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级下册语文教案3.白杨∣人教新课标
五年级下册语文教案-3白杨人教新课标
《白杨》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会写田字格里的两个生字,领悟“茫茫、戈壁、浑黄一体、清晰、高大挺秀、分辩、沉思、新疆”等词语。
2、认识白杨的特点,读懂含义深刻的句子,提高阅读、思考和理解文章内涵的能力。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学习借物喻人的写作方法。
4、初步培养学生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以及献身祖国建设的崇高理想。
教学重难点:了解白杨树有哪些特点;体会爸爸借白杨树表白自己心愿的句子;领悟文章借物喻人的表达方法。
课前准备:《小白杨》MTV,白杨课件.ppt.ppt教学过程:课前交流:(之前:板书课题)年级班的同学们,大家好!真是有礼貌的孩子!今天这么多老师来听课,大家紧张吗?心理素质真高,一看就是经过大场的人!是吗?(大拇指。
)(大家很谦虚!)上课前放松一下,先来听首好听的歌,小白杨阎维文.mp3。
会唱的可以一起唱。
听后小结:哎呀,看同学们听得还意犹未尽。
这首歌叫什么名字?(小白杨)这是一首军旅歌,一曲小白杨倾倒了多少军人的心,一颗小白杨吸引了多少人关注的目光。
白杨树是西北极普通的一种树,为什么这么多诗人、作家,写诗去歌唱白杨,写文章去赞美白杨呢?今天,我们就一同走进白杨。
(设计意图:“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为了激发学生的求知欲,让学生充满兴趣地学习,从而利用MTV积极调动学生的视觉,听觉。
)上课!同学们好!一、导入新课(2分钟)1、齐读课题。
再来一遍!2、读了课题,你有什么问题吗?3、梳理归纳:①白杨生长在什么地方? ---是呀,这是生长在哪儿的白杨呢?②白杨有什么特点呢?③课文为什么以白杨为题目呢?(对呀,以白杨为题目有什么特殊的用意吗?难道课文仅仅是在写白杨吗?还写了谁呢?)(议价:你的问题真有深度,一看就是有内涵的孩子!)(板书:哪儿?特点?为什么?)(设计意图: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而教师则要做个好舵手,围绕目标,指导学生提出疑问,让学生真正在语文实践中提高语文能力。
为以下教学作铺垫)过渡:今天,我们就带着这些问题来走进课文。
(人教新课标)语文五年级下册《3白杨》教案
(人教新课标)语文五年级下册《3白杨》教案第二课时一.过渡导语,承上启下1.上节课,我们了解了白杨的特点,令我们对这平凡的树,油然而生一股敬意,来,齐读爸爸的话。
2.爸爸只是向孩子们介绍白杨树吗?(不是的,他也在表白自己的心愿。
)爸爸的心,孩子们此时明白吗?二。
阅读链接,解答疑问1.师生合读第14、15段。
理清孩子们知道些什么,不知道什么。
2.孩子们不知道这些问题,你们知道吗?这篇文章于1963年发表,离现在整整45年了。
让我们读读同一时代艾青的诗,说不定你就明白这些问题了。
(1)自由朗读《帐篷》,读后思考问题。
(2)围绕“爸爸妈妈为什么要到新疆工作?”“新疆是个怎样的地方”进行汇报,随机学习诗歌。
交流一:到新疆工作是为了建设边疆。
随机朗读第四节。
补充时代背景:50年代,毛主席号召广大的知识青年服从祖国的需要,参加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屯垦戍边。
交流二:新疆是个荒凉的地方。
扣住“帐篷是流动的家”“荒原”“野地”等词。
朗读1、2两节。
交流三:环境的恶劣,工作的艰苦有没有吓退建设者们?抓住“爱”体会建设者们无私的奉献精神。
感情朗读4、5两节。
(3)小组合作朗读诗歌三.理解心愿,领会思想1.再读爸爸的话。
2.讨论:现在你们知道爸爸借白杨表白着自己怎样的心思了吗?(不畏艰辛,扎根边疆,建设边疆,奉献自己)3.爸爸的心不止这些,还有什么呢?读16自然段。
重点理解:“在高大的白杨树身边,几棵小白杨正迎正风沙成长起来。
”引导:“小白杨”在文中指谁?体会“迎着风沙成长”的含义。
你读懂爸爸的心愿了吗?(希望孩子们长大后像他一样扎根边疆,建设边疆。
)4.感情朗读第16自然段5.老师小结:现在我们真正理解了爸爸的心,爸爸的心是一份沉甸甸的心思,当他向孩子们深情介绍白杨的时候,实际上他是在勉励自己要像白杨树一样不畏艰难,扎根边疆;爸爸的心还是一个殷切的心愿,那就是——(希望孩子们长大后也能像他一样,扎根边疆,建设边疆,奉献自己)四。
(人教新课标版)语文五年级下册第3课白杨优秀教学案例
在总结归纳环节,我会邀请各小组代表分享他们的讨论成果,总结白杨树所代表的优秀品质和象征意义。然后,我会进行点评,强调学生在讨论过程中的优点,指出不足之处,并给出改进建议。最后,我会对本节课的重点知识进行梳理,帮助学生巩固所学内容。
(五)作业小结
为了让学生更好地消化和吸收所学知识,我会布置以下作业:
二、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 让学生掌握课文中涉及的生字、词语,并能正确书写和运用,如:“挺拔、矫健、傲立、风华”等。
2. 引导学生理解课文内容,了解白杨树的生长环境、外形特征及其在我国传统文化中的象征意义。
3. 培养学生通过阅读、分析、总结等方式,提炼课文主旨和关键信息的能力。
4. 提高学生的口头表达和书面表达能力,能够运用课文中的优美句子和修辞手法进行创作。
(二)问题导向
在教学过程中,我将运用问题导向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课文内涵。设计一系列具有启发性和思考性的问题,如:“课文中的白杨树具有哪些优秀品质?”“白杨树在我国传统文化中有什么象征意义?”“作者是如何通过描绘白杨树来表达自己的情感的?”等问题,激发学生的思维,提高他们的分析、概括和表达能力。
(三)小组合作
(二)讲授新知
在讲授新知环节,我将带领学生深入剖析课文。首先,让学生自读课文,感知课文内容。然后,我会逐段讲解课文,引导学生学习生字、词语,并分析课文中的修辞手法和句子结构。在这个过程中,重点讲解白杨树的外形特征、生长环境以及所象征的优秀品质,让学生从字里行间感受作者对白杨树的赞美之情。
(三)学生小组讨论
(二)过程与方法
1. 通过启发式教学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课文内容,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2. 运用情境教学法,创设生动、形象的教学情境,让学生身临其境地感受白杨树的精神风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人教版新课标五年级下册语文《白杨》教案三篇
人教版新课标五年级下册语文《白杨》教案三篇教学目标:1、理解文章思想感情,学习象征手法;2、感受中华儿女朴质、坚强、力求上进的精神和意志。
教学重点:理解课文中记叙、描写与抒情的关系。
教学难点:象征手法的理解。
教学过程:一、课前预习1、理解白杨:看一看白杨树,查一查白杨树的相关资料。
2、了解作者:查找茅盾介绍和《白杨礼赞》的写作背景。
二、导入新课1、树是大自然中一道美丽的风景,我们欣赏过“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的柳的风韵,我们瞻仰过”大雪压青松,青松挺且直”的松的雄姿,我们也遥望过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的梅的倩影。
这节课我们将走近白杨树的生命。
白杨树是极易见的一种树,房前、屋后、河畔,公路旁都有它的身影。
(多媒体再现白杨画卷,配以舒缓的背景音乐)。
这些画面给你什么样的感受?优美、宁静……但是这节课,我们却要随着茅盾的笔回到抗日战争的年代,到西北高原去走一走,看看那儿生长的白杨树是一种什么样的英姿。
(多媒体播放西北高原的视频,配以苍劲、粗犷的锁呐《黄土情》)。
2、检查预习学生之间交流作者资料,教师加以补充、提炼,多媒体出示茅盾的照片,简介及写作背景介绍。
三、解读文本1、听课文朗读,感知文章内容。
(1)有人把散文《白杨礼赞》比作是一幅浓墨重彩的油画,那么,听读中你的脑海中浮现了哪些画面?高原风景图白杨特写图物人联想图(2)你是否感受到了属于黄土地属于白杨树的另一种类?那是一种怎样的树?用“白杨树是的树”的句式表达。
如“白杨树是力争上游的树”“白杨树是质朴、坚强的树”“白杨树是倔强挺立的树”……2、朗读课文,理清思路(1)学生自由朗读,教师给予朗读指导,(即:把握基调,读出感受,读准节奏)(2)学生配乐朗读,其它同学就三个方面给予评价。
(3)在同学们的朗读中,我们又一次感受到了作者的赞美之情,作者从哪几个方面赞美白杨树的不平凡?生长环境外部形象内在气质3、寻读课文,品味美点语言犹如文章的衣服,一篇好的文章离不开精彩的语言,你认为文中哪些词语、句子用得最帖切、生动、富于表现力。
【人教新课标五年级下册《白杨》教案】 五年级下册第三课白杨
【人教新课标五年级下册《白杨》教案】五年级下册第三课白杨教学目标:1.使学生了解课文借爸爸向子女介绍白杨的特点,歌颂了边疆建设者服从祖国需要,扎根边疆、建设边疆的远大志向和奉献精神。
教导学生学习边疆建设者无私奉献的精神。
2.通过理解重点词语与句子,体会课文所要表达的中心思想。
3.学会本课生字、新词。
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背诵课文。
通过理解重点词语和句子,体会边疆建设者的无私奉献的精神。
教学难点:理解课文最后一段:爸爸看见几棵小白杨迎着风沙成长起来,嘴角浮起微笑,实际上是为建设边疆后继有人而感到欣慰。
教学时间:2课时。
教学准备:生字卡片、投影仪、胶片。
教学过程:一、课前谈话,引入课文。
当代著名作家茅盾曾写过一篇非常著名的散文《白杨礼赞》,文中赞美了白杨力争上游的品格,并借白杨歌颂了有着白杨一样品格的北方人民。
今天,我们来学习另一位当代作家袁鹰的文章《白杨》。
(板书课题)。
大家打开书预习内容,看插图,认识白杨树。
二、范读课文,初步了解课文主要内容。
三、学生自学课文。
1.借助字典学会本课生字、新词。
2.通读课文:①联系课文中语句,想想大戈壁是什么样子的;②把爸爸向孩子们介绍白杨的话划下来,想想这些话的意思。
四、检查自学情况。
1.出示生字卡片,学生认读。
清晰介绍新疆注意:读准字音,记清字形,结合课文理解词义。
字音易错的:清晰;字形易错的:新疆。
疆字不要丢土,与僵区别。
2.读课后题4读读写写中的词语,并对词义加以理解。
3.指名朗读课文,纠正读音,标点自然段。
4.默读课文,回答思考题。
①把书上内容与自己已有知识相结合,说说大戈壁是什么样子的?②读一读你刚才所画的爸爸向孩子们介绍白杨的话,想想其中的含义。
五、练习读熟课文,朗读课文。
六、布置作业。
1.抄写词语;2.朗读全文并练习背诵。
第二课时一、课前谈话,引发兴趣。
茅盾的《白杨礼赞》赞美了白杨力争上游的品格和具有白杨一样品格的北方人民,那么袁鹰的《白杨》要歌颂白杨的什么品格呢?下面我们就学习《白杨》这篇文章,(板书课题:白杨)二、指名朗读全文。
小学语文《白杨》教学设计4篇
小学语文《白杨》教学设计4篇小学语文《白杨》教学设计1一、教学目标1、抓住重点语句,联系上下文体会白杨的特点和爸爸的心愿2、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背诵爸爸介绍白杨树的那段话。
3、初步培养学生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以及现身祖国建设的崇高理想。
二、教材分析《白杨》是人教课标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的课文,这是一篇精读课文。
__由树及人,从孩子关于白杨的争论开始,引出了爸爸对白杨特点的介绍,然后写爸爸借白杨表明了自己扎根边疆的志向,并希望孩子也能够成为边疆建设者的心愿。
结合本单元“走进西部”的主题,本篇课文,一是要激发学生对献身于西部的建设者的崇敬之情,学习他们的无私奉献精神。
二是要培养学生联系上下文体会优美语言的表达效果和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进一步提高能力。
三、教学方法本课的教学以遵循三个原则为指导思想来设计教法、学法和教学程序。
一是以“三为主”原则。
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以语言文字为主线;二是直观性原则。
充分利用直观形象,创设情景,激发兴趣。
三是文道统一原则。
在学习课文时,教育学生学习边疆者的远大志向和奉献精神,增强其爱国主义情感。
在这样的前提下,本课的教法我主要运用诱思探究法和引疑推导法。
从整体着眼,以疑为主线,读思结合,使学生始终处于积极思考的学习状态。
采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让学生在实践中探究新知,培养创新能力。
本节课中,教法学法体现了以下特点:(一)、情景教学法。
采用各种办法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二)、朗读品悟法。
让学生通过有感情地朗读和研读理解课文的内容。
(三)、合作交流法。
在教学活动中,通过教师的组织引导,帮助学生们在自主学习基础上合作、交流,完成本课学习目标。
四、教学过程一、创设情景,激情导入。
师:今天我么一起学习袁鹰的散文佳作《白杨》,我们先看一段视频,视频看完之后,谁能最先举手回答老师的问题,谁就会被老师聘请为本节课的“教学小助手”。
同学们有没有信心?播放视频《小白杨》师:听过这首歌吗?谁知道这首歌的名字?生:《小白杨》师:这首歌是歌唱谁的?生:边防战士师:你们是怎么知道的?生:?通过画面(观察很认真)通过歌词(很会学习)请两位做小助手,让小助手到台前宣读他的任务。
五年级下册语文教案3白杨_人教新课标
五年级下册语文教案3白杨_人教新课标【教学目标】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爸爸介绍白杨的那段话。
2、抓住重点词语,联系上下文,体会白杨的特点和爸爸的心愿。
3、体会借物喻人的写作特点。
【教学重点】通过白杨树的外在特点感悟其内在品质。
【教学难点】1.体会文章的写法,感悟白杨树的某些特点与人的某些品质之间的相同相似之处。
2.体会父亲扎根边疆、建设边疆的情怀。
【教学预备】1.课前要求同学们搜集有关边疆建设者的资料:如屯垦戍边的生产建设兵团战士、支边人员以及参加边疆建设的其他人员等等。
2.教师为同学们预备一些相关的资料、图片。
【教学过程】一.走进国学提高素养1、大屏幕展现内容。
(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
)2、师范读,并让学生配乐朗读。
3、背诵。
师过渡:我们都要像君子一样学习、做人,遇到困难自强不息,在西部的戈壁滩上,有一种植物也是自强不息的,那确实是白杨(板书课题)。
二.了解戈壁积存铺垫1、大屏幕展现戈壁图片师:前面我们差不多领会了西部草原的宽敞,丝绸之路的辉煌,今天,让我们走进西部的大戈壁,去领会一下那儿的风貌。
(多媒体展现图片)①用一个四字词语来形容一下大戈壁(师依照学生的交流板书到黑板上)。
教师预设:人迹罕至不毛之地荒无人烟杳无人烟一望无际地广人稀大屏幕展现戈壁上的白杨。
师过渡:那荒无人烟的大戈壁就没有一点绿色么?用自己的话说说那是一群如何样的身影。
(生交流)过渡:听了同学们的介绍,我对白杨有了一定的了解,有一位旅客也在和他的小孩们讨论白杨,让我们听听他是如何介绍的?三.走进文本深化认知1、朗读父亲说的话。
大屏幕展现父亲的话,并让学生齐读。
2、概括白杨特点。
再读父亲的话,想想父亲说了白杨的哪些特点?第一句说出了白杨的高大挺拔的特点。
)第二句说出了适应性强的特点。
(让学生回答突出那个特点的词是“哪儿”,并提问学生那个“哪儿”能够是哪些地点,依照学生交流把“哪儿”换成那个地点,以加强学生经历,为后面背诵做铺垫,也更能明白得适应性强的特点)第三句说出了生命力强的特点。
五年级下册语文教案-3.白杨人教新课标
第三课《白杨》教案【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能够书写6个生字,把握课文主要内容。
2.过程与方法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背诵爸爸介绍白杨树的那段话。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引导学生学习边疆建设者服从祖国需要,扎根边疆、建设边疆的远大志向和奉献精神。
【教学重点】通过白杨树的外在特点感悟其内在品质。
【教学难点】体会借物喻人的写作特点。
【教学方法】合作、探究、交流【课前准备】多媒体课件【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一、激趣导入1. 师:同学们,让我们来听一首歌曲《小白杨》(播放视频)师:在我国西部茫茫地戈壁上,生长着一棵棵高大挺拔的白杨树,今天就让我们和作者袁鹰一起来欣赏戈壁滩上的白杨。
2. 板书课题《白杨》师:让我们一起来了解作者袁鹰。
(图片文字介绍)当代著名诗人、儿童文学家、散文家。
著有中篇小说《年青的时候》,儿童文学作品《丁丁游历北京城》诗集《红湖集》《花环》《袁鹰儿童诗选》等。
师:白杨究竟是一种怎样的树呢?让我们一起走进课文吧!二、初读感知1. 初读课文,感知课文。
(1)自由阅读课文,圈出本课生字。
交流识字方法:通过熟字加偏旁识字:析——晰、无——抚。
教师指导学生书写课后田字格中的字:“伞”为上下结构,注意下半部分要写在“人”字的里面。
“绍”为左右结构,左小右大,右上是刀,右下是口。
“疆”为左右结构,注意左小右大。
整个字共19画。
“陷”为左右结构,注意左小右大。
右边是第三笔是撇,第四笔是竖。
(2)教师范读课文,同学们标出自然段。
2. 课文的主要内容是什么?记叙了爸爸在旅途中向孩子介绍生长在戈壁滩上的白杨树的事。
3.理解词语。
小组内合作学习,扫除生字、词障碍,不能解决的,师生共同解决。
出示词语:xī sǎn fǔ shào jiāng xiàn gē清晰雨伞抚摸介绍新疆陷入戈壁A. 教师领读B.男女生比读C.同桌互读。
词语理解:茫茫:辽阔旷远的样子;模糊不清楚。
抚摸:用手轻轻摩挲。
最新五年级下册语文教案白杨_人教新课标-word文档
《白杨》教学设计案例名称《白杨》一、教学背景“一师一优课”活动:人教版五年级语文下册《白杨》二、教学目标1.认识 6 个生字,理解“戈壁、界限、清晰、表白、陷入、高大挺秀”等词语。
2.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爸爸介绍白杨的话。
3.感受借物喻人的表达方式。
学习边疆建设者扎根边疆,无私奉献的高尚品质。
三、重难点理解“戈壁、界限、清晰、表白、陷入、高大挺秀”等词语感受借物喻人的表达方式。
四、教学过程教学过程教师活动学生活动了解西部,导入新课学习一篇和新疆建设者有关的文章读题学习“白杨”,重点研讨。
1、多媒体出示段落2、指导朗读3、思考问题1、朗读2、思考白杨特点3、理解边疆建设者深化主题,总结写法出示写作手法理解“白杨”象征含义掌握写法拓展阅读多媒体出示《白杨礼赞》小组学习教学流程:一、了解西部,导入新课同学们,我国西部地区疆域辽阔,人口稀少,由于气候条件比较恶劣及社会历史等原因,经济发展相对落后,那时的西部一片荒凉。
为改变这一现状,许许多多的人离开繁华的都市,毅然来到了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建设边疆、保卫边疆。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篇和新疆建设者有关的文章。
二、学习“白杨”,重点研讨。
1、词语盘点:戈壁清晰分辩抚摸浑黄一体(模糊不清,茫茫的黄色,分不清界限。
)2、哪个词能概括戈壁的环境?(浑黄一体)多媒体出示生长环境:车窗外是茫茫的大戈壁,没有山,没有水,也没有人烟。
天和地的界限并不那么清晰,都是浑黄一体。
在这种生长环境里的白杨树有什么特点?用一个词概括:高大挺秀3、(生)标出爸爸介绍白杨树的话。
多媒体出示爸爸介绍白杨树的段落:“白杨树从来就这么直。
哪儿需要它,它就在哪儿很快地生根发芽,长出粗壮的枝干。
不管遇到风沙还是雨雪,不管遇到干旱还是洪水,它总是那么直,那么坚强,不软弱,也不动摇。
”a、个人读,齐读。
注意红字。
b、思考白杨树的特点:高大挺秀、生命力顽强、坚强不屈。
c、多媒体图片。
d、背诵。
4、思考:“爸爸只是向孩子们介绍白杨树吗?不是的,他也在表白着自己的心。
【人教新课标五年级下册《白杨》教案】 五年级下册第三课白杨
《【人教新课标五年级下册《白杨》教案】五年级下册第三课白杨》摘要:下面我们就学习《白杨》这(板课题白杨)二、指名朗全,)[讨论板边疆建设者]()爸爸只是向孩子们介绍白杨树吗,)[讨论板扎根边疆、建设边疆](3)爸爸手搂着孩子望着窗外闪白杨树又陷入沉思教学目标使学生了课借爸爸向子女介绍白杨特歌颂了边疆建设者从祖国要扎根边疆、建设边疆远志向和奉献精神教导学生学习边疆建设者无私奉献精神通理重词语与句子体会课所要表达心思想3学会课生、新词有感情地朗课并背诵课教学重通理重词语和句子体会边疆建设者无私奉献精神教学难理课段爸爸看见几棵白杨迎着风沙成长起嘴角浮起微笑实际上是建设边疆继有人而感到欣慰教学课教学准备生卡片、投影仪、胶片教学程课、课前谈话引入课当代著名作茅盾曾写非常著名散《白杨礼赞》赞美了白杨力争上游品格并借白杨歌颂了有着白杨样品格北方人民今天我们学习另位当代作袁鹰《白杨》(板课题)打开预习容看插图认识白杨树二、课初步了课主要容三、学生学课借助学会课生、新词通课①系课语句想想戈壁是什么样子;②把爸爸向孩子们介绍白杨话划下想想这些话思四、检学情况出示生卡片学生认清晰介绍新疆准音记清形结合课理词义音易错清晰;形易错新疆疆不要丢土与僵区别课题写写词语并对词义加以理3指名朗课纠正音标然段默课回答思考题①把上容与己已有知识相结合说说戈壁是什么样子?②你刚才所画爸爸向孩子们介绍白杨话想想其含义五、练习熟课朗课六、布置作业写词语;朗全并练习背诵二课、课前谈话引发兴趣茅盾《白杨礼赞》赞美了白杨力争上游品格和具有白杨样品格北方人民那么袁鹰《白杨》要歌颂白杨什么品格呢?下面我们就学习《白杨》这(板课题白杨)二、指名朗全思考从爸爸介绍白杨树话可以看出白杨有哪些特?讨论得出答案老师板(①外表挺直、粗壮;②哪里要就哪里扎根坚强、不软弱、不动摇)3结合课前容谈谈你对白杨特理朗这段话体会白杨品格(有感情地朗)5练习背诵然段三、细课理重语句深刻含义默课学(投影出示)句子系上下回答括里问题()位旅客正望着这些戈壁滩上卫士出神(卫士是什么思?课指是什么?这位旅客什么出神?)[讨论板边疆建设者]()爸爸只是向孩子们介绍白杨树吗?不是他也表白了己心(从课哪些地方可以看出爸爸表白着己心?他表白了己什么样心愿?)[讨论板扎根边疆、建设边疆](3)爸爸手搂着孩子望着窗外闪白杨树又陷入沉思(课处讲到沉思爸爸沉思什么?这里爸爸又沉思什么?)组讨论答3分析答朗这几句话体会其深刻含义四、老师望着窗外卫士爸爸想着、想着突然他嘴角又浮起丝微笑这是什么呢?指名人朗课句话分析其深刻含义微笑又说明了什么?(板无私奉献精神)3朗训练体会边疆建设者无私奉献精神练习背诵课然段五、朗全想想课心思想是什么?六、确定心思想完成课练习三(选择心)说明课采用是借物喻人方法(板借物喻人)七、总结深化作者袁鹰运用借物喻人方法热情赞美了具有白杨样品格边疆建设者他们扎根边疆、无私奉献精神感染了座学们也感染了老师希望我们共努力创造祖国更加辉煌灿烂明天八、布置作业有感情地朗课背熟课。
五年级下册语文教案-3、白杨 人教新课标
五年级语文下册《白杨》教案设计教学目标:1、品读重点段,抓关键词句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体会白杨的品格特征和爸爸的心愿。
2、学习借物喻人、托物言志的写作方法。
3、加深对祖国西部的了解,感受边疆建设者的无私奉献精神。
教学重点:品读重点段,抓关键词句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体会白杨的品格特征和爸爸的心愿。
教学难点:学习借物喻人、托物言志的写作方法。
教学过程:一、复习引入。
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白杨》。
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了在去往x疆的列车上,兄妹俩因为白杨展开了争论。
通过兄妹俩的对话,我们知道了白杨树长得高大挺秀。
(板书:高大挺秀)二、精读重点段,体会白杨的品格特征。
1、白杨树还具有哪些特点呢?爸爸是怎样向兄妹俩介绍的呢?请默读12段,想一想,你从爸爸的介绍中了解到了什么?勾画重点词句,进行批注。
(课件出示第12段)2、汇报交流。
预设一:白杨树非常直。
适应性、生命力强,在哪儿都能生长。
(1)从哪里体会到的?引导通过联系上文中白杨生长在戈壁滩的恶劣环境体会到。
(2)白杨树还可能生长在哪里?创设情境,填空:白杨树从来就这么直。
()需要它,它就在那儿很快地生根发芽,长出粗壮的枝干。
小结:是的,不管是热闹繁华的城市还是环境恶劣的茫茫戈壁。
哪儿需要它,它就能在哪里扎根生长,它的适应性、生命力就是那样的强。
(3)指导读出白杨的适应性、生命力强。
预设二:白杨坚强不屈、不怕困难。
(1)从哪里体会到的?引导抓住句中的关联词“不管……不管……总是……”来体会。
(2)读到这里,你眼前会出现怎样的画面。
启发学生想象白杨抗击风沙雨雪的画面。
(3)引读,读出白杨的坚强不屈,不怕困难。
3、总结:刚才我们通过关注重点段落,抓关键词语,联系上下文,联想画面等方法读懂了爸爸的话,了解到白杨适应性、生命力强,坚强不屈、不怕困难的高贵品格。
读到这里,你对白杨产生了什么感情?4、感情朗读,读出崇敬、赞美之情。
(提示读好句子中的关键词)5、借助提示,背诵爸爸的话。
五年级下册语文教案-白杨(3)人教新课标
3.《白杨》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通过抓课文重点语句的方法,感悟白杨坚强、不软弱的精神与父亲扎根边疆、甘于奉献的品质。
2.继续学习领悟借物喻人的表达方法。
二、教学重难点1.通过感悟白杨精神、父亲的品质领悟借物喻人的表达方法。
三、课时安排:第2 课时四、教学过程(一)、复习导入同学们,还记得上节课我们认识的被称为“戈壁卫士”的是什么?板书课题:白杨。
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第三课。
(学生齐读课题)(二)、师生探讨,感悟白杨精神1. 课文内容回顾(1)谁能说一说这篇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学生回答。
)(2)找出父亲与孩子们讨论白杨的句子,读一读,思考:从父亲与孩子们的讨论中你知道了白杨的哪些特点?(3)师生探讨,感悟白杨精神①集体探讨、交流。
抓住关键词、句体会白杨直、高大的外形特点(相机板书)“白杨树从来就这么直。
哪儿需要它,它就在哪儿很快地生根发芽,长出粗壮的枝干。
不管遇到风沙还是雨雪,不管遇到干旱还是洪水,它总是那么直,那么坚强,不软弱,也不动摇。
”②从父亲介绍白杨的话中,你体会到了什么?集体探讨、交流。
抓住关键词、句体会白杨坚强、不软弱的精神。
(相机板书)③在体现白杨精神的表达上作者运用了一组关联词语:“不管……不管……总是”,你能不能也用它来说一句话?想一想,说给同桌听一听。
(抓住语言训练点进行语言表达。
)小结:作者运用这样一组关联词语一气呵成的表达了白杨坚持、不软弱的精神。
过渡语:白杨生长的地方常年干旱,无山无水无人烟,经常有沙尘暴出现,风沙一起,遮天蔽日,这里更被称为“生命的禁区”。
可是就是在这样的环境中白杨仍能很快的生根、发芽、茁壮成长,这是一种多么顽强的生命力啊!此时此刻,你想对白杨说些什么?(集体交流、发言)让我们一起来赞美白杨!(师生合作朗读)遮天蔽日的风沙来了,它还是那么直,那么坚强,不软弱,也不动摇。
滔滔不绝的洪水来了,它还是那么直,那么坚强,不软弱,也不动摇。
铺天盖地的冰雹来了,它还是那么直,那么坚强,不软弱,也不动摇。
五年级下册语文教学设计3白杨人教新课标
五年级下册语文教学设计3白杨人教新课标一、教学理念«白杨»一课表达的屯垦戍边时期,树立者远离家乡,扎根内地、树立内地的主题。
课文内容与先生的生活阅历有一定距离,先生了解起来有一定困难。
结合课文特点和本单元的训练重点,我在停止教学设计时,淡化人文主题,依据文字落实训练,主要浸透一下理念:1.创设情形。
经过文字背景资料、视频资料,为先生创设情形,使先生对课文的故事背景有初步的、理性的看法,为先生了解内容提供协助。
2.落实训练。
«白杨»一课由于内容的思想情感特点,教学往往容易只注重文本内容的了解,把对树立者高尚肉体的讴歌当作文章的落脚点,从而无视了文本的工具性。
〝语文课程规范〞指出,先生的语文才干必需从语文实际中得来。
因此,在处置文本时,我力图做到人文性与工具性偏重,突收工具性,找准文章中先生言语训练的生发点,让先生从清爽流利的文字中,学习言语表达的方法。
二、教学目的1.学会本课生字,正确读写〝戈壁,明晰,浑黄一体,矮小挺秀,大伞,抚摸,引见,内地,堕入〞等词语。
2.运用文中的言语现象。
〝历来……哪儿……哪儿……不论……不论……还……总是……〞写一小段意思连接的话。
3.抓住重点词句,联络上下文,体会白杨的特点,有感情地朗诵课文,背诵爸爸引见白杨树的那句话。
三、教学重难点重点:抓住重点词句,联络上下文,体会白杨的特点,有感情地朗诵课文,背诵爸爸引见白杨树的那句话。
难点:运用文中的言语现象〝……哪儿……哪儿……〞或〝不论……不论……还……总是……〞写一小段意思连接的话。
四、教学进程〔一〕走进西部,了解白杨同窗们,你们了解我们祖国的西部吗?〔课件出示西部范围图。
〕图中用黑色标出的局部就是我国的西部。
本课提到的新疆就在这里。
我国西部地域疆域辽阔,人口稀少,由于气候条件比拟恶劣及社会历史等缘由,经济开展相对落后,作者笔下的西部那时一片荒芜。
〔课件出示西部戈壁图。
〕虽然戈壁环境条件这么恶劣,却有一种树生长在这里,你知道这是什么树吗?〔课件出示白杨图。
五年级下册语文教案-3白杨(第三课时)|人教新课标
五年级下册语文教案-3白杨(第三课时)|人教新课标【教学目标】1.学会本课六个生字,正确读写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爸爸介绍白杨树的那段话。
3.抓住重点语句,联系上下文,体会白杨的特点和爸爸的心愿。
4.体会借物喻人的写作特点【教学重难点】1.复习巩固本课生字新词2.阅读《帐篷》,感悟建设者的品质。
3.用上“哪儿……哪儿……”、“不管……不管……总是……”写几句话,夸夸像课文中的爸爸一样的祖国建设者或保卫者。
【课时安排】三课时【教学预备】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来源:学,科,网]第三课时一、复习巩固[来源:学,科,网]1.媒体出示:比一比,再组词。
晰( ) 疆( ) 戈( ) 陷( ) 绍( ) 沼( )浙( ) 僵( ) 找( ) 馅( ) 招( ) 召( )2.媒体出示:[来源:ZXXK]写近义词介绍()触摸()辨论()高大挺拔()3.媒体出示:写反义词清晰()坚决()脆弱()消逝()说明:虽说已是五年级的学生,但对字词的把握仍不能放松,通过这些练习,不仅能使学生把握字词,同时能明白得字词在文中的意思。
二、拓展作业(一)阅读链接[来源:ZXXK]1.媒体出示:自学要求阅读《帐篷》,摸索:(1)以帐篷为家的“我们”指的是谁?(2)这些人身上有如何样的品质?2.交流:(我们指的是地质队员、建筑工人)(这些人身上具有服从需要、建设祖国的奉献精神。
)3.指导感情朗读说明:诗歌《帐篷》的内容是课文学习的拓展,通过学生自主阅读,加深对文章的明白得。
[来源:ZXXK](二)小练笔媒体出示:用上“哪儿……哪儿……”、“不管……不管……总是……”写几句话,夸夸像课文中的爸爸一样的祖国建设者或保卫者。
1.小练笔要求用上“哪儿……哪儿……”、“不管……不管……总是……”来写,这是一组关联词,我们回到课文看看作者是如何样用的?2.要求写谁?你预备写谁?3.学生写小练笔。
4.讲评。
说明:在学习明白得全文之后写几句话有助于进一步明白得课文内容,使读写结合更为紧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白杨》教案家庭是幼儿语言活动的重要环境,为了与家长配合做好幼儿阅读训练工作,孩子一入园就召开家长会,给家长提出早期抓好幼儿阅读的要求。
我把幼儿在园里的阅读活动及阅读情况及时传递给家长,要求孩子回家向家长朗诵儿歌,表演故事。
我和家长共同配合,一道训练,幼儿的阅读能力提高很快。
一、教学目标:一般说来,“教师”概念之形成经历了十分漫长的历史。
杨士勋(唐初学者,四门博士)《春秋谷梁传疏》曰:“师者教人以不及,故谓师为师资也”。
这儿的“师资”,其实就是先秦而后历代对教师的别称之一。
《韩非子》也有云:“今有不才之子……师长教之弗为变”其“师长”当然也指教师。
这儿的“师资”和“师长”可称为“教师”概念的雏形,但仍说不上是名副其实的“教师”,因为“教师”必须要有明确的传授知识的对象和本身明确的职责。
知识与技能:死记硬背是一种传统的教学方式,在我国有悠久的历史。
但随着素质教育的开展,死记硬背被作为一种僵化的、阻碍学生能力发展的教学方式,渐渐为人们所摒弃;而另一方面,老师们又为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煞费苦心。
其实,只要应用得当,“死记硬背”与提高学生素质并不矛盾。
相反,它恰是提高学生语文水平的重要前提和基础。
1.学会本课6个生字,正确读写“清晰、插嘴、分辩、抚摸、介绍、新疆、陷入、浑黄一体”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爸爸介绍白杨树的那段话。
过程与方法:1.抓住重点语句,联系上下文,体会白杨的特点和爸爸的心愿。
2.体会借物喻人的写作特点。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体会白杨的特点和爸爸的心愿,进一步加深对西部的了解。
二.教材分析这是一篇精读课文。
文章写的是在通往新疆的火车上,一位父亲和两个孩子,望着车窗外的白杨展开讨论的事。
作者借白杨,热情歌颂了边疆建设者服从祖国需要,扎根边疆、建设边疆的远大志向和奉献精神。
作家文笔清新流畅,人物描写生动。
文章由树及人,从孩子关于白杨的争论开始,引出爸爸对白杨特点的介绍,托物言志,借物喻人;然后写爸爸借白杨表明了自己扎根边疆的志向,并希望孩子也能够成为边疆建设者的心愿。
在作者的描写和叙述中,没有直接歌颂这些无私奉献的建设者,而是将戈壁上高大挺秀的白杨与扎根边疆的建设者形象逐步交融在一起。
车窗外的白杨──于茫茫戈壁站得高大挺秀;父亲眼中的白杨──不择环境,不惧灾害,茁壮成长;父亲心中的白杨──就是扎根边疆、无私奉献的边疆建设者的化身。
三.教学重点通过白杨树的外在特点感悟其内在品质。
四.教学难点体会写法,感悟树的某些特点与人的某些品质之间的相通、相似之处。
五.教学准备:了解新疆建设者,查阅有关资料、文艺作品,观看有关影视资料、图片等。
六.教学过程(一)新课导入:同学们,你了解我国的西部吗?(大屏幕出示西部范围图课件2)图中绿色标出的部分就是我国的西部。
本课提到的新疆就在这里。
我国西部地区疆域辽阔,人口稀少,由于气候条件比较恶劣及社会历史等原因,经济发展相对落后,那时的西部一片荒凉。
(西部戈壁图课件3)为改变这一现状,许许多多的人离开繁华的都市,毅然来到了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建设边疆、保卫边疆。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篇和新疆建设者有关的文章——白杨。
1.简介作者。
(出示课件4)这篇课文的作者是袁鹰。
袁鹰,1924年生,江苏省淮安人。
当代著名诗人、儿童文学家、散文家。
著有中篇小说《年青的时候》,儿童文学作品《丁丁游历北京城》《篝火燃烧的时候》《彩色的幻想》《保卫红领巾》《五封信》等,散文集《红河南北》《第一个火花》《第十个春天》《风帆》《非洲的火炬》,诗集《红湖集》《花环》《袁鹰儿童诗选》等。
本文选自《风帆》,有改动。
(二)检查预习,理清课文条理。
1.自由读课文。
检查生字认读情况。
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1)出示生字,理解生字的意思。
(课件5)清晰大伞抚摸介绍新疆陷入(2)认读生词,释义。
(课件5)浑黄一体:全都是黄色,分不出界限。
文中指戈壁没山没水没人烟,只有漫天黄沙,连天和地的界限也无法分清。
高大挺秀:高大笔直,挺拔秀丽超出一般。
2、默读课文,说说这篇文章写了一件什么事,并画一画文中直接描写和谈论白杨的句子。
(课件6)文章写的是在通往新疆的火车上,一位父亲和两个孩子,望着车窗外的白杨展开讨论的事。
作者借白杨,热情歌颂了边疆建设者服从祖国需要,扎根边疆、建设边疆的远大志向和奉献精神。
(课件7)(三)重点段切入,感悟特点1、学生交流划出的爸爸介绍白杨的句子。
(1)白杨树从来就这么直。
哪儿需要它,它就在哪儿很快地生根发芽,长出粗壮的枝干。
不管遇到风沙还是雨雪,不管遇到干旱还是洪水,它总是那么直,那么坚强,不软弱,也不动摇。
(课件8)生读这段话。
交流:从这段话中你感受到白杨有哪些特点?“哪儿……哪儿”可以看出白杨树的适应性强。
(适应性强)请同学默读1—3自然段,画出词句体会一下白杨树的生长环境。
这里常年干旱,并经常有沙尘暴出现,风沙一起,遮天蔽日,简直就是生命的禁区。
可就在这大戈壁上,却有一点绿色,那就是高大挺秀的白杨。
作者描写这些戈壁滩上的白杨用了一个什么词?(高大挺秀)大家对白杨还有哪些认识?“不管……不管……总是”“那么……那么”说明它很坚强,不怕任何自然灾害。
(板书:坚强不屈)指导朗读:多么坚强的白杨啊!多么有生命力的白杨啊!你能用你的朗读表现出来吗?(指生读,评价)白杨树不择环境,不讲条件,哪里需要就在哪里生根发芽。
城市需要它,它们就舒展丰姿供人欣赏,农村需要它们,它们就心甘情愿地挽起臂膀,筑成防风林墙。
如今戈壁滩需要它,它就在这里生根了。
难怪爸爸这样深情地赞美它。
让我们把这一段话读熟背一背吧!(请大家齐读这段话并试着背诵。
)师总结:这段话是全文体现借物喻人的典型句子。
作者以“哪儿……哪儿……”“不管……不管……总是……”这样的关联词语,一气呵成地刻画了戈壁上的白杨树。
一方面描述了白杨树外在的特点,高大挺秀,能顶住任何自然灾害,在任何环境中都能茁壮成长;一方面表现了白杨树的精神:一是忠诚无私,尽职尽责;二是不怕困难,坚强执著。
这正是边疆建设者身上特有的奉献精神,听从祖国安排,无怨无悔地扎根边疆,无私奉献地建设边疆。
这是人与树的神似处,也是以物喻人的连接点。
(课件9)(2)爸爸只是向孩子们介绍白杨树吗?不是的,他也在表白着自己的心。
(课件10)师:这句话用了什么修辞方法?你怎样理解这句话?生:这是一个设问句。
表白,解释说明。
“也”字说明爸爸说树即说人。
爸爸看到戈壁滩上高大的白杨树,触景生情,以白杨自勉,勉励自己要像白杨一样扎根边疆,建设边疆,不软弱,也不动摇。
生:爸爸也想在父母膝前尽孝,可看到白杨树,更加坚定了他扎根边疆的心。
生:他也希望自己的孩子在发达地区接受良好的教育,可他更希望子女能够像自己一样成为边疆建设者。
生:爸爸还在呼吁着更多的人,像白杨树一样,哪儿需要,就在哪儿成为栋梁之才。
生:爸爸的表白正是无数边疆建设者身上令人肃然起敬的奉献精神。
(3)突然,他的嘴角又浮起一丝微笑,那是因为他看见火车前进方向的右面,在一棵高大的白杨树身边,几棵小树正迎着风沙成长起来。
爸爸的嘴角为什么会浮起一丝微笑?“几棵小树迎着风沙成长起来”说明了什么?(课件11)生:高大的白杨树喻指爸爸,几棵小树喻指孩子。
几棵小树迎着风沙成长是说孩子们一定会在爸爸的教育下茁壮成长,将来为扎根边疆建设边疆做出贡献。
生:爸爸自己已扎根边疆,献身边疆,他希望自己的子女如小树一样经受锻炼,成为建设边疆的栋梁之才。
反映了老一辈的西部开拓者“献了青春献终身,献了终身献子孙”的博大胸怀。
(课件12)2.师小结:爸爸的心愿能实现吗?(结合文中的句子来谈一谈)师:正是由于一代又一代边疆建设者辛勤汗水的浇灌,曾经荒凉的戈壁,如今已焕发出勃勃生机。
相信西部的明天会更好!(四)总结写法,拓展阅读1、带着对建设者的赞美之情,有感情地朗读课后的阅读链接——艾青的《帐篷》生读。
师生合作读。
2、总结写法,完成板书。
(借物喻人)3、拓展阅读:《白杨》这篇课文是赞扬西部建设者的,同学们课下可以阅读茅盾的《白杨礼赞》,同样是借物喻人的文章,这篇文章借白杨歌颂了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坚持抗战的北方农民。
七、板书设计白杨高大挺秀白杨树适应性强借坚强不屈物扎根边疆喻建设者建设边疆人无私奉献八.教学反思教学中,选择爸爸介绍白杨的一段话(第12自然段)作为课文学习的切入点和教学的重点,初读课文整体感知之后,让学生找出爸爸介绍白杨的那段话,反复地读一读,并想一想从爸爸的话中你感受到白杨有哪些特点,这是第一次初步感知白杨的特点;在全班交流,深入了解了白杨高大挺秀、适应性强、坚强不屈的特点后,让学生带着赞美之情感情读这段话,这是二读——理解读;在理解了爸爸的心愿,读懂了爸爸的心之后,让学生带着对白杨树的赞美、对像爸爸一样的边疆建设者的敬佩之情,再次朗读爸爸赞扬白杨树的话,这是三读——体验读。
对爸爸谈论白杨树的一段话,指导学生抓住关联词语,体会到对白杨树的赞美和边疆建设者的豪情壮志。
在多次有感情朗读的基础上背诵下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