 进 4 i S D 流行病 学 调查 。现 将 调查 结 果报 告 如下 : T
S D 以 梅 毒 为 丰 占 7 . 4 , 次 是 淋 病 占 1 l % , 锐 T 19 % 其 4 4 火
我区伤 寒 发病 的性 别 差异 可 能是 由于 男性 多 在 外 工作 , 外 就 餐 机 会 多 , 小 学 生 中 男 童 更 不 注 意 个 人 卫 生 , 食 个 体 中 喜
[ ] 红, f耀 , 仁珍 . . 3周 袁 朱 等 六盘水 市 l 9 9 9年伤寒 爆 发流 行 的 稠查 报
3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讨论
伤 寒 、 伤 寒 是 分 别 由 伤 寒 技 甲 、 、 型 副 伤 寒 杆 菌 引 起 副 乙 丙
的 急 性 肠 道 传 染 病 , 前 仍 是 我 区 主 要 肠 道 传 染 病 之 一 , 其 目 尤 在 6J7 {、O年 代 , 区 发 病 率 维 持 在 较 高 水 平 , ~ 1 我 8 1月 为 高 发 季 节 , 明 显 季 节 性 , 国 内报 道 一 致 … , 有 低 年 龄 组 ( ~ 、 ~ 有 与 并 0 5 岁组 ) 病率 高 的特点 , 发年 龄段 随 时 问 向后推 移。 发 高
感染科中的病原菌分子流行病学研究
感染科中的病原菌分子流行病学研究【感染科中的病原菌分子流行病学研究】随着现代医学科技的发展,病原菌分子流行病学已经成为感染科研究的重要方向之一。
通过对病原菌的分子特性、感染机制以及流行规律的研究,可以更好地理解和控制感染疾病的传播和流行。
本文将探讨感染科中病原菌分子流行病学研究的重要性、方法以及未来发展趋势。
一、病原菌分子流行病学的重要性病原菌分子流行病学是通过研究病原菌的基因组、基因表达、变异、传播途径以及宿主因素等方面的信息,来揭示疾病在人群中的传播规律和影响因素。
通过对病原菌的分子流行病学研究,可以帮助我们了解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1. 病原菌的来源与传播途径:病原菌分子流行病学可以通过分析菌株间的遗传相似性和与宿主间的关联性来确定病原菌的来源与传播途径,从而帮助我们追踪病原菌的传播链,及时采取控制措施。
2. 病原菌的演化与变异:通过分析病原菌在不同时间和地理位置的变异情况,可以推断其演化历史,为制定针对性的预防策略提供依据。
3. 感染疾病的流行规律:通过对病原菌感染和传播过程的研究,可以揭示感染疾病的流行规律,帮助我们了解疾病的发病机制、高危人群以及有效的防控措施。
二、病原菌分子流行病学的研究方法1. 基因组学研究:通过测序病原菌的基因组,可以了解其基因组组成、变异情况以及与其他菌株的关系。
基因组学研究可以通过比较分析来揭示病原菌的来源、传播途径及其与宿主的关系。
2. 基因表达研究:病原菌在感染宿主过程中的基因表达变化可以揭示其适应性进化和致病机制。
通过转录组学和蛋白质组学等方法,可以研究病原菌感染宿主后基因的调控情况,从而对疾病发生发展的分子机制有更深入的了解。
3. 流行病学调查:结合病原菌基因组学研究方法,进行流行病学调查可以追踪病原菌的传播链,并找到潜在的感染源和传播途径。
流行病学调查可以通过问卷调查、数据分析等方法,收集大量的流行病学数据,为制定疾病的防控策略提供科学依据。
三、病原菌分子流行病学的未来发展趋势1. 病原菌基因组学的应用扩大:随着高通量测序技术的发展和成本的降低,基因组学研究将成为病原菌流行病学中的重要手段。
艾滋病毒的流行病学调查和防控策略
艾滋病毒的流行病学调查和防控策略艾滋病毒(HIV)是一种由人免疫缺陷病毒(HIV)感染引起的疾病,它严重影响了全球范围内的公共卫生。
艾滋病毒主要通过血液、精液、阴道液和乳汁等体液传播。
在没有有效治疗和预防措施的情况下,艾滋病毒感染者最终会发展成艾滋病,这是一种破坏性的免疫系统疾病。
为了有效应对艾滋病毒的流行,进行艾滋病毒的流行病学调查是至关重要的。
通过流行病学调查,我们可以了解疾病的传播途径、高危行为和感染人群的特点,有针对性地制定预防和控制策略。
首先,艾滋病毒的流行病学调查要以人群为主体。
通过调查不同人群中艾滋病毒感染的患病率和传播途径,可以有针对性地制定干预措施。
比如,针对高危人群,如男男性接触者、吸毒人员等,可以加强健康教育宣传和预防干预措施,例如推广使用安全套、提供无痛针头和安全注射设备等。
其次,流行病学调查需要关注疾病的传播途径。
艾滋病毒传播主要通过性传播和血液传播,其中最常见的传播途径是性传播。
通过调查性行为特征、伴侣数量、使用避孕措施等信息,可以了解到该地区艾滋病毒的传播状况。
此外,关注血液传播途径也是十分重要的,例如静脉吸毒者在共用注射器时易感染艾滋病毒,因此要加强对吸毒人员的监管和管理,以减少疫情的扩散。
另外,流行病学调查要了解不同人群的感染特点。
艾滋病毒感染在不同人群中表现出不同的特点,因此需要针对性的防控策略。
例如,妇女和儿童是易感染艾滋病毒的高危人群之一,应重视对妇女和儿童的健康教育和病毒筛查,以减少感染率和垂直传播。
除了流行病学调查外,还需要制定涵盖多个方面的综合性防控策略。
艾滋病毒的防控策略应包括健康教育宣传、安全套推广、艾滋病毒检测和药物治疗等多个层面的干预措施。
健康教育宣传可以提高公众对艾滋病毒的认识和防护意识,推广使用安全套可以有效降低性传播的风险。
艾滋病毒检测是及早发现感染者的关键,对感染者进行药物治疗可以控制疾病进展和减少传播风险。
此外,还可以通过激励机制,如给予吸毒人员注射器交换、药物治疗奖励等,增加感染者主动接受干预和治疗的积极性。
对性传播疾病高危人群实施健康教育的效果评价
4 O.
趣味性的传授方法 , 在普及有关结核病基本知识的基础上 , 针对结核病的传播途径 、 主要症状 、 并发症等 知识 方面讲行 深
度: 中学 2 3人 (2 ) 小 学 16人 ( l ) 大 专 以 上 2 3 6% , 1 3% , 6人
i e e ydo e A D ) f inySnrm , IS 的感染人数逐年 上升 , c 尤其是在发展 中国家 。深圳城 中村是 S D广泛流 行和传播 的场所 , T 主要
定、 速、 高 协调 、 持续 发 展 保 驾 护航 。 可
乎相 同; ②教 育部 门在学校较早普及的卫生与健康知识学 习, 加强了学校结核病防治 知识宣传 ; 群众 自觉学 习的包括结 ③
核 病 知 识 在 内的 传 染 病 防 治知 识 等 方 面 的 活 动 。 通 过 本 次 调 查 , 中学 生 结 核 病 知 识 的 知 晓 情 况 有 了 初 对 步 的 了解 , 普 及 率 总 体 不 高 。说 明 健 康 教 育 不 应 仅 限 于 每 但
2 3 7— O岁 4 6人 (2 2 ) 3 3 1. % , 1— 4岁 2 8人 ( . % ) 文 化 程 74 。
l Ta s ie i ae S D) 括 艾 滋 病 ( curdI m n e y r m tdDs s ,T 包 n t e A q i m u eD — e
围人 群 的观 念 和 行 为 。 可 以通 过 “ 师 一学 生 一家 长 一社 区 ” 教
[ 收稿 日期 :00—0 21 5—1 编校 : 晓飞 ] 2 李
某地2010年男男性行为者性传播疾病哨点监测结果分析
免疫吸附试验( LS ) 珠 海丽珠 试剂有限公 司) 行梅 E IA ( 进 毒初筛检测 , 同时采用梅 毒快 速血 浆反应 素试 验 ( P R R) ( 上海科华 生物技术 有限公 司) 做平行样 品检测 。两种方
法检测均呈阳性者判定为梅毒抗体阳性 。H V抗体初筛 C
写 和咨询调查 问卷。在开展知情同意的过程 中建 议参加 者 推荐其 他 MS 参加 。 M
1 3 调 查 内容 .
2 1 人 口学和性行为特征 .
2 1 1 人 口学特征 . .
本 次调查 4 3例 MS 调查对象年 0 M,
龄最小 1 岁 , 8 最大 6 7岁 , 平均年龄 2 . 9 3岁 ; 中 1 2 其 8~ 4
岁 3 . % ,5~ 4岁 4 . % ,5~ 4岁 1 .% 。 ≥4 45 2 3 52 3 4 09 4岁
涉及 年龄、 文化程度 、 职业 、 婚姻状 况 、 既往性病患病 等情况 ; 艾滋病相关态度 , 6个月 与男性性伴性行 为及 近
92 . %。大 专及 以 上 文 化 程度 占 5 . % , 中/ 81 高 中专 占 2 .% , 中 1 .% , 23 初 7 9 小学及 以下 占 0 2 。被调 查者未 .%
2 结 果
1 1 对 象 .
调查对象为年满 1 8周岁 , 过去 1 内有过 插入性 口 年 交或肛交同性性行为的男性 。
1 2 调 查 方 法 .
采用滚雪球的招募方法 , MS 由 M外展人 员或志愿 者
深入男男性接触者 的公 园、 酒吧 、 公共浴室 等活动场所进 行调查项 目的宣传 和人 员招募 , 采用 一对一 访谈方 式 填
(.% ) 37
上海市松江区2004—2006年艾滋病自愿咨询检测情况分析
上海市松江区2004—2006年艾滋病自愿咨询检测情况分析为最大限度地发现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和艾滋病病人,及时为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和艾滋病病人提供治疗和关怀,以控制艾滋病蔓延和传播,松江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于2004年起开设艾滋病自愿咨询检测(VCT)服务项目。
现对2004—2006年松江区VCT服务相关资料进行总结和分析。
1对象与方法1.1对象2004—2006年,本中心VCT门诊共接待260名服务对象,其中235人接受了咨询和检测,另25人只接受了咨询。
1.2方法选择经过培训的咨询员,对求询者进行一对一的咨询,主要包括检测前咨询、危险因素评估。
求询者在接受咨询后,在知情同意的基础上自愿选择是否接受艾滋病病毒(HIV)抗体筛查检测。
对获取的信息,填写统一的“咨询个案登记表”,对自愿接受HIV检测的求询者进行采血检测。
HIV初筛采用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1+2型抗体诊断试剂(胶体晒法)进行快速检测,快速检测阳性者采用血清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进行复测,复测阳性者,被判定为初筛阳性,初筛阳性血清统一送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确认。
1.3数据处理采用统一登记表,Excel建立数据库,进行统计分析。
2结果2.1求询者一般情况2004—2006年,松江区VCT人数为260人,其中2004年9人(3.46%),2005年84人(32.31%),2006年167人(64.23%);男194人(74.62%),女66人(25.38%);年龄小于14岁的1人(0.38%),15~24岁74人(28.46%),25~34岁137人(52.69%),35~44岁32人(12.32%),45岁以上16人(6.15%)。
2.2咨询检测情况在260名求询者中,235人进行了HIV检测,初筛阳性7例,确认阳性6例,平均检出率为2.55%(表1)。
2.3求询者类型260名求询者中,危险因素为男性异性性接触的占54.62%,女性异性性接触的占9.23%,男性同性性接触占 3.85%,接受输血或血制品者占2.69%。
上海市宝山区高危人群梅毒、艾滋病临测结果分析
上海市宝山区高危人群梅毒、艾滋病监测结果分析【流行病学与预防保健】SurveillanceonAIDSandSyphilisamongtheHishRiskPopulationinBaoshanDistrictofShanghai郭祖鹏,施美菊,褚国方,张月娟,顾一夫,刘效峰GUOZu-peng,SillMei-ju,CHUGuo如ng,ZHANGYue-juan,GUM以,LIU瓜ao-feng摘要目的为了解上海市区卖淫、嫖娼、吸毒人员的艾滋病感染情况,探索艾滋病综合监测工作机制。
方法对该地区公安抓获的卖淫、嫖娼者和社工帮教的吸毒对象进行询问调查后,采集静脉血,运用胶体硒法和梅毒环状卡片试验分别作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抗体及梅毒初筛检测。
结果254名卖淫、嫖娼者梅毒初筛检出阳性12例,阳性检出率为4.72%;加上42名吸毒者共296份样品,作HIV抗体初筛检测呈阳性反应的1份,最终确认为阴性。
结论虽检测未发现HIV抗体确认阳性病例,但这类高危人群传播HIV的风险意识和社会责任意识相当差。
故在这类高危人群中定期开展梅毒和艾滋病检测,有利于早发现疫情,有效控制和管理传染源,及时提供政府信息,以便采取对策措施。
关键词梅毒;艾滋痛;高危人群;监测中国图书资料分类号:R181.3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4—1257(2008)09—0882—02SubjectSurveillanceonAIDSandSyphilisamongtheHighRiskPopulationinBaoshanDistrictofShanghaiAuthorsGUOZu-peng,SillMei-ju,CHUGuo-fang。
eta1.(BaoshanCenterforDiseaseControlandPrevention-Shanghai-201900,China)Abstract【Objective】TolearntheinfectionofAIDSamongtheprostitutes.whoremastersandchuggersinBaeshanDistrictofShanghaiandexplorethecomprehensivesurveillancemechanismagainstAIDS.【Methods]InvestigationWaSmadeonallthecaughtprostitutes-whoremaStersanddruggets;theirveinbloodwascollectedtodetecttheHIVantibodyandsyphilisscreeningwithcolloi—dalseleniumassayandsyphiliscirclecard.[Results]12outof254(4.72%)prostitutesandwhoremasterswerefoundpositiveforsyphilis;1outof296detectedsubjectsWasfoundpositiveintheHIVantibodyprescreeningbutWasfinallyprovedtobenegative.[Conclusion]AlthoughnoHIVpositivecaseWaSfound-thehighriskpopulationWaSalsoprovedtolackriskconsciousnessofHIVspreadandsocialresponsibility;itisnecessarytoconductdetectionofAIDSandsyphilisamongthehighriskpopulationfortheearlydiagnosisandcontrolofthetwodiseaSes.KeywordsSyphilis;AIDS;Hishriskpopulation;Surveillance艾滋病、梅毒主要通过性接触传播和血液污染传播,成为当今严重的公共卫生问题和社会问题,严重影响着人民的身心健康、社会稳定和经济发展川。
现场流行病学调查的步骤和方法
二、核实诊 断
最后,根据病例的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 与流行病学资料相互结合进行综合分析作出 判断。
描述性分析: ( 三)人群
分布
想收集所有与人群有关的潜在危险因素和暴 露因素是不可能的。不过,对疾病宿主、传 播途径、高危人群认识越多,你将获得更特 异和准确的信息,以决定如何防治疾病。
七、建立并验 证假设
假设是利用上述 步骤所获得的信 息来说明或推测 暴发或流行的来 源,假设必须建 立在研究设计之 前,通常会考虑 多种假设。
对接诊病例的临床医生进行访谈调查是非常必要的。
在调查中不仅应询问诊断结果,更应询问病例的症状和体征,这能为获得疾病发 生的线索,确定流行的存在提供有力的证据。
四、建立病 例定义
病例定义?
现场调查中的病例定义应包括以下四项 因素:即患者的时间、地点、人间分布 特征以及临床表现/或实验室信息。
1
四、建立病例 定义
一个假设中 应包括以下 几项因素:
危险因素来 源;
传播的方式 和载体;
引起疾病的 特殊暴露因 素;
高危人群。
1
假设应该具备如下特征:
2
合理性;
七、建立并验
证假设
3
被调查中的事实所支持(包括流行病学
、实验室和临床特点);
4
能够解释大多数的病例。
七、建立并验 证假设
1
建立假设的过程中应 注意:
3
始终保持开放的思维 ;
03
现场调查中采取措施并观察其效果,也是认识
支原体肺炎的病例调查及流行病学分析
支原体肺炎的病例调查及流行病学分析支原体肺炎是一种由支原体引起的感染性疾病,其病例调查和流行病学分析对于了解疾病的传播途径、预防控制措施的制定以及病情的治疗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对支原体肺炎的病例调查和流行病学分析进行详细探讨。
一、病例调查病例调查是了解支原体肺炎疫情的基础,通过对患者的病史、临床表现和流行病学特点的搜集与分析,可以揭示出疾病的传播途径以及感染的高危因素等重要信息。
1.1 病史调查对于感染支原体的患者,病史调查是非常重要的。
调查对象包括患者的年龄、性别、职业、接触史、旅行史等。
通过分析不同患者的共同因素,可以初步判断疾病的传播途径和高危因素。
1.2 临床表现调查支原体肺炎的临床表现各异,常见症状包括咳嗽、咳痰、发热等。
对于发热患者,还需要了解发热的特点,如发热的时间、程度以及伴随的其他症状等。
通过对临床表现的调查,可以推断出疾病的严重程度和传播途径。
1.3 风险因素调查支原体肺炎的感染与某些风险因素密切相关。
家庭成员或密切接触者中出现多例支原体肺炎患者,特别是在特定的环境中(如学校、托儿所等),通常可以确定支原体肺炎的流行性,进而采取相应的预防控制措施。
二、流行病学分析支原体肺炎的流行病学分析有助于揭示疾病的传播规律和流行趋势,从而指导针对性的防控工作。
2.1 人群分布通过对支原体肺炎患者的性别、年龄、职业等信息进行统计分析,可以了解到疾病的易感人群和高发人群,从而针对性地加强预防措施。
2.2 时空分布通过对支原体肺炎患者的时间和地点进行分析,可以确定疾病的流行趋势和感染的传播途径。
例如,在特定的季节或地区,支原体肺炎的发病率可能明显增加,这可能与气候、环境或人群聚集有关。
2.3 病原学特征支原体肺炎病例的病原学特征分析对于预防控制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对支原体类型和亚型的研究,可以了解病原体的变异情况以及流行株的存在,从而指导疫苗的研发和优化。
三、预防控制措施病例调查和流行病学分析的结果对于制定预防控制措施至关重要。
医学中的性传播疾病研究与治疗
医学中的性传播疾病研究与治疗性传播疾病是指通过性行为传播的疾病,其中包括艾滋病、梅毒、淋病等多种疾病。
随着社会的进步和人们对健康的重视,医学界对性传播疾病的研究与治疗也取得了显著进展。
本文将从流行病学研究、诊断及检测技术、预防措施以及治疗方法等方面介绍医学领域对性传播疾病的研究与治疗。
一、流行病学研究流行病学是研究疾病在人群中的分布、发生以及影响因素等的科学。
在性传播疾病的研究中,流行病学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通过对性传播疾病的发病率、传播途径、高危人群等进行调查和分析,可以为制定预防措施、提供个体化的治疗方案提供科学依据。
对于性传播疾病的研究,医学界采用了多种研究方法,包括纵向研究、横断面研究等。
通过对不同地区、不同人群的流行病学调查,可以了解性传播疾病的流行状况、季节变化、感染途径等信息。
同时,性传播疾病的流行病学研究也揭示了社会因素、心理因素等对性传播疾病流行的影响,为疾病的预防和控制提供了理论依据。
二、诊断及检测技术在性传播疾病的诊断及检测方面,医学界不断引入新的技术和方法,提高对性传播疾病的敏感性和准确性。
常用的诊断方法包括临床症状和体征的观察、实验室检查、分子生物学方法等。
例如,对于艾滋病的诊断,医生可以通过患者的临床症状、体征以及实验室检查,如抗体检测等来判断。
同时,分子生物学方法也被应用在性传播疾病的诊断上,比如通过PCR技术检测艾滋病病毒的核酸,提高了对病毒感染的准确性。
三、预防措施预防是性传播疾病控制的重要环节。
医学界通过开展宣传教育、建立防控机制等多种手段,开展对性传播疾病的预防工作。
宣传教育是预防性传播疾病的重要途径之一。
医学界通过媒体宣传、健康教育讲座等方式,普及性传播疾病的基础知识、传播途径以及预防方法,引导人们正确、科学地对待性行为,从而降低感染风险。
另外,医学界还加强了对性传播疾病高危人群的干预和管理。
例如,在一些高危人群聚集的地区,医学界可以建立性传播疾病的防控机制,提供定期的体检和咨询服务,及时发现和治疗感染者,减少感染的机会。
性传播疾病病原体检测方法的研究现状
性传播疾病病原体检测方法的研究现状
石岗;王升启
【期刊名称】《国际皮肤性病学杂志》
【年(卷),期】2004(030)004
【摘要】性传播疾病是一类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的疾病,带来一系列严重的公共卫生和个人健康问题.随着分子生物学的发展,性传播疾病的新的诊断方法不断涌现.综述了对新近出现的酶联免疫吸附试验、链置换扩增反应、聚合酶链反应、荧光聚合酶链反应、生物芯片等诊断方法及其特点.
【总页数】3页(P268-270)
【作者】石岗;王升启
【作者单位】100850,北京,军事医学科学院放射医学研究所;100850,北京,军事医学科学院放射医学研究所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759
【相关文献】
1.上海松江地区性传播疾病病原体感染特点分析 [J], 曹辉; 夏万宝; 丁夏丽; 刘军; 彭敬红
2.苏州某医院皮肤性病门诊患者4种常见性传播疾病病原体感染状况及原因分析[J], 吴敏娟; 胥萍; 李晋; 陈慧; 朱晓燕; 范婷婷; 吴敏智
3.细胞自噬参与主要性传播疾病病原体感染的研究进展 [J], 苏歆; 廖仪文; 陈文韬; 郑和平
4.北京地区性传播疾病常见病原体感染现状分析 [J], 张立丽;赵艳明;佟瑄;赵艳;于艳华;娄金丽
5.2013—2018年北京协和医院4种常见性传播疾病病原体检出情况 [J], 杜娟;孔令君;甘勇;杨启文;张栋;张睿;陈雨;伊洁;吴洁;窦亚玲;杨卓;叶阿里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 e e SMaklWJ H w r S e a, I 7 H a yD si , o adT , t H V一1Wetr lt dvl l l l s nbo: ee e — om n dassmet fet gt rsleidtr nt at t[ ] p e t s s n sn eov ee aer cv y J . n a e ot i o n mi ei i
Sa fh r[ ] IS 9 1 2 6 2 : 8 1 86 teo eatJ .AD .19 , 6 (0) 26 —2 6 . t t [ ]c u bc .S C n dtel oaoydans f Vi et n— r 5 Sh p ahJ H Sa h a rt i g oio HI n co f m b r s f i o
诊断 , 我们采用了核酸定量检测 , 重复检测显示该婴儿 4 参考文献
为 HI V感染 。婴儿 及 时得 到 治疗 , 以后 的 随访 中 , 在
[] 1 中国疾病预防控制 中心. 国艾滋病检测技术规范[ ] 20 . 全 S .0 4 [ ] er , ud e .eo ic i ns f u a m oe c n 2 G o e L n br Sr o i d go s m n i u df i c gD g lg a a io h l m n iey
n i d o I at oyt H V一1 J .N E g JMe , 90, 2 : 1 b [ ] n l d 19 3 2 2 7—22 2.
[ ] l n l n , lae i, oet h r o e a H Vt t g 4 E i M S a d Ei b t P t R b rJ i e , t . I sn : ae o s h t C a U 1 e i
v u fco yWet nBo sn [ ] J MA.1 8 , 6 ( ) 6 4 i snet nb s r ltet g J .A r i i e ti 98 205 : 7
—
V L均在最低检测限以下 。但其 WB仍然仅有 g 10 p6 ,
至 今仍无 进展 , 这个 现 象 出现原 因有待 研究 。 有数 据 显 示 , H V一1感 染 的血 清 阳转 期 ,2 在 I p4 出现的概率为 3 % , 8 而此时 p 1尚阴性 。因此 , 3 J WB 出现 的 p4条 带 与 HV 一1感 染 密 切 相 关 , 确 认 价 2 I 有 值 。本组 中 l例 即为典 型 的 p4阳转 病例 。尽 管该 病 2
6 9 7 .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 ] Bo s asn Ki i aD nl , a w l e a b neo 3 J r k c , rt e M c oa JC d e , t .A s c f o J o sn L d l 1 e
HI n e t n i l o o o s wih i d t r n t e t r lt t s o V I fc o n b o d d n r t n e e mi a e W sen b o e tf r i
AI DS.1 9 9 2.6: 2 6 9—6 3. 3
[ ] uc 8 B shMP a e A,H r a A, t .HI ls aR or of- .St nG em nS e a 1 V pam NAf n r c i
[ ] gl E, r t 6 Mi i Mai tD,L vrA,e a.H V—l asneo et ni a oi oai t 1 I :be c fi c o f n i n sbet wt neemn t Wet l [ ] U ro I u oa o u jc i id t iae s r bo J .A e l mm np t l s h r e n t g h
询 检测 , 应对 这种 现象 引起 足够 的重视 , 加强 随访 和 并
i l e v tn id a rscaat zt n J .T e m c , 0 4 c yrl a dv u v u h rc f ai [ ] hrU sh 2 0 , l a en i i l i e i o
维普资讯
36 ・ 7
S a g a o ra fP e e t eMe iie h n h iJu l o rv ni dcn n v
上 海 预 防 医学 杂 志
20 0 7年 第 1 9卷 第 8期
2 0 Vo . 9 No 8 0 7, 1 1 .
h e eo me to V W s en b o o vr sq a i ai n l t e d v lp n ft e HI e tr ltt iu u t c t n a d ci — h n f i o n
例首次检测 的 S C / O值较低, 免疫印迹法带型反应也 极不典型, 但随访证实其确实为一个感染者。虽然仅 为 1例病 例 , 目前 全 国范 围 内开展 大规 模 的 自愿 咨 但
6 (0 : 0 1 1 ) 6 3—67 0.
进行其他辅助诊断。 在进 行 H V感 染 的诊 断 中 , 保 证 检测 质 量 的前 I 在 提下 , 不仅依据实验室的检测结果 , 还需要结合流行病 学调查 , 尤其针对 WB不确定结果的样本 , 需综合实验
室 检测 、 流行 病学 资料 、 助诊 断 手 段 , 出 医学 随访 辅 提 方案, 以期 尽早 发现 HI 染者 , V感 尽早 干 预 和 治疗 , 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