颜回的逻辑
颜回的君子四德
颜回的君子四德全文共四篇示例,供读者参考第一篇示例:颜回是孔子的学生,也是春秋时期著名的思想家和学者。
他被誉为“君子四德”的典范,因为他在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等方面都展现出了高尚的品德和行为。
在古代,君子是指有高尚品德和行为的人,是社会的楷模和典范。
颜回被誉为君子,正是因为他深刻地体现了君子的四德,即仁、义、礼、智。
下面我们来详细探讨颜回的君子四德。
首先是仁。
仁是君子的根本品德,也是君子修养的基本要求。
颜回深谙仁的重要性,他始终将仁放在心中,形成了“仁者爱人”的处世原则。
在与人相处的过程中,颜回总是怀着善意和同情之心,关心他人的疾苦,悉心倾听他人的苦衷,尽力帮助他人解决困难。
他没有忘记自己是一个社会人,对待周围的人都是以仁爱之心来对待的。
其次是义。
义是君子的行动准则,在面对利害关系的时候,君子会坚守道义,始终不为个人私利而背弃正义。
颜回在处理人际关系和社会事务中,秉持着正义和道义,坚持以义为重,以诚为先。
他不以短期的私利为动机,而是以长远的大义为目标,始终保持自己的清正廉洁,为良知和良知而努力。
再次是礼。
礼是君子社会交往中的行为规范和道德准则,是对他人的尊重和关爱的表现。
颜回非常重视礼仪,尊重他人,讲究社交礼节,尊重长者,敬重师长,关心弱势群体,不轻易触犯他人的底线。
他深知礼仪之重要,经常礼让他人,让对方感受到尊重和友善。
礼仪之道,不仅体现了一个人的修养和品质,也关乎整个社会的和谐与稳定。
最后是智。
智是君子的才智和思维能力,是在处理人际关系和社会事务中的智慧和能力。
颜回不仅有高尚的品德和行为,还有着卓越的思维能力和智慧。
他能洞察事物的本质,把握事物的发展规律,善于分析问题,解决难题。
在修身养性的道路上,颜回时刻保持头脑清醒,思维敏捷,不断丰富自己的知识和见识,不断提高自己的智慧和能力。
颜回的君子四德,即仁、义、礼、智,是其品德修养和行为规范的集中体现。
他始终将道德伦理放在心中,秉持着高尚的品德和行为,以君子之德,感化他人,引领后人。
颜回的逻辑
颜回的逻辑作者:钱宁来源:《领导文萃》2010年第16期孔子最喜爱的弟子是颜回,这不仅因为他对老师的学说领会得最快最深,更在于他能在关键时刻坚定不移地捍卫老师。
这关键时刻,就是陈楚绝粮之时。
周游列国途中,孔子和弟子们被一群不明真相的歹徒围困在荒山野岭,断粮多日。
生死关头,弟子们开始动摇了,对老师的学说产生了怀疑。
最先表示怀疑的是子路。
他心直口快,直截了当地问孔子:“君子亦有穷乎?”意思是君子一定要像我们这样穷困潦倒吗?孔子听出子路问话中的不满,有针对性地回答说:“君子固穷,小人穷斯滥矣。
”意思是说,君子穷困,能守得住;小人穷困,就守不住了。
但是,孔子知道,必须消除弟子们心中的怀疑,不然,就会信心崩溃。
于是,他把弟子们叫来,和他们谈《诗》。
他谈的是《小雅·何草不黄》中的一句:“匪兕匪虎,率彼旷野。
”诗句的意思是:不是野牛猛虎,为什么会困在旷野中呢?孔子对弟子们说,这诗说的好像是我们。
我们做错了什么事情,要落到今天这样的境地?傻乎乎的子路,不懂夫子的心思,仍然抢着说:“我想,一定是我们没达到仁,人家才不信我们;我们也没达到智,做事总是不顺。
”这个回答当然不合孔子的心意,孔子听了摇头,说:“真是如此吗?要是仁者人皆信之,就不会有像伯夷、叔齐那样饿死的贤人了;要是智者事必行之,也不会有王子、比干那样被杀的能臣了。
”一旁的子贡试着说:“夫子之道,是不是过于高深了?天下因此不容夫子。
夫子是不是应该稍稍降低点标准试试?”孔子听了,也不以为然,说:“不对。
良农播其种而不管收获,良工精其技而不问时尚。
君子何求容于天下?有求容之心,说明志向不远呵!”这时,颜回站了出来,坚定地捍卫了老师。
令人惊异的是,不是他对孔子的捍卫,而是他捍卫的逻辑。
颜回说:“我们落到如此境地,不是夫子错了,是我们错了,是天下君王错了!夫子之道不能推行,是我们孔门弟子的羞耻;各国不用夫子,是君王们的耻辱。
天下不容夫子,正说明夫子之道至高至大。
颜回一生的典故
颜回一生的典故颜回是孔子的学生,生于公元前541,卒于公元前481,虽然颜回生存在世间的时间比较短,但是颜回却是孔子学生七十二贤之首,下面是店铺搜集整理的颜回一生的典故,希望对你有帮助。
颜回一生的典故:敬师食污饭孔子中年之后,曾周游列国,聚众讲学。
颜回为了学习老师高尚的品德和渊博的知识,也跟着孔子辗转千里,游学四方。
一次,他们自卫赴陈,途经匡城,被匡人错认为仇人阴虎,四处围捕。
孔子师徒只好东躲西藏,才幸免于难。
但是,躲藏之际,粮吃完了,钱花光了,孔子和颜回已几天几夜粒米未进,饿得浑身没有一点力气。
在这种困难情况,孔子只好白天黑夜都躺在床上睡觉,借以忍耐饥饿。
颜回平时十分敬爱老师,现在眼看老师遭受饥饿的折磨,真是忧心如焚。
他想;我还年轻,也许能忍耐些日子,老师已这么大年纪,怎么受得了这种折磨?万一老师在这里有个三长两短,如何是好?与其坐而待毙,不如向人行乞,万万不能让老师再忍饥挨饿。
这天,颜回拖着虚弱的身体出去乞讨,恰好遇到一位好心的老婆婆。
这位老婆婆见颜回饿成这个样子,非常同情,就送给他两碗白米。
颜回高高兴兴拿回了白米,急急忙忙劈柴点火,快手快脚煮起饭来。
他真想一眨眼就把饭煮好,端给敬爱的老师。
当饭锅里透出诱人的香味时,颜回立即掀开锅盖,动手盛饭。
然而,匆忙之中,却不慎将手上的炭灰落在饭锅里。
颜回望着这来之不易的米饭,心中又急又气。
他想老师这些天已粒米未进,万万不能因此饭已脏,让老师吃得不痛快。
于是,便将已弄脏的那团米饭盛出来,匆匆忙忙吞了下去。
恰在这时,孔子一觉醒来,闻到扑鼻的饭香后,心中十分高兴,便到外屋看个究竟。
谁料刚出房门,就看见颜回正在大口吞饭,孔子见状,不禁十分生气,气的是平日谆谆教诲的颜回,不该这么无礼,在老师没吃之前就先吞吃起来。
想到这里,孔子又悄悄地退回到里屋睡下。
过了片刻,颜回恭恭敬敬地端来了一碗热腾腾、香喷喷的白米饭,轻轻地对孔子说:“先生,今天我遇到一位好心的婆婆,送给我们一点白米,现在饭做好了,请您老人家起来吃饭吧!”孔子满腹怒气,但不动声色,慢慢地说:“颜回呀,我刚才熟睡之中,做了一梦,梦见了你去世的父亲。
历史趣谈:颜回是个怎样的人 为什么孔子对颜回评价最高
如对您有帮助,可购买打赏,谢谢颜回是个怎样的人为什么孔子对颜回评价最高导语:子曰:“吾与回言终日不违、如愚。
退而亦足以发。
回也,不愚。
”,孔子这里的回就是颜回,颜回是个优秀的学生,他不贰过、不迁怒,看重德行子曰:“吾与回言终日不违、如愚。
退而亦足以发。
回也,不愚。
”,孔子这里的回就是颜回,颜回是个优秀的学生,他不贰过、不迁怒,看重德行,是孔子三千学生里的七十二贤才之一,也是一个十分令人尊重的贤者。
颜回(前521——前481),字子渊,又被称为颜渊,春秋末期鲁国曲阜(今属山东)人。
他是孔子最得意的学生,被称为贤者。
颜回是个不折不扣的好学生,他勤奋好学,十四岁拜孔子为师,此后终生师事之,是孔子最得意的门生。
颜回初入孔门的时候,年纪很小,稚嫩的脸庞,充满了对未知的期待和迷茫,初见老师孔子时,颜回的眼神还有些躲闪,因为他面对的是一个拥有大智慧的人。
颜回应该是所有学生当中年纪最小的,他的个头不高,衣衫褴褛,双眼深凹,颜回庄重地给孔子行跪拜之礼,算是正式成为了孔子的徒弟。
颜回不是个出众的孩子,他不是所有学生中最聪明的,确是最勤奋的一个,来得比别人早,回得比别人晚,刻苦钻研功课。
他的性格稍许沉默,性格又内向,沉默寡言,才智较少外露,让很多人觉得他有些愚。
颜回,他的个性温顺、阴柔,言行举止都比较拘谨,不事张扬。
《论语》说他“敏于事而慎于言”,“纳于言而敏于行”,“不迁怒,不贰过”,表面看来好像愚钝,但内里却很秀慧。
很多时候,孔子在讲学时,颜回都静静地在一边听着,不对老师的言论提出任何问题,他对于老师孔子是朝圣般的膜拜,“亦步亦趋”便是他对老师尊敬的表现,他想要生活常识分享。
颜回举一反三的故事
颜回举一反三的故事
颜回是孔子的一位门徒,他非常聪明,善于举一反三。
有一次,他和孔子一起行走在山林之间,突然看到一只鸟在枝头欢快的唱歌。
颜回想了一下,对孔子说:“老师,我想到了一个问题,这只鸟在唱歌的时候,它必须要表达一些信息,那么我们人类在交流的过程中也是如此。
”
孔子点了点头,鼓励颜回说:“你说得对,继续想下去。
”
颜回思考了一会儿,继续说道:“人类交流的时候,除了语言
之外,还有很多其他的方式,比如眼神交流、手势、表情等等。
这些方式并不比语言差,甚至有时候比语言更能传递信息。
”
孔子听完后大为赞赏,对颜回说:“你真是聪明,你的话让我
想到了一句古语:‘言为心声,身为外表。
’这就说明了人与人
之间交流的重要性。
”
颜回听后非常高兴,因为他的举一反三不仅让自己更加聪明,还能够帮助他的老师更好地传授道理。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只要勤于思考,不断从生活中去寻找启示,我们就能够不断开拓思维,提高自己的智慧。
孔子颜回的故事及哲理
孔子和颜回的故事和哲理有很多,以下是一些例子:1.颜回输冠颜回爱书,孔子爱子。
一日,颜回输书给孔子,孔子落泪。
而后,孔子说:“颜回者,心底纯善,贫而好学。
故仁字上有一横,是我不知有恶;至于输书,皆我儿之过也。
” 于是将儿子的帽子取下一顶,递与颜回。
哲理:孔子认为人的天赋和资质是决定一个人的发展的关键。
颜回输书的故事体现了孔子的仁爱和关注,也反映了孔子的教育思想。
2.孔子谈学习一天,孔子对颜回说:“回啊,你过来!我对你说:一个国家有五个人弄到饭吃,有四个人一定在饿肚子。
像这样的事情,你觉得怎么样?”颜回回答说:“不仁啊。
不过,老师您若懂得耕田和织布,可能有更多的人有饭吃。
” 孔子听后反问:“如果五个人能种田,四个人能织布,他们一定能有一年或半年的粮食储备吧?” 颜回想了一会儿,然后说:“学生我并不知道,虽是这样,但我还是觉得不仁。
” 孔子听了笑着说:“你也是对的。
”哲理:这个故事表达了孔子的“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和“三人行必有我师”的教育思想。
同时,这个故事也告诉我们,在学习中要保持谦虚和虚心的态度。
3.孔子与颜回同行孔子与颜回同行,孔子说:“前面有人在走路,我们不要超过他。
” 颜回回答说:“是的。
” 过了一会儿,孔子又说:“前面有人在走路,我们不要超过他。
” 颜回仍然回答说:“是的。
” 又过了一会儿,孔子又对颜回说:“前面有人在走路,我们不要超过他。
” 这一次,颜回没有回答。
于是,孔子问:“回啊,你怎么不回答了?” 颜回说:“老师您一开始让我回答‘是的’,我口里虽然回答了,但心里并没有真的明白为什么不能超过前面的人;后来您再次让我回答‘是的’,我依然口里回答了但心里还是没明白;最后当您第三次让我回答时,我意识到前面的‘是的’已经让我习惯了顺从,这种顺从让我失去了自我,所以我才会不假思索地回答‘是的’。
现在我明白了,一个人不能过于顺从习惯,而要保持自我、独立思考。
”哲理:这个故事告诉我们,要有独立思考的能力,不要被习惯和传统束缚自己的思想。
颜回的逻辑
口 钱 宁
孔 子 最喜 爱 的弟 子 是 颜 回 ,这 不 仅 因 为他 对 老 师 的学 说 领 会
得 最快 最 深 . 在 于他 能 在 关键 时 刻 坚定 不 移 地 捍卫 老 师 。 更 这 关 键 时刻 , 就是 陈楚 绝 粮 之 时 。周 游 列 国途 中 , 子 和弟 子 孔 们 被一 群 不 明 真相 的歹 徒 围 困在荒 山野 岭 , 粮 多 日。生 死 关 头 , 断 弟 子们 开 始 动 摇 了 , 对老 师 的学说 产 生 了怀疑 。
跃进 ” 没有 错 , 主 席 没有 错 , 我 们错 了 。 地 出现 问题 , 恰恰 是 毛 是 各 “ 由于我 们 没有 照 着 毛 主 席 的 指示 、 主席 的警 告 、 毛 毛主 席 的思想 去
做 .而 “ ” 毛主 席 的思 想 总 是 正确 的” 。
毛 主 席 听 了这 话 的 反应 是 什 么 呢 ? 当年 有 关人 士 回忆 , 主 据 毛 席 当场 表 态 :林 彪 同志 讲 了 一 篇很 好 的讲 话 。” 来 , 了文 字整 “ 后 看 理稿 , 又说 :是 一 篇 很 好 、 有 份 量 的文 章 , 了很 高 兴 。 ” 《 国 “ 很 看 (建
以来 毛 泽 东 文稿 》 )
“ 文革 ” 后 , 彪 一 直在 潜 心 读 《 语》 看来 , 真 是读 懂 了 , 前 林 论 。 他
会 心别 具 。“ 林 批孔 ” 时 , 他 和 孔子 扯 到 一 起批 判 , 也不 能 批 之 把 倒 说太 冤 枉 他 。
( 自《 民 晚 报 》 摘 新 )
这 样 的境地 ?
傻乎乎的子路 , 不懂夫子的心思 , 仍然抢着说 :我想 , “ 一定是 我们没达到仁 , 人家才不信我们 ;我们也没达到智 ,做事总是不
颜回采用的学习方法
颜回采用的学习方法
据史书记载,颜回是孔子的学生之一,他在学习上一直保持了刻苦努力、虚心好问的态度。
从他的学习方法中可以看出一些特点:
1. 饱读经典:颜回对古代经典十分熟悉,尤其是对《诗经》和《尚书》的理解深入。
他深知通过阅读经典来获得智慧和启示的重要性。
2. 虚心向师:颜回非常尊敬孔子,他在学习上向孔子请教并虚心接受指导。
他不怕犯错误,勇于向老师请教并纠正自己的错误。
3. 功夫下在平时:颜回注重平时的积累和练习,他相信只有通过平时的勤奋工作,才能够在面对重大事件和难题时有所作为。
4. 研究问题:颜回注重思考和解决问题,他善于提出问题,并通过与他人的讨论和思考来寻找解决办法。
他在学习上注重实践和实际运用。
总的来说,颜回的学习方法注重对经典的研究和理解,虚心向师、勤奋实践,注重问题的解决和实际运用。
这些方法使得他能够在学习和实践中不断进步,成为孔子的得力助手和继承者。
尚德行与重学问——论颜回之为颜回
尚德行与重学问—论颜回之为颜回孙忠厚4摘要I颜回是孔子最称许的弟子,是儒学初创时期的重要代表人物,I在当时及后世都受到尊崇。
颜回一向以德行科的代表闻名,而i实际上他是努力追求尚德行与重学问统一的,这正是颜回之所i以为颜回的关键所在。
在尚德行方面,颜回达到庶几于道的境i界,坚守着穷不失义的原则,遵循了隆师亲友的路径;在重学i问方面,则呈现为既好学又审问的特征。
以往多侧重颜回德行I的分析是失之片面的。
颜回已经具有《中庸》所谓“尊德性而i道问学”的气象,不仅在当时孔门,而且在整个儒学发展过程丨中占据不容忽视的地位,发挥着重要而持久的影响。
关键词i颜回德行庶几于道穷不失义隆师重友徐复观先生曾说“杨雄虽然从《论语》中提出颜渊的突出地位,但颜 渊之所以为颜渊,他并没有真正了解”,并认为这是“值得注意的问题”。
® 这就提出一个研究视角,即颜回之所以为颜回的问题,值得留意与研究。
本 文拟从德行与学问并重层面诠释颜回的生命特征,试图为“颜回何以为颜 回”寻找答案。
颜回是孔子最称许的弟子,是儒学初创时期的重要代表人物,无论在生 前还是身后,都受到人们的推重。
在孔门求学时,颜回便被孔子赞为“贤**孙忠厚(1993 ~),山东师范大学山东省齐鲁文化研究院。
主要研究领域:中国哲学。
①徐复观:《两汉思想史(第二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第313-314页。
136尚德行与重学问p 哉”“好学”“不违仁”等;在死后,又被尊为“复圣”,名列七十二贤之 首。
《论语》中将颜回列入德行一科,司马迁《史记•仲尼弟子列传》将颜 回置于七十二贤之首。
北宋周敦颐尝指点二程寻孔颜乐处,在宋明理学家中 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目前学界研究多侧重于肯定颜回的德行方面,突出其德 行上的造诣。
这种颜回形象的阐释显然是沿袭了传统的观念,仅从德行层面 讲,传统上侧重于颜回德行的诠释也是不够充分、不够全面的;而仅从德行 一方面入手很难真正解决颜回之所以为颜回的问题。
浅析《庄子》一书中的颜回形象
浅析《庄子》一书中的颜回形象本文针对《庄子》中庄子借孔子之口,给颜回灌输道家思想,对这一独特的现象,从表面看似矛盾的篇章中,探求庄子之真实用意:即庄子在刻画颜回形象的篇幅中,多次使用了“重言”,来压抑时论,从而不露痕迹地贬低了儒家,宣传了道家。
标签:《庄子》;颜回形象颜回本是儒家的代表,为孔门“七十二贤”之一,是孔子最为得意的弟子,被尊为“复圣”。
而他的形象,却屡屡出现在道家代表著作《庄子》一书之中,被庄子赋予了新的性格。
一、《论语》中的颜回在探究《庄子》中的颜回之前,我们首先寻找一下《论语》一书对颜回是如何描述的。
孔子曾对颜回作出过这样的评价:“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
贤哉,回也!”(《论语·雍也》)在世人看来清苦的生活,颜回却能安于贫贱、自得其乐。
这应该是最接近颜回真实生活的写照。
不但得到了孔子的高度赞扬,也受到了后世学者尤其是宋明理学家的高度关注。
“安贫乐道”,成为了人们对颜回最深刻的印象。
在孔子众多的弟子之中,颜回以“德行”而著称。
《论语·颜渊篇》开篇便是“颜渊问仁”,孔子告诉他“克己复礼”。
而颜回也是将孔子的“仁”贯彻的最彻底的学生:“子曰:‘回也,其心三月不违仁,其余则日月至焉而已矣。
’”可见,在践行“仁”这一点上,颜回是孔门弟子中的佼佼者。
由此,“仁”,也成了颜回身上鲜明的标志。
而最为孔子所称道的,是颜回的聪颖好学。
《论语》中,曾多次出现关于此点的描述:“吾与回言终日,不违如愚。
退而省其私,亦足以发。
回也,不愚。
”(《论语·为政》)“子曰:‘语之而不惰者,其回也与!’”(《论语·述而》)“子谓子贡曰:‘女与回也孰愈?’对曰:‘赐也何敢望回。
回也闻一以知十,赐也闻一以知二。
’子曰:‘弗如也!吾与女弗如也。
’”(《论语·公冶长》)颜回的聪慧,连孔子都自叹不如。
《论语·雍也篇》也曾记载:“哀公问:‘弟子孰为好学?’孔子对曰:‘有颜回者好学,不迁怒,不贰过。
七十二贤颜回是个怎样的人
七十二贤颜回是个怎样的人颜回是孔子门生中最得意的弟子,是孔子弟子七十二贤之首,那么颜回是个什么样的人?下面是店铺为你收集整理的颜回是个什么样的人,希望对你有帮助!颜回是个什么样的人颜回是一代大儒,是孔子弟子七十二贤之首,孔子对颜回的评价非常的高,可以说颜回是符合儒家标准的大贤,颜回是一个非常好学的学生,是孔子的崇拜者,是能够将孔子的儒家理论学以致用的人,也正是因为如此,孔子才最喜欢颜回,甚至开玩笑说,如果颜回家里富裕的话,愿意给颜回做一个管家,可见对其喜爱。
说到颜回是一个什么样的人,第一个需要说的就是,颜回是一个聪明好学的人,正是因为聪明所以对于孔子教授的理论没有任何疑问,能够完全的吃透,所以从来不提问,甚至孔子都怀疑颜回是不是非常愚笨,不会提问。
但是经过观察,孔子消除了自己的疑虑,原来颜回完全可以做到活学活用的,所以颜回死后,孔子大哭,再也没有像颜回那么好的学生了。
颜回又是一个安贫乐道的人。
孔子评价其“一箪食一瓢饮,身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
”从这里可以看出颜回完全不被贫困的生活所困扰,只要是能够每天有所学,每天可以做自己喜欢的事情,就精神愉悦。
颜回又是一个尊师重道的人,颜回输冠在颜回明明知道自己没有错的情况下,还是毫无异议的将自己的帽子送给了别人,从这一点可以看出其对孔子的尊重,即使是心里有疑惑,也不去拂逆自己的老师,这一点现在的很多人都做不到。
颜回是一代大儒,是一个贤德的人,从上面的几个方面就可以见到一斑,颜回的生活态度是使得现代的很多人学习的。
颜回之乐是什么颜回是孔子的七十二贤弟子之首,孔子对其经常是大加赞赏,无论如何这个人肯定不是一个傻子,但从现代人的角度来看颜回却是有点傻气与愚笨的嫌疑,甚至连孔子也曾经产生怀疑。
颜回之所以被那么多人推崇备至,是一定有其长处的,有人说看一个人的品质只需要看其喜欢什么就可以了,那么我们现在来看看颜回到底喜欢什么。
颜回一生都没有做过官,其一生可以说都在孔子的身边度过的,一生之中从十三岁入学,到38岁离开孔子自己办学,可以说两个人在一起长达25年,可以说彼此是非常了解的,孔子评价颜回“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人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用现代人的眼光看,颜回的物质条件是这样的贫瘠,可以说甚至是不能维持基本的生活需要,颜回还在乐什么呢?个人认为颜回是乐在可以从事自己喜欢的事情,那么颜回喜欢什么呢?我觉得颜回是喜欢追随孔子,因为追随孔子可以让其每天都可以有所收获。
颜回与子贡
颜回与子贡(1)德性之知与闻见之知宋儒张载把知分为德性之知与闻见之知。
德性之知就是良知,闻见之知就是知识。
良知最重要,知识在其次。
颜回在德性之知上用功,子贡在闻见之知上用功。
在《陆九渊语录》中有这样一段话:夫子问子贡曰:“汝与回也孰愈?”子贡曰:“赐也何敢望回。
回也闻一以知十,赐也闻一以知二。
”此又是白著了夫子气力,故夫子复语之曰:”弗如也。
”时有姓吴者在坐,遽曰:“为是尚嫌少在。
”先生因语坐间有志者曰:“此说与天下士人语,未必能通晓,而吴君通敏如此。
虽诸君有志,然于此不能及也。
”吴逊谢,谓偶然。
一位姓吴的学生说子贡“为是尚嫌少在”,就是说子贡还嫌自己的知识少。
孔子是想指点子贡向颜回学习,在德性上用功,但子贡终是不悟。
在《传习录》中有一条语录:黄诚甫问“汝与回也孰愈”章,先生曰:“子贡多学而识,在闻见上用功;颜子在心地上用功:故圣人问以启之。
而子贡所对又只在知见上,故圣人叹惜之,非许之也。
在心地上用功,就是在德性上用功,就是在涵养上用功。
看下面一条语录:因论先生之门,某人在涵养上用功,某人在识见上用功,先生曰:“专涵养者日见其不足,专识见者见其有余。
日不足者日有余矣,日有余者日不足矣。
”《传习录》在涵养上用功,就是颜回那样在德性上用功;在识见上用功,就是子贡那样在知识(或闻见)上用功。
“专涵养者日见其不足”,在德性上用功,日见自己之私欲习气,从而能克制、消除自己的私欲习气,从而能恢复自己的德性良知。
“专识见者见其有余”,在知识上用功,日见其知识之增长,知识之多,于身心无太大益处,有时反而能增长人傲心。
“日不足者日有余矣”。
在德性上用功,恢复自己的良知,良知能应付万事万变,在纷繁复杂的环境中能游刃有余。
“日有余者日不足矣”。
在知识上用功,可以增长知识,但知识之多,无益身心,遇事时,知识往往不能起任何作用。
面对窘境时,子贡之类便手足无措了。
(1)良知与知识良知和知识的关系,可以说是一个体用关系。
良知是体,知识是用。
孔子弟子颜回的故事
孔子弟子颜回的故事颜回是孔子最得意的弟子之一,他都有哪些故事和事迹让孔子如此骄傲?下面由店铺为大家介绍颜回的一些生平故事,希望能帮到你。
颜回励志故事一孔子收徒,有教无类,不问贫富,只要认学,他都招进门里。
颜回初见孔子时,不过是个十岁多的小孩,他个头矮小,衣衫简陋,面黄肌瘦,但他的额头却出奇的高,向前凸着,双眼深凹,炯炯有神,透着机智、聪慧。
颜回向孔子三拜磕了仨头,就算成了孔门弟子了。
颜回初见,并没有给孔子留下深刻的印象。
后来,孔子渐渐发现,在弟子之中读书最用功的就是颜回,而且很少提问,只是瞪着一双打眼像贪食般地听孔子讲经受业。
放学了,弟子们都回家吃饭了,颜回总是最后一个走,饭后又第一个来到学堂,然后就捧卷诵读。
时间长了,孔子就觉得奇怪了,颜回为什么回家吃饭这么快?这一天,孔子派人偷偷跟随颜回,看个究竟。
原来,颜回家住东关的贫民区。
平时,颜回的父亲在城外种地,不回家吃饭;颜回的母亲又在外给人帮工,也不回家吃饭。
这样,颜母每天走时给儿子做一锅菜汤。
颜回回到家也不管凉热,拿起竹筒做成的饭碗,舀出菜汤就津津有味地吃起来,有时菜汤喝不饱,他就跑到井边,用水瓢舀几瓢水喝,然后拍拍胀起的肚皮,乐滋滋地拿上包,往学堂跑去。
孔子派人观察了几天,天天如此。
孔子听了回报非常怜悯,又十分叹服。
于是说了收在《论语》上的这段话:"一箪食,一瓢水,居陋港,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
"后来人们把颜回居住的街称为"陋港街",把颜回当年吃水的井叫做"陋港井",还在井上修建了"颜乐"亭,以追念颜回这种贫贱不改志向的德行。
二颜回家贫,平时又不善言谈,更使一些富家弟子看不起他,有时还借故侮辱他。
颜回从不和这些同学计较,只是一门子用功读书。
一天,有个同学的铜方圈丢了,就怀疑是颜回偷了。
虽然大家都在颜回面前旁敲侧击,颜回依然镇静自若,不理不睬。
这样,同学们更加怀疑是他偷的了。
关于颜回的故事有哪些
关于颜回的故事有哪些颜回是孔子的学生,在颜回存世的短短四十年里,大部分的时间是作为孔子的学生,追随着孔子走在寻求儒家思想实现的路上。
那么这个人有哪些故事呢?就让小编来告诉你吧!关于颜回的故事颜回是聪慧的,孔子的大弟子子贡这样说“回也闻一以知十,赐也闻一以知二。
”正是由于颜回的聪慧,所以对于孔子的思想能够非常迅速的领略,并且能够将孔子的思想记在心中,实践在自己的行为中。
孔子讲学,颜回总是沉默寡言,别的学生都有很多的问题问孔子,而颜回总是顺承老师,不曾提出一点疑问,开始的时候孔子也认为颜回有点愚笨,但是后来观察,看到颜回可以将儒家的思想贯穿在行为中,不禁感叹“贤哉回也!”颜回是忠诚的,颜回的忠诚源自对孔子所创的儒家学说的推崇,颜回这样评价自己的老师“仰之弥高,钻之弥坚。
瞻之在前,忽焉在后。
”由此可见,颜回是孔子忠诚的拥护者,在孔子四处宣扬自己的思想不能够得到应用,陷于荒野,食粮不继的时候,包括子路、子贡在内的很多学生都对孔子的学说产生了怀疑,只有颜回坚定的相信孔子的思想。
'颜回也是生不逢时的,如果颜回生活在一个盛世,那么其思想就可以实现。
但是不幸的是颜回生长在春秋的末期,那个时期是一个崇尚武力,权臣当道,想要实现大同社会完全不可能的社会,所以颜回在那个时代是落魄的,即使是名声在外,即使是成为一个名噪一时的大儒,对于其生活质量并不能有任何的改善,所以颜回“身在陋巷,一箪食一瓢饮”。
虽然颜回生前是落魄的,但是其身后却得到了极大的荣宠,自汉代起颜回被列为七十二贤之首,世代祭孔的时候颜回配享,以后的历代统治者更是不断的给颜回追加谥号,死后的荣耀可以说非常的隆重。
颜回输冠的故事颜回是孔子的学生,可以说一生都在追随孔子,不曾离开,但是颜回也并不是一开始的时候就这样崇拜孔子的,一开始的时候也存在着很多的疑虑,事实上,对于任何人的了解都是需要一个过程的,孔子了解颜回是这样的,颜回了解自己的老师的伟大也是需要一定的时间,必须经历一些事情才能看得清楚。
颜回的品德
颜回的品德颜回,古代哲学家、思想家。
他著有《颜回语录》,是中国经典儒家文学作品,载《四书五经》之内。
从古代时代到今天,他的精神和思想仍然直指着当今的中国人,并受到广大民众的尊崇重视。
颜回历史上最重要的思想观点,可以归结为其“儒道三教合一”的观点,即儒家、道家和佛教三教合一。
在他看来,它们之间的区别是由于文化的发展而发生的,只有做到三教合一,人们才能达到至高至圣的境界。
此外,颜回在《颜回语录》中引述孔子的著名话语“仁者可亲,礼者可入,知者可言,强者可用”,以此来彰显儒家思想中“仁”的重要性。
也就是说,只有以仁为主导的人才能够理解别人,和他人建立真正的友谊,从而共同推动社会的发展和文明的进步。
除此之外,颜回把重点放在“忠孝”上。
他认为,孝顺父母、忠诚国家是一个人遵守和顺从的天职。
忠孝精神是颜回的重要精神,也是中国传统礼仪的重要精神,是中华民族的美德和传统精神。
同时,颜回也倡导“节俭”,他认为人们应该遵守节俭的原则,节约财物,把钱用在有价值的事情上,而不是浪费不必要的东西。
他认为,节俭的行为是一种智慧,可以为社会作出积极的贡献。
此外,颜回还强调“文明”的重要性,他认为,文明的实践不仅体现在言谈举止上,更体现在一个人的内在品质上,如思想修养、道德修养、学识修养等。
他认为,如果没有文明,那么社会只会混乱无序。
依照颜回的思想和观点,我们可以看出,他的品德有着深刻的意义涵义。
他以“儒道三教合一”为核心,将儒家孝、道家节、佛家慈等优秀文化思想融合在一起,构建出完整的品德系统。
他对节俭、忠孝、文明的体现,也值得我们继承和学习。
古今中外,颜回的精神和思想仍然深深影响着当今的中国人,我们应该学习颜回的品德,把他的理念传承下去,让更多的人受益于它,让社会和文明更加美好。
颜回总结范文
颜回总结概述本文档是对颜回在学习和发展过程中的总结。
颜回是中国古代著名的儒家学者,他是孔子的学生之一,被称为“颜子”。
颜回以其卓越的智慧和品德,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本文将重点介绍颜回的学习方法和他在学习上的一些心得体会。
学习方法不断阅读颜回非常重视读书,他认为读书是获取知识和智慧的基本途径。
颜回经常阅读各类书籍,包括儒家经典、历史资料以及其他各种学术文献。
他的阅读广泛而深入,从而积累了丰富的知识。
颜回的阅读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地读书,他注重梳理思路,善于总结。
颜回的读书功底深厚,使他能够准确理解经典著作,并从中获得灵感和启示。
谦虚谨慎颜回非常谦虚和谨慎。
他在学习和交流过程中始终保持谦虚态度,虚心向他人学习。
他愿意倾听他人的意见和建议,虚心接受批评和指导。
颜回相信通过与他人的交流和对话,自己的知识和见识会得到进一步的拓展和提高。
他对于自身的不足和错误持有批判的态度,勇于改正并全力以赴。
勤奋努力颜回非常勤奋和努力。
他在学习上投入了大量的时间和精力,不断地充实自己,不断地挑战自己。
他勇于面对困难和挑战,从不退缩。
颜回的勤奋和努力使他在学习上取得了卓越的成果,并在学术界获得了极高的声誉。
学习心得知行合一颜回非常注重将知识付诸实践,注重将学到的理论知识和行为实践相结合。
他认为只有将所学应用于实际生活中,并形成自己的行为准则,才能真正将知识转化为力量。
颜回强调实践对于学习的重要性,他通过实际行动去验证和完善自己的理论。
修身养性颜回非常注重修身养性,他认为只有通过修身养性才能提高自己的品德和修养。
颜回注重个人修养的培养,他要求自己始终保持谦虚、宽容和礼貌,让自己的品德更加高尚。
他相信一个人只有在修身养性的基础上,才能真正成为一个有价值的人。
学习永无止境颜回坚信学习是一生的事业,他认为无论在何时何地,都应该保持学习的心态。
他强调学习不能止步于某个阶段或程度,应该不断地追求进步和提高。
颜回相信通过不断地学习,可以获得更多的知识和智慧,也能够拓展自己的视野和思维方式。
孔门七十二贤颜回
孔门七十二贤颜回颜回是孔子的学生,在颜回存世的短短四十年里,大部分的时间是作为孔子的学生,追随着孔子走在寻求儒家思想实现的路上,颜回没有留下太多的故事,也没有做过官,下面是店铺搜集整理的孔门七十二贤颜回,希望对你有帮助。
孔门七十二贤颜回颜回,字渊,或者子渊,所以又称为颜渊,生于公元前521年,卒于公元前481年,现在山东曲阜人,十四岁的时候入孔子的门下学习,在其后的25年里颜回一直追随着孔子,直到其三十八岁才由于生活所迫独自开堂讲学,收获一点微薄的收入维持家用,可以说起一生都是非常清贫的,颜回十三岁入学,史书称其六年学业基本上就已经完成了,但是出于对老师的崇拜和对儒家学问的痴迷,颜回一直追随着孔子。
在其完成学业之后有短暂的时间西游至卫国,并且经由卫国去宋国迎娶戴氏,与戴氏完婚后在其二十一岁的时候生下了儿子颜歆。
做了父亲的颜回并没有将自己的精力转归自己的家庭,去挣钱养家,而是继续跟随者孔子去周游列国,希望找到能够实现孔子的政治抱负的国家,经过漫长的十四年的游历,颜回一行人并没有找到可以实施儒家思想的国家。
儒家思想在那个战乱纷纷的年代完全不能适应当时的需要,但是颜回并没有因此而对儒家的思想学说产生任何的怀疑,坚定的支持自己的老师。
颜回跟随孔子完成列国的游历后回到了鲁国,这个时候已经是公元前479年,颜回已经是上有老下有小的人,父母已经衰老,养家的重担必须要由颜回挑起来,颜回不得已结束了对孔子的追随,自己开堂讲学,以获得微薄的收入维持家用,但是长期的刻苦学习加上长期的营养不良,颜回在公元前481年,四十岁的时候就英年早逝了。
颜回生前的生活可以说是潦倒的,但是去世后却得到了历代统治阶级的认可与推崇,颜回被列为七十二贤之首,祭孔的时候颜回配享。
历代统治者追加的谥号更是展现了对颜回的荣宠,唐太宗尊颜回为“先师”,唐玄宗尊颜回为“兖公”,宋真宗加封颜回为“兖国公”,元文宗又将其尊为“兖国复圣公”。
明嘉靖九年改称颜回为“复圣”。
近三十年来颜回“颜氏之儒文化研究综述
近三十年来颜回“颜氏之儒文化研究综述颜回(公元前521-前481),字渊,又称子渊,后世尊称为颜子。
颜回为孔门“十哲”之一,自东汉明帝始,历代许多帝王在祭孔时往往以颜回配享,并且不断地给颜回追加先师等封号。
颜回是儒家八派之一“颜氏之儒”的开创者,在儒学发展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颜氏之儒”的概念最早由战国时期韩非子提出,《韩非子·显学》说:自孔子之死也,有子张之儒,有子思之儒,有颜氏之儒,有孟氏之儒,有漆雕氏之儒,有仲良氏之儒,有孙氏之儒,有乐正氏之儒。
孔门弟子中有八位颜氏(颜无繇、颜回、颜幸、颜高、颜祖、颜之仆、颜哙、颜何),“颜氏之儒”这一派的创建者是谁,该派特点是什么,韩非并未予以说明,因而引起后代学者的争论。
多年来,学术界对颜回、“颜氏之儒”进行了多角度多层次的研究,取得了丰硕的成果。
20世纪80,年代后,随着整个文化事业的发展,颜回、“颜氏之儒”与颜氏家族文化研究工作逐步深入。
据笔者统计,截止2022年上半年,关于“颜回、颜氏之儒与颜氏家族文化”的研究论文(包括著作)共约260余篇(部)。
笔者整理了其中的中文相关研究文献,略加评述,敬请方家批评指正。
1980年以来发表的专著,如李启谦《孔门弟子研究》(齐鲁书社1987年版),黄绍祖《颜子传略》(文史哲出版社2000年版),国伟、颜景琴《新编陋巷志》(齐鲁书社2002年版),杨朝明、修建军主编《孔子与孔门弟子》(齐鲁书社2022年版),汲广运、高梅《颜子家族的历史与文化》(吉林人民出版社2022年版)及于联凯、马凤岗《琅琊颜子家族文化考论》(吉林人民出版社2022年版)等。
出版的论文集如骆承烈主编《颜子研究》(人民日报出版社1994年版),于联凯、颜世谦主编《颜子研究论丛》(齐鲁书社2003年版),刘存祥主编《颜子文化研究》(武汉大学出版社2022年版)等。
三十年来,关于颜回本人的研究,主要围绕下列问题展开:一、关于颜氏渊源问题二、关于颜回的卒年问题关于颜回的卒年,许多古籍皆载有颜回早卒事。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这 就 是 美 国 国会 的 5 5 成 员。 就 是 这 个 团队 , 年 为 美 国人 制 定 了几 百项 新 法律 , 3名 每 以
f i , 能循规蹈矩地 生活 着。 据《 &- f er .] , ( 青年博览》 四 )
-
GOSSI 茶馆聊 闲 PS I
颜 回 的逻 辑
一 文/ 宁 钱
孔子 最喜 爱的 弟子是颜 回 , 不仅 因 这 为 他 对 老 师 的 学说 领 会 得 最 快 最 深 , 在 更
于他 能 在 关 键 时 刻 坚定 不 移 地 捍 卫 老 师 。 这 关键 时 刻 . 是 陈 楚绝 粮 之 时 。 周 就
孔 子 听 了 , 不 以 为 然 , : 不对 。 也 说 “ ”
造成 的深 重的 经济 灾难 , 德怀像 心 直 口 彭 快 的 子 路 一样 , 了 “ 言 书 ” 质 疑 “ 跃 上 万 , 大
进” 了; 错 另一 些 领 导 人 , 像 子 贡 一 样 , 则 认 为“ 大跃 进 ” 许 没 错 , 各 种 “ 标 ” 以 也 但 指 可
站 出 来说 : 大跃 进 ” 有 错 , 主席 没 有 “ 没 毛
错 . 我 们 错 了。 各 地 出现 问题 , 恰 恰 是 是 “
矣 。 意 思是 说 , 子 穷 困 , 守得 住 ; 人 ” 君 能 小 穷 困 . 守 不住 了 就
由于我 们 没有照 着毛 主席的指 示 、 毛主席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的警告 、 毛主席的思想去做 , 而“ ” 毛主席 的
子路 不 懂 夫子 的 心 思 , 然抢 着说 : 仍 “ 想 , 定 是 我 们 没 达 到 仁 , 家 才 不 信 我 一 人
来 的 话 , 来替 你 理 财 。 君 子 不 一 定 永远 我 ”
穷下 去 呵 !
我们 ; 我们也没达到 智, 做事 总是 不顺 。 ”
这 个 回 答 当 然 不 合 孔 子 的 心 意 , 子 孔
相 的 歹徒 围 困在 荒 山野 岭 , 粮 多 日 。 生 断
旁的子贡 试 着说 : 夫子之 道 , 不 “ 是
死 关头, 弟子们开始动摇 了 , 对老 师的学说
产 生 了怀 疑 。
是 过 于 高深 了 ? 天 下 因此 不容 夫子 。 夫 子
是 不 是 应 该 稍 稍 降 低 点 标 准 试 试 ? ”
听 了摇 头 。
一
有 意 思 的是 , 千年 后 , 彪 用 了 同样 两 林 的 逻 辑 , 庐 山 会 议 及 后 来 的 “ 千 人 大 在 七 会” , 上 坚定 地 捍 卫 了毛 泽 东 。
那 也 是 一 个 关键 时 刻 。 面对 “ 大跃 进 ”
游 列 国途 中 , 子 和 弟 子 们 被 一 群 不 明 真 孔
思 想 总 是 正 确 的 ” 。
于 是 , 子 把 弟 子 们 叫 来 , 他 们 谈 孔 和
《 。 诗》 他谈的是《 小雅 ・ 何草不黄》 中的一 句:
“ 匪兕 匪虎 , 彼 旷 野 。诗 句的 意 思是 : 是 率 ” 不 野 牛猛 虎 , 为什 么会 困在 旷野 中呢 ? 孔 子 对
毛 主 席 听 了这 话 的 反 应 是 什 么呢 ? 据
据 司马迁《 孔子世 家》 载 , 记 当时孔子的反
应是 “ 然 而 笑 ” 一 高兴 , 然 说 出 :有 是 欣 , 竟 “
当年 有关人 士回 忆 , 毛主席 当场表 态 :林 “
彪 同 志 讲 了一 篇 很 好 的 讲 话 。 后 来 , 了 ” 看
弟子们说 , 这诗说的好像是我们。我们做错 了什 么事情, 落到今天这样的境地? 要
哉! 颜氏之子! 尔多财 , 使 吾为 尔宰 。 意思是 ”
“ 得 多好 呵 ! 家 小 子 。 将 来 , 先 富 起 说 颜 你
文字整理稿 , 又说 :是 一篇很好 、 “ 很有份量 的文章 , 了很 高兴 。( 新 民晚报》 看 ”据《 )
7 人 曾 因坏 的信 誉 不 能 获得 信 用 卡 。 1
1 人 曾 因 为 和 药 品相 关 的 指控 而 遭 拘捕 。 4
8 曾 因入 店 行 窃 被 逮 捕 。 人 2 人 目前 正 是 一 些诉 讼 案 件 的被 告 。 1
8 人 因酒 后 驾 车 被 拘 留。 4
你 能 猜 得 出这 是 哪 个 组 织 吗 ?
你能想 象在一个 5 0 0 来人 的组织里却有如 下的统计数据吗 :
2 人曾被指控为婚 内虐待 。 9
7 曾 因欺 诈 行 为被 拘 捕 过 。 人
1 人 曾 因写 空 头 支票 遭 到 指 控 。 9
17 曾至 少直 接 或 间接 破 产 两 次 。 1人
3 曾 因打 架斗 殴 而服 刑 。 人
此 境 地 , 是 夫 子 错 了 , 我 们 错 了 , 天 不 是 是
降低 一点 。这 时, 有林彪 , 颜 回一样 , 只 像
下 君 王 错 了! 之 道 不 能推 行 , 我 们 孔 夫子 是
门弟 子 的 羞 耻 : 国 不 用 夫 子 , 君 y . 的 各 是 _f i ' l 耻 辱 。 天 下 不 容 夫 子 , 说 明 夫 子 之 道 至 正 高 至 大。 天 下 不 容 怕 什 么 天 下 不 容 , 显 方 君子 本色! ” 颜回 的话显 然说 到孔 子的心 坎上 了。
最 先 表 示怀 疑 的 是 子 路 。 他 直 截 了 当 地 问孔 子 :君 子 一 定要 像 我 们 这 样 穷 困 潦 “ 倒 吗 ? 孔 子 听 出 子 路 问 话 中 的 不 满 , 针 ” 有
对 性 地 回 答 说 : 君 子 固 穷 , 人 穷 斯 滥 “ 小
这 时 , 回站 了 出 来 , :我 们 落到 如 颜 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