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静以致远,淡泊以明志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自古以来,许多文人志士都崇奉“宁静以致远,淡泊以明志”这句名言,表现出一种儒家的风范。一句话可以奠定一个人一生对世间万物的基本看法,回想我所走过的人生历程,对我影响最大的一句名言莫过于“宁静以致远,淡泊以明志”这句话了。
“宁静以致远,淡泊以明志”,出自诸葛亮的《戒子篇》:“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静无以成学。慆慢则不能研精,险躁则不能理性。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诸葛亮对于宁静与淡泊作了如此意味深长的诠释,令人慨叹不已。
李白有诗云:“花间一壶酒,对影成三人。”含有淡泊与宁静的意境。贾岛诗曰:“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那宁静中静静的敲门声久久回荡,更是平添了不尽的韵味。“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这是一种饱含永恒的宁静,令人神往。然而太多的时候,我们大都无法驱逐内心的烦躁,烦心的琐事无时无刻不在困扰着我们的心,令人苦闷,无法自拔。而淡泊,就是滋润你的心田的甘泉,清馨凝神,平抚燥热;而宁静就好似催眠的歌谣,无论多么阴暗的夜色,带给你心底的安然。淡泊其实是一种自得其乐的思绪;宁静其实是一种豁达大度的心情。德才兼备者的操行,是以情绪安宁来涵养心性,以生活朴素来提高道德层次的。人生在世,不免被各种诱惑所吸引,名利、金钱、美色、地位等等。当这些占据你世俗、慌乱的心时,有限的精力就会被瓜分,费尽心机忙于应付它,竟然不知道自己当初的志向已经丢失。
“淡泊以明志,宁静而致远。”这是中国传统文化中修身养性的最高境界,只有淡泊宁静,才能洞察凡尘,只有清心内敛,才能高瞻远瞩。“淡泊”是一种品德修养,是为人质朴、超逸、恬淡,但不是没有进取心,不是逍遥于“世外桃源”,相反,正是为的追求远大目标而持有的涵养、修练。“宁静”则是端庄,持重,安然,恬然。即不因宠爱而忘形,不因失落而怅然,不因富贵而骄纵,不因清贫而自惭。得意不忘形,失意不颓唐沮丧,风物当宜放眼量。淡泊、宁静,为的“明志”、“致远”。不因一点小小的荣誉、成功而轻置更大的胜利于千里之外。古人云:“ 静中念虑澄澈,见心之真体;闲中气象从容,识心之真机;淡中意趣冲夷,得心之真味;观心之证道,无如此三者! ” 天地的玄机在于一个“悟”字,自我的玄机在于一个“静”字,当一个人心静如水时,其心中犹
如明镜一般,一尘不染,考虑事情就容
易发现真理,淡泊处世时才会有悠然自得的情趣。只有在潇潇嘈杂,风雨满楼的环境中,仍能保持一颗平静无波的心才算真正意义上的宁静!宁静是一种执着,无论花开花落,云卷云舒,都要顶得住干扰,耐得住寂寞,经得起诱惑,永远保持一份内心的执着与善良。
东汉黄宪,字叔度,汝南人,当时著名人物郭泰,到汝南去拜访袁奉,相见后,就连车子都未停稳,交谈一会儿就离开了。而去拜望黄宪,则是整日交谈乃至住了两晚。别人问郭泰这是为什么?郭泰讲:“袁奉的气质才学,就如同流水一样,虽然清澈却很容易酌取。而黄宪的气质才学,如同千顷碧波一样深广,平静安定时不会清亮透彻;搅乱鼓荡时又不浑浊,真是深不可测。”赞扬黄宪才学十分高深。朝廷屡次以孝廉的名义征召他做官,黄宪都拒绝,所以获得了徽君的美称。太尉陈蕃、周举对黄宪的人品才学很钦佩,常常说:“一月之间不与黄宪交谈,浅俗的念头就会萌生。”老子和庄子都认为虚静是万物的本性,因而恬静的生活是一种符合人的本性的生活,符合本性的也是自然的,而自然的境界就是一种最高的境界,亦是人性的真正本源。自然规律的运行无休无息,万事万物因此而生成;成圣成王之道的运行也无休无息,所以天下人心归顺。如果能了解自然规律,通晓成圣成王的道理,并明白上下古今四方的变化,都是遵循各自的天性。那个人的心境和行为就能归于平静。平静是天地的“水平仪”,恬静是个人最高的精神境界,是古代高尚之士精神的休息场所。心神宁静便空明,空明便能充实,充实便是完备。心神空明既象征宁静,由宁静后再行动就无往而不得,无往而不宜。同时,心神宁静便是无为,无为恬静自然就安逸和乐,安逸和乐的人就不受忧患灾难所困扰。当一个人内心非常安逸时,就能出现从容不迫的神态,这时考虑任何事情,就容易发现事理的奥妙,也就是最能找出“识心之真机”。
现在是一个信息过剩的时代,也是一个烦躁的时代,是一个物欲横流的时代。面对现实,只要宁静、淡泊,随时调整自己的心态,就会活得充实、轻松。古人讲究“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是把修身放在第一位的。不修身,何谈齐家治国平天下?所以一个人首先要加强学习,不断提高自己的各方面的修养。一个人遇到不顺心的事,不暴躁,更不暴跳如雷,而是心态平和,泰然处之,坦然面对,这是性静。一个人一生应该有目标有追求。为了实现自己制定的人生目标,坚定不移而义无反顾,
尽弃这山望着那山高的浮躁之心,不追求缥缈无定不切实际的幻想。特别是在当今
这个物欲横流的社会,面对声色犬马等种种诱惑,无杂念邪念,不因自己的一念之差而饮恨终生。这是念静。在工作中,在生活中有时难免与人争论。这时要做到平心静气,以理服人。应该考虑如何用事实道理让别人心服口服,保持内心的平静,情绪稳定,设法寻找解决问题、化解矛盾的方法。这是意静。即使在极为愤怒的情况下,发作之时,能有理有利有节,及时让自己平静下来。行事不急躁、不毛躁、不鲁莽,摒弃急于求成,压住阵脚,稳扎稳打,努力思考并实施最佳策略而致胜。这是行静。当你沏一杯清茶,展一卷诗书,将心灵放飞于唐诗宋词,三国红楼,历史兴衰,世界宇宙的浩渺空间时;当你面对青山夕阳、清风明月、春花秋菊、蓝天鸽哨、长林丰草,走进大自然的怀抱时;当你排除一切杂念,将心灵完全沉浸于《春江花夜月》、《雨打芭蕉》、《英雄交响曲》……的优美旋律和深远意境之中时;当你为了一个崇高的人生目标,孜孜不倦地忘我探索,潜心研究时……哦!这种时候,你便步了人生宁静的境界了。
宁静是一种美丽,宛若春日的艳阳,秋天的静湖,蕴含着无尽的温馨;宁静又是一种博大和舒展,宛若无边的旷野和辽阔的海天;宁静更是一首用山泉写成的田园诗,一幅用白云绘成的山水画。走进宁静,并非为了逃离现实,而是为了静下心来,收拾一片心绪,梳理一种思路,多一份清醒,多一份思考。宁静和淡泊,是一对孪生的姐妹,步入了宁静,便走进了淡泊。因为淡泊是以心灵的宁静作为人生的乐趣,并以此作为人生的最高享受的。面对人生的变幻莫测,人类造就了一种最能体现理性特点的生活方式:淡泊。即远离名利的诱惑,视名利的花冠为囚禁了人的身心枷锁,故洁身自好以坚持心中的是非,以希冀达到一种最佳生存状态。学富五车的钱钟书,以他的学识、才华和著述,完全可以生活在鲜花和掌声的氛围里,然而他却远离传媒,谢绝捧颂,闭门谢客,选择了宁静和淡泊;张爱玲年轻时已蜚声海内外,多少海外人士都想一睹其芳容,视能与她交往为荣,但她同样选择了宁静和淡泊,以致在洛杉矶香消玉殒几天后,人们才发现她身着一袭旗袍,安详地躺在地板上像睡去了一般。淡泊之源,源于思想,只有深刻的思想,才会造就淡泊的人生,只有在经历了坎坷的人生之后才能够获得。钱钟书和张爱玲不约而同地选择了宁静和淡泊,其实也就是选择了自由,选择了创造,选择了永恒。他们
不仅生前为自己开创了一片人生的绿洲,身后更为世界留下了大量宝贵的精神财富。淡泊,是一种超然,一种成熟。如果
我们能够走进淡泊,能够以一种淡泊如水的人生态度去看待生活,我们的生活就会永远充满诗意般的情趣,淡泊宁静是一份感觉,它无声无形,只有每个人在自己心灵深处认定。淡泊宁静是自由不羁的心灵风采,挥洒自由的生存方式,明快流畅的生命韵律。淡泊宁静,会有一份轻松,会有一份安祥。安于淡泊宁静的生活,并能以平淡的态度对待生活中的繁华与诱惑,让自己的灵魂安然如梦。淡泊宁静,于自己是云朵一样的轻松,于别人是湖泊般的平静。淡泊宁静,不是不思进取,不是无所作为,不是没有追求,而是以一颗纯美真诚之心对待生活与人生。人能抵达的生活境界最高层,可能当属淡泊宁静了。淡泊宁静的人高雅、孤独、精进、底蕴丰实。宁静的人从容不迫,纵然一贫如洗,身处困境,在艰难险阻中,他的灵魂依然是平和、祥宁而坚韧的,犹如一株银杉,拔节挺劲,不枝不蔓,在世俗中能始终保持超凡的力量,植根于这个尘世却不为风雨沧桑所动,能包容万物,宽融万象,守护着内心深处一棵慈忍、博爱之心,射放并展现人格、操守灼人的光华。禅宗六祖慧能为检验门下弟子的悟性,问弟子寺外旗杆上的旗随风摆动时,是风在动,还是旗在动?众弟子答曰风动或旗动。慧能却一语道破天机,非风动,亦非旗动,是心在动。人心不动,方能制万动也。可谓境由心生、心造,有心才能有境,心境大抵由此得来。因此,在芸芸众生为名来、为利往的物质欲望社会,只有在内心构筑一方桃源净土,提升自己的精神富有度,心存桃源,淡泊宁静,才能抵御世俗的污染,不为外界各种欲念所诱惑、所迷失,不为名利、地位、金钱、美色所累,永葆一腔浩然天地正气,这实在是一种智慧、一种福份和一种境界。淡泊宁静,一如慈母守护婴孩,贞女守身如玉,战士守住阵地。守护宁静,就是要守护宁静的心境,守护淡泊、洒脱的心态。在物欲横流的现实生活中,如莲子“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摒弃浮澡、浮华,做到贫贱不移、威武不屈、高贵不淫,使自己走向属于本色的那块净土莲园。淡泊宁静,就是守护正直的气度、清廉的品质、高洁的节操。以快乐为本,善待自己和他人;以宗教般的虔诚、执著,将平凡的岁月演绎成美丽的风景。淡泊宁静的人在物欲中,能坚守信念,不越雷池半步;在离群索居中能探幽寻微、集腋成裘,忙人之所闲,得人之所无;能不计回报地付
出、给予,享受内心的快乐与安宁;能跨越各种障碍,走出各种困境,不断提升生活的质量和层次。因为他知道,当热闹的爆竹声响过以后,留下的只有满地的纸
屑。所以,淡泊宁静的人很执著、很真诚,具有超乎超人的坚贞、善良的性格特征;有做小事的耐心,竟成大事的信心。因此,他们能创造人世间的奇迹,而经常被人们所记忆、回味。
宋代大文家苏东坡堪称淡泊宁静的典范。他一生命运多舛,受排挤、遭诬陷、入牢狱、屡次贬官。但他总能以积极的人生态度,守护宁静,通圆自我解脱。人格上的自信、从容使他在名利物上分外旷达、超然。他旷达人生,感悟哲理,他的思想融合了儒家、道家、佛家的哲学精华,在解决人生困顿等问题上,极其独到精深的见解,将淡泊宁静挥洒成雄风、皓月、快意,着实令人叹服。如他在贬官无所作为后,在民间创造了我国古今一道名菜“东坡肉”;在从繁华的京城流放到偏远荒蛮的海南后,写道,“曰啖荔枝三百棵,不辞长作岭南人”。还幽默地写信告诉家人,不要告诉其他人以免他们来抢吃海南的荔枝。其大度豁达乐观精神令人折报。艺术最接近人性和内心世界的感受,创作的过程是一个宣泄情感的过程。从苏东坡许多传世名作来看,很多是他在淡泊宁静时不忘对生活给予的愿望寄托,是他将人生的不幸遭遇,在守护宁静中心灵的一次次感慨和呐喊。与其说是坎坷的经历造就了作为大学问家的苏东坡,例不如说是苏东坡在淡泊宁静的思考中铸造了他一生名垂青史的辉煌地位。
让我们在淡泊宁静中,感受人生的本义,聆听心灵净化到升华的声音,在通往智慧的峰巅路途上阅尽人生无穷的春色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