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孝祥简介
关于张孝祥生平和创作几个问题的考辩
关于张孝祥生平和创作几个问题的考辩【实用版】目录1.张孝祥的生平简介2.张孝祥的创作特点3.张孝祥的作品考辩4.张孝祥对后世的影响正文一、张孝祥的生平简介张孝祥(1132-1169),字伯简,号乌江居士,南宋著名文学家。
他出生于书香世家,其父张祁为著名诗人。
自幼聪慧过人,才情横溢,少年时已崭露头角。
南宋隆兴元年(1163),张孝祥中进士,后历任秘书省校书郎、著作郎等职。
他与当时的文人墨客交游广泛,尤与陆游、范仲淹等名家关系密切。
乾道五年(1169),张孝祥因病去世,年仅 37 岁。
二、张孝祥的创作特点张孝祥是南宋著名的诗人、词人,其作品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
他的创作特点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以诗为词:张孝祥的词作多以诗的形式呈现,具有强烈的诗意,从而使得词这一文学形式的内涵得到了丰富和拓展。
2.豪放派风格:张孝祥的词风受苏轼影响较大,以豪放派为主,注重表达个人情感,追求抒情、豪放、奔放的艺术效果。
3.重视内在情感:张孝祥的词作不仅表现出对社会现实的关注,更注重对内心情感的抒发,表达对生活的热爱、对理想的追求以及对人生的感悟。
三、张孝祥的作品考辩关于张孝祥的作品,学界存在一些争议。
其中,《静夜思》一词的作者问题,一直存在争议。
有学者认为,《静夜思》并非李白所作,而是张孝祥的作品。
然而,这一观点并未得到广泛认同,目前尚无确凿证据证明张孝祥为《静夜思》的作者。
四、张孝祥对后世的影响张孝祥的文学成就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他的词作以豪放派为主,对南宋词坛产生了重要影响,使得豪放派在南宋词坛上占据一席之地。
此外,他的诗作以及文学理论也影响了后世的文学创作。
南宋词人张孝祥简介
《书张伯和诗词后》
于湖词声律宏迈,音节振拔,
气雄而调雅,意缓而语峭。
〔清〕查礼《铜鼓书堂遗稿》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张孝祥,字安国,号于湖
居士,历阳(今分属安徽和县 和南京江浦区)乌江人。与张 元干是南宋初期词坛双璧。
宋高宗时,廷试进士第一。
历任中书舍人、直学士院等。在 建康留守任内,支持张浚北伐,
受到免职处分。他追踪苏轼,词
风豪放,然亦有婉约之作。
衡尝获从公游,见公平昔为词,
未尝著稿,笔酣兴健,顷刻即成,
初若不经意,反复究观,未有一字无 来处。 〔宋〕汤衡《张紫微雅词序》
“至于托物寄情,弄翰戏墨, 融取乐府之遗意,铸为毫端之 妙词,前无古人,后无来者, 散落人间,不知其几也。”
“读之泠然洒然,真非烟火 食人辞语。”
〔宋〕陈应行《于湖先生雅词序》
读之使人奋然有禽(擒)灭
仇虏,扫清中原之意。
〔宋〕朱熹《晦庵题跋》卷三
张孝祥最有名的十首诗词
张孝祥最有名的十首诗词引言:张孝祥的艺术成就和影响张孝祥(1195年-1261年),字务观,号竹仙,淳熙八才子之一,中国南宋末年的文学家,也是当时著名的政治家、军事家和散文家。
他的诗词才华出众,作品充满情感与思想,留下了许多经典之作。
本文将对张孝祥最有名的十首诗词进行探讨,展示他的才华和魅力。
一、《枫桥夜泊》《枫桥夜泊》是张孝祥最有名的作品之一,描绘了一个写意的山水田园景色。
诗中以苍凉的境界描绘了江南的秋景,将自然景色与人情交织在一起,表达了诗人的遗憾和对故乡的思念之情。
二、《石灰吟》《石灰吟》是张孝祥的另一首脍炙人口的作品,以石灰作为主题,写出了壮国繁荣的景象。
诗中表现了诗人对国家和社会的期望,体现了他的爱国情怀和追求荣耀的精神。
三、《春江花月夜》《春江花月夜》是张孝祥的名篇之一,以娓娓动听的语言描绘了一幅绚丽多彩的春江花月夜景。
诗中运用饱满的词藻和多样的修辞手法,展示了作者对自然景色的熟悉和对人生的感悟,给人以美的享受和思考。
四、《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是张孝祥的一首咏怀之作,诗中通过描绘秋夜的景色,表达了对时光的流逝和人生短暂的感慨。
诗人以典型的豪放之风表达了对时光流转的思索,展现了他对人生哲理的思考和独特的艺术境界。
五、《忆江南》《忆江南》是张孝祥的一首怀古之作,通过对故乡江南的描绘,展现了对故乡的眷恋和思念。
诗中充满了对故乡的美好回忆,表达了对家乡的深情厚意,令人产生无限遐想和共鸣。
六、《记梦游仙亭》《记梦游仙亭》是张孝祥的一首游记诗,描绘了诗人在梦中游览仙境的奇妙经历。
诗中融入了浓厚的神话与幻想色彩,表现了诗人的丰富想象力和对美好人生的追求。
七、《醉落魄姑苏台上月》《醉落魄姑苏台上月》是张孝祥以醉态度为主题的作品之一,通过描绘月亮和山水的接合使诗句更加饱满。
诗中表达了诗人对人生苦与乐的思考,并在醉态度中表现了对生活的热爱和豪迈。
八、《西江月》《西江月》展示了张孝祥的艺术风范和他对自然景色的感知。
张孝祥
张孝祥(1132年—1170年),字安国,别号于湖居士,汉族,历阳乌江(今安徽和县乌江镇)人,生于明州鄞县(今浙江宁波),少时举家迁居芜湖。
南宋著名词人,书法家。
为唐代诗人张籍之七世孙;父张祁,任直秘阁、淮南转运判官。
张孝祥少年时阖家迁居芜湖(今安徽省芜湖市)。
词张孝祥作为南宋初期著名文人,其文体靡所不该,而忧国慨敌的情怀无所不在。
客观而言,张孝祥的文不如诗,而诗则不如词。
其词“豪壮典丽”,并不局限于一种文风,而尤以忠愤悲慨的爱国词为世所名。
总观张孝祥的爱国词作,字里行间无一不表达了他对故国的哀思长怀,对北伐中原的讴歌颂扬和对萎靡国事的感愤悲慨:如《浣溪沙·荆州约马举先登城楼观》写“万里中原烽火北”,表达了对在金人统治下的北中国的怀念;《水调歌头·和庞佑父》以“剪烛看吴钩”,“击楫誓中流”,表达北伐抗敌的热情。
他的代表作《六州歌头》“长淮望断”概括了自绍兴和议、隆兴元年符离兵败后20余年间的社会状况,对于南宋王朝不修边备、不用贤才、实行屈辱求和的政策,表示了极大的愤慨。
词中写道:“闻道中原遗老,常南望、翠葆霓旌;使行人到此,忠愤气填膺,有泪如倾。
” 据说当时他在建康留守席上赋此词,张浚读了之后深为感动,为之罢席而去(《说郛》引《朝野遗记》)。
清代陈廷焯《白雨斋词话》也说这首词“淋漓痛快,笔饱墨酣,读之令人起舞”,可见其影响之大。
相较词作流传之广,张孝祥的诗闻名度不高。
较之词作,于湖诗追求的是另一种文学境界,韩元吉称之为“清婉而俊逸”,他的诗明显受宋诗的气质影响,学杜,学苏,承受江西诗派影响。
诗作内容包含对国事的忧怀,对民生疾苦的关怀以及羁旅感怀,其中尤以感怀诗最佳,体现了其诗风的清婉俊逸,诗意的深隽奇正和诗韵的平实简淡。
譬如《宵征》中“竹舆出林薄,十里月渐明,光彩散草木,凉意浸冠缨”,风格较其词的豪气,诗情主体清淡。
有《于湖居士文集》40卷、《于湖词》1卷传世。
《全宋词》辑录其223首词。
张孝祥简介_张孝祥的诗全集_古诗大全
张孝祥简介_张孝祥的诗全集_古诗大全张孝祥张孝祥(1132-1169),字安国,别号于湖居士,汉族,历阳乌江(今安徽省和县东北)人。
岳飞辩冤,为当时权相秦桧所忌,诬陷其父张祁有反谋,并将其父下狱。
次年秦桧死,授秘书省正字。
历任秘书郎,著作郎,集英殿修撰,中书舍人等职。
1163年,张浚出兵北伐,被任为建康留守。
此外还出任过抚州,平江,静江,潭州等地的地方长官。
干道五年(1169)年,以显谟阁直学士致仕。
是年夏于芜湖病死,葬南京江浦老山。
年三十八岁。
张孝祥的诗代表作品:《观月》作者是宋代文学家张孝祥。
其古诗全文如下:【原文】月极明于中秋,观中秋之月,临水胜;临水之观,宜独往;独往之地,去人远者又胜也。
然中秋多无月,城郭宫室,安得皆临水?盖有之矣①,若夫远去人迹,则必空旷幽绝之地②。
诚有好奇之士亦安能独行以夜而之空旷幽绝蕲③顷刻之玩也哉今余之游金沙堆其具是四美者与盖余以八月之望过洞庭,天无纤云④,月白如昼。
沙当洞庭青草之中,其高十仞,四环之水,近者犹数百里。
余系船其下,尽却⑤童隶而登焉。
沙之色正黄,与月相夺;水如玉盘,沙如金积,光采激射,体寒目眩,阆风、瑶台、广寒之宫,虽未尝身至其地,当亦如是而止耳。
盖中秋之月,临水之观,独往而远人,于是为备。
书以为金沙堆观月记。
【翻译】观赏月亮最明亮在中秋之夜,而观赏中秋的月亮,靠近水的地方景观优美。
靠近有水的地方去观赏,最好是独自一人前往。
而独自前往的地方,又以离人远的地方最好。
可是,中秋往往又多没有月亮。
况且城郭宫室等地方,又哪里能都靠近水泽呢?假如有这样的地方,要么是远离人居、人迹罕至,要么是空旷幽静少有之处。
果真有喜欢猎奇的人士,谁又能在黑夜中独行而到达这样地方以求得一时的快乐呢?我现在金沙堆游玩,这里不正符合赏月的四个条件(即中秋月,临水,独往,去人远)吗?我于八月十五路过洞庭湖,天空明朗,没有一丝云朵,月光皎洁,宛如白天。
金沙堆正好位于洞庭湖内,整个沙洲青草葱茏,高有十仞,四面绿水环绕,最近的陆地离这里也有几百里。
关于张孝祥生平和创作几个问题的考辩
关于张孝祥生平和创作几个问题的考辩摘要:一、引言二、张孝祥生平简介三、张孝祥创作背景及成就四、关于张孝祥生平与创作的几个问题的考辩1.张孝祥与苏轼的关系2.张孝祥的诗歌创作特点3.张孝祥的词作成就及其影响4.张孝祥的文学史地位五、结论正文:【引言】张孝祥是南宋著名的文学家,他的诗词创作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和历史地位。
然而,关于他的生平与创作,尚存在一些争议和误解。
本文将对其中几个问题进行考辩,以期对张孝祥有更为全面和准确的认识。
【张孝祥生平简介】张孝祥(1132-1169),字景山,南宋著名文学家。
他生活在南宋与金国对峙时期,曾任秘书省校书郎、著作郎等职务。
张孝祥的诗词作品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尤以词作最为出色,被誉为“南宋词坛第一人”。
【张孝祥创作背景及成就】张孝祥的诗词创作受到了当时社会政治环境的影响,表现出对国家命运、民生疾苦的深切关注。
他的诗歌以豪放、奔放见长,词作则以婉约、柔美为特点。
在张孝祥的诗词作品中,既有对历史事件的反映,也有对个人经历的抒发,充分体现了他的文学才华。
【关于张孝祥生平与创作的几个问题的考辩】1.张孝祥与苏轼的关系张孝祥与苏轼都是南宋著名的文学家,他们的诗词创作在某种程度上具有相似性。
然而,张孝祥并未直接受到苏轼的影响,他的诗词创作更多地受到了唐代诗人李白的启发。
尽管如此,张孝祥与苏轼在文学史上仍被誉为“苏张并称”,共同代表了南宋诗词创作的繁荣。
2.张孝祥的诗歌创作特点张孝祥的诗歌创作以豪放、奔放见长,这主要得益于他对唐代诗人李白的喜爱。
在他的诗歌作品中,既有对历史事件的反映,也有对个人经历的抒发,充分体现了他的文学才华。
3.张孝祥的词作成就及其影响张孝祥的词作成就最为突出,被誉为“南宋词坛第一人”。
他的词作以婉约、柔美为特点,既有对传统词风的继承,也有自己的独特创新。
张孝祥的词作对后世词人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尤其在南宋词坛,他的地位无可替代。
4.张孝祥的文学史地位张孝祥是南宋著名的文学家,他的诗词创作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和历史地位。
关于张孝祥生平和创作几个问题的考辩
关于张孝祥生平和创作几个问题的考辩
(原创版)
目录
1.张孝祥生平简介
2.张孝祥的创作特点
3.张孝祥作品的考辩
4.张孝祥的影响及历史地位
正文
张孝祥,字安国,号乌夜,南宋初年著名文学家。
他出生于书香世家,祖父张元干是北宋著名文学家,父亲张孝隆也是当时知名诗人。
张孝祥自幼聪颖过人,才情出众,成年后以诗文名扬天下,成为“江西四大家”之一。
张孝祥的创作特点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他擅长以豪放、奔放的笔触描绘自然景色,尤其擅长写水,因此有“水诗”之称;二是他的诗歌中充满了忧国忧民的情怀,表达了他对时局的忧虑和对国家繁荣富强的渴望。
关于张孝祥作品的考辩,学界一直存在一些争议。
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是关于他的《墨池疫志》一文。
有学者认为,这篇文章中的描述与史实不符,因此对其真实性提出了质疑。
然而,另一些学者则认为,这篇文章虽然可能在细节上有所出入,但其反映的当时社会状况和民生疾苦却是真实可信的。
张孝祥在我国文学史上有着重要的地位。
他的诗歌创作不仅丰富了南宋诗歌的艺术风格,也对后世产生了深远影响。
他的“水诗”更是成为了中国诗歌史上的一大流派。
同时,他的忧国忧民之情怀也深深地影响了后世的文学创作。
总的来说,张孝祥是一位兼具才华和情怀的文学家。
张孝祥,字安国,别号于湖居士,汉族
张孝祥,字安国,别号于湖居士,汉族各位读友大家好,此文档由网络收集而来,欢迎您下载,谢谢张孝祥。
张孝祥。
字安国。
别号于湖居士。
汉族。
历阳乌江人。
卜居明州鄞县。
南宋著名词人。
书法家。
为唐代诗人张籍之七世孙;父张祁。
任直秘阁。
淮南转运判官。
张孝祥生于明州鄞县。
少年时阖家迁居芜湖。
绍兴二十四年。
张孝祥状元及第。
授承事郎。
签书镇东军节度判官。
由于上书为岳飞辩冤。
为权相秦桧所忌。
诬陷其父张祁有反谋。
并将其父下狱。
次年。
秦桧死。
授秘书省正字。
历任秘书郎。
著作郎。
集英殿修撰。
中书舍人等职。
宋孝宗时。
任中书舍人直学士院。
隆兴元年。
张浚出兵北伐。
被任为建康留守。
又为荆南湖北路安抚使。
此外还出任过抚州。
平江。
静江。
潭州等地的地方长官。
颇有政绩。
乾道五年。
以显谟阁直学士致仕。
乾道六年于芜湖病死。
葬南京江浦老山。
年仅三十八岁。
张孝祥善诗文。
尤工词。
风格宏伟豪放。
为“豪放派”代表作家。
有《于湖居士文集》。
《于湖词》等传世。
本名,张孝祥。
别称,张于湖。
字号,字安国,号于湖居士。
所处时代,南宋。
民族族群,宋人。
出生地,明州鄞县。
出生时间,1132年。
去世时间,1170年。
主要作品,《于湖居士文集》。
主要成就,诗词。
为政。
书法。
官职,荆湖北路安抚使。
显谟阁直学士。
人物生平。
公元1127年。
北宋为女真金朝所灭。
徽。
钦二帝被俘。
同年宋高宗赵构在商丘称帝。
建立了南宋政权。
在南宋小朝廷与金朝常年对峙的风雨之中。
发生了百姓大规模南迁避难的情况。
张孝祥之父张祁亦率母领弟避难移居至明州鄞县。
1132年。
张孝祥出生在明州鄞县桃源乡方广寺的僧房中。
并在鄞县生活到十三岁。
由于孝祥伯父张邵因不肯屈膝金朝而被拘禁在彼。
而父张祁仅任小官。
张家在鄞县又无田产。
因此较之于陆游。
朱熹。
张元干等出身书香门第。
家境富足的同时代文人境况不同。
张孝祥是在贫苦中成长。
如王质在《于湖集序》中所云“故宋中书舍人奋起荒凉寂寞之乡”。
公元1144年。
张祁举家返乡。
然而并没有回故乡历阳。
张孝祥《六州歌头》赏析
张孝祥《六州歌头》赏析
【最新版】
目录
1.张孝祥与《六州歌头》的背景介绍
2.《六州歌头》的文学特点
3.《六州歌头》的内容分析
4.对《六州歌头》的评价
正文
张孝祥,字仲雅,南宋著名文学家。
他生于宋孝宗隆兴元年(1163 年),卒于宋宁宗嘉定二年(1209 年)。
张孝祥一生致力于文学创作,尤以诗歌见长。
他的诗歌风格清新明丽,富有豪放派的气概,对后世文学影响深远。
《六州歌头》是张孝祥的代表作之一,被誉为“南宋绝句之冠”。
《六州歌头》是一首描绘战争场景的诗歌,它通过生动的描绘展现了南宋与金国之间的战争景象。
这首诗歌的文学特点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张孝祥在诗歌中运用了鲜明的对比手法。
他用“长淮望断,关塞莽然平”描绘出淮河岸边的景象,表达了诗人对国土的忧虑。
同时,通过“征尘暗,霜风劲,悄边声”这句诗句,表现出战争的残酷和荒凉。
其次,张孝祥在诗歌中运用了丰富的想象力。
他通过“追想当年事,殆天数,非人力”这句诗句,表达了对过去战争的回忆和对人力的无奈。
同时,他通过“洙泗上,弦歌地,亦膻腥”这句诗句,表现出战争对人们生活的破坏。
再次,张孝祥在诗歌中运用了生动的描绘手法。
他通过“隔水毡乡,落日牛羊下,区脱纵横”这句诗句,表现出敌军帐篷的景象。
同时,他通过“看名王宵猎,骑火一川明,笳鼓悲鸣,遣人惊”这句诗句,表现出战
争的紧张和恐怖。
总的来说,《六州歌头》是一首描绘战争场景的优秀诗歌。
它通过生动的描绘和鲜明的对比,展现出南宋与金国之间的战争景象,表达了诗人对国土的忧虑和对战争的厌恶。
南宋初期词坛双璧之张孝祥简介
(唐圭璋《唐宋词简释》)
张孝祥,字安国,号
于湖居士,历阳乌江(今 分属安徽和县和南京江浦
区)人。与张元干是南宋 初期词坛双璧。
宋高宗时,廷试进士第
一。历任中书舍人、直学士 院等。在建康留守任内,支
持张浚北伐,受到免职处分。
他追踪苏轼,词风豪放,然
亦有婉约之作。
洞庭青草,近中秋、更无 一点风色。玉鉴琼田三万顷, 著我扁舟一叶。素月分辉,明 河共影,表里俱澄澈。悠然心
“张于湖有英姿奇气,著之湖湘 间,未为不遇。洞庭所赋在集中最 为杰特。方其吸浆酌斗,宾客万象 时,讵知世间有紫薇青琐哉!”
(宋)魏了翁《跋张于湖念奴娇词真迹》
飘飘有凌云之气,觉东坡
《水调》犹பைடு நூலகம்尘心。
(〔清〕王闿运《湘绮楼词选》)
写水光月光,上下澄澈,
境极空阔。而胸襟之洒落,气
概之轩昂,亦可于境中见之。
会,妙处难与君说。
应念岭海经年,孤光自照, 肝胆皆冰雪。短发萧骚襟袖冷, 稳泛沧溟空阔。尽吸西江,细 斟北斗,万象为宾客。扣舷独
啸,不知今夕何夕。
这首词写的是作者乾道二 年(1166)从广南西路经略安 抚使任被谗罢职,经湖南返芜
湖过洞庭时的感受。
上片写湖上的景象。湖上无 风,碧波万顷,水天一色。月光
映水,星月与湖共影。“悠然”
二句收束上片,写出于此良辰美 景泛舟湖上的悠闲舒适。
下片以“应念”二字领起,回到人
世现实中来,“孤光自照,肝胆皆冰雪”
二句写自己人品志向的高洁,但作者仍
是扣住当前的景物来写,作为南宋爱国
志士和爱国词人,其肝胆唯日月可表。
词人的想象力自由飞翔,忘却官场烦恼,
而与天地为一。
论张孝祥的爱国诗文
论张孝祥的爱国诗文引言张孝祥(1195年-1249年),字逢原,号二字斋,南宋时期著名的文学家和爱国诗人。
他的作品描绘了社会的不公和国家的困境,表达了他对国家命运的担忧和对民众疾苦的同情。
本文将深入探讨张孝祥的爱国诗文,分析其创作背景、表现手法和思想内涵。
一、创作背景1.1 社会动荡的时代背景南宋时期是一个社会动荡的时代,国家面临着外敌的入侵和内忧的困扰。
战乱不断,民不聊生,社会上到处都充满了苦难和痛苦。
这种背景下,张孝祥作为一个文人,深感国家的危难,他以自己的诗文为表达方式,寄托了对国家的忠诚和热爱之情。
1.2 张孝祥的个人经历张孝祥出生在一个贫苦的家庭,自幼聪明好学。
在读书期间,他深受儒家经典的熏陶,对国家和社会的命运充满了思考。
后来,张孝祥以考取进士的成绩被授予了官职,但他坚持清正廉洁,不为官位所动,更加关注社会民生和国家的前途。
二、爱国诗文的表现手法张孝祥的爱国诗文通过多种手法来表达他对国家的热爱和对民众疾苦的同情。
下面将分别从抒情、议论和借古喻今三个方面展开讨论。
2.1 抒情手法张孝祥的爱国诗文常常以抒情的方式表达他对国家的深情。
他用豪放的笔触描绘国家的辽阔河山,表现出对国家的痛惜和忧虑之情。
例如他在《上天词》中写道:“腾沥洪波长虹晚,奕奕大明彩云新。
拂马风慨湖山起,绣府朝馀梦想频。
”这些诗句中充满了对国家繁荣的憧憬和对当下困境的痛心疾首之情。
2.2 议论手法张孝祥的爱国诗文中也常常借助议论的方式,直接表达他对社会和国家问题的看法。
他通过对社会黑暗现象的批判,呼吁社会正义。
例如他在《浣溪沙·九日》中写道:“功名如浮云,青史亦何物。
破了知识家声话,泽被行人骚费途。
”这样的文字表达直接道出他对功利主义和书卷之辈的痛斥,展现出他对社会正义的渴望。
2.3 借古喻今手法张孝祥的爱国诗文中,他还常常运用借古喻今的手法,通过借用历史故事和人物来批判当下社会和国家的弊端。
他以历史事件来启示当下,警示人们不能重蹈覆辙。
关于张孝祥生平和创作几个问题的考辩
关于张孝祥生平和创作几个问题的考辩张孝祥是中国历史上一位杰出的文学家和思想家,他的生平和创作对于理解中国传统文化和文学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在本文中,我们将以从简到繁、由浅入深的方式,全面评估张孝祥的生平和创作,并探讨几个与他相关的重要问题。
一、张孝祥的生平概述1. 张孝祥的出生和成长背景张孝祥出生于宋朝,他的父亲是一名官员,家庭背景较为优越。
从小,张孝祥受到良好的家庭教育和文化熏陶,他显示出了过人的才华和对文学的浓厚兴趣。
2. 张孝祥的求学经历张孝祥年轻时曾经游学于名师之间,广泛涉猎儒家经典和文学名著。
这些学习经历对于张孝祥后来的创作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也使他成为了一位卓越的文学家和哲学家。
3. 张孝祥的官职和社会地位张孝祥在职业生涯中担任过一些官职,如文学官和教授一类的职位。
他以他的才能和贡献而闻名于世,被君主和学界广泛认可。
二、张孝祥的文学创作1. 张孝祥的文学作品张孝祥是一位多产的文学家,他的作品涉及诗、赋、词和散文等多种文体。
他以他的作品表达了自己对人生、情感和思考的深刻触动,同时也对社会和人性进行了独到的洞察。
2. 张孝祥的文学风格和特点张孝祥的文学风格以儒家传统为基础,糅合了自己的独特见解和情感体验。
他的作品语言简练、意境深远,给人以思考和共鸣的余地。
三、几个与张孝祥相关的重要问题考辩1. 张孝祥的思想与儒家传统的关系张孝祥的思想主要以儒家传统为基础,但他也对传统儒家思想提出了独到的观点和拓展。
他试图将传统思想与自己对当时社会和人生的理解相结合,以更好地适应时代的需求。
2. 张孝祥的作品与当时社会背景的关系张孝祥的作品深受当时社会背景的影响,他关注社会风气和人民疾苦,同时也表达了自己对于社会救济和改革的思考。
他在作品中揭示了当时社会的弊端和让人深思的问题。
3. 张孝祥对后世文学和思想的影响张孝祥的文学作品和思想观点对于后世文学和思想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他的作品被后来的文人学士广泛引用和研究,他的思想观点也对后世文化界有所启示。
张孝祥的诗词全集
张孝祥的诗词全集张孝祥,是我国古代着名的词人。
他的很多诗都入选了中小学课本。
下面小编带你了解一下张孝祥的生平及诗词全集。
1作者简介张孝祥(1132-1170),字安国,别号于湖居士,汉族,历阳乌江(安徽省和县)人,生于明州鄞县(今浙江宁波)。
南宋着名词人,书法家。
父张祁,任直秘阁、淮南转运判官。
少年时阖家迁居芜湖(今安徽省芜湖市)。
绍兴二十四年(1154)廷试,高宗(赵构)亲擢为进士第一。
授承事郎,签书镇东军节度判官。
由于上书为岳飞辩冤,为当时权相秦桧所忌,诬陷其父张祁有反谋,并将其父下狱。
次年秦桧死,授秘书省正字。
历任秘书郎,着作郎,集英殿修撰,中书舍人等职。
1163年,张浚出兵北伐,被任为建康留守。
此外还出任过抚州,平江,静江,潭州等地的地方长官。
乾道五年(1169)年,以显谟阁直学士致仕。
是年夏于芜湖病死,葬南京江浦老山。
年三十八岁。
有《于湖居士文集》、《于湖词》传世。
《全宋词》辑录其223首词。
1张孝祥的诗词全集《六州歌头》长淮望断,关塞莽然平。
征尘暗,霜风劲,悄边声。
黯销凝!追想当年事,殆天数,非人力。
洙泗上,弦歌地,亦膻腥。
隔水毡乡,落日牛羊下,区脱纵横。
看名王宵猎,骑火一川明,笳鼓悲鸣,遣人惊。
念腰间箭,匣中剑,空埃蠹,竟何成!时易失,心徒壮,岁将零,渺神京。
干羽方怀远,静烽燧,且休兵。
冠盖使,纷驰骘,若为情?闻道中原遗老,常南望、羽葆霓旌。
使行人到此,忠愤气填膺,有泪如倾。
《水调歌头·闻采石矶战胜》雪洗虏尘静,风约楚云留。
何人为写悲壮?吹角古城楼。
湖海平生豪气,关塞如今风景,剪烛看吴钩。
剩喜然犀处,骇浪与天浮。
忆当年,周与谢,富春秋。
小乔初嫁,香囊未解,勋业故优游。
赤壁矶头落。
最新【张孝祥(1132年-1169年),字安国,号于湖居士,汉族,】 字安国
最新【张孝祥(1132年-1169年),字安国,号于湖居士,汉族,】字安国张孝祥(1132年-1169年),字安国,号于湖居士,汉族,简州(今属四川)人,生于明州鄞县。
宋朝词人。
著有《于湖集》40卷、《于湖词》1卷。
其才思敏捷,词豪放爽朗,风格与苏轼相近,孝祥“尝慕东坡,每作为诗文,必问门人曰:‘比东坡如何?’”生平少年英伟公元1127年,北宋为女真金朝所灭,徽、钦二帝被俘,同年宋高宗赵构在商丘称帝,建立了南宋文学成就诗相较词作流传之广,张孝祥的诗闻名度不高。
较之词作,于湖诗追求的是另一种文学境界,韩元吉称之为“介绍张孝祥(1132-1170),字安国,别号于湖居士,本蜀之简州(今四川简阳市)人,先世移居历阳乌江(念奴娇·过洞庭8.1(637人评分)洞庭青草,近中秋,更无一点风色。
张孝祥玉界琼田三万顷,着我扁舟一叶。
素月分辉,明河共影,表里俱澄澈。
悠然心水调歌头·金山观月6.8(476人评分)江山自雄丽,风露与高寒。
寄声月姊,借我玉鉴此中看。
幽壑鱼龙悲啸,倒影星辰摇动,海气夜漫漫。
涌起白银阙西江月·阻风山峰下8.1(323人评分)满载一船秋色,平铺十里湖光。
波神留我看斜阳,放起鳞鳞细浪。
明日风回更好,今宵露宿何妨?水晶宫里奏霓裳西江月6.9(180人评分)盖未知其事,重为感叹,赋此不识平原太守,向来水北山人。
世间功业谩亏成。
张孝祥华发萧萧满镜。
幸有田园故里,聊忆秦娥6.7(206人评分)天一角。
南枝向我情如昨。
情如昨。
水寒烟淡,雾轻云薄。
吹花嚼蕊愁无托。
年华冉冉惊离索。
惊离索。
倩春留住。
于湖居士张孝祥的简介
于湖居士张孝祥的简介张孝祥1132-1170,字安国,别号于湖居士,汉族,历阳乌江安徽省和县人,生于明州鄞县今浙江宁波。
南宋著名词人,书法家。
父张祁,任直秘阁、淮南转运判官。
少年时阖家迁居芜湖今安徽省芜湖市。
绍兴二十四年1154廷试,高宗赵构亲擢为进士第一。
授承事郎,签书镇东军节度判官。
由于上书为岳飞辩冤,为当时权相秦桧所忌,诬陷其父张祁有反谋,并将其父下狱。
次年秦桧死,授秘书省正字。
历任秘书郎,著作郎,集英殿修撰,中书舍人等职。
1163年,张浚出兵北伐,被任为建康留守。
此外还出任过抚州,平江,静江,潭州等地的地方长官。
乾道五年1169年,以显谟阁直学士致仕。
是年夏于芜湖病死,葬南京江浦老山。
年三十八岁。
有《于湖居士文集》、《于湖词》传世。
《全宋词》辑录其223首词。
少年英伟公元1127年,北宋为女真金朝所灭,徽、钦二帝被俘,同年宋高宗赵构在商丘称帝,建立了南宋政权。
在南宋小朝廷与金朝常年对峙的风雨之中,发生了百姓大规模南迁避难的情况。
张孝祥之父张祁亦率母领弟避难移居至明州鄞县今浙江鄞县。
1132年,张孝祥出生在鄞县的方广寺的僧房中,并在鄞县生活到十三岁。
由于孝祥伯父张邵因不肯屈膝金朝而被拘禁在彼,而父张祁仅任小官,张家在鄞县又无田产,因此较之于陆游,朱熹,张元干等出身书香门第,家境富足的同时代文人境况不同,张孝祥是在贫苦中成长,如王质在《于湖集序》中所云“故宋中书舍人奋起荒凉寂寞之乡”。
公元1144年,张祁举家返乡,然而并没有回故乡历阳,而是居于芜湖,芜湖位于长江之南,金人威胁较少。
芜湖、于湖二县名字唐后混淆,因此张孝祥自号“于湖居士”,指代实际是芜湖,亦足见他对芜湖这一第二故乡的深厚感情。
张孝祥自幼资质过人,被视为天才儿童,《宋史》称他“读书一过目不忘”,《宣城张氏信谱传》说他“幼敏悟,书再阅成诵,文章俊逸,顷刻千言,出人意表”。
公元1147年,张孝祥十六岁,通过了乡试,走出了迈向仕途的第一步。
于湖居士张孝祥生平简介
于湖居士张孝祥生平简介张孝祥1132年—1170年,字安国,别号于湖居士,汉族,历阳乌江今安徽和县乌江镇人,卜居明州鄞县今浙江宁波。
南宋著名词人,书法家。
为唐代诗人张籍之七世孙;父张祁,任直秘阁、淮南转运判官。
张孝祥生于明州鄞县今浙江宁波,少年时阖家迁居芜湖今安徽省芜湖市。
绍兴二十四年1154年,张孝祥状元及第,授承事郎,签书镇东军节度判官。
由于上书为岳飞辩冤,为权相秦桧所忌,诬陷其父张祁有反谋,并将其父下狱。
次年,秦桧死,授秘书省正字。
历任秘书郎,著作郎,集英殿修撰,中书舍人等职。
宋孝宗时,任中书舍人直学士院。
隆兴元年1163年,张浚出兵北伐,被任为建康留守。
又为荆南湖北路安抚使,此外还出任过抚州,平江,静江,潭州等地的地方长官,颇有政绩。
乾道五年1169年,以显谟阁直学士致仕。
乾道六年1170年于芜湖病死,葬南京江浦老山,年仅三十八岁。
张孝祥善诗文,尤工词,风格宏伟豪放,为“豪放派”代表作家。
有《于湖居士文集》、《于湖词》等传世。
身在官场生涯中的张孝祥虽然不是一帆风顺,几番起落,没能实现自己的政治抱负,黯然离开官场,但是他在朝政期间,也是颇有治才,政绩卓著。
除了官场上的一些政绩外,能让他被记录在史册就是他的文学方面的贡献了。
小时候的张孝祥,资质过人,还有着天才儿童的称号。
他用自己的一生为国家效力,可以说是他对国家的爱国情怀是无处不在的。
虽然没能在政治上完成自己的抱负,但是在文学作品中也是颇有成就。
而他所写的词就是其中的一个方面了,那张孝祥的词又有那些呢?通过对人物的解读,张孝祥所做的词颇多,其中就包括了《六州歌头》、《卜算子》、《念奴娇》、《二郎神》、《天仙子》、《水调歌头》、《水调歌头·金山观月》等诸多词作。
作为南宋初期著名文人,有人声称,张孝祥的文不如诗,而诗则不如词,从这就可以知道他的词是多么出名。
纵观张孝祥的词作,并不仅仅局限于一种文风,其中最出名的就要属他忠愤悲慨的爱国词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教学目标:
1、通过诵读体会作者对南宋屈辱求和、偷安江隅极为愤慨及壮志难酬、无限愤恨的心情。
2、背诵这首词。
教学重点:
1、要了解创作的背景,背诵这首词。
2、领会作者的爱国之心,豪放之气,悲壮之情,感受其强烈的艺术感染力。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作者简介:
张孝祥,字安国,号于湖居士,乌江(进安徽和县乌江镇)人。
其词早期为清丽婉约之作,南渡后转为慷慨悲凉,多抒发爱国思想,激昂奔放,风格近苏轼。
于张之斡的爱国词章,多后来辛派词人的创作很有影响,有《于湖集》,词集《于湖词》。
二、创作背景:
北宋灭亡,南宋偏安江南。
宋孝宗赵眘继承王位后,于隆兴元年(1163),任用张浚北伐,准备收复失地。
但因北伐军内部矛盾重重,将帅不和,结果在符离(今安徽符离集)被金兵打得大败。
于是,主和派的气焰便又嚣张起来,他们不顾张浚等爱国将领的激烈反对,遣使与金国统治者密切来往,准备缔结屈辱投降的和约。
次年冬,和议成。
这首词当作于议和期间。
这时候,张孝祥正在建康留守任上,他满怀激情,写下了这首洋溢着爱国热情的《六州歌头》。
三、教师范读或听朗读录音,学生注意朗读节奏与情感。
四、学生自由朗读。
五、抽学生试读。
六、词的大意理解概述。
先让学生分组讨论,在组内形成一个意见,然后派代表在班内发言。
上片侧重写惨遭敌人蹂躏的中原故土凄凉景象和敌人的骄横跋扈。
“长淮望断”五句,写南宋的边防。
“长淮”,淮河;“望断”,看到极限。
这五句说,面对淮河,极目远望,边境上萧条冷落,死气沉沉,看不到军队活动的踪迹,没有战争时的戒备状态。
这怎能不使爱国者满腔悲愤呢?“黯销凝”一句,用高度概括的艺术手法,道出了作者对国事无限忧虑,凝神沉思,悲痛欲绝,却又无可奈何的神态。
“追想”三句,写南宋统治的麻木不仁,使作者联想起当年中原大好河山的往事。
本来,那是统治者妥协投降造致的历史悲剧,词人无法也不能道出事情的真相,只好用“殆天数,非人力”来表达自己难言的苦衷。
“殆”,是约略之词,意为“大概”。
以下分三层写敌占区的情景。
“洙泗”三句为一层,写昔日的文化之邦,弦歌之地,也充溢着膻腥的气味;“隔水”之句为二层,写中原沃土,如今的“毡乡”,耕田荒芜,变成了放牧牛羊的场所;“看名王”四句为三层,写敌军的“宵猎”,兵盛马壮。
上述描写旨在说明敌兵势力强大,南宋国势衰败,中原人民惨遭涂炭,国家前途令人焦虑。
同时,从侧面反映出北方游牧民族女真族(金人)经济落后的状况,说明他们的入侵,已经导致中原文化经济等各方面的倒退。
下片抒怀,作者关心国家人民的前途命运,但壮志未酬,报国无门。
前八句写想起“腰间箭,匣中剑”白白地落满灰尘,为蠹虫所蛀,自己徒有雄心壮志,也只能虚度光阴,怀念路途茫茫,在敌人占领下的故都“神京”。
想到“神京”,便自然联想到南宋统治者眼前正在推行的政策。
“干羽方怀远”以下八句是对南宋王朝的统治者和主和派义愤填膺的谴责,辛辣有力的讽刺。
“闻道中原遗老”以下三句写沦为亡国奴的中原人民殷切盼望王师北伐的急切心情和眼巴巴地“南望”的动人情景,这是作者听说的(“闻道”),并非目睹,倘使南方的臣民见到这动人的情景,只要有爱国心肠,就无法抑制满腔的悲愤,泪水就会象泉涌般
顷泻。
结尾三句,是作者自己真挚感情的抒发,也是当时无数爱国人士思想感情的真实写照。
这首词的思想深刻,艺术技巧也十分纯熟,张孝祥词作的艺术造诣和豪放风格,用这首词颇能说明。
词的感情奔放,如行云流水,一泻如注,富有感人的艺术魅力。
宋代佚名作者《朝野遗记》记载,张孝祥在建康设宴招待张浚等爱国将领,即席命笔,作了这首词,张浚读后连酒也喝不下去了,竟至“罢席而入”,这说明,张孝祥的词道出了爱国人士的心声,因此具有感人至深的力量。
清人陈廷焯认为这首词“淋漓痛快,笔饱墨酣,读之令人起舞。
”(《白雨斋词话》),是十分中肯的评价。
(王方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