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阻》教学设计

合集下载

《电阻》教学设计

《电阻》教学设计

《电阻》教学设计电阻是电学基础中的重要概念,其理解和应用对电路的设计和运行至关重要。

因此,在教学设计中,如何使学生掌握电阻的概念和应用成为了一项关键的任务。

本篇文章将探讨一种教学设计方案,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应用电阻。

一、课程框架在教学设计中,首先要确定课程的框架,确保教学内容的有机衔接和渐进式推进。

本课程总共分为三个部分:一、电阻的定义;二、电阻的计算;三、电阻的影响因素。

二、电阻的定义电阻在电学中的定义是一个物理量,它描述了电路中电流流动时对于电流的阻力。

那么,如何让学生更好地理解这个概念呢?这里可以通过实验来达到。

学生可以在实验室中搭建一个简单的电路实验,通过测量电路所需电压和电流来计算电阻值。

通过实验,学生可以深入理解电阻值与电路中电流、电压的关系。

三、电阻的计算接着,我们可以带领学生探讨如何计算电阻值。

从欧姆定律入手,学生可以学习到电阻值的计算公式,并通过练习来巩固理解。

此外,还可以引导学生利用万用表或曲线坐标纸来进行电阻值的测量,以锻炼学生的实验技能和数据处理能力。

通过这些练习,学生可以更深入地理解和应用电阻的概念。

四、电阻的影响因素最后一个部分则涉及到电阻的影响因素。

不同材质的导体所具有的电阻属性是不同的,此外长度、横截面积以及温度等因素也会对电阻值造成影响。

学生可以通过实验测量不同导体的电阻值,来了解不同材料的电阻特性;还可以通过计算实验数据,来探究不同因素对电阻值的影响。

最后,学生可以将这些因素进行综合考虑,完成一个小组作业,提出如何选择合适的导体材料,以及如何设计一个合适的电路来达到特定的电阻要求。

五、总结通过以上这些教学设计方案,学生可以从多个角度来理解和应用电阻的相关概念。

通过实验和练习,学生可以在实践中巩固所学内容,并通过小组作业,将所学知识应用到实际中。

相信这种教学设计方案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电阻的概念和应用。

《电阻》教案

《电阻》教案

《电阻》教案电阻教案一、引言我们的生活中充满了电器和设备,而它们运行中的电阻是我们需要了解的基础知识。

因此,本教案根据电阻的概念和计算方法,设计了一些实用的教学方法,旨在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电阻的原理和应用。

二、教学目标1.了解电阻的概念和单位;2.熟悉电阻的测量方法;3.掌握电阻和串/并联电路的计算方法;4.学习电阻的应用。

三、教学内容1.电阻的概念电阻指在电流流过导体时,导体对电流的阻碍作用,其单位为欧姆(Ω),用符号R表示。

导体的电阻与材料、长度、截面积和温度等因素有关。

2.电阻的测量方法教师可以引入万用表等仪器,演示电阻测量的原理和方法。

通过实际测量并比较不同材料、长度和温度下导体的电阻大小,让学生对电阻的影响因素有所认识。

3.电阻和串/并联电路的计算方法用电器中常用的电路由串联电路和并联电路两种。

在计算电路中的电阻时,需要掌握串联电路和并联电路的公式及演算方法。

通过例题的讲解和训练,让学生掌握串/并联电路的计算方法和技巧。

4.电阻的应用电阻不仅是电路中的重要参数,也有着众多的应用,在各种电器中都有所体现。

例如,焦耳定律用电阻的概念来描述电器的发热能力;电阻的变化可以控制LED的发光亮度。

通过实例的介绍和演示,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他们认识到电阻在现实生活中的重要性。

四、教学方法1.引导式教学:通过导入、提问、讨论等方法,引导学生认识电阻、理解电阻的概念和测量方法。

2.实验教学:通过实验可以让学生了解电阻的测量方法和应用,提高学生的实验能力和观察力。

3.对比分析:通过对不同电路中电阻的变化进行比较和分析,让学生更好地理解电阻的概念和运用。

4.案例教学:通过实际案例,让学生感受电阻的作用,激发他们对电阻的兴趣。

五、教学重点和难点教学重点:电阻的概念、测量方法、计算方法和应用。

教学难点:串/并联电路的计算方法及其应用。

六、教学评价通过课堂练习和实验操作,评价学生是否掌握了电阻的概念和计算方法,以及电阻的应用能力。

《电阻》教学设计(精选4篇)

《电阻》教学设计(精选4篇)

《电阻》教学设计(精选4篇)《电阻》教学设计篇16.3 电阻教学设计1、学问和技能知道电阻是表示导体对电流阻碍作用大小的物理量;知道电阻及其单位,能进行电阻的不同单位之间的变换;知道影响电阻大小的因素,电阻是导体本身的性质,能依据打算电阻大小的因素,推断、比较不同导体电阻的大小。

2、过程和方法重点培育同学的科学探究精神与自主学习方法。

3、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了解半导体和超导体以及它们在现代科学技术中的应用,开阔视野;让同学建立将物理学问应用于生活,服务于人类的意识。

重点:电阻的概念;影响电阻大小的因素。

难点:电阻是导体本身的性质。

自制电阻定律演示器,一节干电池,一只演示电流表,一个开关,废日光灯管的灯丝(图1),或固定在胶木板上的用直径0.3毫米以下的铁丝绕成的螺旋状线圈(铁丝线圈),酒精灯一个,小灯泡一只,电源一个,导线若干。

1课时1.复习提问:将一只灯泡、一个演示电流表、一节干电池和一个开关连接成电路,并读出电流表的示数.(一位同学到前面来连接电路,其他同学审查连接过程是否正确)2.引入新课用电阻定律演示器做演示试验.将导线ab代替灯泡连入上述电路,闭合开关,读出电流表的示数;再将导线cd代替ab,接通电路,读出电流表的示数,两次示数不同.提出问题:上述两次试验,用的都是一节干电池,也就是说电压相同,那么两条导线中的电流大小为什么不同呢?3.进行新课原来,导体能够通过电流,但同时对电流有阻碍作用.以金属导体为例,金属导体中定向移动的电子跟金属正离子频繁碰撞而形成对电流的阻碍作用,在物理学中用“电阻”这个物理量来表示导体对电流阻碍作用的大小.在相同的电压下,导线ab中通过的电流大,表明ab对电流的阻碍作用小,导线ab的电阻小;导线cd中通过的电流小,表明cd对电流的阻碍作用大,导线cd的电阻大.不同导体,电阻一般不同,电阻是导体本身的一种性质.(这部分教材是通过演示试验引出电阻的概念,明确怎样用试验的方法比较导体电阻的大小,为讲授打算电阻大小的因素作好预备,并说明电阻是导体本身的性质.)板书:〈一、电阻用来表示导体对电流阻碍作用的大小,用字母r表示.二、在国际单位制里,电阻的单位是欧母,简称欧,符号是ω.〉提出问题:导体的电阻既然是导体本身的一种性质,你猜一猜它跟哪些因素有关?你能不能设计一组试验来证明你的猜想是否正确?(提示:电阻是否跟材料、长度、导线的粗细有关)在同学提出猜想的基础上加以归纳,用图2所示的装置做下面三组同学试验.(1)讨论导体的电阻跟制作它的材料是否有关.交代新课开头的试验所用的导线是锰铜线ab和镍铬合金线cd,将电流表示数填入表1内.表1:讨论导体的电阻跟材料的关系导线材料长度横截面积电压电流电阻ab 锰铜相同相同相同cd 镍铬合金提问:分析试验数据,可以得到什么结论?(导体的电阻跟导体的材料有关.)(2)讨论导体的电阻跟它的长度是否有关.用镍铬合金导线cd和ef做试验,将试验测出的电流表示数填入表2内.表2:讨论导体的电阻跟长度的关系导线材料长度横截面积电压电流电阻cd 相同 1米相同相同ef 0.5米提问:分析试验数据,可以得到什么结论?(导体的材料、横截面积,都相同时,导体越长,电阻越大.)(3)讨论导体的电阻跟它的横截面积是否有关.用镍铬合金线cd和gh做试验.将试验测出的电流表的示数填入表3内.表3:讨论导体的电阻跟横截面积的关系导线材料长度横截面积电压电流电阻cd 相同相同 s 相同gh 2s提问:分析试验数据,可以得到什么结论?(导体的材料、长度都相同时,导体的横截面积越小,电阻越大.)导体的电阻跟长度、横截面积的关系可以用人在街上行走作比方,街道越长,街面越窄,行人受到阻碍的机会越多.同理,导体越长、越细,自由电子定向移动受到碰撞的机会就会越多.导体的电阻还跟什么因素有关?请大家看下面的演示试验(图3).演示试验:把铁丝线圈(或日光灯管的灯丝)按图3接入电路,用酒精灯缓慢地对灯丝加热观看加热前后,演示电流表的示数有什么变化.提问:从电流表示数的变化,得到什么结论?(导体被加热后,它的温度上升,电流表示数变小,表明导体的电阻变大,这说明导体的电阻还跟温度有关,对大多数导体来说,温度越高电阻越大.)板书:〈三、导体的电阻打算于它的材料、长度、横截面积和温度.〉导体的电阻由它自身的条件打算,因此,不同的导体,电阻一般不同,所以说,电阻是导体本身的一种性质.为了表示导体的电阻跟材料的关系,应取相同长度,相同的横截面积的不同材料在相同温度下加以比较,课本上的表列出了一些长1米、横截面积1毫米2、在20℃时的不同材料的导线的电阻值.提问:从查表,你知道哪些材料的导电性能好?(银的导电性能最好,因此,在相同长度和横截面积的状况下,它的电阻最小.其次是铜,再次是铝.)看课本中的小注,介绍电阻率的概念.练习题:(1)电阻的国际单位是什么?0.2兆欧=______欧.(2)为什么说电阻是导体本身的一种性质?(3)有两条粗细相同、材料相同的导线,一条长20厘米,另一条长1.3米,哪条导线电阻大,为什么?(4)有两条长短相同、材料相同的导线,一条横截面积0.4厘米2,一条2毫米2,哪条导线电阻大,为什么?(5)“铜导线比铁导线的电阻小.”这种说法对吗?应当怎么说?《电阻》教学设计篇2学习目标学问目标:1.知道什么是电阻,理解电阻是导体本身的一种性质;2.知道电阻的单位及其换算关系;3.理解电阻的大小与导体的材料、长度、横截面积有关。

电阻的教学设计方案

电阻的教学设计方案

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了解电阻的概念、单位及测量方法;(2)掌握电阻的串联、并联及混联电路的电阻计算方法;(3)能够运用电阻知识解决简单的电路问题。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实验探究,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实验操作能力和数据分析能力;(2)通过小组合作,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沟通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激发学生对物理学习的兴趣,培养他们热爱科学、追求真理的精神;(2)培养学生的责任感和创新精神。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电阻的概念、单位及测量方法;(2)电阻的串联、并联及混联电路的电阻计算方法。

2. 教学难点:(1)串联、并联及混联电路的电阻计算;(2)电阻在电路中的作用。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通过生活中的实例,如家用电器、汽车等,引导学生思考电路中的电流、电压、电阻之间的关系;(2)揭示课题:电阻。

2. 教学新知(1)电阻的概念:引导学生观察导体两端的电压与通过导体的电流之间的关系,得出电阻的定义;(2)电阻的单位:介绍电阻的国际单位制——欧姆(Ω),并解释其含义;(3)电阻的测量:介绍测量电阻的仪器——欧姆表,并讲解其使用方法;(4)电阻的串联、并联及混联电路的电阻计算:通过实验探究,引导学生掌握串联、并联及混联电路的电阻计算方法。

3. 巩固练习(1)完成教材中的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2)布置课后作业,要求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4. 小组合作探究(1)分组讨论:引导学生思考电阻在电路中的作用,如限流、分压等;(2)分享交流:各小组派代表分享讨论成果,教师点评并总结。

5. 总结与反思(1)教师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强调重点和难点;(2)学生反思自己的学习过程,总结经验教训。

四、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度、回答问题的准确性等;2. 作业完成情况:检查学生的课后作业,了解他们对知识的掌握程度;3. 实验操作:评估学生在实验中的操作规范、实验结果的分析能力等。

第16章第3节《电阻》教学设计2023-2024学年学年人教版物理九年级全一册

第16章第3节《电阻》教学设计2023-2024学年学年人教版物理九年级全一册

文档20232024学年人教版物理九年级全一册第16章第3节《电阻》教学设计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选自人教版物理九年级全一册第16章第3节《电阻》。

本节内容主要包括电阻的概念、影响电阻大小的因素以及电阻的计算。

具体内容包括:1. 电阻的定义:电阻是导体对电流的阻碍作用,是导体的一种属性。

2. 影响电阻大小的因素:导体的材料、长度、横截面积以及温度。

3. 电阻的计算:电阻的计算公式为R = ρL/A,其中 R 表示电阻,ρ 表示导体的电阻率,L 表示导体的长度,A 表示导体的横截面积。

二、教学目标1. 理解电阻的概念,掌握影响电阻大小的因素。

2. 学会使用公式计算电阻,能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3. 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提高学生的科学思维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电阻的计算公式的理解和应用。

2. 教学重点:影响电阻大小的因素的掌握。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教学设备、实验器材(电阻器、电流表、电压表、导线等)。

2. 学具:学生实验器材、教材、练习题。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通过一个简单的电路实验,让学生观察电流和电阻之间的关系。

2. 概念讲解:讲解电阻的定义,引导学生理解电阻的概念。

3. 影响因素探讨:讲解影响电阻大小的因素,引导学生通过实验观察和分析。

4. 公式讲解:讲解电阻的计算公式,让学生理解并掌握公式的运用。

5. 例题讲解:通过具体的例题,讲解如何运用公式计算电阻。

6. 随堂练习:让学生现场进行电阻计算的练习,巩固所学知识。

六、板书设计电阻的概念、影响电阻大小的因素、电阻的计算公式。

七、作业设计1. 请用所学知识解释为什么在电路中加入电阻器可以调节电流的大小。

答案:1. 电阻器可以调节电流的大小,因为电阻器改变了电路中的总电阻,根据欧姆定律 I = V/R,电路中的电流与电阻成反比。

2. 长度为20cm、横截面积为1mm²的铜导线的电阻为 R1 =ρL1/A1 = (1.72×10^8 Ω·m)×(0.2m)/(1×10^6 m²) = 0.344 Ω;长度为30cm、横截面积为1.5mm²的铜导线的电阻为R2 = ρL2/A2 =(1.72×10^8 Ω·m)×(0.3m)/(1.5×10^6 m²) = 0.248 Ω。

电阻优秀教学设计一等奖2篇

电阻优秀教学设计一等奖2篇

第4篇电阻优秀教学设计一等奖温馨提示:通过学习目标的认识找寻学习的方向,同时通过明确学习重难点,合理规划学习时间并进行突破掌握。

学习目标:1.知道电阻是表示导体对电流阻碍作用大小的物理量。

2.知道电阻的单位及其换算。

3.会用探究的方法掌握影响电阻大小的因素学习重点:影响电阻大小的因素学习难点:影响电阻大小的因素器材准备:铜线或镍铬合金丝、导线、电源、电流表、开关等。

互动课堂通过一系列活动,和学伴、教师、教材、参考资料的交流合作完成学习目标学习过程:一、新课导入:观察教材P14演示实验思考并回答:把铜线或镍铬合金丝分别接入电路时,接入时小灯泡更亮,这个现象对我们有何启示?二、实验探究:1.认识电阻(1)把教材中图6.3-1装置中接入电流表,当铜丝或镍铬合金丝接入电路时,灯泡越亮,电流表的示数就____,说明不同导体对电流有____(相同或不同)的阻碍作用,在物理学中,用来表示导体对电流的阻碍作用的大小,它是导体本身的一种性质。

(2)导体的电流通常用字母__表示,电阻的单位是___,简称___,符号是___,另外来可用___、__作它的单位,它们的换算关系是:1M=__ 1K=__(3)自学教材中图6.3-3常温下物体的导电的绝缘能力的顺序排列图表,小组讨论,归纳总结出内容的信息或规律:。

2.探究决定电阻大小的因素:(1)提出问题:按照教材右图装置连接电路,然后把长度,粗细相同的铜丝、铁丝、镍铬合金丝分别接入灯泡和开关之间,观察小灯泡的亮度和电流表示数有什么变化?(2)猜想:电阻可能与______、____、_____有关。

(3)进行实验:为验证猜想,可通过观察电路中电流表示数的大小来判断接入电路中导体电阻的`大小。

在下框内画出电路图:(4)用控制变量法来逐步探究a.比较不同材料的导体时,需要把两条__不同,__、__相同的金属丝接入电路,通过比较电流表示数的大小,来比较导体电阻的大小。

b.比较不同长度导体的电阻时,需要把两条__、__相同,__同的金属丝接入电路。

电阻教学设计方案

电阻教学设计方案

1. 知识与技能目标(1)理解电阻的概念,掌握电阻的物理意义;(2)了解电阻的单位及其换算;(3)学会使用欧姆表测量电阻。

2. 过程与方法目标(1)通过实验探究,了解电阻与材料、长度、横截面积等因素的关系;(2)培养观察、分析、归纳、总结等科学探究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1)激发学生对物理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热爱科学的情感;(2)培养学生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3)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

二、教学重难点1. 教学重点(1)电阻的概念及物理意义;(2)电阻的单位及其换算;(3)欧姆表的使用方法。

2. 教学难点(1)电阻与材料、长度、横截面积等因素的关系;(2)欧姆表的使用方法。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提问:什么是电阻?电阻在电路中有什么作用?(2)通过实例(如灯泡亮度与电阻的关系)引入电阻的概念。

2. 新课讲授(1)电阻的概念及物理意义通过实验演示,引导学生观察电阻丝在不同电压下的电流变化,从而理解电阻的概念和物理意义。

(2)电阻的单位及其换算介绍电阻的单位(欧姆、千欧、兆欧)及其换算关系。

(3)欧姆表的使用方法讲解欧姆表的结构、原理及使用方法,并进行实际操作演示。

3. 实验探究(1)分组实验:学生分组进行实验,探究电阻与材料、长度、横截面积等因素的关系;(2)实验报告:学生根据实验数据,分析、归纳、总结电阻与各因素的关系。

4. 总结与反思(1)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巩固知识;(2)引导学生反思自己在学习过程中的收获与不足;(3)布置课后作业,巩固所学知识。

四、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评价: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发言积极性、实验操作规范等方面;2. 实验探究评价:根据实验报告,评价学生对实验结果的分析、归纳、总结能力;3. 课后作业评价:检查学生对本节课知识的掌握程度,巩固所学知识。

《电阻》教学设计

《电阻》教学设计

《电阻》教学设计电阻教学设计简介本教学设计旨在向学生介绍电阻的概念和基本原理,以及电阻在电路中的应用和计算方法。

通过本次教学,学生能够了解电阻的作用和影响,掌握相关计算技巧,并能够应用到实际电路中。

教学目标- 了解电阻的定义和单位- 理解电阻与电流、电势差之间的关系- 掌握串联和并联电阻的计算方法- 学会使用欧姆定律和功率公式进行电阻计算教学内容1. 电阻的概念和基本原理- 介绍电阻的定义和单位- 解释电阻与电流、电势差之间的关系2. 串联和并联电阻- 介绍串联和并联电阻的概念- 演示串联和并联电阻的电路连接方式3. 电阻计算方法- 介绍欧姆定律和功率公式- 演示使用欧姆定律和功率公式进行电阻计算的步骤教学步骤1. 引入- 引入电阻的概念和重要性,以激发学生的研究兴趣2. 知识讲解- 分步详细讲解电阻的定义、单位、与电流、电势差之间的关系- 介绍串联和并联电阻的概念和原理3. 实际应用- 制作示意图,演示串联和并联电阻的电路连接方式- 引导学生通过实际案例分析和计算串联和并联电阻的数值4. 计算技巧- 演示使用欧姆定律和功率公式进行电阻计算的步骤和方法- 提供练题让学生巩固计算技巧5. 总结和评价- 小结本节课的重点内容和方法- 评价学生的研究情况,鼓励学生继续深入研究电路和电阻知识教学资源- PowerPoint演示文稿- 电阻、导线等实验器材- 课堂练题教学评估1. 课堂练:通过课堂练题,检查学生对电阻的理解和计算技巧掌握程度。

2. 口头提问:随机提问学生关于电阻的概念、单位和计算公式的问题,测试学生的理解水平。

3. 实际应用:观察学生在实际电路中计算和应用电阻的能力和准确性。

教学延伸- 继续研究电路的知识,并深入探讨电阻与其他电子元件的关系和应用。

- 进行电路实验,观察电阻在电路中的作用和影响。

- 拓展学生对电阻的理解,探索更复杂的电阻网络和电路问题。

以上为《电阻》教学设计的简要内容,详细内容可根据实际教学需求进行调整和补充。

电阻教学设计

电阻教学设计

电阻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学生能够理解电阻的概念,知道电阻是表示导体对电流阻碍作用的物理量。

学生能够掌握电阻的单位及其换算,了解常见电阻值的大小。

学生能够理解电阻的大小与导体的材料、长度、横截面积和温度的关系,并能运用此关系解决简单的问题。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实验探究,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和分析归纳能力。

经历探究电阻大小影响因素的过程,学习控制变量法的应用。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和勇于探索的精神。

通过了解电阻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和热情。

二、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电阻的概念及其单位。

影响电阻大小的因素。

2、教学难点理解电阻的概念。

运用控制变量法探究影响电阻大小的因素。

三、教学方法讲授法、实验探究法、讨论法四、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展示一个简单的电路,包括电源、灯泡、开关和导线。

闭合开关,灯泡发光。

提出问题:如果在电路中接入一段不同的导线,灯泡的亮度会发生变化吗?引发学生的思考和讨论,从而引入电阻的概念。

2、新课讲授电阻的概念讲解电阻是表示导体对电流阻碍作用大小的物理量。

举例说明不同导体对电流的阻碍作用不同,比如铜导线和铁导线。

电阻的单位介绍电阻的国际单位是欧姆(Ω),常用单位还有千欧(kΩ)和兆欧(MΩ)。

进行单位换算的练习,如1 kΩ =1000 Ω,1 MΩ =1000 kΩ。

影响电阻大小的因素提出问题:电阻的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引导学生进行猜想:可能与导体的材料、长度、横截面积和温度有关。

设计实验介绍实验器材:电源、电流表、不同材料、长度、横截面积的导线、开关等。

讲解实验方法:控制变量法。

即保持其他因素不变,只改变其中一个因素,研究电阻的变化。

例如,研究电阻与材料的关系时,保持导线的长度和横截面积相同,只改变材料;研究电阻与长度的关系时,保持材料和横截面积相同,只改变长度;研究电阻与横截面积的关系时,保持材料和长度相同,只改变横截面积。

初中物理人教版九年级全一册《第十六章第3节电阻》教学设计

初中物理人教版九年级全一册《第十六章第3节电阻》教学设计
2.实验报告:
-根据课堂实验,撰写实验报告,包括实验目的、实验器材、实验步骤、实验数据、实验现象及结论。
-分析实验数据,探讨电阻与导体长度、横截面积、材料及温度之间的关系。
3.思考题:
-思考电阻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举例说明至少三个实例,并简述其原理。
-探讨为什么电阻会影响电路中的电流和电压,以及如何减小电阻对电路的影响。
-使用PPT、视频等教学资源,形象生动地展示电阻的影响因素和计算方法。
-设计互动游戏、讨论环节,增加课堂趣味性,提高学生参与度。
5.分层次教学,关注学生个体差异,提高教学质量。
-针对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设计难易程度不同的练习题和实验任务。
-提供个别辅导,解答学生疑问,帮助他们在原有基础上提高。
6.课后作业和评价,巩固所学知识,提高教学效果。
-学生回答后,教师总结:“电流是电荷的定向移动,电压是电路两端电势差的体现。”
2.教学过渡:教师通过电流、电压的关系引出电阻的概念。
-提问:“电流和电压之间有什么关系?”
-学生回答:“电流与电压成正比,与电阻成反比。”
-教师引导:“今天我们就来学习电阻这一概念,了解它对电流和电压的影响。”
(二)讲授新知
2.解题指导:针对学生在练习中遇到的问题,教师进行讲解和指导。
-针对共性问题,进行全班讲解。
-针对个别问题,进行个别辅导。
(五)总结归纳
1.教学活动:教师引导学生对本节课所学知识进行总结。
-提问:“同学们,本节课我们学习了哪些内容?”
-学生回答,教师补充,总结本节课的重点知识。
2.课后作业:布置有关电阻的练习题、实验报告等,巩固所学知识。
-布置有关电阻的计算题、实验报告等作业,巩固课堂所学。

《电阻》教学设计

《电阻》教学设计

《电阻》教学设计一、课程标准要求及解读课程标准要求:通过实验,了解物质的导电性,比较导体、绝缘体导电性能不同。

知道电阻。

课程标准解读:1.“通过实验,了解物质的导电性,比较导体、绝缘体导电性能不同。

”行为条件是“通过实验”;行为动词为“了解”;而“了解”用于直观的事物,是对具体的事实的认识和记忆。

意味着学生要通过实验探究的学习方式,感受不同导体的导电性。

2.“知道电阻二行为动词为“知道”;核心概念(关键词)为“电阻”。

一是知道电阻是表征导体对电流阻碍作用的物理量以及电阻的单位;二是学生通过实验探究,知道决定电阻大小的因素。

二、教材分析单元教材分析:本章《电压和电阻》是初中物理电学知识的第二章,本章共4节,讲述电压的概念,串并联电路电压规律,电压和变阻器。

承接上一章《电流和电路》,本章完成了电路的基础知识、电学三大基本概念和基本规律学习,是下一章学习和理解欧姆定律的基础必备知识。

本节教材分析:本节主要内容是电阻概念的建立和探究电阻的影响因素,电阻是电学三大基本概念之一,与电流和电压共同构成了电学的三大支柱,也为后续学习变阻器、探究电流与电压和电阻的关系提供了理论支持和方法上的引领,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

三、学情分析在知识上,学生具备了前置性的电路基础知识,知道了串并联电路电流及电压的规律。

在实验技能上,会连接简单的电路,会使用电流表和电压表,对电学知识充满了好奇和探究的欲望,尤其喜欢进实验室实验亲自动手操作探究,因此本节课安排在实验室进行。

在认知水平上,学生正在从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的中后期过渡,在科学探究素质方面学生已经理解了探究的基本环节,并能在探究中灵活运用“控制变量法”设计实验,对实验的结果有初步的分析和处理数据的能力。

四、教学目标1.通过实验感受导体对电流的阻碍作用,认识到不同物质的导电性能不同,从而理解电阻的概念,知道电阻是表示导体对电流阻碍作用的物理量,并知道其单位。

2.了解欧姆的生平事迹,学习他勤奋顽强,在困境中坚持不懈地进行科学研究的精神,养成刻苦钻研奋力拼搏的学习态度,具有为科技进步而贡献力量的精神品质。

《电阻》教学设计

《电阻》教学设计

《电阻》教学设计1. 理解电阻的概念和作用;2. 掌握电阻的测量方法;3. 了解电阻的串联和并联规律。

教学内容:1. 电阻的概念和作用;2. 电阻的测量方法;3. 电阻的串联和并联规律。

教学重点:1. 掌握电阻的概念和作用;2. 熟练掌握电阻的测量方法;3. 理解电阻的串联和并联规律。

教学难点:1. 理解电阻的作用;2. 理解电阻的串联和并联规律。

教学步骤:第一步:导入新课1. 引导学生回顾前几节课所学的内容,如电流、电压等知识点。

2. 提问:你们平时在使用电器的时候有没有听说过电阻这个词?第二步:引入新知识1. 通过多媒体展示电阻的图片,简要介绍电阻的概念和作用。

2. 提问:你认为电阻对电路有什么作用?第三步:电阻的测量方法1. 展示电阻测量仪器,如万用表,讲解如何使用万用表测量电阻。

2. 指导学生进行实际操作,测量不同电阻的数值,并记录下来。

3. 引导学生发现电阻与电流、电压之间的关系。

第四步:电阻的串联和并联规律1. 引导学生进行实验,将多个电阻串联和并联,测量其总电阻。

2. 让学生观察和记录测量结果。

3. 引导学生总结电阻的串联和并联规律。

第五步:巩固与拓展1. 小组合作完成电阻相关题目,加深对电阻概念和作用的理解。

2. 提问:如果一个电路中有三个电阻,分别为R1、R2和R3,如何计算其总电阻?第六步:总结归纳1. 给学生总结电阻的概念和作用,以及电阻的测量方法和串联、并联规律。

2. 鼓励学生积极思考,提出自己的问题和疑惑。

教学方法和手段:1. 情境教学法:通过实际操作和观察,让学生亲自体验电阻的测量和串并联。

2. 提问法:引导学生主动思考和回答问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3. 小组合作: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和团队意识,促进彼此之间的交流和学习。

4. 多媒体展示:通过图片、图表等多媒体资料,直观地呈现概念和规律。

教学评价:1. 每个环节结束后,借助提问等方式检查学生的学习情况,及时发现和纠正错误。

人教版九年级物理第十六章16.3《电阻》教学设计

人教版九年级物理第十六章16.3《电阻》教学设计
1.学生对物理实验的探究兴趣较高,教师应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引导他们通过实验探究电阻的决定因素,培养观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针对学生在数学运算方面的能力,教师应注重培养他们解决实际电路中电阻计算问题的能力,强化数学与物理之间的联系。
3.学生在团队合作方面有待提高,教师应充分利用小组合作学习,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沟通能力。
7.利用多媒体辅助教学,丰富教学手段。通过动画、视频等形式,直观地展示电阻的串并联规律,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相关知识。
8.课后及时巩固,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布置适量的课后作业,让学生在实践中巩固所学知识,提高应用能力。
9.定期进行教学反思,优化教学策略。教师应不断总结教学经验,针对学生的反馈,调整教学方法和策略,以提高教学质量。
-习题四:计算串联和并联电路的总电阻,并与实验结果进行对比。
2.结合生活实例,让学生观察家中电器或电路中的电阻,并描述其作用和影响。通过实际观察,使学生更好地理解电阻在生活中的应用。
3.小组合作,设计一个简单的电路,包括电阻、电流表、电压表等元件。要求学生通过实际操作,验证串联和并联电路的规律,并提交实验报告。
1.学生分组讨论电阻的决定因素,总结实验现象,归纳影响电阻大小的规律。
2.学生分组讨论串联和并联电路中电阻的计算方法,尝试解决实际电路中电阻的问题。
3.教师巡回指导,给予提示和建议,帮助学生解决问题。
(四)课堂练习
1.教师设计具有针对性的练习题,让学生独立完成,巩固所学知识。
2.练习题包括:电阻的定义、单位、决定因素;串联和并联电路中电阻的计算;实际电路中电阻的测量等。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实验探究,让学生亲身体验电阻的大小与导体的材料、长度、横截面积及温度的关系,培养观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16.3电阻教学设计2023-2024学年人教版初中物理九年级

16.3电阻教学设计2023-2024学年人教版初中物理九年级
教学难点与重点
1. 教学重点:
(1)电阻的概念:本节课的重点是让学生理解电阻的定义,即电阻是阻碍电流流动的物理量,是电压与电流之比。
(2)影响电阻大小的因素:重点让学生掌握材料、长度、横截面积和温度对电阻大小的影响。例如,相同长度和横截面积下,不同材料的电阻不同;相同材料和横截面积下,长度越长,电阻越大;相同材料和长度下,横截面积越小,电阻越大;温度升高,电阻一般会增大。
2. 科学思维能力:学生需要掌握电阻的概念、影响电阻大小的因素,并能运用欧姆定律分析实际问题,提高逻辑推理和数学表达的能力。
3. 科学态度与科学伦理:在学习过程中,学生应保持对物理现象的好奇心,培养勇于探索、实事求是的精神,了解科学研究的规范和方法。
4. 应用创新能力:学生能够将所学知识运用到生活中,如分析家用电器的电阻值,提高知识运用和创新能力。
课堂小结,当堂检测
1. 课堂小结
(1)电阻的概念及其计算公式:电阻是阻碍电流流动的物理量,是电压与电流之比,计算公式为R=V/I。
(2)影响电阻大小的因素:材料、长度、横截面积和温度对电阻有影响,不同材料的电阻不同,长度越长,电阻越大,横截面积越小,电阻越大,温度升高,电阻一般会增大。
(3)欧姆定律的应用:欧姆定律的内容是,在电压一定时,电流与电阻成反比;在电阻一定时,电流与电压成正比,计算方法是,根据电压和电流值,通过电阻的计算公式计算电阻值。
例题2:
问题:一个导体,其长度为0.2m,横截面积为0.1m²,材料的电阻率为10-8Ω·m,求该导体的电阻值。
解答:根据电阻的计算公式,电阻R=电阻率ρ*长度L/横截面积A。将给定的电阻率、长度和横截面积值代入公式,得到R=10-8Ω·m*0.2m/0.1m²=0.2×10-8Ω=2×10-9Ω。

电阻公开课教学设计

电阻公开课教学设计

电阻公开课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电阻的概念、单位及影响电阻大小的因素。

2. 使学生掌握电阻的计算公式,并能够进行简单的电阻计算。

3. 通过实验探究,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重难点:1. 重点:电阻的概念、单位及影响电阻大小的因素。

2. 难点:电阻的计算公式及应用。

三、教学方法:讲授法、实验探究法、讨论法四、教学过程:1. 导入(5 分钟)通过日常生活中的实例,如电灯的亮度、电炉的发热等,引入电阻的概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新课教学(25 分钟)(1)电阻的概念:讲解电阻的定义,即导体对电流的阻碍作用。

用比喻的方法帮助学生理解电阻的作用。

(2)电阻的单位:介绍电阻的单位欧姆(Ω),并讲解欧姆的定义。

(3)影响电阻大小的因素:通过实验探究,让学生观察不同材料、长度、横截面积的导体对电流的阻碍作用,得出电阻大小与材料、长度、横截面积有关的结论。

(4)电阻的计算公式:讲解电阻的计算公式R=ρL/S,其中R 表示电阻,ρ表示电阻率,L 表示导体长度,S 表示导体横截面积。

通过实例计算,让学生掌握电阻的计算方法。

3. 课堂小结(5 分钟)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强调重点和难点。

4. 课堂练习(10 分钟)布置一些练习题,让学生通过练习巩固所学知识。

5. 布置作业(5 分钟)布置作业,要求学生完成课后练习题,并预习下一节内容。

五、教学反思:通过本次公开课的教学,学生对电阻的概念、单位及影响电阻大小的因素有了较为深入的理解,并掌握了电阻的计算公式。

但在教学过程中,发现部分学生对实验探究的过程理解不够深入,需要在今后的教学中加强实验探究的指导。

同时,还需要加强学生对电阻率的理解,提高学生的应用能力。

电阻教学设计

电阻教学设计

人教版物理九年级16.3《电阻》教学设计【学情分析】学生已学过部分电学知识,能够了生活中一些常见的现象,也掌握了一些研究物理的方法,建立学生易于观察的模型,初步培养学生建模意识,解决实际困扰学生的难点,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物理的兴趣和学习热情;选择学生熟悉的生活事例、科技发展事例的内容真实、与所讲授的内容联系密切;通过教学中的师生互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对科学的求知欲望,提高学生建模的能力,逐步养成能通过简单模型来学习物理,体会物理的乐趣;通过学生活动的参与,提高学生动手能力,使学生学会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为他们今后继续教育或终身教育打下基础。

【教学目标】1.物理观念(1)通过观察和实验,初步学习电阻的概念、电阻的单位及其换算关系。

(2)知道电阻的大小的影响因素。

2.科学思维通过学生探究活动,研究电阻大小与材料种类、长度、横截面积的关系,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3.科学探究通过观察和实验,探究电阻及影响电阻大小的因素。

4.科学态度与责任通过实验,使学生体验探究的过程,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的兴趣。

【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电阻概念的建立教学难点:理解电阻是导体本身的一种属性【教学方法】实验探究法、小组合作法、讨论法【教学过程】(一)新课引入1.一般电线内部是金属丝,外部包有一层塑料。

2.为什么普通电线内部的导线多用铜制成,可否采用其他常见金属材料来代替铜。

师:将细而长的镍铬合金丝接入电路,灯泡亮度会如何变化,将变暗,说明了什么?师:说明导体在导电的同时,对电流也有阻碍作用,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导体对电流的阻碍作用—电阻。

(二)新课讲解师:导体能导电,但同时对电流又有阻碍作用,相同电压下,导线中电流不同,说明两条导线对电流的阻碍作用不同,在物理学中用“电阻”这个物理量来表示导体对电流阻碍作用的大小。

电阻表示导体对电流的阻碍作用,导体的电阻越大,表示导体对电流的阻碍作用就越大。

电阻的单位:欧姆(Ohm)简称欧符号Ω,常用单位:千欧、兆欧(MΩ),1kΩ=1000Ω,1MΩ=1000000Ω。

人教版电阻教学设计(推荐10篇)

人教版电阻教学设计(推荐10篇)

人教版电阻教学设计〔推荐10篇〕篇一:物理课电阻教学设计整体设计:本节主要内容为电阻概念的建立及对其影响因素的探究,这些内容是学习第四节“变阻器”的理论根底。

作为电学中三大根本概念之一,“电阻”处于枢纽和核心的位置。

因为电学知识的应用离不开电阻,各种用电器的功能实现决定于所用电阻的性质和特点,人类对电学规律的探究、各类用电器的创造,都离不开对电阻的研究。

仅就初中所学电学知识来说,电学中所考察的难点问题也离不开电阻,因电路中电阻的变化会引起电流的改变,电流的改变会引起电功率的改变。

所以本节内容在为学习“变阻器”作准备的同时也为后续电学知识“欧姆定律”和“电功率”的学习提供理论支持。

“导入新课”可根据教材提示,通过学生的课前调查或老师的课堂展示使学生认识到导线多用“铜”和“铝”来制作这一事实,引出问题,从而展开探究。

“演示实验”通过把长短、粗细一样的不同导体(铜丝和镍铬合金丝)连入电路中,观察灯泡亮堂程度的变化,来获得不同导体(一样条件下)对电路中电流的阻碍作用的信息。

电阻概念的引出是通过上述实验得出的,老师进展演示时可以多项选择取几种材料进展比拟。

本实验有两个作用:一是引出电阻的概念,导体对电流有阻碍作用,电阻是导体本身固有的一种属性。

二是说明电阻的大小跟导体的种类等因素有关。

电阻的概念比拟抽象,教学中老师最好不要硬性地将其灌输给学生,而应该通过演示实验,让学生观察、比拟、分析^p ,确认导体对电流有阻碍作用后得出,即要把电阻概念的教学变得直观、生动、详细,并且使学生明确怎样用实验的方法比拟导体电阻的大小。

“电阻”概念的教学,教材是以电阻的定义、大小和单位、常见的电阻器为核心展开,直接给出电阻单位的名称、简称、符号、换算关系。

教材没有给出电阻率的概念,而是在后面的小资料中给出几种“长度为1 、横截面积为1 2金属导线在20 ℃时的电阻值”。

这样处理既满足课程标准的要求,又向学生浸透电阻的本质特征是表征物质的一种固有属性,不同导体的导电才能是不同的。

人教版九年级全册第十六章16.3《电阻》教学设计

人教版九年级全册第十六章16.3《电阻》教学设计
3.教学策略:
-针对学生的个体差异,实施分层次教学,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
-创设情境,让学生在实际情境中感受电阻现象,提高学习积极性。
-注重过程评价,鼓励学生在实验和讨论中积极表现,培养其科学态度。
-及时反馈,针对学生的疑问和困惑,给予个性化指导,帮助学生克服难点。
4.教学评价:
-课堂表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了解学生的学习状态。
-电阻的串联和并联特性。
2.教学过程:
-通过图示和实例,讲解电阻的概念,让学生理解电阻的物理意义。
-结合实验数据,分析影响电阻大小的因素,引导学生掌握相关知识。
-演示欧姆表的使用方法,强调操作注意事项,让学生学会测量电阻。
-通过电路图和计算,讲解电阻的串联和并联特性,让学生掌握计算方法。
(三)学生小组讨论
5.电阻的串联和并联:讲解串联和并联电阻的规律,让学生掌握计算方法,并能解决实际问题。
6.应用拓展:引导学生思考电阻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提高学生的科技意识。
7.总结与评价:对本节课所学内容进行总结,巩固知识点,并进行课堂评价。
8.作业布置:布置与电阻相关的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二、学情分析
九年级学生在前两年的学习过程中,已经掌握了基本的电路知识和欧姆定律,具备了一定的实验操作能力。在此基础上,他们对电阻的概念和影响因素有一定的了解,但可能对电阻的串联和并联特性理解不够深入,以及对电阻测量方法的掌握不够熟练。此外,学生对控制变量法的运用尚需加强,科学思维和探究能力有待提高。因此,在本章节的教学中,应注重以下几点:
-实验报告:评估学生在实验过程中的观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课后作业:通过课后练习,检验学生对本节课知识点的掌握程度。
四、教学内容与过程

16.3《电阻》—人教版九年级物理全一册教学设计

16.3《电阻》—人教版九年级物理全一册教学设计

16.3 《电阻》—人教版九年级物理全一册教学设计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为人教版九年级物理全一册第16章第3节《电阻》。

本节内容主要包括电阻的概念、影响电阻大小的因素以及欧姆定律的应用。

教材通过生动的实例和实验,引导学生探究电阻的奥秘,培养学生运用物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目标1. 理解电阻的概念,掌握影响电阻大小的因素。

2. 能够运用欧姆定律分析电路中的电流、电压和电阻关系。

3. 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观察能力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电阻的概念、影响电阻大小的因素、欧姆定律的应用。

难点:电阻的计算方法,欧姆定律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多媒体课件、电阻器、电压表、电流表、导线、电源等。

学具:学生实验套件、笔记本、尺子、计算器等。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讲述一个生活中的实例,如照明电路中,为什么远处的灯比近处的灯亮?引导学生思考电阻在其中的作用。

2. 电阻的概念:通过多媒体课件介绍电阻的定义,即电阻是导体对电流阻碍作用的大小。

引导学生理解电阻的概念,并能够区分电阻与电流、电压的关系。

3. 影响电阻大小的因素:4. 欧姆定律的应用:讲解欧姆定律的内容,即在同一电路中,通过导体的电流与两端电压成正比,与导体电阻成反比。

引导学生运用欧姆定律分析电路中的电流、电压和电阻关系。

5. 例题讲解:出示一道典型例题,如“一个电阻器在电压为10V时通过的电流为2A,求该电阻器的电阻值。

”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

6. 随堂练习:出示一些随堂练习题,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如“一个电阻器的长度为2m,横截面积为0.5cm²,材料为铜,求该电阻器的电阻值。

”7. 电阻的计算方法:讲解电阻的计算方法,如公式R=ρL/S,其中ρ为电阻率,L为长度,S为横截面积。

让学生运用此公式计算电阻值。

8. 课后作业:布置一道课后作业,如“一个电阻器的长度为3m,横截面积为0.8cm²,材料为铝,求该电阻器在电压为15V时通过的电流。

初中《电阻》教学设计

初中《电阻》教学设计

初中《电阻》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 理解电阻的概念,并能够解释电阻的作用;2. 掌握电阻的计算方法;3. 了解电阻在电路中的应用。

二、教学重点1. 电阻的概念和作用;2. 电阻的计算方法;3. 电阻在电路中的应用。

三、教学内容1. 电阻的概念和作用a. 介绍电阻的定义和单位;b. 解释电阻对电流的影响;c. 讲解电阻在电路中的作用。

2. 电阻的计算方法a. 介绍欧姆定律的概念和公式;b. 解释如何计算电阻;c. 给出一些常见电阻的计算实例。

3. 电阻在电路中的应用a. 介绍并解释串联电路和并联电路的概念;b. 分析串联电路和并联电路中电阻的变化;c. 给出一些电路实例,让学生进行分析和计算。

四、教学方法1. 探究式教学方法:通过实验、观察和思考,引导学生主动学习电阻的概念和作用。

2. 讲解与演示相结合:通过讲解电阻的定义和公式,同时进行实物演示和计算实例,加深学生对电阻的理解和掌握。

五、教学步骤1. 引入a. 提问:你知道什么是电阻吗?它在电路中有什么作用?b. 通过一些实例和图示,激发学生的兴趣,引出电阻的概念和作用。

2. 电阻的概念和作用a. 介绍电阻的定义和单位,解释电阻对电流的影响;b. 通过实验演示或动画展示,让学生观察电阻对电流的影响,并结合实例进行说明;c. 引导学生思考电阻在电路中的作用。

3. 电阻的计算方法a. 介绍欧姆定律的概念和公式:U=I*R;b. 结合实例,讲解如何计算电阻;c. 给学生一些计算题目,进行练习。

4. 电阻在电路中的应用a. 介绍并解释串联电路和并联电路的概念;b. 分析串联电路和并联电路中电阻的变化,并进行实例演示;c. 给学生一些电路实例,让他们进行电阻值计算和电流分析。

5. 总结和拓展a. 对本节课所学内容进行总结;b. 引导学生思考电阻在生活中的实际应用,并进行拓展讨论;c. 鼓励学生提出问题,解答疑惑。

六、教学评价1. 通过课堂上学生的回答问题、参与讨论和实际操作等方式,进行教学评价;2. 考察学生对电阻概念、计算方法和应用的理解程度;3. 鼓励学生互相评价,提供建议和改进意见。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电阻》教学设计
一、学习目标
1.知识与技能
知道什么是电阻,理解电阻是导体本身的一种属性。

知道电阻的单位及其换算。

理解电阻的大小与导体的材料、长度、横截面积有关。

2.过程与方法
在探究决定电阻大小因素的过程中,体会用控制变量方法研究物理问题。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激发学生对电阻与哪些因素有关产生兴趣,积极动手进行实验或观察实验,认识物理与技术联系的兴趣。

二、学情分析:
九年级的学生,学习积极性较高,表现欲较强,喜欢动手操作,基本掌握了探究过程的各个主要环节,具备了一定的实验设计能力及操作能力,学生已学过部分电学知识,能够了解生活中一些常见的现象,也掌握了一些研究物理的方法,通过教学中的师生互动,教师的类比引导,总结出电阻的概念。

但是对于电阻的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这一陌生的探究课题,还不能独立完成,需要教师的引导点拔和小组间的合作来完成。

通过学生活动的参与,提高学生分析、动手能力,使学生学会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三、教学重难点
重点:理解电阻的大小与导体的材料、长度、横截面积有关。

难点:通过实验探究,认识电阻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

四、教学流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教师:今天早上我到校的时候,遇到咱班的周驰同学,她和我问好,并说:“老师今天您到的比每天早”,我说:“我出发的时间是一
样的,只不过我今天走的是新修的滨海大道,每天走的是102国道”,那同学们分析一下,是什么原因使汽车的速度发生了变化?
学生分析
师生分析总结:路面的不同,汽车速度不同,原因是路面对汽车有
阻碍作用。

教师:电荷在导体中运动情况和汽车在路面行驶情况很类似,电荷
在导体中运动会怎样?
学生回答:电荷在导体中运动也会受到阻碍作用。

(注重体现“从生活走向物理”的新课程理念)
教师引导:物理学中用电阻这一新的物理量来表示导体对电流的阻
碍作用。

本节课我们共同来学习电阻(板书)
(二)预习导学
1、电阻
(阅读课本的相关内容,自主学习完成下列题目)
(1)电阻表示()的大小。

导体的电阻越大,表示导体对电流的阻碍作用越()。

(2)电阻用字母()表示,电阻的国际单位是(),简称(),符号是(),比较大的单位还有(、),符号分别为(、),换算关系
()。

(3)电阻器简称(),在电路中的符号是()。

(4)了解课本中一些常见的电阻值。

学生的汇报
教师板书:
1、定义:导体对电流阻碍作用的大小叫做电阻。

2、符号:R
3、单位
4、电路中的符号
教师启发:同学们通过比较人的双手间(干燥)和人的双手间(潮湿)时电阻值得到什么启示?日常生活中应注意什么?
(从物理走向生活,提高学生的安全意识)
教师:提出问题:既然不同导体的导电性是不同的,那么导体电阻的大小可能和那些因素有关呢?
(三)合作交流,探究新知
【提出问题】
决定电阻大小的因素是什么?
【猜想和假设】
我们还是就车辆在不同的路面遇到的阻碍例子来作类比。

进行猜想
猜想1:电阻的大小可能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有关。

猜想2:电阻的大小可能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有关。

猜想3:电阻的大小可能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有关。

【设计实验】
1、探究过程中用到的物理方法: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在实验中通过什么现象判断导体电阻的大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进行实验】
(1)当长度和横截面积相同时,电阻的大小跟_______________
有关。

(2)当材料和横截面积相同时,电阻的大小跟_______________
有关,导体
越长,电阻越_________。

(3)当材料和长度相同时,电阻的大小跟_______________有关,导体横截面积越小,电阻越_______。

播放视频:电阻受温度影响
【结论】
导体的电阻是导体本身的一种性质,它的大小决定于导体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和
________________。

教师板书:
同学们自己阅读科学世界中的半导体和超导体。

(四)巩固新知,拓展提升
1、关于导体的电阻说法错误的是()
A.两根长短、粗细都相同的铜导线和铝导线,铜导线的电阻小。

B.长短相同的铜导线,粗的导线比细的导线电阻小。

C.粗细相同的铝导线,长的导线比短的导线电阻大。

D.用铝导线换下输电线路中的铜导线,保持电阻值不变,铝导线的
横截面积应和原来铜导线的横截面积一样。

2、将一根镍铬合金丝均匀拉长接入电路,其电阻将_____ ,若将这根镍铬合金丝对折后接入电路,其电阻将_____ 。

(填“增大”“减小”或“不变”)
3、2460Ω=______kΩ=______MΩ.
4.7MΩ=______kΩ=______Ω.
4、下列措施中,不可能改变导体电阻大小的是()
A.改变导体的长度
B.改变导体的材料
C.改变导体的横截面积
D.改变导体在电路中连接的位置
5、在相同电压下通过________导体的电流不同,通过导体电流大的这个导体对电流阻碍作用就________,导体的电阻越大,它对________的阻碍作用就越大。

6、在做“决定电阻大小的因素”的实验时,需要在电压相同的条件下,比较通过不同导线的电流,发现决定电阻大小的因素,下表是几种实验用的导线的参数。

⑴为了研究电阻与导体的材料有关,应在上表中选用导线()和导线()。

⑵为了研究电阻与导线的长度有关,应在上表中选用导线()和导线()。

⑶为了研究电阻和导体的横截面积有关,应在上表中选用导线()和导线()。

⑷上述研究方法在物理学里叫做()法。

(五)课堂小结
1、你学到了哪些知识?
2、你掌握了哪种学习方法?
(六)作业
1、动手动脑学物理
2、编制作业
(七)板书设计
电阻
1、定义:电阻表示导体对电流阻碍作用的大小。

2、符号:R
3、单位
(1)国际单位:欧姆,简称欧。

符号是Ω。

(2)换算:1MΩ=1000KΩ1KΩ=1000Ω
3、影响因素
实验方法:控制变量法(转换法)
实验结论:导体电阻的大小由导体本身的材料、长度、横截面积决定。

导体的电阻是导体本身的一种性质。

4、半导体和超导体。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