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 项羽本纪(节选)_教案
《项羽本纪》教案及练习
《项羽本纪》教案及练习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项羽本纪》的作者、背景及文学地位。
2. 通过分析课文,理解并掌握文中的重要词语、句子和表达方式。
3. 领会项羽的人物形象及其悲剧命运的内涵。
4. 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和批判性思维。
二、教学内容1. 课文朗读:让学生朗读课文,感受语言的美感和节奏。
2. 课文解析:详细讲解课文中的难点、重点句子和表达方式。
3. 人物分析:分析项羽的人物形象,探讨其性格特点及其悲剧命运的原因。
4. 文学鉴赏:引导学生从文学角度欣赏课文的精彩之处,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
三、教学重点1. 掌握课文中的重要词语和句子。
2. 理解并欣赏课文的文学价值。
3. 分析项羽的人物形象及其悲剧命运的内涵。
四、教学难点1. 课文中的古文表达方式和特殊句式。
2. 项羽人物形象的深入分析和探讨。
五、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课文中的难点、重点句子和表达方式。
2. 互动讨论法:引导学生参与课堂讨论,分享对项羽人物形象的理解和看法。
3. 案例分析法:分析项羽的悲剧命运,引导学生思考其原因和内涵。
教案内容:一、导入(5分钟)1. 简要介绍《项羽本纪》的作者司马迁及其文学地位。
2. 引导学生关注课文,提出问题:“项羽是谁?他的故事有哪些?”二、课文朗读(10分钟)1. 让学生朗读课文,注意语气、节奏和情感的表达。
2. 引导学生关注课文中的优美句子和表达方式。
三、课文解析(15分钟)1. 讲解课文中的难点、重点句子和表达方式。
2. 分析项羽的人物形象,探讨其性格特点及其悲剧命运的原因。
四、互动讨论(10分钟)1. 引导学生参与课堂讨论,分享对项羽人物形象的理解和看法。
2. 让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谈谈对悲剧命运的看法。
五、课堂小结(5分钟)1. 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项羽的人物形象及其悲剧命运的内涵。
2. 提醒学生课后复习课文,预习下一节课的内容。
练习:1. 请简述《项羽本纪》的作者及其文学地位。
项羽本纪教学设计教案
项羽本纪教学设计教案教学目标:1. 了解项羽本纪的历史背景和重要事件;2. 掌握阅读古代历史文献的方法和技巧;3. 培养学生的历史分析和推理能力;4. 增强学生的历史文化意识和学习兴趣。
教学内容:1. 项羽本纪的作品特点和价值;2. 阅读项羽本纪的方法和技巧;3. 项羽本纪中的重要事件和人物;4. 项羽本纪对中国历史的影响和意义。
教学准备:1. 《史记》中的《项羽本纪》文本;2. 课件和多媒体设备;3. 学生历史笔记和教学辅助材料。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老师展示项羽的图片,向学生介绍项羽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军事将领,提出学习项羽的重要性和目标。
二、知识讲解(15分钟)1. 向学生简要介绍《史记》是中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其中的《项羽本纪》记载了项羽的生平和重要事件。
2. 讲解项羽本纪的作品特点,如记载详实、叙述生动等。
3. 教授阅读古代历史文献的方法和技巧,如理清文意顺序、辨析古汉字含义等。
三、文本分析(20分钟)1. 将《项羽本纪》分为若干段落,每个段落以重要事件或人物为主题。
2. 分组让学生阅读其中的一段,并在小组内共同探讨段落的内容、背景和意义。
3. 学生代表发表观点,老师给予适当指导和点评。
四、问题讨论(20分钟)1. 提问学生有关项羽本纪的问题,如项羽何时起义、与刘邦的斗争等。
2. 鼓励学生根据文本和已学知识推理、分析和做出判断。
3. 引导学生思考项羽本纪对中国历史的影响和意义。
五、扩展阅读(15分钟)1. 向学生推荐有关项羽的其他历史文献和研究成果。
2. 提供相关阅读材料,并让学生展开阅读和研究。
六、总结和评价(10分钟)1. 总结本节课学习的内容和收获。
2. 鼓励学生对项羽本纪进行评价和思考其在中国历史中的地位。
七、作业布置(5分钟)要求学生写一篇关于项羽本纪的读后感,要求结合文中的事实和自己的思考,形成独立的观点。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引导学生阅读《项羽本纪》,培养了学生的历史分析能力和文献阅读技巧。
《项羽本纪》教案及练习
《项羽本纪》教案及练习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理解《项羽本纪》的主要内容,把握人物形象和故事情节;(2)能够分析作品的艺术特色,了解史记的写作手法;(3)能够运用文中的修辞手法,提高写作水平。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深入理解课文;(2)通过分析、比较,掌握史记的写作特点;(3)通过模仿、创新,提高写作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受历史人物的英勇与悲壮,培养爱国情怀;(2)树立正确的价值观,明白成与败的哲理;(3)学会珍惜现在,努力奋斗,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努力。
二、教学重点:1. 《项羽本纪》的主要内容及其人物形象;2. 史记的写作特点及艺术魅力;3. 文中修辞手法的运用。
三、教学难点:1. 文中古代文化知识的把握;2. 史记写作手法的深入理解;3. 修辞手法的灵活运用。
四、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项羽本纪》原文及相关资料;2. 学生准备:预习课文,了解课文大意。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简介《项羽本纪》的背景,引发学生兴趣。
2. 自主学习:让学生默读课文,了解故事情节,体会人物形象。
3. 合作探讨:分组讨论,分析课文中的史记写作手法及艺术特色。
4. 分析讲解:教师针对学生的讨论,进行讲解,解答学生的疑问。
5. 修辞手法讲解:分析课文中的修辞手法,如比喻、拟人等,并进行实例讲解。
6. 练习巩固:布置相关练习题,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写作。
8. 拓展延伸:引导学生了解其他史记作品,提高学生的阅读兴趣。
9. 课后作业:10. 教学反思:六、教学策略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项羽本纪》中的历史问题,提高学生的问题意识。
2. 利用案例分析法,通过分析项羽的一生,让学生深刻理解史记的写作手法和人物塑造技巧。
3. 运用讨论法,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观点,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能力。
七、教学步骤1. 回顾上一节课的内容,检查学生的预习情况。
《项羽本纪》(节选)教学案例-精选教育文档
《xx本纪》(节选)教学案例“凡读一部书,就像认识一个朋友一样,如果不晓得他的个性,则无论说短论长,全无是处。
”(李长之《司马迁之人格与风格》)关注人物,人成为历史的中心,从《史记》始。
梁启超认为《史记》最显著的个性在于“以无数个人传记之集合体成一史,对于能发动社会事变之主要人物,各留一较详确之面影以传于后”(《要籍解题及其读法·史记》)。
本课所属专题的研习目标为“摹形传神,千载如生——《史记》的人物刻画艺术”,体现了编者对于《史记》独特魅力的准确理解。
葛兆光认为“《史记》属于历史与文学尚未彻底分化时期的作品,它那种强烈的个人意识,使它并不完全追求所谓的‘真实’,而更看重叙述的力量。
”(《中国思想史·导论》)司马迁对楚汉风云披沙拣金提炼核心情节,对项羽摹形传神传达悲剧英雄的心理,这种基于历史真实的“有意识的设计与表达”(葛兆光),就是使历史流传、人物千载如生的“叙述的力量”。
教师应该引领学生细读文本,揣摩历史人物的风貌心性;对话人物,发现历史人物的精神灵魂:此所谓课堂学习的“摹形传神”。
同时,司马迁在以春秋笔法为准的,评断历史人物的功过是非的同时,滲入独特而深刻的个人体验,如真与伪、善与恶、义与利等,带有鲜明的情感特征,流露出的独特的英雄观,这是《史记》“成一家之言”的独到的史学价值。
教师应引领学生积极探究历史人物背后的史迁卓识:此所谓课堂学习的“察观”。
此教学设计是对本人多年来粗教《史记》的批判与重构,是一次酝酿多时的教学尝试。
力图以探究史记文学史学魅力为中心组织课堂,达到“高思维互动、高情感体验、高习得生成”的理想状态。
一.学习目标:1、品鉴《史记》“摹形传神,千载如生”的人物刻画艺术,体悟《史记》文本“叙述的力量”;2、对话“文本项羽”,洞察英雄的形、神及其背后史迁卓识,探究“成一家之言”的个性魅力;3、“述往事思来者”,养成历史与现实生活贯通的历史观。
二.学习流程展示学习活动一:细读文本,品鉴“一字立骨”技法,体味英雄心理。
《项羽本纪》教案(历史传记)
《项羽本纪》教案(历史传记)教学目标:1.引导学生深入理解《项羽本纪》这篇传记,了解项羽的行事,并学会从行事中分析人物。
2.理解司马迁在刻画项羽人物形象时所采用的多种手法及其作用。
3.用辩证的方法总结分析项羽的性格及其失败的原因。
4.学会对人物进行客观辨正评价。
5.感受历史英雄人物的某些有价值的人格魅力,砥砺自我人生修养。
教学重点:1.通过对项羽的人物形象的鉴赏,学习《史记》的人物刻画艺术。
2.掌握鉴赏人物的方法。
教学难点:1.学会辩证地分析项羽性格及其成败。
教学准备:1.提前安排学生观看《西楚霸王》影片,要求学生注意观察影片中项羽的人物形象及故事情节。
2.准备课文、翻译和注释的PPT课件,以及有关项羽的历史资料和图片。
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通过引导学生回顾历史上的楚汉相争的背景,引出项羽这个历史人物,进入《项羽本纪》的学习。
2.讲授新课:o首先介绍项羽的家世和少时的学习情况,引导学生了解项羽的出身和成长背景。
o然后讲解项羽的行事和人物形象,通过对课文中项羽的语言、行为和心理描写的分析,让学生了解项羽的性格特点、领导才能和军事才能。
o最后总结项羽失败的原因,引导学生从多个角度分析项羽失败的原因,并从中吸取教训。
3.课堂互动:让学生分组讨论以下问题:项羽叱咤风云,英勇善战,为何最后会以失败而告终?你认为项羽是否应该自刎?你觉得影片在情节设置上有没有特别精彩的或值得商榷的?演员在对人物的表现上有没有表现出人物的神,够不够到位?通过这些问题,让学生积极参与讨论,发表自己的看法,加深对项羽这个历史人物的理解。
4.课堂小结:让学生总结这节课学到的知识,包括对项羽的人物形象、性格特点、领导才能和军事才能的了解,以及从项羽失败中吸取的教训。
5.布置作业:让学生写一篇关于项羽的读后感或评论文章,要求观点明确,论述合理,字数不限。
《项羽本纪》教案
《项羽本纪》教案【教学目标】1、通过把握项羽的性格特征,学习《项羽本纪》的人物刻画艺术。
2、学会辨证地评价历史人物,用批判的眼光去观察、思考。
3、感受项羽独特的人格魅力,激发学生昂扬向上的情感,加深对人生的认识。
【教学重点】把握项羽的性格特征,学习《项羽本纪》的人物刻画艺术。
【教学难点】探究项羽的性格特点及辨证地评价项羽。
【课时安排】一课时。
一、预习课文(1)划出难读难理解的词,利用工具书,独立完成。
不能解决的课堂上提问。
(2)了解课文节选部分内容,并结合必修三《鸿门宴》和查找的项羽生平资料,为他写一个五十字左右的简介。
二、导入课堂:导语力拔山兮气盖世,时不利兮骓不逝,骓不逝兮可奈何?虞兮虞兮奈若何!这是项羽与自己宠妾虞姬离别时的感慨悲歌,他是被誉为历史上最猛的勇将,他又拥有一腔侠骨柔情,他就是让人有怜又怨、又赞又恨的项羽们就来打开尘封的历史大门,走进项羽这位悲剧英雄。
三、疏通文意《项羽本纪》是《史记》中最精彩的一篇,同学们要想领略其中的奥妙,先要解决字词障碍。
课前已经布置同学们预习课文,自己疏通文意,接下来检查同学们的预习成果。
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请学生起来回来)(1)为秦将王翦所戮者()(2)狱掾()(3)力能扛鼎()(4)时不利兮骓不逝()(5)田父绐曰“左”()(6)项王嗔目而叱之()(7)刈旗()(8)项王身亦被十余创()(9)乃自刎而死()(10)舜目盖重瞳子()(11)自矜功伐()(12)岂不谬哉()2、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字词。
(学生自己校对,用红笔订正。
个别字词老师重点强调)(1)毋妄言,族矣(2)又不肯竟学(3)阴以兵法部勒宾客及子弟(4)以故事得已(5)皆沉船,破釜甑,烧庐舍(6)楚兵冠诸侯(7)无不膝行而前(8)九战,绝其甬道。
《项羽本纪》(节选)(粤教版高二选修教案教学设计)
司马迁教学目的:1.让学生学会深入阅读传记,不仅了解人物生平事迹,更要学会从字里行间去分析人物;2.对人物进行辨正的认识、评价;3.对传记文学有更进一步的认识;4.学会用批判的眼光去观察,去思考。
教学重点、难点:了读懂文意,辨识、说明文中出现的文言实词、虚词、句式在特定的语言环境中的含义和用法。
教学课时:3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新课导入:对于乌江自刎,后人纷纷发表自己的议论。
比如:《题乌江亭》唐•杜牧――胜败兵家事不期,包羞忍耻是男儿。
江东子弟多才俊,卷土重来未可知。
《夏日绝句》宋•李清照――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
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
《题乌江亭》王安石―百战疲劳壮士哀,中原一败势难回。
江东子弟今虽在,肯为君王卷土来?(肯:怎肯)1、李清照王安石的观点是什么?(1分钟)――李清照对项羽不肯过江东的行为给予了高度的评价。
――王安石在这首诗中回答了杜枚的提问,说明楚霸王因为当时政治军事上的一系列错误才导致了军事上的失败,当时的处境已无回天之力。
就算项羽回到江东,只怕也难以招集人马卷土重来。
2、为什么三位诗人对项羽之死有如此不同的评价?――杜枚乃世家子弟,杜牧的祖父杜佑曾经当过宰相,又是著名的历史学家。
从小受到严格的教育,研究文学政治经济,准备入辅为相。
杜枚早年仕途不顺,中年时历经磨难,所以,在他看来,只要以平常心看待胜败,“包羞忍辱”,总结失败的教训,必能“卷土重来”。
(一家之言,也可有其他解释)再看王安石,他是宋朝有名的政治家和文学家,在他担任宰相期间,推行新法,革新政治,取得了一定的成就。
但新法触动了贵族官僚和大地主的利益,他们联合起来反对新政,革新失败。
在这种情况下,王安石产生了这种看法:形势逼人,就算重头再来,但因失败已成定局,无人支持,是无法转败为胜的。
而李清照则希望以王者的不屈,桀骜的霸气,来唤醒南宋帝王的尊严,读来令人荡气回肠。
除以上诗人外还有毛泽东《七律•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钟山风雨起苍黄,百万雄师过大江。
苏教版高中语文选修一3.13项羽本纪教案1传记选读
项羽本纪(节选)司马迁教学目的:1.让学生学会深入阅读传记,不仅了解人物生平事迹,更要学会从字里行间去分析人物;2.对人物进行辨正的认识、评价;3.对传记文学有更进一步的认识;4.学会用批判的眼光去观察,去思考。
教学重点、难点:了读懂文意,辨识、说明文中出现的文言实词、虚词、句式在特定的语言环境中的含义和用法。
教学课时:3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新课导入:对于乌江自刎,后人纷纷发表自己的议论。
比如:《题乌江亭》唐•杜牧——胜败兵家事不期,包羞忍耻是男儿。
江东子弟多才俊,卷土重来未可知。
《夏日绝句》宋•李清照——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
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
《题乌江亭》王安石—百战疲劳壮士哀,中原一败势难回。
江东子弟今虽在,肯为君王卷土来?(肯:怎肯)1、李清照王安石的观点是什么?(1分钟)——李清照对项羽不肯过江东的行为给予了高度的评价。
——王安石在这首诗中回答了杜枚的提问,说明楚霸王因为当时政治军事上的一系列错误才导致了军事上的失败,当时的处境已无回天之力。
就算项羽回到江东,只怕也难以招集人马卷土重来。
2、为什么三位诗人对项羽之死有如此不同的评价?——杜枚乃世家子弟,杜牧的祖父杜佑曾经当过宰相,又是著名的历史学家。
从小受到严格的教育,研究文学政治经济,准备入辅为相。
杜枚早年仕途不顺,中年时历经磨难,所以,在他看来,只要以平常心看待胜败,“包羞忍辱”,总结失败的教训,必能“卷土重来”。
(一家之言,也可有其他解释)再看王安石,他是宋朝有名的政治家和文学家,在他担任宰相期间,推行新法,革新政治,取得了一定的成就。
但新法触动了贵族官僚和大地主的利益,他们联合起来反对新政,革新失败。
在这种情况下,王安石产生了这种看法:形势逼人,就算重头再来,但因失败已成定局,无人支持,是无法转败为胜的。
而李清照则希望以王者的不屈,桀骜的霸气,来唤醒南宋帝王的尊严,读来令人荡气回肠。
除以上诗人外还有毛泽东《七律•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钟山风雨起苍黄,百万雄师过大江。
项羽本纪教案
《项羽本纪》教案说教材(一)教材目标及课程标准要求《项羽本纪》是苏教版高中语文选修中的一篇文章。
根据课程标准,围绕“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三位一体的课标要求确立三维目标如下:1、归纳掌握文中的通假字、古今异义词、词类活用、特殊句式等文言基础知识。
2、通过分析人物的语言,动作及细节描写,把握人物性格。
3、学习作者通过具有代表性的事件刻画人物的表现手法。
4、学会用辩证的方法,从多个角度去评价项羽,正确分析项羽成败的个人原因和历史条件。
(三)教学重难点及确定依据语文课程标准要求,阅读浅易文言文,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词句含义,读懂文章内容。
理解并梳理常见的文言实词、文言虚词、文言句式的意义或用法,注重在阅读实践中举一反三。
高二阶段,学生文言知识体系基本完善,但学习古文的能力并不高。
因此,教学中要在进一步加强文言知识积累的同时,并通过教学指导,提高学生的阅读兴趣,培养学生鉴赏古文的能力,养成良好的文言文学习习惯。
据此,我拟定如下教学重难点:1.识辨课文中通假字,活用词,古今异义词,掌握重要实词、虚词及多义词,积累文言词句知识。
2、把握项羽的性格特征,对项羽进行辩证的评价。
3、探究项羽最终选择乌江自刎的原因。
4、掌握传记文学的写作方法。
(四)教材处理布置预习1.回忆学过的《鸿门宴》并结合书下注释、课后介绍了解《史记》。
2.了解本课历史背景。
3.观看影片《西楚霸王》,对课文所涉及的相关内容有大致的了解。
4、结合文本翻译,理解文章大致内容。
二、说教法古希腊学者普罗塔戈说过:“头脑不是一个要被填满的容器,而是一束需要被点燃的火把。
”为了达到目标、突出重点、突破难点、解决疑点,根据素质教育和创新教育的精神,再结合本篇课文的实际特点,确定本节课教法的指导思想是:想方设法引起学生注意,引导他们积极思维,热情参与,独立自主地解决问题。
本着"因材施教"以及"教学有法,但无定法"的原则,根据该课的教学目标、教材特点和学生的年龄及心理特征,我采用以下方法进行教学:1、点拨法——展开联想,拓展思路。
《项羽本纪》教案
《项羽本纪》教案教学目标:1。
掌握文中重要字词。
2.把握项羽的形象。
3.掌握司马迁人物刻画的艺术。
教学重点:分析项羽的形象。
教学难点:人物刻画艺术的分析。
教学课时:一课时。
教学流程:一.导入:李清照曾写过一首诗:“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
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
”高度赞美了项羽。
项羽是何许人也/伟大的文学家、史学家司马迁以其辗转腾挪的笔法淋漓尽致地刻画了这一人物形象。
今天让我们进一步走进《项羽本纪》。
二.检查预习。
一人回答一题,其他同学觉得有问题的指出来。
三.品评鉴赏:学生任意选择“早年情况”“巨鹿之战”“帐中别姬”“东城快战”“乌江自刎”一段进行品评鉴赏。
师生共同探讨。
早年情况:1。
要学万人敌,又不肯竟学。
心有大志,但做事虎头蛇尾。
2.彼可取而代也。
胸有大志,无所畏惧,胸无城府。
(与刘邦“大丈夫当如此也”进行比较。
)巨鹿之战:勇猛善战,有杰出的军事才能。
帐中别姬:着重分析“泣”一字。
四面楚歌,走投无路时内心无可奈何、回天无力之悲。
东城快战:神勇不减,所向披靡。
要分析快战的原因。
乌江自刎:着重分析“笑”一字。
下定决心拒渡乌江,坚守自己的尊严、人格、血性。
也有无可奈何,天要亡我之意;也是歉意的笑。
联系后人的四首诗。
总结项羽:勇猛善战,胸有大志,无所畏惧,胸无城府,鼠目寸光,妇人之仁,残忍狠毒。
(联系鸿门宴和屠咸阳)四.课外拓展:把“帐中别姬”“乌江自刎”改写为一段心理描写。
《项羽本纪》教案及练习
《项羽本纪》教案及练习第一章:教学目标与内容1.1 教学目标1. 了解《项羽本纪》的作者、时代背景及文学地位。
2. 掌握人物描写、事件叙述等文学手法。
3. 品味语言风格,领会作品的艺术魅力。
4. 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和批判性思维。
1.2 教学内容1. 简介《项羽本纪》的作者司马迁及其成就。
2. 分析《项羽本纪》中的人物形象,如项羽、刘邦等。
3. 探讨作品中的历史事件,如楚汉争霸、垓下之战等。
4. 鉴赏作品中的精彩片段,如项羽之歌、鸿门宴等。
第二章:教学方法与手段2.1 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作者背景、历史背景、人物形象等。
2. 互动法:分组讨论、问答等形式,激发学生思考。
3. 案例分析法:分析作品中的具体情节,引导学生深入理解。
2.2 教学手段1. 多媒体教学:运用PPT、视频等展示作品及相关内容。
2. 网络资源:引导学生查阅相关资料,拓宽视野。
3. 文学作品选读:提供相关文学作品,让学生对比阅读。
第三章:教学步骤与时间安排3.1 教学步骤1. 导入新课,简介《项羽本纪》的作者及文学地位。
2. 分析人物形象,引导学生关注作品中的典型人物。
3. 探讨历史事件,理解作品中的历史背景。
4. 鉴赏作品中的精彩片段,感受语言风格。
5. 总结课堂内容,布置课后作业。
3.2 时间安排1. 导入新课:5分钟2. 分析人物形象:15分钟3. 探讨历史事件:20分钟4. 鉴赏精彩片段:20分钟5. 总结与布置作业:5分钟第四章:教学评价与反馈4.1 教学评价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讨论、问答环节的表现。
2. 课后作业:检查学生对课堂内容的掌握程度。
3. 小组讨论:评估学生在团队合作中的表现。
4.2 教学反馈1. 学生反馈:了解学生对课堂内容的兴趣和困惑。
2. 教学反思:总结教学过程中的优点和不足,不断改进教学方法。
第五章:课后作业与拓展阅读5.1 课后作业1. 请简要概括《项羽本纪》中的人物形象。
2. 请分析《项羽本纪》中的历史事件及其意义。
《史记》选读——《项羽本纪》教案(五篇范文)
《史记》选读——《项羽本纪》教案(五篇范文)第一篇:《史记》选读——《项羽本纪》教案一.学习目标:1、积累掌握古汉语字词句的基本用法。
2、体会《史记》的语言艺术特点与风格,学习《史记》的人物刻画艺术。
3、学会运用正确的观点分析评价历史人物。
二.学习过程:(一)概括介绍:《项羽本纪》就是通过秦末农民大起义和楚汉之争的宏阔历史场面,生动而又深刻地描述了项羽一生。
他既是一个力拔山、气盖世、“近古以来未尝有”的英雄,又是一个性情暴戾、优柔寡断、只知用武不谙机谋的匹夫。
司马迁巧妙地把项羽性格中矛盾的各个侧面,有机地统一于这一鸿篇巨制之中,虽然不乏深刻的挞伐,但更多的却是由衷的惋惜和同情。
《项羽本纪》以描绘项羽这一人物的形象、刻画这一人物的性格为主,同时也生动地叙写了战争。
披卷读之,既可以闻见战场上的血腥,听到战马的嘶鸣和勇士们的猛吼,又可以看见项羽披甲持戟,嗔目而叱,大呼驰下,溃围,斩将,刈旗的神态与身影。
《项羽本纪》正是在广阔的历史背景下写人,在写人的过程中写战争,二者相得益彰。
战争因人物而生动、壮观,人物因战争而更显生动、奇伟。
《项羽本纪》在刻画人物性格方面,运用了多种艺术手法。
项羽少时的粗疏学浅,长大以后的勇力过人,只是略略几笔带过,直到消灭秦军主力、扭转战局的巨鹿大战,破釜沉舟,威震诸侯,也还只是从侧面用笔,通过写诸侯军的观望、恐惧、畏服,把一个铁骨铮铮的八尺大汉顶天立地地展现在读者眼前。
在进行粗线条的勾勒,有意地夸张了整体之后,司马迁便抓住了几个点睛处,工笔细描,刻意求精。
鸿门宴场面的极力铺排,垓下之围悲剧气氛的纵笔渲染,乌江自刎时神态的精雕细刻,都写得活灵活现,有形有神,有言有情,形与神、言与情融合一体。
《项羽本纪》是《史记》传记中最精彩的一篇,达到了思想和艺术的高度统一。
它犹如一幅逼真传神的英雄肖像画,色彩鲜明;又像一张秦汉之际的政治军事形势图,错综有序。
通篇文章气势磅礴,情节起伏,场面壮阔,脉络清楚,疏密相间,语言生动,成为我国文学史上的一篇不朽佳作。
项羽本纪(节选)(粤教版高二选修教案设计) 教学设计
《项羽本纪》司马迁教学目标:1.积累文中重要的实词、虚词的意义用法以及句式的特点。
2.了解项羽一生的主要经历,体会其性格对命运的影响。
3.了解司马迁等人对项羽的评价,进而形成自己对项羽的认识和评价。
教学重点:由易到难为文言文断句,克服惧怕心理。
体会人物的性格在其人生关键事件中所起的重要作用。
教学难点:认识项羽的悲剧性格。
教学方法:讨论法教学课时:3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听歌曲〈霸王别姬〉感受项羽悲壮的一生。
霸王别姬•我站在烈烈风中•恨不能荡尽绵绵心痛•望苍天四方云动•剑在手•问天下谁是英雄•人世间有百媚千红•我独爱你那一种•伤心处别时路有谁不同•多少年恩爱匆匆葬送我心中你最重悲欢共生死同你用柔情刻骨换我豪情天纵我心中你最重我的泪向天冲来世也当称雄归去斜阳正浓“剑在手,问天下谁是英雄”,“我的泪向天冲,来世也当称雄”这些歌词给你一种什么样的感受呢?(悲壮)在必修五中我们学习了一篇文章《鸿门宴》,通过一个事件来分析项羽的性格,项羽是个什么样的人呢?(自矜功伐、好大喜功、有勇无谋、胸无城府、为人不忍、妇人之仁)这些说的几乎都是项羽性格的弱点,那么项羽究竟是怎样一个人呢?在太史公司马迁的笔下项羽是个令人同情的悲剧式英雄,正因为他是个英雄,所以虽然他并未成就霸业,仍被列入记录帝王人生的“本纪”。
但同时他的命运又是悲剧性的,我们都知道“性格决定命运”,正是我们前面所说的项羽的那些性格弱点决定了他最终的失败,而“时势造就英雄”,看天下风起云涌,数乱世英雄辈出;那么项羽是如何横空出世,又为什么快速衰亡的呢?我们再详细地学习这篇《项羽本纪》,全面地了解项羽其人。
二、感知课文,疏通文意用/给下文断句(展示未标点文本课件)1、项籍者/下相人也/字羽/初起时/年二十四/其季父项梁/梁父即楚将项燕/为秦将王翦所戮者也/项氏世世为楚将/封于项/故姓项氏/项籍少时/学书不成/去/学剑又不成/项梁怒之/籍曰/书足以记名姓而已/剑/一人敌/不足学/学万人敌/于是项梁乃教籍兵法/籍大喜/略知其意/又不肯竟学2、秦始皇帝游会稽/渡浙江/梁与籍俱观/籍曰/彼可取而代也/梁掩其口/曰/毋妄言/族矣/梁以此奇籍/籍长八尺余/力能扛鼎/才气过人/虽吴中子弟/皆已惮籍矣/边断句,边疏通文意。
《项羽本纪》教案及练习
《项羽本纪》教案及练习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理解并掌握《项羽本纪》中的关键词语和句式。
(2)能够概括和描述项羽的主要事迹和性格特点。
(3)能够分析并欣赏《项羽本纪》中的文学特色和修辞手法。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深入解读《项羽本纪》。
(2)学会对比分析,将《项羽本纪》与其他相关文学作品进行比较,拓宽视野。
(3)运用批判性思维,对《项羽本纪》中的历史事实和文学加工进行分析和评价。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了解项羽的历史地位和影响,认识历史人物的复杂性。
(2)培养学生对历史和文学的兴趣,提高文化素养。
(3)引导学生从项羽的事迹中汲取教训,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理解《项羽本纪》中的关键事件和人物关系。
(2)分析项羽的性格特点和形象特征。
(3)欣赏《项羽本纪》的文学价值和修辞手法。
2. 教学难点:(1)对《项羽本纪》中的古代汉语词汇和句式的理解。
(2)对项羽事迹的历史背景和文化内涵的把握。
(3)对《项羽本纪》文学特色的深入分析和评价。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简要介绍《史记》和《项羽本纪》的背景。
(2)引导学生关注项羽的历史地位和影响。
2. 自主学习:(1)让学生自主阅读《项羽本纪》,理解故事情节。
(2)要求学生做好笔记,标记出生词和难点。
3. 合作探讨:(1)分组讨论,分析项羽的性格特点和形象特征。
(2)分享讨论成果,进行全班交流。
4. 课堂讲解:(1)讲解《项羽本纪》中的关键事件和人物关系。
(2)分析项羽的性格特点和形象特征。
(3)赏析《项羽本纪》的文学价值和修辞手法。
5. 练习与巩固:(2)组织课堂小测,检测学生对课堂内容的掌握程度。
四、课后作业:2. 结合《项羽本纪》和其他相关文学作品,分析项羽形象的不同之处。
3. 深入研究《项羽本纪》中的修辞手法,举例分析并说明其作用。
五、教学评价:1. 学生对《项羽本纪》的故事情节和人物关系的理解程度。
项羽本纪 教案教学设计
项羽本纪教案教学设计《项羽本纪(节选)》第二课时教案【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疏通文意,掌握重点字词的含义及用法。
(2)了解项羽的生平及其性格特征,并学会辨证地评价他人。
(3)探讨项羽最终选择乌江自刎的原因。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能力,学会用批判的眼光去观察、思考。
情感目标:通过探究项羽最终选择乌江自刎的原因,激发学生昂扬向上的情感,加深对人生的认识。
【教学重点】(1)把握项羽的性格特征,感受传主独特的人格魅力。
(2)探究项羽最终选择乌江自刎的原因。
(3)对项羽进行辨证的评价。
【教学难点】探究项羽最终选择乌江自刎的原因及辨证地评价项羽【教学手段】(1)运用对话式教学,让学生与传主、作者对话。
(2)让学生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过程中获取知识。
(3)应用多媒体辅助教学。
【课时安排】二课时【教学过程】一、新课导入:复习上一节课内容。
1、复习重点字词,检查学生的掌握情况。
(1)解释下列词语的含义学书不成,去项王闻淮阴侯已举河北汉王使人间问之,乃项王也闻之皆争下项王田父绐曰:“左。
”江东虽小,地方千里,众数十万人吾闻汉购我头千金,邑万户,吾为若德(2)找出并解释下列句子中词类活用的现象梁以此奇籍项王然其言项王军壁垓下,兵少食尽江东虽小,地方千里,众数十万人,亦足王也2、复习课文的情节及人物主要性格特征。
章节主要事件主要性格少怀壮志好兵法,不竟学观始皇,出豪言杀郡守,举大事少怀大志,力勇过人,有叛逆精神。
不肯竟学,则显出其粗疏的一面叱咤风云吓退楼烦逼退汉王击陈留外黄下雎阳汉军败楚项王退汉英勇非凡,霸气十足。
但不沉稳,易怒,莽撞。
垓下悲歌歌别虞姬苦战垓下义不东渡自刎乌江性情中人,豪气冲天。
但在谋略方面欠缺,看不清战争的实质。
二、、重点研读“垓下悲歌”,探讨项羽最终选择乌江自刎的原因。
1、读“霸王别姬”和“乌江自刎”两部分内容,体会其悲壮美。
2、思考,讨论:项羽本可以东渡乌江,为什么最终选择自刎?小结:乌江亭长的出现是诱因,项羽自身的性格是本因。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3 项羽本纪(节选)教学目的:1.掌握文中重要文言实词、虚词和文言句式。
2.把握项羽的形象、了解人物性格,学会对人物进行辨证的认识、评价。
3.对传记文学有更进一步的认识,学会用批判的眼光去观察,去思考。
教学重点:分析人物形象,学会对人物进行辩证的认识、评价。
教学难点:分析人物刻画的艺术特色,理解用对比法塑造人物形象。
教学课时:3课时教学过程:第1课时一、导入新课项羽兵败,乌江自刎。
项羽的这一死,引发了后人的诸多感慨。
唐代诗人杜牧说:“胜败兵家事不期,包羞忍耻是男儿。
江东子弟多才俊,卷土重来未可知。
”宋代女词人李清照说:“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
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
”宋代诗人王安石却说:“百战疲劳壮士哀,中原一败势难回。
江东子弟今虽在,肯为君王卷土来?”项羽到底是个什么样的人呢?他兵败之际,到底该不该过江东呢?今天我们就来学习《项羽本纪》。
二、基础知识1. 读准字音(1)为秦将王翦所戮.者也(lù)(2)狱掾.(yuàn)(3)力能扛.鼎(gāng)(4)时不利兮骓.不逝(zhuī)(5)田父绐.曰:“左。
”(dài)(6)项王瞋.目叱之(chēn)(7)为诸君溃围,斩将,刈.旗(yì)(8)项王身亦被十余创.(chuāng)(9)乃自刎.而死(wěn)(10)舜目盖重瞳..子(chóng)(tóng)(11)自矜.功伐(jīn)(12)岂不谬.哉(miù)2. 通假字(1)老弱罢.转漕(“罢”通“疲”,疲困。
)(2)天下匈匈..数岁者(“匈匈”通“汹汹”,动荡不安的样子。
)(3)骑皆伏.曰:“如大王言。
”(“伏”通“服”,佩服。
)(4)每吴中有大繇.役及丧,项梁常为主办(“繇”通“徭”,徭役。
)(5)乃持项王头视.鲁(“视”,通“示”,出示,展示。
)(6)尚不觉寤.而不自责(“寤”,通“悟”,觉悟。
)3. 词语释义(1)剑,一人敌,不足学;——学万人敌(敌:抵挡,对抗。
)(2)诸侯军救巨鹿下者十余壁,莫敢纵兵(纵兵:出动军队。
)(3)梁以此奇籍(奇:形容词的意动用法,认为……有奇才。
)(4)不肯竟学(竟:完。
)(5)籍长八尺余,力能扛鼎(扛:举起。
)(6)项羽乃悉引兵渡河(引:统率。
)(7)项羽由是始为诸侯上将军,诸侯皆属焉(属:隶属。
)(8)将卒二万渡河(将:率领。
)(9)楚兵冠诸侯(冠:位居第一。
)(10)吾闻汉购我头千金,邑万户(购:重金收买,悬赏以求。
)4. 词义辨析(1)莫①左右皆泣,莫能仰视(无指代词,没有人。
)②一夫当关,万夫莫开(副词,表禁止,不能。
)③莫辞更坐弹一曲(副词,表否定,不要。
)(2)独①今独臣有船,汉军至,无以渡(副词,表范围,唯独。
)②纵彼不言,籍独不愧于心乎(副词,用于反问句,难道。
)③独在异乡为异客(副词,表范围,独自。
)(3)数①汉王数之,项王怒,欲一战(shù动词,数说。
)②天下匈匈数岁者(shù数词,几,几个。
)③汉果数挑楚军战,楚军不出(shuò副词,屡次。
)④数罟不入洿池,鱼鳖不可胜食也(cù形容词,细密的。
)(4)亡①是时桓楚亡在泽中(动词,逃亡。
)②吞二周而亡诸侯(动词,灭亡。
)③秦无亡矢遗镞之费(动词,丢失。
)④追亡逐北,伏尸百万(名词,逃亡的军队。
)(5)制①吾闻先发制人,后则为人所制(动词,控制。
)②秦有余力而制其弊(动词,制服。
)③廉颇、赵奢之伦制其兵(动词,统率。
)④乃使人复葺南阁子,其制稍异于前(名词,体制。
)⑤先王之制,大都不过参国之一(名词,制度。
)⑥乃重修岳阳楼,增其旧制(名词,规模。
)(6)举①项王闻淮阴侯已举河北(动词,攻取。
)②谕以所为起大事,遂举吴中兵(动词,发动。
)③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动词,抬。
)④举酒属客,诵明月之诗(动词,端起。
)⑤举身赴清池(动词,投。
)⑥杀人如不能举,刑人如恐不胜(副词,全,都,尽。
)(7)壁①楼烦目不敢视,手不敢发,遂走还入壁(名词,壁垒。
)②项王军壁垓下(动词,修筑营垒。
)③半壁见海日,空中闻天鸡(名词,陡峭的山崖。
)(8)发①吾欲发兵,使公及桓楚将(动词,派遣。
)②楼烦目不敢视,手不敢发(动词,射箭。
)③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动词,焕发。
)④发号施令(动词,发布。
)⑤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名词,头发。
)⑥穷发之北,有冥海者(名词,草木。
)5. 词类活用(1)纵江东父兄怜而王我(王,名词的使动用法,使……称王。
)(2)毋妄言,族矣(族,名词活用为动词,灭族。
)(3)梁以此奇籍(奇,形容词的意动用法,认为……奇异。
)(4)使公及桓楚将(将,名词活用为动词,率领。
)(5)毋徒苦天下之民父子为也(苦,动词的使动用法,使……受苦。
)(6)悉令男子年十五已上诣城东,欲坑之(坑,名词活用为动词,活埋。
)(7)东之睢阳,闻之皆争下项王(下,名词活用为动词,归顺。
)(8)项王军壁垓下(军,名词活用为动词,驻军。
壁,名词活用为动词,修筑营垒。
)(9)项王泣数行下(泣,动词活用为名词,眼泪。
)(10)田父绐曰:“左。
”(左,名词活用为动词,往左边走。
)(11)项王乃复引兵而东(东,名词活用为动词,往东走。
)(12)吾起兵至今八岁矣,身七十余战(身,名词活用为动词,亲身参加。
)(13)项王乃欲东渡乌江(东,名词作状语,向东。
)6. 古今异义词(1)籍长八尺余,力能扛鼎,才气..过人(古义:才情气势。
今义:才华。
)(2)欲以力征经营..天下(古义:统一、治理。
今义:筹划管理。
)(3)江东虽小,地方..千里(古义:土地方圆。
今义:某一区域。
)(4)令四面骑驰下,期山东..为三处(古义:山的东面。
今义:山东省。
)7. 特殊句式(1)项籍者,下相人也。
(判断句)(2)梁父即楚将项燕,为秦将王翦所戮者也。
(判断句)(3)此亦天亡秦之时也。
(判断句)(4)后则为人所制。
(被动句)(5)谕以所为起大事。
(介宾后置句)(6)(此马)不忍杀之,以赐公。
(省略句)(7)项王则夜起,饮帐中。
(省略句,介宾后置句)(8)大司马咎者,故蕲狱掾。
(判断句)(9)长史欣亦故栎阳狱吏。
(判断句)8. 翻译重点句(1)纵彼不言,籍独不愧于心乎?即使他们不说什么,我难道不在内心里感到愧疚吗?(2)纵江东父兄怜而王我,我何面目见之?即使江东父兄同情我而使我称王,我又有什么脸面去见他们?(3)江东虽小,地方千里,众数十万人,亦足王也。
江东虽小,但是地域方圆有千里,民众有几十万,这也足够称王了。
(4)虽吴中子弟,皆已惮籍矣。
即使是吴地中部的子弟,都已经畏惧项籍了。
(5)天下匈匈数岁者,徒以吾两人耳。
几年来天下动荡不安,只是由于我们两个人的缘故。
(6)谨守成皋,则汉欲挑战,慎勿与战。
谨慎地防守成皋,如果汉军挑战,千万不要和他们交战。
(7)吾闻先即制人,后则为人所制。
我听说先动手就可以控制别人,后动手就会被别人所控制。
三、整体感知(一)关于《史记》《史记》是由司马迁撰写的中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是二十四史的第一部,记载了我国从传说中的黄帝到汉武帝后期长达3000 年左右的历史。
《史记》是我国传记文学的典范。
它是历史、文学的统一体,是文学的历史,又是历史的文学。
《史记》最初没有书名,或称“太史公书”、“太史公传”,也省称“太史公”。
“史记”本是古代史书的通称,从三国时期开始,“史记”由史书的通称逐渐演变成“太史公书”的专称。
《史记》与《汉书》(班固)、《后汉书》(范晔、司马彪)、《三国志》(陈寿)合称“前四史”。
刘向等人认为此书“善序事理,辩而不华,质而不俚”。
与宋代司马光编撰的《资治通鉴》并称“史学双璧”。
被鲁迅先生誉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
(二)关于司马迁司马迁(前145—?),字子长,西汉夏阳(今陕西韩城,一说山西河津)人,生于汉景帝中元五年(公元前145),一说生于汉武帝建元六年(公元前135),48岁终。
中国西汉史学家、思想家、文学家,被后人尊称为“史圣”。
左冯翊夏阳(今陕西韩城西南靠近龙门),龙门,即龙门山,传说大禹曾在龙门开山治水。
所以司马迁自称“迁生龙门”《太史公自序》。
司马迁10岁开始学习古文书传。
20岁时,从京师长安南下漫游,足迹遍及江淮流域和中原地区,所到之处考察风俗,采集传说。
元封三年(前108),司马迁继承其父司马谈之职,任太史令,此后,司马迁开始撰写《史记》。
后因替投降匈奴的李陵辩护,获罪下狱,受腐刑。
出狱后任中书令,继续发愤著书,终于在公元前91年完成了《史记》的撰写。
人称其书为《太史公书》。
是中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对后世史学影响深远。
还撰有《报任安书》,记述了他下狱受刑的经过和著书的抱负,为历代传颂。
第2课时四、文本探究1.在“少怀壮志”部分的第一段交代了有关项羽家世的哪些重点信息?这样写有何寓意?【提示】第一段交代了有关项羽家世的如下信息:世代为楚将,祖父为秦所戮。
这段介绍的寓意是:①世代为楚将,生为将门虎子,这是项羽兴兵起义的资本,是成就英雄霸业的基础。
②与秦有不共戴天之仇。
为项羽以后忠贞不贰,志在灭秦,疾恶如仇,驰骋疆场,冲锋陷阵,置生死于度外注入了激情。
2.“叱咤风云”部分的主要内容是什么?可以分成几个层次?【提示】“叱咤风云”叙述项王在“楚汉相争”中的英勇善战,可分为三层。
从“楚、汉久相持未决”到“汉王伤,走入成皋”为第一层。
这一层的意思是:项王吓退汉军中“善骑射者楼烦”,并“伏弩射中汉王”,使汉王受伤,逃入成皋。
从“项王闻淮阴侯已举河北”到“闻之皆争下项王”为第二层。
这一层的意思是:项王率军东击陈留、外黄,赦免“外黄当坑者”,使“东至睢阳,闻之皆争下项王”。
从“汉果数挑楚军战”到“尽走险阻”为第三层。
这一层的意思是:楚将曹咎违背项王调度,引发汉楚汜水之战,汉军大败楚军。
项王引兵而还。
3.项羽自刎前的仰天高呼“此天之亡我,非战之罪也”,应怎样看待项羽的这一说法?【提示】项羽爱士卒如子弟,驰骋疆场,所向披靡。
最终却落得个失败的结局,这与其性格中的刚愎自用、感情用事、优柔寡断、拒纳良言、烧杀抢掠、痛失人心等有很大关系。
项羽此时的仰天高呼,正体现了他身死而心未平,失败而不服气的心理特点。
4. 根据材料,分析项羽(或刘邦)的性格。
(1)“鸿门宴”实际上是楚汉相争的开始,在这一回合中,项羽表现出怎样的性格?产生了怎样的影响?【提示】项羽骄傲轻信,刚愎自用,胸无城府,致使铲除劲敌刘邦的机会一而再,再而三地丧失。
(2)秦始皇游会稽,渡浙江。
梁与籍俱观。
籍曰:“彼可取而代也!”(《项羽本纪》)高祖尝徭咸阳,纵观秦皇帝,喟然太息曰:“嗟乎!大丈夫当如此也!”(《高祖本纪》)【提示】项羽:直率粗犷。
刘邦:胸有城府。
(3)外黄不下。
数日,已降,项王怒,悉令男子年十五以上诣城东,欲坑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