肢体残疾儿童康复训练方案

合集下载

残联残疾儿童实施方案

残联残疾儿童实施方案

残联残疾儿童实施方案
残联残疾儿童实施方案是为了更好地保障残疾儿童的权益,促进他们的全面发
展而制定的。

在实施方案中,我们需要考虑到残疾儿童的特殊情况,为他们提供更多的关爱和支持,让他们能够享有与健全儿童一样的生活和教育权利。

首先,我们要加强对残疾儿童的康复和教育工作。

通过建立康复中心和特殊教
育学校,为残疾儿童提供专业的康复治疗和个性化的教育服务,帮助他们克服身体上的障碍,提高自理能力和学习能力。

其次,我们要加强对残疾儿童家庭的支持和帮助。

建立残疾儿童家长培训机构,为家长提供相关知识和技能的培训,帮助他们更好地照顾残疾儿童,同时也要加强对残疾儿童家庭的经济援助,减轻他们的生活压力。

此外,我们还要加强对残疾儿童的心理疏导和心理健康教育。

建立心理咨询服
务机构,为残疾儿童提供心理咨询和支持,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世界观,增强他们的心理韧性和适应能力。

最后,我们要加强对残疾儿童的社会融合和就业培训。

通过建立残疾儿童社会
实践基地和就业培训中心,为他们提供更多的社会实践和就业机会,让他们能够更好地融入社会,实现自我价值。

总之,残联残疾儿童实施方案是为了更好地保障残疾儿童的权益,促进他们的
全面发展而制定的。

我们要加强对残疾儿童的康复和教育工作,加强对残疾儿童家庭的支持和帮助,加强对残疾儿童的心理疏导和心理健康教育,加强对残疾儿童的社会融合和就业培训,为残疾儿童创造更好的生活和发展环境。

希望通过我们的努力,能够让更多的残疾儿童享有与健全儿童一样的生活和教育权利。

肢体残疾儿童康复训练档案

肢体残疾儿童康复训练档案

肢体残疾儿童康复训练档案(机构试行)姓名省市训练机构名称使用说明为使康复训练工作科学、规范的开展,有效改善肢体残疾儿童的康复状况,全国残疾人康复工作办公室组织“全国残疾人康复训练与服务技术指导组”成员和有关专家,在总结以往康复训练档案基础上,结合新的训练任务和各地实际工作需要,制定了《肢体残疾儿童康复训练档案(机构试行)》,供各地实施肢体残疾儿童康复训练任务使用。

档案涉及功能评估、训练计划制定、训练情况记录、训练效果评估等康复训练流程的各个环节,对规范实施康复训练有重要的意义。

现就档案的使用方法说明如下:一、康复训练档案的使用及填写说明(一)训练登记筛选14岁以下,诊断明确、有康复潜力、有康复意愿、家长配合的肢体残疾儿童作为训练对象,纳入康复训练重点工程任务。

由康复医师或训练人员填写“训练登记”。

(二)训练评估康复对象的初次评估、中期评估和末期评估均依据“训练评估”进行。

按照评估标准,由训练人员对训练对象的功能和能力逐项进行评估、计分。

通过初次评估,掌握训练对象目前的功能障碍和困难情况,为制定训练计划、选择适宜的训练项目提供依据。

通过中期评估(在康复训练的中期进行),按照“评估标准”,由训练人员再次对训练对象进行整体评估计分,针对存在的问题调整训练计划。

通过末期评估,总结实现康复目标的情况,提出进一步康复的意见。

“训练评估”由训练人员负责填写。

肢体残疾儿童康复训练评估内容共18个项目,其中运动功能包括头部控制、翻身、坐、爬、站、转移、步行、上下台阶、伸手抓物、捏取物体10项;生活自理能力包括进食、穿脱衣物、洗漱、入厕4项;社会适应能力包括理解、表达、做家务、参与社会生活和集体活动4项,姿势矫正训练贯穿于上述各项训练之中。

(三)训练计划康复训练人员、残疾儿童家长、志愿工作者等人员,依据初次评估结果,共同制定切实可行的训练计划。

训练计划包括针对训练对象主要功能障碍和困难所确定的训练项目、采取的训练方法和预期实现的康复目标等。

肢体残疾儿童康复训练方案

肢体残疾儿童康复训练方案

肢体残疾儿童康复训练方案运动石岗小学—----丁太平1、头部控制抬头与头部控制能力就是正常儿童发育过程中最需要掌握得技能之一,如果患儿不会抬头与控制头部,便很难学会其她活动。

(1)卧位时得训练仰卧位时,克通过使用色彩且能发出声音得玩具吸引患儿抬头。

如果患儿不能抬头,则可按(图8b0得方式让患儿俯卧,按从颈至腰骶部得方向用手指用力得按压脊柱两侧得背部肌肉,帮助她抬头、如果患儿就是应背部肌肉力量较差而不能抬头,可在其前胸垫上厚毛巾或毯子来帮助她抬头,或将其面对面抱在胸前,与其谈话或做游戏、在这一体位下,患儿抬头所需得力量要小得多。

仰卧位时,双手抓住患儿得双侧上臂,轻轻地将其拉起来,直至其头稍后仰,再将其放下,如此多次反复,注意如果在拉起得过程中,患儿得头完全后仰或就是双下肢出现僵硬得伸直时,则应停止这种训练活动。

(2)坐位时得训练当患儿在被拉起时不能控制头部得情况下,可将其坐于大人腿上,轻轻地使其稍后仰,并鼓励患儿保持抬头得姿势,随着其头部控制能力得增强,后仰得幅度可增大并可使其左右倾斜得练习或做一些游戏、2、翻身活动训练这就是在患儿获得较好得头部控制后,应立即开始得训练活动。

首先,让患儿俯卧使用拨浪鼓或能发出声响得玩具,在其面前吸引她得注意力。

慢慢将玩具移至侧方,鼓励患儿侧向伸手拿玩具,此时,再慢慢将玩具高度太高,吸引患儿转身至侧卧甚至仰卧、如果患儿翻不过来,则可通过以手抬患儿得腿来帮助她。

同样,也要做从仰卧位翻身至侧卧位得练习,可用玩具达到这一点、3、坐位平衡训练如果患儿在坐位时不能保持平衡。

首先可训练她得上肢保护性反应能力。

方法就是:让患儿仰卧在圆桶状物体或球上,缓慢得侧向滚动圆桶,鼓励患儿伸手保护自己,也可让患儿仰卧于训练者得腿上,做此练习、当患儿获得了较好得保护性反应能力后,可让其坐起,双手在髋以上扶着患儿,使之想两侧与前后摇晃,训练她得平衡能力、此外,还应训练患儿在坐位时伸手拿物体等与抗外力干扰平衡得能力。

脑瘫儿童康复训练方案

脑瘫儿童康复训练方案

脑瘫儿童康复训练方案
脑瘫儿童的康复方法一般包括运动训练、头部平衡和协调能力训练、言语训练、水疗法、针灸等,需要根据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方式。

1、运动训练:脑瘫儿童可以进行翻身、爬行、坐位等运动训练,可以促进儿童的平衡能力。

2、头部平衡和协调能力训练:可以进行抬头、转头、低头等训练,可以使患者更好控制头部,有助于保持头部的稳定性。

3、言语训练:可以通过伸舌头、吹口琴等方式,锻炼儿童的认知能力和语言能力。

4、水疗法:日常生活中可以让儿童进行淋浴或温水浴,可以促进血液循环和肌肉活动。

5、针灸:在医生指导下通过针灸治疗,对智力、肢体瘫痪有一定的治疗作用。

在日常生活中,患者还要遵医嘱坚持服用药物,并定期复查。

饮食上可以多吃流质或半流质软食,有助于咀嚼或吞咽,同时要注意个人卫生,有助于病情恢复。

肢体残疾儿童康复训练方案

肢体残疾儿童康复训练方案

肢体残疾儿童康复训练方案Company number:【WTUT-WT88Y-W8BBGB-BWYTT-19998】肢体残疾儿童康复训练方案运动能力1、头部控制抬头和头部控制能力是正常儿童发育过程中最需要掌握的技能之一,如果患儿不会抬头和控制头部,便很难学会其他活动。

(1)卧位时的训练仰卧位时,克通过使用色彩且能发出声音的玩具吸引患儿抬头。

如果患儿不能抬头,则可按(图8b0的方式让患儿俯卧,按从颈至腰骶部的方向用手指用力的按压脊柱两侧的背部肌肉,帮助他抬头。

如果患儿是应背部肌肉力量较差而不能抬头,可在其前胸垫上厚毛巾或毯子来帮助他抬头,或将其面对面抱在胸前,与其谈话或做游戏。

在这一体位下,患儿抬头所需的力量要小的多。

仰卧位时,双手抓住患儿的双侧上臂,轻轻地将其拉起来,直至其头稍后仰,再将其放下,如此多次反复,注意如果在拉起的过程中,患儿的头完全后仰或是双下肢出现僵硬的伸直时,则应停止这种训练活动。

(2)坐位时的训练当患儿在被拉起时不能控制头部的情况下,可将其坐于大人腿上,轻轻地使其稍后仰,并鼓励患儿保持抬头的姿势,随着其头部控制能力的增强,后仰的幅度可增大并可使其左右倾斜的练习或做一些游戏。

2、翻身活动训练这是在患儿获得较好的头部控制后,应立即开始的训练活动。

首先,让患儿俯卧使用拨浪鼓或能发出声响的玩具,在其面前吸引他的注意力。

慢慢将玩具移至侧方,鼓励患儿侧向伸手拿玩具,此时,再慢慢将玩具高度太高,吸引患儿转身至侧卧甚至仰卧。

如果患儿翻不过来,则可通过以手抬患儿的腿来帮助他。

同样,也要做从仰卧位翻身至侧卧位的练习,可用玩具达到这一点。

3、坐位平衡训练如果患儿在坐位时不能保持平衡。

首先可训练他的上肢保护性反应能力。

方法是:让患儿仰卧在圆桶状物体或球上,缓慢的侧向滚动圆桶,鼓励患儿伸手保护自己,也可让患儿仰卧于训练者的腿上,做此练习。

当患儿获得了较好的保护性反应能力后,可让其坐起,双手在髋以上扶着患儿,使之想两侧和前后摇晃,训练他的平衡能力。

幼儿园康复训练计划 幼儿园康复训练

幼儿园康复训练计划 幼儿园康复训练

计划是针对幼儿园儿童在日常生活中遇到的身体或心理发育问题而设计的一系列训练项目。

通过康复训练,可以帮助幼儿克服身体和心理上的困难,促进其全面发展,提高生活质量。

本文将围绕幼儿园康复训练计划的重要性、内容和实施方法等方面展开探讨。

一、幼儿园康复训练计划的重要性1. 早期干预幼儿园是幼儿成长发育的重要阶段,及时对发育迟缓、运动障碍等问题进行干预,有助于避免问题进一步恶化,提高治疗效果。

2. 促进发展通过康复训练,可以针对幼儿的具体问题制定个性化的训练计划,帮助他们克服困难,全面发展各方面能力。

3. 提高生活质量康复训练可以改善幼儿的生活质量,提高他们的自理能力和社交能力,使其更好地融入幼儿园集体生活。

二、幼儿园康复训练计划的内容1. 身体康复训练针对幼儿的运动发育问题,可以开展体能训练、康复按摩等活动,帮助幼儿提高肌肉力量和运动协调能力。

2. 言语康复训练针对幼儿的言语发育问题,可以进行听力训练、发音训练等活动,帮助他们克服言语障碍,提高交流能力。

3. 心理康复训练针对幼儿的情绪行为问题,可以进行情绪管理训练、行为矫正训练等活动,帮助他们建立良好的情绪和行为习惯。

三、幼儿园康复训练计划的实施方法1. 个性化定制针对每个幼儿的具体问题,制定个性化的康复训练计划,根据其特点和需求进行有针对性的训练。

2. 多元化活动开展丰富多彩的康复训练活动,包括游戏、音乐、绘画等形式,吸引幼儿的注意力,增加训练的趣味性和吸引力。

3. 家园合作与家长密切合作,共同关心幼儿的康复训练情况,交流经验,互相支持,形成家园合力,促进幼儿全面健康发展。

四、结语幼儿园康复训练计划是为了帮助幼儿克服身体和心理发育问题,促进其全面发展而设计的重要计划。

通过针对性的训练活动,可以有效提高幼儿的身心健康水平,提高其生活质量。

希望各幼儿园能够重视康复训练工作,制定科学合理的训练计划,为幼儿健康发展提供有力支持。

五、康复训练计划的实施效果1. 提高幼儿自信心通过康复训练计划的实施,幼儿可以逐渐克服身体或心理上的困难,提高自我认知和自信心,更愿意尝试新的活动和面对挑战。

幼儿园特殊儿童康复教育计划 幼儿园特殊儿童康复

幼儿园特殊儿童康复教育计划 幼儿园特殊儿童康复

教育计划在幼儿园教育中,特殊儿童的康复教育一直是一个备受关注的问题。

针对特殊儿童的康复教育计划不仅能够帮助他们提高生活自理能力,还能够促进他们的身心健康发展。

制定一套科学合理的幼儿园特殊儿童康复教育计划显得尤为重要。

在这篇文章中,我将介绍幼儿园特殊儿童康复教育计划的重要性,以及如何制定和实施这样的计划。

一、特殊儿童的康复教育计划的重要性1. 促进特殊儿童的身心健康发展。

特殊儿童由于生理或心理上的特殊情况,通常在日常生活中存在着比较明显的不足。

通过康复教育计划的实施,可以有效帮助特殊儿童克服困难,提高他们的生活质量,促进身心健康的全面发展。

2. 帮助特殊儿童融入社会。

特殊儿童往往由于自身的特殊情况而难以融入社会,这不仅会给他们的成长带来困扰,也会给家庭和社会带来压力。

开展康复教育计划,可以帮助特殊儿童更好地融入社会,拥有更美好的未来。

3. 推动社会的包容与进步。

特殊儿童是社会的一部分,他们同样应该享有平等的教育权利。

通过制定和实施康复教育计划,可以促进社会对特殊儿童的包容,推动社会的进步和发展。

二、制定幼儿园特殊儿童康复教育计划的必要性1. 了解特殊儿童的个体差异。

特殊儿童包括智障儿童、视障儿童、听障儿童、肢体残疾儿童等,每种特殊儿童都有着不同的身体和心理特点。

制定康复教育计划时,必须充分了解特殊儿童的个体差异,以便针对性地制定相应的教育方案。

2. 结合特殊儿童的实际需求。

特殊儿童在日常生活中面临着许多困难和挑战,比如生活自理能力低、社交能力差等。

康复教育计划必须结合特殊儿童的实际需求,重点培养他们的生活自理能力、社交能力等。

3. 教师专业素养和团队合作。

幼儿园特殊儿童康复教育计划的制定需要专业的教育人员参与,教师必须具备良好的专业素养,具备一定的特殊教育知识和技能。

另外,康复教育计划的落实需要多方合作,需要与幼儿园其他部门和专业医疗机构合作,形成一个康复教育团队。

三、幼儿园特殊儿童康复教育计划的制定和实施1. 制定康复教育计划的目标。

重度残疾儿童送教上门教案

重度残疾儿童送教上门教案

一方面以自身或身体为准进行训练辨别前、后;上,下;
段、辅导措施、 左、右等方位;另一方面进行东西南北方向的训练;太阳从东
硬件设施等) 方升起,从西方落下。
说明 (内容的调整 情况)
教学内容需要家长配合,完成后争取让家长在家日常多 训练。
评估 反馈
目标 达成 度
经过一段时间的训练,孩子稍有改观,教学任务完成良 好。
用话语指导他,一边动手帮助他,等他学会了就逐渐减少帮 助。
说明 (内容的调整 情况)
教学内容需要家长配合,完成后争取让家长在家日常多 训练。
评估 反馈
目标 达成 度
经过一个阶段的训练,孩子稍有改观,必须在家长的帮助 下才能完成任务,教学任务完成一般。
原因 分析
孩子无法听懂大人的指令,不能做出相应的反应。
说明 (内容的调整 情况)
教学内容需要家长配合,完成后争取让家长在家日常多 训练。
目标
经过一段时间的训练,孩子稍有改观,但自己独立辨色还
达成 是很难做到,必须在家长的帮助下才能完成任务,教学任务
度 完成一般。
评估 反馈
原因 分析
孩子无法听懂大人的指令,不能做出相应的反应。
重度残疾儿童送教上门个别化教学教案
教学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过程
1.和学生亲切交流,鼓 根据老师的指令进行 脑瘫儿训前的评
一、课前评估 励学生努力完成教学任 一些相应动作的练习。估,回顾上一次的
务。
准备好服装,打扮成 训练情况,并针对
2.教授学生日常活动的 小红军
学生的主要症状进
注意事项。
行有针对性的康复
3.设置教学情境:过关
能正确地模仿刷牙了,老师至少也要用话语指导他。

肢体残疾人康复训练方案

肢体残疾人康复训练方案

肢体残疾人康复训练方案肢体残疾人康复训练方案(通用8篇)为保障事情或工作顺利开展,就不得不需要事先制定方案,一份好的方案一定会注重受众的参与性及互动性。

那么你有了解过方案吗?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肢体残疾人康复训练方案,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肢体残疾人康复训练方案篇1为推进社区志愿者活动的深入进展,充分发挥志愿服务在构建和谐社区中的作用,提高本社区志愿者服务队伍的综合素质,结合社区实际,特制定社区志愿者培训及活动实施方案如下:一、指导思想深入贯彻科学发展观,紧紧围绕建设和谐社区主题,以创建文明社区为契机,以满足居民群众需求、为群众提供服务为宗旨,大力开展社区志愿者活动,发展壮大社区志愿者队伍,激发社区居民参与志愿者的热情,弘扬奉献、友爱、互助、进步的志愿精神,健全社区志愿者服务工作体系和运行机制,推进我辖区社区志愿者服务事业蓬勃发展。

二、活动内容(一) 围绕四大关爱群体,开展形式多样的志愿者培训,开展形式多样的志愿活动。

1、开展健康知识讲座、家政培训及阳光月嫂培训活动,开展爱心助老志愿活动。

以社区享受居民养老服务的.孤寡空巢老人为主要对象,开展精神慰籍、保健指导、家政服务、文化娱乐、权益维护等志愿服务,弘扬敬老助老传统美德,为老年人创造健康优质的生活条件。

2、爱心助残志愿活动。

发扬“理解、尊重、关心、帮助”的精神,为残疾人及家庭开展医疗保健、技术培训、心理咨询和日常生活照料等方面服务,创造残疾人平等参与社会生活的条件,增强残疾人自立自强、参与社会、服务社会能力。

3、开展形式多样的技能培训,展开爱心助困志愿活动。

针对辖区困难群众、困难家庭不同情况,开展捐款捐物、结对助学和送医疗、送岗位、送信息、送技术志愿服务,建立长期的,实实在在的扶贫对子,为困难群众排忧解难,使他们感到社会关怀和温暖,逐步使困难群体脱贫致富。

4、开展党员志愿者学习培训,利用社区教师、学生资源,展开爱心爱心助学志愿活动。

重度残疾儿童送教上门的教案

重度残疾儿童送教上门的教案

《脑瘫儿童肢体康复个训》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通过走、跳、爬等康复训练,提高下肢关节的控制能力;2、在游戏中进行康复训练,逐步养成自觉训练的习惯;3、养成勇敢顽强,自强不息的良好意志品质。

二、重点与难点:重点:掌握各种走、爬的技术。

难点:各种动作的有机结合,身体各关节协调发展。

三、教学准备:使用教具:长绳、体操垫若干、笔记本电脑、音响、毛绒玩具若干四、教学过程教学环节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1.和学生亲切交流,鼓根据老师的指令进行脑瘫儿训前的评一、课前评估励学生努力完成教学任一些相应动作的练习。

估,回顾上一次的务。

准备好服装,打扮成小训练情况,并针对2. 教授学生日常活动的红军学生的主要症状进教学注意事项。

行有针对性的康复过程3. 设置教学情境:过关训练。

(使用踝关我最棒节矫正仪训练,斜板站立)二、实施训练示范各种姿势的走。

沿根据老师的要求一步通过各种形式1、各种姿势的直线走,沿曲线走,沿一步地完成每项动作,的走,锻炼学生平走螺旋形走。

注意身体始终保持平衡能力,调动下肢1、沿直线走,注意保持衡。

关节能灵活地、协身体的平衡。

保持平衡姿势,高质量调地完成动作。

2、沿曲线走,注意适当完成动作。

(七色花鼓各种走的姿势的难调整双脚着地的位置。

励)度逐步加大,让学3、沿螺旋形走,注意适应对不同的姿势的生体验应对突发地当调整双脚着地的位走,作出相应的平衡姿形变化应该怎样正置,注意保持身体的平势。

确处置。

同时促进衡。

(七色花鼓励)下肢各关节协调发展。

2、各种方法的 1、手脚配合,前脚掌着老师在一旁加强保护,学生练习的难度跳(向上跳,地,双臂用力,向上跳。

防止摔倒,鼓励学生努由易到难,要求学向前跳)争取碰到老师的手。

力向上跳跃,争取碰到生根据实际情况适老师的手。

(七色花鼓时调整动作,锻炼3、各种形式的 2、在保持身体平衡的基励)学生机智、灵敏素爬(手脚配合础上,前脚掌着地,双加强防护措施,注意学质,促进下肢力量爬,双脚蹬地臂用力,做出向前跳跃生安全,适当放置海绵发展。

(完整word版)重度残疾儿童送教上门教案

(完整word版)重度残疾儿童送教上门教案

持身体的平衡。

2、沿曲线走,注意适当调整双脚着地的位置。

3、沿螺旋形走,注意适当调整双脚着地的位置,注意保持身体的平衡。

保持平衡姿势,高质量完成动作。

(七色花鼓励)应对不同的姿势的走,作出相应的平衡姿势。

(七色花鼓励)地完成动作。

各种走的姿势的难度逐步加大,让学生体验应对突发地形变化应该怎样正确处置。

同时促进下肢各关节协调发展。

2、各种方法的跳(向上跳,向前跳)3、各种形式的爬(手脚配合爬,双脚蹬地爬)4、放松按摩活动1、手脚配合,前脚掌着地,双臂用力,向上跳。

争取碰到老师的手。

2、在保持身体平衡的基础上,前脚掌着地,双臂用力,做出向前跳跃的动作。

1、手脚配合爬,注意手脚协调配合,完成动作。

2、双脚蹬地爬,努力用双脚蹬地,完成动作。

学生躺在垫子上,全身老师在一旁加强保护,防止摔倒,鼓励学生努力向上跳跃,争取碰到老师的手。

(七色花鼓励)加强防护措施,注意学生安全,适当放置海绵垫,鼓励学生使用双臂,协同发力,完成向前跳跃动作。

(七色花鼓励) 学生必须手脚协调配合,在海绵垫上完成动作。

(七色花鼓励)学生必须非常艰苦地用双脚蹬地完学生练习的难度由易到难,要求学生根据实际情况适时调整动作,锻炼学生机智、灵敏素质,促进下肢力量发展。

康复训练是一项比较枯燥的过程,因此在训练中加入一些学生感兴趣的小游戏,做到劳逸结合。

(粉红塔的叠放) 学生完成此动作,应该比较累重度残疾儿童送教上门个别化教学教案学教案重度残疾儿童送教上门个别化教学教案重度残疾儿童送教上门个别化教学教案重度残疾儿童送教上门个别化教学教案重度残疾儿童送教上门个别化教学教案重度残疾儿童送教上门个别化教学教案重度残疾儿童送教上门个别化教学教案重度残疾儿童送教上门个别化教学教案重度残疾儿童送教上门个别化教学教案重度残疾儿童送教上门个别化教学教案重度残疾儿童送教上门个别化教学教案疾儿童送教上门个别化教学教案重度残疾儿童送教上门个别化教学教案重度残疾儿童送教上门个别化教学教案重度残疾儿童送教上门个别化教学教案重度残疾儿童送教上门个别化教学教案重度残疾儿童送教上门个别化教学教案。

如何指导肢体残疾人康复训练

如何指导肢体残疾人康复训练

如何指导肢体残疾人康复训练首先要知道什么是残疾人。

《中华人民共和国残疾人保障法》明确规定:残疾人是指在心理、生理、人体结构上,某些组织、功能丧失或者不正常,全部或部分丧失以正常方式从事某种活动能力的人。

我国残疾人的分类:包括视力残疾、听力残疾、言语残疾、肢体残疾、智力残疾、精神残疾、多重残疾和其他残疾人共8类。

其标准是由国务院规定的,是以2006年国务院批准的《第二次全国残疾人抽样调查残疾标准》及相关评定方法为依据来划分的。

今天我具体来讲讲肢体残疾的康复,其他几项由后面的几位同志给大家作更详细的讲解。

一、首先说说:1、什么是肢体残疾。

肢体残疾是指人体运动系统的结构、功能损伤造成四肢残缺或四肢、躯干麻痹(瘫痪)、畸形等而致人体运动功能不同程度的丧失以及活动受限或参与的局限。

肢体残疾包括:上肢或下肢因伤、病或发育异常所致的缺失、畸形或功能障碍;脊柱因伤、病或发育异常所致的畸形或功能障碍;中枢、周围神经因伤、病或发育异常造成躯干或四肢的功能障碍。

2、什么是康复。

康复工作是指采用医学的、工程的、心理的、社会的和教育的各种手段,使康复对象的功能恢复到尽可能好的水平,减少因残疾而造成的影响,使残疾者达到自立,有较好的生活质量,能实现其抱负,以便在身体、精神、社会活动、教育就业等方面的能力得到最大程度的发挥,从而最大程度地回归社会。

到2015年实现残疾人“人人享有康复服务”。

3、康复工作的基本原则是:(1)、以残疾人的基本需求为重点。

(2)、坚持政府主导和社会参与相结合的社会化工作方式。

(3)、实施重点工程与普遍服务相结合。

(4)、因地制宜,开拓创新。

康复是一个综合的,全面的范畴,不仅涉及到医学的许多的方面,而且还需要综合应用多方面的措施,包括医学的、教育的、职业的、社会的措施,有时还采用工程学的措施来恢复,代偿或重建患者的功能,包括医学康复、教育康复、职业康复、社会康复四方面使患者达到整体康复。

在医学措施中强调多学科协作的重要性,又必须注重以功能训练再训练为基础,是一种处理和治疗的过程,是专门针对有身体功能障碍者而设计的,竭力减少残疾的影响程度,使患者尽可能地应用其残余的功能,即要在功能上,也要在心理上,就业能力上得到恢复。

2024精选特殊学校康复训练教案

2024精选特殊学校康复训练教案
适用于不同年龄段的特殊儿童
本教案根据特殊儿童的年龄特点和认知发展水平 ,设计了不同难度的康复训练内容,适用于不同 年龄段的特殊儿童。
适用于不同康复需求的特殊儿童
本教案针对特殊儿童的不同康复需求,提供了多 种康复训练方法和手段,包括物理治疗、作业治 疗、言语治疗等。
02 康复训练目标与原则
康复训练目标
按照制定的教学计划和教学方法,有序地组 织学生进行康复训练,确保教学目标的实现 。
教学安排
课程时间
每周安排3-5次课程,每次课程时间为45分钟至1小时, 确保学生有充足的时间进行康复训练。
课程地点
选择宽敞明亮、安全舒适的教室或训练场地,为学生提供 良好的学习环境。
人员配备
每名学生配备一名专业的康复教师或训练师,确保学生得 到个性化的指导和关注。同时,根据需要可配备助教或志 愿者协助教学工作。
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家校合作可以帮助学生在家庭和学校 两个环境中得到更多的关注和支持, 有利于学生的身心健康和全面发展。
家校沟通机制建立
定期家长会
学校定期组织家长会,让家长了 解学校的教育理念、教学计划和 学生表现,同时也为家长提供反
馈和建议的机会。
信息化平台
学校建立家访制度,定期安排教 师对学生进行家访,深入了解学 生的家庭环境和成长背景,为个
发团队成员的工作热情。
教师培训
制定系统的培训计划
根据教师的专业背景和实际需求,制定个性化的培训计划,包括理论 学习、实践操作、案例分析等。
强化特殊教育理念和技能
培训教师掌握特殊教育的基本理念和方法,提高应对特殊学生需求的 能力。
提升康复技能和知识
组织教师参加康复技能和知识的培训,包括评估、训练、辅助器具使 用等,确保教师能够为学生提供专业的康复训练。

肢体残疾康复训练档案

肢体残疾康复训练档案

表9:肢体残疾康复训练档案姓名省市(地)县(市、区)乡镇(街道)使用说明肢体残疾人的康复训练是《中国残疾人事业“十一五”发展纲要》提出的一项重点工程任务。

为使康复训练工作科学、规范的开展,有效改善肢体残疾人的康复状况,全国残疾人康复工作办公室组织“全国残疾人康复训练与服务技术指导组”成员和有关专家,在总结以往康复训练档案基础上,结合新的训练任务和各地实际工作需要,制定了《肢体残疾康复训练档案》,供各地实施肢体残疾康复训练任务使用。

档案涉及功能评估、训练计划制定、训练情况记录、训练效果评估等康复训练流程的各个环节,对规范实施康复训练有重要的意义。

现就档案的使用方法说明如下:一、康复训练档案的使用及填写说明(一)训练登记筛选诊断明确、有康复潜力、有康复意愿、家庭成员配合的肢体残疾人作为训练对象,纳入康复训练重点工程任务。

由康复员填写“训练登记”。

(二)训练评估训练对象的初次评估、中期评估和末期评估均依据“训练评估”进行。

按照评估标准,由康复指导员对训练对象的功能和能力逐项进行评估、计分。

通过初次评估,掌握训练对象目前的功能障碍和困难情况,为制定训练计划、选择适宜的训练项目提供依据。

通过中期评估(在康复训练的中期进行),按照“评估标准”,由康复指导员再次对训练对象进行整体评估计分,针对存在的问题调整训练计划。

通过末期评估,总结实现康复目标的情况,提出进一步康复的意见。

“训练评估”由康复指导员负责填写。

肢体残疾人康复训练评估内容共13个项目,其中运动功能包括翻身、坐、站、转移、步行或驱动轮椅、上下台阶6项;生活自理能力包括进食、穿脱衣物、洗漱、入厕4项;社会适应能力包括交流、做家务、参与社会生活和集体活动3项。

(三)训练计划康复指导员组织康复员、残疾人及其亲友、志愿工作者等人员,依据初次评估结果,共同制定切实可行的训练计划。

训练计划包括针对训练对象主要功能障碍和困难所确定的训练项目、训练场所、采取的训练方法和预期实现的康复目标等。

肢体残疾儿童康复训练方案

肢体残疾儿童康复训练方案

肢体残疾儿童康复训练方案运动能力1、头部控制抬头和头部控制能力是正常儿童发育过程中最需要掌握的技能之一;如果患儿不会抬头和控制头部;便很难学会其他活动..(1)卧位时的训练仰卧位时;克通过使用色彩且能发出声音的玩具吸引患儿抬头..如果患儿不能抬头;则可按图8b0的方式让患儿俯卧;按从颈至腰骶部的方向用手指用力的按压脊柱两侧的背部肌肉;帮助他抬头..如果患儿是应背部肌肉力量较差而不能抬头;可在其前胸垫上厚毛巾或毯子来帮助他抬头;或将其面对面抱在胸前;与其谈话或做游戏..在这一体位下;患儿抬头所需的力量要小的多..仰卧位时;双手抓住患儿的双侧上臂;轻轻地将其拉起来;直至其头稍后仰;再将其放下;如此多次反复;注意如果在拉起的过程中;患儿的头完全后仰或是双下肢出现僵硬的伸直时;则应停止这种训练活动..(2)坐位时的训练当患儿在被拉起时不能控制头部的情况下;可将其坐于大人腿上;轻轻地使其稍后仰;并鼓励患儿保持抬头的姿势;随着其头部控制能力的增强;后仰的幅度可增大并可使其左右倾斜的练习或做一些游戏.. 2、翻身活动训练这是在患儿获得较好的头部控制后;应立即开始的训练活动..首先;让患儿俯卧使用拨浪鼓或能发出声响的玩具;在其面前吸引他的注意力..慢慢将玩具移至侧方;鼓励患儿侧向伸手拿玩具;此时;再慢慢将玩具高度太高;吸引患儿转身至侧卧甚至仰卧..如果患儿翻不过来;则可通过以手抬患儿的腿来帮助他..同样;也要做从仰卧位翻身至侧卧位的练习;可用玩具达到这一点..3、坐位平衡训练如果患儿在坐位时不能保持平衡..首先可训练他的上肢保护性反应能力..方法是:让患儿仰卧在圆桶状物体或球上;缓慢的侧向滚动圆桶;鼓励患儿伸手保护自己;也可让患儿仰卧于训练者的腿上;做此练习..当患儿获得了较好的保护性反应能力后;可让其坐起;双手在髋以上扶着患儿;使之想两侧和前后摇晃;训练他的平衡能力..此外;还应训练患儿在坐位时伸手拿物体等和抗外力干扰平衡的能力..4、爬行训练在患儿俯卧位能较好的控制头部时;应开始这项训练..其方法是:让患儿处于四肢跪位;将有趣的玩具置于前方较远处;鼓励患儿爬过去取该玩具..如果患儿不能向前挪动下肢爬行;则可通过抬高其髋部来帮助他..除了向前爬还应该训练侧向爬行、向后爬行;有下肢痉挛的患儿;还可制作一简单的爬行车;让其俯卧于上练习爬行..5、站立训练站立位训练刚开始时;以双手扶住患儿的髋部;让其双脚分开;以便有较大的支撑面而使患儿站立..可侧向轻推患儿;使其学会重心的左右转移;也可前后轻推患儿锻炼他的站位平衡能力;随着患儿站位平衡能力的改善;可将双手移至患儿的肩部来给予支持或是仅让其抓住一绳索或带子来给予支持..6、转移教会患儿床、轮椅和坐便器之间的转移;刚开始;给与较多的帮助下完成;逐步减少帮助;最后患儿能独立完成..7、步行行走训练可让患儿在简易平行杠中练习行走;也可提供学步车练习行走;当患儿行走能力改善但仍怕跌倒时;可用一宽带系在其胸部;由训练人员牵着跟在患儿后面练习行走..8、上下台阶刚开始牵手上台阶;自己扶着栏杆上下楼梯;为两步一级;过度到一步一级上楼梯;最后能一步一级下楼梯..9、抓握和伸手取物的训练有些脑性瘫痪儿童的手常呈握拳状;可通过以手指扣击其手的外侧边缘使之松开;扣击的顺序是从小指到腕部;这样可使其手部张开并抓握..(1)抓握能力训练对于手可张开但抓握有困难者;可将物体放入其手中;帮助他屈曲手指抓握住;注意拇指与其余四指的位置是相对的..慢慢的让患儿自己抓握;并在患儿抓握时;侧向推拉物体以增强其抓握力量..两侧手都应反复做练习..(2)伸手取物训练在患儿能较好的抓握置于其手中的物体后;应鼓励他伸手抓握物体;可在其伸手可及的距离内悬挂有趣的玩具等;吸引患儿伸手去拿..10、捏取物品鼓励患儿用手指捏取物品;从直径大的一步一步减低到直径在1厘米左右的物品..社会适应能力1、理解一阶段1的训练此阶段的儿童对外界的刺激尚不能充分理解;训练时要利用各种方法、玩具等感兴趣的教具;使儿童能充分注意外界的人与物的存在..1.注意力的训练在儿童经常接触的环境中;给予足够的感官刺激;鼓励和引导儿童用多种感官去认识周围的事物;如用能发出声音的微型玩具车等先引起儿童的注视;然后训练其对活动事物的持续注意能力..2.对事物持续记忆的训练建立事物恒存的概念;如将儿童正在玩的玩具放在毛巾下或箱子中;让其寻找..3.促进视线接触的游戏如举高、团团转、逗笑等;通过游戏;增加儿童与他人的视线接触;促进意识传递方法的学习..4.事物的操作学习对外界的事物进行某种操作而引起变化的过程..从触摸、抓握等单一的操作发展到敲、拿出等复杂的操作;可利用各种玩具;如搭积木、投环、击鼓等..最初可使用帮助的手法;逐渐让儿童对事物能做出相应合适用途的操作..二阶段2的训练此阶段的儿童要训练其能对日常事物有基本的理解;具有事物的匹配、选择能力;并能听懂事物的名称和要求..1.事物基础概念的学习训练通过模仿让儿童懂得身边日常用品帽、杯、电话等的用途..训练应与家庭指导同时进行;让儿童能做到操作场面的扩大;即在训练室、家庭和幼儿园等均能做..2.多种事物的辨别学习训练1以形式特性为基础的操作课题:通过分类游戏;学习认识事物的外部属性颜色、大小等..如将不同颜色、大小的小球分组..2以功能特性为基础的操作课题:即认识事物的特性和用途;建立事物类别的概念;如将混放的人物、水果的图片分开..可有以下两种课题:①匹配:呈现2个以上示范项;儿童就手上的1个物品与示范项中的某一个相关物品进行匹配;②选择:呈现1个示范项;给儿童2个以上选择项物品;针对示范项;让儿童在选择项中做出合适的选择..三阶段3的训练此阶段的儿童为事物的符号形式形成阶段..训练顺序为:符号形式形成一言语理解一言语表达..1.手势符号的训练适应证为中度到重度语言发育迟缓;言语符号的理解与表达尚未掌握的儿童;或言语符号理解尚可;但表达不能的儿童..因对儿童来说手势符号比言语符号更容易理解、掌握和操作;故可作为媒介;逐渐向获得言语符号过渡..1状况依存手势符号的训练:训练重点是培养儿童能够注意手势符号的存在..训练方法是在日常的情景及训练的游戏中促进和强化...如在分别的情况下;挥挥手表示“再见”;先让儿童看着手势;令其模仿;然后从模仿逐渐进入自发产生阶段..2表示事物的手势符号的训练:训练重点是理解手势符号和事物的对应关系..利用玩具娃娃训练事物的对应关系:在儿童面前放作为选择项能穿戴在玩具娃娃身上的三种事物;例如帽子、鞋、手套;训练者拍打玩具娃娃的头部再拍打训练者自身的头部;然后说“帽帽”;促使儿童选择帽子..训练中必须让儿童充分注意手势符号的存在;然后过渡至让儿童单纯根据训练者的手势符号进行选择;即将玩具娃娃拿走;如开始时有困难;可用板将玩具娃娃暂时遮住..如果儿童选择正确;要给予玩具娃娃相应部位的实际操作戴帽子进行正反馈强化;并进一步促进手势模仿;误反应时;要拍打玩具娃娃的相应部位;促使儿童修正..主要通过选择性课题来完成;一般来说从实物——镶嵌板——图片;由抽象水平低到抽象水平高的教材进展;并注意选择项的组合;开始时以身体部位远距离组合为好;逐渐向近距离组合过渡..3利用手势符号进行动词和短句训练:在日常生活中;根据儿童的行为;训练者在给予言语刺激的同时予手势符号;并让儿童模仿手势符号;渐渐将此手势固定下来作为此行为及要求的手势符号..也可利用手势符号作为媒介进行组句训练;如儿童学习“吃苹果”;训练者拿着吃苹果的图片;先做“吃”的体态;再做“苹果”的手势;让儿童模仿;将短句的顺序固定.. 2.改善理解力的训练以日常生活中接触较多的物品杯、衣服等、食物和交通工具等儿童感兴趣事物的词汇为主;从早期已学会手势符号的词汇开始;逐渐向言语符号过渡..如在儿童面前放3-4种物品的图片;训练者说物品的名称;让儿童选择;进行理解训练;可增加图片的数目或物品的类别;从而增加训练的难度;并结合游戏..1、表达口语表达训练对能模仿言语的儿童;应促进其主动口语表达..口语表达要与理解水平相适应;一般来说;语言理解先行于口语表达;根据儿童语言理解阶段不同;制定相应的口语表达训练目标和选择训练课题..基本顺序是从口语模仿到主动表达;再进一步到生活使用..训练过程中可用手势符号及文字符号作为辅助形式;逐渐发展到单纯用言语表达;当言语符号获得困难时;可考虑使用代用性交流手段..1事物名称的口语表达:以儿童可理解的词汇为前提;从易于构音或单音节词开始练习如妈妈mama等;先让其模仿发音在训练早期;只要在儿童语言水平能模仿;如仅能模仿词头或词尾、语调等均允许;然后逐渐增加词汇;并促进儿童主动发出有意义的言语符号..2词句的口语表达:有些儿童早期对句子成分不能全部用成人语表达;可用手势语十成人语例如:“吃”的手势符号+“苹果”成人语的组合训练;逐渐过渡到用言语符号来表达完整的句子..训练中对不足的句子成分可由提问引出;如给儿童看“吃苹果”的图;儿童回答“苹果”时;训练者可提问“做什么”3文字符号的辅助作用:已形成文字学习的儿童有时使用文字符号作为发出信号的媒介;尤其是文字符号有助于想起音节..对照图片;让儿童写出文字;然后一边用手势一边指着文字一边促进用言语发出信号;逐渐做到不看文字也能用言语表达..4代用性交流手段:有明显运动障碍时;最初就应考虑除言语符号外的代用性交流手段;否则;要以用言语符号的表达为第一目标进行训练..尤其是言语符号表达困难的B群儿童可尝试几种措施;但如果最后所有措施均用了;仍不能形成用言语符号表达时;有必要使用代用性交流手段;如文字板、交流板等..2、做家务家庭内外的人际关系让儿童生活在和谐、温暖和健康的家庭生活环境中是非常重要..让儿童参与到家庭的日常生活中可以增加儿童的自信心;找的存在感..如吃饭的时候;让儿童帮大家拿筷子;吃完饭;和妈妈一起洗碗;增加亲子交流;儿童也会觉得成就感..3、参与社会生活和集体活动患儿最后要回归家庭生活。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肢体残疾儿童康复训练方案运动能力1、头部控制抬头和头部控制能力是正常儿童发育过程中最需要掌握的技能之一,如果患儿不会抬头和控制头部,便很难学会其他活动。

(1)卧位时的训练仰卧位时,克通过使用色彩且能发出声音的玩具吸引患儿抬头。

如果患儿不能抬头,则可按(图8b0的方式让患儿俯卧,按从颈至腰骶部的方向用手指用力的按压脊柱两侧的背部肌肉,帮助他抬头。

如果患儿是应背部肌肉力量较差而不能抬头,可在其前胸垫上厚毛巾或毯子来帮助他抬头,或将其面对面抱在胸前,与其谈话或做游戏。

在这一体位下,患儿抬头所需的力量要小的多。

仰卧位时,双手抓住患儿的双侧上臂,轻轻地将其拉起来,直至其头稍后仰,再将其放下,如此多次反复,注意如果在拉起的过程中,患儿的头完全后仰或是双下肢出现僵硬的伸直时,则应停止这种训练活动。

(2)坐位时的训练当患儿在被拉起时不能控制头部的情况下,可将其坐于大人腿上,轻轻地使其稍后仰,并鼓励患儿保持抬头的姿势,随着其头部控制能力的增强,后仰的幅度可增大并可使其左右倾斜的练习或做一些游戏。

2、翻身活动训练这是在患儿获得较好的头部控制后,应立即开始的训练活动。

首先,让患儿俯卧使用拨浪鼓或能发出声响的玩具,在其面前吸引他的注意力。

慢慢将玩具移至侧方,鼓励患儿侧向伸手拿玩具,此时,再慢慢将玩具高度太高,吸引患儿转身至侧卧甚至仰卧。

如果患儿翻不过来,则可通过以手抬患儿的腿来帮助他。

同样,也要做从仰卧位翻身至侧卧位的练习,可用玩具达到这一点。

3、坐位平衡训练如果患儿在坐位时不能保持平衡。

首先可训练他的上肢保护性反应能力。

方法是:让患儿仰卧在圆桶状物体或球上,缓慢的侧向滚动圆桶,鼓励患儿伸手保护自己,也可让患儿仰卧于训练者的腿上,做此练习。

当患儿获得了较好的保护性反应能力后,可让其坐起,双手在髋以上扶着患儿,使之想两侧和前后摇晃,训练他的平衡能力。

此外,还应训练患儿在坐位时伸手拿物体等和抗外力干扰平衡的能力。

4、爬行训练在患儿俯卧位能较好的控制头部时,应开始这项训练。

其方法是:让患儿处于四肢跪位,将有趣的玩具置于前方较远处,鼓励患儿爬过去取该玩具。

如果患儿不能向前挪动下肢爬行,则可通过抬高其髋部来帮助他。

除了向前爬还应该训练侧向爬行、向后爬行,有下肢痉挛的患儿,还可制作一简单的爬行车,让其俯卧于上练习爬行。

5、站立训练站立位训练刚开始时,以双手扶住患儿的髋部,让其双脚分开,以便有较大的支撑面而使患儿站立。

可侧向轻推患儿,使其学会重心的左右转移,也可前后轻推患儿锻炼他的站位平衡能力,随着患儿站位平衡能力的改善,可将双手移至患儿的肩部来给予支持或是仅让其抓住一绳索或带子来给予支持。

6、转移教会患儿床、轮椅和坐便器之间的转移,刚开始,给与较多的帮助下完成,逐步减少帮助,最后患儿能独立完成。

7、步行行走训练可让患儿在简易平行杠中练习行走,也可提供学步车练习行走,当患儿行走能力改善但仍怕跌倒时,可用一宽带系在其胸部,由训练人员牵着跟在患儿后面练习行走。

8、上下台阶刚开始牵手上台阶,自己扶着栏杆上下楼梯,为两步一级,过度到一步一级上楼梯,最后能一步一级下楼梯。

9、抓握和伸手取物的训练有些脑性瘫痪儿童的手常呈握拳状,可通过以手指扣击其手的外侧边缘使之松开,扣击的顺序是从小指到腕部,这样可使其手部张开并抓握。

(1)抓握能力训练对于手可张开但抓握有困难者,可将物体放入其手中,帮助他屈曲手指抓握住,注意拇指与其余四指的位置是相对的。

慢慢的让患儿自己抓握,并在患儿抓握时,侧向推拉物体以增强其抓握力量。

两侧手都应反复做练习。

(2)伸手取物训练在患儿能较好的抓握置于其手中的物体后,应鼓励他伸手抓握物体,可在其伸手可及的距离内悬挂有趣的玩具等,吸引患儿伸手去拿。

10、捏取物品鼓励患儿用手指捏取物品,从直径大的一步一步减低到直径在1厘米左右的物品。

社会适应能力1、理解(一)阶段1的训练此阶段的儿童对外界的刺激尚不能充分理解,训练时要利用各种方法、玩具等感兴趣的教具,使儿童能充分注意外界的人与物的存在。

1.注意力的训练在儿童经常接触的环境中,给予足够的感官刺激,鼓励和引导儿童用多种感官去认识周围的事物,如用能发出声音的微型玩具车等先引起儿童的注视,然后训练其对活动事物的持续注意能力。

2.对事物持续记忆的训练建立事物恒存的概念,如将儿童正在玩的玩具放在毛巾下或箱子中,让其寻找。

3.促进视线接触的游戏如举高、团团转、逗笑等,通过游戏,增加儿童与他人的视线接触,促进意识传递方法的学习。

4.事物的操作学习对外界的事物进行某种操作而引起变化的过程。

从触摸、抓握等单一的操作发展到敲、拿出等复杂的操作,可利用各种玩具,如搭积木、投环、击鼓等。

最初可使用帮助的手法,逐渐让儿童对事物能做出相应合适用途的操作。

(二)阶段2的训练此阶段的儿童要训练其能对日常事物有基本的理解,具有事物的匹配、选择能力,并能听懂事物的名称和要求。

1.事物基础概念的学习训练通过模仿让儿童懂得身边日常用品(帽、杯、电话等)的用途。

训练应与家庭指导同时进行,让儿童能做到操作场面的扩大,即在训练室、家庭和幼儿园等均能做。

2.多种事物的辨别学习训练(1)以形式特性为基础的操作课题:通过分类游戏,学习认识事物的外部属性(颜色、大小等)。

如将不同颜色、大小的小球分组。

(2)以功能特性为基础的操作课题:即认识事物的特性和用途,建立事物类别的概念,如将混放的人物、水果的图片分开。

可有以下两种课题:①匹配:呈现2个以上示范项,儿童就手上的1个物品与示范项中的某一个相关物品进行匹配;②选择:呈现1个示范项,给儿童2个以上选择项物品,针对示范项,让儿童在选择项中做出合适的选择。

(三)阶段3的训练此阶段的儿童为事物的符号形式形成阶段。

训练顺序为:符号形式形成一言语理解一言语表达。

1.手势符号的训练适应证为中度到重度语言发育迟缓,言语符号的理解与表达尚未掌握的儿童,或言语符号理解尚可,但表达不能的儿童。

因对儿童来说手势符号比言语符号更容易理解、掌握和操作,故可作为媒介,逐渐向获得言语符号过渡。

(1)状况依存手势符号的训练:训练重点是培养儿童能够注意手势符号的存在。

训练方法是在日常的情景及训练的游戏中促进和强化。

.如在分别的情况下,挥挥手表示“再见”,先让儿童看着手势,令其模仿;然后从模仿逐渐进入自发产生阶段。

(2)表示事物的手势符号的训练:训练重点是理解手势符号和事物的对应关系。

利用玩具娃娃训练事物的对应关系:在儿童面前放作为选择项能穿戴在玩具娃娃身上的三种事物,例如帽子、鞋、手套;训练者拍打玩具娃娃的头部再拍打训练者自身的头部,然后说“帽帽”,促使儿童选择帽子。

训练中必须让儿童充分注意手势符号的存在,然后过渡至让儿童单纯根据训练者的手势符号进行选择,即将玩具娃娃拿走,如开始时有困难,可用板将玩具娃娃暂时遮住。

如果儿童选择正确,要给予玩具娃娃相应部位的实际操作(戴帽子)进行正反馈强化,并进一步促进手势模仿;误反应时,要拍打玩具娃娃的相应部位,促使儿童修正。

主要通过选择性课题来完成,一般来说从实物——镶嵌板——图片,由抽象水平低到抽象水平高的教材进展;并注意选择项的组合,开始时以身体部位远距离组合为好,逐渐向近距离组合过渡。

(3)利用手势符号进行动词和短句训练:在日常生活中,根据儿童的行为,训练者在给予言语刺激的同时予手势符号,并让儿童模仿手势符号,渐渐将此手势固定下来作为此行为及要求的手势符号。

也可利用手势符号作为媒介进行组句训练,如儿童学习“吃苹果”,训练者拿着吃苹果的图片,先做“吃”的体态,再做“苹果”的手势,让儿童模仿,将短句的顺序固定。

2.改善理解力的训练以日常生活中接触较多的物品(杯、衣服等)、食物和交通工具等儿童感兴趣事物的词汇为主,从早期已学会手势符号的词汇开始,逐渐向言语符号过渡。

如在儿童面前放3-4种物品的图片,训练者说物品的名称,让儿童选择,进行理解训练;可增加图片的数目或物品的类别,从而增加训练的难度;并结合游戏。

1、表达口语表达训练对能模仿言语的儿童,应促进其主动口语表达。

口语表达要与理解水平相适应,一般来说,语言理解先行于口语表达,根据儿童语言理解阶段不同,制定相应的口语表达训练目标和选择训练课题。

基本顺序是从口语模仿到主动表达,再进一步到生活使用。

训练过程中可用手势符号及文字符号作为辅助形式,逐渐发展到单纯用言语表达;当言语符号获得困难时,可考虑使用代用性交流手段。

(1)事物名称的口语表达:以儿童可理解的词汇为前提,从易于构音或单音节词开始练习(如妈妈mama等),先让其模仿发音(在训练早期,只要在儿童语言水平能模仿,如仅能模仿词头或词尾、语调等均允许),然后逐渐增加词汇,并促进儿童主动发出有意义的言语符号。

(2)词句的口语表达:有些儿童早期对句子成分不能全部用成人语表达,可用手势语十成人语(例如:“吃”的手势符号+“苹果”成人语)的组合训练,逐渐过渡到用言语符号来表达完整的句子。

训练中对不足的句子成分可由提问引出,如给儿童看“吃苹果”的图,儿童回答“苹果”时,训练者可提问“做什么?”(3)文字符号的辅助作用:已形成文字学习的儿童有时使用文字符号作为发出信号的媒介,尤其是文字符号有助于想起音节。

对照图片,让儿童写出文字,然后一边用手势一边指着文字一边促进用言语发出信号,逐渐做到不看文字也能用言语表达。

(4)代用性交流手段:有明显运动障碍时,最初就应考虑除言语符号外的代用性交流手段,否则,要以用言语符号的表达为第一目标进行训练。

尤其是言语符号表达困难的B群儿童可尝试几种措施,但如果最后所有措施均用了,仍不能形成用言语符号表达时,有必要使用代用性交流手段,如文字板、交流板等。

2、做家务家庭内外的人际关系让儿童生活在和谐、温暖和健康的家庭生活环境中是非常重要。

让儿童参与到家庭的日常生活中可以增加儿童的自信心,找的存在感。

如吃饭的时候,让儿童帮大家拿筷子,吃完饭,和妈妈一起洗碗,增加亲子交流,儿童也会觉得成就感。

3、参与社会生活和集体活动患儿最后要回归家庭生活。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