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及其特征说课稿
1、1信息及其特征说课稿
信息及其特征说课稿一.说教材内容及学情本节是本书和高中信息技术课程的开篇,是在初中阶段信息技术课程根底上的拓展和加深,也应该激发学生对今后学习信息技术的兴趣。
基于信息资源在现代社会中越来越重要,以及信息在社会活动、个人开展等方面产生越来越广泛而深远的影响,同时帮助学生在高中信息技术课学习的过程中有更加明晰的方向和目标,教材中有必要让学生对以往已有的感性经历有一个提炼、归纳和理解的过程,在此根底上探讨信息的根本特征,这对学生认识信息的含义将起到积极的帮助。
二.说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了解信息的重要性;2.理解信息的定义;3.能够结合具体例子,描述信息的特征。
过程与方法1.通过案例提问,培养从日常生活、学习当中发现并准确把握有价值的信息的能力。
2.通过引导探究,启发学在学习中生勤于思考和乐于探索的精神。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验信息的广泛存在及重要价值,激发对信息技术的求知欲,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信息技术、参与信息活动的态度。
三.说教学重点:(1)能理解信息的根本特征。
(2)能挖掘出信息应用的价值意义。
四.说教学难点:(1)信息的具体含义。
(2)实例的理解与运用。
五.说教法和学法任务驱动案例学习自主阅读、合作探究交流讨论六.说教学时间: 1课时七.说教学环境:多媒体教室八.说教学过程〔一〕兴趣导入用投影显示“朝鲜战争与兰德咨询公司故事〞。
故事:朝鲜战争前,兰德公司向美国国防部推销一份秘密报告,其主题词只有7个字,要价150万美元。
美国国防部认为是敲诈,不予理睬,结果“在错误的时间,在错误的地点,与错误的敌人进展了一场错误的战争〞。
战争完毕之后,国防部才想起那份报告,要来一看,追悔莫急。
要求学生答复下列问题:那7个字是什么?〞答案:"中国将出兵朝鲜"。
(在学生充分讨论后)然后顺势引导:上面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信息多么珍贵,一字值千金。
我们就来学习第一章第一节的内容:信息及其特征。
〔板书〕〔二〕讲授“信息的定义〞。
《信息及其特征》说课稿
主要内容①丰富多彩的信息;②信息的一般特征。 所作的调节:将香农给出的信息的定义“信息是
用来消除不确定性的东西。”放在本节课的开 始,以游戏的方式引出,一方面让学生在游戏 中体验什么是信息;另一方面提高学生对本节 课的兴趣。
二、教学目标
知识与 技能
过程与 方法
能够列举出身边的各种信息,感受信 息的丰富多彩性;能举例说明信息的 一般特征。
往往反映的是事物某一特定时刻的 状态,会随着时间的推移而变化。
如:明日黄花、事过境迁等。
共享性
萧伯纳名言:“你有一个苹果,我有一 个苹果,彼此交换一下,我们仍然是各 有一个苹果;但你有一种思想,我有一 种思想,彼此交换一下,我们就都有了 两种思想,甚至更多。”
交通标志所表示的含义是什么?
三、教学过程
能通过实例分析总结归纳出信息特征。
情感态度 与价值观
激发学生对信息强烈的求知欲,养 成 积极主动地学习和使用信息的 态度
二、教学目标
重点:信息的一般特征。 难点:信息的载体依附性。
本课采用角色感受的教学手段突破 难点,再以学生身边熟知的感兴趣的信 息实例来巩固知识点,并学以致用。
三、教学过程
巧
◆萧伯纳名言 (共享性)
练习
举例表述信息的特征。 百 炼 成 钢
◎课本第 5页实践题为作业。
(阅读两则资料,并回答后面的问 题。)
环节一
环节三
10分钟
创设情景,导
20分钟
学习探究、认识
入新课(通过 信息的基本特征
游戏导入新课, (通过角色扮演,
在观看电影剪 举例,提问,名
辑的过程中体 言引入的方式让
会什么是信息) 学生理解信息的
一般特征)
初中教案 信息及其特征
初中教案信息及其特征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信息的概念,知道信息在日常生活和学习中的应用。
2. 使学生掌握信息的特征,包括载体依附性、价值性、时效性和共享性。
3. 培养学生对信息的敏感度,提高信息获取、处理和应用的能力。
4. 引导学生正确使用网络和媒体资源,培养良好的信息素养。
教学内容:1. 信息的概念及其分类。
2. 信息的特征:载体依附性、价值性、时效性和共享性。
3. 信息的价值判断和处理方法。
4. 网络和媒体资源的使用原则。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教师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思考:什么是信息?你在日常生活中是如何接触和利用信息的?2. 学生分享自己的看法和经验,教师总结并板书关键词。
二、信息的概念及其分类(10分钟)1. 教师简要介绍信息的概念,强调信息是用来传递知识、思想、情感等内容的一种符号系统。
2. 学生通过教材了解信息的分类,包括文字、语音、图像、视频等。
三、信息的特征(15分钟)1. 教师讲解信息的特征,包括载体依附性、价值性、时效性和共享性。
2. 学生通过实例理解载体依附性,如书籍、报纸、网络等;价值性,如新闻、学术、娱乐等信息;时效性,如实时新闻、过时资料等;共享性,如公开讲座、社交媒体等。
3. 教师组织学生讨论信息特征在实际应用中的意义。
四、信息的价值判断和处理方法(10分钟)1. 教师讲解如何判断信息的价值,如关注信息来源、内容真实性、对自己和他人的帮助等。
2. 学生分享自己在处理信息时的经验,讨论如何筛选、整合和应用信息。
五、网络和媒体资源的使用原则(5分钟)1. 教师引导学生正确使用网络和媒体资源,强调遵守法律法规、尊重知识产权、抵制不良信息等原则。
2. 学生承诺自觉遵守使用规定,提高自己的信息素养。
六、课堂小结(5分钟)1. 教师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强调信息在日常生活和学习中的重要性。
2. 学生分享自己的学习收获,提出改进信息处理能力的措施。
教学评价:1. 课堂问答:检查学生对信息概念和特征的掌握情况。
初中 信息及其特征 教案
初中信息及其特征教案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和理解信息的概念及其特征。
2. 培养学生对信息的敏感度和信息意识。
3. 培养学生运用信息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1. 信息的概念及其特征。
2. 信息的获取、处理和应用。
教学难点:1. 信息特征的理解和应用。
2. 信息处理能力的培养。
教学准备:1. 教室内的多媒体设备。
2. 学生自带的电子设备(如手机、平板等)。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教师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思考:什么是信息?我们在日常生活中是如何接触和利用信息的?2. 学生分享自己对信息的理解和日常生活中的信息获取经验。
二、新课导入(10分钟)1. 教师简要介绍信息的概念:信息是用来传递知识、观点、情感等内容的符号或信号。
2. 教师讲解信息的基本特征:普遍性、载体依赖性、共享性、时效性、可伪性。
3. 学生跟随教师一起总结信息的基本特征。
三、案例分析(10分钟)1. 教师提出案例:孙膑如何利用信息取得胜利?2. 学生分组讨论,分析案例中信息的特征和作用。
3. 各组分享讨论成果,教师点评并总结。
四、实践活动(15分钟)1. 教师布置实践活动:学生分组,利用网络或其他资源,搜集相关的成语、故事,说明信息的特征。
2. 学生分组进行实践活动,教师巡回指导。
3. 各组展示实践活动成果,教师点评并总结。
五、课堂小结(5分钟)1. 教师引导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总结信息的概念和基本特征。
2. 学生分享对本节课内容的理解和收获。
六、课后作业(课后自主完成)1. 请学生运用所学的信息特征,分析生活中的一个信息案例,并将分析过程和结果写成短文。
2. 学生自主完成课后作业,教师批改并给予反馈。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提问、案例分析、实践活动等方式,引导学生了解和理解信息的概念及其特征,培养学生的信息意识和信息处理能力。
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关注学生的学习情况,及时给予指导和反馈,确保教学效果的达成。
同时,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协作能力,通过小组讨论、实践活动等方式,提高学生的参与度和积极性。
信息技术说课稿(通用15篇)
信息技术说课稿(通用15篇)信息技术说课稿1一、教学内容: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辽师大出版社出版的中学信息技术教材第七册的第四单元第一课,〈文稿专家WORD〉。
下面我把自己在实施本课时的教学思想和教学思路进行简单的阐述。
二,教材分析:1、本课针对中学生先有的知识水平和接受能力,对WORD文档的修饰和排版的各种实用功能进行了简单的介绍,为学生以后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在本单元中占有重要的位置。
2、教学目标:我本着以提高学生思维能力、学生的知识水平与能力水平为宗旨,确定了以下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学会WORD的启动、退出及其文档的打开、存储与关闭的方法(2)能力目标:培养和发展学生信息加工与信息处理的能力。
(3)情感目标:进一步树立学生的信息意识,激发学生的创造力。
3、教学重点、难点重点:创建WORD文稿,并能进行简单的编辑操作。
确定依据:根据学生的接受能力,以及中学阶段信息技术课的教学目标,重点是掌握计算机的工作特点,并能够正确使用。
难点:根据需要灵活编辑文稿确定依据:当今的社会是是信息的社会,信息技术的应用每天都在影响和改变着我们的生活。
学习编辑文稿,是本课的教学重点。
三、教法阐述:基于本课内容的特点,本课主要采用“自学法、讲解法、演示法、讨论法”。
注重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自主学习能力,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力促课堂教学在生动有趣,愉快的氛围中展开。
四、学法指导:信息技术是操作性比较强,而且是一门发展中的学课,我们的教学目的不是仅仅教会学生某一些操作,某几种软件的使用,而是教会他们学习的`方法,以适应不断变化的信息社会,本课通过自主探索,协作交流等方式,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
五、教学准备计算机教室,投影仪。
六、教学过程:1、由实例导入新课放映幻灯片,让学生欣赏WORD报刊样例,激发学生对本节课将学知识产生浓厚兴趣。
2、新授知识(1)组织分组将学生分成小组。
学生选择创作报刊的主题。
(2)搜集资料教师组织学生以组为单位搜集与主题相关的资料,也可以向学生推荐网址和文字资料(3)创建报刊借助小组力量熟悉WORD窗口界面,之后将报刊的基本内容输入计算机,形成报刊的初始文稿。
2024年信息技术说课稿(集锦15篇)
信息技术说课稿(集锦15篇)信息技术说课稿1一、说教材(一)、教材分析《制作简单的表格》广州市小学信息技术教材第二册第一章第五节的内容,是在学生掌握了金山文字基本的编辑和排版的基础上进行学习的。
本课主要是让学生掌握制作表格的方法,为以后学习调整表格及表格的数据计算作好辅垫。
(二)、学生分析我们学校的学生一般学习兴趣不高,好玩好动,自主学习能力比较差,学生整体素质比较差,技能基础和个性差异较大。
所以我尽量不使用演示法,而是利用信息技术本身的优势及网络环境,创设信息化的教与学环境,利用优美、生动的画面,丰富有趣的情境,让学生从亲身的感受中说、做、学。
通过优化教学过程,改进学习方式,使教学内容形象直观,有趣,可以充分调动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
(三)、教学目标1、认识表格中一些常用名词(行线、列线、一行、一列、单元格)2、学会制作简单的表格,在表格中输入文字及装饰文字。
3、感知生活中应用表格的知识;培养学生动手操作的能力及与同伴合作交流的意识、能力;培养学生审美能力。
(四)、教学重难点重点:制作简单的表格及美化表格难点:用不同的方法来制作表格。
二、说教法与学法信息技术教学是师生之间、学生之间交往互动与共同发展的过程。
作为老师,我采用情境的创设和任务的设置,先把问题灵巧地抛给学生,引导学生来尝试解决。
制作利用网络的优势,为学生提供动态的,丰富的信息;鼓励学生主动参与学习;为学生的主动学习创设空间;同时老师也是知识反馈的调整者,在此过程中培养师生之间的感情,激活学生积极探索的自信心。
作为学生,他们是学习的主人,在教师的帮助下,采用探究式学习,从老师创设的网络环境中最大力度地获取信息,通过小组合作交流及利用动手操作探索,完成老师的布置的任务。
在此过程中学生自主学习,发现新知,通过操作提高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的能力。
三、说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上课前老师在之前问少先队辅导要十几张香港迪斯尼乐的抽奖卷。
信息及其特点教案初中
信息及其特点教案初中教案背景:随着科技的快速发展,信息技术已经渗透到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
在我国的新课程标准中,信息技术教育被视为培养学生综合素质的重要学科。
本教案旨在通过初中信息技术课程,使学生掌握基本的信息技术知识,提高学生的信息素养和应用能力。
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计算机的基本知识,包括硬件和软件。
2. 培养学生熟练使用常用软件,如文字处理软件、表格处理软件、演示文稿软件等。
3. 提高学生利用网络进行信息检索、交流、分享的能力。
4. 培养学生具有良好的信息道德观念和信息安全意识。
教学内容:1. 计算机基础知识:计算机的发展史、计算机的硬件和软件、操作系统的使用。
2. 常用软件的使用:文字处理软件(如Microsoft Word)、表格处理软件(如Microsoft Excel)、演示文稿软件(如Microsoft PowerPoint)。
3. 网络基础:互联网的起源和发展、网络的基本结构、IP地址和域名、网络通信协议。
4. 网络应用:浏览器的使用、搜索引擎、电子邮件、即时通讯、社交媒体、网络购物等。
5. 信息道德与安全:计算机病毒的预防、个人信息保护、网络道德规范、网络安全法律法规。
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计算机和网络的基本知识,使学生掌握相关概念。
2. 演示法:通过实际操作,展示软件的使用方法和网络应用技巧。
3. 实践法:让学生亲自动手操作,提高实际应用能力。
4. 讨论法:组织学生就信息技术在生活中的应用展开讨论,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
教学过程:1. 课前准备:教师准备相应的教学资源和素材,如课件、视频、案例等。
2. 课堂讲解:教师讲解知识点,引导学生掌握基本概念。
3. 操作演示:教师进行软件操作演示,学生跟随操作。
4. 实践环节:学生动手实践,教师巡回指导。
5. 课堂讨论:教师提出话题,学生展开讨论,分享心得。
6. 课后作业:布置相关作业,巩固所学知识。
教学评价:1. 平时成绩:考察学生的出勤、课堂表现、作业完成情况等。
信息技术说课稿(通用)
信息技术说课稿(通用)
一、教学目标
通过本课的研究,学生应该能够:
- 理解信息技术的基本概念和作用;
- 掌握信息技术的常见工具和应用;
- 运用信息技术解决实际问题。
二、教学内容
1. 信息技术概述
- 信息技术的定义和发展历程;
- 信息技术在日常生活和工作中的应用。
2. 信息技术工具与应用
- 常见的信息技术工具,如计算机、互联网等;
- 信息技术在不同领域的应用,如教育、医疗、商业等。
3. 信息技术解决问题
- 信息技术在解决实际问题中的作用;
- 信息技术在数据分析、决策支持等方面的应用。
三、教学方法
- 教师讲授:通过讲解信息技术的基本概念和应用,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知识;
- 组织实践活动:设计实际问题让学生运用信息技术解决,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
- 小组讨论:引导学生自主研究,分享彼此的观点和经验。
四、教学评价
- 课堂练:通过简单的练,测试学生对所学知识的掌握程度;
- 实践任务:设计实际问题让学生运用信息技术解决,评估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
- 作业评价:通过布置作业,检查学生对信息技术概念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五、教学资源
- 计算机及相关设备;
- 互联网连接;
- 教科书、参考书和教学课件。
以上为信息技术说课稿的内容大纲,根据具体教学需求和学生情况,可以适当调整和补充教学内容和方法。
希望本课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运用信息技术,增强他们的解决问题的能力。
信息及其特征说课稿
信息及其特征说课稿一、教材分析:本节是高一信息技术必修模块——信息技术基础的第一章第一节,主要包括两方面内容:信息的含义、信息的基本特征。
作为高中信息技术课程的开篇,本节内容的课堂效果将会影响学生对学习信息技术课程的兴趣和积极性,而且通过本节内容的学习可以让学生认识到信息的应用价值,提升学生的信息意识。
二、学生分析:高一新生刚由初中升入高中,对信息的认识感性认识居多,缺乏从理性的角度对信息进行归纳和概括,教师要引导学生对信息由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
三、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信息的含义;掌握信息的基本特征。
2、过程与方法:通过案例的分析,让学生对信息的概念有明确的认识。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让学生认识到信息的应用价值,提升学生的信息素养。
四、教学重点、难点:教学重点:掌握信息的基本特征教学难点:理解信息的含义。
五、教法分析讲授法、任务驱动法、引导探究法六、学法分析自主阅读法、小组讨论法、探究学习法七、教学过程分析1、情景导入展示“印度狼孩姐妹卡马拉和阿玛拉、俄罗斯狼孩利奥哈”的案例视频,提出疑问:为什么狼孩不能说话?不能正常的直立行走?学生一般会回答:没有人教他们讲话和走路教师归纳:教狼孩讲话和走路的过程其实就是向狼孩传递学习讲话和走路的信息。
设计意图:引入信息的概念,让学生对信息的定义有个认识,为后面的内容做铺垫。
2、展示学习目标向学生展示本节课的学习目标:了解信息的含义,掌握信息的基本特征。
设计意图:明确这节课的学习目标,以便更好的掌握学习内容。
3、信息的含义学生分组讨论:生活中的有哪些信息?请举例说明学生回答误区:把书本、电视、报纸、计算机等传播途径当成信息教师纠正误区并指导学生阅读p3中有关信息的概念设计意图:让学生明白信息的传播途径跟信息是两个不同的概念,引导学生了解信息的含义。
4、让学生阅读书本p4 ,并填写表1-1学生展示结果,组间进行点评,教师补充并总结归纳信息的传递过程设计意图:通过信息的传播过程,是学生进一步理解信息的含义。
信息及其特征说课稿
三、如何学?
2、教学过程--指导学生自主学习
活动1:阅读P3,完成学案中的任务一。
人物
香 农 (信息学的奠基人) 维 纳 (控制论奠基人)
“信息”是什么?
用来消除不确定的东西 区别于物质和能量以外的 第三类资源 事物运动的状态和方式
描述角度
信息作用 信息本质 信息内容
钟义信 (我国的信息论家)
三、如何学?
2、教学过程
情景模拟,激情导入 展示学习目标 指导学生自主学习 案例分析,师生互动
自主探究,
2、教学过程--情景模拟,激情导入
教师展示“感觉剥夺”实验
1954年,加拿大麦克吉尔大学的心理学家首先进 行了“感觉剥夺”实验:实验中给被试者戴上半透明 的护目镜,使其难以产生视觉;用空气调节器发出的 单调声音限制其听觉;手臂戴上纸筒套袖和手套,腿 脚用夹板固定,限制其触觉。被试单独呆在实验室里, 几小时后„„在实验室连续呆了三四天后„„ 师问:猜测结果如何? 生答:„„
结论:信息的依附性和传递性
三、如何学?
2、教学过程--案例分析,师生互动
案例2.萧伯纳说:“你有一个苹果,我有一个苹果, 彼此交换一下,我们仍然只有一个苹果;但你有一 个思想,我有一个思想,彼此交换,我们就有了两 个思想,甚至更多。” 教师点拨:信息交流和实物交流有本质的区别,实物 交流,一方有所得,另一方必有所失,而信息不会因 共享而消失。
信息及其特征
一、为什么学? 二、学什么? 三、如何学? 四、教学反思
信息及其 特征
一、为什么学?
1、教材分析—本节地位与作用
本节是广教版高中信息技术课程的开篇,是全书的基 础,内容包含两部分:信息和信息的特征。通过本课的学 习,可以让学生充分认识到信息的应用价值,提升学生的 信息意识。
信息其特征教案范文
信息其特征教案范文主题:信息的特征教学目标:1.理解信息的定义和特征;2.了解信息的生成和传递过程;3.能够分析信息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教学重点:1.信息的定义和特征;2.信息的生成和传递过程;3.信息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教学难点:1.如何评价信息的准确性和可靠性;2.如何判断信息是否具有权威性和信度。
教学设备:1.幻灯片投影仪;2.学生个人电脑或平板电脑。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出示一张关于其中一种产品的广告海报引入本节课的话题。
学生回答以下问题:1.这张广告海报中包含了哪些信息?2.这些信息在什么情况下会对我们有帮助?二、信息的定义和特征(15分钟)1.教师介绍信息的定义和特征,包括以下内容:-信息是指能够传递、表达、共享的数据或知识;-信息具有传递性、非物质性、价值性等特征;-信息是通过媒介传递的,如文字、图像、声音等。
2.教师通过具体案例向学生解释信息的特征,并展示相关实例。
三、信息的生成和传递过程(20分钟)1.教师介绍信息的生成和传递过程,包括以下内容:-信息的生成是通过观察、实验、调查、研究等方式获取和整理的;-信息的传递可以通过口头交流、书面传播、电子媒体等方式实现。
2.学生分组讨论并展示一种信息的生成和传递过程,可以是新闻报道、社交媒体传播、学术研究等。
四、信息的准确性和可靠性(25分钟)1.教师介绍评价信息准确性和可靠性的方法,包括以下内容:-信息源的可靠性和权威性;-信息的一致性和逻辑性;-信息的客观性和客观数据的支撑。
2.学生通过小组合作,选择一条新闻报道,分析其中的信息准确性和可靠性。
学生可以使用互联网相关信息进行比较和验证。
五、信息的权威性和信度(15分钟)1.教师引导学生思考信息权威性和信度对个人和社会的影响,并讨论以下问题:-为什么我们需要权威的和可信的信息?-如果没有权威的和可信的信息,我们会面临什么问题?2.学生通过个人电脑或平板电脑查询一些常用网站的权威性和信度,分享自己的发现和结论。
高一年级信息及其特征说课稿模版课件.ppt
教学过程
投影展示“王家卖油、张家卖日历的故事。从前, 有两家人是邻居,王家卖油、张家卖日历。王家媳妇 每次卖油时都会偷偷省下一钱油,到年底时,就积攒 了一罐油,再卖掉它,就有了过年的钱。而张家媳妇 看在眼里十分羡慕,也学王家媳妇的样子,每个月也 都偷偷省下一本日历,可等到年底却没换到钱。为什 么?〞先请学生答复这个问题,教师分析学生答案, 总结出信息具有时效性。让学生自己列举生活中有过 信息时效性的例子,加深对此特征的理解。
穷的信息世界; 二、教学过程带着学生进行分析推理,丰富了课程
内涵,表达了课改精神,培养了学生分析问题、 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学生上完本课后,对高中信息技术课程有一个 全新的感觉,兴趣非常的浓厚。
-13-
Thank~
-5-
教学过程
2、 循序渐进,趁热打铁,推出“感觉剥夺实验〞。 教师活动:用投影显示感觉剥夺实验的前局部,由学生猜 测实验结果。 学生活动:猜测感觉剥夺实验结果。 教师活动:由感觉剥夺实验与原始森林生存实验,给出结 论:信息是人类生存的根本条件与根本需求。
-6-
教学过程
•3、 “从战争中学习战争〞,从信息经典案例中学习信息的 一般特征。按照认知规律,信息的特征按照价值性、时效性、 共享性、载体的依附性、真伪性的顺序进行教学。 •教师活动:用投影显示“朝鲜战争与兰德咨询公司故事。〞 提出问题:那7个字是什么? •学生活动:三个学生进行答复。 •教师活动:给出答案:“中国将出兵朝鲜〞。由此故事引出 信息的价值性。
-11-
教学过程
5、总结归纳,布置课外作业。 1〕、P4〔1〕; 2〕、P5〔2〕; 3〕、查阅相应资料,请尝试理解信息的一到两种
定义; 4〕、请查阅资料,举例说明信息的价值性、时效
《信息及其特征》说课稿
《信息及其特征》说课稿一、说教材㈠教材的地位和作用《信息及其特征》是教育科学出版社的《信息技术基础》(必修)第一章第一节的内容,属于教材的开卷篇。
主要介绍了信息的定义及其特征,本节课教学效果的好坏直接关系到后续章节的学习,关系到学生对高中信息技术课的兴趣。
㈡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学生能够列举学习与生活中的各种信息,感受信息的丰富多彩性;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2、过程、方法目标:培养学生从日常生活、学习中发现或归纳出新知识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让学生理解信息技术对日常生活和学习的重要作用,激发对信息技术强烈的求知欲,养成积极主动地学习和使用信息技术、参与信息活动的态度。
㈢教学重点和难点教学重点:信息与人类的关系;信息的基本特征。
教学难点:信息的含义。
二、说教法与学法:1、学情分析:知识的获取者是刚刚升入高中的学生,信息技术基础都不尽相同。
对于“信息”这一事物的认识,可以让他们从大量存在的现象中,发现并归纳出他们应该获得的知识。
教师在此过程中起着引导的作用。
2、教法:针对本节内容理论性较强的特点,我适当增加学生感兴趣的案例,采取讲授法、小组探究法、亲身实验法、问答法、情境教学法等多种教学手段与方法,创设具体事物的场景,使师生设身处“境”,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和积极性,从而使学生在“我要学”、“我爱学”的氛围中愉快地接受新知识。
3、学法:建构主义理论强调以学生为中心,要求学生由知识的灌输对象转变为学习的主体。
于是本节课中我鼓励学生主动思考探究,并结合小组讨论等合作学习的形式,让他们从中获取对知识的正确理解,探求问题的最终解决,真正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三、说教学过程㈠、情景模拟,引入概念:(5分钟)[教师活动]:(用投影显示)“某海军陆战队在原始森林进行为时一个月左右的生存实验,具体要求如下:第一,每个队员除了身上穿的衣服外,随身只能带三件物品,每件物品不能超过二公斤;第二,队员都是由飞机空降到半径为1000公里原始森林的中心地带,要求在一个月时间内从森林里走出来。
信息及其特征教案高中数学
信息及其特征教案高中数学
学科:数学
适用年级:高中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目标:
1. 理解信息的概念及其特征;
2. 能够辨认信息的正确性和可靠性;
3. 掌握信息的传递和处理方法。
教学重点:
1. 信息的概念和特征;
2. 信息的正确性和可靠性。
教学难点:
1. 辨认信息的正确性和可靠性。
教学准备:
1. 课件、教材、板书等教学资源;
2. 实例及练习题。
教学步骤:
1. 导入(时间:5分钟)
利用日常生活中的例子引入信息的概念,让学生了解信息的重要性和普遍性。
2. 发散思维(时间:10分钟)
讨论信息的特征,如全面性、及时性、准确性等,引导学生思考信息的多样性。
3. 阐述概念(时间:10分钟)
教师讲解信息的定义、分类及特征,并提供相应的案例进行说明。
4. 练习与检测(时间:15分钟)
让学生参与信息的辨认练习,判断信息的正确性和可靠性,加深对信息特征的理解。
5. 总结归纳(时间:5分钟)
对本节课学习的内容进行总结,强调信息的重要性和特征。
6. 作业布置(时间:5分钟)
布置相关作业,让学生加深对信息及其特征的理解。
教学反思:
本节课通过结合实例进行教学,引导学生了解信息的概念及其特征,加深对信息的认识。
同时,通过练习和案例分析,帮助学生提高信息处理的能力和辨认信息的能力。
后续教学应进一步加强实践操作,提高学生信息的应用能力。
高中信息技术说课稿(共4篇)
篇一:高一信息与信息技术说课稿信息与信息技术说课稿各位评委老师好,我是-----,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信息与信息技术》。
下面我将从说教材、说教学目标、说教材重难点及突破方法、说教法和学法、说教学过程五个方面加以分析和说明。
一、说教材《信息与信息技术》出自四川人民出版社的《信息技术教材》高中一年级上册第一章第一节的内容,这部分内容主要讲了以下几点:1、信息的定义2、信息技术的概念及起包含的内容3、计算机信息技术的定义4、信息技术对人类社会的深远影响本节课内容理论知识较多,每一部分都有详细的介绍,目的是让学生对计算机信息有一定了解,使学生对信息技术、计算机信息技术有详细的认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二、说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①理解信息的含义及特征。
②理解信息技术及计算机与信息技术的关系;了解当今信息技术发展的情况。
2、能力目标①培养学生辩证逻辑思维能力。
②提高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目标①提升全体学生学习的参与度、积极性、主动性。
②增强师生间、同学间情感的交流,共同体验成功的喜悦。
三、说教材重难点及突破方法1、重难点:①理解信息与信息技术的概念②了解信息技术的发展变化及其对现代社会的影响2、突破方法:教师讲解、学生讨论、课堂练习、小结内容四、说教法、学法1、教法:信息技术是一门培养人的思维,发展人的创造能力的重要学科我们在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原则下,展现获取知识和方法的思维过程。
2、学法:在本节课的学习过程中,引导学生采用自主探究法和讨论协作学习法让学生以讨论的方法寻找答案,培养学生相互学习、相互帮助的精神,从而共同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
五、说教学过程为了完成教学目标,解决教学重点,突破教学难点,课堂环节我准备按以下几个环节展开:1、导入新课由引言导入新课,开门见山提出本堂课的主要内容,让学生有目的的开始接受新知识2、讲授新课①通过阅读课本指导学生讨论并总结出信息的含义,使学生能有清晰的认识。
信息及其特征说课稿
信息及其特征说课稿这是高中必修《信息技术基础》的起始课。
内容选自广东教育出版社。
一、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理解信息的基本含义;理解并能辨别信息的基本特征。
过程与方法:通过直接观察、案例分析讨论,增强分析问题的能力,提升创新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深刻感受信息对人类社会的重要作用;激发对信息技术学科的求知欲;树立主动学习和使用信息技术、参与信息活动的意识。
二、教材分析与学生分析教材分析:作为高中信息技术课的开篇,教材重点讲解了“丰富多彩的信息”“信息的一般特征”。
引导学生对本学科研究的对象之一“信息”有一个比较深入的认识,让学生感受学科的价值,激发学生学习信息技术的兴趣和热情。
学生分析:高一学生性格渐趋稳重,逻辑思维趋于严密,对信息已经具备一定的感性认识,且具有一定的信息技术使用经验,但对相关概念缺乏系统的提炼和深入的理解。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根据教材分析与学生分析,我认为本节课应该引导学生注意从日常学习、生活中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归纳并提炼其中与信息相关的内容,通过亲身体验与理性建构相结合的方式,达到深入理解信息的基本含义及信息的一般特征的目的。
教学重点:信息的基本特征;教学难点:信息的基本含义四、教学策略1.通过“撕纸”游戏,引入信息概念。
2.通过师生讨论、分析、归纳,理解信息的基本含义。
3.通过新鲜、精彩的案例,结合头脑风暴活动,让学生轻松理解信息的主要特征。
4.采用分别学习、分类研究、分组讨论、分享成果的“四分”学习法,理解信息的基本特征。
采用自然评价(掌声)、自由评价(网站实时投票)、自我评价(网站评测系统)“三自”评价法,对教学进行过程性评价。
五、教学过程师:同学们好!从今天踏进校门的第一步,我就感受到空气的清新,树木的繁茂,以及整洁的教室,还有你们的笑脸……信息如此平凡,信息如此奇妙。
信息是什么?信息“长”啥样?今天我们就来研究一下。
(板书:信息及其特征)师:先让我们做个游戏。
规则,游戏开始后闭上眼睛;听老师指令,进行操作;不许说话,不许提问。
初中教案_信息及其特征
教案:信息及其特征课程目标:1. 了解信息的定义及其特征;2. 掌握信息的基本处理方法;3. 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提高信息处理能力。
教学重点:1. 信息的定义及其特征;2. 信息的基本处理方法。
教学难点:1. 信息特征的理解和应用;2. 信息处理方法的实践操作。
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相关教学材料,如PPT、案例等;2. 学生准备笔记本、文具等学习用品。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教师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思考信息的定义和特征;2. 学生分享对信息的理解和认识。
二、讲解信息的概念(10分钟)1. 教师通过PPT或板书,简要介绍信息的定义;2. 学生认真听讲,记录关键信息。
三、探讨信息的特征(15分钟)1. 教师引导学生分析信息的特征,如准确性、时效性、可传递性等;2. 学生通过案例或讨论,理解信息特征的意义;3. 教师举例说明信息特征的应用场景。
四、学习信息处理方法(15分钟)1. 教师介绍信息处理的基本方法,如收集、筛选、整理、分析等;2. 学生跟随教师操作,实践信息处理方法;3. 教师解答学生疑问,指导学生掌握信息处理技巧。
五、课堂小结(5分钟)1. 教师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强调信息的定义和特征,以及信息处理方法的重要性;2. 学生回顾所学知识,巩固记忆。
六、课后作业(课后自主完成)1. 请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举例说明信息特征的应用;2. 选择一个信息处理方法,对自己收集到的信息进行实践操作。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讲解、探讨、实践等方式,使学生了解了信息的定义及其特征,掌握了信息的基本处理方法。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关注学生的学习反馈,及时调整教学节奏和难度,确保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所学知识。
同时,注重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提高他们的信息处理能力,为适应未来社会的发展奠定基础。
初中信息基本特征教案
初中信息基本特征教案
教学目标:
1. 学生能够理解信息的基本概念。
2. 学生能够通过生活实例描述信息的基本特征。
3. 学生能够认识到信息在日常生活中的重要作用。
教学重点:
1. 信息的基本概念。
2. 信息的基本特征。
教学难点:
1. 能够正确描述生活实例所体现的信息的特征。
教学准备:
1. PPT课件。
2. 教学案例。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入课题(5分钟)
1. 教师通过播放一段视频或音频,引导学生注意周围环境中的信息。
2. 学生分享自己观察到的信息。
二、新课讲授(20分钟)
1. 教师通过PPT课件,向学生介绍信息的基本概念和基本特征。
2. 教师通过教学案例,引导学生理解信息的基本特征。
三、小组讨论(15分钟)
1. 教师将学生分成小组,每个小组选择一个生活实例,分析并描述该实例所体现的信息的特征。
2. 每个小组分享自己的分析结果。
四、总结与反思(10分钟)
1. 教师引导学生总结信息的基本特征。
2. 学生分享自己对信息在日常生活中的重要作用的认识。
教学延伸:
1. 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一次信息搜集活动,让学生亲身体验信息的重要性和特征。
教学反思:
本节课通过生活实例和小组讨论,使学生能够理解信息的基本概念和基本特征,认识到信息在日常生活中的重要作用。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注重引导学生主动观察和思考,培养学生的信息意识。
同时,教师也应注重学生的合作交流能力的培养,提高学生在信息活动中的协作能力。
信息及其特征 说课稿
1、共享性 再拿出一颗糖果,并设计问题:糖果在被你们注视的 情况下,我损失了它吗?如果我把它奖励给某位同学,那 我损失了它吗?从而让学生得出:信息是可以被共享的。 再用萧伯纳的经典句子加强印象,同时和学生一起探讨生 活中能体现共享性的实例。
四、说教学过程
(三)紧跟前情,学习信息的特征。
(一)创设情景,新课导入
首先,创设一个情景,请大家观察从周围的环境中看 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让学生讨论并引导他们总结出 “信息无处不在,无时不有。”激发学生去发现生活中信 息的兴趣,再提出问题,什么是信息呢?从而引出今天的 学习主题:《信息及其特征》。
四、说教学过程
(二) 循序渐进,趁热打铁,引出信息的定义。
2、普遍性 和生物学科联系,播放视频《生命进行曲》,提问: 在人类以前的生命进化过程中,生物的特征属性是否一直 存在?还是有了人类以后,生物才有了自己的特征属性? 在讨论中,学生明白:信息是一直存在于这个世界中,只 是,是人类发现了它。这就是信息的普遍性。
四、说教学过程
(三)紧跟前情,学习信息的特征。
3、依附性 联系生活,播放一段带有趣味性的新闻《只有一秒的 绿灯》,引出信息具有依附性。让学生在轻松快乐的氛围 中既学到信息的特征,也了解了生活中要遵守的交通规则。
四、说教学过程
(三)紧跟前情,学习信息的特征。
4、时效性
从采自遂川当地的真人真事的视频《农夫被蛇咬 急 需血清救命》中引出信息具有时效性。再从生活中常见的 通知、购物券等例子巩固学生印象。让学生在学习中也了 解了一位家乡人的惊险经历,既调动了他们的学习积极性, 也从情感上与他们更贴近了,还为后面的学习埋下了伏笔。
四、说教学过程
(四)设计习题,巩固学生所学。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信息及其特征说课稿
一、说教材
“信息及其特征”是广东教育出版社的高一《信息技术基础》第一章第一节的内容。
新版的教材以培养信息素养为主线,按照信息获取、加工、表达、交流、管理和评价有侧重地编排的。
所有的一切都是围绕信息而展开的,那么什么是信息,什么是信息技术,与我们生活有什么实际的联系,通过此章的学习,让同学们有一个明确的概念,了解开设这门课程的意义,为后面学习围绕信息所做的一切活动奠定基础,所以这一章是“基础的基础”。
由于这个内容理论性较强,如果只是由教师来讲,学生可能会觉得枯燥,所以我准备在教师的引导下,举出现象,让学生进行探讨,然后归纳获得知识。
有不足之处由教师或学生来补充。
这样能让学生积极参与,活跃课堂气氛,既让学生学到知识,又培养了学生将学习与生活联系的习惯和自主学习的习惯。
课时:1课时。
二、说学生
学生通常会认为信息技术课程就是电脑课或者计算机课,如何使学生从正确的角度看待本课程,并激发学生学习信息技术课的兴趣,是本节课主要的目标。
由于学生的信息素养还有待培养,看待信息的深度不够,需要教师做足够的引导,才能产生效果。
知识的获取者是刚刚升入高中的学生,按照人的成长认知规律,学生对知识的获取开始由感性认识提升到理性认识。
对于“信息”这一事物的认识,可以让他们从大量存在的现象中,发现并归纳出他们应该获得的知识。
老师在此过程中起着引导的作用。
三、说目标
1、知识与技能:了解信息的重要性与作用,信息的一般特征。
2、过程与方法:通过讲授法及启发式的教学方式,以提高学生自主获取信息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引导学生正确的看待信息技术这们课程,激发和提高学生对本学科的兴趣和爱好,并培养其信息素养。
[教学重点] 1、什么是信息
2、信息的一般特征
3、学习信息技术的意义
[教学难点] 学习信息技术的意义
四、说教法
“教必有法,而教无定法”,只要方法适当,必定有效。
信息技术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对很多学生来说,信息技术课就是操作电脑课,要听教师讲理论课,没兴趣,坐不住,所以我首先采用设疑法、提问法,实行趣味导入,勾起学生兴趣,让学生一上课就集中注意力。
另外,在讲授本章的内容过程中,运用对比法、举例法,比喻法,让学生展开合理地想象、热烈地讨论,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五、说学法
在新课程理念下,课堂是学生的,学生为主体。
因此,学生应养成自主学习的习惯,这个自主学习,首先是课前预习。
新教材每一节内容增加了很多扩展的、课外的知识,着重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学生不能仅限于课堂上的学习,而应在课前预习,熟悉教材,带着疑惑、冲着目标来学习,正所谓“磨刀不误砍柴功”。
其次,学生在课堂上应积极主动,自主、探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越学越感兴趣。
六、说媒体
PowerPoint课件、多媒体教室。
七、说过程
第一环节:导入新课。
时间约3分钟。
教师设疑,提问,引出本节教学目标,吸引学生注意力。
上课开始,教师提问:“同学们,我们这一节上的是什么课?是不是电脑课?是不是计算机课?”同学们可能回答是,这时老师否定,‘不是电脑课,也不是计算机课’,这是“信息技术基础”课程。
这时教师再提问,为什么我们很多人都把信息技术课当作是计算机课,放在电脑室上呢?那这说起来是有些渊源的,要弄清楚这一点,我们得首先搞清楚什么是“信息”。
下面就请同学们看一段素材。
第二环节:信息的定义。
时间约8分钟。
教师利用多媒体教室播放素材,引出“信息”概念:播放一段趣味的flash 视频,在学生的笑声中,老师再提问:“同学们,这段素材是由些什么构成的?”老师归纳总结学生们的答案,用PowerPoint播放出“信息”的定义(信息是指以声音、语言、文字、图像、动画、气味等方式所表示的实际内容,是客观事物状态和运动特征的一种普遍形式)。
这时候教师应让学生翻开书本第2页,找到信息的概念,并指出这本书的编排,让学生学会预习和学习本书。
第三环节:信息的一般特征。
时间约25分钟。
使用举例法,讲述一个历史事件,通过对事件的分析,讲解信息的一般特征:传递性、共享性、依附性和可处理性、价值相对性、时效性、真伪性。
引入事件:珍珠港事件
提问:同学们都学过历史,对珍珠港事件都有一定的了解,在这个事件里,我们从教科书里得到的信息是谁成功了,谁失败了?
学生回答。
讲解:但现在我却告诉你们一个不一样的历史。
讲述珍珠港事件是美国施展的“苦肉计”论。
(约12分钟,内容略)
PPT展示:珍珠港事件是美国施展的“苦肉计”?
疑点1:当时的两国关系能否让美国“毫无防范”?
疑点2:收到“12条密文”前后,美国高层态度有何不同?
疑点3:美国红十字会与医疗机构貌似“未卜先知”?
疑点4:日本的目的是否达到?
通过前面的介绍,我们获得了关于珍珠港事件与教科书所述的不一样的信息,但这些信息又是如何获得的呢?
提问1:我们要怎样才能知道当时两国的关系?
学生回答:查阅资料……
总结:我们通过各种资料来获得信息,也就是说我们所需要的信息都依附在这些文字、图片、声音中,这些文字、图片、声音就是信息的载体,而我们在这些载体中通过各种技术手段获得信息,这就是信息的一个处理过程。
(板书:依附性和可处理性)
提问2:我们如何知道美国高层的态度?
学生回答:旁人的讲述、当事人的回忆……
总结:当事人的态度要通过当事人当时的表情、语言、语气等才能推断出来。
而这些都只能由少数的几个在现场的人才能知道,可现在我们都知道了,这就表现了信息是可以共享的。
(板书:共享性)
提问3:为何说美国红十字会与医疗机构是“未卜先知”?
学生回答:提前做好通知和准备……
总结:因为在事发之前做了准备,所以起到了特定的效果,若这些举措在事发之后,那美国的损失,人员伤亡会更加严重。
而正是这些及时的通知,及时的信息传递,让当时的美国医务人员都留守岗位才起到了特效。
而这些正表现了一些信息是要即时准确的特性。
(板书:时效性)
提问4:日本的目的是否达到?当时的日本人民和联合舰队总指挥官的表现为何不一样?
学生回答:讨论……
总结:面对同样的一个消息,当时的日本人民和联合舰队总指挥官的表现却不一样,同样的一个事件,美国高层和人民的表现也不会一样,而对于当时的世界各国,都会有不一样意味,不一样的价值,这就是信息的价值相对性。
(板书:价值相对性)
提问5:前面给大家讲述了一个不一样的珍珠港事件,但老师所讲述的是否就是史实呢?
学生回答:讨论……
总结:老师所讲述的都是国内外一些专家通过各种资料总结、推断出来的结果,我们无法证明它是否属实,但我们也对教科书的表述划上了疑问号。
那么这些信息到底孰真孰假?(板书:真伪性)
讲述:而对于前面的所有内容,我们都面对着一个最基本的前提,那就是你们如何知道这些?这些信息是怎么到了你们那的?
(板书:传递性)
这就是信息最基本的一个特性——传递性。
实践题:课本第4页,作完后把答案上交到教师机:网上邻居——>teacher——>所在班级文件夹。
八、说总结
通过前面的讲述让学生了解了关于珍珠港事件的一些疑点,而这些疑点需要我们去收集材料——认真分析——不断交流——辨伪求真的一个过程。
而这些就是我们的信息技术课的内容,不要把信息技术课和计算机课的概念再弄混淆了。
以后,我们就按照信息的获取、加工、表达、交流、管理和评价这个主线,进行我们的信息技术课的学习,知其然,还要知其所以然。
九、说板书
由于利用PPT教学,所以板书比较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