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教育出版社小学三年级下册科学教案[]
苏教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下册全册教案
苏教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下册全册教案教材简介苏教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下册共包括8个单元,分别为:1.万物皆有声2.能量在转化3.天空的变化4.照亮你我5.身体的机器6.海洋探秘7.回归自然8.探索太空本教案将针对以上各个单元进行教学设计和安排。
教学目标1.掌握科学的创新思维,学会探究和实验2.培养创新意识,发展科学技能和科学素养3.培养学生对科学的兴趣和好奇心教学内容和安排单元一:万物皆有声教学内容1.什么是声音2.听觉的机构3.语音可爱4.轻重的声音5.音乐的魔力教学安排1.了解声音是什么,如何产生2.实验观察吸管传声、探究声音的传播3.了解听音过程中涉及到的耳朵和听觉神经系统等4.通过语言的发音和听取进行训练和练习5.理解声音高低与音量大小的区别6.了解音乐的类型、特点,并发现音乐中包含的自然声音元素单元二:能量在转化教学内容1.什么是能量2.直线运动3.圆周运动4.风力转动器5.光能中的秘密教学安排1.介绍能量的定义和作用,并以化学能、机械能和光能等为例进行解释2.了解直线运动和圆周运动对能量转化的影响3.通过风力转动器进行实际操作和观察实验,认识风能的转化过程4.了解光能的概念以及日光浴对身体健康的益处单元三:天空的变化教学内容1.观察天空的现象2.云彩的种类和形状3.雨的形成和周期4.彩虹的成因5.闪电和雷声教学安排1.经过观察、实验、动画等多种方式,引导学生感受天空的变化2.了解不同云的形态特征、形成原因以及对天气的影响3.了解雨的形成机制和周期4.了解彩虹的成因,通过实验进一步认识光的照射、折射和反射5.介绍闪电和雷声的形成机制,以及安全避雷的知识单元四:照亮你我教学内容1.不同光源的类型和特征2.使用小灯泡实验3.探究镜子的反射作用4.独立实验——白纸反射阳光成彩虹教学安排1.了解不同光源的类型和特征,并通过对小灯泡实验探究光的传播方式和特点2.通过实验使用小灯泡,增强学生对电流和电路连接的理解3.探究镜子的反射作用,包括平面镜和弯曲镜等并进行练习4.独立实验——白纸反射阳光成彩虹,加深对光的反射和折射的认识单元五:身体的机器教学内容1.生物的构造和功能2.体温调节3.肺和呼吸4.生物的心脏教学安排1.了解不同生物的不同构造和功能,包括人体、动物和植物等2.了解人体对外部环境温度的不同反应和调节方式,掌握身体保暖方法3.介绍肺和呼吸的作用,了解吸入氧气与排出二氧化碳的过程4.探究人体的心脏的构造和功能,学习与之相关的健康知识单元六:海洋探秘教学内容1.海水的成分及特点2.海洋的动物资源3.海洋的植物资源4.海洋能源教学安排1.了解海水的成分及特点,掌握其对人类和自然环境的影响2.了解珍贵的海洋生物和动物资源,并掌握其分布和特点等方面的知识3.介绍海洋中植物资源的种类和用途4.了解海洋能源的开发和利用方式单元七:回归自然教学内容1.自然与环境2.自然资源开发3.生态平衡4.土壤的保护与利用教学安排1.了解自然与环境的关系,掌握环境保护和生态平衡的概念2.介绍不同类型自然资源的开发和利用方式3.探究生态怎样影响人类和地球的健康和经济发展4.介绍土壤的构成、保护与利用方式,提高学生对土壤的认识和理解单元八:探索太空教学内容1.宇宙探索历程2.太阳和太阳系3.星座和专业术语4.星云、星际云和星体的不同教学安排1.介绍宇宙探索历程,了解人类如何通过科技手段探索太空2.了解太阳的形成和特点,掌握太阳系内各行星的特征3.了解星座和天文学专业术语,并进行排布和观察4.介绍星云、星际云和星体的不同,引导学生对宇宙气象有深入的了解总结本教案的设计和安排是根据苏教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下册各个单元的内容特点和学生的认知能力,通过多种教学手段(观察、实验、动画、独立做实验等),帮助学生在探索中发现问题,发挥创新思维,加深对科学认识。
苏教版三年级下册科学全册教案
2.你是根据什么来描述云量的?小结:如果把天空看成一个圆,把这个圆平均分成四份,我们就可以按照云在天空中所占的面积来划分云量。
空白的部分表示天空,涂色的部分表示云。
这种方法叫作四分法。
气象学家将只占天空四分之一以内云量的天气称之为“晴天”;四分之一到四分之三的称之为“多云”,四分之三以上的称之为“阴天”。
如图所示:3.视频:如何判断云量(播放视频)4.实践应用:判断下面几张图片显示的是什么天气?5.云量是按照云遮蔽天空的程度来估算。
室外观测云量应该注意哪些问题?小结:①一般选择在能看到全部天空及地平线的开阔地点或平台观测。
②当天空部分被障碍物(如山、房屋)遮挡时,云量应从未被遮挡的天空部分中估计。
二、云量和雨量的关系1.云在天空中是会变化的,云的多少预示着不同天气的来临。
请问天空中出现什么样的云会下雨呢?2.哪一张图片上的天气更容易下雨?小结:从云的颜色和云量两个因素来判断,左边天空出现的情况可能会下雨。
3.判断下列三张照片分别是在哪个时刻拍摄的。
(将照片和对应的时刻连线)我发现:下雨后与下雨前相比,天更亮了、云少了,能见度更好了。
4.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积累许多看云识天气的谚语。
(播放视频)你还知道哪些呢?5.通过看云,可以大致判断天空是否会下雨。
生活中,下雨了,你是怎么知道的一场雨下得有多大?6.仅凭生活经验来判断是不够的,怎样才能准确知道雨下得有多大?阅读“天气预报中关于24小时的降水强度有界定标准”,你读出哪些对你有帮助的信息?下雨前下雨时下雨后小结:气象学家根据24小时内,降雨量的不同高度,列出这样一个雨量等级表。
苏教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下册科学教案(全册)
小学科学苏教版三年级科学下册教案第一单元土壤和生命1、我们周围的土壤一、教材分析:本课是苏教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下册教材第1单元《土壤与生命》中的第1课。
本课教学通过运用多种感官观察土壤,知道当地土壤的基本组成部分,能利用感官和简单的工具对土壤进行较细致的观察,做好简单的实验记录,能选择自己擅长的方式表述自己的研究过程和研究结果;通过学生亲身的体验和观察,达到亲近土壤,意识到土壤和生命有密切关系的这一目标。
在学习本课之前,学生已经对土壤有了一定的认识,但是我们周围的土壤中究竟有什么,学生又未必作过细致透彻的观察研究。
本课中学生将在了解我们周围土壤的基础上,意识到土壤和生命的关系。
在选择材料时,有目的地让学生采集田野里、花圃或水塘边等生活场所的土壤,因为这些“有结构的材料”本身就蕴含着本课所要达成的目标。
同时,通过对这些材料的研究,也使学生感受到生活中无处不在的科学,也让学生感到大自然的奇妙。
二、教学目标:(一)过程与方法1.能够亲自采集土样,并观察土壤;2.能选择自己擅长的方式来研究土壤。
(二)知识与技能1.意识到自己感官的作用,会观察、描述、记录;2.知道土壤里有沙、石块、枯枝落叶、小虫、蚯蚓等;3.了解土壤与生命有密切的关系。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具有关心家乡土壤的意识;2.愿意交流自己的观察结果,分享合作探究的快乐。
三、教学准备:1.教师事先进行实地考察,为孩子们准备一块泥土地、铲子、放大镜、盛土容器、土壤研究记录纸。
2.孩子们准备:一根木棒、一只塑料杯子、一块抹布。
四、教学过程:(一)挖一挖,找一找。
1. 你们校园里哪里有土壤?2.想一想,土壤里可能有什么?3. 讨论:在外出进行观察时,我们应该注意些什么?师生小结:1.注意安全;2.不要破坏环境,更不能伤害土壤中可能存在的动植物;3.及时记下自己的发现,对不认识的动植物,可先照样子画下来;4.尽可能多地发现土壤里有些什么。
【评析】孩子们知道要出教室考察土壤是非常兴奋的,如果他们不知道考察的目的和注意事项,考察肯定会变成玩耍。
苏教版三年级下册科学全册教案
苏教版科学三年级下册教案第一单元植物的一生1种子发芽了教学目标:1.观察番茄和黃瓜的种子,并能够用语言描述番茄和黄瓜的种子的外形特征。
2.能够按照正确的方法播种番茄或黃瓜并设计栽种记录,了解一些种植知识,并乐于长期观察记录。
3.通过收集和观察不同植物的种子,认识到不同的种子大小、形状、颜色等各不相同。
4.做种子萌发对比实验,初步认识到种子萌发需要水分、空气和适宜的温度。
教学重点1.按照正确的方法播种番茄或黄瓜,并做好记录。
2.动手做探究种子发芽条件的实验,了解种子发芽的条件。
教学难点做好探究种子萌发条件的实验,初步认识到种子萌发需要水分、空气和适宜的温度。
教学准备教师材料:番茄和黃瓜的种子、课件、实验记录表、带盖透明玻璃瓶4个、活动手册等。
学生分组材料:花盆、土壤、水杯、小铲子等。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自然界中有很多植物的种子,谁来说说,你们见过哪些植物的种子?学生列举自己见过的植物的种子。
教师引导:植物的一生都是从种子发芽开始的。
今天我们就来探讨植物种子的发芽。
板书课题。
二、学习新课活动一:观察并描述番茄和黄瓜的种子1.出示黄瓜的种子,学生进行观察并描述。
2.再出示番茄的种子,引导学生将番茄的种子和黄瓜的种子比较起观察来。
看一看番茄和黃瓜种子的特点。
预设:黄瓜种子是乳白色的,扁平光滑,边缘薄,比较小,形状细长。
与黃瓜种子相比,番茄种子小,呈水滴形,黄色,表面粗糙,外面有茸毛,形状圆而扁,有点像小耳朵。
教师小结:不仅是番茄和黄瓜的种子,其他不同植物的种子在大小、颜色、形状等各方面都不相同。
3.观察不同植物的种子(1)出示一些植物的种子,引导学生看一看,了解这是什么植物的种子?这些植物的种子各有什么特点?(2)引导学生从种子的大小、形状、颜色等各方面,去观察这些植物的种子,发现他们的特征。
活动二:种番茄1.学生观察课本第2页下面种番茄的图片,并读一读旁边的文字,了解种番茄所需的材料以及方法。
材料:番茄种子、花盆、土壤、水杯、小铲子等。
苏教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下册全册教案
苏教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下册)教学计划一、指导思想充分挖掘课程资源,和孩子们一起探究,实施真正意义上的科学探究性教学,有效地组织学生开展真正有深度的科学探究性活动。
二、学情分析:1、整体学习状况:三年级共有55名学生。
学生普遍的特点是比较活泼,思维较活跃,好奇心较强,但却不善于设法自主去获取知识并在生活中灵活运用知识。
因而学生对基础知识的掌握往往只停留在了解上,理解不深刻,运用能力差。
2、已有知识、经验:学生由于各种条件的限制,科学常识极为缺乏,科学探究能力也较弱。
家长和某些教师偏重于语数教学,使学生没有多少时间和机会接触大自然,更没有得到大人和老师及时、周到的指导,使学生没能很好地在观察、实验、调查等实践活动中获取知识、发展能力、培养思想情感。
3、儿童心理分析:在小学阶段,儿童对周围世界有着强烈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望,他们乐于动手操作具体形象的物体,而我们的科学课程内容贴近小学生的的生活,强调用符合小学生年龄特点的方式学习科学,学生必将对科学学科表现出浓厚的兴趣。
三、教学目标1、培养学生科学的思维方法,努力发展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使得学生们在日常生活中亲近科学、运用科学,把科学转化为对自己日常生活的指导,逐渐养成科学的行为习惯和生活习惯;2、了解科学探究的过程和方法,让学生亲身经历科学探究的全过程,从中获得科学知识,增长才干,体会科学探究的乐趣,理解科学的真谛,逐步学会科学地看问题、想问题;3、继续指导、引导学生学习运用假设,分析事物之间的因果关系,注重观察实验中的测量,特别是控制变量、采集数据,并对实验结果作出自己的解释,学习建立解释模型,以验证自己的假设。
4、保持和发展对周围世界的好奇心与求知欲,形成大胆细心、注重证据、敢于质疑的科学态度和爱科学、爱家乡、爱祖国的情感;5、亲近自然、欣赏自然、珍爱生命,积极参与资源和环境的保护,关心现代科技的发展。
四、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重视对学生典型科学探究活动的设计,以探究为核心,培养小学生的科学素养。
最新苏教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下册(全册)教案及计划
最新苏教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下册(全册)教案小学科学三年级下册教学计划一、教材分析(一)指导思想:充分挖掘课程资源,和孩子们一起探究,实施真正意义上的科学探究性教学,有效地组织学生开展真正有深度的科学探究性活动。
(二)全册内容情况:《科学》三年级下册是在三年级上册的基础上编写而成的。
选择的教学内容是以学生“有系统的观察活动”为主线展开的。
例如,在教学内容中设计了“观察大树”和“寻访小动物”等活动。
作为这一线索的延续,三年级下册的主题确定为对“物质特征和变化的观察”,在这一册中共安排了“混合”、“空气”、“植物的一生”、“动物的生命周期”、“沉和浮”、“冷与热”等六个单元。
(三)各单元内容和课时情况:1.混合单元:着重引导学生对物质混合的现象进行观察,认识有些物质混合后其中的各个成分不会发生变化,而有些物质混合后会生成新物质;初步建立混合物的概念;亲自动手制造混合物并学习对固体混合物进行简单分离的方法。
2.空气单元:引导学生通过实验证明空气的存在,并通过一系列的动手操作活动,帮助他们认识空气作为物质的一般属性。
并设计了有关认识空气的特殊性质的探究活动,最后一课时则引导学生探讨空气和人类生活的关系。
3.植物的一生单元:引导学生经历种植凤仙花的完整过程。
通过对凤仙花各个生长期不同形态特征的观察,帮助学生建立植物生长周期的概念,并引导他们学会定期观察、记录以及分析数据的方法。
4.动物的生命周期单元:引导学生经历养蚕的完整过程。
通过对蚕各个生长时期不同形态特征的观察,帮助学生建立动物的生命周期概念,感受生物的生命过程并学会描述这个过程。
5.沉和浮单元:主要涉及物体在水中的沉浮与哪些因素有关、怎样改变物体的沉浮及如何利用沉浮的原理来制作小船和潜艇等问题。
6.冷与热单元:是由“冷水与热水”、“热胀冷缩”、“温度和温度计”、“测量物体的温度”4部分组成。
本单元主要引领学生亲历探索科学、建立科学概念的过程,他们将获得“冷与热”的有关知识和认识温度计、使用温度计测量温度的一些技能,并进一步激发他们对科学的兴趣和好奇心。
苏教版三年级下册科学全册教案精选全文完整版
【板块二】互学一、云量的划分1.下面几幅云的图片,你会像天气预报那样描述它们的云量吗?2.你是根据什么来描述云量的?小结:如果把天空看成一个圆,把这个圆平均分成四份,我们就可以按照云在天空中所占的面积来划分云量。
空白的部分表示天空,涂色的部分表示云。
这种方法叫作四分法。
气象学家将只占天空四分之一以内云量的天气称之为“晴天”;四分之一到四分之三的称之为“多云”,四分之三以上的称之为“阴天”。
如图所示:3.视频:如何判断云量(播放视频)4.实践应用:判断下面几张图片显示的是什么天气?5.云量是按照云遮蔽天空的程度来估算。
室外观测云量应该注意哪些问题?小结:①一般选择在能看到全部天空及地平线的开阔地点或平台观测。
②当天空部分被障碍物(如山、房屋)遮挡时,云量应从未被遮挡的天空部分中估计。
二、云量和雨量的关系1.云在天空中是会变化的,云的多少预示着不同天气的来临。
请问天空中出现什么样的云会下雨呢?2.哪一张图片上的天气更容易下雨?小结:从云的颜色和云量两个因素来判断,左边天空出现的情况可能会下雨。
3.判断下列三张照片分别是在哪个时刻拍摄的。
(将照片和对应的时刻连线)我发现:下雨后与下雨前相比,天更亮了、云少了,能见度更好了。
4.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积累许多看云识天气的谚语。
(播放视频)你还知道哪些呢?5.通过看云,可以大致判断天空是否会下雨。
生活中,下雨了,你是怎么知道的一场雨下得有多大?6.仅凭生活经验来判断是不够的,怎样才能准确知道雨下得有多大?阅读“天气预报中关于24小时的降水强度有界定标准”,你读出哪些对你有帮助的信息?小结:气象学家根据24小时内,降雨量的不同高度,列出这样一个雨量等级表。
下雨前下雨时下雨后。
苏教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下册全册教案
苏教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下册全册教案教材简介苏教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下册是根据《课程标准》编写的科学教材。
本教材以认知为中心,以问题为引领,既注重学生的学科知识的学习,也注重学生的思维能力的开发,促进学生的实践能力的提高。
同时,在教材的编写上,也使学生对自然、社会、科学之间的联系有更为深刻的认识。
教学目标1.认识和了解物质的变化规律和其属性和重要性。
2.掌握动物和的形态、生殖、生活习性以及重要性。
3.掌握植物的结构、生长规律和重要性。
4.掌握科学实验的基本方法和技能。
5.能够表述问题并运用科学思想进行科学探究。
教学内容与安排第一章物质的变化教学内容1.物质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
2.物质的变化和相应的标志。
3.物质的混合和分离。
4.物质的保存定律和重要性。
教学安排第一课物质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1.了解物质的概念,探究物质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
2.进行简单实验,分辨物质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
第二课物质的变化和相应的标志1.探究物质发生变化的原因。
2.了解物质化学变化的标志,观察和分析化学变化的示例。
第三课物质的混合和分离1.了解物质混合的概念及分类。
2.了解物质分离的原理和分类。
3.进行简单实验,学习物质的混合和分离方法。
第四课物质的保存定律和重要性1.探究物质不灭定律的由来和基本内容,学习物质的转化过程。
2.探究物质保存定律的内涵和意义。
第二章动物的生殖和生活习性教学内容1.动物的一般特征和分类。
2.动物的生殖方式、特点和意义。
3.动物的生活习性及其适应性。
4.动物与人类的的关系及其保护。
教学安排第一课动物的一般特征和分类1.学习动物的分类体系。
2.了解常见动物的分类、形态和习性。
3.进行动物现场观察,学会观察和描述动物特征。
第二课动物的生殖方式、特点和意义1.学习动物的生殖方式。
2.学习生物的繁殖与物种的保存。
3.了解人工繁殖和动物保护的意义。
第三课动物的生活习性及其适应性1.了解动物的生活习性及其适应性。
新版苏教版三年级科学下册教案
新版苏教版三年级科学下册教案1.种子发芽了【教材分析】《种子发芽了》一课是苏教版三年级下册第一单元《植物的一生》单元中的第一课,这一单元的学习内容都属于生命科学领域,本课内容的设计,依据生命科学领域的内容标准,对应新《课标》8.2“亲手种下盆栽植物的种子,观察和记录种子发芽成幼苗,再到开花结果的过程”和12.1“用简单的实验或依据生活经验,探讨水、阳光、空气、温度、肥料等因素对植物生长的影响。
例如,探究水对种子发芽的的影响”。
本课第一课时内容首先询问学生平时对于植物的观察情况,了解学生前概念。
然后通过观察西红柿和黄瓜种子这一活动,明确观察可以从形态、颜色等方面入手。
同时引起学生对种植植物的兴趣,启发学生思考植物生长需要哪些条件,完成活动一“种植植物”。
最后,设计活动二“找到弄混的种子”,让学生学会利用种子的特征,把不同的种子和对应的植物联系起来的简单方法。
第二课时内容通过对上节课种植的西红柿生长情况的观察,思考影响种子发芽的因素。
再分别对每一种影响因素提出假设,设计简单实验,让学生初步学会探究实验的设计方法。
【学情分析】三年级学生经过两年的科学学习,已经对这门课有了一定认识,产生了比较浓厚的兴趣,同时具备了初步的科学知识和操作技能。
在一年级下册《多姿多彩的植物》中,学生学习了观察植物不同的方法;通过二年级下册《栽小葱》,学生初步了解植物生长需要的条件,但是并没有观察过小葱从一颗种子变成一株完整植株的过程。
在这一课的课程设计时,应充分考虑学生的前概念,在此基础上完善学生对植物的生长发育过程的理解,激发学生对种子生长变化观察的兴趣,引发学生种植植物的愿望。
【教学目标】科学知识:1.知道不同植物的种子形态不同。
2.知道种植西红柿和黄瓜种子的方法。
3.认识种子发芽的条件,能够理解种子发芽实验的设计。
科学探究:1.能够用语言描述西红柿和黄瓜种子的外形特征。
2.能够按照正确的方法播种西红柿和黄瓜。
3.能够设计栽种记录的内容,乐于长期观察记录。
江苏教育出版社_小学科学三年级下册教案
南庄小学苏教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下册教学设计执教:李银拴一、基本情况分析通过半年来的科学课的自主学习和科学探究,学生已掌握许多科学知识和科学方法,本学期在学生已有知识和经验的基础上,通过主动探索知识发生和发展的过程,培养他们对科学的理解、思维能力、创造能力以及多方面的科学素养。
二、教材分析苏教版《科学》三年级下册教材共分五个单元,总课时28课时。
主要突出两个方面的教学,一个是通过《植物的一生》、《关心天气》单元教学,培养学生对一个有周期性变化的事物进行长期的连续的观察、记录、研究,从而发展学生认真、细致、坚持性等科学态度,并初步认识到事物的周期性变化规律。
另一个是通过《土壤与生命》、《固体和液体》单元教学,培养学生对一个事物进行多种感官、多种方法、多角度的认识和描述,从而发展学生更全面的认识事物的能力。
第一单元《土壤与生命》是根据《课程标准》中“地球与宇宙”的具体内容标准——地球的物质之一:岩石、沙、土壤来组织的,是以土壤为话题,把土壤当成一个认识的材料,目的是运用多种方法和多种感官去认识一个物体,并且通过探求土壤奥秘的活动,使学生获得一种真切的体验,对土壤产生亲近感并心存感激,意识到土壤和人类存在相互依存的关系。
第二单元《植物的一生》第1课中“我们已经知道哪些植物的知识”这个问题,将他们已经掌握的科学知识充分调动出来,并与他们在本单元中即将获得的知识联系起来,对植物完成一个阶段性的认识。
第三单元《固体和液体》是以生活中常见的固体和液体为切入点,进一步研究物质世界。
这一单元的编写与《土壤与生命》有相似之处,都是用多种感官和多种方法认识和描述一个具体事物,并且,不是单纯地认识固体或液体的性质,而是在此基础上再通过大量、反复的实验,认识固体与液体固体与固体、液体与液体之间的关系,以此培养学生比较全面、客观的认知能力。
第四单元《关心天气》,属于《标准》的“地球与宇宙”中“天空中的星体”部分,从关心天气的角度谈天气预报,即“今天天气怎么样”。
苏教版三年级科学下册全册教案
苏教版三年级科学下册全册教案根和茎一、教学目标过程与方法1、能够对多种植物的根和茎进行观察,比较根和茎的不同之处。
2、能设计实验证明植物的根有吸收水分的作用。
二、教学重难点重点:设计实验证明植物的根有吸收水分的作用。
难点:认识茎的作用。
三、教学准备带根的各种植物、烧瓶、水、油、棉花、小刀四、教学过程一、区分直根和须根。
1、出示大蒜和菠菜。
你认识这两种植物吗?2、观察它们的根有什么不同?3、讲述:像菠菜这样,有明显的主根,侧根小于主根的,我们叫它是直根。
像大蒜这样没有明显的主根,在茎的周围长出很多粗细相似须毛状的根,我们叫它是须根。
二、认识根能吸收水分的作用。
1、讲述:根对于植物来说非常重要,你知道根有哪些作用吗?2、学生回答。
3、提问:你能设计一个证明根吸收水分的实验吗?4、小组讨论。
汇报实验方案。
注意几个条件的控制。
三、了解茎有各种形态。
1、刚才我们认识了植物的根多种多样,那么它们的茎又是什么样子的呢?看书上图片,提问:这些植物的茎有什么不同?2、小组讨论。
3、汇报并填写习作第三题。
结合学生了解的知识,教师进行适当补充四、认识茎的作用。
1、讲述:根有吸收水分和养料的作用,那植物的茎又是干什么的呢?2、学生交流。
3、出示实验装置,讲述:前几天,老师把这根竹子插入红水中,现在将它取出,看一看,它的叶有什么变化?学生回答后小结。
五、课外作业试一试把胡萝卜“头”切下来,摆在浅水盘里,放在阳光下,经常加水,几天后观察有什么变化?4、叶和花一、教学目标过程与方法1、能够观察描述不同叶子的形态,比较它们的相同和不同,并进行分类活动。
2、能对“阳光对植物生长的影响”问题展开对比实验。
3、能够观察并解剖植物的花。
二、教学重难点重点:观察并描述不同的叶,培养观察能力。
难点:观察并解剖花。
三、教学准备各种树叶、花、镊子、白纸四、教学过程一、认识叶的不同形态1、出示一片树叶,讲述:春天到了,许多植物都已经吐枝发芽,长出嫩绿的叶子,你们看,这是一片什么树的叶子?它的外形有什么特点?2、同学们观察的很仔细,现在老师发给你们一片树叶,请大家看看它的正面和反面有什么不同?3、学生观察比较后汇报。
江苏教育出版社小学科学三年级下册教案
江苏教育出版社小学科学三年级下册教案小学苏教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下册教学设计一、基本情况分析通过半年来的科学课的自主学习和科学探究,学生已掌握许多科学知识和科学方法,本学期在学生已有知识和经验的基础上,通过主动探索知识发生和发展的过程,培养他们对科学的理解、思维能力、创造能力以及多方面的科学素养。
二、教材分析江苏教育版出版的《三年级科学》第二卷分为五个单元,共28学时。
它主要集中在两个方面的教学。
一是通过植物生活和关心天气的单元教学,培养学生对周期性变化的事物进行长期连续的观察、记录和研究,培养学生认真、细致、持之以恒的科学态度,初步了解事物的周期性变化规律。
二是通过土壤与生命、固体与液体的单元教学,培养学生用多种感官、方法和角度来理解和描述事物,从而培养学生更全面地理解事物的能力。
第一单元《土壤与生命》是根据《课程标准》中“地球与宇宙”的具体内容标准――地球的物质之一:岩石、沙、土壤来组织的,是以土壤为话题,把土壤当成一个认识的材料,目的是运用多种方法和多种感官去认识一个物体,并且通过探求土壤奥秘的活动,使学生获得一种真切的体验,对土壤产生亲近感并心存感激,意识到土壤和人类存在相互依存的关系。
在第二单元“植物的生命”的第1课中,“植物所知的知识”的问题是充分调动他们掌握的科学知识,并将其与他们在本单元中获得的知识联系起来,完成对植物的阶段性理解。
第三单元《固体和液体》是以生活中常见的固体和液体为切入点,进一步研究物质世界。
这一单元的编写与《土壤与生命》有相似之处,都是用多种感官和多种方法认识和描述一个具体事物,并且,不是单纯地认识固体或液体的性质,而是在此基础上再通过大量、反复的实验,认识固体与液体固体与固体、液体与液体之间的关系,以此培养学生比较全面、客观的认知能力。
第四单元“关心天气”属于“天上的星星”一部分的“地球和宇宙”的标准。
它从关心天气的角度谈论天气预报,即“今天天气怎么样”。
讨论天气与人的关系,介绍气象预报的过程、方法、手段和形式。
最新苏教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下册(全册)教案及计划
最新苏教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下册(全册)教案及计划最新苏教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下册(全册)教案小学科学三年级下册教学计划一、教材分析(一)指导思想:充分挖掘课程资源,和孩子们一起探究,实施真正意义上的科学探究性教学,有效地组织学生开展真正有深度的科学探究性活动。
(二)全册内容情况:《科学》三年级下册是在三年级上册的基础上编写而成的。
选择的教学内容是以学生“有系统的观察活动”为主线展开的。
例如,在教学内容中设计了“观察大树”和“寻访小动物”等活动。
作为这一线索的延续,三年级下册的主题确定为对“物质特征和变化的观察”,在这一册中共安排了“混合”、“空气”、“植物的一生”、“动物的生命周期”、“沉和浮”、“冷与热”等六个单元。
(三)各单元内容和课时情况:1.混合单元:着重引导学生对物质混合的现象进行观察,认识有些物质混合后其中的各个成分不会发生变化,而有些物质混合后会生成新物质;初步建立混合物的概念;亲自动手制造混合物并学习对固体混合物进行简单分离的方法。
2.空气单元:引导学生通过实验证明空气的存在,并通过一系列的动手操作活动,帮助他们认识空气作为物质的一般属性。
并设计了有关认识空气的特殊性质的探究活动,最后一课时则引导学生探讨空气和人类生活的关系。
3.植物的一生单元:引导学生经历种植凤仙花的完整过程。
通过对凤仙花各个生长期不同形态特征的观察,帮助学生建立植物生长周期的概念,并引导他们学会定期观察、记录以及分析数据的方法。
4.动物的生命周期单元:引导学生经历养蚕的完整过程。
通过对蚕各个生长时期不同形态特征的观察,帮助学生建立动物的生命周期概念,感受生物的生命过程并学会描述这个过程。
5.沉和浮单元:主要涉及物体在水中的沉浮与哪些因素有关、怎样改变物体的沉浮及如何利用沉浮的原理来制作小船和潜艇等问题。
6.冷与热单元:是由“冷水与热水”、“热胀冷缩”、“温度和温度计”、“测量物体的温度”4部分组成。
本单元主要引领学生亲历探索科学、建立科学概念的过程,他们将获得“冷与热”的有关知识和认识温度计、使用温度计测量温度的一些技能,并进一步激发他们对科学的兴趣和好奇心。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单元土壤与生命第1课、土壤里有什么教学目标:过程与方法:*能够运用多种方法和多种感官来认识土壤。
*会描述、记录自己的观察结果。
*能够和同伴交流自己的观察结果。
知识与技能:*知道土壤里含有不同大小的颗粒,含有动植物和它们的遗体*能够建立土壤是个混合物的概念。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意识到土壤和动植物有着密切的关系。
*愿意亲近土壤。
教学准备教师准备:一块土地、给每个学生准备一只放大镜、一份土壤研究记录表、每组一小桶水。
学生准备:一根木棒、一张白纸、一只塑料杯子、一个硬纸板碟子、一把小铲子、一块抹布。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我们今天来研究有关土壤的知识。
二、自主学习1、说说你对土壤的认识(1)你对土壤已经知道了些什么?(2)小组内交流、分组汇报。
(3)在活动记录卡上记录你已经知道的有关土壤的知识。
2、挖土壤(室外活动)把学生带到校园里事先选好的一块土地,让学生自主去挖泥土。
3、观察泥土里有什么(1)在桌上铺上报纸,把挖来的泥土倒在报纸上,仔细观察泥土里有什么。
哪些是你已经知道的?你最惊奇的发现是什么?(2)小组内交流、分组汇报。
(3)在活动记录卡上记下或画下你的观察结果。
4、你还想知道有关土壤的什么知识(1)你还想知道些什么?(2)小组内交流(3)在活动记录卡上记下或画下你想知道的问题。
三、课后研究花一定的时间去自主研究一下你们提出的问题,把研究结果记录下来。
第2课、落叶变成了什么一、教学目标:1、过程与方法:*会做腐殖质形成的实验,能够制作肥料袋。
*能够经历成肥的全过程。
*能够用图画和文字的形式记录自己观察到的现象。
2、知识与技能:*知道死了的动植物会变成土壤的一部分,腐殖质是由腐烂的动植物的遗体变成的。
*知道在成肥过程中蚯蚓的作用。
*建立腐殖质的概念。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能够坚持长期观察,有持久性。
*意识到土壤和动植物之间的联系。
二、教学准备:一块有明显落叶的土地、一堆土、蚯吲、一壶经过处理的水、每个学生带一些植物、吸管、小铲子、塑料袋、一张黑纸、胶带、报纸、抹布、记录纸、放大镜等三、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猜一猜,落叶会变成什么?2、今天我们来研究这方面的问题。
(二)自主学习1、观察有落叶的土地(1)学生户外活动、教师指导学生仔细观察:落叶下有什么?土壤是什么颜色的?(2)从土里捡出一些烂叶子,用塑料袋装好带到班上。
2、自主研究(1)把烂叶子按腐烂程度排队。
(2)交流:你认为落叶在土壤里是怎么变化的?落叶最终变成了什么?土壤的颜色可能与什么原因有关?3、制作肥料袋(1)为了能证明落叶在土壤里变成了什么,我们将做一个小实验,这个小实验将要花费你们一段时间,希望你们能长期坚持下去。
(2)讲解制作肥料袋的方法。
(同桌两人为一组对比)①把土壤用塑料袋装好,往土壤里放入一些植物,搅拌。
②往塑料袋里加上一些水,同桌两人一人放蚯蚓,一人不放。
③在自己的肥料袋上贴上标签,将肥料袋放在不被干扰的角落里,用黑纸盖上。
(3)学生制作肥料袋,教师巡回指导。
(4)学生做好后自己做好清理工作。
4、观察肥料袋(1)每周观察一次,记录下肥料袋的变化。
(2)比较有蚯蚓的和没蚯蚓的两个肥料袋有什么相似与不同?5、管理肥料袋(1)定期翻动肥料袋,并作好记录,一定要有坚持性。
(2)对比有蚯蚓的袋和没蚯蚓的袋里的肥料的变化,作好记录。
(三)总结巩固概述课文,提醒学生坚持观察记录。
第3课、我们周围的土壤一、教学目标:1、过程与方法:*能够运用多种感官和不同方法鉴别土壤中的沙、黏土成分的多少。
*能够独立地探究一堆土壤的成分。
*能够设计实验,比较出不同土壤的某方面的特性。
*能够通过多种途径了解家乡的土壤。
2、知识与技能:*知道沙、黏土和腐殖质是组成土壤的三种主要成分。
*了解土壤中沙、黏土和腐殖质的多少,影响着土壤的种类。
*了解不同种类的土壤的透水性和保水能力不一样。
*了解不同土壤里适合种植不同的农作物。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意识到自己感观的作用,形成探究意识。
*具有探究土壤的热情。
*具有关心家乡土壤的意识。
二、教学准备教师准备:沙子、黏土和腐殖土若干,一堆新鲜的当地土壤。
学生准备:每两个学生一组,每组学生准备:沙子、黏土、腐殖土、3只塑料汤匙、3张白纸、木棒、研钵一套、报纸、抹布、一小桶水、搅拌棒、纸和盘子。
3只塑料杯子、两只放大镜、两根木筷、一只硬纸板盘子、过滤装置一套、表格若干张。
三、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我们周围的土壤为什么有不同的颜色?它们里面到底有些什么不同?今天我们来研究这个问题。
(二)自主学习1、用沉淀法认识土壤中的三种成分(1)把土块放入水中,搅拌后静置一段时间,你有什么发现?(2)学生观察、记录。
(3)小组交流、汇报。
(4)小结:把土块放入水中,搅拌后静置一段时间,可以看到水面上飘浮着一些东西,这是土壤中的腐殖质,再细看一下水中的土块,你会发现它在水中明显地分成两层:上面一层颗粒较细,是黏土;下面一层颗粒较粗,是沙。
2、观察比较沙、黏土、腐殖质的特征(1)拿出准备的土壤放在桌上仔细观察:①摸:感觉土壤颗粒大小及土壤的潮湿程度。
②看:观察土壤颗粒大小及土壤的颜色深浅。
③捻:感觉土壤颗粒的硬度及土壤的粗糙程度。
④握、搓:感觉土壤的黏性。
⑤嗅:感觉土壤的气味。
⑥摇:听听干土壤的发出的声音。
⑦涂抹:感觉土壤在纸上留下的痕迹。
(2)学生自主研究,小组交流。
(3)小结:含沙多的土壤叫沙质土,含黏土多的土壤叫黏质土,含沙和黏土差不多的叫壤土。
3、比较沙、黏土、腐殖土的渗水性(1)在渗水装置中放入同样多的这三种物质,同时倒入同样多的水,等它们停止渗水时观察它们渗出的水的多少。
(2)学生观察,小组交流。
(3)交流:它们为什么渗出的水不一样多?谁渗出的水多?谁保留的水多?说明什么问题?(4)在活动记录卡上记录下你们的研究成果。
(三)总结巩固概述课文。
课后研究:1、调查家乡的土壤制定出计划,按计划实施并做好记录。
2、这些植物适合种植在哪种土壤中?我们家乡的土壤适合种植什么农作物?第4课、土壤和我们一、教学目标:过程与方法:*能够交流自己的想法,能够参与讨论。
*能够用《土壤小报》的形式将自己的土壤知识表达出来知识与技能:*知道土壤为人类所作的贡献。
*了解我国的土壤资源。
*知道人类的许多行为是破坏土壤的。
*知道垃圾等对土壤的危害。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意识到土壤的重要,能够感激土壤。
*能够在自己的行动上为保护土壤做出一份努力。
二、教学准备教师准备:有关土壤的资料,记录纸若干张。
学生准备:收集自己进行土壤研究的所有资料和卡片。
三、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今天我们来学习土壤和我们的关系。
(板书课题)(二)自主学习1、了解土壤为人们做了什么(1)小组交流:你认为土壤能为人们提供什么?(2)学生拿出自己准备的资料,分小组交流、讨论(3)把你知道的填写在书上。
(4)小结:土壤是植物的母亲,植物又为食草动物提供了食物,食草动物又为食肉动物提供了食物。
动植物死后,土壤中的微生物又将它们的尸体还原成土壤中的养料,土壤就这样周而复始地为生命提供着无尽的营养,正是有了土壤,才有这美丽可爱的世界。
2、讨论人类的哪些活动破坏了土壤(1)小组交流:你认为人类的哪些活动破坏了土壤?(2)学生分小组交流、讨论3、讨论假如地球上没有土壤会怎么样(1)小组交流:你认为假如地球上没有土壤会怎么样?(2)学生分小组交流、讨论4、讨论我们能为保护土壤做什么(1)小组交流:你认为我们能为保护土壤做什么?(2)学生分小组交流、讨论(3)小结:我们小学生能做的就是搞好宣传工作。
(4)指导学生自办土壤小报,搞好宣传工作。
(三)巩固应用总结课文,引导学生写出或画出他们的建议,指导学生办好土壤小报。
第二单元植物的一生第1课、种子里面有什么一、教材分析教学目标情感态度价值观科学探究科学知识意识到坚持性和细心操作、认真观察是做科学研究必须具备的素养。
1、能够做种子前发实验。
2、会解剖种子,会用放大镜观察种子。
3、能够将观察到的种子画下来。
知道种子里有“胚”教学重点:1、知道种子的构造。
教学难点:1、设计种子萌发的实验。
二、课前准备教师:放大镜、绿豆、培养皿或学生。
3个分格的小盒子或三只同样的小器皿。
(每组一套)学生:用水泡过的菜豆、花生、葵花子、蚕豆、黄豆种子和与之对应的干种子自带做绿豆发芽实验的器皿三、教学过程(含课后活动)教学环节教师活动学生活动教学评价一、谈话导入,回忆原有知识,引发研究内容1、你已经知道那些植物的知识?2、倾听学生发言,了解学生已有知识。
3、了解种子吗?发表自己的看法填写活动记录学生提出种子构造!能参与讨论,并在小组中发表意见。
较快的记录;对研究问题有兴趣二、解剖观察种子,发现种子的共同点1、提出:你认识那些植物的种子?2、提出:只有解剖了种子,才能观察。
3、你觉得解剖观察时要注意什么?4、解剖观察其他植物种子,你发现什么?1、说出常见植物种子的名字。
2、讨论发表注意点。
3、解剖、观察大豆的种子,并记录。
4、学生解剖其他种子,发现种子的构造相同点!讨论归纳1、讨论积极,认真倾听。
2、实验、观察、记录合作好。
三、讨论种子的萌发1、猜一猜种子为何能长出一棵植物?你能根据你的观察说说吗?2、指导实验(讨论注意点)1、讨论,发表意见2、一起做好种子萌发的实验,填写活动记录1、积极发现问题2、能完成7天实验,持之以恒的科学态度四、交流问题关于今天的学习,你们还有哪些问题?共同讨论第二课、种油菜一、教材分析情感态度价值观科学探究科学知识体验种植油菜的乐趣能够用图画和文字把油菜最初的生长状况记录下来。
了解油菜生长过程教学重点:会用图画文字记录实验日记。
教学难点:持之以恒种植与管理。
二、课前准备教师:大花盆l~2个。
或校园内选一块种植地学生:油菜种子(或别的短生长期草本植物种子)、小花盆。
牙签、小铲、水、纸巾。
学具袋里提供的油菜种子需要经过“春化处理”,教师可集中处理,三、教学过程(含课后活动)教学环节教师活动学生活动教学评价一、延伸导入种子里的胚,有何作用?汇报回答积极二、观察油菜籽,种植油菜油菜籽中有没有胚?你怎么认为?我们来种油菜,研究?1、讨论回答2、看29页图学生讨论种植注意点;3、按步骤种植讨论积极小组和作好三、种好我们的油菜谈话:油菜籽我们一种到土壤中了!是不是万事大吉了?怎样才能种好油菜,使它也快乐的生长?学生讨论、汇报,如何管理,观察、记录汇报积极,有好的建议,并呈现对种植好油菜强烈的兴趣,并能持续的管理种植油菜。
四、深入研究你能在种植油菜的过程中,同时,进行一些科学研究吗?比如用对比实验,研究油菜对光、水、土壤、肥料不同的要求!学生积极讨论;小组讨论实验设计,汇报能有自己组的研究课题,会设计实验,并能去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