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近萧红

合集下载

萧红小时候的故事

萧红小时候的故事

萧红小时候的故事萧红,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的一位伟大女作家,她的作品充满了叛逆、悲愤、孤独与无奈,但这些情感的源头,却是她小时候的经历。

下面,让我们一起来探寻萧红小时候的故事。

萧红出生在一个贫苦的家庭,父母都是穷苦的农民。

她的父亲是一个烈性子,常常打骂她和她的母亲。

萧红小时候的生活充满了艰辛和苦难,她的童年并不幸福。

萧红小时候的家庭环境非常恶劣,她的父母经常吵架,甚至动手打架。

萧红的父亲很凶,经常对她和她的母亲进行暴力威胁和恐吓。

她的母亲也是一个懦弱的女人,总是默默承受着丈夫的暴力和苦难。

这样的家庭环境让萧红的童年充满了恐惧和不安。

萧红小时候的家庭贫困,生活也非常艰苦。

家里没有什么钱,常常吃不饱穿不暖。

她的父母为了生计,要么在田里干活,要么到城里打工,家里的生活非常拮据。

萧红小时候的衣服都是母亲自己缝制的,常常破烂不堪。

她的食物也非常简单,经常只能吃些稀饭和咸菜。

萧红在这样的环境下成长,她的性格也变得叛逆和孤独。

她不喜欢被别人管束,也不喜欢被人欺负。

她常常一个人躲在角落里,默默地思考自己的生活和未来。

萧红小时候的心灵深处充满了对自由和平等的渴望,她希望能够摆脱贫困和苦难,追求自己的理想和幸福。

萧红小时候的故事,虽然充满了悲愤和苦难,但也充满了对生命的热爱和追求。

她在艰苦的家庭环境下,坚持自己的信念,不断地努力学习和思考。

她的才华和努力最终得到了肯定,成为了一位伟大的女作家,她的作品影响了一代又一代的读者,成为了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的经典之作。

萧红小时候的故事,告诉我们,即使生活充满了困难和挫折,我们也不能放弃对自由和幸福的追求。

我们应该坚持自己的信念,努力学习和思考,用自己的才华和努力创造属于自己的幸福和未来。

走进萧红

走进萧红

大地冒烟了 杭州市安吉路实验学校 506班 夏嘉媛 酷暑一笼罩了杭州城,大地就满地冒着热气了。它们毫无方向地,随时随 地,只要暑假一到,大地就“冒烟”了,就像大火刚刚被灭的样子。 年老的人穿着一件白背心,拿着一把芭蕉扇,提着一个凳子坐在一棵大 树下乘凉,可是越扇越热,只好回家打空调了。 遛狗的人们遇到熟人,见面第一句话就是:“好厉害的天啊!就跟在蒸笼 里蒸过似的。” 走在街上的孩子们买来的棒冰或冰激凌,只要稍不注意,除了落在地上不 能吃外,它们还会很快化成一滩水。 行人走在马路上一定都戴了遮阳帽或是撑着遮阳伞,穿着防晒衣,尽量往 阴凉的地方走,就算这样,头上的汗还是不断地流下来,不知道是头皮流下 来的,还是额角,总之似乎全身每个细胞都在使劲地排汗。有趣的是爱美的 姑娘,她们怕晒黑,出门前脸上涂上了一层厚厚的防晒霜,哪里料到汗水混 着防晒霜流下来了,混合了防晒霜的汗水,白白的,挂了下来,脸上变得一 条白一条黄了,有时隐隐约约能看见一层白白的盐的结晶。 树也好像打焉了似的,还能看见一丝白烟从树上飘过。遛狗的人因为要散 步,不停地打着扇子,小狗们窝在一起躲在草丛里,人们想回家,可小狗趴 着凉快的草丛里不肯出来,就算出来了也都靠着、依着凉快的墙边、树边, 凡是凉快的地方都要去,让遛狗的人们累极了,又出了一身汗,很想喝口水, 只好忍着渴,忍着累,一步一步地走在回家的路上。 无论动物还是人,只要在马路上行走,一定都很快从这个地方到那个地方, 恨不得脚上有两个轮子立马到目的地。沥青马路就像一团团的糯米团子一样, 走在上面,都会把“糯米”粘在鞋子上,似乎我们在试探这“糯米团子”是 否熟了。
大地融化了 杭州市安吉路实验学校506班 徐畅 梅雨季节来的时候,炎热就开始笼罩杭州了。 到了暑假,太阳晒得柏油马路都有些融化了。穿高跟鞋的上班女 人匆匆走过马路,马路上就留下一个个高跟鞋踩过的小坑了。有时还 会把鞋子粘住,不小心就会摔一跤。 打扫马路的清洁工凌晨起来扫马路了。到了中午,路上黏乎乎了。 树叶粘在上面,怎么都扫不起来。若遇到烟头之类的,则得用手去捡 了。身上的汗一滴滴掉下来,胶着在马路上了。 上完课的小学生跑到操场疯玩去了,各个口干舌燥,回到教室, 赶紧喝点凉水,吹下电扇,才凉快了一点。 路上的行人不多,都是行色匆匆的,大概都急着躲进空调房了, 外面实在热得快化了。 天暗了下来,工地上的工人拖着疲倦的身体回到工棚,几乎每个 人的第一句话就是:“好厉害的天啊,工棚里就像蒸笼一样。” 天再热下去: 空气都模糊了。 人们差不多都可以躲进冰箱了。 杭州的夏天差不多和东北的冬天一样吓人了。

我与萧红相遇祖父的园子作文

我与萧红相遇祖父的园子作文

我与萧红相遇祖父的园子作文一直以来,我都对萧红笔下祖父的园子充满了好奇和向往。

那是一个充满生机与自由的地方,仿佛是一个被岁月遗忘的角落,承载着无尽的欢乐和温暖。

没想到,一次奇妙的梦境,竟让我真的走进了那个园子,还遇见了萧红。

那是一个阳光明媚的午后,我迷迷糊糊地睡着了。

当我再次睁开眼睛时,发现自己身处一个陌生而又熟悉的地方。

眼前是一片五彩斑斓的景象,各种蔬菜和花朵争奇斗艳。

大片的黄瓜藤顺着架子攀爬,嫩绿的黄瓜顶着小黄花,在微风中轻轻摇晃。

西红柿像一个个小红灯笼,藏在绿叶之间,若隐若现。

还有那紫色的茄子,油亮油亮的,仿佛在向我炫耀着自己的饱满。

我兴奋地在园子里奔跑着,感受着脚下松软的泥土。

突然,一个身影出现在我眼前,是一个穿着朴素的女孩,她正蹲在地上,仔细地看着什么。

我走近一看,竟然是萧红!她抬起头,冲我微微一笑,那笑容如同园子里的阳光一般温暖。

“你也喜欢这园子?”她轻轻地问我。

我激动得说不出话来,只是拼命地点头。

她站起身来,拉着我的手,开始给我介绍这园子里的一切。

“你看这倭瓜,愿意爬上架就爬上架,愿意爬上房就爬上房。

黄瓜呢,要是它愿意开一朵谎花,就开一朵谎花,愿意结一个黄瓜,就结一个黄瓜。

若都不愿意,就是一个黄瓜也不结,一朵花也不开,也没有人问它。

”萧红的眼睛里闪烁着光芒,那是对这园子深深的喜爱。

我们来到一棵樱桃树下,树上挂满了熟透的樱桃,红彤彤的,像一颗颗玛瑙。

萧红伸手摘了一颗,递给我:“尝尝,可甜啦!”我把樱桃放进嘴里,一股清甜的汁液瞬间在口中散开,那滋味,简直美极了。

“这边还有草莓呢!”萧红像个孩子一样欢快地跑过去。

只见一丛丛嫩绿的叶子下,藏着一颗颗小巧玲珑的草莓,有的鲜红欲滴,有的还带着点白色。

萧红小心翼翼地摘下几颗,放在我的手心里:“这可是祖父特意为我种的,他知道我最爱吃草莓啦。

”接着,我们又来到了花园。

各种各样的花在这里竞相绽放,红的、黄的、紫的,绚丽多彩。

蝴蝶在花丛中翩翩起舞,蜜蜂在忙碌地采着蜜。

走进萧红

走进萧红

走进萧红——《我和祖父的园子》群文阅读古田县第三小学张珠钗教学内容:1、《我和祖父的园子》(苏教版第十册)2、《跟祖父学诗》(鄂教版第十一册)3、《祖父·后园·我》(冀教版第九册课文)教学目标1、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读出一个“趣”字,并能简单描述自己认为最有“趣”之处。

2、透过语言体会萧红文章的特点,初步感受“诗化小说”的魅力,学习快速浏览、把文字变画面以及停下来想一想的阅读方法。

3、了解写作背景,感受文章表达意境,品味萧红的内心世界,感受她对故乡对祖父的无限思恋。

教学重点:潜入文本,学习拟人、排比、借景抒情等写作方法,在品读文字中感受作者童年生活的自由快乐和祖父的爱,体会作者对童年生活的眷恋和对祖父的怀念。

教学难点:学习朗读,感悟作者鲜活的写法,使每一个学生都能有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

教学准备:教师:课件学生:课前阅读《呼兰河传》以及萧红有关的书籍。

教学过程:一、介绍作者,把握整体1、简介作者。

2、简介《呼兰河传》。

3、快速浏览,用简洁的语言加以概括这三篇课文的主要内容。

4、学生反馈。

【设计意图:导以兴趣。

以简介作者和《呼兰河传》为切入口,从而激发孩子阅读萧红文章的热情。

有人说,现代文阅读,90%的文本内容,学生是自己能够读懂的。

用快速浏览的阅读策略,帮助学生理清故事的主要人物和主要情节,说出故事的主要内容。

】二、细读课文,关注表达教学《我和祖父的园子》(一)找寻“叙事诗”的味道1、出示学习建议。

(1).快速浏览《我和祖父的园子》。

(2).找重点段,画关键词,思考:圈出文中“我”跟着祖父在园子里所做的事情。

2、交流反馈。

课件出示找寻“叙事诗”的味道的段落,分角色朗读。

3、用上刚才的学习方法,找出《跟祖父学诗》《祖父·后园·我》同桌一起讨论。

4、交流反馈。

(二)找寻“画”的美丽1、同学们快速浏览课文《我和祖父的园子》,你在课文中会看到哪些美丽的画面?学习建议:快速浏览《我和祖父的园子》,找到课文中描写画面的段落圈画下来,用一个词来形容画面,写在这段话的旁边。

中国四大才女萧红作文400字

中国四大才女萧红作文400字

中国四大才女萧红作文400字篇1萧红,中国近代女作家,民国四大才女之一,她短暂的一生多灾多难,我们所熟知的《呼兰河传》记下了她幼年的回忆,悲哀之中有一丝光明和温暖,那是来自他祖父的疼爱。

呼兰河,这个小城,是萧红回忆中的一片舒适圈。

萧红的一生是不幸的,但又是极富戏剧性的。

她放弃与家的一切关联,恰是在祖父走的时节,去了远方逃难。

萧红被称作鲁迅的学生,这是对她极高的评价,周先生在世界文坛有极高的地位,能成为他的学生,那实属荣幸。

萧红对文坛有极大的贡献,她的创作极富灵性,她笔下的人物活生生的,没有着意雕琢的痕迹,自然而然,蕴含着一种稚拙浑朴的.美;一种独特而醇原的情调。

基于此,她更加有资格,有能力为周先生整理文章。

萧红有太多引人争议的地方,这里我只对两处说明看法:萧红一生中随了许多的男人,萧军、端木蕻良与之感情最深,萧军直率,但是易怒;端木蕻良软弱,但是心细。

在感情上,萧红总是投入太深,以至于受伤的总是她。

也许当年两萧分道是最好的选择,萧红要的只是一个让她潜心写作,安享余生的环境,萧军喜欢打游击一样的生活。

恰逢此时,端木蕻良接纳了她,怀着萧军的孩子与端木结了婚。

在简陋的婚礼上,萧红感叹:我想要的生活就是相互包容,体谅,是平和,简单的幸福,感谢端木成全了我。

但在萧红生命的最后几个月里,骆宾基昼夜陪伴,这才是萧红最终的选择。

篇2萧红,原名张乃莹,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的杰出女作家,被誉为“四大才女”之一。

她的才华横溢,作品深邃而感人,为后人留下了丰富而宝贵的文化遗产。

萧红的文学作品以其独特的艺术风格和深刻的社会内涵而广受赞誉。

她以女性的细腻和敏锐,将生活中的点点滴滴融入文字,展现出一幅幅生动的画面。

她的作品不仅关注个人命运的沉浮,更折射出时代的变迁和社会的矛盾。

在萧红的作品中,她善于通过细腻的描写和深入的心理剖析,展现出人物内心的复杂性和丰富性。

她的文字既具有女性特有的柔情和细腻,又不失深沉和厚重。

她的作品以其独特的魅力和深邃的内涵,深深吸引了读者的眼球,令人陶醉其中。

走进萧红

走进萧红

走进萧红萧红,原名张乃莹,“萧红”是她发表《生死场》时使用的笔名,被誉为“30年代的文学“洛神”的萧红,是民国四大才女中命运最为悲苦的女性,也是一位传奇性人物。

她有着与女词人李清照那样的生活经历,并一直处在极端苦难与坎坷之中,可谓是不幸中的更不幸者。

然而她却以柔弱多病的身躯面对整个世俗,在民族的灾难中,经历了反叛、觉醒和抗争的经历和一次次与命运的搏击。

萧红的一生是不向命运低头,在苦难中挣扎、抗争的一生,应该说直接影响其命运并引发她开始文学创作的是萧军的出现,并走进了她的生活。

萧红的作品虽没有直接描述她的经历,却使她在女性觉悟的基础上加上一层对人性和社会的深刻理解。

她把“人类的愚昧”和“改造国民的灵魂”作为自己的艺术追求,她是在“对传统意识和文化心态的无情解剖中,向着民主精神与个性意识发出深情的呼唤”。

她的散文充满真挚朴实的情感,体现了高尚的人格。

善于捕捉日常生活细节,她的文章有着生动的情节,表现出独特的艺术魅力。

1940年12月20日,萧红在寂寞、苦闷怀旧的心情中,写完了长篇小说《呼兰河传》。

作品通过对自己故乡的回忆,以朴素率直、凄婉细腻的笔调,真实而感人地再现了她童年时代东北农村黑暗、落后、愚昧的社会生活,揭示了旧的传统意识对人民的束缚和戕害,表达了她对家乡人民苦难境遇的深切同情。

同时,对旧风俗、旧习惯进行了无情的鞭挞。

《呼兰河传》带有浓厚的乡土气息,具有独特的艺术风格,是萧红又一部有影响的代表作。

茅盾先生在序言中称“它是一篇叙事诗,一幅多彩的风景画,一串凄婉的歌谣。

”《呼兰河传》的完成,标志着萧红文学创作已进入成熟时期。

而萧红另一部代表作《生死场》则描述了善良无辜的乡村妇女在浑浑噩噩的状态下受尽摧残与折磨后再默默无闻地死的那种无限轮回,着力表现了女性的身体之畸,她们作为男人泄欲的对象和无节制无保障的生育就是她们的生活状况。

王富仁在《三十年代左翼文学东北作家群端木蕻良》里提出萧红“是带着女性生存权力和对女性生命力的呼唤描写东北人的生活状态。

故居参观 感受萧红

故居参观  感受萧红

故居参观感受萧红参观完萧红纪念馆和故居,闲暇时间自己又观看了电影《萧红》,一口气又读了她的代表作《呼兰河转》,感受着一代才女的点点滴滴!萧红,1911年6月2日-1942年1月22日,她的一生是短暂,也是悲情和无奈的。

她有着与李清照、张爱玲一样的感情经历,不同的是她在极端痛苦与坎坷之中有着更加悲苦的生活经历。

在民族灾难的大背景下,她经历了反叛、觉醒和抗争,一次次与命运搏击,终究在风华正茂的第31个春秋输给了命运。

临死前她曾经在纸上写下:“半生尽遭白眼冷遇……身先死,不甘,不甘。

”如果说经历是一笔财富,那么萧红贫困的生活和坎坷的情感历程赋予她创作的动力,可敬的是她并没有把她的不幸经历过多地在作品中表现。

她的作品多取材于家乡,以其敏锐纤细的艺术感受力,朴实细腻的笔调,写出当时东北乡村小镇的闭塞与荒凉,塑造的人物鲜活可爱,风格明丽凄婉,弥漫着忧郁和感伤气息。

譬如萧红的《生死场》,写东北农村人民在沉滞闭塞生活中的挣扎,以及日本侵占东北后他们的苦难与走向斗争。

在写这部作品时,是萧红感情最幸福的时光,萧红经常和萧军去参加左翼作家的沙龙,参加抗日剧的排练,深感作家的使命就是揭露时弊,唤醒国民。

电影《萧红》中提及,鲁迅在给作品写序时赞扬它“叙事和写景,胜于人物的描写,然而东北人民的对于生的坚强,对于死的挣扎,却往往已经力透纸背;女性作者的细致观察和越轨的笔致,又增加了不少明丽和新鲜”,从而奠定了她抗日作家的地位。

茅盾曾说,与她在“情调”、“思想”上的缺失相对应的,是她在艺术上的巨大成功。

当然,这也不是纯艺术的技巧化的成功,而是一种源于作者短促生命和凄美个性的悲剧性的成功。

由此说明真正艺术的成功还在于生命的投入与付出。

萧红对爱的人就犹如她对作品:是生命的投入与付出!她的凄美个性、人生阅历与掩饰不住的才情吸引了每一位靠近她的人。

这也就无怪乎每个走近她的男人,都会爱上她,哪怕她贫病交加,哪怕她身怀六甲!萧红,厚情薄命的一生……。

最新萧红故居观后感

最新萧红故居观后感

静静地走进萧红故居,心中盛满感念。

雪花飘飘的午后,越过4678公里的距离,我从遥远的新疆,带着一本《呼兰河传》,来探访作者的故居,拜谒这个文学家的摇篮。

轻轻地推开古朴的院门,缓缓地走进静谧的院落。

人都说夏天来比较好,院中的花朵娇艳地盛开,还有绿色的植物可供观赏。

而此时,游客寥寥,轻雪飞扬。

我喜欢这时候来,无人打扰,能够安静地与之相逢。

走进故居院内,迎接我的是一座高达2米的女作家萧红的汉白玉塑像。

雕像中的她,白衣素裙,沉静安详。

一双炯炯有神的大眼睛,闪耀出超人的智慧与独特的韵味。

颈上围着一条围巾,手上拿着一本书,神态安闲地坐在一块长石之上,超然物外。

几片薄雪轻柔地飘落到她身上,使她浑身散发出一种与世无争的清逸气质。

虽然她的人生历经坎坷,而她的双眸却依旧清澈如水,让人可以一眼望进她纯净的灵魂。

雕像栩栩如生,更让我无比痛惜她31岁的短暂人生,她走得真的是匆匆太匆匆!正对着院门的是一排五间的砖瓦正房,古色古香,建筑风格独特。

屋顶落了一层白雪,更显得肃穆与宁静。

东套间是萧红的居室,靠东窗是一铺3米多长的东北古老的火炕,炕上铺着素雅的竹席,竹席上放着一张小巧的炕桌。

西套间的玻璃柜里陈列着一些字画及萧红生前留下的《跋涉》、《生死场》、《马伯乐》、《小城三月》、《呼兰河传》等作品。

其中萧军题词的《萧红故居》和端木蕻良题词的《黑龙江之光》镜匾最为醒目。

默默地走过每一间房,巡视着每一件物品,心中感叹,萧红故居,处处充满家的氛围。

也就明白了,正因为故园如此美好,才使得离家多年的萧红如此想念。

所以,漂泊在外的日子里,她才挥笔写下《呼兰河传》。

童年生活的点点滴滴,打动了无数读者的心。

出了正房,来到《呼兰河传》里萧红屡次提到的后花园。

白雪落满了整个园子,几株松柏郁郁葱葱,苍翠可爱。

在极其难得的冬日暖阳映照下,白雪静静地闪着银光,呈现着一种别样的诗意。

庭院深深,我与雪松相对而立,心是那么静。

一个长久盘踞在我心中的问题,触景生情地迸发出来——如果萧红不是英年早逝,以她少女时代就流露出的才气而论,她一定是可以与文学大师们媲美百花园中的怒放的玫瑰。

【四年级作文】参观萧红故居

【四年级作文】参观萧红故居

【四年级作文】参观萧红故居在我家有一本书《呼兰河传》。

我问妈妈:“这个呼兰河是我们呼兰区的呼兰河吗?”妈妈说:“是的,它的作者萧红就是在呼兰河畔长大的,萧红故居就是她的家。

”呀!呼兰河居然被萧红被写成了书,我对《呼兰河传》和萧红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让我兴奋的是今天妈妈带我参观了萧红故居。

远远望去,萧红故居是一个灰色的高墙围成的一个院子,墙上写着“萧红纪念馆”几个大字。

刚跨过门槛,我就看见了萧红的白色玉石雕塑,她坐在一块石头上,一手托着腮,一手拿本书,像是在思考着什么。

从雕塑下面的介绍中我了解到萧红是民国四大才女之一。

萧红31岁就生病去世了,她给后人留下了百万字的文学作品。

萧红故居分为东院和西院,东院就是萧红出生的地方。

萧红几岁时,妈妈去世了,萧红就一直跟着爷爷在一起生活。

萧红和爷爷住在东院。

东院有5间正房,后面有小偏房、磨坊、粉房、王大姑娘住房、马棚、养猪户住房、还有后花园。

我们来到这个小偏房,听妈妈说这里发生过小团圆媳妇惨死缸中的悲剧。

小团圆媳妇就是“童养媳”的意思,旧社会穷人养不起孩子,把孩子卖给富一点的人家养,长大成人后就做这家的媳妇。

婆婆家用跳大神的方法给童养媳治病,反复用开水烫,最后把团圆媳妇折磨死。

看热闹的人们抱着一种救她的心态却害死了她。

那时候的人多么的愚昧无知啊!我们又来到后花园,站在那里仿佛听到萧红和祖父的欢声笑语,还有蚂蚱、蝈蝈的叫声……当我再站在萧红的雕塑前时,我对她就更加敬畏,回家后我要把《呼兰河传》仔细地读一遍。

感谢您的阅读,祝您生活愉快。

游萧红故居作文

游萧红故居作文

游萧红故居作文萧红——我最尊敬的女作家。

阳光和煦的那天,我去了位于呼兰河畔的萧红故居。

刚走入红木大门,萧红的塑像映入眼帘,立刻闻到书香一阵阵,随着书香的味道走进了东阁门,看到她当时用的笔稿与画卷,呈现出昏暗的油灯下,一杯浓茶陪她度过的整个夜晚,手不停地忙绿着,“我讲含着泪的微笑回忆这孤独的人,怀着孤独的心情……”我仿佛看到她正抚案想着,她那坚苦岁月里度过的那段美好时间,写作留下真迹,得以明证。

我又随着“心书一页页”来到西阁门,看到萧红小时候与母亲的合照,父亲的合照,以及她乡村生活时所用的物品,“百宝盒”勾起她母亲先世,父亲逼婚的愁楚,心底的苦痛回忆。

或许,女作家有此经受才有此才思……我内心又不停地问,是不是女作家有此才思,更需厚重经受……后院呈现一片万紫千红,草长莺飞的景象。

我渐渐走在小路上,语文课文《祖父的园子》的景象呈现出来,我真真实切地感受到了样样都有的“大花园”,红的红,绿的绿,新奇美丽,明晃晃的……花开了,就像睡醒了似的。

鸟飞了,就像在天上逛似的'。

虫子叫了,就像虫子在说话似的……假如此时活在世上的她又在回忆起什么呢?她忆起小时候与友爱的爷爷度过的无忧无虑的童年时间吗?看着白云来了,一大团一大团的,从祖父的头上飘过,似乎要压到了祖父的草帽上吗?一起背古诗,品词析句……当我吹落一朵蒲公英的时候,仿佛感知到女作家如何积淀了写作素材;当我追逐一只从花丛中飞过的花蝴蝶时,仿佛感受到女作家文学的思绪如何自然地飘逸而奔放起来。

在她童年的乐园里,我也找到了快乐,静静许下了心愿,愿不同时代的我也同样有才华,文采飞扬。

她从前的成就,往往又伴随着刻骨铭心的爱与恨。

在重重困难下,走投无路时,萧红还是坚持着坚持着自己的幻想,经受苦难的生涯。

从今,离开了挚爱的亲人、伴侣,几度去北京求学、写作,“无论在怎样的境遇里,一支笔陪我走天下。

”“萧红坚苦奋斗出来的结果——鲁迅眼中最优秀的女作家。

”萧红的人生是悲剧,31岁病死香港。

参观萧红故居的感悟

参观萧红故居的感悟

参观萧红故居的感悟我来到萧红故居这个地方,大概是因为她爱过,因为她写过一些我们不懂的诗句,所以我们才会不约而同地聚在这个地方,来一睹她曾经生活的欢乐与晦暗。

这里是一个保留得相当完整的故居,萧红的精神借助这个地方在时间上得到了延续。

故居有两个园,其中与萧红在一起生活的时间相对比较长的那个园子已经被拆掉,留下了一些残骸与草丛,但是,沿着小路走到底,你还能看到一块石碑,上面刻的是她的笔名“萧军”,旁边是一颗老树,树下才是萧红的出生地。

参观萧红故居,虽然身体过去了,情感却被拉回到了那个从事教育授课,完全没有与文学有关联的时期,我仿佛能够想象到她在各种场合讲授“写作方法”的那个样子。

那个时候,她不是以讲授文学为使命去写作,反而是通过写作强化教育的目的,她在深呼吸里边有一个梦。

她的梦与我们的梦不一样,我们只是希望在未来有一天能够成为伟大的人物,成为被万众瞩目的明星,而她的梦却是更加深刻和厚重,在磨砺身心的过程中,锤炼出的文字才是最动人的,只有借助这样的文字,才有可能永远留在历史昌黎的岁月里,那些能够感动、煽动、激励人心的情感与故事才是她真正想要留给我们的。

这就像在家庭教育中关于衣食住行的训练一样,只有经历过真实生活中的困难,才有可能发现人性的真谛。

在县城里边,作为女市长的成熟气质,萧红理直气壮地谈起了和男友同居的事情:“我和段一是非常笃定的,这样,既省房租又可以一起享受生活,何不如此呢?”这样的语言,在当时的背景下,可谓是一个鲜活的例子了。

尤其是她鲜明的人性观与独立思想,让我更是惊讶不止。

而她有着深厚的文学功底与深刻的思考力,使她在聚光灯下的时候,仍旧可以避免华而不实或者虚有其表目的,用实践来证明自己的价值,并在对于将来的憧憬与人生规划中,保持了清醒的头脑与人文芽芽之心,吸收新事物并能尽快系统化地产生新成果。

这样,在我们的视野里,她就成为了公众响应力与文学创新能力并重的一个人物。

在向导长长的讲解里,我还了解到了萧红的一些事情。

萧红故居和纪念馆游记作文

萧红故居和纪念馆游记作文

萧红故居和纪念馆游记作文《萧红故居和纪念馆游记》
嘿,小伙伴们!今天我要给你们讲讲我去萧红故居和纪念馆的超级棒的经历呀!
那天,阳光特别好,就好像老天爷都在为我这次出行开心呢!我和爸爸妈妈一起,怀着兴奋的心情来到了萧红故居。

一走进那大门,哇,感觉就像走进了另一个世界。

院子里有好多古老的树呀,它们就像一个个老爷爷在那里静静地看着我们。

我忍不住跑过去抱住一棵树,哎呀,这树可真粗呀,就像大象的腿一样粗呢!我转头问爸爸:“爸爸,这棵树是不是比你年龄还大呀?”爸爸笑着说:“那肯定呀,它都不知道在这里站了多少年啦!”
接着我们走进了萧红曾经住过的屋子,里面摆放着好多旧东西。

我看着那些东西,心里想,萧红在这里生活的时候会是什么样子呢?是不是也会像我一样调皮捣蛋呀?我一边走一边好奇地东看看西摸摸。

然后我们又来到了萧红纪念馆。

一进去,我就被那些照片和文字吸引住了。

我看到了萧红的一生,她那么有才华,写了那么多好看的书。

我不禁感叹:她可真厉害呀!就好像一颗闪闪发光的星星!我问妈妈:“妈妈,我以后能像萧红一样厉害吗?”妈妈摸摸我的头说:“只要你努力,肯定可以的呀!”
在纪念馆里,我还看到了萧红用过的东西,一支笔、一本书,都好像在诉说着她的故事。

我仿佛能感觉到她就在我身边,跟我讲着她的经历。

哎呀,这种感觉可真奇妙呀!
从萧红故居和纪念馆出来后,我的心情久久不能平静。

萧红,她虽然已经不在了,但是她的作品和精神却一直留在我们心中。

我想,我也要像她一样,做一个有梦想、有追求的人。

这就是我的萧红故居和纪念馆之旅,真的太有意思啦!你们是不是也很想去看看呢?别犹豫啦,赶紧去吧!。

少年游萧红故居作文

少年游萧红故居作文

少年游萧红故居作文小时候,我就听说过萧红这个名字。

她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著名的女作家,以其独特的文学风格和感人至深的作品而闻名。

她的诗歌和散文,深刻地描绘了当时中国社会的现实和人们的内心世界。

我对这位文学巨匠的故事也过于熟悉了,但是,我却从未想过有机会亲自走进她的故居,近距离地感受她的生活和创作环境。

然而,有一天,我听说了萧红故居将对外开放,我的心里升起了一股强烈的渴望和兴奋,我决定一定要去一睹故居的风采,一探萧红的文学情怀。

我原本身处于北方的一个小县城,所以,要去萧红故居所在的地方,还需要花费一段不短的路程。

离开家的那一刻,我就迫不及待地盼望着能够和萧红有一面之缘。

整个行程中,始终在我的心里播撒着对萧红故居的憧憬和热切期待。

终于,当我到达目的地的那一刻,眼前出现了一座古朴而精致的建筑,我知道,我来到了萧红的故乡。

萧红的故居是一座典型的江南民居,建筑朴实无华,却透露着历史的厚重和文化的积淀。

这座古老的建筑物承载了太多的故事和记忆,就像一本厚重的历史书,记录着萧红的创作轨迹和生活足迹。

踏入故居的那一刻,我仿佛穿越了时光的隧道,眼前的景象使我仿佛置身于萧红当年生活的场景。

走廊两旁的院子里,一棵棵参天大树苍翠挺拔,古色古香的房屋错落有致,斑驳的墙面、油碟子式的门窗,每一处建筑细节,都在述说着曾经的岁月和风雨。

仿佛可以听到萧红的倩影穿梭在这小巷中。

在萧红故居内,不仅保存了她当年生活的原貌,还陈设了许多书信、手迹等珍贵的遗物。

看到这些珍贵的文献资料,我仿佛感受到萧红亲手书写的笔触,浸入她的文字中,身临其境的感受到她的内心和情感。

在萧红故居里,我仿佛穿越了时空,走进了萧红的内心世界。

走入她的书房,她的墨宝、毛笔、书籍等遗物摆放得整整齐齐,仿佛她就在这里静静地坐着,沉浸在创作的乐趣中。

这个房间凝聚了萧红的智慧和灵感,就像一个神秘的空间,就算她此刻不在了,她的灵魂也依旧留在了这里。

我无法抑制地冲动,情不自禁地拈一柄毛笔,轻轻地沾上墨汁,在她的书桌上留下了一句诗句:“白头偕老,携手相守”。

游萧红故居精选作文

游萧红故居精选作文

游萧红故居精选作文萧红——我最敬仰的女作家。

阳光温暖的那天,我去了位于呼兰河畔的萧红故居。

刚走入红木大门,萧红的塑像映入眼帘,登时闻到书香一阵阵,随着书香的味道走进了东阁门,看到她当时用的笔稿与画卷,展现出昏暗的油灯下,一杯浓茶陪她度过的整个夜晚,手不停地忙绿着,“我讲含着泪的浅笑回忆这寂寞的人,怀着寂寞的心情……”我仿佛看到她正抚案想着,她那坚苦岁月里度过的那段幸福时光,写作留下真迹,得以明证。

我又随着“心书一页页”来到西阁门,看到萧红小时候与母亲的合照,父亲的合照,以及她乡村生活时所用的物品,“百宝盒”勾起她母亲先世,父亲逼婚的愁楚,心底的痛苦回忆。

也许,女作家有此经历才有此才思……我内心又不停地问,是不是女作家有此才思,更需厚重经历……后院呈现一片万紫千红,草长莺飞的景象。

我渐渐走在小路上,语文课文《祖父的园子》的景象呈现出来,我真真切切地感受到了样样都有的“大花园”,红的红,绿的绿,新鲜漂亮,明晃晃的……花开了,就像睡醒了似的。

鸟飞了,就像在天上逛似的。

虫子叫了,就像虫子在说话似的……假如此时活在世上的她又在回忆起什么呢?她忆起小时候与亲爱的爷爷度过的无忧无虑的童年时光吗?看着白云来了,一大团一大团的,从祖父的头上飘过,仿佛要压到了祖父的草帽上吗?一起背古诗,品词析句……当我吹落一朵蒲公英的时候,仿佛感知到女作家如何积淀了写作素材;当我追赶一只从花丛中飞过的花蝴蝶时,仿佛感触到女作家文学的思绪如何自然地飘逸而奔放起来。

在她童年的乐园里,我也找到了欢乐,悄悄许下了心愿,愿不同时代的我也同样有才华,文采飞扬。

她昔日的成就,往往又伴随着刻骨铭心的爱与恨。

在重重困难下,穷途末路时,萧红还是坚持着坚持着自己的梦想,经历苦难的生涯。

从此,离开了挚爱的亲人、朋友,几度去北京求学、写作,“无论在怎样的境遇里,一支笔陪我走天下。

”“萧红坚苦奋斗出来的结果——鲁迅眼中最优秀的女作家。

”萧红的人生是悲剧,31岁病死香港。

走近萧红 公开课

走近萧红 公开课

花开了,就像睡醒了似的。
这地方的火烧云变化极多,一 会儿红彤彤的,一会儿金灿灿的, 一会儿半紫半黄,一会儿半灰半百 合色。葡萄灰,梨黄,茄子紫,这 些颜色天空都有,还有些说也说不 出,见也没见过的颜色。
——《呼兰河传》
“六月里,后花园更热 闹了,蝴蝶飞,蜻蜓飞,螳 螂跳,蚂蚱跳。大红的外国 柿子都红了,茄子青的青、 紫的紫、溜明锃亮,又肥又 胖……”
走 近 萧 红
萧红,原名张廼莹, 中国现代女作家。1911 年出生于黑龙江呼兰县一 个地主家庭,1942年卒 于香港。代表作有《生死 场》《呼兰河传》等。
“祖父、后园、我, 这三样东西是一样也不 可缺少的。”
——萧红
“爷爷,樱桃树为什么不结樱桃?” 祖父老远地回答着: “因为没有开花,就不结樱桃。” 再问: “为什么樱桃树不开花?” 祖父说: “因为你嘴馋,它就不开花。”
材料一
我玩的时候,除了在后花 园里有祖父陪着,其余的玩法 ,就只有我自己了。我自己在 屋檐下搭了个小布棚,玩着玩 着就睡在那布棚里了。
材料二
偏偏这后园每年都要封闭一 次的,秋雨之后,这花园就开始 凋零了。黄的黄、败的败,好像 很快似的一切花朵都灭了,好像 有人把它摧残了似的。
材料三
“我小时候,没什么同伴,我是母亲 的第一个孩子。我记事很早,在我三 岁时,我记得我的祖母用针刺过我的 手指,所以我很不喜欢她。”
“祖父、后园、我, 这三样东西是一样也不 可缺少的。”
萧红还没到二十 岁,祖父就死了。
“世间死了祖父,就没有再同情 我的人了,世间死了祖父,剩下 的尽是些凶残的人了。”
“有的牛奶瓶也规规矩 矩地等在别的房间外。只要 一醒来,就可以随便吃喝。 但,这都只限于别人的事, 与自己无关……我拿什么喂 肚子呢?桌子可以吃吗?草 褥子主演

我了解的萧红情感散文

我了解的萧红情感散文

我了解的萧红情感散文我了解的萧红情感散文萧红,作家,“民国四大才女”之一,这是我之前对萧红的所有了解。

她的作品在学校不像张爱玲的那么火,张的充满着整个校园。

而她的几乎很少见,也没有人怎么谈论起她。

所以我对她的了解仅限于前面的那一点,要说开始关注她,还要从去年的记录电影《黄金时代》说起。

一个无聊的偶尔机会,看了由汤唯和冯绍峰主演的《黄金时代》,看到最后竟然哭了。

好久没有因为一部电影或者一个故事而落泪了。

因此,决定好好的了解一下萧红这个人,了解她璀璨的,短暂的,悲苦的一生。

对萧红的评价很多,褒贬不一。

有很多都很是很中肯的,不过有一种我完全不认同。

就是所谓的某几位学者,给萧红的评价是她做人不及格,或是她人性不洁。

这怎么说呢,其实我一直讨厌一种人,就是自己站在道德的最高点上去评价别人,而自己却在做见不得人的事。

对于萧红来说,她的爱情是悲苦的,从自己青春时的勇敢追求爱情,再到无助的寻找依靠。

其实她一直需要的`是一个爱情,一个可以真正依靠的人。

她的未婚夫没做到,萧军是大男子主义,最后也没做到,端木也没做到。

所以她一直追求着爱情,却又一直煎熬着寂寞的痛苦。

她寻找的只是一个依靠,而并不是像某些人说的她可以为了自己的生存而委曲求全地去满足某个男性的欢愉。

就算是这样,也好过现在的人,白天正经端庄,晚上龌龊不堪。

何况萧红对那三个男人都是有感情的,都是想要获得幸福的,只是她的内心太寂寞了,没人懂她。

还有就是她文学上的成就,这一点好像是有共鸣的,几乎所有的人都拿她与张爱玲做对比。

其实对比也好,不对比也罢,她的作品就放在那儿,她的意义在不同的历史下会有不同的定义。

也就不管她是“被高估了的张爱玲”还是“被低估了的萧红”,她们都是历史留给后代的财富。

至于现在有的人说她被抬这么高是因为她是左翼作家的事,其实我最佩服她的就是这一点,她生活在左翼的圈子里,但她写的东西并不左。

她曾给一个朋友说,她没有朋友,她的朋友都是萧军党。

而萧军党几乎都是左翼作家,所以她能在那样的环境中,创作的作品竟然能和政治没有关联,真的难能可贵的。

那么短暂,那么绚烂——走近萧红

那么短暂,那么绚烂——走近萧红

那么短暂,那么绚烂——走近萧红那么短暂,那么绚烂——走进萧红刘向军生于黑土地,长于黑土地,描写黑土地,——萧红,这个黑土地上升起来的耀眼的明星,是东北作家群的代表人物之一。

不,应该说萧红是划过黑土地天际的一颗耀眼的流星,那么短暂,那么绚烂。

这位被称为“民国四大才女”之一的女作家只有短短31岁的寿命,她真正从事文学创作的时间不足10年,但她留下了《生死场》,她留下了《呼兰河畔》,她也留下了和她的小说一样精彩的与4个男人——她的表哥、她的包办婚姻的未婚夫汪恩甲、她的曾经志同道合的战友萧军、给了她婚礼的端木蕻良——的感情纠葛的故事。

萧红是一个真正有文学天赋的女子。

她几乎没有上过什么学,只是小的时候跟着祖父接受了一些最基本的文学教育。

然而,当她拿起笔来表达生活的时候,她冲天的文学才华就喷薄而出了。

她是那么敏感细腻,她有那么强的文学直觉,她有那么高超的表达能力,她又那么地大胆、热情、叛逆、独立。

她以冲破一切枷锁的方式去拥抱文学,也去拥抱生活。

这使得她的《生死场》令鲁迅先生也为之惊异,从而称赞她是当代中国“最有前途的女作家”。

事实上,后人也有人称赞萧红是“女版”的鲁迅,至少在审美的趣味上萧红与鲁迅在骨子里有神似之处。

萧红更愿意过一种拥有爱和温暖的小女子的生活,她对于血与暴力并不感兴趣,更不愿意投身其中去变革社会。

所以,虽然她与萧军有过短暂的革命式的同居生活,并且把彼此的名字张乃莹、刘鸿林改为萧红、萧军,貌似兄妹二人——寓意了“小红军”这样的革命意义,然而萧红并没有像萧军那样真正地投身革命,战斗在抗战的第一线。

以笔为枪,用写作去战斗,这是萧红的选择。

或许是受东北女子多抽烟习俗的影响,或许是受写作压力的促使,或许是因为情感孤独的缘故,萧红染上了抽烟的习惯,这可能是萧红最后得上了肺病的原因之一。

而医生却又误诊她得的是喉瘤并做了喉部手术,这次手术加速了萧红的死亡。

1942年1月19日,已经不能发声的萧红躺在香港玛丽医院的病床上在纸上写下了这样的话:“半生尽遭白眼冷遇,身先死,不甘,不甘!”三天后,一代才女病逝。

我眼中的萧红

我眼中的萧红

我眼中的萧红小学学过萧红的代表作《呼兰河传》里的片段《火烧云》,初中学习过她的《我和祖父》,高中又学习了她描写的《回忆鲁迅先生》,每一次,老师都要求我们预习课文前了解作者,可每看一遍萧红的简介,心里的触动就越深。

记得第一次看了萧红的简介后,心里的想法竟是——不想再看她的文章。

我幼稚地想,她一定不算是一个成功的女人,不然她的父母为什么不喜欢她呢?逃婚却又与之同居,结了婚她又为什么不能经营好自己的家?她喜欢过漂泊不定的生活?萧红,原名张乃莹,另有笔名悄吟,黑龙江呼兰人。

幼年丧母,1928年在哈尔滨读中学,接触五四以来的进步思想和中外文学,开阔了视野,受鲁迅、茅盾和美国作家辛克莱的作品影响尤深。

由于对封建家庭和包办婚姻不满,1930年离家出走,几经颠沛。

1932年与萧军同居,两人结识不少进步文人。

参加过宣传反满抗日活动。

在鲁迅的帮助和支持下,1935年发表了成名作《生死场》(开始用笔名萧红),蜚声文坛。

但鲁迅先生的逝世使她受到极大震动,历尽坎坷之后病故在战火纷飞的香港,在不到10年的创作生涯中,为我国文学留下60万字的宝贵财富。

说她的作品有女性作家细腻的感情气质,用优美抒情的文笔表现出在封建压迫和帝国主义铁蹄下民族的不屈灵魂。

但我却总也喜欢不了她的文字。

鲁迅先生为什么要出钱为萧红出版未通过审核的《生死场》?并写下如“北方人民对于生的坚强、对于死的挣扎”等对《生死场》的评价。

人们崇拜鲁迅,不敢妄自猜测,每个人的喜好不同,对作品的理解也不同。

有人说萧红是一个天才,并因此说真正的天才不是伴随着鲜花和掌声出现的,而是以时间为帷幕出现的。

萧红在经历了近半个世纪的潜水之后终于浮出了时间的水面。

受到了学界的认可和推崇。

就像梵高,天才的画家,却是世俗下的人生失败者。

几十年来,围绕萧红的人生、感情、文学创作等有很多争议前面说的有人说她是天才,但更有人说她是个穷人、一个生活感性、爱情糊涂的女人、弱势群体中的一员,在民国女作家里,长得不漂亮、文采也不是最好,只因为有了鲁迅的帮助,才在文学史上留下了一笔。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走近萧红
最近,反复的看了几遍《黄金时代》,细细琢磨电影中的每一个人物,试图走进萧红的内心世界。

最初想看这部电影的原因还是因为主演汤唯,想看看她如何诠释萧红这个人物。

南张北萧”分别指张爱玲和萧红,这两位女性平生都留下了宝贵的文学作品,至今都有很多人喜欢。

但是对于大多数人来说,萧红的名字相对不是那么耳熟能详。

确实是萧红三十出头就病逝,在她短暂的人生中留下的作品都是震慑人心的。

回顾萧红的一生,也只能用哀叹来表示了!她极具文学天赋,有着颇强的文学创造能力,但是她短暂的一生却是如此凄凉。

萧红出生在东北的一个地主家庭,自幼缺少父母的关爱,在她成年后父亲为她定下婚事,但是她却和表哥私奔。

全家因为她的私奔而遭受拖累,举家迁往农村老家。

但是这个男人顶不住压力不久后就弃萧红而去,此时萧红已经怀有身孕,走投无路的情况下,她找到了父亲定下亲的“未婚夫”。

并与这个男人在旅店过上了同居生活,这个男人没有多久也神奇的“消失”了,萧红大着肚子困在旅店。

由于拖欠旅店半年的旅费,老板想把萧红买到妓院抵债。

萧红的生活十分凄惨,她写信求助。

也正是在她求助的过程中认识了萧军,萧军同萧红一样是一名文学爱好者,在文学创作上极具天赋,当时称此二人“二萧”。

萧红逃脱旅店后生产,但是萧红没有看孩子一眼便送人了,她没有向任何人提起孩子这事,此后在她的作品《弃儿》中有所提及。

她开始了和萧军的生活,萧军欣赏萧红的文学功底,起初两人过得也算甜蜜。

之后,二人接受鲁迅先生的邀请迁往上海,和鲁迅先生十分投机,经常谈天谈地到很晚。

但也是在这段时间俩人的感情出现裂痕,萧军已不再是“温柔”的对待萧红,并且当众揭穿萧红说是自己动打她的。

这时另一个男人端木出现了,用萧红的话说是他胆小、懦弱。

萧红和萧军分手后选择和端木结婚,但是此时她已经怀有萧军的孩子。

萧红生下孩子三天后,孩子没有原因的夭折了,萧红没有追问孩子的病因就出院了,也很少向人提起。

她和端木的生活平淡如水,不久后萧红患重病,终是没有好起来。

在她离世的前几日里,有好友问她怎么会和端木一起生活好几年,她说:“筋骨痛久了,皮肤流点血,又算的了什么”这一句对于女人来说是多深的一种痛?我们恐怕难以感同身受吧。

萧红颇有文学天赋,但是对待感情却是感性大过理性,不然怎会两次和他人同居时却怀有另一个男人的孩子呢,又是怎样的勇气让她两次置亲生骨肉于不顾呢?真的是很难能理解她已为母亲的这种举动,尽管她的生活和她的作品让人为她叹息。

所以只能用走近萧红,而不是“走进”,我相信对于大多数人也是这样吧!。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