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化学122通过科学探究解决问题学案.doc
化学教学设计《二氧化碳制取的研究》
装置应考虑的因素能溶于水二氧化碳能否与水反应能与水反应【小组活动】老师提供仪器(试管、锥形瓶,集气瓶、烧杯、广口瓶、玻璃片、长颈漏斗、分液漏斗橡胶塞、导管等),以小组为单位,组装一套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装置。
老师提醒,要注意刚才交流中提出的仪器组装注意事项。
小组之间合作,组装实验装置,并和自制的实验装置进行对比。
有了生活用品制作装置的铺垫,实验室仪器的组装会更加轻松。
再次巩固实验装置组装时的注意事项。
五、确定检验和验满方法【总结归纳】根据预习,说出检验和验满的方法,并说出它们的不同。
回答并总结:检验是根据气体的特殊性质,而验满在已知气体的前提下,只要用简便的方法证明集满即可。
培养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六、归纳实验步骤并进行实验【思考归纳】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实验步骤回答:1.连接仪器2.检查装置气密性3.装入固体、液体药品4.收集并验满气体培养学生合作分工、动手操作能力【小组实验】利用刚才组装的制取装置进行实验。
小组合作分工,进行实验七、拓展练习【拓展延伸】在实验室用锌粒和稀硫酸反应制取氢气,请同学们设计一套制取氢气的装置。
选装置并说出依据培养学生学习归纳知识的能力,并能将知识运用迁移到其他气体的学习中。
板书设计板书设计中突出“研究”两个字,目的是使学生了解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研究方向,使学生掌握实验室制取气体的一般思路。
板书设计重点突出、内容简洁明了。
课后反思本节课是一节新授课,为了能够唤醒学生,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我采用了课前学案,根据预习,利用生活中的用品制作二氧化碳的制取装置,在制作的过程中,学生能够感受到化学与生活的密切关系,能够对二氧化碳制取装置的选择有更加深刻的认识。
以后我也要多给学生动手实践的机会,学生不仅感兴趣而且对于知识也会掌握的更深刻。
不足的地方就是对于反应原理剖析,没有给学生更多思维拓展的空间。
应该在今后的教学中,更加注重学生科学思维的培养。
契约作业提供三种订单作业,让学生们选择。
第一单元 化学改变了世界 (学案)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初中化学教材培训材料第一单元化学改变了世界一、单元内容概述本单元设置了三节内容(奇妙的化学、化学之旅、走进化学实验室),主要解决“什么是化学”、“为什么学习化学”、“怎样学习化学”三个问题。
按照“从生活走进化学”的思路,通过第一节《奇妙的化学》,展现生活中的衣食住行、生活环境的变迁、现代科技成果等,让学生体验化学对社会发展的巨大作用,认识“化学有什么作用”,这是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教育,目的是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志向;又结合化学变化的奇妙现象,让学生感受化学的奇妙,激发学习化学的兴趣,并通过微观去探求化学变化的奥秘,走入化学世界,领悟“什么是化学”。
通过第二节《化学之旅》,认识学习化学最有效的学习方式——科学探究,了解科学探究的基本要素和程序,并结合对蜡烛燃烧的探究过程,让学生体验感悟科学探究的基本程序和方法,认识“如何学习化学”。
通过第三节《走进化学实验室》,认识一些常见仪器,了解实验规则和操作技能,掌握科学探究的技能。
二、单元的知识点⑴物理变化与化学变化的特征、区别、以及判断。
⑵几种观念:微粒观(分子、原子、元素)、价值观——绿色化学观、能量观——能量相互转化。
⑶科学探究的基本环节及方法。
⑷常见实验仪器及操作的基本方法(药品取用、加热、称量、仪器连接与洗涤)。
⑸实验规则及意外事故处理办法。
三、单元教学的重点、难点重点:让学生初步掌握科学探究的基本程序及方法,学会一些基本的化学实验技能,初步形成化学的价值观和微粒观。
难点:从微观角度认识物质的思维方式,以及科学探究的基本程序和方法。
四、单元教学计划第一节:3课时(每个小标题为1课时)第二节:3课时(每个小标题为1课时)第三节:3课时(第1、2个标题为1课时,第3个标题为2课时)单元复习1课时。
共计:10课时。
五、各节教学的建议第一节奇妙的化学第1课时化学带给我们什么(总第1课时)本节主要通过什么是化学制品,化学制品对生活及社会的作用两个问题,使学生感受“为什么要学习化学”。
1.2化学实验与科学探究教学设计---2024-2025学年九年级化学人教版(2024)上册
课题2化学实验与科学探究第3课时教学设计课题化学实验与科学探究第3课时单元第一单元学科化学年级九年级教材分析本课题位于九年级化学上册起始部分,是学生接触到的第一个化学活动与探究实验。
学生在化学课的第一节课上对化学学科有了一个初步印象,知道了化学研究的对象是物质,但是怎么研究、利用什么方法研究物质并不清楚,通过这节课将对这个问题有个完整的认识;同时在这节课中,学生将会与化学实验第一次亲密接触,怎么进行实验、科学探究的方法又是什么,将会直接影响到以后实验探究的学习。
因此,本课是化学实验的基础,对全部初中化学乃至今后的化学学习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核心素养目标化学观念:通过实验,能完成简单的探究实验,并写出实验报告。
科学思维:通过对化学现象进行观察和分析的方法,培养发现生活中值得探究的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科学探究与实践:学生通过参与实验,学习如何观察和记录实验现象,培养实验技能和探究能力。
科学态度与责任:通过激发学生对化学的好奇心和探究的欲望;培养学生体验化学探究学习活动的乐趣和学习成功的喜悦。
重点完成简单的探究实验,并写出实验报告。
难点培养发现生活中值得探究的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过程教学环节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导入新课科学探究是获取科学知识、理解科学本质、认识客观世界的重要途径。
在进行科学探究时,常通过观察和实验等方法获取证据,通过分析和推理得出结论。
倾听思考使学生充分认识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
讲授新课一、对蜡烛及其燃烧的探究科学探究的一般思路:提出问题→猜想与假设→设计方案→进行实验→收集证据→解释与结论→反思与评价→表达与交流1.蜡烛点燃前(眼睛看、鼻子闻、手感觉):学生分组实验(提醒学生注意安全)观察并记录实验现学生通过参与实验,学习如何观察和记录实验现象,培养实验技能和探究象。
能力。
探究内容:观察蜡烛的颜色、状态、形状、闻一闻气味。
颜色:白色;状态:固体;形状:柱状;气味:有轻微气味探究内容:探究蜡烛的硬度、密度、溶解性【实验探究】用小刀切割一小块蜡烛放在盛水的烧杯中,观察现象。
初中化学课堂教学中科学探究的合理应用
摘 要: 针对初 中化 学课堂教学 中科 学探 究的合理应 用, 简要 分析几点做法 。 关键 词 : 中化 学课 堂 ; 学 ; 用 初 教 应
科 学 探 究 是 一 种 重 要 的 学 习 方 式 ,也 是 义 务 教 育 阶段 化 学 课 程 的 无 法 接 触 氧气
在一个烧杯中安放高低不同的两支短蜡烛将它们点燃后向其中倾倒二氧化碳气体观察蜡烛的燃烧状况由此来验证二氧化碳不能燃烧不能支持一般可燃物燃烧和密度比空气大的性质实验中首先将上面的蜡烛点燃了却怎么也点不燃下面的蜡烛了
民营科技
2 9 第1期 O 年 O 0
文化教 育
初 中化学 课 堂教 学 中科学探 究 的合理 应用
综上所述 ,我 以初中化学一种 重要 的气体二氧化碳 为例 ,下面就 探究过程中的一些问题 略陈浅见 , 与同行共飨。 对二氧化碳性质 的分组探究实验的思考 : 学 习化 学 需 要 运 用 科 学 的方 法 ,利 用 化 学 实 验 对 物 质 及 其 变 化 进 行科学探究 ,是学 习化学 的最重要 方法。在进行二 氧化碳性 质的分组 探究实验 中有 时会 出现这样 的现象 :在一个烧杯 中安放 高低不同的两 支短蜡烛 ,将它们点燃 后 ,向其 中倾 倒二氧化碳气体 ,观 察蜡烛的燃 烧状况 ,由此来验证 二氧化碳不能燃烧 、不能支持一般可燃 物燃 烧和 密度 比空气 大的性 质实验 中,首先将 上面的蜡烛点燃 了 ,却怎么也点 不燃下 面的蜡烛 了。火柴用 了一 大堆 ,木条用 了好几 根 ,却始终不能 解决问题。 为何下 面的蜡烛 点不燃呢 ?有些 同学 嘀咕开 了 ,说 实验不好 做 , 有 的干脆不做 ,等待老师直接告诉 结果 。有 的老师 没有抓 住课堂实验 中这一 闪光点 ,走 了过来 ,将蜡烛 吹熄 ,拿 出蜡烛 ,帮忙 将蜡烛点燃 后 ,放 了 回去 。那 么 为 什 么 下 面 的 蜡烛 点 不 燃 呢 ?原 因 是 刚 开 始 点 燃 上面蜡烛时 ,产生的二氧化碳下沉 ,导致下面的蜡烛不能与氧气接触 。 段 时间后 ,温 度升高 ,导致二 氧化碳覆盖在烧杯周 围 ,矮蜡烛更是
初中化学 1.2.2 通过科学探究解决问题(第2课时)学案
第二节化学之旅第2课时通过科学探究解决问题对探究活动进行反思(总第6课时)【学习目标】1、初步实践“提出问题”“探究问题”“反思评价”的学习过程。
2、学习撰写实验报告的格式及内容。
【学习重点】初步实践科学探究的一般方法。
【学习过程】一、自主学习:认真阅读课本P15《活动天地》,完成“影响蜡烛燃烧时间的因素”实验的实验报告。
姓名____________ 合作者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班级______年级______班日期_______年______月____日星期_____探究实验的名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探究实验的目的:研究蜡烛的粗细对蜡烛燃烧时间的影响。
实验仪器、药品: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步骤和方法:1、点燃两支蜡烛。
2、将两只烧杯同时分别倒扣在燃烧的蜡烛上,用秒表计时。
3、重复实验三次。
结论:对结论的解释:反思:需要进一步讨论的问题:二、系统总结:三、诊断评价:探究:蜡烛刚熄灭时产生的白烟是什么?提出问题:蜡烛刚熄灭时,总会有一缕白烟冒出,它的成分是什么?提出假设:A、白烟是燃烧时产生的二氧化碳;B、白烟是燃烧时生成的水蒸气;C、白烟是石蜡蒸汽凝成的石蜡固体。
查阅资料: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实验探究:⑴吹灭蜡烛,立即用一个沾有澄清石灰水的烧杯罩住白烟,其目的是为了验证假设________(填序号),但这样做并不能得出正确的结论。
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⑵吹灭蜡烛,立即用一块干而冷的玻璃片放在白烟上,玻璃片上没有出现水雾,说明白烟不是__________。
⑶吹灭蜡烛,立即用燃着的木条去点白烟(注意不要接触蜡芯),发现蜡烛重新被点燃,说明白烟具有可燃性,这为假设________提供了证据。
九年级化学科学探究专题解析 学案
各小组同学可利用与上述实验不同的原理,利用各组内的仪器及药品进行实验验证:
实验方案:
达标练习:每个学习小组都事先用一根表面用砂纸打磨光亮的铜丝在酒精灯火焰上灼烧,每组同学们都发现铜丝表面变黑,下面请同学们对铜丝表面的黑色物质的成分进行猜想并设计实验方案。
[提出问题]:铜丝表面的黑色物质成分是什么?
[猜想假设]:你们小组选择的猜想是()
请根据下面给提供的实验用品设计实验方案,证明你选择的猜想。有以下实验用品可供选择:10%稀硫酸溶液、试管、试管夹、酒精灯、坩埚钳、砂纸、火柴等。
本组的猜想是:
操作步骤
观察到的现象
结论
达标检测:
(1)[提出问题]探究Ca(HCO3)2受热分解的另外两种生成物。
科学探究的要素:
1.提出问题2.猜想与假设3.制订计划4.进行实验
5.收集证据6.解释与结论7.反思与评价8.表达与交流
解题思路:
1.认真读题:划出关键的语句,审清题意,明确要求。
2.找出题目中与教材相联系的知识点。
3.灵活应用基础知识解决探究题中的问题。
一、科学探究----实验报告分析型
(2)[提出问题]:充入食品包装袋中的气体是什么?
四、科学探究---实验设计型
甲同学认为上述实验是可行的,你们小组认为其共同原理是都是在密闭的体系里消耗CO2,使气体压强减小,从而观察到明显现象。
乙同学提出了质疑,他认为实验还不足以证明CO2与NaOH确实发生了反应,其理由是NaOH溶液中有水,CO2又能溶于水,究竟是CO2溶于水使气压减小的结果,还是CO2与NaOH反应使气压减小的结果。
课题2 化学实验与科学探究(第2课时)(教学设计)九年级化学上册(人教版2024)
第一单元《走进化学世界》教学设计课题2 化学实验与科学探究第二课时实验室化学试剂取用规则及操作方法【过渡】了解了实验室化学试剂取用规则,我们知道了在取用化学试剂时需要注意的事项,那具体我们怎么操作呢?我们先一起来看看怎么取用固体的试剂吧!【板书】2.固体试剂的取用【问题1】回忆图中容器的名称及用途,思考大理石应该存放在哪个容器中?【学生1】集气瓶,装气体试剂的;广口瓶,装固体试剂的;细口瓶,装液体试剂的。
【学生2】大理石是固体,应该放在广口瓶中。
【问题2】下列是常用的固体试剂,观察其外形,你有什么发现?【学生3】不同的固体试剂有不同的形态,有粉末状、块状、颗粒状、晶体状的。
【总结】大家都观察得非常仔细,不同形态的试剂我们要对应选择不同的仪器取用,这样可以提高我们取用的效率,像块状和较大颗粒状的试剂我们用镊子取用,而粉末状或小颗粒试剂我们则用药匙或纸槽(纸折叠而成)来取用。
【过渡】用不同的仪器取用不同状态的试剂时怎么操作呢?【板书】1.密度较大的块状或较大颗粒状试剂的取用【教师演示实验】学生观察思考:如何操作以免试管破裂?步骤:先把容器横放,用镊子夹取块状试剂或较大颗粒状试剂放在容器口,再把容器慢慢地竖立起来,使块状试剂或较大颗粒状试剂缓缓地沿容器壁滑到容器底部,以免打破容器。
【板书】步骤要点:一横二放三慢竖【学生练习】学生练习,同组互助,教师指导。
【板书】2.粉末状或小颗粒试剂的取用【教师讲解并演示】学生观察思考:怎样操作以免试剂沾附在试管壁上?所用仪器:药匙或纸槽。
步骤:先把试管斜放,用药匙(或纸槽)把试剂小心送至试管底部,然后使试管直立起来,让试剂全部落入底部,以免试剂沾在管口或试管上。
(注:使用后的药匙或镊子应立即用干净的纸擦干净。
)【板书】步骤要点:一斜二送三竖立【学生练习】学生练习,同组互助,教师指导。
【教师演示或实验视频】实验1-3(1)取少量块状大理石放入试管中,并将试管放在试管架上备用。
初中化学通过科学探究解决问题学案
第二节化学之旅第2课时通过科学探究解决问题对探究活动进行反思(总第5课时)【学习目标】1、认识科学探究是化学学习的重要学习方式和内容。
2、初步实践“探究问题”、“反思评价”的学习过程。
3、体验科学探究的乐趣。
【学习重点】1、认识科学探究的基本程序及方法。
2、让学生进一步体验探究的过程,认识反思评价的内容及作用。
【学习过程】一、自主学习学习任务一:通过科学探究解决问题。
学生活动1:阅读课本P12,谈谈科学探究解决问题的一般方法。
学生活动2:认真阅读课本P13《活动天地》,分析科学探究活动中的各环节。
小结:科学探究包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几个基本环节。
学习任务二:对探究活动进行反思。
讨论:为什么要对探究活动进行反思?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二、合作共建:英国科学家普利斯特里曾做过如下实验:在甲、乙两个密闭的玻璃容器内,甲中放一只小白鼠,乙放了一盆绿色植物和一只小白鼠。
分别给予足够的光照,发现小白鼠在乙容器中,比在甲容器中的存活时间长许多。
此实验说明了植物光合作用释放氧气。
参照课本P15《多识一点》,谈谈如何保证实验结果的客观性。
三、系统总结:四、诊断评价:小明为例探究二氧化碳的性质做了如下两个实验:①实验一,如图甲,向烧杯中倾倒二氧化碳,结果发现低的蜡烛先灭,高的蜡烛后灭,对于该实验进行分析你可以得出哪些结论?②实验二,如图乙结果高的蜡烛先灭,请你分析原因?③你认为以上两个实验条件有什么不同?④对比以上两个实验,你对化学探究活动有什么看法?【课后反思】。
初中化学探究实验课教案
初中化学探究实验课教案
教学内容:化学反应实验
教学目标:通过本次实验,让学生学会探究化学反应的规律,了解化学反应的基本原理和特点。
教学步骤:
1. 实验前准备:准备所需的实验器材和药品,包括试管、试管夹、试管架、硫酸、氢氧化钠等。
同时进行实验台的清洁工作,确保实验环境的安全和整洁。
2. 实验操作:将试管架装好,用试管夹夹住一个试管,分别加入一定量的硫酸和氢氧化钠溶液,观察反应的现象和产物的性质。
3. 数据记录:记录实验中观察到的现象和产物的性质,同时进行必要的观察和实验数据的记录。
4. 结果分析:根据实验结果和观察到的现象,让学生分析和总结化学反应的规律和特点,引导学生进行讨论和思考。
5. 实验总结:让学生结合实验结果和数据进行总结,总结出本次实验的目的和实验结果,促进学生对化学反应的理解和认识。
教学板书:
化学探究实验课教案
教学目标:探究化学反应的规律
实验步骤:
1. 实验前准备
2. 实验操作
3. 数据记录
4. 结果分析
5. 实验总结
思考问题:化学反应的特点和原理是什么?
实验要点:观察现象和记录数据
实验环境:实验台清洁整洁
教学反思:本次实验如何帮助学生理解化学反应的规律?
实验安全注意事项:注意化学药品的安全使用,避免意外发生。
实验结束后,让学生清理实验器材并检查实验环境的整洁度,确保实验室的安全和整洁。
希望学生通过本次实验,深入了解化学反应的规律和特点,从而提高对化学知识的理解和掌握能力。
科学探究教案初中化学
科学探究教案初中化学课题:化学实验中的观察与探究教学目标:1. 了解化学实验的基本原理和操作步骤;2. 培养学生观察、分析和实验设计的能力;3. 提高学生的科学实验技能和安全意识。
教学重点:1. 观察化学实验现象,进行合理的推理和分析;2. 安全操作化学实验仪器和材料;3. 探究化学实验中的规律和原理。
教学方法:1. 示范引导法:老师展示化学实验的操作步骤和观察现象;2. 合作探究法:学生分组进行化学实验,共同探讨和解决问题;3. 讨论引导法:通过课堂讨论,引导学生思考和总结实验结果;4. 实践应用法:让学生动手操作实验,提高实验技能。
教学过程:一、引入1. 老师简要介绍本课的主题和目标,引发学生的兴趣;2. 给学生展示一些常见的化学实验器材和材料,让学生猜测可能进行的实验内容。
二、实验操作1. 老师进行化学实验的示范操作,让学生观察实验现象;2. 学生分组进行实验操作,记录实验现象和结果;3. 学生根据实验结果进行推理和分析,探讨实验中的规律和原理。
三、讨论总结1. 老师组织学生就实验结果进行讨论,引导学生总结实验规律;2. 学生汇报实验结果和结论,进行互动交流,分享实验心得;3. 老师总结本节课的重点内容,强调实验安全和规范操作。
四、课堂作业1. 学生根据本节课的实验内容和讨论结果,撰写实验报告;2. 学生继续探究相关的化学实验内容,积累实验经验和知识。
教学反思:通过本节课的化学实验探究,学生在观察、分析和探究能力上得到了锻炼和提高,同时也增加了对化学实验的兴趣和理解。
在未来的教学中,可以结合更多的实验案例和实践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培养他们的科学实验技能和创新能力。
1.2+化学实验与科学探究-2024-2025学年九年级化学人教版(2024)上册
《化学实验与科学探究》一、教材分析本教材在内容编排上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通过一系列精心设计的化学实验,引导学生逐步深入化学世界。
教材不仅涵盖了初中化学的基础知识,如元素周期表、化学反应原理等,还注重培养学生的实验技能和科学探究能力。
每个实验都紧扣教学目标,旨在通过动手操作,帮助学生直观理解化学原理,激发其学习兴趣。
此外,教材还融入了现代化学科技的新成果和新进展,拓宽了学生的视野,增强了教学内容的时效性和实用性。
整体而言,该教材结构清晰、内容丰富、实用性强,是初中化学教学的优秀资源。
二、设计思路九年级学生正处于化学学习的初级阶段,他们对这门新学科充满了好奇和兴趣。
大多数学生能够认真听讲、记笔记并积极参与课堂活动,表现出较强的学习主动性和求知欲。
然而,由于化学知识涉及面广、抽象性强,部分学生在理解和掌握上存在一定困难。
此外,学生在实验操作能力、科学探究思维和团队合作能力等方面也存在差异。
因此,在教学中需要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制定差异化的教学策略,注重培养学生的实验技能和科学探究能力。
同时,还需要关注学生的兴趣和需求,通过丰富多样的教学手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此外,还应加强与学生的沟通和交流,及时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和困惑,为其提供个性化的指导和帮助。
三、教学目标【化学观念】学生能够理解并掌握化学实验的基本操作技能和安全规范,包括仪器的使用、试剂的取用、实验现象的观察与记录等。
学生能够识别并区分不同类型的化学反应,理解其反应原理,掌握反应方程式的书写。
学生能够通过实验探究,发现物质的性质变化规律,理解物质结构与性质之间的关系。
【科学探究】培养学生观察、分析、归纳和推理的科学思维方法,提高他们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引导学生学会设计简单的实验方案,进行科学探究,体验科学探究的过程和乐趣。
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能力,通过小组讨论、实验合作等方式,共同完成实验任务。
【科学态度与责任】1.认识实验是化学学习的一种重要方法,并体验到探究活动与小组合作的乐趣,激发进一步学好化学的热情。
人教版2024年新教材九年级上册化学第一单元课题2《化学实验与科学探究》预习学案(含练习题及答案)
人教版2024年新教材九年级上册化学第一单元走进化学世界课题2《化学实验与科学探究》预习学案【知识清单】一、常见仪器1.反应容器(1)试管用作少量试剂的反应容器;烧杯用作较大量试剂的反应容器;(2)直接加热的仪器:试管、蒸发皿、坩埚、燃烧匙等;(3)间接加热的仪器(须垫石棉网):烧杯、锥形瓶等。
(4)用于固体加热的仪器:试管、蒸发皿等。
(5)用于液体加热的仪器:试管、烧杯、蒸发皿、锥形瓶等。
2.加热仪器(1)酒精灯:用于加热,加热温度一般为400℃∼500℃。
(2)酒精喷灯:火焰温度高于酒精灯,可达1000 ℃左右,用于加热需较高温度才能发生的化学反应。
3.存放物质的仪器(1)细口瓶:用于盛放液体试剂;(2)广口瓶:用于盛放固体试剂,也可以做洗气瓶;(3)集气瓶:用作收集或贮存少量气体;用于有关气体的化学反应的容器;(4)滴瓶:用于存放液体药品。
4.需要磨砂处理的仪器:细口瓶、广口瓶、集气瓶、滴瓶、分液漏斗。
二、化学基本操作1.药品的取用(1)药品的取用原则①“三不”原则:不能用手接触约品,不要把鼻孔凑到容器口去闻药品的气味,不得尝任何药品的味道。
②节约原则:取用药品应严格按照实验规定的用量取用。
如果没有说明用量,一般按最少量(1~2mL)取用液体,固体只需盖满试管底部即可。
③剩余药品处理原则:用剩的药品既不能放回原瓶,也不能随意丢弃,更不能带出实验室,要放在指定的容器中。
(2)固体药品的取用①取用粉末、颗粒状药品应使用药匙或纸槽,步骤:“一横、二送、三直立”。
②取用块状药品或较大的金属颗粒时应用镊子夹取,步骤:“一横、二放、三慢竖”。
(3)液体药品的取用①滴管吸取法:使用胶头滴管时,滴管竖直悬空,不能伸入其中,更不能相碰。
吸液后胶头滴管不可倒置或平放,防止药液腐蚀橡胶帽。
若用滴管取完液体后,可用少量清水冲洗,以备再用。
滴瓶上的滴管,不可交叉使用,也不可用清水冲洗。
②倾倒法:拿下瓶塞,倒放在桌面上;然后拿起试剂瓶,标签朝向手心,瓶口要紧挨着试管口,使液体缓缓倒入试管。
初中化学科学探究专题教案
初中化学科学探究专题教案
教学目标:通过本次学习,学生将能够:
1. 理解化学实验的基本原理和步骤;
2. 掌握化学实验中常用的实验仪器和试剂;
3. 发展自主探究的能力,培养科学精神。
教学重点:化学实验的基本原理和步骤
教学难点:实验过程中的注意事项和安全措施
教学过程:
一、导入(5分钟)
1. 引入化学实验的重要性和意义;
2. 引导学生思考化学实验中可能遇到的问题和挑战。
二、学习化学实验的基本原理和步骤(15分钟)
1. 展示化学实验的基本原理;
2. 介绍化学实验中常用的实验仪器和试剂;
3. 分组讨论实验步骤,以确保每位学生都理解实验的进行顺序。
三、实际操作(30分钟)
1. 按照学习的实验步骤,进行一项化学实验;
2. 注意实验过程中的安全措施,并确保实验室的整洁和安全。
四、总结(10分钟)
1. 学生展示实验结果,并进行讨论和总结;
2. 教师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进行总结和回顾。
五、课后作业(5分钟)
1. 完成实验报告,并准备分享实验心得;
2. 阅读相关化学实验资料,扩展对化学实验的认识。
教学反馈:通过学生的实际操作和课堂讨论,及时纠正学生的错误观念和操作不当的地方,并对学生的表现给予肯定和鼓励。
教学评价:根据学生的实际操作情况和实验报告,对学生实验能力和科学精神进行评价,
并给予相应的建议和指导。
教学延伸:鼓励学生在课外时间进行更多的化学实验探究,拓展对化学科学的认识和理解。
初中化学科学探究教案
初中化学科学探究教案
主题:物质的化学变化
目标:通过探究,在实验中观察物质的化学变化过程,了解化学反应的发生条件和原理,
培养学生的观察、实验和分析能力。
教学重点:掌握化学反应的基本概念;观察化学反应过程中的物质变化;理解化学反应的
发生条件。
教学难点:探究实验设计及分析过程;理解化学反应的原理;培养实验技能。
课时安排:本课程分为两个课时完成。
第一课时:化学反应的基本概念和原理
1. 引入:通过一个简单的实验,观察两种物质混合后的变化。
2. 实验操作:准备铁粉和硫粉,将它们混合在试管中,用火焰加热试管,并观察产物的变化。
3. 分析:让学生观察实验现象,并提出问题:为什么混合后的物质会发生变化?这是一种
何种化学变化?
4. 探究:引导学生思考化学反应的定义和条件,让他们通过实验得出结论。
第二课时:化学反应的发生条件
1. 复习:回顾上节课的实验现象和结论。
2. 探究:设计一个新的实验,用氢氧化钠水溶液和氯化铁溶液进行混合反应,观察其发生
条件。
3. 实验操作:根据学生设计的实验步骤,进行实验操作。
观察实验现象。
4. 分析:通过观察,学生讨论实验的发生条件和化学变化的结果。
5. 总结:帮助学生总结化学反应的发生条件及原理,并思考化学反应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作业:要求学生以本课程中的实验为基础,设计一个自己感兴趣的化学反应实验,并写出
实验计划。
拓展:让学生自行探究化学反应实验,并分享实验结果和心得。
教学评价:通过学生实验操作和实验结果的观察,评价学生的实验能力和学习水平,鼓励
学生对化学反应的探究和创新。
科学探究教案初中化学
科学探究教案初中化学年级:八年级学科:化学教材:《初中化学》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水的净化原理和方法。
2. 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观察能力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3. 培养学生团队合作、交流表达的能力。
教学重点:1. 水的净化原理和方法。
2. 实验操作技能的培养。
教学难点:1. 水的净化方法的选取和操作。
2. 实验结果的分析和解释。
教学准备:1. 实验室用具:烧杯、漏斗、滤纸、玻璃棒、铁架台、活性炭等。
2. 实验试剂:过滤用剂、活性炭、澄清石灰水等。
3. 教学多媒体设备。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教师通过展示一些污染水的图片,引起学生对水污染的关注。
2. 提问:你们知道水是如何被污染的?你们认为如何才能净化水?二、探究活动(15分钟)1. 教师引导学生思考并讨论水的净化方法,总结出常见的净化方法有沉淀、过滤、吸附、消毒等。
2. 学生分组,每组选择一种或多种净化方法,设计实验方案,进行实验操作。
3. 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在实验过程中遇到的问题。
三、实验结果展示与分析(15分钟)1. 各组学生将实验结果进行展示,介绍实验过程和结果。
2. 教师引导学生对各组的实验结果进行分析,讨论不同净化方法的优缺点。
3. 学生总结出水的净化过程中,沉淀、过滤、吸附、消毒等方法的重要性。
四、拓展与思考(10分钟)1. 教师提出问题:除了实验室中的净化方法,还有哪些生活中的净化方法可以净化水?2. 学生思考并回答问题,分享自己的生活经验。
3. 教师总结并强调水的净化在生活中的重要性。
五、总结与反思(5分钟)1. 教师引导学生回顾本节课的学习内容,总结水的净化原理和方法。
2. 学生分享自己在实验中的收获和感受。
3. 教师对学生的表现进行评价,提出改进意见。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科学探究活动,让学生了解了水的净化原理和方法,培养了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观察能力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在实验过程中,学生分组合作,积极参与,充分发挥了团队合作的精神。
初中化学探究教案
初中化学探究教案教学目标:1.学生了解化学反应的基本概念和反应类型;2.掌握化学反应的表述方法和计算方法;3.理解化学反应的速率和平衡,掌握相关实验操作和数据处理方法;4.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教学重点:1.化学反应的基本概念和表述方法;2.化学反应的速率和平衡。
教学难点:1.化学反应的速率和影响因素;2.化学反应的平衡和计算方法。
教学内容:第一部分:化学反应基本概念1.化学反应基本概念化学反应指的是物质之间发生变化,原子核结构、电子结构和化学键能发生改变。
化学反应需要一定的能量,同时会产生化学反应热和气体的释放等特征。
2.化学反应的表述方法化学反应可以用化学方程式、分子间能量变化和化学计量法等方式进行表述。
3.化学反应的基本类型化学反应分为酸碱中和反应、氧化还原反应、析出反应、置换反应和加合反应五类。
第二部分:化学反应速率和平衡1.化学反应速率和影响因素(1)化学反应速率定义化学反应速率指的是反应物质量的增加或减少的速度。
(2)化学反应速率与反应物浓度的关系反应物浓度越大,化学反应速率越快。
(3)温度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温度越高,化学反应速率越快。
(4)化学反应表面积对速率的影响化学反应表面积越大,化学反应速率越快。
2.化学反应平衡和计算方法(1)化学反应平衡定义在封闭状态下,反应物和产物浓度不断变化,最终达到动态平衡状态,此状态称为化学反应平衡。
(2)化学反应平衡常数化学反应平衡时,反应物和产物的浓度比值称为平衡常数,用Kc表示。
Kc在一定温度下是恒定的,可以通过实验计算得出。
(3)Le Chatelier原理当化学系统在平衡状态下受到扰动时,化学系统会自动向平衡位置移动,达到新的平衡。
实验部分:实验名称:化学反应速率实验实验目的:研究化学反应速率和影响因素实验原理:化学反应中,反应速率快慢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包括反应物浓度、温度和表面积等因素。
实验步骤:1.将不同浓度的NO2溶液加入同一量的H2O2溶液中;2.观察反应物质变化过程;3.根据实验数据计算反应速率,并分析相关影响因素。
初中化学课堂问题探究教案
初中化学课堂问题探究教案教学目标:1.了解物质的化学变化和化学反应的基本概念。
2.明白化学反应的条件和影响因素。
3.掌握化学方程式的书写和平衡。
4.培养学生的观察实验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内容:1.化学变化和化学反应的概念。
2.化学反应的条件和影响因素。
3.化学方程式的书写和平衡。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教师简要介绍化学反应的概念,并引导学生思考:什么是化学反应?2.提出问题:当铁钉放在潮湿的环境中,会发生什么变化?为什么?二、探究(25分钟)1.学生分组进行实验:将铁钉放在潮湿的环境中观察变化。
2.学生观察实验现象,记录实验数据,并讨论:为什么铁钉在潮湿环境中会生锈?3.引导学生总结实验结果,提出问题:生锈是一种化学反应吗?为什么?三、讲解(15分钟)1.教师讲解化学反应的定义和条件。
2.教师引导学生探讨生锈现象的化学反应机制。
3.教师讲解化学方程式的书写和平衡。
四、实践(20分钟)1.学生自行选择一种化学反应进行观察实验,并记录实验数据。
2.学生根据实验数据书写化学方程式,并尝试平衡方程式。
3.学生分享自己的实验结果和思考。
五、总结(5分钟)1.教师和学生共同总结本堂课的学习内容和收获。
2.鼓励学生提出问题和疑惑,以便在下节课能更深入地探讨。
教学反思:通过本课的教学,学生在实验中切实体验了化学反应的过程,并深入了解了化学反应的基本概念和原理。
通过探究和讨论,学生培养了观察实验的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下节课的教学中,可以进一步引导学生发展思维,深入探讨更复杂的化学反应现象。
初中化学命题核心素养教案
初中化学命题核心素养教案教学目标:1. 了解化学命题的核心素养,包括科学探究、科学解释、科学思维、科学态度等方面。
2. 掌握化学题目的基本类型和解答方法。
3. 培养学生的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1. 化学命题的核心素养。
2. 化学题目的基本类型和解答方法。
教学难点:1. 化学命题的核心素养在实际题目中的应用。
2. 灵活运用化学知识解答题目。
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相关教学材料,包括PPT、化学题目等。
2. 学生准备笔记本、笔等学习用品。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教师通过PPT展示一些化学实验现象,引导学生思考并解释这些现象。
2. 学生积极参与,提出自己的解释。
二、探究化学命题的核心素养(15分钟)1. 教师引导学生分析化学题目的基本类型,如选择题、填空题、计算题等。
2. 学生通过实例了解不同类型题目的解答方法。
3. 教师讲解化学命题的核心素养,包括科学探究、科学解释、科学思维、科学态度等。
4. 学生思考如何在实际题目中运用这些核心素养。
三、实例分析与练习(20分钟)1. 教师给出一些化学题目,要求学生运用所学的核心素养进行分析和解题。
2. 学生分组讨论,共同解决问题。
3. 教师选取一些学生的解答进行点评,指出优点和不足之处。
四、总结与反思(10分钟)1. 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所学的化学命题核心素养和解题方法。
2. 学生分享自己的学习心得和感悟。
3. 教师给出一些建议,帮助学生进一步提高化学解题能力。
五、作业布置(5分钟)1. 教师布置一些相关的化学题目,要求学生在课后进行练习。
2. 学生认真完成作业,巩固所学知识。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实例分析和练习,让学生了解了化学命题的核心素养和解题方法。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注重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培养学生的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同时,教师给予学生充分的自主学习机会,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能够更好地应对化学考试,提高化学成绩。
2022年初中化学《体验化学探究》同课异构教案
体验化学探究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1.了解科学的进步、社会的开展靠的是不断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
2.通过实验体验科学探究过程,知道科学探究的根本环节,会写探究活动报告并对探究活动进行反思。
【过程与方法】通过探究试验,培养学生观察实验的能力,初步学习“提出问题〞“解决问题〞“活动反思〞的方法,初步形成通过实验体验科学探究过程的思维方式。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验化学科学探究的乐趣,培养学生深入细致地以观察实验、善于发现问题的良好的科学习惯,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
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学会科学探究的方法。
【教学难点】探究实验的设计。
课前准备多媒体、酒精灯、烧杯、蜡烛、火柴、坩埚钳、玻璃管、蒸发皿、蜡烛等。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伟大的物理学家爱因斯坦说: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
怎样才能发现和提出问题?二、新课讲授〔一〕从问题开始【活动天地】观察蜡烛燃烧并提出有探究价值的问题实验内容:〔1〕点燃一支蜡烛,仔细观察刚点燃时、燃烧过程中、熄灭时、熄灭1分钟后的现象。
〔2〕把一根火柴梗插入蜡烛的火焰中,约1秒钟后取出,观察火柴梗不同部位的灼烧情况,这说明了什么问题?〔3〕将一个冷而枯燥的烧杯罩在火焰上方,观察烧杯壁上的现象。
片刻后迅速将烧杯倒置,向其中参加少量澄清石灰水,振荡,观察现象,推测蜡烛燃烧后可能生成了什么物质。
实验现象及结论:〔1〕石蜡先熔化后燃烧;燃烧时发光、放热、火焰呈黄色、有少量黑烟;熄灭时,一缕白烟从灯芯冒出;熄灭1分钟后,蜡烛凝固。
〔2〕火柴梗两端局部最先变黑,中间局部变黑最慢,这说明火焰的温度是从里向外依次升高的,即外焰的温度是最高的,焰芯的温度是最低的。
〔3〕烧杯内壁有水珠,澄清石灰水变浑浊,说明了蜡烛燃烧时有水和二氧化碳生成。
【过渡】提出问题后,通过哪些步骤来解决问题呢?答案要点:科学探究的根本环节:提出问题,建立假设,收集证据,获得结论,交流评价。
〔二〕通过科学探究解决问题【实验探究】探究蜡烛燃烧的奥秘【提出问题】石蜡需要变成石蜡蒸气后才能燃烧吗?【猜想与假设】石蜡可能需要变成蒸气才能燃烧。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二节化学之旅
第2课时通过科学探究解决问题对探究活动进行反思
(总第5课时)
【学习目标】
1、认识科学探究是化学学习的.重要学习方式和内容。
2、初步实践“探究问题”、“反思评价”的学习过程。
3、体验科•学探究的乐趣。
【学习重点】
1、认识科学探究的基本程序及方法。
2、让学生进一步体验探究的过程,认识反思评价的内容及作用。
【学习过程】
一、自主学习
学习任务一:通过科学探究解决问题。
学生活动1:阅读课本02,谈谈科学探究解决问题的一般方.法。
学生活动2:认真阅读课木巳3《活动天地》,分析科学探究活动中的各环节。
小结:科学探究包括:、、、
等几个基木环节。
学习任务二:对探究活动进行反思。
讨论:为什么要对探究活动进行反思?
二、合作共建:
英国科学家普利斯特里曾做过如下实验:在甲、乙两个密闭的玻,璃容器内,甲中放一只小白鼠,乙放了一盆绿色植物和一只小白鼠・。
分别给,予足够的光照,发现小白鼠在乙容器中,比在甲容器中的存活时间长许多。
.此实验说明了植物光合作用释放氧气。
参照课本
P.5.《多识一点》,谈谈如何保证实验结果的客观性。
三、系统总结:
四、诊断评价:
小明为例探究二氧化碳的性质做了如卜两个实验:
%1实•验一,如图甲,I何烧杯中倾倒二氧化碳.,结果发现低的蜡烛先灭,高的蜡烛后灭,
对于该实验进行分析你可以得出哪些结论?
%1实验二,如图乙结果高的蜡烛先灭,请你分析原因?
%1你认为以上两个实验条件有什么不同?
%1对比以上两个实验,你对化学探究活动有什么看法?
【课后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