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文翻译技巧

合集下载

文言文翻译技巧归纳大全

文言文翻译技巧归纳大全

文言文翻译技巧归纳大全文言文是中国古代的一种经典文体,对于学习和理解中国传统文化至关重要。

然而,对于现代人来说,阅读和理解文言文可能是一项挑战。

为了帮助大家更好地掌握文言文翻译技巧,本文将归纳总结一些常用的技巧和方法。

一、理解句子结构文言文句子结构较为复杂,常常采用倒装、并列、状语从句等形式。

为了正确理解句子的意思,我们可以根据句子的结构来分析。

首先,要明确主谓宾的关系,即句子中的主语、谓语和宾语;其次,要注意判断句子中是否存在修饰成分,如状语、补语等;最后,要理解句子的主要逻辑关系,如并列、因果、转折等。

二、辨析词义文言文中有很多古词汇和复杂的词义,有些词语在不同的语境下可能有不同的意思,因此需要正确理解词义。

在翻译时,可以根据上下文的提示来确定词义,同时可以借助词典或注释进行参考。

此外,要注意一些典型的文言文词汇的意思,比如“勿”表示禁止,“且”表示并且等。

三、注意虚实用词文言文常常使用虚实用词来表达具体的事物和抽象的概念。

在翻译时,要根据具体语境来判断虚实用词的意思。

有时,我们可以通过对比近义词或使用具体的现代汉语来理解其意思。

此外,还需要注意文言文中的比喻、夸张等修辞手法,以充分理解文章的意思。

四、注意句式的变化文言文中常常使用对仗、颂扬句、排比句等句式,以增强表达的效果。

在翻译时,要注意句式的变化和语法结构的调整。

有时,需要根据上下文的意思进行适当的调整,保留原有的修辞效果。

同时,要注意文言文中常见的省略现象,需要根据上下文进行补全。

五、模仿原文风格尽管现代汉语和文言文有很大的差异,但在翻译文言文时,我们仍然可以考虑模仿原文的风格。

可以通过借用一些古诗文中的句式、词汇或修辞手法,来使翻译更贴近原文的风格。

当然,这需要在确保意思准确的前提下进行,避免过分追求形式而忽略了意义。

总之,文言文的翻译需要一定的技巧和经验。

通过理解句子结构、辨析词义、注意虚实用词、注意句式的变化和模仿原文风格,我们可以更好地进行文言文的翻译。

文言文翻译技巧和方法

文言文翻译技巧和方法

文言文翻译技巧与方法一、基本方法:直译与意译文言文翻译的基本方法有直译与意译两种。

所谓直译,就是指用现代汉语的词对原文进行逐字逐句地对应翻译,做到实词、虚词尽可能文意相对。

直译的好处就是字字落实;其不足之处就是有时译句文意难懂,语言也不够通顺。

所谓意译,则就是根据语句的意思进行翻译,做到尽量符合原文意思,语句尽可能照顾原文词义。

意译有一定的灵活性,文字可增可减,词语的位置可以变化,句式也可以变化。

意译的好处就是文意连贯,译文符合现代语言的表达习惯,比较通顺、流畅、好懂。

其不足之处就是有时原文不能字字落实。

这两种翻译方法当以直译为主,意译为辅。

二、具体方法:留、删、补、换、调、变。

“留”:就就是保留。

凡就是古今意义相同的词,以及古代的人名、地名、物名、官名、国号、年号、度量衡单位等,翻译时可保留不变。

例如:《晏子使楚》中的“楚王”、“晏婴”、“晏子”等不用翻译。

“删”,就就是删除。

删掉无须译出的文言虚词。

例如:“寡人反取病焉”的“焉”就是语气助词,可不译,本句的意思就就是“我反而自讨没趣。

”(《晏子使楚》)又如:“子猷、子敬俱病笃,而子敬先亡”中的“而”就是连词,可不译,整句意思就是“子猷与子敬都病重,子敬先死去。

”“补”,就就是增补。

(1)变单音词为双音词,如《桃花源记》中“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妻子”一词就是“妻子、儿女”的意思;(2)补出省略句中的省略成分,如《人琴俱亡》中“语时了不悲”,翻译为:(子猷)说话时候完全不悲伤。

“换”,就就是替换。

用现代词汇替换古代词汇。

如把“吾、余、予”等换成“我”,把“尔、汝”等换成“您”。

“调”就就是调整。

把古汉语倒装句调整为现代汉语句式。

例如《人琴俱亡》中“何以都不闻消息”,“何以”就是“以何”的倒装,宾语前置句,意思就是“为什么”。

“变”,就就是变通。

在忠实于原文的基础上,活译有关文字。

“子猷问左右”(人琴俱亡))中的“左右”指的就是“手下的人”,“左右对曰”(《晏子使楚》中的“左右”指的就是“近臣”。

文言文翻译的原则六字诀

文言文翻译的原则六字诀

文言文翻译的原则六字诀文言文翻译技巧六字诀对、换、留、删、补、调。

1.“对”,即对译。

文言文中单音词较多,翻译时要把单音词译成以该词为语素的现代汉语双音词。

例:①“学而时习之”(《论语》)中的“学”可对译为“学习”,“习”可对译为“温习”;②“一狼径去”(《狼》)中“径去”可对译为“径直离去。

”当然,有的文言文单音词在现代汉语中有多个双音词,对译时要注意根据语境选择使用。

2.“换”,即替换。

一种情况是文言文中有些单音词不能对译成以该词为语素的双音词时,就要换上一个确切的词来翻译。

例:“薄暮冥冥,虎啸猿啼”(《岳阳楼记》)中的“薄”,译为“迫近”﹔“能张目对日,明察秋毫”(《幼时记趣》)中的“明”,译为“眼力”。

另一种情况就是要把通假字换成本字。

文言文中,有时要用同音字或音近的字来代替另一个字使用,这叫做古字通假。

通假,就是通用、借用的意思。

在翻译时,先要换成本字,再作解释。

例:《核舟记》中“诎右臂支船”一句中的“诎”同“屈”,“屈”是本字,意思是弯曲;“左手倚一衡木”中“衡”同“横”,“横”是本字。

3.“留”,即保留。

有的文言文词语不用翻译。

古今词义相同的词语,如“山、水、牛、羊”等,人名、地名、朝代名、年号、官名、书名、器物名、度量衡单位等,都可以保留在译文中。

4.“删”,即删除不译。

指的是有些文言文虚词,在句中只起语法作用﹐无实在意义,翻译时可以删去不译。

例:“夫战,勇气也”(《曹剃论战》)中的“夫”是句首发语词,只起引发议论的作用;“久之,目似瞑,意暇甚”(《狼》)中的“之”,只起凑足音节的作用,也可删去不译;另外,如“盖大苏泛赤壁云”(《核舟记》)中的“云”是句末语气词,表陈述语气,不用翻译。

5.“补”,即补充。

一种情况是在文言文中数词往往直接放在动词或名词前,不用量词,翻译成现代汉语时应把量词补充进去。

例:“一桌、一椅、一扇,一抚尺而已”(《口技》),应译为“一张桌子、一把椅子、一把扇子、一根抚尺罢了”。

文言文翻译六技巧

文言文翻译六技巧

古文者,华夏文明之瑰宝,传承千年,历久弥新。

然文言文之阅读,对于现代人而言,往往犹如隔靴搔痒,难以深入。

为助读者跨越古今之鸿沟,特整理文言文翻译六技巧,以期助君一臂之力。

一、字词解释法文言文之字词,往往蕴含丰富之意蕴。

翻译时,应先对字词进行解释,理解其基本含义。

如:“夫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中,“夫子”指孔子,“学而时习之”意为学习并且时常复习,“说”通“悦”,愉快。

通过字词解释,可初步理解句意。

二、句式转换法文言文之句式,与现代汉语存在较大差异。

翻译时,需将文言文句式转换为现代汉语句式。

如:“夫战,勇气也。

”这句话中,“夫”为发语词,无实际意义,“战”指战斗,“勇气也”为判断句式,可转换为现代汉语:“战斗,需要勇气。

”三、上下文分析法文言文翻译,不可孤立地看待一个句子。

需结合上下文,理解句意。

如:“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这句话中,“温故而知新”为孔子提倡的学习方法,结合上下文可知,此句意为:“孔子说:‘复习旧知识,从而获得新的理解,就可以成为别人的老师了。

’”四、修辞手法分析法文言文中,修辞手法丰富多样。

翻译时,需注意修辞手法的运用。

如:“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

”这句话运用了对偶、拟人等修辞手法,翻译时,应保留这些修辞效果,如:“月亮落下,乌鸦啼叫,霜冻满地;江边枫树、渔火相映,愁绪满怀。

”五、文化背景分析法文言文蕴含着丰富的文化背景。

翻译时,需了解相关文化背景,以便准确传达原文含义。

如:“子路曰:‘君子哉若人!’”这句话中,“君子”指有道德、有修养的人。

了解古代“君子”的概念,有助于准确翻译。

六、音韵分析法文言文具有独特的音韵美。

翻译时,可适当保留音韵效果,使译文更具韵味。

如:“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这句话中,“明月光”与“地上霜”在音韵上形成对比,翻译时,可保留这种对比效果,如:“床前月光明亮,仿佛地上覆盖着霜。

”总之,翻译文言文需掌握字词解释、句式转换、上下文分析、修辞手法分析、文化背景分析和音韵分析等技巧。

文言文翻译十大方法及六个注意点

文言文翻译十大方法及六个注意点

文言文翻译十大方法及六个注意点一增就是增补,在翻译时增补文言文省略句中的省略成分。

注意:补出省略的成分或语句,要加括号。

1.增补原文省略的主语、谓语或宾语例1:“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

”译句:“(桃源中人)一见渔人,大为惊奇,问他是从哪里来的。

”例2:“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

”“再”“三”后省略了谓语“鼓”,翻译时要补上。

例3:“君与具来。

”“与”后省略了宾语“之”。

2.增补能使语义明了的关联词例:“不治将益深”是一个假设句,译句:“(如果)不治疗就会更加深入”。

二删就是删除,凡是古汉语中的发语词、在句子结构上起标志作用的助词和凑足音节的助词等虚词,因在现代汉语中是没有词能代替,故翻译时无须译出,可删去。

例1:“夫战,勇气也。

”译句:“战斗,靠的是勇气”。

“夫”为发语词,删去不译。

例2:“孔子云:何陋之有?”译句:“孔子说:有什么简陋的呢?”“之”为宾语前置的标志,删去不译。

例3:“师道之不传也久矣。

”译句:“从师学习的风尚已经很久不存在了。

”“也”为句中语气助词,起到舒缓语气的作用,没有实在意义。

在翻译时,完全可以去掉。

三调就是调整,在翻译文言文倒装句时,应把古汉语倒装句式调整为现代汉语句式,使之符合现代汉语表达习惯,才能使译句通顺。

这就需要调整语句语序,大体有三种情况:1.前置谓语后移例:“甚矣!汝之不惠。

”可调成“汝之不惠甚矣”。

2.后置定语前移例:“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

”可调成“能面刺寡人之过群臣吏民”。

3.前置宾语后移例:“何以战?”可调成“以何战”。

4、介宾短语前移。

“还自扬州。

”可调成“自扬州还”。

四留就是保留,凡是古今意义相同的词、专有名词、国号、年号、人名、物名、人名、官职、地名等,在翻译时可保留不变。

例:“庆历四年春,滕子京谪守巴陵郡。

”译句:“庆历四年的春天,滕子京被贬到巴陵郡做太守。

”“庆历四年”为年号,“巴陵郡”是地名,可直接保留。

五扩就是扩展。

把文言文翻译技巧

把文言文翻译技巧

一、直译为主,意译为辅文言文的翻译应以直译为主,即按照原文的字面意思进行翻译。

直译能够保留原文的严谨性和准确性,使读者对原文有直观的认识。

然而,文言文中有些词汇、句式与现代汉语存在较大差异,此时可采取意译的方法,即在保持原文意境的基础上,用现代汉语表达出其内在含义。

例如,原文:“青青子衿,悠悠我心。

”直译为:“青青的衣领,我的心情悠悠。

”意译为:“衣领青青,我心事重重。

”二、注意词性转换文言文中,许多实词、虚词的词性与现代汉语有所不同,翻译时要注意词性转换。

例如,文言文中的“之”、“者”、“乎”等虚词,在现代汉语中往往没有实际意义,翻译时可以省略或替换为其他词语。

例如,原文:“余闻之也。

”直译为:“我听说。

”意译为:“我听说这个消息。

”三、把握句式结构文言文的句式结构与现代汉语存在较大差异,翻译时要注意把握句式结构,确保翻译的通顺和准确。

以下列举几种常见的文言文句式结构:1. 谓语前置:将谓语提前,如“吾欲之南海,何如?”翻译为:“我想去南海,怎么样?”2. 省略主语:文言文中,有些句子省略了主语,翻译时需根据上下文补全。

如“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也。

”翻译为:“我曾经整天思考,不如花一点时间去学习。

”3. 对仗句:文言文中,对仗句较为常见,翻译时要注意保持对仗的韵味。

如“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翻译为:“山峦重叠,水道曲折,似乎已经没有路了,忽然眼前又出现一个山村。

”四、了解文化背景文言文中蕴含着丰富的文化背景,翻译时要注意了解相关文化知识,以确保翻译的准确性和生动性。

例如,翻译《离骚》时,要了解屈原的生平、楚国的历史以及古代神话传说等。

五、注重节奏韵律文言文具有独特的节奏韵律,翻译时要注意保持原文的韵味。

可以采用韵律翻译、意译等方式,使现代汉语表达更加生动、优美。

总之,掌握文言文翻译技巧对于理解和欣赏古典文学具有重要意义。

在翻译过程中,要灵活运用各种技巧,确保翻译的准确性和生动性,让更多人领略到文言文的魅力。

文言文翻译技巧总结大全

文言文翻译技巧总结大全

文言文翻译技巧总结大全1. 使用标点符号在进行文言文翻译时,正确使用标点符号是非常重要的。

文言文中的标点符号有句号、问号、感叹号、逗号、顿号、分号、引号等。

合理运用这些标点符号可以使翻译更准确、流畅。

2. 理解上下文理解上下文是进行文言文翻译的关键。

文言文中的词句常常需要根据上下文进行翻译,单独抽离一个词或短语翻译往往会导致错误或误解。

因此,在翻译时要全面理解上下文,尽量还原原文的意思。

3. 注意动宾关系文言文中的动词与宾语常常需要根据宾语的名称或上文的内容进行适当的翻译。

要注意准确表达动作的主体和客体,避免产生歧义。

4. 避免拘泥于字面翻译文言文与现代汉语有很大的差异,一味拘泥于字面翻译往往难以准确传达原文的含义。

因此,在翻译时要理解原文的背景、语境和用词习惯,进行意译或适当调整词序,使翻译更符合现代汉语的表达方式。

5. 正确处理成语与俗语文言文中充满了各种成语和俗语,这些语言表达常常需要根据上下文进行翻译。

一些熟知的成语可以直接按照现代汉语的表达方式进行翻译,但一些较为生僻的成语则需要进行解释或注释,确保读者理解。

6. 注意文体特点文言文有其独特的文体特点,如虚词使用频繁、动词时态的省略等。

在翻译过程中要注意体现文言文的风格特点,避免过度现代化。

7. 善于使用辅助工具在进行文言文翻译时,可以借助一些辅助工具,如古汉语词典、翻译软件等。

这些工具可以帮助理解生僻词汇、掌握正确的用词和短语,提高翻译的准确性和效率。

8. 不盲目逐字逐句翻译文言文的翻译不应盲目逐字逐句地进行,而应根据上下文和语境进行整体理解和翻译。

有时候需要将一整句或一段落作为一个整体进行翻译,而不是逐字逐句地翻译。

9. 合理运用修辞手法文言文中常常运用各种修辞手法,如比喻、夸张、对仗等。

在翻译过程中要注意保留原文的修辞效果,使译文更具有文学美感。

10. 不断学习和练习文言文翻译是一个需要长期学习和不断练习的过程。

只有通过不断学习古代文献、阅读优秀的翻译作品,并进行实际翻译练习,才能提高自己的文言文翻译水平。

文言文翻译十大方法

文言文翻译十大方法

文言文翻译十大方法古文翻译,特别是文言文翻译,一直是对于许多人来说的一大难题。

在现代汉语和文言文之间,存在着巨大的差异。

为了能够准确的理解和翻译文言文,我们需要采用一些方法和技巧。

以下是文言文翻译的十大方法:一、全面深入的了解原文意义在进行文言文翻译之前,我们必须对原文进行全面的了解,包括语境、意义和背景等。

只有通过这种深入理解,我们才能够对文言文进行合理的解释和翻译。

二、捕捉关键词文言文翻译通常伴随着许多冗长的词汇和繁琐的语句。

为了准确地理解意义,我们需要从中挑选出关键词,并加以分析和解释。

这样能够使我们更准确的翻译文言文。

三、学会借助现代汉语很多时候,我们可能感到文言文和现代汉语之间存在巨大的隔阂。

然而,在翻译时,我们可以借助现代汉语,结合文言文的语法规则,进行适当的转化和调整,使翻译更加顺畅和自然。

四、认识典故和常用词汇文言文翻译需要对典故和常用词汇进行认识,因为这些典故和词汇往往体现着文言文的特点和重要意义。

通过这种方法,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和翻译文言文。

五、结合语境和背景文言文翻译之所以困难,主要是因为文言文语言结构复杂,表达方式独特,需要结合背景和语境,才能进行准确的翻译。

只有通过这种方法,我们才能够完整地呈现文言文的内涵和意义。

六、善于运用词典和工具为了进行更准确和准确的文言文翻译,我们需要学习如何运用词典和其他语言工具,这些工具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文言文的语言结构和主题意义。

七、注意文句的主谓宾结构文言文的语言结构比较复杂,尤其是在主谓宾的结构中。

正确的处理这种结构,可以在文言文翻译中获得巨大的优势。

八、了解动词和副词的用法在文言文中,动词和副词是非常重要的词汇。

了解它们的用法和用途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和翻译文言文。

九、分清文言文的修饰关系文言文的修饰关系非常重要,它可以把几个词元连接成为一个意义巨大的词汇。

了解这种修饰关系是理解文言文的关键。

十、掌握术语和专业知识在进行文言文翻译时,我们还需要学习和掌握一些术语和专业知识,以便能够更好地理解、解释和翻译文言文。

文言文翻译技巧及注释方法

文言文翻译技巧及注释方法

文言文翻译技巧及注释方法一、文言文翻译技巧1.1 留:保留专有名词、国号、年号、人名、地名、官名、职称、器具名称等,不翻译。

1.2 补:补充省略成分,使译文通顺。

1.3 删:删去不重要的虚词,使译文更简洁。

1.4 换:用现代词汇替换文言词汇。

1.5 调:调整句子结构,使其符合现代汉语的表达习惯。

1.6 意:根据上下文意,适当进行意译。

二、文言文注释方法2.1 注音:为文言文中的字词注上现代汉语拼音。

2.2 注解:对文言文中的字词、句子进行解释。

2.3 注释:对文言文中的难点、重点进行解释。

2.4 注译:对文言文进行逐句或逐段的翻译。

2.5 注评:对文言文进行评价、分析。

三、文言文翻译实践步骤3.1 通读全文,了解文章大意。

3.2 逐句或逐段进行直译,确保译文准确无误。

3.3 对译文进行润色,使其符合现代汉语的表达习惯。

3.4 检查译文,确保符合原文意思。

四、文言文翻译注意事项4.1 尊重原文,不添加个人观点。

4.2 遵循翻译技巧,确保译文通顺。

4.3 注意句子结构,使译文符合现代汉语的语法规则。

4.4 保持原文的风格和韵味。

五、文言文注释注意事项5.1 注音准确,不出现错音。

5.2 注解简洁明了,不冗长。

5.3 注释详尽,不遗漏难点、重点。

5.4 注译符合原文意思,不曲解。

六、文言文翻译与注释案例分析6.1 《滕王阁序》:分析文章的主题、结构、修辞手法等。

6.2 《出师表》:分析文章的辞藻、句式、表达技巧等。

6.3 《岳阳楼记》:分析文章的寓意、哲理、描绘手法等。

七、文言文翻译与注释的评价标准7.1 准确性:译文和注释是否准确地传达了原文的意思。

7.2 通顺性:译文是否符合现代汉语的表达习惯,是否通顺流畅。

7.3 完整性:注释是否详尽,是否涵盖了所有的难点、重点。

7.4 合理性:翻译和注释是否符合原文的语境和逻辑。

以上是对文言文翻译技巧及注释方法的知识点总结,希望对您的学习有所帮助。

习题及方法:一、文言文翻译技巧练习1.将《岳阳楼记》中的名句“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翻译成现代汉语。

文言文翻译技巧

文言文翻译技巧

文言文翻译技巧文言文是中国古代的一种文字表达方式,具有独特的韵味和深厚的文化底蕴。

对于学习文言文的学生来说,翻译是一项重要的技能。

本文将介绍一些文言文翻译的技巧,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和翻译文言文。

一、理解句子结构和语法在翻译文言文时,首先要理解句子的结构和语法规则。

文言文常采用主谓宾的句子结构,且句子成分的顺序与现代汉语不完全相同。

掌握了句子的结构和语法规则后,才能准确地理解原文的含义。

二、注意文言文的特殊词汇和用法文言文中存在许多现代汉语中已经不再使用或者用法有所不同的词汇。

在翻译时,需要对这些特殊词汇进行准确理解和恰当运用。

例如,“勿”表示禁止,“谓”表示称呼,“辄”表示经常,“乃”表示开始等。

掌握了这些特殊词汇的含义和用法,才能在翻译过程中做到准确传达原文的意思。

三、注重上下文的理解文言文在表达时常常省略主语或宾语,甚至完全不写。

因此,在翻译时要注重上下文的理解。

通过上下文中的其他信息,可以推断出省略的词语,并确定正确的翻译意思。

同时,上下文还可以帮助读者理解句子的逻辑关系和脉络,从而更好地理解文言文的内涵。

四、保持文言文的特色和韵味文言文具有独特的韵味和表达方式,翻译时要尽可能保持其特色。

可以运用一些文言文风格的词汇、句式和修辞手法,增强文章的文艺性和表现力。

但是,也要注意不要过度使用,以免影响读者的理解。

五、注重直译和意译的结合在翻译文言文时,要注重直译和意译的结合。

有些情况下,可以直接翻译成现代汉语,使读者更容易理解;而有些情况下,需要进行意译,将文言文的表达方式转化为现代汉语的习惯说法。

在直译和意译的结合中,要保持原文的意思和风格,做到准确传达作者的思想和情感。

六、勤加练习和阅读翻译是一项技能,需要不断地练习和积累。

可以选择一些经典的文言文作品进行翻译,通过大量的实践来提高翻译水平。

同时,要多阅读文言文的原著,深入了解其背后的文化和历史背景,以便更好地理解和翻译文言文。

通过以上的技巧,相信读者可以更好地理解和翻译文言文。

古代文言文翻译技巧和方法

古代文言文翻译技巧和方法

古代文言文翻译技巧和方法古代文言文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翻译古代文言文涉及到词汇、语法、句法等多个方面。

以下是一些古代文言文翻译的技巧和方法,供参考:1. 理解上下文:在进行文言文翻译时,首先要对原文进行全面理解,特别是要把握原文的上下文关系,正确把握其中的含义和蕴意。

理解上下文:在进行文言文翻译时,首先要对原文进行全面理解,特别是要把握原文的上下文关系,正确把握其中的含义和蕴意。

2. 注重句式结构:古代文言文常常使用复杂的句式结构,包括平行句、倒装句、状语从句等等。

在翻译过程中,要准确把握句式结构,使翻译后的文句符合规范。

注重句式结构:古代文言文常常使用复杂的句式结构,包括平行句、倒装句、状语从句等等。

在翻译过程中,要准确把握句式结构,使翻译后的文句符合规范。

3. 灵活运用词汇:鉴于古代文言文使用的词汇和现代汉语有所不同,翻译时要注意选择合适的词汇,准确表达原文的意思。

可以参考相关的古代文献和辞典,加深对古代词汇的理解。

灵活运用词汇:鉴于古代文言文使用的词汇和现代汉语有所不同,翻译时要注意选择合适的词汇,准确表达原文的意思。

可以参考相关的古代文献和辞典,加深对古代词汇的理解。

4. 保持文化特色:古代文言文承载着丰富的中华文化,翻译时要尽量保持其独特的风格和特色,尊重原文的文化背景,避免简单机械地翻译。

保持文化特色:古代文言文承载着丰富的中华文化,翻译时要尽量保持其独特的风格和特色,尊重原文的文化背景,避免简单机械地翻译。

5. 注重修辞手法:古代文言文使用丰富的修辞手法,如比喻、夸张、排比等。

在翻译时,要准确理解并恰当运用这些修辞手法,使翻译的文句有一定的文学效果。

注重修辞手法:古代文言文使用丰富的修辞手法,如比喻、夸张、排比等。

在翻译时,要准确理解并恰当运用这些修辞手法,使翻译的文句有一定的文学效果。

6. 反复推敲:翻译古代文言文需要耐心和细致的工作,要对翻译结果进行反复推敲和修改,确保最终的翻译准确无误。

高中文言文翻译6大实用技巧

高中文言文翻译6大实用技巧

高中文言文翻译6大实用技巧文言文翻译满分10分,它历来是学生难啃的骨头,单靠文言知识积累,过程漫长,掌握必要的实用技巧,也是有效的解题方法。

技巧一:偏旁推断法常见偏旁指向:形旁从“刂(刀)、弓、矛、戈、斤(斧)、殳(shū)”者与兵器有关;从“马、牛、羊、豕、犭、鸟、虫”者与动物有关;从“(言)、辶(走)、刂(心)、彳(行)”者与人的行为有关;其它还有:禾--五谷、贝--金钱、皿--器具、纟--丝麻、宀--房舍、求--毛皮、隹(zhuī)--鸟雀、冖--笼罩、歹--死亡、月--肉、页--首、自--鼻、目---眼、尸--身体……【课内实例】1.引壶觞以自酌,眄庭柯以怡颜。

解析:“眄”的含义,根据“目”和“眄”的对象“庭柯”就可知其大致是“看”的意思。

2.农人告余以春及,将有事于西畴。

解析:“畴”的含义可根据“田”字旁能推出“田地”之意。

技巧二:对称结构推断法文言文中的排比句、对偶句、并列结构多,其中位置对称的词语一般词性相同而意义相近或相反,运用这种方法很容易由已知推出未知,由易推出难。

【课内实例】1.忠不必用兮,贤不必以。

解析:句中“用”和“以”位置相同,而“用”的意思又是我们拿得准的,“以”的意思是“任用”2.信而见疑,忠而被谤。

解析:见:被3.奉之弥繁,侵之愈急。

解析:弥:愈,越4.据崤函之固,拥雍州之地。

解析:固:险固的地势5.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

解析:“跬”与“小”对应,从足即推断为小步,半步6.追亡逐北解析:亡,北对应,均为溃败。

常用“败北”,北即败技巧三:语法分析推断法根据汉语语法知识,主语、宾语大多是由名词、代词充当,谓语大多是由形容词、动词充当,定语是由名词、代词充当,状语是由副词充当。

根据词在句中的语法地位来推断它的词性,进而推知它的词义。

【课内实例】1.假舟楫者,非能水也。

解析:“水”受助动词“能”的修饰,并处在谓语的位置,便可推断它是动词“会水”即“游泳”的意思。

文言文翻译技巧

文言文翻译技巧

文言文翻译方法一、字字落实1、保留。

文言文中的专有名词、国号、朝代、年号、人名、物名、地名、职称、器具等,可照录不必翻译。

例:元丰七年六月丁丑(《石钟山记》),句中的词语都不必翻译。

2、增加。

即在单音节词前或后加字,使之成为双音节词或短语。

例:始有远略(《六国论》),译为:起初有长远的谋略。

3、选择。

即选用恰当的词义翻译。

文言文中一词多义的情况常见,因此选用恰当的词义进行翻译,已成文言文翻译的难点。

如:顾念蓄劣物终无所用(《促织》),“顾”是一个多义词,它的义项共有七条:回头看;看;探问;拜访;顾惜、顾念;但、只是;反而、却。

在这个句子中用“只是”最恰当。

4、替换。

有些词,在古书里常用,但在现代汉语里已不用或不常用,或者有些词所表达的意思古今说法不一样,这就要用今天的说法去置换古代的说法。

例:将兵与备并力逆操(《赤壁之战》),“将”换成“率领”,“并”换成“合”,“逆”换成“迎战”。

5、拆分。

有些词在文言文中使用,在现代汉语中也使用,但词义已发生变化,有的扩大缩小了,有的已发生了转移,这时翻译的时候就要使用拆分法。

例:室仅方丈(《项脊轩志》),句中的“方丈”应译为“一丈见方”。

6、删略。

指删去那些只起语法作用而没有实在意义的虚词,或某些表敬称或谦称的词。

例:顷之,炎烟张天(《赤壁之战》),句中的“之”只起补足音节的作用,无实义,应删去。

7、活用。

文言文中有些词语可以活用,应根据句子成份来判断词性,例:天下云集响应,赢粮而景从(《过秦论》),句中的“云”、“响”、“景”都是放在动词前面,但又不是主语,应判断为名词活用为状语,译为“像云一样地”“像回声一样地”“像影子一样地”。

二、适当增译文言文中有较多的省略成分,在翻译时要将原文省略句中省略的成分增补出来,使句意完整,然后再翻译。

例:审视之,短小,黑赤色,顿非前物(《促织》),“顿”是“立刻”、“马上”的意思,在翻译时,应补出“感到”、“觉得”。

前后主语不一致时一定要增译。

文言文翻译技巧和办法

文言文翻译技巧和办法

文言文翻译技巧和办法 Document serial number【KK89K-LLS98YT-SS8CB-SSUT-SST108】文言文翻译技巧和方法一、基本方法:直译和意译文言文翻译的基本方法有直译和意译两种。

所谓直译,是指用现代汉语的词对原文进行逐字逐句地对应翻译,做到实词、虚词尽可能文意相对。

直译的好处是字字落实;其不足之处是有时译句文意难懂,语言也不够通顺。

所谓意译,则是根据语句的意思进行翻译,做到尽量符合原文意思,语句尽可能照顾原文词义。

意译有一定的灵活性,文字可增可减,词语的位置可以变化,句式也可以变化。

意译的好处是文意连贯,译文符合现代语言的表达习惯,比较通顺、流畅、好懂。

其不足之处是有时原文不能字字落实。

这两种翻译方法当以直译为主,意译为辅。

二、具体方法:留、删、补、换、调、变。

“留”:就是保留。

凡是古今意义相同的词,以及古代的人名、地名、物名、官名、国号、年号、度量衡单位等,翻译时可保留不变。

例如:《晏子使楚》中的“楚王”、“晏婴”、“晏子”等不用翻译。

“删”,就是删除。

删掉无须译出的文言虚词。

例如:“寡人反取病焉”的“焉”是语气助词,可不译,本句的意思就是“我反而自讨没趣。

”(《晏子使楚》)又如:“子猷、子敬俱病笃,而子敬先亡”中的“而”是连词,可不译,整句意思是“子猷与子敬都病重,子敬先死去。

”“补”,就是增补。

(1)变单音词为双音词,如《桃花源记》中“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妻子”一词是“妻子、儿女”的意思;(2)补出省略句中的省略成分,如《人琴俱亡》中“语时了不悲”,翻译为:(子猷)说话时候完全不悲伤。

“换”,就是替换。

用现代词汇替换古代词汇。

如把“吾、余、予”等换成“我”,把“尔、汝”等换成“你”。

“调”就是调整。

把古汉语倒装句调整为现代汉语句式。

例如《人琴俱亡》中“何以都不闻消息”,“何以”是“以何”的倒装,宾语前置句,意思是“为什么”。

“变”,就是变通。

在忠实于原文的基础上,活译有关文字。

文言文翻译技巧

文言文翻译技巧

文言文翻译技巧文言文是中国古代的一种文字表达形式,具有自己独特的语法、词汇和句式。

翻译文言文需要一定的技巧和理解力,下面将介绍一些翻译文言文的技巧,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和翻译这一古老的文字形式。

一、理解句式结构文言文的句式和现代汉语有一定区别,需要注意其特点。

文言文的句首通常是主语,谓语动词放在谓语末尾,修饰成分置于谓语动词之前。

例如,“夫子之言官闻则行之”,其中“夫子之言”是主语,“官闻则行之”是谓语。

理解这种句式结构有助于准确理解和翻译文言文。

二、注意虚实相间文言文中常常使用虚实相间、意境丰富的表达方式。

这种表达方式通过借景、比喻等手法,将对象的形象化和抽象化相结合,给人以美的感受。

在翻译时应尽量保留这种虚实相间的意境,使翻译的文言文更贴切、更富有韵味。

三、注重上下文文言文的表达方式往往较为简洁,需要依靠上下文来理解完整的意思。

在翻译时要注意综合上下文,在保持原文风格的基础上,合理填补上下文缺失的信息,从而准确传达原文的意思。

四、善用译注在翻译文言文时,有时难以直译或难以用现代汉语表达,这时可以借助译注来帮助读者理解原文的意思。

译注可以是对某个词语或表达方式的解释,也可以是对整段文句的注解。

善用译注有助于读者对文言文的准确理解。

五、准确把握词义文言文中的词义通常与现代汉语有所差异,需要根据上下文准确把握词义。

有时候一个词在文言文中有多种含义,需要根据上下文及作者的用词习惯来理解原文,并灵活运用不同的翻译方式。

六、重视修辞效果文言文常常使用一些修辞手法来增强表达效果,如夸张、反复、排比等。

在翻译时要注重保留这些修辞效果,使翻译的文言文具有较好的表达效果和感染力。

七、注重平衡翻译文言文时需注意平衡原文与译文之间的关系,既要保持原文的风格和特色,又要使译文通顺、易读。

在翻译的过程中,需要不断调整和优化,力求达到这种平衡。

总结起来,翻译文言文需要理解其句式结构、虚实相间的修辞手法,注重上下文的综合理解和准确把握词义。

(完整版)文言文的翻译技巧

(完整版)文言文的翻译技巧

文言文翻译技巧:1、原则:文言文翻译要求准确达意,必须遵循以直“译为主,意译为辅”的原则,词语在句子中的意思,不可以随意地更换。

省略现象应该作补充,特殊句式的翻译也要按照现代汉语的语法规范加以调整,力求通顺。

2、标准:信、达、雅。

信:要求准确表达原文意思,不增、不漏、不歪曲。

达:要求明白通顺,没有语病。

雅:要求遣词造句比较讲究,文笔优美富有表现力。

3、方法:增、删、调、留、换。

增:增加内容,保持句子顺畅。

删:去掉多余、累赘的成分,使句子简洁。

调:在遇到特殊句式时,需要把句子中的某些语法成分调整位置,更好地符合现代汉语的语法规范。

留:对于人名、地名、时间名词以及专有名词,一般保留原词。

换:某些内容损及到整个句子的“雅”时,调换其中冲突的内容。

[例]用现代汉语说出下面句子的意思。

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解析:在翻译这个句子的时候,要注意到“物喜”“己悲”的意思,需要添加一些成分,还要注意“以”字的意思。

答案应为“不因为外物的好坏或自己的得失而或喜或悲。

”加字法:古文一般都是单字词,用加字法改成双字词。

如:名余曰正则兮,父亲把我的名取为正则其中“名余”加字为把我的名字取为改字法:古文中有古今异议词如上面例句的“余”在现代汉语中是“我”改变顺序法:注意改变倒装句语序重要一点就是多练,练多了自己也会总结出方法,改写得更加得心应手一、录“录”,就是把文言文句子中不必翻译的词抄录下来。

文言文中不必翻译的词大体分两类:一类是特殊名词,如:人名、地名、官名、年号、日期等;一类是与现代汉语意思相同不必翻译的词,如:山、石、高、远等。

例句①:元“丰中,庆州界生子方虫,方为秋田之害。

”( 《梦溪笔谈》) 句中元“丰”是年号,“庆州”是地名,“子方虫”是害虫名,“秋田”与现代语意思相同,均不必翻译,抄录即可。

二、释“释”,就是把需要翻译的词加以解释。

文言文翻译技巧

文言文翻译技巧

文言文翻译技巧文言文作为古代汉语的一种文体,具有丰富的文化内涵和独特的表达方式。

在翻译文言文的过程中,我们需要掌握一些技巧,以准确传达原文的意思。

本文将介绍一些文言文翻译的技巧,希望能对读者有所帮助。

一、理解句子结构和词语含义文言文的句子结构通常较为复杂,需要仔细分析句子成分之间的关系,理解句子的语法结构和意义。

在翻译过程中,可以先逐字逐句地理解原文,然后再整体把握句子的逻辑关系,把句子分解为独立的词语和短语进行翻译,最后再组合成通顺的句子。

二、注重上下文的理解文言文常常需要结合上下文才能正确理解词义和句子的含义。

在翻译时,应该尽量找到上下文的线索,理解文中所表达的逻辑关系和情感色彩,以便准确翻译句子。

三、注意遣词造句的准确性文言文的遣词造句与现代汉语有所不同,使用的词汇和表达方式也较为复杂。

在翻译时,需要选择与原文一致的词汇和表达方式,以保持原文的风格和韵味。

同时,还要注意句子的通顺和语言的连贯性,使译文符合现代汉语的表达习惯。

四、注意字词的变通运用有时候,为了在翻译中准确传达原文的意思,我们需要对一些字词进行变通运用。

例如,有些字词在现代汉语中已经不常用,可以采用近义词或者解释性语言来替代。

这样可以使译文更加贴近现代汉语的表达方式,同时又能准确传达原文的意思。

五、注意修辞手法的运用文言文中常常运用修辞手法来增强表达的效果,例如夸张、比喻、排比等。

在翻译过程中,应该准确理解修辞手法的含义和目的,并合理运用在译文中,以保持原文的修辞效果和意境。

六、注重文化内涵的传达作为中国古代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文言文常常融入了各种文化内涵和思想观念。

在翻译时,应该注重传达这些文化内涵,使译文能够让读者理解并体会到原文的深意。

总而言之,文言文翻译需要我们对古汉语的语法、词汇和文化有一定的了解,同时还需要具备灵活的思维和翻译技巧。

通过不断的学习和实践,我们可以逐渐提高自己的文言文翻译能力,更好地传承和弘扬中华文化。

各种文言文最常用的翻译方法整理

各种文言文最常用的翻译方法整理

各种文言文最常用的翻译方法整理文言文是中国古代的文字体系,是中国文学史上最重要的一种文体,也是中国语言文字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现代翻译工作中,对文言文的翻译是一个重要课题。

本文将对各种文言文最常用的翻译方法进行整理,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和应用文言文翻译技巧。

一、直译法直译法是最为常见的文言文翻译方法之一,即将文言文句子逐字逐句地翻译成现代汉语,保持原文句式和语气的翻译方式。

例如:“斯是陋室,惟吾德馨”直译为“这是一个简陋的房间,只有我的品德能沁人心脾”。

这种方法保留了文言文原文的严谨和雅致,但有时会导致翻译文言文的句子表达晦涩难懂。

二、意译法意译法是在尊重原文意思的基础上,用现代汉语表达出原文的含义和意境。

例如:“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意译为“如何能低下头颅谄媚权贵,使我无法展露快乐笑容”。

这种方法能更好地传达文言文的含义和情感,使翻译更加通顺流畅。

三、释译法释译法是将文言文原文中不易理解或有歧义的部分推敲至原意,并用现代汉语表达出来。

例如:“飒飒寒风浃浃,携裘与食”释译为“呼啸的寒风刺骨,携带着毛皮和食物”。

这种方法在保留原文意思的同时,能更好地解释和阐释文言文的含义,使读者更容易理解。

四、增译法增译法是在原文的基础上增加一些必要的补充和解释,以便读者更好地理解原文意思。

例如:“明日隔帘翠幕低,祗云带里放舟归”增译为“第二天逢帘翠幕低垂,只见小船在云带中放归”。

这种方法能通过增加一些必要的解释和补充信息,使文言文的翻译更加全面和清晰。

五、借译法借译法是将文言文中意义相近的词语或表达方式,借用现代汉语中常用的词语或表达方式进行翻译。

例如:“翩翩吊儿郎当,于嗟足声”。

借译为“轻轻飘飘地荡漾,唉声叹气”。

这种方法通过借用现代汉语中常见的词语和表达方式,使翻译更加贴近现代汉语的表达习惯和词汇使用。

综上所述,各种文言文最常用的翻译方法包括直译法、意译法、释译法、增译法和借译法。

在翻译文言文时,应根据原文的含义和情感,选用合适的翻译方法,以使译文更加通顺流畅、准确贴切。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文言文翻译技巧一、考点解析。

1、考查题型。

主观翻译题,两小题,赋分10分。

2、得分点设置。

一词多义(多义实词、易误解其意义和用法的虚词)、通假字、古今异义、词类活用、特殊句式(判断句、被动句、倒装句、省略句、固定句式)、语气揣摩(陈述、疑问、反问、感叹、揣测、祈使等)。

提示大家回忆什么样的句子会作为翻译题的题目:关键词语(一词多义(多义实词、易误解其意义和用法的虚词)、通假字、古今异义、词类活用)、关键句式(判断句、被动句、倒装句、省略句、固定句式)。

二、常见翻译误区。

指出下列句子翻译错误地方及原因。

(1)屡有训词,见诸葛亮论两汉所以兴衰,有戒,垂法万世。

译:多次有教导的话,看到诸葛亮谈论两汉所以兴衰,有告诫,流传示范万世。

(2)从禽窦泰,复弘农,破沙苑,除卫大将军、兼大都督。

译:(豆卢宁)跟随(宇文泰)擒拿窦泰,又弘扬农业,攻克沙苑,任命他为卫大将军,兼任大都督。

(3)足下勤奉养,乐朝夕,惟恬安无事是望也。

译:您殷勤的奉养父母,从早到晚都很快乐,只有恬静安适是希望呀。

三、翻译的基本原则。

1、翻译标准:信、达、雅。

信:准确。

准确表达原文意思,不歪曲、不遗漏、不增译。

达:通顺。

畅达,明白晓畅,符合现代汉语的表达要求和习惯,没有语病。

雅:文采。

要求译文语句规范、得体、生动、优美。

2、翻译原则:字字落实,直译为主,意译为辅。

字字落实:一一对应。

直译为主:要求译文与原文保持对应关系,重要词语要落实,尽力保持原文遣词造句的特点和表达方式,力求语言风格也一样。

意译为辅:万不得已,采用直译实在翻译不通的时候,可以在忠于原意的基础上,灵活翻译语句。

四、文言文翻译方法。

一、加。

即加字法。

(一)单音节变双音节。

在单音节词前或之后加字,使之成为双音节词或短语。

(1)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

(《伶官传序》)译文:忧虑辛劳可以振兴国家,安逸享乐可以使自身灭亡。

(2)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

译:老师,是用来传授道理教授学业解答疑惑的人。

(二)古今异义词,通常需要逐字对应翻译。

(注意翻译误区:以今义代古义。

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如:(1)思厥先祖父,暴霜露,斩荆棘,以有尺寸之地。

(《六国论》)(2)江东虽小,地方千里(《项羽之死》)(3)宣言曰:“我见相如,必辱之。

”(《廉颇蔺相如列传》)(4)今以实校之,彼所将中国人,不过十五六万,且久已疲。

(《赤壁之战》译:(1)“祖父”,今义指父亲的父亲,古义指祖辈和父辈。

译文:想起他们逝去的祖辈和父辈,冒着风霜雨露,斩断荆棘,才有了这一点点土地。

(2)“地方”今义指地区、空间的一部分、民间。

古义指“土地方圆”译文:江东虽然小,但是也土地方圆千里(3)“宣言”,今义是表示政见的公告或声明;古义指公开扬言。

译文:(廉颇)公开扬言说:“我看到蔺相如,一定要羞辱他。

”(三)数词后面增加量词。

如:(1)轩凡四遭火,得不焚,殆有神护。

译:项脊轩总共四次遭到火灾,能够不焚毁,大概有神灵保护的原因。

二、减。

即删字法。

(一)有些词语只有语法作用而没有实在意义,如一些语气词、发语词、助词中没有实在意义的词,无法译出,可删去不译。

如:(1)夫人之相与,俯仰一世。

译:人们生活在一起,很快就度过了一生。

(2)师道之不传也久矣。

译:从师学习的风尚已经很久不存在了。

(之:消独;也:句中表停顿,语气词,无义。

)(错误:从师学习的风尚也已经很久不存在了)(3)欲勿予,即患秦兵之来。

译:如果不给秦国和氏璧,则担心秦国攻打过来。

(消独)(错误:就担心秦国军队的到来)(二)此外,对于“偏义复词”,就是一个词由两个意义相近、相对或相反的语素构成,其中一个语素表示意义,另一个语素不表示意义,只作陪衬。

翻译时,要将“陪衬意”去掉。

如:(1)昼夜勤作息,伶俜萦苦辛。

(《孔雀东南飞》)“作息”只有“作”的意思;译:我日日夜夜辛勤工作,孤孤单单,被辛劳缠绕。

(2)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

(《鸿门宴》)“出入”在课文中只有“入”的意思;译:防备其他盗贼进入和意外事故发生。

(3)时因坐舆道远腹饿,即在病者榻前进食。

见病者以手擘目,观其饮啖;盖目眶尽肿,不可开合也。

(《太平崔默庵医多神验》)(于齐国之土,吾必以仲子为巨擘)(4)但欲求死,不复顾利害。

(《指南录后序》)参考答案:“开合”只有“开”的意思。

译:当时因为坐轿远道而来腹中饥饿,便在病人的床前吃饭。

看到病人用手掰开眼皮,看着自己吃喝,因为眼眶完全浮肿,不能睁开。

(4)“利害”只有“害”的意思;译:只想求死,不再考虑个人的损失。

三、乘。

(一)古汉语中,如果两数并举,那么就以其乘积表数了。

如“三五之夜,明月半墙。

”(《项脊轩志》)“三五”之积为十五,“三五之夜”指阴历每月十五的圆月之夜晚。

如:中州盛日,闺门多暇,记得偏重三五。

李清照《永遇乐·落日熔金》记得汴京繁盛的岁月,闺中有许多闲暇,特别看重这正月十五。

同样,“年方二八”,“二八”即(十六)花季年龄。

(二)古汉语中,倍数表达一般是在基数词后加“倍”字,(较秦之所得,与战胜而得者,其实亦百倍)(有时也可以省略倍字)如果是一倍则单用“倍”表示,“一”省略。

如“故用兵之法,十则围之,五则攻之,倍则分之,敌则能战之,少则能逃之,不若则能避之。

”(《孙子。

谋攻》)其中,“十”“五”后省“倍”字:“倍”,表示“一倍”。

译文:所以用兵的原则,有十倍于敌的兵力就包围敌人,有五倍于敌的兵力就进攻敌人,有一倍于敌的兵力就要设法分散敌人,有与敌相等的兵力要设法和敌人交战,兵力比敌人少就要退却,实力不如敌人就要避免决战。

四、除。

古汉语分数表达形式,绝大多数出现在表比较的语境中,结合语境来概括,有如下几种类型。

(一)完型式。

如“秦地,天下三分之一。

”(《汉书。

地理志》)“三分之一”的分数形式,从古代延续至今,已保留下来了。

(二)简略式。

如“盖予所至,比好游者尚不能十一。

”(《游褒禅山记》)“十”为分母,“一”为分子,“十一”即十分之一。

(三)嵌入式。

(1)分母+“分”+“之”+分子。

如“方今大王之众不能十分吴楚之一。

”(《史记·淮南衡山王列传》)“不能‘十分’吴楚‘之一’”即不足吴楚的十分之一。

(2)分母+名词+“之”+分子。

如“大都不过三国之一”(《左传。

隐公元年》)“三国之一”,即国都的三分之一。

(3)分母+“之”+分子。

如“然民遭水旱疾疫而不幸者不过十之一二矣。

”(《治平篇》)“十之一二”,即“十分之一”至“十分之二”。

五、留。

(一)古代汉语中的各类专有名词,人名、地名、朝代、官名、年号、度量衡单位和数量词等不必翻译,直接保留,只有不译不明白时才翻译出来。

(1)淳于髡一日而见七人于宣王。

(《战国策·齐策》)(人名)(2)战于长勺。

(《左传曹刿论战》)(地名)(3)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

(《江南春绝句》)(朝代)(4)侍中、尚书、长史、参军,此悉贞良死节之臣,愿陛下亲之信之。

(《出师表》)(官名)(5)二世元年七月,发闾左适戍渔阳九百人。

(《陈涉起义》)(年号。

秦朝的第二代皇帝胡亥)(6)是岁谷一斛五十余万钱。

(《三国志。

魏书﹒武帝传》(量具名)(二)古今词义相同的词也可以保留。

如:而足下之才能乃可以显白而不污。

译文:这样您的才能就自然显露出而不致辱没。

(三)保留原句与现代汉语一致的结构形式,不随意变换词序。

六、换。

在语言的演变过程中,有些词随着事物的变化而变化,有些随着旧事物的变化而变化、旧概念的消失而消失。

有的可以按照一定语言习惯而灵活运用,即在特定的语境中,改变它的词性,临时活用一下。

翻译文言文时,对此要恰当选用现代汉语的词汇将它们替换。

主要注意以下几种。

(一)通假字。

它作为一种特殊的文言现象,是古人在书写中用同音代替的办法写成的别字。

翻译时,要先找出本字与现代汉语构成的通假。

(1)为长者折枝,语人曰:“我不能。

”(《齐桓晋文之事》)(“枝”通“肢”,肢体)(2)卒然问曰:“天下恶乎定?”(《孟子见梁襄王》)(“卒”通“猝”,卒然,突然)(3)蚤起,施从良人之所从,遍国中无与立谈者。

(《孟子﹒齐人有一妻一妾》)(“蚤”通“早”:“施”通“迤”,逶迤斜行。

文中指暗中跟踪)(二)名称说法改变。

如:(1)负箧曳屣,行深山巨谷中。

(《送东阳马生序》)(箧,箱子,指书箱;屣,鞋子)(2)迨诸父异爨,内外多置小门。

(《项脊轩志》)(爨,灶)(三)词类活用。

(1)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

(《荀子。

劝学》)(水,游水。

名词活用为动词)(2)殚其地之出,竭其庐之入。

(《捕蛇者说》)(出,出产的;入,收入的。

动词活用为名词)(3)斫其正,养其旁条。

(《病梅官记》)(正,正枝,或主干。

形容词活用为名词)(4)六王毕,四海一。

(《阿房宫赋》)(一,统一。

数词活用为动词)(四)古今异义词。

有些词语的意思古今意义不相同,翻译时将今义换成成古义。

(1)且陛下春秋高,法令亡常,大臣亡罪夷灭者数十家。

(2)秦王大喜,传以示美人及左右。

(五)古人为了避粗俗、避忌讳、图吉利或者出于外交的需要,不直言其事,说法比较委婉,翻译时要换一种说法。

(1)一旦山陵崩,长安君何以自托于赵。

(山陵崩:指尊贵人物的死)(2)季氏将有事于颛臾。

(六)敬辞、谦辞,要换一种说法。

如:足下:您。

七、移。

文言里有几种语序,和现代汉语里的相应句式的语序如果有所不同时,翻译中要将文言语序移位。

(一)主谓倒装。

如:(1)甚矣,汝之不惠。

(《愚公移山》)译文:你太不聪明了。

(2)称心快意,几家能彀?(《与妻书》)译文:有几家能够称心快意地过日子呢?(二)宾语前置。

(1)问代词作宾语前置。

如:A.微斯人,吾谁与归?(《岳阳楼记》)译文:没有这种人,我同谁志同道合呢?B.大王来何操?译文:大王来带着什么(东西)?(2)否定句代词宾语前置。

如:A.古之人不余欺也。

(《石钟山记》)译文:古时的人没有欺我。

B.莫我肯顾。

《诗经。

硕鼠》)译文:没有人肯照顾我。

(3)用助词“之” 、“是”等置于前置的宾语和谓语之间。

如:A.何功之有哉?(《信陵君窃符救赵》)译文:有什么功效呢?B.求,无乃尔是过与?(《季氏将伐颛臾》)译文:冉求,这难道不应该责怪你吗?(4)介词“以”的宾语前置。

如:A.国胡以相恤?(《论积贮疏》)译文:国家用什么来救济(百姓)呢?B.是以见放。

(《屈原列传》)译文:因为这个被放逐。

(三)定语后置。

如:(1)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

(《岳阳楼记》)(明确:“高”修饰“庙堂”,即“高庙堂”:“远” 修饰“江湖”,即“远江湖”。

)(2)石之铿然有声者,所以皆是也。

(《石钟山记》)(明确:“铿然有声”为定语,修饰中心语“石”)(四)介宾短语状语后置。

如:(1)天下可运于掌。

(《齐桓晋文之事》)(明确:“于掌”是“运”的状语)(2)形似酒尊,饰以篆文山龟鸟兽之形。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