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初中历史-七年级历史贞观之治三维同步训练 精品

合集下载

七年级历史贞观之治同步训练

七年级历史贞观之治同步训练

历史:第2课贞观之治同步训练(岳麓版七年级下)1.618年,建立唐朝的是()A.李渊B.李世民C.李建成D.李元吉解析:李世民、李建成、李元吉都是李渊的儿子,他们跟随李渊出兵,协助其建立了唐朝。

答案:A2.下列被唐太宗重用的人才是(①魏征②房玄龄③杜如晦A.①②③④B.①②④C.②③④D.①②③解析:魏征、房玄龄、杜如晦都是被唐太宗重用的大臣。

张九龄是唐答案:D3.唐朝三省六部制中,三省的执行机构是()A.中书省B.尚书省C.门下省D.行中书省解析:三省中中书省负责起草政令,门下省负责审核,尚书省是具体答案:B4.唐朝科举进士科的考试内容为(①儒家经典②诗赋③政论A.①B.①②③④C.②③D.①②③解析:唐朝科举制设明经科和进士科,明经科主要考试儒家经典,进士科主要考试诗赋和政论。

中国古代并不重视算术的学习,也没将其答案:C5.唐太宗实行的下列措施中,直接促进了社会经济恢复和发展的是(A.轻徭薄赋B.C.重视纳谏D.加强中央权力解析:此题旨在考查对唐太宗所推行的治国措施作用的认识。

经分析答案:A6.唐太宗能够纳谏的主要原因是(A.接受隋亡的教训B.C.他是开明的君主D.三省六部制的要求解析:唐太宗是唐朝的统治者,他的种种措施都是为了巩固唐朝的统治。

他之所以纳谏是接受隋亡的教训,使唐朝的统治能够长治久安。

答案:A7.唐朝的开国皇帝是(A.唐高祖B.唐太宗C.唐高宗D.唐玄宗解析:唐朝是618年李渊建立的,李渊就是唐高祖。

唐太宗是李渊的儿子,唐太宗去世后即位的是唐高宗,唐玄宗则是武则天之后的唐朝答案:A8.(2006海南中考)唐太宗统治时期称贞观之治,下列与之相关的事件是(①魏征直言②文成公主入藏③玄奘西游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解析:唐太宗统治时期发生的重大事件有:重用魏征、文成公主入藏、玄奘西游答案:A我综合我发展9.请写出下面两个人物的名字。

图1图2解析:答案:房玄龄魏征10.尝谓侍臣曰:“夫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古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

(中华书局版)七年级历史下册第2课“贞观之治”同步练习()

(中华书局版)七年级历史下册第2课“贞观之治”同步练习()

第二课“贞观之治”知识点梳理:1.唐太宗李世民在位期间,吸取隋亡的教训,在政治、经济、民族关系和用人方面实行了一系列措施。

政治上:进一步完善三省六部制,加强中央集权;经济上:继续推行均田制,奖励垦荒,轻徭薄赋;民族关系上:坚决抵抗外族骚扰,加强国内民族的友好联系和经济文化交流;用人方面:重用贤才,虚心纳谏。

2.因为推行这一系列措施,使得唐朝国家统一、政治清明,经济得到恢复了发展,由于唐太宗年号为“贞观”,这段时期称为“贞观之治”。

3.唐太宗在民族关系方面采取的措施,被尊称为“天可汗”;他在经济方面采取的措施实质上反映了他重视农业生产;他重用的人才有房玄龄、杜如晦和魏征等;因为他采取的种种措施,他被称为是我国古代一位杰出的政治家;贞观之治为唐朝走向全盛奠定了基础。

文成公主入藏17世纪初,吐蕃首领松赞干布统一了青藏高原,他仰慕中原文化,几次派使者到长安求婚。

唐太宗把文成公主嫁给他。

文成公主入藏的意义:传播了中原先进的农业、手工业和科技文化,促进了吐蕃经济文化的发展,密切了汉藏两族的关系。

注:吐蕃人是今天藏族的祖先;唐朝时期吐蕃是独立的政权,不是唐朝的一部分。

唐太宗步辇图巩固练习:1. 小明将要参加学校组织的“话说唐太宗政绩”的知识擂台赛,他准备的下列史实中不正确的是()A.任用魏征等贤臣B.重视人才的培养C.轻徭薄赋,减轻农民负担D.创立科举制度2. 唐太宗说:“舟所以比人君,水所以比庶黎,水能载舟,亦能覆舟。

”这说明唐太宗()A.认识到人民群众力量大伟大B.认识到节俭的重要性C.认识到重视人才的必要性D.认识到虚心纳谏的好处3. 想一想,促使唐太宗徐心纳谏、轻徭薄赋的主要原因是()A.隋亡之鉴B.有自知之明C.爱民如子D.想树立威信4. 吐蕃的最高统治者被称为()A.可汗B.赞普C.单于D.皇帝5. 下列能为我们深入了解与全面评价唐太宗提供丰富而有效的信息的文献是()A.《史记》B.《贞观政要》C.《三国演义》D.《本草纲目》6. 下图为位于青海的文成公主庙,下列关于她的叙述,正确的有()①派文成公主入吐蕃的是武则天②文成公主入吐蕃得最终目的地是逻些③当时的吐蕃赞普是松赞干布④文成公主入吐蕃加强了汉藏两族人民的友好关系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7. “天子者,有道则人推而为主,无道则人弃而不用,诚可畏也。

七年级历史下册 1.2《“贞观之治”》同步练习 人教新课标版

七年级历史下册 1.2《“贞观之治”》同步练习 人教新课标版

第2课贞观之治基础达标1.唐朝建立的时间是()A.589年B.581年C.605年D.618年2.敢于直言,向唐太宗进谏200多次的大臣是()A.房玄龄B.杜如晦C.魏征D.姚崇3.下面有关“贞观之治”出现原因的叙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唐太宗吸收隋亡的教训,轻徭薄赋,减轻人民负担B.唐太宗注意任用贤才和虚心纳谏C.皇帝要勤于政事,大臣要廉洁奉公D.人口大幅度增长4.毛泽东的诗词《沁园春·雪》中有“唐宗宋祖”之句,“唐宗”指的是()A.唐太宗B.唐玄宗C.唐高祖D.唐高宗5.我们今天肯定武则天,主要是因为()A.她是我国历史上唯一的女皇帝B.她重用人才,奖励农业生产,使唐朝社会经济进一步发展C.她在“贞观之治”与“开元盛世”间起了承前启后的作用D.她替多病的高宗处理朝政能力提升1下列统一王朝中,定都长安的是()①秦朝②西汉③西晋④东汉⑤隋朝⑥唐朝A.①②③B.④⑤⑥C.①③⑤D.②⑤⑥2.下列关于武则天的叙述正确的是()①重用敢于直言的魏征②是我国历史上唯一的女皇帝③继续实行唐太宗发展生产、选拔人才的政策④任用房玄龄和杜如晦为宰相A.①②B.③④C.②③D.①④3.郭沫若所说的“政启开元,治宏贞观”是称赞A.唐高祖 B.武则天C.唐太宗D.唐玄宗4下列史实中不属于唐太宗在位时发生的是A.任用姚崇、宋王景为相B.重视文化教育,设州县学校C.善于用人,重视纳谏D.吸取隋亡教训,轻徭薄赋,发展生产5比较隋文帝和唐太宗,其相似之处有①都是开国皇帝②注重发展农业生产③提倡节俭④都比较有作为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②④D①③④6下列说法正确的是年,李世民建立唐朝,隋朝灭亡B由于贞观年间政治比较清明,故将这一时期称为“贞观之治”知识空间房玄龄唐代初年名相。

名乔,字玄龄。

齐州临淄人。

玄龄博览经史,工书善文,18岁时本州举进士,先后授羽骑尉、隰城尉。

隋末大乱,李渊率兵入关,玄龄于渭北投李世民,屡从秦王出征,参谋划策,典管书记。

贞观之治同步训练

贞观之治同步训练

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下册同步训练第2课贞观之治一、单项选择题1.唐朝建立于A.618年B.626年C.581年D.589年2.下面有关“贞观之治”出现的原因,哪项叙述是错的?A.唐太宗把地方州、郡、县三级改为州、县二级B.唐太宗重视文化教育,增加了校舍C.唐太宗善于用人,重视纳谏,政治比较清明D.唐太宗注意吸取隋亡教训,减轻人民负担3.历史上把唐太宗统治时期称为A.贞观之治B.开元盛世C.开皇之治D.光武中兴4.发现并提拔名臣姚崇、宋琼的皇帝是A.唐高祖B.唐太宗C.武则天5.人们基本上肯定武则天的统治,主要是因为A.她是我国历史上惟一的女皇帝B.她替多病的高宗处理朝政C.她能重用一些有才能的人D.她统治期间社会经济继续发展6.唐太宗时期,先后上谏200多次的名臣是A.魏征B.房玄龄C.杜如晦D.唐玄宗7.“政启开元,治宏贞观”是历史对谁的评价?A.唐高祖B.唐太宗C.唐玄宗D.姚崇8.破格提拔姚崇的是谁?A.唐高祖B.唐太宗C.唐玄宗D.武则天A.骆宾王B.魏征C.姚崇D.杜甫10.对“房谋杜断”中的“房”解释正确的是A.房间B.内室C.房玄龄D.帐篷二、填空题1.在被部将杀死,隋朝灭亡。

2.年,李渊称帝建立唐朝,定都。

3.武则天是我国历史上惟一的,晚年称帝,改国号为4.唐太宗下令合并,革除“民少吏多”的弊政。

5.唐太宗经常引用古人的一句话是:“,。

”三、判断题(正确的在题后括号内打“√”,错误的打“×”)1.武则天时,政治清明,经济有所发展,史称当时统治为“贞观之治”。

( )2.唐玄宗统治前期,中国封建社会呈现前所未有的盛世景象。

( )3.魏征前后进谏200多次,唐太宗非常赞赏他。

( )4.唐太宗时重视文化教育,连周边的少数民族和邻国贵族子弟都纷纷前来入学。

()5.618年,李渊称帝,建立唐朝,统一全国,定都长安。

()四、问答题女皇帝武则天的作为,值得我们肯定的是什么?参考答案第2课“贞观之治”1.A 2.A、3.A 4.D 5.D 6.A 7.D 8.C 9.A 10.C二、1.隋炀帝、江都2.618长安3.女皇帝、周4.州县5.水能载舟,亦能覆舟三、1.×2.√3.√4.√5.√四、武则天当政期间,继续实行唐太宗发展农业生产、选拔人财的政策,使唐朝的社会经济进一步发展,国力不断增强。

七年级历史下册《贞观之治》同步练习1 人教新课标版

七年级历史下册《贞观之治》同步练习1 人教新课标版

第2课“贞观之治”一、唐朝的建立1、618年,隋炀帝在江都被杀死,隋朝灭亡。

2、618年李渊称帝,建立唐朝,都:长安,李渊就是唐高祖。

二、贞观之治1、继唐高祖之后,李世民做了皇帝,年号贞观。

李世民就是唐太宗。

3、他吸取隋亡的教训,认识到皇帝要勤于政事,大臣要廉洁奉公,政府要轻徭薄赋、发展生产,统治才能巩固。

-------1-------4、唐太宗以善于用人和重视纳谏著称。

著名的谏臣是:魏征。

他任命富有谋略的房玄龄和善断大事的杜如晦做宰相。

人称他们是“房谋杜断”。

5、唐太宗时期,政治比较清明,经济有所发展,国力逐步强盛,历史上称当时的统治为“贞观之治”。

二、女皇武则天:唐太宗的儿子高宗多病,皇后武则天掌权,高宗死后,武则天做了皇帝,继续推行唐太宗发展生产的政策,还破格提拔许多有才能的人,后来的姚崇就是她提拔的。

武则天是我国历史上唯一的女皇帝。

【郭沫若这样评价她“政启开元,治宏贞观”】三、材料“君,舟也;人,水也,(舟所以比人君。

水所以比黎庶。

)水能载舟,亦能覆舟”。

1)这句话的意思是什么?答:是皇帝好比是船,老百姓好比是水;水能载着船航行,也能把船打翻。

2)是谁引用古人的话?答:唐太宗引用古人的话。

是哪朝哪代皇帝?答:是唐朝第二代皇帝(唐朝618年建立,都;长安;第一代是李渊唐高祖。

3)是如何认识这一问题的?(或说这番话的用意是什么,或他吸取前代教训的主要思想是什么?)效果如何?答:唐太宗吸取隋亡教训,认识到皇帝要勤政,大臣要廉洁,政府要轻徭薄赋,发展生产,统治才能巩固。

效果:唐朝政治清明,经济有所发展,国力逐步强盛,史称贞观之治。

4)他重用了哪些人?答:房玄龄、杜如晦、魏征。

5)他引用这句话的目的如何?答:为吸取隋亡教训,巩固唐朝统治。

6)他在位时,出现的盛世时代是什么?答:史称贞观之治。

7)他在位时,政治、文化、民族关系方面有何政绩?答:在政治上吸取隋亡的教训,勤于政事,善于用人;文化上完善了科举制,;在民族关系上,与各族友好往来,被称为天可汗,设立安西都护府,把文成公主嫁给了松赞干布。

七年级下册历史同步训练及答案第2课 从“贞观之治”到“开元盛世”

七年级下册历史同步训练及答案第2课 从“贞观之治”到“开元盛世”

第2课从“贞观之治”到“开元盛世”知能演练提升一、选择题1.★贞观纪念碑是西安曲江大唐不夜城的地标性雕塑,由骑马像及周围的附属雕塑组成。

纪念碑正面雕刻“贞观之治”四字,背面为《贞观政要》名录数百字,反映了大唐帝国的繁荣盛况。

纪念碑顶部是谁的骑马像()A.隋文帝杨坚B.隋炀帝杨广C.唐高祖李渊D.唐太宗李世民2.贞观初年,太宗常常告诫臣下不可浪费民力,他主张()A.统一铸造五铢钱B.轻徭薄赋C.废除丞相D.闭关锁国3.“吾为官择人,唯才是与。

苟或不才,虽亲不用……如其有才,虽仇不弃。

”这反映了唐太宗()A.勤于政事B.善于纳谏C.节俭治国D.唯才是用4.唐诗往往折射了时代特征。

下列诗句中直接反映唐玄宗统治前期社会经济盛况的是()A.忆昔开元全盛日,小邑犹藏万家室B.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C.日本晁卿辞帝都,征帆一片绕蓬壶D.千歌百舞不可数,就中最爱霓裳舞5.某影视公司拍摄了一部电视连续剧。

请根据下列几集的名称,判断该电视连续剧的名称是()B.《武则天》C.《贞观长歌》D.《三国演义》6.★武则天遗言立无字碑(右图),由后人评说自己的功过。

下列是四位同学根据自己掌握的历史知识,为武则天撰写的碑文,其中最恰当的是()A.我国历史上唯一的女皇帝,提高了妇女地位,开启历史先河B.重用人才,发展农业,社会经济继续发展,“政启开元”C.善于纳谏,开创了“贞观之治”D.开凿大运河,造福后世7.王谠在《唐语林》中写道:“开元初,上留心理道,革去弊讹。

不六、七年间,天下大理,河清海晏,物殷俗阜。

”“天下大理”的局面被誉为()A.“文景之治”B.“开皇之治”C.“贞观之治”D.“开元盛世”二、材料分析题8.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乾陵是唐高宗李治和武则天的合葬陵,陵前并立两块大石碑:一块是歌颂唐高宗李治文治武功的“述圣碑”,由武则天亲笔撰写;另一块是武则天的“无字碑”,高7.53米,重98.9吨。

在巨大壮观的石碑上,没有女皇的生平事迹及丰功伟绩,这同对面为唐高宗李治所立的“述圣碑”形成鲜明的对比。

第2课 从“贞观之治”到“开元盛世” 同步训练题(含解析)

第2课 从“贞观之治”到“开元盛世”  同步训练题(含解析)

人教版历史七年级下册第二课《从“贞观之治”到“开元盛世"》同步训练题4一、单选题1.唐朝是中国封建社会的繁盛时期,下列对唐朝的描述符合史实的是()A. 创立了科举制度B. 出现了贞观之治和开元盛世的景象C. 文成公主入藏加强了中外文化的交流D. 玄奘西行密切了民族间的交往与发展2.唐太宗采取一系列政治,经济、文化政策和措施,使唐朝出现"贞观之治"的治世局面;唐玄宗实施一系列改革,出现了“开元盛世”的局面.这反映了治世的出现离不开()A. 统治者合理的政策B. 和平稳定的环境C. 社会经济较快发展 D. 贤臣能将的辅佐3.唐朝是中国历史上的鼎盛时期,兴盛的原因有()①国家统一,社会稳定②统治者调整统治政策③实行文化专制④重视人才A. ①③④B. ①②③C. ②③④D. ①②④4.唐朝,一个值得我们骄傲并深入探究的时代。

它在隋末的废墟上昂扬勃兴,为中国人绘制了一幅恢宏壮丽的历史画卷。

下列与唐朝建立无关的事件是()A. 618年建立B. 都城是长安C. 李世民建立D. 建立后逐步统一全国5.某校七年级(2)班的同学想要拍摄一部《大唐名君——李世民》的历史剧,你认为这部历史剧中不该出现的画面是()A. 他在长安称帝,建立唐朝B. 他轻徭薄赋,发展生产C. 他虚心纳谏,从善如流D. 他居安思危,戒骄戒躁6.下列对不同朝代科举制度的描述中,正确的一项是()A. 汉朝是最早设置科举考试的朝代B. 隋朝发展了科举制度,设置了武举C. 唐朝科举重视诗赋考核,进士科成为最重要的科目D. 明朝八股取士发挥了学者的真才实学7.七年级3班小红同学进行研究性学习,她搜集了“科举制”“《贞观氏族志》”“武则天改《贞观氏族志》为《姓氏录》”等资料,由此推断她研究的课题是()A. 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创立B. 民族政权并立,相互学习借鉴C. 豪门大族垄断,高官局面被打破D. 社会经济发展,对外贸易繁荣8.贞观初年,太宗签署了征兵18岁以下身强力壮者的敕文,但文件到门下省,魏征不同意,退回中书,又经御画,中书省再发,魏征还是坚持己见。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下学期历史第2课从“贞观之治”到“开元盛世”同步练习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下学期历史第2课从“贞观之治”到“开元盛世”同步练习

第二课从“贞观之治”到“开元盛世”一、单选题1.《旧唐书》称:武则天“制公卿之死命,擅王者之威力”(意为诛杀公卿,独断专权),但有人说:“对人民来说,武则天不算是坏皇帝。

”得出这个结论的主要依据是武则天()。

A. 改国号为周B. 是中国历史上唯一的女皇帝C. 破格用人推动社会经济继续发展D. 减轻人民负担并提高人民的政治地位2.唐太宗时,某地发生灾荒。

假如你是当时的一名中书令,秉承皇帝的旨意起草了一份救灾计划,接下来你应该交给()。

A. 尚书省裁决B. 门下省审议C. 尚书省执行D. 门下省执行3.唐太宗曰:“舟所以比人君,水所以比黎庶,水能载舟,亦能覆舟。

”充分说明了我国在唐朝时期具有下面哪一理念?()A. 以人为本理念B. 自由平等理念C. 君主专制理念D. 民主共和理念4.唐元和年间(806-820年),主管财政的宰相奏请减少内外官俸,诏书下达后被大臣崔祐驳回,皇帝最终采纳了崔祐的意见。

唐朝当时的中央官制是()。

A. 三公九卿制B. 三省六部制C. 九品中正制D. 科举制5.唐太宗、武则天和唐玄宗三朝治国措施的相同点是()。

A. 简法轻刑,修订法律B. 打击皇室和贵族集团C. 重视人才,任用贤能D. 编写农书,颁行全国6.下列有关“贞观之治”出现的原因,叙述错误的是()。

A.唐太宗注意吸取隋亡教训,轻徭薄赋,减轻人民负担B.唐太宗善于用人C.唐太宗重视纳谏,政治比较清明D.社会安定,经济发展7.唐元和年间(806-820年),主管财政的宰相奏请减少内外官俸,诏书下达后被大臣崔祐驳回,皇帝最终采纳了崔祐的意见。

崔祐所属的机构是()。

A. 中书省B. 门下省C. 尚书省D. 吏部8.史书《贞观政要》有如下记载:“商旅野次(野外停留),无复盗贼,囹圄(监狱)常空,马牛布野,外户不闭,诚可畏也。

”与书中繁荣景象有直接关系的帝王是()。

A. 唐高祖B. 唐太宗C. 武则天D. 唐玄宗9.封建国家的政策连续性、稳定性突出表现在下列哪些历史现象中?()①文景之治②光武中兴③贞观之治④开元盛世A. ①②B. ②③C. ③④D. ①④10.唐太宗是我国古代一位有作为的开明君主,下列言论不属于他的治国智慧的是()。

2023年春部编版七下历史:第2课 从“贞观之治”到“开元盛世” 同步训练(含答案解析)

2023年春部编版七下历史:第2课 从“贞观之治”到“开元盛世” 同步训练(含答案解析)

第2课从“贞观之治”到“开元盛世”同步训练1.中国古代把政治清明,社会安定,经济发展,人民安居的社会称为太平盛世,也就是治世。

这段文字描述的是治世()A.出现的原因B.主要的过程C.基本的含义D.涉及的帝王2.昙花,又称“月下美人”,花语是“刹那间的魅力,一瞬间的永恒”,寓意短暂的美好。

下列年代尺中能够用“昙花一现,千载芬芳”形容的朝代是()A.①隋朝B.①北宋C.①明朝D.①清朝3.“贞观之治”局面的出现,与唐太宗贞观时期推行的革新措施息息相关,其中属于经济方面的措施是()A.完善三省六部制度B.减轻人民的劳役负担C.增加科举考试科目D.严格考察官吏政绩4.钱穆在《国史新论》中说:“唐代制度,在下有……为政府公开选拔人才;在上有……综合管理全国行政事务。

这两种制度,奠定了中国传统政治后一千年的稳固基础。

”材料中“公开选拔人才”的制度是指()A.分封制B.三省六部制C.科举制D.行省制5.贞观年间,唐太宗给予一些资历深厚的元勋功臣加上“平章事”“同三品”名号,或给予一些资历较浅的官员冠以“参议朝政”“参知政事”名号,使他们可以和宰相一起参与行政。

唐太宗此项措施的目的在于A.保持官员队伍的活力B.增加决策阶层的经验C.保障行政决策的正确D.分散相权以强化皇权6.唐太宗曾对大臣说:“为君之道,必须先存百姓,若损百姓以奉其身,犹割股以啖腹,腹饱而身毙。

”以下措施中最能体现这一言论的是()A.发展完善三省六部制B.注重文教,编修经籍C.励精图治,重用贤能D.减轻劳役,减省刑罚7.唐太宗曾说:“天子者,有道则人推而为主,无道则人弃而不用,诚可畏也。

”这表明唐太宗()A.正确认识到人民群众力量的伟大B.认真总结了隋朝灭亡的教训C.清醒地看到了身为天子的危险处境D.及时制定了防止“覆舟”的统治政策8.唐太宗曾对黄门侍郎王珪说:“国家本置中书、门下以相检察,中书诏敕或有差失,则门下当行驳正。

”由此可见C.旨在避免决策失误D.行政效率大大下降9.下图所示为对某一历史人物研究性学习的关键内容。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下册第2课从“贞观之治”到“开元盛世”同步练习题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下册第2课从“贞观之治”到“开元盛世”同步练习题

第2课从“贞观之治”道“开元盛世”同步训练(含答案)1.唐朝是中国历史上一个宏伟庞大的帝国,它的建立者是()A.唐高祖B.唐太宗C.唐高宗D.唐玄宗2.唐太宗是我国历史上杰出的地主阶级政治家。

有关唐太宗,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A.吸取隋亡教训,轻徭薄赋 B.创立了三省六部制C.知人善任,虚心纳谏 D.民族政策开明,被誉为“天可汗”3.唐太宗非常善于纳谏,他常说:“以人为镜,可以知得失。

”被唐太宗作为一面镜子的大臣是()A.魏征B.长孙无忌C.房玄龄D.杜如晦4.七年级某位同学撰写的历史小论文关键词:女皇帝、治宏贞观、政启开元。

他研究的人物是()A.唐太宗B.唐高宗C.武则天D.唐玄宗5.武则天遗言立“无字碑”,由后人评说自己的功过。

下列是四为同学根据掌握的有关历史知识,为武则天撰写的一句碑文,你认为最恰当的应该是()A.我国历史上唯一的女皇帝,提高了妇女地位B.推行科举制,重用贤人,起了承前启后的作用C.善于纳谏,开创了“贞观之治”D.励精图治,使唐朝进入全盛时期6.中国历史上有许多大治之年。

唐玄宗统治前期“留心理道,革去弊讹,不六七年,天下大理。

”材料中“天下大理”的局面被誉为( )A.“文景之治” B.“贞观之治” C.“开元盛世” D.“开皇之治”7.某历史兴趣小组在探究贞观之治、开元盛世出现的共同原因时提出了以下意见,其中正确的是()①都是在国家统一,社会稳定时出现的②统治者都注意调整或改革统治政策③都在思想文化上实行高压政策④都重视任用人才A.①③④B.①②③C.②③④D.①②④8.殿试第一称“状元”,号称“大魁天下”,是科举考试中的最高荣誉,历史上,广东一共出了9位文状元和5位武状元.殿试制度的创立者是()A.隋炀帝 B.唐太宗C.武则天D.唐玄宗9.诗歌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社会生活。

下列诗句中,能反映唐玄宗统治前期盛世景象的是()A.“忆昔开元全盛日,小邑犹藏万家室” B.“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C.“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D.“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10.从如图的图表中分析出与下列哪些事例无关()A.隋文帝的励精图治B.贞观之治奠定了唐朝进一步发展的基础C.武则天统治期间社会经济文化继续发展D.唐玄宗时,进入鼎盛时期11.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材料二“君,舟也;人,水也;水能载舟,亦能覆舟。

初一历史下册贞观之治同步练习题及答案

初一历史下册贞观之治同步练习题及答案

初一历史下册贞观之治同步练习题及答案
本文是贞观之治同步练习题及答案
 第2课贞观之治
 基础达标
 1.唐朝建立的时间是( )
 A.589年B.581年C.605年D.618年
 2.敢于直言,向唐太宗进谏200多次的大臣是( )
 A.房玄龄B.杜如晦C.魏征D.姚崇
 3.下面有关贞观之治”出现原因的叙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唐太宗吸收隋亡的教训,轻徭薄赋,减轻人民负担
 B.唐太宗注意任用贤才和虚心纳谏
 C.皇帝要勤于政事,大臣要廉洁奉公
 D.人口大幅度增长
 4.毛泽东的诗词《沁园春•雪》中有唐宗宋祖”之句,唐宗”指的是( )
 A.唐太宗B.唐玄宗C.唐高祖D.唐高宗
 5.我们今天肯定武则天,主要是因为( )
 A.她是我国历史上唯一的女皇帝
 B.她重用人才,奖励农业生产,使唐朝社会经济进一步发展
 C.她在贞观之治”与开元盛世”间起了承前启后的作用
 D.她替多病的高宗处理朝政
 能力提升
 1.下列统一王朝中,定都长安的是( )。

七年级历史下册《唐太宗与贞观之治》同步练习1 北师大

七年级历史下册《唐太宗与贞观之治》同步练习1 北师大

第2课唐太宗与贞观之治优化训练●5分钟训练(预习类训练,可用于课前)1.填空题(1)618年,贵族李渊父子以关中为根据地,起兵反隋,建立了________,定都长安,最后兼并各割据势力,全国又归于___________,李渊就是_______。

(2)李世民于626年继承皇位,改年号为“________”,他就是历史上有名的________。

他明白治理好国家的关键是_______,他知人善任,尽量做到________、 ________。

答案:(1)唐朝统一唐高祖(2)贞观唐太宗选贤用能唯才是举兼收并用2.被唐太宗比喻为“知得失”的一面镜子的是A.房玄龄B.魏征C.马周D.常何思路解析:此题主要考查对基本史实的识记。

如果对基础知识把握不准,或者审题不够仔细,很容易张冠李戴。

唐代大臣魏征是最有名的谏臣,在他去世后,唐太宗非常悲痛,比喻自己好像失去了一面镜子。

答案:B3.贞观年间,唐朝中央政府三省的运转机制是A.尚书——中书——门下B.中书——门下——尚书C.尚书——门下——中书D.门下——中书——尚书思路解析:此题主要考查对历史基础知识的再认再现能力。

中书省替皇帝起草政令,门下省负责审核,最后交由尚书省执行。

三省间既分工合作,集思广益,提高效率,又互相牵制,加强了以皇权为核心的中央集权。

答案:B●10分钟训练(强化类训练,可用于课中)1.下列叙述,不属于隋朝灭亡的原因的是A.多次发动对外战争B.酷虐残暴的统治C.大兴土木工程D.国家财政困难,军费不足思路解析:隋炀帝统治时期,继承了开皇之治盛世局面的基础,社会经济繁荣。

国家财政困难,军费不足与历史实际不符,不是隋朝灭亡的原因。

答案:D2.下列关于“贞观之治”出现原因的叙述,错误的是A.唐太宗注意吸取隋亡的教训,轻徭薄赋,减轻人民负担B.唐太宗善于用人,重视纳谏,政治比较清明C.农民占有一定土地,生产时间有所保证D.以前统治者奠定了雄厚的经济基础思路解析:此题主要考查对贞观之治出现原因的分析。

北师大版历史七下唐太宗与贞观之治同步训练1

北师大版历史七下唐太宗与贞观之治同步训练1

第2课唐太宗与贞观之治课堂同步训练[通过这次练习,意味着你]1、知道隋末农民起义、唐朝建立,了解唐太宗善于用人、纳谏。

2、能列举“贞观之治”的主要内容,培养和提高了梳理历史现象、历史事件的能力。

3、认识了“贞观之治”的实质,逐步培养透过现象看本质的能力[课堂同步练习(A)]一、课堂训练1、通过秦末和隋末农民战争可以看出农民起义对历史发展的推动作用主要体现在()A.实现了改朝换代B.改变了封建社会阶级力量对比C.迫使统治阶级调整统治政策D.消灭了大批地主官僚2、导致隋朝灭亡的主要原因不是(①隋炀帝的暴政②开通大运河③农民大起义④部将的反叛A.①②B.①③C.②③ D.②④3、汉唐前期呈现封建盛世的共同原因是()①国家统一,社会安定②适时调整生产关系③实施的政策具有连续性④广大人民的辛勤劳动A .①②③B.①②④C.②③④D.①②③④4、下面有关"贞观之治"出现原因的叙述,其不适合的一项是()A.唐太宗注意吸取隋亡教训,轻徭薄赋,减轻人民负担B.唐太宗善于用人,重视纳谏,政治比较清明C.农民占有一定土地,生产时间有所保证D.唐太宗把地方州、郡、县三级改为州、县两级5、关于“贞观之治”的认识,不正确的是(A.农民战争迫使唐初统治者吸取教训B.唐的统一与安定为“治”的局面出现创造了条件C.唐太宗的个人作用是这一局面出现的决定性因素D.劳动人民的辛勤劳动是创造繁荣的基础6、唐太宗说:“以史为镜,可见兴亡;以人为镜,可知得失。

”他在位期间最能体现这一思想的重大举措是①反复强调“存百姓”思想,励精图治。

②任用贤臣,善于纳谏。

③戒奢从简。

④轻徭薄赋,劝课农桑()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②④D.①②③④7、“夫治国犹如栽树,本根不摇,则枝叶茂荣。

君能清静,百姓何得不安乐乎?”反映了唐太宗()A.民贵君轻的思想B.农业为本的思想C.君治为本的思想D.强调“存百姓”思想8、隋唐时期,三省长官都是宰相,常常同时有七八个宰相议政。

新版人教版历史初一七年级上册-同步测试第2课 从“贞观之治”到“开元盛世”练习1(含答案)

新版人教版历史初一七年级上册-同步测试第2课 从“贞观之治”到“开元盛世”练习1(含答案)

《从“贞观之治”到“开元盛世”》练习一、选择题1.唐朝是中国历史上一个宏伟庞大的帝国,它的建立者是()A.唐高祖B.唐太宗C.唐高宗D.唐中宗2. 隋朝灭亡、唐朝建立都发生同一年,这一年是()A.581年B.589年C.618年D.626年3.中共中央发布了改进工作作风的八项规定,大力提倡“例行勤俭节约、严守廉洁从政”.古时候即有“居安思危,戒奢以俭”的皇帝,他在魏征劝谏后,即能身体力行、持之以恒,这位皇帝是()A.隋炀帝B.汉武帝C.唐太宗D.唐玄宗4.唐太宗是我国历史上杰出的地主阶级政治家。

他推行开明务实的政策,贞观年间出现“贞观之治”。

有关出现“贞观之治”的原因,叙述错误的是()A.唐太宗注意吸取隋亡教训,勤于政务B.唐太宗重视纳谏,善于用人,提高行政效能C.轻徭薄赋,一定程度上保证农时D.提拔姚崇、宋璟等一批有才干的人5.王晓撰写的历史小论文关键词:女皇帝、治宏贞观、政启开元。

他研究的人物是()A.唐太宗B.唐高宗C.武则天D.唐玄宗6.殿试第一称“状元”,号称“大魁天下”,是科举考试中的最高荣誉,历史上,广东一共出了9位文状元和5位武状元.殿试制度的创立者是()A.炀帝 B.唐太宗C.武则天D.唐玄宗7.诗歌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社会生活。

下列诗句中,能反映唐玄宗统治前期盛世景象的是()A.“忆昔开元全盛日,小邑犹藏万家室”B.“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C.“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D.“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8.唐朝进入全盛时期,史称“开元盛世”的皇帝是()A.唐太宗B.武则天C.唐玄宗D.唐高祖9.唐玄宗前期,政局稳定,经济繁荣。

被誉为()A.文景之治 B.贞观之治 C.开元盛世 D.康乾盛世10.历史上曾有帝王为“倡导节俭”,遣散一批宫女,销毁宫中大批锦绣珠玉,以表示抑制奢侈之风,并最终开创一朝盛世的是()A.唐太宗B.唐玄宗C.武则天D.乾隆帝二、简答题11.为什么唐太宗把君主与百姓的关系比喻成舟与水的关系?12.唐太宗吸取隋朝灭亡的教训,你认为从哪些方面能体现出来?三、材料分析13. 阅读材料:“人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史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知多得失。

七年级历史下册同步训练及答案第2课 从“贞观之治”到“开元盛世”

七年级历史下册同步训练及答案第2课 从“贞观之治”到“开元盛世”

第2课从“贞观之治”到“开元盛世”巩固·限时达标1.若想实地考察唐朝都城的建筑艺术,应该去的城市是()。

A.杭州B.西安C.北京D.洛阳2.电视连续剧《贞观长歌》演绎了一位古代帝王的动人故事。

他是()。

A.秦始皇B.汉武帝C.唐高祖D.唐太宗3.贞观初年,唐太宗曾对大臣说:“人欲自照,必须明镜;主欲知过,必藉忠臣。

”为此,唐太宗()。

A.知人善任和虚心纳谏B.奉行开明的民族政策C.戒奢从简和轻徭薄赋D.重视人民群众的作用4.下图所示歌谣中横线处应补充的内容是()。

A.文景之治B.光武中兴C.贞观之治D.开元盛世5.下列哪一位帝王曾说“为君之道,必须先存百姓,若损百姓以奉其身,犹割胫以啖腹,腹饱而身毙”,重视减轻人民的劳役负担,鼓励发展农业生产,创造了“贞观之治”的治世局面?()。

A.唐高祖B.唐太宗C.隋炀帝D.武则天6.武则天于684年下令:凡官吏所在地区,“田畴垦辟,家有余粮”者升官。

这反映了武则天()。

A.严惩贪官污吏B.严格考察官吏C.善于选拔人才D.重视农业生产7.下图所示诗句赞誉的是()。

A.李世民B.武则天C.李隆基D.李清照8.根据史书记载,唐太宗贞观十三年(639年)全国有304万户,唐太宗贞观二十二年(648年)有360万户,唐高宗永徽三年(652年)有380万户,到唐玄宗天宝十三年(754年)时,全国有907万户。

全国户数增加的主要原因是()。

A.藩镇割据B.对外开放C.民族交融D.治世繁荣9.唐玄宗统治前期实施的一系列措施使唐朝的政治、经济、文化得到了新发展,开创了流芳百世的盛世局面。

他采取的改革措施中不包括()。

A.任用贤相B.开创殿试C.整顿吏治D.改革税制10.在国外,人们常常把华侨、华人聚居的地方叫作“唐人街”,把中国的服装叫作“唐装”,把华人称为“唐人”。

其重要原因是()。

A.这些华人、华侨早在唐朝时就已经迁居国外B.这些国家最早与唐朝建立外交关系C.唐朝时才开始实行开放的对外政策D.唐朝在当时的世界上有着巨大的影响力提升·理解应用11.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人教新版七年级历史(下)三维同步训练
第一单元第二课“贞观之治”
【维度A】基础知识
一、选择题:
2.隋朝灭亡最根本的原因是:()
A. 权臣当道
B.隋炀帝的暴政
C.土地兼并严
重 D. 隋末农民起义
2.毛泽东在《沁园春雪》中写道“惜秦皇汉武,略输文采;唐宗宋祖,稍逊风骚”,这里“唐宗”指的是:( )
A. 唐太宗
B.唐高宗
C.唐中
宗 D.唐玄宗
3.如果你是唐太宗时期中央的一名官员,那么你可能遇到的情况有:()
①有幸与魏征、杜如晦等名臣同朝为官。

②唐太宗常常告诫大臣“水能载舟,亦能覆舟”的道理。

③由于唐太宗善于纳谏,因此你提出一些有利于朝政的提议,得到唐太宗的赏识。

④见证了唐太宗死后,武则天登上皇位的一幕。

A. ①②③
B. ②③④
C. ①③
④ D. ①②④
4.在唐太宗统治时期有一位大臣,前后向唐太宗进谏二百多次,是著名的谏臣。

以至于在他死后,唐太宗说“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史为镜,可以鉴兴衰;以人为镜,可以知得失。

我现在失去一面好镜子啊。

”那么这位大臣是:()
A. 长孙无忌
B. 杜如晦
C. 狄仁
杰 D.魏征
5.“政启开元,治宏贞观”指的是谁的统治:()
A.唐高祖
B. 唐太宗
C. 唐高宗
D.武则天
6.我们今天肯定武则天,主要是因为:()
A.她是我国历史上唯一的女皇。

B.她替多病的高宗处理政事,显示了卓越的政治才能。

C.继承唐太宗的政策,重用人才,发展农业,为唐朝盛世的出现打下基础。

D. 创造了一个新字“曌”(Zhao)。

7.唐太宗和武则天统治的相似点有:()
①都重视农业生产的发展②都实行选拔贤才的政策
③都虚心采纳谏言④都注意戒奢从简
A. 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
8.对“房谋杜断”中的“房”解释正确的是:()
A. 帐篷
B. 房间
C. 内室
D. 宰相房玄龄
二、填空题:
9.公元_________年,隋朝灭亡。

同年,在太原起兵的贵族__________,进入___________,建立___________。

10.唐太宗统治时期,政治比较清明,经济发展较快,国力逐步加强,历史上称为__________________。

【维度B】能力提高
三.动脑筋
11.“明察秋毫”:小明特别喜欢历史,因而历史知识颇为丰富,有“小历史学家”的称号。

而他的朋友小奇则是个小马虎,常常将历史人物张冠李戴,假设你是小明,请找出小奇的错误。

①小奇:唐太宗可真是慧眼识英才呀。

小明:怎么说?
小奇:因为他任命富于谋略的杜如晦和善断大事的房玄龄做宰相,人称“房断杜谋”。

小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小奇:唐太宗与汉武帝可太像了。

他们都注意“戒奢从简”,节制自己享受的欲望。

汉武帝曾因起露台需十家之产而作罢,唐太宗也因暖阁花费巨大而停建。

小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材料一:(贞观初期,洛阳以东直至沿海)茫茫千里,人烟断绝,鸡犬不闻,道路萧条。

——《贞观政要·纳谏》材料二:(经过唐太宗一段统治后)天下大稔,流散者咸归乡里,米斗不过三四钱,终岁断死刑才二十九人。

东至于海,南极五岭,皆外户不闭,行旅不赍粮,取给于道路焉。

——《资治通鉴》回答:请分析出现以上情况的原因。

13.贞观十八年(644年),太宗又谓曰:“汝(指太子李治)知舟乎?”对曰:“不知。

”曰:“舟所以比人君,水所以比黎庶。

水能载舟,亦能覆舟……”
——《贞观政要·教戒太子诸王》请回答:
①. 唐太宗说此话的用意是什么?
②.你能否举出历史上“水能覆舟”的两个例子。

14.汉武帝开创了汉代的全盛时期,唐太宗则开创了“贞观之治”,而汉唐又是中国封建社会最重要的两个时期,请你结合所学知识填出下表。

【维度C】探究应用
15.材料:陕西乾陵有中国一代女皇——武则天陵墓,陵前有一“无字碑”,高63米,重99吨。

在巨大壮观的石碑上,没有女皇的生平事迹及丰功伟绩,这同对面为唐高宗李治所立的“述圣碑”形成鲜明的对比。

而从历史上看,无论是文治武功,还是当皇帝的时间长短,作为丈夫的李治,都是无法同女皇相媲美的。

为何古人在树碑立传时,厚此薄彼,对李治歌功颂德,而对女皇却只字未提呢?据传说,这里两点解释:一种是武则天认为自己的功绩太大,难以用文字表述,所以,此碑无文胜有文。

另一种说法是,武则天认为自己当皇帝,生前就有争议,死后难免留下骂名,千秋功罪,还是由后人评说吧。

请回答:
①.武则天是中国历史存在较大争议的人物,旧时史学家认为她残暴,荒淫;而毛泽东则评价她确实是个治国之才,既有容人之量,又有识人之智,还有用人之术。

那么你的观点是什么?请简要说明理由。

②.试一试:“担当身前事,何计身后名。

”武则天的无字碑给后人以无限的遐想。

你能否用所学的知识为武则天写一篇碑文呢?(现代文即可)
参考答案:
1.B
2.A
3.A
4.D
5.D
6.C
7.A
8.D;
9. 618 李渊长安唐朝;
10 贞观之治;
11①应是善于谋略的房玄龄和善断大事的杜如晦,即“房谋杜断”;②应是汉文帝
12原因:注意吸取隋朝灭亡的教训;轻徭薄赋,发展生产;皇帝勤于政事,善于听取意见;大臣廉洁奉公。

13①指出人民力量的强大;②秦末农民起义导致秦朝灭亡,隋末农民起义导致隋朝灭亡
15.略。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