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阻教学设计

合集下载

《电阻》教学设计(精选4篇)

《电阻》教学设计(精选4篇)

《电阻》教学设计(精选4篇)《电阻》教学设计篇16.3 电阻教学设计1、学问和技能知道电阻是表示导体对电流阻碍作用大小的物理量;知道电阻及其单位,能进行电阻的不同单位之间的变换;知道影响电阻大小的因素,电阻是导体本身的性质,能依据打算电阻大小的因素,推断、比较不同导体电阻的大小。

2、过程和方法重点培育同学的科学探究精神与自主学习方法。

3、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了解半导体和超导体以及它们在现代科学技术中的应用,开阔视野;让同学建立将物理学问应用于生活,服务于人类的意识。

重点:电阻的概念;影响电阻大小的因素。

难点:电阻是导体本身的性质。

自制电阻定律演示器,一节干电池,一只演示电流表,一个开关,废日光灯管的灯丝(图1),或固定在胶木板上的用直径0.3毫米以下的铁丝绕成的螺旋状线圈(铁丝线圈),酒精灯一个,小灯泡一只,电源一个,导线若干。

1课时1.复习提问:将一只灯泡、一个演示电流表、一节干电池和一个开关连接成电路,并读出电流表的示数.(一位同学到前面来连接电路,其他同学审查连接过程是否正确)2.引入新课用电阻定律演示器做演示试验.将导线ab代替灯泡连入上述电路,闭合开关,读出电流表的示数;再将导线cd代替ab,接通电路,读出电流表的示数,两次示数不同.提出问题:上述两次试验,用的都是一节干电池,也就是说电压相同,那么两条导线中的电流大小为什么不同呢?3.进行新课原来,导体能够通过电流,但同时对电流有阻碍作用.以金属导体为例,金属导体中定向移动的电子跟金属正离子频繁碰撞而形成对电流的阻碍作用,在物理学中用“电阻”这个物理量来表示导体对电流阻碍作用的大小.在相同的电压下,导线ab中通过的电流大,表明ab对电流的阻碍作用小,导线ab的电阻小;导线cd中通过的电流小,表明cd对电流的阻碍作用大,导线cd的电阻大.不同导体,电阻一般不同,电阻是导体本身的一种性质.(这部分教材是通过演示试验引出电阻的概念,明确怎样用试验的方法比较导体电阻的大小,为讲授打算电阻大小的因素作好预备,并说明电阻是导体本身的性质.)板书:〈一、电阻用来表示导体对电流阻碍作用的大小,用字母r表示.二、在国际单位制里,电阻的单位是欧母,简称欧,符号是ω.〉提出问题:导体的电阻既然是导体本身的一种性质,你猜一猜它跟哪些因素有关?你能不能设计一组试验来证明你的猜想是否正确?(提示:电阻是否跟材料、长度、导线的粗细有关)在同学提出猜想的基础上加以归纳,用图2所示的装置做下面三组同学试验.(1)讨论导体的电阻跟制作它的材料是否有关.交代新课开头的试验所用的导线是锰铜线ab和镍铬合金线cd,将电流表示数填入表1内.表1:讨论导体的电阻跟材料的关系导线材料长度横截面积电压电流电阻ab 锰铜相同相同相同cd 镍铬合金提问:分析试验数据,可以得到什么结论?(导体的电阻跟导体的材料有关.)(2)讨论导体的电阻跟它的长度是否有关.用镍铬合金导线cd和ef做试验,将试验测出的电流表示数填入表2内.表2:讨论导体的电阻跟长度的关系导线材料长度横截面积电压电流电阻cd 相同 1米相同相同ef 0.5米提问:分析试验数据,可以得到什么结论?(导体的材料、横截面积,都相同时,导体越长,电阻越大.)(3)讨论导体的电阻跟它的横截面积是否有关.用镍铬合金线cd和gh做试验.将试验测出的电流表的示数填入表3内.表3:讨论导体的电阻跟横截面积的关系导线材料长度横截面积电压电流电阻cd 相同相同 s 相同gh 2s提问:分析试验数据,可以得到什么结论?(导体的材料、长度都相同时,导体的横截面积越小,电阻越大.)导体的电阻跟长度、横截面积的关系可以用人在街上行走作比方,街道越长,街面越窄,行人受到阻碍的机会越多.同理,导体越长、越细,自由电子定向移动受到碰撞的机会就会越多.导体的电阻还跟什么因素有关?请大家看下面的演示试验(图3).演示试验:把铁丝线圈(或日光灯管的灯丝)按图3接入电路,用酒精灯缓慢地对灯丝加热观看加热前后,演示电流表的示数有什么变化.提问:从电流表示数的变化,得到什么结论?(导体被加热后,它的温度上升,电流表示数变小,表明导体的电阻变大,这说明导体的电阻还跟温度有关,对大多数导体来说,温度越高电阻越大.)板书:〈三、导体的电阻打算于它的材料、长度、横截面积和温度.〉导体的电阻由它自身的条件打算,因此,不同的导体,电阻一般不同,所以说,电阻是导体本身的一种性质.为了表示导体的电阻跟材料的关系,应取相同长度,相同的横截面积的不同材料在相同温度下加以比较,课本上的表列出了一些长1米、横截面积1毫米2、在20℃时的不同材料的导线的电阻值.提问:从查表,你知道哪些材料的导电性能好?(银的导电性能最好,因此,在相同长度和横截面积的状况下,它的电阻最小.其次是铜,再次是铝.)看课本中的小注,介绍电阻率的概念.练习题:(1)电阻的国际单位是什么?0.2兆欧=______欧.(2)为什么说电阻是导体本身的一种性质?(3)有两条粗细相同、材料相同的导线,一条长20厘米,另一条长1.3米,哪条导线电阻大,为什么?(4)有两条长短相同、材料相同的导线,一条横截面积0.4厘米2,一条2毫米2,哪条导线电阻大,为什么?(5)“铜导线比铁导线的电阻小.”这种说法对吗?应当怎么说?《电阻》教学设计篇2学习目标学问目标:1.知道什么是电阻,理解电阻是导体本身的一种性质;2.知道电阻的单位及其换算关系;3.理解电阻的大小与导体的材料、长度、横截面积有关。

2024《电阻》说课稿1范文

2024《电阻》说课稿1范文

2024《电阻》说课稿1范文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电阻》,下面我将就这个内容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阐述。

一、说教材1、《电阻》是高中物理课程中的重要知识点,它是在学生已经学习了电流和电压相关知识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

电阻是电路中的重要元件,对电流的流动起到了阻碍作用。

2、教学目标根据新课程标准的要求以及教材的特点,结合学生现有的认知结构,我制定了以下三点教学目标:①认知目标:理解电阻的概念和特性,掌握电阻对电流的影响。

②能力目标:能够使用欧姆定律计算电阻、电流和电压之间的关系。

③情感目标:培养学生对物理学科的兴趣,增强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教学重难点在深入研究教材的基础上,我确定了本节课的重点是:理解电阻的概念和特性,能够使用欧姆定律计算电阻、电流和电压之间的关系。

难点是:理解电阻与电流之间的关系,能够应用欧姆定律解决实际问题。

二、说教法学法为了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电阻的知识,我采用了启发式教学法和实践操作法。

启发式教学法能够开发学生的思维潜能,培养他们的自主学习能力;实践操作法能够让学生通过实际操作来深入理解电阻的概念和特性。

三、说教学准备在教学过程中,我准备了实验设备和材料,以进行一些实践操作,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电阻的概念和特性。

我还准备了多媒体辅助教学,以图表和动画的形式展示电路中的电阻和电流的关系,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

四、说教学过程新课标指出:“教学活动是师生积极参与、交往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本着这个教学理念,我设计了如下教学环节。

1. 导入:通过展示一些电器的图片,引起学生的兴趣,然后提问学生对电阻的了解和认识程度,激发学生的思考和讨论。

2. 实践操作:让学生进行一些简单的电路实验,观察电阻对电流的影响。

通过实际操作,让学生亲身体验电阻的作用和特性。

3. 知识讲解:结合实践操作的结果,我向学生介绍电阻的概念和特性。

以图表和动画的形式展示电阻和电流的关系,让学生更好地理解。

4. 欧姆定律:介绍欧姆定律的概念和公式,并通过实例演示欧姆定律的应用。

电阻优秀教学设计一等奖2篇

电阻优秀教学设计一等奖2篇

第4篇电阻优秀教学设计一等奖温馨提示:通过学习目标的认识找寻学习的方向,同时通过明确学习重难点,合理规划学习时间并进行突破掌握。

学习目标:1.知道电阻是表示导体对电流阻碍作用大小的物理量。

2.知道电阻的单位及其换算。

3.会用探究的方法掌握影响电阻大小的因素学习重点:影响电阻大小的因素学习难点:影响电阻大小的因素器材准备:铜线或镍铬合金丝、导线、电源、电流表、开关等。

互动课堂通过一系列活动,和学伴、教师、教材、参考资料的交流合作完成学习目标学习过程:一、新课导入:观察教材P14演示实验思考并回答:把铜线或镍铬合金丝分别接入电路时,接入时小灯泡更亮,这个现象对我们有何启示?二、实验探究:1.认识电阻(1)把教材中图6.3-1装置中接入电流表,当铜丝或镍铬合金丝接入电路时,灯泡越亮,电流表的示数就____,说明不同导体对电流有____(相同或不同)的阻碍作用,在物理学中,用来表示导体对电流的阻碍作用的大小,它是导体本身的一种性质。

(2)导体的电流通常用字母__表示,电阻的单位是___,简称___,符号是___,另外来可用___、__作它的单位,它们的换算关系是:1M=__ 1K=__(3)自学教材中图6.3-3常温下物体的导电的绝缘能力的顺序排列图表,小组讨论,归纳总结出内容的信息或规律:。

2.探究决定电阻大小的因素:(1)提出问题:按照教材右图装置连接电路,然后把长度,粗细相同的铜丝、铁丝、镍铬合金丝分别接入灯泡和开关之间,观察小灯泡的亮度和电流表示数有什么变化?(2)猜想:电阻可能与______、____、_____有关。

(3)进行实验:为验证猜想,可通过观察电路中电流表示数的大小来判断接入电路中导体电阻的`大小。

在下框内画出电路图:(4)用控制变量法来逐步探究a.比较不同材料的导体时,需要把两条__不同,__、__相同的金属丝接入电路,通过比较电流表示数的大小,来比较导体电阻的大小。

b.比较不同长度导体的电阻时,需要把两条__、__相同,__同的金属丝接入电路。

初中物理集体备课教案电阻

初中物理集体备课教案电阻

初中物理集体备课教案电阻1. 理解电阻的概念、单位及其换算,知道电阻器在电路中的符号。

2. 掌握决定电阻大小的因素,了解滑动变阻器的构造,理解滑动变阻器的作用,学会把滑动变阻器接入电路以改变电路的电流。

3. 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观察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1. 电阻的概念、单位及其换算,电阻器在电路中的符号。

2. 决定电阻大小的因素:材料、长度、横截面积、温度。

3. 滑动变阻器的构造、作用、使用方法。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复习电流的概念,引导学生思考:电流在流动过程中是否会遇到阻碍?这种阻碍是什么?从而引出电阻的概念。

2. 自主学习让学生自主学习课本,了解电阻的单位及其换算,掌握电阻器在电路中的符号。

3. 课堂讲解讲解决定电阻大小的因素,结合实验现象和理论分析,让学生理解电阻与材料、长度、横截面积、温度之间的关系。

4. 动手实践让学生分组进行实验,利用控制变量法,探究决定电阻大小的因素。

实验过程中,引导学生观察实验现象,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和观察能力。

5. 课堂讨论让学生分享实验结果,讨论滑动变阻器的构造、作用和使用方法,引导学生学会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

6. 总结提升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强调电阻的概念、单位、符号以及决定电阻大小的因素。

引导学生认识到滑动变阻器在实际电路中的应用,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

四、课后作业1. 复习本节课的内容,整理实验报告。

2. 完成课后练习,巩固所学知识。

五、教学反思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应掌握电阻的概念、单位及其换算,了解电阻器在电路中的符号。

同时,学生应掌握决定电阻大小的因素,学会使用滑动变阻器改变电路的电流。

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引导学生运用控制变量法进行实验探究,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观察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高中物理材料的电阻率教案

高中物理材料的电阻率教案

高中物理材料的电阻率教案一、教学目标1. 理解电阻率的概念及其公式。

2. 掌握计算电阻率的方法。

3. 能够应用电阻率的理论知识解决相关问题。

4. 培养学生的实验能力和动手能力。

二、教学内容1. 电阻率的概念2. 电阻率的计算方法3. 电阻率的应用三、教学重点1. 掌握电阻率的定义和计算方法。

2. 理解电阻率在电路中的作用。

四、教学步骤1. 引入:通过实际案例引入电阻率的概念,让学生了解电阻率的重要性和应用。

2. 概念讲解:讲解电阻率的定义和计算方法,引导学生深入理解电阻率在电路中的作用。

3. 实验操作:安排实验活动,让学生通过实验测量电阻率,并进行数据处理和分析。

4. 讨论与总结:引导学生讨论实验结果并总结所得结论,加深对电阻率的理解。

5. 综合应用:设计一些相关的应用题目,让学生通过实际情境应用电阻率的知识,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五、教学工具与材料1. 教学投影仪2. 实验设备:包括电路连接板、导线、电阻器等3. 实验数据处理软件六、教学评价1. 实验报告:要求学生完成实验报告,包括实验目的、方法、结果和分析。

2. 课堂讨论: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课堂讨论,发表自己的观点和想法,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

3. 小测验:设立小测验检测学生对电阻率的理解程度。

七、教学延伸1. 设计更多的实验活动,让学生进一步深入掌握电阻率的概念。

2. 引导学生阅读相关文献和资料,深入了解电阻率的应用领域。

以上是关于高中物理教案范本的电阻率教学内容,希望对您有帮助。

如果有任何问题,请随时联系。

祝教学顺利!。

《电阻》教学设计

《电阻》教学设计

《电阻》教学设计电阻教学设计简介本教学设计旨在向学生介绍电阻的概念和基本原理,以及电阻在电路中的应用和计算方法。

通过本次教学,学生能够了解电阻的作用和影响,掌握相关计算技巧,并能够应用到实际电路中。

教学目标- 了解电阻的定义和单位- 理解电阻与电流、电势差之间的关系- 掌握串联和并联电阻的计算方法- 学会使用欧姆定律和功率公式进行电阻计算教学内容1. 电阻的概念和基本原理- 介绍电阻的定义和单位- 解释电阻与电流、电势差之间的关系2. 串联和并联电阻- 介绍串联和并联电阻的概念- 演示串联和并联电阻的电路连接方式3. 电阻计算方法- 介绍欧姆定律和功率公式- 演示使用欧姆定律和功率公式进行电阻计算的步骤教学步骤1. 引入- 引入电阻的概念和重要性,以激发学生的研究兴趣2. 知识讲解- 分步详细讲解电阻的定义、单位、与电流、电势差之间的关系- 介绍串联和并联电阻的概念和原理3. 实际应用- 制作示意图,演示串联和并联电阻的电路连接方式- 引导学生通过实际案例分析和计算串联和并联电阻的数值4. 计算技巧- 演示使用欧姆定律和功率公式进行电阻计算的步骤和方法- 提供练题让学生巩固计算技巧5. 总结和评价- 小结本节课的重点内容和方法- 评价学生的研究情况,鼓励学生继续深入研究电路和电阻知识教学资源- PowerPoint演示文稿- 电阻、导线等实验器材- 课堂练题教学评估1. 课堂练:通过课堂练题,检查学生对电阻的理解和计算技巧掌握程度。

2. 口头提问:随机提问学生关于电阻的概念、单位和计算公式的问题,测试学生的理解水平。

3. 实际应用:观察学生在实际电路中计算和应用电阻的能力和准确性。

教学延伸- 继续研究电路的知识,并深入探讨电阻与其他电子元件的关系和应用。

- 进行电路实验,观察电阻在电路中的作用和影响。

- 拓展学生对电阻的理解,探索更复杂的电阻网络和电路问题。

以上为《电阻》教学设计的简要内容,详细内容可根据实际教学需求进行调整和补充。

《电阻》教学设计

《电阻》教学设计

《电阻》教学设计1. 理解电阻的概念和作用;2. 掌握电阻的测量方法;3. 了解电阻的串联和并联规律。

教学内容:1. 电阻的概念和作用;2. 电阻的测量方法;3. 电阻的串联和并联规律。

教学重点:1. 掌握电阻的概念和作用;2. 熟练掌握电阻的测量方法;3. 理解电阻的串联和并联规律。

教学难点:1. 理解电阻的作用;2. 理解电阻的串联和并联规律。

教学步骤:第一步:导入新课1. 引导学生回顾前几节课所学的内容,如电流、电压等知识点。

2. 提问:你们平时在使用电器的时候有没有听说过电阻这个词?第二步:引入新知识1. 通过多媒体展示电阻的图片,简要介绍电阻的概念和作用。

2. 提问:你认为电阻对电路有什么作用?第三步:电阻的测量方法1. 展示电阻测量仪器,如万用表,讲解如何使用万用表测量电阻。

2. 指导学生进行实际操作,测量不同电阻的数值,并记录下来。

3. 引导学生发现电阻与电流、电压之间的关系。

第四步:电阻的串联和并联规律1. 引导学生进行实验,将多个电阻串联和并联,测量其总电阻。

2. 让学生观察和记录测量结果。

3. 引导学生总结电阻的串联和并联规律。

第五步:巩固与拓展1. 小组合作完成电阻相关题目,加深对电阻概念和作用的理解。

2. 提问:如果一个电路中有三个电阻,分别为R1、R2和R3,如何计算其总电阻?第六步:总结归纳1. 给学生总结电阻的概念和作用,以及电阻的测量方法和串联、并联规律。

2. 鼓励学生积极思考,提出自己的问题和疑惑。

教学方法和手段:1. 情境教学法:通过实际操作和观察,让学生亲自体验电阻的测量和串并联。

2. 提问法:引导学生主动思考和回答问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3. 小组合作: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和团队意识,促进彼此之间的交流和学习。

4. 多媒体展示:通过图片、图表等多媒体资料,直观地呈现概念和规律。

教学评价:1. 每个环节结束后,借助提问等方式检查学生的学习情况,及时发现和纠正错误。

高中物理电阻问题教案

高中物理电阻问题教案

高中物理电阻问题教案
教学内容:电阻的概念与计算
教学目标:
1. 熟练掌握电阻的定义和计算方法;
2. 能够利用欧姆定律解决实际问题;
3. 能够运用串并联电阻的等效电阻计算方式解决复杂问题;
教学重点和难点:电阻的概念理解和计算方法的掌握
教学准备:黑板、彩色粉笔、教材、习题集
教学过程:
一、导入(5分钟)
教师介绍今天的学习内容:电阻的概念和计算方法,并引出学生对电阻问题的兴趣。

二、讲解电阻的概念和计算(15分钟)
1. 电阻的定义:电阻是电路中阻碍电流流动的元件,单位为欧姆(Ω)。

2. 电阻的计算方法:根据欧姆定律,电阻的大小与电流强度和电压之比成正比,即R=U/I。

三、实例分析(15分钟)
1. 给出几个电路图,让学生根据已知条件计算电阻大小。

2. 引导学生分析电路图,找出串并联电路的规律,并计算等效电阻。

四、练习与讨论(10分钟)
1. 学生在作业本上解决实际问题,巩固所学知识;
2. 学生交流讨论答案,共同提高解题能力。

五、总结(5分钟)
教师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强调电阻问题的解题技巧,鼓励学生在课外多加练习,提高解
题能力。

六、作业布置
1. 完成作业本上相关练习;
2. 阅读教材相关章节,预习下一节课内容。

教学反思:通过引导学生学习电阻问题的解题技巧,培养学生的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成绩。

苏科版九年级物理上册第十四章一、电阻_教学设计

苏科版九年级物理上册第十四章一、电阻_教学设计

苏科版九年级物理上册第十四章一、电阻_教学设计1. 引言本教学设计是针对苏科版九年级物理上册第十四章——电阻展开的。

本章主要介绍了电阻的概念、计算方法以及影响电阻的因素等内容。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可以进一步了解电阻的本质,掌握电阻的计算方法,并能够分析电阻大小与电流、电压的关系。

2. 学情分析九年级学生已经学习过基本的电路知识,能够简单地理解并应用欧姆定律。

在前面的章节中,学生已经掌握了电流、电压的概念以及电流与电压的关系。

在本节课中,学生将进一步学习电阻的概念及其计算方法。

3. 教学目标•知识目标:了解电阻的概念,掌握计算电阻的方法。

•能力目标:能够根据电阻和电压计算电流,根据电流和电压计算电阻,分析电阻大小与电流、电压的关系。

•情感目标:培养学生对物理实验的兴趣,培养学生的观察和分析能力。

4. 教学重点和难点•教学重点:概念的理解和计算方法的掌握。

•教学难点:电阻大小与电流、电压的关系的理解。

5. 教学方法•情景教学法:通过真实的实验情景,引发学生的思考和讨论,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示范教学法:通过示范计算电阻的方法,引导学生按照步骤进行计算。

6. 教学过程第一步:导入通过展示实际的电阻器,引发学生对电阻的认识和好奇心,提出问题:“什么是电阻?”引导学生进行讨论,激发学生的思考和探索。

第二步:概念讲解通过简短的讲解,介绍电阻的定义和概念,并与前面学过的电流、电压等概念进行联系,说明它们之间的关系。

第三步:实验观察进行简单的实验,展示不同电阻下电流的变化情况。

学生观察并记录实验数据,通过数据分析,引导学生认识电阻大小与电流的关系。

第四步:电阻的计算方法通过示范,教导学生如何计算电阻。

以已知电阻和电流、电压计算电阻为例,详细讲解计算步骤和公式,并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计算。

第五步:练习与巩固布置练习题,让学生独立完成,检测学生对电阻计算方法的掌握程度。

并对练习题进行讲解,强化学生的理解。

第六步:拓展活动通过设计拓展活动,如分组小实验、物理思考题等,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创造力,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初二下学生电阻实验教案

初二下学生电阻实验教案

初二下学生电阻实验教案一、实验目的:1、了解电阻的基本概念和作用;2、学习电路的基本结构及其在电流和电阻之间的关系;3、掌握电阻的测量方法;4、加强学生实际操作能力,培养科学实验精神。

二、实验内容:本实验主要是让学生对不同电阻的实测电阻值进行观察与比对,从而加深学生对电阻的理解和认识。

三、实验原理:电阻是电流通过时所产生的阻碍其流动的因素,是导体对电流的阻碍作用。

电阻通常用欧姆(Ω)作单位。

所有导体在一定的温度下都有一定的电阻,电阻的大小和导体材料、截面积、长度以及温度等有关。

它的大小与导体材料、导体的长度成反比,与导体的截面积成正比。

四、实验器材:电池、电流表、电压表、两端波动型电阻、定值电阻(2Ω、4Ω、6Ω)等。

五、实验流程:1、将电池两端接上电阻,用电流表和电压表分别测量通过电阻的电流和电压值;2、按照实验要求,分别测量两端波动型电阻的电阻值,记录并分析结果;3、分别测量不同定值电阻(2Ω、4Ω、6Ω)的电阻值,记录并分析结果;4、通过实验数据的对比和整理,探讨影响电阻大小的因素。

六、实验注意事项:1、实验时,电源的电压、电流要小心调整,以免对实验设备造成损坏;2、实验中不要用尖锐的金属物品接触电池,则会导致电池异常发热;3、操作时不要过度拉伸两端电阻线,则可能导致两端电阻线与电阻引脚脱离而引起误差。

七、实验效果:经过实验我们知道,电阻大小和导体材料、截面积、长度以及温度等因素都有关,而它的大小与导体材料、导体长度成反比,与导体截面积成正比。

通过本实验,学生们不仅学习到了电阻的基本概念和作用,而且还掌握了电阻测量的方法。

在实验中,通过对实测电阻值的比对和分析,增强了学生们实际操作和实验思考能力,培养了科学实验精神和创新意识。

人教版九年级物理第十六章第三节《电阻》教学设计

人教版九年级物理第十六章第三节《电阻》教学设计
-实践活动:分组进行欧姆表测量电阻、伏安法测量电阻的实验,让学生在实践中掌握测量方法。
-讲解与讨论:讲解电阻的决定因素,引导学生运用已学的物理知识分析影响电阻大小的因素。
-应用拓展:介绍超导现象及其在实际应用中的优势,让学生了解电阻在科技发展中的作用。
-总结与评价:对本节课所学内容进行总结,巩固知识点,并进行课堂评价,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
2.各小组汇报讨论成果,教师进行点评,总结讨论要点。
(四)课堂练习,500字
1.教师布置以下练习题:
a.计算给定电阻、电流和电压之间的关系;
b.解释影响电阻大小的因素,并举例说明;
c.运用欧姆表和伏安法测量电阻,并记录数据。
2.学生独立完成练习题,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的疑问。
(五)总结归纳,500字
8.教学反思:针对课堂教学效果,及时调整教学方法,以提高教学效果。
二、学情分析
九年级学生在学习本节课之前,已经掌握了电流、电压的基本概念,并了解了串并联电路的基本原理。他们对物理实验充满好奇心,具备一定的实验操作能力。然而,对于电阻的概念和影响电阻大小的因素,学生可能仍感到陌生。因此,在本节课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关注以下几点:
-终结性评价:通过课后作业、测试等方式,评价学生对电阻知识的掌握程度。
-自我评价:鼓励学生进行自我反思,了解自己在学习过程中的优点和不足,提高自主学习能力。
四、教学内容与过程
(一)导入新课,500字
1.教师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回顾前两节课所学的电流、电压概念,以及串并联电路的基本原理,为新课的学习做好知识铺垫。
1.学生对电阻概念的理解:引导学生从生活实例中认识电阻,帮助他们建立电阻的直观印象,以便更好地理解电阻的概念。
2.学生实验操作能力:在实验过程中,关注学生的操作规范和安全意识,及时纠正错误操作,提高学生的实验技能。

电阻教学设计

电阻教学设计

《电阻》教学设计【学习目标】知识与技能:1.知道什么是电阻,理解电阻是导体本身的一种性质;2.知道电阻的单位及其换算关系;3.理解电阻的大小与导体的材料、长度、横截面积有关。

过程方法:1.探究影响电阻大小的因素,培养学生观察、分析、比较、概括的能力。

2.学习研究问题的一种方法──控制变量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电阻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产生兴趣,积极动手进行实验或观察实验。

学习重点:电阻的概念学习难点:影响电阻大小的因素教学准备:接线板、投影电流表、干电池组、开关、导线若干、小灯泡、探究影响电阻大小因素演示板、投影仪【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6min)[实验导入]用电池、灯泡、开关、导线组成一个简单电路,闭合开关,观察灯泡亮度;换一个规格不同的灯泡,再次观察灯泡的亮度,发现灯泡变暗了。

为什么电压一样,这个灯泡却变暗了呢?看来同样是灯丝,有的灯丝容易导电,有的却不容易导电,今天我们就研究导体的这种差异。

二、进入新课,科学探究(一)电阻(5min)[问题]不同的导体,它们的导电性能是否相同呢?[实验1]课本图6.3-1实验装置,把铜丝和镍铬合金丝分别接入电路,观察一下灯泡的亮度有什么不同?先将镍铬合金丝接入电路,合上开关,观察小灯泡的亮度。

将镍铬合金丝换成长短、粗细相同的铜丝,合上开关,观察小灯泡的亮度。

[现象]接铜丝时灯泡亮,镍铬合金丝时灯泡暗。

[分析]实验中用的是相同的电池,也就是说电压相同,为什么两条导线中的电流不同呢?原来,导体能导电,但同时对电流又有阻碍作用;相同电压下,导线中电流不同,说明两条导线对电流的阻碍作用不同。

在物理学中用“电阻”这个物理量来表示导体对电流阻碍作用的大小。

板书:电阻是导体对电流的一种阻碍作用。

(二)电阻的单位和换算(5min)(学生自学,掌握下面知识)1.电阻的符号:R;电路图中的符号是。

2.电阻的单位:欧姆,简称欧,符号“Ω”。

常用单位:千欧(kΩ),兆欧(MΩ)1kΩ=103Ω;1MΩ=106Ω3.几种常见的电阻值。

九年级上(人教版)物理教学设计:16.3电阻

九年级上(人教版)物理教学设计:16.3电阻
4.通过解决实际问题,培养学生运用物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培养学生对物理学科的兴趣和热情,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积极性。
2.培养学生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重事实、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养成独立思考和勇于探索的精神。
3.通过实验和实际应用,让学生体会物理学在生活中的重要性,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4.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意识,学会与他人分享、交流,提高人际沟通能力。
1.教师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每组讨论以下问题:
(1)影响电阻大小的因素有哪些?它们之间的关系是什么?
(2)串联和并联电路中,总电阻是如何计算的?
(3)在实际应用中,如何选择合适的电阻器以满足电路需求?
2.学生在小组内展开讨论,记录讨论成果,准备汇报。
(四)课堂练习
1.教师布置以下练习题:
(1)计算给定电路中各部分的电阻,并求出总电阻。
(4)实验心得体会。
4.拓展阅读:
(1)查找资料,了解新型电阻材料的研究进展。
(2)了解电阻在电子设备中的应用,如手机、电脑等。
5.预习下一节课内容,为课堂学习做好准备。
作业布置要求:
1.作业要按时完成,书写规范,保持卷面整洁。
2.认真思考问题,分析问题,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3.实验报告要真实反映实验过程和结果,注重实验数据的处理和分析。
5.能够应用电阻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如计算电路中的电流、电压等。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实验探究影响电阻大小的因素,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
2.通过小组合作学习,讨论串联和并联电路中总电阻的计算方法,提高学生的合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引导学生运用控制变量法进行实验研究,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和实验技能。

人教版电阻教学设计(推荐10篇)

人教版电阻教学设计(推荐10篇)

人教版电阻教学设计〔推荐10篇〕篇一:物理课电阻教学设计整体设计:本节主要内容为电阻概念的建立及对其影响因素的探究,这些内容是学习第四节“变阻器”的理论根底。

作为电学中三大根本概念之一,“电阻”处于枢纽和核心的位置。

因为电学知识的应用离不开电阻,各种用电器的功能实现决定于所用电阻的性质和特点,人类对电学规律的探究、各类用电器的创造,都离不开对电阻的研究。

仅就初中所学电学知识来说,电学中所考察的难点问题也离不开电阻,因电路中电阻的变化会引起电流的改变,电流的改变会引起电功率的改变。

所以本节内容在为学习“变阻器”作准备的同时也为后续电学知识“欧姆定律”和“电功率”的学习提供理论支持。

“导入新课”可根据教材提示,通过学生的课前调查或老师的课堂展示使学生认识到导线多用“铜”和“铝”来制作这一事实,引出问题,从而展开探究。

“演示实验”通过把长短、粗细一样的不同导体(铜丝和镍铬合金丝)连入电路中,观察灯泡亮堂程度的变化,来获得不同导体(一样条件下)对电路中电流的阻碍作用的信息。

电阻概念的引出是通过上述实验得出的,老师进展演示时可以多项选择取几种材料进展比拟。

本实验有两个作用:一是引出电阻的概念,导体对电流有阻碍作用,电阻是导体本身固有的一种属性。

二是说明电阻的大小跟导体的种类等因素有关。

电阻的概念比拟抽象,教学中老师最好不要硬性地将其灌输给学生,而应该通过演示实验,让学生观察、比拟、分析^p ,确认导体对电流有阻碍作用后得出,即要把电阻概念的教学变得直观、生动、详细,并且使学生明确怎样用实验的方法比拟导体电阻的大小。

“电阻”概念的教学,教材是以电阻的定义、大小和单位、常见的电阻器为核心展开,直接给出电阻单位的名称、简称、符号、换算关系。

教材没有给出电阻率的概念,而是在后面的小资料中给出几种“长度为1 、横截面积为1 2金属导线在20 ℃时的电阻值”。

这样处理既满足课程标准的要求,又向学生浸透电阻的本质特征是表征物质的一种固有属性,不同导体的导电才能是不同的。

人教版九年级物理全16.3电阻教学设计

人教版九年级物理全16.3电阻教学设计

人教版九年级物理全16.3电阻教学设计作为一名资深的幼儿园教师,我对于《16.3电阻》这一节的教学设计有着丰富的经验和深入的思考。

一、设计意图:我的设计思路是通过实践情景引入,让孩子们能够直观地理解电阻的概念,并能够运用电阻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活动的目的是让孩子们掌握电阻的基本概念,了解电阻的影响因素,并能够运用欧姆定律进行简单的电阻计算。

二、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让孩子们掌握电阻的概念,了解电阻的影响因素,学会运用欧姆定律进行电阻计算。

2. 过程与方法:通过实践操作,培养孩子们的观察能力、思考能力和动手能力。

3. 情感态度价值观:激发孩子们对物理的兴趣,培养他们解决问题的自信心和积极性。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电阻的概念,电阻的影响因素,欧姆定律的运用。

难点:电阻计算公式的记忆和运用,对实际问题的解决。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电阻箱、电流表、电压表、导线、灯泡等。

学具:笔记本、笔、计算器等。

五、活动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让孩子们观察一个电路,其中有一个灯泡和一个电阻箱,当电源电压改变时,灯泡的亮度也会改变。

让孩子们思考,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现象?2. 知识讲解:介绍电阻的概念,解释电阻的影响因素,如材料、长度、横截面积等。

并讲解欧姆定律,即电流等于电压除以电阻。

3. 小组讨论:让孩子们分成小组,根据欧姆定律,计算给定电压下不同电阻值下的电流大小,并讨论电阻对电流的影响。

4. 实验操作:让孩子们自己动手连接电路,使用电阻箱、电流表和电压表进行实验,测量不同电阻值下的电流和电压,并记录数据。

5. 数据处理:让孩子们根据实验数据,绘制电流电压曲线,观察电阻的变化规律。

六、活动重难点:重点:电阻的概念,电阻的影响因素,欧姆定律的运用。

难点:电阻计算公式的记忆和运用,对实际问题的解决。

七、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通过本节课的教学,我发现孩子们对电阻的概念和影响因素有了初步的理解,但在运用欧姆定律进行电阻计算时,仍有一些孩子存在困难。

人教版九年级全册第十六章16.3《电阻》教学设计

人教版九年级全册第十六章16.3《电阻》教学设计
3.教学策略:
-针对学生的个体差异,实施分层次教学,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
-创设情境,让学生在实际情境中感受电阻现象,提高学习积极性。
-注重过程评价,鼓励学生在实验和讨论中积极表现,培养其科学态度。
-及时反馈,针对学生的疑问和困惑,给予个性化指导,帮助学生克服难点。
4.教学评价:
-课堂表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了解学生的学习状态。
-电阻的串联和并联特性。
2.教学过程:
-通过图示和实例,讲解电阻的概念,让学生理解电阻的物理意义。
-结合实验数据,分析影响电阻大小的因素,引导学生掌握相关知识。
-演示欧姆表的使用方法,强调操作注意事项,让学生学会测量电阻。
-通过电路图和计算,讲解电阻的串联和并联特性,让学生掌握计算方法。
(三)学生小组讨论
5.电阻的串联和并联:讲解串联和并联电阻的规律,让学生掌握计算方法,并能解决实际问题。
6.应用拓展:引导学生思考电阻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提高学生的科技意识。
7.总结与评价:对本节课所学内容进行总结,巩固知识点,并进行课堂评价。
8.作业布置:布置与电阻相关的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二、学情分析
九年级学生在前两年的学习过程中,已经掌握了基本的电路知识和欧姆定律,具备了一定的实验操作能力。在此基础上,他们对电阻的概念和影响因素有一定的了解,但可能对电阻的串联和并联特性理解不够深入,以及对电阻测量方法的掌握不够熟练。此外,学生对控制变量法的运用尚需加强,科学思维和探究能力有待提高。因此,在本章节的教学中,应注重以下几点:
-实验报告:评估学生在实验过程中的观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课后作业:通过课后练习,检验学生对本节课知识点的掌握程度。
四、教学内容与过程

电阻教学设计

电阻教学设计

16.3 电阻教学设计【目标确定的依据】1.相关课程标准的陈述2.学情分析通过上一章和本章前两节的内容学习,学生已经了解了电学的两个重要概念:电流和电压。

另外,学生的生活经验中也有大量的电学知识。

在科学探究素质方面:学生已经理解了探究的基本环节,并能在探究中灵活运用“控制变量法”设计实验,对实验的结果有初步的分析和处理数据的能力。

3.教材分析本节《电阻》是九年级物理第六章第三节《电阻》,电阻编排在学生学习了电流以及电流表使用方法之后,它既符合学生认识规律,又保持了知识的结构性、系统性。

通过本节课学习,主要使学生掌握电阻的概念和影响电阻大小的因素,同时也为学习下一节滑动变阻器打下基础。

电阻是导体的重要电学性质,理解这一概念的初步含义及其决定因素,与理解电流和电压的概念一样,是后续学习的必要基础。

本课时的特点十分重视探究方法教育,重视科学探究的过程。

让学生在认知过程中体验实验方法、学习方法,了解什么是电阻和影响电阻大小的因素。

教学内容的编排是根据提出的问题,设计实验方案,通过实验和对实验现象分析、处理得到相应的结论。

【教学目标】1.通过实验探究,正确认识电阻的概念。

2.利用控制变量法进行实验探究,知道电阻大小的影响因素。

【教学重难点】重点:用控制变量法探究电阻大小的影响因素。

难点:理解电阻的概念。

【课时安排】1课时【评价任务】1.目标1设计的评价任务:学生知道电阻是导体的一种性质,知道电阻的概念。

评价实施:教师随机抽查。

2.目标2设计的评价任务:学生理解控制变量法的应用,探究知道电阻大小的影响因素。

评价实施:利用实验探究的参与进行评价,利用学案问题进行检查。

【教学活动设计】先学环节3定值电阻(电阻器)的符号是4.自学教材中图16.3-4常温下物体的导电的绝缘能力的顺序排列图表,归纳总结岀内容的信息或规律:电阻的大小与有关,导体与绝缘体绝对的界限(有或没有)。

5.影响电阻大小的因素有、、、。

6.影响电阻大小的因素有那些?a.比较不同材料的导体时,需要把两条不同,、相冋的金属丝接入电路,通过比较电流表示数的大小,来比较导体电阻的大小。

初中科学变阻器 电阻教案

初中科学变阻器 电阻教案

初中科学变阻器电阻教案教学目标:1. 了解电阻的概念及其单位,掌握影响电阻大小的因素。

2. 学习滑动变阻器的结构、原理及使用方法。

3. 能够运用控制变量法进行实验探究,提高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

4. 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和团队协作能力。

教学内容:1. 电阻的概念及其单位2. 影响电阻大小的因素3. 滑动变阻器的结构、原理及使用方法4. 控制变量法在电阻实验中的应用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通过生活中的实例,引导学生关注电阻的概念。

2. 提问:什么是电阻?电阻的作用是什么?二、新课讲解(15分钟)1. 讲解电阻的概念及其单位(安培、欧姆)。

2. 讲解影响电阻大小的因素:材料、长度、横截面积、温度。

3. 介绍滑动变阻器的结构、原理及使用方法。

三、实验探究(15分钟)1. 学生分组,每组一台滑动变阻器和一个电路实验装置。

2. 引导学生运用控制变量法进行实验探究,观察电阻的变化。

3. 学生记录实验数据,分析电阻与材料、长度、横截面积的关系。

四、总结与拓展(10分钟)1. 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强调影响电阻大小的因素。

2. 提问:滑动变阻器在实际应用中有什么作用?3. 引导学生思考:如何设计一个电阻器?五、课堂作业(5分钟)1. 完成课后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2. 绘制滑动变阻器的结构示意图,加深对滑动变阻器的理解。

教学评价:1. 学生能够熟练掌握电阻的概念及其单位,了解影响电阻大小的因素。

2. 学生能够正确使用滑动变阻器,进行实验探究。

3. 学生能够运用控制变量法进行电阻实验,提高实践操作能力。

4. 学生能够积极参与课堂讨论,培养团队协作能力。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电阻
【教材分析】
电阻是初中物理(人教版)九年级第十六章第三节的内容,电阻是电学的一个重要的物理量,它是中学电学学习的核心之一。

本节内容由“电阻”和“决定电阻大小的因素”两部分构成。

本节课重点是理解电阻这一概念的初步含义及其决定因素,与理解电流和电压的初步概念一样,是欧姆定律等后续学习的必备基础,变阻器是电阻知识的实际应用,在电学实验和生活中应用很广泛。

【教学重难点】
☆重点:电阻概念的建立。

电阻符号、电阻单位及换算。

☆难点:通过实验说明决定电阻大小的因素有哪些。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知道电阻是表示导体对电流阻碍作用大小的物理量;
☆.能画出电阻在电路图中的符号,知道电阻的单位及单位换算;
☆.在实验的基础上理解影响电阻的大小与导体的材料、长度、横截面积及温度有关。

(2)、过程和方法
让学生体会用控制变量法探究电阻的影响因素,积极动手实验。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精神;通过探究实验,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学情分析】
通过上一章和本章前两节的内容学习,学生已经了解了电学的两个重要概念:电流和电压。

另外,学生的生活经验中也有大量的电学知识。

在科学探究素质方面:学生已经理解了探究的基本环节,并能在探究中灵活运用“控制变量法”设计实验,对实验的结果有初步的分析和处理数据的能力。

【教学方法】:
☆.以学生合作学习、自主探究为主的启发式综合教学法。

☆.充分发挥信息技术与物理学科的整合作用,体现以学生为本的教学思想。

【教具学具】
电阻定律演示器六套、电流表、电源、小灯泡、开关各六个,导线每组六根
◆教学活动设计
表明镍铬合金丝对电流的阻碍作用比较大。

在物理学中用“电阻”这个物理量来表示导体对电流阻碍作用的大小。

(一).电阻(幻灯片展示)1.电阻的符号:R;电路图中的符号是。

2.电阻的单位:欧姆,简称欧,符号“Ω”。

常用单位:千欧(kΩ),兆欧(MΩ)
1 kΩ=103Ω;1 MΩ=106Ω
3.几种常见的电阻值。

含的物理特征。

为探究电阻大小的因素做铺垫。

反馈练
习(7分钟)1.一个导体接在3伏的电源上,电阻
大小为10欧,若从电路中取下这个导
体,导体的电阻值为_______欧。

2. 甲、乙两条长度相同的镍铬合金电
阻线,R甲< R乙则甲的横截面积
_______乙的横截面积(选填“大于”
“小于”或“等于”)。

欧=_____千欧=_____兆欧
40千欧= 欧= 兆欧
4、一条合金丝导线拉制成原来长度的
二倍时它的电阻比原来电阻变
________,这是因为合金丝的
________且________。

5、如图所示,长度相同,横截面积不
同的铁棒AB和CD串联在一起接入电
路中,比较通过它们的电流的大小
()
A.IAB<IBC B.IAB=IBC
>IBC D.无法确定
学生独立完成,小组交
流。

对本节知识
进行运用,巩
固基础。

课堂小
结(3分
本节课,我们通过探究学习了电
阻的大小跟导体材料、长度、粗细关
系,导体越长,导体的电阻越大;导
体越细,导体的电阻应该越大;电阻
的大小还跟温度有关系,一般的,温
度越高,电阻越大。

你还有哪些收获
学生交流本节课收获,
相互补充。

巩固本节
知识。

钟)
板书设计
第三节电阻
1、中,用电阻来表示导体对电流阻碍作用的大小。

2、符号:R;电路图中的符号是。

3、电阻的单位:欧姆,简称欧,符号“Ω”。

常用单位:千欧(kΩ),兆欧(MΩ)
1 kΩ=103Ω;1 MΩ=106Ω
4、是导体本身的性质。

它的大小取决于导体的材料、长度、横截面积,还受温度影响。

◆教学形成性评价
1.教学设计评价
电阻是电学的一个重要知识点和考点,因此本节课我从学生实际情况出发,确定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采取合理有效的教学方法。

在课题引入时,让学生学会观察生活,体现从“生活走向物理”的新课程理念。

在教学过程中围绕学生的探究实验展开教学,让学生自主学习和体验。

由简单的观察小灯泡发光情况逐步引出电阻概念,再通过探究“电阻大小的影响因素”让学生通过设计实验,动手实验,交流展示,得出结论,这一探究过程,体会到科学探究的乐趣和收获,从而培养学生学习兴趣和科学探究的及精神。

整个实验教学我本着让学生主动获取知识,体现学生发展的原则,渗透新课改的理念。

2.课后学生评价
《电阻》课堂教学学生学习情况反馈、评价表
3.课后教师教学评价
《电阻》课堂教学教师教学情况评价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