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第七讲 实验
【生物.新高考总复习】第7讲 物质跨膜运输的实例 物质跨膜运输的方式
必修1
第7讲 物质跨膜运输的实例 物质跨膜运输的方式
考点1
考点2
考点3
-12-
必备知识 核心素养 关键能力
探究2 动植物细胞吸水与失水的分析(科学思维) 将若干生理状况基本相同,长度为4 cm的鲜萝卜条分为四组,分别 置于清水(对照组)和浓度相同的三种溶液中(实验组),尿素溶液、 KNO3溶液和蔗糖溶液分别编号为1、2、3组。测量每组萝卜条的 平均长度,结果如下图。据图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提示:水稻吸收水的相对速度大于吸收Mg2+的相对速度。由此 说明植物根细胞对水和离子的吸收过程是不同的。
(5)由实验结果可知:不同植物对同种离子的吸收量是不同的;同 一种植物对不同离子的吸收量是不同的。由该实验的结果能得到 什么结论?
提示:根细胞对离子的吸收具有选择性。
必修1
第7讲 物质跨膜运输的实例 物质跨膜运输的方式
提示:如果一直增大蔗糖溶液浓度,萝卜条就会缩短,但由于细胞 壁的支持和保护作用,不可能无限缩短。
必修1
第7讲 物质跨膜运输的实例 物质跨膜运输的方式
考点1
考点2
考点3
-15-
必备知识 核心素养 关键能力
探究3 物质跨膜运输的其他实例(科学思维) 把番茄和水稻分别放在完全培养液中培养。各种离子的初始浓 度设定为1个单位,一段时间后,培养液中离子的相对浓度(实验结束 后培养液中各种离子浓度占开始时的浓度的百分比)如下图所示。 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考点1
考点2
考点3
-11-
核心素养 关键能力
【解疑释惑】有关半透膜认识的3个误区 (1)渗透系统的溶液浓度指物质的量浓度而非质量浓度,实质是指 渗透压,如质量分数为10%的葡萄糖溶液和质量分数为10%的蔗糖 溶液的质量浓度相等,但质量分数为10%的蔗糖溶液的渗透压小,故 水可通过半透膜由蔗糖溶液向葡萄糖溶液移动。 (2)水分子的运输特点:半透膜两侧的水分子进行的是双向运动, 而不是单向运动,观测到的现象是由双向水分子运动的差别所导致 的液面改变。 (3)渗透平衡不等于浓度相等。渗透平衡只意味着半透膜两侧水 分子移动达到平衡状态,而两侧溶液的浓度并不一定相同,两侧的 液面高度也不一定相同。
新人教《生物技术与工程》高考总复习:第7讲 重点研究“基因工程操作中限制酶的选择和PCR技术”
答案:(1)EcoR Ⅰ、Pst Ⅰ EcoR Ⅰ、Pst Ⅰ、Sma Ⅰ和EcoR Ⅴ (2)磷酸二 酯键 (3)自我复制 一个至多个限制酶切割位点 用含有该抗生素的培养基培养 宿主细胞,能够存活的即为含有质粒载体的宿主细胞 (4)位于基因首端的一段特 殊DNA序列,是RNA聚合酶识别及结合的部位,能驱动转录过程
同。而扩增后的产物中可能含有MunⅠ 和 XhoⅠ 的识别位点,故在引物末端添加限
制酶的识别序列不能被限制酶MunⅠ和Xho Ⅰ所识别,故应该选用添加限制酶 EcoRⅠ和限制酶SalⅠ识别序列,据图中对限制酶的注释可知,限制酶MunⅠ与限 制酶EcoRⅠ 识别并切割后的黏性末端相同,故 R 末端添加的序列所对应的限制酶 是EcoRⅠ,在 F1~F7 末端添加的序列所对应的限制酶是SalⅠ;荧光蛋白基因中含 有限制酶EcoRⅠ的识别位点,故对载体使用限制酶MunⅠ 和XhoⅠ 切割。综上所 述,对载体使用限制酶MunⅠ和XhoⅠ切割,对扩增后的产物选用添加限制酶EcoR Ⅰ和限制酶SalⅠ识别序列,然后在DNA连接酶的催化作用下,连接形成重组载体;
项目 已知序列
PCR引物
DNA序列(虚线处省略了部分核苷酸序列)
(4)对PCR产物测序,经分析得到了片段F的完整序列。下列DNA单链序列中 (虚线处省略了部分核苷酸序列),结果正确的是________。
A.5′AACTATGCG……AGCCCTT3′ B.5′AATTCCATG……CTGAATT3′ C.5′GCAATGCGT……TCGGGAA3′ D.5′TTGATACGC……CGAGTAC3′
(1)为将扩增后的产物定向插入载体指导荧光蛋白基因表达,需在引物末端添加 限制酶识别序列。据图可知,在 F1~F7末端添加的序列所对应的限制酶是______, 在 R 末端添加的序列所对应的限制酶是________。本实验中,从产物扩增到载体构 建完成的整个过程共需要________种酶。
高中生物教案-第7讲-降低化学反应活化能的酶
第7讲降低化学反应活化能的酶一、细胞代谢为什么离不开酶?1.细胞代谢(1)概念:细胞中每时每刻都进行着许多化学反应,统称为细胞代谢。
(2)主要场所:细胞质基质。
2.酶的催化作用的实验验证:比较过氧化氢在不同条件下的分解(见教材P77)步骤试管编号变量分析1234一H2O2浓度3%3%3%3%无关变量剂量2ml2ml2ml2ml二反应条件常温90℃FeCl3肝脏研磨液自变量剂量清水2滴清水2滴2滴2滴无关变量三气泡产生不明显少量较多大量因变量卫生香燃烧不复燃不复燃变亮复燃结论过氧化氢在不同条件下的分解速率不一样;过氧化氢在过氧化氢酶的作用下分解速率最快(1)自变量:人为控制的对实验对象进行处理的因素。
(改变)(2)因变量:因自变量改变而变化的量。
(观测)(3)无关变量:除自变量外,实验过程中还存在一些对实验结果造成影响的可变因素。
(实验过程中保持一致)3.酶的催化作用机理(1)活化能:分子从常态转变为容易发生化学反应的活跃状态所需要的能量称为活化能。
(2)酶催化作用的原理:降低化学反应的活化能。
(3)酶只起催化功能,且反应前后酶的数量和化学性质不变。
酶不能提供能量。
酶可在细胞内、细胞外、生物体外发挥作用(只要条件适宜就可发挥作用)。
(4)意义:与无机催化剂相比,酶降低活化能的作用更显著,使细胞代谢能在温和条件下快速有序地进行。
4.酶是什么物质?酶本质的探究历程(连线)☆酶的本质:大多数酶是蛋白质,少数是RNA。
二、酶有哪些特性?1.酶具有高效性(1)定义:与无机催化剂相比,酶降低活化能的作用更显著,催化效率更高。
(2)意义:使细胞代谢快速进行。
(3)曲线分析①曲线分析:酶对应曲线A ,无机催化剂对应曲线B ,未加催化剂对应曲线C(填字母)。
②结论:与无机催化剂相比,酶的催化效率更高。
2.酶具有专一性(1)定义:每一种酶只能催化一种或一类化学反应。
(2)探究淀粉酶对淀粉和蔗糖的水解作用①实验步骤及结果试管编号12注入可溶性淀粉溶液2mL -注入蔗糖溶液-2mL 注入新鲜的淀粉酶溶液2mL 2mL 60℃水浴保温5min新配制的斐林试剂2mL2mL沸水浴煮沸1min实验现象有砖红色沉淀没有砖红色沉淀②实验结论:淀粉酶只能催化淀粉水解,不能催化蔗糖水解,酶的作用具有专一性。
第七讲 生物碱分析
第七讲生物碱分析生物碱分布■含生物碱较多的科有粗榧科、毛莨科、小檗科、防已科、罂含生物碱较多的科有粗榧科、毛莨科、小檗科、防已科、罂粟科、豆科、马钱科、夹竹桃科、茄科、菊科、百合科和石蒜粟科、豆科、马钱科、夹竹桃科、茄科、菊科、百合科和石蒜科等。
有些科几乎全科植物均含生物碱,如罂粟科。
同一科属或亲缘关系相近的植物中往往含有相同或相似的生物碱,如茄或亲缘关系相近的植物中往往含有相同或相似的生物碱,如茄科的颠茄属(Atropa Atropa)、曼陀罗属(Datura Datura)、莨菪属( Hyoscyamus Hyoscyamus)、东莨菪属(Scopolia Scopolia)等属的植物都含有莨菪碱(hyoscyamine hyoscyamine)。
■同一种生物碱也可分布于不同科中,如在毛莨科、小檗科、防已科与芸香科的一些植物中都有小檗碱。
已科与芸香科的一些植物中都有小檗碱。
■生物碱可存在于植物体内各个器官中,同种植物中所含生物碱常不止一种,有的可含数种至数十种,如罂粟约含25种生物碱,长春花中含70余种生物碱。
■生物碱在植物体内各部分中分布是不相等的,往往集中于某一器官或某一部分中。
如乌头(根)、黄连(根茎)、黄柏(树皮)、颠茄(叶)、麻黄(地上茎)、洋地黄(花)、吴茱萸皮)、颠茄(叶)、麻黄(地上茎)、洋地黄(花)、吴茱萸(果实)、马钱子(种子)等。
在同一植物的不同部分,不但生物碱的含量有差异,而且生物碱的种类也可能不同。
特点■生药中生物碱的含量大多低于1%,有少数含量特别低,如长春花中长春新碱含量为百万分之一,美登木中美登木素含量为千万分之一;也有些含量特别高,如黄连中小檗碱含量可达9%、金鸡纳皮中奎宁含量高达15%。
在植物体内,生物碱一般与有机酸(苹果酸、枸橼酸、酒石酸等酸和鞣酸等)结合成盐类,呈溶解状态存在于液泡中,有些是与糖结合成甙而存在,更有少数生物碱是呈游离状存在的,如咖啡碱(caffeine)与秋水仙碱(colchicine)等。
第7讲细胞物质的输入与输出-备战2024年高考生物一轮复习精讲课件(新教材)(1)
【思考与讨论】
下图表示正在进行质壁分离的紫色洋葱细胞,请分析并回答相关问题: (1)实验时一定要选择紫色洋葱鳞片叶外表皮细胞吗?为什么选此细胞? 不一定。紫色洋葱鳞片叶外表皮细胞的细胞液中含有色素, 使液泡呈现紫色,便于观察。
(2)b的大小和颜色如何发生变化? b逐渐变小,颜色逐渐加深。 (3)该实验无独立的对照组,为什么还叫对照实验? 该实验中,实验组和对照组在同一装片中先后进行, 属于自身对照。
短 大 小
例3.[不定选]某同学为观察植物细胞的质壁分离和复原,将同一植物相同部位的 细胞分别置于一定浓度的KNO3溶液和蔗糖溶液中,发生质壁分离后再置于清水 中。实验过程中两组细胞的液泡体积随时间的变化曲线如图所示。下列相关叙
述正确的是( AC )
A.曲线Ⅰ表示KNO3溶液组细胞的液泡体积的变化 B.植物细胞自a点开始从外界溶液中吸收溶质分子 点时,水分子进出植物细胞达到动态平衡 点时,液泡体积不变,两组实验中细胞的细胞液浓度相等
面高度为a,漏斗中液面高度为b,液面差为m。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CD )
A.达到平衡时,水分子进出半透膜的速率相等
B.若向漏斗中滴入清水,则重新平衡时m将增大 C.若向漏斗中加入蔗糖分子,则重新平衡时m将增大 D.把m段内的液体吸出后,重新平衡时m将减小
二、动物细胞的吸水和失水
1.原理:①“半透膜”:_细__胞__膜______
2.如图甲、乙、丙分别表示细胞在不同浓度溶液中水分子的跨膜运输示意图 (箭头大小代表水分子数的多少)。请回答下列问题:
(1)若将人的成熟红细胞放入清水中,会出现哪幅图中的现象?并分析原因。
会出现图甲所示的现象。将人的成熟红细胞放入清水中,由于发生渗透 作用,从细胞外进入细胞内的水分子多于从细胞内到细胞外的水分子, 因此细胞吸水。 (2)若将洋葱表皮细胞放在质量浓度为0.3 g/mL的蔗糖溶液中,会出现哪幅 图中的现象?达到平衡时,水分子进出细胞的状况又与哪幅相同? 将洋葱表皮细胞放在质量浓度为0.3 g/mL的蔗糖溶液中,细胞外界溶液 浓度较大,细胞失水,如图丙所示;达到平衡状态时,水分子进出细胞 的速率相等,与图乙所示相同。
生物体内的信息传递
人体神经细胞体
02
90% 在脑/脊髓中
03
10% 在外周神经节
04
1
激素系统和细胞信息传递
2
(本节见参考书第184-189页)
3
内分泌,侧分泌和自分泌 激素系统的主要功能是保持生物体个体内部的协调运作。
激素系统原来一直称为内分泌系统。人有各种内分泌系腺,“激素是由内分泌腺分泌的有机分子,由血循环带至身体各部分,作用于特定的靶细胞,只需很低浓度即可引起靶细胞给出独特的反应”。
动作电位 当神经细胞受到刺激时,细胞膜的透性急剧变化,大量正离子(主要是 Na+)由膜外流向膜内,使膜两侧电位从 -70 mV , 一下子跳到 +35mV,这就是动作电位。动作电位的产生,意味神经冲动的产生。
图
01
02
动作电位坐标图
返回
动作电位的产生与传播具有以下特点: “全或无”:刺激强度不够,不产生动作电位,刺激达到或超过有效强度(阈值),动作电位恒定为 +35 mV。 快速产生与传播:动作电位的产生很快,大约仅需 1 ms 时间。 动作电位一经产生,很快从刺激点向两侧传播,传播速度可达 100 m/S。
1
神经系统协调生物体对外界的反应
2
人体的一个简单的反应—— 膝跳反射。
3
返回
膝跳反射示意图
01
膝跳反射实际上是两个神经元细胞分别联系着
感受器(肌梭)
效应器(横纹肌)。
02
03
感 受 器 和 效 应 器
返回
贰
实际上,人的神经活动,都会不同程度的受到脑的影响,所以,在大多数情况下, 神经元细胞之间联系要比上述协调膝跳反射更复杂一些。
图
返回
高中生物第七章教案
高中生物第七章教案
教学目标:
1. 理解细胞分裂的定义和意义;
2. 掌握有丝分裂和无丝分裂的基本过程;
3. 了解减数分裂的特点和作用。
教学重点和难点:
1. 细胞分裂的概念和分类;
2. 有丝分裂和无丝分裂的不同之处;
3. 减数分裂的过程和意义。
教学准备:
1. 教科书《高中生物》第七章内容;
2. 幻灯片或板书;
3. 实验器材和实验指导书。
教学步骤:
一、导入(5分钟)
通过提出问题或展示图片引导学生思考:细胞分裂是什么?为什么细胞需要分裂?
二、讲解细胞分裂的概念和分类(15分钟)
1. 介绍细胞分裂的定义和重要性;
2. 解释有丝分裂和无丝分裂的基本过程及特点。
三、展示实验现象(10分钟)
利用实验演示有丝分裂和无丝分裂的过程,让学生直观感受细胞分裂的神奇过程。
四、讲解减数分裂(10分钟)
1. 简要介绍减数分裂的过程和特点;
2. 解释减数分裂与有丝分裂的区别。
五、讨论与总结(10分钟)
组织学生讨论细胞分裂在生物学中的重要性,总结本节课的内容,并解答学生提出的问题。
六、作业布置(5分钟)
布置相关阅读作业或实验报告,提醒学生复习细胞分裂相关知识。
教学反思:
本节课通过生动的实验演示和互动讨论,帮助学生深入理解细胞分裂的概念和分类。
在教
学过程中,注意引导学生思考,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提高课堂效果。
【备考2024】生物高考一轮复习:第7讲 酶和ATP
【备考2024】生物高考一轮复习第7讲酶和ATP[课标要求] 1.说明绝大多数酶是一类能催化生化反应的蛋白质,酶活性受到环境因素(如pH和温度等)的影响2.解释ATP是驱动细胞生命活动的直接能源物质实验:探究酶催化的专一性、高效性及影响酶活性的因素[核心素养] (教师用书独具)1.通过关于酶本质的探索的学习,认识酶的化学本质,并进行分析综合,总结出酶的作用,并能设计实验证明酶的作用及化学本质。
(生命观念科学思维科学探究)2.通过分析与综合,明确酶的高效性和专一性的含义,并学会设计实验,探究酶的专一性和温度、pH等对酶促反应的影响,进而明确酶在生产和生活中的应用。
(科学探究科学思维社会责任)3.基于对细胞生命活动实例的分析,理解ATP是生命活动的直接能源物质,并结合ATP的结构特点,认同结构和功能相适应的观点。
(生命观念科学思维)考点1酶的本质作用和特性一、酶的作用和本质1.酶本质的探索历程(连线)提示:①—f②—a③—c④—d、e⑤—b2.酶的本质和作用化学本质绝大多数是蛋白质少数是RNA合成原料氨基酸核糖核苷酸合成场所核糖体主要是细胞核(真核细胞)来源一般来说,活细胞(哺乳动物成熟的红细胞除外)都能产生酶作用场所细胞内、外或生物体外均可生理功能催化作用3.酶作用机理(1)活化能:分子从常态转变为容易发生化学反应的活跃状态所需要的能量。
(2)作用机理:降低化学反应的活化能。
(3)如图曲线表示在无酶催化和有酶催化条件下某化学反应的能量变化过程。
①无酶催化与有酶催化的反应曲线分别是②①。
②ca段与ba段的含义分别是无催化剂的条件下反应所需要的活化能、酶降低的活化能。
③若将酶催化改为无机催化剂催化该反应,则b点在纵轴上将向上移动。
4.比较过氧化氢在不同条件下的分解(1)实验过程(2)变量分析二、酶的特性1.酶的催化特性(1)高效性:催化效率是无机催化剂的107~1013倍。
(2)专一性:每一种酶只能催化一种或一类化学反应。
高考生物二轮复习学案:第7讲 细胞的生命历程
高考生物二轮复习学案第7讲细胞的生命历程(含减数分裂)自主梳理·再夯基础1. (2022·江苏高考仿真模拟调研)小萌同学在“制作并观察植物细胞有丝分裂的临时装片”实验中,观察到不同分裂时期的细胞如图所示,其中出现细胞板的是()A BC D2. (2022·江苏高考仿真模拟调研)一种二倍体植物花粉母细胞减数分裂某一时期的显微图像如下图所示。
据图分析,关于此细胞的叙述错误的是()A. 含有12个四分体B. 含有12对同源染色体C. 不含有姐妹染色单体D. 处于减数第一次分裂3. (2022·南京、盐城一模)如图为某细胞进行减数分裂时发生的染色体行为。
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A. 发生的时期是减数第一次分裂前期B. 雌果蝇体内可能发生这种变化C. 等位基因A与a的分离发生在减数第二次分裂D. 该细胞分裂完成后可产生4种基因型的子细胞4. (2022·苏州期末)下列有关人体细胞生命历程的叙述,错误的是()A. 免疫系统中记忆细胞既有分化潜能又有自我更新能力B. 随着细胞分裂次数增加,端粒缩短是细胞衰老的原因之一C. 分化、衰老、凋亡及癌变过程中,细胞内的mRNA种类会发生改变D. 在基因检测时用某种基因作探针,所有细胞中都可检测到该基因5. (2022·盐城时杨中学学情检测)(多选)下图编号①~⑤的图像是显微镜下拍到的某二倍体(2n=24)植物生殖细胞形成过程中不同时期的图像。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①②③④⑤A. 细胞图像发生变化的顺序是:①→③→②→⑤→④B. 将捣碎的花粉置于载玻片上,滴加碱性染料染色制成临时装片C. 图③中的细胞最多有48个DNA,24条染色体D. 图②③中的细胞有2个染色体组,且可以发生基因重组考向引领·核心突破核心考点1综合考查细胞的分化、衰老、凋亡与癌变高考对该热点的考查形式主要为选择题,命题方向:1. 结合细胞分化及全能性,考查分析推断能力和生命观念。
【课件】2024届高三生物一轮复习课件第7讲细胞核的结构与功能
Hale Waihona Puke 双核质之间物质交换
信息交流
rRNA
核糖体
DNA和蛋白质
DNA
碱性染料
龙胆紫、醋酸洋红、改良苯酚品红染液
(0层)
核糖体的形成 一定与核仁有关吗?
原核细胞不具备的是核膜、核孔、核仁、 染色质 。
复习目标一:细胞核的结构
在细胞的 两种 。
核仁与核糖体的形成有关,核仁被破坏,不能形成核糖体,抗体蛋白的合成将不能正常进行
2.染色体与染色质是同一种物质在细胞不同时期的两种存在状态。这两种不同的状态对于细胞的生命活动的意义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染色体呈高度螺旋状态,这种状态有利于在细胞分裂过程中移动并分配到子细胞中去,而染色质处于细丝状,有利于DNA完成复制、转录等生命活动。
核孔结构复杂,至少由50种蛋白质构成,称为核孔复合体,是核内外物质转运的通道,结构如图甲所示。核孔复合体具有双功能和双向性,双功能表现在两种运输方式,即被动运输(离子和水分子等小分子物质)与主动运输(大分子物质);双向性表现在既介导蛋白质的入核运输,又介导RNA等的出核运输。如图乙为核孔控制物质进出细胞核的示意图。
4.(2021·辽宁卷,改编)肝癌细胞中的 型丙酮酸激酶 可通过微囊泡的形式分泌,如下图所示。微囊泡被单核细胞摄取后, 进入单核细胞内既可催化细胞呼吸过程中丙酮酸的生成,又可诱导单核细胞分化成为巨噬细胞。巨噬细胞分泌的各种细胞因子进一步促进肝癌细胞的生长增殖和微囊泡的形成。下列有关叙述<zzd>错误</zzd>的是( )。
2022中考生物第7讲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绿色植物对生物圈有重大作用
5.影响光合作用的主要因素:光照强度、二氧化碳浓度、温度等。
(1)光照强度:在一定范围内,光照越强,光合作用 越强 。夏季正午时分,
由于气孔关闭,影响了二氧化碳的进入,光合作用反而下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故光照最强的时候并 不意味着光合作用最强。
(2)二氧化碳浓度:二氧化碳是光合作用的原料,适当 提高 二氧化碳的浓度,
绿色植物参与了生物圈的水循环
1.生物圈的水循环在生物圈中,水在陆地、海洋、湖泊、河流、动植物 和土壤之间进行着周而复始的运动,这就是水循环。 2.水循环过程示意图
[即促进生物圈的水循环] 3.绿色植物在生物圈水循环中的作用 (1)植物的蒸腾作用能够 提高大气湿度,增加降水 。 (2)植物的茎叶可以承接雨水,大大减缓雨水对地面的冲刷。 (3)树林中的枯枝落叶能够吸纳大量的雨水,也使得雨水更多地渗入 地下,补充地下水。
②将装置放在阳光下,待气体充满试管容积1/2左右时, 移出试管,使试管口向上,把快要熄灭的卫生香伸入试管内。
实验现象 (1)在光照条件下试管内有气泡产生。 (2)快要熄灭的卫生香伸入试管后猛烈燃烧。实验结论绿色植物光 合作用产生了 氧气 。
【注意事项】 (1)金鱼藻要新鲜、量较多,光照要充足,以提高光合作用产生氧 气的量。 (2)排水法收集氧气的操作要规范。
实验探究 素养提升
实验10 绿叶在光下制造有机物
【注意事项】 由于酒精沸点较低,直接加热不仅会使酒精蒸发过快 造成浪费,也易引燃酒精造成火灾。因此,为了保证安全,应将酒精 水浴加热。
绿色植物进行光合作用时,在叶绿体中利用光能,将二氧化碳和水合成 为有机物并释放氧气,下列各实验分别验证了光合作用的原料、条件和 产物。 (1)绿叶在光下制造有机物实验说明了 光 是光合作用制造有 机物的条件。 (2)绿叶在光下制造有机物实验说明了 有机物(淀粉) 是光 合作用的产物。
第七讲练习使用打点计时器测加速度
实验 用打点计时器测加速度一、实验目的使用打点计时器测定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加速度。
二、实验原理解题时要有正方向的规定。
1.平均速度:ts=v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平均速度公式:20tv v v +=2.匀变速直线运动: 速度公式:at v v t+=0位移公式:2021at t v x += 推论公式(无时间):ax v v t 2202=-匀变速直线运动的中间时刻速度公式:202tt t v v v v +==打点计时器求加速度公式:2T x a ∆=打点计时器求某点速度公式:tx v v t 22==3.初速度为零的匀变速直线运动比例规律 第一秒末,第二秒末,第三秒末的速度比: v 1:v 2:......:v n = 1:2:3:......n 前一秒,前二秒,前三秒的位移比: S 1:S 2:......:S n = 1:4:9:......n 2 第一秒,第二秒,第三秒的位移比: S I :S II :......:S N = 1:3:5:......(2n-1) 相同位移时间比1:(√2-1):(√3-2):(√4-3)常用推论平均速度公式:()v v v +=021一段时间中间时刻的瞬时速度等于这段时间内的平均速度:()v v v v t +==0221一段位移的中间位置的瞬时速度:22202v v v x +=设物体做匀加速直线运动,加速度是a ,在各个连续相等的时间T 里的位移分别是s 1、s 2、s 3……则有△s=s 2-s 1=s 3-s 2=s 4-s 3=……=aT 2 由上式还可得到s 4-s 1=(s 4-s 3)+(s 3-s 2)+(s 2-s 1)=3aT 2 同理有s 5-s 2=s 6-s 3=……=3aT 2可见,测出各段位移s 1、s2……即可求出21413T s s a -=22523Ts s a -=…… 再算出a 1、a 2……的平均值,就是我们所要测定的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加速度。
生物七年级下第七章探究实验
(3)通过实验,该同学得出的结论是: 废电池浸出液对金鱼的生命活动有影响。且浸出液浓度 越大,影响越大。
3.为了探究废电池对水体的污染,某同学设计了以下实验步骤: (1)将一节5号电池破碎,浸泡在1000毫升的清水中2~3天; (2)在4只鱼缸上分别贴上标签A、B、C、D; (3)在4只鱼缸中分别放入等量的清洁无污染的河水; (4)在四只鱼缸中分别加入50毫升、100毫升、200毫升、400毫升 废电池浸出液; (5)再向各鱼缸中分别放入三条金鱼,定时喂养同种饲料,观察 并记录情况。结果见下表: A B C D 所加浸出液的体积/毫升 金鱼成活时间/天 50 15 100 12 200 7 400 1
A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组蝌蚪能正常发育,B组发育缓慢(停止缓慢) 方案三: 方案三 ,为什么? (3)你认为比较合理的方案是_________ 因为方案三排除了甲状腺的影响,更好地 验证甲状腺激素具有促进蝌蚪发育的作用。
2.探究酸雨对植物幼苗生长的影响
废电池浸出液对金鱼的生命活动有影响 (1)该同学提出的假设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同种且大小相同 (2)该实验第5步中,放入各缸的金鱼必须是__________________
3.为了探究废电池对水体的污染,某同学设计了以下实验步骤: (1)将一节5号电池破碎,浸泡在1000毫升的清水中2~3天; (2)在4只鱼缸上分别贴上标签A、B、C、D; (3)在4只鱼缸中分别放入等量的清洁无污染的河水; (4)在四只鱼缸中分别加入50毫升、100毫升、200毫升、400毫升 废电池浸出液; (5)再向各鱼缸中分别放入三条金鱼,定时喂养同种饲料,观察 并记录情况。结果见下表: A B C D 所加浸出液的体积/毫升 金鱼成活时间/天 50 15 100 12 200 7 400 1
2020《高考生物》一轮复习课件第7讲 细胞的物质输入和输出
基础点三 观察植物细胞的质壁分离及复原(实验)
1.实验原理 (1)成熟的植物细胞的原生质层相当于一层 半透膜。 (2)细胞液具有一定的浓度,能渗透吸水或失水。 (3)原生质层比细胞壁的伸缩性大得多。
有关渗透作用的4个易错点
(1)渗透系统的溶液浓度指物质的量浓度而非质量浓度,实 质是指渗透压,如质量分数为10%葡萄糖溶液和质量分数为 10%蔗糖溶液的质量浓度相等,但质量分数为10%蔗糖溶液 的渗透压小,故水可通过半透膜由蔗糖溶液向葡萄糖溶液移 动。
(2)水分子的移动方向是双向的,但最终结果是由低浓度溶 液流向高浓度溶液的水分子数较多。
S2)
液(S2)之间
漏斗内液面下降
细胞失水,可发生质 壁分离
漏斗内液面上升
细胞吸水,可发生质 壁分离复原
水分进出平衡,液面不变
细胞表现为不吸水也 不失水
2.渗透作用原理的应用 (1)验证渗透作用发生的条件
(2)比较不同溶液浓度的大小
项目 溶液浓度
现象及结论
漏斗内
烧杯内
M
N
①若漏斗内液面上升,则M >N ②若漏斗内液面不变,则M=N ③若漏斗内液面下降,则M<N
考点一 细胞的吸水和失水(高考热度:★★★★)
1.渗透系统的组成分析
项目
渗透作用模型
植物细胞渗透系统
图解
组成 条件
渗透 作用 发生
半透膜
浓度差 S1<S2 S1>S2 S1=S2
一些物质可以透过,另一
些物质不能透过的多孔性 薄膜(如玻璃纸)
原生质层相当于半透 膜
半透膜两侧的溶液体系(S1、 细胞液(S1)与外界溶
九年级下册生物第七章实验指导书
九年级下册生物第七章实验指导书实验目的本实验旨在探究某种生物的生长过程及其对环境因素的适应能力,从而加深对生物适应性的理解。
实验材料- 某种植物种子- 营养土- 水- 光源- 温度计- 液体肥料- 植物生长记录表实验步骤1. 准备若干个花盆,每个花盆都填充适量的营养土。
2. 在每个花盆中栽下相同数量的植物种子。
3. 给每个花盆注入适量的水,保持土壤湿润。
4. 将部分花盆放置在充足的阳光下,将其他花盆放在光线较弱的地方。
5. 使用温度计测量光线较弱的花盆所处环境的温度。
6. 在光线较弱的花盆中添加适量的液体肥料,每隔一段时间进行一次。
7. 每天观察并记录每个花盆中植物的生长情况,包括根茎生长、叶片生长、花朵开放等。
8. 按照一定周期,测量并记录每个花盆中植物的高度和根部长度。
数据记录与分析根据实验步骤中的记录,整理和比较每个花盆中植物的生长情况。
分析植物在光照强弱和温度差异下的生长情况是否存在差异,以及液体肥料对植物生长的影响。
结论根据数据分析,我们可以得出结论:某种生物在光照强弱和温度差异下表现出不同的生长特征,而适量的液体肥料能够促使植物生长更加健壮。
这一实验结果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生物对环境的适应能力。
注意事项- 实验中要保持花盆土壤湿润,但不要过度浇水。
- 在进行液体肥料的添加时,根据实际情况确定添加的量。
- 在记录实验数据时,要准确、细致地记录植物的生长情况,并及时进行分析和总结。
以上是九年级下册生物第七章实验指导书的内容,希望能对你有所帮助。
如有任何疑问,请随时向我提问。
第七讲 减数分裂及基因变异
染色体结构的变异
1染色体中某一片段缺失 2染色体中增加了某一片段 3染色体中某一片段的位置颠倒了1800 4染色体中某一片段移接到另一条非同 源染色体上。
染色体数目的变异
1.细胞内个别染色体 增加或减少 2.细胞内的染色体数目以染色体组的形 式成倍地增加或减少
染色体组
细胞中的一组非同源染色体它们在形 态功能上各不相同,但是携带着控制一 种生物生长发育、遗传和变异的全部信 息,这样的一组染色体,叫做一个染色 体组。
一、基因突变和基因重组
红 花 蓝 紫 色
什么是基因突变?
增添
┯┯┯┯ ATGC TACG ┷┷┷┷
缺失 替换
┯┯┯┯┯ ATAGC TATCG ┷┷┷┷┷ ┯┯┯ AGC TCG ┷┷┷ ┯┯┯┯ ACGC TGCG ┷┷┷┷
基因突变是包括碱基对的替换、增添和缺失 三种情况。
基因突变的概念、发生时间
黄图盛中学2010学业水平测试复习
生物
第七讲 减数分裂及生物变异
减数分裂和受精作用
精子的形成过程
想一想
哺乳动物的雄性生殖细胞形成过程发生在什么部位?
睾丸
曲细精管
• 过程: 精原细胞→初级精母细胞(减 Ⅰ) → 次级精母细胞(减 Ⅱ) → 精细胞(变形)→精子
有丝分裂 体细胞 精原细胞
细胞分化
第七讲 金相实验
四、实验相关知识 在科研和实验中,人们经常借助于金相显微镜对金属材 料进行显微分析和检测,以控制金属材料的组织和性能。在 进行显微分析前,首先必须制备金相试样,若试样制备不当, 就不能看到真实的组织,也就得不到准确的结论。 金相试样制备过程包括:取样(镶嵌)、磨制、抛光和 浸蚀。
1.取样 取样部位的选择应根据检验的目的选择有代表性的区 域。一般进行如下几方面的取样。 原材料及锻件的取样:原材料及锻件的取样主要应根 据所要检验的内容进行纵向取样和横向取样。 纵向取样检验的内容包括:非金属夹杂物的类型、大 小、形状;金属变形后晶粒被拉长的程度;带状组织等。 横向取样检验的内容包括:检验材料自表面到中心的组织 变化情况;表面缺陷;夹杂物分布;金属表面渗层与覆盖 层等。
常用的抛光微粉见表1-1
4.金相试样的显示 抛光后的金相试样置于金相显微镜下观察仅能看到铸铁中的石墨、非金属夹 杂物。金相组织只有显示后才能看到,金相组织显示的方法有化学浸蚀法,电解 浸蚀法,物理浸蚀法。常用的是化学浸蚀法。 化学浸蚀法就是利用化学试剂对试样表面进行溶解或电化学作用来显示金属 的组织。纯金属及单相合金的浸蚀是一个化学溶解过程,因为晶界原子排列较乱, 不稳定,在晶界上的原子具有较高的自由能,晶界处就容易浸蚀而下凹,来自显 微镜的光线在凹处就产生漫反射回不到目镜中,晶界呈现黑色,见图 1-2a。二 相合金的浸蚀与纯金属截然不同,它主要是一个电化学过程。因为不同的相具有 不同的电位,当试样浸蚀时,就形成许多微小的局部电池,具有较高负电位的一 相为阳极被迅速溶解,而逐渐凹洼,具有较高正电位的一相为阴极,不被浸蚀, 保持原有的平面,两相形成的电位差越大,浸蚀速度越快,在光线的照射下,两 个相就形成了不同的颜色,凹洼的部分呈黑色,凸出的一相发亮呈白色,见图12b。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七讲实验、实习和研究性学习【命题趋向】一、直击考点[能力点]Ⅰ.理解能力要求:能根据高中所学的生物学要点,把握住实验进行的背景知识和并能用相关理论对实验中涉及的问题进行解释、推理,作出合理的判断或得出正确的结论。
Ⅱ.实验与探究能力要求:(1)能独立完成“生物知识内容列表中”所列实验,包括理解实验目的、原理、方法和操作步骤,掌握相关的操作技能,并能将这些实验涉及的方法和技能进行综合应用。
(2)具备验证简单生物学事实的能力,并能对实验现象和结果进行解释、分析和处理。
(3)具有对一些生物学问题进行初步探究的能力,包括确认变量、做出假设和预期、设计可行的研究反感、处理和解释数据、根据数据做出合理的判断等。
Ⅲ.获取信息的能力:会鉴别、选择试题给出的相关生物学信息,能运用信息,结合所学知进行实验原理的阐述、实验器材的选择。
能用文字、图表等多种表达形式准确的描述实验结果。
Ⅳ综合运用能力:能运用高中所学的相关概念、原理、过程等知识,运用实验的方法解决自然界和社会生活中的有关生物学问题。
[高考热点]近几年高考主要以光合作用、呼吸作用、生命活动的调节、遗传的基本规律为知识背景,考察考生实验能力与探究能力,考察点集中在实验原理、实验步骤的设计、实验结果的预测与分析等方面。
二、命题方向和应试策略Ⅰ.经典实验将被重视以经典实验为背景,重点考察学生的基础知识和基本理论及运用已有知识在新情境下解决问题的能力。
因此在复习时,不仅要重视学生实验,更应重视教材中隐含的经典实验。
Ⅱ.教材试验不容忽视考纲中明确划定了所要考察的教材实验,以这些实验内容为命题素材,考查学生对实技术的掌握,对实验原理、实验程序、实验数据和实验现象、实验结论等内容的分析、归纳和总结能力。
在复习中,要注意实验洞察能力与分析推导能力的培养,强化训练运用恰当的语言对实验结果做出科学描述和解释的能力。
Ⅲ.以实验提为载体,考查综合运用能力实验题不会只考察实验与探究能力,而是以给出的材料为基础,要求根据现有条件,设计实验程序、预测实验结果,并对实验结果进行合理的分析和解释,考查学生使用恰当的方法验证简单的生物学实施,并对结果进行解释和分析等综合运用能力。
答好实验题的前提,要有扎实掌握高中生物学知识,因此,考生切不可舍本而逐末,盲目陷入实验题海,忽视相关理论的复习。
【考点透视】一、网络构建二、复习重点[高中生物实验常用原则]1.对照性原则设置对照的目的通常有两种情况:说明问题,验证推论;消除或减少实验误差。
设置对照组有3种方法:①空白对照:即不给对照组做任何处理,或虽给对照组施以部分实验因素,但不是所研究的实验处理因素;如要验证甲状腺激素的作用,则对照组动物不做任何处理,让其自然生长,而对照组饲喂甲状腺激素制剂或甲状腺抑制剂,以观察甲状腺激素的作用;②自身对照:指实验组和对照组都在同一实验对象上进行。
如观察植物细胞的质壁分离和复原实验中,对照组即正常的洋葱表皮细胞和实验组即质壁分离和复原的细胞是同一组细胞,是典型的自身对照实验。
③相互对照:不单独设置对照组,而是几个实验相互为对照。
如“比较过氧化氢酶和Fe3+催化效率”实验中,分别用过氧化氢酶和Fe3+去催化过氧化氢分解,进行相互对照,以得出酶的高效性结论等。
2.随机性原则实验设计中的随机性原则是指被研究的样本是从总体中任意抽取的。
这样做是由于:①可以消除或减少系统误差,使显著性测验有意义;②平衡各种条件,避免实验结果中的偏差。
3.单因子变量原则指实验组和对照组的处理只能有一项条件不同,其他条件都应相同。
即控制其他因素不变,只改变其中某一变量,观察其对实验结果的影响。
除了整个实验过程中欲处理的实验因素外,其他实验条件要求做到前后一致。
例如:在验证酶是催化剂的实验中,A试管加入淀粉酶,在对照试管(B试管)中应加入等量的清水;观察温度对酶的影响时,各组其他条件一样,只有温度不同。
观察pH对酶的影响时,各试管只能是pH不同,其他如温度、酶、反应物的量等必须相同。
[设计实验的基本内容和总体思路]1.明确实验目的:明确实验到底要解决什么问题。
2.确定实验原理:要用到生物学上什么基本知识、规律和结论3.理清实验思路:根据原理对实验做出假设,并对可能产生的现象做出预测,并充分利用实验材料设计实验思路。
5.设计实验步骤:根据上述实验目的、原理和思路,设计出合理的实验装置和实验步骤。
要思考题目中所给出的实验材料和试剂分别起什么作用?怎样运用?并且还要注意以下两点:一是题目中给出的实验试剂和材料一般应充分利用;二是除非题目条件允许,否则不能自己随意增加实验试剂和材料。
6.记录实验现象和数据:在实验中,将观察到的现象如实、准确地记录下来。
除了用文字进行记录外,还可以用数据或符号进行记录。
7.分析得出结论:根据实验观察的现象和记录的数据,通过分析、计算、图表、推理等处理,归纳出一般概括性判断,并用文字、图表、绘图等方法作一个简明的总结。
[解实验题的基本模式]1.找实验目的:实验目的是解实验题的方向,原理阐述、步骤设计、结果预测、实验分析、实验结论等都需要围绕实验目的进行,否则无异于南辕北辙。
2.分析试验用具:高考时,为让考生的试验设计及分析能有一定的范围,命题者往往通过给出实验用具来进行限制,同时,有些命题背景学生并不熟悉,命题者会通过给出实验用具加以提示。
因此,分析实验用具往往是解题的突破口,可以让实验题的解答(尤其是实验步骤的描述)严密不丢分。
解题时,可将实验用具可以分为三类:生物材料;一般用具和药剂;特殊用具或药剂。
在分析实验用具的过程中,会使考生的实验设计逐渐清晰明了。
3.联系课本原理:高考中无论考查的能力层次有多高,考查的知识点都在课本中,即所谓“题在书外而理在书内”。
因此,在明确实验目的和充分分析实验用具的基础上,考生应注意结合考题寻找课本中的知识原型,运用高中生物学知识解答相关问题。
[实验步骤设计题解题思路]无论解哪种类型的设计实验步骤试题,都可以用“三步法”去解。
[高中实验中常用器材和药品的使用]一般实验设计题目会提供所需的器材和药品,因此,考生熟悉这些常用器材和药品的用途和使用方法,可以在解答实验题时发现实验设计的思路和方法,甚至具体的实验步骤。
氢氧化钠:用于吸收二氧化碳或改变溶液的pH值。
氢氧化钙:鉴定二氧化碳盐酸:解离或改变溶液的pH碳酸氢钠:提供二氧化碳氯化钠:配置生理盐水及其他不同浓度的盐溶液,可用于测定动物细胞内液的浓度或用于提取DNA琼脂:激素或其他物质的载体,用于激素的转移或培养基亚甲基兰:用于活体染色体检测污水的细菌含量(细菌可使之退色)酒精:用于消毒处理、提纯DNA、叶片脱色及配置解离液蔗糖:配置蔗糖溶液、用于测定植物细胞也浓度或观察质壁分离和复原滤纸:过滤或纸层析纱布、尼龙布:过滤碘液:鉴定淀粉斐林试剂:可溶性还原糖的鉴定苏丹Ⅲ、苏丹Ⅳ:脂肪的鉴定双缩脲试剂:蛋白质的鉴定龙胆紫溶液或醋酸洋红:碱性染料,用于染色。
二苯胺试剂:鉴定DNA柠檬酸钠:血液抗凝剂实验与探究能力是高考必考试题,非选择题至少一道,选择题也常常出现,根据几年的考查趋势,预测以下内容在2007年高考中可能会出现:考纲中规定的学生实验的考查,例如原理的阐述、实验材料的选择、实验操作的步骤、实验结果的分析、实验中需要注意的事项等。
1.课本隐含实验的考查。
如光合作用的发现系列实验的分析、生长素的发现系列实验的分析、遗传物质的探索系列实验、遗传规律的发现系列实验。
课本中关于这些实验的介绍和阐述包含了大量的信息,在复习中应充分挖掘。
2.课后习题中隐含的实验方法和原理的考查。
课后习题中有些涉及了实验方法和原理,例如人教版高中生物全一册《神经调节》一节课后习题“在一个以肌肉为效应器的反射弧中,如果传出神经受到损伤,而其他部分正常,感受器受到刺激后将表现为”一题涉及的内容在高考中被多次考察。
【例题解析】【例1】为验证甲状腺激素具有促进动物个体发育的功能,某实验小组的同学,将一正常生长的幼年家兔的甲状腺摘除并缝合后进行观察。
请问,如何设立对照组 ( )A.用一成年的家兔做相同的实验B.用一相似的幼年家兔在相同的环境中观察C.用一相似的幼年家兔在颈部切开伤口后缝合,在相同的环境中观察D.用另一相似的幼年家兔做相同实验,外源补充甲状腺激素并在相同的环境中观察[解析]设计实验时应遵循对照原则、唯一变量原则。
实验组的处理方案为:将一正常生长的幼年家兔的甲状腺摘除并缝合后进行观察,所以在设立对照组时,应选取另一相似的幼年家兔,在颈部切开伤口后缝合,然后在相同的环境中观察。
答案:C【例2】为了验证叶片在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过程中有气体的产生和消耗,请用所提供的实验材料与用具,在给出的实验步骤和预测实验结果的基础上,继续完成实验步骤的设计和预测实验结果,并对你的预测结果进行分析。
实验材料与用具:烟草幼苗、试管两支、蒸馏水、NaHCO3稀溶液(为光合作用提供原料)、真空泵、暗培养箱、日光灯(实验过程中光照和温度等条件适宜,空气中O2和CO2在水中的溶解量及无氧呼吸忽略不计)。
实验步骤和预测实验结果:(1)剪取两小块相同的烟草叶片,分别放入盛有等量蒸馏水和NaHCO3稀溶液的两支试管中。
此时,叶片均浮在液面上。
(2)用真空泵抽去两支试管内液体中和叶肉细胞间隙中的气体后,敞开试管口,可观察到叶片均下沉到试管底部。
(3)………………..分析预测的结果[解析]本题是一道运用实验探究的方法对科学结论进行验证的实验综合题。
主要考查了考生设计实验(补充步骤)、实验结果的预测和分析能力,解答此题,需要具备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的的条件和产物等知识及良好的文字表达能力。
解答本题的突破点是实验目的的分析,及对实验所有相关提示的理解。
本题的实验目的是“验证叶片在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过程中有气体的产生和消耗”。
即要验证叶片在光下进行光合作用(同时进行呼吸作用,但光合速率大于呼吸速率)消耗二氧化碳产生氧气;在黑暗中只进行呼吸作用,消耗氧气。
进行光合作用还需要适宜的光照、温度等条件,还有二氧化碳的供应;进行又氧呼吸的条件是适宜的温度和氧的供应。
为保证叶片只进行呼吸作用,则必须在黑暗中进行实验。
答案:实验步骤和预测实验结果(3)将这两支试管放在日光灯下,照光一段时间。
结果:NaHCO3稀溶液中的叶片上浮,蒸馏水中的叶片仍在试管底部。
(4)在将这两支试管在暗培养箱中一段时间。
结果:NaHCO3稀溶液中的叶片下沉‘蒸馏水中的叶片仍在试管底部。
分析预测的结果(1)光照下,NaHCO3稀溶液中的叶片进行光合作用,释放出的O2多与呼吸作用消耗的O2,叶肉细胞间隙中的O2增加,叶片上浮。
而蒸馏水中缺乏O2和CO2,叶片不能进行光合作用和有氧呼吸,叶肉细胞间隙缺乏气体,因此叶片仍位于试管底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