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eb2.0时代网络学习环境的构建

合集下载

Web2.0环境下的高校虚拟学习社区设计

Web2.0环境下的高校虚拟学习社区设计
并 能在高 校有效 应用 。
关 键词 : b . ; We20 高校 ; 虚拟 学 习社 区; 功能模 块 中图分类 号 :P 1. T 3 15 文 献标识 码 : A 文章编 号 :63 69 21 )5 00 - 3 17 — 2X(02 0 - 29 0
De in o ru lLe r i g Co mu t n Hi h r S h o sg fVit a a n n m i n y i g e c o l
o anr n h ai s utr o eV C. ei ef emao u c oa d l fV C. n u r rdnw V C sutr feresadt bs t cue ft L D s n t v jrfnt n l l e c r h g h i i mo ue o L A dp t wa e L t c e s o f r u
be e fc v l p l d i i h r s h o . fe t ey a p i n h g e c o 1 i e
Ke r : e 2 0; ih rs h os;i u llann o mu i f n t n mo ue y wo ds W b . hg e c o l vr a e rig c m t nt u c o d l y; i
mo e . e n w d 1 Th e VLC mo e ih i b s d o e 2. e h o o y C l b c iv r u h t ed v l p n fi l me t t nl d c d lwh c s a e n W b 0 tc n l g al e a h e e t o g e e o me to mp e n a i d h h o a a n n

基于web2.0的开放式网络教学平台建设与应用

基于web2.0的开放式网络教学平台建设与应用

学 生 的创 新性 思维和 自主学 习能力 平 台主要包括美国的W B C ,B a k 信 息技 术分析解 决 问题 能 力;加快 E T lc 的发展 。为 了适 应 当前 的信 息化 资 B a d o r ,北 京大 学 的B u P w r leo e , 源 高度共享 的 时代 ,传 统 的教 育方 s y l s 等 ,也包 括各个 高校 自主 kcas
【 关键词 】教育信息化; 教学平 台;网络课程
近年 来 ,随着信 息化技术 的高 为课堂 教学活 动 的补 充 。在 网络 教 高质量 高水平远 程学 历教育 ;继 续 速发 展 ,教育信 息化在 高校教 学 的 学 平 台上 发布 网络课程 ,也 可 以促 推 进农村 中小 学远程 教育 ,使 农村











厦缝 地._ J ( (
基于we 20 b .的开放式网络教学平 台建设 与应用
三峡 大学信 息技术 中心 严 慧芳
【 摘要 】创建开放式的网络教学平台是教学信息化改革的一个重要手段。与传统的网络资源相比,开放式教学平台注重
交互性 ,资源 的统一管理。本文从构建 网络教 学平 台的必要性和优势进行 了分析 ,并 以在高校 中的应用实例详述 了网络教 学平 台实现 的架构、功能及与高校现有信 息化系统之 间的数据集成与整合。
利 用 网络 教学平 台辅 助课 堂教学 , 促进教师 改革教学 内容与教学方法;
被 动学 习方法 ,引发 学生学 习方式
入 ,网络 教学 平 台的开发 几乎遥 不 放式 、互动式教学方面存在差距 。
可及 。各高校 网络教 学平 台建设 与

用Web2.0技术构建基于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网络教学平台

用Web2.0技术构建基于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网络教学平台

作 为一 个 学 习工 具 并 推 出 了 B o lg在 教学 中 的 应用 模 型
上 海 师 范 大 学 的 黎 加 厚 教 授 也 研 究 了 Bo lg在 教 学 中 的
把 自己 的知识 传 递 给 网站 . 传 递 给 别 的 用 户 . 息 从 而 或 信
实现 了双 向流 动 。这 就 是 We . b20的精 髓 : 以 户 为 中 “
传授 的 内容 , 而是 学 生 主 动 建 构 的对 象 : 体 也 不 再 是 教 媒 师传 授 知识 的方 式 方 法 . 是作 为学 生 主动 学 习 、 作 探 而 协
网 的主流 技术 We . b20的最 大特 点就 是 个人 化 、去 中心 化, 同时强 调 社 会 化 , 调 开 放 和共 享 , 调 参 与 和创 造 。 强 强
建 构 主 义 学 习 理 论 和 We . 式 都 采 用 了 同一 b 20模
理 念 — — “ 个 人 ( 习 者 ) 中 心 ” 这 就 为 利 用 We 以 学 为 , b
索 的认 知 工 具 。 然 , 这 种 场合 教师 、 生 、 显 在 学 教材 和 媒 体
四要 素 与 传 统教 学 相 比 . 自都 有 了不 同 的作 用 和 关 系 各 这 些 作 用 和 关 系 形 成 了教 学 活 动 的一 种 稳 定 结构 形式 .
即建 构 主义学 习 环境 下 的教 学模 式 l 1 l 在计算机科学领域 . 自从 2 0 0 4年 3月 O’ l Re y公 司 l 提 出 We . b20的概 念短 短几 年 来 . b20已经 成 为 互联 We .
心” 的理 念体 现 博 客 可 以使 任 何 的 、 使 是 不 懂计 算 机 语 言 的教 师 . 即 也 可 以轻 易地 创 建 出 自己 的 “ 师 信 息 中心 ” 发 布 课 程 教 :

西部高校基于WEB2.0数字化学习中心的构建探索

西部高校基于WEB2.0数字化学习中心的构建探索


从 知识生产 的角度看 , B . WE 1 0的任务是将 以前没有 放在 网上的人 类知识通过商业 的力量放到 网上。 B . WE 2 0的任务是通过每个用户的浏 览求 知的力量协作工作 , 将知识有机地组织起来 。每个人 都贡献 、 分享 自己 的所 学 、 得 、 想 , 所 所 自发 地 协 同组 织 知 识 , 这个 过 程 中 继 续 将 知 在 识 深 化 , 产 生 新 的思 想 火 花 。 并 3 基于 WEB . 、 20数字化学 习中心应 是 自主性 或协作合作 的拓展式
学 习 中心 的构 建 进 行 了探 索 。 [ 键 词 ] E 2( 西部 高校 关 W B ) 数 字化 学 习
问题 的 提 出 近年来 , 随着计算机与 网络 的普及 , 字技术 正在 改变人类所赖以 数 生存 的社会环境 , 使人类 的生活 和工作环境具备 了更 多的数字化特征 , 也 带 来 了人 类 生 活 和工 作 方 式 的 巨 大变 化 ,这 种 由数 字 技 术 和 数 字 化 产 品带 来 的 全 新 的更 丰 富 多彩 和具 有 更 多 自由度 的 生 活 方 式 被 习 惯 称 之 为 “ 字 化 生 活 ”I 以 Bo 、 k、a 、 S 数 I 。 l WiiT gR S等 为 代 表 的 WE 20技 术 g B. 在 网络 世 界 的 迅 速应 用 推 广 , 进 了学 校 数 字 化学 习 的脚 步 , 校 的 数 促 高 字 化 学 习 正 经 历 着 网络 社 会 化 、 用 个 性 化 、 容 微 型化 的变 革 。因此 , 应 内 我们需要重新审视 WE 20的基本理念及其技术特点 ,并 以先进的学 B. 习理论 和远程教育理论为指导 ,系统地设计 基于 WE 20的数字化学 B. 习中心 , 为高校师生营造共 同参与 、 共同创造 、 共同分享 的学 习环境 。 二 、 部 高 校 数字 化 学 习现 状 的 分 析 西 目前 , 育教学资源种类繁 多 , 教 形式多样 , 但是 真正能为教 师和学 生提供教学帮助的教学资源却不 多见。加 上人们 对数字化学习缺乏整 体认识 , 对于数字化学 习概念 的理解还存在 困难和障碍 , 西部高校数字 化学 习平台整体应用效果却不尽如人意 , 多数 教师 热情不高 , 没有给予 足够 的关注。高校数字化学 习发展 中存在的主要 问题有 : 1资源网络化程度不够 、 目 前高校的教学 资源种类繁多 , 主要 由两部分组 成 : 一是传统的图 书馆馆藏资源; 二是分布在教师手 中的各类资源 , 学生要 想随时利用教 师 所 掌 握 的 资 源还 有 困难 , 主 要 原 因 就是 资 源 的 网络 化 程 度 还 不 够 。 其 2 现有 的 网络 资 源 太 分 散 , 够 系 统化 、 不 高 校 是 以 院系 为 基 本 教 学 单 位 的 , 院 系 间资 源 共 享 程 度 不 高 , 各 以 至 于资源太分散 ,利用 率不高 。虽然 有些 院系的 资源平 台也嵌套 了 WE 2 B. 0的技 术 , 但大多还停 留在 偶发的 、 零散 的和小范围的技 术应 用 层面 , 在整个远程学习活动 中只是起辅助作用 , 并没 有把 WE 20的理 B. 念、 技术有效整合到远程学习的全过程中 。 l 三、 B . WE 20平台对高校资源建设 的有效支持 WE 20所蕴涵 的共享 、 B. 开放 、 与 、 参 社会性等元 素, 恰好能够兼顾 到 建 构 主 义学 习理 论 的 “ 情境 ” 协 作 ” 会 话 ” 意 义 建 构 ” “ “ “ 四大 学 习环 境 要素 , 并且 WE 2 B . 注应用个 性化和 内容微型化 , 0关 强调个体 的参与 , 使得高校的资源建设各个师生都 能参与进来 , B . 台对高校资 源 WE 20平 建 设 的 有效 支 持 通 过 以 下 几 个模 块 实现 : 1个 性 化 的学 习 资 源 、 学 生可 以依 据 自己 的学 习进 度 , 由定 制 学 习 计 划 、 织 所 需 要 的 自 组 学习资源, 同时平台提供不同类 型的学习资源和学习模式供学生参考 , 真 正做 到“ 性 化 学 习 ” 个 。 2、 息 订 阅 信 包括 R S频道发布 、新 闻订 阅以及新 到资料通 知 ( S 类似于传统 的 SI D 服务) 。用户可 以对资源信息实现 E i订阅 , 等 ma l 系统按需要或时间 段对用 户订阅的信息进行 传递 发送 ,统计 用户订阅的信息类和发送信 息量 , 并对其进行数据分析 。大大减少 了学生检索所需 信息 的时间 。

Web2.0环境下网络教育虚拟社区的建设

Web2.0环境下网络教育虚拟社区的建设
多视 角 的 动态 内 容 。
动 ;()大部分 的互 动在公共 虚拟空 间进行 ; ( )固定 的 3 4
成员等 四个 因素外 ,最 重要 的是社 区情感 的形成 ,它对 于
构建 良好 的网络教育 虚拟社 区至关 重要 。而社 区情感 包括
()成员感 :包括因互动参 与而产 生 的社 区归属 感 和认 同 1
们感 受不 到一 种真正 的社 区情感 氛 围 ,可能在 网络 的其他 地方获得更 多或享 有更 具趣 味的体验 。如何保 持知识 的权
威性 、创设 可持续保持 对学 习者有吸引力 的网络学 习环 境 , 在 We2 b .0时代显得尤 为重要 …。 同时 ,网络教 育虚 拟社 区 中缺少积 极有 效 的交互 ,交 互仅仅 止于答 疑 、咨询之类 的交 流。没有形 成学 习 的社会 网络 ,在这种社会 网络 中 ,教师 与学 习者 、学 习者 与学 习 者之 间互 为 传者 和受 者 ,在 交 互 中体 验 多层 面 、多路 向、
来组 织数 字资源 , 突破数字资源孤 岛, 使之互联互通 ,那 么 We2 b .0则可 以概括 为在 We1 b .0基础 之上来 进行 网络社 会 的构建 与组织。
其最终 目的是帮 助社 区成 员 ( 主要 是学 习者 )满足其 个性
发展 的需 求和整体 建构。虚拟社 区追求 的是能建立 美好 的、 接近真实 的人 际交往关 系 、满足 自我实现 的需要 、促 进发
感 ;()影 响感 :包括 社区影 响感与影 响社 区感 ; ( )融 2 3 合与满足感 :包括社 区支持 与被支持 感 ; ( )共 同的感情 4
联系 :社区关系感 、共 同的历史 感 和社区精 神。正如 琼斯
所说 ,网络教育虚拟社 区建设应 注重 因社 区交往互 动而形 成 的社 区情感 的培 养 ,在满 足个 性化 发展 的基础 上 ,努力

Web2.0环境下学习方式的变革

Web2.0环境下学习方式的变革
2 2交 互 性 . 25 性 化 .个
200 ) 1 0 3

传 统 页 面 中用 户 能 做 的 只 是 浏 览 。 We2 是 一 个 可读 写 b. 0 的互 联 网 . 客 就是 代 表 。 户 可 以根 据 自 己爱 好 随 意 更改 页 博 用 面 。 国互 联 网 实 验 室 首席 分 析 家 方 兴 东 认 为 , b .最 大 的 中 We20 不 同就 是 个 性 化 。个 人 不 是 作 为被 动 的 客体 而是 作 为 一种 主 体 参 与 到 了互 联 网 中 。 人 在 作 为 互 联 网 的 使 用 者 之 外 , 同 个 还 时成 为 了互 联 网 主 动 的传 播 者 、 者 和 生产 者 。 作

W e 20 环 境 下 学 习 方 式 的 变 革 b.
王 国 良
( 京 邮 电 大学 传 媒 与艺 术 学 院 , 南 江苏 南 京 摘 要 : 着 We 2O 术 的 逐 渐 发 展 和 成 熟 , 为 学 习 随 b .技 在 者提 供 强 大信 息 源 的 同时 , 逐 渐 改 变 着 学 习者 的 学 习方 式 。 也 We 20 有 共 享性 、 b .具 开放 性 、 动 性 和 个 性 化 等 特征 。在 此 环 互 境 下 . * 学 习方 式 也 产 生 了一 系 列新 的 变革 。 学- 7者 关键 词 : b . 学 习方 式 变革 We 20
26 会 化 .社
We20 b .是用 户 的互 联 网 , 将 满 足 用 户 各 方 面 需 求 , 它 因此 “ 社会 性 ” 最 重 要 特 征 。早 先 用 户 得 到 的是 针 对个 人 的服 务 , 是 现 在对 于用 户 来 说 。 联 网 提 供 的 不 再 是 服 务 , 是 一 个 社 会 互 而 性 平 台 。 户 可 以方 便 地 发 展 社会 关 联 , 户 浏 览 、 布 的信 息 用 用 发 也 有 了社会 性 , 变成 了分 享 、 流 的 内 容 , 交 变成 了 自我 供 养 。 】 3We 2 对 学 习者 学 习方 式 带 来 的变 革 . b. 0 31 习过 程 中 的 角 色转 换 .学 基 于We 20 境 的学 习是 一 个 交 互 、 环 的 过 程 。 习者 b. 环 循 学 在 网络 环 境 中的 角 色 是 不 停 转 换 的 , 像 在 学 校 学 习 那 样 , 不 只 是 一 个 单 纯 的知 识 接 受 者 。 We 20 在 b .环境 获取 学 习信 息 的时 , 学 习者 作 为 受 众 而 存 在 ; 在 与他 人 的 信 息 互 动 , 与 到 学 习 而 参 活 动并 输 出 信 息 时 , 习 者 又 作 为 信 息 提 供 者 而 存 在 。 因 此 , 学 We 20 境 中 的 学 习方 式 的变 革 之 一 就 在 于 .它 不 仅 为学 习 b .环 者 提 供 了丰 富 的 学 习 信 息 .而 且 学 习者 同时 也 成 为 知 识 的提 供 者 。学 习 者 既 是 知 识 的 接 受 者 , 时 又是 知 识 的 传 播 者 , 同 具 有双重角色 。 W e20 境 实 现 了学 习者 参 与 信 息 交流 的个 性 化 。 如 , b. 环 例 学 习者 可 以在 B o  ̄按 照 个 人 意 愿 进 行 内容 的分 类 ,记 录 自 lg 己 的体 会 与 反 思 :可 以查 看 他 人 对 自己所 记 录 内容 的态 度 和

基于Web2.0的数字化教学环境的课程教学团队建设

基于Web2.0的数字化教学环境的课程教学团队建设

的 骨 干教 师 和 辅导 教 师 重点 介 绍 面 授辅 导 课 及 辅导 过 程 中学生 的 问题 及需 求 ,核 心组 成 员 共 同对 课 程 内容 进 行 分 析 和分 解 , 细 讨论 每个 章 节 的学 习 资 源 、 习 活 动 、 详 学 学 习路 径 和 形 考作 业 的设计 .形 成 网络 课 程 教 学设 计 方 案 及样 例 , 并通 过学 科 和媒 体 专 家 审 定 。 在 课 程 建设 阶段 , 程 团 队成 员 分工 协 作 、 同参 与 课 共 课 程 开发 。团 队通 过 教 研 活 动分 配 课程 建 设 任 务并 明确 相 关 要求 和标 准 ,通 过 基 于 We 20的课 程管 理 系 统 , b. 赋 予 主 持教 师 、 心 与骨 干 组 教 师 、 导 教 师参 与 相 应 的课 核 辅
《 国教 育 信 息 鳊辑 部 : s ie e u.n 中 mi@IO .d c i
基 于 W e 20的数 字化 教 学环 境 的 b. 课 程教 学 团 队建设
顾 静 相
( 中央 广播 电视 大 学 , 北京 1 0 3 ) 00 1
摘 要 : 于 w e 20的数 字化 教 学环 境 为课 程 教 学 团队 建设 与 管 理提 供 了新 的 可能 性 。 文 以 离散 数 学 基 b. 本
助 辅 导 教 师 引导 学 生 进行 网上 学 习 ,对 学 习进 度 进 行 跟
பைடு நூலகம்
程 教 育 有 特 殊 重要 的意 义 。对 于 由总 部 、 部 、 院 和学 分 学 习 中心 等共 同组 成 的 国家 开放 大 学来 说 .课 程 教学 团 队
踪 。 答 学生 非 课 业类 问题 : 解 课程 管 理 员 和技 术 支 持 服 务 人 员 全 面参 与课 程 的设 计 、 设 和实 施 过 程 。 程 团队 成 建 课 员 明确各 自职 责 及协 同工 作 的 流程 是 团 队有 效 工 作 的 重

基于web2.0的非正式学习环境的构建初探

基于web2.0的非正式学习环境的构建初探
非 正 式 学 习 与非 正 式 学 习环 境 3 自 南 、 动 和共 享 、 互 Bs h f(9 8 认 为 所 谓 “ 正 式 学 习 ” 相 对 正 规 学 校 教 育 i o 19 ) c 非 是 这是 w b. e20的核 心理 念 W e20强 调 集 体 智 慧 的力 量 . b. 需 或 继 续 教 育 而 言 的 , 在 工作 、 活 、 交 等 非 正 式 学 习 时 间 和 要 用 户 参 与 到 各 种 工 具 的使 用 中 . 持 用 户 发 表 自己 的信 息 . 指 生 社 支 鼓 地 点 接 受 新 知 的 学 习 形 式 , 要 指 做 中学 、 中 学 、 中学 , 沙 励 用 户与 他 人 相 互 进 行 交 流 与 评 价 主 玩 游 如 三 、 于 we 20的 非 正 式学 习环 境 的构 建 基 b. 龙、 书、 会、 读 聚 打球 等 。 非 正 式 学 习 是 一 种 以学 习 者 为 中心 的
期 ; 基 于 w eb2. 的 非 正 式 学 习 环 境 的 构 建 初 探 0
陈 彤

( 西师范大学传播学 院 江
江西
南昌
302 ) 3 0 2
中 图分 类 号 : 章 编 号 :0 8 9 5 (0 )2 0 2 0 10 —2 X2 1 0 — 1 — 2 2 3
习环 境 的 基 本 形 式 : 个人 环境 和社 群 学 习环境 , 从 其 构 成 要 素 着 手 , 别 进 行 了论 述 , we20环 境 下 学 习 者 的 非 正 式 学 习 并 分 对 b.
环 境 的 构 建 方 法 进 行 了初 步 的 探 讨
关 键 字 : b . 非 正 式 学 习环境 we 20
构 建

基于Web2.0培养大学生网络学习能力

基于Web2.0培养大学生网络学习能力
关键词 : 网络学 习
图分 类 号 : T 3 31 P9.
We20 b.
大 学 生
文献标 识 码 : A 文章 编 号 :0 2 2 2 ( 0 7) 5 0 3 - 2 10 — 4 2 2 0 0 - 0 3 0
Usn e . o i g W b20 t Tr i i g t i e st ude t E—la ni iiy a n n he Un v r iy St ns e r ng Ab l t
L n ioII o g X ajI l Z o h ni h u S el Fn l e gLi i
Ab t a t I e 20 n t r n vo me t h a e e c i e h t o o t n u ie s y su e t - e r i g a i t . sr c : n W b . ewok e i rn n , e p p r d s r s t e meh d t mi n v ri t d n s t b t e l a n bl y n i Ke wo d E- e r i g y r: la n n W e 20 b . Un v r i t d n i est S u e t y
这 种 合 作 学 习 的 氛 围 , 一 所 高 校 , 据 各 系 的 优 势 进行 分 如 根 工 , 年 级 、 科 、 目建 立 不 同的 频 道 , 习 者 根据 需 要 定 按 学 科 学
大学生 网络学 习的五个方 面阐述应用 We20培养大 学 生 b.
网络 学 习 能 力 的可 能 性 。
() 1 学生在上 网机器不固定, 上网时间有限方面, t : ht / p/ d1e . 站可 有效地缓 解这个 问题 。D 1c .S网站不 e iou .i e. iU io 仅能像收藏 夹那样保存 网上访 问过 的学 习资源的 网址 , 还

Web2_0时代的PLE建构初探

Web2_0时代的PLE建构初探

2008年第1期总第184期随着社会性网络和虚拟学习环境的兴起,计算机网络在扮演着不同的角色,它正在上演一场为学习者的合作探索、协作学习提供交互工具和交互平台的革命。

然而,教育技术学界在学习环境设计上也从过去的“人机交互”到关注“人际交互”,人们正在寻找更能显著改变以E-learning为中心的学习方法。

因此,PLE的研究有着重大的意义。

一、PLE的介绍(一)PLE的概念PLE,是PersonalLearningEnvironment(个人学习环境、个性化学习环境)的缩写,关于PLE仍没有一个确切的概念,目前使用较多的概念是被Stephen描述为“一种工具、服务、人和资源的松散集合体,是利用网络力量的一种新方式”。

学术界人士还有类似这样的说法,比如“PLE是自由收集、发布、基于网络工具,通常以Blog为中心,使用Rss阅读器和简单的Html组成自我引导学习方式的集合”、“PLE应该被视为力量工具(PowerTools)”、“PLE能使学习者在学习中自我引导,支持个人和专业发展”、“PLE像是各种应用和服务的‘混合体’”等等。

个人学习环境趋向于使用“小块松散组合”的方式,把看似分离却能相辅相成的工具和网络服务联合起来支持专业的学习。

笔者认为理解个人学习环境可以抓住以下四个要素:第一,人,学习者要知道如何学习才能获得成功,并且具备一些关键的技能,如搜索和加工信息。

第二,工具,基于个人的兴趣,学习者必须有能力选择和使用适合自己学习风格和需要的工具。

第三,资源,资源的获取应该多渠道,不仅要求学习者消耗学习资源,还要求他们创造新资源。

第四,服务,环境必须支持工具的使用,学习者可以把自己认为合适的工具聚合在一起,互联网中人与人之间有多种互动的通道,以便使学习在互联网中流动起来。

从以上要素可以看出,PLE是运用工具,允许学习者(任何人)融入到一个分布式的环境中去,这个环境包括一个人的网络、服务和资源,是利用网络力量的一种新方式。

基于Web2.0的网络课程功能架构和开发技术研究

基于Web2.0的网络课程功能架构和开发技术研究
( 曲阜 师 范 大 学 信 息技 术与 传 播 学 院 , 山东 日照 26 2 ) 7 8 6
【 摘要】基于 We20的理念 、方法及其技术应用 ,结合网络课程的特点和不足,围绕以学生为中心 的现代教育理念,提出 b.
了基 于 We 2 b . 网络 课程 设计 构 想 , 并对 课 程 功 能模 块 和 开 发 技 术进 行 了分 析和 探 讨 。 0的
样 ,虽然可能没有一个人能全面回答某 一问题 ,但每个人可
( ) We20 3 b .借助 Wii S k、R S等技术或平台,可实现教
育 资源 的共 享
资源共享不仅是指现有资源的共享,还应 包括制作 的共 享。在 We2 b. 0环境中,具有像 Wi 等资源 “ k i 制作共享 ”平
台 , 其 中 的每 个 人 都 可 加 入 自己对 某 一 主 题 知 识 的 贡献 。这
第 1 卷 8
2 0 年 第 l 期 08 1
现 代教 育技 术
M o m de Edu ai n l e h o o y c to a c n l g T
v01 8 .1
NO 1 0 8 . 12 0
基 于 We20的网络课程功能架构和开发技术研究 b.
张海燕 王焕 景
联网上资源浩如烟海,另_。 方面网络课程 中的资源却寥若晨
星 ,各 课 程 网 站 采 用 不 同 技 术 和 平 台 开 发 , 彼此 之 间互 不 开 放 ,形 成 一个 个 信 息孤 岛 ,不 能 实现 资 源 共 享 。 ( ) 交 互 性 不足 :各 网络 课程 主 要 采 用 原始 的 We 3 b技 术 开 发 完 成 , 其 刷 新 和 反 应 上 的 延迟 都 造 成 用 户 体 验 上 的不 连 续 ,交互 缺 乏 是 目前 网络 课 程 的通 病 之 一 。

基于Web2.0的大学生非正式学习环境构建

基于Web2.0的大学生非正式学习环境构建
交 流 与 协作 对 于 学 习 行 为 是 不 可 缺 少 的 ,学 习 个 体 在 交 流 与 合 作 中实现知识的共享与学习 。 因此 , 非 正 式 学 习 环 境 的构 建 过 在
多, 然 Q 虽 Q等 即 时 通 信 工 具 的 利 用 较 多 , 大 多 集 中 于 闲聊 、 但
军训 、 教学实习等作为单独课程开设外 , 其他 的社会实践 活动 可 以综 合起来设 置成 为一门课 程 ,比如开设一 门 “ 个人素 质拓展 课 ”要求 每位 高职生在校期间都要参加一定量化考核 的社会 实 , 践活动 , 规定相应 的学分 , 它作为学生能否毕业 的课程要求来 将 抓, 这样就更能保证社会实践 活动 达到的效 果。
◎教袖 1业 只
第2 期( 6 总第 6 6期 ) 6
基于 Wb. e 2 0的大学生非 正式 学 习环 境构建
忽 海娜 张 虎
[ 摘要] 随着知识 经济时代的到 来和终身学 >观念 的普 及 , j - 非正式学 习受到普遍 重视 ,e 2 0技术 以其免 费性 、 W b. 开放 性、 中心 去 化、 聚合性 、 交互性等特点深入人心 , 为非正式学 >提供 了巨大的支持 。文章结合 大学生 学习实际, j - 借助 W b . e 2 0环境 下的工具 , 构建
了非正式学 习环境 的模 型 , 以促 进大学生的非正式学 习, 高个人 能力。 提
[ 关键词] e 2 0 大学生 非正式学 习 个人知识管理 W b . [ 作者简 介] 忽海娜 ( 8一 )女 , 1 0 , 河南许 昌人 , 昌学院 网络 管理 中心 , 师, 士 , 究 方向为计 算机 网络 、 9 许 讲 硕 研 网络 安全 ; 张虎 (9 9 ) 男, 1 7一 , 河南漯河人 , 昌学院教 育技术与信息部 , 师, 许 讲 硕士 , 究方向为 网络教育应用 。( 研 河南

基于Web 2.0的网络教学资源平台的构建

基于Web 2.0的网络教学资源平台的构建
李 健 , 爱 平 , 曼 春 谭 刘
( 南工 业 职 业 技 术 学 院信 息 工 程 系 , 南 长 沙 4 00 ) 湖 湖 12 8
摘要 : 网络教 学资源平 台是 高校 实施 网络教 学 , 共建 共享优质教 育教 学资源的重要途径 , 是教 育信息 化水平 的重要 标志。 本文 以高等 院校教 学资源库应用 为基础 , 用 We . 术和知识 管理技 术对网络教 学资源平 台进行设 计与实现 。 运 b20技
实现 了优 质教 学资 源 的展示 与共 享 , 拓展 了教 与 学 的 时空环 境 , 进 了 教 育 教 学 水 平 的提 升 。但 随 着 以 促 “ 倡导 个性 化 服 务 、 重 交 互 和 利 用 集 体 智 慧 ” 特 注 为 征 的 We . b2 0时 代 的到来 , 学资 源平 台 的建设 也朝 教
L in, AN Ai ig I Ma —h n IJa T — n ,L U n c u p
( eat n o Ifr a o nief g H nnId s Pl eh i,C agh 128 hn ) D p r t f nom t nE g e n , u a nut o tcnc hnsa 0 0 ,C ia me i n i  ̄ y 4
0 引 言
随着 信息 技术 的迅速 发展 , 高校 都投入 了大 量 各
的资 金用 于构 建 开放 的 、 享 的 教 学 资 源平 台 , 共 教育
平 台为支撑 , 利用 We . b2 0中强 大 的“ 可读 ” “ 、 可写 ” 和 “ 互” 能 , 立一 个 技 术 先 进 、 用 便 捷 、 能 交 功 建 使 性 稳定 、 分布式 的教 学 支 持 平 台 , 助 网络 利 用 集 体智 借

网络业WEB2.0——新的网络时代

网络业WEB2.0——新的网络时代
返回
社会责任中的 价值导向和舆论引导的作用
网络作为一种新兴的传播媒介,与其他传统 媒体同样具有着传递主流价值、承担社会责 任的文化属性。 由于网络传播自身的特性,如传播方式的虚 拟性、传播者身份的隐匿性、传播时间地点 的不确定性,以及经营者的趋利性,使得网 络文化产业的内容提供方面存在诸多问题, 最突出的就是不良信息、有害信息、低俗文 化、扭曲的价值观及审美观的泛滥。这些在 SNS社区平台内表现的尤为明显。
现在,对SNS有两种解释。 严格讲,国内SNS并非Social Networking Services(社会性网络服 务),而是以国外的Facebook、 MySpace及国内的人人网(校内网)、 开心网等SNS平台为代表的Social Network Sites(即社交网站)。
结合WEB2.0技术SNS的特点
SNS社交平台的发展前景
从2008年6月到2009年6月,中国 网民达到3.4亿,在新增8500万用户中, 绝对贡献来自20-29岁的年轻用户, 而这个结构与人人网在2009年上半年 新增用户的结构基本一致。尤其值得 注意的是,去年一年门户、搜索、视 频等领域新增互联网用户增幅在30% -40%,唯独SNS用户的增幅达到 120%。
各种网络流行语、网络红人迅速传播和 流行的同时,也造就了象凤姐、小月月等低 俗不堪的事物不正常的迅速蹿红现象。 网络中社会责任的缺失、审美观价值观 的扭曲直接导致了网络环境的污浊。 网络是现实社会的延伸,网络上的社会 责任缺失会减少人们在现实社会中对责任的 履行,网络上浮躁的炒作、不惜形象的成名, 也使得现实社会中人们急于求成,不愿脚踏 实地,并且导致生活中低俗文化盛行。 网络中的传播是自由的,但是绝不应该 是一个流言蜚语和劣行恶俗的集散地,不能 成为某些个体发泄私愤或为达个人目的肆意 利用网民炒作的平台,而要服务于大众,履 行其社会责任。

基于Web2.0的个人学习环境的设计与实现

基于Web2.0的个人学习环境的设计与实现
习者 的学 习 。 :‘ ‘ 1 . 不 利于促 进 学 习者的 终身 学 习 5
1 传 统 网络 学 习环 境 现 状及 问题
传统 网络 学 习环 境 对 现代 教 育 的发 展起 到 了一定 的 促进 作 用 .但 随 着 学 习观 念 的变 化 和学 习者需 求 的提 高也 明 显暴 露 出不足 , 主要表 现 为 以下几 个维 度 :
11 不 利 于 发 挥 学 习 者 主 体 的 作 用 .
以课 程 为 中 心 的传 统 网络 学 习环 境 ,如 同 一个 个 “ 息 信
岛 ” 对学 习者 来说 不利 于集 中管 理这 些课 程 , 不利 于学 习 者 , 也 保持 学 习的连 续性 和 资源 的共享 性 . 更不 利 于学 习者 知识 和经
基于W e 20 b .的个人 学习环境 的设 计与实现
吴 玉 学
( 江师 范 学院 教 育科 学 学院 , 庆 4 8 0 ) 长 重 0 0 0
摘 要 : 分析 传 统 网络 学 习环境 现 状和 问题 的基 础 上 , 出 了个人 学 习环境 的 设计 原 则 , 根 据设 计 原 则设 在 提 并
传 统 网络学 习 环境 的最 大特点 是 以课程 为 导 向的 、 由课 程
设计 者或 教师 控制 网 络应用 的、 为教 育机 构和 教师 服务 的一 并
种学 习环 境设 计 。 与建 构主 义学 习理论 所 倡导 的 以学 习者 为 这
念提出 , 国内 众多 学者 就 致力 于研 究 P E的构 建机 制 与模 型 , L 但 到 现 在为 止 国内还 没 有一 个 软件 原 型 。笔 者 在分 析 传 统 网
能充 分发 挥各 个学 习工 具 的优 点 , 习者 完全 处 于课程 为 中心 学 的学 习群 体之 中

基于Web2.0技术的网络自主学习平台的设计与实现

基于Web2.0技术的网络自主学习平台的设计与实现
技术的成功。基于 We2 b. 0技术 的网络 自主学习社
者不仅仅 是系统和资源的使 用者 , 更是 系统和资源 的建设者 。


研究依据
网络 自主学 习平 台应充分发挥 网络 的作用 , 让 学生 主动参 与学 习 , 激发学习者的学习兴趣 , 并为 学 习者实 现探索式 、 发现式学习创造条件 。 而在 从 辅 助教学 网的帮 助下 , 真正达到让学习者 主动建构 知识 、 实现 自己获取知识 自我更新甚至创造新 知识 的理想 目标 。 网络 自主学 习平 台的建设必须遵循实 用化的原则 , 必须符合学 习平 台的建设 , 必须 遵循 实用化的原则 ,必须符合开放性 、通用性 、系统与 平 台无关 性等要求 , 而且应当易于实现 、 于部署 、 易 易于维护和易于扩展 。因此 , 我们考虑该信 息平台 基于 M C模式 ,采用 BS浏览结构 ,系统总体 由 V / We b服务器 、 数据库服务器 和用 户界 面文件三部分 构成 。
索查询 等功能。运行与测试结果表明 , 于 w e2 基 b . 网络 自主学 习平 台已经得到 了学员的认 可 。能充分 0的 发挥互联 网优 势 ,弥补传统教 学中的不足 ,学生在 网络环境 下更好地 开展 了自主 学习 ,对于今后设计 开 发 此类 系统的 院校有一定参考价值。
关键 词:网络 自主 学习平 台;W e2 ;模 块设计 ;S ;Sre b. 0 QL evr
中图分类号 :T 3 3 文献标识码 :B P9
引 言
网络 自主学 习社 区充分利用 We 2 b. 0的技术 ,学 习
随着计算机技术和通信技术的飞速发展 , 计算 机 网络在 当今 信息社会 中扮演 着越来越重 要 的角 色, 已经成 为人们生活 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 。 用 利

基于Web2.0的个人学习环境的构建

基于Web2.0的个人学习环境的构建

C B 等 网 站 为 代 表 , 以 Bo , A S S R S W ii 应 用 为 核 O lgT G,N , S , k 等
心, 依据 六 度分 隔 、 ML、 J X等新 理 论和 技术 实 现 的新 一代 X AA
互 联 网 模 式 。 一 般 来 说 , b . ( 有 人 称 之 为 互 联 网 20 是 We20 也 .) 相 对 We 1 b. 0的新 一 代 互 联 网 应 用 的 统 称 。 b . 主 要 特 点 We 1 0的
基 础 上 发 展 起 来 的 个 人 学 习 环 境 , 限 地 扩 展 了我 们 学 习 的 空 间 和 时 间 。 无
关 键 词 : e20: 人 学 习 环 境 ;L k 建 W b. 个 PE ̄ 中图分类 号 :44 G 3 文献标 识 码 : A 文 章 编 号 :6 2 7 0 (0 8 0 — 0 9 0 17 — 8 0 2 0 )5 0 8 — 2
W e20是 以 Bo ,AG,N , S , k 等 应 用 为 核 心 的 , b. l T g S S R S Wii 因 此 我 们 可 以 使 用 Bo lg来 构 建 自己 的 社 区 ,利 用 各 种 R S订 S
括 网络 环境 和物 理环 境 。 创作 工具 , ② 如博客 、 k 、ocs 、 Wi sPda s i t Vdo oT b 等 。③ 协作 和共享 工 具 , ie/ uu e Y 如社 会 书签 、lk 等。 Fi r c ④ 通讯 工具 , Sy e、 Scn i 等 。⑤ 存储 工具 , A 如 kp I eodL e M、 f 如 — m z 3 ⑥ 内容聚合 , Bol e, e i sPgfksG ol a ns 。 o 如 l i sN tb ,aeae,og gn ve l e R ae。⑦ 人 的 聚 合 ,如 E p d ,i 。 ⑧ 聚 合 软 件 , edr xl eNn o g 如

利用Web2.0构建教师学习新环境

利用Web2.0构建教师学习新环境

2 W e 20环 境 下 的 教 师 学 习 b.
21 教 师 学 习 的 目 的 .
己学 习过 程 中 的问题 进行 反思 , 用 博客 和好 看簿 等平 台将 自 利
己所 想记 录下 来并 与 大家 交流 . 在交 流与反 思 中实 现教 师 自身
的发 展 。
() 1 社会 的要 求 。 “ 据联 合 国教 科 文组 织 统计 , 类 近 1 0 人 0 年 掌握 的科 学知 识 , 占有 史 以来 积 累 的科 学 知识 总量 的 9 %。 0 人类 知 识在 l 纪 5 9世 O年 增 长一倍 .0世 纪初 每 1 增 长一 2 0年
至 是 零 距 离 的 接 近 。 与 传 统 教 学 相 比 。 网 络 的 出 现 , 尤 其 We 20的 出 现 ,更 是 拉 近 了 师 生 间 的 距 离 ,因 此 教 师 必 须 学 b. 习 。学 生 可 以 通 过 网 络 与 本 领 域 的 专 家 、 者 交 流 。 识 获 取 学 知
利 用W e 20 建 教 师 学 习新 环 境 b .构
刘 雪锋 ,
(. 1西北 师范 大学 教 育技 术 与传播 学院 , 肃 兰州 7 0 7 ;. 昌 学院 教 育技 术 与信 息部 , 南 许 昌 4 1 0 ) 甘 3 0 0 2许 河 600
摘 要 : e20的 出现 为 教 师 开 展 良好 的 学 习 搭 建 了 平 台 。 作 为 信 息 时代 的 教 师 ,如 何 利 用 We 20来 更 好 地 W b. b. 开展 学 习应 该 受 到 关 注 。 是 教 师 的 学 习 应 该 是 多 渠 道 的 ,/ ' We 20搭 建 教 师 学 习 环 境 , 更 好 促 进 老 师 的 学 但 -4 用 - 1 b. 以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Web2.0时代网络学习环境的构建摘要随着Web2.0时代的到来,网络学习呈现出强大的发展态势。

以乔纳森建构主义学习环境设计理论为指导,提出Web2.0时代网络学习环境的构建模式,并对此模式的构成要素、多元化角色进行分析,给出该模式的应用实例设计方案。

关键词Web2.0;学习环境;建构主义中图分类号:G43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489X (2009)09-0119-03Designing of Learning Environment in Age ofWeb2.0//Chen Yan, Wan LipingAbstract This thesis is mainly about the model of learning environment in the age of web 2.0. The model is base on the Jonathan constructivist theory of the designing of learning environment. The thesis analyzes the constituent elements, and the diversity roles. Finally, the thesis designs the application examples of the model.Key words Web2.0;learning environment;constructivism Author’s address1 Department of Educational Technology, Shanghai Normal University, Shanghai 2002342 Department of Educational Technology, Shanghai Normal University, Shanghai 200234当一些后知后觉的网络用户还为如何在Web1.0时代的信息海洋中寻找前进的方向而苦恼时,网络时代已经引领人们进入Web2.0。

Web1.0就像是封闭而安静的图书馆,Web2.0却像个开放空间中的圆桌会议。

在自由、开放、合作、求知、自主、以人为本的精神下,融入久违的人情味。

从Web1.0到Web2.0,网络模式的变化势必对网络学习环境产生重大影响。

因此,在Web1.0时代就已盛行的建构主义学习环境设计理论的指导下,更好地融合Web2.0构建网络学习环境,具有重要的价值。

1 Web2.0时代与建构主义学习环境设计1.1 Web2.0概述1)什么是Web2.0。

网络上随处可见Web2.0的影子,输入Web2.0,Google搜索到32 300 000条结果。

究竟什么是Web2.0?Web2.0并不意味着对Web1.0的完全摒弃,而是在Web1.0基础上的继承与发展。

对于Web2.0的概念有许多界定,其中许多人认为:“Web2.0是以Fliker、、等网站为代表,以Blog、Tag、SNS、RSS、Wiki 等应用为核心,依据六度分割理论、XML、AJAX等新理论和技术实现的互联网新一代模式”[1]。

Web2.0的一个关键词是“微内容”,主要指:“最小的独立的内容数据,如一个简单的链接,一篇网志,一张图片,一段音频,一段视频,一个关于作者、标题的元数据,E-mail的主题,RSS的内容列表等等。

”[2]微内容是构成Web2.0网络结构的基础,Web2.0重点正是对这些微内容的创建、存储、维护、传递和管理。

相较于Web1.0,Web2.0从被动的阅读转向主动的创作模式;从以信息为中心转向以人为本的中心;从Push的信息推送形式转向主动的“Pull”获取微内容形式。

背后是以自由、开放、合作、求知、自主、以人为本的精神为支撑,是Blog、Tag、SNS、RSS、Wiki等技术的应用作为主要的表现形式。

2)Web2.0时代倡导的学习理念。

①个体学习与群体性学习方式的结合。

Web2.0时代的学习是个性化的,也是群体性的。

学习者应用Blog、Podcast等工具进行个人知识管理、展示。

Blog上体现的是学习者的个人思想,学习伙伴可以浏览、借鉴,却无法更改,维护学习者的独立性。

然而,学习伙伴可以通过留言的方式与创作者交流,帮助原创者不断完善学习成果。

Web2.0时代学习的群体性在Wiki、Social Bookmark(如、360DOC)应用中表现尤为明显。

以Wiki为例,学习伙伴通过互动交流,共同创建、修改文本内容,最终达成一致意见,形成网络学习共同体。

②学习自主性与协作性并存。

Web2.0时代是学习者主动构建知识和协作互助的时代。

以社会化网络书签为例,学习者搜索自己喜欢的网站,加入网络书签,并为其分类、编写摘要。

学习者不仅分享自己的收藏,还搜索他人所共享的链接,不断地丰富彼此的网络书签。

③网络学习的社会化趋势。

联系无处不在,学习也无法与社会脱离联系。

以SNS网站为例(如FaceBook),学习者以他/她的朋友为初始网络,通过老朋友认识新朋友,人际网络不断扩张。

广而密的人际网络有利于学习者获得更多学习伙伴的帮助,不断丰富知识体系。

④从互动交流中学习。

有联系,必然离不开彼此的互动交流,联系也因此愈发紧密。

建立Blog需要不断丰富自己的链接,SNS需要拓展自己的人脉,Wiki需要达成群体共识,“好看簿”需要通过评论拓展图片故事的理解。

丰富而复杂的联系意味着学习伙伴之间密切的互动交流。

正是通过交流,获得伙伴的建议,学习他人所长,进而不断促进学习伙伴的共同提高。

1.2 Web2.0时代建构主义学习环境设计的思考建构主义学习环境是“学习者在追求学习目标和问题解决的活动中可以使用多样的工具和信息资源,并相互合作和支持的场所”[3]。

乔纳森是建构主义学习环境设计理论代表性人物,他的建构主义学习环境设计框架对于如何创建学习环境有较好的指导意义。

1)乔纳森建构主义学习环境设计理论对学习的理解。

乔纳森的学习环境设计理论是基于他对学习的理解构建,他将学习理解为学习是社会协商、学习是知识建构、学习是情境脉络的变化、学习是活动、学习是分布在共同体中间等方面。

面对Web2.0带来的全新理念和技术,人们应当发挥它们的优势促进学习。

就学习是社会协商而言,Web2.0时代的社会化趋势为社会协商提供有利的协商环境(如SNS),使学习者能够在网络环境下建立人际关系网,支持社会协商顺利进行。

就学习是知识建构而言,Web2.0所提倡的个性化与学习的自主性与其不谋而合。

RSS有利于学习者主动获取所需的内容,而不是被动地依赖网站提供信息;Tag让学习者不仅通过自己感兴趣的分类标签更有针对性地找到所需知识,同时能够通过标签分类整理自己的知识体系;Blog则为学习者提供自我知识管理的平台。

就学习是情境脉络的变化而言,Web2.0的准真实交互让学习者更具现实情境的真实感。

就学习是活动而言,学习者利用Wiki进行群体知识构建,利用“好看簿”制作相关学习主题的图片故事,利用SlideShare制作教学PPT等,都是有意义的学习活动。

就学习是分布在共同体中间而言,Web2.0时代学习伙伴之间的互动交流与协作,让学习者在围绕共同的任务或话题交流的过程中,汲取不同的思想,提升对问题的认识。

Wiki、SNS、“好看簿”等学习应用就是很好的范例。

2)乔纳森建构主义学习环境设计理论的组成部分。

乔纳森的建构主义学习环境设计的框架包括6个部分,即问题、相关案例、信息资源、认知工具、会话与协作工具、社会背景支持[4]。

问题是CLES设计的中心,学习者的目标是阐明和解决问题;相关的实例是指与问题相关的实例;信息资源是指与问题解决有关的各种资源,以及从Internet上获取的信息资源;认知工具指在计算机上生成的、用于帮助和促进认知过程的工具,通常是可视化的智能信息处理软件;会话与协作工具使学习者群体可以相互交流、讨论、协商,共同建构问题的意义;社会背景支持指在设计建构主义学习环境时要考虑社会文化背景、客观环境、物质条件等方面对于当前学习所能提供的支持[5]。

2 Web2.0时代网络学习环境模式构建2.1 Web2.0时代网络学习环境模式介绍Web2.0时代网络学习环境的构建,是以乔纳森建构主义学习环境设计理论为指导,利用Web2.0技术为支撑,以CLES的6大部分为主体所进行的网络学习环境的模式构建。

图1为Web2.0时代网络学习环境构建模式图。

2.2 Web2.0时代网络学习环境模式分析1)构成要素分析。

Web2.0时代网络学习环境模式的大背景是Web2.0时代,自由、开放、合作、求知、自主、以人为本的精神是它的隐性影响因素。

它们从各个层次融入Web2.0时代的6大主体中,对网络学习环境的构建产生影响。

Web2.0的先进技术是网络学习环境的有力支撑,从相关实例到会话与协作工具的应用,Web2.0技术融入其中,为网络学习环境的构建提供强大的技术基础。

Web2.0时代网络学习环境模式构建的指导理论是乔纳森的建构主义学习环境设计理论,其主体依然是问题、相关案例、信息资源、认知工具、会话与协作工具、社会背景支持6大部分。

问题由教师或学习伙伴经过交流协商提出,它是整个模式的中心环节,是整个网络学习环境构建的学习目标所在,其他5大部分围绕问题展开。

相关实例作为解决问题的帮助,可由教师或学习伙伴提供。

信息工具、认知工具、会话与协作工具则是Web2.0技术支持下的应用。

社会背景支持则进一步体现Web2.0学习理念的软性影响。

2)多元角色分析。

在Web2.0时代网络学习环境模式中,教师、学习者、学习伙伴角色之间的界限变得愈加模糊,一个人同时扮演着多元性的角色,既是学习者,又是知识的创建者与传播者和学习伙伴,呈现出交叉、共融的特点。

①教师。

Web2.0时代网络学习环境模式中的教师是学习者的帮促者,问题的提出者,相关案例的提供者,帮助学习者的知识构建。

同时,教师也在学习者的互动交流中,得到启发与提高,一定意义上也是学习者和学习伙伴。

②学习者。

学习者是学习活动的主体,问题的解决者。

学习者利用RSS、Tag等主动获取信息资源,在认知工具的帮助下,产生对问题的自我认知,并通过会话与协作工具与学习伙伴交流,不断深化对问题的理解,最终找到问题的解决方法。

学习者也是知识的创建者,通过分享自我建构的知识体系,传播知识,扮演着教师的角色。

学习者在与自身的学习伙伴的互动交流中,成为他人的学习伙伴,提供学习帮助。

③学习伙伴。

学习伙伴共同提出问题、寻找解决问题的案例,在彼此的相互帮助中寻求问题的解决,一定程度上发挥教师的帮促作用。

同时,学习伙伴之间的协作、交流,也有利于自身对问题的理解,学习者的角色不言而喻。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