颜回的逻辑

合集下载

颜回的君子四德

颜回的君子四德

颜回的君子四德全文共四篇示例,供读者参考第一篇示例:颜回是孔子的学生,也是春秋时期著名的思想家和学者。

他被誉为“君子四德”的典范,因为他在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等方面都展现出了高尚的品德和行为。

在古代,君子是指有高尚品德和行为的人,是社会的楷模和典范。

颜回被誉为君子,正是因为他深刻地体现了君子的四德,即仁、义、礼、智。

下面我们来详细探讨颜回的君子四德。

首先是仁。

仁是君子的根本品德,也是君子修养的基本要求。

颜回深谙仁的重要性,他始终将仁放在心中,形成了“仁者爱人”的处世原则。

在与人相处的过程中,颜回总是怀着善意和同情之心,关心他人的疾苦,悉心倾听他人的苦衷,尽力帮助他人解决困难。

他没有忘记自己是一个社会人,对待周围的人都是以仁爱之心来对待的。

其次是义。

义是君子的行动准则,在面对利害关系的时候,君子会坚守道义,始终不为个人私利而背弃正义。

颜回在处理人际关系和社会事务中,秉持着正义和道义,坚持以义为重,以诚为先。

他不以短期的私利为动机,而是以长远的大义为目标,始终保持自己的清正廉洁,为良知和良知而努力。

再次是礼。

礼是君子社会交往中的行为规范和道德准则,是对他人的尊重和关爱的表现。

颜回非常重视礼仪,尊重他人,讲究社交礼节,尊重长者,敬重师长,关心弱势群体,不轻易触犯他人的底线。

他深知礼仪之重要,经常礼让他人,让对方感受到尊重和友善。

礼仪之道,不仅体现了一个人的修养和品质,也关乎整个社会的和谐与稳定。

最后是智。

智是君子的才智和思维能力,是在处理人际关系和社会事务中的智慧和能力。

颜回不仅有高尚的品德和行为,还有着卓越的思维能力和智慧。

他能洞察事物的本质,把握事物的发展规律,善于分析问题,解决难题。

在修身养性的道路上,颜回时刻保持头脑清醒,思维敏捷,不断丰富自己的知识和见识,不断提高自己的智慧和能力。

颜回的君子四德,即仁、义、礼、智,是其品德修养和行为规范的集中体现。

他始终将道德伦理放在心中,秉持着高尚的品德和行为,以君子之德,感化他人,引领后人。

颜回的逻辑

颜回的逻辑

颜回的逻辑作者:钱宁来源:《领导文萃》2010年第16期孔子最喜爱的弟子是颜回,这不仅因为他对老师的学说领会得最快最深,更在于他能在关键时刻坚定不移地捍卫老师。

这关键时刻,就是陈楚绝粮之时。

周游列国途中,孔子和弟子们被一群不明真相的歹徒围困在荒山野岭,断粮多日。

生死关头,弟子们开始动摇了,对老师的学说产生了怀疑。

最先表示怀疑的是子路。

他心直口快,直截了当地问孔子:“君子亦有穷乎?”意思是君子一定要像我们这样穷困潦倒吗?孔子听出子路问话中的不满,有针对性地回答说:“君子固穷,小人穷斯滥矣。

”意思是说,君子穷困,能守得住;小人穷困,就守不住了。

但是,孔子知道,必须消除弟子们心中的怀疑,不然,就会信心崩溃。

于是,他把弟子们叫来,和他们谈《诗》。

他谈的是《小雅·何草不黄》中的一句:“匪兕匪虎,率彼旷野。

”诗句的意思是:不是野牛猛虎,为什么会困在旷野中呢?孔子对弟子们说,这诗说的好像是我们。

我们做错了什么事情,要落到今天这样的境地?傻乎乎的子路,不懂夫子的心思,仍然抢着说:“我想,一定是我们没达到仁,人家才不信我们;我们也没达到智,做事总是不顺。

”这个回答当然不合孔子的心意,孔子听了摇头,说:“真是如此吗?要是仁者人皆信之,就不会有像伯夷、叔齐那样饿死的贤人了;要是智者事必行之,也不会有王子、比干那样被杀的能臣了。

”一旁的子贡试着说:“夫子之道,是不是过于高深了?天下因此不容夫子。

夫子是不是应该稍稍降低点标准试试?”孔子听了,也不以为然,说:“不对。

良农播其种而不管收获,良工精其技而不问时尚。

君子何求容于天下?有求容之心,说明志向不远呵!”这时,颜回站了出来,坚定地捍卫了老师。

令人惊异的是,不是他对孔子的捍卫,而是他捍卫的逻辑。

颜回说:“我们落到如此境地,不是夫子错了,是我们错了,是天下君王错了!夫子之道不能推行,是我们孔门弟子的羞耻;各国不用夫子,是君王们的耻辱。

天下不容夫子,正说明夫子之道至高至大。

颜回一生的典故

颜回一生的典故

颜回一生的典故颜回是孔子的学生,生于公元前541,卒于公元前481,虽然颜回生存在世间的时间比较短,但是颜回却是孔子学生七十二贤之首,下面是店铺搜集整理的颜回一生的典故,希望对你有帮助。

颜回一生的典故:敬师食污饭孔子中年之后,曾周游列国,聚众讲学。

颜回为了学习老师高尚的品德和渊博的知识,也跟着孔子辗转千里,游学四方。

一次,他们自卫赴陈,途经匡城,被匡人错认为仇人阴虎,四处围捕。

孔子师徒只好东躲西藏,才幸免于难。

但是,躲藏之际,粮吃完了,钱花光了,孔子和颜回已几天几夜粒米未进,饿得浑身没有一点力气。

在这种困难情况,孔子只好白天黑夜都躺在床上睡觉,借以忍耐饥饿。

颜回平时十分敬爱老师,现在眼看老师遭受饥饿的折磨,真是忧心如焚。

他想;我还年轻,也许能忍耐些日子,老师已这么大年纪,怎么受得了这种折磨?万一老师在这里有个三长两短,如何是好?与其坐而待毙,不如向人行乞,万万不能让老师再忍饥挨饿。

这天,颜回拖着虚弱的身体出去乞讨,恰好遇到一位好心的老婆婆。

这位老婆婆见颜回饿成这个样子,非常同情,就送给他两碗白米。

颜回高高兴兴拿回了白米,急急忙忙劈柴点火,快手快脚煮起饭来。

他真想一眨眼就把饭煮好,端给敬爱的老师。

当饭锅里透出诱人的香味时,颜回立即掀开锅盖,动手盛饭。

然而,匆忙之中,却不慎将手上的炭灰落在饭锅里。

颜回望着这来之不易的米饭,心中又急又气。

他想老师这些天已粒米未进,万万不能因此饭已脏,让老师吃得不痛快。

于是,便将已弄脏的那团米饭盛出来,匆匆忙忙吞了下去。

恰在这时,孔子一觉醒来,闻到扑鼻的饭香后,心中十分高兴,便到外屋看个究竟。

谁料刚出房门,就看见颜回正在大口吞饭,孔子见状,不禁十分生气,气的是平日谆谆教诲的颜回,不该这么无礼,在老师没吃之前就先吞吃起来。

想到这里,孔子又悄悄地退回到里屋睡下。

过了片刻,颜回恭恭敬敬地端来了一碗热腾腾、香喷喷的白米饭,轻轻地对孔子说:“先生,今天我遇到一位好心的婆婆,送给我们一点白米,现在饭做好了,请您老人家起来吃饭吧!”孔子满腹怒气,但不动声色,慢慢地说:“颜回呀,我刚才熟睡之中,做了一梦,梦见了你去世的父亲。

历史趣谈:颜回是个怎样的人 为什么孔子对颜回评价最高

历史趣谈:颜回是个怎样的人 为什么孔子对颜回评价最高

如对您有帮助,可购买打赏,谢谢颜回是个怎样的人为什么孔子对颜回评价最高导语:子曰:“吾与回言终日不违、如愚。

退而亦足以发。

回也,不愚。

”,孔子这里的回就是颜回,颜回是个优秀的学生,他不贰过、不迁怒,看重德行子曰:“吾与回言终日不违、如愚。

退而亦足以发。

回也,不愚。

”,孔子这里的回就是颜回,颜回是个优秀的学生,他不贰过、不迁怒,看重德行,是孔子三千学生里的七十二贤才之一,也是一个十分令人尊重的贤者。

颜回(前521——前481),字子渊,又被称为颜渊,春秋末期鲁国曲阜(今属山东)人。

他是孔子最得意的学生,被称为贤者。

颜回是个不折不扣的好学生,他勤奋好学,十四岁拜孔子为师,此后终生师事之,是孔子最得意的门生。

颜回初入孔门的时候,年纪很小,稚嫩的脸庞,充满了对未知的期待和迷茫,初见老师孔子时,颜回的眼神还有些躲闪,因为他面对的是一个拥有大智慧的人。

颜回应该是所有学生当中年纪最小的,他的个头不高,衣衫褴褛,双眼深凹,颜回庄重地给孔子行跪拜之礼,算是正式成为了孔子的徒弟。

颜回不是个出众的孩子,他不是所有学生中最聪明的,确是最勤奋的一个,来得比别人早,回得比别人晚,刻苦钻研功课。

他的性格稍许沉默,性格又内向,沉默寡言,才智较少外露,让很多人觉得他有些愚。

颜回,他的个性温顺、阴柔,言行举止都比较拘谨,不事张扬。

《论语》说他“敏于事而慎于言”,“纳于言而敏于行”,“不迁怒,不贰过”,表面看来好像愚钝,但内里却很秀慧。

很多时候,孔子在讲学时,颜回都静静地在一边听着,不对老师的言论提出任何问题,他对于老师孔子是朝圣般的膜拜,“亦步亦趋”便是他对老师尊敬的表现,他想要生活常识分享。

颜回举一反三的故事

颜回举一反三的故事

颜回举一反三的故事
颜回是孔子的一位门徒,他非常聪明,善于举一反三。

有一次,他和孔子一起行走在山林之间,突然看到一只鸟在枝头欢快的唱歌。

颜回想了一下,对孔子说:“老师,我想到了一个问题,这只鸟在唱歌的时候,它必须要表达一些信息,那么我们人类在交流的过程中也是如此。


孔子点了点头,鼓励颜回说:“你说得对,继续想下去。


颜回思考了一会儿,继续说道:“人类交流的时候,除了语言
之外,还有很多其他的方式,比如眼神交流、手势、表情等等。

这些方式并不比语言差,甚至有时候比语言更能传递信息。


孔子听完后大为赞赏,对颜回说:“你真是聪明,你的话让我
想到了一句古语:‘言为心声,身为外表。

’这就说明了人与人
之间交流的重要性。


颜回听后非常高兴,因为他的举一反三不仅让自己更加聪明,还能够帮助他的老师更好地传授道理。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只要勤于思考,不断从生活中去寻找启示,我们就能够不断开拓思维,提高自己的智慧。

孔子颜回的故事及哲理

孔子颜回的故事及哲理

孔子和颜回的故事和哲理有很多,以下是一些例子:1.颜回输冠颜回爱书,孔子爱子。

一日,颜回输书给孔子,孔子落泪。

而后,孔子说:“颜回者,心底纯善,贫而好学。

故仁字上有一横,是我不知有恶;至于输书,皆我儿之过也。

” 于是将儿子的帽子取下一顶,递与颜回。

哲理:孔子认为人的天赋和资质是决定一个人的发展的关键。

颜回输书的故事体现了孔子的仁爱和关注,也反映了孔子的教育思想。

2.孔子谈学习一天,孔子对颜回说:“回啊,你过来!我对你说:一个国家有五个人弄到饭吃,有四个人一定在饿肚子。

像这样的事情,你觉得怎么样?”颜回回答说:“不仁啊。

不过,老师您若懂得耕田和织布,可能有更多的人有饭吃。

” 孔子听后反问:“如果五个人能种田,四个人能织布,他们一定能有一年或半年的粮食储备吧?” 颜回想了一会儿,然后说:“学生我并不知道,虽是这样,但我还是觉得不仁。

” 孔子听了笑着说:“你也是对的。

”哲理:这个故事表达了孔子的“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和“三人行必有我师”的教育思想。

同时,这个故事也告诉我们,在学习中要保持谦虚和虚心的态度。

3.孔子与颜回同行孔子与颜回同行,孔子说:“前面有人在走路,我们不要超过他。

” 颜回回答说:“是的。

” 过了一会儿,孔子又说:“前面有人在走路,我们不要超过他。

” 颜回仍然回答说:“是的。

” 又过了一会儿,孔子又对颜回说:“前面有人在走路,我们不要超过他。

” 这一次,颜回没有回答。

于是,孔子问:“回啊,你怎么不回答了?” 颜回说:“老师您一开始让我回答‘是的’,我口里虽然回答了,但心里并没有真的明白为什么不能超过前面的人;后来您再次让我回答‘是的’,我依然口里回答了但心里还是没明白;最后当您第三次让我回答时,我意识到前面的‘是的’已经让我习惯了顺从,这种顺从让我失去了自我,所以我才会不假思索地回答‘是的’。

现在我明白了,一个人不能过于顺从习惯,而要保持自我、独立思考。

”哲理:这个故事告诉我们,要有独立思考的能力,不要被习惯和传统束缚自己的思想。

颜回的逻辑

颜回的逻辑
颜 回 的 逻 辑
口 钱 宁
孔 子 最喜 爱 的弟 子 是 颜 回 ,这 不 仅 因 为他 对 老 师 的学 说 领 会
得 最快 最 深 . 在 于他 能 在 关键 时 刻 坚定 不 移 地 捍卫 老 师 。 更 这 关 键 时刻 , 就是 陈楚 绝 粮 之 时 。周 游 列 国途 中 , 子 和弟 子 孔 们 被一 群 不 明 真相 的歹 徒 围 困在荒 山野 岭 , 粮 多 日。生 死 关 头 , 断 弟 子们 开 始 动 摇 了 , 对老 师 的学说 产 生 了怀疑 。
跃进 ” 没有 错 , 主 席 没有 错 , 我 们错 了 。 地 出现 问题 , 恰恰 是 毛 是 各 “ 由于我 们 没有 照 着 毛 主 席 的 指示 、 主席 的警 告 、 毛 毛主 席 的思想 去
做 .而 “ ” 毛主 席 的思 想 总 是 正确 的” 。
毛 主 席 听 了这 话 的 反应 是 什 么 呢 ? 当年 有 关人 士 回忆 , 主 据 毛 席 当场 表 态 :林 彪 同志 讲 了 一 篇很 好 的讲 话 。” 来 , 了文 字整 “ 后 看 理稿 , 又说 :是 一 篇 很 好 、 有 份 量 的文 章 , 了很 高 兴 。 ” 《 国 “ 很 看 (建
以来 毛 泽 东 文稿 》 )
“ 文革 ” 后 , 彪 一 直在 潜 心 读 《 语》 看来 , 真 是读 懂 了 , 前 林 论 。 他
会 心别 具 。“ 林 批孔 ” 时 , 他 和 孔子 扯 到 一 起批 判 , 也不 能 批 之 把 倒 说太 冤 枉 他 。
( 自《 民 晚 报 》 摘 新 )
这 样 的境地 ?
傻乎乎的子路 , 不懂夫子的心思 , 仍然抢着说 :我想 , “ 一定是 我们没达到仁 , 人家才不信我们 ;我们也没达到智 ,做事总是不

颜回采用的学习方法

颜回采用的学习方法

颜回采用的学习方法
据史书记载,颜回是孔子的学生之一,他在学习上一直保持了刻苦努力、虚心好问的态度。

从他的学习方法中可以看出一些特点:
1. 饱读经典:颜回对古代经典十分熟悉,尤其是对《诗经》和《尚书》的理解深入。

他深知通过阅读经典来获得智慧和启示的重要性。

2. 虚心向师:颜回非常尊敬孔子,他在学习上向孔子请教并虚心接受指导。

他不怕犯错误,勇于向老师请教并纠正自己的错误。

3. 功夫下在平时:颜回注重平时的积累和练习,他相信只有通过平时的勤奋工作,才能够在面对重大事件和难题时有所作为。

4. 研究问题:颜回注重思考和解决问题,他善于提出问题,并通过与他人的讨论和思考来寻找解决办法。

他在学习上注重实践和实际运用。

总的来说,颜回的学习方法注重对经典的研究和理解,虚心向师、勤奋实践,注重问题的解决和实际运用。

这些方法使得他能够在学习和实践中不断进步,成为孔子的得力助手和继承者。

尚德行与重学问——论颜回之为颜回

尚德行与重学问——论颜回之为颜回

尚德行与重学问—论颜回之为颜回孙忠厚4摘要I颜回是孔子最称许的弟子,是儒学初创时期的重要代表人物,I在当时及后世都受到尊崇。

颜回一向以德行科的代表闻名,而i实际上他是努力追求尚德行与重学问统一的,这正是颜回之所i以为颜回的关键所在。

在尚德行方面,颜回达到庶几于道的境i界,坚守着穷不失义的原则,遵循了隆师亲友的路径;在重学i问方面,则呈现为既好学又审问的特征。

以往多侧重颜回德行I的分析是失之片面的。

颜回已经具有《中庸》所谓“尊德性而i道问学”的气象,不仅在当时孔门,而且在整个儒学发展过程丨中占据不容忽视的地位,发挥着重要而持久的影响。

关键词i颜回德行庶几于道穷不失义隆师重友徐复观先生曾说“杨雄虽然从《论语》中提出颜渊的突出地位,但颜 渊之所以为颜渊,他并没有真正了解”,并认为这是“值得注意的问题”。

® 这就提出一个研究视角,即颜回之所以为颜回的问题,值得留意与研究。

本 文拟从德行与学问并重层面诠释颜回的生命特征,试图为“颜回何以为颜 回”寻找答案。

颜回是孔子最称许的弟子,是儒学初创时期的重要代表人物,无论在生 前还是身后,都受到人们的推重。

在孔门求学时,颜回便被孔子赞为“贤**孙忠厚(1993 ~),山东师范大学山东省齐鲁文化研究院。

主要研究领域:中国哲学。

①徐复观:《两汉思想史(第二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第313-314页。

136尚德行与重学问p 哉”“好学”“不违仁”等;在死后,又被尊为“复圣”,名列七十二贤之 首。

《论语》中将颜回列入德行一科,司马迁《史记•仲尼弟子列传》将颜 回置于七十二贤之首。

北宋周敦颐尝指点二程寻孔颜乐处,在宋明理学家中 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目前学界研究多侧重于肯定颜回的德行方面,突出其德 行上的造诣。

这种颜回形象的阐释显然是沿袭了传统的观念,仅从德行层面 讲,传统上侧重于颜回德行的诠释也是不够充分、不够全面的;而仅从德行 一方面入手很难真正解决颜回之所以为颜回的问题。

浅析《庄子》一书中的颜回形象

浅析《庄子》一书中的颜回形象

浅析《庄子》一书中的颜回形象本文针对《庄子》中庄子借孔子之口,给颜回灌输道家思想,对这一独特的现象,从表面看似矛盾的篇章中,探求庄子之真实用意:即庄子在刻画颜回形象的篇幅中,多次使用了“重言”,来压抑时论,从而不露痕迹地贬低了儒家,宣传了道家。

标签:《庄子》;颜回形象颜回本是儒家的代表,为孔门“七十二贤”之一,是孔子最为得意的弟子,被尊为“复圣”。

而他的形象,却屡屡出现在道家代表著作《庄子》一书之中,被庄子赋予了新的性格。

一、《论语》中的颜回在探究《庄子》中的颜回之前,我们首先寻找一下《论语》一书对颜回是如何描述的。

孔子曾对颜回作出过这样的评价:“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

贤哉,回也!”(《论语·雍也》)在世人看来清苦的生活,颜回却能安于贫贱、自得其乐。

这应该是最接近颜回真实生活的写照。

不但得到了孔子的高度赞扬,也受到了后世学者尤其是宋明理学家的高度关注。

“安贫乐道”,成为了人们对颜回最深刻的印象。

在孔子众多的弟子之中,颜回以“德行”而著称。

《论语·颜渊篇》开篇便是“颜渊问仁”,孔子告诉他“克己复礼”。

而颜回也是将孔子的“仁”贯彻的最彻底的学生:“子曰:‘回也,其心三月不违仁,其余则日月至焉而已矣。

’”可见,在践行“仁”这一点上,颜回是孔门弟子中的佼佼者。

由此,“仁”,也成了颜回身上鲜明的标志。

而最为孔子所称道的,是颜回的聪颖好学。

《论语》中,曾多次出现关于此点的描述:“吾与回言终日,不违如愚。

退而省其私,亦足以发。

回也,不愚。

”(《论语·为政》)“子曰:‘语之而不惰者,其回也与!’”(《论语·述而》)“子谓子贡曰:‘女与回也孰愈?’对曰:‘赐也何敢望回。

回也闻一以知十,赐也闻一以知二。

’子曰:‘弗如也!吾与女弗如也。

’”(《论语·公冶长》)颜回的聪慧,连孔子都自叹不如。

《论语·雍也篇》也曾记载:“哀公问:‘弟子孰为好学?’孔子对曰:‘有颜回者好学,不迁怒,不贰过。

七十二贤颜回是个怎样的人

七十二贤颜回是个怎样的人

七十二贤颜回是个怎样的人颜回是孔子门生中最得意的弟子,是孔子弟子七十二贤之首,那么颜回是个什么样的人?下面是店铺为你收集整理的颜回是个什么样的人,希望对你有帮助!颜回是个什么样的人颜回是一代大儒,是孔子弟子七十二贤之首,孔子对颜回的评价非常的高,可以说颜回是符合儒家标准的大贤,颜回是一个非常好学的学生,是孔子的崇拜者,是能够将孔子的儒家理论学以致用的人,也正是因为如此,孔子才最喜欢颜回,甚至开玩笑说,如果颜回家里富裕的话,愿意给颜回做一个管家,可见对其喜爱。

说到颜回是一个什么样的人,第一个需要说的就是,颜回是一个聪明好学的人,正是因为聪明所以对于孔子教授的理论没有任何疑问,能够完全的吃透,所以从来不提问,甚至孔子都怀疑颜回是不是非常愚笨,不会提问。

但是经过观察,孔子消除了自己的疑虑,原来颜回完全可以做到活学活用的,所以颜回死后,孔子大哭,再也没有像颜回那么好的学生了。

颜回又是一个安贫乐道的人。

孔子评价其“一箪食一瓢饮,身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

”从这里可以看出颜回完全不被贫困的生活所困扰,只要是能够每天有所学,每天可以做自己喜欢的事情,就精神愉悦。

颜回又是一个尊师重道的人,颜回输冠在颜回明明知道自己没有错的情况下,还是毫无异议的将自己的帽子送给了别人,从这一点可以看出其对孔子的尊重,即使是心里有疑惑,也不去拂逆自己的老师,这一点现在的很多人都做不到。

颜回是一代大儒,是一个贤德的人,从上面的几个方面就可以见到一斑,颜回的生活态度是使得现代的很多人学习的。

颜回之乐是什么颜回是孔子的七十二贤弟子之首,孔子对其经常是大加赞赏,无论如何这个人肯定不是一个傻子,但从现代人的角度来看颜回却是有点傻气与愚笨的嫌疑,甚至连孔子也曾经产生怀疑。

颜回之所以被那么多人推崇备至,是一定有其长处的,有人说看一个人的品质只需要看其喜欢什么就可以了,那么我们现在来看看颜回到底喜欢什么。

颜回一生都没有做过官,其一生可以说都在孔子的身边度过的,一生之中从十三岁入学,到38岁离开孔子自己办学,可以说两个人在一起长达25年,可以说彼此是非常了解的,孔子评价颜回“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人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用现代人的眼光看,颜回的物质条件是这样的贫瘠,可以说甚至是不能维持基本的生活需要,颜回还在乐什么呢?个人认为颜回是乐在可以从事自己喜欢的事情,那么颜回喜欢什么呢?我觉得颜回是喜欢追随孔子,因为追随孔子可以让其每天都可以有所收获。

颜回与子贡

颜回与子贡

颜回与子贡(1)德性之知与闻见之知宋儒张载把知分为德性之知与闻见之知。

德性之知就是良知,闻见之知就是知识。

良知最重要,知识在其次。

颜回在德性之知上用功,子贡在闻见之知上用功。

在《陆九渊语录》中有这样一段话:夫子问子贡曰:“汝与回也孰愈?”子贡曰:“赐也何敢望回。

回也闻一以知十,赐也闻一以知二。

”此又是白著了夫子气力,故夫子复语之曰:”弗如也。

”时有姓吴者在坐,遽曰:“为是尚嫌少在。

”先生因语坐间有志者曰:“此说与天下士人语,未必能通晓,而吴君通敏如此。

虽诸君有志,然于此不能及也。

”吴逊谢,谓偶然。

一位姓吴的学生说子贡“为是尚嫌少在”,就是说子贡还嫌自己的知识少。

孔子是想指点子贡向颜回学习,在德性上用功,但子贡终是不悟。

在《传习录》中有一条语录:黄诚甫问“汝与回也孰愈”章,先生曰:“子贡多学而识,在闻见上用功;颜子在心地上用功:故圣人问以启之。

而子贡所对又只在知见上,故圣人叹惜之,非许之也。

在心地上用功,就是在德性上用功,就是在涵养上用功。

看下面一条语录:因论先生之门,某人在涵养上用功,某人在识见上用功,先生曰:“专涵养者日见其不足,专识见者见其有余。

日不足者日有余矣,日有余者日不足矣。

”《传习录》在涵养上用功,就是颜回那样在德性上用功;在识见上用功,就是子贡那样在知识(或闻见)上用功。

“专涵养者日见其不足”,在德性上用功,日见自己之私欲习气,从而能克制、消除自己的私欲习气,从而能恢复自己的德性良知。

“专识见者见其有余”,在知识上用功,日见其知识之增长,知识之多,于身心无太大益处,有时反而能增长人傲心。

“日不足者日有余矣”。

在德性上用功,恢复自己的良知,良知能应付万事万变,在纷繁复杂的环境中能游刃有余。

“日有余者日不足矣”。

在知识上用功,可以增长知识,但知识之多,无益身心,遇事时,知识往往不能起任何作用。

面对窘境时,子贡之类便手足无措了。

(1)良知与知识良知和知识的关系,可以说是一个体用关系。

良知是体,知识是用。

孔子弟子颜回的故事

孔子弟子颜回的故事

孔子弟子颜回的故事颜回是孔子最得意的弟子之一,他都有哪些故事和事迹让孔子如此骄傲?下面由店铺为大家介绍颜回的一些生平故事,希望能帮到你。

颜回励志故事一孔子收徒,有教无类,不问贫富,只要认学,他都招进门里。

颜回初见孔子时,不过是个十岁多的小孩,他个头矮小,衣衫简陋,面黄肌瘦,但他的额头却出奇的高,向前凸着,双眼深凹,炯炯有神,透着机智、聪慧。

颜回向孔子三拜磕了仨头,就算成了孔门弟子了。

颜回初见,并没有给孔子留下深刻的印象。

后来,孔子渐渐发现,在弟子之中读书最用功的就是颜回,而且很少提问,只是瞪着一双打眼像贪食般地听孔子讲经受业。

放学了,弟子们都回家吃饭了,颜回总是最后一个走,饭后又第一个来到学堂,然后就捧卷诵读。

时间长了,孔子就觉得奇怪了,颜回为什么回家吃饭这么快?这一天,孔子派人偷偷跟随颜回,看个究竟。

原来,颜回家住东关的贫民区。

平时,颜回的父亲在城外种地,不回家吃饭;颜回的母亲又在外给人帮工,也不回家吃饭。

这样,颜母每天走时给儿子做一锅菜汤。

颜回回到家也不管凉热,拿起竹筒做成的饭碗,舀出菜汤就津津有味地吃起来,有时菜汤喝不饱,他就跑到井边,用水瓢舀几瓢水喝,然后拍拍胀起的肚皮,乐滋滋地拿上包,往学堂跑去。

孔子派人观察了几天,天天如此。

孔子听了回报非常怜悯,又十分叹服。

于是说了收在《论语》上的这段话:"一箪食,一瓢水,居陋港,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

"后来人们把颜回居住的街称为"陋港街",把颜回当年吃水的井叫做"陋港井",还在井上修建了"颜乐"亭,以追念颜回这种贫贱不改志向的德行。

二颜回家贫,平时又不善言谈,更使一些富家弟子看不起他,有时还借故侮辱他。

颜回从不和这些同学计较,只是一门子用功读书。

一天,有个同学的铜方圈丢了,就怀疑是颜回偷了。

虽然大家都在颜回面前旁敲侧击,颜回依然镇静自若,不理不睬。

这样,同学们更加怀疑是他偷的了。

关于颜回的故事有哪些

关于颜回的故事有哪些

关于颜回的故事有哪些颜回是孔子的学生,在颜回存世的短短四十年里,大部分的时间是作为孔子的学生,追随着孔子走在寻求儒家思想实现的路上。

那么这个人有哪些故事呢?就让小编来告诉你吧!关于颜回的故事颜回是聪慧的,孔子的大弟子子贡这样说“回也闻一以知十,赐也闻一以知二。

”正是由于颜回的聪慧,所以对于孔子的思想能够非常迅速的领略,并且能够将孔子的思想记在心中,实践在自己的行为中。

孔子讲学,颜回总是沉默寡言,别的学生都有很多的问题问孔子,而颜回总是顺承老师,不曾提出一点疑问,开始的时候孔子也认为颜回有点愚笨,但是后来观察,看到颜回可以将儒家的思想贯穿在行为中,不禁感叹“贤哉回也!”颜回是忠诚的,颜回的忠诚源自对孔子所创的儒家学说的推崇,颜回这样评价自己的老师“仰之弥高,钻之弥坚。

瞻之在前,忽焉在后。

”由此可见,颜回是孔子忠诚的拥护者,在孔子四处宣扬自己的思想不能够得到应用,陷于荒野,食粮不继的时候,包括子路、子贡在内的很多学生都对孔子的学说产生了怀疑,只有颜回坚定的相信孔子的思想。

'颜回也是生不逢时的,如果颜回生活在一个盛世,那么其思想就可以实现。

但是不幸的是颜回生长在春秋的末期,那个时期是一个崇尚武力,权臣当道,想要实现大同社会完全不可能的社会,所以颜回在那个时代是落魄的,即使是名声在外,即使是成为一个名噪一时的大儒,对于其生活质量并不能有任何的改善,所以颜回“身在陋巷,一箪食一瓢饮”。

虽然颜回生前是落魄的,但是其身后却得到了极大的荣宠,自汉代起颜回被列为七十二贤之首,世代祭孔的时候颜回配享,以后的历代统治者更是不断的给颜回追加谥号,死后的荣耀可以说非常的隆重。

颜回输冠的故事颜回是孔子的学生,可以说一生都在追随孔子,不曾离开,但是颜回也并不是一开始的时候就这样崇拜孔子的,一开始的时候也存在着很多的疑虑,事实上,对于任何人的了解都是需要一个过程的,孔子了解颜回是这样的,颜回了解自己的老师的伟大也是需要一定的时间,必须经历一些事情才能看得清楚。

颜回的品德

颜回的品德

颜回的品德颜回,古代哲学家、思想家。

他著有《颜回语录》,是中国经典儒家文学作品,载《四书五经》之内。

从古代时代到今天,他的精神和思想仍然直指着当今的中国人,并受到广大民众的尊崇重视。

颜回历史上最重要的思想观点,可以归结为其“儒道三教合一”的观点,即儒家、道家和佛教三教合一。

在他看来,它们之间的区别是由于文化的发展而发生的,只有做到三教合一,人们才能达到至高至圣的境界。

此外,颜回在《颜回语录》中引述孔子的著名话语“仁者可亲,礼者可入,知者可言,强者可用”,以此来彰显儒家思想中“仁”的重要性。

也就是说,只有以仁为主导的人才能够理解别人,和他人建立真正的友谊,从而共同推动社会的发展和文明的进步。

除此之外,颜回把重点放在“忠孝”上。

他认为,孝顺父母、忠诚国家是一个人遵守和顺从的天职。

忠孝精神是颜回的重要精神,也是中国传统礼仪的重要精神,是中华民族的美德和传统精神。

同时,颜回也倡导“节俭”,他认为人们应该遵守节俭的原则,节约财物,把钱用在有价值的事情上,而不是浪费不必要的东西。

他认为,节俭的行为是一种智慧,可以为社会作出积极的贡献。

此外,颜回还强调“文明”的重要性,他认为,文明的实践不仅体现在言谈举止上,更体现在一个人的内在品质上,如思想修养、道德修养、学识修养等。

他认为,如果没有文明,那么社会只会混乱无序。

依照颜回的思想和观点,我们可以看出,他的品德有着深刻的意义涵义。

他以“儒道三教合一”为核心,将儒家孝、道家节、佛家慈等优秀文化思想融合在一起,构建出完整的品德系统。

他对节俭、忠孝、文明的体现,也值得我们继承和学习。

古今中外,颜回的精神和思想仍然深深影响着当今的中国人,我们应该学习颜回的品德,把他的理念传承下去,让更多的人受益于它,让社会和文明更加美好。

颜回总结范文

颜回总结范文

颜回总结概述本文档是对颜回在学习和发展过程中的总结。

颜回是中国古代著名的儒家学者,他是孔子的学生之一,被称为“颜子”。

颜回以其卓越的智慧和品德,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本文将重点介绍颜回的学习方法和他在学习上的一些心得体会。

学习方法不断阅读颜回非常重视读书,他认为读书是获取知识和智慧的基本途径。

颜回经常阅读各类书籍,包括儒家经典、历史资料以及其他各种学术文献。

他的阅读广泛而深入,从而积累了丰富的知识。

颜回的阅读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地读书,他注重梳理思路,善于总结。

颜回的读书功底深厚,使他能够准确理解经典著作,并从中获得灵感和启示。

谦虚谨慎颜回非常谦虚和谨慎。

他在学习和交流过程中始终保持谦虚态度,虚心向他人学习。

他愿意倾听他人的意见和建议,虚心接受批评和指导。

颜回相信通过与他人的交流和对话,自己的知识和见识会得到进一步的拓展和提高。

他对于自身的不足和错误持有批判的态度,勇于改正并全力以赴。

勤奋努力颜回非常勤奋和努力。

他在学习上投入了大量的时间和精力,不断地充实自己,不断地挑战自己。

他勇于面对困难和挑战,从不退缩。

颜回的勤奋和努力使他在学习上取得了卓越的成果,并在学术界获得了极高的声誉。

学习心得知行合一颜回非常注重将知识付诸实践,注重将学到的理论知识和行为实践相结合。

他认为只有将所学应用于实际生活中,并形成自己的行为准则,才能真正将知识转化为力量。

颜回强调实践对于学习的重要性,他通过实际行动去验证和完善自己的理论。

修身养性颜回非常注重修身养性,他认为只有通过修身养性才能提高自己的品德和修养。

颜回注重个人修养的培养,他要求自己始终保持谦虚、宽容和礼貌,让自己的品德更加高尚。

他相信一个人只有在修身养性的基础上,才能真正成为一个有价值的人。

学习永无止境颜回坚信学习是一生的事业,他认为无论在何时何地,都应该保持学习的心态。

他强调学习不能止步于某个阶段或程度,应该不断地追求进步和提高。

颜回相信通过不断地学习,可以获得更多的知识和智慧,也能够拓展自己的视野和思维方式。

孔门七十二贤颜回

孔门七十二贤颜回

孔门七十二贤颜回颜回是孔子的学生,在颜回存世的短短四十年里,大部分的时间是作为孔子的学生,追随着孔子走在寻求儒家思想实现的路上,颜回没有留下太多的故事,也没有做过官,下面是店铺搜集整理的孔门七十二贤颜回,希望对你有帮助。

孔门七十二贤颜回颜回,字渊,或者子渊,所以又称为颜渊,生于公元前521年,卒于公元前481年,现在山东曲阜人,十四岁的时候入孔子的门下学习,在其后的25年里颜回一直追随着孔子,直到其三十八岁才由于生活所迫独自开堂讲学,收获一点微薄的收入维持家用,可以说起一生都是非常清贫的,颜回十三岁入学,史书称其六年学业基本上就已经完成了,但是出于对老师的崇拜和对儒家学问的痴迷,颜回一直追随着孔子。

在其完成学业之后有短暂的时间西游至卫国,并且经由卫国去宋国迎娶戴氏,与戴氏完婚后在其二十一岁的时候生下了儿子颜歆。

做了父亲的颜回并没有将自己的精力转归自己的家庭,去挣钱养家,而是继续跟随者孔子去周游列国,希望找到能够实现孔子的政治抱负的国家,经过漫长的十四年的游历,颜回一行人并没有找到可以实施儒家思想的国家。

儒家思想在那个战乱纷纷的年代完全不能适应当时的需要,但是颜回并没有因此而对儒家的思想学说产生任何的怀疑,坚定的支持自己的老师。

颜回跟随孔子完成列国的游历后回到了鲁国,这个时候已经是公元前479年,颜回已经是上有老下有小的人,父母已经衰老,养家的重担必须要由颜回挑起来,颜回不得已结束了对孔子的追随,自己开堂讲学,以获得微薄的收入维持家用,但是长期的刻苦学习加上长期的营养不良,颜回在公元前481年,四十岁的时候就英年早逝了。

颜回生前的生活可以说是潦倒的,但是去世后却得到了历代统治阶级的认可与推崇,颜回被列为七十二贤之首,祭孔的时候颜回配享。

历代统治者追加的谥号更是展现了对颜回的荣宠,唐太宗尊颜回为“先师”,唐玄宗尊颜回为“兖公”,宋真宗加封颜回为“兖国公”,元文宗又将其尊为“兖国复圣公”。

明嘉靖九年改称颜回为“复圣”。

近三十年来颜回“颜氏之儒文化研究综述

近三十年来颜回“颜氏之儒文化研究综述

近三十年来颜回“颜氏之儒文化研究综述颜回(公元前521-前481),字渊,又称子渊,后世尊称为颜子。

颜回为孔门“十哲”之一,自东汉明帝始,历代许多帝王在祭孔时往往以颜回配享,并且不断地给颜回追加先师等封号。

颜回是儒家八派之一“颜氏之儒”的开创者,在儒学发展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颜氏之儒”的概念最早由战国时期韩非子提出,《韩非子·显学》说:自孔子之死也,有子张之儒,有子思之儒,有颜氏之儒,有孟氏之儒,有漆雕氏之儒,有仲良氏之儒,有孙氏之儒,有乐正氏之儒。

孔门弟子中有八位颜氏(颜无繇、颜回、颜幸、颜高、颜祖、颜之仆、颜哙、颜何),“颜氏之儒”这一派的创建者是谁,该派特点是什么,韩非并未予以说明,因而引起后代学者的争论。

多年来,学术界对颜回、“颜氏之儒”进行了多角度多层次的研究,取得了丰硕的成果。

20世纪80,年代后,随着整个文化事业的发展,颜回、“颜氏之儒”与颜氏家族文化研究工作逐步深入。

据笔者统计,截止2022年上半年,关于“颜回、颜氏之儒与颜氏家族文化”的研究论文(包括著作)共约260余篇(部)。

笔者整理了其中的中文相关研究文献,略加评述,敬请方家批评指正。

1980年以来发表的专著,如李启谦《孔门弟子研究》(齐鲁书社1987年版),黄绍祖《颜子传略》(文史哲出版社2000年版),国伟、颜景琴《新编陋巷志》(齐鲁书社2002年版),杨朝明、修建军主编《孔子与孔门弟子》(齐鲁书社2022年版),汲广运、高梅《颜子家族的历史与文化》(吉林人民出版社2022年版)及于联凯、马凤岗《琅琊颜子家族文化考论》(吉林人民出版社2022年版)等。

出版的论文集如骆承烈主编《颜子研究》(人民日报出版社1994年版),于联凯、颜世谦主编《颜子研究论丛》(齐鲁书社2003年版),刘存祥主编《颜子文化研究》(武汉大学出版社2022年版)等。

三十年来,关于颜回本人的研究,主要围绕下列问题展开:一、关于颜氏渊源问题二、关于颜回的卒年问题关于颜回的卒年,许多古籍皆载有颜回早卒事。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这 就 是 美 国 国会 的 5 5 成 员。 就 是 这 个 团队 , 年 为 美 国人 制 定 了几 百项 新 法律 , 3名 每 以
f i , 能循规蹈矩地 生活 着。 据《 &- f er .] , ( 青年博览》 四 )

GOSSI 茶馆聊 闲 PS I
颜 回 的逻 辑
一 文/ 宁 钱
孔子 最喜 爱的 弟子是颜 回 , 不仅 因 这 为 他 对 老 师 的 学说 领 会 得 最 快 最 深 , 在 更
于他 能 在 关 键 时 刻 坚定 不 移 地 捍 卫 老 师 。 这 关键 时 刻 . 是 陈 楚绝 粮 之 时 。 周 就
孔 子 听 了 , 不 以 为 然 , : 不对 。 也 说 “ ”
造成 的深 重的 经济 灾难 , 德怀像 心 直 口 彭 快 的 子 路 一样 , 了 “ 言 书 ” 质 疑 “ 跃 上 万 , 大
进” 了; 错 另一 些 领 导 人 , 像 子 贡 一 样 , 则 认 为“ 大跃 进 ” 许 没 错 , 各 种 “ 标 ” 以 也 但 指 可
站 出 来说 : 大跃 进 ” 有 错 , 主席 没 有 “ 没 毛
错 . 我 们 错 了。 各 地 出现 问题 , 恰 恰 是 是 “
矣 。 意 思是 说 , 子 穷 困 , 守得 住 ; 人 ” 君 能 小 穷 困 . 守 不住 了 就
由于我 们 没有照 着毛 主席的指 示 、 毛主席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的警告 、 毛主席的思想去做 , 而“ ” 毛主席 的
子路 不 懂 夫子 的 心 思 , 然抢 着说 : 仍 “ 想 , 定 是 我 们 没 达 到 仁 , 家 才 不 信 我 一 人
来 的 话 , 来替 你 理 财 。 君 子 不 一 定 永远 我 ”
穷下 去 呵 !
我们 ; 我们也没达到 智, 做事 总是 不顺 。 ”
这 个 回 答 当 然 不 合 孔 子 的 心 意 , 子 孔
相 的 歹徒 围 困在 荒 山野 岭 , 粮 多 日 。 生 断
旁的子贡 试 着说 : 夫子之 道 , 不 “ 是
死 关头, 弟子们开始动摇 了 , 对老 师的学说
产 生 了怀 疑 。
是 过 于 高深 了 ? 天 下 因此 不容 夫子 。 夫 子
是 不 是 应 该 稍 稍 降 低 点 标 准 试 试 ? ”
听 了摇 头 。

有 意 思 的是 , 千年 后 , 彪 用 了 同样 两 林 的 逻 辑 , 庐 山 会 议 及 后 来 的 “ 千 人 大 在 七 会” , 上 坚定 地 捍 卫 了毛 泽 东 。
那 也 是 一 个 关键 时 刻 。 面对 “ 大跃 进 ”
游 列 国途 中 , 子 和 弟 子 们 被 一 群 不 明 真 孔
思 想 总 是 正 确 的 ” 。
于 是 , 子 把 弟 子 们 叫 来 , 他 们 谈 孔 和
《 。 诗》 他谈的是《 小雅 ・ 何草不黄》 中的一 句:
“ 匪兕 匪虎 , 彼 旷 野 。诗 句的 意 思是 : 是 率 ” 不 野 牛猛 虎 , 为什 么会 困在 旷野 中呢 ? 孔 子 对
毛 主 席 听 了这 话 的 反 应 是 什 么呢 ? 据
据 司马迁《 孔子世 家》 载 , 记 当时孔子的反
应是 “ 然 而 笑 ” 一 高兴 , 然 说 出 :有 是 欣 , 竟 “
当年 有关人 士回 忆 , 毛主席 当场表 态 :林 “
彪 同 志 讲 了一 篇 很 好 的 讲 话 。 后 来 , 了 ” 看
弟子们说 , 这诗说的好像是我们。我们做错 了什 么事情, 落到今天这样的境地? 要
哉! 颜氏之子! 尔多财 , 使 吾为 尔宰 。 意思是 ”
“ 得 多好 呵 ! 家 小 子 。 将 来 , 先 富 起 说 颜 你
文字整理稿 , 又说 :是 一篇很好 、 “ 很有份量 的文章 , 了很 高兴 。( 新 民晚报》 看 ”据《 )
7 人 曾 因坏 的信 誉 不 能 获得 信 用 卡 。 1
1 人 曾 因 为 和 药 品相 关 的 指控 而 遭 拘捕 。 4
8 曾 因入 店 行 窃 被 逮 捕 。 人 2 人 目前 正 是 一 些诉 讼 案 件 的被 告 。 1
8 人 因酒 后 驾 车 被 拘 留。 4
你 能 猜 得 出这 是 哪 个 组 织 吗 ?
你能想 象在一个 5 0 0 来人 的组织里却有如 下的统计数据吗 :
2 人曾被指控为婚 内虐待 。 9
7 曾 因欺 诈 行 为被 拘 捕 过 。 人
1 人 曾 因写 空 头 支票 遭 到 指 控 。 9
17 曾至 少直 接 或 间接 破 产 两 次 。 1人
3 曾 因打 架斗 殴 而服 刑 。 人
此 境 地 , 是 夫 子 错 了 , 我 们 错 了 , 天 不 是 是
降低 一点 。这 时, 有林彪 , 颜 回一样 , 只 像
下 君 王 错 了! 之 道 不 能推 行 , 我 们 孔 夫子 是
门弟 子 的 羞 耻 : 国 不 用 夫 子 , 君 y . 的 各 是 _f i ' l 耻 辱 。 天 下 不 容 夫 子 , 说 明 夫 子 之 道 至 正 高 至 大。 天 下 不 容 怕 什 么 天 下 不 容 , 显 方 君子 本色! ” 颜回 的话显 然说 到孔 子的心 坎上 了。
最 先 表 示怀 疑 的 是 子 路 。 他 直 截 了 当 地 问孔 子 :君 子 一 定要 像 我 们 这 样 穷 困 潦 “ 倒 吗 ? 孔 子 听 出 子 路 问 话 中 的 不 满 , 针 ” 有
对 性 地 回 答 说 : 君 子 固 穷 , 人 穷 斯 滥 “ 小
这 时 , 回站 了 出 来 , :我 们 落到 如 颜 说 “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