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计意图.doc幼儿中班科学活动设计.有趣的弹性
幼儿园中班科学教案《有趣的弹性》
幼儿园中班科学教案《有趣的弹性》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材来自幼儿园中班科学课程,章节为《有趣的弹性》。
教学内容主要包括:1. 弹性的定义及其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2. 不同材质的弹性差异;3. 弹性与形状的关系;4. 弹性在自然界中的体现。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弹性的概念,知道弹性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2.培养学生观察、思考、动手操作的能力;3. 培养学生对科学的兴趣和好奇心。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弹性的定义及其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弹性与形状的关系。
难点:不同材质的弹性差异;弹性在自然界中的体现。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弹簧、橡皮泥、小球、塑料尺等;学具:每个学生准备一块橡皮泥。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让学生观察和感受弹簧的弹性,提问:“弹簧为什么能弹回来?”引导学生思考弹性的概念。
2. 弹性定义:讲解弹性的定义,即物体在受到外力作用后能恢复原状的性质。
3. 弹性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通过举例,让学生了解弹性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如弹簧床、弹力裤等。
4. 不同材质的弹性差异:让学生观察和比较不同材质的弹性,如弹簧、橡皮泥、小球等。
5. 弹性与形状的关系:让学生通过动手操作,观察和感受弹性与形状的关系,如拉伸弹簧、挤压橡皮泥等。
6. 弹性在自然界中的体现:讲解弹性在自然界中的体现,如弹簧草、弹力鱼等。
7. 随堂练习:让学生用橡皮泥制作一个具有弹性的物体,并解释其弹性原理。
六、板书设计弹性的定义及其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不同材质的弹性差异弹性与形状的关系弹性在自然界中的体现七、作业设计1. 请简述弹性的定义及其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答案:弹性是指物体在受到外力作用后能恢复原状的性质。
在日常生活中,弹性应用于许多方面,如弹簧床、弹力裤等。
2. 请举例说明不同材质的弹性差异。
答案:不同材质的弹性差异如下:(2)橡皮泥:弹性较差,容易变形;(3)小球:弹性较好,碰撞后能迅速恢复原状。
3. 请解释弹性与形状的关系。
幼儿园《弹性》教案【三篇】
【导语】这些东西真有趣,对它们⽤⼒时,就会发⽣变化,就会变形,⼀松开,⼜会变成原来的样⼦,我们把这种现象叫做弹性。
⽆忧考⼩编整理了幼⼉园《弹性》教案【三篇】,希望对你有帮助!篇⼀:弹性 活动⽬标: 激发幼⼉探索科学的兴趣。
活动准备: 海绵、⽓球、松紧带、⽪筋、橡⽪、积⽊、铅笔、袜⼦、⼿套、⽪球、橡⽪泥、弹簧秤、游泳眼镜等。
活动过程: 1.幼⼉操作,初步感知弹性。
(1)幼⼉玩⽓球、海绵、松紧带,拉⼀拉,捏⼀捏,压⼀压,看看它们会有什么变化? (2)幼⼉玩耍,教师巡视,观察幼⼉操作中的发现。
(3)组织幼⼉交流⾃⼰的发现。
2.幼⼉再次尝试,获取弹性的经验。
(1)引导幼⼉观察,这些物体不对它们⽤⼒时,⼀松开⼜会有什么变化? (2)组织幼⼉交流⾃⼰的新发现。
3.引导幼⼉归纳弹性物体的特点。
(1)⼩朋友,刚才我们玩了这些东西,你们知道它们有⼀个什么共同的秘密? (2)幼⼉思考,⾃主发表各⾃的观点。
教师总结:这些东西真有趣,对它们⽤⼒时,就会发⽣变化,就会变形,⼀松开,⼜会变成原来的样⼦,我们把这种现象叫做弹性。
4.幼⼉⽤⾝体的各种动作表⽰弹性。
5.联想实际,引导幼⼉说说有弹性物体的⽤处。
(1)刚才我们发现⽪筋、海绵、⽓球它们都具有弹性,除了这些东西还有哪些东西是有 弹性的呢? (2)这些有弹性的东西给我们的⽣活带来了什么好处呢? (3)教师根据幼⼉的回答进⾏补充或丰富,如:沙发、席梦丝床垫⾥有弹簧和海绵,坐着躺着觉得很舒服;弹簧秤⼩⼩的,携带很⽅便……。
6.物体分类。
幼⼉玩桌上的⼀些材料,找⼀找哪些东西是有弹性的,哪些东西是没有弹性的,然后帮它们分分家,分别放在桌⼦的左边和右边。
7.游戏:奇妙的⼝袋。
幼⼉到⼝袋⾥摸出⼀样东西,放在⽼师⼿⾥不让⼤家看到,然后⽤动作告诉⼤家这个东西 是有弹性的还是没有弹性的。
8.⼩结活动: ⼩朋友,请你们回去再找⼀找,⽣活中还有哪些东西是有弹性的,找到了玩⼀玩,再来告诉⼤家。
中班科学教案《有趣的弹性》(通用
中班科学教案《有趣的弹性》(通用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中班科学领域教材第四章《物体的性质》第三节《有趣的弹性》。
详细内容包括认识弹性的概念,了解生活中具有弹性的物体,探究弹力的产生及其在生活中的应用。
二、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使幼儿能够理解弹性的含义,知道生活中哪些物体具有弹性。
2. 技能目标:培养幼儿观察、比较、分析问题的能力,提高动手操作和合作探究的能力。
3. 情感目标:激发幼儿对科学现象的兴趣,培养幼儿勇于尝试、积极思考的科学精神。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理解弹性的概念和弹力的产生。
教学重点:观察和发现生活中具有弹性的物体,培养幼儿的观察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弹簧、气球、皮球、尺子、弹力球等。
学具:每组一份弹簧、气球、皮球、尺子、弹力球等。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教师展示弹簧玩具,让幼儿观察弹簧的弹性,引导幼儿思考:什么是弹性?2. 例题讲解:讲解弹性的概念,让幼儿了解生活中具有弹性的物体,如弹簧、气球等。
3. 随堂练习:分组让幼儿观察、比较、分析不同物体的弹性,如皮球、弹力球等,并记录观察结果。
4. 动手操作:让幼儿利用学具进行实验,探究弹力的产生,如拉伸弹簧、挤压气球等。
5. 小组讨论:分享实验结果,讨论弹力的大小与物体的形状、材质等因素的关系。
六、板书设计1. 《有趣的弹性》2. 内容:弹性:物体受力后发生形变,除去外力后能恢复原状的特性。
具有弹性的物体:弹簧、气球、皮球、弹力球等。
弹力的产生:物体受力后发生形变,产生弹力。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请幼儿找一找生活中的弹性物体,并记录下来。
2. 答案:略。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课后反思:本节课幼儿对弹性的概念和弹力的产生有了基本的认识,但在实验操作中,部分幼儿对弹力的产生原因理解不够深入,需要在今后的教学中加强引导。
2. 拓展延伸:引导幼儿观察生活中的弹性物体,了解弹性在生活中的应用,激发幼儿的科学探索兴趣。
中班科学教案《有趣的弹性》(通用
中班科学教案《有趣的弹性》(通用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选自中班科学教材《有趣的弹性》。
教材共包括两个章节,本节课主要讲解第一个章节“弹性的概念及表现形式”。
具体内容包括:1. 弹性的定义;2. 弹性的表现形式;3. 弹性在生活中的应用。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并掌握弹性的基本概念及表现形式。
2. 培养学生观察、思考、动手操作的能力,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
3. 培养学生热爱科学、探索未知的精神风貌。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弹性的基本概念及表现形式。
难点:弹性在生活中的应用。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弹性玩具、橡皮筋、气球等。
学具:每人一个气球,一张白纸,一支笔。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让学生观察教室里的弹性玩具,引导学生发现弹性的存在。
2. 讲解弹性概念:教师讲解弹性的定义,强调弹性是物体在受到外力作用后能恢复原状的性质。
3. 展示弹性表现形式:教师通过举例,展示弹性的三种表现形式:弹性形变、弹性势能、弹性波。
4. 生活中的弹性应用:教师讲解弹性在生活中的应用,如弹簧、橡皮筋、篮球等。
5. 动手操作:学生分组进行实验,观察并记录气球、橡皮筋的弹性表现。
6. 随堂练习:让学生用白纸和笔,画出观察到的弹性现象,并简要说明。
六、板书设计弹性的概念及表现形式1. 弹性定义:物体在受到外力作用后能恢复原状的性质。
2. 弹性表现形式:a) 弹性形变b) 弹性势能c) 弹性波七、作业设计1. 请用文字描述你观察到的弹性现象,并简要说明。
2. 请举例说明生活中还有哪些物品具有弹性,并解释其弹性原理。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本节课通过观察和实验,让学生了解了弹性的基本概念及表现形式,培养了学生的观察和思考能力。
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引导学生发现生活中的弹性现象,激发学生对科学的兴趣。
同时,可以进一步拓展弹性在其他领域的应用,如物理学、工程学等,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
重点和难点解析一、动手操作环节1. 观察气球、橡皮筋在拉伸或压缩后的恢复情况,强调弹性的定义。
中班科学有趣的弹性教案
中班科学有趣的弹性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幼儿园科学探索活动指导手册》第四章“有趣的物理现象”,详细内容为第三节“弹性的秘密”。
通过本章学习,幼儿将理解弹性的基本概念,探索日常生活中的弹性现象。
二、教学目标1. 让幼儿了解弹性的定义,知道弹性是物体受力后能恢复原状的性质。
2. 培养幼儿观察、发现、表达生活中弹性现象的能力。
3. 激发幼儿对科学现象的探究兴趣,培养幼儿的动手操作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理解弹性的概念,并能运用到实际生活中。
教学重点:观察、发现生活中的弹性现象,进行简单的实验操作。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弹簧、橡皮筋、气球、篮球、积木等具有弹性的物品。
2. 学具:每组一套弹簧、橡皮筋、气球、篮球、积木等。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教师展示气球、弹簧等物品,引导幼儿观察并提问:“你们知道这些物品有什么共同的特点吗?它们在受力后会发生什么变化?”2. 例题讲解(10分钟)教师以气球为例,讲解弹性的定义,引导幼儿理解弹性是物体受力后能恢复原状的性质。
3. 随堂练习(10分钟)幼儿分组进行实验,观察、记录弹簧、橡皮筋、气球等物品受力后的变化。
4. 小组讨论(5分钟)每组幼儿分享实验结果,讨论弹性的特点和应用。
6. 游戏活动(10分钟)教师组织“弹性接力”游戏,让幼儿在游戏中进一步感受弹性的魅力。
六、板书设计1. 弹性:物体受力后能恢复原状的特性。
2. 弹性现象:气球、弹簧、橡皮筋等。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请幼儿观察家里或幼儿园里的物品,找出具有弹性的物品,并记录下来。
2. 答案:例如:弹簧、橡皮筋、气球、篮球、沙发等。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课后反思:本节课幼儿对弹性的概念有了初步的认识,但在实验操作中,部分幼儿对弹性的理解还不够深入,需要在今后的教学中继续加强。
2. 拓展延伸:引导幼儿观察生活中还有哪些物品具有弹性,并思考它们的应用。
鼓励幼儿尝试制作简单的弹性玩具,如弹跳球等,提高幼儿的动手能力。
中班科学教案《有趣的弹性》反思
中班科学教案《有趣的弹性》反思中班科学教案《有趣的弹性》反思1、中班科学教案《有趣的弹性》反思设计意图一次,我拿着镜子从外面走进活动室,镜子的反光照在室内墙壁上,产生了光斑。
孩子们不停滴追捉光斑,我一晃动镜子,光斑就跳跃移动,孩子们很好奇。
于是,我抓住孩子们的这一兴趣点,设计组织了这个活动。
活动目标1、积极主动的探索光斑的形状、变化,产生探索的兴趣,体验探索的乐趣。
2、乐于用语言表达,交流探索的过程与结果。
3、发展观察力、想象力和动手操作的能力。
4、学会积累,记录不同的探索方法,知道解决问题的方法有很多种。
5、在活动中,让幼儿体验成功的喜悦。
重点难点本次活动的重难点是能探索光斑的形状,变化,用流利的语言表达探索的过程和结果。
活动准备1、本次活动应在晴朗的天气条件下进行,室内又从户外射进来的阳光。
2、镜子、剪刀、固体胶、铅笔、橡皮泥、纸等若干份。
3、幼儿具备有关镜子的感性经验,并会用多种方法制作图案。
活动过程一、自由探索-----光斑从哪里来1、游戏:镜子和光。
教师和幼儿一起拿着镜子在有阳光的地方玩耍,扒光反射到天花板或墙壁上。
2、提问与交流:你是怎样玩的这字儿亮亮的、晃动的是什么光斑是从哪里来的他为什么会动3、小结:镜子将光反射在墙壁上就会产生光斑,光斑随镜子的晃动而晃动。
二、引导探索------光斑的形状为什么会变化1、墙上的光斑一样吗有什么不同为什么2、光斑照在墙上像什么三、深入探索------怎样使光斑的形状发生变化1、引导幼儿自由讨论。
2、幼儿操作、实验。
引导幼儿将自制的各种图案或图形粘在镜子上,再玩“镜子和光”的游戏。
3幼儿相互交流发现了什么。
四、活动延伸:请家长和幼儿共同实验:把月光、灯光作为光源,探索镜子能否制造晃动的光斑。
活动反思本次活动的内容就是源于幼儿对光斑的兴趣,调动了幼儿的学习积极性、主动性。
材料是激发和维持幼儿探索兴趣的最好诱因。
本次活动中,我为幼儿提供了大量的操作材料,并以活动材料为载体,是活动步骤紧扣目标层层深入,有利于幼儿不断探索、验证。
中班上学期科学教案《有趣的弹性》含反思
中班上学期科学教案《有趣的弹性》含反思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中班上学期科学教材第四章《身边的科学》,详细内容为“有趣的弹性”。
通过学习,让幼儿了解弹性的概念,探索生活中具有弹性的物体,理解弹性现象。
二、教学目标1. 知道弹性的定义,能够识别生活中具有弹性的物体。
2. 培养幼儿观察、探索、表达的能力,提高科学素养。
3. 通过实践活动,让幼儿体验弹性带来的乐趣,激发对科学现象的兴趣。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理解弹性的概念,能够运用到实际生活中。
2. 教学重点:观察、探索、表达具有弹性的物体,培养科学素养。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弹簧、橡皮筋、气球、小球、积木等具有弹性的物体。
2. 学具:记录表、画笔、尺子、放大镜等。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教师展示弹簧、橡皮筋等教具,让幼儿观察并猜测它们的特点。
引导幼儿说出“弹性”这个词,进而引出本节课的主题。
2. 例题讲解(10分钟)教师通过讲解,让幼儿理解弹性的概念,并用生活中的实例加以说明。
如:弹簧拉伸后可以恢复原状,橡皮筋可以弹射出去等。
3. 随堂练习(10分钟)幼儿分成小组,用提供的材料进行探索,找出具有弹性的物体,并记录在记录表上。
4. 分享与交流(10分钟)5. 课堂小结(5分钟)教师带领幼儿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强调弹性的概念和特点。
6. 拓展延伸(5分钟)教师提出问题:“除了我们今天发现的这些具有弹性的物体,你们还能想到其他具有弹性的物体吗?”引导幼儿思考并回答。
六、板书设计1. 板书《有趣的弹性》2. 内容:弹性定义:物体受到外力作用变形,去掉外力后能恢复原状的特性。
具有弹性的物体:弹簧、橡皮筋、气球、小球等。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找出生活中的弹性物体,记录下来并与家长分享。
2. 答案示例:沙发、床垫、篮球、乒乓球等。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课后反思:本节课幼儿对弹性的概念有了基本的认识,能够发现生活中具有弹性的物体,但在表达时还需加强引导。
幼儿园中班科学教案《有趣的弹性》
幼儿园中班科学教案《有趣的弹性》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幼儿园中班科学领域教材第四章《身边的科学》,详细内容为“有趣的弹性”。
通过本章学习,让幼儿了解生活中的弹性现象,探索弹性的基本特性,培养幼儿观察、思考和动手操作的能力。
二、教学目标1. 了解弹性的基本概念,知道生活中常见的弹性现象。
3. 培养幼儿合作、交流、分享的良好品质。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理解弹性的概念,能运用弹性现象解释生活中的问题。
教学重点:观察、体验弹性现象,了解弹性的基本特性。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弹簧、气球、皮球、尺子、小木块、粉笔等。
学具:每组一份弹簧、气球、皮球、尺子、小木块等。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1)教师出示弹簧,让幼儿观察并提问:“你们知道这是什么吗?它有什么特点?”(2)请幼儿用手按压弹簧,观察弹簧的变形,然后放手,观察弹簧的恢复。
(3)引导幼儿讨论:“为什么弹簧可以恢复原状?这种现象叫什么?”2. 例题讲解(1)教师出示气球、皮球、尺子等物品,让幼儿观察并提问:“这些物品有没有弹性?它们为什么会具有弹性?”(2)通过讲解,让幼儿了解弹性的概念及弹性物品的特点。
3. 随堂练习(1)教师提供小木块、粉笔等物品,让幼儿进行弹性实验。
(2)让幼儿举例说明生活中的弹性现象。
六、板书设计有趣的弹性1. 弹性概念2. 弹性现象3. 弹性物品特点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请幼儿观察家中的物品,找出具有弹性的物品,并记录下来。
(2)与家长一起讨论这些物品的弹性特点。
2. 答案:(1)具有弹性的物品:弹簧、气球、皮球、橡皮筋等。
(2)弹性特点:受力变形,不受力时能恢复原状。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本节课通过实践操作,让幼儿了解了弹性的概念和特点,培养了幼儿观察、思考和动手操作的能力。
课后,教师应关注幼儿对弹性现象的观察和探索,引导幼儿将所学知识运用到生活中。
在拓展延伸方面,可以让幼儿尝试制作简单的弹性玩具,进一步巩固所学知识。
幼儿园中班科学课优质教案《有趣的弹性》含反思
幼儿园中班科学课优质教案《有趣弹性》含反思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幼儿园中班科学教材第四章《有趣物理现象》第三节《弹性》。
详细内容包括:认识弹性概念,探索生活中具有弹性物体,解弹性物体特点,通过实验和游戏体验弹性乐趣。
二、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让幼儿解弹性概念,认识生活中具有弹性物体。
2. 能力目标:培养幼儿观察、发现、探索生活中物理现象能力。
3. 情感目标:激发幼儿对科学兴趣,培养幼儿合作、分享良好品质。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让幼儿理解弹性概念,并能运用到实际生活中。
2. 教学重点:通过观察、实验、游戏,让幼儿感受弹性现象,培养幼儿观察力和动手操作能力。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弹簧、气球、皮球、弹性玩具等。
2. 学具:每组一份弹簧、气球、皮球等。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邀请一名幼儿上台,用气球做一个小游戏,观察气球在受力后会发生什变化,引发幼儿对弹性思考。
2. 讲解弹性概念:通过实物演示,让幼儿解弹性物体受力后形状发生改变,不受力时能恢复原状特点。
3. 例题讲解:出示弹簧、气球、皮球等物体,让幼儿判断哪些物体具有弹性,并说明原因。
4. 随堂练习:分组进行实验,让幼儿亲自操作,观察弹性物体特点。
5. 游戏环节:组织幼儿进行“弹力球”游戏,让幼儿在游戏中体验弹性乐趣。
六、板书设计1. 弹性:物体受力后形状发生改变,不受力时能恢复原状。
2. 具有弹性物体:弹簧、气球、皮球等。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观察家中物体,找出具有弹性物体,并记录下来。
2. 答案:如沙发、床垫、弹簧等。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课后反思:本节课通过实践、观察、游戏等多种形式,让幼儿掌握弹性概念,达到预期教学效果。
2. 拓展延伸:鼓励幼儿在课后继续探索生活中物理现象,发现更多弹性物体,激发幼儿对科学兴趣。
同时,组织家长参与,共同完成课后作业,增进亲子关系。
重点和难点解析一、实践情景引入二、弹性概念讲解讲解弹性概念是本节课重中之重。
幼儿园中班科学课教案《有趣的弹性》含反思
幼儿园中班科学课教案《有趣的弹性》含反思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幼儿园中班科学教材第四章《探索物体与空间》,详细内容为“有趣的弹性”。
通过引导幼儿观察和动手操作,探索生活中各种物体的弹性现象,培养幼儿对科学现象的观察力和思考能力。
二、教学目标1. 让幼儿了解弹性的概念,知道弹性是物体特有的属性。
2. 培养幼儿观察生活中弹性物体的能力,提高幼儿对科学现象的好奇心和探索欲。
3. 通过小组合作,培养幼儿的团队协作能力和表达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让幼儿掌握弹性的概念,学会观察生活中的弹性现象。
难点:如何引导幼儿通过观察和动手操作,理解弹性是物体特有的属性。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弹簧、气球、皮球、尺子、小木块等。
学具:每组一张记录卡、铅笔。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教师展示一个弹簧,让幼儿观察并提问:“你们知道这是什么吗?它有什么特别的地方?”引导幼儿关注弹簧的弹性。
2. 例题讲解(10分钟)3. 动手操作(10分钟)幼儿分成小组,每组发一个弹簧、气球、皮球和尺子。
教师引导幼儿通过拉伸弹簧、挤压气球等方式,观察弹性现象,并记录在记录卡上。
4. 随堂练习(10分钟)教师出示小木块,提问:“这个小木块有弹性吗?”让幼儿通过观察和动手操作,判断小木块是否具有弹性。
5. 小组讨论与分享(15分钟)教师对幼儿的表现进行评价,强调弹性的重要性,并鼓励幼儿继续观察生活中的科学现象。
六、板书设计1. 有趣的弹性2. 内容:(1)弹性的概念(2)生活中的弹性物体(3)弹簧、气球、皮球的弹性现象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请举例说明生活中的弹性物体。
(2)为什么弹性对物体很重要?2. 答案:(1)生活中的弹性物体:弹簧、气球、皮球、橡皮筋等。
(2)弹性对物体很重要,因为它可以让物体在受到外力作用后恢复原状,提高物体的使用寿命。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本节课通过观察和动手操作,让幼儿了解了弹性的概念,并学会了观察生活中的弹性现象。
幼儿园中班科学课教案《有趣的弹性》含反思
幼儿园中班科学课教案《有趣的弹性》含反思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幼儿园中班科学教材第四章《奇妙的物理现象》,详细内容为第三节《有趣的弹性》。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让幼儿了解弹性的概念,认识生活中具有弹性的物品,并学会简单区分弹性和塑性。
二、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让幼儿了解弹性的定义,知道弹性物体在受力后能恢复原状的特点。
2. 能力目标:培养幼儿观察、思考、表达的能力,能运用弹性知识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
3. 情感目标:培养幼儿对科学现象的兴趣,激发他们探索科学世界的热情。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理解弹性的概念,学会区分弹性和塑性。
教学重点:观察、体验生活中具有弹性的物品,了解弹性物体的特点。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弹簧、气球、橡皮筋、尺子、小球等。
2. 学具:每组一份弹簧、气球、橡皮筋、小球等。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1)邀请幼儿观察、触摸教具,引导他们发现弹簧、气球、橡皮筋等物品受力后能恢复原状的特点。
(2)提问:这些物品有什么共同的特点?它们在受力后会发生什么变化?2. 例题讲解(1)教师讲解弹性的定义,让幼儿了解弹性物体受力后能恢复原状的特点。
(2)通过实例讲解,让幼儿学会区分弹性和塑性。
3. 随堂练习(1)出示各种物品,让幼儿判断哪些具有弹性,哪些具有塑性。
(2)邀请幼儿上台演示,验证他们的判断。
4. 小组讨论(1)让幼儿分组讨论生活中还有哪些物品具有弹性。
(2)每组派一名代表分享讨论成果。
六、板书设计1. 板书《有趣的弹性》2. 内容:(1)弹性的定义(2)弹性物体的特点(3)生活中具有弹性的物品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请列举出生活中具有弹性的5个物品。
(2)试解释为什么这些物品具有弹性。
2. 答案:(1)弹簧、气球、橡皮筋、尺子、小球等。
(2)这些物品在受力后能恢复原状,因此具有弹性。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课后反思本节课通过实践情景引入、例题讲解、随堂练习等形式,让幼儿掌握了弹性的概念,学会区分弹性和塑性。
中班科学教案《有趣的弹性》
中班科学教案《有趣的弹性》中班科学教案《有趣的弹性》(通用8篇)幼儿有着天生的好奇心。
他们对周围世界充满着无限的好奇,渴望认识周围世界和学习科学的需要。
因此,及时并适当的对幼儿进行科学启蒙,激发他们探索科学的兴趣,引导他们积累科学经验,指导其学会一定的科学方法,将使幼儿的科学素质得到早期培养,有益于幼儿整体素质的提高,本活动设计意在让幼儿探索、操作,感知、理解物体的弹性;通过观察、了解物体弹性的用途,并会运用所获得的科学经验进行发明创造,培养创新意识,达到对幼儿进行科学启蒙的最根本目的。
中班科学教案《有趣的弹性》篇1活动目标:1、通过幼儿动手实验,提高幼儿口头表达能力,感知物体的弹性,了解弹性的用途。
2、引导幼儿用感官观察和探索事物,培养幼儿对科学现象的兴趣。
活动准备:幼儿人手一份操作材料:内装橡皮筋、海绵、松紧带、弹簧、尼龙袜等。
活动过程:1、感知弹性(1)幼儿动手操作实验材料,教师指导幼儿动脑玩出各种玩法、启发帮助幼儿讲述操作结果。
(2)幼儿交流实验操作的过程及结果。
教师:刚才你们是怎么玩的,发现了什么有趣的现象。
请个别幼儿谈谈自己操作过程中的发现。
(3)教师小结:刚才小朋友都玩得很好,都动脑筋了,这些东西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你们知道是什么吗?(学习词语:弹性)这些东西都有弹性,(出示松紧带)你们看,松紧带一拉就会变得比原来长,手一松又恢复成原来的样子,因为它有弹性。
还有尼龙祙,弹簧都有弹性。
2、扩展生活经验进行讲述——“找找看,还有哪些东西有弹性”。
3、了解用途(1)我们找了那么多有弹性的物品,那你们知不知道这些弹性的物品到底有哪些作用。
(2)幼儿回答,教师小结。
教师:(出示弹簧)这是弹簧,它是用铁丝做的,一圈圈的,弹簧的用处可大了,做成沙发,坐在上面可舒服了,装在圆珠笔里(出示圆珠笔)使用起来也很方便。
(出示拉力器)用弹簧做成拉力器,锻炼身体可好了。
(出示电话)电话上装上弹簧使用时也很方便。
幼儿园科学中班教案有趣的弹性
幼儿园科学中班教案有趣的弹性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幼儿园科学教材中班第四章《有趣的物理现象》第二节,详细内容围绕“弹性”展开,通过实践探索,让幼儿感知弹性现象,理解弹性的基本概念,并通过简单实验认识生活中具有弹性的物体。
二、教学目标1. 让幼儿了解弹性的基本概念,能够识别生活中具有弹性的物体。
2. 培养幼儿观察、探索、思考的能力,激发他们对科学的兴趣。
3. 培养幼儿合作、分享的品质,提高他们的动手操作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让幼儿理解弹性的概念,并能在生活中找出具有弹性的物体。
教学重点:通过实践探索,让幼儿感知弹性现象,培养他们的观察、思考能力。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弹簧、橡皮筋、气球、小球、积木等。
学具:每组一张记录表、画笔、剪刀、胶水等。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教师展示一个弹簧玩具,让幼儿观察并提问:“你们看,这个玩具有什么特别的地方?”引导幼儿发现弹簧的弹性特点。
2. 例题讲解(10分钟)教师通过讲解和演示,让幼儿了解弹性的概念,如弹簧、橡皮筋、气球等物体在受到外力作用后,能够恢复原状的性质。
3. 随堂练习(5分钟)幼儿分组进行实践探索,用弹簧、橡皮筋、气球等物体进行实验,观察并记录实验结果。
4. 小结与讨论(5分钟)5. 动手操作(10分钟)教师发放学具,让幼儿用积木、橡皮筋等材料制作一个具有弹性的小玩具,培养他们的动手操作能力。
教师引导幼儿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鼓励他们在生活中观察、探索更多有趣的弹性现象。
六、板书设计1. 板书有趣的弹性2. 板书内容:弹性:物体在受到外力作用后,能够恢复原状的特性。
具有弹性的物体:弹簧、橡皮筋、气球、小球等。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找出生活中的弹性物体作业要求:幼儿回家后,观察家里或周围环境中具有弹性的物体,用画笔记录下来。
2. 答案:弹性物体示例:弹簧、橡皮筋、气球、小球、沙发、床垫等。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2. 拓展延伸:引导幼儿关注生活中更多有趣的物理现象,如浮力、摩擦力等。
中班科学教案及反思有趣的弹性
中班科学教案及反思有趣的弹性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幼儿园中班科学领域教材第四章《有趣的物理现象》第三节《弹性》。
教学内容主要包括弹性的定义、弹性的表现形式、生活中的弹性物体以及简单实验。
二、教学目标1. 知道弹性的概念,理解弹性物体在力的作用下形状发生变化,去掉力后能恢复原状的特性。
2. 观察并描述生活中具有弹性的物体,能进行简单的分类。
3. 通过实验操作,培养动手能力、观察能力和合作意识。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理解弹性的概念,进行弹性物体的分类。
教学重点:观察弹性物体在力的作用下形状的变化,了解弹性物体去掉力后能恢复原状的特性。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弹簧、橡皮筋、气球、小球、积木、教案、板书材料等。
学具:每组一份弹簧、橡皮筋、气球、小球、积木等。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教师展示一个气球,提问:“小朋友们,你们知道气球有什么特别的地方吗?”引导幼儿观察并回答。
2. 教学新课(10分钟)(1)教师通过气球、弹簧等物品,引导幼儿观察弹性物体在力的作用下形状的变化,去掉力后能否恢复原状。
(2)讲解弹性的定义,引导幼儿理解弹性物体的特性。
(3)出示生活中具有弹性的物体,如橡皮筋、小球等,引导幼儿进行分类。
3. 例题讲解(10分钟)教师出示一个弹簧,提问:“这个弹簧有什么特点?”引导幼儿观察并回答。
4. 随堂练习(10分钟)幼儿分组进行实验,观察弹性物体在力的作用下形状的变化,去掉力后能否恢复原状。
六、板书设计1. 板书有趣的弹性2. 内容:弹性定义:物体在力的作用下形状发生变化,去掉力后能恢复原状。
弹性物体:气球、弹簧、橡皮筋、小球等。
弹性分类:天然弹性物体(如弹簧)、人造弹性物体(如橡皮筋)。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观察家里具有弹性的物体,记录下来,并尝试进行分类。
2. 答案:略。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通过实践情景引入、例题讲解、随堂练习等方式,让幼儿对弹性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幼儿园中班科学教案《有趣的弹性》
幼儿园中班科学教案《有趣的弹性》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幼儿园中班科学教材第四章《有趣的物理现象》第三节《弹性》,主要内容包括:认识弹性的概念,探索生活中具有弹性的物体,了解弹性的作用及简单应用。
二、教学目标1. 了解弹性的概念,知道弹性是物体受力变形后能恢复原状的性质。
2. 通过观察、实践,培养幼儿对弹性现象的好奇心和探索欲望。
3. 培养幼儿合作、分享、表达的社交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理解弹性的概念,掌握弹性的特点。
教学重点:通过观察、实践,让幼儿感受弹性现象,培养幼儿的观察力和思考能力。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弹簧、橡皮筋、气球、小球、尺子等。
学具:每人一个气球、一块橡皮泥。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教师展示一个弹簧,提问:“这个弹簧有什么特别之处?”引导幼儿观察、思考。
2. 例题讲解(2)讲解弹性的特点:物体受力变形后能恢复原状。
3. 随堂练习(1)让幼儿用气球和橡皮泥进行实践,观察、感受弹性现象。
(2)让幼儿举例说明生活中具有弹性的物体。
(2)让幼儿思考:弹性在我们生活中有哪些应用?5. 课堂评价教师对幼儿的表现给予积极评价,鼓励幼儿继续探索生活中的科学现象。
六、板书设计1. 弹性:物体受力变形后能恢复原状的性质。
2. 具有弹性的物体:弹簧、橡皮筋、气球等。
3. 弹性应用:弹簧秤、橡皮筋、气球等。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请举例说明生活中的弹性物体。
答案示例:皮球、弹簧、橡皮筋、气球等。
2. 作业题目:简述弹性在我们生活中的应用。
答案示例:弹性可以用于制作弹簧秤、橡皮筋、气球等物品,还可以用于缓冲、减震等方面。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本节课通过实践情景引入、例题讲解、随堂练习等方式,让幼儿了解了弹性的概念和特点,培养幼儿的观察力和思考能力。
课后,教师可以引导幼儿继续观察生活中的弹性现象,鼓励幼儿进行拓展延伸,激发幼儿对科学的兴趣。
重点和难点解析1. 教学内容的弹性概念讲解;2. 教学过程的实践情景引入和例题讲解;3. 教学难点与重点的掌握;4. 作业设计的生活实际应用。
中班科学教案《有趣的弹性》通用
中班科学教案《有趣的弹性》通用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中班科学领域教材第四章《身边的科学》,详细内容为“有趣的弹性”。
通过该章节的学习,使幼儿了解弹性的概念,探索日常生活中的弹性现象,培养幼儿观察、思考、表达的能力。
二、教学目标1. 了解弹性的概念,知道弹性是物体受力后能恢复原状的性质。
2. 通过观察和实验,发现生活中的弹性现象,能描述弹性物体的特点。
3. 培养幼儿的动手操作能力,激发幼儿对科学的兴趣。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让幼儿理解弹性的概念,并能运用到实际生活中。
教学重点:观察和探索生活中的弹性现象,培养幼儿的观察力和思考力。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弹簧、气球、橡皮筋、小球、尺子、实验器材等。
学具:每组一份弹簧、气球、橡皮筋、小球、尺子。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教师展示一个弹簧玩具,让幼儿观察并提问:“你们知道这个玩具为什么会弹起来吗?它为什么会具有这样的性质呢?”2. 新课导入(10分钟)(1)教师简要介绍弹性的概念,让幼儿初步了解弹性。
(2)教师出示气球、橡皮筋等物品,引导幼儿观察和讨论这些物品的弹性特点。
3. 例题讲解(15分钟)教师通过讲解和示范,让幼儿了解如何测量弹性物体的弹性程度,并引导幼儿进行实验操作。
4. 随堂练习(10分钟)幼儿分成小组,用提供的材料进行实验,观察和记录实验结果。
六、板书设计1. 板书有趣的弹性2. 板书内容:弹性:物体受力后能恢复原状的性质弹性物体:弹簧、气球、橡皮筋等弹性程度的测量方法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请幼儿列举出生活中的弹性物体,并描述它们的弹性特点。
(2)请幼儿和家长一起进行弹性实验,记录实验过程和结果。
2. 答案:(1)生活中的弹性物体:弹簧、气球、橡皮筋、小球等。
弹性特点:受力后能恢复原状,具有一定的弹性程度。
(2)实验过程和结果请幼儿自行记录。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本节课通过实践情景引入、例题讲解、随堂练习等方式,让幼儿了解了弹性的概念,发现生活中的弹性现象。
中班科学教案《有趣的弹性》(通用
中班科学教案《有趣的弹性》(通用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中班科学领域教材第四章《有趣的物理现象》第三节《弹性》,详细内容包括:理解弹性的概念,探索生活中具有弹性的物体,了解弹性物体特点及弹性势能与弹性形变之间的关系。
二、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学生能够理解弹性的定义,识别生活中具有弹性的物体,并了解弹性物体的基本特点。
2. 能力目标:学生能够通过观察、实验等方法,探究弹性物体的弹性势能与弹性形变之间的关系。
3. 情感目标:培养学生对科学现象的兴趣和好奇心,激发他们探索自然科学的热情。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弹性势能与弹性形变之间的关系。
教学重点:弹性物体的识别及弹性特点。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弹簧、橡皮筋、气球、小球、尺子等。
学具:学生分组准备弹簧、橡皮筋、气球等。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教师展示一个弹簧玩具,引导学生观察弹簧的弹性现象,提出问题:“你们在生活中还见过哪些具有弹性的物体?它们有什么特点?”2. 例题讲解(10分钟):教师讲解弹性的定义,并通过实物演示,让学生了解弹性物体的特点。
3. 探索活动(10分钟):学生分组进行实验,探究弹性势能与弹性形变之间的关系。
4. 随堂练习(5分钟):教师出示一些物体,让学生判断它们是否具有弹性。
六、板书设计1. 有趣的弹性2. 内容:(1)弹性的定义(2)弹性物体的特点(3)弹性势能与弹性形变之间的关系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列举生活中的弹性物体,并描述它们的特点。
(2)解释弹性势能与弹性形变之间的关系。
2. 答案:(1)例如:弹簧、橡皮筋、气球等。
它们的特点是受力后会发生形变,去掉力后能恢复原状。
(2)弹性势能与弹性形变之间的关系:弹性形变越大,弹性势能越大;弹性形变越小,弹性势能越小。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课后反思:本节课学生能积极参与实验,对弹性现象有了更深入的认识。
但在解释弹性势能与弹性形变之间的关系时,部分学生还存在一定困难。
幼儿园中班科学精品教案《有趣的弹性》
幼儿园中班科学精品教案《有趣的弹性》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幼儿园中班科学领域教材第四章《身边的科学》第三节《有趣的弹性》。
教学内容详细包括:认识弹性的概念,探索生活中具有弹性的物体;通过观察和实验,了解弹性的特性及其在生活中的应用。
二、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让幼儿了解弹性的概念,知道生活中哪些物体具有弹性。
2. 能力目标:培养幼儿观察、思考、表达的能力,提高幼儿动手操作的能力。
3. 情感目标:激发幼儿对科学探索的兴趣,培养幼儿合作、分享的品质。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让幼儿理解弹性的概念,并能运用到生活中。
教学重点:通过观察、实验,让幼儿认识具有弹性的物体,了解弹性的特性。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弹簧、气球、皮球、弹性玩具等。
学具:每组一份弹性物体(如橡皮筋、海绵、弹性小球等)。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1)教师展示弹簧玩具,引导幼儿观察并提问:“你们看,这个玩具有什么特别的地方?”2. 例题讲解(10分钟)(1)教师展示气球、皮球等具有弹性的物体,让幼儿观察并提问:“这些物体有什么共同的特点?”3. 随堂练习(10分钟)(1)教师分发学具,让幼儿分组探索,找出具有弹性的物体。
4. 实验环节(15分钟)(1)教师演示弹性物体的特性,如压缩、拉伸等。
(2)幼儿操作实验,观察弹性物体的变化。
教师引导幼儿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让幼儿复述弹性的概念及生活中具有弹性的物体。
六、板书设计1. 板书《有趣的弹性》2. 板书内容:(1)弹性的概念(2)生活中具有弹性的物体(3)弹性的特性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请小朋友找一找家里具有弹性的物体,并描述它们的弹性特性。
2. 答案示例:(1)物体:弹簧弹性特性:可以压缩和拉伸,松手后迅速恢复原状。
(2)物体:橡皮筋弹性特性:可以拉伸,松手后逐渐恢复原状。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课后反思:本节课通过观察、实验,让幼儿了解了弹性的概念和特性,但在引导幼儿发现生活中具有弹性的物体时,可以更加生活化、具体化。
幼儿园科学中班教案有趣的弹性
幼儿园科学中班教案有趣的弹性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幼儿园科学教材中班上册第三章《有趣的物理现象》,具体内容包括弹性的概念、生活中的弹性现象以及简单弹性实验。
二、教学目标1. 知道弹性的概念,了解生活中具有弹性的物体。
2. 能够观察、描述弹性现象,并简单解释其原理。
3. 培养幼儿的观察能力、动手能力和科学探究精神。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理解弹性的概念,能够用简单语言解释弹性现象。
教学重点:观察生活中的弹性现象,培养幼儿的观察能力和科学探究精神。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弹簧、皮球、尺子、橡皮筋、小木块等具有弹性的物品。
2. 学具:每组一套相同的教具,供幼儿操作使用。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教师出示一个弹簧和一个皮球,让幼儿观察并说出它们的特点。
引导幼儿关注弹簧和皮球在力的作用下产生的弹性现象。
2. 讲解弹性的概念(5分钟)教师简要讲解弹性的定义,让幼儿了解弹性是指物体在受到外力作用后,形状发生改变,但去掉外力后能恢复原状的性质。
3. 例题讲解(5分钟)例题1:弹簧拉伸后能恢复原状。
例题2:皮球压缩后能恢复原状。
4. 随堂练习(5分钟)幼儿分组操作教具,观察并描述弹性现象。
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幼儿的疑问。
六、板书设计1. 弹性:物体在受到外力作用后,形状发生改变,但去掉外力后能恢复原状的性质。
2. 生活中的弹性现象:弹簧、皮球、橡皮筋等。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观察家里的物品,找出具有弹性的物体,并简单描述其弹性现象。
答案示例:我的尺子具有弹性。
当我用力弯曲尺子时,尺子会变形;当我松手后,尺子能恢复原状。
2. 作业要求:家长协助幼儿完成作业,鼓励幼儿用自己的语言描述弹性现象。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本节课通过观察和操作,让幼儿了解了弹性的概念和生活中的弹性现象。
课后,教师可以引导幼儿关注其他物理现象,如磁力、重力等,激发幼儿对科学的兴趣。
同时,教师应关注幼儿在课堂上的表现,及时给予鼓励和指导,提高幼儿的观察能力和科学探究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