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行招聘西方经济学讲义(宏观和微观)

合集下载

西方经济学总讲义

西方经济学总讲义

西方经济学总讲义一、导言西方经济学,作为一门研究人类经济行为和现象的学科,是社会科学皇冠上的一颗明珠。

它通过对资源的分配、利用、需求、供给和市场价格的深入研究,揭示了人类经济活动的规律。

本讲义旨在全面、系统地介绍西方经济学的原理、方法和基本理论,帮助读者理解和掌握西方经济学的核心思想和实用技能。

二、课程内容西方经济学主要包括微观经济学和宏观经济学两个部分。

微观经济学主要研究个体经济单位(如家庭、企业)在市场中的行为和决策,以及市场价格的决定。

宏观经济学则整个经济系统的总体表现,如国民收入、通货膨胀、失业率等。

1、微观经济学微观经济学以个体经济单位为研究对象,通过研究个体的需求、供给和决策行为,以及市场价格的决定,揭示了市场经济的基本规律。

本部分主要涉及的内容包括:(1)需求与供给:研究消费者对商品和服务的购买行为,以及生产者如何根据市场需求调整生产和价格。

(2)市场均衡:分析市场均衡的形成和变化,以及市场失衡时的调整过程。

(3)市场结构:研究不同市场结构下企业的行为和绩效,如完全竞争、垄断竞争、寡头竞争和完全垄断市场。

(4)生产要素市场:探讨劳动、资本、土地等生产要素的价格决定和市场供求关系。

2、宏观经济学宏观经济学以整个经济系统为研究对象,通过对国民收入、通货膨胀、失业率等宏观经济指标的分析,揭示了经济周期和政策调控的基本原理。

本部分主要涉及的内容包括:(1)国民收入:探讨国民收入的计算方法和影响因素,以及经济增长的源泉和动力。

(2)通货膨胀:分析通货膨胀的形成机制、影响和治理方法。

(3)失业率:研究失业率的测量方法、原因和影响,以及降低失业率的政策措施。

(4)货币供应与货币政策:探讨货币供应与经济发展的关系,以及货币政策对经济的影响和调控原理。

三、学习方法学习西方经济学需要掌握科学的方法和技巧,以下是一些建议:1、理论实际:将理论知识与现实生活中的经济现象相结合,加深理解和应用能力。

2、注重数学工具:掌握数学工具如微积分、统计学等,有助于更深入地理解经济学原理和方法。

西方经济学总讲义

西方经济学总讲义

货币、价格水平和通货膨胀
货币
指用于流通和支付的交换媒介。
通货膨胀
指货币的购买力随着时间的推移而下降 的现象。
价格水平
指一篮子商品和劳务的货币价值的加权 平均数。
通货膨胀的影响
可能导致物价上涨、储蓄贬值和投资风 险增加等负面影响。
失业与就业
失业
指有劳动能力并愿意工作但找不到 工作的人所占的百分比。
知识经济
以知识创新为主导的经济模式,注重 人才培养和科技创新。
经济转型
从传统农业经济向工业经济、知识经 济的转变,涉及产业结构、技术、制 度等方面的变革。
经济周期与经济波动
经济周期
指经济活动中出现的有规律的扩张和收缩,通常以GDP增长率的 变化来衡量。
经济波动
指经济活动中出现的短期、不规则的变动,如需求和供给的突然变 化、政策调整等。
税率等。
财政政策的主要目标是实现 充分就业、经济增长、物价 稳定和国际收支平衡等宏观
经济目标。
财政政策的运用需要综合考 虑经济形势、政策效果和副 作用等因素,以实现最优的
政策效果。
01
02
03
04
05
货币政策
货币政策是指中央银行通过控制货 币供应量来影响利率和总需求,进 而影响宏观经济运行的方针和措施
收入分配与社会福利
收入分配
社会成员之间收入分配的合理性和公平性,以及政府对收入分配的调节政策。
社会福利
政府提供给公民的各种福利保障,包括社会保险、医疗保障、教育福利等。
05
经济发展与经济周期
经济发展模式与转型
传统农业经济
以农业为主导的经济模式,主要依靠 自然条件和人力投入。
工业经济

西方经济学课件宏观部分

西方经济学课件宏观部分

商品和劳务的净出口X-M。商品和劳务的出口价值减去商品和劳务的进口价值的差额 。
1
2
3
4
5
6
二、所得或收入法 是从收入的角度,把生产过程中形成的各种收入加起来,计算国民生产总值。即工资金、地租、利息、利润。 工资和其他补助 雇主支付给工人的全部收入 净利息 个人在国内所得的全部利息 租金收入 房屋租金、专利和版权的收入 利润 公司利润 非公司利润 企业税 资本折旧 误差 三、部门法或生产法 对各生产阶段创造的价值加总来核算GDP。比如汽车,在使用生产法时,一般把国民经济分为农业、采掘业、建筑业、制造业、交通运输业、公共事业、批发和零售业、金融保险业、不动产业和劳务部门,把这些部门创造的价值加上政府税收,就得到GDP。
01
四部门国民收入的决定
02
四部门经济:居民、厂商、政府、国外部门
03
国外部门向本国提供商品和劳务,向本国进行购买,出口
04
总需求 总产出Y=消费+投资+政府购买G +出口X
05
Y=C+I+G+X
06
总供给 总产出Y=消费+储蓄+税收+进口M
07
Y=C+S+T+M
08
均衡的国民收入的条件是I+G+X=S+T+M
价格水平不变
第八章 国民收入的决定
第一节 储蓄、消费和投资 一、投资与储蓄的关系 当代经济学以为储蓄是由居民进行的,投资是由厂商进行的。 决定储蓄的动机和因素是收入、财富的积累和预防未来 决定投资的因素是利润率的高低 二、消费函数 消费函数指居民的消费支出和决定消费变量之间的关系。 决定居民消费的因素很多,包括居民的节俭偏好、收入和利率等,但主要是收入。我们可以用方程来描述消费函数,C=f(Y) C表示实际的消费支出,Y表示实际的国民收入,消费与收入同向变动。 平均消费倾向APC:消费占收入中的比例 边际消费倾向MPC:指收入的增加所带来的增加

银行考试内容:西方经济学知识点

银行考试内容:西方经济学知识点

银行考试内容:西方经济学知识点第二章需求曲线和供给曲线概述以及有关的基本概念1.经济人:对在经济社会中从事经济活动的所有人的基本特征的一个一般性的抽象,即每一个从事经济活动的人都是利己的,所采取的经济行为都是力图以自己的最小经济代价去获得自己的经济利益,是微观经济学中最基本的假设之一。

2.需求:一种商品的需求是指消费者在一定时期内在各种可能的价格水平愿意而且能够购买的该商品的数量。

(影响因素:该商品的价格,消费者的收入水平,相关商品的价格,消费者的偏好,消费者对该商品的价格预期)3.需求函数:表示一种商品的需求数量和影响该需求数量的各种因素之间的相互关系。

4.需求函数:Qd=f(P)=α-β·P表示一种商品的需求量和该商品的价格之间存在着一一对应的关系。

5.需求表:表示某种商品的各种价格水平和与各种价格水平相对应的该商品的需求数量之间关系的数字序列表。

6.供给:一种商品的供给是指生产者在一定时期内在各种可能的价格下愿意而且能够提供出售的该商品的数量。

(影响因素:该商品的价格,生产的成本,生产的技术水平,相关商品的价格,生产者对未来的预期)7.供给函数:Qs=f(P)=-δ+γ·P表示一种商品的供给量和该商品的价格之间存在着一一对应的关系。

8.供给表:表示某种商品的各种价格水平和与各种价格水平相对应的该商品的供给数量之间关系的数字序列表。

9.均衡:最一般的意义是指经济事物中有关的变量在一定条件的相互作用下所达到的一种相对静止的状态。

(包括局部均衡和一般均衡)10.均衡价格:一种商品的均衡价格是指该种商品的市场需求量和市场供给量相等时的价格。

在均衡价格水平下的相等的供求数量被称为均衡数量。

11.需求量的变动:是指在其他条件不变时,由某商品的价格变动所引起的该商品的需求数量的变动。

表现为商品的价格-需求数量组合点沿着一条既定的需求曲线的运动。

12.需求的变动:在某商品价格不变的条件下,由于其他因素变动所引起的该商品需求数量的变动。

西方经济学宏观西方经济学专业知识讲座

西方经济学宏观西方经济学专业知识讲座
凯恩斯定律与当萨之伊处定,请律联系本人或网站删除。
凯恩斯定律: 不论需求量是多少,经济制度均能以不变价格提供供给。
凯恩斯定律【简单即】:需求决定供给。
原因:大量闲置资源; 短期分析,价格不易变化,即具有黏性。 需求变动,厂商首先考虑调整产量,而不是价格。
萨伊定律:供给决定需求。供给会自行创造需求。
本文档所提供的信息仅供参考之用,不能作为科学依据,请勿模仿。文档如有不
一、均衡产出当之处,请联系本人或网站删除。
1.最简单经济关系:四点假设
假设:(1)只有居民和厂商(家户部门和企业部门)。 不存在政府、外贸。 消费和储蓄在居民;生产和投资在厂商。
(2)投资不变。投资是自发的,不随利率和产量而变。 (3)折旧、未分配利润=0,GDP=NDP=NI=PI。
凯恩斯消费函数: 随收入增加,消费也会增加; 但消费增加不及收入增加的多。
凯恩斯消费函数
又被直接称为消 费倾向。
c=消费,y=收入: c = c(y) 满足dc / dy > 0
学以致用 经天纬地
c
c=y
A
c=c(y)
450
y
普通消费函数
西方经济学·宏观·第13章 8
本文档所提供的信息仅供参考之用,不能作为科学依据,请勿模仿。文档如有不
总产出与总支出不一致会导致总量失衡问题:
如果总产出方面因为外生供给冲击(shock)下降(如地震、 罢工),原先支出和消费水平就无法维持。
如果消费或投资下降,即支出环节发生“漏泻”
(leakage),有效需求不足,同样导致经济运行困难。但我 们这里假定供给方面不存在问题。在供给没有限制的条件下,
支出决定产出。这样,总供给等于总需求。宏观经济均衡条件, 归结为总产出等于总支出条件:

银行笔试微观经济学重点1

银行笔试微观经济学重点1

银行笔试微观经济学重点1一、需求供给均衡1、需求、供给的定义需求:在一定的时期,在一既定的价格水平下,消费者愿意并且能够购买的商品数量。

供给:在某一特定时期内,经营者在一定价格条件下愿意并可能出售的产品量。

2、影响需求、供给的因素影响需求的因素(1)消费者偏好。

消费者的偏好支配着他在使用价值相同或相近的替代品之间的消费选择。

(2)消费者收入。

消费者收入变化会影响需求的变化。

(3)商品价格。

价格与需求呈反向变化。

(4)替代品的价格。

商品价格上升,其替代品需求量增加。

替代品价格的变化会导致需求按相同的方向发生变化。

(5)互补品的价格。

一种商品价格上升,需求量降低,其互补品的需求量也降低。

互补品价格的变化会导致需求按相反的方向发生变化(6)预期。

一种商品预期价格要上涨,消费者会提前购买。

(7)其他因素。

商品的品种、质量、广告宣传、地理位置、季节、国家政策等。

影响供给的因素(1)商品价格。

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某种商品自身的价格和其他供给的变动呈正方向变动。

(2)生产成本。

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生产成本与供给反方向变动。

(3)生产技术。

技术进步,效率会提高,成本会降低。

(4)预期。

生产者的价格预期会引起供给的变化。

(5)相关商品的价格。

包括替代品和互补品。

(6)其它因素。

生产要素的价格、国家政策等。

3、需求、供给量和需求、供给变动的区分需求量是在某一价格水平下消费者希望得到并且能够得到的经济品的数量。

它的背后道理是给定消费者的偏好和预算约束,消费者最大化自己效用所选择的经济品的数量(无差异曲线与预算约束线相切点所对应着的该经济品的数量)。

而需求是一种关系,是价格与需求量的不同组合构成的一个集合,是与价格需求曲线联系的一个概念,它表示一种二维关系:(Q,P),即在笛卡儿坐标系中的一条曲线.它的经济学意思是在给定消费者偏好的情况下,由于价格的变动所引起的预算约束的变动使最大化自己效用的消费者不断改变对该经济品的需求量(代表相同偏好的多条无差异曲线与多条变化的预算约束线的一系列相切点所对应的不同的该经济品的数量)。

2011银行招聘西方经济学讲义宏观和微观

2011银行招聘西方经济学讲义宏观和微观

2011银行招聘西方经济学讲义(宏观和微观)(各章主要内容)第一章导言1.稀缺性(1)相对于人类社会的无穷欲望而言,经济物品,或者说生产这些物品所需要的资源总是不足的。

这种资源的相对有限性就是稀缺性。

(2)稀缺性的相对性是指相对于无限的欲望而言,再多的资源也是稀缺的。

(3)稀缺性的绝对性是指它存在于人类历史的各个时期和一切社会。

稀缺性是人类社会永恒的问题,只要有人类社会,就会有稀缺性。

(4)经济学产生于稀缺性的存在。

(5)稀缺性的存在决定了一个社会和个人必须作出选择。

2.选择(1)稀缺性的存在决定了一个社会和个人必须作出选择。

(2)选择就是用有限的资源去满足什么欲望的决策。

它包括“生产什么”、“如何生产”和“为谁生产”三个问题。

这三个问题被称为资源配置问题。

3.机会成本的含义(1)经济学是研究选择的,要选择就要有所舍弃,舍弃的东西就是机会成本;机会成本的含义;(2)机会成本并不是实际上的支出,而是一种观念上的支出。

[机会成本的进一步说明,见第六章:成本与收益]4.生产可能性曲线的含义(1)生产可能性曲线是在资源既定的条件下所能达到的两种物品最大产量的组合;(2)生产可能性曲线是凹向原点的;(3)生产可能性曲线上的点、曲线内的点以及曲线外的点分别说明了什么;(4)生产可能性曲线是为了说明稀缺性、选择和机会成本这些概念的。

5.西方经济学的研究对象与经济学的划分西方经济学是研究在市场经济制度下,稀缺资源配置与利用的科学。

经济学根据其研究对象的不同可分为微观经济学与宏观经济学,根据其研究方法的不同可分为实证经济学与规范经济学。

6.微观经济学与宏观经济学(1)微观经济学与宏观经济学的含义微观经济学以单个经济单位为研究对象,通过研究单个经济单位的经济行为和相应的经济变量单项数值的决定来说明价格机制如何解决社会的资源配置问题。

宏观经济学以整个国民经济为研究对象,通过研究经济中各有关总量的决定及其变化,来说明资源如何才能得到充分利用。

银行招聘考试经济知识点整理

银行招聘考试经济知识点整理

银行招聘考试经济知识点整理经济学分类的知识点一、经济学分为微观和宏观两部分。

(1) 微观经济学重点内容包括:需求供给及均衡、消费者行为理论、生产理论、成本论、市场理论和市场失灵。

①需求供给及均衡:主要考察需求(供给)定义的理解、影响需求(供给)的因素、需求(供给)量和需求(供给)变动的区分、供求定理,需要全方位的理解。

②消费者行为理论:主要考察边际效用递减规律、无差异曲线的特点、消费者均衡条件;③生产理论:主要考察短期总产量、平均产量、边际产量的关系;生产者均衡条件。

④成本论:这一部分内容虽然少,但各知识点均有考察,显性成本与隐形成本、会计成本与经济成本、机会成本以及一些短期成本概念。

⑤市场理论:主要考察两种市场类型,一个是完全竞争市场,涉及其特征、厂商的需求曲线、收益曲线;另一个是完全垄断市场,考察要点是价格歧视的条件、分类,需要大家通过事例进行理解掌握。

⑥市场失灵:考察的是四大原因,涉及到一些概念的理解,比如外部性、免费搭车、道德风险与逆向选择。

(2) 宏观经济学:重点内容包括:国民收入核算、宏观经济政策、宏观经济现象。

①国民收入核算:涉及到的概念比较多,GDP及相关概念(GNP、NDP等)、GDP的核算方法、投资储蓄恒等式。

②宏观经济政策:主要有财政政策、货币政策、收入分配政策、产业政策等,重点放在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这两部分。

③宏观经济现象:在考试中属于是高频考点,涉及到失业的原因、奥肯定律、通货膨胀指标、通货膨胀的成因以及分类。

通货紧缩的知识点通货紧缩是指经济中货币供应量少于客观需要量,社会总需求小于总供给,导致单位货币升值、价格水平普遍和持续下降的经济现象。

与通货膨胀一样,通货紧缩也是货币供求失衡、物价不稳定的一种表现,对整个经济增长也同样有着不利的影响。

对于通货紧缩的含义,尚有不同的认识,大体可以归纳为以下三种:第一,单要素说:认为通货紧缩就是物价的全面持续下降。

第二,双要素说:认为通货紧缩是一种货币现象,表现为价格的持续下跌和货币供给量的连续下降。

1.3 第三章【西方经济学之宏观】考点突破讲义

1.3 第三章【西方经济学之宏观】考点突破讲义

综合 第三部分 宏观经济学考点1 宏观经济学的产生和发展3.1.1. 宏观经济学的发展(1)经济学的产生:经济学以亚当·斯密1776年《国民财富的性质和原因研究》(《国富论》)的问世为开端(2)古典经济学时代:以19世纪的萨伊、穆勒为代表萨伊在1803年出版其代表作:《政治经济学概论》;-约我们凭着对银行校园招聘的深刻理解和勤奋,从银行校园招聘的热门考点出发,反其道而行之去整理的经典教材,将常考的知识制作成笔记,为广大考银行的同学们,尤其是非经济金融专业的同学们,提供一个快速应对考试的通道,本质上来说不是获取知识的正确方法。

笔记就是笔记,会跳过各种以铺垫、流畅、背景介绍等为目的的文字,直达考点,所以行文上也会相对跳跃些。

当然对于常考的点也会不惜笔墨的去介绍,时间不够的同学请重点看蓝色的正文文字。

经济学相对第一部分货币与金融来说,难度较大,专用名词抽象难以理解。

另外近几年银行在经济学的考察重点上偏宏观经济,大家注意复习时间的分配。

银行考试直通车整理出品,版权所有,盗版必究!就业、工资、物价(劳动平衡)国际贸易、国际金融(外汇平衡)(3)国民收入的变动经济发展;经济增长;经济周期;通货膨胀2、研究方法总量分析方法均衡分析与非均衡分析;实证分析与规范分析;静态分析与动态分析存量分析与流量分析;经济模型方法考点2 国民收入核算3.2.1.国内生产总值国民收入核算是以整个国民经济或者社会再生产为对象的宏观合算。

其中GDP是国民收入核算体系的核心指标。

国内生产总值(简称GDP)是按市场价格计算的,它是一国所有常住单位在一定时期内生产活动的最终成果。

国GNP。

而美国这样的大国却刚好相反。

3.2.2.核算国民收入的方法支出法支出法又称最终产品法final product approach ,是通过对一定时期内全社会购买最终产品的总支出(即最终产增值法(生产法)从最终产品的价值形成角度,根据产品生产过程各个阶段上产品和服务的增值计算GDP。

西方经济学讲义

西方经济学讲义

效用函数
指消费者从消费商品或服务中得到的满足程度。
边际效用递减
指随着消费量的增加,每增加一单位商品或服务的效用逐渐减少。
无差异曲线
指能给消费者带来相同效用水平的商品或服务的组合。
最优消费组合
指在预算约束下,消费者选择能最大化其效用的商品或服务的组合。
宏观经济学
CATALOGUE
02
失业
是指劳动力市场上劳动力供过于求的现象,即劳动力的供给大于需求。失业率是衡量一个国家或地区失业状况的主要指标。
供给
指需求量等于供给量时的价格水平。
均衡价格
指需求量或供给量对价格变动的反应程度。
弹性
指在一定时期内,生产要素的投入与产出之间的关系。
生产函数
成本函数
利润最大化
市场结构对企业行为的影响
指生产一定数量的产品所需的最小成本。
指企业在一定时期内通过选择最优的生产规模,以实现最大利润。
不同的市场结构会影响企业的决策,如价格策略、产量决策等。
国际贸易
是指不同国家之间进行的资金流动和货币交换。国际金融对一个国家的汇率稳定和资本流动有着重要影响。
国际金融
是指一个国家用来规定本国货币与外国货币之间交换率的制度。汇率制度可以分为固定汇率制度和浮动汇率制度两种类型。
汇率制度
宏观经济学流派
CATALOGUE
03
总结词
货币主义是宏观经济学中的重要流派之一,强调货币供应和利率在调控经济中的重要性。
01
02
03
04
总结词:新古典综合学派是宏观经济学中的重要流派之一,主张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应该配合使用,以实现经济稳定和增长。
总结词:新兴古典学派是宏观经济学中的新兴流派之一,主张从现代微观经济学和宏观经济学的角度出发,重新审视经济问题。

《西方经济学》(包括微观和宏观部分)讲义

《西方经济学》(包括微观和宏观部分)讲义

第一章国民收入核算(一)宏观经济运行的特点:1.两部门经济是指一个经济体系中只存在厂商与居民户两主体的经济。

在这种经济中,居民户向厂商提供各种生产要素,并得到各种收入;厂商用各种生产要素进行生产并向居民户提供产量与劳务,居民户用收入购买产量与劳务。

2.三部门部门经济包括了厂商,居民户和政府,政府在经济中的作用主要通过政府支出与税收表现出来,政府支出分为对产品和劳务的购买,与转移支付两部分,政府购买是指政府为了满足政府活动的需要而进行的对产品与劳务的购买,转移支付是政府不以换取产品与劳务为目的支出。

如各种补助金,救济金等。

政府的税收包括直接和间接税,前者是对财产和收入征收的税,其特点是税由纳税人承担无法转嫁,后者是对商品和劳务所征的税,它的特点是税可以转嫁,可以向前转嫁给消费者,或者向后转嫁给要素的所有者。

3.四部门的宏观经济是指包括了厂商,居民户、政府和国外四个部门。

(二)国民收入概念1.GDP (国内生产总值)是一个国家或地区在一定时期内(一般为一年)所生产的全部最终产品和劳务的价值总和。

表明一个国家在一定时期内经济活动的总规模。

2.理解国内生产总值概念需要注意的问题:⑴GDP 包括所有经济部门生产的最终产品,同时包括劳务。

⑵它是社会最终产品和劳务的货币价值来计算的,之所以用最终产品和劳务的价值来计算,其目的是为了避免统计中可能出现的重要计算,因为最终产品是直接进入消费的产品。

⑶货币价值以市场价值来计算,市场价值以经济活动中的价格总额来计量,所以,在统计过程中会产生以下情况,第一,凡是经过市场交换的最终产品在统计过程中不容易出现误差,但大量的未经过市场交换的最终产品,在统计过程中极易遗漏,如农民生产的用于自己消费的那部分粮食的价值;家务劳动的价值等;第二,经过市场交易交易但是逃避登记的经济行为如走私等地下经济活动的形成的交易量,也会被疏漏;第三,市场价格经常变动,所以衡量GDP 的增长必须以不变价格计算,剔除物价变动的GDP 称为实际GDP ,而没有扣除物价变动了GDP ,称为名义GDP.3.国内生产净值(NDP ):这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在年内新增价值之总和,即从国民收入中扣除折旧后的总值。

西方经济学讲义

西方经济学讲义
边际效用递减规律
指表示消费者在消费不同商品或服务时获得相同效用水平的曲线。
无差异曲线
指表示消费者在一定预算约束下可以购买的商品或服务的数量与价格的组合的线。
预算约束线
指在预算约束下使消费者效用最大化的商品或服务的组合。
消费者最优选择
消费者行为
指随着生产者对某种要素的投入量的增加,其边际收益逐渐递减。
经济周期与稳定
货币政策
是指央行通过调整货币供应量和利率等政策来影响经济活动。货币政策可以分为宽松货币政策和紧缩货币政策。
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的关系
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相互配合,共同影响经济活动,促进经济增长和维护经济稳定。
财政政策
是指政府通过调整税收和支出等政策来影响经济活动。财政政策可以分为扩张性财政政策和紧缩性财政政策。
主张经济增长、物价稳定、充分就业和国际收支平衡是政府的主要经济目标。
01
主张政府采用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来调节总需求,以减少失业、消除危机。
重视收入分配问题,认为政府应该通过税收政策来缩小收入差距。
认为经济增长不是经济政策的唯一目标,应该同时考虑经济效率和公平。
强调国家干预下的市场调节,认为市场机制本身无法克服财富积累与贫困积累的冲突。源自芝加哥学派公共选择学派
01
公共选择学派主张将经济学方法应用于政治学研究,强调政府失灵和市场失灵的相似性。
02
该学派认为政治家和官僚追求个人利益而非公共利益,导致政府干预下的资源配置效率低下。
03
公共选择学派主张限制政府权力,通过市场化改革解决政府失灵问题,提高公共服务的效率和质量。
04
该学派认为政治决策应基于民主原则和市场机制,通过市场竞争和投票机制实现公共利益的最大化。

股份制银行招聘考试核心讲义-微观经济学(圣才出品)

股份制银行招聘考试核心讲义-微观经济学(圣才出品)

第二章微观经济学第一节需求、供给和均衡价格一、需求1.需求的含义需求是指在一定时间内和一定价格条件下,消费者愿意而且能够购买某种商品或服务的数量。

构成需求的要素有两个:(1)消费者有购买的欲望;(2)消费者有支付的能力。

2.决定需求的基本因素(1)消费者偏好;(2)消费者的个人收入;(3)产品价格;(4)替代品的价格;(5)互补品的价格;(6)消费者对商品价格的预期;(7)其他因素。

3.需求规律和需求曲线(1)需求规律在其他条件不变的前提下,价格与需求量之间这种呈反方向变化的关系。

(2)需求曲线图2-1需求曲线图2-1中,横轴表示需求量,纵轴表示价格,两轴之间的曲线DD就是一条需求曲线。

当市场价格为P1时,需求量为Q1;当价格从P1降到P2时,需求量从Q1增加到Q2。

【例1】若需求曲线是一条直线,当价格从高到低不断变动时,卖者的总收益会()。

A.不断增加B.不断减少C.先增加后减少D.先减少后增加【答案】C【解析】需求曲线是一条直线时,随着价格下降,其弹性不断减小。

根据需求弹性与收益之间的关系,价格弹性大于1(价格位于需求曲线中点的左边)时,价格下降的幅度将小于需求增加的幅度,从而使得总收益增加;当价格弹性小于1(价格位于需求曲线中点的右边)时,价格下降的幅度将大于需求增加的幅度,从而使得总收益减少。

由此可知,卖者的总收益是先增加后减少的。

二、供给1.供给的含义供给是指在一定时间内和一定的价格水平下,生产者愿意并可能为市场提供商品或服务的数量。

供给的两个构成要素:(1)生产者出售商品的欲望;(2)生产者出售商品的能力。

2.影响供给的基本因素(1)产品价格;(2)生产成本;(3)生产技术;(4)厂商对未来商品价格的预期;(5)相关产品的价格;(6)其他因素。

3.供给规律和供给曲线(1)供给规律市场上商品或服务的供给量和市场价格呈正向关系变化。

(2)供给曲线图2-2供给曲线在图2-2中,以P代表价格,以Q代表供给量,分别用纵轴和横轴表示,两轴之间的曲线SS即为供给曲线。

(2020)银行校园招聘微观经济学培训讲义整理

(2020)银行校园招聘微观经济学培训讲义整理

银行校园招聘微观经济学培训讲义整理银行校园招聘考试综合知识辅导——微观经济学第一章绪论1-1,什么是经济学经济学是研究个人和团体从事生产、交换以及对产品和服务消费的一种社会科学,它研究怎样最佳使用稀缺的资源以满足人们无限的需求。

1-2,经济学的基本研究方法可以分为以下四种:个量与总量分析法,静态与动态分析法,定性与定量分析法,实证与规范分析法1-3,实证经济学(Positive Economics)是用理论对社会各种经济活动或经济现象进行解释、分析、证实或预测。

第二章需求、供给与均衡价格理论2-1,需求曲线在一般情况下是一条负斜率的曲线,即从左上向右下倾斜,这是需求曲线的基本特征,两个原因:低价会吸引更多的购买者,从而使需求量增加低价会使同一个购买者对该商品的购买量增加,而减少对其他类似(可替代)商品的购买2-2,收入效应( income effect ): 价格降低等于收入增加2-3,替代效应( substitution effect ): 商品的替代作用2-4,影响需求变化的“其他条件”:消费者的收入消费者的偏好( taste )消费者对商品价格和收入前景的预期其他商品的价格两种商品为替代品( substitute goods );两种商品为互补品( complement goods ) 2-5,供给曲线在一般情况下是一条正斜率的曲线,即从左下向右上倾斜,这是供给曲线的基本特征。

这表明:价格越高,生产者越愿意供给产品,因此,供给数量一般随价格升降而增减。

2-6,影响供给变化的“其他条件”:▪生产要素的价格▪生产技术▪商品市场生产厂商的数量▪其他商品的价格▪政府的税收和扶持政策▪生产者对商品未来行情的预期2-7,市场均衡模型的含义是:如果市场价格背离均衡价格,就有自动恢复到均衡点并继续保持均衡的趋势2-8,当供给量大于需求量时,称为“过量供给”(excess quantity supplied )或“过剩”(surplus ) 2-10,当需求量大于供给量时,称为“过量需求”(excess quantity demanded )或“短缺”(shortage )2-11, 当供给量等于需求量时,称为“供求均衡”2-12, 市场机制中价格有以下三点作用:▪ 传达信息的作用▪ 分配稀缺资源的作用▪ 决定收入水平的作用2-13,八种全部的变化可能综合反映在同一张图上 第三章 弹性理论 需求弹性包括:需求价格弹性,需求收入弹性,需求交叉弹性 3-1, 弹性:因变量变化的百分比同自变量变化的百分比之间的比例关系弹性系数 3-2, 需求价格弹性 ( price elasticity of demand ) :是需求量的变动对价格变动的敏感程度注意:需求价格弹性系数值当为负值。

银行招聘西方经济学理论课件

银行招聘西方经济学理论课件

2016年河北银行招聘西方经济学理论2016年银行校园招聘已经开始,中公金融人为广大考生整理发布全国各地银行校园招聘信息,第一时间获取最新银行招聘信息,可及时关注2016银行校园招聘公告汇总。

消费者行为理论在经济活动中,消费是一切经济活动的出发点,也是一切经济活动的归宿,是经济学研究的首要问题,也是企业管理者要研究的首要问题。

消费者需求某种商品的目的是为了得到满足。

——引入“效用”概念。

效用utility :是消费者从商品的消费中得到的满足程度。

它是一种主观评价,因人、因时、因地而异,是一种自我比较,满足程度高,则效用大,反之效用就小。

虽然效用是一种主观上的使用价值,但大量人群的主观使用价值,其统计结果具有客观性。

研究效用最大化的方法有两种:基数效用论:效用可以计量,可以相加,效用=1,2,2.9,边际效用分析法序数效用论:效用没有单位,无法度量,但可以排列,第一、第二,无差异曲线分析法第一节 基数效用论:边际效用分析法一、总效用与边际效用 1.总效用total utility人们从消费商品中得到的总的满足程度。

2.边际效用marginal utility消费量 总效用 边际效用 0 0 0 1 30 30 2 50 20 3 60 10 4 60 0 5 50 -103.MU=dTU/dQMU 曲线是TU 曲线的斜率曲线,MU 一般是递减的。

当MU =0时,TU 最大当MU >0时,TU 递增 当MU <0时,TU 递减二、边际效用递减规律Principle of diminishing marginal utility随着对某种商品消费量的增加,人们从该商品连续增加的消费单位中得到的满足程度在下降。

原因解释:生理或心理上的原因,如吃山珍海味与吃青菜豆腐物品用途上的原因,如英汉大词曲 三、 消费者均衡消费者均衡研究的是消费者在既定收入的情况下,如何实现其效用最大化。

均衡指在商品价格与消费者收入不变的条件下,消费者不愿意再变动购买量。

内蒙银行招聘复习指导:西方经济学中的利率决定理论

内蒙银行招聘复习指导:西方经济学中的利率决定理论

内蒙银行招聘复习指导:西方经济学中的利率决定理论
2020银行校园招聘考试就要开始了,今天小编给大家介绍一下西方经济学中的利率决定理论
1、古典利率决定理论--实际均衡利率理论(实际利率理论)
这种理论强调非货币的实际因素在利率决定中的作用。

它们所注意的实际因素是生产率和节约。

生产率用边际投资倾向表示,节约用边际储蓄倾向表示。

投资流量会因利率的提高而减少,储蓄流量会因利率的提高而增加。

故投资是利率的递减函数,储蓄是利率的递增函数。

而利率的变化则取决于投资流量与储蓄流量的均衡。

2、流动偏好利率理论
凯恩斯认为:利率决定于货币供求数量,而货币需求量又基本取决于人们的流动性偏好。

如果人们对流动性的偏好强,愿意持有的货币数量就增加,当货币的需求大于货币的供给时,利率上升;反之、人们的流动性偏好转弱时,便有对货币的需求下降,利率下降。

因此,利率由流动性偏好曲线与货币供给曲线共同决定。

3、可贷资金理论
按照可贷资金理论,借贷资金的需求与供给均包括两个方面:借贷资金需求来自某期间投资流量和该期间人们希望保有的货币余额;借贷资金供给则来自于同一期间的储蓄流量和该期间货币供给量的变动。

作为借贷资金供给一项内容的货币供给与利率呈正相关关系;而作为借贷资金需求一项内容的货币需求与利率则呈负相关关系。

利率的决定便建立在可贷资金供求均衡的基础之上。

可贷资金理论从流量的角度研究借贷资金的供求和利率的决定,可以直接用于金融市场的利率分析。

特别是资金流量分析方法及资金流量统计建立之后,用可贷资金理论对利率决定做实证研究和预测分析,有其实用价值。

西方经济学(宏观)

西方经济学(宏观)

1.理解国内生产总值及最终产品的含义.2。

理解国民生产总值与国内生产总值的区别。

3.理解名义国内生产总值与实际国内生产总值的区别及其折算方法。

4.掌握国民收入核算中五个总量的含义及其相互关系。

5.运用支出法和收入法核算国内生产总值。

6. 理解两部门、三部门和四部门经济中的国民收入恒等式(储蓄-投资恒等式)。

1.掌握均衡产出概念。

2。

理解消费函数和储蓄函数的含义。

3。

掌握平均消费倾向、平均储蓄倾向、边际消费倾向、边际储蓄倾向的含义及其计算方法。

4。

理解国民收入均衡条件I=S的含义。

5。

理解消费和储蓄对国民收入的影响。

6。

理解自发总支出和边际消费倾向的变动对国民收入的影响。

7。

掌握乘数的含义、作用及其计算方法.8.理解税收和政府支出对国民收入的影响。

9.理解净出口和边际进口倾向对总支出的影响。

10。

理解三部门和四部门经济中国民收入均衡条件和乘数。

1.了解决定投资的因素。

2.理解投资预期收益的现值与净现值的含义及其计算方法.3.理解资本边际效率的含义与意义.4。

理解IS曲线的含义.5。

理解IS曲线斜率和IS曲线移动的经济学意义.6.理解货币需求的三个动机和货币需求函数.7.理解货币市场的均衡与利率的决定。

8。

理解LM曲线的含义。

9.理解LM曲线斜率和LM曲线移动的经济学意义。

10.理解IS-LM模型的含义。

11.理解自发总需求和货币供给量的变动对国民收入和利率的影响。

12。

了解凯恩斯的基本理论框架。

1。

理解宏观经济政策的主要目标及其相互关系。

2.理解需求管理的主要内容。

3.理解凯恩斯主义财政政策的内容及其运用。

4.理解财政政策的效果分析。

5.理解凯恩斯主义的功能财政(特别是赤字财政)理论及其公债理论。

6.理解凯恩斯主义货币政策的内容及其运用。

7。

理解货币政策的效果分析.8.了解其他宏观经济政策。

1.理解总需求曲线向右下方倾斜的原因。

2。

掌握总供给曲线各种类型的含义及其特征。

3。

理解总需求曲线移动的经济学意义。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1银行招聘西方经济学讲义(宏观和微观)(各章主要内容)第一章导言1.稀缺性(1)相对于人类社会的无穷欲望而言,经济物品,或者说生产这些物品所需要的资源总是不足的。

这种资源的相对有限性就是稀缺性。

(2)稀缺性的相对性是指相对于无限的欲望而言,再多的资源也是稀缺的。

(3)稀缺性的绝对性是指它存在于人类历史的各个时期和一切社会。

稀缺性是人类社会永恒的问题,只要有人类社会,就会有稀缺性。

(4)经济学产生于稀缺性的存在。

(5)稀缺性的存在决定了一个社会和个人必须作出选择。

2.选择(1)稀缺性的存在决定了一个社会和个人必须作出选择。

(2)选择就是用有限的资源去满足什么欲望的决策。

它包括“生产什么”、“如何生产”和“为谁生产”三个问题。

这三个问题被称为资源配置问题。

3.机会成本的含义(1)经济学是研究选择的,要选择就要有所舍弃,舍弃的东西就是机会成本;机会成本的含义;(2)机会成本并不是实际上的支出,而是一种观念上的支出。

[机会成本的进一步说明,见第六章:成本与收益]4.生产可能性曲线的含义(1)生产可能性曲线是在资源既定的条件下所能达到的两种物品最大产量的组合;(2)生产可能性曲线是凹向原点的;(3)生产可能性曲线上的点、曲线内的点以及曲线外的点分别说明了什么;(4)生产可能性曲线是为了说明稀缺性、选择和机会成本这些概念的。

5.西方经济学的研究对象与经济学的划分西方经济学是研究在市场经济制度下,稀缺资源配置与利用的科学。

经济学根据其研究对象的不同可分为微观经济学与宏观经济学,根据其研究方法的不同可分为实证经济学与规范经济学。

6.微观经济学与宏观经济学(1)微观经济学与宏观经济学的含义微观经济学以单个经济单位为研究对象,通过研究单个经济单位的经济行为和相应的经济变量单项数值的决定来说明价格机制如何解决社会的资源配置问题。

宏观经济学以整个国民经济为研究对象,通过研究经济中各有关总量的决定及其变化,来说明资源如何才能得到充分利用。

(2)微观经济学与宏观经济学的区别第一,研究的对象不同。

微观经济学的研究对象是单个经济单位的经济行为,宏观经济学的研究对象是整个经济。

第二,解决的问题不同。

微观经济学解决的问题是资源配置,宏观经济学解决的问题是资源利用。

第三,中心理论不同。

微观经济学的中心理论是价格理论,宏观经济学的中心理论是国民收入决定理论。

第四,研究方法不同。

微观经济学的研究方法是个量分析,宏观经济学的研究方法是总量分析。

(3)微观经济学与宏观经济学的联系第一,微观经济学与宏观经济学是互相补充的;第二,微观经济学与宏观经济学的研究方法都是实证分析;第三,微观经济学是宏观经济学的基础。

7.实证方法与规范方法(1)实证方法与规范方法的含义实证方法研究经济问题时超脱价值判断,只研究经济本身的内在规律,并根据这些规律,分析和预测人们经济行为的效果。

它要回答“是什么”的问题。

规范方法研究经济问题时以一定的价值判断为基础,提出某些标准作为分析处理经济问题的标准,并研究如何才能符合这些标准。

它要回答“应该是什么”的问题。

(2)实证方法与规范方法的区别与联系第一,是否以一定的价值判断为依据,是实证方法与规范方法的重要区别之一。

第二,实证方法与规范方法要解决的问题不同。

实证方法要解决“是什么”的问题,规范方法要解决“应该是什么”的问题。

第三,实证方法研究经济问题所得出的结论具有客观性,可以根据事实来进行检验,也不会以人们的意志为转移。

规范方法研究经济问题所得出的结论要受到不同价值观的影响,没有客观性。

第四,实证方法与规范方法研究经济问题尽管有上述三点差异,但它们也并不是绝对互相排斥的。

规范方法要以实证方法为基础,而实证方法也离不开规范方法的指导。

一般来说,越是具体的问题,实证的成分越多;而越是高层次、带有决策性的问题,越具有规范性。

8. 实证分析方法——理论(1)理论的内容。

一个完整的理论包括定义、假设、假说和预测。

定义是对经济学所研究的各种变量所规定的明确的含义。

假设是某一理论所适用的条件。

假说是对两个或更多的经济变量之间关系的阐述,也就是未经证明的理论。

预测是根据假说对未来进行预期。

(2)理论的形成。

首先要对所研究的经济变量确定定义,并提出一些假设条件。

然后,根据这些定义与假设提出一种假说。

根据这种假说可以提出对未来的预测。

最后,用事实来验证这一预测是否正确。

如果预测是正确的,这一假说就是正确的理论,如果预测是不正确的,这种假说就是错误的,要被放弃,或进行修改。

(3)理论的表述方式:第一,口述法,或称叙述法。

用文字来表述经济理论;第二,算术表示法,或称列表法。

用表格来表述经济理论;第三,几何等价法,或称图形法。

用几何图形来表述经济理论;第四,代数表达法,或称模型法。

用函数关系来表述经济理论。

第二章需求、供给、价格1.需求与影响需求的因素(1)需求是指消费者(家庭)在某一特定时期内,在每一价格水平时愿意而且能够购买的某种商品量。

需求是购买欲望与购买能力的统一,二者缺一不可。

(2)影响需求的因素主要有:价格(包括商品本身的价格和相关商品的价格)、收入、消费者嗜好和预期等。

2.需求曲线需求曲线是表示某种商品的价格与需求量之间关系的曲线,向右下方倾斜,表明一种商品的价格与供给量之间是同方向变动的。

3.需求定理(1)需求定理是说明商品本身价格与其需求量之间关系的理论。

其基本内容是: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一种商品的需求量与其本身价格之间成反方向变动,即需求量随着商品本身价格的上升而减少,随商品本身价格的下降而增加。

(2)替代效应是指实际收入不变的情况下某种商品价格变化对其需求量的影响。

这也就是说,如果某种商品价格上涨了,而其他商品的价格没变,那么,其他商品的相对价格下降了,消费者就要用其他商品来代替这种商品,从而对这种商品的需求就减少了。

替代效应使价格上升的商品需求量减少。

(3)收入效应是指货币收入不变的情况下某种商品价格变化对其需求量的影响。

这也就是说,如果某种商品价格上涨了,而消费者的货币收入并没有变,那么,消费者的实际收入就减少了,从而对这种商品的需求也就减少了。

收入效应使价格上升的商品需求量减少。

(4)需求定理所表明的商品价格与需求量反方向变动的关系正是这两种效应共同作用的结果。

4.需求量的变动与需求的变动(1)需求量变动和需求变动的含义。

需求量的变动是指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商品本身价格变动所引起的需求量的变动。

需求的变动是指商品本身价格不变的情况下其他因素变动所引起的需求的变动。

(2)二者的区别:第一,影响两者变动的因素不同。

影响需求量变动的因素是商品本身的价格;影响需求变动的因素是商品本身价格以外的其它因素。

第二,在曲线上的变动不同。

需求量的变动表现为同一条需求曲线上的点的移动。

在同一条需求曲线上,向下方移动是需求量增加,向上方移动是需求量减少。

如图1所示,商品的价格从P1下降到P2,需求量从Q1增加到Q2,表现在图形上就是在同一条需求曲线D上从a点移动到b点。

需求变动表现为整条需求曲线的平行移动。

需求曲线向左方移动是需求减少,需求曲线向右方移动是需求增加。

如图2所示,在商品的价格不变(为P1)时,其他因素变动引起的需求从Q1增加到Q2,表现在图形上就是需求曲线从D1向右移动到D2。

5.供给与影响供给的因素(1)供给是指生产者(企业)在某一特定时期内,在每一价格水平时愿意而且能够供应的某种商品量。

(2)影响供给的因素主要是:价格、生产要素的数量与价格、技术、预期。

6.供给曲线供给曲线是表示某种商品的价格与供给量之间关系的曲线,向右上方倾斜,表明一种商品的价格与供给量之间是同方向变动的。

7.供给定理供给定理是说明商品本身价格与其供给量之间关系的理论。

其基本内容是: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一种商品的供给量与价格之间成同方向变动,即供给量随着商品本身价格的上升而增加,随商品本身价格的下降而减少。

8.供给量的变动与供给的变动(1)供给量的变动与供给的变动的含义供给量的变动是指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商品本身价格变动所引起的供给量的变动。

供给的变动是指商品本身价格不变的情况下,其他因素变动所引起的供给的变动。

(2)二者的区别:第一,影响两者变动的因素不同。

影响供给量变动的因素是商品本身的价格;影响供给变动的因素是商品本身价格以外的其它因素。

第二,在曲线上的变动不同。

供给量的变动表现为同一条供给曲线上的点的移动。

在同一条供给曲线上,向上方移动是供给量增加,向下方移动是供给量减少。

如图3中,商品的价格从P2上升到P1,需求量从Q2增加到Q3,表现在图形上就是在同一条供给曲线S1上从a点移动到b点。

供给变动表现为整条供给曲线的平行移动。

供给曲线向左方移动是供给减少,供给曲线向右方移动是供给增加。

如图3所示,在商品的价格不变(为P1)时,其他因素变动引起的供给从Q3减少到Q1,表现在图形上就是供给曲线从S1向左移动到S2。

9.均衡价格的形成(1)均衡价格含义。

均衡价格是指一种商品需求量与供给量相等时的价格。

这时该商品的需求价格与供给价格相等称为均衡价格,该商品的需求量与供给量相等称为均衡数量。

(2)均衡价格的形成。

均衡价格是在市场上供求双方的竞争过程中自发地形成的。

当供大于求时,生产者之间的竞争会导致价格下降;当供小于求时,消费者之间的竞争导致价格上升;只有当供给量等于需求量,并且供给价格等于需求价格时,双方处于相对平衡状态,此时的价格就是均衡价格。

如果有外力的干预(如垄断力量的存在或国家的干预),那么,这种价格就不是均衡价格。

10.需求与供给变动对均衡价格与均衡数量的影响(1)需求变动是指价格不变的情况下,影响需求的其他因素变动所引起的变动。

这种变动在图形上表现为需求曲线的平行移动。

需求增加,需求曲线向右移,从而均衡价格上升,均衡数量增加;需求减少,需求曲线向左移,从而均衡价格下降,均衡数量减少。

即需求变动引起均衡价格与均衡数量同方向变动。

(见图)(2)供给变动是指价格不变情况下,影响供给的其他因素变化所引起的变动。

这种变动在图形上表现为供给曲线的平行移动。

供给增加,供给曲线向右移,从而均衡价格下降,均衡数量增。

供给减少,供给曲线向左移,从而均衡价格上升,均衡数量减少。

供给变动引起均衡价格反方向变动,均衡数量同方向变动。

(见图)11.供求定理(1)需求的增加引起均衡价格上升,需求的减少引起均衡价格下降。

(2)需求的增加引起均衡数量增加,需求的减少引起均衡数量减少。

(3)供给的增加引起均衡价格下降,供给的减少引起均衡价格上升。

(4)供给的增加引起均衡数量增加,供给的减少引起均衡数量减少。

12.市场经济的特点:市场经济就是一种用价格机制来决定资源配置的经济体制。

一般而言,市场经济应该具备这样三个特点:(1)决策机制是分散决策;(2)协调机制是价格;(3)激励机制是个人物质利益。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