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外合作办学背景下新工科外语教学质量保障体系建设
中外高校合作办学质量保障体系建构_佛朝晖
中外高校合作办学质量保障体系建构佛朝晖摘 要 高校合作办学质量是合作办学生存和发展的关键。
本文从中外高校合作办学发展中出现的问题出发,针对高校合作办学特点,以当前国外高等教育质量保障体系为借鉴,建议构建内外结合的高校合作办学质量保障体系。
该体系包括教育行政部门、合作办学的高校、教育质量评估组织、社会各界。
其中内部保障体系包括目标系统、过程系统、评估系统、信息与回馈系统;外部质量保障体系是在内部保障体系的基础上,由教育行政部门委托质量评估中介组织进行质量审计、质量评估并接受社会各界的评价和监督的体系。
关键词 高校合作办学 质量保障体系 系统收稿日期 2006年3月作者简介 佛朝晖,浙江大学教育学院博士研究生。
高校合作办学是我国高等教育国际化大背景下产生的一种高等教育形式,也是W TO确认的一种教育服务贸易形式。
近年来,中国高校合作办学势头迅猛,办学层次不断提高,不仅为我国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培养了大批人才,还引进了先进的教育理念和教学手段等。
但是,由于发展时间较短、经验不足,在合作办学发展中出现了很多问题,因此建立相应的质量保障体系势在必行。
一、高校合作办学发展中的问题首先,主管部门众多,管理较混乱。
2003年颁布的 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外合作办学条例 (以下简称 条例 )第八条规定: 国务院教育行政部门负责全国中外合作办学工作的统筹规划,综合协调和宏观管理。
国务院教育行政部门、劳动行政部门和其他有关行政部门在国务院规定的职责范围内负责有关的中外合作办学工作。
此外,高校合作办学的管理方还包括合作办学中方和外方大学。
这种多方管理的局面使高校合作办学面临着没有直接的主管部门,又存在众多主管部门的局面,致使管理混乱。
其次,盈利意识较浓,存在乱收费现象。
条例 第三条规定 中外合作办学属于公益事业 ;而在W TO框架下,合作办学已被纳入教育服务贸易范畴。
很多外国大学将其看作是一种投资,目的是获取利润。
很多国内合作方在经济利益驱动下,不顾办学质量和本校特色,盲目引进国外资源,造成办学质量低下,并出现乱收费的现象。
高职院校中外合作办学教学质量保障体系构建研究
高职院校中外合作办学教学质量保障体系构建研究作者:索娜周郑来源:《河南教育·高等教育》2023年第09期摘要:随着我国对外交流合作的不断深入,中外合作办学作为提升我国国际化教育水平的主要形式之一,迫切需要构建和完善教学质量保障体系,以实现高质量发展。
本研究通过剖析目前高职院校中外合作办学教学质量保障存在的问题,提出构建基于PDCA的四阶段闭环动态教学质量保障体系,以促进高职院校中外合作办学的高质量发展。
关键词:高职教育;中外合作办学;教学质量中外合作办学是我国教育事业国际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扩大开放、规范办学、依法管理、促进发展”的十六字方针指导下,中外合作办学规模不断扩大,合作与交流形式更加多样,办学层次和质量显著提升。
中外合作办学发展的重点已经从量的扩张转向质的提升,进而转向内涵式建设的新阶段。
教学质量是关乎高职院校发展的根本,也是中外合作办学水平得以提升的重要保障。
随着中外合作办学快速发展,迫切需要构建以校企合作为基点,以教学质量保障为抓手,聚焦教学管理等重点环节,适用于高职院校的教学质量保障体系。
一、高职院校中外合作办学教学质量保障存在的问题随着我国对外交流合作的深入,高职院校的中外合作办学事业得到了快速发展。
截至2020年3月,我国依法批准开办的高职中外合作办学机构共40个、合作办学项目共879个。
办学规模的快速扩张,让中外合作办学教学质量管理面临挑战,其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教学质量依托外部评估,质量文化意识淡薄;教學质量管理支撑不力,质量管理体系欠缺;教学质量管理覆盖不全,质量管理环节存在漏洞;教学质量评价指标模糊,质量评价不能量化;教学过程监控不能共享,质量监控形成“孤岛”;教学质量管理反馈缺位,质量管理未成闭环。
因此,引进国外先进的教学资源,对标国外先进的教学理念,结合当前中外合作办学教学质量管理存在的问题,以提升中外合作办学教学质量为核心目标,构建一套易操作、可量化、能监控、有反馈的高职院校中外合作办学教学质量保障体系势在必行。
中外合作办学质量保障体系构建及其运行成效
中外合作办学质量保障体系构建及其运行成效随着全球化的发展,跨国合作办学成为了大学教育领域的一个重要趋势。
中外合作办学是指中外两个国家的教育机构合作开展办学活动,旨在实现教育资源共享、培养跨文化背景的人才。
中外合作办学在促进高等教育国际化、引进国外优质教育资源以及提升本土高等教育质量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由于文化、体制、管理等方面存在的差异,中外合作办学也面临着一些挑战,其中最为关键的问题是质量保障。
构建和完善中外合作办学的质量保障体系成为了当前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
1.1 法律法规的保障中外合作办学的质量保障体系首先需要明确相关的法律法规框架。
我国教育部颁布了一系列关于中外合作办学的政策文件和规定,明确了中外合作办学的管理措施、申报程序、规范要求等内容。
这些政策文件和规定为中外合作办学提供了明确的法律依据,有利于规范合作办学活动,保障办学质量。
1.2 学校管理的规范中外合作办学需要建立规范的学校管理体系,明确学校内部管理的职责分工和程序流程,确保各项管理工作的有效推进。
学校管理体系应当包括人事管理、财务管理、教学管理等各个方面,以确保学校运行的高效、有序。
1.3 教学质量保障体系的建立教学质量是中外合作办学的核心问题,需要建立完善的教学质量保障体系。
这包括教学评估机制的建立、师资队伍的建设、课程设置的规范等方面。
需要引进国外的先进教育理念和教育资源,拓展学生的国际视野和跨文化能力。
1.4 质量监控与评估中外合作办学的质量保障体系还需要建立相应的质量监控与评估机制。
这包括内部的自我评估和外部的审计评估,以及学生、教师、用人单位的满意度调查等。
通过不断的监控与评估,及时发现问题并加以解决,不断提升合作办学的质量。
2.1 提升教育质量通过中外合作办学质量保障体系的建设与完善,可以有效提升合作办学的教育质量。
引进国外的优质教育资源和教育理念,通过国际化的教学模式和培养方案,为学生提供更加丰富和高质量的教育资源。
我国高等教育中外合作办学质量保障体系建设研究_唐振福
一、 中外合作办学的定位及现状
《中外合作办学条例 》 , 按照 中外合作办学是指 外国教育机构同中国教育机构在中国境内合作举办 以中国公民为主要招生对象的教育活动, 办学形式 其中机构分为 包括中外合作办学机构和项目两类, 具有独立法人资格和不具有独立法人资格两类, 前 者如西交利物浦大学, 后者如上海交通大学密西根 学院; 项目主要为中外方学校就某个专业开展合作, 如东北财经大学与澳大利亚科廷理工大学合作举办 会计学专业本科教育项目 。无论是机构还是项目均 可在除义务教育和军事 、 警察、 政治等特殊性质教育 外的领域开展各级各类教育 。 国家鼓励我国高等教育机构与外国知名高等教 育机构合作办学, 以引进外国优质教育资源, 促进中 国教育事业的发展。 根据教育涉外监管信息网
[3 ]
( 一) 遵循中外合作办学的教育规律
林金辉教授提出的关于中外合作办学教育的两 条规律
[6 ]
, 即适应和服务于国家改革和发展大局, 适
பைடு நூலகம்
应和服务于学生的发展成长 。 两条规律互为保障, 说明了中外合作办学存在的依据和发展的目标所 在, 得到中外合作办学理论工作者和实际工作者的 普遍赞同和认可, 对依此建立和完善中外合作办学 质量保障体系及其运行机制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性评估, 同时考虑大众化教育时代学生的成长及经 济社会发展需要, 总结经验, 深化学生满意度调查、 社会声誉调查等评估模式, 配合推广办学特色认证, 满足市场对高质量中外合作办学教育的需求, 完善 中外合作办学利益相关者参与质量保障体系的制度 保证。
( 三) 跨境教育评估和认证
境外质量保障机构在我国境内开展的中外合作 值得重视。 办学质量保障活动目前已有若干实例,
( 二) 采取 适 应 中 外 合 作 办 学不 同 发 展 阶段 的
中外合作办学质量保障体系构建及其运行成效
中外合作办学质量保障体系构建及其运行成效中外合作办学模式已经成为国际教育领域中的一项热门话题。
特别是在中国,越来越多的大学开始与国外高等教育机构合作开办研究生教育项目或学位课程,这些项目或课程不仅为中国学生提供了更多的选择,也为中国高等教育的国际化进程做出了贡献。
然而,中外合作办学项目所涉及的课程设置、教学质量、教师团队、学生管理、学位认证等方面的问题,也引起了国内外广泛关注。
为保障中外合作办学项目的教学质量,必须建立一套严密的质量保障体系。
本文将从质量保障体系的概念、构建和运行成效等方面对中外合作办学质量保障体系进行探讨。
一、质量保障体系的概念及意义质量保障体系是指一种基于规范、标准的管理体系,以实现组织活动的控制、监视、评价和改进为目的。
质量保障体系是组织内部对自身产品、服务、流程等的质量要求所制定的一系列规范、标准和程序的综合,是保障组织可持续发展的基础。
对于中外合作办学项目而言,建立一套严密的质量保障体系,可以有效地维护教学质量,提高学生的满意度,促进中外高等教育机构之间的交流与合作。
中外合作办学项目的质量保障体系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课程设置体系。
在课程设置方面,要考虑到中外合作办学项目的国际性质,合理规划课程设置和修读要求。
该体系还包括对课程质量的评估与监控。
2、教学质量保障体系。
教学质量保障体系是中外合作办学项目中最为重要的一个方面,主要包括教学计划、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评估、教师和学生的管理等。
在教学质量保障体系的构建中,应采用规范的教学评价体系和考核标准,确保教学活动的科学性和可持续性。
3、教师团队的建设与管理。
中外合作办学项目的教师团队是教学质量的关键因素之一。
建立一支高水平、履职尽责、扎实作风的教师团队,是促进教学质量长期稳定提升的关键。
4、学生管理与服务体系。
学生管理与服务体系主要包括学生注册、学籍管理、学生评估、反馈和服务等方面,该体系旨在保障学生权益,促进学生发展。
应用型本科中外合作办学质量保障体系的构建及其运行成效
应用型本科中外合作办学质量保障体系的构建及其运行成效[摘要]近年来,随着各地应用型本科越来越多地参与到各种形式的中外合作办学中,其教学质量的保障问题也越来越引起各方关注。
本文对福建江夏学院中外合作办学质量保障体系的构建及其运行成效进行了全面分析,旨在为应用型本科的中外合作办学总结经验,以加强管理,提升办学水平,构建教学质量保障体系提供借鉴。
[关键词]中外合作办学质量保障成效众所周知,应用型本科院校普遍面临着升本时间短,本科办学经验不足,办学基础薄弱,在激烈的招生竞争中明显处于不利地位。
如何在愈演愈烈的教育竞争中通过提升办学质量、丰富并创新办学品种,提高办学声誉以尽快改变自己在办学中的弱势地位,对于应用型本科院校而言至关重要。
通过整合各种优质办学资源,走开放办学之路,积极拓展中外合作办学,对深化应用型本科院校的教学改革,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提升办学水平,是一项切实可行的有效措施。
借由中外合作办学来提高应用型本科院校的办学层次、办学特色和学校知名度,教学质量更是重要一环。
因此如何尽快构建高标准的中外合作办学教学质量保障体系无疑是应用型本科院校进行中外合作办学的重中之重。
“中外合作办学质量保障体系”是指应用型本科院校为了保障和提高中外合作办学质量,依据中外合作办学的要求,针对具体的中外合作办学模式及特点,建立特定的管理体系,对办学质量实施全面保障的一系列有机且具体的措施:是应用型本科院校顺利进行中外合作办学的基本要求和根本保障。
福建江夏学院(下文简称“学院”)是福建省举办中外合作办学项目的应用型本科院校之一,于2013年经教育部留学服务中心和福建省教育厅批准,引进英国SQA HND中外合作办学项目,开办国际化教育本科实验班,主要招收金融学(金融服务方向)和国际经济与贸易(国际贸易与商务方向)两个本科专业。
学生修满学分后可获取福建江夏学院(省属公办)毕业证书和学士学位和英联邦相关高校毕业证书和学士学位,并可续读英联邦相关高校硕士学位。
中外合作办学体制下英语教学的思考与对策
中外合作办学体制下英语教学的思考与对策第一篇:中外合作办学体制下英语教学的思考与对策中外合作办学体制下英语教学的思考与对策摘要:目前我国很多院校已开展中外合作办学项目,在专业课的教学中采用全英语的授课模式,对学生的英语语言能力要求较高。
中外合作办学模式的英语教学与非合作模式的英语教学是不同的。
中外合作办学班的学生入学成绩较低,水平悬殊较大,虽然许多学生在英语学习方面花费的时间和精力最多,却收效不明显。
文章论述了中外合作办学模式下的英语教学应该加强教材建设和选择,改变教学方法,加强学生自主性和创新性学习等措施,确保中外合作办学培养目标的实现。
关键词:中外合作;英语;教学;发展一、目前我国中外合作办学项目现状为适应我国加入世贸组织和不断扩大对外开放对国际化人才的需求,面对教育领域激烈的竞争与挑战,近年我国出现不少多渠道、多模式办学机构。
高等教育的中外合作办学就是一种新的教育模式。
它开辟了一方新的教育天地,提供了一个新的国际交流平台,为青年学生留学开辟了一条新的渠道。
中外合作办学,把国外优良的教育资源引入国门,让莘莘学子在家门口就可学到国外先进的文化与理念。
这的确是较快促进学校、地区,甚至国家的高等教育国际化的一种重要形式。
我国相当重视中外合作办学。
《中外合作办学条例实施办法》明确了中外合作办学在我国教育领域的地位和意义,教育部等有关部门还采取一系列措施,整治中外合作办学秩序,规范中外合办作办学市场,提升中外合作办学质量,为广大学生营造良好的外部学习环境,确保中外合作办学健康发展。
这些实实在在的举措,都极大地推动了中外合作办学在我国升温。
其中很多合作项目在专业课的教学中采用全英语的授课模式,从而实现国内国外学习的无缝接轨,可以不出国门地留学.这一全新的办学形式,无论对于学院的发展或是个人的事业都将是一次难得的机遇和挑战,外语教师也会因从事托福与雅思教学使自己的业务得到提升。
二、中外合作办学体制下英语教学面临的问题但是我们也应当看到,由于学生生源,教学和管理模式以及学生未来走向都将发生很大变化,我们也面临很多困难和挑战。
中外合作办学质量保障体系构建及其运行成效
中外合作办学质量保障体系构建及其运行成效1. 引言1.1 背景介绍中外合作办学是指我国高等教育机构与国外高等教育机构合作共办学位项目或招收国外学生的一种形式。
随着我国对外开放的加深和高等教育国际化的进程,中外合作办学逐渐成为一种重要的教育合作方式。
背景介绍部分将从以下几个方面展开讨论: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全球化进程的加速,对高素质人才的需求日益增长。
我国高等教育资源相对有限,而且尤其是在国际化背景下,需要培养更多具有国际视野和跨文化交流能力的人才。
中外合作办学为我国高等教育注入了新的血液,提高了教育质量和国际竞争力。
中外合作办学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我国高等教育与国际接轨,推动了教育教学模式的创新和发展。
通过引进国外先进的教育理念、课程设置和教学方法,我国高校能够提升自身的办学水平,满足不同层次、不同领域学生的需求,促进教育改革与发展。
中外合作办学不仅有助于我国高等教育的国际化进程,还为国际学生提供了更多选择和机会。
通过中外合作办学,国内学生可以与国际学生进行交流互动,增加跨文化交流的机会,提升自身的综合素质和竞争力。
也为国际学生提供了更多选择途径,丰富了他们的留学经验。
1.2 研究意义中外合作办学是我国高等教育国际化的重要方式之一,随着全球化进程的加快,中外合作办学已经成为我国高校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
其质量保障体系构建及其运行成效对于提高我国高等教育水平、促进教育国际化具有重要意义。
中外合作办学质量保障体系的建设可以提高我国高等教育的国际影响力和竞争力。
通过合作办学,我国高校可以吸引更多优秀的国外教育资源,提升教育质量和水平,使得我国高等教育更具吸引力和竞争力。
合作办学质量保障体系的构建可以促进中外教育交流与合作。
通过与国外高校的合作,我国高校可以学习和借鉴国外教育经验,不断提升教育教学水平,促进中外教育的互利共赢。
1.3 研究目的研究目的旨在探讨中外合作办学质量保障体系构建及其运行成效,分析存在的问题与挑战,并提出对策建议,旨在为促进中外合作办学质量提升、促进教育国际化进程、推动高等教育全球化提供理论支撑和实践经验。
中外合作办学质量保障体系构建及其运行成效
中外合作办学质量保障体系构建及其运行成效中外合作办学是当前我国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促进国际教育交流、提高教育质量、增强人才培养的国际化水平的重要方式之一。
中外合作办学质量保障体系是中外合作办学的基础和保障,其中主要包括合作办学合同、中外合作办学机构和课程内容、师资力量、管理体制等方面。
中外合作办学合同是中外合作办学质量保障体系的基础。
合同必须规定中外合作办学的内容、合作方式、文凭颁发、教师评估及学生管理等各方面的内容,确保中外合作办学的合法性和可持续性。
合同必须还应包括学生学籍管理、学生权益保障、课程教材使用、实验室和实践教学等具体细则,以保证学生的权益和教学质量。
同时,合作办学合同必须约定监督、考核、协调等关键环节。
中外合作办学机构和课程内容是中外合作办学质量保障体系的核心。
中外合作办学机构包括中外合作办学中方和外方机构,还包括教学管理机构、教学团队和学科建设等方面。
中外合作办学课程内容应符合国家相关规定,同时还需考虑两国教育和文化差异的因素,并注重灵活性和创新性。
另外,课程教学必须注重实践教学环节的丰富性和多样性,及时调整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
而师资力量是教学质量的关键,在中外合作办学中,必须优先考虑中方教师的参与,吸纳外方和中方教师在课程设计和教学中共同参与,从而达到教学的最佳效果。
管理体制是中外合作办学质量保障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中外合作办学管理体制应该体现合作办学的特点和优势,遵循本国、外国及国际教育标准和规范。
同时,管理机构应该细化责任,确保各方面的工作得到有力的开展。
需要强调的是,中外合作办学体系的数据管理、流程优化都必须实行数字化,以提高工作效率和管理水平。
总体来说,中外合作办学质量保障体系的构建和优化势在必行。
除了以上提到的方面外,还需要从不同角度、多层面,加强各级教育部门、校际间、师资合作等方面的交流和合作,促进资源共享和优势互补。
同时还需加强教育质量评估和监督,完善中外合作办学课程内涵,强化学科建设和课程转型,提升教学质量和技术创新能力,同时也要强化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和素质教育,为学生的综合发展提供教育保障。
中外合作办学质量保障体系构建及其运行成效
中外合作办学质量保障体系构建及其运行成效随着全球化的不断深入,中国与世界各国的教育合作日益频繁,中外合作办学成为了中国教育国际化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
中外合作办学也面临着许多挑战,其中最为重要的就是如何构建一个完善的质量保障体系,以确保合作办学项目的教育质量和办学效果。
本文将从中外合作办学质量保障体系的构建及其运行成效两个方面进行探讨。
一、质量保障体系的构建1.相关政策法规的制定要构建一个完善的中外合作办学质量保障体系,首先需要有明确的政策法规来规范合作办学项目的办学行为。
中国教育部颁布了一系列关于中外合作办学的规定,明确了合作办学项目的管理机制,课程设置标准,师资队伍要求等,为质量保障体系的构建提供了重要的法律依据。
2.教育质量评估体系的建立教育质量评估是保障合作办学项目质量的重要手段。
合作办学项目应建立完善的教育质量评估体系,对教学质量、师资队伍、学生满意度等方面进行定期评估和监测,发现问题及时进行整改和提升,确保教育质量的持续提高。
3.师资队伍建设合作办学项目的师资队伍是保障教育质量的关键。
相关部门应加强对外籍教师的资质认定和管理,同时推动中外教师之间的教学经验交流和共享,提升整个师资队伍的教学水平和管理能力。
4.学生管理和服务合作办学项目应建立完善的学生管理和服务体系,包括招生管理、学籍管理、学业指导、就业服务等方面,为学生提供全方位的教育支持和服务保障,确保他们在校期间能够得到良好的学习体验和个人发展,为未来的就业和职业发展奠定良好基础。
二、运行成效1.教育质量提升通过建立完善的质量保障体系,中外合作办学项目的教育质量得到显著提升。
教学水平得到有效提升,师资队伍构成更加合理,课程设置更加丰富多样,为学生提供了更高质量的教育服务。
2.国际交流与合作中外合作办学项目在国际间的影响力和声誉得到提升。
合作办学项目积极开展国际合作与交流,引进优质的教育资源和先进的教育理念,同时也为中国的教育发展做出了积极的贡献。
中外合作办学质量保障体系构建及其运行成效
中外合作办学质量保障体系构建及其运行成效随着全球化的发展,中外合作办学成为了中国高等教育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中外合作办学是指中国大专院校与国外大学合作办学,由中外双方联合办学,向学生颁发中外合作办学证书或中外学士学位证书。
中外合作办学在提升教育质量、国际化水平、实现教育资源共享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
中外合作办学的过程中也面临着一系列问题,如合作办学质量保障体系构建、运行成效等问题。
本文将探讨中外合作办学质量保障体系的构建及其运行成效,通过分析中外合作办学的优势和不足,并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案,以期为中外合作办学的进一步发展提供借鉴。
中外合作办学质量保障体系的构建是中外合作办学的基础。
构建一个完善的质量保障体系能够保证合作办学项目的教育质量,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增强学校的国际影响力,也是促进中外合作办学持续健康发展的重要手段。
为了构建一个完善的质量保障体系,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1. 加强合作伙伴关系构建质量保障体系的第一步是加强与国外合作伙伴的沟通和合作。
双方需要建立起高效的沟通机制,明确双方的责任和权利,积极探讨合作办学的课程设置、师资队伍、教学设施、实习实践等方面的问题,共同制定合作办学的规划和发展方向。
2. 设立质量监控机构为了保证合作办学项目的教育质量,需要设立专门的质量监控机构,对课程设置、教学质量、学生学习效果等进行全面监控和评估。
监控机构可以对合作办学项目进行定期评估,确保教学质量的持续改进。
3. 完善管理制度合作办学项目需要建立健全的管理制度,包括招生管理、课程管理、师资管理、财务管理等方面。
通过建立科学、规范的管理制度,能够有效地提高合作办学项目的管理效率,保证教学活动的正常开展。
4. 强化师资队伍建设合作办学项目必须重视师资队伍的建设,确保教师的教学水平和科研能力。
国外教师和中国教师的深度合作,能够为学生提供国际化、多元化的教育资源,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1. 教学质量中外合作办学质量保障体系的运行成效首先体现在教学质量方面。
高校国际合作办学质量保障体系构建研究
高校国际合作办学质量保障体系构建研究摘要:国际合作办学是高校经济、社会和文化交流的重要手段之一。
高校国际合作办学的质量保障体系的构建对于提高办学水平、确保办学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通过对高校国际合作办学质量保障体系构建的研究,探讨了关键性因素及其对策,并提出了相应的建议。
一、引言高校国际合作办学是指高校与国外高校、企事业单位以及其他组织合作开展教育、科技和文化等项目,实现教学资源和经验的共享和交流。
国际合作办学为高校提供了机会和平台,促进了教育质量的提升、人才培养能力的增强和学术研究水平的提高。
二、高校国际合作办学质量保障体系构建的关键因素1. 战略定位高校国际合作办学质量保障体系构建的第一个关键因素是制定合适的战略定位。
高校需要明确自己的国际化发展目标和定位,确定与国际合作伙伴的合作方式和范围,并将其纳入高校整体发展规划中。
2. 人才队伍人才队伍是高校国际合作办学质量保障体系构建的重要因素之一。
高校应聘请有丰富国际合作办学经验的专家和管理人员,提供适当的培训和支持,确保他们具备开展国际合作办学工作所需的能力。
3. 课程设置和教学资源高校国际合作办学质量保障体系构建的另一个关键因素是合理的课程设置和丰富的教学资源。
高校应根据国际合作项目的需求,设计符合国际标准的课程,并提供充足的教学资源,包括教材、实验设备和教学设施等。
4. 质量评估和监控机制质量评估和监控机制是高校国际合作办学质量保障体系构建的关键要素之一。
高校应建立健全的质量评估和监控机制,包括组织内外评估、学科评估以及对合作项目进行定期评估,及时发现问题并采取相应的改进措施。
5. 管理体制和规范高校国际合作办学质量保障体系构建的最后一个关键因素是健全的管理体制和规范。
高校需要建立有效的管理机制,明确国际合作办学的责任和权力,并制定相关的管理规范和制度,确保合作项目的顺利进行和质量的可控性。
三、高校国际合作办学质量保障体系构建的对策1. 制定明确的战略规划和发展目标高校应制定明确的国际化战略规划和发展目标,将国际合作办学纳入整体发展规划中,并与各相关部门共同推进,确保国际合作办学的发展与高校整体发展相互促进。
中外合作办学质量保障体系构建及其运行成效
中外合作办学质量保障体系构建及其运行成效【摘要】中外合作办学在高等教育领域逐渐兴起,质量保障体系的构建和运行成效备受关注。
本文从中外合作办学质量保障体系的构建、运行机制、评估与监督、成效分析以及改进与完善等方面进行探讨。
通过分析相关数据和案例,揭示中外合作办学质量保障体系的重要性和存在的问题。
未来发展方向和启示也被提及,以期为相关研究和实践提供参考。
通过对中外合作办学质量保障体系的深入探讨,旨在推动合作办学的质量提升和持续发展。
【关键词】中外合作办学、质量保障体系、构建、运行机制、评估、监督、成效分析、改进、完善、重要性、未来发展、启示1. 引言1.1 中外合作办学质量保障体系构建及其运行成效中外合作办学是指中国与其他国家的高等教育机构合作开展本科和研究生教育项目。
随着中国对外开放和国际化交流的深入发展,中外合作办学已成为中国高等教育领域的重要组成部分。
中外合作办学质量保障体系的构建及其运行成效是保证合作办学项目质量和持续发展的重要保障。
中外合作办学质量保障体系的构建首先需要明确合作办学项目的目标和定位,确定合作形式、学科方向、教学模式等关键因素。
需要建立健全的管理机制和运行流程,包括项目管理、师资队伍建设、教学资源配置等方面的规范和制度。
还需要加强与合作伙伴之间的沟通与合作,确保双方利益一致,共同推动项目的发展和提升。
中外合作办学质量保障体系的运行成效体现在多个方面。
通过定期评估和监督,及时发现和解决存在的问题,确保项目的顺利进行和质量的持续提升。
通过积极开展国际合作与交流,拓展合作渠道和资源,促进项目的国际化和高质量发展。
通过持续改进和完善体系机制,不断提升合作办学项目的竞争力和影响力,为推动中国高等教育的国际化进程作出贡献。
2. 正文2.1 中外合作办学质量保障体系的构建中外合作办学质量保障体系的构建是保障教育质量和提升办学水平的基础。
在构建合作办学质量保障体系时,首先需要明确合作办学的目标和定位,确立双方的责任和义务,建立有效的沟通机制和协作机制。
中外合作办学质量保障体系构建及其运行成效
中外合作办学质量保障体系构建及其运行成效随着全球化的不断推进,中外合作办学模式越来越受到重视。
中外合作办学模式在保证教育教学质量的同时,也为学生提供了更加丰富的教学环境和更加广泛的学术资源,因此备受青睐。
要保证中外合作办学质量,建立一套有效的质量保障体系至关重要。
中外合作办学质量保障体系构建的基本原则是概括、系统、科学、灵活。
在构建中外合作办学质量保障体系时需要按照这些原则,因为体系中的基本元素应该得到概括,不应该过多的重复,同时还需要系统化,以确保它们之间的相互作用。
此外,体系还应该科学化,体现经验和先进的理念,而且还应该是灵活的,以便适应不同的状况和实际情况。
中外合作办学质量保障体系主要由以下几个部分组成:目标制定,质量测量,质量改进,学术合作等。
其中,目标制定是中外合作办学质量保障体系的核心,因为它确立了质量保证的目标和标准,而质量测量则可以帮助监测目标的实现情况,同时确定需要改进的领域。
质量改进则是维持和提高质量的关键,这需要不断努力改进且处置质量隐患,进而保证持续的质量改进。
学术合作则确保了教师、学生和研究生等与国际顶尖研究人员的接触。
在中外合作办学质量保障体系的运行中,应当充分利用成效。
首先,应当建立有效的机制对教学质量进行监管和评估,充分发挥教育主管部门的作用,保证合作办学不失其科学性和合法性。
其次,学术界和管理界应紧密合作,共同制定和完善中外合作办学质量保障体系,并保持交流和咨询,以便修正和改进体系。
最后,还应当建立对学生意见的反馈系统,让学生发表意见,以便了解学生对中外合作办学体系的看法,并对体系进行优化。
总之,中外合作办学质量保障体系在确保教育教学质量的同时,还为学生提供了更新鲜的体验。
构建中外合作办学质量保障体系的要素在于制定合适的目标、测量质量以及持续改进。
只有在合作的基础上,不断推进中外合作教育,才能不断提高其质量。
中外合作办学模式下构建教学质量保障体系的探讨
中外合作办学模式下构建教学质量保障体系的探讨摘要:在分析借鉴广东食品药品职业学院中澳合作办学教学实践的基础上,本文对如何建立中外合作办学模式教学质量保障体系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中澳合作办学教学实践教学质量保障1 广东食品药品职业学院中澳合作办学项目实践经验经广东省教育厅批准、教育部备案,广东食品药品职业学院与澳大利亚博士山学院(Box Hill Institute)从2005年开始进行合作办学,并列入每年普通高考招生(第三批专科录取A线)。
根据广东省教育厅粤教外[2005]27号,中外合作办学专业毕业生毕业时获得中澳双方大专文凭,得到中澳两国的承认。
中外合作办学,是在教育国际化背景下,学校为适应新的办学形势,扩大办学规模,拓宽办学途径,高办学层次,学习和借鉴国外办学经验,加强与国外高校的交流与合作的一个有益的尝试. 自2006年秋正式招生,到目前为止已有三届300多名毕业生。
现有中澳药品经营管理及中澳生物技术专业两个专业,在校学生近500多人。
本着“打造品牌、办出特色”的办学思路,为社会培养了一批具有扎实英语基础、宽广专业知识、较强开拓能力的应用型、复合型、创新型和国际化的药品经营管理专门人才,同时也为学校造就了一支优秀的双语教学师资队伍,推动了广东食品药品职业学院国际化办学向纵深发展,提升了学校国际知名度和社会影响力。
为社会培养了一批具有扎实英语基础、宽广专业知识、较强开拓能力的应用型、复合型、创新型和国际化的专门人才,同时也为学校造就了一支优秀的双语教学师资队伍,推动了办学向纵深发展,提升了学校国际知名度和社会影响力[1]。
2 澳洲博士山学院的TAFE职业教育TAFE(Technical and Further Education)模式是以澳大利亚为代表的人才培养模式,是澳大利亚政府直接领导下的技术和继续教育的简称,是澳大利亚建立在终身教育理论基础上的特色鲜明的职业教育制度[3]。
其机构由国家培训管理局、州教育培训部和TAFE学院院级董事会组成。
把握新常态下的中外合作办学——加强中外合作办学质量保障体系建设
把握新常态下的中外合作办学——加强中外合作办学质量保障体系建设把握新常态下的中外合作办学——加强中外合作办学质量保障体系建设——在“中澳跨境教育与学生流动论坛”上的讲话闫炳辰(2015年3月27日,北京)尊敬的主持人、各位嘉宾、朋友:大家下午好!很高兴参加“中澳跨境教育与学生流动论坛”。
跨境教育无疑是当今教育领域十分重要的内容,学生流动也关乎我们每一个人的利益。
围绕跨境教育和学生流动这一主题来探讨无疑具有重要的意义。
我今天的发言围绕三个方面:一是中国目前的跨境教育与学生流动的特点;二是当前中国开展跨境教育和学生流动的新形势;三是中澳跨境教育和学生流动的共同使命和责任。
中国改革开放30多年,中国经济伴随着全球化得到发展,中国教育也是在国际化的进程中不断发展。
30多年来,中国的跨境教育(涉外办学)形式多样,如高校之间开展的校际交流、双联学位、联合培养、赴境外办学、孔子学院、以及中外合作办学等。
应主办单位建议,我想首先简要解释中外合作办学和联合培养的区别。
联合培养,是中外高校面向通过高考的中国学生,在专业基础上,与国外高校通过开展包括2+2、3+1等形式的共同培养的教育教学活动。
在国内外学习期间,按照各自的培养方式和教学计划来实施教学,就像是“铁路警察、各管一段”。
在此期间,也有一些共同的课程开发,但这种联合培养不涉及外方课程和教育资源的系统引进,也不涉及学生学费改变。
相比而言,中外合作办学是系统地引进外方教育资源,包括教师、课程、共同开发人才培养方案等,所收的学费依照办学成本收取。
一、中国目前跨境教育与学生流动的特点改革开放30多年来,店铺、来华留学、中外合作办学,已经成为中国教育对外开放的重要的组成部分。
围绕中澳跨境教育的主题,有三组数据。
第一组是店铺的数据。
据统计,2014年我国赴境外留学的人数有45.98万人,涉及80多个国家;第二组数据是来华留学人数有37.7万人;第三组数据是中外合作办学,全国已审批2324个中外合作办学项目和机构,涉及33个国家和地区的1,100所中外双方高校,涉及在学规模55万人。
合作办学质量保障制度建设
合作办学质量保障制度建设
合作办学质量保障制度建设的目标是确保合作办学项目的教育质量,并提供相应的监督与管理机制。
以下是一些建议:
1.建立合适的合作办学项目评估机制:通过评估合作办学项目
的教学、科研和管理水平,确保合作办学的质量。
评估应包括教学设施、师资力量、课程设置、实践教学和学生评价等方面。
2.加强师资培训和管理:合作办学机构和学校应确保教师的教
学能力和专业水平。
建立师资培训计划,提供相应的培训机会和资源,定期对教师进行评估和监督。
3.建立学生招生和管理制度:建立学生招生和管理制度,确保
学生的招生质量和学习成果。
招生制度应包括选拔规则和录取标准,教育机构应加强学生的管理和监督,确保学生的学习进度和学术表现。
4.建立健全的质量监测和评估机制:建立定期的质量监测和评
估机制,包括学生评价、教师评估和教学质量评估等。
通过反馈机制和改进措施,不断提高合作办学的质量。
5.加强合作机构间的沟通与合作:建立合作机构间的有效沟通
渠道和合作机制,及时解决合作过程中的问题和困难。
定期举行研讨会和会议,分享经验和做法,推动合作办学质量的提升。
6.加强监督与管理:加强对合作办学机构的监督与管理,及时
发现和纠正问题。
加强合作办学项目的监督力度,确保各项规
定和标准的落实,并对不合格的项目采取相应的处罚措施。
通过建立和完善合作办学质量保障制度,可以提高合作办学项目的教育质量,促进合作办学的可持续发展。
同时,也可以保护学生和社会公众的利益,提升合作办学的信誉和声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期)
一、教学质量保障体系
(一)全面质量管理模式与ISO9000模式
目前基于高校全面教学质量管理的质量保障体系,有全面质量管理(TQM )和ISO9000两种模式。
全面质量管理(TQM )要求高校所有教职员工围绕教学活动进行全方位和全过程管理,即对输入质量、过程质量与输出质量进行全方位度量和评判[1]。
由教学决策系统制定人才培养目标,确定教学质量发展目标与各教学环节的质量标准,并在行政组织框架下对教学质量实施监控。
以各种教学相关数据为基础构建学院评估———专业评估———
课程评估“三位一体”的评估架构,之后根据校内及校外(用人单位、校友)反馈结果制定整改措施。
ISO9000认证标准的高校内部教学质量保障体系,依靠必要的组织结构,把组织内各部门、各环节的质量管理活动严密组织起来,在教育教学目标、课程与教学设计及实施、支持服务和信息反馈整个过程中,将影响教育教学质量的一切控制因素统筹起来,形成一个具有明确任务、职责和权限又相互协调、相互促进的质量管理有机整体[2]。
(二)中外合作办学机构质量保障体系运行模式
中外合作办学机构通常需要兼容两国不同的教育体系与评估体系,因此,在兼容两者优势的前提下,教学质量保障机制多为全面质量管理模式与ISO9000模式的有机融合,旨在资源共享、优势互补的前提下,保证教学质量提高的持续性与有效性。
学院通过执行委员会(合作学校校长与主要职能部门负责人)与企业咨询委员会(合作企业负责人)共同制定学院人才培养目标及教学目标,在学院行政组织框架下对培养全过程进行管理与评判。
根据企业咨询委员会对实习与就业的反馈,不断完善培养方案,并对改进措施持续跟踪,形成一个将各环节统筹管理、职权明确、相互促进的闭环模式(图1)。
图1
二、外语教学质量保障体系的建设
教学质量保障主要包括教学质量目标的设定、教学质量监控各环节的设定及监控效果的分析、改进与跟踪。
下文将从以上这些方面着手分析。
(一)教学目标设定
教学目标的设定依据主要有两点:人才培养质量与预期目标的达成度,以及学生学习质量的保障度。
因此,需要首先根据教学质量目标设定每一门课程培养目标,再将课程的培养目标分解成各种能力指标,保证人才培养目标贯穿相应的教学环节。
外语教学的培养目标不仅要体现在基础语言能力的培养上,还要体现在开阔学生的国际化视野,提升学生跨文化交流与合作的能力及参与国际竞争的能力上。
因此,学生需要具备坚实的语言基础,广泛的文化基础,以及对各领域信息充分的理解与分析能力。
由此可见,外语教学主要分三个层次,其一,语言基础教学,全面掌握外语语言基础与社会主要领域基础词汇,并能够进行日常生活交流;其二,在巩固夯实语言知识的基础上,能够理解社会经济各领域较有深度的信息,并发表个人观点;其三,能够自行获取各领域信息,对其进行深入剖析,并结合社会现象表达自己的观点(参见图2)。
图2
(二)教学质量监控环节
教学质量监控应从教学目标实现、考核方式等方面进行教学监督。
工科外语教学与外语专业的教学目标最大不同之处在于,外语专业学生对语言知识的掌握要求更严格,不论是语法修辞,还是词汇量,而且教学内容更偏重文学化;工程师更注重交际能力与行业知识的外语表达。
因此,“中外教混合制”更符合工程师的培养目标,无论中教还是外教都应在每次课堂教学中包含听力、阅读、写作、口
摘要:教学质量保障体系是加强高校内涵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从质量保障模式入手,分析外语教学质量保障体系各环节的闭环设计与运行机制,以及影响工程师外语教学质量的制约因素。
关键词:教学质量保障工程师外语教学闭环设计制约因素(中国民航大学中欧航空工程师学院,天津
300300)
马
锐
武婧岚
中外合作办学背景下新工科外语教学质量保障体系建设
语四大能力模块,不但保证每种能力的教学时间,而且使每个知识点都能完成“输入-输出”环节。
然而这样的组织形式要求教学管理者做出统筹规划,同时每一位教师都要与搭档教师在课后进行详细的工作交接,才能保证教学效率与质量。
其次,外语课程考核应包括听力、阅读、写作、口语四大模块。
试题主题需涉及社会(环保、移民、教育、家庭、公益事业等)、文化(新媒体、自我认知、艺术、旅游、建筑等)、经济
(就业、科技发展、交通运输等)等各个领域。
试题内容不能只停留在测评语法、词汇的掌握上,应从实际语用用途出发,重点评估学生能否将语言知识转化为对社会与文化问题的理解能力、分析能力、思辨能力、表达能力。
再者,专家听课、同行听课是必不可少的监控手段。
为提高听课效率,并向授课教师提供足够积极有效的反馈意见,应制定详细的课堂教学质量评价标准,其中应囊括教师课前准备工作(包括教学活动设计、教学资源使用等)、教学组织各环节(包括时间管理、空间管理、学生听课质量、学生发言分配及互动等)、教学技巧(包括教学指令清晰度、学生理解程度、教学工具的使用、教学语言与学生语言水平的匹配度等)等方面,保证教师将培养学生的外语沟通能力与跨文化交际能力的理念贯穿整个教学过程中。
为提高各教学主体的主动性,教师可以通过自主评估的方式主动发现教学中的问题与不足。
教师可以根据专家同行听课评价标准,在课堂教学之后逐条自评,并制订具有针对性的改进计划,形成教学质量提高的良性循环模式。
(三)教学质量监控制度实施效果的分析、改进与跟踪
如果教学质量监控只停留在监督阶段,没有对教学中出现的问题进行分析与改进,那么教学监控只能流于形式,无法起到完善教学组织、提高教学质量的作用。
因此,教学质量监控必须形成“监督-反馈-改进-跟踪”的闭环设计,使教学质量得到可持续性改善与提高。
在反馈监控结果之前,要先对监控结果进行分析,才能使反馈结果真正达到指导教学、提高教学质量的目的。
反馈结果的分析可分为定量分析和定性分析。
其中,定量分析主要针对某一重要考试的通过率(例如DELF B2考试和托业考试),考试各部分得分率,同一学生或同一批学生成绩改善程度,就业率等方面。
定性分析主要针对那些无法严格量化和测量的指标,例如用人单位反馈,教学质量跟踪反馈,学生评价反馈等。
其中学生评价不局限于生评教系统,学生还可以通过每一单元的能力自评手册检验学习效果与教学效果。
由于教学本身是主观性非常强的活动,因此一定要遵循定量分析与定性分析相结合的方式,对监控结果进行分析,并准确地反馈给教学主体,使其有针对性地改进。
因此,教学质量监控制度的实施与保障,不仅取决于制度的完善性,更取决于教学管理各环节的配合与教师的教学态度。
三、影响外语教学质量的制约因素
影响教学质量的因素复杂多样,以下为影响中外合作办学工程师外语教学的主要因素。
(一)师资因素
有学者认为,大学教师质量对学生学习结果具有重要
的影响。
从本质上分析,大学内部有关教学质量促进的政策、制度、组织、方法等都需围绕改进与提升教师的教学态
度、能力和行为等加以制定、实施与开展[3]。
稳定的师资队伍是教学质量的基础保障,无论从师资培训的角度还是教学
质量监控的角度,外籍教师团队流动性较大的特点都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教学质量的持续改善与提高。
(二)生源因素
生源质量是影响教学质量的重要因素之一,工程师学
院的学生都是理科生,外语基础参差不齐,有些学生本身学
习外语的动力不足,又缺乏语言天赋,造成了语言学习困
难,给教学带来了一定的难度。
(三)课程因素
课程设置的合理性往往直接影响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
程度。
中外合作办学项目的外语教学往往在低年级集中授
课,高年级课时大幅减少,不仅给课程的进度安排造成了一
定的难度,同时增加了学生提高语言能力的难度。
(四)教学条件因素
教学条件不仅会影响教学效果,还会影响教师的教学
积极性和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例如教材的使用,外语教学要
紧跟社会文化发展与语言发展方向,因此过于陈旧的教材
势必会影响教学双方的积极性,这就需要外语教师不断开
发新教材、新内容,保证教学质量稳步提升。
四、结语
教学质量保障体系不仅关系着教师和教学资源条件的
保障度、教学和质量保障体系运行的有效度,还关系着学生
和社会用人单位的满意度等。
不应仅仅关注教师的教学环
节,还应扩展到影响教学质量的全要素。
要想使该体系的作
用最优化,必须建立相应的管理制度与运行机制,并不断进
行制度化建设,改善持续改进的闭环机制。
参考文献:
[1]申天恩,MORRIS Richard.高校内部质量保障体系建设国际比较与建设框架[J].高校教育管理,2015(01):27.
[2]柏民理.以教师发展为导向构建和完善两级多层多维教学质量保障体系——
—以西安电大实践为例[J].中国
远程教育,2013(2):71.
[3]林金辉,刘梦今.高校中外合作办学项目内部教学质量保障基本要素及路径[J].中国大学教学,2014(05).
[4]段晓莉.论高等教育教学质量保障制度的顶层设计[J].中国成人教育,2015(23):162.
[5]杨宜,翟晶.国际认证视角下的高校教学质量保障体系建设[J].北京教育,2014(07).
本文为中央高校中国民航大学专项“航空企业人力资源
与航空工程师培养深度对接研究”(项目编号:3122014H001)
的阶段性成果;中央高校中国民航大学专项“复语型航空工
程人才培养模式研究”(项目编号:3122014H007)的阶段性
成果。
教学实践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