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各阶级对国家出路探索及启示
中国三大阶级对中国出路的探索
论文题目:中国近现代史上人民对中国的出路探索姓名:班级:专业:学号:内蒙古科技大学二零一一年三月探索中国【内容摘要】农民阶级进行了一系列斗争起义,主要有洪秀全的太平天国运动,反对封建势力反侵略,天朝田亩制度的颁布将中国农民运动推到了最高峰。
义和团运动,扶清灭洋,打击了帝国主义侵略。
地主阶级企图自救:林则徐,魏源等提倡学习西方先进技术,新思想萌发。
洋务派提倡中学为体,西学为用,学习西方技术抵御外敌。
资产阶级改良派以康梁为代表进行维新运动,学习西方政治制度,孙中山为代表的革命派发动了辛亥革命,武装救国,但最终都失败了,结果证明农民阶级,地主阶级,资产阶级都不能领到中国走向成功。
【关键词】农民阶级地主阶级资产阶级探索中国出路近代史上,在中国共产党诞生之前:农民阶级:1851年---1864年的太平天国运动,肩负起了反封建反侵略的双重革命任务,颁布了《天朝田亩制度》,想推翻清王朝的统治,期望建立“人间天国”,结果失败了。
1898--1900年的义和团运动,提出了“扶清灭洋”的口号,最终被中外反动势力联合镇压。
农民起义或农民战争结构都以失败告终,说明农民阶级不能担负起领导民主革命并取得胜利的重任。
资产阶级:1895年--1898年主要有以康有为、梁启超为首的资产阶级改良派,妄图借助一个无权皇帝通过变法实现中国社会由封建制度向资产阶级的君主立宪制转变,结果遭到了以慈禧太后为首的反对派的反对而遭到失败,说明资产阶级的改良主义道路在中国走不通。
1894年---1911年,以孙中山为首的资产阶级革命派希望通过革命的方式推翻清王朝的统治,建立资产阶级的民主共和国,辛亥革命推翻了清王朝,革命的胜利果实却被窃取,辛亥革命也归于失败。
由此看见,资产阶级也不能领到中国革命并最终走向胜利。
总体来看,在中国共产党诞生以前,农民阶级和资产阶级的革命运动都以失败告终。
太平天国农民起义鸦片战争后,农民是外国侵略者和本国统治者主要压迫对象和反抗力量,为支付对列强的巨额赔款,同时也为了弥补财政亏空,清政府加重了农民赋税负担。
中国近代各阶级对国家出路早期探索
中国近代各阶级对国家出路早期探索中国近代,资本主义列强侵略中国,勾结中国封建统治者把中国变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中国人民不断反抗外国资本主义侵略,反抗本国的封建统治的抗争;同时中国社会各阶级便开始探索国家出路,从而推动中国社会不断向前发展. 1.地主阶级抵抗派鸦片战争的失败,使一些地主阶级的爱国知识分子从“天朝上国”的梦幻中惊醒,开始注目世界、关心时局、寻求强国御侮之道其主张是“师夷长技以制夷”。
抵抗派主张的提出使中国萌发了一股向西方学习的新思潮,激励着中国人为挽救民族危亡积极探索强国御侮之道。
由于实践有限,没有产生实际的效果。
最终因清政府腐败、闭关政策和地主阶级的局限性而没明显实效。
2.地主阶级洋务派在两次鸦片战争和太平天国运动的双重打击下,面对内忧外患,清政府统治集团在如何解决内政外交上的众多危机时发生分歧,形成了洋务派和顽固派。
洋务派主张利用西方先进技术维护清朝统治,即“师夷长技以自强”。
结果由于外国阻挠,封建顽固势力的破坏、力量分散等导致洋务运动破产。
3.农民阶级太平天国运动,为了调动农民革命的积极性和革命的深入,《天朝田亩制度》的颁布,想要建立“有田同耕,有饭同食,有衣同穿、有钱同使,无处不均匀,无人不饱暖”的理想社会。
由于农民阶级的局限性、战争环境的紧张和平均分配土地等规定,违背了社会发展规律而使这一方案没有真正实现。
4.资产阶级维新派在民族危机加深刺激下资产阶级维新派主张君主立宪来救国,要求抵抗帝国主义的侵略,摆脱民族危机;反对封建专制统治,主张兴民权,实行君主立宪;从“公车上书”演化为社会政治运动到百日维新,在推行维新变法时主张依靠的阶级基础是资产阶级知识分子和开明绅士,失败是必然的。
这说明资本主义改良道路在中国行不通。
5.资产阶级革命派19世纪末20世纪初民族危机更加严重,《辛丑条约》的签订使清政府成为“洋人的朝廷"。
资产阶级革命派以西方资产阶级的天赋人权、自由平等学说作为革命的思想武器,结合中国国情,提出了三民主义的理论纲领。
近代以来中国社会各阶级对国家出路的探索
近代以来,中国社会经历了许多动荡的时期,各阶级对于国家出路的探索也随之不断变化。
本文将从清朝末年到现代社会,对中国各阶级的探索进行分析。
一、清朝末年1.地主阶级:清朝末年,地主阶级对于国家出路的探索主要是维护自身利益。
他们通过向政府进贡、收买官员等方式,维护自己的地位和权利。
同时,他们也在积极探索新的商业机会,以保证自己的经济地位。
2.农民阶级:清朝末年,农民阶级的探索主要是反抗封建统治。
他们发动了一系列农民起义,如太平天国、义和团等。
他们希望通过革命手段,推翻清朝政府,实现自由和平等。
3.商人阶级:清朝末年,商人阶级的探索主要是寻找商业机会。
他们通过与外国商人合作,扩大了对外贸易。
同时,他们也在积极探索新的商业领域,如银行业、保险业等。
二、民国时期1.地主阶级:民国时期,地主阶级的探索主要是维护自己的利益。
他们通过参与政治、掌握经济命脉等方式,保持自己的地位和权利。
2.农民阶级:民国时期,农民阶级的探索主要是争取自己的权利。
他们通过参与政治、组织农民协会等方式,争取土地改革和农民权益。
3.工人阶级:民国时期,工人阶级的探索主要是争取劳动权益。
他们通过组织工会、罢工等方式,争取工资增加、工作条件改善等权益。
三、新中国成立后1.地主阶级:新中国成立后,地主阶级逐渐消失。
他们的探索主要是适应新的社会环境,寻找新的生存方式。
2.农民阶级:新中国成立后,农民阶级的探索主要是参与社会主义建设。
他们通过加入合作社、参与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等方式,为社会主义建设做出了贡献。
3.工人阶级:新中国成立后,工人阶级的探索主要是为社会主义建设做出贡献。
他们通过参与生产、技术创新等方式,为社会主义建设做出了重要的贡献。
综上所述,近代以来,中国社会各阶级对于国家出路的探索不断变化。
从清朝末年到现代社会,各阶级的探索主要是为了维护自身利益和争取自己的权利,同时也在为社会主义建设做出了贡献。
分析1840年以来中国社会各阶级对中国出路的探索及其历史启示
分析1840年以来中国社会各阶级对中国出路的探索及其历史启示。
鸦战后的巨狮苏醒之路1840年对于每一个中国人来说都是一个特别的年份,承载着太多的耻辱和痛苦,它无情的撕碎了大清国的天朝上国的美梦,同样也开启了中华巨狮的苏醒路。
农民起义—太平天国的建立鸦片战争后,清政府增加赋税,横征暴政,使阶级矛盾更加激化。
广大农民纷纷起义,用自己的力量来探索救国救民之路。
于是,太平天国就这样浩浩荡荡的出现在世人面前,它代表着中国最广大农民阶级的利益,没有官僚资本的阶级思想,梦想着创造一个大同天堂。
波兰壮阔的太平天国运动,历时14年,纵横18个省,战争规模与激烈程度,军事筹划和指挥水平,都达到了历代农民战争的高峰。
但是这条路在历时的证明下还是失败了,它同所有的失败的农民起义一样,没有远大的战略眼光,领导集团政治上过早的封建化,组织上无法始终保持领导核心的团结。
笼统的排外思想,拒绝外国先进思想的感染。
道路曲折过后,终究失败。
但是,这也是巨狮苏醒之路的必要阶段。
它同样拥有自己不可磨灭的功劳。
它严厉打击了外国侵略者,阻滞了中国人半殖民地化的进程,鼓舞了中国人民的革命斗志。
巨狮睁开了它有神的双眼。
官僚阶级---洋务运动鸦片战争对清政府来说就如一记耳光,打醒了一些官僚阶级,明白闭关自守的危害性,于是“师夷长技以制夷”的洋务运动开始了。
洋务派提倡“中学为体,西学为用”,希望利用先进的技术维护封建统治,改革不触动封建制度。
这是中国阶级探索出路的另一条辟径,但是后来的甲午战争证明,洋务运动没有使中国走上富强之路。
如果说洋务运动是一场改革,那么它只能是沿着半殖民地化的方向“改革”而已。
这一点在所有列强都愿意支持办洋务运动的事实上可以证明。
但是不能否认洋务运动却是给当时的中国崛起带来了不可忽视意义。
它引进了西方先进的科学技术,让中国出现了第一批近代化工业企业,客观上推动了中国近代化的发展历程。
巨狮的前肢有力的站在了华夏的土地上。
先进知识分子---戊戌变法戊戌变法是以康有为为首的改良主义者通过光绪皇帝所进行的资产阶级政治改革。
评价近代各阶层对国家出路的探索
评价近代各阶层对国家出路的探索近代时期,中国的出路成为了各阶层的探索重点,不同的阶层对国家出路的看法和解决方案也不同。
一、官僚群体官僚群体通常认为,国家出路在于加强国家的中央集权和政府的规模,通过发展军事力量和经济实力,增强国家的核心竞争力。
这种观点在清末民初时期尤为盛行,一些重要的政治人物如袁世凯、孙中山等推崇这种思想,认为通过强化国家机器,实现国家现代化进程,最终实现国家强盛。
这种观点的优点是在国家权力上实现统一,推动了国家现代化进程。
但是,它也强调了政府的权力,忽视了民间的力量,老百姓在国家治理中的地位也被忽视,缺乏协作和均衡的支持。
二、民间精英民间的知识精英往往从自由和平等的角度来探讨问题,他们认为国家出路在于发扬自由和科技,加强人民创新和创造力,提升国家的整体水平和竞争力。
这类人通常更关注社会的发展和进步,支持民主和企业改革,提倡人民干预国家事务,注重人的发展和幸福感。
这种观点的优点是强调了社会的发展和进步,重视人民的地位和权利,有利于推进社会变革,但它也忽视了现实的社会矛盾和阶级分化,缺乏完整的国家战略。
三、商业领袖商业领袖通常从商业利益的角度探讨问题,他们主张放缓政府干预,打造市场经济和增加贸易机会,通过贸易结盟和拓展海外市场实现国家繁荣。
他们通常支持开放政策和自由贸易,从市场竞争的角度来看待问题,认为发展经济和实现发家致富才是国家出路。
这种观点的优点是有利于开发国家经济潜力和创造商业机会,但缺点是要求扩展市场地位,可能缺乏社会责任感和策略指导。
综上所述,不同的阶层探索国家出路的角度各不相同,但他们各有所长,互相结合起来可以协同作用。
中国需要寻求一条适合自己国情的路子,通过共同探讨问题,共同参与决策,形成完整和协作的国家战略。
中国近代各阶层对国家出路的探索
中国近代各阶层对国家出路的探索中国近代史,资本主义列强侵略中国并勾结封建统治者使中国逐渐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同时,中华民族爱国人士也不断采取措施反抗侵略、反抗中国封建统治。
五四运动爆发前,在中国逐渐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进程中,为了实现民族独立和国家富强,农民阶级、地主阶级、资产阶级等不同的社会力量不断对国家的出路进行探索,提出各种救国方案,推动中国社会向前发展。
一、农民阶级的探索1851年1月,洪秀全发动金田起义,建号太平天国。
这是一次反对政府腐朽统治与地主阶级压迫的正义战争,最后以失败告终。
太平天国定都天京后,颁布了《天朝田亩制度》和具有资本主义色彩的《资政新篇》。
太平天国农民起义虽然失败了,但它却有不可磨灭的伟大意义。
太平天国沉重打击了封建统治阶级,强烈撼动了清政府的统治根基。
太平天国起义是中国旧式农民战争的最高峰。
它把千百年来农民对拥有土地的渴望在《天朝田亩制度》中比较完整的表达出来。
《资政新篇》则反映了太平天国某些领导人在后期试图通过向外国学习来寻求出路的一种出路。
此阶段还冲击了孔子和儒家经典的正统权威、打击了外国的侵略势力。
太平天国时期,领袖们拒绝承认不平等条约,严禁鸦片交易,同英法军队等侵略者进行应用斗争都对中国社会和人民思想产生影响。
太平天国起义和后来的失败告诉我们:农民是反帝反封建斗争的主力军,但是单纯的农民运动并不能取得民族独立与解放,仍需进一步的探索。
二、地主阶级洋务派的探索洋务运动兴起于太平天国起义过程中和第二次鸦片战争结束后。
成员奕䜣、曾国藩、李鸿章、左宗棠、张之洞等主张引进和学习西方的科学技术,创建企业,兴办洋务等。
19世纪60年代到90年代,洋务派主要举办的事业有三个方面:(1)兴办近代企业(2)建立新式海陆军(3)创办新式学堂,派遣留学生。
这些洋务派的事业兴起后,社会风气和价值观念都开始改变,促进了早期工业和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社会风气得到改变。
但洋务运动主要维护了封建统治,并没有让中国朝资本主义发展。
分析1840年以来中国社会各阶级对中国出路的探索及其历史启示
分析1840年以来中国社会各阶级对中国出路的探索及其历史启示近代的中国史是一部充满血泪的屈辱史,自鸦片战争失败以来,中国沦入半封建半殖民地社会,这使得中国人民不仅继续受到封建地主压迫外还受到了外国帝国主义对中国残暴的民族压迫。
随着资本-帝国主义的入侵,中国的民族危机和社会危机日益加深,社会各阶级都面临着“怎么办”的问题。
在这样的情况下,无数的中国的各阶级的爱国志士都在进行着艰苦卓绝的探索,想要找到一条能够挽救这一东方巨龙的道路。
这些仁人志士来自各个阶级,他们有地主阶级抵抗派(改革派)、地主阶级洋务派、农民阶级以及资产阶级维新派(改良派),他们从各自的阶级立场出发,对国家的出路进行了探索,先后提出了不同的主张和方案。
在此,我对各个阶级对国家出路的早期探索进行简单介绍!一:农民阶级:农民是外国侵略者和本国封建统治者的主要压迫对象和反抗力量。
在鸦片战争失败以后,政府为支付对列强的巨额赔款,弥补财政亏空,加大了各项税收。
并且由于西方资本主义的入侵,中国的农业和家庭手工业相结合的自然经济逐渐解体,这些都使得农民的生活愈加艰难。
残酷的压迫和剥削,迫使广大农民群众走上了反抗斗争的道路。
1842~1850年间,全国各族人民的反清起义在数百次以上。
其中最主要的便是洪秀全的太平天国运动。
太平天国运动废除封建地主阶级的土地所有制,具有反封建性,但是,农民阶级不是新的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代表。
他们无法克服小生产者所固有的阶级局限性,因而无法从根本上提出完整的、正确的政治纲领和社会改革方案;无法制止和克服领导集团自身腐败现象的滋长;也无法长期保持领导集团的团结。
这一切都大大削弱了太平天国的向心力和战斗力,使他们最终失败!二:地主阶级洋务派:洋务派发起的洋务运动是在19世纪60年代初清政府镇压太平天国起义的过程中和第二次烟片战争结束后兴起的。
清政府统治集团在如何解决内政外交上的众多危机时发生分歧,形成了洋务派和顽固派。
洋务派主张利用西方先进技术维护清朝统治,即“师夷长技以自强”。
评价近代各阶级集团对国家出路的探索
评价近代各阶级集团对国家出路的探索中国近代史,既是资本主义列强侵略中国,勾结中国封建统治者把中国变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屈辱史;也是中国人民不断反抗外国资本主义侵略和反抗本国的封建统治的抗争史;同时更是中国社会各阶级、各阶层、各政治派别探索国家出路的探索史。
这种抗争与探索,对外以反侵略、捍卫民族独立为旗帜;对内以反专制独裁、争取社会进步为核心,抗争与探索互相交织,推动中国社会不断向前发展。
首先,我来简要陈述一下各集团还有他们的代表人物吧。
1)地主阶级抵抗派(改革派),代表人物有林则徐、魏源。
鸦片战争的失败,使一些地主阶级的爱国知识分子从“天朝上国”的梦幻中惊醒,开始注目世界、关心时局、寻求强国御侮之道其主张是“师夷长技以制夷”。
但,结果是因清政府腐败、闭关政策和地主阶级的局限性而没明显实效。
我觉得,地主阶级抵抗派主张的提出使中国萌发了一股向西方学习的新思潮,激励着中国人为挽救民族危亡积极探索强国御侮之道。
由于实践有限,没有产生实际的效果。
2)地主阶级洋务派,代表人物有李鸿章、曾国藩、左宗棠。
在两次鸦片战争和太平天国运动的双重打击下,面对内忧外患,清政府统治集团在如何解决内政外交上的众多危机时发生分歧,形成了洋务派和顽固派。
洋务派主张利用西方先进技术维护清朝统治,即“师夷长技以自强”。
不过,由于外国阻挠,封建顽固势力的破坏、力量分散等导致洋务运动破产。
我认为,洋务运动由于以维护清朝的封建统治为目的,没有从政治制度上学习西方,决定了它不可能使中国走上富强的道路,是地主阶级的自救运动。
但是洋务运动是中国历史第一次把学习西方的思想主张具体实践化。
它引进了西方近代科学和生产技术,是中国近代化的开端,并诱导了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举办新式学堂,开始了中国的近代教育;促进了西方政治学说、民主思想的传播;民用企业的创办对外国经济侵略起了一定的抵制作用。
3)农民阶级,代表人物洪秀全。
太平天国定都天京之后,为了调动农民革命的积极性和把革命推向深入,颁布《天朝田亩制度》。
近代中国社会各阶层对国家出路的探索
近代中国社会各阶层对国家出路的探索在中国近代史上,中华民族的爱国行为不仅表现在反侵略、反封建的英勇斗争上,而且还表现在对中国出路的艰辛探索上。
五四运动爆发前,在中国逐渐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进程中,为了实现民族独立和国家富强, 农民阶级、地主阶级、资产阶级等不同的社会力量都进行了不同的探索,提出了不同的救国方案.农民阶级的探索:太平天国农民战争。
这是一次反对政府腐朽统治与地主阶级压迫的正义战争,但最终以失败告终.。
内容:颁布了表达建立太平天国理想社会平均分配土地的愿望的《天朝田亩制度》以及具有资本主义色彩的《资政新篇》意义:太平天国起义虽然失败了,但它具有不可磨灭的历史功绩和重大的历史意义。
第一,太平天国起义沉重打击了封建统治阶级,强烈震撼了清政府的统治根基,加速了清王朝的衰败过第二,太平天国起义是旧式农民战争的最高峰,具有不同以往农民战争的新的历史特点。
第三,太平天国起义还冲击了空子和儒家经典的正统权威,这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了封建统治的精神支柱。
第四,太平天国起义还有力的打击了外国侵略势力,给了侵略者应有的教训。
第五,在19世纪中叶的亚洲民族解放运动中,太平天国起义是其中时间最久、规模最大、影响最深的一次,他和亚洲国家的民族解放运动汇合在一起,冲击了西方殖民主义者在亚洲的统治。
失败原因:从主观上看:第一,农民阶级不是新的是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代表。
他们无法克服小生产者所固有的阶级局限性,因而无法从根本上提出完整的正确的政治纲领和社会改革方案。
无法制止和克服领导集团自身腐败现象的滋长,也无法长期保持领导集团的团结,削弱了太平天国的向心力和战斗力。
第二,太平天国是以宗教来组织发动群众的,但是拜上帝教不是科学的思想理论,它不仅不能正确指导战争,而且给农民战争带来了危害。
第三,太平天国也没能正确对待儒学。
第四,太平天国不能把西方国家的侵略者与人民群众区别开来,对西方侵略者还缺乏理性的认识。
从客观上看:中外反动势力勾结起来,联合镇压太平天国。
试析各阶级对国家出路的探索
1840年西方发动鸦片战争,用武力打开了中国的大门,从此中国进入了半殖民地半封建化的社会。
然而随着帝国主义资本主义的入侵,中国的民族危机和社会日益加深,社会各阶级都面临着“怎么办”的问题。
农民阶级、地主阶级洋务派、资产阶级维新派、资产阶级革命派、工人阶级,他们从各自的阶级立场出发,对国家的出路进行探索,先后提出了不同的主张和方案。
农民阶级是外国侵略者和本国封建统治者的主要压迫对象和反抗力量。
长期以来,中国广大农民在封建地主的压迫、剥削下,过着极其贫困和不自由的生活。
鸦片战争失败以后,为支付对列强的巨额赔款,政府加重了赋税的征收科派。
各级官吏在征收钱粮是往往浮收勒扣,横征暴敛,农民额负担更为加重。
由于西方资本主义的入侵,中国的农业和家庭手工业相结合的自然经济逐渐解体。
鸦片贸易在战后进一步泛滥,导致白银外流、银贵钱贱的现象更为加重,又额外增加了农民的负担。
田赋负担实际增加一倍以上。
而这些负担归根到底,仍然落到了农民的头上。
残酷的压迫和剥削,迫使广大人民尤其是农民群众走上反抗斗争的道路。
1842年至1850年间,全国各族人民的反清起义在百次以上。
虽然清政府调兵各处镇压,但群众斗争彼伏此起,酝酿着更大规模的反抗。
1851年1月至1864年7月,洪秀全领导了太平天国农民战争。
太平天国运动虽然失败,但是它却有不可磨灭的历史意义。
它沉重打击了封建统治阶级,强烈撼动了清政府的统治根基。
它把千百年来农民对土地的渴望在《天朝田亩制度》中比较完整地表达了出来。
《资政新篇》则是中国近代历史上第一个比较系统的发展资本主义的方案,这反映了太平天国某些领导人在后期试图通过向外国学习来寻求出路的一种努力。
而且太平天国起义还在一定程度上冲击了孔子和儒家经典的正统权威,这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了封建统治的精神支柱。
并且太平天国起义还有力的打击了外国侵略势力。
在19世纪中叶的亚洲民族解放运动中,太平天国起义是其中时间最久、规模最大、影响最深的一次。
3.简述近代以来先进中国人探索国家出路的艰辛历程,从中有什么特别启发
如何理解近代以来无数仁人志士探索国家出路的艰辛历程及其历史意义?历程:①起步阶段(1840~1895):主要是洋务运动。
②整体发展阶段(1895~1927):包括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发展、维新变法运动、辛亥革命和新文化运动等。
③曲折前进阶段(1927~1949):国民政府统治前期,近代化有所发展;抗战时期,近代化进程被打断;解放战争时期,近代化被推入绝境。
④近代化发展的新时期(1949年以后)。
历史意义:(1)无论是农民阶级还是资产阶级都不能使中国改变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性质,都不能使中国革命获得成功。
(2)中国人民不屈不挠的斗争精神,永远不会向帝国主义或外国侵略者低头。
(3)只有共产党才能救中国,只有无产阶级领导的革命才能取得最后的成功。
中国近代史,既是资本主义列强侵略中国,勾结中国封建统治者把中国变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屈辱史;也是中国人民不断反抗外国资本主义侵略和反抗本国的封建统治的抗争史;同时更是中国社会各阶级、各阶层、各政治派别探索国家出路的探索史。
这种抗争与探索,对外以反侵略、捍卫民族独立为旗帜;对内以反专制独裁、争取社会进步为核心,抗争与探索互相交织,推动中国社会不断向前发展.1.地主阶级抵抗派(改革派)背景和主张:鸦片战争的失败,使一些地主阶级的爱国知识分子从“天朝上国”的梦幻中惊醒,开始注目世界、关心时局、寻求强国御侮之道其主张是“师夷长技以制夷”。
结果:因清政府腐败、闭关政策和地主阶级的局限性而没明显实效评价:地主阶级抵抗派主张的提出使中国萌发了一股向西方学习的新思潮,激励着中国人为挽救民族危亡积极探索强国御侮之道。
由于实践有限,没有产生实际的效果。
2.地主阶级洋务派背景和主张:在两次鸦片战争和太平天国运动的双重打击下,面对内忧外患,清政府统治集团在如何解决内政外交上的众多危机时发生分歧,形成了洋务派和顽固派。
洋务派主张利用西方先进技术维护清朝统治,即“师夷长技以自强”。
结果:由于外国阻挠,封建顽固势力的破坏、力量分散等导致洋务运动破产。
第2讲中国人民对国家出路的探索
圣库制度是太平天国实行的一种公有共享制度,是太平天国 政权对全部社会产品按绝对平均主义原则进行分配,并集中管理 和支配所有剩余产品的国家机构。圣库即公库﹑国库﹐太平天 国以一切财物为上帝所赐﹐初时又规定惟上帝得称圣﹐故称公 库为圣库。圣库制度的基础是人无私财和大致的平均分配﹐但 事实上﹐圣库制度并没有严格实行,高级将领生活日奢﹐任意 取用于公库﹐供给配额渐失去实际意义。
2020年6月28日星期日
洪秀全(1814年1月1日-1864年6月1日),又名洪日。是太平 天国以宗教名义发动民变的领袖,客家人。原名洪仁坤,小名火秀, 出生于广东花县(今广州市花都区)福源水村。后改名为洪秀全。 “秀全”两字是由“禾”、“乃”、“人”、“王”组成,“禾” 字与“我”字读音相近,四字组合起来则是“我乃人王”,也就是 说,洪秀全是上帝派来的领袖。
2020年6月28日星期日
2020年6月28日星期日
凡掳之人,每视
其人之手,如掌心
红,士指无重茧
者,恒指为妖,或
一见即杀,或问答
后杀之。或不胜刑
掠,自承为妖杀, 或竟捶楚以死。 — —中国近代史资料 丛刊《太平天国》 (三)
(1)圣库制度 (2)天朝田亩制度 (3)《资政新篇》
2020年6月28日星期日
2020年6月28日星期日
论中国近代各个阶级对国家出路的探索
论中国近代各个阶级对国家出路的探索从1840年鸦片战争开始后,中国进入了一段艰难的时期,先后有英国、法国、俄国、日本、美国等国家侵略我国,签订了一系列不平等条约,使中国白银大量外流、国力衰退,同时使中国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的国家,在这之后各个阶级提供了自己的力量来对国家的出路进行探索。
一、农民阶级的探索在清末爆发过很多农民起义,但是最终都被清政府镇压了,其中最著名、最具有代表性的就是洪秀全领导的太平天国运动。
洪秀全在最开始的时候拜上帝,随后从基督教中能够迎合下层民众要求的平等思想和某些宗教仪式,从农民斗争的需要出发,加以改造,创立了拜上帝教,并利用它发动和组织群众。
在起义的最开始,太平军受到群众的欢迎和拥护。
在定都南京后,很快就暴露出了天国内部潜在的矛盾和弱点,随后就发生了天京事变,从而导致了太平天国运动的失败。
太平天国运动沉重打击了封建统治阶级,强烈撼动了清政府的统治根基,冲击了孔子和儒家经典的正统权威,有力地打击了外国侵略势力,和其他亚洲国家的民族解放运动汇合在一起,冲击了西方殖民主义者在亚洲的统治。
但是太平天国运动的起义者无法克服小生产者所固有的阶级局限性,因而无法从根本上提出完整的、正确的政治纲领和社会改革方案;无法制止和克服领导集团自身腐败现象的滋长;也无法长期保持领导集团的团结。
太平天国是以宗教发起和组织群众的,它不仅不能正确领导群众,还会给农民战争带来危害,很容易通过宗教的理论改变起义群众的思想,这种自下而上的革命运动不能靠这种宗教信仰来领导群众,而应该以一种理性的思想来引领群众。
虽然太平天国运动失败了,但是通过他们的起义可以看出农民具有伟大的革命潜力,只要有正确的思想进行指导就能发挥出巨大的能量,而单纯的农民战争不可能完成争取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的历史任务。
二、地主阶级洋务派的探索洋务派指的是奕、曾国藩、李鸿章、左宗棠、张之洞等官员,他们主张学习西方的武器装备和科学技术,兴办洋务。
洋务派首先兴办了军用工业,然后建立了新式陆海军,还创办了新式学堂和派遣留学生。
近代中国社会各阶级对国家出路的探索
中国近代史,既是资本主义列强侵略中国,勾搭中国封建统治者把中国变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屈辱史;也是中国人民不时对抗外国资本主义侵略和对抗本国的封建统治的抗争史;同时更是中国社会各阶级、各阶级、各政治派系探究国度出路的探究史。
这种抗争与探究,对外以反侵略、保卫民族独立为旗帜;对内以反专制专制、争取社会进步为中心,抗争与探究相互交错,推进中国社会不时向前开展.1.地主阶级抵御派(变革派)背景和主张:鸦片战争的失败,使一些地主阶级的爱国学问分子从“天朝上国”的梦境中惊醒,开端瞩目世界、关怀时局、寻求强国御侮之道其主张是“师夷长技以制夷”。
结果:因清政府糜烂、闭关政策和地主阶级的局限性而没明显实效评价:地主阶级抵御派主张的提出使中国萌生了一股向西方学习的新思潮,鼓励着中国人为挽救民族危亡积极探究强国御侮之道。
由于理论有限,没有产生实践的效果。
2.地主阶级洋务派背景和主张:在两次鸦片战争和安定天国运动的双重打击下,面对内忧外患,清政府统治集团在如何处理内政外交上的众多危机时发作分歧,构成了洋务派和顽固派。
洋务派主张应用西方先进技术维护清朝统治,即“师夷长技以自强”.结果:由于外国阻挠,封建顽固权力的毁坏、力气分散等招致洋务运动破产。
评价:洋务运动由于以维护清朝的封建统治为目的,没有从政治制度上学习西方,决议了它不可能使中国走上富强的道路,是地主阶级的自救运动。
但是洋务运动是中国历史第一次把学习西方的思想主张详细理论化.它引进了西方近代科学和消费技术,是中国近代化的开端,并诱导了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举行新式学堂,开端了中国的近代教育;促进了西方政治学说、民主思想的传播;民用企业的兴办对外国经济侵略起了一定的抵抗作用。
3.农民阶级背景和主张:安定天国定都天京之后,为了调动农民反动的积极性和把反动推向深化,公布《天朝田亩制度》。
经过这一计划,想要树立“有田同耕,有饭同食,有衣同穿、有钱同使,无处不平均,无人不饱暖”的理想社会。
近代社会各阶级对国家出路的探索
近代社会各阶级对国家出路的探索随着资本-帝国主义的入侵,中国的民族危机和社会危机日益加重,社会各阶级都面临着“怎么办”的问题。
农民阶级、驻地阶级洋务派、资产阶级维新派、资产阶级革命派,他们从各自的阶级立场出发,对国家的出路进行探索,先后提出了不同的主张和方案。
一、农民阶级背景:农民是外国侵略者和本国封建统治的主要压迫对象和反抗力量。
长期以来,中国广大农民在封建地主的压迫下、剥削下,过着极其贫困和不自由的生活。
鸦片战争失败以后,为支付对列强的巨额赔款,同时也是为了弥补财政亏空,清政府加重了赋税的征收科派。
各级官吏在征收钱粮时往往浮收勒扣,横征暴敛,加重了农民的负担。
同时白银外流、银贵钱贱的现象更为严重,对农民更是雪上加霜。
种种残酷的压迫和剥削,致使农民广大农民群众走上为自己和国家寻求出路的道路。
内容:晚清时期,中国旧时农民战争的最高峰算是太平天国起义,这场由洪秀全发动并领导的历时14年的起义最终以失败告终。
原因不外乎无法从根本上提出完整的、正确的政治纲领和社会改革方案、无法制止和克服领导集团自身腐败现象的滋长、无法长期保持领导集团的团结等。
但它对于国家来说它的功绩和历史意义始终是无法磨灭的。
期间他们建立了《天朝田亩制度》和《资政新篇》。
《天朝田亩制度》从根本上否定了封建社会的基础即封建地主的土地所有制,表现了广大农民要求平均分配土地的强烈愿望。
但他们毕竟只是描绘了一个理想天国,具有不切实际的空想的性质,而且,其中的平分土地方案即使在太平军占领地区也并未付诸实践。
而《资政新篇》则是中国近代史上第一个比较系统的发展资本主义的方案,这反映了太平天国某些领导人在后期试图通过向外国学习来寻求出路的一种努力。
虽然这次起义失败了,但总的来说,太平天国起义沉重地打击了封建统治阶级,强烈震撼了清政府的统治根基,并有力地还击了外国侵略者势力,表现出了农民阶级在压迫中渴望翻身的愿望。
二、地主阶级洋务派背景:在两次鸦片战争和太平天国运动的双重打击下,清政府内忧外患,为了挽救清政府的统治危机,封建统治阶级中的部分成员主张引进、仿造西方的武器装备和学习西方的科学技术,创设近代企业,兴办洋务,这些官员成为“洋务派”。
第二讲2 对国家出路的探索
(2)对外国经济势力的扩张起了一定的抵制作用 (3)为近代中国培养了一批科技人才
历史局限性
未能使中国走上富强之路,也无法实现维护清王 朝统治的目的。
内容
创办近代军 事工业 兴办近代民 用工业 筹划海防
洋务运动的历史进步性
经济基础:民族资本主义的初步发展
阶级基础:民族资产阶级的初步 发展
思想基础:资产阶级维新思想进一步发展
康梁维新派的主要活动
1、开办万木草堂讲学(广州) 2、创立维新变法理论 3、公车上书(1895年) 4、创办《中外纪闻》( 1895) 5、成立政治团体强学会(1895)
6、1896年创办《时务报》发表《变法通议》
3、以“求富”为旗号,兴办近代民用工业
汉阳铁厂(张之洞)
轮船招商局(李鸿章) 开平煤矿(李鸿章)
4、文化教育
为了适应洋务运动的需要, 洋务派创办了新式学校,又送 留学生出国深造,从而培养了 一批翻译、军事和科技人才。
京师同文馆 1872年30名幼童赴美留学 (北京大学的前身)
小资料1
19世纪60-90年代
快死 无 有 哉得 力 心 快期 回 杀 哉所 天 贼 ! ,;,
我自横刀向天笑,
去留肝胆两昆仑。
——谭嗣同绝命诗
革命与改良,哪种方式更 利于中国近代社会的发展?
曾国藩(1811—1872年),湖南湘乡人,出身于地主
家庭。1838年中进士。曾任两江总督。 太平天国时期他建立了一支地主武装,兵勇及其将领全 用湖南人,因此被称为“湘军”或“湘勇”。他杀人 如麻,被称为 “曾剃头”。
各阶级对国家出 路的早期探索
论中华民族对国家出路的探索
鸦片战争之后,中国沦为半殖民地办封建社会,为了实现民族独立和国家富强,一代又一代仁人志士对国家的出路进行探索,先后提出了不同的主张和方案。
但无论是农民阶级自发的反帝反封建斗争,地主阶级的洋务运动,还是资产阶级建立西方式资产阶级共和国的努力,都先后以失败告终。
历史证明,只有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在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武装下走社会主义道路,中国人民追求民族独立和国家富强的目标才能够真正实现。
一.封建统治阶级对国家出路的探索慈禧太后被迫以光绪皇帝的名义颁布改新诏令,,推行教育改革和军事改革,随后又开始了法律改革。
清知府的立宪运动当然不可能是出于主动的政治抉择,而是国内外各种压力的结果。
它本想实现王朝的自我挽救,结果反而一定意义上加速它的灭亡,推行教育改革本想造就拥戴大清朝的人,结果培养出了新型知识分子,成为清王朝的掘墓人;在各省扩编新军,给了革命党人以发展革命势力的机会;奖励实业,原想摆脱财政危机,却导致资产阶级利益与专制制度的利益冲突越来越大;官职改革和一系列法律文件的制定,冲击了封建政治统治,使之受到“立宪”“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等现代观念的挑战。
历史走向了清政府预想的反面。
二.农民阶级对国家出路的探索1.太平天国运动太平天国起义动摇了清皇朝封建统治的基础,有力的打击了西方侵略者,充分显示出农民阶级的革命性,并把千百年来农民对拥有土地的渴望在《天朝田亩制度》中较完整的表达出来。
《资政新篇》是中国近代史上第一个比较系统的发展资本主义的方案。
同时,太平天国运动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了封建统治的精神支柱。
2.义和团运动义和团运动打出“扶清灭洋”口号,沉重打击了帝国主义侵略者,为后来的反帝反封建运动提供了强大的精神动力。
但它们最终在中外势力的联合绞杀下都失败了。
2.启示农民阶级不是新式生产力的代表,他们无法克服自身固有的阶级局限性,因而他们从事的反帝反封建斗争具有难以避免的弱点。
天平天国政权建立后,迅速走上封建化的道路,对于西方资本主义侵略者也缺乏理性的认识;义和团在组织上是分散的,没有统一的领导机构,没有用也不可能用科学的思想武器分析和认识帝国主义的本质及其清朝统治者之间的关系,同时其浓厚的迷信色彩也表现了义和团的落后,正是由于没有新的经济基础的小生产的局限,没能解决民族独立的问题。
旧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各阶级、阶层对国家出路的探索
旧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各阶级、阶层对国家出路的探索一、农民阶级的探索①太平天国以拜上帝教来发动农民群众。
②颁布了《天朝田亩制度》和《资政新篇》。
前者平均分配土地和生产所得,是一个以解决土地问题为中心的比较完整的社会改革方案,从根本上否定了封建土地所有制,是太平天国农民起义的纲领性文件,但绝对平均的思想不切实际。
后者是中国近代史上第一个比较系统的发展资本主义的方案,但是限于当时的历史条件,未能付诸实施。
③由盛转衰的分水岭:天京事变。
④历史意义:打击了封建统治阶级,撼动了清政府统治根基;是旧式农民战争的最高峰;冲击了儒家经典的正统权威,削弱了封建统治的精神支柱;打击了外国侵略势力;冲击了殖民主义者在亚洲的统治。
⑤失败原因:农民阶级不是新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代表(根本原因),拜上帝教不科学,未能正确对待儒学,视西方人为“洋兄弟”。
⑥教训: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中国,农民阶级虽然具有伟大的革命潜力,但自身不能担负起领导反帝反封建斗争取得胜利的重任;单纯的农民战争不可能完成争取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的历史任务。
二、地主阶级的探索(1)爱国、开明有识之士的探索①林则徐是近代中国睁眼看世界的第一人,翻译西方书刊,编成《四洲志》。
②魏源编成《海国图志》,提出“师夷长技以制夷”的主张。
(2)洋务运动①目的:挽救清政府统治危机。
②指导思想:中学为体,西学为用。
③口号:“自强、求富”。
④举办洋务事业:近代企业(军工、民用);新式海陆军;创办新式学堂,派遣留学生。
⑤失败标志:北洋海军全军覆没。
⑥历史作用:促进了中国的早期工业和民族资本主义发展;带来了新知识,打开了人们的眼界;有利于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和社会风气的改变。
⑦失败原因:洋务运动具有封建性;洋务运动对外国具有依赖性;洋务企业的管理具有腐朽性。
三、资产阶级的探索郑观应等早期的维新思想具有强烈的反对外国侵略、希望中国独立富强的爱国思想,以及一定程度反对封建专制的民主思想。
(1)维新派掀起戊戌维新运动①代表人物:康有为、梁启超、谭嗣同、严复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内容摘要】鸦片战争之后,中国沦为半殖民地办封建社会,为了实现民族独立和国家富强,一代又一代仁人志士对国家的出路进行探索,先后提出了不同的主张和方案。
但无论是农民阶级自发的反帝反封建斗争,地主阶级的洋务运动,还是资产阶级建立西方式资产阶级共和国的努力,都先后以失败告终。
历史证明,只有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在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武装下走社会主义道路,中国人民追求民族独立和国家富强的目标才能够真正实现。
【关键词】近现代;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仁人志士;民族独立;国家富强;启示
鸦片战争后的近代中国,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致使中国人民除了继续遭受残酷的本国封建压迫以外,还遭受了外国帝国主义势力残暴的民族压迫。
为了救中国,无数的仁人志士进行了艰苦卓绝的探索。
农民阶级
为实现民族独立和国家富强,中国的农民阶级开展了自发的反帝反封建斗争,其中典型的就是太平天国起义和义和团运动。
太平天国运动对腐朽的封建王朝发起了猛烈冲击,加速了封建制度的崩溃。
它颁布了《天朝田亩制度》和《资政新篇》。
此外,它拒绝承认不平等条约,严禁鸦片贸易,有力地打击了外国侵略势力。
义和团运动打出“扶清灭洋”口号,沉重打击了帝国主义侵略者,为后来的反帝反封建运动提供了强大的精神动力。
但它们最终在中外势力的联合绞杀下都失败了。
启示一
由于农民阶级自身的局限性,最终导致了太平天国起义和义和团运动等反帝反封建斗争的失败。
太平天国起义和义和团运动的失败表明:在中国出路的早期探索中,由于缺乏先进的阶级力量和正确的理论指导,农民阶级无法承担推翻帝国主义和封建势力反动统治的使命,中国出路的探索需要新的先进阶级力量和政党的领导。
地主阶级洋务派
l9世纪后半期,为了挽救清政府的统治危机,封建统治阶级中的部分成员打出“自强”、“求富”的旗号,发动“洋务运动”,历时30多年,虽然办起了一批企业,建立了海军,但却没有使中国富强起来。
甲午战争一役,洋务派经营多年的北洋海军全军覆没,标志着洋务运动的失败。
启示二
洋务运动的失败表明,尽管地主阶级引进了资本主义的生产方式,为近代化开启了道路,但本质上却是地主阶级的自救运动,虽然有些微的成效,但是从本质和实际进程来看,洋务运动不可能承担起发展资本主义的使命,也不可能真正使中国实现近代化。
资产阶级维新派
甲午战争失败后,在新的民族危机下,以康有为、梁启超、谭嗣同、严复等为主要代表人物的资产阶级维新派,在光绪帝的支持下开展了百曰维新。
戊戌维新运动是一场资产阶级性质的政治改革运动。
维新派主张用君主立宪制取代君主专制制度,但是由于维新派在政治上不敢根本否定封建君主制度,对帝国主义抱有幻想、害怕人民群众,从而最终导致了失败。
资产阶级革命派
以孙中山为代表的资产阶级革命派选择了用革命手段推翻清政府的统治,力求在中国建立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
在他们的不懈斗争下,取得了推翻2000年之久的皇权专制的伟大胜利,建立了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
这是中国近代历史的第一次伟大的历史性转折。
但好景不长,革命成果很快落到旧军阀手中,建立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的理想落空了。
资产阶级激进派
辛亥革命失败虽然失败了,但辛亥革命使民主共和的思想深入人心,袁世凯的尊孔复古的逆流为民主知识分子所不容,于是爆发了新文化运动。
新文化运动是由资产阶级激进民主主义者发动的。
它有伟大的功劳,也有严重的缺点。
运动的倡导者忽视人民群众,没有把新文化运动同广大群众相结合,使文化运动局限在知识分子的圈子里。
他们还回避当时对军阀政府的实际斗争,也没有正面提出反帝的任务。
启示三
中国资产阶级没有科学的革命理论武装,缺乏革命政党和武装力量的支持,中国民族资产阶级天生的软弱性导致他们不可能彻底地反对封建主义和帝国主义。
由于缺少一个深入的启蒙过程,人们不了解民主共和的精神,因而也无法建立组织严密、团结战斗、坚强无比的革命政党。
他们也不敢深入地发动群众,因而始终缺少广大群众的支持。
辛亥革命时期和民国初年移植西方民主共和制度失败的实践表明,资产阶级的共和国方案不能够救中国,先进的中国人仍需进行新的探索。
无产阶级
1919年的五四运动是中国的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
它同时引发了各种新思潮进入中国,其中最为引人注目的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
新中国成立以后,以毛泽东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一代中央领导集体,围绕如何在中国进行社会主义建设问题进行了29年的艰苦探索,直到1978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邓小平同志指出:“把马克思主义的普遍真理同我国的具体实际结合起来,走自己的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这就是我们总结长期历史经验得出的基本结论。
”党的十三届四中全会以后,以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三代中央领导集体,创立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党的十七大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 全面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继往开来, 与时俱进,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 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 为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而奋斗。
进一步深化了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认识,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继续大踏步前进。
启示四
正是在中国共产党这一新的革命政党的领导下,在马克思主义这一新的革命理论的武装下,在社会主义这一新的中国发展道路的指引下,中国人民追求民族独立和国家富强的目标才得以真正实现。
在四川大地震的救援工作中,中国共产党再一次向世人展示了以人为本的理念,始终坚持把抢救人员放在第一位的方针,“只要有1%的希望,就要尽100%的努力”,不惜一切代价抢救震灾中的每一位幸存者,切实反映了尊重所有生命、注重心理关怀的人文思想和仁者态度。
结语
通过学习中国近代仁人志士对国家出路的探索,我深刻地了解了国情,坚定了信念:只有共产党才能救中国!一代又一代中国人为了国家富强做出了不朽的牺牲,使我深感肩负的重任。
当代社会要求我们有开阔的眼界和博大的胸襟,又要求我们在改革开放的大潮中,不迷惘,不惶惑。
这就要求我们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
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便是这个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
相信年轻的我们在党中央的领导下,通过不断完善自己,一定能能够肩负起历史赋予振兴中华的神圣使命。