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5 水循环(2012)
(整理)《空气中PM2.5》 20问.
《空气中PM2.5》20问目录(F)认知1. 空气中的颗粒物有多少?2. TSP、PM10、PM2.5和PM1.0各是什么意思?3. 空气中PM2.5 是由什么物质组成的?影响和危害4. PM2.5是雾霾天气的元凶吗?5. PM2.5对空气质量有什么影响?6. PM2.5对人体健康有什么危害?7. PM2.5是怎样影响气候变化的?PM2.5的来源8. 空气中的PM2.5 来自何方?9. 哪种污染源对PM2.5的贡献最大?PM2.5标准10. 我国新发布的环境空气质量标准有哪些变化?11. 其它国家空气质量标准中对PM2.5浓度的限值是多少?12. 我国新发布的PM2.5环境空气质量标准为什么要到2016年才实施?13. 我国实施PM2.5环境空气质量标准有时间表吗?监测方法14. 用什么方法来监测环境空气中的PM2.5?PM2.5污染现状15. 我国当前环境空气中PM2.5的污染水平如何16. 城市室内公共场所空气中PM2.5的浓度一般是多少治理和对策17. 北京市“十二五”期间治理PM2.5的目标是什么?18. 北京市近期出台了哪些旨在治理PM2.5污染的举措?19. 日常生活中如何应对空气的PM2.5 污染?20. 治理空气中的PM2.5污染如何从我做起?《空气中PM2.5》20问—展板内容认知1. 空气中的颗粒物有多少?实际空气中的颗粒物通常用PM表示,PM是英文Particulate Matter(颗粒物)的首字母缩写。
据统计,在全世界范围内,通过自然和人为活动平均每年向空气中排放约25—30亿吨的颗粒物质,其中较大的颗粒物质会在较短的时间内沉降到地球表面,而较小的颗粒物质却能够较长时间地悬浮在空气中。
不仅如此,排放到空气中的某些气态物质还可以通过物理-化学过程形成颗粒物,即二次颗粒物。
粗略估计,滞留在大气中的颗粒物质约为一亿吨左右。
由于受气象条件、地理位置以及人类活动等因素的影响,空气中的颗粒物浓度有很大的时空变化。
2012水圈和水循环教案
学习目标
1、能说出水圈的概念、组成及主要的水体类型,增强保护水资源的意识。
2、能记注水循环的类型并举例说明。
3、会运用示意图说出水循环的过程和主要环节,说明水循环的地理意义。
教学重难点
会运用示意图说出水循环的过程和主要环节,说明水循环的地理意义。
教学用具(器材)
多媒体教学
二互动探究:读水圈水循环示意图完成下列问题
(1)将图中未标明箭头的直线标出箭头
(2)将下列代号所代表的水循环的环节填出
ABC
FG
(3)请找出图中参与海陆间大循环的环节,并将其代号列出。
(4)从图中分析,水循环的能量来源于
(5)图示各环节中,人类可以施加影响的是(写字母名称)。
三精讲点拨
读课本“水循环示意图”及相关内容,完成下列要求:
四基础练习
1.地球上各种水体储量由多到少依次是()
A海洋水、大气水、陆地水B冰川水、生物水、河流水
C冰川水、河流水、地下水D海洋水、陆地水、大气水
2.地球上淡水储水量最多的淡水是()
A地下水B冰川C河水D湖泊淡水
3.陆地水体的水源补给最主要的形式是()
A冰川融水B湖泊水C地下水D大气降水
4.目前人类较容易利用的淡水资源,主活动
一交流展示
⒈水圈和水循环的概念
⒉读课本“地球水体的存在形式及所占比重”图,结合相关文字
内容,完成下列要求:
①地球上的水有哪些存在形式?将各水体按照占全球水量比重由
大到小的顺序排列。
②人类目前直接利用的水资源主要来源于哪些水体?它们占全球水量的比重大约多少?这对人类用水提出了怎样的要求?
D在水循环各个环节中,受人类影响最大的环节是地表径流
水库水面蒸发量的气候学计算
水库水面蒸发量的气候学计算重要程度说明:水文部分,同样,不出意外的话每个院校每年都会考。
主要考察的难题就是利用水循环,水量平衡机制,来说明某一区域污染情况,水库建设的影响等等。
大家可以注意一下常考的湖泊,比如(巢湖,滇池,太湖等等),百度一下~,了解一下他们污染的原因,初试复试都有可能会考你哦。
考点1:水循环(下面的都是背的)(1)水循环:地球上各种形态的水,在太阳辐射、地心引力等作用下,通过蒸发、水汽输送、凝结、降水、下渗以及径流等环节,不断的发生相态转换和周而复始的过程。
(2)水循环的基本过程:蒸发—水汽输送—降水—径流(地表径流和地下径流)。
(3)水循环的基本类型①大循环:发生在全球海洋与陆地之间的水分交换过程,又称为外部循环。
作用:海陆间循环把陆地生态系统和海洋生态系统联系起来,使陆地水得到补充,水资源得以更新。
②小循环:发生在海洋与大气之间或陆地与大气之间的水分交换过程,又称为内部循环。
(4)水循环的意义(记点,不要都背)①水循环形成水圈,联系四大圈层。
水循环不仅将地球上的各种水体,组合成连续、统一的水圈,而且在循环过程中渗入大气圈、岩石圈与生物圈,将地球上的四大圈层联系在一起,形成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的统一整体。
②水循环进行各大圈层的物质输送、能量传输。
地球上的水循环是巨大的物质和能量流动,是具有全球意义的能量传输过程。
水循环通过对地表太阳辐射能的重新分配,使不同纬度间热量收支不平衡的矛盾得以缓解。
③水循环是海陆间联系的主要纽带。
海洋表面的水蒸发后通过大气循环输送到陆地上,形成降水。
降水又参与到陆地系统中,对地表现与陆地系统发生一系列的物理、化学、生物过程;而陆地上的径流,不仅向海洋输送泥沙、有机质、各类营养盐,从而影响海洋系统。
④水循环不断塑造地表形态。
流水以持续不断的冲蚀、搬运、堆积、溶蚀作用,在大地构造的基底上重新塑造了全球的地貌形态。
⑤由于存在水循环,水才能周而复始的被重新利用,成为可再生资源。
苏科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二章2.5水循环教学设计
2.5 水循环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认识水循环的过程。
通过水循环导图的认识,归纳总结工作出物质三态之间发生变化的规律。
(2)知道物态变化的概念,能够说出各种物态变化的吸热、放热情况,知道热量是能量的一种形式。
(3)知道水在生活、生产、技术中的各种应用,了解水对人类生命的意义。
【过程与方法】组织学生考察“学校或社区附近水资源的污染情况”来认识水对人类生活、生产的重大意义。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对“珍贵水资源”的了解,增强节约用水、爱护水淘汰的意识,做到节约用水从点滴开始。
(2)通过考察“学校或社区附近水资源的污染情况”,体现自主学习的愉悦、实践活动的兴趣。
教学重点、难点【重点】物质三态的变化规律、吸放热情况,对水资源的认识。
【难点】考察“学校或社区附近水资源的污染情况”的活动指导。
【课型】新授课教学方法:合作与交流、讲练结合、比较法教学用具:多媒体、挂图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设计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导语一师:同学们,面向奔腾的江河和浩瀚的海洋都是由——(水)组成的,皑皑的冰山雪岭是由——(冰)组成的,飘荡的白云是由——(水和冰晶)组成的,包围地球的大气中还含有大量的水蒸气。
水、冰雪、冰晶、水蒸气,他们都属于水的三态,他们不停地运动着、变化着、循环着,形成一个巨大的水的循环系统,今天,我们一起来认识这一系统——水循环。
二、合作交流解读探究1.认识水的循环【【议一议】(1)水的三态变化有什么规律?(2)如果水的三态变化停止了,水循环还能进行吗?自然界的气候将会怎样?(3)如果水循环停止了,人类的生活又将会怎样?(4)水循环过程能量是如何转移的?通过讨论使学生认识,水循环和我们的生活密切相关,水资源就是巨大的能源,并可以转化为其他形式的能。
物态变化过程伴随着能量的转移。
【小结归纳】(板书)(1)水循环的方式:①陆地水循环;②海陆间水循环;③海洋间水循环。
(2)水循环的途径:①蒸发;②降雨;③水气输送;④径流;⑤蒸腾;⑥下渗。
第一讲 自然界的水循环
2012届高考第一轮总复习第三单元地球上的水第一讲自然界的水循环一、基础知识识记:1、水体的类型及关系。
2、水循环的过程和主要环节,水循环的意义(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3、水资源的分布特点及对人类的影响。
4、水资源短缺的原因及可持续利用的措施。
二、基础理解知识:(一)相互联系的水体1、水圈的构成(教材P54的图3.1)海洋水:最主要的,占地球上的水体类型陆地水:包括陆地咸水:湖泊咸水和地下咸水(占)陆地淡水:是主体(占)气态水:水体形式液态水:数量最大,分布次之。
固态水:2、陆地水体的补给(教材P54的图3.2)和(《世榜》P41)(1)水体补给的含义:是指水体的来源。
(2)陆地水体的类型及补给关系:体的总称,亦称“陆地水”。
它是人类生活用水的重要来源之一。
①陆地水体的类型潜水:是埋藏于地表以下第一个隔水层上的地下水。
(主要补给形式:大气降水、地表水。
特点:存在于地壳岩石水位为自由水面,随补给量的多少和地势起伏裂缝或土壤空隙中的水而变化;当潜水流出地面时就形成泉;埋藏浅,易开发,更新快,易污染,易恢复。
):是埋藏较深的、流动于两个隔水层之间的地下水。
(特点:具有较大的水压力,特别是当上下两个隔水层呈倾斜状时,隔层中的水体承受的水压力更大。
当井或钻孔穿过上层顶板时,强大的压力就会使水体喷涌而出,形成自流水。
埋藏深,更新慢,不易开发,不易污染,污染后难以恢复。
主要补给形式是大气降水、地表水和潜水。
)地下水的运动状态:地下水主要来源于大气降水和地表水的入渗补给;同时以地下渗流方式补给河流、湖泊和沼泽,或直接注入海洋;上层土壤中的水分则以蒸发或被植物根系吸收后再散发入空中,回归大气,从而积极地参与地球上的水循环过程,以及地球上发生的溶蚀、滑坡、土壤盐碱化等过程。
地下水对人类社会的影响:a.有利:地下水的贮存有如在地下形成一个巨大的水库,以其稳定的供水条件、良好的水质,而成为农业灌溉、工矿企业以及城市生活用水的重要水源,成为人类社会必不可少的重要水资源,尤其是在地表缺水的干旱、半干旱地区,地下水常常成为当地的主要供水水源。
《水循环》课件(共11张PPT)
由于地下水的大量开采,在滨海地区,当地下水 位降低到海平面以下时,海水就会向大陆这边渗 透过来,造成水质变坏。
地下水的大量开采,还会造成地面沉降,因取用 地下水过量而导致地面凹陷现在已成为一个世界 性的问题。意大利名城威尼斯,近几十年一直在 下沉,平均一年达到十分之一英寸的速度。古老 的圣马可教堂前的广场,多次被海潮侵入,海水 曾冲上教堂入口处的台阶。
§水循环
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
浩瀚的海洋,奔腾的江河,平静的湖泊,皑皑的冰山雪
岭,还有那飘浮的云彩……地球上的水在不停的运动着、变
化着,形成一个巨大的循环系统。
李白将进酒
水的变化
物态变化小结
越往上越轻能量越大 上升吸热下来放热 三 化两华两凝 汽化液化两 当堂记忆吸放热
(吸热) 升华
C.秋天,枝头 挂满白霜
D.严冬,冰雕 逐渐变小
练一练
2. 下列现象发生的过程中,属于吸收热量的一组是
(1)春天,冰雪熔化汇成溪流
(2)夏天,从冰箱里拿出来的饮料罐“出汗”
(3)秋天,清晨的雾在太阳出来后散去
(4)冬天,室外地面上出现了霜
A.(1)(2)
B.(2)(4)
C.(1)(3)
D.(3)(4)
为什么说水很珍贵?水资源丰富吗?中国呢?水资源现状如何?
地表面积:70%水,30%陆地. 在地表水中海洋水占97.3%, 陆地淡水仅占2.7%. 在陆地淡水中,冰川占75%, 可直接利用的仅占8.6%. 中国是世界上13个严重缺水国 之一,为世界平均标准的1/4.
水是生命的乳汁,是经济的 命脉,是地球奉献给人类最 宝贵的资源。
气态
(吸热) (放热)
汽化
液化
自然界的水循环和水资源的合理利用
基础自主梳理
核心考点探究
技能专项提升
真题重组集训
考点一
【图解考点】
陆地水体的补给
陆地水体类型及补给关系 陆地水体主要包括河流水、地下水、湖泊水及冰川水等类 型,它们之间的补给关系如下所示:
基础自主梳理
核心考点探究
技能专项提升
真题重组集训
基础自主梳理 核心考点探究 技能专项提升 真题重组集训
(3)我国水资源的现状
①总量丰富,人均不足。 南方 东部 ②时空分布不均:_____多,北方少;_____多,西部少; 夏秋 冬春 _____两季多,_____两季少。
2.水资源与人类社会
数量 质量 (1)水资源的_____、_____影响地区经济发展。 (2)不同生产力条件下,人类对水资源的开发程度不同。 3.合理利用水资源
真题重组集训
一、自然界的水循环 1.相互联系的水体 气态水 ________:数量最少,分布最广 液态水 (1)存在形式________:数量最大 固态水
(2)关系:从水的运动和更新的角度看,陆地上的各种水 水源相互补给 体之间具有_____________的关系。
基础自主梳理
核心考点探究
第1讲 自然界的水循环和水资源的合理利用
【考纲下载】 1.水循环的过程和主要环节、水循环的意
义。2.自然资源对人类生存与发展的意义。 【目标定位】 1.识记:水循环的过程、环节、水循环的意 义、水资源的分布。2.理解:人类对水循环的影响。3.应 用:河流流量过程线图的判读。
基础自主梳理
核心考点探究
技能专项提升
C.气温年较差变大,盐尘暴频发 D.灌溉水源增加,农业增产
2012教育学会水圈与水循环
C.①②③④D.②③④
9.关于我国河流补给的叙述,正确的是
A.珠江的补给主要靠大气降水
B.塔里木河的补给主要靠雨水
C.长江的补给主要靠湖泊水
D.黄河的补给主要靠积雪融水
五自学引导
1说说洋流的概念及性质分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2读P50图2-3-6气压带、风带(左)大洋表层洋流(右)的比较,思考两者的区别与联系。
A.以雨水补给为主的河流,流量季节变化都很大
B.以冰雪融水补给为主的河流,流量无季节变化
C.所有河流的流量都有显著的季节变化
D.我国大多数河流流量季节变化很大
8.右图是我国某地区一条河流受三种不同水源补给而形成的全年流量曲线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①永久积雪冰川补给②是雨水补给
③是地下水补给④此河位于我国东北地区
A.塔里木河B .天山冰雪融水C长江D.未登陆的台风
6.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以降水补给为主的河流,夏秋季节流量最大
B.以冰川融水补给为主的河流,夏季流量最大
C.水源污染和过度开采水资源都会造成水资源的枯竭
D.在水循环各个环节中,受人类影响最大的环节是地表径流
7.关于河流径流量变化的叙述,正确的是()
2.地球上淡水储水量最多的淡水是()
A.地下水B.冰川C.河水D湖泊淡水
3.陆地水体的水源补给最主要的形式是()
A.冰川融水B.湖泊水C.地下水D.大气降水
4.目前人类较容易利用的淡水资源,主要是()
A.浅层地下水B.地下水和湖泊水C.河流水和淡水湖泊水D.固体冰川
5.下列地理事物中,直接参与海陆间循环的有()
④在水循环的各环节中,人类主要对哪一环节施加影响?试举例说明。
八年级物理上册 2.5《水循环》优质课件 (新版)苏科版
3
例1 (广东广州模拟)关于自然界的水循环,下列说法中 正确的是( C )
A.水蒸气在高空遇冷放热凝华成小水珠 B.在阳光下露珠吸热升华成水蒸气后慢慢消失 C.积雪吸热熔化成水归入大海 D.江河湖海中的水放热蒸发成水蒸气升腾至空中 解析:水蒸气变为小水珠是液化现象,A错误;露珠变 为水蒸气是汽化现象,B错误;积雪熔化需要吸热,积雪熔化 成水最终汇入大海,C正确;水变为水蒸气是汽化现象,汽化 吸热,D错误.故选C.
潮湿的地面空气上升,达到一定高度时,由于那里的温度很 低,空气中的水蒸气凝结成小水滴,就形成了美丽多姿的云 朵.有时候,在湛蓝的天空中也会出现一条长长的白色云带, 这是高空飞过的喷气式飞机“描绘”出来的.由于飞机喷出 大量的烟粒,这些烟粒起着凝结核的作用,使水蒸气凝结后 附着在烟粒上,形成云带,在阳光的照射下,云带呈现出白色.
地球上的水循环
内容
图示或说明
水循环是一个复杂的过程,时时刻刻都 水 在全球范围内进行着.海洋水体被蒸发 循 后进入大气形成水汽,其中一部分水汽 环 以雨、雪等形式降落到地面.降落到陆 过 地上的水,一部分沿地表流动,形成地表 程 径流,一部分渗入地下,形成地下径流.二
者经过江河汇集,最后又回到海洋
主要环节:蒸发(蒸 腾)、水汽输送、降 水、地表径流、下 渗、地下径流
充足,且分布不均匀,缺水指的是缺淡水,故A、B错误,C正 确;水在自然界中能循环,不会因为蒸发而减少,故D错误.
15
题型三 节约用水的措施 例6 (福建泉州月考)我国是一个水资源短缺、干旱灾
害频繁的国家,解决水资源短缺问题的重要措施就是节约用 水.下列有关节水办法中不可行的是A( )
水文学第2章 地球上的水循环及水量平衡
三、水循环国内研究进展 1 水循环要素研究进展 降水研究进展:①在暴雨时空分布统计特征研究方面出现一些有价值 的新成果,如“中国降水与暴雨季节变化”(王家祁等,1997);② 关于致洪暴雨中期预报研究取得了新的进展并在实际应用中取得一定 成效(章淹等,1996)。 径流研究进展:在流域产流的理论和计算方法研究中,由于水向土壤 中入渗的研究取得了新成果(唐海行等,1995),推动了超渗产流机 制和模型的研究。在汇流方面的研究进展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①将 水力学方法和水文学方法相结合的河道汇流研究取得显著进展(谭维 炎等,1996);②数值地貌学的理论和方法被应用于流域汇流研究, 并取得一定成果。 蒸发研究进展:近年来关于作物蒸腾和土壤与潜水蒸发的研究取得了 较大进展,提出了一些植物蒸腾计算新公式(谢贤群等,1997)和土 壤蒸发计算新公式(罗毅等,1997)。
若以海洋为研究水量平衡对象,某时段△t内的水量平衡方程可 写成:
2.陆地水量平衡方程式
陆地上水循环可区分为外流区水循环系统及内流区水循环系统,其水量平衡 方程存在两种形式:
(1)外流区任意时段的水量平衡方程为: P外-E外-R地表-R地下=△s外 对于多年平均而言Δs外→0,并以R=R地表 + R地下,则有 P0 = E0 + R0 式中;P外、E外、R地表、R地下、△S外分别为外流区任意时段内降水 量、蒸发量、入海的地表与地下径流量。P0、E0、R0、分别为外流 区多年平均降水量,蒸发量及径流量。 (2)内流区基本上呈闭合状态,没有水量入海。水量平衡方程为: P内 = E内
5
四、水循环的作用与效应
水循环作为地球上最基本的物质大循环和最 活跃的自然现象,具有重要的自然地理环境功能 和社会影响作用,是水文学重要的基础研究领域。 1 .水循环具有促进自然地理环境中物质和能量迁移转化的功
健康进行时:PM2.5最怕植物和水
健康进行时:PM2.5最怕植物和水自去年秋季PM2.5引发关注以来,PM2.5超标的新闻就时常拨动人们敏感的神经。
就在6月10日—16日的“全国节能宣传周”期间,浙江、江苏等多个省市因焚烧秸秆等原因,导致PM2.5(细颗粒物)严重超标,甚至连以环境好著称的杭州,其PM2.5数值竟也接近或突破了每立方米0.150 毫克,超过国家标准限值的2倍。
空气是每个人生存下去的必需品,对付PM2.5,我们能怎么做呢?本报专访中国绿色建筑委员会立体绿化学组副组长兼秘书长、世界屋顶绿化协会秘书长王仙民,解读如何抵御PM2.5的伤害。
90%省会城市PM2.5可能超标5月24日,环保部公布了《空气质量新标准第一阶段监测实施方案》。
根据该方案,包括北京、天津、上海在内的74个城市的505个国控站点,要在10月底开展完成PM2.5监测试运行,12月底前公布监测结果。
北京环境保护科学研究院研究员彭应登表示,我国目前PM2.5超标情况很不乐观,若按国际标准,90%的省会城市可能超标严重。
“燃料燃烧、机动车尾气、工业生产、挥发性有机物等是PM2.5的主要来源,”王仙民告诉《生命时报》记者,像北京、上海等大城市,机动车尾气已成为PM2.5的最主要源头。
PM2.5能直接吸入到肺泡上,进入血液,主要会对呼吸系统和心血管系统造成伤害,危及人类健康。
车多、人多、楼多、绿化少的城市中心区,PM2.5污染最为严重。
“植物和水是PM2.5的克星,这是全世界公认的理念,”王仙民表示,但与国际相比,我国差距非常明显。
拿屋顶绿化来说,日本、新加坡2000年后的新建建筑已做到100%,但在我国十分少见。
立体绿化治理很关键11年前,王仙民开始关注立体绿化对治理城市大气污染的重要性。
他明显感觉到,近一年来,大家对PM2.5的防控意识越来越强。
他说,政府和社会能做的事情非常多,以下几方面就能在很大程度上减少PM2.5。
增设道路绿化带。
这方面,温哥华的经验十分值得借鉴,比如把宽路变窄,控制城市汽车行驶量;在车道之间建立大量的立体绿化带,增加道路两边的绿化,增加冬季常绿树种如龙柏、爬地柏等。
水体运动专题资料
• 本讲的复习,除理解掌握水循环示意图外, 还应重点分析不同河流的水源补给类型及河 流的水文特征;
• 结合区域判读,在熟练掌握世界表层洋流分 布规律的基础上,分析洋流对沿岸气候和海 洋渔场等方面的影响。
考点一:水循环的过程及主要环节,地理意义
1水循环是指自然界的水在水圈、大气圈、岩石圈、生物圈四大圈层中 通过各个环节连续运动的过程。
单向补给
双向—看水位
河流水与地下水的补给关系
丰水期
潜水面
河流
枯水期
潜水面 河流
河水与地下水相互补给取决于什么?
潜水:埋藏于地表以下第一个稳定隔水层之上具 有自由水面的重力水。
潜水面:潜水的自由表面
河流水与湖泊水的补给关系
长
洪水期
江
枯水期
洞庭湖
讨论探究:
1、湖水对河流有怎样的调蓄作用?
削洪补枯
2、湖泊对我国哪条河流的调蓄作用最明显?
(2013高考题安徽卷)图8为伏尔加河主要流经地区示意图。完成下 题。
1. 从水循环的过程中和地
理意义看,伏尔加河
①流域内总体上蒸发旺盛
②流域的部分降水源自西风
带③河水主要参与陆地内循
环
④使东欧平原总体趋于高低
不平
⑤促进里海的水分和热量平
衡
C
A. ①②④ B. ①③⑤ C. ②③⑤ D. ②④⑤
考向二:陆地水体相互关系与河流特征 1、陆地水体的相互补给关系 大气降水(雨水)是陆地各水体最主要的补给 来源,其相互补给关系如下图所示:
(10)该河最有可能是
A.塔里木河
B.松花江
C.淮河
( A)
D.珠江
(2013高考题四川卷)图3是北半球亚热带某地降水量逐月累计曲 线图。读图回答5~6题。
第2课时 水循环过程及意义
第2课时水循环过程及意义内容标准运用示意图,说明水循环的过程及其地理意义核心素养目标学业质量水平合格考(水平1-2)1.对于给定的简单地理事象,能够解释水循环的时空变化过程和相关的自然现象。
[区域认知、综合思维]2.具备一定的运用实验、考察等方式进行科学探究的意识和能力。
[地理实践力]等级考(水平3-4)运用资料,用水循环原理分析地球上的现象,树立科学的资源观。
[综合思维、人地协调观]水循环过程及意义1.水循环含义水循环是指自然界的水在地球表层通过蒸发、降水、径流等环节连续不断、周而复始地运动的过程。
2.水循环的类型按发生的空间范围,分为海上内循环、陆上内循环和海陆间大循环。
3.水循环过程和主要环节水循环示意图类型环节名称海上内循环A蒸发,B降水陆上内循环F植物蒸腾,I蒸发,D降水,海陆间大循环A蒸发,C水汽输送,D降水,E地表径流,H下渗,G地下径流[判断]1.外流区只发生海陆间循环。
()2.海陆间水循环的“水汽输送”环节是双向的。
()3.海陆间循环的水量最大。
()答案 1.× 2.√ 3.×4.水循环的地理意义(1)使地表不同区域的各种水体相互联系、相互转化,使水体得以更新。
(2)促进了地球表层区域之间、圈层之间的物质迁移。
(3)促进了圈层之间的能量交换,调节地表温度。
(4)改变一些地区的生态和生活环境。
(5)改造地表形态。
[微思考] 李白诗云:“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
”从水循环角度看,诗人的说法对吗?提示前一句对,后一句不对。
黄河发源于青藏高原,中下游流经东部季风区,注入渤海。
因此黄河水主要以高山冰雪融水和大气降水补给为主,黄河水奔流入海后,还可以通过海陆间循环返回陆地。
,从水循环的角度看,“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的观点是错误的,为什么?提示因为黄河水的补给既有大气降水,又有冰雪融水、地下水;水流到大海通过蒸发、水汽输送、降水还会回到陆地。
黄河输沙造陆黄河以高含沙量而闻名。
(完整版)水循环练习题答案版
(1)简述该国气候特征,并分析该国淡水资源严重不足的主要原因。
(2)除建水坝外,请你为该国再提出一种解决淡水资源短缺的办法,并说明理由。
(2)高山冰雪融水、大气降水、湖泊水、地下水。
(3)水量平稳,没有明显的汛期,含沙量小,无结冰期。
(4)植被破坏,导致蒸发和蒸腾作用减弱,降水减少,气候变干旱;植被涵养水源能力降低,径流泥沙含量增大,湖泊调蓄作用减弱,流量季节变化和年际变化增大,易引发洪涝灾害;植被破坏,加剧上游侵蚀作用,沟谷加宽加深,加剧中下游沉积作用,冲积扇和河口三角洲增大。(答案合理即可)
高考题组
(2012·天津文综)读“城市水循环示意图”,回答第8题。
在城镇建设中,提倡用透水材料铺设“可呼吸地面”代替不透水的硬质地面。
8.采用“可呼吸地面”之后,图中四个环节的变化符合实际的是()
A.a增加B.b增加C.c减少D.d减少
答案B
解析解答该题的关键是明确水循环的环节以及影响因素。从题干材料可以看出,“可呼吸地面”代替不透水的硬质地面,是增强了地面的下渗、蒸发功能,所以在图中水循环的四个环节中,a(地表径流)减少,b(下渗)增加,c(地下径流)增加,d(蒸发)增加。
C.乙河段冬雨补给多
D.甲河段植被覆盖率较高
答案3.D4.B
解析第3题,由图示信息知,该地为地中海气候,故河流的补给主要是雨水补给;甲河段流量大于乙河段,且流量季节变化较大,故甲河段位于湖泊的上游,河流补给湖泊。第4题,由上题可知,甲河段位于湖泊的上游,乙河段位于湖泊的下游。乙河段流量季节变化较甲河段小的主要原因是受湖泊的调节作用,B正确;甲乙河段都以大气降水补给为主,都是冬雨补给;植被覆盖率高,流量季节变化应较小。
水循环设计资料范文
水循环设计资料范文水循环(也称为水循环过程或水循环系统)是地球上水从一个地方到另一个地方的自然循环过程。
这个过程涉及蒸发、降水、蒸散和滞留,并在地球的各个部分发生,包括大气层、地表和地下。
水循环有许多重要的功能和影响。
首先,它是地球上维持生命的重要过程之一、水循环为植物和动物提供水源,维持生物多样性。
其次,水循环还帮助维持地球的温度平衡,并对气候产生影响。
水的蒸发和降雨能量转移影响着大气环流和天气模式。
此外,水循环还起着地理和地质过程的驱动作用,其中包括侵蚀和岩石溶解。
水循环包括以下步骤:首先是蒸发。
蒸发是液体水转变成水蒸气的过程,通过太阳能使地表水从水体表面脱离,变为气态。
蒸发发生在海洋、湖泊、河流和土壤上的水面上。
接下来是传输。
传输是水蒸气从蒸发地点到降水地点的过程。
在大气中,水蒸气可以通过对流、大气辐射、风和其他气象因素来传输。
然后是降水。
降水是指水蒸气从大气中凝结并以液态或固态形式返回到地面的过程。
降水可以包括雨、雪、冰雹等形式,发生在大气中相对较冷的地区。
接着是滞留。
滞留是指降水过程产生的水在地表停留的时间。
这些水可能滞留在湖泊、河流、沼泽、雪、冰川或土壤中。
滞留时间取决于地理、气候和其他地方因素。
最后是蒸散。
蒸散是指水从植物表面释放出来的过程。
蒸散是由植物通过气孔释放水蒸气形成的,是降水后的水在植物蒸散作用下返回大气的方式。
为了有效管理和利用水资源,水循环的设计和规划至关重要。
以下是几个方面的考虑:1.水资源保护和管理。
制定和执行水资源保护政策和措施,包括保护水源地、合理使用水资源和减少水资源浪费。
2.基础设施建设。
建立和维护适当的基础设施,包括水库、水闸和排水系统,以确保水资源的有效利用和分配。
3.水质管理。
监测和保护水体质量,减少污染物的排放和水生态系统的破坏。
4.应对气候变化。
考虑气候变化对水循环的影响,采取适当的适应措施来减少洪涝、干旱和海平面上升等问题。
5.教育和宣传。
提高公众对水循环的认识和意识,促进节约用水和保护水资源的行为。
水文学第3章 水循环的基本环节
虹吸式自计雨量计图 虹吸式自计雨量计构造图 70 cm 20cm
五 降水特征及表示方法 1、降水的基本特征
点降水量: 由于雨量观测站观测到的降雨量仅代表其周围小范围 内的降水量,故称为点降水量。
点降雨特性可用以下几个特征值描述:
降雨量 一定时段内降落到地面上的雨水,未经蒸发、 渗透、流失而在地面上积累的水层深度 (mm)。 降雨历时 一次降雨所经历的时间(天或小时); 降雨强度 单位时间内的降雨量(mm/min或mm/h); 降雨面积 降雨笼罩的水平面上的面积,其反映雨区 的大小 降雨中心 指降雨面积上降雨量最为集中且范围较 小的局部地 (区)点。
准静止锋雨:
当冷暖气团势均力敌,则锋面在一定地区来回摆动,或移动很缓 慢呈准静止状态。降雨持续时间较长,强度较小,雨区较广。如江淮 一带6、7月常出现的阴雨天气即为典型的准静止锋雨。 气旋平面图 气旋立面图
3) 中雨 :10~25 mm/24h 4) 小雨 :<10 mm/24h
2、自记雨量计:虹吸式/翻斗式 观测降雨量的常用仪器有: 雨量器 自记雨量计 遥测雨量计 1、雨量器 承雨器; 漏斗; 储水瓶; 雨量杯
降水强度 - 历时曲线
注:其纵坐标为时段内降雨量(即为降雨强度), 横坐标为时序,通常以直方图或曲线表示。 注:其横坐标为时序; 纵坐标为降雨开始到各时段的降雨量的累积值。
土壤水分蒸发不同的阶段蒸发量与时间的关系
蒸 发 量
I
fc
II
d
III t
土壤表面湿润 或饱和状态 土壤表面处于 非饱和状态 土壤表层干化
2、土壤蒸发的影响因素 1)土壤含水量 2)土壤孔隙性 3)地下水位 4)土壤温度梯度
2.41水循环课堂
植被覆盖减少、水泥路面增多、汇水 速度过快;天然河湖减少,排水速度 减慢
减弱
水泥路面 增多、植 被覆盖减 少
增多、加快
减弱
减弱
问题:1.用水循环原理解释北京市内涝产生原因? 2.从水循环的哪些环节着手解决城市内涝?
归纳总结原因: 1.此次降雨量大、降水急、范围广(最主要原因) 2.地势低平,流速较慢,排水不畅; 3.天然湖泊面积减少,对河流的调蓄作用弱;植被破坏, 水泥路面增多、下渗减少,地表径流增多,汇水速度过 快。(城市化发展水循环环节变化)
讨论:
水资源是可以永续利用, 并且取之不尽,用之不竭 的吗?
水资源处于不断循环更新状态,从这一意义 上讲,水资源是可更新资源,是可以永续利 用的; 而在一定的空间与时间范围内,水资源是有 限的,如果人类用水量超过了水循环更新的 速度,或者水资源遭受污染,就会造成缺水 或水质性缺水,因此水资源并不是“取之不 尽,用之不竭”的。
1.水循环的概念:
空间位置 是指水在地理环境中 的移动,
以及与之相伴的运动形态和物理状态 的变化。
(自主学习)阅读课本55页图文内容,回答: 1. 水循环联系了哪些圈层? 水圈、大气圈、岩石圈、生物圈 2. 水循环过程中水以哪几种形态出现?液态、气态、固态 太阳辐射能 3. 驱动水循环的能量主要是_____________ 。 4. 水循环主要发生在哪些空间领域,可划分为哪几种类型? 海洋与陆地之间,陆地与陆地上空之间,海洋与海洋上空之间
阅读材料
• 目前河北省人均水资源占有量为311立方米,在全 国排名倒数第四位,是全国人均值的1/7,不及国际上 公认的人均1000立方米缺水标准的1/3,甚至比不上以 干旱缺水著称的中东和北非地区;每公顷土地含水量仅 为全国平均值的1/9,比宁夏、天津略多,是缺水最严 重的省份之一。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②夏天,揭开包装纸后冰棒会冒“白气”
③秋天,清晨的雾在太阳出来后散去
液化放热
汽化吸热 凝固放热
④冬天,雪灾中的高压电线上结起了冰挂
如图所示,大试管和小试管中都装 有水,将四支大试管中的水加热,使 之保持沸腾,则在大试管中的水不断 沸腾的过程中,小试管中的水能沸腾 的是 ( B ) A.甲 B.乙 C.丙 D.丁
3、冬天的早晨,在有人居住的室内窗户上往往会 出现冰花,下面说法正确的是( A ) A、出现在窗户的内侧,由大量水蒸气凝华而成 B、出现在窗户的内侧,由水凝华而成 C、出现在窗的外侧,由大量水蒸气凝华而成 D、出现在窗户外侧,由水凝华而成
4、实验室要制造一个低温而又干燥的 环境,可以用下列措施中( D ) A、大量冰块熔化吸热 B、用喷雾方法来加速蒸发吸热 C、用电风扇吹风散热 D、用“干冰”升华吸热
雪
水蒸气凝华形成
雾:空气中如果有 较多的浮尘,水蒸 汽遇冷液化成小水 珠附在浮尘上,和 浮尘一起漂浮在空 气中,这就是雾。 (液化)雾会使地 面附近的能见度降 低,从而引发交通 事故。所以雾较浓 的时候,我们要关 闭高速公路以及机 场。
雾 水蒸气液化形成
露:天气较热时,空气中 的水蒸汽清晨前遇到温度 较低的树叶、花草等,液 化成小水珠附在它们的表 面,这就是露。(液化)
例.以下描述的各种现象中,需要吸热的是( ) A.冰箱冷冻室内壁出现白色的“霜” 凝华放热 B.夏天的早晨,花草上常有小露珠 液化放热 C.冬天,池塘的水面上结了一层薄冰 凝固放热 D.云中的小冰粒下落过程中变成雨点 熔化吸热
例.下列现象形成的过程中,放出热量的一组是( ②④ ) ①春天,冰雪融化汇成溪流 熔化吸热
你能用所学的知识解释 这些自然现象吗?
思考
云、雨、雪、露、雾、霜 是十分常见的自然现象,你知 道它们是怎样形成的吗?
云
雨
云:白天气温较高,地表水大量蒸发,因此空气中含有大 量的水蒸汽。这时候水蒸汽上升到冷的高空以后,一部分 液化成为小水滴,一部分凝华成小冰晶,天空中的云就是 由大量的小水滴和小冰晶组成的。(液化以及凝华)
气态 沸点 液态
熔点(凝固点) 固态
二、测量仪器的使用
• 1、酒精灯的使用: • 2、温度计的构造和使用:(分析错误之处)
温度计的使用:
• 使用前:观察量程和分度值 • 使用时:玻璃泡与被测物体充分接触 • 读数: 1.示数稳定后再读数
2.不能取出读数(…仍须和…)
3. 读数时视线与液柱上表面相平
I. 冬天玻璃窗内表面结一层冰花 (凝华放热)
如图是大自然中水循环现象的示意图. 江、河、湖、海 以及大地表层中的水不断蒸发变成水蒸气. 当含有很多 水蒸气的空气升入高空时,水蒸气的温度降低凝成小水 滴或凝成小冰晶,这就是云. 在一定条件下,云中的小 水滴和小冰晶越来越大,就会下落. 在下落过程中,小 冰晶又变成小水滴,落到地面,这就形成了雨. (1)请依次写出上文划线处 涉及到的物态变化的名称 _________、______、_____ 液化;凝华;熔化 (2)上面三种物态变化中, 属于吸热的是:___________ 熔化
四、图像问题(本章两个大实验)
同学甲和乙分别从如图所示的A、B两套器材中选 择同一套来完成实验。 (1)为了缩短使水沸腾所用的 B 时间,他们应选择________图装 置进行实验,这样做的理由是 减少热量的损失 ____________________。 (2)在根据装置图安装、调整 实验器材时,科学合理的顺序是: 先调整固定 N ,再调整固定 M 。(选填“M” 或“N”)
水
凝固点 /℃ 沸点 /℃ O 100
水银
39 357
酒精
-11 7 78
乙醚
114 35
三、物态变化
升华 凝华 液化
上 楼 吸 热
熔化
汽化
下
凝固
气 态 液
固
楼 放 热
态
态
(一)判断物态变化的方法:
• 1、抓前后状态 • 2、填入对应的物态变化名称
(二)判断能否发生物态变化:
• 抓住物态变化中吸放热的条件
固态的二氧化碳(干冰),它是将 二氧化碳气体进行压缩、冷却而成的, 温度可达零下78。5℃,如果将它放 在空气中,会长出如图的冰状胡须。
解析:固态的二氧化碳在空气中发生升华现象 时,吸收了周围空气中的热量,周围空气中的 水蒸气热量被吸后,就发生了凝华现象。
2、将物态变化的名称填在相应的现象后面 的横线上。 升华 ; 衣柜里的樟脑丸变小消失: 冬天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后,在铁丝网上 结成针状的霜: 凝华 ; 夏天冰棒冒着“白气”: 液化 ; 冬天冰冻的衣服自然凉干: 升华
云
水蒸气的液化成小水珠或凝 华成小冰晶形成
雨:当云越聚越多,越聚越厚的时候,就要开始 下落,在下落过程当中随着温度升高,云中的小 冰晶熔化成小水滴,与云中原有的小水滴一起降 落到地面上,这就是雨。(熔化)
小水珠聚集而成 雨 小冰晶熔化成小水珠
冰雹
水珠凝固成冰珠
雪:当水蒸气上升到很冷的高空时,水 蒸汽凝华成六角形的冰花,冰花聚集在 一起,形成雪片或者雪团降落下来,这 就是雪。(凝华)
珍 惜 水 资 源 :
世界水日---3月22日
2003年,联合国第五十八 届大会通过决议,宣布从 2005年至2015年为生命之水 国际行动十年,主题是“生 命之水”,从2005年3月22日 的世界水日正式实施。
讨论:如何合理利用水资源?
• • • • • •
1 2 3 4 5 6
污水处理, 循环使用. 农业灌溉, 节约用水. 科技处理, 海水淡化 节约用水,杜绝长流水. 一水多用 植树造林
估测温度:室温、人体温、洗澡水的温度
名称 原理 量程
-10 ℃~105 ℃ 35 ℃~42 ℃ -20℃~50℃
最小 构 用途 刻度 造
1℃ 0.1℃ 1℃ 实验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用 测体 温 测气 温
实验用 液体 温度计 的热 体温计 胀冷 缩 寒暑表
温度计的选择
地球上的最高气温(沙漠地区)可达60℃.人们 已经测到的最低气温是-88.3℃.下表为一些物 质的凝固点和沸点(在标准大气压下),请你根据 表格判断,在地球上各个地区都能测量气温的温 度计应选用( D ) A.乙醚温度计 B.水温度计 C.水银温度计 D.酒精温度计
将下列现象与相应的物态变化用线连接起来 雪糕 化了
熔化
凝固 汽化 液化
洒水的地面变干了
樟脑丸越放越小 树枝上生成霜 用铁水浇铸工件 蒸锅上方生成“白气”
升华
凝华
第二章 物态变化复习
本章知识框架
一、物质的三态
• 固态:有固定形状,有固定体积 • 液态:无固定形状,有固定体积 • 气态:无固定形状,无固定体积
时间/min
0
0.5
1
1.5
2
2.5
3
3.5
4
4.5
(甲)温度/ ℃
(乙)温度/ ℃
90
90
92
91
94
92
96
93
98
94
98
95
温度/℃
98
96
98
97
98
98
98
98
3.根据甲、乙两位同学记录的 水温做出水沸腾前后温度随时间100 变化的图像。两图像不同的原因 用水的质量不等 可能是:___________________。 加热方式不同 4.停止加热,观察水是否继续 沸腾,这步操作是为了探究 水沸腾是否要吸热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露
水蒸气液化形成
霜:夜晚,气温降到0摄氏度以下 时,地面附近的水蒸汽遇到地面 上冷的物体,凝华为冰花附在物 体上,这就是霜。(凝华)霜会 使农作物遭受冻害。
霜
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 凝华而成的
珍贵的水资源
1.水是地球生命有机体的组成之一 生物的生命活动也离不开水 2. 用水发电 3. 自然美景 灌溉 航运
熔化 如图所示,是物质的_____ 乙 图象。其中____物质是非晶 固 体。物质在AB段呈______ 液 态。在由B到C的过程中,___ 固 态逐渐增多,____态逐渐减少。 固 固、液共存 物质在B点呈____态,在BC段呈__________态。 液 在C点呈____态。 t /℃
温
乙 B C
小结:
物质从一种状态转变成另一种状态 叫做物态的变化,熔化、凝固、汽化、 液化、升华、凝华都是物态变化的具体 形式。
物态变化需要吸热或放热,所以说 物态变化的过程伴随着能量的转移。
吸热,能量增加
放热,能量减少
水蒸气遇冷成小水 滴,或变成小冰晶
云中的小水滴长大落 到地面形成雨
积雪变成水,汇入江河 地球上的水变成 水蒸气升入天空 雨水汇入江河,流向 大海
50
40 30 20 10 O 2 4
6
8
1 时间/min
下面关于云、露、雾、霜形成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 A. 云是水蒸气升入高空时,温度降低凝结成小水 滴和凝华成小冰晶而形成的。 B. 雾是浮在浮尘上的空气液化形成的。
C. 露是云中的小冰晶熔化成为小水滴
D. 霜是空气中的水蒸气先液化为小水珠,而后又 凝固成小冰晶
(2)由图像所给信息,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A ) A.海波的熔点是48℃,在第4min到第8min内是固液共 存态,其内能增加 B.海波的熔点是48℃,在第4min到第8min内是固液共 存状态,其内能不变 C.海波的熔点是15℃,在第8min到第10min内是液态, 其内能增加 D.海波的熔点是48℃,在第8min到第10min内是气态, 温度/℃ 其内能增加 60
5、装有少量碘的烧瓶,在酒精灯上微微 加热后,瓶内固态的碘消失,而充满了 紫色的碘蒸气;停止加热,碘蒸气慢慢 消失,烧瓶里出现碘粉末颗粒,这个现 象说明( C ) A、升华、凝华都要吸热 B、升华、凝华都要放热 C、升华要吸热,凝华要放热 D、升华要放热,凝华要吸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